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1 04:1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篇1

1、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它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它深受人們喜愛,因為在任何時間都可吃到反季節的蔬菜。

2、在一般情況下,大棚蔬菜都采用竹與鋼為主的結構骨架,然后在上面覆蓋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薄膜,這樣一個簡易結構就制造出一個完整的溫室空間。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達到大棚內需要的保溫效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 大棚 蔬菜 種植 病蟲害

近些年來,溫室大棚種植技術作為一種反季節種植技術,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極大地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然而,大棚內高溫、高濕的環境也增加了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嚴重影響了我國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文章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和探討。

1 大棚蔬菜的種植現狀

1.1 氣體危害

大棚蔬菜和普通的蔬菜種植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種植方式為封閉式,在整個種植過程中,需要控制蔬菜的生長條件,及時調整生長環境。但由于密閉空間存在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不僅容易導致根莖腐爛,還增加了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1.2 天氣因素

大棚天氣對大棚蔬菜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極端天氣,冰雹天氣則容易對大棚的覆蓋面造成損害。此外,高溫天氣加快大棚內水分的蒸發,出現灌溉困難,有害氣體和細菌。

1.3 棚內溫度控制不當

在大棚種植蔬菜過程中,必須考慮溫度因素的影響,由于多數大棚蔬菜的種植處于半封閉和半開放的狀態下,因此對濕度很難進行控制。當前,大棚以半覆蓋和全覆蓋2種類型為主,環境差異比較大,如果控制措施不合理,必然會出現多種病蟲害,嚴重影響蔬菜質量。

2 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

2.1 合理選擇蔬菜品種

蔬菜種子的選擇對總體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對其引起重視,了解相關影響因素的具體要求。首先,根據市場的要求,大棚蔬菜的種子選擇多是與市場發展現狀有一定的聯系,需要適應果蔬市場發展的基本要求,選擇需求量大的品種。其次,在品種選擇時,要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這樣可以提升單位面積產量。最后,要根據區域性環境條件、氣候條件的要求,選擇適合的種子。

2.2 大棚基地的選擇

大棚蔬菜的產量對大棚地址的選擇有一定的影響,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選擇完整的地塊,中間不能夾雜生產地塊。大棚蔬菜需要比較厚的土質,便于多次利用。為了避免出現因環境因素而導致的棚址遷移情況,需要將大棚建立在通風條件好、全面接觸陽關的地方,以免蔬菜半面受光,生長不均勻,在棚址附近要樹立蔬菜種植基地標識,防止有人在周圍投放垃圾、排放廢水等。

2.3 蔬菜的日常管理

在蔬菜生長過程中必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蔬菜的生長過程比較復雜,必須不斷規范種植技術,按照具體步驟進行,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同時,需要做好硬件設施檢查,包括通風、保溫及清潔等工作。此外,工作人員需要了解蔬菜的種植需求和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避免應用化學藥物,盡量保證蔬菜在自然、正常的環境下生長。

2.4 做好施肥工作

由于蔬菜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需要落實具體施肥工作,強化日常管理工作。在施肥過程中,由于蔬菜本身處于本封閉的狀態,因此肥料的自然分解作用不是十分明顯,導致植物的吸收力度比較差。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好相關防治工作,選擇細分子的肥料并控制施肥量和施肥頻率。要了解不同蔬菜的施肥量,根據種植數量的要求,制定系統的施肥計劃。此外,要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盡量選擇容易吸收的肥料。

3 大棚蔬菜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

3.1 農業防治措施

多數大棚里都是種植一種或者多種蔬菜,為了提升產量,必須執行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保證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由于蔬菜的病蟲害類型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蔬菜品種的差異性,確定不同的防治對策。農戶需要從自家大棚的實際情況入手,采取有效的農業防治措施,及時清理大棚里的雜物,做好溫度控制工作。多數病蟲害和溫度有一定的影響,需要保證棚內保持適當的溫度。此外,要嚴格的按照生產的要求和種植的制度的要求,采用輪作的方式進行治理,選擇抗病性能更優的優良品種,采用機械式工作形式,提高田地的清潔力度。

3.2 藥物防治措施

大棚地塊長期種植農作物,土壤的免疫力比較低,因此會增加病蟲害的出現概率。在實踐過程中必須按照大棚種植蔬菜的要求,及時噴灑農藥,防止出現病蟲害惡化的情況。此外,工作人員要及時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例如,用適宜濃度的高錳酸鉀進行殺菌、殺蟲卵處理。處理方式種類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應用范圍各不相同,因此結合實際防治措施的要求,將防治體系落實到實踐中。

3.3 物理防治措施

病蟲害的類型比較多,基于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在實踐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采用物理防治措施,使其適應病蟲害的后續防治要求。物理防治方式在病蟲害的處理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時給大棚通風換氣,避免受到高溫的影響。此外,要安置殺蟲燈,及時吸引病蟲,避免病蟲擴散。此外,采用物理除蟲的方式能在蟲子幼期將其殺死。

3.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的應用范圍比較廣,但是有機蔬菜種植不適合應用該方式。在大棚蔬菜的種植過程中,要積極借鑒生物防治措施,在大棚內養殖青蛙和蚯蚓等生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此外生物防治措施能提升土地應用效率,滿足蔬菜種植的要求。

4 結語

基于大棚蔬菜種植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病蟲害的相關防治工作,保證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此外,由于種植技術的類型比較多,不同的技術形式對蔬菜種植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必須了解技術的特點,滿足種植形式的整體性要求。要不斷完善種植技術,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保證蔬菜安全。

參考文獻:

[1]李鳳梅,王彩玲,劉麗,等.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1):99-100.

篇3

位于松江區的上海浦遠蔬菜園藝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綠葉菜生產與銷售為主的市級蔬菜標準園,蔬菜基地內共建有日光式蔬菜大棚383 座,流轉種植蔬菜面積45.8 公頃,日供應各類新鮮蔬菜達20 噸左右,是松江大學城及公安系統的主要蔬菜供應商,其中僅松江各高校就有70 萬師生的日蔬菜保供量。

為了提高蔬菜生產及供應能力,上海浦遠蔬菜園藝專業合作社在市農委及區農委的關心支持下,立足科學種植新技術的應用,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通過節能減排,打造生態蔬菜基地,提升蔬菜基地的整體運行水平。據悉,在“浦遠”蔬菜基地,幾乎找不到有被丟棄的蔬菜廢棄物,所有因蔬菜種植所可能產生的秸稈、菜皮、雜草等統統都能變廢為寶,被集中回收至基地的有機肥料堆制場進行資源再生處置,通過漚制、高溫發酵與消毒等將其變成有機農家肥,以打造農業循環經濟。僅去年一年,該蔬菜基地即通過蔬菜廢棄物利用自制有機農家肥756 噸,折算經濟價值30 萬元,使基地化肥使用量同比減少了22%,既提高了土地肥力與蔬菜品質,改善了土壤的基質,又降低了蔬菜的種植成本,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使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實現增產增效。

與此同時,該基地還通過應用活性水灌溉,增強蔬菜種植地的生物活性,使蔬菜產量與質量同步提升,農民收入增加。據統計,受益于高效節能的生物種植技術,“浦遠”蔬菜基地的菜農人均年收入目前可達4.5~5.5 萬元左右。“比如,以一個大棚青菜種植為例,每茬青菜能產1700 kg,全年若以6 茬計算,即為10200 kg,按0.6 元/kg計算,每個棚就是6120 元,倘若每個菜農能種植8 個棚的話,這樣每人年均收入就是48960 元。”該基地相關負責人為此向記者曬出了這一筆細賬。

除此而外,“浦遠”蔬菜基地如今還通過利用微噴灌技術來節約勞動成本,以緩解勞動力緊張的矛盾;利用防霧滴薄膜、遮陽網、殺蟲燈、性誘劑、黃板、防蟲網覆蓋等手段構筑綠色防控體系,從而大大降低了農藥使用量。此外,根據不同種植品種,進行分區域定崗定員,即推行一人一崗、區域不混的專業化種植,使菜園管理變得更趨規范與專業。

來源:《東方城鄉報》

篇4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有效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S6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4

引 言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膳食的營養搭配有著更多的要求,其中對蔬菜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既要新鮮的,還要有機的。而種植戶們因不懂得科學種植,導致蔬菜的質量和產量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不同于陸地蔬菜,它涉及到的工序較為繁瑣并且種植技術也很難掌握。如調控溫濕度、膜下滴灌澆水、平衡施肥等。所以在種植大棚蔬菜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種植,這樣才能保證蔬菜的質量和產量。

1 大棚蔬菜種植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大棚蔬菜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多數種植戶不懂得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導致在種植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大棚蔬菜種植施肥不合理

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多數種植戶還是采用舊方法對蔬菜進行施肥,這種老式施肥方法對大棚蔬菜根本沒有起到什么作用。不僅沒有提高蔬菜產量,時間久了,土壤結構也會遭到破壞,造成鹽漬化,結成板塊,土壤不夠松弛,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原有養分。土壤失去了養分,無論怎么施肥,施多少也是無濟于事,都無法供養蔬菜的生長需求。所以要科學合理化的施肥,施肥量要恰到好處,不宜過多不宜過少。保證蔬菜對其能全部吸收,又不會破壞土壤中的養分,這樣蔬菜的質量和產量才能達到雙贏。

1.2 大棚蔬菜種類結構不合理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有“三高”的人群越來越多,并且年齡層逐漸降低,臨床經驗表明,“三高”與人們平時大魚大肉的飲食有著必然的聯系,繼而大家都開始注意養生,都講究素食主義,餐桌上少了雞、鴨、魚肉,更多的是各種合理搭配的蔬菜。但目前,由于區域性差異,菜市上品種不夠豐富,滿足不了人們對蔬菜的需求。相比之下,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一些新、優品種,比如山野菜、老山芹等,大棚中很少有種植的,如果有也根本沒有形成規模,這對大市場的發展和種植戶的增收非常不利。

1.3 大棚蔬菜種植管理方法不合理

大棚蔬菜的種植不同于陸地蔬菜,陸地蔬菜在種植之后到豐收幾乎不用管理。而大棚蔬菜在種植過程中,管理方法不當,就會影響蔬菜的產量與質量。由于大棚是個密封空間,蔬菜在其生長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做好棚內的通風工作,就會使得大棚內的溫度過高,水蒸氣過多,大棚蔬菜處在不利于生長的環境中,從而影響大棚蔬菜的產量,所以大棚蔬菜的良好生長環境是要人工來控制,即保持良好的通風,控制溫濕度。

1.4 大棚蔬菜的生長條件

大棚蔬菜內的生長條件也是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對大棚內的溫度和農藥進行控制,如果大棚內的溫度較低,不利于大棚蔬菜根部的發育,從而減少了大棚蔬菜的產量;如果大棚內的溫度較高時,在這種環境下就會造成大棚蔬菜的腐爛,葉子出現枯萎的現象,所以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要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在進行噴灑農藥時,要禁止使用濃度過高的農藥,不僅對人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對大棚內的蔬菜和大棚內的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從而減少了大棚內蔬菜的產量。

2 大棚蔬菜種植的有效管理方法

2.1 光照控制

任何植物都需要進行光合作用,蔬菜也不例外。要想進行光合作用是離不開陽光的參與的,而大棚內的蔬菜的光照強度主要取決于陽光的輻射強度和覆蓋材料自身的光學性能。壓膜線、大棚架以及高稈蔬菜的架材都會影響光線的照射,所以要多注意塑料膜的潔凈度。以茄子生長為例,從表1中可知:各月茄子產量與光照強度和長度密切相關,光照時間越長,茄子的產量越高。2015年2月份產量較低的原因是1月21~22日受冷空氣和降雪影響,22日全天未揭草苫,21日19:30~23日11:00在長達39.5h的時間內棚內溫度持續低于15℃,尤其是22日全天低于13℃,至使棚內剛剛開花的1茬花受凍脫落,2月9~10日,21~22日棚內溫度持續偏低,影響已結果茄子的膨大。3月雖然棚內平均溫度不高,但沒有出現持續較長時間的低溫,因而產量較高。

表1 大棚種植茄子各月產量及氣象條件

月份 產量/kg 晴天

日數 陰天

日數 日照長度/h 光照強度/Klx 平均溫度/℃

1 1191.5 25 5 6.5 25.3 15.3

2 719.0 14 8 7.0 20.5 15.4

3 2496.0 14 10 9.5 14.6 14.4

4 2009.0 15 5 12.0 12.7 16.6

2.2 溫度調控

夏季時,大棚內溫度很高,必須通風散熱,必要時要在大棚外部覆蓋1層遮陽網,這樣降溫快。做好棚內的測溫工作,盡量要使棚內的溫度保持在25~30℃。可以通過調節通風口和使用相關的遮陽材料。冬天時,要對大棚進行保暖,以免蔬菜受涼,影響生長。保暖先從棚膜入手,棚膜一定要使用厚實、隔涼專用的大棚膜,不要使普通的塑料。普通塑料風一吹就很容易破,而且受光效果也不好,所以棚膜要慎重選擇。冬天風大,還可以在大棚周圍放置一些擋風擋雪的障礙物。

2.3 濕度調控

調控濕度,這也是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工作。由于大棚是密封的空間,棚內的蔬菜在光合作用這后要釋放水蒸汽,這樣會導致棚內的濕度過大。濕度過大會形成小水滴,夜間溫度下降,小水滴遇冷結成冰塊附在棚膜周圍,使棚內的溫度驟然下降,溫度失去平衡。所以一定要時刻注意通風換氣,使棚內的濕氣和棚外的空氣之間進行流動交換,也可采取地熱線加溫的方式,降低棚內的溫度。

2.4 土壤控制

要保證大棚蔬菜的產量,除了做好光照、溫濕度的調控是遠遠不夠的。棚內的土壤也要高度的重視。實踐表明,棚內的2側土壤由于受到棚外的水分滲透再加上棚上的水滴會順勢從棚內2側流入,進而滲入2側的土壤。而中間的土壤長時間受到陽光的照射缺少水分,時間久了,會比2側的土壤干燥。這樣春天時,中間部分的土壤就不利于蔬菜的生長。針對這點,可以在中間部分的土壤覆蓋1層地膜來保持水分不讓其蒸發掉。或者有條件的可以采用軟管滴灌,就是在土壤內鋪設1個軟管滴灌帶,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適當的灌溉肥水。

2.5 科學防治病蟲害

蔬菜在生長過程中,容易產生害蟲,這時就需要給蔬菜噴灑農藥。打藥也要采用科學方法。選藥,要使用化學濃度較低的農藥,對蔬菜進行安全用藥。除了噴灑農藥防治害蟲以外,應積極采用綠色防治法,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農藥,平時多注意棚內的溫濕度,及時通風換氣,保持棚內良好的環境。蔬菜在幼苗時期,極易感染土傳菌,所以要加強蔬幼苗時期的管理。通過加強管理減少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減少打藥次數,進而保證蔬菜中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

3 結束語

大棚蔬菜在種植中盡管會遇到很多問題,種植人員要加強管理技術的有效應用,提高大棚蔬菜種植質量。加強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重要性的認識;熟練撐握并應用其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在種植過程中要針對蔬菜的生長情況不斷的優化種植技術。這樣,大棚蔬菜才能保質保量的供應市場,滿足人們的要求,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溫室蔬菜;種植新技術;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S626.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44

引言

日光溫室大棚技術作為當今社會新型種植技術,是調整種植體系、提高產量、降低水耗的重要方法,同時還具有溫度控制合理、生長周期穩定、病害發生降低的優勢,為特殊時期的蔬菜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室內條件,充分提高了社會物質水平和經濟效益。溫室大棚技術在我國北方地區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地位,本文針對其新技術的落實應用及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討論,具體分析如下。

1 膜下軟管噴灑技術

通過將覆膜、灌溉充分結合,實現溫室種植產量的提高,其優勢分析如下。

1.1 水資源和農藥用量的控制

溫室蔬菜種植中,為了實現保濕、節水的目的,需要進行小水量高頻率控制,膜下軟管噴灑技術可以充分實現這一目的。該技術將滴灌網置于地膜下端,保證土壤不發生板結作用,促進土壤固有水分在土壤中的循環使用,降低蒸發作用,對于農作物的長久保濕具有重大意義。借助該種新型微噴技術進行農藥處理,可以保證水分經管道運輸,直至植物根部,避免了中間部分的病蟲害副作用,降低了農藥使用頻率。

1.2 借助肥料提高農作物產量

膜下軟管微噴技術的肥料實施過程中,肥料會隨著水流用量進入植物根部,提高植物吸收肥料的效率,一方面降低了肥料、農藥的使用量,另一方面提高利用率。通過膜下滴灌技術,保證水分、肥料的合理控制,對蔬菜作物的生長具有重大影響作用。

1.3 降低種植成本

膜下灌溉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土壤板結作用,對灌溉頻率、鋤地勞動強度等的合理控制具有積極影響,同時能夠降低成本、提高人均收入狀況。充分提高了傳統農作業方式的機械控制化程度;該技術進行微噴處理可以提高溫室溫度,與普通灌溉技術相比能夠比普通溫度高出5℃左右,便于蔬菜的生長。

1.4 降低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

膜下軟管微噴技術能夠充分實現藥物直接到達根部的目的,借助管道運輸實現了污染的控制,對于資源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此外,管道技術灌溉能提高入地利用率,增加播種面積。該新型技術的應用對土地坡度的要求如下,坡降范圍為3%~7%,避免過小支管 的壓力作用,降低管內沉降作用。

2 日光溫室蔬菜嫁接技術

溫室蔬菜嫁接技術是指借助抗性砧木實現嫁接栽培作用。通過引用國外先進技術、砧木品種,進行合理改造,以適應當地嫁接技術的操作控制。溫室種植技術對于空間限制作用的影響較大,現階段連作技術應用較為普及,連作技術的負面影響是導致病蟲害作用較大,而溫室種植技術對于蔬菜抗病能力的增強具有促進作用,對其優勢分析如下。

充分提高了肥水的利用效率,砧木的選取過程中,一般需要充分考慮植物根系狀況,加強植株的營養、水分、肥料吸收能力;增強抗逆性,嫁接植物一般根系發達,蔬菜生長狀況良好,加強植物根系的完善對植物成長、發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以清潔生產理念,引導設施蔬菜生產向有機化邁進。要確保生產環境潔凈,在棚址的選擇上,遠離工業“三廢”可及區域;確保室內生產環境健康,消除各種病原體的潛在威脅,對進棚的糞肥尤其是農家肥中的各種蟲卵、有害菌進行高溫、無氧濕悶處理,使其充分腐熟和滅菌。如果結合推廣農村沼氣,利用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料供應溫室生產,效果更好;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污染防范控制,讓設施蔬菜“喝凈水”、“吃農肥”、“噴低毒無殘留農藥”。

3 農業秸稈生物技術

現代農業秸稈生物技術是采用微生物技術進行分解控制,該過程會生成大熱量、二氧化碳及有機無機成分。該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3點:提高土壤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對蔬菜抗病能力提高具有積極作用;提高產品質量、產量。

4 結語

設施化蔬菜生產無論是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還是作為出口農產品供應國際市場,對農業產業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處于北半球陸地設施農業生產的有利地帶,具有設施化生產所必需的氣候、緯度、種源、土地、勞動力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設施蔬菜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人民生活改善不可或缺的經濟增長點。要實現這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有機化生產之路,這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業生產環境治理失靈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姚中杰,李傳桐,李金華,李月山.我國北方設施農業環境治理失靈的困惑與出路―以溫室大棚蔬菜生產為例[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1,28(5):102-107.

篇6

為了走上富裕道,__從提高自身科技素質入手,買了諸如《溫室大棚新技術》、《蔬菜種植要領》、等10多套農業科技叢書[:請記住我站域名/],同時還到山東、北京等地學習先進經驗。在不斷自我充實的過程中,__積極向__農業大學農業專家虛心請教后,她試驗性的搞起了蔬菜大棚。

種植溫室大棚蔬菜是有著一定風險性的,肥料的控制、病蟲害的防止等等方面,如掌握不好,都可能導致種植失敗,最終賠本。農家的日子,莊稼要趕時節下種才行,她一天起早貪黑,搶時間在大棚里種上了辣椒、黃瓜等反季節蔬菜。因為第一次種植大棚蔬菜,缺少種植經驗和技術,蔬菜產量和質量始終跟不上市場需求,一年辛苦下來,根本沒賺到什么錢。但倔強的__還是繼續大膽的貸款種上了大棚蔬菜。在試種階段,由于經驗不足,施肥不夠合理,管理出現漏洞等原因,大棚菜不光沒有讓__賺到錢,甚至幾近折本。挫折讓__進一步感到自己“充電”的不足,原來種植大棚蔬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簡單。但個性好強的她不能就這樣放棄。為此,她又向專家認真學習分析土壤、光照、籽種以及大棚的建造等方面經驗第二年開春,她向鄉上的技術員請教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同時借來了各種資料,還向其它鄉鎮有經驗的農戶請教。一邊學習一邊種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她的不懈努力和悉心照料,一年下來大棚收入達到一萬多元,這讓她和家人著實感到欣慰。感受著收獲的喜悅,__決定加大投入,擴大規模,于是,又貸款上了5個標準棚,在繼續種植油菜、黃瓜的同時,試種韭菜、西紅柿、番茄等新品種;同時,她進一步加強管理,搞市場調查,積極跑銷路。就這樣,在村里人疑惑的目光中,短短幾年內,__就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大棚種植能手,累計創收20多萬元。

自己成功后,在她的影響下,村里的很多婦女們也都開始了種植大棚菜,她把種植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同村的姐妹們,幫助她們解決技術差、銷售難的問題,讓大家共同致富,如今八千村越來越多的婦女都加入到其中.

篇7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使得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蔬菜作為日常必需品,人們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激素類的蔬菜也越來越敏感,對蔬菜質量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也得到了重視。所以,加快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以提升蔬菜的品質及產量,這對于縮小地域種植差異、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發展無公害蔬菜的意義

1、無公害蔬菜是蔬菜安全消費的重要保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人們吃上放心菜,是政府履行監管職責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發展無公害蔬菜,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滿足人們綠色消費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可以樹立我國農產品的品牌,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2、無公害蔬菜可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條件優良、生產過程全程質量控制、產品無污染、安全、優質等特點,對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我國蔬菜商品的競爭力、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等有著重要作用。提倡無公害食品,它是一種新的生活消費方式,一種新的與環境共處的依存關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

3、無公害蔬菜有利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國內外市場表明,無公害蔬菜,其價格比一般蔬菜高30%~100%,而且市場需求旺盛。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具有較強的市場發展前景。不僅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還可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雙贏”事業。

二、我國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現狀及障礙

1、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現狀

以往主要通過傳統的推廣模式來進行蔬菜種植技術推廣,主要包括種植農戶、推廣部門、技術人員三方面,通過發放種植技術宣傳手冊、開展種植技術培訓等方式將蔬菜種植技術及品種等相關技術與知識推廣。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日漸發展,使傳統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模式獲得了一定的改革與創新,并逐漸轉變為推廣部門與種植農戶相輔相成、相互合作的新模式,通過示范帶頭、科技幫扶及科技下鄉等形式來開展蔬菜種植技術推廣。

2、無公害蔬菜技術推廣的阻礙

人員不足,使得在蔬菜生產環節中,管理部門與農戶之間發生嚴重脫節現象,導致蔬菜生產管理存在諸多漏洞。技術人員是蔬菜種植、管理與生產等環節中的技術保障,但我國技術人員的種植技術與專業水平仍然較低,使技術難以及時有效推廣入廣大農戶中。大多數菜農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適應能力與接受能力差,阻礙了新技術、新模式及新產品的推廣。

三、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方式

1、田間技術指導

依據農民的需要,為其指派專家到田間進行技術指導。對農民進行培訓,將農業科技和農民教育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向他們講解病蟲害防治、政策法規、溫室日常管理、O施蔬菜、蔬菜產品質量標準、農藥噴施等方面的內容。在農業生產較為關鍵的時候,指派農業專家團隊到無公害蔬菜技術示范基地等一線生產基地建立教學課堂,與農民進行直接溝通交流,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民發放相關的學習光盤、科技書籍、專家講課筆記及技術資料等。

2、技術示范

建立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區,根據實際產業發展需求,可以在農業高科技示范園、農業企業、生產基地、農業園區等進行技術示范,將最優質的種子、最新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展示給農民看;此外,對于綠葉蔬菜栽培技術、塑料大棚蔬菜生產技術等各種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也要及時積極示范,通過直接的種植效果促進農民學習以及效仿。

3、專家帶徒弟

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由農業專家和年青專業技術人員之間的“師徒”關系,形成創新團隊。對于每個團隊都應該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創新目標、創新課題等。結成“師徒”關系以后,按照師父為主、師父選徒弟的程度和方法進行。應該盡量鼓勵農業專家吸收基層的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徒弟。每名農業專家要確定一個創新課題或科研項目,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科研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結題并且通過鑒定。根據專業特點,師傅對徒弟采取評議教案、示范課、課題研究、現場指導、經驗交流、技術推廣等形式進行交流,師傅主動承擔起提攜和培養青年人才的重任。

4、展示展覽

展示各類最新技術及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引進試驗示范農業新技術及組織培訓本地農民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可以對著名蔬菜交易物流園、育種基地、農業企業進行展示,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及農業技術創新推廣。展示展覽在技術交流和經濟發展、文化培育和社會發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廣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的一個重要平臺,對各種無公害蔬菜技術的成果的轉化及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廣作用。

四、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措施

國家農業部通過一系列農產品安全質量要求規范,積極推動建設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業,促使相關種植技術下達到各省市、自治州,為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地方農業管理部門在響應國家綠色蔬菜生產的同時,加大了對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的扶持力度,通過蔬菜種植技術人才的下鄉知識普及、蔬菜種植資金幫扶等方面工作的努力,加快加深了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在我國廣大地區的推廣進程與應用實效。加強國家在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業的政策扶持、資金建設、技術要求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落實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的建設工作;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促進我國各地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業在相關技術上的學習與實踐應用工作的發展;根據全國各地區蔬菜種植的具體情況與優勢條件,對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進行合理的完善與創新,提升其地區適應性;大力培養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的專業人才,打造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研究團隊與實驗基地。

五、結語

現代化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蔬菜的栽培,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的發展,科技食品也開拓了市場。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作為我國蔬菜種植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在今后我國農業發展道路上,必然會成為最為關鍵的技術內容,因此,要繼續加快我國無公害綠色蔬菜技術的應用推廣進程,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從而推動我國綠色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春、陳鳳生,淺談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5(20)

[2]劉偉,蔬菜有機無土栽培技術的優化及推廣[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篇8

1 立足區域優勢,落實長遠規劃

4年來,合作社以石城鄉清州村為中心,通過發展綠色蔬菜種植和畜牧養殖等生態農業為基礎,建立了集種、養、旅、休、觀為一體的循環生態農業示范園,輻射帶動周邊區域2 000多戶村民致富增收。未來,合作社還計劃投資3 700萬元,5年內流轉耕地達134 hm2以上,達到國家級專業合作社標準。

2 部門技術扶持,突出提質擴面

合作社理事長張泉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城市娃,對蔬菜種植技術一竅不通的他最初沒少吃虧,他感慨地說:“哎,2015年因為不知道辣椒的生長習性,只能眼睜睜地看著10 hm2辣椒爛在地里。”最后,他們向恩陽區農林局尋求技術指導,得知張泉蔬菜種植基地遇到的難題后,恩陽區農林局立即組織園藝專家組5人前往實地調查,給予蔬菜種植技術指導。經過幾天的檢查,專家組開出了“藥方”:絲瓜、冬瓜等藤蔓蔬菜要搭架;秋葵、辣椒等高稈蔬菜要培土壘基……張泉說:“有了技術上的指導,蔬菜質量得到了改善,種植面積也進一步擴大,基地很快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此外,合作社還加強農業科技儲備,加大基地傳統耕種向現代化機械轉型升級和科技投入力度,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內抓管理、外拓市場、發展基地,大力推廣農機使用,不斷擴大基地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實現種、銷一體化。

3 注重示范引領,增加效益目的

合作社充分發揮現代農業帶頭人作用,理事長和各成員不離田間地頭,克服各種困難,使合作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并聘請綿陽高級農藝師朱國忠為合作社長期技術顧問。2016年合作社積極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推行標準化操作,種植蔬菜品種20多個,全年總產量達到1 000 t,實現銷售收入300萬元,純收入100萬元。

合作社通過分選蔬菜,保證產品質量,從而提高價格。已與百姓、北山、云風等10家超市,簽訂了訂單合同,建立了農超有效對接、互惠互利的運行機制和運作模式,初步打造了巴中的綠色蔬菜品牌。在巴中蔬菜集散批發市場建立多個銷售點,采取先批發后零售的辦法,定點銷售合作社蔬菜基地生產的蔬菜,增加合作社收入。

4 加強技術培訓,增加科技投入

根據清州村土地實際情況初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并計劃在合作社成功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后,大力推廣,使農民與科技“零接觸”。

為提高無公害蔬菜的附加值,2016年恩陽區農林局又牽頭西華大學和山水澗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研制生物菌肥,用于改良土壤,提高蔬菜抗病性。2016年,在恩陽區農林局的建議下,張泉的蔬菜種植基地正在嘗試無土栽培韭菜模式,一旦試驗成功,即可實現批量生產。

此外,合作社實行標準化育苗、專業化管理、產業化發展,如利用鋼架大棚,結合三膜覆蓋、營養缽或穴盤育苗等技術。同時,科學優化空間品種布局、選定合適茬口,調優移栽時節,使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大力推廣機械化耕作,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產量,增加產值。

合作社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蔬菜,免費給周邊種植蔬菜的農戶培訓、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10余條,并提供優質蔬菜種苗。合作社回收種植的蔬菜,實行優購包銷;并吸收周邊空閑農民進入合作社務工,為農民直接創收。

5 采取多種模式,帶領農戶致富

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和“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園區利潤二次返利”的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合作紐帶,切實保障農民收益,合作社與農民融合發展,助農增收,保障種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動作用,通過核心區示范,推動恩陽區農業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依托“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核心區示范,合作社提供無償技術支持,按照“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投入品使用、統一商品化處理、統一品牌銷售)、“訂單收購”、“二次返利”的方式,有力保障農戶種植收益。

6 滿懷信心大膽干,轉型成功新農人

干事創業,事在人為……張泉將滿懷信心擴大種植規模,準備利用河邊發展雷竹40 hm2、蓮藕

20 hm2,同時發展雞、鴨、山羊等養殖業,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致富。

篇9

【關鍵詞】壽光 蔬菜產業 產業創新 對策建議

一、引言

蔬菜產業不僅關乎民生,還是我國農業經濟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許多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蔬菜產業進行了研究,Kaiser Associates從農產品市場和價值鏈的角度論述了農業產業集群對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的影響[1]。Calvin,Linda and Philip Martin(2010)指出美國蔬菜產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蔬菜產業發展的規模收益遞增有利于促進勞動就業[2]。Medina AIbaladejo, Franisco J(2010)以產業集群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形成西班牙蔬菜行業競爭優勢的因素[3]。王方舟(2011)分析了蔬菜產業競爭力,并針對提高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提出了改善蔬菜產業生態環境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建議[4]。肖彪(2015)提出要通過創新經營模式促進蔬菜產業發展[5]。黃吉安(2015)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蔬菜產業要通過突出蔬菜產業發展優勢,確定發展方向,明確發展目標等方式[6]。

二、調查說明及樣本描述

(一)問卷設計

第一,通過有針對的文獻查詢,了解壽光蔬菜產業的大致狀況。

第二,根據文獻查詢資料結合對物流園經理、蔬菜公司經理、批發商等蔬菜產業鏈中不同環節的實地訪談,確定了調查問卷所需要包含的重點內容并設計出調查問卷初稿。

第三,實地進行預調查,針對預調查所發現的問題,修改調查問卷,使調查問卷更有針對性,更能反映實際問題,確定調查問卷的最終版本。

設計調查問卷時除了考慮如何確定問卷應該包含的內容外,還仔細考慮了以下問題:

第一,如何打消受調查者的遭遇隱私泄露的顧慮,最大限度得到準確可靠的答復。

第二,如何盡可能節省答卷時間,避免受調查者產生厭煩情緒。

第三,如何避免在選項中誤導受調查者,盡可能使受調查者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四,如何減少專業術語的使用,又能準確的表達問題。

(二)數據來源及調查樣本情況

壽光市轄5個街道、9個鎮,本次調查問卷首先在具有代表性的三元朱村進行,后又隨機抽取了稻田鎮、洛城鎮、紀臺鎮、孫家集街道中的部分農戶進行訪談問卷。共計發放60份調查問卷,剔除無效問卷4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5份,回收率達到58.33%。

被調查的農戶中,男性占37.14%,女性占62.86%。見圖1。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的占2.86%,30歲至40歲占8.57%,40歲至50歲占42.86%,50歲至60歲占40%,60歲以上占5.71%。見圖2。本次調查對象覆蓋面較廣,結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三、山東壽光蔬菜產業現狀調查

(一)農戶銷售蔬菜的主要方式及蔬菜自留情況

在銷售蔬菜方面,幾乎沒有企業直接向農戶收購蔬菜,農戶自留蔬菜也極少。參與調查的農戶中,有5人通過菜販銷售蔬菜,占14.29%,30人通過批發市場銷售蔬菜,占85.71%。見圖3。

批發市場依然是銷售蔬菜的主要場所。壽光的蔬菜大棚多是農戶個人經營,產量較大,因此農戶自留蔬菜比重很小,所有被調查農戶將75%至100%的蔬菜出售。

(二)調查農戶與蔬菜企業及合作社的合作情況

參與調查的農戶中,參與農村合作社的農戶占20%;未參與農村合作社的農戶占80%。全部參與調查的農戶都未直接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見圖4。

數據表明農村合作社在壽光并未得到很好發展,壽光目前大多數合作社都是蔬菜中介公司性質。在隨機抽樣調查的村子中,只有三元朱村的合作社發展較好,農戶們大多都加入了合作社,從合作社采購農資。合作社也不定期地邀請專家到村里開展技術講座,進行技術指導。

(三)菜種來源及進口菜種占領市場情況

菜種來源:參與調查的農戶有一人是獨自培育菜種,占2.86%;選擇市場購買的農戶占17.14%;未有菜農從企業或合作社處得到菜種;選擇在育苗廠購買幼苗的農戶占比80%。見圖5。許多農戶表示近幾年隨著育苗技術的發展,種植蔬菜時大多數農戶選擇在育苗廠直接購買幼苗,因為幼苗成活率高而且種植起來更為方便。進口種子所占比例:23人表示所購買的種子中只25%以下是進口種子,占65.71%;20%的被調查農戶購買的進口種子占比25%~50%;2.86%的被調查農戶購買進口種子在50%~75%之間;11.43%的被調查農戶購買的進口種子超過75%。見圖6。說明近幾年來,農戶購買進口種子的數量有所下降。這一現象與我國育種技術和育苗技術的快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四)被調查農戶選擇蔬菜品種的依據

所有參與調查的農戶中,9人表示種植蔬菜的品種由自己隨意決定,占比25.71%;26人表示根據當地的市場行情做出判斷,占比74.29%;沒有農戶接受合作社和企業的指示。見圖7。這是由于許多村子基本已經形成了區域化種植,菜販和蔬菜公司已經較為了解每個村子蔬菜種植品種的情況,不需要安排農戶生產自己所需要的蔬菜。區域化種植給蔬菜公司、蔬菜銷售中介收購蔬菜節約了成本,但是由于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很多農戶無法完全根據市場情況來安排種植,如果農戶選擇種植非本區域常種植的蔬菜品種,就會造成無人收購的狀況。

(五)被調查農戶年收入及蔬菜種植收入占年收入比重情況

年收入:經調查發現,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有12人,占比34.29%;10人收入在5萬元至10萬元之間,占比28.57%;8人收入在10萬元到15萬元之間,占比22.86%;5人收入15萬以上,占比14.29%。見圖8。數據說明大多農戶的收入在五萬元到15萬之間,這是由于種植大棚的成本很高,導致最后的純利潤低。大棚維護費用高和農資產品成本及人工成本偏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種植蔬菜收入占年收入比重:在參與調查的農戶中,有29人表示蔬菜種植帶來的收入占到年收入的75%以上,達到82.86%;3人表示占0~25%,占比8.57%;1人表示種植蔬菜的收入占年收入的25%~50%,占比2.86%;2人表示種植蔬菜收入占自己年收入的50%~75%,占比5.71%。見圖9。這表明種植蔬菜依然是農戶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這是由于農戶在多年的蔬菜種植中積累了經驗,且壽光蔬菜需求量大,大部分農戶都不考慮轉行。

(六)關于菜農開展電子商務的相關問題

據調查,在農戶對于電子商務的使用問題上,有4人愿意嘗試電子商務,約占總人數的11.43%;有31人不愿意使用電子商務,約占總人數的88.57%。見圖10。

有關農戶不愿開展電子商務的原因,15人表示年紀偏大未曾接觸互聯網,約占總人數的42.86%;有5人是因為不了解網絡平臺開店流程,約占總人數的14.29%;1人表示運輸條件未能將蔬菜保鮮,約占總人數的2.86%;另有1人表示蔬菜價格浮動頻繁不適合做網絡銷售,約占總人數的2.86%;其余13人認為蔬菜并不適合做網絡銷售他們更接受現有的蔬菜銷售方式,約占總人數的37.14%。見圖11。

數據表明現在大多數農戶還是無法接受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這是由于在商家方面,網上訂購不能很好地保證信譽問題。在農戶方面,壽光的蔬菜需求量大,農戶對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存在惰性。此外蔬菜是一種對于新鮮度要求比較高的食品,當前冷鏈物流的發展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

(七)種植技術獲得渠道暢通程度

所有農戶中有17人認為不能得到專家的免費指導,約占總人數的48.57%;有18人認為能得到專家的免費指導,約占總人數的51.43%。見圖12。

關于能得到專家指導的數據偏低,主要是由于農戶經過多年的蔬菜種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本不需要專家指導,因此專家定期到村里進行技術指導的次數變少,導致農戶現在遇到技術問題不能及時接觸到相關專家。

(八)對菜價的滿意程度

77%的農戶表示對菜價較為滿意,有23%的農戶表示對菜價不滿意。見圖13。這說明壽光蔬菜市場是比較透明、公開的。仍有農戶對菜價不滿的原因是農戶出售蔬菜采取賒銷的方式,通常是等蔬菜賣出后15天才給出蔬菜的價格,一個月以后農戶才能領到菜錢。這種蔬菜收購方式價格反映比較緩慢,農戶往往不清楚真實價格,即使吃虧也無處辯訴。

(九)配套設施的需求和滿意程度

對于蔬菜種植中所需要的配套設施的需求問題,71.43%的農戶表示不需要額外設施,分別有8.57%的農戶認為需要蔬菜加工企業和菜種購買服務,11.43%的農戶認為需要更好的運輸企業,另有5.71%的農戶認為需要冷藏庫。見圖14。

對于現有的配套設施,多數農戶持滿意態度。68.57%的農戶表示現有的配套設施比較完善,不需要改進;11.43%的農戶認為運輸企業需要改進;分別有8.57%的農戶認為蔬菜加工企業和菜種購買服務需要改進;而另外5.71%的農戶認為冷藏庫需要改進。見圖15。

由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農戶對自己目前所需要的配套設施及對這些配套設施改進的需求的數據是差不多的。

(十)主觀題綜述

1.農戶對于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滿意度。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農戶對于現在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是比較滿意的,也表示種植蔬菜的過程比較辛苦,大部分農戶都因為常年勞累,有腰部、腿部的慢性疾病。

2.對于本地區蔬菜種植的意見或建議。大部分農戶對于本地區蔬菜種植情況較為滿意。也有一部分農戶表示各鎮各村的種植政策不一樣,希望村委會或上一級政府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調查過程中,許多農戶都表示種植大棚所需要的農資產品導致種植成本很高,甚至占到了收入的一半。當前大棚種植還是主要靠人力,農戶希望能夠提高大棚種植的機械化程度,減少人力。

四、當前壽光蔬菜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蔬菜種植成本高。大棚維護費用高,同時還需要購買大量的化肥和農藥,而壽光目前多為個體戶種植,農資產品的采購零散,在購買時不具備壓價的優勢,導致種植成本居高不下。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的種植方法不夠規范和科學,對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大。

2.種植大棚的勞動力老齡化嚴重。由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種植蔬菜的農戶大都是40歲到60歲的中老年人,大多數中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不愿意積極嘗試新種植技術,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差,不利于推廣新的貿易模式且大多數中老年種植戶都比較安于現狀。

3.蔬菜生產缺乏規范化。目前蔬菜種植仍然是散戶種植,蔬菜種植沒有一個規范的過程,農藥、化肥的用量及使用時間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這些都直接導致了蔬菜的質量難以控制。

4.大棚種植機械化程度低。當前壽光蔬菜種植主要還是靠人力,種植大棚的工作環境惡劣,給農戶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損害。機械化程度低還導致了種植蔬菜成本升高,最終導致蔬菜競爭力的下降。

(二)蔬菜銷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蔬菜出售大多采取賒賬收購。蔬菜出售大多采取賒賬收購,農戶無法了解蔬菜的真實價格,不利于保護菜農的利益。

2.農戶對于創新商業模式接受能力差。胡進輝等(2015)指出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生產領域轉到了流通貿易領域[7]。因此創新商業模式已經刻不容緩,但是目前壽光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戶主要是中老年人,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差,又因為壽光的蔬菜需求量大,使種植農戶產生了惰性,不愿意開拓新的商業模式。

3.整個壽光蔬菜產業處于相對零散的狀態。農戶與批發商、批發商與物流公司及其他中轉機構之間并未建立固定合作關系,流通模式較為自由。這樣的產業形式會增加交易的時間成本和交易費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三)配套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

1.信息體制建設不完善。信息體制建設不完善導致信息流通性差,買賣雙方無法及時獲取對方信息,使得農戶無法完全按照市場行情種植蔬菜。

2.農村合作社發展遲緩。壽光目前大多數合作社都是蔬菜買賣中介性質,未能很好的發揮傳播新技術、集體采購農資等方面的作用。致使農戶在采購農資的時候不具備還價能力,也使農戶缺少了一條最直接的獲取新技術的渠道。

3.缺乏蔬菜加工企業。蔬菜產業要是想獲得更高利潤,蔬菜深加工企業是必不可少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干、蔬菜汁等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上升,缺乏蔬菜深加工企業就失去了這部分市場。

4.冷鏈物流發展處在初級階段。當前壽光蔬菜在運輸時保鮮主要采用打冷和放冰兩種較為原始的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只適合大批量運輸,保鮮效果差,蔬菜壞損率較高。冷鏈運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也制約了個人小批量發貨的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一)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聯系,創新交易模式

鼓勵農戶通過合同契約、反租倒包和土地入股等形式和企業展開直接的合作,不光可以節省企業收購蔬菜的時間成本及其他交易費用,還有利于企業控制蔬菜的質量。同時,企業可以以大規模采購的優勢,采購低價優質農資產品供農戶使用,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

(二)政府政策支持方面

1.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年輕勞動力。當前蔬菜種植農戶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針對這一現象,政府可以出臺為從事蔬菜種植的年輕人提供補貼、低額貸款等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年輕勞動力從事蔬菜種植工作。同時也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科技創新,積極與高等院校和相關技術人員展開合作,改善大棚種植條件。

2.與科研機構合作,科學規范蔬菜生產。積極與科研機構合作,聯合推出一套科學規范的蔬菜生產方法,政府不能僅僅依賴監管來保證蔬菜質量,要從規范生產開始,從根源上嚴把質量關。

3.完善信息體系。全方面利用互聯網,傳遞蔬菜銷售、需求信息,積極促進蔬菜交易的進行,最大程度幫助農戶根據市場狀況種植蔬菜,幫助農戶和采購商雙方獲得最大利益。

(三)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蔬菜種植機械化程度

趙冰(2009)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蔬菜產業的強大支撐,如果沒有創新,也就失去了競爭力[8]。加強科技創新,提高機械化水平,解放勞動力,將農戶從惡劣的大棚種植環境中解放出來,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并吸引年輕勞動力。

(四)積極推廣電子商務

利用壽光蔬菜的品牌優勢,創新商務模式,積極探索新的貿易方式,推廣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主體不僅可以是個體農戶,還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壽光的“電子商務村”。發展電子商務,還有利于創造包裝、物流等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人就業,提高農戶生活水平。

(五)配套設施積極謀取自身發展

1.農業合作社。各合作社應積極擴展自身業務范圍,在擔任蔬菜采購中介的基礎上,將農戶聚集起來,集體采購農資。同時通過定期邀請專家舉行新種植技術講座等形式傳播新技術,促進蔬菜產業的發展。

2.冷鏈物流。積極引進新技術同時進行科技創新,從較為原始的物流階段進入冷鏈物流時代。不僅要建造適合大規模采購的物流,還要建造適合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與電子商務共同發展,相互促進。

3.種子研發及育苗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壽光“洋種子”占領市場的局面已經得到緩解,但仍要抓緊科研創新不放松。育苗廠也取得了快速發展,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培育出更加優質的幼苗。

參考文獻

[1]KaiserAssociates,SouthAfrican Floriculture Cluster Study[EB/OL].za.

[2]Calvin,L.&P.Martin.The U.S.produce industry and labor:facing the future in a global econom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2,94(2):471-476.

[3]那威.張家口蔬菜產業融入首都經濟圈實證研究[D].河北:河北經貿大學,2014.

[4]王方舟.河北省蔬菜產業競爭力分析與對策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1.

[5]肖彪.創新經營模式 促進蔬菜產業發展[J].《湖南農業》,2015,(3):10-10.

[6]黃吉安.加快發展現代蔬菜產業的思路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17):119-122.

[7]胡進輝,艾南.學習壽光經驗,加快江城蔬菜產業發展[J].福建農業,2015,(1).

篇10

――――李世梅與貧困姐妹手牽手共奔致富路

黑龍江省虎林市計生協會

“大火無情,人有情”。1998年9月的一場大火把東方紅鎮興陽村李世梅家燒的一無所有,使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李世梅家有4口人,僅靠種植不到20畝的旱田地和賣園子里的青菜來為生,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這場大火把全家人的信心和希望全給燒沒了。虎林市計生協會領導得知李家的情況后,立即與當地黨委政府取得聯系,一道看望了李世梅的全家,為其送去了慰問金和物品。同時鼓勵李世梅要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盡快擺脫貧困。為了幫助李世梅一家,計生協領導同地方政府一道利用一周的時間為她家建起了30平方米的土坯房,解決了住的問題。計生協還為她送來了“幸福工程”救助款,這對李世梅的一家無疑是雪中送炭,給她家生活帶來了希望,增添了她戰勝困難的信心,這部分救助款基本解決了當年的生產費用。為了幫助謀劃脫貧之路,計生協針對她家園子大,距離東方紅鎮區近的實際,為她選擇了扣蔬菜大棚脫貧致富的路子,43歲的李世梅欣然接受了領導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