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審計報告書范文

時間:2024-04-09 16:5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程審計報告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工程審計報告書

篇1

本人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間在貴州交通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習,學習了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程方面專業課程,掌握了建筑工程方面專業理論知識,為日后掌握建筑工程專業技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為自己加油充電,參加了安全員的培訓考核,通過考試取得了安全員c證。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專業技術知識,能將理論同實踐緊密聯系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總結工作經驗,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理論水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2010年取得了助理工程師的資格。

近年來,本人通過系統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堅持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線,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掌握了多項建筑工程方面專業技能。本人能熟練office等辦公應用軟件,熟練掌握Auto CAD建筑制圖,精通建筑工程、暖通預決算,具備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業務水平,能在總工程師的指導下完成整套施工方案編制工作。掌握建筑工程現場施工、質量管理技能,能夠勝任中大型建筑工程的現場施工、質量管理。

在工作中,實事求是,有強烈的工作事業心,敢于負責、勇于創新。為人忠誠老實,尊敬領導、團結同志、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始終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服從公司安排,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自己9年的工程管理工作經歷中,我也曾面臨過各種選擇,但我最終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建筑行業---這一注定充滿艱辛但其樂無窮的事業!知之深,愛之切,我已公路事業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并作為我的終身職業。

在以后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在這個知識更新換代的社會里不至于落伍。

自參加工作以來,本人一直堅持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線,參建多項建筑工程,包括惠興高速14合同段、晴興高速T1合同段、貴惠高速公路第1合同段、織普高速公路3合同段、安高速公路T1合同段、獨高速公路第2合同段等項目。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期間,我主要惠興高速14合同段項目3工區橋梁技術員。作為工區橋梁技術員認真檢查單位投入的人力、材料、主要設備及其使用、運行情況,并做好記錄。復核或從現場直接獲取計算量的有關數據,查看施工圖紙,按圖紙及有關標準,對施工工藝或施工工序過程進行檢查和記錄。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工作。對加工制作及工序質量檢查結果進行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向項目經理報告,填寫施工日志和有關工作記錄。按項目經理的分工,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工作。與相關單位進行配合,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順利完工交付使用。在交付后得到單位領導的好評,在施工管理的過程中也得到相關單位的好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在惠興高速14合同段北盤江大橋擔任現場技術員,該工程施工范圍大,質量驗收點多,涉及知識面廣,質量檢查及工程施工有一定難度。為準確指導施工,做好質量檢查工作,我查閱相關書籍,認真學習相關專業規范,做到質量管理到位,決算有據可依。我每天堅持在工地一線,定時巡視各施工點,掌握各分部工程的進度與質量控制要點,做到事前控制。同時做好成本管理,掌握各施工材料的價格信息,分析各分項工程的人工、機械、材料單位消耗量,為竣工決算提供參考。贏得單位領導的好評。通過該工程的鍛煉,我的現場質量、安全和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2011.01~2012.11,參與晴興高速T1合同段項目工程管理工作。在該工程中我堅持工程質量高標準的要求,做到超前預控,嚴格按規范標準要求,對每道工序施工進行質量檢查、技術指導,認真對工程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技術監控。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管理方針,對現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停止所有驗收程序,消除安全隱患后進行上部施工。對現場與規劃進行全面協調,確保施工順利進行。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的的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好評。

篇2

關鍵詞:造價審計 審計風險 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長期以來,我國的工程建設一直存在著嚴重的投資膨脹現象,其造成的后果是工期延長、施工索賠增多,工程造價越來越高。針對這種現象,實施有效的工程造價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1、工程造價審計現狀分析

工程造價審計,通常是通過工程項目的預決算審計來完成的。預決算是一個統稱,它包括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和竣工決算四大主要文件形式。在工程造價審計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很難按照客觀存在的要求正常發展與深入。

2、工程造價審計潛在的風險

首先,施工過程的多變性容易造成審計期間工作的忽略和疏漏。一個基建工程項目的實施,既要經過立項、勘察、設計、施工等基建程序,同時又要經過計劃、概(預)算、實施過程中追加投資以及最后結算的財務環節。在這過程中,往往受到人為的、自然條件的制約而出現多變性,如變更設計、擴大規模、增設項目等。其次在市場調節的情況下,建筑材料價格的起落政策、法規的廢止、調整和起用也足以說明工程造價審計所碰到的多變性。這些現象的出現,顯然給審計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難度,審計人員如果對某個細節忽略或疏漏,都會給工程造價的真實性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審計人員也不可推脫地要承擔審計責任。

其次,工程造價審計的滯后性容易造成審計質量下降和工程造價不實。一是基建項目種類繁多,這些項目雖然規模大小不一,但都具有自己的特點。要開展對這些項目的審計,需要專業知識比較全面的審計人員加以實施。但是,當前各級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的審計都普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審計方法和經驗都有待提高的實際問題。二是介入審計的滯后。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審計的介入,在時間上大都是滯后的。有的工程項目在竣工交付使用近一年,審計單位才接到開展審計的指令。如果僅對財務收支實施審計,借助于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是可以查清楚的,但如果要對某一具體項目進行現場考察和分析,困難程度就很大,有的現場已經面目皆非,根本無從考究。

3、工程造價審計面臨的審計風險根源

工程造價審計與其它審計存在兩大不同之處:一是它所面對的被審計主體經濟成份的復雜性。一個建設項目同時針對的是建設單位、多個施工單位和多個中介組織;二是建設項目審計內容繁雜,所涉規范較多,專業廣泛。因此審計風險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工程合同的性質認定對國家建設項目工程建設合同性質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國家建設項目承發包本身是一種建筑市場交易行為,在建設合同簽訂過程中,不涉及行政權力的行使,建設合同雙方主體均具有法人地位,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另一種觀點認為,國家建設項目使用的多為財政性資金,其目的是為了公用基礎、公益性事務,審計部門有權根據《審計法》及相關條例的規定,對利用建設合同損害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為予以制止。

第二,工程價款認定的文書不同,對于工程價款的出具認定文書很多,其中主要有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財政部門的評審報告、社會中介造價咨詢報告、司法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報告。在不同的環節采用不同的報告,導致了混亂、無序的狀態。上述文書存在著工程造價審核角度不一致、法律效力不一致的問題,必然造成工作方法和審價口徑有很大的區別,工程價款最終確定也不盡相同。

4、工程造價審計風險防范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可歸結為以下幾種類型;由于審計人員素質原因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人員素質風險;由于審計方法不得當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方法風險;由于審計手段運用不合理造成的工程審計手段風險;由于行業規范不完善和法規不健全造成的工程造價規范風險;由于審計客體的復雜化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客體風險;由于審計報告的不合理和不完善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報告風險。針對以上各種工程造價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類型,防范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可以通過以下對策來實現。

第一,建設高素質工程造價審計人員隊伍。通過對政冶理論的學習提高審計人員政治素質;通過專業選拔、定期培訓、績效考核等方式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學習先進人物光輝事跡和先進思想提高審計人員的道德素質。

第二,采用先進科學的審計方法。這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關鍵。為此我們應吸收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審計方法,以適應新出現的工程造價審計風險;采用合理的審計方法,防范具有特殊特征的審計風險;不斷改進審計方法,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

第三,采用先進的審計手段。這是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的必備條件。采用工程全程審計手段,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備基礎;實行主動控制,可以能動地影響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等過程,是防范審計風險的內因;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審計方法的科技含量,能夠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第四,加強行業規范化建設。完善的行業規范和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健全,可以降低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約束工程建設的不合理行為。首先,完善工程建設行業規范。明確的、合理的、有效的工程建設行業規范,可以使得工程建設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不但有利于企業內部的監督和企業之間的監督,同時更加有利于審計部門對工程建設企業的審計監督;其次,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對工程建設的最大外在約束力,能夠確保企業在工程建設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對于降低審計風險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第五,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它能夠保證審計主體的各項工作有序、合理、科學地進行,更加有利于不斷修正審計主體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狀況。完善此機制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不斷完善現有的審計制度。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審計規章制度,建設科學的.合理的新的審計制度,才能在新情況、新問題出現的時候找到合理的依據;其次,做好審計質量檢查工作。

第六,規范審計報告的完整性。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終止的書面說明,能夠指出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不合理工程造價問題。但一般的審計報告只是單純注重報告審計結果,而不標明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審計建議和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審計工作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對于其他審計工作的借鑒意義不大,更加不利于改正審計工作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必須首先完善審計報告書寫制度。審計報告書寫制度能夠規范審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對于其他審計工作有借鑒意義;其次,把切實有用的信息納入審計報告中來,這樣不但可以幫助防范審計風險,還可以促進其他各項工作的不斷完善。

5、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

完善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是應對審計客體的復雜化的有效保證,能夠保證審計主體的各項工作有序、合理、科學地進行,更加有利于不斷修正審計主體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狀況。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人手:首先,不斷完善現有的審計制度。任何一項審計制度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實際狀況。只有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審計規章制度,建設科學的、合理的新的審計制度,才能在新情況、新問題出現的時候找到合理的依據;其次,做好審計質量檢查工作。審計質量檢查是檢驗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審計工作的責任制度、問責制度和獎勵制度,能夠約束審計人員的不規范行為,能夠充分審計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做好審計工作和防范審計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結束語:審計人員要樹立審計風險和自我保護意識,應以當時適用的和有效的法規制度為審計工作準繩,對問題定性定量結論必須準確并要謹慎,以人為本, 注意審計技巧。對于審計風險要敢于正視它,認真貫徹謹慎原則,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 杜殿明. 談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經濟, 2007, (14) .

[2] 李云婷. 淺談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模式[J]. 北方經濟,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ERM框架分析[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8, (02) .

篇3

實習時間: XX年-02-06)

實習內容:財務實習,會計

事務所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去尋找XX年寒假實習的機會,也許上天眷顧我,把武漢**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機會給了我,心里感動,也很激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感謝所里的朱老師,給予我的支持,更要感謝所長何女士,她不僅接收我,而且在審計業務上給予我耐心而且細致的指導。事務所雖然不太,但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公司

這次審計的是武漢**工程置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私人房地產開發公司。經過先前的網上搜索,得知公司的資質以及公司老板的信息,但是很可惜后來也沒有見到老板。公司是XX年成立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產開發。所以特殊的是產品是樓房,有一些重要的項目:預收帳款、開發成本(設計費,土地購置費,配套設施費,裝潢費等),稅金(所得稅,營業稅,教育金附加,城建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

會計

公司的財務部門是2個女的負責的,一個是會計,一個是出納。會計很認真,從憑證到日記帳、明細帳、總帳,從賬戶到報表,從手工到電腦,會計業務的處理十分認真,十分細致。為我們的審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財務部的配置很好,安全防盜門,辦公桌、椅、沙發,空調,配置很高的電腦,打印機,保存歷年財務資料的想箱柜等,可見公司的實力和對財務部的重視。財務軟件是金蝶財務軟件,南方普遍用金蝶軟件,北方是用友。兩本記帳憑證,按次序分開,便于查閱,后附原始憑證(收據、發票等)。10本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帳各一本,武漢市財政局制作的,每月要合計的雙紅線,(每年累計),并不是每天都要計,總帳——各個科目的記錄,明細帳包括三本,主要資產負債表的項目2本(1-8,8-12),主要損益表的項目2本(1-8,8-12,中間要減去),由于公司的性質特殊,預收帳款帳3本,并由紅藍舌頭,好像前是具體項目下各個對象——如供應商標記,后面是各個項目的標記,首頁有相應目錄,便于查閱。會計向工商局提交審計報告,向稅務局交稅并提交財務制度、處理辦法進行備案。

審計

審計從9:30開始的,持續到下午4:30,中午吃了一頓飯,當然是公司出的錢,應該是記管理費用——招待費了。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看何所長和朱老師在審計,沒多大頭緒。過了一會,何所長讓我做一件工作,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數字勾稽關系用計算器檢查一下是否正確。之后讓我做了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審計工作底稿(具體的每個項目的審計認定書)按照何所長的要求就做了一下,檢查的結果是會計做的都正確。由于公司財務做帳的特點是分1-7月和8-12月兩次做。檢查的時候就必須兩次相加,八月的數字重復的時候還要減去。管理費用的項目很多:工資,辦公費,差旅費、福利費、招待費其他等,每一筆都有記錄。財務費用就兩個,一個是利息收入,另一個是其他費用(如手續費等),由于這個帳使用電腦打印出來的,軟件設計的不合理,每月結平,但是不匯總。所以算的時候把每一月的利息收入的數字加起來。并且幫何所長很快地檢查了相關的核算項目是否正確。老師的主要疑問:300多萬記了其他應收款,虛增資產,要調整。損益表的凈利潤算的不合理,后經會計人員解釋還是正確的,原因在于只是一個月的,軟件的問題。驗資報告的時期沒寫,很不規范。事務所的審計要交財政局檢查,是不可馬虎的。

思考與建議

1會計和審計的關系

審計就是審會計的,這一點在這次審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審計是看會計的做法是否正確和合理,會計的業務核算流程是否正確。通常情況下,審計人員會對會計處理提出疑問,處理錯誤的話就要調整和修改,這也是很麻煩的事,更是丟面子的事,審計必須和會計人員關系處理好,讓會計人員既要修改又要心服口服,審計人員必須熟悉會計,更要倒算會計,做會計的老師。當然審計的課本理論和實際還是有差距的,實際的要松一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CPA。

2審計態度

認真、細致是審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只有認真、細致才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遵守職業道德,對于公司的隱私不要問得太多,比若說借款,關聯方等。

3審計專業性

只有在熟悉會計的基礎上,應用審計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做好審計。審計重在實務和職業判斷能力,必須得不斷的實踐和摸索,才能形成有效的審計套路。

4功能有記帳向財務分析轉變

現在公司財務部的定位還只是記好帳,提供會計信息。缺乏的是對報表的財務分析,對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進行評價,比如償債能力,抗風險能力等財務指標,并給出指導性建議。

5各個行業由各個行業的特點,主營業務不同,產品不同,經營方式的不同,購產銷的方式的迥異,銷售方式不同(預收,現收,應收,分期收,售后返還,售后回購,售后回租,會員卡——娛樂消費場所多用等等),審計就要按照這些具體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審計。

6小公司的業務少一些,有些科目就沒有,比如說長期股權債權投資,債務重組、合并報表、非貨幣易等,只是應付工商局的年審,以及把審計報告提交給開發局,另外稅務審計和一般審計分開,稅務審計要針對每一個影響稅收的費用(管理財務銷售其他業務費用等)、收入逐個核查,以確認是否合理。上市公司的業務多,關聯方企業太多,需要審計人員到每一個關聯企業審計,特別是要想IPO和再籌資的話。需要眾多審計人員組成審計團隊,實行三級復核制度,最終出具合理的審計報告書,有時候審計人員直接提著筆記本到上市公司去,只要輸入一定的數據,軟件直接就將審計報告處理好了。

篇4

為加強和規范我縣國債項目管理、確保國債資金投資效益,根據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國債項目和資金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文件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縣國債項目管理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國債項目管理的重要性

發行國債、實施國債項目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手段,是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國債項目的建設管理和資金使用均有著嚴格的管理規范和制度規定,項目實施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我縣今后國債項目的申報和爭取,因此,各項目主管部門、建設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國債項目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債項目基本建設程序,按照省、市有關部門的要求,加快國債項目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好國債項目資金,為我縣爭取更多的國債份額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嚴格國債項目管理

(一)嚴格執行國債項目投資計劃。項目單位要嚴格按照上級下達的國債投資計劃組織項目實施,不得變更項目建設內容和投資計劃。縣發改委、財政、審計、監察以及項目主管部門將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對國債項目的監督檢查,如發現擅自變更項目建設內容和投資計劃的問題,責令整改,并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復查,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縣發改委、財政局停止撥付國債資金,對相關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

(二)嚴格執行國債資金“三專一封閉”制度。設立“國債資金專戶”,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單獨建帳、單獨核算,確保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和有效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滯留、擠占和挪用國債項目建設資金。資金撥付要依據簽訂的有效合同、年度項目投資計劃和工程建設進度撥付。項目竣工驗收后,按照投資計劃預留10%的資金作為工程質量保證金,保質期滿后無質量問題再予以撥款。

(三)嚴格執行國債項目“四制”制度。即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工程合同制”。項目法人對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工程質量以及項目的達產達標承擔終身責任。項目必須按照《招標投標法》規定,嚴格實行招標投標制。國債項目的施工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等級的監理單位監理。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設備材料采購、工程監理等嚴格實行合同管理,嚴禁違規分包和非法轉包工程。

(四)嚴格執行項目報告制度。根據上級發改委等有關部門要求,不同類別項目分別執行項目旬報和月報制度,旬報于每月1、11、21日前、月報于每月8日前由項目建設單位或主管部門將國債項目資金到位及完成情況、工程形象進度、存在問題報縣發改委,由縣發改委統一匯總后上報。

三、健全和完善國債項目檔案資料

根據國債項目管理的規定,項目建設務必加強對國債項目檔案歸檔的管理工作,要分別按項目實施前期、實施中期、實施后期資料收集整理裝訂成冊。項目竣工驗收后15日內,向縣發改委報送完整的項目檔案材料。項目建設分類收集整理檔案目錄如下:

(一)項目實施前期資料

1、項目建設單位申請立項文件

2、省、市、縣發改委對項目立項的批復

3、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

4、環境評估報告書和批復

5、地質勘測報告、地質災害評估報告

6、項目規劃選址意見

7、項目用地批復

8、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批復

9、安全生產部門的審查意見

10、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工程方案專家論證意見書

11、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實施方案批復

12、國家、省、市、縣發改委下達的投資計劃

13、項目建設規模和投資計劃變更的請示及批復

14、國家、省、市、縣項目建設管理文件資料

15、項目建設單位成立項目領導組文件

16、有關會議紀要、文件材料等。

(二)項目實施中期資料

1、項目建設初步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審查意見及批復

2、全套施工圖紙、施工圖紙審查意見及批復

3、項目建設招標所有材料,包括招標文件、招標方案、預審文件、評分標準、招標公告、參與投標施工企業制作的標書、建設單位委托制作的造價(標的)、招標過程中所有文件、中標通知書、與中標單位簽訂的合同等。

4、項目開工報告及批復

5、項目建設施工文件、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

6、項目建設設計、地勘、施工、監理等部門資質證書

7、項目建設工程施工、監理合同,設備購置、安裝合同

8、項目建設施工圖紙和施工記錄

9、其他施工中產生的各種原始記錄等。

10、項目實施中的進度匯報材料

(三)項目實施后期資料

1、工程決算報告

2、工程決算審計報告

3、項目竣工驗收報告

4、項目各單項工程驗收手續資料

5、項目竣工驗收意見書

6、項目移交手續資料

篇5

進入新世紀,日本企業環境會計取得引人注目的新進展,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廣泛普及多方實踐

近年日本企業環境會計,已從引進轉入實踐運用期。廣泛普及多方實踐已成為當前企業環境會計進展的突出特點。

(1)企業環境管理機構日臻完善。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企業引進歐美各國環境管理經驗,組建環境對策部,為環境會計開展構建了管理機構。到1992年已有80%的企業設立了環境部。2002年東洋經濟新報社對日本508家上市企業的調查顯示:①環境部在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顯著。20.4%的企業環境部受到“高度重視”,52.8%“比較受重視”;②88.4%的企業將環境管理的優劣作為評價企業業績的主要指標;③實施環境會計已成為企業環境部的重要課題。2002年日本上市企業環境部在重點抓好的25項工作中,實施環境會計列為第9項。

(2)企業環境會計日漸普及。2000-2002年實施環境會計的企業從356家增至573家,所占比率從13.2%增至19.3%。如纖維制品業的三菱公司,將環境會計制度化作為當前環境部的最重要舉措。日本電信電話、名古屋鐵道、大日本制藥等企業,也都將實施環境會計列為環境部的前三位工作。

2.信息公開備受關注

近年日本企業公開環境信息,已成為環境會計發展的重要特點。2002年4月東洋經濟新報社對250家上市企業的調查表明,近年日本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方式多達10余種,其中企業網頁的環境觀察、環境報告書成為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兩大支柱,分別有238家和236家。而取得ISO認證(121家)、媒體報道(101家)、環保型產品的普及(83家),相繼構成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方式的前5位。到2002年7月,日本已有35.9%的企業實施環境信息公開。

3.政府民間共同推進

在環境會計開展上體現出政府民間相互交流共同推進的明顯特點。首先,日本環境省在1999-2002年先后頒布了4個環境會計指南及報告,從理論與實務上提供了指導方針。其次,行業協會通過深入調研,提出諸多報告、建議等。如日本公認會計師協會設置的環境會計專門委員會在對海外環境會計動向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關環境會計概念框架的報告;日本會計研究會也在2000年年會上,提出《環境會計的發展與構建:特別委員會報告》。各地方政府及公共團體也促使企業進行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核算。如岐阜縣實行環保企業登記制度:仙臺市、宮城縣還推進陸奧(福島、宮城、巖手、青森四縣)跨縣域環境管理規格實施。

二、日本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重要舉措

1.加強環境會計控制職能

近年來加強企業環境會計控制職能,已成為日本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重要舉措。

(1)加強成本與收益的計量。按照環境省《2002年環境會計指南》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將環保成本分為7大類:①業務領域成本(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環境影響及從事環保作業發生的成本);②上游/下游成本(供應、消費中產生的環境影響成本);③管理活動成本(環境教育、環境管理系統的建立與維持、環境負荷監測等);④研發成本;⑤社會活動成本(改善景觀、支持地方環保活動、制作環境公報等);⑥環境損傷成本(治理污染及自然破壞的費用,支付與環境有關的保證金、罰金、和解金、訴訟費等);⑦其他成本。各企業在采取環境對策的基礎上,用金額計算出環保投資費用及其經濟社會效益。2002年以來日本一些大企業通過實施環境會計指南,加強環境成本與收益的計量,在增加環境投資的同時也取得可喜的效益。如日立公司環保費用及設備投資總成本為336.3億日元,帶來的效益達到41.6億日元。

(2)取得ISO14001認證。1996-2002年日本上市企業取得ISO認證的比率,已從4.3%增至62.3%;非上市企業也從3.9%增至47.0%。到2004年2月,日本取得ISO認證的企業數已達14309家。

(3)健全企業環境管理體制。為全面實施ISO國際環境標準,近年日本企業也逐步健全了內部環境管理體制。這主要有6個方面: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隨時對環境負荷進行把握和評價;②制定環保經營方針、目標和行動計劃;③建立并實施環保目標和計劃的責任體制;④對本企業的環保行為不斷進行監督檢查;⑤企業從領導到全體員工,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將環保視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齊心協力落到實處;⑥建立并保持與政府有關部門、國內外環保組織及所在社區的環境信息交流。隨著企業環境管理體制的健全,環境管理效果也日漸顯現。據日本國內電機廠商2002-2005年環境行動計劃預計,通過健全環境管理體制,今后10年間環境效率將提高2倍。

2.健全環境會計信息系統

近年日本企業通過健全環境會計信息系統,為環境會計的開展創造了條件。

(1)明確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2002年環境會計指南》中,對環境會計信息的質量做出了規定。按照規定,日本企業對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5項質量要求:即相關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核實性。其中,相關性強調對具有環境影響的重點事項必須進行專門的會計核算和報告。可靠性則突出誠信披露,強調實質重于形式,要做到公正與謹慎。這無疑與當今困擾全球會計界的誠信危機有關。

(2)環境報告書已成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環境報告書是企業伴隨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對環境影響程度及為消除影響采取自主行動的說明。它是將企業自身的環保方針、計劃和業績等對外公開,供有關部門、消費者和客戶對企業環境會計乃至環境管理進行評價的資料。早在1994年世界產業環境協議會就提出了《環境報告書指導方針》。按照國際慣例,環境報告書的主要內容有4項:①經營方針與體制;②產品、制造工程的環境影響;③環境活動的財務開支;④可持續發展的課題等。日本是從1997年開始實行環境報告書的。按照環境省《2000年環境報告書指南》的規定,環境報告書的基本內容包括:①基本項目(經營者序言、企業概要等);②環保方針、目標及業績概況(方針、目標、計劃、業績、環境會計信息等);③環境管理狀況(環境管理體制、研究開發、信息公開、規制遵守、社會貢獻等);④降低環境負荷(狀況及對策)。另據日本學者八木裕之對199家上市企業250份環境報告書的調查顯示,近年日本企業的環境報告書有3個明顯趨勢:一是每份報告書都詳細擬定了環境成本、環保效果、經濟效益的計量范圍和計量標準;二是建立了與企業內部環境會計相聯系的外部環境會計,或披露內部環境會計信息;三是披露與利益關系人相配比或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環境會計信息。[6]近年來,日本環境報告書的企業迅速增加。1997-2002年,環境報告書的企業數從169家增至650家,所占比率也從6.5%增至21.9%,預計2003年將達到900家。

(3)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書》已成新時尚。近年在日本隨著企業社會責任議論的高漲,一些大企業在以往環境報告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報告書》或《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調查顯示,在環境報告書的企業中,已有超過1/4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書》或記載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3.完善實施環境會計保障體系

近年日本隨著《新環境基本計劃》的實施,在推進企業環境會計過程中逐漸形成共識:單靠企業自愿和主動性還不足以推進環境會計的順利開展,還必須逐步完善實施環境會計的保障體系。(1)強化政府監管。政府為加強企業環境會計的宏觀管理,除制定實施相關法律法規外,還頒布實施一系列與企業環境會計有關的準則、指南、制度、標準等。1999年環境省頒布《關于計算和公布環境成本的指導標準——旨在建立環境會計(試行方案)》;2000年了《建立環境會計系統(2000年報告)》;2001年又頒布《環境會計指南Ⅱ》(副標題為“對于經營管理中進一步利用環境會計內部功能的思考”);日本現行的《2002年環境會計指南》是在以往實施的標準、指南基礎上修訂而成的。(2)開展第三者機構審計。據環境省《2002年環境簡易企業行動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650家企業中,有131家(占20%)的環境報告書已經接受第三者機構審計,打算接受第三者審計的為190家(占29%),二者合計約近企業總數的一半。政府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制定第三者機構審計指南,爭取盡快施行。

4.推進環境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本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事跨國經營,聚焦外部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為此,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成為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重要舉措。

(1)積極推進國際間的合作研究。2002年10月由名古屋大學主辦在名古屋召開了亞洲會計學會第三屆年會,就環境會計、目標成本、亞洲會計實務等進行了研討;2003年10月日本金融機構參加聯合國在東京召開的環境計劃與金融會議,就環境投融資對象的選定、促進環境金融商品開發及構筑最佳環境金融體制等進行了交流,發表了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東京宣言》。

(2)積極開展國際間信息交流。日本企業為把握環境會計國際動向,積極參加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部環境會計專家聚會(UNDSDEMA—EWG)和亞洲太平洋環境管理會計網(EMAN—AP)等活動。

(3)通過跨國經營拓展環境會計。本田技研工業公司被譽為日本開展環保活動的先驅企業之一,也是通過跨國經營拓展環境會計的一個典型。本田的海外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通過舉辦環境展、環境學校、廣告、新車展以及因特網等多種形式,將環境問題財務影響及環境績效信息及時公之于眾,取得了當地公眾的信賴,也推動了企業環境會計的拓展。

三、日本企業環境會計新進展的背景分析

1.循環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

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環境基本計劃》。該計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為總目標,提出了長期的環保基本方針:

(1)以環境負荷小的資源循環利用為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經濟體制;

(2)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和;

(3)在公平負擔環保費用的前提下,實現中央、地方政府、企業及個人的共同參與;

(4)推進國際環保合作。

計劃還制定了環境政策:

(1)實施污染者負擔的原則;

(2)提高環境的效率性;

(3)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

(4)推行環境風險制(RISK)。

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對日本環境會計的開展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1)計劃向企事業單位展示出國家未來循環經濟發展的藍圖,誘導其據此制定環境經營計劃;

(2)計劃確定的重點政策,向企事業提供了政府的“政策預報”,便于其主動調整投資方向:

(3)計劃提供了政府對國內外環保形勢的分析,引導企事業適應國際化環境,與國際環境會計接軌。

2.市場綠色化的強勁推動

隨著2001年日本《綠色購入法》的實施,購買無公害綠色商品已成時尚。1999~2001年以市鎮村和上市企業為主的綠色購入團體數從577家增至1126家。而以綠色購入單位為主要對象的15類商品的銷售額與2年前相比平均增加74%。近年來企事業、居民的購物意識已有明顯變化:從以往主要考慮質量價格轉變為當今的綠色消費。[7]34-35消費者購物意識的變革,極大地促進了企業開發環保商品,重視綠色購入信息,也更推動了企業實施第三者審計,主動企業降低環境負荷和環境績效信息,以增強消費者的信賴。

3.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急切需要

據瑞士國際管理與發展學院發表的《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1989-1991年日本的產業國際競爭力居世界首位,90年代后期急劇下降,到2002年降至30位。[8]這主要是日本制造業生產率低下所致。日本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TFP)1985-1990年年均為2.3%,1990~1995年降至年均-0.2%,2個5年間的降幅達2.5個百分點。近年日本政府和企業采取諸多舉措,急于尋求擺脫困境之路。其中,企業通過采取環境報告書、環境會計信息、制定環境經營方針、構筑環境管理體制、實施綠色購入,以及促進資源再利用等環保經營戰略要素,不僅在減少環境負荷上做出了貢獻,而且成為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新源泉。

4.適應環境相關法制建設的必然選擇

近年日本政府實施環保相關法制建設,也成為企業開展環境會計的助推器。世紀之交,日本政府頒布了《推進循環型社會形成基本法》(2000年6月)、《新環境基本法》(2000年12月),對20多項環境立法、施行令、施行規則進行了修訂。2001年4月還頒布實施了《PRTR法》(環境污染物質的移動、排放登記制度)。該法規定:各企業必須對列為登記對象的354種化學物質的數量做到準確把握如實申報。隨著環境法制建設的日臻完善,司法力度也在日漸增強。1998~2002年日本環境犯罪的檢舉件數從2443件增至3905件,增長近60%。同期,環境違法的率也從63.3%增至70.8%。近年日本增強環境立法司法的新形勢,既使企業推進環保活動有法可依,又對企業加強環境管理、開展環境會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對環境問題的財務影響、環境績效的確認、計量和處理問題,也必須做到有法必依。

四、對我國的啟示

1.要加強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近年日本企業環境會計取得新進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依法促進。戰后日本走過了公害肆虐與治理的曲折歷程,在從公害大國到治理先進國家的轉變過程中,加強法制建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國家立法,市鎮村也制定地方環境標準,并與轄區企業制定“協議”,成為企業必須遵守的社會規則。在我國,為防止傳統落后的社會發展模式重演,必須首先建立健全環境法律法規體系,以確保企業環境會計健康有序的開展。

2.培育保護企業推進環境會計的內在動力

近年日本企業的環境意識已由對“社會的一種貢獻”轉變為“左右企業業績的重要因素”,進而發展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之一”。[7]32-33日本企業對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有較高的積極性,這也是近年日本企業環境會計進展迅速的根本所在。我國入世后,一些企業為到國外投資或出口產品,也都積極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實施環境會計信息公開,盡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為數甚少,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手段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企業的內在動力必將增強。

3.推進第三者機構對企業環境會計的審計

近年日本企業環境會計的新進展也向世人展示,由社會環境審計機構(第三者機構)對企業環境報告書、環境會計進行審計鑒定,做出環境審計報告,是推進環境會計開展的有力舉措。這一舉措的實施,既避免了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能如實和全面地進行環境信息披露;又確保了社會公眾對企業環境信息合法性、公允性的確認。

4.要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

在企業環境會計新進展中,環境省做出了重要貢獻:制定了一系列環境會計準則及制度:多次召開有關研討會;為企業提供“環境會計系統”軟件等,充分發揮了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我國的國家環境管理主管機構國家環保總局也應適應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擴大環境管理工作范圍,與財政部門通力合作,積極組織領導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制定并頒布相關準則與制度,以推動我國企業環境會計取得新進展。

【參考文獻】

[1]野津滋。企業の環境對策實態綢查[J].日本;東洋經濟統計月報,2002(4),4-6、7-12.

[2]日本環境省。環境白書[M].2003,44.

[3]日本環境省總合環境政策局環境經濟課。22%の企業ガ環境報告書を作成[R].日本:東洋經濟統計月報,2003(10),98.

[4]日本環境省。環境白書[M].2004,18-21.

[5]日本環境省。環境白書[M].2001,75.113.28-30.

[6]竹森一正。日本環境會計的開展[J].會計之友,2003(3),6.

篇6

【關鍵詞】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重污染行業; 問題; 建議

工業化快速發展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資源過度浪費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引起全球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各國開始注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情況,了解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原國家環保總局于2007年通過的《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第四條規定“企業應當按照自愿公開與強制性公開相結合的原則,及時、準確地公開企業環境信息”。重污染行業因其經營的特點被認為是破壞環境的首要因素,其經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就必須及時、準確地進行披露。環辦函[2008]373號文件《關于印發〈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的通知》(簡稱《管理名錄》)中明確規定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制藥、釀造、造紙、發酵、紡織、制革等十六類為重污染行業,將其納入環境保護核查范圍,不能通過環保核查的企業將不得申請再融資、也不得申請上市①。

一、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現狀

自環境會計興起伊始,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就不斷涌現,重點集中在披露的發展情況和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上。隨著環境信息披露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家及地方政府環保法規的不斷完善,結合各地區具體情況進一步探討重污染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日漸增加。因國家對重污染行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比一般企業更為嚴格,占上市公司總數近一半的重污染上市公司是探討山東省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狀況的代表性樣本。

目前針對山東省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的重點各異。張猛(2010)以2006—2008年滬、深兩市A股47家山東省重污染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得出結論:國有股比例、公司規模與披露水平呈正比,一人兼任總經理和董事長披露水平低,披露的總體水平比較低,形式不規范、內容單一。張會娟、陳振鳳(2008)通過分析山東省重污染行業環境信息披露情況認為存在披露信息、環境問題不全面、形式不統一的問題,提出了完善環保法規、審計制度和提倡環境報告的方式來解決披露中的問題。王小穩(2010)以山東省2007—2009年滬市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披露的數量、方式及內容情況,得出山東省整體披露情況較好,貨幣性信息增加,更多的通過社會責任報告來披露信息的結論,但是需要進一步通過規范環保法規、披露內容和形式,加強政府監管來促進整體環境信息披露的發展。周竹梅(2012)以山東省四家造紙企業2006—2009年年報和招股說明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造紙業的披露情況,得出結論:披露內容各年度相差不大,形式各異,提出通過提高相關者環保意識、完善會計準則和審核體系來促進環境信息披露的發展。

二、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截至2012年山東省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分別為42家②、99家③,根據《管理名錄》劃分,在這141家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業有70家。文章選取2008—2011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狀況來分析山東省重污染行業的整體披露情況。為保證研究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剔除ST企業和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市的企業,以最終剩下的40家企業為樣本來分析山東省重污染行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文中數據皆通過新浪財經、巨潮資訊公布的年度報告及社會責任報告手工統計得到。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趨勢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之路起步較晚,在發展的成熟程度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但是隨著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提高及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形象贏取發展的機會就必須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從樣本企業披露的整體趨勢上來看,連續四年都有超過85%的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比較穩定(表1)。

至于推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發展的影響因素,筆者通過分析總結之前的研究成果結合山東省的實際情況認為主要可分為企業外部壓力和內部動力兩方面。國家和地方法規對于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社會公眾監督從外部給予企業壓力,迫使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從企業內部看,山東省重污染企業數量較多,為了保持自身長期的發展,在競爭中勝出,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又必須主動披露環境信息。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較早地進入了實務發展的階段,各企業在內外部環境的壓力下都開始注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當前國家對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剛性約束條件較少,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時傾向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方式來進行,整體上缺乏統一性。樣本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通過年度報告中的董事會報告、財務報表附注、重大事項和企業的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等方式來進行(表2)。

雖然山東省重污染上市公司在整體上或多或少地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但是因為沒有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和條例,披露情況就顯得比較混亂。過半數企業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進行了環境信息披露,通過董事會報告和年度責任報告來進行信息披露的企業數量不足半數,而通過財務報表附注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企業數量呈現一種增加的趨勢,說明環境信息披露的重點在財務報表附注上。而通過董事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披露的企業數量雖然總體上比較穩定,但是由于部分企業選擇信息披露的方式不固定,致使連續四年都有小幅度的波動。

(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

山東省重污染企業的環境信息主要是通過董事會報告等四種方式來披露,披露方式不同,披露內容也就大相徑庭。在董事會報告中,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包括對于企業環境目標使命的描述、企業的環境計劃、企業在環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等,所披露內容多為定性化信息;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的通常是與環境相關的工程設施、收到的環保補助獎勵和排污綠化費用等,這些信息通常以貨幣量化為主;在重大事項中,主要披露本企業是否被列入環保部門公布的污染嚴重企業名單,明確表示沒有被列入該名單的企業2010年有13家,2011年有17家,其他樣本企業皆未提及;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相對其他方式來說更完整,從企業的環保理念到為環保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的環保計劃等皆有涉及,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環境信息通常是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

樣本企業在董事會報告、財務報表附注和重大事項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集中于固定的少數幾個方面,因此本文僅將社會責任報告中所披露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見表3)。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對外的表明其履行社會責任的報告書,環境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山東省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基本上都包括了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狀況,但是企業披露的內容各不相同,大部分企業都在環保目標與理念,環保投資與技術開發、廢棄物的處理和回收利用上披露的比較多,而在資源消耗量、簽訂的環保協議方面披露的比較少,幾乎沒有一個企業將表3所列十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完全披露。

由以上對山東省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趨勢、方式和內容的分析可見,雖然在整體上環境信息披露比以前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外部約束機制不完善、內部自覺性不夠等原因致使當前環境信息披露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三、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一)披露的方式缺乏統一性

企業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時,對披露方式的選擇并沒有受到強制的要求,這就造成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缺乏統一性。山東省重污染樣本企業有自身比較傾向的方式選擇,如部分企業僅僅是通過董事會報告或財務報表附注等單一方式來進行披露,而有的企業則是通過多種方式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此外,不僅不同企業間的披露方式零亂,同一企業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所采取的披露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各種披露方式混雜,使得整個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雜亂無章,缺乏嚴謹有序性。

(二)披露的內容具有片面性、缺乏真實可比性

在樣本企業的審計報告中,幾乎沒有涉及對于環境會計信息的審計,無形削弱了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約束,特別是提供定性化信息為主的企業。企業在缺少外部壓力的情況下,通常就是“報喜不報憂”,只披露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環境信息,如受到的環境獎勵、對環境做出的改善等積極信息,而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受到環境有關的處罰等負面信息則避之不談,片面性較強。

企業披露方式的多樣性及披露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導致樣本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無論是從橫向還是縱向看都缺乏可比性。不同企業之間環境信息披露的重點不同,就很難將各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進行直觀比較,尤其是僅以定性化披露為主或僅以定量化披露為主的企業,自然也就難以判斷其環境信息披露的優劣。此外,企業自身連續三年披露的環境信息可比性也不強,尤其是披露工作連續性差的企業,如東港股份僅在2010年披露了“環保專項資金”這一項內容,在其他年份均未提及其他與環保相關信息;魯陽股份只在2008年披露了收到的環保獎勵等補助資金,這類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帶有隨意性,無法進行系統的比較。

(三)披露的環境問題不全面

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目的就是為利益相關者提供相關的信息,以利于其對企業作出正確的評價。企業在披露環境信息時的選擇性決定了所披露的環境信息不全面,只披露正面的信息,而弱化或消除負面信息。樣本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尤其是貨幣化信息多為歷史數據,如排污綠化費用、環保投資額等,缺少對于與環保相關的負債、成本等信息的披露。外部利益相關者很難對企業的環境信息情況做出切合實際的評價,進而會造成對企業經營能力的評估有所偏頗。

四、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統一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加大執行力度

改變混亂的披露方式和內容需要通過統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來實現。目前國家對于重污染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散見于多個法規條例之中,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山東省環保廳早在2008年就了《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簡稱《指南》),規定了企業環境報告書框架結構、編制原則、工作程序、編制內容和方法等。但是《指南》只是一個指導性文件,沒有相關法規強制企業環境報告書,實際環境報告的重污染上市公司較少,指南沒能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建議山東省充分發揮《指南》的指導作用,采取各種措施激勵企業編制環境報告書,對于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應要求其環境報告書。

(二)注重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審計

企業單方面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難以客觀反映實際情況,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予以監督。對環境信息的審計不僅僅是對企業披露的環境投資、環保補助等總體情況的審計,還要對各明細環節如環保設施各期維護費用、污染治理費用等進行審計,保證企業的環境成本、環境負債、環境績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一旦環境審計發展成熟,可直接應用于其他行業或地區環境信息的審計,提高環境信息的真實性。

(三)加強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

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應包括對環境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方面,加強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能夠督促企業積極全面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包括法律監督和公眾輿論監督。法律監督方面,建議山東省加強執行環保法規的力度,嚴格要求重污染上市公司遵守環境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重罰違反環保法規的企業,提高其違法成本。公眾輿論監督方面,建議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網絡媒體等作用,每年由公眾對企業環境報告及環境信息披露情況進行評價排名,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較好的企業進行獎勵,對不編制環境報告或環境信息披露質量較差的企業予以減少環保政策扶持等處罰,從而營造一種披露光榮的氛圍,強化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動機。

總之,當前山東省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方式不夠統一,環境信息的真實性有待考察,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我國重污染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普遍存在披露內容單一、形式不規范的問題。本文針對山東省重污染行業提出的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希望能夠為其他行業和地區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借鑒,對推進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S].2008-05-24.

[2] 耿建新,焦若靜.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初探[J].會計研究,2002(1):43-47.

[3] 肖淑芳,胡偉.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設[J].會計研究,2005(3):47-52.

[4] 周竹梅.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分析——以山東省造紙企業為例[J].會計之友,2012 (1):56-58.

[5] 劉婷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基于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實證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1(12):102-103.

[6] 張俊瑞,郭慧婷,賈宗武,劉東霖.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化工類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8,23(5):32-38.

篇7

1.控制環境失敗

COSO報告認為,控制環境是指對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具體包括企業的重事會,企業管理人員的品行、操守、價值觀、素質與能力,管理人員的管理哲學與經營觀念,企業文化,企業各項規章制度、信息溝通體系等。企業控制環境決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發揮作用,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礎,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那么,鄭亞集團的內部控制環境如何呢?

(1)經營者品行、操守、價值觀

(簡稱“海南商聯”),鄭亞集團沒有投資,法人代表是王xx本人。鄭亞集團公司重事會作出決定,委托海南商聯管理和經營鄭亞集團股份公司;并在鄭亞集團董事會1995年6月28目的會議紀要中,明確規定“董事會同意公司經營者(海南商聯)按銷售額1%的比例提取管理費。于是就形成了海南商聯受托經營鄭亞集團的運作模式,并與鄭亞集團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總部設在廣州。從此總經理在外地遙控實施對鄭亞集團和商場的管理。王xx既是海南商聯的法人代表,又是鄭亞集團的總經理,可以隨意抽調人員與資金。這種制度安排的結果是亞細亞的信譽和人員被海南商聯利用,亞細亞的經營利潤被海南商聯占有,而這一切都是無償的。?1992年11月,亞細亞商場總經理王xx就在海南注冊了”海南亞細亞商聯總公司。

又如,南陽亞細亞商場借到貸款兩千萬元,股東高xx卻要了600萬元,詢撥到成都給其一位朋友做房地產生意,結果全虧,以兩棟樓房抵債。抵債手續尚未辦妥,高xx卻對欠債人說,你不要向南陽還債了,你把兩棟樓房給我,南陽的錢由我還。最終,南陽亞細亞分文未得。

上述事實只是鄭亞集團暴露出來的極小部分,但已能說明鄭亞集團經營者的品行與操守狀況。

(2)董事會

COSO報告認為,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一個重要要素是董事會,并認為企業應該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董事會,董事會要能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起到真工監督引導的作用。在鄭亞集團公司內部,董事會一直處于癱瘓狀態。鄭亞集團公司的注冊日期是1993年10月,但直到1995年6月才最后確立。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集團公司決策層一直處于不斷演變的狀態之申,沒有按章程規范化運作,董事會從未召集董事們就重大決策進行過表決,凡事都由總經理王xx一人拍板。1995年初,亞細亞的主要股東中原不動產公司董事長易人,新任重事長認為前任批準的股權轉讓造成公司資產流失,不予承認,表示股權糾紛問題不解決就不參加董事會。從此,鄭亞集團最高決策機構、監督機構陷于癱瘓。比如,冠名權展于無形資產,其轉讓照理應該經董事會討論通過,但實際上是王xx一個人說了算,只要他簽字同意,別人就可建個“亞細亞”,如許昌、安陽、洛陽、商丘的亞細亞都是他簽字同意的。在鄭亞集團,總經理成了國王,董事會如同虛設。

(3)人事政策與員工素質

COSO報告認為,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亦是重要的內部控制環境因素。那么,鄭亞集團的人事政策與員工素質如何呢?

1.以貌取人。1995年底,廣州、上海、北京三地大型商場相繼開業,管理人員嚴重不足。亞細亞從西安招聘了幾百名青年,經過短期培訓后,準備派往三地。由于不了解個人情況,只好對名觀相,五官端正、口齒清楚的派往廣州、上海或北京的商場當經理或處長,其他人員則當營業員。

2.隨意用人。亞細亞商場藝術團的報幕員周XX,不值管理不會看帳,被任命為開封亞細亞商場的總經理。

3.任人唯親。亞細亞某領導的一位表弟,原鄭州市郊的農民,被任命為北京一家大型商場總經理;某領導的兩位妻弟,山東農民,也被委以重任;就連他家的小保姆也被任命為亞細亞集團配送中心的財務總監。

4.排斥異己。亞細亞曾有四位年輕的副總,因他們不附和總經理的意見,在1990年借故被派往外地辦事處。1991年夏,亞細亞駐外辦事處撤銷,四位副總返回商場時,他們的位置已被別人取代,接著半年閑試,被調離商場。

這就是亞細亞的人事政策。

(4)企業產權關系及組織結構鄭亞商場是由河南省建行租賃公司和中原不動產公司共同出資200萬元設立的股份制企業,其中,租賃公司102萬元,占51%的股份,中原不動產公司98萬元,占49%的股份。由于鄭亞商場計劃在1992年改組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按照有關規定,上市公司的股東必須在5家以上才具備上市資格。由于種種原因,改建的鄭州亞細亞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未獲成功。1993年9月,經河南省體改委批準,僅僅有過渡意義的鄭州亞細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鄭州亞細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是,亞細亞上市未能做成,但虛擬的股權轉讓己被河南省體改委等政府職能部門認定,即河南建行租賃公司51%的股權轉讓給海南大昌實業發展公司18%,轉讓給廣西北海巨龍房地產公司10%;中原不動產公司49%的股權轉讓給海南三聯企業發展公司18%,轉讓給海南匯通信托投資公司18%.由于股權受讓方未按協議及時把購股資金兌付,從此埋了了一個巨大的資金隱患。特別是后來中原不動產公司新任董事長認為前任批準的股權轉讓造成公司資產流失,不予承認。鄭亞集團產權關系混亂局面就此形成。

鄭亞集團設有一個“貨物配送中心”,其職能是為鄭亞商場本店和四家直接連鎖店配貨,該中心負責向廠家直接定貨,目的是降低進貨成本并防止各商場自行進貨時吃回扣。但該中心配送給各大商場的所有商品,價格不但比批發市場上的批發價高出許多,甚至高于自由市場上的零售價!“貨物配送中心”實際上成了一個大黑洞。

上述四個方面較清楚地說明了鄭亞集團的控制環境情況。其內部控制環境若此,其最終結局亦在意料之內。

2.風險意識不強COSO報告認為,環境控制和風險評估,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鄭亞集團如何進行環境控制和風險評估呢?原鄭亞集團總經理王XX,對以往的經營失誤總結了六大教訓,其中有四條涉及到對風險的認識和把握問題。

第一是“對市場認識不足,對形勢認識不足”。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不但遇到了國內商業同行的壓力,而且國外零售業的大舉進入也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導致我們認為較先進的經營模式一下子就被沖得體無完膚。

第二是“過于自信、樂觀、想當然,其結果是驕兵必敗”。

第三是“面對零售業艱難的狀況,我們的應變能力差,整個經營進入死胡同,最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第四是“抗風險能力差,一近事陣腳就亂了。”這幾個教訓說明,在鄭亞集團管理層的思想中缺乏風險概念,沒有設置風險管理機制,因此抗險能力極低。

3.缺乏適當的控制活動COSO報告認為,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層的指令得以實現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幫助企業保證其針對“使企業目標不能達成的風險”采取必要行動。鄭亞集團運作中幾乎不存在控制活動,或者即使存在所謂的政策和程序,也是名存實亡,未實際發生作用。且看一組數據:亞細亞一年一度的場慶花費都超70萬元;集團某股東從鄭亞商場借出8叨萬元,連借條也沒有,后來歸還300萬元,剩余5山萬元商場帳面和收據顯示是“工程款”;集團另一個股東1993年借走商場57萬元,也無人催要盯997年,鄭亞商場管理費用就高達18.6億元。鄭亞集團的控制活動若此,何以確保管理層的指令得以實現?

4.信息溝通不順暢COSO報告認為,一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有助于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業須按某種形式在某個時間之內,辨別、取得適當的信息,并加以溝通,使員工順利且行其職責。在鄭亞集團內部,信息溝通系統幾乎不存在。據稱,集團內部一不需要成本信息二不計算投資回收期及投資回報率,三不收集市場方面的信息。會計信息系統由管理層隨意控制隊資金被大量挪用,卻不知去向何方。在鄭亞集團,T息系統已經不再是一個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上層管理人員的話筒,信息隨其意愿而變。

5.內部監督缺乏COSO報告認為,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系通過納人管理過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動實現的。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切實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必須被監督。在亞細亞,自開業以來,沒有進行過一次全面徹底的審計。偶爾的局部的內部審計中曾發現幾筆幾百萬元資金被轉移出去的事,后來也不了了之。任何事情都是總經理說了算,屬下當然包括內部審計人員在內,全無發言權,可見內部監督極度缺乏是既成事實。

二、由“亞細亞”引發的思考:改進我目企業內部控制

由亞細亞,內部控制的五要素皆存在問題,必然最終走向倒閉之路。盡管它只是我國企業的一個個案,但這種現象卻頗具普遍性。目前,我國加入WTO在即,來自外部世界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給中國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若以“亞細亞。狀況去應對競爭,其結果不難預料。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如何以一種更積極的狀態參與到世界競爭的潮流中去將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難題。經濟現實迫切要求我國企業早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從現實看,我國企業經營效益普遍較差;會計造假行為嚴重,財務報告嚴重失真;企業違法違規現象愈演愈烈,進而成為普遍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內部控制的缺失與缺陷難逃其咎。問題還在于,我國很多企業還未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對內部控制還存有很多誤解,以為內部控制就是十堆堆的手冊、文件和制度,或者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對企業內部控制根本沒有概念。現狀函需改變!

我們認為,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改進,可從兩方面人手,其一是由權威部門制定內部控制的標準體系;其二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審計作出強制性的安排,做到二者并舉。

1.建立內部控制標準體系

首先,建立內部控制標準體系是一項國際慣例。長期以來,內部控制一直被視為企業內部事務,屬企業管理當局責任范圍內之事。縱觀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歷年來對內部控制的定義、解釋、修改、再修改的過程,不難發現,MCPA過去一直認為內部控制目標是為了保護企業資產、檢查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提高經營效率、推動企業執行既定的管理方針等,不管對這些目標如何進行排列與組合,為企業內部的管理與經營服務是其共同特征。以往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也大部分集中在制度的設計和審計方面,重在改進內部控制的方法與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直到197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反國外賄賂法》(ForeignCorruptPracticesAct,簡稱FCPA),該法案規定,每個企業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以防范這種行為發生。該法案在其會計標準條款中AccountingStandardsProvision)規定,業如達不到美國審計準則委員會提出的內部控制目標,可被罰款1萬美元、責任者受5年以下的監禁。至此,建立和強化內部控制已成為企業應履行的一種法律責任。1991年11月,美國聯邦委員會發表的判決指南指出,如果發現公司即使有一個雇員犯罪,該公司將受到強制性罰款,罰金數額可高達數十萬至兒百萬美元。這一法規的出臺,強化了管理者對遵守法規的重視,遵循適當的法規、規避可能的罰款所帶來的損失也成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曲美國注冊會計協會(AICP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財務經理協會(FEI)、美國會計學會(AAA)、管理會計學會(IMA)共同組成的專門委員會(即COSO委員會)提出了內部控制綜合框架公告,認為“內部控制是受企業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職員的影響,旨在取得(1)經營效果和效率(2)財務報告的可靠性(3)遵循適當的法規等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一種過程。”并對內部控制作了新的擴展,提出了內部控制的五要素。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認為該報告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作用如同早期的公認會計原則,其未來在管理界的地位也如今日的公認會計原則一樣”。COSO報告很快受到了廣泛的認可,世界各國及各專業團體紛紛效仿COSO報告對內部控制進行重新研究,并采COSO報告的最新理念,了自己的文告。可見,建立一套有關內部控制的標準體系,已成為一項國際慣例。

其次,建立內部控制標準體系是保證財務報告可靠性與企業遵循法律法規的重要條件。現代企業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由于股權較為分散,企業所有者(包括權益所有者、債權所有者及人力資本所有者等)及其他利害關系人一般只能通過企業對外出具的財務報告等資料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所有者、政府部門、材料供應商等作為外部人與作為內部人的經營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此,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是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其二是保證企業法律法規的遵循性。從這兩個目標可以看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不僅僅是企業一種自愿自覺的行為,也是企業的一種責任與義務,是企業對外部利益集團負責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建立一套完備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作為企業管理行為的規范標準,是達成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條件。

最后,建立內部控制標準體系有利于統一看法,更新觀念。目前,我國會計理論與實務界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還停留在內部牽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或內部控制結構階段,認識還很不統一,甚至還有不少錯誤認識。而且,企業界、司法界、會計界等不同行業與部門對內部控制的理解不一,彼此就此進行溝通時,缺乏共同“語言”。即使在注冊會計師職業界,對內部控制的理解也多局限于其對審計工作的影響。因此,建立內部控制標準體系,不僅可以為各方人士的溝通與理解提供統一的基礎,還可為企業評估和改進其內部控制提供標準與方法。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建議,有關部門應及時組織力量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研究。我國的立法機關應該聯合我國各有關方面的力量,包括理論界、實務界、各種職業團體、協會、中介機構等,在COSO報告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全面深人的研究,建立一套如COSO報告那樣內涵與外延統

一、可操作性強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并準則或提出指南,使企業管理當局或注冊會計師等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要將內部控制的全新理念與精神傳達給所有相關人員,盡量使管理當局用以評估內部控制的標準、注冊會計師用以審計內部控制的標準與投資者用以審視內部控制的標準相統一,以減少可能的期望差距。

2.對內部控制實施強制性審計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建立之后,企業能否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并切實予以實施,需要外都力量予以保證。為此,美國審計鑒證準則(SSAE)第六號與臺灣《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實施要點》等要求企業對外界公眾出具內部控制報告,并要求注冊會計師對其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及有重大問題報告,爾后,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對企業的一般做法是,企業首先對自身內部控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自我評估,出具對外報告,包括無重大問題報告,企業內部控制報告發表審計意見。雖然不同國家對內部控制審計的要求與做法不一,而且對于內部控制是否不再只是企業內部事務的觀點也存在爭議,但不管如何,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帶來的效用是顯見的。因為,企業對外出具內部控制報告,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報告出具審計意見,加重了企業管理當局及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而責任一旦加重,企業管理當局出于減輕自身責任及企業長期利益的考慮不得不在注冊會計師的協助下真正關注內部控制的缺陷與缺失,實實在在地不斷健全與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也會為降低自身的風險而督促企業改進內部控制。這樣就帶來了另一方面的效用,即降低企業營運的風險,提高企業營運的效率和效果,進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同時提高企業對外出具的財務報告及其他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增加證券市場及其他資本市場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不過,在我國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目前還存在較大的困難。(1)我國內部控制基礎十分薄弱。一方面,這是我國需要實行內部控制審計的直接原因之一,但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國實行內部控制審計困難重重。因為要對不健全的內部控制出具管理報告或發表審計意見無疑是困難的,受到的阻力也會比較大。(2)缺乏統一的內部控制標準。我國還未提出過類似美國COSO報告的權威性很高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現行具體審計準則第九號“企業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觀念還未更新,還停留在內部控制結構階段,而且也只是從審計的角度的。新修訂的《會計法》雖然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因為它不是專門針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規定的,因此在內部控制的實務方面不具有可操作性。這就使得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及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無據可依。(3)我國公眾的法律意識不強。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管理當局能否如實出具內部控制報告,并且對于其自身在內部控制報告中的承諾,企業管理當局能否真正擔負起應有的責任;注冊會計師能否如實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能否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負責;廣大社會公眾對內部控制報告及審計報告能否正確認識與應用,會不會形成很大的期望差距,造成不必要的訴訟與糾紛。(4)我國投資者普遍素質不高。這就形成兩個問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對他們有無增量信息;會不會被他們誤用。這直接關系到內部控制審計有無實行的必要性問題。(5)我國法律法規還不很健全,對內部控制責任的劃分、T化、獎罰等都有待于進一步的明確。由于存在上述種種困難,再加上對企業內部控制缺陷的重大性問題、責任分攤問題等本身就是學界研究的難題之一,因此,在我國實行內部控制審計存在很多實際困難,就不言而喻了。

為此,我們并不建議對我國所有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審計,而是認為,在我國上市公司中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首先,上市公司的運作較為規范。國家為了保護眾多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的利益,對其規模、業績、運營體制、治理結構、財務制度等都有特殊的規定,其管理人員素質也相對較高。其次,上市公司的利益牽涉面最廣,直接關系到我國各大中小型投資者的利益,其業績好壞、其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都與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直接相關,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此外,上市公司可以對所有其他企業產生示范效應,帶動其他企業走上規范化、科學化運作的軌道。

篇8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來醫院就診的患者在不斷地增加,醫院也在基礎設施投入上狠下功夫,醫院硬件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醫院基本建設的加快一方面促進了醫療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基建、維修工程預決算審計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醫院基建工程審計就變得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建設資金投資效益,維護醫院利益,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成了醫院審計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就醫院基建工程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辦法談幾點看法。

一、醫院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審計人員配置不合理

單位領導不重視內審工作,內審機構不健全,人員配置不合理。有的將紀檢、監察、審計放一個部門辦公,還有的雖然設立了工程審計崗,但不是專業工程審計人員,有的即使是配備了專業工程審計人員,但人員配置不是根據工作任務、工作量而定的,隨意配置1-2人,導致從事工程審計的人員數量少與工程審計任務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工程審計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嚴重影響了工程審計的效果。

(二)審計職責不清

審計是由專職機構和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和評價的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而且是經濟監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實施的監督。目前,許多醫院管基建維修的科室沒有配專門的基建預決算員,只知道讓基建隊人員施工,不要求對方做預算圖和造價預算,協商項目也不與對方談價,僅僅是在結算時核對一下工程量,根本就不知道套定額,最后談價和套定額的任務就落到了審計部門身上,審計部門變成了既是執行者,又是監督者,導致職責不清,容易引起腐敗現象的發生。

(三)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不高

按照審計法的相關規定,基建項目達到一定的金額就必須請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在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開展審計工作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而醫院卻無法進行有效地監督管理。一是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受托社會中介機構串通被審計人或單位,泄露與被審計項目有關的秘密,嚴重違反了職業道德,給醫院造成經濟損失。二是對有損害于醫院經濟利益,爭議較大的方面,不經院方代表到場,私自拍板定案。三是在套用定額和材料價格上不從實際出發,工作不認真負責,不到施工現場查看所用材料和不核實工程量,以致于核減幅度比較少,醫院基建開支顯著增加。

(四)審計監督工作滯后

當前醫院基建項目審計工作主要是對項目完工后進行的決算審計,無法對基建工程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特別是基建維修項目,審計部門根本就無法掌握情況,管基建維修的科室不及時整理送審資料,有的維修項目已維修了好幾年還沒有結賬,甚至維修項目已拆除還沒結賬,以致于維修項目中的許多內容無法核實,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審計監督根本就到不了位。

(五)審計工作方法落后

許多單位領導沒有信息化管理意識,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經費在審計工作上,有的審計科電腦都沒有,即便有電腦也沒有配備基建審計軟件,審計還是采用手工方法進行核對,這樣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數字核對不準,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審計工作的開展。有的單位由于缺乏專業審計人員,根本就不進行審計,直接根據施工方的送審價進行打折,造成送審方虛報送審價。

二、加強醫院基建工程審計工作的途徑

(一)加強內審機構建設,把好人員進入關

組織機構健全和人員到位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前提條件。一是配備合理人才隊伍,基建工程預決算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承擔基建審計的人員應具備財務會計、審計、基本建設預決算、經濟、法律等多種專業知識。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工程專業技術人員。二是加強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要抓好審計工作,審計人員自身的素質是很重要。因基建工程審計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經濟利益,而審計人員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關鍵。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要經常與施工單位打交道,而基建老板錢物的誘惑,是滋生腐敗的必然因素,所以切實要將那些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群眾公認的好干部充實到審計崗位上來是必要性的。同時要利用各種形式對審計人員進行教育,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自身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以適應醫院發展和審計工作的需要,要讓審計人員自覺地加強學習,搞好自身建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是積極組織學習交流活動,學習兄弟單位先進經驗,積極參與系統內的經驗交流和理論研究,多與會計事務所保持聯系,積極參加省審計廳內審協會舉辦的內審人員繼續教育學習。只有通過學習交流,才能開闊審計視野,了解當前審計的新動向,適應新形勢下的審計工作。

(二)加強內部管理,把好制度建設關

制度的建設是抓好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規范個人行為的必要手段。要進一步完善基建工程審計的工作制度。根據相關的審計法規,結合本院的工作實際,完善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基建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使審計人員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我院始終把規章制度建設作為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上級審計機關有關文件精神,先后出臺了《省腦科醫院內部審計暫行規定》、《〈省腦科醫院審計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省腦科醫院基建與修繕工程項目審計實施辦法》、《省腦科醫院關于基建工程簽證變更辦法》等文件,制定了財務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基建、修繕工程項目審計以及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準則、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審計文件歸檔辦法等規章制度。為了進一步規范審計程序,還制訂了《省腦科醫院基建、修繕工程審計流程圖》,使審計工作流程一目了然、步驟規范嚴謹,為審計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提供了依據。各項制度建立之后,每項工作、每次具體的審計業務都嚴格按制度和程序辦理,使整個工作逐漸步入規范化的軌道。

(三)加強委托管理,把好審計事務所進入關

選擇好的社會中介機構是搞好醫院基建審計的一個關鍵環節。一是選擇社會中介機構要采取招標制。首先組織人員對幾家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考察,然后要求考察對象遞交書面材料,再請相關人員根據造價咨詢服務機構的資質、業績、內控制度、選派的注冊造價師的綜合素質和社會信譽度等情況進行考評確定。實踐證明:聘請好的社會中介機構與差的社會中介機構對同一項目進行審計,項目的結論審減金額相差幾十萬。因此,在進行委托審計時,選擇好的社會中介機構和注冊造價師是加強委托審計監控的前提條件。二是加強對社會中介機構終審結論的管理。社會中介機構完成審計后,要出具工程造價定案表、結算書,交給委托醫院,然后由醫院內審人員或另聘請一名執業水平較高的注冊造價師抽查復核;復核無誤后,再由醫院相關職能部門、施工單位簽字蓋章認可;最后由社會中介機構出具正式的審計報告書。三是要與社會中介機構簽訂廉潔服務承諾書。為確保審計結果的公正性、真實性、合法性,醫院與社會中介機構簽訂委托協議時,要在協議中明確醫院有權對有異議的受托審計項目選擇第二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復審,同時與其簽訂廉潔服務承諾書,發現其與施工方在審計過程中有不廉潔行為的,醫院將有權對其進行經濟處罰。對如復審審減額超過20%者,除了解除與第一受托社會審計機構的合作,還應依法追究其相應責任,賠償由此給醫院造成的經濟損失。

(四)加強審計監督,把好審計質量關

篇9

關鍵詞:結算 編制 合同

一、工程結算的編制依據

1、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相關的司法解釋;

2、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的工程造價計價標準、計價辦法、有關規定及相關解釋;

3、施工發承包合同、專業分包合同及補充合同,有關材料、設備采購合同;

4、招投標文件,包括招標答疑文件、投標承諾、中標報價書及其組成內容;

5、工程竣工圖或施工圖、施工圖會審記錄,經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以及設計變更、工程洽商和相關會議紀要;

6、經批準的開、竣工報告或停、復工報告;

7、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或工程預算定額、費用定額及價格信息、調價規定等;

8、工程預算書;

9、影響工程造價的相關資料;

10、其他。

二、工程竣工結算資料編制內容

(1)招標文件、投標答疑、投標文件、有關計價文件規定。

(2)施工合同、有關協議及相關證明。

(3)甲方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甲方批準的土方開挖方案,機械進出場次數、基礎、主體腳手架搭設方案,新技術、新工藝或復雜項目的施工方案,安全防護措施,塔吊臺數、現場圍護、現場道路、臨時用電平面圖及材料明細),若實際發生變化還應作簽證。

(4)圖紙會審和設計變更。

(5)必要的會議記錄、監理技術交底、臨時派工單、特殊施工工藝。

(6)有關的隱蔽記錄、工程進度證明。

(7)施工過程中的有關經濟簽證。

(8)乙方購材材料價格認定單(或購貨憑證、定購合同等有效市場價證明)注意:結算材料價=材料采購價+運雜費+包裝費+供貨手續費+保管費。

(9)甲方供材明細(包括規格、供應數量、退還數量、單價、使用部位等)。

(10)外包項目的合同或協議、各類包工單價(有承包價的提供承包價)。

(11)甲方外包項目說明。

(12)主要乙方購材的規格、用量、采購價格明細;施工用水、電的單價和數量。

(13)施工甩項說明、圖紙外增加內容說明、施工中發現的圖紙問題及解決情況說明。

(14)一般情況若圖紙變更太大,應結合圖紙會審、設計變更等內容重新繪制竣工圖(為提高效率和成果質量,可利用CAD制圖軟件,在設計院提供的電子施工圖上修改)。

(15)實景照片(基槽、布置、立面、細部),標明時間、地點、樓號等相關信息。

(16)砼和砂漿試驗配合比通知單、砂和石子物理試驗單。

(17)工程數據成果積累書。

(18)工程結算書、審計報告書。以上依據性資料要求記錄詳實全面,書寫認真規范,語言簡練意清,通過文字形式完整記錄、反映、證明整個工程造價發生內容,已變更或已錯誤的有關資料應予以刪除或作出標志和說明。應有專人負責收集、保管、整理、解釋。

三、深入現場,理論聯系實際

準確的工程量是竣工結算的基礎。由于從事預結算工程的預算員,對某單位工程可能不十分了解,而一些形體較為復雜或裝潢復雜的工程,竣工圖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標明,因此在工程量計算階段必須要深人工地現場核對、丈量、記錄才能準確無誤。有經驗的預算人員在編制結算時,往往是先查閱所有資料,再粗略地計算工程量,發現問題,出現疑問逐一到工地核實。一個優秀的預算員不僅要深人工程實地掌握實際,還要深人市場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種及價格。做到胸有成竹,避免造成計算誤差較大,使自己處于被動。

四、熟悉掌握專業知識,認真編制工程結算

預算人員不僅要全面熟悉定額、清單規范計算規則,掌握上級下達的各種費用文件。還要全面了解工程預算定額、清單規范的組成,以便進行定額、清單的換算和增補。預算人員還要掌握一定的施工規范與建筑構造方面的知識。

1、能正確理解定額內容,準確套用定額項目,能對定額項目單價進行必要換算;能準確理解和運用合同條款對該調費用進行調整。

2、及時掌握計價信息,并能吃透精神,準確運用。

3、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現場情況,掌握各分部工程的構造做法及施工工藝,進行必要的簽證和費用計算;在建筑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對與結算工作相關的資料進行廣泛收集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保證結算編制內容的完備性,另一方面可保證結算審核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審核時產生過多疑問和矛盾。

4、應懂得必要的法律知識,能主動把握索賠起因,根據索賠程序,利用索賠技巧進行索賠。

5、針對新材料、新工藝,能利用定額、清單規范原理自行組價等。為實現以上要求,就需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6、結算編制中容易出現的失誤之一就是漏項,漏項就意味該得收益的損失。為了防止這一點,筆者通過對結算工作的分析與總結,認為承包商應根據工程的具體實施情況考慮以下內容:

(1)由于政策性變化而引起的費用調整,如間接費率的變化、材差系數的變化、人工工資標準、機械臺班單價的變化等。

(2)投標時按常規計算,結算時需如實調整的費用。如大型機械進退場費(什么類型規格的機械進場多少次等)、墻體加固筋、甲供水電費的扣除等。

(3)設計變更、簽證、監理指令等導致增加的費用(發包方主動提出的部分)。這部分費用包括自身工作量的增加,及造成對其他工作的影響而增加的費用(也可作為索賠費用)。如樓層和建筑面積的局部增加,會導致腳手架和垂直運輸費用的增加。

(4)施工索賠費用,是由發包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或發生了應由發包方承擔的風險而導致承包商的損失。如發包方交付圖紙技術資料、場地、道路等時間的延誤,與勘探報告不符的地質情況,發生了惡劣的氣候條件(洪水、戰爭、地震),業主推遲支付工程款,第三方的原因導致的承包商的損失,甲供材的缺陷,設計錯誤導致的施工損失等。

(5)合同規定的有關獎勵費用:如提前竣工獎、趕工措施費、質量獎等。

(6)由于變更內容,導致原讓利優惠部分的退還費用。

(7)簽證導致的相關費用,如零星用工等。在現行的招投標中,承包方為了在競爭中獲勝,一般都要在正常算得的造價基礎上給出一定的優惠條件,而當業主變更導致工程量減少或刪項時,結算中除扣除對應費用外,應注意加上因原優惠而損失的費用。

結語

要提高工程結算的編制的準確性,工程結算人員應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不斷總結經

驗,牢牢樹立起為工程服務的敬業精神。

參考文獻:

篇10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以工代賑管理,提高以工代賑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和《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以工代賑是一項農村扶貧政策,也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政府直接投資扶持農村貧困地區進行項目建設,以加強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為內容,以緩解和最終消除貧困為目的,通過資金(或實物)投入方式,使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得以改善,為其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相對良好的外部環境,進而促進其自我發展。同時,通過組織貧困地區農牧民參加工程建設,獲得一定勞務報酬,直接增加收入,促進脫貧致富。

第三條以工代賑遵循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科學論證、民主決策、群眾參與的原則,圍繞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扶貧開發規劃,重點解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農村基礎設施問題,為貧困地區消除貧困創造條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第四條各級發展改革部門是以工代賑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研究編制以工代賑建設的中長期規劃,對以工代賑項目的立項、可研及初步設計的審批、計劃編報和下達實施、資金使用和管理、計劃執行的監督和檢查等實行全過程管理。

第二章實施范圍和建設的原則內容

第五條以工代賑實施范圍主要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當兼顧自治區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鄉、村。

第六條以工代賑的建設原則

(一)扶貧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原則:實施以工代賑工程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工代賑要與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相結合,實現脫貧致富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雙重目標。

(二)相對集中、統籌兼顧原則:以工代賑的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突出扶持的重點方向和重點領域,突出骨干項目的示范帶動效益,以點帶面,有步驟有計劃分類實施,提高以工代賑資金的扶貧效益。

(三)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原則:切實加強規劃工作,優化建設布局,因地制宜安排建設項目,結合各地有利條件,發展特色經濟,為增強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創造條件。

(四)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原則:以工代賑項目建設要考慮國家和自治區的扶持力度,針對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的主要制約因素,區分輕重緩急,研究確定建設項目,逐年安排實施。

(五)廣泛參與,減負增收原則: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要廣泛吸收貧困群眾參加工程的建設。通過采取支付勞務報酬的方式,直接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減輕貧困群眾的負擔,體現以工代賑政策的實質。

第七條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基本農田、農田水利、縣鄉村道路、人畜飲水工程、小流域治理、草場建設以及國家確定的其它建設任務等。

(一)基本農田建設。主要指改造中低產田,具體工程有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鹽堿地治理及田間配套設施等。

(二)農田水利建設。主要指新建或改擴建小型、微型農田水利工程。具體工程有水庫、渠首、機電井、渠道、揚水站、節水灌溉等。

(三)縣鄉村道路建設。主要指新建或改擴建除國道、省道以外的縣、鄉、村的公路(等級一般不超過三級),以及縣、鄉、村道路建設所必需的橋、涵等配套設施。

(四)人畜飲水工程。主要指修建解決貧困人口和牲畜飲水所必需的水井、水塔、引水渠、輸水管道以及其它簡易自來水工程。

(五)小流域治理。主要指為開發治理小流域,防止水土流失而實施的河道疏浚、河堤護砌、建壩護地、營造防護林、經濟林及水利配套等工程。

(六)草場建設。主要是指人工草料基地、草場改良、農作物秸稈氨化青貯、高寒山區暖圈和及水利渠系配套等工程。

(七)其它。根據國家要求安排的其它工程。

第三章計劃管理

第八條縣級發展改革部門根據國家、自治區扶貧開發及以工代賑政策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扶貧開發規劃、基礎設施狀況等,組織編制以工代賑中長期規劃。規劃編制內容包括編制依據、指導思想和原則、實現目標、建設任務、投資規模和資金籌措、建設項目、實施步驟以及政策措施和有關效益指標等。縣級規劃經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后報地(州)、自治區發展改革部門備案,分年度組織實施。

第九條以工代賑計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由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規定程序組織編制、上報、審批和下達。

編制規劃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同時要統籌考慮如何處理與其它渠道的扶貧項目,以及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的關系,各項目之間既要做到相互配合,又要避免重復建設。

第十條以工代賑年度計劃要與規劃相銜接,并服從規劃。凡未列入規劃的項目,原則上年度計劃不予安排。年度計劃包括建議計劃、資金計劃、建設計劃。年度計劃的安排,以資金定任務、以任務定項目,按照項目安排資金。

第十一條縣級發展改革部門要根據本地扶貧開發重點及項目建設規劃,結合本地歷年資金、項目規模,充分考慮本地計劃的年度建設任務、建設能力以及配套資金落實情況,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認真組織項目建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設計等前期工作,編制下一年度建議計劃。列入建議計劃的建設項目,應當做到符合當地實際,前期工作完備,審批手續齊全,配套資金落實,具備開工條件。項目資金規模按上年度自治區實際下達項目計劃總投資的150%編制。地(州)發展改革部門于當年12月底前上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

第十二條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根據各地(州)上報的項目建設建議計劃,按符合以工代賑政策投向、前期工作完備的項目所需投資,參照各縣貧困人口數、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重點村數、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以及上年度項目實施和計劃執行等工作情況,安排年度資金計劃和項目建設計劃。

第十三條自治區以工代賑計劃下達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建設地點、建設任務和投資規模等內容。如因特殊原因確需調整的,必須逐級上報,履行報批手續,經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批準后方能調整。

第十四條在自治區以工代賑項目計劃下達后,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在規定時間里,在“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系統”內,完成以工代賑項目的錄入、申報、選報、審批、轉批、啟動等工作,對未按要求完成項目相關信息錄入工作的地(州)、縣(市),自治區將給予全區通報或酌情調減以工代賑項目管理費。

第四章項目管理

第十五條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協同有關部門,依據以工代賑建設規劃建立以工代賑項目庫,搞好項目儲備。縣級發展改革委部門要做好項目的核查、篩選、論證及收編入庫工作,并上報備案。

第十六條以工代賑項目按基本建設程序管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必須由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工程咨詢單位承擔。總投資在100萬以下的項目,經縣行業部門審查通過后,由縣級發展改革委負責審批,報地(州)、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審核備案;總投資在100—300萬元的項目,經地(州)行業部門審查通過后,由地(州)發展改革委部門審批,并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審核備案;總投資在300萬元以上的項目,經自治區行業部門審查通過后,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審批。

第十七條以工代賑項目要按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制、招投標制、監理制的要求組織實施。制定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監督檢查和工程監理實施辦法,實行區、地(州)、縣(市)三級聯動,監督檢查與工程監理。

第十八條以工代賑項目必須認真落實勞務報酬政策,要優先組織項目所在地貧困農牧民參加項目建設,并支付相應的勞務報酬(除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工程外)。沒有安排勞務報酬的以工代賑項目,原則上不得列入年度計劃。有關以工代賑勞務報酬政策的實施,按照《自治區以工代賑勞務報酬管理辦法》和《自治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以工代賑)“勞務報酬”暫行管理規定》的要求執行。

第十九條以工代賑項目必須實行竣工驗收制度。竣工項目根據項目審批權限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或組織安排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及財政、扶貧、審計、稽察等進行竣工驗收。驗收內容包括:計劃執行、工程質量、工程決算、工程效益、勞務報酬發放花名冊、標志牌設置、工程后期管護措施、文檔資料等。填寫項目竣工驗收表。竣工驗收合格項目,要及時辦理交接手續,明確使用和管理主體,制定項目使用維護管理制度,落實項目的后期管理,確保項目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條以工代賑要堅持“三到場”工作制度。即縣級發展改革委部門在計劃申報前審核到場、項目建設中檢查到場、工程完工后驗收到場。縣級發展改革委部門要嚴格堅持“三到場”工作制度,杜絕虛報、瞞報、謊報和重復申報,保證項目真實性,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提高以工代賑資金投資效益。

第二十一條以工代賑檔案資料要明確專人保管,按年度實行一項一檔制管理。檔案資料包括:以工代賑中長期規劃、項目庫、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年度計劃、實施方案及相關批復,還包括工程設計、項目實施責任書、開工審批報告、施工合同書、招投標相關資料、工程預算、工程決算、工程質量鑒定報告書、監理資料、分階段驗收資料、工程驗收報告書、財務決算及批復、審計報告、工程后期管護措施、勞務報酬發放花名冊、項目施工前定點照片、項目施工照片、項目竣工定點照片、工程標志牌照片、公示資料等。

第二十二條縣級發展改革委組織項目建設單位,在項目主體工程的建設地點設立標識牌(宣傳牌),標明項目編號和名稱、建設時間、建設內容、完成投資、效益和受益范圍等。

第五章資金管理

第二十三條以工代賑資金按照現行的國家三部委《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財農字[2000]18號)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新財扶[2001]27號)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二十四條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積極會同當地財政部門做好以工代賑的資金和財務管理,財政部門按照發展改革部門下達的計劃做好以工代賑資金的撥付工作。各級財政部門將以工代賑資金納入專戶管理,保證專款專用。

第二十五條以工代賑資金撥付實行財扶資金報帳制。基本程序是:項目開工報告批準后,項目建設單位應與縣(市)發展改革部門簽訂書面勞務報酬落實責任書,并由項目建設單位(法人)根據工程施工進度,定期提出用款計劃,并附報帳憑據(稅務統一發票復印件),經縣(市)發展改革委審核后,到縣級財政部門提取進度款,并按報帳制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安排用于項目的以工代賑資金應當全部用于項目工程建設費用。

第二十七條支付勞務報酬要做到公平、公開、足額、及時發放,嚴禁抵扣和拖欠。

第二十八條以工代賑項目管理費是以工代賑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部用于以工代賑項目管理。

第二十九條各地應當積極籌措以工代賑配套資金,并與國家以工代賑資金統籌管理。

第三十條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完工后有結余資金的,必須仍用于以工代賑項目建設,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逐級上報自治區發展改革部門審批。

第三十一條以工代賑項目國債資金的使用,除按上述要求管理外,還須按照國家國債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組織管理

第三十二條自治區以工代賑辦公室(以工代賑處)工作職責:按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四到省”(權力到省、資金到省、任務到省、責任到省)原則,研究擬定自治區以工代賑政策;負責編制自治區以工代賑中長期規劃;對以工代賑項目的立項、可研及初步設計的審批;編報和下達年度以工代賑計劃;組織全區以工代賑項目實施與監督檢查等工作;參與編制全區貧困地區扶貧開發規劃;對全區以工代賑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第三十三條地(州)以工代賑辦公室工作職責:對縣級以工代賑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指導。主要負責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以工代賑政策;編制本級以工代賑中長期規劃并指導各縣(市)以工代賑中長期規劃編制工作;審核本級權限內的以工代賑項目;上報各縣以工代賑年度項目建議計劃及可行性研究報告;主持或參加所屬縣以工代賑項目的竣工驗收工作;按要求匯總上報各地(州)以工代賑有關統計報表及工作總結等文件資料。

第三十四條縣(市)以工代賑辦公室工作職責:承擔以工代賑的日常具體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以工代賑管理制度;編制縣級以工代賑規劃;做好項目的論證和儲備,建立項目庫;編報年度項目建議計劃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組織項目建設實施和工程竣工驗收;對工程質量、建設工期、資金使用和勞務報酬發放等進行全過程管理,并做好監督、檢查;按要求及時上報以工代賑項目有關信息;做好以工代賑資料歸檔和年度工作總結等。

第三十五條各級發展改革委部門要及時總結以工代賑經驗,對好的經驗要及時推廣。定期報告以工代賑建設和工作進展情況,在每年12月30日前將上年度工作總結逐級上報至自治區發展改革委。

第三十六條建立健全以工代賑監督檢查獎罰機制。自治區對開展以工代賑工作較好的地(州)、縣(市),在下一年度項目和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對成績比較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項目管理不規范、擅自改變項目計劃、整改不力、存在問題較多的地(州)、縣(市)要酌情調減下年度計劃安排資金規模,直至停止資金項目計劃安排。

第三十七條加強以工代賑宣傳。要通過廣泛宣傳,使社會和貧困地區群眾更多地了解、掌握以工代賑的有關方針政策,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積極投入以工代賑工程建設。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八條審計監督、檢查是以工代賑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開展進行定期、不定期專項檢查、專項審計、專項稽查,對計劃執行、資金使用、工程建設、財務狀況、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等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九條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積極配合審計、財政、稽查等部門,加強計劃執行、資金使用、財務管理、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和審計工作。

第四十條建立健全以工代賑檢查制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對以工代賑項目負有管理責任,必須建立監督檢查制度,要堅持自查、互查、上級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對本地以工代賑工作每年要進行一次全面自查,并將自查結果及時上報。

第四十一條以工代賑項目應當實行公告、公示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把行政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起來。

第四十二條對檢查和審計中發現的違規行為,要及時處理、糾正和整改。凡挪用、擠占、貪污以工代賑資金,以及采取不正當手段弄虛作假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地、縣發展改革部門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并報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備案。

第四十四條“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系統”以工代賑項目的錄入工作要依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系統”使用管理辦法(暫行)》(新財扶〔**〕5號)文件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