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概述范文
時間:2024-04-02 10:4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冷鏈物流概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F32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26
農產品冷鏈物流指的就是果蔬、水產品、肉食品在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一直處在適宜低溫條件下,以此來確保產品質量達標,盡可能降低產品損耗,避免污染特殊供應鏈系統[1]。冷鏈物流具有投入高、協調性、復雜性的特點,作為一種特殊的專業化物流服務,逐漸成為了日后的經濟增長點[2]。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構建集約、安全、高效的冷鏈物流體系,對促進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物流產業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予以高度重視[3]。
1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為了促進農產品流通,滿足人們對生鮮農產品品質與安全的需求,廣東省對生鮮農產品的冷藏、低溫倉儲、運輸的冷鏈物流建設越來越重視,并且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投資方向,通過吸引外資入駐,擴大了冷鏈物流規模,為廣東省冷鏈物流的發展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
1.1 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得以改善
在國家明確提出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基礎上,重視主要品種與重點區域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在此形勢下,廣東省將農產品冷鏈物流當做是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廣東省各級政府均要加大投入力度,深入研究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與政策,逐步完善重點工程與項目的布局與策劃。在現代物流產業快速發展與市場越來越細化的形勢下,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重要性,確保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具備相應的環境。
1.2 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快速
近些年來,具有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企業越來越多,達到一定規模的冷鏈物流園區也在逐漸增加。現階段,冷庫建設規模正在以約每年20%的速度增長,冷鏈物流產業的營業額正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4]。
1.3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
根據有關統計顯示,廣東省大小冷庫約有1400座,冷庫總容量超過了130萬t,約占全國冷庫總容量的15%。同時,配備約有2300輛冷藏車,冷藏船噸位達到了160萬t。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投入使用了一批高技術含量的冷庫與新型設備。
1.4 冷鏈物流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
冷鏈物流技術的推廣應用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新建、擴建冷庫與運輸車輛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冷鏈溯源和全程監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有效提高了農產品冷鏈物流效率[5]。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一些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逐漸貫徹落實,為冷鏈物流技術的改進創造了有利條件。隨著冷鏈物流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傳感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等應用越來越普遍,提高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信息化程度[5]。
1.5 冷鏈物流應用范圍越來越大
現階段,廣東省冷鏈物流越來越多元化,不僅包括水產品、肉食品,還包括水果、蔬菜、花卉、奶制品、熟食品等,服務范圍越來越廣,從原來的簡單冷凍儲藏發展為“由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物流服務,冷鏈物流體系越來越完善[7]。
盡管廣東省冷鏈物流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必須充分認識到本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冷鏈物流產業依然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專業水平較低,總體規模不大,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和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要求差距較大。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還不完善,大多數農產品依然處在常溫運輸狀態。根據有關統計可知,現在約有80%的水產品、90%的肉食品、大多數果蔬、多數奶制品均沒有實現冷鏈運輸與銷售。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較為落后,專業設備不足,特殊專業冷庫數量較少,裝卸設備不配套。管理水平與技術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冷鏈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投入不足,管理水平粗放,嚴重影響了冷鏈物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區域和經濟不發達區域的差距較大,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比較快速,粵東西北區域發展比較緩慢,對廣東省冷鏈物流產業的整體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冷鏈物流人才不足,目前的專業人才培養還無法滿足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需要予以充分關注。
2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面臨的形勢
隨著廣東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城鎮化建設進程越來越快,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穩步提升,冷鏈物流作為現代流通體系與農產品接軌的關鍵環節,為“三農”問題的處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從而對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廣東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
2.1 農業發展模式轉變的客觀需求
廣東省通過對農業發展模式的專業,可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并且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而通過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從而實現農產品跨季節的均衡銷售,逐漸增強廣東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2.2 確保供應物價穩定的主要手段
農產品生產與收成有著顯著的季節性,一直以來,因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農產品儲存與運輸均是在常溫條件下展開,導致農產品腐損率非常高。根據有關統計可知,果蔬、水產品、肉食品腐損率分別達到了25%、15%、10%,僅是果蔬一項,廣東省每年損失就達到了上百萬噸[8]。通過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力度,能夠顯著降低農產品儲存與運輸的腐損率,加大市場有效供應,從而穩定市場價格。
2.3 提高人們消費水平的關鍵所在
隨著廣東省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別是對農產品營養性、新鮮度、多樣化的要求越來越全面,對農產品、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重視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對提高農產品消費品質、確保食品安全、減少農產品營養流失、滿足人們消費需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4 滿足農產品流通的重要基礎
廣東省地處亞熱帶區域,水果、水產品資源非常豐富,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與跨省貿易量非常大。在農產品生產布局越來越完善的形勢下,特色農業供給量越來越多,跨區域的規模化經營越來越明顯,使得農產品流通出現了本質變化。通過冷鏈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可以滿足廣東省農產品流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 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建設
3.1 采收技術
因為農產品的成熟時機不同,易腐爛程度也不同,所以,在采收過程中,采收成熟度及其分級標準成為了采收的關鍵所在[9]。一般而言,在采收的時候,可以實施分批、適時采收。為了便于采收后分級與避免太多倒箱損害農產品,可以進行分人定級采收,或者單人采收按照等級分放;同時,在采收過程中,為了減少或者避免農產品堆壓損害,需要選擇恰當的容器予以盛放。
3.2 包裝技術
在農產品儲運過程中,合理、科學的包裝是確保農產品新鮮的主要手段,從冷庫貯藏的靜態保鮮到物流的空間運輸,包裝是為了保護產品而必需存在的[10]。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必須根據農產品特點與流通形態選擇恰當的保鮮包裝技術。比如,對于洋蔥、土豆等不易腐爛的農產品而言,可以進行簡單包裝,通過容器內部空氣循環控制農產品發霉與腐爛,并且盡可能擴大運輸規模,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針對草莓、櫻桃等容易被碰傷的農產品來說,可以使用一些緩沖材料進行包裝,并且特制保鮮箱,對其散發的乙烯予以吸收,避免水果太熟[11]。除此之外,配合冷藏運輸使用一些泡沫塑料包裝,并且放置一些制冷劑,保證農產品足夠新鮮。
3.3 運輸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物質需求已經由溫飽型轉變成營養調劑型,蔬菜、魚、奶、蛋等農副產品需求越來越多,高保鮮、多品種、小批量農產品運輸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并且人們對農產品品質要求日益提高。在此形勢下,必須重視運輸技術的發展與改進。首先,在明確生鮮農產品評價標準、生鮮農產品包裝標準的基礎上,研究運輸過程中送風、貨物編碼等對生鮮農產品的影響,從而針對不同生鮮農產品給予不同的送風、不同的編碼[12]。其次,強化冷藏運輸設備的研發,逐步提高其智能化控制水平,根據運輸貨物,自動選擇最佳送風條件。
3.4 加工技術
隨著生物技術、食品化學等有關學科的快速發展,農產品加工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速,很多高新加工技術如微波技術、無菌貯存與包裝技術、瞬間高溫殺菌技術、真空冷凍干燥技術等在農產品生產與流通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我國農產品加工技術和發達國家相較而言,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了確保農產品加工質量,必須重視以下工作的開展:逐漸提高精深加工技術,增強資源的綜合利用[13]。比如,加強對植物根、葉、花、莖、果的利用,對水產品、畜禽等副產物的利用等。在農產品加工中,正在向分子水平發展,通過對原料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的利用,研制一些符合人體所需營養的保健食品,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重視安全、休閑、綠色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發展。在果蔬加工中,為了保證果蔬的營養、新鮮、可口,除了傳統的速凍、脫水、罐頭產品之外,切割產品得到了廣泛應用[14];農產品加工應向節能、環保、高效方面發展。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加工設備越來越高新化,如無菌包裝設備、多功能飲料罐裝設備、速凍設備、膜分離設備等。
3.5 信息技術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需要進行全程溫度控制,此時就要依靠信息技術完成。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虛擬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各種貨物予以跟蹤,動態監控冷藏車情況;與此同時,將全國需求信息與各地聯鎖經營網點通過網絡聯接起來,保證物流傳遞快速、可靠。通過多年研究與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我國政府部門逐漸加大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信息技術投入力度,如自動搬運技術、紅外線識別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傳感技術、定位跟蹤技術等高新技術得到了深入研發與應用。
4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運用
4.1 RFID技術
RFID是一種通信技術,能夠借助無線電信號對特定目標予以識別,并且對有關數據進行讀取[15]。RFID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非接觸式的識別技術,具有讀取速度快、存儲空間大、安全系數高、穿透性強、無需人工干預的優勢[16]。RFID系統結構圖詳見圖1所示。
圖1 RFID系統結構示意圖
由圖1可知,RFID系統主要是由計算機系統、讀寫器、射頻模塊、天線、電子標簽等構成。計算機系統能夠根據邏輯運算對標簽合法性予以判定,進而自動完成過程控制;讀寫器主要就是讀寫標簽信息的設備,能夠設置成固定式、手持式;射頻模塊能夠實現RFID設備和應用系統軟件的銜接,是將RFID設備與應用系統軟件融合的主要媒介;天線的作用就是在標簽與讀寫器之間傳遞射頻信號;電子標簽主要是由耦合元件與芯片構成,每個標簽都具有唯一的編碼,用于標識目標對象。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應用RFID技術,能夠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采集的自動化、準確化、快速化,并且實現信息共享。
4.2 具體應用
4.2.1 生產環節
為了確保農產品到達餐館、超市、家庭餐桌時滿足食品安全要求,可以在農產品生產環節中應用RFID技術。在家畜養殖過程中,通過植入RFID耳標方式記錄家畜生長記錄、免疫記錄、用藥記錄等信息,實現養殖全程的實時監督,全面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在將家畜送到屠宰企業的時候,企業可以通過RFID耳標核實家畜信息,在核實無誤的情況下,展開后續加工;并且將加工信息放到農產品信息平臺上,予以信息共享。
4.2.2 運輸環節
運輸環節就是利用設備與工具將農產品由一個地點運送到另一地點的過程,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卸下、分散等操作。通過有關研究可知,運輸費用約占整個物流費用的50%,可以說,隨著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水平的逐漸提升,所有物品的生產、消費均離不開物流運輸的合理化。我國農產品物流損耗大、成本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運輸環節不合理。
在運輸環節中,只有確保溫度、濕度的有效控制,才可以實現運輸合理性[17]。為了對運輸溫度、濕度予以實時控制,可以充分利用RFID技術。在包裝好的農產品上粘貼RFID標簽,標簽中記錄產品產地、有效期、重量等基本信息,之后使用專業冷藏車將其運輸到配送中心,在此過程中,電子標簽會對產品溫度、濕度予以實時收集,這些信息不僅可以儲存在RFID芯片當中,還可以通過標簽中的天線傳輸到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這樣管理人員就可以足不出戶的了解車內溫度、濕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系統就會自動報警,第一時間給予有效的處理,避免因為人為疏忽造成農產品的浪費與損失。
4.2.3 儲藏與配送環節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儲藏與配送環節中RFID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可以實現自動化入庫、出庫、移庫、盤點等操作。同時,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儲藏與配送環節中應用RFID技術,能夠減少人工勞動量,提高產品自動化登記水平,不需要人工檢查或者掃描條碼,更加快速、準確,極大的降低了農產品損耗。
針對入庫操作而言,當農產品在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輸下達到配送中心的時候,因為產品外包裝上貼有RFID標簽,能夠提品的基本信息與配送過程的溫度、濕度,從而確保產品質量。在此過程中,首先將運輸貨物放在貼有標簽的托盤上,在此托盤的RFID標簽上輸入與之相應的貨物信息,如名稱、編號等;之后利用叉車將貨物運輸到庫房中,在搬運的過程中,需要執行驗貨與入庫這兩個程序,當叉車經過庫區大門的時候,利用門上安裝的閱讀器自動讀取RFID標簽信息,并且將這些信息傳輸到信息管理系統當中,工作人員根據顯示的信息對貨物予以核對、驗收;最后將貨物放在指定位置,完成入庫操作。
針對在庫操作而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貨物存儲保管與日常盤點操作。首先,在貨物存儲保管中,為了確保貨物安全性,必須對存儲環境的溫度、濕度予以嚴格控制,這樣才可以滿足食用安全標準。RFID標簽能夠對貨物溫度、濕度進行實時監控與記錄,并且及時將信息傳輸到信息管理系統當中,以便工作人員檢查,同時能夠馬上發現異常情況,給予及時處理,減少了貨物損失。
存儲在庫房的貨物,一部分需要馬上銷售,一部分作為庫存繼續保管[18]。由于托盤RFID芯片中已經輸入了托盤編號以及托盤中貨物的基本信息,這樣也就加深了托盤與貨物之間的聯系。當托盤中貨物出庫的時候,托盤RFID芯片信息也會發生變化,信息管理系統中就會顯示此貨架的貨位托盤中沒有貨物,這樣便于庫房管理人員管理與盤點貨物。同時,當庫房有新貨入庫的時候,因為系統顯示托盤上沒有貨物,就會將貨物安排在此托盤上,托盤RFID標簽信息再次更新。為此,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儲藏與配送環節應用RFID技術,能夠實現庫房貨物的自動盤點,為庫房管理人員的管理與盤點提供了便利條件。
針對出庫操作而言,和入庫操作相似,主要就是運用RFID技術之后,了解下游零售商訂貨信息,核對農產品信息,從而完成出庫操作。
在農產品配送環節中,可以運用RFID技術提高配送準確性與效率,加快配送速度,盡可能降低人工配送成本。因為農產品與托盤上均貼有RFID標簽,在配送的時候,可以通過整進整出的方式,記錄配送情況,之后展開相應的核對與檢測,確保配送操作合理。
4.2.4 銷售環節
在銷售處安裝RFID閱讀器,能夠有效提高分揀效率。RFID閱讀器讀取范圍能夠覆蓋整個農產品區域,通過閱讀器讀取農產品的RFID標簽信息,在產品售出之后,自動向銷售補貨系統發出信息,以便及時補貨;同時,RFID標簽還能讀取冷凍區的溫度、濕度,將這些信息傳輸到銷售處信息管理部門,確保冷凍區溫度、濕度滿足產品需求,從而保證產品的新鮮度滿足人們的需求。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應用RFID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生產效率,節約人工成本,實現農產品信息的快速采集,極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產品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為此,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先進經驗,對自身冷鏈物流技術予以改進,這樣才可以實現冷鏈物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玉俠.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03):80-82,84.
[2] 朱仕兄.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物流技術,2012,31(12):133-135,138.
[3] 丁俊發.農產品物流與冷鏈物法流的價值取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0,24(01):26-28.
[4] 袁清.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分析和冷鏈流通標準化建設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3,(23):9769-9772.
[5] 許渭書,樊相宇.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績效評價[J].物流技術,2015,(01):152-155.
[6] 蔣明霞,許彤.廣東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對策探析[J].物流技術,2012,31(05):79-80,101.
[7] 朱先月,王濤.RFID技術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05):9-9,10.
[8] 李欽華.宜昌市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3,32(01):29-30.
[9] 陳彬,李深.簡析貯藏物流技術在獼猴桃產業中的應用[A].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第四屆研討會論文集[C].2010:47-47.
[10] 陳美華.RFID技術在果蔬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J].岳陽職業
技術學院學報,2011,26(05):79-82.
[11] Mingfei, Liu,Ting, Yue.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ideline products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A].2011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C].2011:371-374.
[12] 王國利,張長峰,王家敏,等.分類農產品溫控物流技術集成理論
體系構建[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05):133-138.
[13] 王宏偉.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組織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4,
(08):37-39.
[14] 陳廣,羅嵐.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食品安全問題研究[J].物流
技術,2013,32(12):81-83.
[15] 王家旭.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物流技
術,2013,32(03):80-82,89.
[16] 吳理門.基于RFID技術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鏈系統[J].物流工
程與管理,2011,33(11):30-32.
[17] Xiaoping WANG,Yufa AN,Yaoli ZHANG et al.Research on RFID-based
Intelligent Tracking System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C].2010:1462-1468.
[18] 駱大偉.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J].物流科技,2011,34
篇2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冷鏈設備
1.概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對生鮮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據調查我國食品冷鏈物流年需求增長率保持在8%以上。但是,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較為滯后,我國八成以上的肉類及水產品均在沒有冷鏈保障的情況下進行運輸,導致我國生鮮農產品運輸損耗率很高。因此,針對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研究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冷鏈物流發展方案刻不容緩。
2.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2.1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較落后
目前,我國水果、蔬菜等生鮮農產品損耗量占世界首位,造成此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國冷鏈物流的設施設備較為陳舊。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冷藏保溫車輛約有7萬輛,而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有12萬輛、美國擁有20多萬輛。我國冷藏保溫汽車數量占貨運汽車總數量的比例僅為0.3%左右,而日本和德國的比例分別為2.65%和2.5%,人均冷庫容積僅為美國的1/5。此外,由于設備較為落后,全程冷鏈率低,我國生鮮農產品運輸中的損耗率也遠高于發達國家。如表2-1所示,我國蔬菜摘后損失率是發達國家的5-6倍,預冷保險率也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冷藏運輸率占總運輸率的10%到20%,其中鐵路運輸占25%、公路運輸占15%、水路運輸占1%、航空運輸僅占0.1%。
2.2冷鏈物流技術落后,專業人才匱乏
冷鏈設備和技術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較大,回收周期長,而我國物流企業呈現小、雜、亂的態勢,因此大多數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冷鏈設備及技術上,導致我國冷鏈物流缺乏完善的冷鏈信息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較低。冷鏈物流的運行涉及包括供應鏈、冷凍工藝學、食品學、機械技術、制冷技術等多門學科,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需要具備這些復合型知識的人才,而我國缺乏冷鏈物流人才,這也成為制約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瓶頸。
2.3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介入少
目前我國是小農生產模式,市場規模較小,市場化程度低,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介入,目前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務僅占總需求量的不到5%。絕大多數在國內銷售的生鮮農產品的運輸主要依靠生產商或者經銷商進行運輸,外包給第三方物流的運輸量很少。由于缺乏專業的冷鏈物流企業,生鮮農產品物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及時性都無法保障,導致較高的運輸損耗率,行業運營現狀混亂。相對而言,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市場發展較為成熟,日本、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通常會將生鮮農產品外包給專業的冷鏈物流企業,不僅使市場分工更加精細,更重要的是保障了生鮮農產品的安全性和新鮮度,同時還降低了物流成本。
3.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3.1加大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及技術投入
我國應對現有冷藏運輸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及更新,加大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建設農用倉庫、冷藏庫及保鮮庫,保障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質量,降低運輸損耗率,提高生鮮農產品運輸效率。此外,還應積極推廣使用低溫包裝及保鮮技術,不斷革新冷藏技術,引進國外先進的冷藏保鮮技術,完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對生鮮農產品的運輸車輛進行實時跟蹤監控,簡化運輸程序,實時掌握在庫商品的保質期。
3.2培育和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
由于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的特殊要求,我國傳統的農產品運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農產品物流形是的發展需求,培育和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國現有的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均是計劃經濟時代物資、糧食等部門轉型發展而來,經營手段及管理方式較為落后,因此,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應打破地域、行業等方面的制約,合理配置資源,充分發揮自身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的優勢,積極投入市場競爭中。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情況來看,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未來物流企業競爭的市場主體,應培育一批資金實力雄厚、擁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
3.3推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建設
我國目前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標準還不健全,制定和完善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有助于促進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提高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政府應在結合本國國情的前提下借鑒發達國家相關法律規章,使我國目前冷鏈物流發展不規范的處境得到改善。應推廣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標準。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諸如冷鏈損耗率與效率標準、冷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冷鏈作業操作標準、冷鏈運輸溫度控制標準等系統技術標準。此外,還應建立健全檢查與監督機制,積極推行專業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樹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質量安全屏障。
結束語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時展的產物,與傳統農產品物流相比難度更大、要求更高。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在硬件設施、專業人才、標準化體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當務之急是采取措施積極解決這些問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推動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孫紅菊.農產品冷鏈物流淺析[J].物流技術,2009,28(3):158-159.
篇3
關鍵詞:冷鏈物流 海南 果蔬
海南的水果、蔬菜資源豐富,伴隨著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針對海南新鮮的熱帶水果、反季節蔬菜、水產品、肉類等鮮活農產品的需求量也是年年增加,2009年11月海南的熱帶果蔬開始了開拓中亞市場。但是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相比較發達國家在冷鏈方面的浪費只有5%,而我國冷鏈方面的問題每年造成的浪費高達1200萬噸水果和1.3億噸蔬菜,總值高達上千億元。因此,海南冷鏈物流企業可以在優化物流流程中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冷鏈物流概述
冷鏈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指為保證生鮮產品和冷藏冷凍產品的質量和減少損耗,企業在生產、貯藏、加工、運輸、配送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的特殊供應鏈系統。
由于冷鏈物流的作業對象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農產品、二是加工食品、三是藥品等特殊食品,因此冷鏈物流具有以下特點:
①復雜性高。在冷鏈物流各個環節中,作業對象要求遵循“3T”原則,即產品品質保證的時間(Time)、溫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不同的產品由于特性不同,從而提高整個冷鏈物流系統的復雜性。
②運作成本高。與普通物流相比,系統中的設備要求較高,一般是專門的設備和設施,因此投資的規模大,成本高。
③協調性高。作業對象的易腐性和實效性要求物流速度快,這樣要求供應鏈的上下游各個節點必須信息流動、流通渠道通暢,從而要求各環節相互協調,保證產品的質量,防止產品的變質。
2.海南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狀況
①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低
海南農產品主要以原料方式銷往國內外主要市場,島內的企業的深加工多停留在低水平,海南大量當地特色農產品無法在當地加工增值,多數靠外運加工。目前,海南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還不到20%。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除了“ 椰樹” 、“春光”、 “南國”等個別大型企業外,其他企業多為家庭式作坊,數量多,分布廣,整體規模小,缺乏先進的農產品深加工技術;二是海南農產品主要是罐頭、果脯等單一形式進入市場,產品缺乏多樣性,因而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雖說近年來,椰樹集團也嘗試陸續推出了一些果汁、酒類、果醬等產品,但是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限制,市場開拓有限。
②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缺乏規模
進入21世紀來,我國的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迅猛,特別是全國鮮活農產品流通“五縱二橫綠色通道”網絡的基本建成,使得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新時期。但是當前海南的水果冷鏈物流還處在初級階段,市場規模尚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農產品從采摘后應該盡快進行低溫倉儲、包裝、倉儲等物流增值服務,以保證產品的質量。通過對海南冷鏈物流企業的調查發現,由于投資風險大,海南本地的冷鏈企業主要集中在國家補貼較大的冷藏環節,大部分的農產品運輸通過簡單的預處理和包裝以普通車輛方式進行,冷鏈物流并不能對農產品產生更多的價值,有時因途中因包裝不當、運輸設備落后、以及運輸時間過長造成果蔬損失嚴重。據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果蔬損失整車率有時高達20%-30%。
③冷鏈物流協調性差
冷鏈物流主要包括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和冷凍銷售四個環節。農產品的質量絕大部分取決于該過程的每個環節,因此必須保證每個環節、每個節點之間的有效銜接。首先海南農產品物流鏈斷裂非常嚴重,農產品從田頭到消費者在流通環節一般為4-5個,由于其中從事農產品運銷的商人大部分扮演不同的角色,導致農產品冷鏈市場出現小規模、大群體的特征。其次,海南農產品物流合作組織數量較少,組織化程度較低,從而導致農產品物流組織關系松散,合作信任度低,物流資源作與運作難以有效整合。最后農產品的產銷信息透明程度不高,生產者的信息主要來自批發市場和收購商,而消費者很難獲得相關信息。雖然海南也建立了相關的農產品信息網站,但是其只能提供農產品的價格和供求方面的信息,很少見到真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物流信息公共平臺。
3.海南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對策分析
①培養冷鏈物流專業人才
冷鏈物流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它不但要求具有相關的農產品存儲的作業知識,而且要求具有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知識。由于目前很多冷鏈企業人員文化素質很低、影響到了企業的服務水平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通過培訓和教育等不同方式培養員工的專業知識。目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和海南永青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學校的優勢培養冷鏈專業人才,填補企業急需的中層人流人才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②冷鏈物流運作重構
減少果蔬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失的有效辦法就是縮短供應鏈環節。運作重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業公司化,通過農民加入冷鏈公司,形成果蔬生產規模,其次,第三方物流,通過中心可以調節供應鏈上下流的產供銷能力,形成規模效應,降低物流成本。
最后,農超模式,通過減少農產品在冷鏈物流過程中的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的損耗。綜合三個方面重構不僅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農產品的質量追蹤體系,而且提高農產品的品牌形象。
③建立冷鏈物流信息渠道
為了提高冷鏈企業的產供銷協調性,唯一的辦法是通過建設海南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其不但包括果蔬電子交易商務平臺,還要具有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公共網絡信息平臺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通過信息的流動促使整個果蔬市場信息更加透明,從而提高了流通效率,減少損耗,節約時間,使果蔬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和最短的環節上從生產者傳遞到消費者。
4.結論
我們現在可以充分的了解冷鏈物流在國計民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海南冷鏈物流需要通過專業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冷鏈物流管理水平,利用物流信息技術,減少流通過程中的損耗,從而能夠提升海南農業經濟的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洪衛.山東省果蔬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探究.物流科技,2010(8);4-6.
[2]周然,閆麗萍,謝晶.中國水果冷鏈的發展對策,2009,25;152-154.
[3]王楊,顧英男.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研究,2010,32; 4-5.
[4]任艷.基于損失最小化的我國果蔬物流運作模式分析與重構,2010,16;30-31,225.
作者簡介:
篇4
關鍵詞: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議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從田間到餐桌”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這也正體現了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農產品獨有的鮮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確定了農產品對物流過程的時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嚴格標準。但由于冷鏈的問題,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已經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1,000億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設冷鏈物流體系迫在眉睫。。
一、農產品冷鏈物流概述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使肉、禽、水產、蔬菜、水果、蛋等生鮮農產品從產地采收(或屠宰、捕撈)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體系。農產品冷鏈物流與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點。第一,農產品冷鏈物流各環節的管理與運作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設施,建設投資較大、回報期較長;第二,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生產和消費較分散,市場供求及價格變化較大,天氣、交通等各種不確定的影響因素較多,其運作和能耗成本較高、較不穩定;第三,農產品冷鏈物流要求冷鏈的各環節具有較高的組織協調性,保障物流環節和物流交易次數較少,保證易變質農產品的時效性強;第四,農產品冷鏈物流要求較高的信息技術對農產品進行安全性的質量監控或實時跟蹤。
二、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發展現狀
1、冷鏈物流市場初步形成。目前,我國年產禽蛋近2,000萬噸,水果6,100萬噸,蔬菜近3.5萬噸;肉類食品廠有2,500多家,年產肉類6,000萬噸,產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速凍食品廠2,000多家,年產量超過850萬噸;冷飲業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有194家;年產量150多萬噸,產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遞增;乳品業1,500多家,產量800萬噸,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水產品產量4,400萬噸,每年以4%的速度遞增,這就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產生了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產品和反季節果蔬為代表的高價值農產品對冷鏈物流的要求更高。廣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了冷鏈物流市場的形成,加之我國人民生活的改善、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進一步促進了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
2、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有所改善。隨著農產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農產品流通主體積極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設施,為實現農產品物流專業化運作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目前,我國有冷藏庫近2萬座,冷庫總容量880萬噸;機械()冷藏列車1,910輛,機械冷藏汽車2萬輛,冷藏船噸位10萬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
3、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興起。在業務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響下,各農產品經營企業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將企業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業務上去,尋求社會化分工協作帶來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專業化分工的結果導致許多非核心業務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分離出來,其中包括冷鏈物流業務。
三、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1、冷鏈物流市場有待細分。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對物流環境中的溫度、濕度的要求存在差異,而我國冷庫庫溫一般為0℃~4℃和-18℃~-22℃兩種,少數冷庫庫溫為-28℃以下。這種庫溫適合大多數農產品的儲存溫度要求,但是對有些農產品來說并不是最佳溫度。因此,從提高農產品儲存質量、延長保質期的角度出發,應對冷鏈物流市場進行細分,對不同的農產品設定其最佳儲存溫度。
2、我國農產品冷藏配套設施建設不足。我國現有冷凍冷藏設施普遍陳舊老化,發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導致我國冷鏈物流落后。目前,我國農產品運輸主要采用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兩種方式。在公路運輸中約有80%的生鮮農產品采用開蓬設計的普通卡車運輸;鐵路運輸中有6,970輛冷藏車,但60%以上為加冰冷藏車。在儲存環節,我國冷庫儲存量只占其庫容總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庫容量僅7公斤。在銷售環節,大部分企業沒有專業的冷藏冷凍設備,使生鮮農產品的保鮮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滯后。我國農產品的物流配送業務大多由供應商或自身完成,較多的分散了企業的精力,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而現有的冷鏈物流企業主要為中小企業,實力弱,輻射范圍小,服務標準不統一,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剛剛起步,僅有極少數物流供應商技術和設備能達到國際冷鏈標準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只能提供冷藏運輸,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冷鏈物流服務。
4、缺乏冷鏈物流專業人才。要維持農產品冷鏈的正常運營和順利發展,需要有對物流發展有全局認識和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而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物流體系,也缺乏對我國本土物流理論與實際的研究。在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上,缺乏理論的引導和實踐的教學。因而,大多數物流人員不能達到冷鏈物流行業對人才的要求。
5、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不健全。規范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對農產品物流的疏導監控環節缺乏理論與制度依據,許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機可乘。加上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同時,我國冷鏈物流技術指標也不完善,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而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規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鏈物流行業標準。
四、改進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建議
1、加快冷鏈物流設施的改進。根據《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投資領域中包括冷庫建設工程、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冷鏈運輸車輛及制冷設備工程。借助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國應盡快淘汰陳舊的冷庫車與保溫車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溫度、降低農產品物流損耗、保證其品質及安全性的速凍機及冷庫;引進、推廣自動化冷庫技術和庫房管理系統、真空遇冷技術、無損檢測與商品化處理技術、運輸車溫度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技術,提高技術改進能力和技術更新能力;通過兼并重組、參股控股、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現有資源,建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大型低溫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處于冷鏈物流供應鏈中,它應該同上下游企業擁有一個共同的利益目標。如果供應鏈上的成員經常變動,會降低此供應鏈的競爭力,所以合作各方應以多邊共贏為原則,建立穩定的戰略聯盟關系。此外,著力培育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并推動其向以綜合物流為主的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轉變。鼓勵大型零售企業開展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提供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
3、鼓勵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開展崗位培訓、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礎教育等措施來培養市場急需的物流應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導和推動高等學校設置冷鏈物流相關學科專業、開設相關課程、發展產品冷鏈物流職業教育,鼓勵相關單位開展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人才激勵和柔性機制,推動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
4、推動冷鏈物流信息化。博科資訊武興兵在進行了大量有關冷鏈物流信息化市場調查后指出,目前冷鏈物流信息化缺乏統一的平臺,90%的冷鏈物流信息化僅承擔企業自身在冷鏈運輸過程中的溫度、保鮮控制等職責,一旦()產品交付給下家,就不會再進行跟蹤。因此,需要通過建立區域性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優化配置冷鏈物流資源。鼓勵3S、自動識別技術等技術的應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平臺。促進冷鏈運輸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體化,從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鏈運輸的效率,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和物流網產業發展建設。
5、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加拿大冷鏈物流的健康發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健全的檢查與監督機構,同時其中央與地方“分級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們借鑒。我國應盡快完善冷鏈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加大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為基礎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及全程質量檢查與監督機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冷鏈物流指導準則和相關標準,包括整個冷鏈物流節點良好的操作規范,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與規范、預冷與貯藏標準、加工標準、運輸標準(特別是農產品運輸溫度標準)、銷售標準、標簽標準以及檢測方法標準、環境標準、服務標準等。
五、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意義
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對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保障消費安全意義重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既保護了農產品的品質,減少營養流失,保證食品安全,又可以減少農產品的產后損失,帶動農產品跨季節均衡銷售,促進農民穩定增收,還有助于提高出口農產品的質量,突破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董紅兵.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產業觀察,2008.12.
篇5
關鍵詞:食品冷鏈物流;運作模式;第三方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3-0163-02
1 概述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生活的追求也逐漸從數量轉變為質量。作為關系民生的食品冷鏈物流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食品冷鏈物流是指冷鮮肉、速凍米面、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鮮活農產品在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直到消費者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產品所必需的低溫環境,以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機械裝備技術和制冷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是以冷凍冷藏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作業過程;是需要特殊設備、注重儲存和運輸等物流作業過程的溫度和形態控制、投資和費用均巨大的物流作業成本占總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據相關機構測算,2012年中國人均冷凍食品消費量為8.69千克,比2002年提高90%。但還遠遠低于美國人均80千克、日本人均35千克的水平。據科爾尼預測,未來10年中國冷藏車與冷庫平均增長量為38%和40%]。因此,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尚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 我國食品冷鏈物流模式探析
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運作方式多樣,總體上看主要有以批發零售商、食品加工商、連鎖經營企業等為主體的自營物流、物流戰略聯盟和第三方物流等三種
模式。
2.1 自營物流模式
目前自營物流模式包括以食品加工企業為主體的第一方物流和以批發、零售、連鎖經營企業為主導的第二方物流兩種模式。此模式是企業自主投資購置冷鏈設施設備,自建冷藏庫自購冷藏車,運用自有的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完成各項物流作業。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運用最為廣泛。具有代表性的如大型乳制品、冷鮮肉制品生產企業以及大型連鎖超市的自營冷鏈物流體系。如處于冷鏈供應鏈上游的雙匯作為食品加工企業、中游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下游的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均有自身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自營冷鏈物流模式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發展空間,主要是基于兩方面:一是冷鏈物流在我國還是新鮮事物,第三方冷鏈物流更是處于起步階段,很多第三方物流企業受到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限制,無法提供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冷鏈物流服務。這就迫使工商企業自力更生,發展自己的冷鏈物流體系。二是當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的產量(銷量)達到一定水平,企業達到一定規模,自營物流的規模經濟效益就能實現。實際上部分企業的冷鏈物流已初具規模,在行業也頗有影響力。因此,為了實現對整條冷鏈供應鏈的控制,企業必然選擇自營物流模式。
自營物流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業可以更好地控制冷鏈價值鏈各環節,確保食品在生產加工和銷售全程的低溫,保證產品質量。二是企業可以直接支配物流資產,控制物流職能,保證貨物順暢和及時交付,保持一定的服務水平。三是企業直接與客戶接觸,能有效控制營銷渠道、獲知客戶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但此模式也使企業前期投資大,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對企業在資金、人才和管理方面要求較高。因此,自營物流模式對于規模大、經濟實力強、擁有專業物流管理團隊的企業較適合。
2.2 物流戰略聯盟模式
聯盟模式也是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一種常見運作方式。企業為集中有限資源發展其核心業務而與其他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深層次合作。聯盟由一個處于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將不同類型的企業聯結在一起。如不同企業同類冷藏食品的共同配送。食品加工企業和下游的批發商、連鎖零售店進行合作,組織共同配送,提高了車輛實載率,有效降低了配送成本。此外,食品加工企業結成聯盟,按地區提供冷藏運輸環節的冷藏鏈分割功能服務也屬于此模式。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戰略聯盟的優勢不斷顯現。這種模式能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設施設備利用率,在不影響客戶服務水平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物流運作成本;且能實現企業間優勢互補,有利于企業發揮特長、提升核心競爭力。但該模式在實際運作中往往要求聯盟企業有共同的目標和經營理念,費用分擔和商業秘密可能泄露等問題也需要周密的規劃,這都給該模式的應用帶來了挑戰。
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工商企業為集中精力做好主業,將原本應由自己運作的物流業務以合同外包的方式交給專業物流公司而形成的獨立于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運作的方式。在外包過程中,工商企業通過信息技術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保持緊密聯系,以實現對物流全程的監督和控制。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不僅提供專業化的冷藏運輸、冷藏倉儲、冷藏加工等,而且能為冷鏈物流需求方提供高效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冷鏈物流的全程監控,具備整合冷鏈供應鏈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相較前兩種運作模式,其專業、高效、降低成本的優勢十分突出:一是面向社會提供物流服務,打破了一家一戶的個體化運作,設施設備利用率顯著提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二是專業提供物流服務,不占用大量固定資產,使企業能將有限資源集中于生產,更自由地協調生產運作,加強了柔性管理,提高了業務集中度,有利于打造核心競爭力。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企業不再直接和客戶聯系,削弱了和客戶的關系;企業不再直接管理和控制物流運作,不能保證及時交付和高品質的客戶服務,還要承擔低效率物流公司的風險。
從美日等食品冷鏈物流較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自營冷鏈物流將逐漸轉為社會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模式。食品冷鏈物流只有實現專業化、社會化和集約化才能獲得長足發展,創造價值。而且其運作不同普通貨物,對物流運作過程的溫度控制、作業質量等要求更高。因此,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冷凍物流鏈系統,嚴格各環節的作業質量才能實現高效運作,保證貨物質量和物流服務最佳。以生鮮食品運輸為例。生鮮食品的運送必須保證全程不暴露在空氣中,溫度不劇烈變化。這不僅要求有裝備精良的冷藏運輸設備且還需要專業的運輸管理體制。這些是工商企業難以達到的。因此,越來越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將逐漸承擔起冷鏈物流的重任。
3 結語
目前我國食品冷鏈物流業整體上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自營物流普遍。一方面是因為工商企業自營冷鏈物流已初具規模,并在行業中具有一定影響力;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服務質量和內容上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但從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長期發展及市場的需求導向來看,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未來冷鏈物流市場的主要運營模式。
工商企業自營食品冷鏈物流,必然帶來作為非核心業務的高投入的基礎設施設備、實體網絡和龐大的人才成本,嚴重影響企業核心業務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且企業規模龐大帶來的經營風險也是不容回避的問題。因此,隨著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企業必然會選擇冷鏈物流業務外包,市場規律必將催生第三方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小婷.中國冷鏈物流模式選擇與發展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
篇6
冷鏈物流指的是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規定的低溫環境下,用以保證食品質量和最低食品損耗的低溫物流過程。適用范圍包括,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及藥品等。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肉食品外貿出口,近年來,隨著人們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對水畜產品、果蔬及花卉等市場需求的增大也推動了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然而,與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相比,冷鏈物流行業仍處于落后的狀態,缺乏完整的冷鏈物流體系,這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國內社會物流產業的發展。鑒于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相對于傳統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所具備的優勢,本文對冷鏈物流成本的分析與核算采用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使冷鏈物流更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為國內冷鏈物流企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參考。
二、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下冷鏈物流企業成本核算模型構建
我國目前冷鏈物流成本會計核算方法主要是現行會計制度下的單軌制和雙軌制兩種模式,物流成本被分別核算到各個會計科目,如生產費用、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許多物流成本被無形中忽略,難以對物流過程進行成本控制。單軌制的會計核算是指企業將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統一核算,建立多種成本信息統一的賬目、報表核算體系,增加了會計成本核算的復雜性;雙軌制是指企業將物流成本與其他成本分別獨立核算,在現有會計成本核算的體系外構建物流成本核算系統,但是對財務人員素質要求較高,難以具體操作。有些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物流會計成本,主要是按照資源動因收集作業成本費用,按照成本動因把作業成本庫的成本費用分配到物流作業中去,通過物流作業匯總冷鏈物流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基本步驟如圖1。
(一)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概述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通過直接估計單位實際產能消耗的單位作業時間,通過分配資源成本計算出成本對象的成本動因率,最終核定項目作業的分攤成本。它的核算原理是通過估計單位實際產能和單位作業消耗時間確定單位作業的成本動因率,根據單位作業的成本動因計算間接成本,其成本動因有生產能力、單位產能成本、單位作業消耗時間、時間方程和有效產能利用率。時間驅動作業成本的核算步驟一般為:區分作業和次要作業,建立成本庫及資源池;估算單位作業的實際產能;確定資源動因,確定單位作業的成本;確定作業動因,分配作業成本;計算得出各單位作業的成本,將作業成本進行歸集,分析各作業的總成本。基本流程如圖2:
圖2顯示,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避免了傳統會計成本核算的資源成本分攤階段,不再需要在資源分配到作業過程中保持嚴格的平衡,直接估計計算單位作業消耗時間,將作業動因和資源動因進行了混合,參數計算成本動因率的簡化使得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更容易滿足復雜的運營要求,物流成本核算系統也更易于更新。
(二)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下冷鏈物流企業成本核算模型構建
(1)冷鏈物流成本動因率的計算。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的成本分配需要管理人估計兩個參數:一是總工時利用率,即單位作業時間內消耗的資源成本,利用總間接費用除以員工總工時,一般認為有效率為80%~90%;二是作業時間成本動因率,即單位作業消耗的時間,通過作業負責人的推測獲得單位作業一般平均耗時,而非特定作業耗時占總時間的比率。單位作業成本動因率=單位時間成本×單位作業耗時,即某項作業的耗時資源能力成本。
(2)建立核算模型。根據前文定義的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概念,結合冷鏈物流行業的特點,將冷鏈物流過程進行整理,劃分作業庫:訂單處理;裝卸搬運;倉儲作業;運輸作業;物流信息作業;物流管理作業。假設冷鏈物流企業承擔物流配送中發生的全部費用,員工在公司組織下進行物流信息處理和物流管理作業,則工作過程中員工有必要時間進行休息,單位作業有效率為E0<E<1。物流企業進行完整的冷鏈服務需要進行N1<E<5項單位作業,完成N項作業需要消耗時間T,作業次數為mi,企業員工人數為p,每天平均工作時間為t小時,月工作時間為30天,工資費用為z元,其他費用如辦公費用、折舊費等為r元。設有效工時Q=總工時×E=60×30×Etp,單位時間成本C=■=■,單位作業時間成本為Wi=C×T=■,總成本為W總=■Wi×mi=■W■,作業時間使用效率E1=■=■。
通過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會計核算模型詳細地分析了各項作業在冷鏈物流過程中的成本比重,從而確定關鍵作業的時間控制,并且可以清楚的推導出作業成本并未完全用于物流過程,在現實中被忽略的未使用作業成本如實的反應在模型計算過程,減少物流過程中的作業成本浪費情況,有效提高資源利用能力和降低成本,使得成本計算的結果更可靠真實。
三、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核算在大唐物流公司的運用
通過分析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的理論概念,建立了基于其方法的成本計算模型,下文將使用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結合具體的財務數據,研究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在大唐物流公司鄭州分公司成本核算的具體應用,進而驗證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在冷鏈物流企業的可行性及優越性。
(一)案例背景大唐物流公司創建于2000年1月,系國內最早開展現代物流集成化管理的冷鏈物流企業之一,是國家“AAAAA”級物流企業。截止2012年12月底,公司共有員工2900余人,開設直營網點150余家,服務網絡遍及全國各省份100多個城市,業務范圍覆蓋國內90%以上的經濟中心城市,自有冷藏箱體車輛500余臺,全國轉運中心總面積超過40萬平安米,其中冷鏈物流中心12萬平方米。其中冷庫溫度橫跨多個溫度分區:冷藏庫(0℃~5℃),冷藏冷凍可調溫庫(18℃~-18℃),冷凍庫(-18℃~-22℃),深度冷凍庫(-26℃~-34℃)。作為冷鏈物流行業的服務集成商,為客戶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劃、設計、儲存、分揀、再加工、包裝、路徑優化、運輸計劃、信息平臺等一系列專業化的綜合冷鏈物流服務。
(二)具體作業流程
(1)作業成本庫的成本構成。根據大唐物流鄭州分公司的日常工作情況和業務流程,發現大唐物流鄭州分公司根據貨物種類、數量、距離等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服務。圖3顯示完成這些業務需要的作業有:訂單處理、裝卸搬運、倉儲作業、運輸作業、物流信息作業、物流管理作業。通過財務會計系統的相關數據,查詢大唐物流鄭州分公司每月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合計為9萬元,鄭州分公司員工人數45人。
(2)單位時間成本。在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模型中中我們通常對于實際生產時間的估計是假設實際作業能力為理論作業能力的80%―90%之間,所以在本章中假設企業管理人員認為業務人員的實際作業能力為85%。公司的平均每月工作天數為30天,每天工作時間為8小時,那么大唐物流公司的實際資源的每月單位時間成本為:
公司員工實際工作時間=45×30×8×60×85%=550800分鐘
公司員工單位時間產能成本=總費用÷實際工作時間
=90000÷550800=0.16(元/分)
(3)單位作業耗時。大唐物流鄭州分公司在2012年平均每月作業情況數據為:訂單處理3655次;裝卸搬運6576次;倉儲作業1950次;運輸作業4272次;物流信息作業4319次;物流管理作業3071次。主要業務的作業量如表1:
在實際業務處理中,管理人員根據觀察和經驗得到作業單位時間為:訂單處理3分鐘,裝卸搬運20分鐘,倉儲作業90分鐘,運輸作業25分鐘,物流信息作業10分鐘,物流管理作業10分鐘。一般情況下,不同業務處理中作業單位數量也不相同,但是派送業務是由部分自取業務處理過并且在作業處理中未重復計入作業單位數量,所以在這里確定計算各項業務的成本動因分配率和成本計算對象作業量,得出自取業務和派送業務的成本分配核算如表2:
通過將上述的各作業中與業務有關的成本進行歸集,將成本匯總重新分配核算。編制大唐物流鄭州分公司2012年平均成本核算匯總表如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大唐物流鄭州分公司有52115分鐘的作業時間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相應的實際產能中10210.4元被浪費。管理者能夠清楚的看到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對比傳統作業法所具有的優勢,發現閑置生產能力產生的原因和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清晰的觀察企業的整體資源利用情況,尋求更好的手段改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四、結論
在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雙重推動下,跨國物流公司已經占據國際物流市場份額的24.42%,我國的冷鏈物流公司面臨跨國物流企業的巨大沖擊。在自由而開放的國際市場,盈利環境不斷發生變化,開發新產品和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迫切的需求,而我國冷鏈物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卻相對滯后。通過研究,以大唐物流為代表的我國相當一部分物流公司在成本核算方面還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周三元:《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中的應用》,《物流技術》2013年第10期。
[2]房玲:《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的應用》,《經營與管理》2012年第7期。
篇7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物流;冷鏈物流;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ogistics framework of the marke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logistics system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that leads to the discarding of products and high prices: the places of production are too scattered; the logistics system has too many sectors; the unequal information between sellers and buyers; and the high logistic cos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logistic pattern based on E-commerce platform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models
近年來,生鮮農產品市場多次出現了怪現象。一方面,各地菜農、果農因產品收購價暴跌而虧本,甚至有一些菜農、果農選擇大量丟棄已成熟的蔬菜水果,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人工費等成本;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在菜市場購買生鮮農產品時并沒有感到這些生鮮農產品零售價格下降。究其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田間、果園到終端市場過程中,生鮮農產品的流通環節過多,流通成本過高,經過層層加價后,每道環節漲價10%~15%以上,有些產品價差高達10倍。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從田間到餐桌,流通過程中農產品損失數量是相當大的,據統計,全國蔬菜、水果的損失率達到25%
~30%,每年約有1.3億噸蔬菜和1 200萬噸水果爛在流通過程中。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農產品安全、流通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 冷鏈物流作為確保農產品安全的重要途徑, 能有效地減少農產品損耗和提高農產品品質,我國相關專家對冷鏈物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的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取得很大發展,但同國際標準還有差距,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探討,有利于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的順利發展。
1 生鮮農產品物流概述
生鮮農產品一般是指未經深度加工的初級農產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花卉、肉類、蛋、奶以及水產等生鮮初級產品,人們習慣稱其為“生鮮三品”(果蔬、肉類、水產)。其突出特征是易腐易損,鮮活程度是決定生鮮農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可以說生鮮農產品的鮮活程度直接影響著人們身體健康,所以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問題需要得到重視。
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
生鮮農產品物流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將與生鮮農產品相關的若干領域的經濟活動進行系統集成,具體是指生鮮農產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生鮮農產品的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七項基本功能要素實施有機結合,通過“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四流合一”連接供需主體,完成相關物理性經濟活動,創造生鮮農產品的時間價值、空間價值、加工價值,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價值增值。
2 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發生改變,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有良好的發展趨勢。
2.1 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促進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2.1.1 生活水平提高,生鮮農產品需求量增加
由于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的成本較普通商品而言,他的物流成本較高,因此,產品的最終售價也會相對較高,這就需要消費者具有較高的消費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在不斷增強,而城市化的發展,提升了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集中度,這些都促進了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2.1.2 食品安全問題,促進生鮮農產品綠色物流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連續發生了多起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蘇丹紅、瘦肉精、三聚菁胺等,已引起消費者的嚴重恐慌。這些事件的發生讓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理應得到保障。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視,推動了生鮮農產品物流行業的發展。
2.1.3 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連鎖超市的快速發展
生鮮農產品的終端銷售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超市、零售點或農貿市場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二是銷往快餐店、單位食堂等餐飲業間接到達消費者。隨著超級零售市場的出現,越來越多的生鮮農產品可供消費者選購。
這些方面使得消費者大大提高了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而大規模集中采購和配送,與冷鏈的發展、 冷庫的建設相互推動, 將商品的供給端和需求端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2.2 國家通過制定各項政策,保障了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由于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尚不成熟,出現菜爛地里,果爛園里,但消費者還是高價購買商品的現象,為保障生產者、消費者各自的利益,國家制定了各項政策,以確保生鮮農產品物流的順利發展。具體有:
2014年5月2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加強了對食品藥品網絡銷售的監管。這就意味著農民不得在自建網頁的網站上銷售自產自銷的生鮮農產品,需要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銷售,保障了食品藥品的安全儲存和運輸,保護了各自的權益。
2015年5月15日,為貫徹落實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商務部研究制定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這是首個落實“互聯網+”專項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中提出了規劃的重點在農村電商等五個方面。
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啟動了千線萬村計劃,在3~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 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這意味著今后幾年推動農村以線下服務實體的形式,將其電子商務的網絡覆蓋到全國三分之一強的縣以及六分之一的農村地區。
京東在2015年迅疾下鄉,快速拓展農村電商業務,提出“3F”戰略,包括工業品進農村戰略、農村金融戰略和生鮮電商戰略。
蘇寧2015年計劃建成1 5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并計劃在5年內建立1萬家,深入全國鄉村,從渠道建設層面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在經營方面,蘇寧超市將通過專業經營采銷體系,把大量優質商品帶到農村,同時啟動農產品直采、農產品眾籌等項目,把大量優質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目前,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形成了多強的格局,由阿里、京東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電商和具有成長性特色的生鮮農產品電商組成。
2.3 全國基礎設施設備的不斷完善,是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保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鮮農產品的消費逐漸提升,需要冷藏冷凍設施設備的支撐。就全球范圍而言,北歐、北美、澳洲是冷藏冷凍商品消費能力最強的地區。根據國際冷庫協會的統計,丹麥、芬蘭、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人均冷庫容量已超過0.30立方米,相比之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冷庫容量盡管增長迅速,但仍多在0.10立方米以下。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中所需的冷鏈基礎設施和移動冷藏車、箱、包裝新材料等設施設備的應用嚴重不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社會不斷發展,全國高速路網不斷完善,冷藏庫、冷藏車、冷藏柜不斷增加,運輸方式多樣化發展,是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有力保障。
3 生鮮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3.1 產銷地分散,流通環節復雜
我國的國土面積雖然很大,但農業生產卻相當分散,復雜的流通環節,使得生鮮農產品保鮮這個最關鍵的環節――產地保鮮處理, 難以得到保證。
3.2 產銷信息不暢通,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近幾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但仍存在著巨大的地域差異。盡管每年農村互聯網的覆蓋率都在提升,但是遠遠低于城鎮62%的覆蓋率。農民既是鮮活農產品的生產者,也是經營者,在網絡直銷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他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差。農民的電子商務知識匱乏及網絡應用技術不熟練等問題都不利于電子商務在鮮活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這直接導致了產銷信息不暢通。
同時,在網絡銷售中,人們既看不到產品,也觸摸不到產品,只能依靠對商家的信任來選擇購買。一些不良商家借著這種網絡購物的弊端,進行虛假宣傳,以次充好,賺取不正當利益,因此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而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今天,產品質量得不得保證,人們就不敢去消費,因此,產品質量難以管理的問題亟待解決。
3.3 物流成本過高
生鮮農產品和普通商品不同,他是保質期短,易腐爛、易變質的商品,因此對于物流時間、物流環節、物流設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使得生鮮農產品的物流成本過高。由此可見,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相對不足,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4 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
生鮮農產品網絡銷售這幾年發展迅速,受到了消費者和電商的熱捧,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4.1 以生產者為主導的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
農民是生鮮農產品的生產者,通過自己的網店或者自己企業的網站將生鮮農產品的相關信息上去,需求者根據需要在上面自行選購產品,這種適合于生產規模比較大的農戶。
4.2 以電商平臺為主導的生鮮農產品物流模式
大多農戶因為互聯網知識的缺乏,無法建立自己的網站并進行管理和維護,這時,她們可以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自己的網店,進行生鮮農產品的銷售。隨著互聯網+的提出,這種模式在未來將成為生鮮農產品的銷售主流。國內生鮮電商情況一覽表如表1所示:
綜上所述,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潛力很大,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水平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 楊阿妮. 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分析[J]. 物流科技,2012(5):61-63.
[2] 王程. 西部地區生鮮農產品物流水平評價和發展模式選擇[J]. 軟科學,2014(28):136-140.
[3] 朱仕兄. 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 物流技術,2013(31):133-136.
篇8
【 關鍵詞 】 冷藏運輸;;溫度監控;GPS定位
1 冷藏運輸概述及現狀
1.1 冷藏運輸概述
冷藏運輸是指將易腐食品在低溫下從一個地方完好地輸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專門技術,是冷藏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由冷藏運輸設備來完成。冷藏運輸本身能維持一定的低溫環境,并能運輸低溫食品的設施及裝置。根據運輸方式包括陸上冷藏運輸(公路冷藏運輸、鐵路冷藏運輸)冷藏集裝箱、船舶冷藏運輸和航空冷藏運輸。
1.2 冷藏運輸系統的研究現狀
冷藏運輸作為整個冷藏供應鏈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我國的現有冷鏈系統中較為落后,極大地限制了我國冷鏈系統的發展。冷藏運輸整體的管理流程較為復雜, 為普通的中小企業增加了成本負擔,企業和客戶對冷藏運輸的重要性缺乏統一的認識。在技術方面, 還需要發展監控冷藏運輸全過程中溫度變化情況的實時監控技術, 從而保持運輸過程中的溫度穩定、防止在運輸過程中由于溫度波動所引起的食品變質問題。需要建立強大的后臺信息平臺, 將貨運信息、溫度值等重要信息進行存儲, 保證冷藏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追溯性, 提高整個冷藏運輸環節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3 冷藏運輸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意義
通過與冷藏運輸企業的交流以及對冷藏運輸流程的分析, 可以發現目前各類冷藏運輸企業在運輸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1)信息化程度低 大多數冷藏運輸企業采用的依舊是紙質報表方式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貨品裝車、冷藏車輛發貨、客戶驗收、車輛返回入庫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登記書寫大量的文字信息。隨著企業長期的運輸業務, 大量的紙質文檔資料給信息整理和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2) 溫度監測數據難于管理 溫度記錄儀中的記錄數值只能夠通過與溫度記錄儀相匹配的專業分析軟件來讀取和分析。但是, 溫度記錄儀的專業分析軟件是一款單機軟件, 只能夠在已安裝的計算機上來對溫度記錄儀進行操作。這造成了溫度記錄儀使用人員的不便。
2 系統分析
2.1 系統需求分析
傳統的冷藏運輸方式的單純的公路運輸與簡單的軟件配合,溫度控制和監控做起來相當困難并且GPS定位沒有很好的結合,這種方式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信息化程度低,大多數冷藏運輸企業采用的依舊是紙質報表方式的信息管理方式。在貨品裝車、冷藏車輛發貨、客戶驗收、車輛返回入庫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登記書寫大量的文字信息。
二是溫度監測數據難于管理,溫度記錄儀中的記錄數值只能夠通過與溫度記錄儀相匹配的專業分析軟件來讀取和分析。
三是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客觀地要求我們及時采用新的科學技術,確保工作順利、有效地開展。
2.2 功能需求分析
結合冷藏運輸實際和發展水平,要求系統具備五個主要功能。
(1)溫度實時監控功能:系統能夠實時的檢測到冷藏車內當前的溫度,然后將溫度即時上傳到網上客戶端,方便客戶和管理人員查詢。
(2)車輛和歷史行程及當前位置查詢功能:系統能根據GPS定位,將當前的貨車行駛位置回報到網上客戶端,并且記下貨車的歷史行程上傳到網上,管理人員可以根據信息來得知貨物目前位置及貨車的歷史行程。
(3)故障警報功能:如果貨車意外斷電或者出現車禍等意外情況,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將故障情況原因上傳到客戶端,管理人員第一時間便可得知,采取及時的補救措施。
(4)發車和回車登記功能:系統會在發車的時候通知客戶,用短信來通知客戶,客戶會在第一時間得知自己的貨物已經發貨,回車登記,在貨車回車的時候系統也會短信通知客戶然后確認貨車任務完成,通知管理員安排下一次的任務
(5)車輛管理:主要是針對貨車的設備以及貨車出車狀態的管理,實時能夠知道貨車現在處于什么狀態以及貨車上設備的狀況。以便出現狀況,及時通知維修。
3 系統的總體設計
3.1 模塊設計
冷藏運輸系統主要分為五大模塊:用戶信息管理模塊、運輸信息管理模塊、冷藏貨物信息管理模塊、運費管理模塊和車輛管理模塊,如圖1所示。
3.2 數據流圖的設計
冷藏運輸信息管理系統的程序性很強,需設計從發車到回車的全部流程,這就是系統的設計問題。為了體現系統的數據流向,本論文詳細地設計了冷藏運輸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流圖。為了更近一步地體現系統的數據流,追加對核心模塊的數據流圖及三層圖。
4 冷藏運輸系統發展
近年來,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客觀上也促進了食品物流領域的迅速成長。雖然作為一個食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 我國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方面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 食品尤其是易腐食品在流通環節中依然存在著問題。保存溫度是影響生鮮易腐食品的主要因素。要保障食品安全, 保證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最有效的是應用生鮮食品冷凍和冷藏供應鏈的方法, 在收購、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的各個環節中, 將各類易腐、生鮮食品控制在低溫環境中。目前, 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冷鏈建設發展己經較為完善, 并對冷鏈建設形成了一定的運作規范。而在我國, 加強食品冷鏈建設也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 郭成,屈睿瑰,劉廣海. 冷鏈物流中冷藏運輸實驗臺外部環境單元溫度場設計與測試[J]. 廣西輕工業,2010,(12).
[2] 楊曉樓,許茂增. 我國冷藏食品物流市場現狀及發展措施[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3] 常遠,劉澤勤. 冷藏運輸裝備技術及經濟性分析和若干建議[A]. 全國冷凍、冷藏企業管理及節能、減排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
[4] 劉廣海,孫永才,謝如鶴,劉浩榮. 冷藏集裝箱滲透漏氣量動態性能研究[A]. 第七屆全國食品冷藏鏈大會論文集[C],2010.
[5] 傅偉,林朝朋. 我國冷藏運輸技術研究的幾點思考[J]. 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08).
篇9
【關鍵詞】 物聯網 Zigbee RFID 追溯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已成為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已經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現階段我國水產養殖業的集約化、設施化、信息化水平很低,主要沿用大量消耗資源和粗放式經營的傳統養殖模式。這一模式導致生態失衡、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問題日益顯現;不合理的投餌、施藥、施肥等惡化了水產品的生長環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嚴重。
一、系統模型總體設計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海洋水產養殖系統是專門為人工水產品養殖到銷售環節設計的,采用無線傳感技術、網絡化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對養殖環境、水質、魚類生長狀況、藥物使用、廢水處理、運輸環節等進行全方位管理、監測,具有數據實時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產基地遠程監控等功能。
海洋水產養殖物聯網系統包含6個子系統及1個數據庫,涵蓋了漁業水產養殖、加工、運輸及銷售環節的物聯網技術運用(圖1)。
二、系統的組成
2.1 水產品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系統
水產品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系統集成水質傳感器、無線傳感網、無線通信、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等技術,可自動采集養殖水質參數,上報到智能平板終端及物聯網云中心。并通過無線傳輸方式自動控制各繼電器給給排水設備、增壓泵、水溫控制設備工作。
2.2 水產品智能養殖管理系統
水產品智能養殖管理系統包含水產品養殖輔料管理、水產品管理及水產品出庫管理。
水產品養殖輔料管理主要針對飼料、藥物的出入庫、投飼進行登記。水產品管理主要通過在養殖池上放置RFID設備對魚苗種類、數量、出入庫等進行登記。水產品出庫管理主要通過在水產品打撈網箱上放置RFID設備,讀取并存儲水產品出庫時二維碼條碼信息。
2.3 水產品加工管理系統
水產品加工管理系統主要分為入廠登記環節和出廠登記環節。
對從養殖池運輸來的水產品進行相關檢疫并在電腦客戶端軟件上登記水產品來源信息,把信息通過RFID寫入到掛鉤上的RFID條形卡上,同時上傳到云中心進行儲存。
待加工好后的水產品出廠時,對包裝好后的成品進行稱重,讀取批發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碼并打印,在水產品包裝上賦碼,并上傳到云中心進行儲存。
2.4 水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系統
水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系統主要通過在車輛運輸中使用的水產品包裝箱上放置RFID溫度采集標簽,通過無線網絡手持式交易監管終端讀取數據傳輸至物聯網云中心。
2.5 水產品交易零售系統
批發商對所批發的水產品進行零售時,利用智能溯源電子臺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條碼掃描槍掃描條碼,打印出小票。
2.6 水產品溯源查詢系統
客戶通過在銷售商處購買水產品時拿到銷售票據,登錄查詢追溯網站輸入相應的追溯碼可以查詢到從水產品養殖生產到消費者購買為止的過程中的相關信息。
三、結語
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反應的各種物聯網技術在海洋中的典型應用有:水上物聯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智能集約化水產養殖、精量飼喂系統、智能冷鏈、水產品追溯等。物聯網、3S技術等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是海洋與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海洋資源開發和物聯網技術的結合對國家戰略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馬建.物聯網技術概述[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年3月.8-12
[2]鄒振濤,楊宏,李宏.水產養殖實時監控系統設計[J].農機化研究,2011(9):124-127
篇10
【關鍵詞】 農產品供應鏈 農產品物流 農產品信息網絡.
一、農產品供應鏈概述.
1、農產品供應鏈含義.
我國學者曹艷媚(2009)將農產品供應鏈定義為:圍繞核心企業,以信息流通網絡為依托,應用系統的方法來管理從農產品的生產一直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使得從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運輸者、銷售者直到消費者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在整個供應鏈上暢通無阻,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消費的需求。本文認為,農產品供應鏈是指以農產品為對象,圍繞農產品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執行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從而將農戶和農業生產基地、農產品收購商、加工商、零售商、消費者連成一體的功能網鏈。
2、農產品物流層次.
農產品物流的最低層次是農戶生產出的農產品供自己消費,以滿足農戶自身需求。第二層是在滿足了自身需求后,農戶將剩余的農產品運送到集貿市場去買賣,獲得收益。第三層是當一個地區農產品供大于求時,農產品賣不出去或賣出去的價格過低彌補不了成本損失或收益過低,就會出現一批人以較低的價格收購農產品并運送到更遠的城市地區銷售給最終消費者或賣給更高一級的批發商。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農產品的集中。第四層是大批發市場,大型的批發商負責集中運送個體農戶的農產品,向全國各地調運。這一層便實現農產品的大批量、遠距離流通。第五層屬于國際農產品市場,由于我國供應鏈的發展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因此,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也相對落后,受到許多因素制約,例如新型技術開發使用的制約。
二、我國農產品供應鏈模式.
1、傳統農產品流通鏈.
傳統的以農戶經營方式為主的市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供應鏈作用的發揮,由于信息不暢通,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使得消費都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可能引發產銷不對路、高數量低質量、農產品增產不增收的問題(見圖 1)。
2、超市為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
超市在農產品流通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以超市為主的農產品供應鏈最大的優勢之一是能夠準確快速地捕捉到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也使得加工、包裝、配送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務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以超市為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該模式通過對市場信息的分析,可加強上下游的溝通,縮短流通渠道,有利于建立供應鏈內部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見圖 2)。
3、專業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
專業批發市場能有效密切聯系農戶和市場,向加工企業傳遞生產等信息,幫助整個供應鏈作出合理的決策。該模式依托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市場,將農產品集中起來,再通過零售商銷售,擴大了農產品物流半徑。但這種供應鏈總體成本較高,而大多數批發市場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統,農產品的包裝、加工、配送等增值活動也不普遍,還需要不斷完善(見圖 3)。
三、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物流專業化、產業化程度低.
農產品物流具有專業性強、技術管理要求高、營運成本高的特點。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主要采用自營方式,第三方物流組織還不多;常溫物流和自然物流是主要的物流形式,沒有形成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很多企業因缺乏專業化、產業化運作意識,加上物流技術和物流設備落后、管理水平低,使得農產品流通中損耗量大,造成社會資源大量浪費。我國主要糧食農作物玉米、水稻、小麥等的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并不高,但在流通過程增加了至少 25%的成本。圖 4 為農產品物流過程。
2、農產品物流信息網絡發展滯后.
農業信息化落后引起了諸多問題。農業信息網絡不健全,使得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不能滿足需要;農戶居住分散,溝通渠道不暢,許多農產品信息難以收集、傳遞;農資和農產品物流流帶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導致在途損失嚴重,影響農產品保值增值;農產品物流企業間未形成物流信息的共享機制,缺乏資源的整合,導致區域間信息壁壘嚴重等。不重視供應鏈管理中極為關鍵的信息化平臺的搭建,造成信息不對稱,從而使得經營成本、管理成本、決策成本、采購成本、運輸成本、包裝成本、生產加工成本、市場成本無形中被加大。
3、農產品質量安全缺乏保障.
在迅猛發展的農業生產中,因生產經營不當而導致的生態災難,以及大量化學物質的使用和能源投入對環境的嚴重傷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的實現。以馬鈴薯的生產為例,生產者為了防治馬鈴薯的地下害蟲,栽培馬鈴薯時需要施入殺蟲劑甲拌磷 30~50kg/hm2。為了促進地下塊莖的生長獲得較高的產量,馬鈴薯膨大初期需噴施塊莖膨大素 1—2 遍。
這種藥劑的使用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也會導致農藥在薯塊中殘留,從而使得農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4、不合理的農產品組織模式阻礙供應鏈發揮優勢現階段,我國的“農戶—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運輸商—銷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或超市”的供應鏈體系基本上處于一種以批發市場為界的斷裂狀態,“即時貨銀兩訖”的流通形式既阻斷了資金流,也阻斷了農產品供應鏈需求與供給的信息流,導致供應鏈以批發市場為界分為“生產—流通”和“流通—消費”兩個部分,這種現貨交易機制意味著合作與協調關系十分薄弱,基本不存在,農產品供應鏈運行效率過低。加之個體農戶多且相對分散,中間環節很多,致使農產品供應鏈鏈條加長,無法發揮統一協作的優勢。
四、我國發展農產品供應鏈的對策研究.
1、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對農產品物流實施規范化管理.
據調查顯示,原本價格不高的農產品在送到消費者手中后,價格普遍過高,農產品運送的中間費用占最終銷售費用的90%。因此,應大力支持農村基礎交通道路建設,改善主要農產品種植基地周圍的道路狀況,方便農產品的輸送,減少損耗。擴展建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將農產品集中起來,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使用現代化運輸設備,科學管理車輛的進出,避免空車行駛、倒流運輸。針對時效性較強的農產品,應開辟專門的綠色通道,保證農產品在運到消費者手中時依舊新鮮。
2、構建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加快信息化建設.
構建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在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之間有效傳遞,提高供應鏈管理信息的準確性,保證各環節的便捷溝通。
3、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由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公開以及牛鞭效應,劣質的農產品不時擾亂公共衛生安全。質檢部門應不定期抽查生產企業的農作物質檢報告,記錄不合格率,對衛生、質量不合格的農產品應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面對劣質農產品流散市場的情況,相關部門應按國家法律法規嚴格懲處。但前提是,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農業質量標準體系。
此外,發展農產品保鮮技術也是提高質量的重要內容,應重視新型農產品科技的投入使用,推廣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冷鏈物流直銷模式,建立終端銷售系統,利用商場和超市把生鮮農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造成的損耗。
4、優化農產品組織模式.
面對農戶過于分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將個體農戶有效整合起來,例如將上游廣大分散農戶組織起來,鼓勵他們與中游加工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發展高效高品質的農業加工企業,打造一條以加工和配送為核心的供應鏈,并促進供應鏈組織創新。發揮政府在組織優化中的作用,統籌規劃,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農產品市場的規范化、法制化運作。同時,發揮農民合作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維護農戶的合法權益,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推進當地市場機制建設。
5、協調農產品供應鏈各方利益,為市場注入新鮮活力.
合理分配供應鏈上各合作伙伴的收益是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的善舉。供應鏈運作成功的關鍵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有效配置利潤,做到分配公平。由于農產品生產商大多是當地農戶,因此,市場要為這些農戶的農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便捷的程序,提供本土化的生產意見,必要時提供資金補助;要為加工廠家提供市場建議,聯系供應商,加強兩者間的合作。
對于巨大的農產品市場需要大量的物流專業管理人才的現狀,我國應借鑒國外優秀的物流管理經驗,注重創新,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物流人才,提高整體物流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要注重對新技術的投入使用。
五、結語.
與發達國家農產品供應鏈相比,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起步較晚,且底子薄弱,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供應銷售體系,各地管理水平普遍較低。在其發展過程中,還需要政府部門的技術指導和大力支持,建立行業協會,加強安全管理,建設新型產銷一體化供應鏈流通體系,為解決好“三農”問題出一份力。如何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創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品牌,是現階段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需要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閆國民: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2).
[2] 趙潔、馮華:供應鏈管理下的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9(8).
[4] 姚雨晨:由連鎖超市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構建[J].物流技術,2010(10).
[5] 歐 陽斌 :國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成功案例之研究[J].安 徽農業科學,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