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好詞范文

時間:2023-03-16 23:46: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草房子好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草房子好詞

篇1

草房子》主要講了:一個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被調到油麻地小學之后,和禿鶴、阿恕、蔣一輪、紙月、秦大奶奶、杜小康、白雀、細馬和溫幼菊之間發生的故事。

讀了《草房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文中的桑桑雖然是個小肚雞腸、胸無大志的小孩,但是他也有許多優點。杜小康的父親杜雍和也有缺點,一心想著發大財,最終卻一事無成,無論做任何事都應該一點一點來,才能成功。秦大奶奶雖然自私,但是她勇于獻身的精神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呀!

讀了《草房子》真是令我感動,以前的孩子生活在苦難的日子里,為了美好的明天,我真應該好好學習。

篇2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優美、感人著稱,無論是描寫世間風物,還是刻畫人物心靈,都因細膩、清新,讓讀者怦然心動。

【經典NO.1】

水邊的文字屋

曹文軒

小時候在田野上或在河邊玩耍,常常會在一棵大樹下,用泥巴、樹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再后來就有了一種玩具——積木。

那時,除了積木,好像也就沒有什么其他的玩具了。一度時期,我對積木非常著迷——更準確地說,依然是對建屋子著迷。我用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積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

屋子,是一個小小的孩子就會有的意象,因為那是人類祖先遺存下的意象。這就是為什么第一堂美術課往往總是老師先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再用幾條長長短短的、橫著的豎著的直線畫一座屋子的原因。

屋子就是家。

屋子是人類最古老的記憶。

屋子的出現,是跟人類對家的認識聯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護,就是溫暖,就是靈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續的根本理由。其實,世界上發生的許許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關的。幸福、苦難、拒絕、祈求、拼搏、隱退、犧牲、逃逸、戰爭與和平,所有這一切,都與家有關。成千上萬的人呼嘯而過,殺聲震天,血沃沙場,只是為了保衛家園。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家的意義是不可窮盡的。

當我長大之后,兒時的建屋欲望卻并沒有消退——不僅沒有消退,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感悟的不斷加深,而變本加厲。只不過材料變了,不再是泥巴、樹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積木,而是文字。

文字構建的屋子,是我的庇護所——精神上的庇護所。

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無論是抒發,還是安撫,文字永遠是我無法離開的。特別是當我在這個世界里碰得頭破血流時,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雖有時簡直就是鎩羽而歸,但畢竟我有可歸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時,我會發現,那個由鋼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實只能解決我的一部分問題而不能解決我全部的問題。

多少年過去了,寫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書,其實都是在建屋。這屋既是給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別人不介意、不嫌棄的話,也盡可以當成你自己的屋子。

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親近文字,和我對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我是一個在水邊長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邊上的。(選自“新浪博客”,有刪節)

【好詞積累】

鎩羽而歸: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敗或不得志。指失敗或不得志而歸。

【妙語采擷】

①家就是庇護,就是溫暖,就是靈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續的根本理由。

②多少年過去了,寫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書,其實都是在建屋。

【思考練習】

1.請自選一個角度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2.作者在文章開頭寫用泥巴、積木建房有什么目的?

3.作者在文中說,“寫文章就是在建自己的屋子”,你同意他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經典NO.3】

葵花田(節選)

曹文軒

這是一個鄉下女孩的名字。大麥地的孩子們不能理解:一個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個鄉下女孩才會起的名字?

這是一個長得干干凈凈的女孩。這是一個文靜而瘦弱的女孩。

這個女孩沒有媽媽。她媽媽兩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將她帶在身邊,一同從城市來到大麥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沒有一個親戚,因為她的父母都是孤兒。爸爸無論走到哪,都得將她帶在身邊。

葵花還小,她不會去想象未來會有什么命運在等待著她,她與對岸的大麥地又會發生什么聯系。

剛來的那些日子,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

好大一個蘆葦蕩啊!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個蘆葦蕩。

她個子矮,看不到遠處,就張開雙臂,要求爸爸將她抱起來。爸爸彎腰將她抱起,舉得高高的:“看看,有邊嗎?”

一眼望不到邊。

那是初夏,蘆葦已經長出長劍一般的葉子,滿眼的綠。爸爸曾經帶她去看過大海。她現在見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動著綠色波濤的大海。這片大海散發著好聞的清香。她在城里吃過由蘆葦葉裹的粽子,她記得這種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現在所聞到的。清香帶著水的濕氣,包裹著她,她用鼻子用力嗅著。

“有邊嗎?”

她搖搖頭。

起風了,蘆葦蕩好像忽然變成了戰場,成千上萬的武士,揮舞著綠色的長劍,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殺起來,四下里發出“沙拉沙拉”的聲音。

一群水鳥驚恐地飛上了天空。

葵花害怕了,雙手摟緊了爸爸的脖子。

(選自《青銅葵花》)

【且讀且思】

特別的歷史時期,特殊的家庭背景,小小的葵花已經沒有了自由自在,沒有了無憂無慮,有的,只是在茫茫蘆葦蕩中感受到的孤獨和與爸爸在一起的那份難得的歡愉。文中的環境描寫非常有特色,優美,如詩如畫;文章對人物的心理刻畫也很細膩,每個人物都能深深地感動讀者。

【經典NO.2】

艾地

曹文軒

油麻地小學四周環水,很獨立的樣子。

秦大奶奶的那幢小草房,在西北角上龜縮著,仿佛是被擠到這兒的,并且,仿佛還正在被擠著,再堅持不住,就會被擠到河里。這幢小草房,是油麻地小學最矮小的草房,樣子很寒傖。它簡直是個贅瘤,是個污點,破壞了油麻地小學的和諧與那番好格調。

學校與地方聯合,想將秦大奶奶逐出這片土地,花費了十多年的工夫,然而終于沒有成功。

秦大奶奶堅決地認為,這片土地是屬于她的。

也許,確實是屬于她的。

秦大奶奶的丈夫是秦大。他們夫婦倆,原先與這片土地并無關系。他們是在1948年年初,才買下了這片土地的。為買這片土地,這對夫婦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這幾十年里,他們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陰天與晴日,沒有炎熱與寒冷。他們甚至忘記了自己的欲望:穿一件新襖遮擋風寒的欲望,吃一片西瓜解除暑渴的欲望,將自己放在床上消解一下疲倦的欲望,煮一碗紅燒肉潤一潤枯腸的欲望。他們對痛苦變得麻木起來。鐮刀割破了手指,鮮血一路滴在草上,不知道疼;終年光著的腳板,在隆冬季節裂開鮮紅的血口,不知道疼;瓦礫硌著腳,不知道疼;鞭子打在脊梁上,不知道疼。秦大在世時,這里人每當談到他時,評價不外乎就是這些:“這個人太小氣,一錐子扎不出血來。”“跌倒了,還要從地上抓一把泥。”唯一使這對沒有生養孩子的夫婦感到幸福的,就是在夜深人靜、四周流動著淡淡荒涼時,做著土地的美夢:一片土地,一片風水好的土地,在春風里戰戰兢兢如孩子般可愛的麥苗,在五月的陽光下閃爍著光芒的金子一樣的麥穗……

他們終于用幾十年的心血換下了這片土地。

(選自《草房子》第四章)

【跟名家學寫作】

篇3

夏洛的網好詞:

精力充沛 臨陣逃脫 粗暴無禮 死里逃生 怨聲載道 真真切切 環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奮發向上 茁壯成長 三五成群 生機勃勃 生機盎然 生機勃發 春色滿園 灑滿陽光 人聲鼎沸 書聲瑯瑯 熱鬧非凡 垂柳依依 林蔭小道 你追我趕 歡聲笑語 生死攸關 搖搖晃晃 打抱不平 黏黏糊糊 蹦蹦跳跳 昏頭昏腦 毫無惡意 咕咚咕咚 一動不動 瓢潑大雨 尋歡作樂 抽抽搭搭 異想天開 芳香撲鼻 活靈活現 殘羹剩飯 冷言冷語 異口同聲 亮晶晶、結結實實、幸災樂禍、東奔西竄、惡狠 狠、不在乎、神氣活現、自高自大、指手畫腳、震耳欲聾、 舒舒服服、大喊大叫、大吃一驚、東張西望、慢慢騰騰、滿 腹疑團、安安生生、說干就干、不由自主、無邊無際、輕而 易舉、洋洋得意、自言自語、清清楚楚、歪歪扭扭、舒舒服 服、又肥又嫩、不慌不忙、津津有味、四腳朝天、氣呼呼、 自自在在、情不自禁、又敲又晃、急急忙忙、合不攏嘴、挨 家挨戶、紅乎乎、鴉雀無聲、四腳朝天、噼噼啪啪、槍炮齊 鳴、震耳欲聾、毫不猶豫、不聲不響、急急忙忙、抽抽搭搭、 坐立不安、轉來轉去、完好無缺、無論如何、小心翼翼、三 竄兩跳、心驚膽戰、恍然大悟、咯吱咯吱、靈巧、東張西望、 全身發抖、又蹦又跳、結結實實、前前后后、自言自語、不 慌不忙、嘰嘰喳喳、輕蔑、厚顏無恥、各種各樣、亂七八糟、 叨叨咕咕、手舞足蹈、清清楚楚、彎彎曲曲、四面八方、東 奔西竄、空無一人、歪歪扭扭、罵罵咧咧、笑嘻嘻、議論紛 紛、聰明透頂、成群結隊、神出鬼沒、小心翼翼、花花綠綠、 亮閃閃、正大光明、一步一步、大吃一驚、高高興興、搖頭 晃腦、光溜溜、礙手礙腳、噼噼啪啪、毫無疑問、罕見事實、 聽著聽著、嘰嘰喳喳、又跑又跳、亂七八糟、哈哈大笑、喃 喃自語、暴跳如雷、游手好閑、悠閑自在、靜悄悄、規規矩矩、又矮又胖、十分闊氣、哆哆嗦嗦、大口大口、搖搖晃晃、 眼巴巴、越長越大、哈哈大笑、驚奇萬分、竊竊私語、氣勢 洶洶、笑瞇瞇、匆匆忙忙、仔仔細細、毫不猶豫、寸步不離、 一句一句、一聲不響、亂蹦亂跳、目瞪口呆

夏洛的網好句:

1、微光透進一扇小窗子。星星一顆接一顆消失。

2、威爾伯不要食物,它要愛。它要一個朋友-一個肯和它一起玩的朋友。它對靜靜地坐在牛欄角落的母鵝講話。

3、"我獨自一個去闖世界實在還太小。"它躺下來時在心里這樣說。

4、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著他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里--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

5、這天早晨,每一根細絲點綴著幾十顆小水珠。網在陽光中閃閃爍爍,組成一個神秘可愛的圖案,像一塊纖細的面紗。

6、一群小魚頂著水游過來,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分別把流云比作了錦緞,把小河比作了藍綢子,把水面比作了明鏡。

7、第二天有霧。農場里什么東西都濕嗒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張魔毯,那片蘆筍地像一片銀光閃閃的森林。在霧天的早晨,夏洛的網真是一件美麗的東西。

8、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9、夏洛干的那么起勁,它開始自言自語,像是給自己打氣。

10、威爾伯永遠忘不了夏洛。它雖然熱愛它的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可是這些新蜘蛛沒有一只能取代夏洛在它心中的位置。夏洛是無可比擬的。

11、當桑喬背著桑桑踏過松軟的稻草走進校園里,桑桑看到了站在梧桐樹下的紙月:她的頭發已被雨水打濕,其中幾絲被雨水貼在了額頭上,瘦圓的下巴上,正滴著亮晶晶的雨珠。

12、第二天有霧。農場里什么東西都濕嗒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張魔毯。那片蘆筍地像一片銀光閃閃的森林。在霧天的早晨,夏洛的網真是一件美麗的東西。

13、你就要瘦而又瘦,肚子癟得我們可以看穿它看到另外一邊的東西。

14、第二天有霧。農場里什么東西都濕嗒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張魔毯。那片蘆筍地像一片銀光閃閃的森林。在霧天的早晨,夏洛的網真是一件美麗的東西。這天早晨,每一根細絲點綴著幾十顆小水珠。網在陽光中閃閃爍爍,組成一個神秘可愛的圖案,像一塊纖細的面紗。

15、窗外就是河。桑桑坐在窗口,一邊繼續吃烀藕,一邊朝窗外望著。岸邊有根電線桿,電線桿上有盞燈。桑桑看到了燈光下的雨絲,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燈光照著的那一小片水面上,讓雨水打出來的一個個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還是那段藕。

16、在霧天的早晨,農場里什么東西都濕嗒嗒的。草地上看上去像一張魔毯。那邊蘆葦地像一片銀光閃閃的森林。

17、網在陽光中閃閃爍爍,組成一個神秘可愛的圖案,像一塊纖細的面紗。

18、初夏的日子對于小鳥來說是個喜慶的時節。田野上,房子周圍,谷倉里,林子里,沼地里-到處都是小鳥的談情說愛,在唱歌,到處是鳥窩是鳥蛋。

19、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20、很快勒維就拿來泔腳給它當早飯吃。威爾伯沖出去,急急忙忙地吃了個精光,舔著食槽。

21、很快勒維就拿來泔腳給它當早飯吃。威爾伯沖出去,急忙忙地吃了個精光,舔著食槽。羊群順著小路走了,公鵝一搖一擺地跟在它們后面,啄著青草吃。接下來,正當威爾伯躺下要打它的早盹時,它又聽見了頭天夜里叫過它的細小聲音。

篇4

【關鍵詞】山區 低年級兒童 共同 閱讀 習慣

一、與孩子們共讀的背景和界說

我縣地處大石山區,我校是縣城一所鎮級小學,少數學生是干部職工子女,大部分孩子來自農村。我校正在開展南寧市十一五時期課題研究——《新課程下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活動。2012年秋季學期,作為課題的執行人,我和課題組的老師們制定出研究的調查問卷,我們對本校的13個班級共806名學生進行調查,回收12個班級共634份問卷。其中有一項是關于閱讀習慣的調查,比如:“平時,你喜歡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嗎?”提供的答案有三項: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C不喜歡。

調查結果顯示:就這個問題,選填“非常喜歡”的人數占60%,“比較喜歡”占39%,不喜歡約占1%。這說明,大多數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但是,他們具備良好的讀書習慣嗎?那些選擇“比較喜歡”和“不喜歡”的學生,存在哪些方面的原因呢?是因為沒有書?不會看?還是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造成?這些都是值得我研究的問題。

我執教的班級是三年級,有65名學生。從我班的調查問卷匯總表來看,有65.9%的學生喜歡看課外書,比較喜歡占27.7%,不喜歡的占0.6%。根據本班實際條件和學生閱讀現狀,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產生了與孩子們共讀的研究和實踐。

與孩子們共讀,指的是父母或教師和低年級孩子們共同閱讀一本書,或陪孩子們閱讀(孩子和大人各讀一本書),也可以是家長(或教師)讀給孩子聽,抑或是和孩子一同背文段。實踐證明,與孩子們共讀,是培養山區低年級兒童閱讀習慣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二、與孩子們共讀的實施方法

(一)和孩子一同閱讀

1.家長和孩子同讀一本書。

凱勒說過:“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遼闊的海洋。”在班上,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些書目,如《兒歌300首》《不做小霸王的故事》系列、《格林童話》《小故事 大道理》《中華詩文學習》,以及南寧市“好書伴我成長”活動推薦的書目,如《草房子》《愛心樹》《稻草人》……教師幫助孩子們精心挑選內容豐富、充滿童趣的圖書,防止了孩子們借書、購書的盲目性,保證了讀書的質量。

低年級孩子閱讀課外書,會有囫圇吞棗的現象,或水過鴨背,蜻蜓點水。睡前30分鐘,如能和父母一同閱讀,讀畢,父母能就一些故事情節、用詞造句、人物對話、人文內涵等方面提醒孩子留意,無疑會逐步養成細心涵詠的好習慣。

2.家長陪同孩子閱讀。

家長除了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之外,可以陪同孩子以讀書的形式共同閱讀。每天晚上睡前20-30分鐘的時間,家長閱讀自己的書籍,孩子讀自己的課外書。家長和孩子各自讀自己的書,有助于營造輕松寧靜的讀書氛圍,同時家長的悉心閱讀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榜樣和表率作用,毋庸置疑,長此以往,孩子們必定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日積月累,學生們讀書量必然大增。

3.教師和孩子們一起閱讀。

某些家長不能陪同孩子一起閱讀,教師和孩子們在班上一同閱讀。每天,利用晨讀時間或一節課的時間,老師和孩子們在教室里靜靜地閱讀課外書。而老師自己也要閱讀一本書,因為“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語)。

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在整節課末尾10分鐘時間就“你讀了什么書?” “故事里哪個地方給你影響最深?”“你對故事里的哪個地方(人物、情節、詞句)最感興趣?”“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你會怎么做?”等等,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有助于進一步升華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有效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二)聲情并茂地讀給孩子們聽

同樣的,除了孩子們共讀之外,繪聲繪色讀給孩子們聽也是培養孩子們閱讀興趣的方式。低年級的孩子,閱讀習慣還沒有很好地形成,對于閱讀還有一定的困難,無疑,讀給他們聽可以啟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課上,教師讀得聲情并茂,還可以在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授一些讀書方法。比如,教師在讀《不做小霸王的故事》中的《小兔子哭啦》一文時,時不時地停下來,向孩子們提一些問題:“你們猜,小兔子老是嘲笑別的小動物,它后來會出現什么事情?” “如果有人嘲笑過你,你會怎樣對待他?”。讓孩子們一邊聽一邊解決問題;有時會停下來,讓孩子們對后面的情節進行想象,如:“小兔子的嘴唇跌裂成了三瓣嘴,別的小動物看到了會怎樣?”有時讓孩子們重復一下聽到的好詞語、好句子。優秀的童話故事書蘊涵豐富的人文情感,教師每次都聲情并茂地讀,孩子們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感受到一本好書的巨魅力,就會激發他們去讀書,愛讀書,久而久之,養成好讀書的習慣。

(三)和孩子們一同背誦

篇5

在農村,可供學生閱讀的資源比較貧乏,閱讀時間不充足。這是由于農村家長受眼界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普遍不夠重視閱讀課外書。由于學生相互借閱書籍數量有限、種類有限,因此學生讀書氛圍不濃。況且,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能自覺完成作業的并不多,更談不上去主動閱讀課外書了。父母即使在家,也忙于生計,很少能做到督促子女看課外書。學生閱讀質量不高。大部分學生閱讀課外書,只粗粗瀏覽一遍,囫圇吞棗而已,很少做讀書筆記。有的即使做了筆記,也就寥寥幾句而已。針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又該做些什么呢?筆者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教師發揮表率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 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教師首先要喜歡閱讀,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當看到老師經常地閱讀,學生也不自覺地進行模仿,逐漸地走上閱讀之旅。其次,作為語文教師,扎實的語文功底與人文底蘊也離不開大量閱讀。所以,每天早上、中午安排一定的讀書時間,倡導教師陪讀,在校園、班級營造“人人讀書,人人愛書”的閱讀氛圍,讓書香飄在校園每個角落。

營造書香氛圍

建立班級圖書角。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書都存放在班級圖書角,實行資源共享,學期結束后再歸還給本人。圖書角的藏書由班級圖書管理員統一負責借閱登記,形成“好書大家讀,快樂共分享”的好風氣。這樣,如果每個孩子提供一本書,他就能讀到50多本書了。這樣的“流動書屋”,書籍也是常換常新,學生不僅可以互相借閱,還能促進交流感悟。

開展親情閱讀。教師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多與家長交流,提高家長的認識,贏得家長的支持。提倡家長“少抽一包煙,少喝一瓶酒”為孩子買一些課外書籍。讓學生做到定書、定時、定量。提倡家長每天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20分鐘,并養成一種習慣,讓讀書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通過家校通平臺讓家長知道本學期需要閱讀的書目和每月重點推薦的閱讀要求。

提高閱讀實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特點的讀物,運用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能發揮其特有的功效。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首先,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勢必讓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書籍。學習《三顧茅廬》,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學習《水上飛機》《跟蹤臺風的衛星》,可以讓學生閱讀《科普小常識》等。這樣,既便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其次,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小學6年跨度較大,向學生推薦讀物時,必須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適合的書籍。如:五六年級的孩子,他們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愛的教育》《昆蟲記》《城南舊事》《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等書籍。

“有效指導”課堂閱讀。設置閱讀指導課,要求教師教給學生科學的合理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是閱讀方式要呈現多樣化。如朗讀、默讀、精讀、誦讀、略讀等,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二是合作中閱讀。閱讀后須小組討論交流,在交流中讓作品在學生腦海中再一次升華;三是邊讀邊思,思考作者的創作思路,文中表達事物運用何種方法等;四是學會在實踐中閱讀。把從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到習作、學校黑板報、手抄報等寫作中,讓學生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功,保持閱讀的興趣。

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名言警句、生活小常識等。提綱型:在讀過一本讀物后,掌握讀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路,把其中的要點寫下來,并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感想型:讀完一本讀物后,及時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自己的感想,并堅持有感而發。想象型:主要是改寫故事,續編故事,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每周通過組織評選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以評促讀,引導學生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文學社團是良好載體

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以活動促閱讀,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學校可成立文學社,精心選拔社員,為社員成長建檔立冊,成立文學社博客群,制定詳盡活動方案等。每一個環節都著眼于打造書香校園,如隔一周一次的“讀書沙龍”活動,每月一次的采風活動,每月出一期文學社的報刊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從不同方面滿足學生讀書的需要,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嘗讀書的樂趣,明白讀書的意義。

篇6

【關鍵詞】小學低段;課外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3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又沒有風。閱讀就是自主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大量的科研表明,孩子廣泛深入地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讀寫能力,可謂意義深遠。小學低年級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階段,新課標高度重視第一學段兒童的課外閱讀,明確指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那低年級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課外閱讀提出了量的要求,這在課程標準中還是第一次,因此,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老師,特別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老師,就更有責任為孩子們撥開云霧,激發讀書的興趣,牽著他們的小手慢慢打開閱讀殿堂的一扇窗戶。那么,我們如何引導段孩子開展行之有效地課外閱讀呢?這成為了每個低段老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有人說,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讓孩子渴望閱讀"。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的培養重在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作為孩子們閱讀的引領者,老師必須要花心思,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親近書本,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想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建設書香班級,營造濃厚閱讀氛圍

1、布置班級環境,營造靜態閱讀氛圍。

教室是孩子們每天所在時間最長的一個場所,它是我們共同的家,教室里老師精心的布置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對教室的布置要盡可能地使教室散發一種濃郁的書香氣息。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置身于濃濃的閱讀氛圍之中。試想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學生耳聞目染又怎會無動于衷呢?同時,在教室的一角還應設立"班級讀書角",大家把帶來的書放在一起,互相交換自己的課外書,孩子們還可以輪流當當圖書管理員,濃厚的讀書風氣會漸漸地形成。

2、講聽故事,營造動態課外閱讀氛圍。

老師在班級里還要經常給孩子們講講故事,創設一種動態的讀書氛圍。比如對還沒有體驗到閱讀快樂的孩子,根據兒童喜歡聽童話、故事的心理需求,老師得利用課余時間把一段兩段的故事將給孩子們聽,以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對閱讀的期待。在一年級剛入學沒多久的時候,我為了降低閱讀的難度,提高閱讀的興趣,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圖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兒歌、童話、繪本故事等等。每天我都會抽出一點點時間給孩子們讀幾個故事,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一個學期下來,我們班的孩子已經聽完了《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名人故事》、《格林童話》、《愛的教育》、《淘氣包馬小跳之笨女孩安琪兒》、《一千零一夜》等好幾本書。

(二)語文教師廣泛閱讀,為兒童樹立榜樣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不斷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文化修養,發揮教師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先要愛讀書。所以,教師不僅要讀一些中外經典作品,更多的是要閱讀一些少兒報刊、圖書,要知道馬小跳的可愛、認識善良的啞巴青銅和他的葵花妹妹、要知道《草房子》的故事......只有接近孩子們的思維,知道他們的想法,跟孩子們一起讀書成長,孩子們才會從心底把你當成好朋友,這樣才能接受我的建議,學著老師的樣子,去親近圖書,去感受閱讀,每天早上晨讀前的一點時間手捧一本好書,靜靜地坐在一旁,不需要多余的話語,不需要厲聲的呵斥,孩子們都會悄悄地打開心愛的書本,跟著老師享受這靜謐的閱讀時間。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二、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開展親子閱讀促溝通。雖然老師在課余充分利用零星時間來促使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但是在學校里、課堂還是不能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外書,老師更不可能挨個輔導,這時家庭顯然就成為了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最好空間,能否利用好這一資源將關系到學生能否對閱讀有持久的興趣,能否提早進入課外閱讀的關鍵,家庭的理解支持以及及時的督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們剛入學后,教師必須及時地與家長溝通,首先要與家長取得認識上的統一,讓家長理解一本好書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閱讀的習慣。在家長會上我向家長推薦一些比較理想的簡單讀物,讓家長試著陪孩子讀一讀。在這個學期我把每天看半個小時的課外書作為一項常規作業,請家長監督配合,半個多學期堅持下來,家長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我平時也抽時間和家長們溝通,和他們聊聊督促孩子課外閱讀的事。很多家長都表示會積極配合,并在家里也做到了,一段時間下來,多讀課外書的孩子在課堂上也是最活躍的那幾個。所以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也是很必要的。

三、良好閱讀習慣促發展。在學生對課外閱讀還沒有形成興趣的時候,需對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硬性"的準備,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師的組織、參與、引導、監控下進行,一段時間的硬性監督以后,孩子們都會逐漸習慣下來。因此,每天大課間后、語文課前、午飯后、放學后,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分鐘,加起來不到20分鐘,可就是這些零零星星、一點不起眼的時間,只要我們學會充分利用,效果很好。古人特別講究"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孩子們一開始讀書就要關注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低年級孩子不會寫字,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教孩子們學會用線劃一劃,用符號標一標,以此表達心中的即時感受。到了一年級第二學期就可以讓孩子們做一只勤勞的"小蜜蜂",在自己的采蜜本上記錄下好詞好句或是自己的感受。到了二、三年級如果有了更多想法就可以教孩子寫一寫簡單的讀后感了。讀寫結合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好的閱讀方法。

四、貴在堅持,終身受益。要想讓學生讀一天書并不難,難的是堅持下去。所以讓他們每天堅持閱讀半個小時,已成為我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平時我注意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每周至少檢查一次學生的讀書情況。為了激發他們愛讀書、多讀書的興趣,我還定期評選出"讀書之星",鼓勵他們更有興趣地讀書。讓他們與書相伴、與智慧相伴、與快樂相伴,從小就明白人因讀書而富、因讀書而雅,在智慧靈光的照耀下,堅守一方凈土,品味書的芬芳與清香,塑造他們高尚的品格。

打開一扇書之窗,讓雛鷹展翅,盡情翱翔;敲開一扇閱讀之門,讓魚兒入水,遨游嬉戲。"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借助好書的力量,引領學生走進書籍的世界,從而優化其智力生活,讓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M].(國家教育部),2001,29

[2]徐月.小學語文教師[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43

[3]李振村.小學語文教師[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46

[4]余萍."趣"與"法"的融合--低年級課外閱讀指導初探[C].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