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機構報告范文

時間:2024-03-07 17:4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檢驗檢測機構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檢驗檢測機構報告

篇1

一、我市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現狀

建立了以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為主,縣(區)農產品質檢中心(站)為輔的兩級農產品質量監管和監測體系。

(一)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機構逐步完善。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在*年*月通過省計量和資質認證。中心內設辦公室、綠色食品管理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化驗檢測科4個科室。現有職工23人,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65%以上,教授級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6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3人,主要對全市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進行監督管理。化驗室面積700平方米,有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各種儀器設備47臺套,可以對蔬菜、大米等農產品中有機磷、有機氯和重金屬等64個參數的檢測。按照省農產品質量監管局要求,于年初已開展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型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的蔬菜殘留進行監測。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車一輛,可以機動的對全市生產基地,市場中的蔬菜進行檢測。

(二)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站)穩定發展。××縣農產品質檢站有職工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50%以上,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1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1人。化驗室面積200平方米,主要對××縣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的蔬菜進行監測。××縣農產品質檢站沒有設立。

二、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不斷完善,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不夠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業畜牧等專業人員多,而分析化學、植保、化驗檢測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當前強調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于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現象。農產品檢測儀器設備更新慢,缺乏質譜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不能很好的對農藥參數進行定性。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薄弱。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環保、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相比,缺乏獨立專業執法機構,缺專業執法人員,缺執法裝備,缺執法經費。造成農業行政執法能力低、水平低、權威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經費投入不足。建立有效運行機制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但目前市、縣財政沒有落實,配合不到位,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難以有效、及時落實。檢測設備陳舊、條件簡陋,沒有辦案經費,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證、檢測設備,檢測能力不強,不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要求。要解決這些問題,每年需經費在120萬元左右,而現在每年只有30萬元,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內容無法實施。

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門很多,職責的界定不清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規性執法,嚴重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實施,造成“出臺前無法可依,出臺后有法難依”。

三、完善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檢測體系,切實開展好適應新形勢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需要的社會化服務工作,真正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體系建設總的思路是:通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為主導,縣區農產品質檢站為骨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大型市場速測點為補充的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重點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增強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意識,需要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緊密結合法律貫徹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解疑釋難、宣傳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動常搞常新,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水平和監管行政執法能力。

(二)完善各項配套制度,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監管鏈條長、時間跨度大,需要一個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支撐。要盡快出臺已經起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要加快研究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細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行為有要求的,監督檢查又必須實施的,行政處罰和法律罰則中有明確規定的.都應當有規范性的、操作性的規定,以便各方遵循、實施和對照檢查,使法律進一步具體化,以確保各項規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過加快立法,健全體系,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創。

(三)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

控制好農產品質量,建設一支穩定的農產品監管隊伍至關重要。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檢驗檢測、技術服務隊伍建設中,通過引進、培訓等多種途徑,充實技術力量,做到編制、人員、經費等到位,并切實提高其權威性。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作為農業行政執法的重要內容,加強執法力量,完善手段,規范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通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實現數量與質量、安全與效益的有機統一和整體提升。

篇2

委托檢驗出現的背景

1993年,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出臺,我國確立了以監督抽查為主的質量監管政策,這項政策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對保障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產品的豐富程度和人民的消費要求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使得以監督抽查為主的國家質量監管工作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財政困難等原因,并未對監督抽查工作給予專項資金支持,使得質量監管工作很難實施到位。一方面是政府、企業、人民群眾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地方財力等原因使得以監督抽查為主的質量監管體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各種委托檢驗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在一段時間內,這些檢測機構的出現,為保證政府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提高企業質量意識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契合點,既保證了產品質量,促進了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又避免了政府質量監管方面財政投入不足的尷尬。其實質是國家在質量監管政策、方式方法上的一個嘗試,希望質量責任由政府監管監督抽查為主轉向以企業自覺委托檢驗為主。

委托檢驗不同于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是企業的自主自愿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產品的要求已不僅僅限定于外觀和耐用性,而是將環保、健康、節能等作為選擇產品的主要依據。以紡織品服裝為例,人們的關注點已逐漸從款式、耐用轉移到產品的舒適、環保和功能上來,對面料化學殘留以及功能性的檢測需求越來越強烈。企業迫于政府監管和社會關注,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希望通過第三方委托檢驗從源頭把好產品原料質量關,保證其產品的安全、環保、可靠。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性面料不斷出現,例如像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的防靜電、吸濕快干、抗菌防臭等面料,需要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來為產品的特性提供可靠、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委托檢驗不僅有效地利用了政府資源,提高了儀器設備利用率,也為企業加強質量控制、促進科技研發、增強產品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成為當前商品貿易過程中企業規避風險經常采取的手段和做法,是產品質量檢驗的一種重要方式。

從這幾年國家監督抽查和北京市監督抽查的情況來看,與委托檢驗批次節節攀升相對應的是紡織品服裝監督抽查的質量狀況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國家質檢總局近年對紡織服裝產品的抽樣數量保持在350~400批次,抽樣合格率已經從2006年的73.2%上升至2008年的96.6%(不包含產品標簽合格率綜合判定情況);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近年對本市生產的紡織品、服裝產品的抽樣數量在350種左右,抽樣合格率從2005年的46%上升至2009年的89%。從國家和北京市的抽樣情況來看,產品抽樣合格率總體呈上升趨勢,與企業委托檢驗的增長呈同步趨勢,說明企業自主委托檢驗對產品的質量控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委托檢驗現存的主要問題

在開展委托檢驗業務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消費索賠現象頻出、部分標準嚴重滯后等等,這些問題僅僅依靠某個檢測機構自身的力量是很難解決的,往往需要立法、檢測機構監管、質監、工商、標準管理等部門的協調和配合。現僅從紡織品委托檢驗的產品特點出發,將委托檢驗業務開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整理歸納如下:

1.部分檢驗報告缺少嚴肅性和準確性

檢測機構魚龍混雜,部分檢測機構為盈利不擇手段,惡性競爭現象嚴重,使委托檢驗報告數據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

檢測報告是生產廠家將產品推向市場的一個重要憑證,也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重要依據。2000年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從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的檢驗測試市場也逐步放開,各地成立了許多新的檢測機構。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北京就有大大小小的紡織品服裝檢測機構13家之多,有計劃經濟時代服務生產工廠遺留下來的檢測機構,有作為保障政府行使監督職能的公益性檢測機構,也有純粹以盈利為目的的民營檢測公司,還有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對中國檢測市場虎視眈眈的外資檢測公司。這些檢測機構構成復雜,雖然實驗室建設上大部分由質檢總局指導,但行政關系上隸屬于不同的上級部門;財政來源上雖然有些是由國家財政統一撥款,但絕大部分為自收自支。既然檢測機構隸屬于不同的上級部門,收入上自收自支,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農夫山泉前期不同檢測機構出具完全不同檢測結果的問題了。由于個別檢測機構以短期逐利為目的,技術實力薄弱,導致在市場上出現了不規范的檢測報告,檢測機構的整體形象大打折扣,檢測報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受到嚴峻挑戰。這些不規范的報告結果極易誤導客戶和消費者,給市場經營帶來質量隱患,同時也擾亂整個行業與市場秩序。

2.檢驗只對來樣負責和部分檢測結果具有時效性導致糾紛不斷

委托檢驗通常只對樣品負責,檢驗機構無法對樣品的真實來源進行調查,部分政府部門不認可外地委托檢驗報告,一旦發生問題經常會出現檢測機構與委托企業互相推諉的情況。

委托檢驗的性質決定了檢驗機構不可能對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進行深入了解,只是單純地負責質量檢驗,無法對樣品的真實來源進行調查。生產者如果合格產品送至檢測機構進行委托檢驗,卻拿著合格的檢測報告將不合格產品送至市場銷售,檢測機構根本就無從知曉。如果檢測機構再以“僅對來樣負責”來搪塞,那么必然會再次發生諸如“海南農夫山泉”和“陜西渭南奶粉”此類事情。現實中,部分政府部門不認可外地檢測報告,我們多次遇到在我單位委托檢驗合格而在外地卻被抽檢不合格的情況,而不合格部分往往是再現性差的項目,有的項目的檢驗結果具有時效性而標準中并未說明。這其中除了標準理解以及項目本身的問題外,也存在個別政府部門與當地檢測機構、故意刁難、吃拿卡要的情況。僅在2009年,我們平均每月就要處理3起因抽查結果與委托檢驗結果不一致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委托檢驗機構與當地抽查部門各執一詞,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和我單位的業內聲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3.同一項目的檢測結果在不同檢測機構中可能存在較大差異

某些檢測項目由于項目本身的問題或者檢測標準問題導致同一樣品檢測數值不穩定,數值的再現性差。此外,由于檢測機構對標準的理解、掌握不同,導致各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有較大差異。

在客戶的委托檢驗中,有些檢驗項目由于項目本身的特點,導致檢測結果的再現性較差。比如,在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中有關甲醛含量的限定。甲醛具有可揮發性,在不同時間檢測數據會有偏差,不具有再現性,往往會出現同樣的樣品前后時間檢驗數據不一致的情況。有些檢測項目,由于方法標準不完善或者檢驗儀器精度問題也會出現再現性差的現象,對紡織品pH值的檢測方法就有待完善。此外,同樣的標準,不同檢測機構有不同的理解,往往導致各地執法檢查結果與委托檢驗結果不一致的情況發生。我單位曾經有一份委托檢驗報告就是因為對標準理解的不同,而與上海工商局委托的一家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出現偏差,直接造成了委托單位受處罰進而向我單位索賠的嚴重后果。

對委托檢驗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1.明確各檢驗機構的職責定位,加強對檢測機構的管理,避免不正當競爭

規范檢測行業的前提是要明確各檢測機構的職責定位。一部分檢測機構隸屬于國家政府部門,這部分檢測機構首先要明確自身作為質量安全的監管支撐、技術服務、安全保障的功能定位,擺正作為履行質檢行政執法職責的監督抽查、檢驗檢疫等檢測行為與開展社會委托檢測行為的關系,加強和完善對這兩種不同性質檢測行為的規范和管理,正確履行政府監督和社會服務的雙重職能,避免出現為獲取單位經濟利益而以監抽促委檢的行為和做法;另一部分檢測機構要明確自身作為社會服務機構的職責和義務,加強自身管理,摒棄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的做法,對檢驗數據和檢驗結果負責。相關實驗室要加強證后監管,避免“重發證、輕監管”或“只發證、不監管”,加大對委托檢測機構、檢測環節監督檢查力度。

2.加強對重點產品、重點項目的監督抽查力度,推進驗貨把關制度的制定和落實

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法制建設和國民素質的現狀來說,僅僅靠企業的自覺自愿行為遠遠達不到保證產品質量的要求,個別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仍不惜鋌而走險,而部分委托檢驗的不負責行為則為這類企業的不法行為大開方便之門,這些不合格產品一旦流向市場,將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威脅。因此,對于危及人身安全健康及生態環境安全的產品和項目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以陜西渭南毒奶粉為例,如果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當地加大對奶粉產品的監督抽查力度,就不會被企業提供的檢測報告蒙蔽,也就不會有毒奶粉傷人的事情發生了。另外,從提高樣品代表性的角度出發,進廠(商場)驗貨制度不失為一條好的方法。由檢測機構直接從大貨中抽取樣品檢測,避免了流程中樣品代表性不高的、容易出現人為誤差的問題。

3.加快檢測機構內部制度建設和機構間技術交流,提高檢測人員的職業素養

在質量事故頻發、檢測行業公信力面臨挑戰的敏感時期,加強對員工的職業培訓和機構的制度建設已經成為各檢測機構的當務之急。檢測工作相關人員應當實行全員考核,做到應知應會、持證上崗。在對人員管理進行整頓的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檢測人員業務技能。進一步提高質量觀念和責任意識,提升職業素質和敬業精神,增強法制觀念和服務意識,切實提高檢測工作在質檢事業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增進檢測機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加比對試驗比例,有利于解決檢測行業內的一些疑難問題,比如方法標準因理解不同造成的結果偏差等。

4.加強檢測機構意識轉變,重視服務對于提升檢測機構實力的重要作用

在對委托單位進行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企業對于加強質量控制、提高產品質量的迫切需求,而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對我國質量方面的法律法規、產品標準等還很陌生,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提高產品質量根本就無從談起。委托檢驗是一個產品,是檢測機構服務企業、服務社會中的一項內容,但遠遠不是全部。只有將委托檢驗服務與其他服務項目結合起來,急企業之所急,做企業之所需,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篇3

近幾年紡織纖維業不斷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專業纖檢機構。國內專業纖檢機構主要由國有性質的各省市質檢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下屬的纖檢機構和民營性質的纖檢公司組成。國內綜合性檢測機構也設有纖檢部門,有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浙江方圓檢測集團、中紡標檢驗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等國有性質的綜合性檢測機構,以及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TI)、譜尼測試有限公司(PONY)、世通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GTS)等民營性質的綜合性檢測公司組成。纖維檢測是眾多檢測領域中的一個分支,纖維同農業、食品一樣都是人們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又是世界紡織服裝制造大國,紡織纖維檢測逐漸成為纖檢專業實驗室和綜合性實驗室的業務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或實驗室資質認定的專業纖檢機構有232家左右,還有百余家的綜合性實驗室有紡織纖維檢測能力。檢測機構雖多,但地區分布比較分散,且國有性質的纖檢機構缺乏迎合市場的動力,在信息化服務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各地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發達地區的大中型檢測機構基本有各自開發的軟件系統,信息化基本做到了資源、數據和信息的共享、搜索、存儲及分析,但功能比較單一,只限于跟蹤檢測狀態、下載檢測報告、賬單等信息。大多數地區的中小型檢測機構軟件并不完善,整個業務流轉過程存在大量的人工操作,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造成不可預見的人為差錯,還有好多機構因軟件開發成本和難度等問題還沒使用業務管理軟件,通過傳統的人工方式完成業務流轉,工作效率較低。

2建設纖檢系統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意義

隨著社會信息化技術的提高,每家檢測機構都嘗試獨立開發管理軟件,不僅成本高、資源浪費而且維護升級難。現在通過纖檢管理軟件公共服務云計算SaaS平臺,在保證數據資料安全保密的前提下,開創信息化服務互聯網商業模式,將軟件、平臺作為基礎服務產品,以租賃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改變以往每家機構獨立購買服務器和各自開發系統軟件的傳統模式,推出面向不同檢測機構不同需求的服務產品,形成按產品使用率付費的新型商業模式,幫助檢測機構花費較少的成本提高其信息建設水平和工作效率。纖檢管理軟件公共服務云計算SaaS平臺的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復制性,不僅可以應用在纖維檢測,更能廣泛地應用到各檢測領域中,如建筑工程、環保、衛生、農業、質檢、食品、藥品、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航空、國防等國民經濟各個檢測領域。如果能通過云計算軟件服務平臺整合檢測機構資源,運用互聯網思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檢測行業核心競爭力,將大大促進我國檢測行業的改革進程,推進檢測行業做大做強,為我國檢測業走向國際做戰略部署。

3云計算環境下纖檢系統信息化的服務模式及運行方式

云計算一般認為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這三個層次的服務。其中本文用到的SaaS云計算技術,全稱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集計算、服務、應用為一體通過互聯網將軟件服務提供給使用者。纖檢管理軟件公共服務云計算SaaS是一種通過互聯網提供軟件的服務,將纖檢行業中涉及的業務管理軟件分為幾大應用程序模塊放在云計算SaaS平臺的服務器上,檢測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平臺上選購所需要的應用程序模塊,按照選購的模塊多少和使用的時間長短來支付費用。通過云計算SaaS平臺,檢測機構無需購買笨重的服務器、無需特地招聘軟件工程師、無需絞盡腦汁設計軟件流程,也無需為后續的維護升級擔憂。纖檢管理軟件公共服務云計算SaaS平臺還為在纖檢質量供應鏈環節中的各個供需方,包括檢測機構、品牌商、供貨商、加工廠、標準技術專家、儀器廠、后處理服務商等,讓他們能夠通過平臺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技術,搭建購買信息、技術、數據等各服務的纖檢網上質量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服務更多的服務檢測機構和用戶,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實現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目的建設有共性、需求強的應用系統,搭建一個纖檢公共服務社區平臺。

4纖檢業務管理軟件幾大應用模塊介紹

在結合平時工作經驗、實地調研、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纖檢行業信息化建設程度的現狀,初步嘗試設計了纖檢管理軟件三大應用系統模塊。(1)網上辦事系統模塊。導航式的指導送檢用戶填寫檢測需求,實現下單、支付、訂單追蹤、報告下載、問題咨詢、售后服務等一站式全方位的簡易高效網上辦事服務系統。應用網上辦事系統模塊,形成纖檢業務中全面完整的檢測能力項目表和細致準確的辦事指南;實現選擇檢測項目、支付、查詢一體化服務;實現標準、資訊、專家解疑等技術資源的低成本高利用,為客戶的質量檢測提供增值的低成本高滿意服務。(2)業務管理系統模塊。檢驗機構用于處理檢驗訂單、評審檢測委托單、分樣、檢驗結果填寫、出具報告、報告樣品物流管理以及各類統計功能的業務管理系統,通過運用業務管理系統,可視化管理業務流程,將接樣、分樣、檢測、出證、人員考核、報告寄送、費用核算等環節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業務管理系統主要涵蓋檢測全流程中的必要環節,包括對網上任務的評審、任務單的打印、自動分樣、檢測結果錄入、報告審核、打印、檢測收費核算、檢測報告寄送、工作人員考核、檢測報告狀態對外查詢和相關查詢統計功能。考慮到各檢測機構內部管理不同,業務管理系統主要針對必要性公用性模塊的設計,并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是各檢測機構進行完整業務系統開發的基礎開發模塊,各檢測機構根據各自業務需求也可以提出定制化服務。業務管理系統模塊可與網上辦事系統對接使用,如果檢測機構已有獨立建設的纖檢業務管理系統,其業務管理系統也可以和網上辦事服務平臺數據對接,通過項目名稱匹配任務信息,減少人工錄入。(3)質量服務平臺模塊。建立一個涵蓋供貨商的質量評價體系、供貨商的在線選擇、檢測標準的查詢、疑難問題的咨詢、技術專家培訓指導、檢測儀器設備在線購買等全方位紡織供應鏈上的質量服務社區平臺。質量服務社區平臺以服務的形式支持網絡環境下的供應鏈上的各種檢測服務、標準服務、培訓服務、后處理服務、軟件服務等一站式增值服務,實現軟件服務系統的互聯和交易化服務系統的互聯。

5總結

篇4

關鍵詞: 食品 委托檢驗 風險分析 檢驗機構

隨著檢驗市場化的逐步深入,檢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檢驗品種范圍、區域范圍、委托單位等都在不斷擴大和多樣化,食品委托檢驗的類型有許多種,如對轄區食品質量開展定期抽查檢驗和風險監測;生產企業的QS發證檢驗加“*”項目委托檢驗;經銷企業進貨驗收委托檢驗,行政執法部門(如工商等)、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的委托檢驗等。可以預測今后的委托檢驗將會大大增加,但是由于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生產企業不誠信造成的,加上食品樣品難保管、易受污染、易變質,使得食品的委托檢驗相對于其他產品存在較大的風險。如何應對食品委托檢驗,做到既不無故拒絕委托檢驗又能最大程度降低自身風險,成了食品檢測機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如何做好食品委托檢驗的風險識別及控制措施進行分析。

一、食品委托檢驗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1、樣品的真實性及代表性無法驗證

食品生產企業不具備檢驗能力,主動與法定檢驗機構簽訂產品委托檢驗協議,借用法定檢驗機構所出具報告的權威性增強其市場信用,作為自己的市場“通行證”。接受委托檢驗時,檢測機構對送檢的樣品是否是生產企業正常生產的產品,還是特制的優質產品或購買其他廠家的優質產品,個人送檢的樣品是否弄虛作假等問題無法驗證。同時由于食品樣品具有難保管、易受污染、易變質等特點,因此對樣品的抽取、包裝封存及運輸有特殊要求,如冷凍食品需要冷藏,糕點的抽取需要潔凈無菌等,檢測機構收到的樣品能否真實反映產品的實際質量,也存在疑問。

2、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夠完善

由于歷史原因,目前我國食品標準存在較多問題,這也給食品檢測機構接受委托檢驗帶來了較大風險。一是食品標準體系重疊交叉,相互沖突等問題,由于判定松氣的不統一,檢測機構容易因選用標準的不同造成錯判誤判。二是參數檢測缺乏統一,同一產品的同一參數有不同的檢測方法。由于檢測機構對標準的理解、掌握不同,選用的檢測方法也各不相同,從而導致各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存在差異。

3、食品檢驗過程、檢驗報告發送過程的風險

檢驗人員的技術是否熟練;檢驗儀器設備量值是否已經溯源,不確定度是否滿足要求;檢驗結果、結論是否正確規范;檢驗報告編制、打印、責任人員簽字是否規范無差錯等。檢驗報告交接手續是否齊全規范;報告的送達是否可靠有追溯性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

4、來自報告后處理的風險。

主要是對客戶有異議的報告,如果解釋不好,處理不當,客戶無法理解并接受檢驗結論,輕者將會對檢驗機構的外部形象和信譽造成重大影響,重者將會給客戶以及自身帶來嚴重影響和重大的經濟損失。

5、樣品中未知添加物難以確定

有些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為了謀取私利非法添加各種添加劑甚至非食品物質,而這些物質種類繁多,在無法事先獲知的情況下,檢測機構很多時候或因無檢測方法而無法對其進行檢測,或因標準未要求而未對其進行檢測,因此,哪怕委托檢驗是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開展了全項目檢測,檢測機構也有可能對那些含有未知添加物的隱患食品出具結論為合格的報告。

二、 為了減少和避免委托檢驗中的風險,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委托檢驗行為規范(試行)》的要求,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確認委托人的身份,詳細填寫《委托檢驗協議書》

業務受理人員在接到客戶委托檢驗時,認真填寫《委托檢驗協議書》。在對委托方的檢驗需求、檢驗依據、樣品及其資料、檢驗機構的檢驗能力能否滿足委托方要求等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確定是否接受委托檢驗,簽訂《委托檢驗協議書》。內容包括委托方信息、對樣品的要求、樣品的狀態、檢驗項目、檢驗依據、異議處理、樣品處理方式和保存期、雙方權利和義務等約定,并注明委托方對樣品及其相關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對有關執法部門抽樣委托檢驗的,要認真核對樣品抽樣單信息是否完整、準確、規范,是否有抽樣單位和被抽樣單位有關人員的簽字和蓋章。樣品經過確認,《委托檢驗協議書》內容經核實齊全無誤后,業務受理員和客戶代表正式簽訂《委托檢驗協議書》。

2、核查樣品的真實情況

在接受委托檢驗的時候,業務受理人員要對樣品進行認真檢查,對于樣品適宜性和符合性要嚴格核對。凡是有以下情況的一律不接收:一是出現包裝破損的;二是包裝不當,運輸中可能受污染或變質的;三是樣品數量只夠進行初次檢驗,不能滿足復檢需要的;四是對樣品真實性容易造成誤解的。對可以接收的樣品要在委托協議書中進行規范、詳細的描述,寫明樣品數量、物質狀態、包裝形式、生產日期、質量等級等。復檢的留樣要請委托人簽字或用其他形式予以確認并封存保管好,以備有異議時進行復檢。另外,還要注意所有樣品必須是同批次的。對行政執法部門委托檢驗的樣品還要檢查封條是否完好、樣品與抽樣記錄單上的描述是否相符等。

3、業務受理員憑《委托檢驗協議書》進行檢驗業務的登記,按程序文件《樣品管理程序》規定對樣品的標示、儲存、流轉和處理進行管理,并保存好有關記錄,對委托方有復檢或退樣要求的,要保存好備用樣品,以備復檢或退樣。

4、正確選用標準,依據《委托檢驗協議書》的要求開展檢驗。檢驗機構必須依據《委托檢驗協議書》寫明的檢測依據的產品標準或檢測方法標準。如果委托方因各種原因要求檢測機構代為選擇,則產品標準選擇的順序依次是國家標準、衛生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但企業標準嚴于國家標準且備案有效時,應優先選用企業標準。 檢測方法一般優先選用仲裁法,如標準未指明哪個法為仲裁法,優先選用第一法。通常專用檢測方法標準優于通用檢測方法標準。

5、準確判別檢驗結論。當所檢樣品為委托方抽樣或送樣時,檢驗結論應注明“僅對來樣負責”;當依據所檢驗項目不能對樣品做出綜合檢驗結論時,不得出具綜合檢驗結論;當檢驗結果僅能證明樣品本身的檢驗項目與所依據標準的符合情況時,不得出具證明樣品所屬批次產品的質量結論報告。

6、規范檢驗報告的編制和打印。要按照質量手冊中規定的內容要求編制檢驗報告,檢驗報告要有唯一性標識;要有樣品描述,必要時可附樣品圖片;當樣品的生產者及其他相關信息無法確認時,委托檢驗結果的報告中不得填寫生產者名稱及其商標;檢驗結論要準確;檢驗人員、復核人員及授權簽字人等責任人員簽字要規范。

7、 檢驗報告的發放與送達。由于委托方的復雜性,檢驗機構要做好檢驗報告的接收記錄和送達記錄,確保報告的發放和送達具有追溯性。

8、檢驗報告異議的后處理。檢驗機構應當建立投訴處理制度,及時處理對檢驗結果的異議和申訴;對確有差錯的報告,要按照規定程序更正,求得客戶諒解,避免造成重大影響。

9、正確對待業務收入

篇5

關鍵詞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TH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3-0119-02

0 引言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具體是為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和有關部門,提供優質檢驗檢測服務的相關技術組織機構,需擁有全面的技術能力、質量管理和組織結構,為客戶和社會提供相對優質的檢測服務。因此,進行標準化管理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才能夠將檢驗檢測的結果達到準確性、重復性、可靠性的目的。

1 標準化管理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存在的難點

1.1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內部管理水平的差距

盡管按照TSG Z7003-2004《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等規定,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設立了質量管理部門,并取得了相應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資質,但是,同一檢驗機構的每個檢驗室之間存在不同層次的管理水平,特別是在程序化以及標準化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個人把握執行差距,這種形式的差距會直接制約到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整體質量。

1.2 檢驗設備數量與專業檢驗人員數量的沖突

在最近幾年,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較為迅速,特種設備檢驗的任務量和工作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然而專業檢驗人員數量方面為數不多,加之檢驗人員的實踐能力和知識層次不夠統一,同時又缺乏及時的、必要的相關培訓,對于新檢驗方法、新檢驗規程、新標準等方面來說,在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會制約到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報告的總體質量。

1.3 特種設備制造技術和檢驗設備裝備的沖突

隨著特種設備制造技術和制造工藝的提升,特種設備的檢驗機構設備和技術方面在更新方面,只是依賴本身的投入和積累,在資金方面會呈現出緊張的一面,大多的檢驗檢測機構在配備儀器設備的過程中,無法與當前技術發展的要求相符,尤其是對于新產品、新材料以及新工藝方面,基本上都會缺乏技術型手段。

2 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難點的控制

2.1 質量目標的建立與考核

質量目標是建立在質量方針的基礎上,是檢驗檢測工作質量方面追求的目的。檢驗檢測機構應當確立明確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管理目標,為檢驗檢測工作提出清晰的質量工作宗旨和方向。質量目標應可以分解在不同的智能部門和層次中,且是可量化、可測量、可考核的以確保質量目標的落實和實現。

2.2 建立健全內審機制

健全的內部審核機制,是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加強質量管理中最大的難點,只要確保內審機構的完善,才能全面的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和管理,保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功能和效應,這就要求內審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內審員要以身作則,對自身審核的力度、質量和強制性進行約束和診斷,以最快的速度發現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在整個檢驗檢測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具體的問題及時的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

其次,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還應該不斷加強內部各部門、各人員和各環節之間的聯系,擴大交流合作的范圍,這不僅能夠實現整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還能夠促進各部門和各人員在經驗和問題上的溝通,在很大程度上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的水平;

再次,若想要最大程度的實現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證質量管理工作能夠順利的實施,應該極力確保內審程序在時間安排上的合理性,確立合理的審核周期,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審核范圍,使整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都在客觀、透明的狀態下完成檢驗檢測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質量管理能夠全面落到實處。

2.3 加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流程管控

檢驗檢測的主要過程包含:對檢驗檢測含義的分析、對檢驗檢測過程的設計、對能夠影響到檢驗檢測結果因素的分析、培訓檢驗檢測人員以及在適當的工作條件下或者工作地點下,獲得或判定檢驗檢測結果等。在檢驗檢測的過程中規定應用“過程方法”進行檢驗檢測過程的分析,與此同時要用“系統方法”,把檢驗檢測過程視為系統過程,開展充分的調控和管理,明確到最后所獲取或判定的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此外,過程統計控制是計量確認檢驗檢測設備,和補充檢驗檢測結果置信度的重要工具。

根據“預防為主”這一重要原則,檢驗檢測過程中控制的主要方法就是將檢驗檢測數據的分析作為基礎,即對特種設備相關標準與檢驗規程進行有效的應用,來監控檢驗檢測的全過程,并能夠對監控的全過程所獲取的相關數據進行適當的探究,斷定檢驗檢測全過程中的變化形式,在第一時間發掘異常的現象并實施針對性的改進對策,保證檢驗檢測全過程中一直處在受控的情況下。同樣,對于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中通過計量認證的實驗室,盡管在所產生的檢驗檢測風險方面無法遏制所存在的風險,可是通過利用適當的管理措施,仍然可以將風險控制在最微小的程度。由此可見,強化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過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能夠為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標準化管理帶來巨大的現實意義。

3 結論

根據以上的論述,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不管創建哪一種質量管理體系,都要與國家有關的規范和法規要求內容相適應,并要有效的監控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的全過程,力求真正做到安全使用特種設備,從而創建出科學的、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南光福.論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J],2013,12(9):123-126.

[2]陳麗芬.質量管理系統在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中的應用及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7):156-170.

篇6

要想提升紡織檢測機構的專業化程度及其核心競爭力,紡織檢測機構必須具備一種競爭性定位的思考方式,為紡織服裝企業客戶提供充分的、獨一無二的選擇理由,并將檢測專業化的建設同紡織檢測機構的生存、發展命運結合起來。

通過對業內比較知名的國際檢測機構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ITS)、So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 S.A.(SGS)、Bureau Veritas(BV)及日本化學纖維檢查協會等的研究,我們發現這些國外檢測機構均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客戶群體穩定、服務全面優質、檢驗檢測設備和技術先進、企業管理水平高,因而很快取得了國內客戶的認可,占據了紡織品外貿檢驗檢測市場。因此,就紡織檢測機構所屬的行業特點而言,要提升紡織機構的專業化程度,可以從檢測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配置、檢測項目;實驗室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檢測機構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檢測機構管理水平、系統內外信息交流與業務合作的能力這三個方面入手。

優化檢測實驗室設備配置,適當增設檢測項目

檢測實驗室儀器設備是否先進,檢測項目是否能滿足廣大紡織服裝企業客戶的需求,直接影響到紡織檢測機構的專業化程度。從檢測設備看,設備水平的不足嚴重制約檢驗能力的提升,從而導致檢驗效率低下,檢驗質量無法保證,不具備開展國外先進方法檢測的基礎條件,同時高精尖儀器的缺乏也使得一些檢驗機構無法承接科研項目,從而阻礙了先進檢驗方法的開發和應用。再者,檢測機構不同于其他企業,它以提供科學的檢測數據作為主要服務內容。而這項工作的本身具有很多的關聯性。它不僅僅只是交易雙方的事,有時還可能會影響到第三方或第四方的利益。這就要求檢測機構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技術進步,必須以科學的檢測數據為根據,以相關法規為準繩,嚴格按程序辦事,為顧客提供客觀準確的證書或檢測報告。這就使得檢測機構在客觀科學的技術法規下必須具有符合檢測要求的高水平設備和環境條件。從檢測項目看,國際國內法律法規、標準更新速度很快,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客戶要求的檢測項目也日益增多,這些對我們擴大標準覆蓋率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新標準、新項目的研發,擴大產品標準覆蓋率,努力讓客戶得到齊全的服務。

提升檢測人員業務素質,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能力

檢測人員是否有過硬的業務素質,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直接影響到紡織檢測機構的專業化程度。從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看,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是檢測機構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必須把提升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科研創新作為一項戰略性、根本性任務來抓,建立以重點項目和專業領域為核心,以創新型團隊為依托,與發展戰略相適應的質檢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對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的培訓和優秀人才的吸收,加大對檢驗檢測方法、技術法規制定與修訂。推動人員素質與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對接。從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看,紡織檢測機構是為企業和社會服務的機構,因此,作為紡織品檢驗檢測的專業技術機構,應樹立服務意識,積極深入企業、細化優化服務、提高服務水平,縮短檢測期限,只有與客戶的需求相適應,才能真正融入紡織服裝企業的運作體系,并被企業所認可。對此,檢測機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業務工作形式應多樣化,可以通過走訪客戶、召集客戶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分析市場、客戶的現實和潛在的需求,改進服務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要求。第二,服務應更加深化、細化,很多紡織服裝企業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關于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技術、質量等方面的問題,而解答這些問題正是紡織檢測機構的優勢,只有強化服務觀念,細致入微地提供人性化的技術服務,才能切實解決客戶的困難,保障客戶的利益,并最終得到客戶的認可和信賴。可見,“專業化”是過硬的人員素質和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的有機結合的結果,只有當檢測機構的“專業化”信譽得到保證和提升,才能真正增強競爭力。

提升檢測機構管理水平、加強系統內外信息交流與業務合作

檢測機構是否有科學的管理,與系統內外的信息交流和業務合作是否緊密也是體現其專業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管理水平看,一個具有良好管理水平的檢測機構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企業客戶,更全面地建立和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更有效對實驗室的組織機構、質量體系、人員素質、設備配置、檢測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控制,從而保證整個機構有序的運營。從系統內外信息交流和業務合作看,檢測機構要加強與系統內兄弟檢驗機構、企業、科研單位及高校的聯合,充分利用社會上現有的資源,這樣既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互補,還可以同時提升質檢機構檢驗人員的水平以及實現業務量的拓增,提升其專業化程度。

篇7

本規范部分內容參考GB15481-2000《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內容制定。

本規范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

本規范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釋。

本規范主要起草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清華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技術規范

1 范圍

本規范包含了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的基本技術要求和體系管理要求,同時對檢測機構的部分相關人員提出要求。

本規范適用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的委托。

本規范所指的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是指承擔對在用機動車排氣污染年度(定期)檢測的機構。

2 引用標準

GB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3 術語和定義

3.1 在用機動車

本規范中的在用機動車是指國家或地方機動車排放標準中規定的、上牌照以后的、需定期檢測的機動車。

4 基本要求

4.1 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以下簡稱“檢測機構”)應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檢測機構應遵守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依法取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才能開展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定期檢測工作。

4.2 檢測機構應該建立完備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

4.3 檢測機構分為A、B兩類。A類檢測機構是指具備實施在用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具備較全面檢測服務能力的機構,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可以提供網絡信息傳輸服務的檢測機構; B類檢測機構是指具備實施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具有基本檢測服務能力的機構。

4.4 A類檢測機構可以設立一個或多個檢測場所;B類檢測機構不得設立多個檢測場所。

4.5 A、B類檢測機構均不得經營任何形式的機動車輛排氣污染治理、調整和維修業務。

5 檢測場所設計和服務要求

5.1 檢測場所應在一個地區范圍內合理布局,檢測站選址應處于交通便利的位置,以方便車輛檢測。檢測場所應符合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應避免對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

5.2 檢測場所一般由檢測廠房、接待區和室外汽車道路組成。

5.3 進行重型車測試的檢測線,測試廠房的通過高度應不低于4.5米;進行輕型車測試的檢測線,檢測廠房的通過高度應不低于3.5米;進入檢測廠房的機動車道寬度不少于5米。

5.4 檢測場所應有檢測程序告示牌和收費告示牌,場地應為硬質地面且平整,設置明顯的引導標識。

5.5 檢測場所內客戶等候區與測試區應分開設置,并有明顯標識。

5.6 測試場地應安裝有效的通風系統,防止機動車尾氣的聚集,應配備有效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工作環境溫度應符合相關檢測標準和檢測設備正常工作的要求。

5.7 測試設備和試驗車輛的周圍應有保證操作安全的防護裝置和保證人員正常工作的活動空間。

5.8 測試場地應設置車輛的限位裝置。

5.9 應設置駕駛操作員與檢測系統操作員之間信息交流的通訊設施。應在適當位置安裝緊急按鈕,檢測系統操作員可以通過它警示駕駛操作員停止測試,并且關閉測試電源。

5.10 檢測站必須符合相關安全規定。應配備消防裝置。

5.11 A類檢測場所應在等候區安裝明顯的顯示裝置,為客戶提供信息服務。

6 檢測設備要求

6.1 通用要求

6.1.1 排放污染物檢測設備應符合國家在用機動車排放標準對檢測設備的要求。所有檢測設備必須經過性能測試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維修后的檢測設備應重新經過性能測試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6.1.2 檢測設備必須具備自動打印和保存檢測結果的功能。

6.1.3 檢測設備應具有高可靠性, 一年內故障率應在2%以下(故障率定義為因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的時間占檢驗機構日常工作總時間百分比)。

6.1.4 所有檢測設備應具有每天至少連續穩定工作10小時的性能。

6.2 A類檢測機構的設備的特殊要求

6.2.1 應具備網絡數據傳輸功能,每個檢測場所均應建立數據服務器,并與所在地區機動車檢測數據管理中心相連,可以在數據管理中心與檢測場所間實現實時的檢測數據傳輸。數據內容應符合相關要求規定,檢測場所數據應至少保存2年。

6.2.2 檢測設備應具備通過實時數據傳輸系統獲得車輛信息的功能。對數據中心未包含的車輛信息可以通過手工輸入,并自動發送至數據管理中心。

6.2.3 檢測設備的操作控制程序必須具備數據安全保護功能,防止人為改動。檢測設備必須設置網絡聯接密碼,每一名持證上崗檢測人員確定唯一操作密碼,只有在輸入正確密碼后才能進行檢測。對被取消檢測資格的檢測人員的操作密碼要進行鎖定,終止其操作權限。

6.2.4 檢測設備應按照標準和有關技術規范定期標定,不標定或標定不合格則自動鎖定設備, 暫停測試直到標定合格。標定結果至少應保存2年。

7 與檢測相關的人員要求

7.1 檢測機構中與檢測相關的人員,包括檢測機構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檢測人員、質量監督員、儀器設備管理員等人員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7.2 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檢測人員、質量監督員和儀器設備管理員應經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

7.3 從事排放污染物檢測的檢測人員必須具有相應工作崗位的上崗證。

7.4 檢測機構負責人

7.4.1 負責本機構貫徹執行國家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在用機動車排放管理的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負責其檢測機構的管理工作。

7.5 技術負責人

7.5.1 遵守和執行國家對在用機動車排放管理的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負責檢測機構質量體系建立及改進,督促和促進質量體系的正常有效運行;組織實施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組織實施檢測、人員培訓、技術考核、學習交流等技術工作。

7.5.2 熟悉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熟悉檢測機構中所使用的排放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能組織解決檢測工作中出現的重大技術問題。

7.5.3 具有機動車排放檢測工作的管理知識,從事機動車排放檢測工作或相關檢測工作5年以上。

7.5.4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7.5.5 具備中級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7.6 檢測機構質量負責人

7.6.1 負責組織運行檢測機構質量體系,組織實施內部審核工作,落實糾正措施;負責處理檢測工作中發生的質量問題;負責處理客戶對檢測工作的投訴和意見;負責質量監督人員管理,處理質量監督人員反饋意見和信息。

7.6.2 熟悉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熟悉檢測機構中所使用的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能解決檢測中出現的質量與技術問題。

7.6.3 具有機動車排放檢測工作的管理知識,熟悉國家對在用機動車排放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從事機動車排放檢測工作或相關檢測工作5年以上。

7.6.4 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7.6.5 具備中級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7.7 檢測人員

7.7.1 檢測人員包括儀器設備操作員和駕駛操作員。

7.7.2 了解專業技術知識,掌握操作技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認真控制檢測條件,做好記錄,對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7.7.3 儀器設備操作員應參加相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通過規定的專業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7.7.4 駕駛操作員應按其所持駕駛證的準駕范圍駕駛車輛。

7.7.5 儀器設備操作員應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

7.8 質量監督員

7.8.1 負責質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定期向質量負責人匯報質量情況,及時反映問題;對檢測工作質量進行日常監督,發現有不符合規定的情況,有權終止檢測,并向質量負責人匯報,協助質量負責人進行客戶投訴和意見調查分析工作,參加質量問題的分析工作和內部質量審核工作。

7.8.2 熟悉檢測機構中所使用的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熟悉國家及上級主管部門對在用機動車排放管理的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具備發現檢測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的能力。

7.8.3 具有機動車排放檢測經驗,從事機動車排放檢測工作或相關檢測工作2年以上。

7.8.4 應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

7.8.5 具備初級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7.9 儀器設備管理員

7.9.1 負責儀器設備的檢定/校準、維護、維修、報廢等等相關的管理工作。

7.9.2 了解儀器設備,參加相關培訓,取得合格證。

7.9.3 應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

8 質量管理

8.1 檢測機構應建立并實施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及檢測工作運行程序,實現各項工作規范化運行,確保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準確性。

8.2 組織和管理

8.2.1 檢測機構應有滿足檢測工作需要的組織和管理結構,并在管理文件中加以詳細說明。

8.2.2 檢測機構應建立、實施和維持與其活動范圍相適應的管理和檢測工作運行流程。

8.2.3 檢測機構應明確各類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

8.3 質量體系要求

8.3.1 質量體系

檢測機構的質量體系包括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質量體系以《質量手冊》及相關文件(包括規定和規程等)來描述。檢測機構各層次人員必須學習和貫徹執行,確保有關檢測質量的各項活動均在控制狀態中進行。檢測機構建立的質量體系,應至少包含如下9個要素:

(1)組織和管理;

(2)質量體系要求;

(3)人員;

(4)設施和環境;

(5)設備和標準物質;

(6)檢測要求;

(7)記錄和報告;

(8)外部支持服務和供應;

(9)投訴及信息反饋。

8.3.2 質量管理文件

檢測機構的質量管理文件至少應包括: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保證體系圖;管理、技術、服務工作程序;文件控制和維護程序;檢測機構檢測范圍;檢測程序;檢測儀器設備檢定和校驗程序;投訴及信息的反饋和處理程序;質量體系內部審核。

8.3.3 質量體系內部審核

內部質量審核包括定期審核和臨時審核兩種。檢測機構應根據預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對檢測機構活動進行內部審核,以驗證其運行是否持續符合質量體系的要求。一年內審兩次,且一年內至少要審核一遍《質量手冊》的全部要素。對于不合格項的糾正和糾正措施,應進行跟蹤驗證。臨時審核是在處理投訴等信息反饋中發現較大問題時,對質量體系和程序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核。檢測機構應判定質量體系是否持續有效,必要時對《質量手冊》和質量體系文件進行修訂,提高管理水平。

8.3.4 審核報告

審核中發現的問題,采取的糾正措施及其效果應加以記錄,在審核報告中反映出來。

審核報告中應明確規定對質量負有責任的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項糾正活動,并進行跟蹤驗證,在報告中加以記錄。

8.3.5 比對和驗證

8.3.5.1 檢測機構應制定比對驗證計劃,并加以審核。

8.3.5.2 比對和驗證的內容主要包括:

8.3.5.2.1 檢測機構間和檢測場所間的比對試驗;

8.3.5.2.2 用相同檢測設備,由不同檢測人員進行比對試驗;或用不同的檢測設備,由相同的檢測人員進行比對試驗;

8.3.5.2.3 定期使用標準物質在檢測機構內部進行檢查。

以上工作,由檢測機構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實施,并進行效果分析總結,比對和驗證的有關記錄和資料應歸檔保存。

8.4 人員管理

8.4.1 人員培訓

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必要的培訓,有技術知識和專業經驗,并注意知識的更新,做到持證上崗。培訓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法律、法規、標準、技術規范、崗位職責等)、檢測專業技術、質量管理、檢測場地安全防護知識、職業道德等。

8.4.2 人員考核

建立人員考核機制,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考核其專業技能、工作情況、職業道德素質以及是否被投訴等情況。

8.4.3 人員技術檔案

技術人員的有關專業資格證書、培訓成績、技能考核、崗位考核和經歷等技術業績均應收集在個人技術檔案中,并由專人統一管理。

8.5 設施和環境

8.5.1 設施和環境應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能保障檢測工作的正常實施。應對環境因素進行監測和記錄。

8.6 檢測設備和標準物質

8.6.1 檢測設備和標準物質的采購、使用及維護

檢測機構應制定檢測設備和標準物質的采購、使用及維護的管理規程。購入的檢測設備和標準物質須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

檢測機構應制訂詳細的檢測設備操作規程,包括操作步驟、故障處理、維護保養要求等。須按有關標準和檢測機構相關規定對檢測設備進行使用和維護保養。當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操作人員應正確處理并及時報告,維修后要填寫維修記錄。

8.6.2 檢測設備的標識

根據檢測設備狀態分別貼上合格(綠)或停用(紅)兩種標記。

8.6.3 檢測設備和標準物質檔案

對檢測設備和標準物質建立使用和管理檔案,檢測設備的維修記錄、檢定證書、使用說明書等應歸檔。

8.7 檢測要求

8.7.1 必須采用國家或地方的標準實施檢測。

8.7.2 應制定檢測工作管理程序。

8.7.3 應按照相關標準,制定并實施檢測細則。

8.7.4 計算機的使用

應建立計算機使用管理制度,內容包括計算機數據采集、處理、運算、記錄、報告、貯存和檢索檢測數據等。計算機實行專職操作,應設立分級使用密碼,禁止非本崗位人員使用,禁止修改計算機記錄。計算機應配備必要的防病毒保護措施。應有計算機運行使用狀況的記錄。

8.7.5 車輛的管理

應制定受檢車輛管理規定,內容包括:

(1)車輛登記、車輛狀態描述等信息的記錄。

(2)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車主應遵守管理規程,受檢車輛按管理規程管理。

8.8 記錄和報告

8.8.1 記錄

檢測機構應結合本機構的具體情況、保密和安全要求,制定檢測記錄管理制度。

檢測工作的所有記錄、證書和報告應統一管理,妥善保管。

8.8.2 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應規范化,內容應按有關標準和規定執行。每份檢測報告有唯一的報告編號。檢測報告應為打印稿。

對于經多次檢測后合格的車輛,應保留其每次檢測的報告。

應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匯總和上報檢測結果。

8.9 外部供應的質量保證

8.9.1 外部服務和供應品的質量

采購的檢測設備和消耗性材料在使用前應進行檢驗或檢查。檢驗和檢查記錄應歸檔保存。

8.9.2 外部供應的記錄

為檢測提供所需的支持服務或外部供應方的記錄均應收集并歸檔保存。記錄應包括材料名稱、規格、生產單位(供應商)和質量信譽證明(許可證、合格證、質檢報告等)。

8.10 投訴及信息反饋

檢測機構應制定并執行《投訴處理程序》,就反饋信息的受理、處理、答復及記錄等須進行規定。對于外部對檢測機構工作提出的投訴或其它信息反饋,檢測機構必須按《投訴處理程序》處理,并記錄和歸檔。

9 評審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對檢測機構委托前,應對檢測機構進行評審。《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檢測機構評審報告》和《評審表》見附件。

附件

在用機動車排放污染物

檢測機構評審報告

主管部門

申請單位

評審類別

評審時間

一、申報機構基本信息

檢測機構名稱

檢測機構類別

檢測機構編號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電話

檢測機構地址

郵政編碼

檢測機構聯系人

電話

電子郵件

檢測場所地址

郵政編碼

檢測場所聯系人

電 話

<>

檢測機構申請

委托的業務范圍序號檢測內容標準編號

二、評審報告

評 審 內 容評 審 記 錄備 注

與申請機構的主要領導、檢測人員和相關人員進行交流

現場檢查申請機構的檢測場所基礎設施、檢測設備是否符合本規范要求,并進行試驗操作。

質量管理體系檢查

整改要求

發現與申請資料內容嚴重不符的情況或存在不能進行評審的情況

篇8

關鍵詞: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核準;實驗室認可;檢查機構認可

前言: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深入完善,我國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準入門檻也發生了變化,要求特種設備檢驗越來越嚴格、越來越高,除了法定的檢驗機構必備的核準和實驗室資質認定資質外,很多外企也希望國內的檢驗機構具備實驗室的認可及其檢查機構認可的資質。本文就特種設備的檢驗機構這幾種資質做一個簡單的闡述。

一、特種設備的檢驗機構核準

(一)依據: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相關規定,從事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監督檢驗、型式試驗和專門為特種設備的生產、應用、檢驗與檢測提供無損檢測服務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都必須要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審核合格后才能運行。

特種設備的綜合檢驗、特種設備的無損檢驗、氣瓶檢驗的機構準入審核依據的是TSG Z7001-2004《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規則》,它是2004年12月3日頒布的,2005年3月1日實施。國家質檢總局于2007年5月了1號修改單、2009月5月了2號的修改單、并在2010年的12月了3號的修改單。

特種設備的型式試驗的機構核準的相關根據是TSG Z7004-2011《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核準規則》,這個法則自2011年5月10日正式,到2011年11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 另外,檢驗部門質量管理體系還必須要滿足TSG Z7003《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部門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相關要求。

(二)實施機關:國家質檢總局及省級質監相關部門。

(三)適用的范圍:特種設備綜合檢驗、特種設備無損檢驗、氣瓶檢驗。

(四)性質:政府行政許可,對從事特種設備法定檢驗的機構具有強制性的特點。

(五)意義:核準是特種設備檢驗的機構準入門檻,從《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相關規定,從事設備的定期檢驗、型式試驗、監督檢驗、和專業把特種設備的生產、使用和相關的檢驗檢測提供無損的檢測服務的設備檢驗檢測部門,都必須要經過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準。

(六)程序:一申請―二受理―三鑒定評審―四審批―五發證。

現在申請都是采用網上填報方式,申請部門可以登錄國家質檢總局的特種設備局中的行政許可欄目中,并且自主的選擇相應項目操作。國家質檢總局做出相關受理后會給申請部門發放受理通知書,申請部門可根據受理的通知書向國家授權鑒定評審機構提出相應的約請,現場評審的時間確定,是由申請機構和協會共同來根據具體情況協商而定的,并經過嚴格的現場評審后,申請部門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整改不符合項的工作,并把整改的資料提供給相應的評審部門,評審部門確認都以做到整改后予以發證。

(七)證書有效期:4年。

二、實驗室資質認定

(一)依據:國家質檢總局頒布《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時間是在2006年2月,它替代了1987年頒布《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管理辦法》條例,并在2006年的7月頒布了《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以此來代替2000年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評審準則》。

(二)實施機關:國家實驗室與國家檢查機構的資質認定都是由國家認證認可的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來實施,省級實驗室資質的認定都是由省級的質檢部門認證相關的認可管理機構組織來實施。

(三)適用的范圍:向相關部門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與結果的檢查機構及實驗室。

(四)性質:市場準入條件。

(五)意義:實驗室資質的認定是檢測部門市場準入的必備條件, 在我國的國內,從事向相關部門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相關數據與結果的檢查機構及實驗室都要通過實驗室資質的認定評審。

(六)程序:一申請―二受理―三鑒定評審―四審批―五發證。

檢測機構可以登錄認監委或省級質檢部門的官方網站下載相應的申請書,向國家認證認可的監督管理委員會或者是地方的質檢機構提交書面申請,進行相應的受理后相應的實施部門會派出評審組來對申請部門現場評審,申請部門在完成不符合項的全面整改后,實施部門確認無誤后就給予發證。

(七)證書有效期:3年。

三、檢查部門的認可 、實驗室的認可

(一)依據:檢校實驗室的評審主要依據是CNAS―CL01的《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

檢查部門公認的評審依據為CNAS-CI01《檢查機構能力認可準則》。

(二)實施機關:實驗室的認可與檢查部門的認可是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來組織并實施的。

(三)適用的范圍:可與國際實驗室的認可合作部門簽訂互認協議的國家來實現互認,避免重復評審。

(四)性質及原則:都為自愿申請原則。

(五)相關的意義:第一,表明具備了必須要按認可的準則來深入的開展校準及檢測服務,不斷的開展檢查服務的相關技術能力;第二,可以很好地增強市場競爭力,贏得政府及社會各界信任;第三,能夠獲得雙方互相簽署互認協議方地區與國家認可機構的承認;第四,能夠被很好地列入獲準認可機構的名單,提高相關的知名度。

(六)程序:一申請―二受理―三鑒定評審―四審批―五發證。

實驗室能夠到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中下載申請書,再向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提交書面申請,受理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就會派出評審組對實驗室進行現場實際評審,申請部門在完成不符合項的全面整改后,實施部門確認無誤后就給予發證。

(七)證書的相關有效期:3年。

(八)實驗室的檢測和檢查部門的區分: 第一,工作方式不同。通常,檢測要在環境條件好的實驗室中進行,需使用比較復雜設備、及檢測工藝,不需對檢測的結果判斷。第二,業務的范圍和相應的責任不同。實驗室檢測的相關物品,一般都是接受了客戶進行委托才檢驗的,實驗室也只對產品實際檢測結果負責。檢查部門不單要檢測抽取或者是委托的物品,還必須要有相應檢查行動,并作出正確的判讀。第三,檢測報告和檢查報告是不同的。檢測報告只是給出了準確、科學、客觀的最終結果,在有需要時并可以對結果做注釋及相應的說明等,檢測報告是委托方判斷產品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依據。而檢查報告則包含所有的檢查結果和根據這些結果對符合性所作出的判斷。第四,對工作人員要求不同。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要有專業技術能力。檢查機構的人員不僅需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具有分析和綜合判斷力,對人員能力、監督、培訓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四、“三合一”認可

(一)依據:實驗室的認可的依據是CNAS―CL01《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 計量認證和授權的依據是《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與《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

(二)實施機關: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與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來共同實施。

(三)適用的對象:我國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國家質檢中心。

(四)程序:一申請―二受理―三鑒定評審―四審批―五發證。

我國的國家質檢中心能夠在認可委的指定官網下載實驗室的相關認可申請書與實驗室的資質認定申請書,再向認監委實驗室部提正式的交書面申請后,并接受相應的受理后,國家認監委會派出評審組來對國家質檢進行現場的實際評審,申請部門在完成不符合項的全面整改后,實施部門確認無誤后就給予發證。

(五)證書有效期:3年。

特種設備的相關檢驗機構假如只做法定檢驗與政府委托檢驗,那么只需申請核準與實驗室資質認定就可以了, 申請前所建立和運行的質量體系需要滿足《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的管理體系要求》與《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相關要求,相關的取證后在核準與實驗室資質認定的限定范圍內來深入的開展檢驗檢測工作。伴隨著中國國際貿易的往來日趨頻繁,進出口貨物的重復檢測在一定程序上影響了正常貨物通關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明確規定承認簽署“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與“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的多邊承認協議認可機構認可的檢測機構的實驗檢測結果。相對于特種設備檢驗機構而言,法定檢驗資質或許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這就需要已經通過核準和實驗室資質認定的檢驗機構建立一套能夠滿足《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各類檢查機構能力的通用要求》及《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質量管理系統,并向認可委提出申請。

參考文獻:

[1[《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2]陳英紅 CNAS認可準則在特種設備檢驗領域的應用: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07

[3]喬東 實驗室認可活動的國際發展趨勢:技術監督實用技術1997

[4]TSG Z 7001-2004《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準規則》含第1、2、3號修改單

[5]TSG Z 7003-2004《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6]TSG Z 7004-2011《特種設備型式試驗機構核準規則》

[7] 《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和《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

篇9

關鍵字:質量監管 ,材料檢測 ,系統網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new building materials are being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derivation of affiliated industry is more and more, also makes some illegal businessmen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often driven by jerry,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mprove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detection on the inside of the competitive power, let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a difficult problem before.

Key word: quality supervision, materials testing, the system network

中圖分類號:K82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現階段我國檢測行業起步晚,發展飛速,但市場競爭十分不規范,在系統管理方面不像國外檢測機構那么完善,通過以往原始的檢測模式,難免讓一些不法機構借機作假、造成惡性競爭。在此,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管理部門和檢測機構應該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檢測管理綜合系統,以便實現提高檢測的服務質量、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檢測結果的隨時跟蹤。

1、首先,通過下列圖表我們可以知道中間是一個綜合監管系統,然后由監管部門、施工企業、監理公司、檢測機構四周環繞在一起。省級或者市級監督管理部門(建委或者監督站及質量技術監督局)建立一個質量監督檢測綜合服務系統,該系統集含質量監督、質量檢測于一體,實現對被監督的全方位監管,提高所監督對象的透明度,在每個相關部門中設立一個用戶,通過互聯網將所有用戶串聯在一起,各用戶根據自身的權限可以隨時登錄進行操作。

2、其次,被監管部門通過本檢測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檢驗工作的計算機化和網絡化管理,確保檢驗數據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準確性,確保檢驗報告的規范性和權威性,確保檢驗工作的高效率和服務的及時性。具體功能包括試件的收樣登記;試驗數據的采集;檢測報告的處理(對測試數據按照國家有關的現行標準及規程進行計算、評定,并給出規范的結論);報告的發放;還可對檢驗數據進行各種統計、匯總及數值分析等。下面我從質量檢測中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對這個管理系統進行陳述。

一、檢測的委托

摒棄以往需要送檢單位派人員到檢測機構進行書面委托。委托單位先將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工程名稱、項目負責人員等工程信息提供給檢測機構,然后由檢測機構設立一個賬戶,在每次委托材料送檢的時候,送檢人員只需在現場或者在家有網絡的地方通過賬戶登錄系統將要送檢測的委托信息逐一在網上填寫由全省(全市)統一的電子表格后提交到網上平臺,然后再將所委托的樣品送到檢測機構,接樣人員進入系統后核對委托單和樣品無誤后打印所填的委托單和樣品標簽,委托人員應在打印下來的單上面簽名確認。至此,送檢單位和檢測機構之間的合同效力就發生了。如果有委托變更,委托人員需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更改。這樣不但提高了委托過程的工作效率,免除所有送檢人的排隊之苦,而且以往通過手寫來填委托單,有些人不但寫得潦草,有時還寫出錯別字,直接在網上填單可以多人核對,減少接人員因為看不清楚委托單的內容而錄錯信息。

二、檢測的過程

檢測人員接到系統指定的檢測任務后,對樣品進行檢測。為了監管部門對數據的管理和避免檢測員弄虛作假。檢測員在進行試驗過程中,數據狀態會自動上傳到綜合服務系統,只要有權限的用戶,隨時可跟蹤查詢每一組樣品的檢測狀態。目前,在廣東的一些城市已經建立了“混凝土質量追蹤和動態監管系統”就是對混凝土生產、使用、檢測和監管的一個行為。我們再將其它檢測工作流程擴大到這種系統中去,包括檢測前期的工作、檢測的過程、檢測的報告處理,那就更完善了。例如,委托人員可查到自己所檢材料是否已檢測完成,是否出具報告等;檢測人員可以查到自己當天應該完成的任務;質監人員可查到自己監督的工程是否有對進場使用的材料進行檢測,檢測的結果如何等。

三、檢測結果的出具

目前,檢測機構對檢測報告的出具周期太長是時有發生的事。其實委托至檢測只要一兩天的時間,而出具報告往往需要三天,加起來就四五天。這樣對于一些急需使用的材料,嚴重影響工程的工期。我們可以借鑒衛生部門的檢測模式,上午體檢,下午便知道結果,有些甚至十五至三十分鐘時間報告就出來。按照這樣的系統,當檢測數據出來后,系統自己會將這些數據進入后臺處理,進行審核和批準的程序。處理完后,自動生成檢測報告。檢測人員、審核人員、批準人員會在每進行一個程序時根據自己的權限按下鼠標簽上自己的電子簽名。當批準人員簽上名后,相關報告章和報告防偽碼(例如條形碼)自動在報告上顯示出來。至此,樣品的檢測任務就算完成了,檢測報告就會在系統里面生成,剩下的工作就交給需要報告的部門或者用戶自己登錄系統去辦理了。如:檢測機構可打印一份用來存檔,委托單位可打印三份做相關工程驗收資料,其它用戶可以隨時登錄系統查詢檢測的結果,節約了紙張的使用,方便又環保。

四、檢測系統的監管

有人說讓委托單位自己打印報告,會使一些不法施工企業趁機作假,其實不然,在目前檢測數據沒有上傳的時候,更多不法施工企業因為材料漏送檢測、材料檢測不合格等因素而私刻CMA章、檢測報告章來自己捏造假的檢測報告;檢測機構經常在委托單位的腐蝕之來隨意為一些施工企業更改報告、過期也能收樣甚至不經過檢測直接出具報告等等來欺騙建設工程質量監管部門的情況,而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只能通過現代化的科技能力,開發出這樣一個綜合服務系統,增強產品質量的透明度。只有該系統的檢測報告,才是真實合法的,監管人員只需用簡單的手持儀器或將防偽碼輸入電腦,就會顯示出該份報告是否合法等信息。遇到報告需要更改時,所改報告會重新生成防偽碼,原報告的合法性瞬時失效。所有檢測機構的檢測數據通過互聯網實時上報到監管部門,使檢測數據共享,確保工程質量在受控范圍。這樣不但省時省力,通過多方監督,保證了檢測報告的公平性和可靠性。解決因某些不法施工企業采用私刻公章捏造假的檢測報告來欺騙建設工程質量監管部門的問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行業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正面臨著重大轉變前和轉變中的探索中,作為整個行業來講面對的不僅僅是行業內日益激烈的競爭,更應清醒的認識到來自國外同行的競爭,樹立起全面質量意識、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經驗、強化服務和人才意識。其中,監督管理部門完全可以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手段,開發出一整套的質量監督檢測服務綜合系統,為建設工程的質量檢測行業服務,通過互聯網將檢測的一系列工作串聯起來,既提高了每一環節的工作效率,又保證檢測數據的公正性、科學性及準確性,我國的檢測行業才能適應將來的國際競爭,才能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廖奇云,齊鴻濤;當前我國建筑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篇10

關鍵詞:食品安全 檢驗檢測 資源整合 支撐系統

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是食品安全監管的中心環節,規范、科學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配置結構能夠保障檢驗檢測工作的高效運行,進行有效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對于提高檢測效率、維護公共利益、優化資源結構及增強檢測能力等方面都有好處。同時,構建多維度的支撐系統可以實現檢測資源的高度整合,從而進一步的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就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及其支撐系統作一下粗淺研究。

一、做好食品檢驗檢測資源的優化整合

(一)成立領導協調機構

各地區領導要成立專門的食品質量檢驗檢測小組,以質監、工商、衛生、農業、檢驗檢疫及食品藥品檢驗部門為組成單位,以分管領導擔任組長,推動食品安全檢測資源整合工作順利開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組織協調當地的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的工作有:制定食品檢測年度計劃和經費預算、協調好部門關系、舉辦學術交流活動、開展質量控制、編報簡報通訊、傳輸信息動態、匯總檢測資料等等。

(二)調整投入渠道,實現經費投入效能最大化

只有保證工作經費和檢測經費的投入,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工作才能順利進行,主要有如下途徑:其一,各級政府應將設立食品質量檢驗檢測領導協調機構、組建檢測網絡、構建信息平臺、統一并規范檢驗方法等所需的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其二,當地政府要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專項經費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建立檢驗檢測體系、開展突發重大應急檢驗檢測等所需的工作經費和檢驗經費。其三,財政部門應按照當地政府食品安全領導協調機構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安排檢測專項經費,食品領導小組則根據各檢驗單位承擔的檢驗工作量,通過任務帶經費的方法來核撥檢驗補助經費等。

(三)整合分散的檢驗檢測資源

鑒于我國的生產企業和中介檢驗尚未形成規模,所以目前食品質量的檢驗檢測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門承擔。但是由于部門眾多,導致食品檢驗檢測機構重疊嚴重,職能交叉又缺乏統一的標準,再加上設備簡陋,經費欠缺,真正具備檢驗檢測水平的檢測機構不足,使得檢驗檢測整體水平偏低,僅有能力進行常規檢驗項目的檢測,又由于檢測信息不能及時共享,導致出現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復檢測,最終大量浪費了資源。由此可知,盡快整合各檢驗機構的資源,采取網絡監測的手段實現食品檢驗檢測的統一管理已迫在眉睫。

(四)規范檢測方法,統一標準

近年來,食品工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但食品標準化的發展卻嚴重滯后。諸如標準不統一、標準存在交叉、重要標準短缺及實施狀況較差,甚至連強制性標準都未能很好的實施。因此,理順標準體系已是當務之急。具體可由各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開展針對現行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標準的大清理,確保在開展食品檢驗檢測的機構中做到統一檢測標準,在檢驗方法上做到規范。

(五)轉變工作觀念,明確責任

在做好整合資源、調整投入模式、組建監測網絡、統一標準以及規范檢驗方法的基礎上,要積極轉變工作觀念,在檢驗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積極加強協調,加強交流和溝通,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既要做到分工明確,又要學會積極配合。真正實現并逐步推進分段檢測與品種檢測相結合、定量檢測與定性檢測相結合、本地檢測與前瞻性檢測相結合等新的食品質量檢測模式。

(六)重視檢測過程中的資源共享

實現檢測信息的資源共享,可以避免重復檢測的出現,提高了檢測的效率。也是進一步加快食品檢驗檢測信息化建設、構建部門信息溝通平臺的最終目的。在一定的計劃時期內建成安全可靠的食品檢驗檢測數據中心和適應食品安全監管需求的社會服務系統能夠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傳輸,從而實現食品檢驗檢測信息的資源共享和快捷應用。

要做好食品檢驗檢測監管信息工作,需要加強領導,做到分工明確。農業部門做好初級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工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做好協調檢測部門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等工作;工商、衛生、質檢等部門負責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的食品檢驗檢測信息收集工作;實踐證明,暢通的信息監測體系和統一、科學的食品質量安全信息評估對于正確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形勢意義重大。

(七)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檢驗檢測的工作體系,為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鑒定提供技術方面的保障

統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檢測報告網絡是由質監、衛生、工商、農業、商務、食品藥品檢驗等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日常管理協調工作由食品藥品檢驗所負責。

在具體工作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檢測報告單位要加強對重點環節、重點品種、重點場所和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檢測,特別是對食品養殖各個環節的日常檢測,要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保證信息的暢通,結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規律和主要特點,對食品安全進行分析,建立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評估體系,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食品種養殖、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流通、消費等環節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時,相應的監測報告單位承擔現場調查、試驗室檢測、樣本采集、提供檢驗報告等技術鑒定工作,得出的相應數據為制定現場搶救方案提供參考。

二、重視構建多維度的支撐系統,實現檢測資源的高度整合

在分析國內外食品檢驗檢測領域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我們發現:要實現我國檢驗檢測資源的高度整合,就必須構建合理的多維度的支撐系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職能機構系統。要進行檢驗檢測資源的有效整合,必須要有相應的職能機構去具體實施。構建集中、有效的職能機構系統才能最大限度的整合相應資源;第二,資金保障系統,進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的整合需要經費投入效能達到最大化,資金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設備配置系統,進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需要擁有先進而且配置科學、合理的檢測設備,構建良好的設備配置系統可以提高食品檢測資源整合工作的效率;第四,制度支撐系統,構建完善的制度支撐系統為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五,人才培育系統,開展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離不開人的參與,構建該系統為資源整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第六,網絡信息系統,從上文可知,構建完善的網絡信息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對于資源的高度整合具有重要進作用。

總結:

綜上所述,進行食品檢驗檢測資源的整合及構建多維度的支撐系統能充分發揮檢驗檢測機構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已成為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胡超君.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與支撐系統研究[J].浙江大學,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