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科研獎勵辦法范文

時間:2024-01-23 17:52: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校教科研獎勵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校教科研獎勵辦法

篇1

一、搭建教育科研平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科研,是教育決策科學化的依據,是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學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保證。學校采取諸多措施為教師搭建教育科研的平臺。一是把教育科研作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技能的載體。學校采用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形式,如,個性化業務學習、參加縣級以上培訓、到名校觀摩學習、聽專家講座等,拓展教師視野,提升業務素養和理論水平。二是降低門檻,讓每位教師都做得起教育科研。我們提出了“課堂小問題,教育大課題”的教科研思路,建構了“問題—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的教科研模式,指導教師通過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敘事等方式,不斷地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和成果,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三是引入激勵機制。學校將教科研工作納入教學常規管理之中,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公開教學、觀摩教學、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都與教師個人的業績考核、評優樹先、職稱評聘銜接掛鉤,促使更多的教師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去。

二、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營造育人氛圍

根據學校所處的地域特點和實際情況,學校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上進行了特色文化建設。在硬件建設方面:對綠化帶、花木栽植、地坪硬化、旗臺花園、活動場地等設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達到與校園周邊環境相互映襯、和諧融洽的效果;對校墻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功能室文化、宿舍文化等設施,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地民族、民俗文化之精髓有機融合并精心設計布置,通俗而不失莊重,鄉土而不乏儒雅,與寧靜和諧、純樸自然的鄉村民風相輔相成,既增添了一幅美景,又營造出了濃厚的育人環境。在精神建設方面:本著“張揚個性、發展特長,感恩自信,健康成長”的育人理念,利用“國旗下的講話”、“班、隊主題活動”、“經典影片展播”、板報、學習園地等,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故事會”、“每日一語(藏語、英語)”等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開展“跳鍋莊舞、韻律操”、“陽光體育”、“歌舞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強身健體、展示特長;讀、講勵志、感恩、誠信故事,培養學生感恩自信、誠實守信的高尚品質。

三、加強常規管理工作,注重管理精細化

常規管理是學校內涵式發展的內驅力,它必須以相應的制度和激勵機制作為支撐和保障。管理離不開規則和標準,學校要實施精細化管理,必然要獲得師生員工的高度認同,只有師生認同了、配合了,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才能推行下去,才能形成人人有責、人人負責的局面。制定精細、人本的制度文本,引領和督促教師按常規工作,依常規行事,逐步將常規要求內化為行為習慣。學校在充分調研和民主討論的基礎上制訂了《年級學科教學質量獎勵辦法》、《畢業班教學質量獎勵辦法》,即講規則,又重激勵。對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考核、輔導、反思均作了具體要求。特別要求教師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資源,觀看課堂實錄、集體觀摩、評析課例,課標解讀、教材解讀、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并通過課堂評優活動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從而形成處處講求精細、人人追求精細的共同價值追求。

篇2

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為宗旨,以創建和建設高職校為和人事制度改革契機,以加強常規管理、狠抓制度落實為主線,以深化教學改革和加強教科研工作為動力,以推行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為保證,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教學常規管理規范化程度達到我市同類學校領先水平;

2、專業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省級汽車實訓基地創建成功;

3、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學和教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進一步健全;

4、教學改革取得明顯效果,“三以一化”專業課程體系基本形成,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創新,項目教學全面推行,學生學業成績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創新,學生專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切實提高;

5、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學歷結構、雙師結構更加合理;

6、校內實訓中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滿足教學要求。

三、主要工作

1、教學常規管理。

(1)修訂和制定《學籍管理制度》、教學檔案管理制度、教師教學工作考核評價制度等,使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進一步健全教學質量評估和監控體系,實行學校、專業部、督導室三線監控和學生評教、教師評學、教師互評、社會評價四評監控;

(3)進一步完善教學例會制度;

(4)實行教師《教學日志》制度;

(5)建立現代化教務管理和學籍管理系統。

2、教科研工作。

(1)成立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機構,各專業部建立專業研究所,形成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網絡和機制;

(2)制定學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獎勵辦法;

(3)加強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研究會工作;

(4)確定一批校級科研課題,組織教師開展研究。

3、教學改革工作。

(1)各專業三以一化專業課程體系基本形成,制定、修訂各專業教學計劃,制定項目課程的課程表準;

(2)項目教學進一步推廣;

(3)部分(50%)專業課實現考教分離;

(4)全面實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都要建立一批穩定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校級領導分別負責一個專業部,幫助推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工作。

(5)爭取1-2個專業成為省級課改實驗專業。做好省級課改實驗點的申報工作。

4、教師隊伍建設。

(1)制定并落實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對教師參加學歷進修、技能培訓、企業實踐、業務比賽獲獎作出明確規定。

(2)完成首批青年教師業務達標考核工作;

(3)開展教師技能大賽活動,評選教師技能標兵,實行技能標兵津貼制,并給于表彰;

(4)積極引進并通過校企合作聘請高水平專業教師。

5、專業建設。

(1)根據地方經濟結構變化,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使主干專業、支撐專業、特色專業結構合理,長線專業、短線專業、高職專業和中職專業層次分明;

(2)制定各專業建設和發展規劃;

(3)學校成立學校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各專業部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4)根據實際情況,條件成熟的專業申請設立技能鑒定考核站點;

(5)各專業充分利用師資和設備優勢,積極開展社會短期培訓,學校將規定培訓任務。

(6)汽車專業建成省級示范專業。加大對汽車專業的設備投入,積極準備迎接驗收。

6、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1)舉辦學生技能大賽,評選學生技能標兵,優先推薦學生技能標兵就業;

(2)制定計劃,搞好“校園大講堂活動”。

7、加強對口單招班的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考試工作,加強研究。

(1)從組織管理形式和運行機制上加強對對口單招班的管理;

(2)加強教學研究,加強集體備課,同一年級要統一進度,學內容,學目標,統一作業,統一考核;

(3)堅持月考制度,做好成績分析工作。

8、加強實踐教學。

(1)按照與生產現場同步的要求,制定校內各實訓中心的建設規劃和投入計劃,力爭實訓中心逐步滿足專業技能訓練、技能鑒定與考核及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形成具有鮮明專業和企業特點的氛圍;

(2)加強對實訓中心的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符合上級要求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3)結合項目教學的實施,各專業均要制定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訓大綱,明確實踐課的達標要求和考核辦法。

9、招生工作,確保完成1600人招生計劃。

(1)確定招生專業;

(2)制定招生簡章和各種宣傳材料;

(3)制定招生工作方案;

篇3

關鍵詞:教學 教育科研 高效課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作為職業學校,要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盡快建立和完善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育科研制度,以構建高效課堂為核心,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建立健全教研機制為保障,著眼于教師綜合素質、專業水平的提高,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引領和服務功能,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學校作為教學工作的管理者,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都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也是國家職業教育建設的執行者,應在實際工作中切實做好學校教學科研工作,努力構建高效課堂。

一、強化理論學習,提升教師科研素質

繼續采取推薦書籍重點學、同伴結對互助學、邀請專家指導學、赴外觀摩感受學等形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改理論、魏書生教育藝術、高效課堂理論等先進教學理念。通過學習,引導教師的教學觀念由重傳授知識向重學生發展轉變、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重“理論教學”向重“技能培訓”轉變,樹立以生為本的意識和能力為本的意識,真正把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親其師,信其道,偏愛學習差生”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教學藝術以及“成功教育”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師的思想里,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思想基礎。

二、深化課堂改革,著力打造高效課堂

按照“追求高效,確保有效,減少低效,避免無效”的工作總要求,以“運用先進教法,打造活力課堂系列達標活動”為抓手,加大對目標教學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先進教法的推廣運用,鼓勵教師嘗試應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校現有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在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從優化情境設計、優化自主學習、優化師生互動、優化當堂反思訓練等方面入手,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同時,注重學生學法指導與研究,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在技能教學中,推廣運用“明確目標――精講點撥――示范操作――操作練習――評議反饋”五環節教學法,著力構建教、學、練相互促動,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邊學邊做的技能訓練課教學模式,切實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三、強化工作措施,切實增強教育科研實效

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積極構建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機制。認真落實教師反思制度,把立足點放在解決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把著眼點放在課改理念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上,不斷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和品位。扎實組織開展優秀骨干教師的引領課、困難教師的診斷幫扶課、“同課異構”的研討課“三課”,深入開展以“問題”引領教研活動,以“專題”帶動教研活動,以“課題”推動教研活動,切實增強教研活動實效。引導廣大教師主動參與課題研究,切實提高課題研究水平。堅持“教研即科研,問題即課題,成長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注重課題研究與個人研究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教研組主題研究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教學改進相結合,建立健全成果推廣應用平臺,推動課題研究深入開展。

四、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教研工作持續發展

全面推行教育科研工作目標管理、定期考核制度,切實把教育科研工作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要采取專家講座、結對幫扶等措施,引領教育科研的發展。認真落實《教育科研成果獎勵辦法》,按照個人申報、學校鑒定、公示公開、表彰獎勵的程序,堅持工作標準,定期開展考核,對獲獎成果在科研工作年會上集中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調動廣大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把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情況納入教師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與教師職稱聘任、評優晉級掛鉤,并使之形成長效機制。要建立一年組織一次教科研總結會,每三年組織召開一次學校教科研大會的制度,全面總結安排學校教科研工作,促進學校教科研工作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我們是怎樣加強教育工作領導的.安徽教育,1981(2)

篇4

XX學年我校以崇明縣“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的若干意見為指導,以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為目標,貫徹“兩綱”精神和“二期課改”目標要求,突出學校內涵建設,對校本研修工作進行了有力的探索,具體情況如下:

一、高度重視、健全機制

我校成立了“長明中學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成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科研室主任為具體負責人,各條線中層為分管負責人,各教研組為實施者,每位教師為實際參與者的研修網絡。全面制定學校5年校本研修規劃,發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對研修活動的各個環節作出規范化的要求,做到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具體工作與成效

1、理論學習、規劃發展

根據長明中學教師“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規劃,我們把XX學年叫做“師德年”,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師德修養。

學校規定了每兩周安排一次大組的政治學習,組織教師學習《思想理論教育》等雜志社出版的教師學習資料;觀看師德教育錄像資料;師德修養專題交流會等。要求做好學習筆記,于每學期期末上交。在組織學習的同時,我們還開展了其他提升師德修養的活動。如:師德演講比賽,“師德小故事”的征集活動(挖掘身邊不為人知的師德故事),“敬老愛老”活動,參觀烈士陵園等。

要求教師根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認真制訂個人三年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自身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今年,我校結合校本研修活動,組織群眾性讀書活動。并通過集體交流,使廣大教師從中學有所思、學有所獲,逐步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通過校本研修,切實增強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水平,提高了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立足實際、注重實效

本年度我校以“862”觀課評課為載體,積極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 ,認真觀看全員培訓的理論講座和第一階段的展示課、第二階段的觀摩課提供的有關內容。

通過每月的教研組長、班主任、備課組長例會制度,有力地落實了階段研修內容。以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定期通過專題學習、參與式研討、觀摩活動研討、經驗交流等途徑開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以優秀教研組的評選活動為抓手,著重學習研究新《課程標準》、各學科《教學大綱》和相關理論知識。教研組經常安排教研公開課,進行案例分析,使評課過程成為教學研究資源。

學校行政班子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隨堂聽課,然后與授課教師座談,聽他們說課,并對這些教師的授課進行評議診斷。

開展青年教師教學風采展示活動。于4月16日到5月23日,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青年教師教學風采展示大獎賽,競賽主要圍繞課堂教學開展。活動的主題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要求公開課必須運用多媒體。

學校還邀請崇明縣進修學校副校長兼教研室主任龔耀昌做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上課及教學評價》的專題報告,激情生動的講解,詳實的內容,貼切鮮活的事例,為老師上了很好的一課。

06學年,我校邀請進修學校研訓部和評估中心來校,對我校各學科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教學調研,對語、數、外教師進行評估,通過專家們的聽課、評課,指出了我校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科研引領,實踐反思

針對學校教師的特點和開展教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請了區教科室的專家到我校做了科研課題申報和撰寫論文等專題講座,營造了較好的教科研氛圍。

完善了科研獎勵制度,制定了學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辦法,制定了學校教科研工作的獎勵辦法。定期總結和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

積極動員學校教師參加縣教科室組織的第三屆教師教科研成果的評比工作,有五篇文章獲第三屆教師教育科研成果評比三等獎,使學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很大的突破。落實青年教師課題申請工作,宣傳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申請事項,對青年教師的課題進行指導與篩選,嚴格把好質量關。

開展了如何填寫各類計劃的學習與研討活動,提高了教師的計劃設計、組織與實施、反思與記錄的能力。引導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研究報告,并通過組織論壇、優秀案例評選等活動,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4、同伴互助,網絡研修

實施“青藍工程”,重點加強對0-5歲教齡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導師制培訓,即導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對子,采取“以老帶新”的方法,從備課、上課、說課、批改作業、命題、輔導、論文等方面耐心指導,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

本學期我校還把青年教師安排到各班擔任副班主任,讓他們跟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帶班方法,促進他們的提高。

為了展現骨干教師的教學特色和豐采,讓骨干起到引領、輻射的作用,我們還開展了骨干教師的交流研討活動,充分挖掘本校優秀教師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加快新教師、年輕教師向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轉化的步伐。

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方向性問題,我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借助崇明教師研訓博客的平臺,進行了網上大討論。就日志而言,我校的群組排名已在全縣名列前茅。我想:研訓博客對于探索教師過程性評價制度,構建新型的學校文化,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推進校本研修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5、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我校有位教師在培訓小結中寫道:八月廿日至廿四日,我校舉行了為期一周的XX年年暑期全員師資培訓,期間培訓的項目主要有:新課程背景下備課、上課及教學評價;教育科研課題選擇與方案設計;教育科研獲獎論文交流;先進教師師德交流會;學生心理特點與教師心理輔導;走進中華經典人物;觀看862工程教學資料……等等,可謂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為什么教師們對培訓的內容如此耳熟能詳呢?主要原因是我們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每位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意識。就此次暑期培訓而言,大部分的內容必須由教師的合作和參與下才能完成。如:教育科研獲獎論文交流;先進教師師德交流會,教學研討會,都是教師們自己在唱主角,哪有不上心的?

三、存在的問題

校本研修是一項新型的教師培訓活動,不光有其自主性、靈活性,而且它的未成熟性決定了學校在實行和探索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惑和出現不少問題。

1、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如果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活動或者措施,它的有效

性值得懷疑。少數活動流于形式。這些教師認為校本培訓只不過是走過場而已,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強,導致有些活動由于教師參與性不強而未能取得應有的實效。

2、校本研修的內容與方法上還需要繼續進行探索,有待于完善。例如研修活動缺少圍繞教師日常工作難題而開展的專題研討。

3、師資隊伍發展不均衡,中老年教師難于很快與之相適應。

四、下階段的思考:

1、將校本研修的實效性放在首要位置

我們將繼續加強深入第一線的指導與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薄弱問題,針對教師身邊的問題,加強研討,增強互動研究,提高實效性,

2、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一切資源。

在培訓過程中,需要提供給培訓者和被培訓者一系列理論參考資料、案例、課件等,因此在實施中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備培訓資料庫。進一步增強教師間的互動,最大程度地達到資源共享。

篇5

堅持教師為本,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切實按照《2014年教育工作意見》的部署和要求,遵循“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深化校本、發展遠程”的基本思路,以師德教育和教師專業能力為主要內容,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完善市級、鎮級、校級三級培訓體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工作要點

(一)扎實開展校本培訓。

1.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進一步明確校長作為校本培訓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各校要把校本培訓提高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高度,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緊密結合教師各自的教育教學實際,積極開展讀書學習、教學反思、問題研究、學情分析、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課題引領等形式多樣的校本培訓活動。學年初,學校要制訂校本研訓專項工作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指導思想、活動內容、主要措施、活動記載四個部分,并報送教師發展中心,經審定后實施;年末寫出校本研訓專項總結。主要內容包括:活動內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績或經驗,存在的問題與改進辦法。計劃總結要分類歸檔保存。

2.強化問題研究導向。以提高學科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宗旨,以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自我反思為主要形式,切實加強校本培訓指導。開展校本研修示范案例評比活動。引導教師密切聯系學校實際,研究直接影響教師、學校發展的真問題、小問題,讓教師在參與中有真切的體驗反思,在體驗反思中獲得效益,在收獲中感悟參與校本研訓的價值意義。凡有縣級及以上立項課題的學校,都要確定直接作用于課題研究的子課題或系列研究主題,將課題研究具體化,讓教師盡可能廣泛參與,利用校園網絡、研討會、交流經驗、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勵參與,促進交流,相互借鑒,提高效益。

(二)認真開展師德培訓。

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將師德培訓列入各級各類培訓項目的必修內容,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開展教育法律法規、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統的師德培訓。各校師德培訓要適應當前形勢發展,貼近教師實際,特別是要將各種規范落實在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大力弘揚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師德典范,繼續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引領師德師風建設。

(三)大力推進“雙名”工程。

按照實施任務驅動、加強過程管理、搭建展示平臺和落實骨干教師待遇的總體思路,組織開展我市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骨干教師隊伍建設項目。

1.強化校長成長規劃意識,引導校長根據教育實際、專業素養等,制訂專業發展規劃。舉辦校長雉水論壇,組建學校管理經驗報告團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發展的平臺。繼續做好后備干部隊伍培養工作,抓好后備干部成長積分考核工作,促進后備干部快速成長。

2.組織修訂“雉水名師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師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室的運行條件,加強對工作室活動的督查,做好對工作室的年度考評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響力。充分發揮“雉水名師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送教到校、結對交流等形式,為教師尤其是農村青年教師的成長“建橋鋪路”。

3.積極創造條件幫助教研員提高品位、拓寬視野,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進修和業務學習活動。努力促進教研員課堂教學指導能力、教研活動組織能力及其命題評價、課題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員由學者型向專家型轉變。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來源渠道和學習、研究空間,鼓勵教研員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提升教學研究工作的層次與水平。

4.重點扶持和重點推介在教育教學領域有獨特建樹的骨干教師,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一批名師的快速成長,形成名師成長快速通道。

(四)實施學歷提升工程。

緊扣“幼兒園教師專科率達100%,小學教師本科率達90%,初中教師本科率達100%、研究生率達8%,普通高中、職業學校教師研究生率達20%”的目標,制定教師學歷提升意見,實施教師學歷提升工程。一是將學歷提升年度任務落實到校、到人,引導教師制定學歷提升計劃;二是積極收集、及時傳遞相關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兩所中等專業學校為基地,為教師做好考前輔導;四是制定政策,進一步加大學歷提升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學前輔導、學習過程及畢業獎勵扶持力度。各單位要認真開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職教師學歷進修計劃,進一步完善學歷進修獎勵制度,大力鼓勵教師開展學歷進修,并切實做好教師學歷進修權益保障工作,妥善處理工學矛盾,確保至2015年各學段教師學歷達省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要求。

(五)積極開展遠程培訓。

做好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積極推進教育資源建設。充分應用智能錄播系統,發揮“學校聯盟”優勢,組織教師拍攝專題講座、課堂實錄,豐富我市教育教學資源。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市教育實際,開展“名師大講堂”活動,研發出系列“菜單”課題,實施“點菜式”培訓方式,不斷滿足中小學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

(六)開展送培下鄉活動。

根據農村教師的需求,結合學科培訓基地建設,繼續開展“送教送培下鄉下校”活動,將優質課堂教學和培訓資源送到農村中小學,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七)強化科研專題培訓。

強化“科研興教”理念,把“科研強師、科研促教、科研興校”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策略,進一步推動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開展,努力構建科研型教師隊伍。做好學校教科研年度考評的組織工作,優化考評手段,運用考核杠桿,推動和促進基層學校自覺、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開展微型課題研究,繼續把微型課題品牌做大做強。一是以“十二五”省級立項課題“微型課題研究的研究”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和途徑,進一步完善申報、立項以及管理與評價辦法,逐步構建“發現問題——了解原因——制定對策——嘗試改進——總結反思”的微型課題研究模式,切實提高研究的規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調查、了解一線教師參加微型課題研究的現狀,加強對調查、課堂觀察、實驗、研究課、沙龍研討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動的指導,尤其是要大力推廣研究課,把研究課作為微型課題研究的常態活動。通過展示、交流、評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強對研究過程的督查,不斷提高區域整體研究水平。三是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宣傳、推廣微型課題。

(八)開展現代信息技術培訓。

堅持全面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開展校長、中層干部、專業教師等多層面、多類別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組織計算機、電教設備管理人員的基本維護培訓,組織“十二五”市電教專項課題研究人員培訓,開展實驗室、圖書館、計算機教室等管理人員專用軟件使用培訓。完成全市中小學圖書與實驗室管理人員培訓計劃,全年培訓1000人次以上。開展智能錄播、組組通應用等特色培訓,推動信息技術與活動教學深度融合,提升裝備系列活動水平。

(九)推進教師讀書活動。

舉辦年度讀書征文、讀書筆記、青年教師藏書家評比活動。舉辦“第四屆市青年教師讀書展示會”,開展青年教師讀書漂流活動、名師贈書活動等。加強讀書工作的管理和考評,以評促讀、以評促學。

(十)組織教師出國(境)培訓。

積極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項培訓,務實開展各項培訓,確保參訓率、結業率達100%。在繼續支持、組織教師出國(境)培訓的基礎上,探索與國外、境外進行遠程培訓的方式與途徑,讓更多的教師身處家中就能了解、學習到國(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實施檔案學分管理。

從2014年起,全面實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和學分登記的網絡信息化管理。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我市中小學教師(含幼兒園及培訓、教研、電教機構等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的網絡登記及管理,各單位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省教師培訓學時認定和登記管理辦法》《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管理辦法(試行)》的文件精神,做好2014年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網絡登記及證書核發工作。舉辦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培訓班,執行學分管理員持證上崗制度。

三、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建立市中小學教職工培訓工作領導組和工作組。

篇6

一、重師德,看潛能,嚴把教師“入口”關

我校嚴把青年教師“入口”關,通過自我介紹,教學基本功展示,面對某教育情境敘述應對辦法,命題說課和命題上課等形式,考察應聘大學生對教育崗位的認識和熱愛程度以及作為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和發展潛質。通過嚴格的考核遴選,讓一批有良好發展勢頭、有共同追求的年輕同志聚集在翠崗中學,為我校師資隊伍專業成長提供了可能。

二、重教學基本功培訓,提高隊伍施教能力

校長室在每年的教師節,為每位剛入校的新教師選配師傅,舉行拜師儀式,制定成長計劃。師傅對徒弟的指導是全方位的,包括備課、相互聽課、作業布置、命題、學生指導、家訪、班主任工作等。教務處、德育處定期對青年教師開設講座,每年舉行課堂教學競賽、課件制作比賽、主題班會比賽等活動,鼓勵教師苦練教學基本功,提高施教能力。我們對新教師的培養,既按部就班,穩扎穩打,也不拘一格,鼓勵他們脫穎而出。有些教師工作第二年便由學校推出對全市開設公開課或參與省、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事實證明,這些崗位為教師帶來挑戰,更帶來發展機遇,他們不負眾望,在為學校贏得聲譽的同時,也迅速成長起來。

三、教而時學之,在學習中更新理念

教學工作的繁雜,教師工作的高投入,使一些教師窮于應付,教而不學的現象時有發生,久而久之,教育教學工作極易陷入經驗型、模式化的境地。改變這一窘境的最佳辦法就是在教中學,在學中教。這些年,校長室帶領教師學經典,學大師,學同行;為圖書館添置了一大批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朱永新、李鎮西等教育大家的著作及音像資料;指定閱讀篇目,要求教師撰寫讀書心得;連續兩年利用暑假對教師進行新課程理念培訓;邀請專家來校開設新課程理念下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轉變的講座,使教師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

四、教而時思之,在反思中提升智慧

教學反思是廣大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渠道。我校一方面在廣大教師中積極倡導自我反思,要求教師按規定做好課后反思,單元反思,期中、期末反思和學年度反思;另一方面積極推進互助式反思,每周五由教務處安排下一周辦公會成員聽課時間表,除校長、主任參與聽課外,組長聽組員,師聽徒,徒聽師,全校聽課覆蓋面很廣。聽課與之后的評課活動是思想的交流,觀念的碰撞,教學藝術的探討,會在不知不覺中幫教師完成一次高質量的教學反思。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科研服務;科研管理

江蘇建康職業學院從2009年轉型發展,2014年正式成立科技處,近三年,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江蘇省科技廳、教育廳、衛計委等項目百余項,獲“全省教科研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本文試圖分析科研服務做法及目前取得的成績,探索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機制創新與建設,以此能夠為高職院校科研能力的增強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結合高職院校特點分析江蘇建康職業學院科研管理現狀

高校多年的發展歷程已使普通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相對完善,而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開展若完全參照普通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方式,顯然是不能完全匹配的。目前,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科研管理理念陳舊、體制落后,[1]科研定位存在偏差,科研激勵機制不健全,科研監督約束機制尚未建立。[2]管理目標認識模糊且投入不夠、科技資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科技成果與市場嚴重脫離,[3]未能很好建立人本化科研管理機制[4]等等。我院從2009年由江蘇職工醫科大學與江蘇省中醫學校、江蘇省醫學情報研究所、江蘇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江蘇省衛生人才培訓中心五家單位合并轉型而來,具有普通高職院校發展的典型特征。轉型之后,科研項目申報等工作一直依托教研督導室,直到2013年,學院發文正式成立科技處。此時,對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科研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并且和與日俱增的科研項目數形成鮮明對比。近年來,我院科研成果數量以及青年教師申報課題數日漸增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的科研管理過程中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從科研管理制度方法上看,規章制度不健全,與各系部溝通反饋渠道不順暢,多頭管理明顯,分工不明確;從科研項目申報與過程管理上看,沒有建立科研系統管理平臺,依然利用人工和電子表格相結合的方式,科技處在項目申報時更多起著“材料投遞二傳手”角色,技術含量低;從科研成果轉化上看,“重立項,輕管理,輕轉化”的問題在高校,尤其是一般高職院校屢見不鮮,我院也應是重點思考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區域地方經濟,進一步帶動學生就業。較大的科研管理壓力迫使學院亟需探尋一條規范化的科研管理服務模式的道路,只有不斷更新科研管理理念,轉變科研管理服務方式,方能更好解決當前存在問題,同時也為我院科研工作穩扎根基,擴大學院影響力而奠定基礎。

2提升科研管理對策分析

阻礙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向服務主導型科研管理轉型尚未完成,科研方向與企業需求對接不夠緊密,科研資源不能有效管理和利用。尤其在服務主導型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科研管理部門應該通過了解科研人員在科研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來對現有的制度進行更細節化、人性化的修改。[5]為切實解決存在現實問題,學院提出N+1科研服務模式。所謂“N+1”科研管理服務模式,是指服務形式呈現多元化,而科研管理目的具有唯一性,即切實提升科研管理效率。科研管理目的,主要是圍繞科研項目而開展、實行制度化和科學化的管理,保證科研計劃圓滿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同時提高競爭力,這也是科研管理工作核心所在,即目的的唯一性。服務本身貫徹的是一種為人的理念,服務形式易于呈現出多元的態勢,即服務形式多元化。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為理順科研管理制度,更好地為教工服務,我們推出了多效舉措:首先建章立制,制訂《江蘇建康職業學院教科研成果獎勵辦法》、《江蘇建康職業學院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制定科技手冊,內容涵蓋項目管理、成果管理、經費管理及其他相關工作等四個大模塊,做到教師人手一冊,對于科研工作的疑問,方便可查;明確各二級學院分管科研的院長及科研秘書,與各系部之間聯系更為暢通便捷;在尚無科研管理系統的情況下,調研多家單位,為了科研經費能夠用之得當,為了便于管理,我們創建了科研經費使用卡,確保經費報銷記錄清晰,雙保險有據可查;為規范誠信學術氛圍及挖掘專利需要,制定論文審核備案表。每年度組織開展院級科研項目申報,一來可以為申報高級別項目打下研究基礎,二來可以將工作中的工作當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問題項目化,鼓勵全院教師參與科研的背景下,重點培育優秀青年教師投身科研;與此同時,與附屬醫院加強緊密合作,院級科研項目面向醫院招標,醫院申報積極性亦十分高漲,增加教科研協作;服務區域地方經濟,依托健康科技產業園,與學院所在浦口區政府合作緊密,多項具有區域特色項目正緊鑼密鼓建設當中。

3取得成績

一直以來,高職學院科研管理工作圍繞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同專業建設、經濟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教學研究十分重要,學院也設有專門的高教研究所負責教學研究工作。但與此同時,不能因其固有的人才培養使命而過于標簽化,在國家級大項目上的攻關,我們也會結合自身行業科研優勢,嘗試新突破。事實證明,這不僅沒有耽誤“主業”,反而會成為學院發展的重大新亮點。科研管理服務可以有很多模式,但歸根結底,其宗旨不是干預,而是導向;順應學科、人才發展的方向,為其搭建橋梁、掃清障礙,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應用型人才也需要素質培養,專業性人才可能也會從事不同的方向,學院的主體——師生要有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思路、有實力,才可能實現科研新的突破創新。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專業實力的競爭,更是順應發展綜合實力的競爭,這才是真正的核心軟實力,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與此同時,科研服務不僅僅局限于低層次的服務,更要向高層次科研管理轉變,正如有些學者所言,要構建一流高職院,就要加強科研管理人員的培訓學習,提升科研管理人員英語水平、法律知識,如知識產權法、合同法等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的知識保障。[6]經過近兩年不斷地開拓創新,學院科研項目實現國家級科研項目零的突破與飛躍——接連取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中華中醫藥科學技術獎、江蘇中醫藥科學技術獎、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等等。學院科技處曾在2014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成果交流展示會上獲優秀組織獎,在2015年底申報江蘇省教科研系統先進集體評選活動中,獲“全省普通高校教科研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6年,科技處編輯部《中國腫瘤外科雜志》入選第八屆江蘇省科技期刊金馬獎。一次次成績的取得,正是對我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肯定與認可。除此之外,科技處牽頭學院健康科技產業園,中心實驗室的建設工作,科研管理服務工作不斷實現創新與突破。

4前景展望

學院科研工作取得成績,但同時存在問題;已有科研項目多,但轉化成果少;科研成果多,標志性成果少;如何加大成果轉化率及具有高層次科研成果獎將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作為科研管理工作內容之一,形成標志性科研成果[7]尤為重要,學院正逐步搭建科研團隊,努力形成具有學院特色的標志性科研成果。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生經濟效益,使影響力走出去,與市場對接更為緊密;建立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并加大投入力度,鼓勵發明專利,思考實現轉化,凝練研究方向,形成具有學院特色標志性科研成果,增強學院科技核心競爭力,將科研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郭萌.提升理工類院校人文社科科研水平的科研管理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4.35(6):573.

[2]朱勤.高職院校科研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4):9-11.

[3]何添錦.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機制創新途徑探析[J].商業時代,2008(1):57-58.

[4]鄒麗陽.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機制創新[J].職業與教育,2014(8):29-30.

[5]楊威,尚海茹,甘強.高校科研管理創新與效率提升[J].工業經濟論壇,2017.4(1):112-113.

[6]張小蘭,韓薇,吳詠梅,劉華翔.“雙一流”大學建設背景下科研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培養淺談[J],科技風,2017(2):227-228.

篇8

10月,我校三年級和六年級數組成員參加區級課“小學數學新知易錯的預防與對策研究”的課題研究,現已有大半年光景,現將這一學期所做工作作如下匯報:

一、課題實施的簡要情況回顧

(一)科學規劃,合理建構。

1、合理建構課題研究小組,認真做好前期工作。

課題確定以來,確定了課題研究組的成員,學校重新制定了參加課題研究老師的獎勵辦法,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熱情和積極性。學校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由專家領導、教導處負責人、學校數學骨干教師共同參與的課題研究小組。有效確保了課題研究小組的工作活力及能力,為課題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2、以理論學習為指導,把握現狀,明確研究方向。

本課題是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開展的,課題組成員應通過學習課程改革理論,充分認識到本課題的主導思想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本課題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進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脫離了課程改革這個大背景,本課題的研究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了我們研究的真實意義。所以課題研究要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這個教學科研的中心工作來開展。要時時以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來指導我們的課題研究實踐。這一期我們集中學習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享受活力的課堂》、《數學學習中學生“錯誤”資源利用》,《小學數學教師》、《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新課標下對“一堂好課”的再思考》、《數學因生活而精彩》等多篇論文,課題組成員另外還自主學習,認真鉆研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接受新課程理念的洗禮。

(二)規范實施,研中促長。

1、在行動中研究。

行動研究是一線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徑,也是課題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我組以教師的行動研究為突破口,我組教師結合自身的特點,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新知易錯的預防方法、矯正手段等多方面確立了個人行動研究課題,通過教師的行動研究,以點帶面,以研促教,推動了課題研究的深入。行動研究也使“新知易錯”課題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2、在研討中升華。

為了使課題研究的成果在理論、實踐兩方面得以發展,我組確立了課題研究研討活動機制:

(1)把課題研究與三課有機結合 (課題研究與家常課相結合、課題研究與研究課、公開課、課題研究與推門聽課相結合),探索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新知易錯的原因,及矯正的對策,提煉教師具有創新成分的操作方式與方法。

我們把課題組與數學教研組相結合,讓每位課題組教師圍繞課題參與上課、說課、評課活動,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學期我組成員每位都上了兩堂教研課,另外還上了兩堂研究課,每位教師上完課,我們都進行認真的研討,以達到真正提高教師鉆研教材的水平。

(2)把課題研究與學校的“研訓論壇”相結合。教科研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說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3)把課題研究與反思、積累相結合。

依據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研究過程,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開展自我反思,通過寫教學后記,寫教學案例、論文等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學,回顧教學的得失與成敗,總結行之有效的新知易錯的預防與矯正策略,提煉有效的矯正手段。要求教師開展互評,通過聽課評課、交流反芻等方式,讓教師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值得借鑒處,發掘有待完善處,促進課題的深入,給課題以活力。

(三)專家點撥,指點迷津。

通過學校的校本引領,通過學校骨干的示范帶路,通過學校教師的研訓論壇,在學校教師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后,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強化研究的策略,我們邀請了區教研室涂建宏老師來校為我組教師指導工作

二、研究進程與成果

1、通過一個階段的實驗和研究,轉變了教師的學生觀。

教師們意識到課堂上一定要關注細節,不僅僅是看學生聽課認不認真,作業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學生的心理活動怎樣;看學生是否喜歡數學課;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完全調動起來;看是否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興趣。現在我們大部分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那么枯燥乏味,離我們并不遙遠,原來它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通過一個階段地實驗和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這得益于教學由原來的教師講授、學生記憶,改變為教師關注細節,如創設情境,學生小組討論、探索、總結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找到了一條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途徑和方法。

3、通過一階段的實驗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老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會教、善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研究展望

篇9

2008年7月,原六灶中學、六灶中心小學由于撤鄉并鎮和其它種種弊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不能為繼。東臺市教育局為了維護千名學生利益,保持社會穩定,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將其兩校依法更名為六灶學校,按照九年一貫制的模式運作,探索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的新路子。三年多來,我們通過調查、分析、討論、思索,外出考察,認真總結了外校的辦學經驗找出了我校管理中的不足,致力于科學管理提質效,務實創新上品位,使六灶學校面貌大變,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為拋磚引玉,現將摸索出的點滴做法總結成文,以圖專家、同仁賜教。

一、上派與競選相結合的管理班子。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因為兩校合并而成,組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顯得十分重要。校長又是一校之魂,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東臺市教育局經過反復篩選,任命了既懂中學教育管理,又懂小學教育管理人員任該校的校長。其他班子成員經過民主推薦出肯干工作、事業心強、熟悉業務、作風正派、師德高尚的同志差額競爭上崗,為學校工作與時俱進跨越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統一與分塊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九年一貫制學校在管理上對領導班子成員有了更高的要求:既懂中學教育管理,又懂小學教育管理,統一領導分條塊管理還暫不具備。所以根據我校的校情提出了統一領導分塊負責有分有合的管理模式。即:校長室(校長負總責,副校長分塊負責),教導處(教導主任負總責,兩個副教導主任負責中學教導工作,兩個副教導主任負責小學教導工作),團少部,總務處。這樣的管理模式,條目清楚,有利于每個管理者找準自己工作的坐標,務實創新的開展學校工作;有利于精兵簡政,把減少的行政人員,充實到教學的第一線;有利于在每月一次的校務會上商定重大事宜,有利于每周一次的行政例會上協調周內工作,有利于每個教師都能看到管理者的工作業績。

三、重建與保留相結合的管理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管人人服心不服,制度管人心服口服。”九年一貫制學校是由兩個原獨立的行政單位合并而成。為了減少管理者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把學校各項工作管理到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學校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才能奏出和諧工作的交響曲。所以需要重建的制度統一重建。如教職工的學習制度、辦公制度、請假制度、申購制度、考勤制度、績效工資的考核辦法、作息制度;如果按原來小學是40分鐘一節課,初中是45分鐘一節課來安排,在一個校區里,一是課間學生活動頻繁交叉影響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二是上下課發出的信號雜亂無序,叫人無所適從,于是我們經過合理的安排統一為40分鐘一節課,這樣全校作息分明。為了便于領導的單項工作檢查,保留了小學教導工作評估細則。這樣使每個教師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剛性與柔性相結合的管理策略。剛性的學校管理制度如果是一種催化劑,那么柔性管理就是一種劑。其管理的真諦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挖出人的潛能,只有把握了全體教職工的心里脈搏,采取符合教職工心里需要的管理思路,才能實現管理上的最大效益,形成辦學育人的整體效應。我們采用了“三動”的工作思路。領導帶動。管理人員都能以學校的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科學嚴謹的方法,雷厲風行的作風,主動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經過多次民主測評表明,管理班子深受教職工的信賴。活動促動。教職工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具體的載體,學校適時開展活動,有助于促進教師師德業務水平的提高。先后在教職工中開展“講政治、講師德、講奉獻、講實績”及“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練師能”等主題教育活動。使每個教職工明確“老年教師當模范,中年教師當示范,青年教師上規范”的具體要求。通過“樹樣子,引路子,搭臺子,壓擔子,結對子”的方法,讓每個教職工走向成功。關心感動。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關心,關心要真心。管理者要從教師的思想進步到幫助解決工作與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把黨的溫暖送到教師的心坎上,用一顆真心去感化他們,激發他們對工作的熱情,把他們中蘊藏的積極性發掘出來。

剛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我校全體教師在成長著,成熟著,成功著。三年多來有五名教師被評為市級優秀教育工作,一名教師被選為市級黨代表,八名教師參加市級賽課獲二、三等獎,發表在省級以上教育教學論文十多篇,學生參加市級以上競賽活動獲獎200多人次,學生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小論文三十多篇。

五、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科研是學校騰飛的翅膀。兩校合并后我們采取了強勢互補,互相滲透,把中小學音樂、英語、美術、體育、物理、生物、科學等學科的老師滲透使用。教師原有的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優化整合了教師隊伍。由于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不夠了解,教學要求還不夠掌握,給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障礙。我們以科研為先導,堅持走校本培訓之路,狠抓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培養他們強烈的研究意識,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一定的創造教育能力。學校組建了教育科研網絡,組建了課題中心研究組,課題實驗組等機構,制定了《教育科研獎勵辦法》以及相關的責任制,建立了教科研的管理機制,要求教師人人有研究課題,勤耕耘,銳創新,樹特色。以科學化的管理為學生奠定成才的基礎,以高水平教學為學生建造成才的空間。學校開展了科研沙龍、集體備課、上課評課、集體反思、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帶科研,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要進同類學校的前列,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仁的贊譽。我校有市級課題一個,個人專項課題《矯正低效行為,促進有效教學的研究》受到同仁的一致好評。真正做到了教師思想立在育人上,功夫下在教研上,本領顯在課堂上,精力用在創新上。

總之,辦好九年一貫制學校,有利于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有利于教育教學的改革,有利于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緩解小升初的壓力。人民群眾對學校教育的認可度較高。但是也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我們的管理者邊實踐邊研究,探索出一套完美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管理的新路子。

篇10

【關鍵詞】學校管理 以人為本

要管理好學校的工作,單靠制度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以人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教師,以情感人。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軟”管理結合起來,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實現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轉變,這樣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為收到預期的效果。就此,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以人為本”,促進職工發展

教師往往自尊心很強,因此學校領導對教師應該堅持多表揚、多關心、多接近,使教師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教師還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同情心,是非觀念明確,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辦事公道,不論評獎調資,表揚或批評都要盡量公平合理;學校領導還必須以身作則,具有犧牲精神,特別是在教師待遇尚且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學校領導更要注意將優惠讓給群眾,就是那句話:擔子揀重的挑,飯碗揀小的端。這樣,才能引導和帶領全體教職工為完成學校的總目標而努力工作。

(一)幫助教職工(教師)實現自身價值

教師強烈期望得到社會的承認與尊重,希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教師的合理追求,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要體現。因此完善自我、體現人生價值和學校發展的大目標是和諧統一的,學校就是每位教職工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管理中就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學校辦學的大目標作為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載體。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建立對教師及其勞動的科學評估標準,要制定《教師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評比激勵機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檢驗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標準,鼓勵每一位教師發揮潛能,創造成績;我們認為發揮潛能就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我們還鼓勵青年教師“冒尖”,對脫穎而出者給予表彰獎勵,并及時推薦優秀青年教師走上領導崗位,在職稱評定、評優等方面按政策規定給予傾斜。

為了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學校管理者,應根據具體問題積極進行有意識地疏導和“灌輸”,改變教職工的思維定勢,加強心理引導,開闊教職工的視野,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群眾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情緒和心態波動就小,這有利于改革措施的順利推進。

同時,教師還不滿足于被動地完成一般情事務,而是盡力追求完美的結果。因此,有意識地給教師分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讓大家把攻克難關看作一種樂趣,也是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式之一。

(二)為促進教師的發展和提升教師的技能創造條件

高校教學管理活動的根本目標是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但這些發展和進步最終都離不開教師的發展和技能的提升。也就是說,高校的發展必須依靠教師發展。同時在多年的教學管理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師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有計劃的培養。學校可以通過建立“優秀教師評比”和完善“教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科研先進個人、優秀教研組”等評比活動來促進老師的發展和進步,并通過擴大對外交流、教研組外出參觀學習、專家名師講座等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和教育理念,還可以通過脫產進修,從學校中選擇骨干教師到外國學習。等他們學成歸來,并對本專業教師進行二級培訓,從而促進整個專業教師素質的提升。另外,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到其它高校考察取經,與國內外的名校建立聯系,學習先進經驗。這樣一系列措施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素質。從而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和提升了教師的技能。

二、管理工作者要善于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