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冶煉技術范文
時間:2024-01-09 17:45: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色金屬冶煉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我國有色金屬冶煉廢渣處理的發展現狀
有色金屬冶煉產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的工業,在有色金屬冶煉的發展過程中,能源的保護與合理運用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問題,所以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對于金屬得廢渣處理問題需要充分重視能源的在利用,從而使我國有色金屬的冶煉得到全面的發展。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我國有色金屬的廢渣處理的方法更加豐富多樣,在我國的廢渣處理的過程中,采用了許多的方法,比如溶劑浸出技術,離子交換法,沉淀法,磁場流體分離技術,等方法,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對于有用物質的處理,從而減少能源的浪費,這是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對于廢渣處理的進步性。另外,在有色金屬處理的廢渣處理過程中,我國在對絕對無用對廢渣的排放過程中極大的減少了對廢渣排放過程中的污染,在這一排放過程中,更注重環境的保護。這是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的另一方面的進步行的體現。但是,這些并不意味著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過程已經很完善,在這其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更好的解決,所以,必須要不斷重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的綜合利用,從而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環境的全面保護。
(二)有色金屬冶煉廢渣的綜合利用領域
對于廢渣的綜合處理與運用的探討,可以很全面的利用廢渣的資源,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有色金屬廢渣可以充分利用在不同的方面。以下就此探討廢渣處理的具體方面。
1.從有色金屬的廢渣中提取有價金屬元素
在近些年來,我國工業雖然取得了不同的進步與發展,但是我國仍處于粗放型的工業的發展水平,所以在金屬冶煉的過程中常常會存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冶煉不到位,存在資源的浪費,這些浪費具體都在冶煉的廢渣當中,所以現在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轉化觀念,認識到這些排棄的廢物就本質而論實屬資源,而且還應該從全局的、多元化的理念出發,開發新的技術實現對這些廢物的多層次資源化利用,所以,對廢渣處理中的有價金屬的處理與再提取的過程來說,是對資源的再次獲取的過程,在這過成中所提取的有價金屬,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廣泛的運用。所以,在廢渣中華提取有價金屬,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2.用有色金屬冶煉廢渣生產水泥
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加水攪拌后成漿體,能在空氣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當有色金屬冶煉完成后,并對廢渣進行再提取有色金屬的過程完成后,所得到的廢渣包含的有用物質較少,這種廢渣的利用也很全面,在目前,由于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色金屬的廢渣廣泛運用在水泥的生產過程中,利用相關的技術,讓廢渣在利用,進行相關的水泥生產,這種利用方式充分體現出了廢渣的合理在利用,這也是我國在廢渣處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運用領域。將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運用到實際的水泥的生產領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對于資源的浪費的問題,另外也使金屬冶煉的殘渣在能夠在建筑工程領域能夠更好的再次利用,所以,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運用領域。
3.有色金屬冶煉廢渣鋪設路基
用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鋪設路基,是近年來較為常見的一種運用方式,在有色金屬的廢渣運用過程中,鋪設路基的運用占重要的比例,有色金金屬冶煉的廢渣運用到馬路的鋪設,由于其鋪設的材料一般需要很強的抗壓性以及有很大的強度,所以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便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將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運用到實際的路基鋪設過程中,是一種很好的路基鋪設的選擇,也可以解決殘渣如何更好的處理的問題,所以,在這一過程中的運用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所以,金屬冶煉的殘渣在這方面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在有色金屬利用路基鋪路的過程中,必須要正確把握廢渣的硬度是否符合路基的鋪路,以免影響在路基鋪設過程中的質量問題。
(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的綜合處理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在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有色金屬廢渣處理過程中的利用率較低,在對有色金屬冶煉廢渣處理的過程中對廢渣處理不到位,利用率較低很大程度上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相關重金屬污染問題,但是,我國粗放型工業占主要的地位,所以,在有色金屬冶煉廢渣處理的過程中的利用率極低,在提取的成分還想對較少,所以在廢渣處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合理的解決這類問題。另外在有色金屬冶煉的過程中,我國對廢渣處理的技術水平還較低,所以,在廢渣處理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技術漏洞與偏差,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廢渣的不合理排放與污染,嚴重影響環境,所以,這也是我國在有色金屬廢渣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
最后,在廢渣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的問題,在廢渣的處理過程中,我國對于一些金屬冶煉的廢渣的排放不合理,在金屬冶煉后,一些完全性的廢渣,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其他領域,所以在廢渣的排放過程中,一些廢渣隨意的排放到外面,有時還會排放到水里,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嚴重影響了水質以及占據了大量的空間,從而導致了我國廢渣排放的過程嚴重影響了環境,造成了垃圾的污染,所以,金屬冶煉的廢渣排放到外面也會嚴重影響到環境,這也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國家必須要重視有色金屬冶煉業的發展,相關企業必須注重對有色金屬冶煉廢渣的資金的投入,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加強對廢渣處理與排放的技術領域的創新,提高廢渣的資源的再利用率,并拓展更廣的領域運用期中,以不斷促進我國廢渣處理的高效發展。
另外,從法律層面上也必須要重視對相關金屬冶煉過程的廢渣處理的一個很好的保護,雖然我國在立法層面上已經有了有關對于金屬冶煉廢渣排放的一個規定,但是,在真正的法律發展的過程中,還欠缺一項具有針對性的法律,以嚴格規范法律的行為,所以,國家的立法機關必須要有效的做好立法的工作,從而進一步增強我國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過程中的合法性。
最后,在對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過程中,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必須要對金屬冶煉的廢渣統一處理,統一規定排放地點,排放地點要有相關的監督部門以及相關的人員定期核查,對污染程度進行合理的測量。以減少環境污染的最小化,增加金屬冶煉的合理有效利用,統一進行相關的回收,從而更好的減少金屬冶煉廢渣處理的污染程度。
結束語:
有色金屬冶煉的廢渣處理的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對于方法與技術的要求十分重要,同時,合理的對廢渣處理可以很好的起到環境保護與資源合理運用的雙重作用,但是,在有色金屬冶煉廢渣處理的過程中,必須要解決其技術水平以及相對的問題,提高利用率,并通過頒布相關的法律對金屬冶煉的廢渣的處理有更好的約束能力,從而更好的減少環境的污染,提高環境的保護從而更好的推動廢渣的合理運用,不斷推動的有效的我國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有色金屬工業冶煉廢渣的治理問題,柯家駿,重慶環境科學與發展,1989.
[2] 云南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廢渣循環利用,再協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3.
篇2
關鍵詞:區域協作 有色金屬產業 關聯產業
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現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國(有色金屬,是指除由鐵、錳、鉻等元素構成的黑色金屬之外的所有金屬),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與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內蒙古具有發展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的比較優勢。在2001-2011年間,內蒙古的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長較為迅速,從2001年的9.7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46.5億元,占全國總量的比重由2.34%上升至8.87%。就產業規模而言,2001年內蒙古居全國第11位,2006年上升至第5位。到2011年,內蒙古位居全國第4位,僅次于河南、山東與湖南。同時,云南從2006年的第4位滑落至2011年的第10位,而江西則從第7位上升至第5位。
冶煉與壓延加工是提升有色金屬附加值的重要環節。因此,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有色金屬產業的核心部分。各省市該產業的發展情況如表1所示。
表1數據表明,除外,其余各省市均在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一情況說明:第一,該產業的發展并不需要本身具有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第二,該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
2001年,內蒙古該產業的工業總產值為37.48億元,到2011年增加至1620億元,占全國質量的比重則由2001年的1.6%提升到2011年的4.5%。忽略價格變動的影響,年均增加45.7%,同樣是增長最快的省市。就工業總產值的國內排名而言,2001年內蒙古僅位居全國第23位,落后于大部分省市。此后,內蒙古該產業發展十分迅速,2006年上升到第15位,而2011年成為全國排名第8 位的省市,僅次于山東、河南、江西、江蘇、湖南、廣東、浙江。
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比較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盡管內蒙古的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是與山東、河南等省份相比,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內蒙古與江西具有較好的可對比性:第一,在各自所屬的經濟區域(京津冀晉蒙地區與長三角地區),兩者有相似的地理位置與地位;第二,內蒙古與江西的經濟規模基本相當;第三,內蒙古的十種有色金屬產量以及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的工業總產值均大于江西,但是在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總產值上卻低于江西。因此,在本文的研究當中,將內蒙古與江西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進行對比(有色金屬產業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為主,且內蒙古的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發展狀況相對較好,因此筆者從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發,分析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情況),以探尋內蒙古該產業未來發展的突破點。
(一)產業績效比較分析
根據《中國工業經濟年鑒》中的數據,可以采用六個指標(見表2)對比分析內蒙古與江西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績效。
通過表2可知,2011年內蒙古與江西在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績效方面互有優勢:一是內蒙古該產業虧損企業占所有企業的比重大于江西,這說明內蒙古的企業更需要整合。二是在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重上,內蒙古低于江西,即內蒙古在產品銷售上相對較優。三是內蒙古該產業的負債權益比率大于江西,說明內蒙古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融資能力相對低于江西的相關企業。四是2011年內蒙古該產業實收資本為197.37億元,低于江西的203.57億元。五是在主營業務收入與成本的比例上,內蒙古高于江西,這可能是因為內蒙古在有色金屬礦產、土地等方面具有成本優勢。六是內蒙古該產業管理費用占總利潤的比重約為0.199,較高于江西的0.198,即與江西相比,內蒙古相應企業的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
(二)關聯產業比較分析
在國民經濟運行中,任一產業既為其他產業提供中間投入(后向關聯),也要使用其他產業的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前向關聯)。因此,為了進一步分析內蒙古與江西在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上存在的差距,可以對兩者該產業的關聯產業進行比較分析。
首先,根據2007年內蒙古與江西的投入產出表計算產業關聯度(在價值型投入產出表中并未區分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與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因此,本文使用其中的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進行計算),獲得除該產業本身之外關聯度排名10的前向關聯產業與后向關聯產業(為節省篇幅,產業關聯度的具體數據不再列出。如有需要,可與作者聯系)。其次,在排名前10位的關聯產業中,去除資源開采型產業、低附加值產業。最后,選擇兩者相同或者兩者均能發展的關聯產業,并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整合,得到14個關聯產業。2011年,內蒙古與江西這14個關聯產業的相關數據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8個后向關聯產業中,內蒙古僅在專用設備制造業上有相對較大的產業規模,兩者工業總產值的差距為27.49億元;而在建筑業等7個產業上,2011年內蒙古的產值均低于江西。就絕對差距而言,內蒙古落后最少的是建筑業,兩者相差42.6億元;其次是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差距為74.03億元;差距最大的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江西高出內蒙古985.75億元。就相對差距而言,建筑業仍然是差距最小的產業,江西的總產值約為內蒙古的1.05倍;其次是通用設備制造業,江西是內蒙古的1.7倍;差距最大的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江西的總產值分別為內蒙古的64.27倍、10.89倍。
與此相反,在除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外的5個前向關聯產業上,內蒙古相對優于江西。其中,內蒙古優勢最大的產業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產值是江西的2.53倍;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其增加值為江西的2.05倍;優勢最小的是金融業,其增加值高出江西25.18%。
由于缺乏江西的數據的原因,我們無法直接比較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的產業規模。但是,從《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2012》中,可以得到兩省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經費內部支出數據。其中,內蒙古的支出為85.1685億元,而江西為96.7529億元。這一數據表明,內蒙古在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上并不占優。
區域協作與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發展
通過與江西在產業績效與關聯產業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內蒙古的有色金屬產業(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為主)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在產業績效上仍有所欠缺,具體表現為虧損企業較多、承擔風險能力與融資能力較差、管理成本較高等。第二,在有色金屬產業關聯度最高的后向關聯產業上,內蒙古的發展較為緩慢,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這兩個產業尤為落后。第三,盡管在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金融業等前向關聯產業的發展上占據優勢,但這種優勢并不明顯。特別地,內蒙古在R&D上的投入有待提高。
總之,內蒙古的有色金屬產業仍然有較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然而,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增長逐漸放緩的宏觀形勢下,單靠內蒙古自身努力來推動其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是很困難的。因此,有必要在京津冀晉蒙區域協作背景下,探討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前后向關聯產業及旁側關聯產業的協調發展問題,為區域協作下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提供思路。
(一)區域內相關產業比較分析
在信息時代,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發展及對其服務的使用,將有助于降低管理費用。因此,本文將這一生產業納入分析范疇。現在,計算京津冀晉蒙相關產業2011年的區位商,以比較各自的專業化優勢產業。
由表4可知,在有色金屬產業的兩個子產業上,內蒙古的區位商分別為4.66、2.63,遠高于其余四省市。這說明,在京津冀晉蒙地區,有色金屬產業是內蒙古的絕對優勢產業。
在其余15個相關產業中,京津冀晉蒙五省市均有各自的專業化優勢產業,其中以北京和天津居多。具體地,北京的專業化優勢產業有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與零售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天津的專業化優勢產業有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這說明,北京與天津的主要優勢產業分別在于生產業與制造業,而這也與京津兩市的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相契合。
河北的優勢產業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這是因為河北包圍著北京與天津,是京津兩市與外界的經濟交流,以及內蒙古、山西的產品進入京津兩地與銷往國外的必經之地。山西的優勢產業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其原因在于山西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此外,建筑業是內蒙古的優勢產業,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內蒙古進入經濟快速增長與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時期,產生了對建筑業的巨大需求。
(二)區域協作與有色金屬產業發展
要推動有色金屬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協同發展其關聯產業。其中,后向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產生對有色金屬產業產品的大量需求;而前向關聯產業的升級發展,能給有色金屬產業提供優質、低成本的中間投入品。
在有色金屬產業大部分關聯產業的發展上,內蒙古落后于區域內其他省市。同時,因為地理位置、環境、資源、宏觀經濟形勢等的限制,內蒙古并不具有后發優勢。因此,依靠自身發展有色金屬產業的關聯產業,并非內蒙古的最優選擇。因此,開展與京津冀晉四省市在相關產業上的區域協作,推動其有色金屬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內蒙古的必然選擇。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促進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區域協作模式,如圖1所示。
1.京蒙間生產業的區域協作。北京的生產業,尤其是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可以為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提供優質中間投入。具體而言,北京金融業的發展,可以為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提供所需資本;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可以提供有色金屬資源勘查、產品研發與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服務;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業則有助于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相應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2.津蒙間制造業的區域協作。在天津的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建立起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新型工業體系。毫無疑問,天津的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這將產生對內蒙古有色金屬產品的大量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動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
3.冀蒙間交通運輸業的區域協作。河北的優勢在于環繞京津,是京津兩市與國內其他區域之間經濟交流的必經之地。因此,在發展交通運輸業(或物流業),河北具有絕對優勢。河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是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必要支撐:一方面,溝通內蒙古與北京之間生產業的區域協作;另一方面,將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產品輸送至天津,以供應天津制造業發展對有色金屬的需求。
4.晉蒙間能源生產與供應的區域協作。山西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等能源大省,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能源支撐。內蒙古雖然擁有僅次于山西的煤炭儲量,但是,內蒙古在發展有色金屬產業時,仍然應當加強與山西在能源生產與供應產業方面的協作。
5.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的產業整合與區位選擇。除加強與京津冀晉之間基于關聯產業的區域協作外,內蒙古也應當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促進其有色金屬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第一,推動產業整合,打造一批擁有較大規模的企業。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虧損企業占該產業企業總數的比重相對較大,應通過并購扭虧為盈,適當提高該產業的集中度。第二,優化生產基地的區位選擇。為有利于與河北、山西之間的產業協作,內蒙古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新建生產基地的選址應優先考慮三省區交界地。
參考文獻
1.鋼花.內蒙古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物流科技,2012(10)
2.國家統計局.江西統計年鑒2012.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3.國家統計局.內蒙古統計年鑒2012.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4.國家統計局.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2002.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5.國家統計局.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2006.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6.國家統計局.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2012.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7.孫麟.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整合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篇3
赤峰市地跨大興安嶺有色金屬成礦帶和華北地臺北緣金成礦帶,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2003年,由中科院劉光鼎等11位院士提出的《大興安嶺中南段――一個重要的有色金屬資源基地》建議,得到總理的高度重視,大興安嶺中南段所在的赤峰地區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找礦區域。以此為契機,我們全面加大地質勘探力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些年,赤峰市每年投入勘探資金都在10億元以上,共發現礦產資源70余種、礦產地1200多處,其中大中型礦床25個。專家初步估測,赤峰有色金屬、貴金屬的遠景儲量(金屬量)為:銅300萬噸、鉛1500萬噸、鋅2000萬噸、鎢30萬噸、錫250萬噸、鉬300萬噸、金300噸、銀20萬噸,按現行市場價格計算,價值在2萬億元以上。為了盡快把有色金屬產業做大做強,赤峰市于2003年、2007年先后兩次舉辦全國性的、高規格的有色金屬產業發展論壇,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建言獻策,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目前,規模以上有色金屬礦山企業已經達到110戶、金屬冶煉及加工企業13戶,形成了口處理有色金屬礦石8.3萬噸、年冶煉62萬噸、深加工13.2萬噸的生產能力,采、選、冶、加產業鏈條全面形成。
有色金屬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2009年以來,因金融危機影響,有色金屬產業受到了嚴重沖擊,產品需求急劇下滑,價格大幅下跌。但由于有色金屬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市場對有色金屬的需求仍是剛性的、長期的,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市場明顯回暖,有色金屬需求已經大幅回升。特別是2009年國務院出臺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抓興規劃》,為我們大力發展有色金屬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赤峰依托寓集的有色金屬資源、良好的產業基礎以及優越的區位條件,一定能夠把有色金屬產業做大做強,為自治區乃至國家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應該說,赤峰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榮獲了“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殊榮,但發展水平還不高、發展方式還相對粗放,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后一個時期,赤峰市將緊緊圍繞“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這一根本要求,繼續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到2010年末,建成日采選能力萬噸以上有色金屬礦區6個,有色金屬日采選能力突破10萬噸,冶煉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分別達到80萬噸和20萬噸。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有色金屬日采選能力、年冶煉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分別達到20萬噸、150萬噸和80萬噸以上,銷售收入2000億元左右,成為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產業基地、著名的“中國有色金屬之鄉”。
大力探礦增儲,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必須有足夠的資源保障。最近幾年,赤峰市在全國率先引進社會資本,開展了商業性1:2.5萬航空綜合物理探礦和1:5萬商業性礦產地質調查工作。其中,商業性航空物理探礦進行了1.8萬平方公里,商業性礦產地質調查進行了1.6萬平方公里,共提交異常區261處,新發現有價值的礦點70余處。赤峰市地域遼闊,目前航空物探和地質調查僅占國土面積的40%,大量地區還屬于勘探空白區。據專家預測,赤峰有色金屬成礦富集帶應該在地下800-1000米左右,而赤峰市500米以下深部找礦工作還沒有開展。因此,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地質勘查工作機制,多渠道引入、籌集資金,充分利用國家、地方和民間資本大力開展地質勘查工作。要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支持開展風險探礦,鼓勵多種主體對空白區進行地質找礦和資源勘探,推進現有礦山企業實施探礦增儲,加大二次找礦和深部找礦力度。全面加強同地勘單位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和應用先進的地質找礦理論、探礦技術和手段,進一步在尋找和評價新的大型礦產地、重點礦山擴礦和危機礦山接替資源等方面尋求突破。
整合礦產資源,推進規模開發。加強資源整合是促進規模開發、推動產業升級、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徑和手段。赤峰市礦產資源開發起步較早,礦山企業數量較多,但由于前些年準人門檻低、管理比較粗放,一些采礦、選礦企業實力弱、技術力量不足、裝備水平較低,帶來了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大礦小開、亂采亂挖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有色金屬產業健康發展。為此,從2006年開始,赤峰市按照國家和自治區要求,大力實施礦業秩序整頓工作,至2009年末共整合礦山企業260多家。2009年9月,國家12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的通知》,為深入整頓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更大成效。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資源向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和在赤峰實施深加工的大企業、大集團集中,提高優勢企業資源保障能力。要健全完善礦業權轉讓制度,嚴格按照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礦業權,確保礦業權有序流轉。要科學設置礦業權,強化審批和監管,堅決防止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大礦小開、亂采亂挖現象的發生。要鼓勵優勢企業整合重組中小企業,支持冶煉企業和深加工企業與規模較大的礦山企業進行整合重組或相互參股,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篇4
英文名稱:Nonferrous Metals(Extractive Metallurgy)
主管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主辦單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7545
國內刊號:11-1841/TF
郵發代號:2-46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4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篇5
中國銅工業主要從事的是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我國國內銅冶煉商為:大冶有色金屬公司、云南銅業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公司、銅陵有色金屬公司、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和煙臺鵬暉銅業公司,他們同時是中國主要的銅精礦進口商,也是中國銅冶煉廠采購小組CSPT的成員。
全球銅資源分布極不均衡,銅礦儲量約87%分布在十個主要國家當中,其中智利儲量就占據全球儲量的近1/3。我國進口的銅精礦主要來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銅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
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預計2007年消費量將達到450萬噸,其中國內陰極銅生產可達到260萬噸以上,而其中依靠國產銅精礦生產的只有不到80萬噸,其余的銅原料大部分依靠進口。
2006年黃石市進出口貿易總值達10.33億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3.2%,其中進口貿易達6.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額達3.98億美元,同比增長三成。黃石進出口貿易主要以礦產品為主,占到了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從智利進口銅精礦和新冶鋼從智利進口鐵礦砂為主。
根據在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計劃科了解到的情況,冶煉廠陰極銅生產備料來源比例大體如下:10%自給;30%國內購買;60%進口。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黃石海關統計,2006年湖北省共進口銅精礦26.77萬噸,價值4.54億美元;進口企業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屬公司一枝獨秀:2006年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共進口銅精礦26.43萬噸,同比下降10.89%,價值4.5億美元,同比上升62.83%,分別占湖北省全省進口總量和總價值的98.7%和99.1%。2002-2004年,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是全省進口銅精礦的唯一企業。
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進口銅精礦,經冶煉生產出陰極銅,通過質量認證體系驗證合格,再經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貿有限公司出口到倫敦交易。實質上,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從事的就是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從中賺取加工費——銅精礦供貨商向冶煉廠支付的費用,是冶煉廠利潤的主要來源。
然而近年來,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卻步履維艱。一方面,由于倫敦銅價大幅度上漲,導致冶煉產能增長的速度高于礦山增長的速度,2006年國際銅精礦市場開始由供應過剩走向短缺,致使進口銅精礦的加工費用不斷下滑。另一方面,國家限制政策的接連出臺對冶煉行業產生一定的沖擊,使中國銅冶煉行業加工貿易遭遇政策冷氣流。
2國家政策
(1)出口方面:
2004年1月1日起,一般貿易下陰極銅出口退說率由原來的7%下調為5%,并征收5%出口關稅;2006年4月10日起,一般貿易下陰極銅出口關稅由5%上調至10%;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陰極銅出口退稅;2006年11月1日起,銅、電解鋁等有色金屬初級產品實施15%的出口暫定稅率;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關稅實施方案》正式實施,銅產品出口稅率再次調整。
(2)進口方面:
2006年9月15日起,對進口銅精礦一律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2007年1月1日起,同產品進口稅率再次調高。
(3)加工貿易方面:
2005年底,八部委下發通知,已將進口廢銅或者銅精礦、出口未鍛軋銅列入加工貿易禁止范圍;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2006年11月22日起,不再辦理陰極銅出口加工手續。
3問題分析
通過案例描述部分我們知道國家政策限制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我認為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我國國內銅產品需求量高,國內市場優先滿足。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征收出口稅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國內市場的供給,主要用于抑制通貨膨脹,穩定國內經濟。
銅工業自身的問題。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大而不強,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多停留在初級產品的淺層次加工上,這不利于我國銅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政府必須出臺限制政策督促此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第二,環保需要。銅業屬高耗能,高污染及資源類產業,尤其是前述加工貿易,其過度發展會帶來很大的負外部性,增加社會成本,政府出于保護環境和資源的考慮必須對其進行限制。
第三,國家財政狀況。我們知道出口退稅依賴于政府的財政狀況。近幾年國家連續運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致使財政赤字上升,這時,取消銅加貿出口退稅也成為改善財政收支狀況的需要。
國家出臺的限制政策對銅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概括如下:
正面影響:
(1)有利于促進銅業結構調整。國家限制的低層次加工貿易會迫使銅業加工貿易向高科技.縱深加工方向發展,如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就提出了延長產業鏈和深加工的發展戰略。
(2)有利于推動銅冶煉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節能降耗,銅業若不及時革新,就會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國家政策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銅業進行革新的動力。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投入十幾億新換了三號五號轉爐,并將拆除落后的反射爐,引進先進的愛莎爐。
負面影響:
征收銅產品出口稅和銅精礦進口稅,使得銅加工貿易企業進口和出口兩次付費,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同時又由于加工費下滑,企業利潤減少,挫傷了企業生產積極性,同時也加劇了銅冶煉行業國內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導致惡性循環。
根據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的所見所聞及對相關行業資料的閱讀,我發現國家和銅冶煉廠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矛盾關系。一方面,國家接連出臺各項針對銅冶煉行業的限制政策,特別是多次調整關稅和取消進口精銅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煉廠卻仍在從事此類加工貿易,且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2007年1-4月,銅冶煉投資26.26億元,同比增長了43.75%,同時進出口貿易也快速增長,同比增長34.2%
在宏觀經濟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時滯”,是指通貨膨脹時工資上漲滯后于物價上漲,而在這里則是出現了政策執行對政策出臺的“時滯”。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1)政策貫徹力度不夠,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級下達,從中央到省到市再到縣最后到公司,期間還要經過各個部門,這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而且在這個下達的過程中,政策的貫徹力度也可能無形中削弱。
(2)出于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考慮,我們知道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是黃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稅大戶,并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公司的支柱產業就是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加工貿易,如果這個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個黃石經濟發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
國家與銅冶煉行業之間這種矛盾關系的存在有利有弊。從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給銅冶煉業一定的緩沖時間,使其順利地完成向深層次加工的銅材貿易的轉型升級。從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導致國家政策的無效性,不能起到限制“兩高一資”產業過快增長等作用。
總的來說,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積極高效的開展過度工作,就能既保證國家政策的發揮,又保證企業的安全轉型和地方經濟的穩步發展。可見,其存在利大于弊。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前銅冶煉行業形勢不容樂觀;國內面臨政策限制,國際上面臨加工費的持續下滑,該行業自身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然而,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煉規模提升戰略”:十一五期間,陰極銅產量從20萬噸提升到40萬噸。我不禁要問:這一戰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目前形勢下的銅冶煉行業,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政策時滯所提供的緩沖時間,加速進行結構調整。在產業方面,可以從單純的銅冶煉向建筑業,物流,服務業等方向發展。
(2)加快淘汰落后產能。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反射爐所從事的生產已經不適應生產需要,應及時淘汰。
(3)加速轉型升級。通過延長產業鏈,實現由進口銅精礦、出口陰極銅的淺層次加工貿易向進口電解銅,深加成銅材出口的轉型升級。同時實施縱向發展戰略,發展產品上游采礦.找礦并進入產品下游銅材包裝。
(4)在一定時期內適當減產,必要時甚至可以停產,以提升自己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權。
(5)合并銅業中的小型私有企業,以增強企業活力,加速實現真正的國企公司化,同時也能提高競爭力。
(6)改變粗放型發展模式,走“節能減耗”之路。發展采選高效節能工藝和設備,先進的冶煉加工技術,資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實施先進的環境資源保護措施。
(7)重視人才,走好“人才強企”之路,成立企業產品研發中心,發揮其核心功能。
(8)重視科技進步,培育新的競爭力。抓住國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給予15%稅率優惠)的發展機遇,加大科技投入與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的科技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
(9)加強同海關,銀行的合作,發揮其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調整帶來的損失。
(10)抓住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商務部“萬商西進”工程的推進及東部沿海加工貿易向中部地區梯度進程轉移加速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外部條件,加速自身發展。
(11)把握產業發展的熱度,重復建設或技術含量不高的項目堅決不能上。
(12)盡快開展和加強礦山新一輪找礦,延長礦山壽命。
參考文獻
[1]王忠奎.世界銅精礦供需狀況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00,(10).
[2]徐虞利.中外銅精礦加工費談判添不利因素[J].上海證券報.2006,8(10).
[3]阮正福.環境保護的宏觀政策選擇[J].企業經濟.2006,(2).
[4]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2007.
篇6
英文名稱:Shanghai Nonferrous Metals
主管單位: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上海市有色金屬學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2046
國內刊號:31-1646/T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篇7
人倍感意外的是,有“中國銀都”之稱的湖南永興竟然是“零礦產資源”,它的成功實踐,詮釋了“金銀是怎樣煉成的”。資源的貧瘠、經濟的貧困曾逼迫這里的人們漂洋過海,把從廢料中提煉金銀的技術帶回家鄉,并與家鄉300多年傳統的冶煉技術相結合,傳承中創新,使永興的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產業蓬勃發展起來。
上世紀末的永興,冶煉演變成惡性膨脹,污染問題凸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一度是永興金銀業無序發展的真實寫照。冶煉、煤礦和煙花等高危行業竟然成為永興的工業支柱,于是永興開始變革,探索循環之道。
如今以“無礦開采”為特色的永興已成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第三批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在中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中異軍突起。
“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分了四個類型:重點行業、產業園區、重點領域、省市。省市這個層面只到了地市一級,沒有到縣,而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縣域經濟。考慮到永興縣發展循環經濟非常有特色,最后把它納入了重點領域,讓這個縣成為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北京工業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程會強研究員表示。
位于湘東南的永興,在沒有任何有色金屬礦藏的條件下,創造了年產黃金約7噸、白銀近2000噸的奇跡;白銀產量超過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的產銀大縣地位;鉑族金屬、鉍、硒、銦、碲產量居全國前列,已成為我國稀貴金屬最大產地。2004年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銀都”稱號。
通過“變廢為寶”,發展“零資源”循環經濟,永興為國家創造了較大的財富。從2000年起,永興縣金銀冶煉企業通過從“三廢”中回收提煉各類有色金屬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的財富累計超過300億元,為財政提供稅收累計10多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永興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共為國家回收白銀12900噸、黃金43噸、其它稀貴金屬等91萬噸。
程會強2009年為永興縣主持編制了《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試點實施方案》。程會強介紹說,永興形成了以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為龍頭、遍布全國的廢渣回收、運輸體系,以及獨具特色的技術優勢,如資源回收再生技術、降低能源消耗技術、降低污染排放技術等。
永興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的原料,主要有以下五類:第一類,有色金屬尾礦;第二類,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爐渣、爐灰、爐磚、煙囪灰以及陰溝泥等;第三類,銅、鉛電解精煉的陽極泥;第四類,生產和使用金銀場所產生的廢棄物;第五類:電子廢棄物。
據統計,永興縣企業通過綜合回收利用,能夠從“三廢”中提煉金、銀、鈀、鉍、硒、銻、鉑、銦、鎳等20余種有色金屬和非金屬。與此同時,有關企業還開發生產了硝酸銀、化工銀、超細銀粉、925白銀、銀觸頭等10余種深加工產品,不斷拉長了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條,不同企業回收利用不同金屬;建立了聯系緊密、運轉靈活的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循環利用模式。
程會強告訴本刊記者,永興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示范基地以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理論為指導,以充分回收利用廢棄資源、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為目的,對基地建設統籌規劃,構建上下游產業相銜接、關聯企業相聚集的發展格局,按功能建設綜合回收利用區、精深加工區、能源供應和服務平臺等四大區域。
篇8
需求生變
目前,有色金屬行業面臨著產業需求增速放緩的挑戰。據了解,10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速從“十一五”期間的13.7%降至“十二五”期間的10.4%,基本保持了高速增長,但2015年增速降為5.8%,2016年前9個月僅為0.9%。
“十三五”期間,隨著全球經濟低迷和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有色金屬需求萎縮將進一步顯現,價格波動趨勢受各國貨幣政策分化影響大于市場供需的影響,企業決策難度加大,產業運行總體壓力將明顯增加,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速度由高速轉為中高速,銅、鋁、鉛、鋅等主要品種消費增速將由高速轉為中低速,控產能、調結構、提質增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是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在告別規模擴張階段的同時,行業高端需求顯現了巨大潛力。“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行業深加工實現產量、效益雙增長,利潤占全行業比重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5年的60%,我國銅材、鋁材產量年均增速分別為16.9%和10.2%,高端精深加工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由于產品質量均一性差、智能化水平低,大飛機、集成電路用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十三五”期間,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防科技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個性化、高端化對有色金屬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出更高要求,有色金屬作為重要支撐材料依然存在較大發展空間,高端精深加工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增長極,實現高端供給“補短板”將是行業提質增效的主攻方向。
此外,資源環境約束更為突出,行業可持續發展任務艱巨。目前,國內銅、鋁、鎳等原料對外依存度分別為73%、45%和86%。近年來,受資源出口國政策變化、法律約束和基礎設施薄弱等影響,進口資源面臨新的不確定因素,特別是我國鋁行業發展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同時,國際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形勢將日益嚴峻,行業發展還面臨尾礦及赤泥等冶煉渣治理難、重金屬污染防治以及城區企業環保搬遷等突出問題,綠色發展任務艱巨。“十三五”期間必須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勢產能和高端產業合作,謀求產業發展新空間。
路徑規劃
針對行業發展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環境保護壓力加大、資源保障基礎薄弱等問題,《規劃》提出,“十三五”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市場需求為主線,培育發展新產品、新技術、生產型服務等新動能,改造提升冶煉傳統產業比較優勢,實施高端材料、綠色發展、兩化融合、資源保障、國際合作等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加強降成本、增效益等重大措施保障,著力構建以“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為方向的新型制造業,實現2020年初步建成有色金屬工業強國的目標。
針對部分行業冶煉及低端加工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加劇、高端產品短缺、企業成本壓力日益增加等突出矛盾和問題,《規劃》提出,將力爭從減少低效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降成本等方面推動有色金屬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和市場需求低迷,考慮到目前的產能規模和“十三五”總體需求增速放緩的形勢,《規劃》提出要嚴控銅、電解鋁、鉛、鋅、鎂等冶煉產能擴張,尤其是電解鋁要嚴格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
發展新材料是有色金屬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實現“補短板”、打造產業新增長點的主要途徑。有色金屬材料品種眾多,《規劃》堅持立足關鍵領域需求、突出重點產品的原則,并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以及國防工業發展需求和前期開展的鋁材上下游合作、鈦產業及有色電子材料專題研究等工作,凝練出高性能輕合金、有色電子材料等四大高端材料主要發展方向,并明確了具體品種。
篇9
回眸“十一五”,有色工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面對“十二五”規劃,有色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須繼續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強大動力。
“十一五”期間五大看點
“十一五”期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在不斷擴大行業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核心競爭能力的培養,實現產業發展“質”、“量”并重,由有色金屬大國向有色工業強國邁進。
行業規模持續擴大
有色金屬產量穩步增長,在“十一五”規劃的前四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速12.28%。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32.53%,2009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16.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大幅度增長,年均遞增15.45%。2009年達到831.97億美元,其中進口額年均遞增21.41%,出口額年均遞增1.15%。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全行業出現虧損,但很快進入上升通道。
企業實力不斷增強
據統計,2010年1~5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4倍。企業兼并重組及戰略合作取得進展。中國五礦集團與湖南有色集團戰略重組;中鋁公司與江西、青海,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與廣西和太鋼集團,云南冶金集團與寶鋼集團資源有限公司等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遼寧忠旺集團重組青海國鑫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國際合作取得進展
中國鋁業公司在澳大利亞奧魯昆項目獲得了礦產開發證;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贊比亞謙比西銅礦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形成4.7萬噸/年礦山銅產能;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租賃巴基斯坦山達克銅礦生產,獲得3萬噸/年礦山銅產能;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與江西銅業公司聯合投標阿富汗艾娜克銅礦項目獲得中標;中國五礦、江西銅業公司聯合收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公司取得成功。銅陵有色集團與中國鐵路建設股份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中鐵建銅冠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加拿大科里安特資源公司96.9%的股份。華東有色地勘局收購巴西木星鐵礦正式簽訂意向協議。
技術裝備水平提升顯著
自主研發了拜耳法氧化鋁生產工藝和砂狀氧化鋁生產技術,自主開發的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生產技術在國內廣泛應用。國家骨干銅冶煉企業的技術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煉鉛技術(SKS)獲得成功。鋁板帶熱連軋技術和裝備的引進,以及大型擠壓機的采用,改變了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成功開發世界萬噸級油壓雙驅動擠壓機,生產出滿足時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車所需鋁材,實現列車車體材料國產化。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
淘汰落后產能成效顯著。產業布局更趨合理。礦產資源開發和冶煉能力逐步從東部向中部、西部轉移;銅、鉛、鋅產業結構向開采冶煉、加工一體化方向調整;電解鋁產業逐步向煤-電-鋁加工一體化的產業結構轉化。加工品種日益完善,我國銅加工材約有250種合金,近千種產品,產量位居第一,是產品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鋁加工產品結構日趨合理,鋁加工產品軋制材所占比例達到37%。高檔板帶材增幅較大。新型節能型鋁型材的市場不斷擴大,有效改變了傳統鋁材的產品結構。
轉變方式是主線
“十二五”期間,有色工業的發展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有效地控制總量
將根據國內外能源、資源、環境等條件,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礦產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冶煉產能盲目擴張,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到2015年,粗銅冶煉控制在500萬噸以內,電解銅控制在650~700萬噸之間,氧化鋁控制在4100萬噸以內,電解鋁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鉛冶煉控制在550萬噸以內,鋅冶煉控制在670萬噸以內。
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增強資源保障能力,做好資源普查和地質勘探工作,加大找礦力度,增加資源儲量,還要完善廢銅回收體系,提高再生銅利用水平。同時加強國際資源合作,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多途徑解決有色資源保障問題。
提升技術裝備總體水平
我國的骨干礦山、冶煉企業和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再生金屬的發展由于起步較晚和投入不足,技術裝備主要靠國外進口,成為發展軟肋。“十二五”期間,要推廣使用先進技術裝備,冶煉方面要推廣濕法煉鋅等先進技術,銅鋁加工設備要達到高精化、連續化。
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充分發揮各地的區域優勢。有色金屬的加工能力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這些地方的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向高精產品發展。對銅、鋁等大金屬品種的發展,關鍵是對產業結構和產能布局的調整。如電解鋁產能將由高電價地區向能源豐富、能源價格低地區轉移。調整鋁工業產業結構,不斷開發新的應用領域。其中,交通運輸領域將成為重點推廣目標。
形成一批銅板帶,銅箔等高精生產能力
鼓勵部分深加工、新技術和新型材料項目的發展。到2015年要形成一批高端產品生產能力,其中,高精銅板帶60萬噸,精密銅管85萬噸,電解銅箔50萬噸;大力發展工業鋁材,2015年要基本滿足國內需求。重點研發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的輕質高強結構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純材料、稀土材料、軍工配套材料等設備技術和產業化技術。
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
2010年9月,國務院確定了有色金屬相關的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對于以鎢、銻、稀土等為代表的我國優勢資源品種,將進一步加強資源的有序開發與合理利用,節約使用資源,繼續推進企業兼并整合。以稀土為例,將進一步對稀土實行包括生產總量與出口總量在內的總量控制。而除了對開采和出口環節進行控制外,還在考慮對處于中間環節的冶煉加工與流通貿易逐步實行控制。
加快企業重組,推進自主創新
到2015年,銅、鋁、鉛、鋅排名前10位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例將分別達到一定水平。繼續鼓勵地方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盡管“十一五”期間,我國有色工業的技術創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國技術、裝備大多是引進國外的,國內自主創新的還比較少。要想獲得持續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為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十二五”期間有色行業還會繼續加大力度,將節能減排工作作為重點來抓。對原生礦產要做到綜合利用,如某些銅礦可能有黃金伴生,要做到分別開采,綜合利用;對于再生資源,要以拆解加工園區的建設為重點,大力推廣再生金屬的回收利用。
重點調整鋁工業產業結構
在鋁工業方面,一是要把鋁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和地區布局。電解鋁要發揮煤電鋁、水電鋁一體化優勢,有序向能源豐富的地區轉移。二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充分發揮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優勢,聚集創新資源,圍繞行業共性核心技術重點突破。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進一步推進鋁工業的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技術。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再生鋁與回收。
篇10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行性;必要性;對策建議
[“十五”時期,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417.18億元,工業增加值90億元,利稅總額59.17億元,其中:利潤38.17億元,經濟總量躍進為全省第一大行業。在“十一五”規劃中,江西有色金屬工業提出了沖擊千億元的目標。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倍受關注。江西有色金屬工業要實現下一輪的大發展,只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實現內涵發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進行探討。
一、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從江西具有比較優勢的有色金屬礦種來看,資源形勢并不樂觀。江西探明的銅資源量占全國的1/5,列第一位。按現有的保有儲量計算,礦山服務年限約為25-30年。中國鎢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鎢資源量在全國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鎢資源量在不升級儲量的情況下靜態服務年限約為10-15年。中國查明的稀土儲量占世界儲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儲量56萬噸,其中可采儲量31萬噸,以離子型稀土為其特色。以現有產能計算服務年限約為12-15年。
(2)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決定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十五”期間,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巨額的投資推動。“十五”期間,全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4.97億元,基本相當于建國以來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計投資總額。2005年,生產電銅43.21萬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1.23倍。生產鎢精礦44744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69%。生產單一稀土氧化物5512噸,比“九五”末期增長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屬工業從整體來看,呈現出明顯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資源的不足成為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中的“瓶頸”。
(3)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前江西所面臨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廢棄的廢石和尾砂堆積成山,山洪爆發時順流而下,有的尾礦庫甚至出現決堤,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廢水就似一條“黑龍”,污染了整個水系,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是保護環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在發展循環經濟上為江西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樹立了典范,成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楷模。江西銅業集團在資源利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僅“變廢為寶”一項,2005年多收30億元。江西銅業集團被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程。
(1)樹立新的發展理念,形成了新的產業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江銅就拋棄了“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傳統觀念,引入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來,江銅一直致力于運用高新技術“以廢治廢,變廢為寶”,建立了多條新的生態產業鏈,已形成以銅的提取與加工為龍頭,貴金屬提取與加工、硫化工和精細化工、稀貴金屬提取與加工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
(2)依靠科技進步,銅資源利用率上了新的臺階
江銅所屬的德興銅礦,原設計采礦選礦的邊界品位是0.3%。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江銅就進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巖銅礦床采選綜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邊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興銅礦原本當廢石丟棄的含銅品位在0.25%-0.3%的礦石(約占總儲量的20%,共1.48億噸)全部得到利用。僅此可多回收銅金屬量38.3萬噸、黃金28噸,使日處理量10萬噸的德興銅礦延長服務年限4-5年。
(3)注重轉化,廢渣利用實現了產業化
江銅礦山探明的銅礦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錸等二十多種元素,在采選銅礦后,廢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費資源,還會對土壤、水質產生嚴重危害。江銅立足技術創新,在廢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條“科技成果—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產業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江銅集團貴溪新材料公司經過7年的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形成了年產2噸錸酸銨的生產能力,年創造利潤達5000萬元以上,而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僅300萬元。如今,江銅正在開發高純化硒、碲、鉍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延伸產品鏈條,實現江銅稀貴金屬產品的新一輪升級。
(4)注重環保,“三廢”實現了再利用
江銅在生產過程中十分注重復水利用,現在企業每年重復用水量達2.9億噸,復用率為85%以上。此舉不僅減少了廢水對原排放流域農作物和生活飲水的污染,每年還為企業節省取水資金2000萬元。為了減少廢氣排放污染空氣,江銅建成煙氣制酸系統,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萬噸,增加產值3億多元。面對目前較為嚴峻的能源形勢,江銅所屬的貴溪冶煉廠,利用閃速爐冶煉時產生的余熱發電,每年可發電1億Kwh,相當于該廠外購電的11%,通過提高對余熱的綜合利用率,江銅在兩年后耗煤將不超過3萬噸,比現在減少7萬噸。冶煉過程中的廢渣也通過二次選礦,每年從中提取銅8000噸。
二、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循環經濟的理念還未確立
在發展思路上重開發、輕節約,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輕內涵,認為發展循環經濟不符合當前的實際,為時尚早。習慣于傳統的粗放經營,沒有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工作重點。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不強,破壞資源、浪費資源現象在一定范圍內還大量存在。
2.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不強,技術力量比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近200戶,省屬企業51家。除省屬企業外,多數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比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紀70、80年代水平。技術投入不足,資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廢物處理率都比較低。
3.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缺乏
除《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原國家經貿委出臺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之外,沒有具體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對政府的考核僅強調GDP,對企業的考核僅強調經濟效益,缺乏對發展循環經濟的考核評價,以“三高”為代價的增長方式仍占主導地位。
4.監管機制缺位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政府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和組織協調,但至今尚未統一規劃,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管理,政府各部門在發展循環經濟工作中職責不清,行動缺乏協調性。
5.發展循環經濟,缺乏政策支持,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發展循環經濟,對企業而言,需要在生產工藝和技術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動該項工作時,要制訂相應的鼓勵政策,如對企業技改、治污的稅收扶持方面要有具體措施。否則,企業就不會主動去考慮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問題。
三、江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識
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資源環境意識,增強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感和責任心。加強教育與引導,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變為企業的自覺行動,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
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組織管理機構
發展循環經濟,要發揮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各級政府要建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協調工作機制,做好組織協調和指導推動工作,及時解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
3.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指導編制有色金屬工業“十一五”規劃的一項重要原則
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大事來抓,明確目標、重點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動江西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4.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規,形成必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抓緊制定不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完善有色金屬行業市場準入制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對有條件而又拒不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實施嚴格處罰,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5.落實相關政策,增強宏觀調控能力
把國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費收繳中安排不低于10%的資金用于試點清潔生產工作啟動和污染治理項目”,以及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稅收減免等有關扶持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設立發展循環經濟專項基金,對關鍵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給予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并利用該基金開展相關的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
6.加大江銅集團示范推動作用
在全行業組織學習和推廣江銅集團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經驗,重點要以節水、節能為重點,促進企業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潔生產為重點,促進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以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重點,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再上新臺階。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廣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采礦回采率、選礦和冶煉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點開發二次有色金屬回收過程拆解分離技術、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冶金技術、二次資源稀缺貴金屬回收技術、尾礦綜合回收利用技術、有色冶金廢渣資源化技術、資源循環過程中環境治理技術、資源循環自動控制及檢測技術等,突破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瓶頸”。
8.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
按照布局區域化、發展產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的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抓好銅、鎢和稀土工業園區建設,形成產業規模,實現規模經濟。積極發展深加工,提高資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