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遺傳現象教案范文

時間:2024-01-03 17:4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的遺傳現象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物的遺傳現象教案

篇1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21

0.引言

作為高中理科教學的重點內容,高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生物科學有一個根本的認識,同時掌握生物學科實驗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學生在生物學方面的知識量儲備,進而對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1.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從專業的視角來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讓教師通過在課堂有效的策略讓學生獲得預期內的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之后從認知上的不懂到懂、從沒興趣到充滿興趣的過程。所以,總的來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知識儲備上更加豐富,在情感認知方面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和管理,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2.高中生物課堂實施有效性教學策略的根據

高中生物學科是由豐富的生物學事實以及生物學理論組合而成的學科知識體系,是在長時間的教學探究過程中逐步發展和形成的學科,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提高探究問題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因此,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性教學就是以"課程標準"為基本根據,利用教材作為素材,通過教師在課堂設置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導向和調控,并輔之以激勵和評價等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3.1 做好與章節相吻合的三維目標方案

準備教案的目的是讓教師對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歸納,并予以合理安排。而要形成三維的教學目標方案,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分析,并結合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確立一個合理的整體方案。在確立的過程中,要堅持"心有全局,整體把握"的基本原則。

例如,在講授《遺傳與人類健康》中的《人類遺傳病的主要類型》等章節的內容時,在設置教案的過程重要將現代生物技術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結合起來,以將生物學本質生動的展現出來。可以將"怎樣預防遺傳病"作為重點內容加入到教案的設計當中,而在講授過程中則將知識、方法與情感等嵌入知識體系當中,讓學生掌握遺傳規律,知道如何有效的預防遺傳疾病,為遺傳疾病的預防提供一個解決途徑。

基于此,教師在設置"三維目標"教案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其一,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意識到近親結婚的危害,認識到婚前檢查,產檢和遺傳咨詢的重要性;其二,過程和方法。創設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到話題討論當中,并學習課文中的具體內容;其三,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形成正確對待遺傳疾病,體會到生物遺傳學對社會的知道價值。

3.2 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延拓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延拓尤為重要,它是拓寬學生知識面的一個重要方式。同時,當前高考對學生知識發散能力的考察也更加注重,因此適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延拓就十分重要。例如,在高中生物課程的激素調節內容中,課本只對激素調節的發現和幾個簡單的激素調節范例進行了介紹。但是,在實際的考試考察過程中關于該部分的知識點卻并非課本上介紹的那么簡單。所以,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就應該適當的對這部分知識予以適當的擴展,適當的增加一些激素調節與控制的實例。可以給學生講授一些人體內的激素,并選擇幾種重要的激素來進行講解。而講授的內容可以包括這些激素的作用、分泌的部位以及當這些激素量過多、過少時對人體的影響,并分析這部分激素紊亂時如何處理等內容。通過延拓講授的內容,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認為生物知識并不遙遠,學習興趣馬上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得到提高。

3.3 充分挖掘生物實驗課程的有效性貢獻

在新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部分生物發現史方面的內容,諸如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史、光合作用的發現史、激素的發現史以及酶的發現史等。這些發現過程其實也是生物學科的實驗過程,它不但將生物學知識發現和發展的過程呈現了出來,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途徑與方法。同時,人們在探索生物知識過程中鍥而不舍、勇于實踐以及持續創新的學術態度對學生也是一種潛在的鼓舞,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提高學生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在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綜合進行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諸如演示實驗、探究和調查、課外實踐等,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實驗方式和途徑。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方案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3.4 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手段

在傳統教學課堂之上,教學評價一般是在教學工作完成之后進行的,這種方式對提高學生積極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教學評價環節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通過促進平衡以及強化導向的方式使得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得到持續提高。同時,在多個環節插入教學評價環節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4.結語

本文結合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實際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目標,提出了若干教學策略,給高中生物教師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實現“教學有效性”是每個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有效的標準呢?所謂有效,簡單來說,就是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實際的進步和發展,這種進步和發展不光是指知識的積累,同時還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探究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所謂有效教學是立足新課程理念下的素質教育目標,是以這一目標為指導而確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生物學科作為高中一門必修課程,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新課程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因此,努力提升生物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成為了當前生物教學活動討論的重要論題。那么,從教師的角度看,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如何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備課

教學活動并非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是從跨進教室的那一刻算起,而是從課前的備課活動算起,教師課前備課是否充分會直接影響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備課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要想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從備課入手,擯棄傳統的低效、無效的備課方式,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備課。首先,要樹立科學的備課觀。長久以來,很多教師都把備課等同于寫教案,而教案的模式也被固定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設計這樣幾個步驟和內容,并且教師在寫教案的過程中常常依賴于單方面的預設,幾乎甚至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感受,這樣就使得教案嚴重脫離學生的實際,導致在教案主導下的教學活動也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脫節,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因此,要想實現有效的備課,我們要一改這種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備課理念,把“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備課工作的價值取向,在備課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這種理念下的備課效果才能保持其有效性;其次,要適當調整備課內容。在以往備課等于寫教案的理念下,很多教師的備課內容往往局限在鉆研教材、教參上,而忽視了教材、教參以外更重要的內容,如教學環節是否完整、教學重難點是否突出、不同學生之間具有哪些差異性等。因此,為了保證備課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備課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備課活動。例如,在備高一的課時,可以把重點內容放在基礎知識上,而到了高三階段,就可以添加一些類似于時事點評之類的教學環節,以適應高三學生日漸成熟的分析洞察能力;最后,要重視備學生。很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都信奉“拿來主義”,喜歡把優秀教案拿來直接抄,認為這是一種最省時而高效的方法,然而,這些教師卻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備課的對象――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備教材、教參,教師一定要重視備學生。教師要用心了解每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差異和班級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這樣出來的教學方案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卻是最適合學生的。

二、設計靈活有效的課前導入

課堂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啟示環節,這個只占據三五分鐘的導入部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卻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課前導入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為新課講授作鋪墊等諸多作用,因此,要想提升生物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設計靈活有效的課前導入是必要之舉。記得筆者在講“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時,為了能夠在上課的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在上課前給學生講了魯濱遜漂流記中關于先吃雞還是先吃玉米的故事,故事的引入很快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接下來,圍繞著這個故事,很多學生又創新地給出了其他的生存策略,如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先把玉米作為種子種植,然后等待收獲以后再吃玉米,還有的學生提出用玉米喂雞,雞蛋孵小雞以后再吃小雞。伴隨著學生各種奇思妙想的生存策略,關于能量流動的問題也就呼之欲出了。就這樣,有了有趣的故事作為導入,接下來教師再進行新課的講解,學生不但更容易聽得懂、聽得透,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也顯著地提升了。

三、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

真正有效的教學活動應當是教與學相互統一的活動,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能夠發生“有機的化學反應”,這樣才能實現最終知識建構的目標。怎樣才能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呢?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讓教師和學生能夠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在平等的心態下才能促進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需求,多鼓勵學生參與交流和討論,教師可以經常采用這類語言,如“對于這個問題你們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在觀察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現象?”“看到這個現象你們想到了什么?”“你們認為這樣可以嗎?”等,類似這種以“你們”為出發點的教學語言,可以讓學生從教師的語言習慣中充分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和信任,這樣容易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可以刺激學生發言和自我表現的欲望,這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無疑幫助巨大。

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環節

問題對思維活動具有直接的引導作用,課堂上一個有效的問題可以瞬間激蕩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在積極的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環節,努力用有價值的問題來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筆者在講“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時,在學生理解了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現象以后,就給學生提了這樣幾個問題: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而子二代中出現矮莖?為什么F2中出現三比一的性狀分離比?這些問題是按照由淺入深的梯度進行逐一設計的,通過思考子一代出現高莖的原因,可以引出顯隱性性狀的概念,而通過思考子二代中矮莖性狀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性狀分離的概念,最后一個問題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規律性遺傳現象及其實質。在這些由淺入深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也一步步打開,并逐漸深入問題的中心和實質,很好地起到了鍛煉思維,提升能力的目的。

五、巧用語言技巧

語言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傳授知識和技能最主要的媒介,教師講課時的語言風格往往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一旦懂得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在課堂上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細胞間的通訊”時,關于“細胞間的直接接觸傳遞”“通道傳遞”“分子信息傳遞”這樣三種傳遞方式往往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起來常常感到較為困難,為了突破這個思維難點,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輕松,筆者就采用比喻的方式把“細胞間的直接接觸傳遞”方式比喻成“面對面交流”,把“通道傳遞”比喻成“打電話”,把“通過分子信息傳遞”方式比喻成“寫信交流”。經過這樣生動直觀的比喻,原本還顯得有些晦澀難懂的知識瞬間變得清楚明了,學習的難度顯著下降。經過這種生動的語言詮釋,學生不但理解起來更加輕松,而且也不容易遺忘。

教學有效性并非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口號,它是基于教育活動目的本身而誕生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們一方面要深刻認識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另一方面,要認真研讀生物教學大綱,結合高中生物學科的特點,以有效教學理念為指導,對傳統的生物教學活動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以期能夠與學生一起共同推進生物教學有效性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馮梅春.淺談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09,(26).

[2]顏麗萍.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D].遼寧師范大學,2011.

篇3

[關鍵詞]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01-0046-03

動物遺傳學,作為遺傳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動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的規律、遺傳改良的原理和方法。動物遺傳學是動物科學本科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家畜育種學的理論基礎。本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為后續學習專業課和今后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動物遺傳學理論基礎。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各高校增設了本科教學的課程數量,同時壓縮傳統課程的課時數。就我校來說,動物遺傳學課程現僅有60學時,其中包括15學時的實驗課,但課程內容卻在不斷更新或增加,再加上遺傳學基礎理論抽象、邏輯性強,課程顯得枯燥,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課程教學必然作出改革。這幾年來,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不斷地探索動物遺傳學教學方式、手段及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工作,獲得了一些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精選教材,革新教案

動物遺傳學課程講述的內容包括:遺傳的物質基礎、遺傳信息的傳遞與改變、遺傳的基本規律及其擴展、非孟德爾遺傳、群體遺傳學基礎、動物基因組學及動物基因工程,涵括了分子遺傳學、細胞遺傳學、群體遺傳學及基因工程等諸多方面的一般原理與方法,教學內容理論性強、信息面廣、復雜抽象。為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此門課程,選擇合適的教材是關鍵。市面上不同版本的動物遺傳學教材較多,綜合考慮本校動物科學專業的培養方向和遺傳學理論知識的最新發展情況,筆者所在的教研組選擇由李寧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動物遺傳學》作為課程教材,該書涵括了動物遺傳教學內容,理論知識系統,前沿性強。

為使學生更能理解和掌握動物遺傳學知識,教師編寫教案時力求突出教學重點,適度刪減和調整教學內容,并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此外,課堂教學盡量使抽象理論知識和概念通俗化,理論點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例如講授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內容時,結合遺傳疾病病例分析講解;適時添加遺傳學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學生對遺傳學的最新發展、最新趨勢有一定了解。革新教案,目的是增強動物遺傳學課程的興趣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突出教學重點,強化教學內容系統性

遺傳學的快速發展,使得動物遺傳學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與革新,從三大定律到核外遺傳,從細胞到分子,從個體到群體,從質量性狀到數量性狀的遺傳,課程教學內容多而復雜,抽象概念多,缺乏直觀認識,學生理解困難。筆者所在的教研組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結合專業培養和本科教學的要求,在選定教材的基礎上強調:突出內容的新穎性、前沿性,減少重復教學。例如三大定律、染色體部分內容在高中生物學中已經有學習,大學課堂在教學該內容時進行適當簡單復習即可;結合研究新成果,講授本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概念,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增強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從遺傳物質的本質到遺傳信息的傳遞、改變,再到基因的表達、調控,使學生逐步深入地掌握課程知識。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成效

在實際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課堂情況,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成效。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所在的教研組在動物遺傳學教學中,不斷探索多種教學方法。例如:課前留置問題討論,課堂提問,課后安排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章節教學完成后及時組織測試等;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潛力,添加直觀圖片或視頻來解析抽象概念和知識點,例如視頻展示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基本過程,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課程教學緊密聯系動物生產過程中的遺傳現象和分子輔助育種技術的應用成果等,拓展學生視野,使他們認識到專業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潛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

遺傳學是21世紀發展最快的生命學科之一,作為分支之一的動物遺傳學也在不斷更新。動物遺傳學實驗是學生驗證遺傳學理論和掌握遺傳學實驗技術手段的主要途徑。因此,為適應本學科發展需要,在動物遺傳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革新實驗項目、實驗設計和實驗方法。以往動物遺傳學實驗普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內容陳舊、單一,缺乏綜合性實驗,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模式單調,以教師主導、學生臨摹為主要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存在的不足,筆者所在的教研室綜合討論并結合學科實際建設情況,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把原來耗時長、內容簡單的果蠅的飼養、雜交和唾腺染色體觀察等實驗刪除,新增DNA提取、PCR技術等分子遺傳學實驗內容和群體遺傳學方面的“人類指紋圖譜分析及遺傳統計”。探索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通過查閱文獻、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分析結果與作出總結等完整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手段上,改變傳統的黑板板書,采用數碼互動顯微系統,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圖片、動畫等形式生動、直觀地講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實驗原理、方法和步驟;利用數碼攝像頭能直接在顯示屏上觀察染色體的形態變化,并能客觀地保存效果理想的實驗結果;通過互動網絡,教師能及時監控和指導學生的實驗過程,有效地建立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機制,提高實驗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完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成績是督促和評價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之一。為了更好、更客觀地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所在的教研組經過研究討論,確定動物遺傳學課程的綜合考核辦法:期末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 60%,平時成績占40%(考勤占10%,課堂測試占10%,實驗占20%)。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實驗動手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期末考試的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概念的掌握,以及對遺傳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綜合水平的考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動物遺傳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其知識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增加。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的需要,課程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與考核體系等多方面都需進行持續的改革與更新。此外,以學生為主導,以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提高教學的成效,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動物遺傳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概念,為其后續的專業課程學習及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聶慶華,劉滿清,駱毅媛,張細權. 動物遺傳學產學研結合教學實踐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9(2):64-66.

[2] 張軍霞,祁得林,楊葆春,胡明德. 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探析[J].河南農業,2011(9):24-30.

[3] 張敏. 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4).

[4] 楊秀芹. 動物遺傳學教學現狀與建議[J].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1(6):174-175.

[5] 孫桂榮,王春秀,李春麗. 畜牧專業動物遺傳學教學改革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 2012(15):325-326.

篇4

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板書,許多教師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節約板書時間,而且能充分利用網絡中的各種資料充實和拓展生物教學內容,把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有效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如教材中“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這部分介紹了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這個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本節內容,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教師往往無法重現這個實驗。這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演示了蠟燭和小老鼠、蠟燭和植物、小老鼠和植物的圖片,然后學生預測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這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也能夠運用知識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多媒體教學能豐富教學內容

激發學生興趣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因為傳統教學手段很難展示生物學的一些圖片和有趣的生物知識,學生無法真實地觀察到一些生物現象。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就可以適當地插入一些影片片段,制成動畫,收集最前沿的生物信息,然后形象、生動、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時,筆者播放歌曲“熊貓”的片段。學生一邊聽歌曲,一邊觀賞“熊貓”的動畫。然后進入內容教學環節,學生結合多媒體,通過播放錄像帶、展示圖片、自備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分組介紹“關愛生物”的古老歷史、形態特征、生活環境和生存現狀,從而引入保護生物的重要意義;又如在講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筆者先讓學生觀看影片,然后分析細胞核,這對于學生理解遺傳信息庫這個問題大有幫助,加深了學生對整個克隆過程的理解。

三、多媒體教學能擴充普通實驗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生物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生物實驗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它在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受傳統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始終無法了解生物體內的微觀變化。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就能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種生理活動,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學“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這一實驗時,很多學校受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展示這個實驗,所以學生不能清楚地理解草履蟲是如何“逃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的。現在,筆者采用多媒體教學,用Flash制作了“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的課件,將草履蟲分別放在清水、鹽水、糖水和營養液四個不同環境,從而使學生能觀察到微觀實驗中的各種細節,進一步了解實驗的全過程。其中,清水、營養液為對照實驗組,鹽水、糖水為探究實驗組。當然,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注意在多媒體教學中設計真實的背景,考慮實際問題的復雜性,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精心設計教案和課件,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四總結

篇5

關鍵字:信息技術 生物課堂 有效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在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下,以網絡和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后,不僅帶來了教育技術上的更新,更促進了教學結構模式的發展。新課標的理念證明,以往傳統的生物學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情感、價值觀、能力素養等多方面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能動性和創造性,課堂上“滿堂灌”,過多地強調對生物學知識的死記硬背,制約了學生的嘴巴、雙手和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生物教學課堂變得沉悶、機械和厭煩。這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近幾年來,教師不再以黑板和粉筆為武器進行“一講到底”式的教學,而是根據網絡教學的需要,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控制臺,利用計算機、投影機、大屏幕和電視機,調用自己在校園網上的教學站點和智能雙向閉路電視系統中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展開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然而,如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這是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1 現代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1 網絡資源在教師備課中的作用

計算機和網絡中蘊含的大量資源,為我們進行電子備課提供了豐富的參考,這大大拓寬了傳統的教材和教參的狹小范圍,能讓教師在互聯網中不斷獲取最新的資源,從而設計出具有時代氣息的電子教案。通過這種對信息的不斷加工和創新,教學設計質量、藝術水平和可操作性會不斷地提高。備課時,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參外,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料,特別是那些優秀案例,得獎教案,讓我們開闊眼界,拓展上課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教學特色,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信息整合,使教學環節都更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不斷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師用語言進行講授描述,難免會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是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辦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的學習狀態,取得最有效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時候,可以通過大量的圖片、視頻等來展示地球地質環境的變遷,以及各個時期的生物的進化與淘汰的過程,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極強的中學生了解到了生物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再如,在講《生物圈到細胞》一課開始時,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誕生過程。再講到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時,可以播放一段《人與自然》的視頻,展現動植物的千姿百態,特別是一些罕見的珍稀動植物,并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會立即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信息資料,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之間的關系。

學生一旦被激發起興趣,就會對新知識有一股熱情和渴求,學會自己學習,舉一反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妙的運用多媒體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1.3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生物教學中,往往遇到難講的內容,知識點瑣碎抽象,與生活聯系小,學生很難理解,講的口干舌燥,學生還是毫無反應,結果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尷尬的情景可想而知。而我發現如果在課堂上引用多媒體課件就會使難講的內容變的生動易懂。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

例如: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知識點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在講授“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將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制作成flas來演示;把拍攝的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細胞的圖片與教師畫的示意圖對照著同時呈現給學生;將受精部分內容通過播放生理衛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可以輔助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另外,講述DNA的復制一節也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難點,在這節中加入動畫演示,學生就會在記憶中形成一個具體形象的復制過程,而不是干澀的抽象的理解。這些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所模擬出的事實和現象是中學生物實驗或其它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有利于突破重、難點的良好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DNA復制的過程,如何理解復制過程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這一內容感覺很抽象,生活當中接觸不到,雖然DNA復制在人體內非常常見,但只要不是直觀的內容,他們就會很難理解。因此,我在這節課里引用了多媒體課件,開篇以人猿圖片的對比來吸引他們的注意,然后以為什么細胞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遺傳性狀的穩定性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引發他們的思考,復制需要哪些條件,是以一條鏈作為模板還是兩條鏈作為模板。然后播放視頻直觀展示DNA復制的整個過程,通過視頻看到解旋酶打開:

請記住我站域名氫鍵,也就是先打開部分雙螺旋結構,然后兩條鏈分別作為模板,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站好隊伍,最終聚合酶聚合起一個個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使雙螺旋結構重新恢復,結果一個DNA分子就變成了兩個相同的DNA分子,整個過程耗能,由ATP提供,這樣他們從視頻中就能總結出復制的模板,條件,特點,結果,充分生動細致掌握這節課的重難點,當堂反饋非常好。在現代生物技術部分,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這些高科技手段對于學生來說顯得高深莫測,我們用flash課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轉入DNA中,從而改變了被轉入基因生物的性狀的過程;對于“多莉”羊的培育過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細胞培養和胚胎移植等環節通過多媒體的呈現,使學生對于科學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奧秘、對于克隆技術,尤其是體細胞克隆技術有了清晰的認識。 1.4 多媒體能巧妙地將抽象概念轉化形象生動情境

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過程都是動態的、概念是抽象的,我們可以運用投影、實驗、模型、圖表等展現理論產生的典型事實,力求變抽象為具體。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對教材中難以觀察的細微結構、生命現象和活動過程等進行信息處理,模擬或再現其真實情景,使其變得形象、直觀,這既為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知識提供了直觀的材料,又可以使學生進行抽象概括,能夠很好的達到目標。

如基因的分離規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是孟德爾經過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論知識抽象難懂。在教學中先通過投影片介紹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過程,提生理論的事實;然后結合圖解,由現象到本質地分析豌豆的遺傳特點;介紹有關生物術語,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實現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最后科學地導出遺傳基本規律。

2 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關系

多媒體教學以它的獨特性、先進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必須采用多媒體技術才能達到教學最優化,而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合理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雖說傳統的教學模擬不具備以上優點,但在不斷的運用和改進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精華部分。

篇6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9-0084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在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的前提下,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做到“以人為本”,培養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高中生物以辯證唯物主義為理念指導,講述了各種科學現象和客觀規律。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就要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知識,培養學生的多種學習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結合新課改和生物課程的特點,需要教師探究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一、深度挖掘教材,巧設疑問

人教版高中生物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加關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以生物教材為切入點,立足教材進行問題的設計。教師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空間,指導學生去探索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給學生現成的答案。這樣的話學生可以在對問題的思考中獲得知識,并能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設計中,問題之間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跨度不要太大,做到適度。通過提出問題,學生能了解到具體現象的來龍去脈,能夠發現問題之間的聯系,進而系統地掌握具體知識。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遺傳和變異的現象進行比較,讓學生看到事物的表象,并對這些現象做出恰當的解釋。在對教材深度挖掘后,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一些問題,問題要難度適中,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豐富課堂內容,優化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有效性課堂教學前,一定要準備充分的內容去豐富自己的課堂。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要求教師在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內涵的情況下,對課本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思考,認真備寫教案,查找豐富的資料,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去進行自己的課堂教學。高中生物教學,理論知識很多,讓學生較難理解的內容也很多,為了讓學生非常直觀地去了解課時內容,就需要教師利用好現有的教學條件,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細胞的分化》這節課時的內容時,要求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查找豐富的資料,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學習,視野的開闊,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引導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其在個體發育中的作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多媒體的圖像信息,盡量讓感性材料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去感悟,最終上升的理性認識,進而全面掌握細胞分化的實質問題。

三、整合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

根據高中生物的特點和高中生自身的特點,教師在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整合教學模式,通過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實踐求知等方式來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自主探究是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生物課堂學習的豐富性和真實性。互助合作是強調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提倡學生通過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協作的形式來完成課堂知識的學習和課堂教學任務的實現。實踐求知是突出高中生物課程特點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模式,生物課時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經過很多實踐論證過的,再者通過實踐聯系,能讓學生形成直觀的知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在進行人教版《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節課的內容時,在課前,教師可鼓勵學生搜集豐富的資料,讓他們主動地去感知這節課時的內容。課堂上,把學生分為小組,讓他們談論植物是靠什么能量來生長的,分析光合作用的發生過程,就生活周圍觀察到的植物生長現象都可以談談自己的說法。期間教師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學習,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大家。這樣,有利于知識的完善和交流,能夠讓學生真正理解葉綠體中色素的知識,并能明白在光合作用中物質能量的變化。接著,教師對學生探究的問題,分小組抽查,讓小組派代表,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讓其他小組去評判。

四、反思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反思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為了達到自己課堂教學有效所進行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認知對象,有意識地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維方式和教育行為方式進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認知,從而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那么,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查漏補缺,有助于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有助于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

五、結論

生物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在高中生的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課改下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需要每位高中生物教師認真貫徹、完成的。其需要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實施好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洋.對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思考[J].才智.2010(12).

[2] 劉艷玲.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1(1).

[3] 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現狀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1(52).

篇7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物;有效教學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呢?經過多年親臨教學一線的實踐,仔細深入地分析后,對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生物課堂的有效問題談談幾點認識:

一、教師要努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人體語言、幽默語言、實物、教具、實驗等組織教學,做到讓生物課堂充滿歡樂氣氛,讓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

1.從導入開始緊緊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情緒

導入不拘泥于課本,列舉大量的生活事例。列舉的事例取材于生活實際中的現象,使學生能夠容易接受,減少心理上的負擔,提高參與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愿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提高了生物的教學。如,在學習“激素調節”一節時展示生活中的病例,再加上旁白說明病因。學生的驚奇激素的作用如此重要,教師則展示更多的病例圖片讓學生認識并說明今天要講的問題,于是導入新課。

2.運用豐富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淵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談吐,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使用詩詞、成語、俗語不僅使課堂教學情景具有詩情畫意,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生活中有關生物的俗語和諺語很多,把這些生活用語穿插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進行食物鏈的教學中,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樣的生活用語用到實際教學中,使學生對食物鏈就有了形象的認識,很快就掌握了食物鏈的知識。同樣,短小精辟的成語、俗語、諺語,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生物學原理,合理地引用可起到意外的效果。在講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時,可引用成語“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樣學生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效果自然會提高,從而增強對生物學的興趣。

3.多用實物,多動手做實驗

有標本就不用掛圖,有實物就不用標本。實物給學生的新鮮感遠遠超過掛圖,讓學生多動手、多做實驗,其意義遠比讓學生弄清實驗原理本身要好得多。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課前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復幾次記錄看到的現象。親自動手實驗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能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新問題,再通過實驗去解決問題得到答案。既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初中生物教學情景

利用現代技術增大教學容量,開闊學生視野,誘發學生思維;它使生物課堂更精彩、更生動、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在生物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教學情景,既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又可以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示,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發揮寓教于樂教學優勢,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能夠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如,在準備“遺傳與變異”一節教案時,從網上搜索到近親結婚與遺傳疾病典型例子“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家史”“達爾文悲劇”等用于課堂教學。

二、建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創設自主學習環境

1.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創設自主學習氛圍

創造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關系。教師要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尤其要以一顆真摯的愛心,去接近那些后進生。學生在與人的交往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愛,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幫助,學生就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其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建立教學過程的開放觀,生物學教師需要開發、開放教學過程,根據生物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寓教于樂,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拓寬生物教學的方法和渠道。教學的每一種策略,首先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深入研究學生心理特征和思維規律,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因勢利導,最優化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2.創設充分參與的情境,實現有意義的自主學習

真正的學習不能停留于單純的知識記憶,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能力觀。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小組學習形式,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還給學生質疑的權利,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歡迎學生爭辯,歡迎學生發表獨立見解,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指導學生求知方法。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能力

1.培養學生的閱讀識記能力

生物學科的難點之一就是內容繁多,絕大部分知識首先要靠識記。教學中時時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強化,教會學生如何閱讀。使學生學會通過閱讀從中汲取知識,尋找出知識要點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運用多種感官,從多種記憶方法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增強記憶。

2.理解能力的培養

培養理解能力,要充分運用思維規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思維的形式、規律和方法總是在具體的思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因此,每節課堅持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訓練,讓學生更多主動參與到對知識的分析、探究中,只有在具體的思維活動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為有血有肉的東西。

3.應用及分析能力的培養

面對未知的材料,新穎的問題,要求考生用課本的基礎知識分析或歸納,最后得出正確結論,即通常說的“題在書外,理在書內”。要提高解此類題的能力,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拓寬知識面。

篇8

關鍵詞: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高二生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206-02

新課改下,生物教學知識不斷深化,學生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高效率地吸收大量的生物知識,這不僅是考驗教師的生物知識水平,更是考驗教師的教學質量。實踐證明,在高二生物教師授課的教學流程中,將網絡教學方法投入到生物課堂中,將有效地結合高二生物教材和網絡進行系統的教學。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空間想象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師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一、網絡教學的含義

網絡教學,在利用電腦和寬帶等互聯網環境下,進行網絡現場教學,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或者是相同時間、不同地點學習新的互動式教學,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網絡教學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實現,例如視頻廣播、視頻點播、WEB教材、多媒體課件,等等。網絡教學模式的出現,不僅是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是教學趨于網絡化的表現。

二、在生物教學中使用網絡教學現狀和優勢

1.現網絡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中發展的還不夠成熟,網絡教學尚未普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除了視頻點播、WEB教材等,最主要的還是通過網絡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模式進行學習。生物教師結合教材和學生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word、ppt等教學文件,將教學內容投放到多媒體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學生利用教師教學文件對知識點進行課后鞏固等。

2.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很難擺脫授課內容繁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現象,這除了和教師教學水平、生物教材知識的深化有關,更主要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沒有變更。利用圖像、聲音、視頻等方法讓復雜的生物教材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交流和探討,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

三、多媒體教學在高二生物教學的實踐

1.明確教學重點,實現教學目的。高二生物教學中的重點是學習細胞學和遺傳學以及生物激素學,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結合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復雜的生物反應、新陳代謝等生物知識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簡單明了地傳授給學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積極發言和交流,促進教學氛圍,實現教學目的。

2.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案設計。在講授課堂教學中,高中短暫的課堂教學時間是不足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授課流程和授課內容,使用excel文件將生物重點內容用表格的形式羅列出來,以及使用ppt教學文件按照教學流程將教材內容逐一呈現出來,教師結合黑板教學和多媒體教學進行授課,避免了傳統課堂教課中因為黑板授課浪費課堂教學時間的問題,同時,利用課件有利于學生課后自主復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模擬生物實驗,促進教學互動。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復雜的生物知識轉變成現實生活中的生物教學,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自主討論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如描述細胞內部環境,講述血漿、淋巴、組織液三者的關系時,可將各管道模擬成水管,將無機鹽、水、葡萄糖、激素等模擬成各種具體物質,利用多媒體課件將以上三者物質傳遞的方式用有聲音的動漫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還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教師通過提問學生關于多媒體課件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的問題,利用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進行分組討論、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

4.交互反饋,解決問題。利用互聯網,解決學生課后對生物教材的問題。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利用QQ群對話、電子郵件的方式就學習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學生還可以利用人機對話教學模式,及時將問題反饋給教師,解決學生疑難問題,告訴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學生之間可進行學習討論,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總結、歸納。就一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和觀點,拓展解題思路,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這樣的網絡互動教學,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以及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對教師課堂教學氣氛和互動性有很大的幫助。

四、網絡教學在高二生物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現網絡教學發展尚未成熟,在很多生物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落后的多媒體教學,教師教學課件質量單一,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足,盲目使用網絡的現象。教師在利用網絡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突出教材重點內容,創新教學,避免教學照搬照舊的現象;提高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減少片面的課件授課形式,制作簡單明了的教學流程;提高教學互動,避免出現過度依賴課件,而忽視與學生交流的狀況,注重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結合黑板教學,適當地減緩教學進度。

五、結語

實現網絡教學在生物教學中有效實施,是推進生物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步。生物教學的科學性、嚴謹性要求多媒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現生物教學階段,主要是講授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要實現多媒體教學目標,政府應發放教育資金,大力改革學校互聯網教學,發展學校網絡教學模式。對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不斷地提高教師多媒體授課水平。結合多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篇9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在顯微、亞顯微和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上,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各種生命規律的一門科學。有機體的一切病理現象都是細胞病理反應的結果,所以一切生命現象都可從細胞中得到解答。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基礎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內容體系結構。其核心部分包括:細胞概述、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內膜系統與蛋白質分選、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凋亡與衰老。從1996年開始,我校主要依靠教師出去進修,引進多媒體課件,并逐步在臨床醫學專業課堂上使用,并于1999年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全過程使用。在此基礎上,2000年增設蒙藥學專業、2007年設護理專業、2008年設檢驗專業,全校各專業的醫學細胞生物學均由我教研室承擔,面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群體所講受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內容不同,因此,我校多媒體課件急需進行系統的制作。

二、醫學細胞生物學多媒體課件制作方案

制作符合我校民族特色資源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既能扎實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又具有較強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探究創新意識,為后續的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和高素質的生物科學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首先,我們需要整理教研室每一位老師多年教學積累的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課件,按不同專業、不同學時、不同民族班級分門別類進行課件制作。

1.針對不同專業。

我校開設細胞生物學的專業有臨床專業、護理專業、檢驗專業、影像專業、蒙醫專業以及蒙藥專業。臨床等專業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在現代水平上講授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基本理論,并且對由于結構損傷和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疾病做適當的聯系,以便為學習專業課打下必要的細胞生物學基礎。蒙醫、蒙藥作為民族特色專業開設醫學生物學,其中1/2講授細胞生物學知識,1/2講授遺傳學知識。那么,對于這兩個專業的細胞生物學課件制作時,我們可結合蒙醫蒙藥,例如利用區域特色蒙古族傳統藥用動植物,以其細胞結構、功能特點,講解醫學細胞結構與功能這部分內容。這種利用熟悉常見的樣本作為實例,學生更易接受。將蒙醫治療原理聯系細胞病理反應,講授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內膜系統與蛋白質分選,聯系專業實踐,使學生更樂于學習。

2.針對不同學時。

由于每門課程都有一定學時,如蒙醫蒙藥學時為12學時,臨床等專業24學時,教師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都做成課件,這就涉及內容取舍問題。蒙醫蒙藥課件制作中我們將體現細胞生物學核心內容:細胞質膜與跨膜運輸、內膜系統與蛋白質分選、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細胞周期調控、細胞凋亡與衰老。臨床、護理、檢驗專業課時24學時,那么我們將適當增加細胞生物學知識,即細胞信號轉導、細胞外基質及細胞連接。

3.針對不同學生群體。

篇10

關鍵詞: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教學質量

一、 前言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都是現代科學的代表性學科,其高速發展直接體現了我國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計算機時代之后注定是生物工程的時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必須引起重視。

二、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其目的是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的本質,即研究構成生命體的生物大分子―――糖、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的結構、功能及代謝。而分子生物學作為生物化學的延伸學科,主要研究基因的結構、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以及調控的科學,借此為基因的檢測和制備、基因診斷和治療、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藥等提供有力的理論基礎。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其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成果。所以教師應努力提高自我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同時提高思想素養來提升教學成果。如果一個老師在自己的專業知識上永遠停滯不動,那么任他有多豐富的教學手段和經驗,其教學將是一潭死水,學生很難從中獲得新的啟發和興趣。比如老師在講授基因工程一章時,如果老師自己實際操作過,那么他完全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把理論知識講授得更加具體。涉及表達體系時,闡明載體多樣性,并結合各自特點以及自己的經驗將它們的優缺點及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展示給學生。尤其是給研究生授課時,這些內容不僅可以給學生一個較為全面和具體的知識體系,而且對他們課題的設計和完成都能夠給出一些有實際意義的指導,真正做到教與學相結合。

當然,如果老師只有完善的知識體系,而缺乏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心,那么他就會失去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人文影響,而這種思想的教育對培養醫學生的職業人格和專業精神尤為重要。因為醫生永遠面對的都是痛苦的病人,都是生活中最需要關注的患者,如果醫生沒有舍己為人的情操,沒有對病人的愛心和憐憫之情,那么他將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好醫生。所以每一位教師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前提下,還必須注重自身的人文修養,有意無意地將人文思想和人文關懷貫穿于教學中,積極而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傳統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式中, 教學模式比較程序化, 即教師講解- 學生操作-預期結果- 實驗報告。很明顯, 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學生往往上完一個學期的實驗課了, 仍不知道這個學期的實驗課上了什么內容。事實上, 教師最重要的講解內容就是實驗的要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 重要的知識點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進行。例如, 在講解質粒DNA 的制備實驗中, 堿裂解法提取DNA 質粒要用到三種溶液: 溶液I、II和III。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這三種溶液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為什么可以把同為脫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組DNA 和質粒DNA 分開? 等等。通過提問, 使學生把理論課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 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共同討論, 激起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 教師著主導作用, 教師準備的充分與否將直接影響實驗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3 ]。因此, 教師在課前除了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步驟, 寫好實驗教學教案, 并且還要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四、改革傳統課程、開設設計性實驗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能對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 我們在實驗教學中, 除要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外, 還應增加設計性綜合實驗的內容, 使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在內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養新型人才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設計性實驗是一種介于基本教學實驗與實際科學研究實驗之間, 對科學實驗全過程進行初步訓練的教學實驗。它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 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基礎理論、實驗技能以及各種檢測手段和實驗方法, 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方法、選用配套的儀器設備, 進行實驗, 記錄實驗數據, 最后寫出比較完整的實驗報告乃至學術論文。

設計性實驗具有綜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點。此外, 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索性精神, 是培養學生終生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設計性實驗教學的開設, 不僅使實驗教學內容有了新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討論型教學

專題討論教學, 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除厭學心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內容龐大, 理論復雜而抽象。眾多的結構式、反應式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使學生眼花繚亂。多數學生反映打開生化書就感到頭疼, 愿意學習生理課不愿學習生化課, 感到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好像對臨床用處不大。針對這種情況, 聯系臨床和實際的討論題或病例能極大地引起大二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不愿學到愿學, 從強迫學到主動學, 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有助于學生加強思維, 增強綜合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往往帶有章節的獨立性, 盡管授課教師對相關章節做了一些聯系, 但學生缺乏將相關內容橫向聯系的能力, 分析問題時往往帶有思維局限性。按系統、跨章節的討論題或病例可引導學生加強思維, 全面分析, 從相關章節內容的相互聯系中找到答案, 自覺地將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活躍了思維, 提高了綜合知識的能力, 也為將來臨床分析病例打下基礎。

六、結束語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首先教師應該進行自我提高,其次應該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善,只有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余果宇;馮維楊;李樹德.提高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思考.基礎醫學教育.2013年3月,第2期,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