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就業范文

時間:2024-01-02 17:4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就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就業

篇1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扎實自然科學知識,較好人文科學知識,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管理等方面應用能力與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方面專業及專業基礎知識,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設、農林、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保護方面勘測、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教學和基礎理論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從事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保護方面勘測、規劃設計、預測預報、管理、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教學和基礎理論研究工作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介紹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信息的采集及處理、水旱災害預測及防治、水資源規劃、水環境保護、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制圖、運算、實驗、測試等方面基本訓練,具有應用所學專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科學研究、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篇2

在麥可思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就業遇冷專業不乏法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等一些經常需要高分第一志愿報考的熱門專業。而經常被作為調劑專業的地質類、礦業類、水利類、機械類專業,如地質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專業,卻在就業中以熱門搶手的姿態上榜,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堪稱冷門專業的逆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傳說中的“傻大粗黑”專業。

礦業類專業

這類專業從事的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常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親人。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煤礦、金屬礦及非金屬礦。

搗鼓煤礦和金屬礦的是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等專業。不同的大學研究的方向也不同,中國礦業大學主要是針對煤礦,中南大學則側重金屬礦。但相同的是畢業生基本都是到礦上工作,很多工作在井下,事實上井下工作并沒有你想象的危險,大型礦業公司的安全措施都比較到位,但環境肯定不如地面。采礦工程師和礦山測量工程師可以在井下或露天礦藏開采企業工作,從技術、經濟和安全方面規劃礦場,為開采做準備;或是在礦山管理部門工作,代表采礦部門的利益,頒布保護條例,維護礦山企業工人們的權益;或是在環保部門工作,從礦床、環境和國土保護的角度出發,對礦山經營施加影響;抑或是在礦區開發規劃部門,從事礦山(露天、井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

而搗鼓非金屬礦的是石油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主要去油田工作,剛工作時,大多做采油工、鉆井工,或者從事壓裂、酸化等增產措施的工作,勞動強度不大。工作一年后可以做技術員,逐漸轉為管理崗位。

與之相近的還有油氣儲運工程。其就業大多是在國家或各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部門、油氣儲運管理部門等,從事油氣儲運工程的規劃、勘查設計、施工項目管理等工作。

土建類專業

土建類專業是隨著近年來房地產的熱炒而火熱起來的專業,常見的專業有土木工程、建筑學、城市規劃等。土建類除了這三個耳熟能詳的大哥外,鮮有人知道他們的幾個小弟。而在就業市場上,這幾個小專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光聽這個專業的名稱就很晦澀。該專業培養的是能夠從事建筑物采暖、空調、通風除塵、空氣凈化、燃氣應用以及相關的城市供熱、供燃氣系統與設備設計等工作的專業人員。隨著大量新型建筑體系的出現,人們對建筑內部的設備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某些外觀華麗的建筑物內部,明顯存在通風不好導致的空氣質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問題。這都需要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技術人員與建筑設計師溝通,以對建筑結構和用戶需求有完整的認識和了解,做出切實可行的設計。

而給水排水工程這個從土木工程專業獨立出來的專業就更重要了,難道你忘了近年來在各大城市吹起的“看海風”嗎?你忘了“在大城市生活你不僅得有車有房,還得有船”的調侃嗎?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缺乏。該專業畢業生專門負責房屋的上下水工程,城市地下水網工程的設計、施工、維護等工作。

水利類專業

水利類專業與土建類專業是近親,只是術業有專攻,水利類專業面向的是水利工程方面。近年來就業比較熱門的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和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兩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主要面向兩個方面,地表水和地下水。一般在南方的學校多是側重地表水方向,如河海大學;而北方的學校多是面向地下水方向,如太原理工大學。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水旱災害預測及防治、水資源規劃、水環境保護、水利工程規劃與設計、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則是培養具備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交通、水利以及海岸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這類專業的畢業生視野比較開闊,經常各地跑。每到一個國家或地區都要常駐幾個月左右,負責當地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如畫手繪圖、現場解決工程問題、協調甲方乙方的關系等。

機械類專業

篇3

關鍵詞:“2+1”訂單式培養;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0

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問題,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職院校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按照企事業單位需要開展企事業所需員工對口的專業職業培訓,與企業事業合作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使企業在分享學校資源優勢的同時,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注重校企合作辦學,充分利用行業以及自身資源優勢,與湖南省水文局共同合辦了連續兩屆“2+1”式水文訂單班。

湖南是水資源大省,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復雜的江河湖泊關系,水情成為湖南省的重要省情。作為水情預測預報的前鋒崗哨,湖南水文成為了湖南水利事業發展的最基礎而又最重要的前沿。湖南省水文局每年都在從省內外各高等院校相近專業招收大量本科以上畢業生,擴大壯實到基本水文測站隊伍中,但從2012年開始,湖南省水文局開始嘗試性從高職學院招聘人員,因此在2012年10月湖南省水文局與湖南唯一一所水利類高職院校湖南水利水電學院合作,正式開辦水文訂單班。

該班從即將走入頂崗實習的畢業中報名面試選拔出符合基本條件的學生進入水文訂單班,這些學生在學校學習了兩年的大學基礎知識和水利工程專業知識,通過選拔后進入到水文訂單班,再進行水文專業知識集中學習一年,然后進入到水文系統開始正式工作。這就是所謂的“2+1”訂單人才培養。通過第一次的嘗試以及第一批校企合作產品(水文訂單班畢業學生)的實際工作反饋,其效果比從從省內外各高等院校相近專業招收的本科以上畢業生效果好。因此,湖南省水文局決定,再次與湖南水利水電學院合作開辦訂單班,繼續在學院選拔優秀水文人才。

通過近兩年來特殊的“2+1”式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實踐,“2+1”式訂單培養有著很多方面的優點,學院和企事業單位都實現雙贏,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特殊的專業人才選拔對象

兩屆水文訂單班學員均從學院就讀于水利工程等相關專業兩年已近畢業頂崗實習的層次學生中選拔,因此所選學員均具有大學層次基礎知識以及水利行業相關專業知識,這對學員以后從事水文工作具有行業鋪墊以及拓展基礎,為學員了解熟悉自身的行業位置以及在整個水利行業系統中的角色,也為接下來的一年水文專業知識培訓中打下了一定的行業基礎,學員進入角色也會更快更有成效。

二、建立了合理選拔機制和嚴格監督

訂單班培養對象的確定,充分堅持“雙向選擇”的原則,湖南省水文局依據學院所開專業,確定了相關的專業選拔范圍,學生在聽取水文局的用人需求以及以后工作詳情的情況下,學生采取自愿報名的形式進行報名。然后學院精心制定考試內容,組織專業考試。學院與水文局依據考試成績共同挑選有天賦、成績優秀、可塑性強的學生組成訂單班,確保了訂單生源的質量。在整個選拔過程中,學生與學院用人單位之間各環節都按照公開、公平、透明化的方式進行嚴格監督和選拔。

三、共同謀劃專業發展

學校與水文局合作,依據水文局人才需求情況,共同制訂專業教學計劃,學院邀請水文局的技術骨干及管理人員,根據水文局的需求共同確定專業標準,設置專業的核心課程,制定針對性極強的教學方案。

四、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編寫實用教材

水文局為了獲得量身定做的緊缺人才,學院為了更好地贏得校外企業的支持,擴大學生就業,雙方都很重視培訓方案的制訂和教學多元設計,因此雙方共同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并且對培訓內容、師資水平、教學組織、教學條件、考核辦法等作出深入細致的安排。在教材實用方面,水文局與學院根據學生畢業后現今水文工作內容要求,共同組織人員編寫實用教材。

五、共同培養學生

學院和水文局共同抽出相關專業技術骨干人員組成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專業知識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給水文班學生進行授課,學生在學校通過集中學習專業知識,并適時到水文站進行相關內容知識的實習實踐,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相對陌生的專業領域能很快掌握并學會實操。在此過程中,水文局能為學院學生及時、方便、有效地提供實習實訓地點,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又能讓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工作進行了解和認識。

六、末位淘汰機制的建立和實施

在“2+1”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為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學習動力,避免懶惰懈怠行為的出現,引入了競爭和淘汰機制,主要是建立和實施末幾位淘汰機制,這樣確保訂單學生的培養質量。首先,學校和水文局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設立專門的水文班輔導員和教學干事進行雙向實時管理,通過設立獎學金、榮譽獎勵等激勵機制,使優秀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給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其次,建立了后五位淘汰機制。沒有淘汰就沒有壓力,對于那些成績落后、態度懶散、不求上進的學生采取勸誡和督促,最終考核處于后五位的將其淘汰出列,確保了培養質量和需求。

七、實質性合作的考核方式

篇4

從人類逐水而居開始,就注定了水是生命之源,是文明之源。我省的發展面臨著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和生態破壞四大問題,這四大問題均與水有著密切的聯系。我省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地均擁有水資源量偏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人口、耕地、礦產資源和生產力布局等極不適應,對構建現代水利格局提出了迫切要求。在當前金融危機深度蔓延之際,加快水利建設,對擴內需、促就業、保增長更具有特殊意義。

水之困

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然而,“水多、水少、水臟、水渾”一直困擾著我省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水多――洪澇災害嚴重。我省雨量豐沛,水資源總量很豐富。但由于降雨過于集中,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并時常伴之以滑坡、泥石流等破壞嚴重的災害,成為最突出的自然災害之一。以2007年為例,全省就有84個縣共1075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634萬人,倒塌房屋3.3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13公頃。同年,有4條河流發生30年一遇的大洪水,其中平塘縣六硐河發生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洪災給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1996年7月省會貴陽的特大洪災,讓我們至今記憶猶新,損失達99億元,超過了當年全省的經濟增長量。正是“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場大雨全泡湯”。

水少――干旱缺水嚴重。我省望天田大量存在,在年末常用耕地面積1751.86千公頃中,水田僅為754.07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僅為564.63千公頃。目前,全省還有693萬人存在飲水安全困難,14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50%以上的城鎮存在缺水問題。其中,位于珠江和長江分水嶺上的安順等城市屬于極度缺水地區,曾經被列為全國40個缺水城市之一。省會貴陽市也面臨著用水危機。貴州兩部地區易出現春旱,東南部邊緣部分地區則出現夏旱,旱情發生時主要水庫蓄水量不到30%,部分小河溝斷流,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無法播種或生長。2008年,因旱災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4億元。

水臟――水污染嚴重。污水排放量高,處理率低。以2007年為例,全省污水排放量為40003萬立方米,污水處理量僅為11607萬立方米,污水的處理率為29%。在工業發達、人口集中的城鎮,其河段多為四、五類水質。在農村,農業面源污染給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非常嚴重。

水渾――水土流失嚴重。貴州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而且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呈不斷加重趨勢。據衛星遙感調查資料顯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積7.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1.62%。現有石漠化面積3.76萬平方公里,一些地方已經因之喪失了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水之問

綠水青山是貴州的寶貴財富。但是,依山沒柴用,傍水缺水喝,一度是貴州發展的悖論。在國務院關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后,滿目的蒼翠將成山區農民的綠色銀行,但關于水的困境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原因何在?

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突出。從時間上來看,夏季降水偏多,暴雨強度大;從空間上來看,東南部偏多,中西部偏少。嚴重的工程性缺水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貴州的水資源雖然相對較為豐富,但存在巖溶發育強烈、地表漏水嚴重,山高谷深、直接利用困難等問題,與城市布局,與人口、耕地、礦產等資源分布,與農作物需水季節分布極不匹配,需要興建大量的水利骨干工程對水資源進行調蓄利用。

涉水行為失當,體制機制亟須創新。由于水資源觀念落后,涉水行為失當,水資源管理效率低下,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加重了水資源危機。政府缺位造成水資源產權模糊,市場缺失造成水資源濫用,計劃失效造成水資源配置混亂。沒有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渠道不活,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不夠,許多管理工作因為缺乏經費而無法正常開展。

水文化建設缺失。水資源效應單一。人民對水資源的意識普遍停留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上,缺乏水危機意識,更難以形成節水意識、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正是由于這些意識的存在,節水型社會難以形成,合理的水資源制度難以有效執行。水資源雖然是可以再生的,但再生需要一定周期,而且再生的質和量趕不上需求的質和量。此外,我省一些世居民族傍水而居,在漫長的生息繁衍的歷史進程中,形成很多與水有關的民俗和獨具特色的水文化,成為我省原生態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掘。

社會生產方式落后,用水粗放無節制。節能減排程度低,循環經濟發展慢,導致部分產業用水浪費大,并對周圍水環境造成危害。以2007年為例,我省萬元GDP用水量358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15立方米,同期全國萬元GDP用水量22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31立方米。由此可見,我省生產工藝、產業層次、產業結構總體上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水之策

基于對水資源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保護,建設“人水和諧、供水安全、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法制健全、管理高效”的現代水利格局,成為貴州的必然選擇。

以大統籌的思路,系統謀劃水利建設。目標統籌,發揮多重效應,將水利建設各階段目標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統籌考慮,水利建設與周邊建設統籌考慮。資金統籌,堅持條塊結合,統籌使用中央和地方配套資金,統籌省各有關部門在水利方面的資金投入,在資金使用上服從項目統一規劃,打捆使用,分清輕重緩急,優先解決農村飲水、建設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和病險水庫治理。工程統籌,加強銜接配套,圍繞解決飲水、灌溉等問題進行系統考慮,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利用潛力和綜合效益。基礎統籌,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做好征地和公路、輸電線路、通訊線路等設施的恢復改建,以及移民的安置等工作,實現全面、協調發展。

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為龍頭,加快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搶抓中央擴大內需的投資機遇,以“滋黔”中型水庫建設為骨干,以面上水利工程為支撐,加快解決我省工程性缺水問題。到2012年基本解決全省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完成現有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逐步建成農村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充分運用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把開發利用地下水作為解決當前工程性缺水的一個重要舉措。采取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推廣長距離管道輸水等工程措施,高效集約利用水資源,使我省成為全國水資源相對豐富而且利用得比較好的地方。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總供水量達7.47億立方米,可解決黔中地區5個縣城、36個鄉鎮、41.8萬人和36.4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及貴陽市和安順市的供水問題,以及7個縣49個鄉鎮65.14萬畝耕地灌溉問題。

轉變工作方式,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管理理念上,加快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在規劃思路上,把水資源開發利用優先轉變為節約保護優先。在保護舉措上,加快從事后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在開發方式上,要加快從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向合理開發、有序開發轉變。在用水模式上,加快從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轉變。在管理手段上,加快從注重行政管理向綜合管理轉變。完善水資源費征收管理體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綜合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建立健全流域與區域相結合、城市與農村相統籌、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相協調的水資源綜合管理體制。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指導,積極探索不同類型地區節水型社會建設模式和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運行機制。認真研究與水有關的生態補償機制。

篇5

基于MyCOS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公司的《2013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的有關數據,就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就業率、2013年“紅黃綠”牌專業、就業滿意度、月收入、工作與就業相關度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論析。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論析;MyCOS報告;紅黃綠牌專業

中圖分類號:

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9-0109-02

MyCOS公司的中國高等教育供需追蹤評估課題組(CHEFS)從2007年開始,每年對畢業后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對自己職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就業狀況、對教育的滿意度等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評分。MyCOS公司是中國最專業、最全面、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數據咨詢公司。MyCOS公司的創建人有18年的在中美兩國進行教育和就業研究的經驗,采用國際先進的能力分類方法、問卷設計方法和數據分析技術,MyCOS公司的在線問卷50%的回收率和73%的問卷完成率的質量是世界最好的,每年的調查抽樣及回收問卷均達到數十萬份,具有較高的采信度。

本文基于MyCOS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公司2013年的《2013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的有關數據,就我國大學生就業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論析。

1 就業率

就業率,指就業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時期內屆滿一定下限年齡,有工作并取得報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職位而暫時沒有工作(如生病、工傷、勞資糾紛、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業或農場的無酬工作者,均計算為就業人口。本文中所研究的就業率分為本科生就業率和高職高專就業率。本科生就業率是已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比上需要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而勞動經濟學中就業率的定義是指已就業人數除去國內外讀研的本科畢業人數,需要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也不包括國內外讀研的本科畢業人數。高職高專就業率是已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數比上需要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數,其中已就業人數也要除去專升本的專科畢業人數,需要就業的人數也不包括專升本的專科畢業人數。

麥可思與騰訊教育頻道合作的2013屆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從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收回獨立IP地址的2013屆大學畢業生有效答卷共59409份,其中碩士畢業生17545份,本科畢業生20988份,高職高專畢業生20876份。調查方式是掛網調查,無抽樣及其檢驗,調查結果僅代表被調查的2013屆大學畢業生人群的狀態。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低于2012屆同期11個百分點;本科畢業生為35%,低于2012屆同期12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為32%,低于2012屆同期13個百分點。目前2013屆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進程與上屆相比明顯有所下滑。

按畢業半年后統計,2012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是管理學,就業率是92.9%,最低的是法學,就業率是87.2%;同樣是按照畢業半年后統計,2012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學科是生化與藥品大類,就業率是93.2%,最低的是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就業率是86.7%。

2 2011年-2013年本科畢業生的“紅黃綠”牌專業

紅牌警告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也較低,而且薪資還較低的專業中的前10個專業,稱之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但要除開紅牌警告專業。綠牌發展專業是薪資較高、就業率持續走高,且失業量較低的專業,稱之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體育教育、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動畫。2011年本科畢業生的紅牌警告專業和2010年的紅牌專業基本相同,表明就業不好的專業具有持續性。有些紅牌專業是供求不平衡造成的;而有些紅牌專業如計算機類卻是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企業的要求造成的,這樣就直接導致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崗位,企業也招不到崗位合適的人才。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黃牌發展專業包括:漢語言文學、公共事業管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美術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藝術設計。這類專業就業率低,薪資較低,容易失業。2011年本科就業綠牌發展專業包括: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石油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采礦工程、審計學、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油氣儲運工程。與2010年的綠牌專業基本相同,以上專業的就業率持續走高,薪資比較高。

2012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體育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動畫。可以看出,2012年紅牌警告專業與2011年的紅牌專業基本相同。2012年本科畢業生就業黃牌發展專業有: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美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2012年本科就業綠牌發展專業與2011年的綠牌專業相同。

201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專業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法學、生物技術、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動畫等。這些專業連續三年(2011—2013)都是就業紅牌專業。201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綠牌發展專業包括: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石油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審計學。與2012年的綠牌專業相同。

從2011年-2013年的“紅黃綠”牌專業中可以看出,連續三年以來“紅黃綠”牌專業沒有發生較大變化,說明各大高校在各個專業的招生數量上和市場需求有一定的脫節,市場需求的信息很難及時的反映到各大高校,而導致高校很難準確的調整各個專業的培養數量;其次就在教育的培養上也沒有跟上市場的需求。

3 大學生就業滿意度

就業滿意度: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由就業人群對自己目前的就業現狀進行主觀判斷。

因2013屆畢業生畢業時間還沒有滿半年,所以無法取得數據,本文就只針對2012和2011屆畢業生進行研究。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55%。其中,本科院校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58%,高職高專院校為51%。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62%,非“211”本科院校為57%。2012屆本科學科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經濟學(61%);就業滿意度最低的為農學,為53%。在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為56%;最低的為生化與藥品大類,為44%。201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為69%;在“民營企業/個體”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為50%。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為64%;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為45%。201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稅收監察者、征收人和稅收人”,為82%;最低的職業是“零售售貨員”,為32%。2012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職業護士(有從業許可證的)”,為75%;最低的職業是“半導體加工人員”,為30%。

2011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47%,即在就業的畢業生中,有47%對自己的就業現狀表示滿意。其中,就業的本科院校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50%,高職高專院校為44%。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為54%,非“211”本科院校為49%。2011屆本科畢業生專業中,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經濟學,為54%;就業滿意度最低的為教育學,為45%。在高職高專專業門類中,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土建大類,為49%;最低的為法律類,為38%。2011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畢業半年后)最高的職業是警察、建筑師和稅收工作者,均為78%;而最低的職業是旅館服務臺職員,為27%。2011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對石油技工類工作滿意度最高,為79%;最低是機床操作技工,為24%。2011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60%);在“民營企業/個體”的就業滿意度最低(43%)。這點基本和2012屆本科畢業生一致。而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畢業半年后),為57%;在“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NGO等)”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畢業半年后),為36%。

4 大學畢業生月收入

全國2012屆大學畢業生平均月收入3048元比2011屆平月收入均2766元增長了282元,其中本科畢業生2012屆(3366元)比2011屆(3051元)增長了315元,高職高專畢業生2012屆(2731元)比2011屆(2482元)增長了249。

2012屆本科各學科門類中,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類專業,月收入為3577元;最低的是教育學,月收入2927元。在高職高專專業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運輸大類,其月收入為3091元;最低的是醫藥衛生大類,為2439元。

5 總結

2013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其實每年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都會出現就業難的問題,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用工慌。這就說明這并不是供大于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造成的就業難和用工荒。企業招到的大學生很難立即上崗,學生也發現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專業知識很難轉化成成果,很多專業的知識更新很快,而課本上的知識卻依舊沿用舊的知識,造成了知識的陳舊,學生到了崗位就無法運用。與此同時,觀念上錯誤也是導致就業難和用工荒的原因。高等教育的擴招,讓很多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就導致了大學生數量上的逐年遞增,擇業就要靠自己的能力了。很多大學生的觀念落后,覺得自己讀了大學就應該去當白領,不愿意去車間、工地,而對于他們的專業來說是需要他們去不那么舒適的崗位的。而高考生在填報大學志愿時,由于不了解,填報的熱門專業四年過后可能成了最難就業的專業。所以說大學生在專業的選擇上更理性,在大學期間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更清晰的脈絡,只有這樣就業才能滿意。

參考文獻

[1]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6.

[2]麥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6.

[3]麥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5.

[4]王文鴿.當代大學生職業選擇的現狀和因素分析[J].世紀橋,2012,(5).

[5]2010年就業危險專業預警10大紅牌專業8大黃牌專業[J].職業,2010,(16).

篇6

關鍵詞:職業道德;水利精神;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吳婉玲(1974-),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校長辦公室,副教授;李佳奇(1983-),男,寧夏銀川人,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水利工程系,講師。(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校教改項目基金(項目編號:XJ2008-8)、浙江省重點專業(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1-0119-01

4000多年前大禹以治水立國,成為中華民族在同大自然作斗爭中勤勞、勇敢、智慧的代表。大禹具有“公而忘私、勤政為民的奉獻精神”;“謙虛謹慎、廉潔奉公的自律精神”;“革故鼎新、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依法治國、和諧發展的民本精神”。其后,參與治水的大禹后人便有了“大禹傳人”的稱謂,大禹已成為水利職業道德和精神的化身。當前水利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務亟需具有大禹精神的“新一代”水利建設者。

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我校”)一貫重視營造育人氛圍,重視水利道德和水利精神的培養,在辦學中始終堅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將水利專業職業關鍵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教育學生熱愛水利、服務水利、奉獻水利。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浙江省水利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1]

近幾年來,我校水利專業通過實施水利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水利行業感情、職業道德,培育學生的水利專業精神,[2]使學生帶著良好的專業精神、較高的綜合素質走向水利崗位,成為傳承大禹精神的新一代水利人。本文著重討論水利專業實施水利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情況。

一、實施路徑

水利素質教育緊緊圍繞“水”字展開分層模塊教育,以了解、深入、熱愛為目的,特色文化活動為明主線,以傳承和弘揚大禹精神為隱主線,分階段、分層次展開素質教育。大一新生著重“知水”教育,了解水,水利,水利工作;大二學生側重“親水”教育,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專業實踐活動,提供接觸水利的多種平臺;大三學生注重深入水利崗位實習鍛煉,感受水利,實踐水利,通過艱苦環境鍛煉和崗位價值的實現,激發“樂水”情感,投身于水利事業。

1.“知水”教育模塊

“知水”教育模塊,學生被動熏陶水利。通過開展水利文化講壇、校友文化節、水利人生――優秀水利人系列專訪、水利科教片展播月等活動,以各種形式和途徑傳播與水利有關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合水利收藏文化,開展水利文化講壇。水利文化講壇已連續開展四年,其特點是以豐富的水利收品,介紹水利古今人物、事件、各地水利工程的變遷。開辟“收藏水利,品味文化”專題網站,內容包括:水災藏品、救災糧票、水利獎章獎狀、水利紀念章等等,供學生課余學習,提高水利專業興趣,從各個角度了解水利,拓展水利知識。

校友訪談,樹立榜樣。學生通過與校友(水利人)近距離接觸、交流,逐步了解水利行業、水利崗位及水利人應具備的知識素質,使學生在校期間有較清晰的職業規劃模板,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學生記者團開展優秀水利人專訪,把訪談材料整理后發表在校網新聞及校報上,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將優秀的水利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采集水利媒體影像資料,以“文”化“人”理念貫穿日常素質教育。水利專業結合新生早自習暨文化素質專題教育開展的水利科教片展播月活動,播放《三江源》、《水法》、《水問》、《世界水之旅》等水利科教片,將人水和諧理念、水資源理念、水科學知識潛移默化到學生意識中。

2.“親水”教育模塊

“親水”教育模塊,學生主動深入水利。通過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系列宣傳,科普水周,社會實踐等活動,為學生“親水”提供活動平臺,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

傳統水活動走進普通學生。開展參與面廣、娛樂性強的系列“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是水利系學生的傳統活動。學生水資源協會在堅持校內宣傳活動延續性的同時,力求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突破和創新。

水知識科普宣傳進社區。每年3月28日,作為“中國水周”的最后一天。學生水資源協會都會組織會員走出校園,走進社區,通過發放資料和現場講解,向小區居民宣傳“人體的生命之液”、“人體的水平衡”、“病從水入”、“什么時候喝水”、“軟飲料少喝好”等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水知識。

社會實踐進水利行業、崗位。開展“進百家企業需求調研”和“百名優秀校友事跡訪談”等社會實踐活動。采訪過程中企業負責人們希望學生們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在年輕時吃得起苦、腳踏實地。

依托項目走進專業。依托水利和環保項目,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橫向課題,并深入開展水利調研和水利工程宣傳等活動。

3.“樂水”教育模塊

組織學生參與水利項目調研、水利技能競賽、水利行業實習實踐等活動,使學生體驗職業、體驗技能、體驗崗位,樂在其中。

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教師橫向項目,開展水利調研,參加“挑戰杯”、浙江省給水排水工程大學生創新競賽等綜合性競賽,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探究的品質,樹立學生不懈的求知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依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平臺,讓學生深入水利行業體驗水利崗位,培養其“樂水”情懷。隨著專業理論知識的不斷豐富,學生們對實踐鍛煉的愿望越發迫切,而水利專業與校外水利單位正式建立的見習基地適時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主要成效

經歷模塊教育活動的水利類專業學生,有求實的水利精神,科學嚴謹地實施水利項目;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誠實守信地組織管理水利項目;有對社會的感恩之情,將青春默默奉獻在艱苦偏遠的項目現場。

1.“大禹傳人”扎根基層水利

水利模塊教育營造的空間氛圍,使水利精神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大禹傳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安心扎根基層水利一線。水利精神已經成為一面鮮明的旗幟,引導著水利專業學生的成才道路和發展方向。

通過對近五年畢業學生的調查發現,水利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和專業相關度高(近90%以上受調查畢業生的工作單位和專業基本對口)、流動性低,表明大禹精神的熏陶培養是有實效的。水利專業的畢業生已遍布浙江省水利系統,且有部分畢業生已成為縣級水利技術骨干,學生的社會聲譽好。近五年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表明,水利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后表現出較強的綜合素質、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畢業生具有較扎實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2.全員育人,成效顯著

水利素質教育要充分發動全系各教研室專業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兼職組織員,校友,用人單位,校外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等各方面資源;充分利用學生社團活動、“挑戰杯”競賽、社會實踐等載體,來實現多范圍、多層次、多方位的育人局面。

三、結語

水利素質教育活動體現了大學精神、時代精神、專業特色,更是大禹精神和水利精神傳承與發展的教育載體,但在實施過程中還要注重解決兩個問題:第一,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進一步明確品牌的受眾定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參與中得到充分體現。第二,要創新教育活動的平臺和載體,使水利素質教育保持先進性。要鼓勵學生自主策劃、自主組織、自主參與水利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水利素質教育活動通過挖掘學生興趣點、興奮點和共鳴點,增強實效,引領學生自主參與教育活動;通過活動鍥而不舍地潛移默化學生,從而塑造良好的水利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通過活動使學生面對逆境時能保持堅韌與頑強,通過傳播大禹精神使學生增強對水利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傳承水利精神的“新一代”水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篇7

(二)推動引黃工程建設。加快新建灌區和引黃輸水調蓄工程前期工作,推進引黃工程建設,充分利用引黃水資源,大力擴大引黃灌溉面積。重點抓好五項工程:一是加快推動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工程建設。年力爭水利部批復工程規劃,編制完成項目建議書上報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測設計。二是加快推動小浪底北岸灌區工程建設。年力爭水利部批復工程規劃,編制完成項目建議書上報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階段勘測設計。三是加快推動小浪底南岸灌區工程建設。年力爭水利部批復工程規劃,根據投資安排情況編制分期可行性研究報告。四是加快推動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工程建設。年力爭水利部審查工程項目建議書并呈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編制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五是加快推動引黃調蓄工程建設。年加快推動渠村等7處調蓄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3億元。

(三)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設。一是加快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建設。年計劃完成投資8.2億元。二是加快出山店水庫前期工程建設。年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開工建設施工營地和移民試點工程;同時,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爭水利部審查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呈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情況編制初步設計報告上報水利部。三是加快前坪水庫工程前期工作。盡快完成項目建議書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上報水利部,力爭水利部轉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項目建議書批復情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水利部。

(四)抓好防洪除澇工程建設。以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提高防御洪澇災害能力。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一是中小河流治理。在年完成46個試點治理項目基礎上,加大力度,確保年年底前完成列入國家規劃的后續87個項目總投資17億元。其中年下達的27個項目在年6月底前完成,完成投資5億元。剩余60個項目自下達計劃之日起一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完成投資12億元。同時,加強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組織實施北汝河、伊洛河重點河段和金堤河等治理工程,完成年度投資5.9億元。二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年計劃爭取投資14億元,實施564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計劃爭取投資3.6億元,實施大型水庫孤石灘續建項目和西峽縣石門水庫等5個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三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防洪影響處理工程建設。該工程涉及8個省轄市21個縣(區),爭取完成投資6億元。四是山洪災害防治。爭取年汛前全面完成列入國家規劃的79個縣的施工任務,提高我省防御山洪災害能力。五是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系統工程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定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監測系統工程投資9.16億元,其中中央投資4.58億元、地方配套4.58億元,要求用3年時間建設一批水文站、水位站、水文巡測基地等水文設施。年計劃完成投資5.4億元。六是平原洼地治理。年計劃完成投資1.12億元,新增、改善除澇面積330萬畝,重點解決周口、南陽、商丘、新鄉、信陽、濮陽等市平原洼地和河間平原區排水不暢問題。

(五)加強民生水利工程建設。以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水土保持治理、小水電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民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年計劃爭取投資32.6億元,力爭解決600萬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同時,積極論證全省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方案,爭取年啟動實施,確保到“十二五”末具備條件的地方全部實現村村通自來水。二是水土保持治理。計劃爭取投資1億元,通過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工程、革命老區生態建設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平方公里。三是小水電建設。繼續推進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小水電代燃料、小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作,新增裝機容量8000千瓦,計劃完成投資9030萬元。

(六)做好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和扶持工作。一是切實加強水庫移民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投資20.85億元,用于南水北調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丹江口庫區移民新村污水及垃圾處理、農村外項目及工業企業專項復建工程計劃投資10億元;河口村、盤石頭等大中型水庫移民基礎設施建設和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計劃投資10.85億元。二是抓好丹江口庫區剩余移民搬遷工作。加快淅川縣內剩余移民177戶651人新村建設進度,確保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庫區移民搬遷任務。繼續抓好丹江口庫區農村外項目涉及的淅川縣3個城集鎮遷建、36家工業企業和169家單位淹沒處理以及道路、電力、電信、廣播電視、水利等專項項目恢復改建工作。除施工周期較長的縣道X011線和宋崗電灌站復建項目在年年底前完成外,其余農村外項目在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積極做好水庫移民扶持工作。針對丹江口庫區已經搬遷安置的16.2萬移民,逐村制定移民生產發展規劃;整合各級、各部門培訓資源,加大移民技術培訓力度;擴大移民勞務輸出規模,促進移民轉崗就業;引導移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重點篩選一批投資少、見效快、安排勞動力多的“短、平、快”項目,幫助移民致富;大力發展“一村一品”項目,為移民穩步增收奠定基礎,進一步鞏固移民遷安成果。確保實現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同時,及時完成全省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年度扶持人口核定任務,繼續抓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實和資金下達工作。四是加快省內新建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進度。年3月底前完成河口村水庫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年底前完成龍潭水庫移民安置工作和盤石頭水庫第三期移民征地建房任務;啟動南陽天池抽水蓄能電站移民安置、黃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及濮陽引黃水庫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督導有關省轄市、縣做好出山店、石步河移民安置工作和前坪水庫移民前期準備工作。五是繼續抓好水庫移民遺留問題處理工作。做好水利移民不穩定問題排查化解工作,特別是要做好陸渾水庫回流移民問題處理工作,確保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七)抓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年是我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極為關鍵的一年,為確保實現2013年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標,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干線工程建設。黃河以北段渠道開挖回填工作基本完成,混凝土襯砌施工全面展開并進入施工高峰,交叉建筑物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黃河以南段渠道土石方開挖回填工作全面展開,大型交叉建筑物全部開工建設。計劃完成投資120億元。二是干線和配套工程征遷工作。繼續做好南水北調干線工程征遷掃尾和配套工程征遷工作,進一步優化施工環境,有序辦理土地征用手續。計劃完成投資30億元,用于干線工程征遷耕地開墾、土地復墾等;完成配套工程征遷投資15億元。三是水源保護工作。切實抓好丹江口水庫水源區和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水質保護工作,爭取《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與水土保持規劃》、《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項目早日落戶;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中央企業和京津兩地盡快對我省水源區實施對口支援;爭取國家加大對我省水源區長期生態補償資金投入和轉移支付力度;爭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左岸防洪體系納入國家規劃,完成立項批復工作。四是配套工程建設。力爭年配套工程全部開工,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4年汛后與南水北調主體工程同步通水、同步達效。計劃完成投資10億元。

篇8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區域經濟;適應性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研究與實踐帶動了工程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工程技術人才,為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術人才支撐。近年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專業與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這一舉措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如何,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圍繞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不是適應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一問題開展研究,通過查閱北京地區產業結構、就業人數等方面的數據,結合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專業數據,開展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首都經濟發展的適應性研究。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由專門的專業認證委員會或第三方機構,對各高校工學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專門的評估,評估結束后,給予專業認證結論。高校與經濟的關系問題,既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課題,也是一個實際操作的實踐問題。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四大職能。一方面,地方高校在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地方高校提供存在和發展的空間。高等工程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設置與調整是建立在一定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上的,每年高校都會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等方面調整或申辦新的專業,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儲備人才。從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來講,以往認證的專業大多是國家或地方的重點學科,這些專業經過國家或地方的支持,從辦學條件、課程體系、師資隊伍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建設。隨著專業認證的不斷深入,也許今后認證的專業不再是國家或地方的重點學科,但專業認證本身就是一種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重大舉措,有利于規范和提高辦學水平,這可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奠定基礎,必定能為國家或地方輸送大量高質量人才。隨著國家或地方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也在不斷變化,在后續的專業認證中,應該體現出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走勢,對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進行認證,以保證所需人才的質量。

2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結果與分析

隨著國家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不斷深入,首都各相關高校積極參與專業認證,以專業認證為契機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的數據,從2006~2014年,首都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共涉及15所高校、22個專業,并呈現出以下特點。(1)從認證年度分布來看,2006~2014年專業認證共涉及高校和專業頻次為64個,2006年專業認證涉及高校和專業的頻次為3個,2007和2008年為2個,2009年為3個,2010年為9個,2011年為6個,2012年為7個,2013年和2014年為16個。從每年認證涉及的高校和專業頻次來看穩步提高,尤其是2013年和2014年比前幾年涉及高校和專業的頻次有了顯著提高,增長為16個。(2)從認證學校分布來看,15所高校中有11所為部屬高校,占73%,4所為市屬高校,占27%;從學校出現的頻次來看,部屬高校為56次,市屬高校為8次,分別占88%和12%,其中北京理工大學出現頻次最多(11次),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次之,分別為8次和7次,出現次數最少的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僅出現1次,市屬高校中北京工業大學出現次數最多,為4次。從這兩方面來看,部屬高校出現的個數和頻次占很大比例,市屬高校僅有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出現在專業認證高校中。(3)從認證專業來看,在涉及到的22個專業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出現的頻次最多,為9次,其次為安全工程和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為8次,出現頻次最少的涉及9個專業,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冶金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中,工學門類下設專業類31個,169種專業,認證的22個專業占工學專業總數的13%,認證的專業類涉及14個,占工學專業類的45%,其中,出現頻次最多的專業類為機械類,為12次,其次為化工與制藥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分別為9次和8次,出現最少的為地質類和水利類。總體來說,首都專業認證覆蓋的專業類比較廣,覆蓋的專業相對較少。(4)從認證結論來看,“通過認證”出現的頻次為53,占總數的83%,“同意延長有效期”出現的頻次為11,占總數的17%,“同意延長有效期”的專業全部是2006~2009年通過認證的專業。這說明首次“通過認證”的專業越來越多,并且“通過認證”的專業得到了很好的建設與發展,質量保持了認證的標準和要求,到期的專業得到順利延期。

3首都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和產業結構狀況

3.1三次產業生產總值與比重

產業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它揭示了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與依存程度,也就是產業之間的關聯性。通過查閱北京市統計局統計數據,北京地區2008~2013年間的三次產業生產總值及所占比重的數據和三次產業總值占GDP比重,如表1、表2、表3所示。從統計數據來看,6年間第一、二、三產業的生產總值穩步上升,第二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約為99%,并且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最大,約為76%,是第二產業比重的3倍多;北京地區第一產業總值占GDP比重總體穩定,第二產業基本呈下降趨勢,而第三產業大體呈上升趨勢。總體可以看出,北京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GDP生產總值比重歷年都有增加的趨勢,北京地區越來越呈現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

3.2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

產業結構偏離度是當前測度產業結構效益的一種有效、直接的方法。通過分析產業結構偏離度的趨勢,可以進一步分析產業結構與就業之間的關系。某產業結構偏離度=該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該產業的就業人數比重-1,公式清楚地描述了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當結構偏離度為0時,該產業的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能在總量上達到均衡狀態;當結構偏離度>0時,說明該產業應該吸納更多的勞動力;當結構偏離度<0時,說明該產業已存在大量的隱身失業。根據北京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得出北京2008~2013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折線圖(見圖1)。根據北京2008~2013年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走勢可以得出: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相比,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更趨于穩定狀態,且2008~2013年第一產業結構偏離度均<0,說明此產業中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應該向其他產業轉移勞動力;相比之下,2008~2013年第二及第三產業結構偏離度均>0,說明第二及第三產業可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

4首都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區域經濟的適應性

上文對北京地區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分析,體現出了首都經濟的基本走勢。產業結構的指標與國民經濟各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各行業所需人才與高校的專業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本部分對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專業與所屬產業領域對應關系進行了研究,其對應關系如下。第二產業:安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采礦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工程、冶金工程、資源勘查工程、自動化。第三產業: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通信工程。從目前首都高校所認證的22個專業來看,有7個專業為第三產業領域,占所認證專業的32%,其余15個專業為第二產業領域,占所認證專業的68%。從認證專業分布的產業領域來看,第三產業領域相關專業認證率不高,相比之下,第二產業領域的相關專業的認證率相對較高。從認證專業與首都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來看,總體適應了經濟的發展,認證專業全部都是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相關專業,但第三產業相關的認證專業相對較少,出現的頻次也較少,這與首都經濟發展適應性還存在一定距離。

5與首都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優化策略

專業認證政策優化。國家和政府要在符合首都經濟發展的規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適時對專業認證方向有所調整,如制定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下的相關專業認證政策等。同時,給予認證專業一定的自和建設經費支持,鼓勵專業認證單位在高等工程教育專業的設置及建設上進行創新。除了政策及資金的支持,國家和地方還要對認證單位及擬申請專業認證的高校進行跟蹤和指導,做好專業認證的支持服務。例如對通過認證的專業要進一步跟蹤,以鞏固專業認證的成果,促進認證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對申請專業認證的高校提供專業認證咨詢和指導,安排相關專家開展培訓服務。專業認證組織體系優化。目前,國家已經成立了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而北京市教育管理部門和各認證高校還沒有設立工程教育認證的專門機構。現在一些首都高校的一個或幾個專業正在進行認證或已通過認證,每個認證專業之間基本上是孤立的,交流與合作還比較少。基于現狀,一方面完善縱向的組織體系,建立市級、高校、專業三級認證組織機構;另一方面要完善橫向的組織機構,高校或認證專業可嘗試建立專業認證的聯盟,以加強專業認證相關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商討專業認證的發展,帶動工程教育專業整體的發展。認證專業與經濟發展適應優化。根據首都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其發展趨勢,對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適時調整。根據對三次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和三次產業結構偏離度的統計總結得出:第三產業產值逐漸增加,第二及第三產業可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而所認證的專業中,大部分是屬于第二產業領域的,符合以往的經濟形勢,隨著第三產業的逐步發展,北京的第三產業已經占有絕對優勢,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滿足第三產業的高質量人才需求,應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相關專業的專業認證,以與首都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形成良好對接,更好地促進首都經濟的發展。另外,從已經通過認證的高校來說,市屬高校通過認證的專業相對還比較少,應該進一步鼓勵和加強市屬高校專業認證工作,帶動首都高等工程教育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倪凱,等.發達國家高等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及其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5):51.

[2]張彥通,李茂國,張志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機構:撬動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支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11.

[3]吳文輝.特色專業建設與專業認證對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65~166.

[4]陳江.2010年北京三次產業發展預測與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3(3):55.

[5]秦彥.關于構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的建議[J].中國電力教育,2008(22):3.

[6]韓曉燕,張彥通,王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研究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7]魏銀霞.高等工程教育與產業結合的長效機制研究[J].商業時代,2010(17):99~100.

篇9

關鍵詞:城市建設生態水城水特色

中圖分類號:S891文獻標識碼: A

沅江市瀕臨洞庭湖濱,是隸屬于湖南益陽市的縣級市,這里湖鄉特色明顯,水資源豐富,獨具特色的“城中有湖、湖中建城”的水城格局正在形成。

那么,在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有何現實意義?如何創造沅江生態水城的美好未來?就此,我從三方面與大家作探討:

一、沅江城市的水特色。

(一)沅江城市獨享的水位置。

沅江市水域十分寬廣,當前洞庭湖因有沅江的存在而被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大通湖,沅江市處于洞庭湖的正中心地帶。沅江城區水環境更是十分獨特,城區猶如半島伸入洞庭湖,水位置可概括為:兩江繞城、四面臨水、五湖點綴。沅江城區總面積3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即占14平方公里。湖水呈樹枝狀伸入低矮崗地,形成眾多湖汊半島,獨特的水岸景觀,令人嘆為觀止!這種地理環境的湖地位在全國獨一無二。

(二)沅江市歷經的水滄桑。

伴水而生的沅江歷史,不僅有過繁榮,也有過災難。一方面,沅江市湖區氣候特色明顯,光熱充足,降水適中,溫暖濕潤。在這種良好氣候的滋潤下,沅江市素有魚米之鄉、苧麻之鄉、蘆葦之鄉的美稱。這里有沃野沙洲,這里有蘆葦萬頃,這里有候鳥群集, 沅江市因水的滋養,魚類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名特魚類水產主要為銀魚、烏鱧、中華鱘、鰻鱺、白鰭豚、江豚等。

另一方面,我們也歷經過洞庭湖水對我們造成的災難。一是疏于防范帶來洪水的肆虐。1954年、1996年沅江市域兩次遭受特大洪水侵襲,根本原因在于固堤不牢、導水不暢。二是對城區湖水治理不當帶來的嚴重后果。幾十年來,沅江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湖造田、圍汊養殖、房地產開發等,導致湖泊萎縮、水系阻隔、環境污染、水質變差、水生動植物驟減等嚴重后果。

二、建設沅江生態水城的現實意義。

(一)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建設沅江生態水城就是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沅江城市建設的各方面,依據自然生態特點,輔以人工措施,促使曾經遭到破壞的自然湖泊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積極改善和優化人、城、水的關系。具體來說,首先,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是一個保水工程,就是通過硬化湖岸,劃定生態紅線,防止湖泊萎縮,逐步恢復原有自然湖泊生態系統,促進城與湖共同發展,不是建了城,失了湖。其次,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是一個活水工程,采用建設進水船閘引沅水入浩江湖,通過開挖過水渠和人工運河實現浩江湖、蓼葉湖、上瓊湖、下瓊湖、石磯湖五湖水的連通,利用沅水水位比資江水位常年高出0.5米左右的獨特條件,使沅水流經五湖后,通過下游排水閘、電排向資水排放,產生流水不腐的效果。第三,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是一個美水工程,河湖連通后將建設環湖景觀帶,給生物留下修復的空間,給人們搭建親水的平臺,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二)建設沅江生態水城是加快推進沅江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需要。

建設沅江生態水城能更好的發揮沅江城市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推動城市綠色發展。其一,城水相伴、碧水長流,湖岸生態走廊巧妙相連,湖邊生態公園更像一個個生態驛站,向您展示不同的風姿,讓您無法說出其中之妙,進入城市如同走進舞動的自然空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生生不息,給沅江城市帶來持續的生態效益。其二,獨特的現代化城湖格局,非一般的內陸水景城市將給水景旅游、特色餐飲、特產銷售、休閑娛樂等服務業注入新的活力,逐步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給沅江經濟注入不絕動力,帶來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經濟效益。其三,沅江城市將以建設生態水城為契機,加大文化、教育、衛生、交通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創造更好的生活空間,吸引無數慕名而來的人們,沅江將成為人們生活、投資的天堂,帶來可持續的社會效益。三大效益的提升,城市內在品質的提高,將促進農業人口的轉移,非農產業的集聚,就業率的提高,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沅江新型城鎮化進程,為國家新型城鎮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創造沅江生態水城的美好未來。

(一)完善獨特的城湖格局。

1、固堤防洪,生態規劃。

根據以往治水經驗,結合生態水城建設,我們主要做好導水、固堤、美堤三方面工作。要在枯水季節及時清淤,疏通河道。要加寬、加高、硬化堤身,增加擋浪強度。要修整涵閘,防止洪水潰漏入城。要在堤外擴種擋浪林,既擋風浪又成為沿堤的一道綠色風景線。要在堤內沿沅江城區的半島形狀,設置半島綠色生態線,以彰顯沅江城市勃勃生機。在漲水季節,我們看到的不是防汛抗災的緊張與忙碌,而是游泳垂釣的休閑與低碳。

2、八湖連通,生態定位。

五湖連通,促進了沅江城市的健康發展。年輕的沅江城就像初升的太陽,將不斷壯大。城市空間的擴大,應該體現生態化發展。一要根據生態特點,規劃“八湖連通”工程,即將胭脂湖、榨南湖、黃家湖通過開挖人工運河、架設橋梁、開通涵閘等措施與五湖連通,形成完整而流通的水系。二要明確八湖區域功能定位。胭脂湖、浩江湖區域開發較少,應以維護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為主;蓼葉湖、上瓊湖區域開發較多,要以現有蓼葉湖公園為主體,重點開發游藝型水上項目;下瓊湖區域為沅江古鎮,且污染嚴重,要搶救性保護少有的生態群落、清淤截污、修復湖體生態系統;石磯湖區域有大片濕地,且湖形狹長,應盡可能恢復古老資江河道地貌,打造“十里楊柳河”, 種植“千畝荷塘”,修復濕地生態系統,建成具有凈化水質功能的城市濕地公園。榨南湖、黃家湖漁業資源豐富,宜放養洞庭名特水產,建成生態漁業窗口。

3、積極融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當中。

2014年4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標志著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沅江市處于洞庭湖正中心區域,是洞庭湖經濟區“石首-華容-南縣-沅江-益陽南北城市發展主軸”上的核心節點城市。

開放的沅江要積極融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要開展關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系統宣傳,全方位解讀生態經濟區建設相關政策;二要設立專家學者論壇,對我市進行科學規劃,探索建設沅江生態水城對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三要集中交通、水利、林業、環保、旅游等領域的重大項目與問題,結合“五個沅江”建設,爭取國家、省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我市的支持;四要組建一個專門機構,開展動員部署,構建合作發展新平臺,既要加強與周邊縣市聯系合作,又要調動全市上下各方面積極性,努力把沅江生態水城建成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二)強化特色產業支撐。

1、大力發展城郊生態農業

作為城市郊區土地資源十分珍貴、環境保護十分重要,發展生態農業非常必要。一要突破傳統發展理念,從“精”的方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走綠色、高效的發展之路;二要突破技術上的障礙,發揮沅江市農業科技園的示范作用,加強種養業科研示范,推進城市“放心菜”工程建設,集城市菜籃子與天然氧吧、生態觀光于一體;三要突破模式單一的不足,從“綜合利用”方面建成城市的后花園。如:利用赤山、團山等丘陵山區特點大力推廣畜―沼―果―采摘休閑模式;在城區五湖周邊推進土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生態種植觀光模式;在五湖內開辟部分區域種植湘蓮、菱角,配套養殖牛蛙、泥鰍等,集觀賞、采摘、捕撈于一體的生態種養休閑模式等。

2、積極推進特色加工業

沅江市作為湖南中部縣級市,難有大型城市所具備的雄厚的工業基礎,但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只有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在現代化滾滾潮流中求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一要以開放兼容的胸襟,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推動特色產品的生產加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二要加快沅江現有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三要推進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促使園區系統對外的零排放;四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挖掘資源最大的內在價值,提高產品效益,例如,漉湖、東南湖區域擁有優質的蘆筍資源,宜大力發展發展蘆筍加工業;五要注重打造品牌,沅江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因為沒有打出品牌,還養在深閨,這方面我們要多借“他山之石”,從健康、綠色、環保方面打造自己的品牌。

3、突出水旅游

沅江當前有四大旅游景區,它們各具特色,而又共同體現“水”的內涵,發展沅江旅游業就要突出“水”的內涵,大做、精做、做好沅江旅游的“水文章”。首先,要重點完善四大景區建設,南洞庭湖濕地要彰顯水與洲的旅游主題、胭脂湖要彰顯水與岸的旅游主題、赤山島要彰顯水與山的旅游主題、兩江五湖景區彰顯水與城的旅游主題;其次,要挖掘沅江自然山水、歷史人文、特色美食、生態化建設等旅游資源的潛在價值,全面鋪開沅江水旅游;第三,要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合作共贏的理念,精心設計自己獨特的旅游線路,來對接環洞庭湖各市、縣(區)旅游線路。

(三)提升生態水城的治理水平。

1、推動政民共治。一要堅持政府主導。政府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主導修建河湖連通基礎設施、環城環湖風光帶、生態公園、濕地公園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水城的鄉愁。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向人們展望“讓城市更美好、讓居民更舒適”的美好愿景,向人民群眾傳遞自信與活力。二要強化公眾參與。通過群眾組織開展“放歌洞庭,愛我沅江”、“水城夢”“幸福之都”等為主題的文化活動來強化公眾參與意識,從正面誘導人民群眾參與水城治理,為水城治理提供正能量。三要構建互動平臺。建立電視問政、網絡問政平臺,政府要通過這個平臺踐行群眾路線,轉變作風、接受監督,市民要通過這個平臺,全面了解自己關心的問題,更好地參與城市治理,市民和黨委政府、領導干部之間,要通過這個平臺深入溝通、增加理解、形成共識。

篇10

河北省目前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要根據河北省重點項目建設、行業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立足學校及學科特色,制定人才培養標準。使專業設置、招生計劃調整、經費使用與就業狀況掛鉤,以解決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另一方面企業又難以選拔出所需的實用人才的問題。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原本主要吸納大學生就業的加工制造業、建筑業等第二產業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將非常有限。第三產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特別是金融、現代信息服務、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將是未來吸納河北省大學生就業的“主戰場”。

根據麥可思調查:2010屆高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是工學(93.3%),最低的是法學(86.7%);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美術、音樂、臨床醫學和法律事務;專業對口率最低的專業為歷史、法律。紅牌專業(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的專業)主要包括:動畫、法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臨床醫學、法律文秘、國際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綠牌專業(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且失業率較低的專業)主要包括: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審計學、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而河北省統計局數字顯示,今年全省普通高等學校29.7萬畢業生中,工科專業不足35.9%,農科專業占2.1%,而管理、醫學、法學、文學等專業卻占據了近58.9%。宏觀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失調必然導致大學生就業渠道不暢。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流通業,不僅有利于擴大流通業本身對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更重要的是,隨著流通業就業人數的增加,不同產業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收入效應所引發的消費效應和生產帶動性,會帶來總體就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流通業單位吸納勞動力就業比重相對較少。其中,批發、零售和物流等傳統流通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而信息傳輸、計算機軟件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居民服務及其他服務等行業的就業吸納能力還未得到充分利用。2010年河北省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44.8%,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增長262.6%,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4.9%。可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等行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然而,2011年河北省計算機相關專業大學生就業率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正如麥可思2011年就業藍皮書中分析的那樣,是由于計算機類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產業的要求。盡管河北省當前大多數工科院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相關專業,但是低質量的人才培養必然不能滿足市場高標準的人才需求。

提高畢業生的創業素質

目前,河北省高校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還普遍面臨社會經驗不足、創業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在全省范圍內進一步加強創業指導工作,提高創業者創業素質,降低創業風險,特別是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創業素質、降低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還十分重要。為了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河北省各地區、各部門相繼落實和完善了各項創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了“小額擔保貸款+信用社區建設+創業培訓”聯動工作機制。資料顯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河北省累計發放小額貸款24.42億元,直接扶持53755人成功創業,帶動(吸納)226543人實現就業。然而,在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累計逾期未還金額以及擔保基金代位代償金額還占有一定比例(分別為1144.4萬元和2087.53萬元)。

當前,社會、政府等舉辦的短期創業培訓班以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大多還局限于在短時間內突擊性彌補具體的創業性知識的不足,還不能有效解決畢業生創業綜合素質缺失等需要長期鍛煉、精心培養才能獲得的關鍵性創業能力。高校不能僅憑幾門大學生職業生涯或擇業、就業指導課來詮釋國家眾多的促進就業政策、調整大學生就業心態以及提高大學生創業所必需的綜合創業素質;而是要將創業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機構、領導體制和創業基地,使創業教育從大學生入學開始就融入到專業技能的培養當中,將創業所需的各項技能內化到高校開設的各門專業課程及各項實習計劃當中,在日常的積累中提高大學生創業所需的各項基本素質。“創業帶動就業”解決的不僅僅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創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創業型社會文化,樹立自由競爭的新風尚,改變當前社會“公務員熱、國企熱”等現象,化解由于創造財富的動力缺失而導致的社會不確定性風險增高等社會問題。

指導學生做好到基層工作的準備

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城鄉基層就業,河北省也逐步推出相關政策來解決他們在工資待遇、社會保障、人員編制、戶口檔案、職稱評定、教育培訓、人員流動、資金支持等方面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然而調查顯示,目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培養體系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還不匹配。農村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但適合到農村工作的專業人才很少。河北省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并未做好到基層、到艱苦地方去工作的能力和心理準備。“選聘到村任職”、“特崗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基層項目的落實還需要高校教育理念的配合。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經濟落后,信息閉塞,大部分農民眼光局限,無法適應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需要。大學生進入農村、鄉鎮等基層工作崗位,可以帶去新的社會理念和知識,解決農村城鎮化過程中所必需的專門人才、科技人才、培訓人才大量短缺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到農村、鄉鎮等基層崗位工作并不意味著對人才基本素質要求的降低;恰恰相反,在基層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的高流失率并不僅僅是因為基層崗位的條件艱苦,更重要的是因為畢業生基層工作能力的缺失。調查顯示,河北省選派到基層任職的“村官”大多數是沒能在城市實現自主就業的大學生。其中,人文社科類專業占76.1%,理工農類專業不到24%;區縣對農、林、牧、漁等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為72.5%,而實際選派的相應專業大學生僅占3.2%。不能發揮自身專長,不能為基層工作環境帶來效益,必然會成為“基層留不住大學生”的根本原因。

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系統化、制度化、專業化,使其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既要重視就業有形市場建設,設立專門人員、場地、經費,確保服務質量;又要重視無形市場建設,完善國家、地方、行業、學校、院系良性互動的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和信息統計管理制度,及時收集、分析、預測行業需求信息、學生求職意向,并根據掌握的信息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服務。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本應包含入學初的大學教育、教學特點與管理方式教育、職業生涯認知教育、學業規劃設計、社會工作參與計劃、社會實踐計劃、各類專門技能學習計劃、求職擇業技巧等內容。然而,目前河北省大多數高校是用“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或“求職擇業技巧”等課程的教學來代替就業指導工作。既缺乏高水平的專業師資,又缺少指導的針對性,從而使就業指導工作僅停留在指導層面,不能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的目的。

河北省各高校都建立了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及時向本校畢業生提供就業供求信息和國家各項就業、創業促進政策信息。然而,目前大多數院校并未建立成熟、有效的就業指導人員選拔、培養、使用制度,從事該工作的服務人員也無明確的職業標準。就業指導隊伍結構、學歷層次、專業水平、人員數量、就業指導人員與應屆畢業生人數比例、就業指導隊伍的穩定程度等還不能滿足當前就業指導工作的需要,部分專職就業指導人員也沒有納入教師崗位。因此,無法根據本校專業設置情況對行業、對口就業單位進行深入的個性化分析,并對目標就業群體進行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教育;也無法對歷年就業信息進行深度挖掘、系統分析和預測。

規范就業培訓機構

目前,針對未就業大學畢業生開展的就業服務與培訓在河北省正逐漸興起,“國考熱”、“考研熱”、“律考熱”比比皆是。培訓機構、培訓質量參差不齊,還處于自發的無政府狀態。大多數社會培訓機構是企業出身,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但大學畢業生是特殊群體,還消費不起以贏利為目的的培訓。為此,應該探討以穩妥、多贏為目的的合作方式,對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準入管理,既提升畢業生就業素養及就業率,又照顧到大學生具體的經濟情況,同時也讓培訓機構有一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