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的優點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移動支付的優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移動支付的優點

篇1

關鍵詞:3G時代;電費回收;移動支付模式

電費回收是供電企業價值實現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供電企業優質服務的重要體現。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移動通信3G時代的到來,支付手段的電子化和移動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趨勢。然而,電費回收模式的發展卻相對滯后,電力客戶電費繳納還是傳統模式的延續,客戶繳費服務并沒有獲得大的改善。與電力用戶幾何級的增長速度相對比,電費繳費難已經成為制約供電企業服務提升的一塊短板[1],不僅影響企業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響了客戶滿意度而有損于企業形象。因此,供電企業需要借鑒其他行業先進的經驗,拓展與信息技術、金融行業的共贏合作,改進現有的電費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術手段滲透于電費回收工作,改善現狀,進一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社會價值。

一、居民電費回收模式

按與信息技術結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將電費回收模式劃分為傳統回收模式與新興模式。

(一)傳統的電費回收模式

1.電力營業廳收費。營業廳收費模式是電費回收傳統模式的代表,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營業廳作為供電企業服務客戶的窗口,在收取電費的同時還承擔著對外展示企業形象、與客戶面對面溝通的責任,因此,營業廳作為供電企業的專用營業場所,需要環境整潔、交通便利,城市區域內分布合理,營業廳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優質的服務、業務水平。然而,營業廳前期投資巨大,各類設施、人力資源占用量大,難以實現7×24小時服務,不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營業廳收費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補充。

2.走收模式。傳統的走收模式可以為特殊群體和偏遠、欠發達地區的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電企業人力成本支出,同時,走收模式中的資金安全和收費員人身安全難以保證,因此,走收只能作為一種補充手段或特定區域收費的過渡手段。

3.銀行代收費。銀行代收費從早期的大客戶電費托收發展成為目前電費回收的主要手段,與供電公司營業廳相比,銀行網點分布范圍更加廣泛,擁有更全面的金融業務的管理經驗、技術手段和安全保障體系,供電營業廳可以在銀行網絡上使自身業務得以延伸,另外銀行ATM的自助繳費功能實現了7×24小時的繳費服務,進一步彌補了供電營業廳在收費時間上的缺陷。但是銀行網點仍然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客戶需求,尤其是近幾年,隨著金融理財類業務的發展,銀行網點的業務量驟然上升,銀行排隊成為普遍現象,銀行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用電知識,客戶繳費時產生疑問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對供電企業形象將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新興電費回收模式

1.網上營業廳。網上營業廳是指供電企業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技術,通過企業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業務受理、業務咨詢、投訴受理、繳費等業務,營造了虛擬空間的營業場所,使供電服務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上營業廳收費模塊采用的主要技術是電子錢包技術,電子錢包是電子商務中用戶常用的一種支付工具,尤其適用于小額購物,電子錢包將銀行賬戶和客戶端軟件相結合,用戶通過銀行賬戶進行網上在線支付。作為一種新興的模式和技術,網上營業廳收費被客戶接受的程度還有待時間的考驗,而安全和隱私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勢必將影響著電費網上支付的發展和普及。

2.移動支付。移動支付是移動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支付可以簡單定義為借助手機、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通信終端和設備,通過手機短信、IVR、WAP等多種方式所進行的銀行轉賬、繳費和購物等商業交易活動。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內容已經為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隨著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無處不在的移動網絡連接了互聯網與用戶間“最后一公里的距離”,互聯網的作用也因此被擴大到了更加廣闊的物理空間。移動商務具有許多傳統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所不具備的特有屬性,同時也為電費支付提供了更加新穎、便捷和個性的實現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電費充值卡、商收費等也在電費回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興電費回收模式與傳統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新興電費回收模式拓展了電費回收的渠道和空間。

二、電費繳納移動支付的幾大優勢

(一)技術基礎

2009年1月7日國內3G牌照正式發放,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分別獲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各大通信運營商對網絡基礎設施投入加大,實現了高話務區域的立體覆蓋及主要交通干線的無縫覆蓋,3G標準下,移動網絡能夠滿足中高速的數據傳輸業務需求。移動商務由此擁有了強大的技術后盾,其中的移動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電費繳納作為移動支付的典型應用之一,在強大技術基礎的支撐下,勢必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用戶群基礎

近幾年來手機用戶普及迅速,據統計,2004年我國手機用戶總數達到3.34億,約占中國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國手機普及率已超過30%,用戶數達到4.21億,雖然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手機用戶增長幅度將逐漸放緩,但是仍將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市場前景依然看好。根據市場研究組織IEMR的報告數據,2010年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7.38億。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機給予人們溝通便利的同時,用戶對手機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動商務較傳統的商務模式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具時效性的服務。傳統的電費支付模式受到時間、空間等條件的制約,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電費移動支付將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逐步培養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動支付優勢基礎

采用移動支付,用戶使用一部手機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個交易,用戶無需親臨業務現場,可以減少往返的交通時間和不必要的等待時間,也節約了交易成本。移動支付靈活便捷,如果某項支付達到普及,交易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如果電費的移動支付結算簡便可靠,供電企業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減少人員和運營場地的投入,將資源更多的投入到價值的再創造中,從而意味著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動支付在小額支付上更能發揮優勢,小額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這主要是因為首先相對電子網絡購物來說,手機存儲顯示能力以及電池續航能力有限,不能進行長時間大信息量交互,移動支付更適用于交易頻繁發生的、商家產品或服務明確的、交易程序簡明的支付活動;再者,移動支付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它的安全性還未受到廣泛認可,因此,小額支付優勢更加明顯?!笆謾C錢包”是目前發展較為迅速的移動支付業務。“手機錢包”主要有兩方面實現途徑:一是把銀行卡聯網系統與運營商的移動通信網絡相連接,以銀行卡賬號為支付賬號,以手機號碼為支付標識,把用戶的銀行卡賬號和手機號碼進行綁定,通過手機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銀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機錢包中支付賬號,與移動BOSS系統的話費綁定,以話費來實現用戶支付的需求。由于絕大多數國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較嚴格,對非金融機構經營金融類業務有著嚴格的控制,為避免與國家金融、稅務政策相抵觸所以“手機錢包”第二種實現途徑應用范圍很窄,目前就我國來說,主要局限于運營商與門戶網站聯合推出的短信、點歌等服務以及與福利機構聯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務。

普通居民用電費用正好符合移動小額支付條件的要求,它要求頻繁的有時間限制的交易,數額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譽良好的供電公司,所以電費移動支付具備發展的先天條件。結合網絡調查報告,這一點也被充分證實。北京信索咨詢公司在2008年對移動支付市場情況的調查問卷中,問及到受訪者“什么場合下使用移動支付會帶來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網上購物、公交車乘車費、購買公園/電影等門票、公共事業繳費(如水電費)。另外,移動網絡覆蓋遠遠大于傳統電費繳納網絡的覆蓋,尤其是對于偏遠地區、山區等交通不便、人員分散的地區,移動電費支付在方便客戶和節約供電企業成本方便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由此,電費移動支付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四)合作共贏基礎

隨著通信市場競爭的加劇,手機用戶ARPU值逐步呈下降趨勢,各大運營商都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移動支付擺脫了現金支付的束縛,是繼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種消費方式的革命,也將是移動運營商為消費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務之一,在新技術和新的商業運作下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鑒于目前消費者普遍存在的對移動支付安全性的疑慮,消費者對業務提供者的信譽有較高的要求,供電企業資金雄厚,發展穩健,移動運營商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雙方具備共贏合作的基礎,同時移動網絡技術的滲透也使這種合作走向必然。

三、結語

手機支付是電費在3G時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這一新業務的推廣和普及能夠是價值鏈上的各方受益。對供電企業來說,高效的支付手段節省電費回收環節的運營成本,提高資金回收效率,節約企業資源,提升客戶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有明.供電企業電費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4).

篇2

關鍵詞:移動支付捆綁連接;交易安全

隨著時代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以手機為載體實際應用變得尤為重要,而移動運營商通過集成管理的方式,結合傳統的商業模式將移動支付植入人們的日常應用。為了更好地迎合當展的需求,移動支付技術和移動商業模式的探索也在不斷地前行。

一、電子商務中移動支付的發展與產生

1.什么是移動支付

關于移動支付,簡單地說就是手機支付,是在物權雙方在交易某種貨物或服務時,使用移動終端設備而進行的一種支付方式。其中包括手機、PAD、移動PC等多種類移動終端。移動支付是電子支付的一種支付方式,它具有便捷性、及時性、移動性、獨立性等不同于其他電子支付形式的特點。隨身攜帶、即付即走,不受地域、地點的限制,及時快捷的支付貨款或服務。且交易后快速獲取交易完成信息,隨時可進行賬戶查詢、轉賬等便捷功能。支付方式簡單易懂,個人亦能根據自身的消費習慣設置個性化服務和消費形式,并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要的服務或產品信息。

2.移動支付在電子商務中的發展和變化

移動端的發展是“碎片經濟”的綜合產物,而移動端的軟件應用離不開移動支付的功能完善。早在1999年,中國移動與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部門合作,在國家較為開放的沿海省市開設了移動支付業務的試點;而最大的轉折點是在2011年的6月份,央行首次下發第三方支付的牌照,使得銀聯、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得許可證。但當時由于支付標準的不統一等諸多原因,移動支付前行的路途受阻。直到2012年6月21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才確定了國內移動支付的標準。智能手機普及率的提高,是移動支付發展的重要助推器。互聯網高速發展和移動端3G、4G技術的革新帶來了移動端的網速提升,這也逐步將人們的視野轉移到了移動電子商務中來,迫使手機成為剛需的交易終端。而頻繁的網上商務活動更是為移動支付打開了明亮的窗,不斷鼓勵人們使用移動支付進行線上的各項活動和購買。

二、移動支付的分類和技術現狀

1.移動支付的分類

第一種是按照支付賬戶的性質的接入方式可分為銀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賬戶支付和通信代收費賬戶支付。銀行卡支付就是直接采用銀行的借記卡或貸記卡賬戶進行支付的形式;如各行手機APP或者第三方購物平臺的銀聯錢包;第三方賬戶支付是運用第三方技術實現虛擬貨幣結轉,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常用的支付寶賬戶,購買產品后有一段時間存儲時間或者直接由第三方平成賬務對接;通信代收費賬戶支付是電信服務的一種小額支付類型,如話費抵扣的支付形式。第二種是按照支付的技術產生而分為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近場支付是通過移動端實現貨幣資金流轉;而遠程支付是通過不同的支付方式進行的各種支付功能,包括移動設備上進行的銀行卡轉賬、第三方平臺代銷費等第三種是按照用戶的支付情況分為宏支付和微支付。也稱為大面額的支付和小面額的支付。宏支付屬于交易金額較大的支付行為,一般在常規化市場運作中很少見,并需要信用評估和一定的擔保;而微支付是限定交易額的支付行為,目前我國較多的支付都屬于微支付的形式。

2.移動支付的技術來源及涉及的領域

移動支付技術來源于五種主要的形式:雙界面JAVAcard,SIMPass,RFID-SIM,NFC和智能SD卡。移動支付所涉及的領域廣泛,但是主要圍繞在幾大塊:購買生活產品,如;日用百貨、服飾、家居等;網絡虛擬產品,如:殺毒軟件、游戲點卡、網絡閱讀充值等;服務類產品;如:電影票、醫院掛號;其他生活服務如水、電、煤氣、采暖費用、餐飲等。而大宗型的商品很少在網絡上售賣并未形成移動支付。

三、移動支付發展存在的問題

1.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改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較多的移動用戶較為信賴移動支付帶來的便捷支付形式。但仍舊難以改變一些中規中矩的用戶群體,他們更加擔心支付的安全以及難以接受的支付操作流程。這需要一個改變和滲透的過程,也是不斷推進我們將移動支付更加安全化、人性化的方向去努力,才能讓人們更加信賴移動支付。隨著網上商務活動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政策法規來規范網上市場的發展。

2.技術革新和技術人才的培養

移動支付技術的不斷革新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導向,因科技改變生活,因技術創新產業。現如今開發電子商務技術的人才素質良莠不齊,投入成本高昂且回報率較低,回報進程較慢。在新興產業的開放下應開設現代電子商務課程,不斷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學習高科技市場運轉的機制,培育高等技術人才,更好地服務于未來的移動支付當中去。

3.移動支付商業模式的探討

在國外,部分運營商在移動支付的很多領域并不占有優勢,但是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大多數的運營商選擇強強聯手的方式將獨立運營的思路排除。在國內,移動支付亦是電信市場炙手可熱的賣點。眾多企業也在轉變以往排他運營的情況深入對移動支付的異業合作。比如O2O電子商務形式,是線上到線下的一個指引過程,通過線上移動支付而享受到線下的服務和購買產品,這是移動支付產業未來的指引路線。結束語移動支付迅速發展是來自于移動終端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的必然產物。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為移動支付提供了商務平臺,更是引導了消費者的線上支付的習慣,不斷催化和加推移動支付市場的爆發。安全、實用、適用等諸多疑問終將是在發展的腳步中亟待解決。

作者:孟憲穎 趙慧玲 孫悅 單位:長春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許敏.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其政策建議[J].金融會計,2014.

篇3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術具有符合移動支付特性的要求。以安全性而言,NFC屬于近距離的通信技術,傳輸距離大概只有10~20cm,且為點對點之傳輸,因此在安全性上相對較高;傳輸速率雖然最高只有424kpbs,但移動支付并不需要傳輸大量信息,因此并不會造成應用之限制,而其小于15mA之低功耗優點,并不會占據手機電源之太多資源,將更有利NFC建置于智能型手機當中。

NFC于智能型手機滲透率正逐步攀高

隨著電信及因特網環境的成熟,以網絡為基礎,滿足用戶需求而衍生之各項應用不斷出現,消費者對智能型手機的依賴程度也愈來愈高,智能型手機不再是商務人士的代名詞,反而成為普羅大眾接受度增長最快之電子產品,各種更貼近現實生活需求之應用,將更成為主導手機成敗之重要關鍵。因此,包括Apple、Samsung、Nokia、RIM、HTC……等手機廠商,均表示將推出支持移動支付的NFC手機,甚至Google、Microsoft、Amazon也將配合手機廠商推出移動支付之服務。而在指標性軟硬件大廠通力合作的態度之下,以NFC技術達成移動支付的共識隱然成型。因此,Gartner預估NFC手機將在2011年達到0.85億只市場規模,2014年則可達2.3億只,占所有智型手機出貨之27%左右。

移動支付產業鏈及商業模式

移動支付產業鏈包括上游芯片設計商、終端系統產品商、系統整合商、電信營運商及金融體系,另外也需配合消費店頭。目前廠商均以歐美大廠為主,臺灣地區廠商則相對涉入不多。

移動支付的商業模式大概可分作以下幾種,第一種為以電信營運商為主體(如日本NTTDoCoMo、中國移動擬綁TCL手機),此種模式營運商對終端產品主控權高、連結性強,產業鏈上游之供貨商相對受到營運商之牽制較大,彈性較小,但營運商需承擔部分金融機構之責任與風險。第二種為以銀行為主體,此種模式下電信營運商單純只收取數據流量之費用,銀行為最大之獲利者。除了獲利因素之外,銀行急欲主導之原因在于可藉由支付系統,成為龐大消費者金錢流出信息之最后一道關口,也成為銀行拓展其它金融業務之最大利器。由于銀行與電子產業一向距離較遠,因此若采銀行主導模式,對上游之零件及手機供貨商而言,應具有較高之自主彈性。另有一

種以系統整合商為主體之模式,此模式對系統整合商之市場與資金運作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除非是大型之系統整合商,否則此種模式不易成型與成功。

篇4

[關鍵詞] 移動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以有線的方式進行。客戶在網上購物后,必須支付現金或者在指定的機器上進行支付,使用上諸多不便。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支付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支付系統正在從有線走向無線,電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動支付過渡。

移動通信技術作為移動電子商務的載體,提供了更貼近用戶需求的支付服務,并從安全性及監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業務需求種類繁多,業務量巨大,使移動支付成為極具潛力的巨大產業。

二、移動支付業務概述

1.移動支付的定義

移動支付是指借助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通信終端和設備,通過無線方式所進行的銀行轉賬、繳費和購物等商業交易活動。

2.移動支付業務分類

按照歐洲銀行標準化協會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義,可按照支付金額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遠近,對移動支付業務進行分類。

(1)按支付金額劃分

微支付:支付金額低于2歐元的情況下,一般劃歸為微支付類型。

小額支付:支付金額介于2歐元~25歐元之間,稱為小額支付。

大額支付:支付金額在25歐元以上,則為大額支付。

(2)按地理位置劃分

遠程支付:遠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約束,以銀行賬戶、手機話費或虛擬預存儲賬戶作為支付賬戶,以短信、語音、WAP等方式提起業務請求。

本地支付:利用紅外線、藍牙、射頻技術,使得手機和自動售貨機、POS終端、汽車停放收費表等終端設備之間的本地化通訊成為可能,用手機完成面對面的交易。

3.移動支付相關技術

(1)遠程支付

①SMS技術

短信是移動通信里應用最廣泛的服務。目前,短信作為移動支付的手段,可以實現諸如“手機錢包”、充值、繳費、買彩票、電影票及手機銀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國比較成熟,采用較多的移動支付技術。

②WAP技術等

移動通信協議,如WAP、CDMA 1X以及未來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實現電子商務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夠處理圖像、話音、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多種信息服務。其高速率、移動性和高安全性等特點,必然會給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帶來巨大商機。

(2)JAVA/ BREW技術

兩者都是支持無線數據業務開發的技術,在手機中增加軟件。

與無線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層的技術。BREW能夠更多地調動底層的應用,它的應用效果和對手機終端的支持會更好,應用開發商可以更為方便地開發出表現每個終端特性的應用。

但是無線JAVA是開放的,而BREW則被高通所壟斷。這一點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BREW的發展。

目前,聯通與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動則看好JAVA。

(3)近距離非接觸技術

目前用于移動支付業務的近距離通信技術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種無接觸芯片技術。未來,藍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應用在移動支付業務中。

在我國,NFC和SIMpass被視為目前國內非接觸式移動支付領域最有可能的兩大技術標準。二者都在手機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芯片,用于與支付應用時的收單設備進行近距離的實時通訊,并同SIM卡進行連接,以實現把支付業務捆綁在持有手機的用戶上。只是在具體的實現方式上有所區別。

近距離非接觸支付技術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支付行為完成耗時短。

缺點是:用戶要使用移動支付業務必須更換手機,而現在具有此種功能的手機不僅種類少,而且價格昂貴。但可以預計,隨著終端問題的解決,近距離非接觸技術將成為未來移動支付業務的主流實現方式。

4.移動支付的特點

(1)具有隨時隨地的特點

(2)用戶規模大

目前,我國的移動電話用戶已過4億,是全球之最。在某種程度上說,以移動電話為載體的移動電子商務不論在用戶規模上,還是在用戶消費能力上,都優于傳統的電子商務。

(3)有較好的身份認證基礎

對傳統的電子商務而言,用戶的消費信用問題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大“瓶頸”,而手機號碼具有唯一性,手機SIM卡上存貯的用戶信息可以確定一個用戶的身份。對于移動商務而言,這就有了信用認證的基礎。

三、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現狀

從全球來看,隨著3G商用進程的日益推進,從日韓到歐洲,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步伐在不斷加快,成為移動運營商十分看好的業務增長點。在我國,移動運營商也在積極推廣移動支付業務。

1.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情況

國內:據百納年初的《中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05年,國內移動支付用戶數達到1560萬,占移動通信用戶總數的4%,產業規模達到3.4億元。百納預測,由于產業鏈的成熟、用戶消費習慣的形成和基礎設施的完備,到2008年,移動支付用戶數將達到1.39億,占移動通信用戶總數的24%,產業規模達到32.8億元。

國外:Juniper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動支付應用與服務有望被廣泛接納,全球移動支付總規模將達到10億美元。目前,日韓歐美,移動支付業務都呈快速增長趨勢。

2.移動支付的應用業務形式舉例

(1)手機錢包

面向六大領域,包括購物、交通支付、票務、公司卡、身份識別、在線金融等。其中也包括買保險、充值卡、買彩票、炒股、繳水電費、訂雜志等各種各樣的功能

(2)手機銀行

目前,各銀行的手機銀行產品紛紛上線,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理財需求。從功能上說,銀行的所有非現金類業務都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完成,包括查詢、繳費、轉賬、匯款、支付、結算、外匯交易等等。韓國SKT和各大銀行還合作推出了NEMO電子貨幣服務。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與朋友交換音樂、圖片等信息;

(4)服務

“服務”則是指提供下載服務,移動認證業務服務等。

四、移動支付的風險及監管

1.面臨的風險及問題

(1)信用體系風險

無論是網上銀行,還是移動銀行,都涉及到信用體系,而我國目前的個人征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信用體系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2)技術安全的風險

電子商務交易必須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鑒別性、不可偽造性和不可抵賴性等特性。

無線網絡技術也面臨著黑客的挑戰和木馬等網絡病毒的威脅,而目前還沒有有效抵制手機病毒的防護軟件的手段,此外,還要考慮無線數據傳輸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斷而沒有重新認證的機制,以及無線終端容易丟失和被竊的問題。

(3)產業鏈成熟度問題

①移動支付產業鏈構成

移動支付業務產業鏈由設備制造商、銀行、信用卡組織、移動運營商、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或移動支付平臺運營商)、商業機構、SIM卡供應商、手機供應商、用戶等多個環節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斷完善產業鏈,各個環節準確定位、合理分工并進行資源的最優配置,移動支付業務才能獲得健康發展,而產業鏈上的各環節才能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②移動支付業務的商業運作模式

目前,移動支付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四種,即以運營商為主體的運營模式;以銀行為主體的運營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為主體的運營模式;銀行與運營商合作的運營模式。

由于各國的實際情況不同,產業鏈主導者也不同,因此,存在著不同的商業運營模式。

從我國國情來看,以移動運營商為主體或是以銀行為主體單獨經營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移動運營商有用戶資源,但信用度不如銀行,銀聯可以平衡銀行間以及銀行和運營商之間的利益關系,但在業務創新和市場反應能力方面不夠。

因此,目前最適合我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商業模式是銀行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協助支持的整合商業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實現優勢互補,構建良性循環的產業鏈,促進整個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4)用戶習慣及便利性問題

長久以來,絕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使用貨幣或信用卡消費,對移動支付還比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們對使用移動支付業務的安全性心存顧慮。實際上,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們仍然不放心將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過移動網絡傳輸。

此外,移動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目前許多開通手機錢包業務的移動運營商多采用短信、WAP等遠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過程繁瑣,其便利性還不如傳統的貨幣或信用卡。

(5)隱私問題

移動支付,也涉及到個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護客戶隱私的問題。

2.金融監管與標準規范

移動支付是一項新興的支付業務,到目前為止,國際上沒有一家機構和組織能夠提供一個為多方所接受的移動支付技術。

此外,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都是比較新的行業,法律法規相對比較少,雖然目前已經頒布了《電子簽名法》、《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等。但是這些條款還遠遠不夠,面對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還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條款來約束交易行為,還需要在責任、權利、義務、賠償、罰款以及信用機制方面細化法律法規。

在業務運營方面,也需要在行業自律、產品價格、增值業務方面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銀行與電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場化,其共贏共融性就更強。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即將對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實行“牌照制”,移動支付的市場秩序將得到規范和整頓。存活下來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將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及資金和技術力量,將承擔起協調移動運營商和銀行之間關系、發展客戶的重任。

五、我國移動支付市場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電子化和移動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趨勢。對于中國的移動支付業務而言:龐大的移動用戶和銀行卡用戶數量提供了誘人的用戶基礎,信用卡使用習慣的不足留給移動支付巨大的市場空間,發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潛在客戶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國手機用戶達到4億戶,銀行卡發行總量超過8億張,預計到2008年中國的手機用戶將達到5億戶。如此巨大的手機消費群體和銀行卡持有者數量,為移動支付業務提供了良好的用戶基礎和發展空間。

2.利益驅動

對通信運營商來說,在話音業務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移動通信與金融業務的結合,無疑將成為發展移動增值業務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而對于銀行來說,移動支付則可以有效降低經營成本。鏈條上的各方,在利益驅使下,會積極推動移動支付。

3.應用需求決定市場

移動支付應用業務領域的不斷擴大,將加快移動支付的發展步伐。市場最終是由需求決定的。

4.克服問題和障礙

隨著技術的完善,制約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減少。產業鏈也日趨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日趨完善。服務提供者,也會提供更貼近客戶需求的服務。

綜上,移動支付是電子支付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技術、產業鏈和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移動支付必將成為電子支付的主流。

參考文獻: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篇5

日前,在中國光大銀行與中國銀聯移動支付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上,銀聯總裁許羅德對外公開表示:移動支付標準已經基本確定為銀聯標準。此言一出,業界嘩然。業界都清楚,銀聯13.56MHz標準和中國移動2.45GHz標準在三年的時間里明爭暗斗,都企圖占據移動支付的話語權。

在業內人士看來,移動支付標準的塵埃落定,無論是對手機生產廠商,還是第三方支付企業而言,都是利好消息。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執行董事孫江濤就表示:“標準確立之后,手機廠商可以放心生產13.56MHz的近場支付手機,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可以放心地運用13.56MHz標準進行產品開發,標準越早確立對相關廠商越好。”

在銀聯方笑意融融的背后,作為落敗一方的中國移動的失落感不言而喻。三年的精心布局,瞬間打了水漂。不過,盡管并未能在標準之爭中取得勝利,但中國移動手握著近7億的手機用戶,在移動支付領域有著天然的“群眾基礎”,中國銀聯要想在移動支付市場上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怕也并不輕松。更嚴峻的現實是:盡管標準之爭已經沒有懸念,但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未來的市場培育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誘人的蛋糕

移動派和銀聯派在移動支付標準上的你爭我奪,緣于移動支付產業所蘊藏的巨大“金礦”。

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156.7億元,同比增長609%;預計2012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51.5億元,到2015年將達到1046.7億元。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前景也被業界寄予厚望。

德勤近日的《2012-2015年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趨勢與展望》報告也佐證了移動支付市場的美好藍圖。報告認為:盡管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經令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等參與企業積極行動,紛紛在移動支付領域布局,進一步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報告同時預測:到2015年,移動支付將成為我國主流的支付手段。

面對前景樂觀的市場,擁有支付主場優勢的中國銀聯自然是坐不住了,同樣躍躍欲試的還有掌握著大量手機用戶的中國移動。為了共同布局手機支付業務,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在2003年就合作過,但由于種種原因,進展緩慢。后來,雙方為謀求業務模式的主導地位而各自為營。

時間倒退到三年前,當時中國銀聯推出了13.56MHz移動支付標準。這個標準在國內外市場上發展得較為成熟,廣泛應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觸卡片領域,尤其適用于現有的大部分POS終端機,第二代身份證和很多城市的公交一卡通等都利用了這項技術。同時,這個標準采用的13.56MHz頻率也是金融機構唯一認可的可進行非接觸金融支付的頻率。除了成熟的市場基礎之外,移動支付離不開銀行間的結算系統,這也使得中國銀聯在這一領域的優勢無人能及。

在中國銀聯采用現成的國際通用標準之時,中國移動自主研發了2.45GHz技術標準。其最大的優點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大面積推廣后能避開國外標準高額的專利費用。而此起彼伏的專利大戰讓部分業界人士擔心,盡管銀聯標準目前在國際上并沒有征收專利費,但隨著我國的手機支付市場規模的日漸龐大,高額的專利費用的征收將隨時變為可能。

除了擁有2.45GHz技術標準的核心專利之外,中國移動海量的手機用戶也成為了其在移動支付市場競爭的最有分量的利器。

持續發酵的爭斗

標準上的分庭抗禮只是開始,接下來雙方在移動支付領域布局上也暗中較起了勁。

2009年9月,中國移動啟動了10省范圍內的手機移動支付業務試商用。根據中國移動的技術標準,用戶只需更換內置RFID的SIM卡,便可實現手機近場支付,這也使中國移動當年發卡超過百萬張。

次年3月,中國移動以39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增發的逾22億股新股。中國移動前任董事長王建宙彼時毫不掩飾入股浦發的醉翁之意:“入股浦發銀行,最主要的目標是大力推進移動電子商務,即移動金融。在手機支付上,中國移動未來的空間很廣闊。”

這邊廂,中國移動緊鑼密鼓;那邊廂,中國銀聯也沒有閑著。2010年,中國銀聯在上海、山東、寧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等省市相繼開展了移動支付業務試點,隨后又聯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商業銀行和眾多社會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立了移動支付產業聯盟。除此之外,中國銀聯在終端方面布局頻頻,已經與大唐、TCL、HTC等手機生產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就在今年8月17日,中國銀聯與三星電子簽署移動支付合作備忘錄,三星GALAXY S 手機在置入集成銀聯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機卡后,可同時支持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認為,移動支付是重要的創新支付方式,銀聯將與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等各方共同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發展。

在業內人士眼里,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在標準之爭上各具優勢,但在市場中也都有著自己的軟肋。

目前,中國移動能做的手機支付業務非常有限,運營商通過移動支付無法收取較高的傭金,小額支付所涉及的分成環節比較多,其中包括銀行、交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方,實際落入運營商口袋中的利潤很少。同時,前期建設費用意味著只有采取市場規模化運作才能夠實現盈利,但并非朝夕可待。

中國銀聯也有煩惱,移動支付所依賴的龐大的用戶群掌握在中國移動手中。中國移動電商運營事業部支付產品經理王輝分析指出:“銀聯的短板就是沒有渠道,運營商手里掌握大量用戶資源,不僅僅是通道,這些都要靠客戶來推動的。手機終端最終還是需要用戶。”

妥協離產業成熟很遙遠

實際上,雙方在分分合合中已然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中國移動也似乎預料到了自己可能落敗。

2010年6月底,中國移動加入銀聯為首的手機支付產業聯盟。當時這一舉動引來了業界普遍的質疑:中國移動有可能棄守自有標準,轉投銀聯陣營。然而,猜疑的聲音并沒有得到中國移動方面的印證。

如果說當時加盟,更多的是中國移動“務虛”地為自己多留了一條出路,那么到今年6月,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的再次攜手則有了更多實際的意義。據悉,雙方通過手機SIM卡作為銀行卡賬戶載體,借助移動通信網絡,在貼有中國銀聯“閃付”(Quick Pass)標識或中國移動“手機錢包”標識的場所,讓用戶通過手機直接實現快捷支付。此舉被業內解讀為中國移動放棄2.45GHz支付標準已然是板上釘釘。

中國銀聯董事長蘇寧的一番言論頗能代表雙方的心聲:“移動支付發展了很多年,但還是進展不夠迅速。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的合作,有可能加速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p>

然而,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成熟的移動支付環境相比,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表面上的握手言歡也許并不能讓國內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首當其沖的就是安全問題。相比國外消費者,國內消費者對移動支付安全方面的擔憂更甚。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卓越中心高級經理李軍對移動支付各參與方正在推進的“第三方可信服務管理平臺”表示認可,認為其有助于為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再加一層保險。

篇6

如今,作為通信行業與金融行業的共同關注熱點,移動支付業務備受人們的青睞,但有關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仍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為此,本文主要針對當前主流移動支付的實現方式進行了分析,并就移動支付的安全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移動支付 實現方式 安全策略

如今,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了最具發展潛力的一項創新業務,有關移動支付實現方式也受到了專業人士的普遍關注,但是,鑒于無線網的特殊性以及終端有限的計算能力,如何確保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仍是當前該領域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1 移動支付實現方式分析

通信技術正逐步從固定網絡朝移動網絡演進、從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方向發展,而移動支付的實現方式也隨之產生了改變,當前,較為主流的移動支付實現方式主要包括如下:

1.1 語音電話方式

所謂的“語音電話業務”,主要指的是傳統的固定網絡語音增值業務。消費者只需要通過撥打特定的號碼,即可順利進入服務中心,根據語音提示內容,實現信息的有效輸入,經過這種互動式的服務實現支付及商品交易等過程。該方式使用過程簡便、操作簡單、安全、高效,產品推廣及業務使用已經十分成熟。由于該項業務的服務費用往往有別于普通通話費用,因此,對于支付額度較小、交易頻繁的狀況而言,有時會導致大量通信費用的產生,導致消費者難以接受。

1.2 短信方式

在短信支付平臺下,用戶可以以服務商的相關要求為依據,通過在手機中輸入固定形式的信息,將該信息發送至短信中心,通過短信中心、網關及支付平臺的相互交互與配合下,從數據庫中對用戶信息進行記錄,實現費用的劃轉,并生成相應的核實指令,將確認短信發至用戶手機,核實后交易完成。該方式的優點,即使用方便、簡單、低成本、短信費用在整個移動支付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幾乎可忽略。但是,由于短信存儲轉發機制的限制,導致信息時延情況屢屢發生,若業務高峰或網絡擁塞時,常常會存在短信丟失或延時到達等情況。

1.3 WAP/Web方式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了WAP/Web方式的廣泛應用。利用手機對WAP交易網站進行訪問,根據網上交易流程實現支付,3G技術為該業務順利進行提供了無線帶寬,如今,Web移動網上購物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網絡病毒、木馬的攻擊對該移動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帶來了嚴重的威脅,且直到現在仍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此外,該交易方式所產生的流量費用,需以實際交易類型為依據進行實際選擇,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1.4 RFID方式

RFID,即所謂的射頻識別技術,是新興起的一項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其原理是借助于射頻信號,利用空間耦合實現無需接觸式的信息傳遞過程,并利用所傳達的信息實現識別的目的,主要包括標簽、閱讀器、及天線等,標簽進入磁場范圍內后能夠對閱讀器所發送的射頻信號進行有效地接收和解讀,對電流所獲取能量進行感應,并發送到中央信息系統中進行數據處理。該技術十分方便、快捷,操作過程簡單,因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隨著手機用戶的日趨飽和,傳統語音業務已經開始面臨發展瓶頸,因此,發展RFID應用已經成為運營商的戰略性選擇。此外,由于RFID和手機均具有一定的保密措施,因而使得該業務的應用更為便捷與靈活。

2 移動支付安全策略分析

2.1身份認證

該技術有效保障了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因此,在移動支付過程中,系統可以利用驗證技術,對用戶身份進行有效的驗證。身份驗證系統共包括三大流程:(1)待驗證人員出示有效的身份證件;(2)系統對驗證者的合法性進行判斷;(3)若非法,則驗證失敗,無法訪問。

2.2 哈希函數

該函數將任意長度的字符串轉變為一定長度的字符串,即雜湊函數。如果將哈希函數用H來表示,所需轉換的數字串用M表示,則,其雜湊值為H=H(M)。該函數可以將各種不同的輸入轉變為相同的輸出,是由于該函數的多對一特性,其其中一項重要功能,即確保了消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2.3 PKI

PKI,即所謂的“公鑰基礎設施”,是一種利用公鑰加密技術及理論,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安全服務的設施。根據定義可知,該技術的目的即在管理通信中利用證書與密鑰,確保通信網絡始終處在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下。因此,該技術有效解決了交易人員的身份驗證以及訪問權限等方面的問題,為用戶的安全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該技術利用CA第三方認證中心,將用戶公鑰及相關標識信息進行了緊密捆綁,因而保障了網絡通信過程的安全性。其主要包括CA、CRL、RA及證書存取庫等。對于中端實體而言,即可以是支付端用戶,也可以是經過了身份驗證的實體;CA認證中心負責數字證書的生成、發放與管理;注冊機構對信息進行錄用、審核;證書存儲庫負責為數字證書提供相應的使用方法,通常為證書的存取與列表吊銷方法等。

2.4 數字簽名技術

該技術是在信息發送過程中附加某些特定的驗證信息,或對所發送信息的密碼進行變換,信息接受者利用此類數據對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進行確定,仲裁方會在糾紛時利用信息簽名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確認。該技術有效避免了交易方抵賴,確保了交易過程的完整性,保證信息不受篡改。

2.5 密碼學

密碼學包括兩類,即對稱密碼與非對稱密碼。前者的密鑰要求必須保密,若只有密文,則無法對密鑰進行確定。后者的加密與解密過程所使用算法是一致的,但采用的密鑰不一致。私鑰為保密的,若只有密文,則無法將密文破解,即使掌握算法及密鑰、密文其中之一,也無法對另一密鑰進行確定。

3 結束語

由于移動網絡數據傳輸方式的固有缺陷,導致通信數據極有可能遭致截取,同時,若有大量用戶同時使用時,移動支付系統的終端處理能力也將受限。因此,必須加強移動支付實現方式及安全策略的研究,以推動移動支付的逐步完善與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羅守山,陳萍,鄒永忠,劉琳.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技術[M].北京:科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

[2]于麗麗,王麗君.融入中國剩余定理及Montgomery算法的快速RSA算法研究[J].微型機與應用,2010(06):284-287.

[3]黃曉芳,周亞建,賴欣等.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動支付方案[J].計算機工程,2010,36(18):158-159,162.

篇7

1.1利用物聯網處理電子商務中的支付問題

電子商務傳統意義上的網絡支付程序繁瑣且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很好地符合用戶進行電子商務的更新要求。電子商務中移動支付的發展是必要而正確的舉措,而移動支付正是物聯網思維和技術的具體化體現和應用。移動支付指的是消費者通過移動手持設備,利用無線網來進行虛擬或實體物品的購買和其他服務的新型的支付方法。移動商務的關鍵組成之一是移動支付,和傳統化的網絡支付比較,移動支付的優點是易使用,消費者能在任何地點和時間來進行支付業務,所以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移動支付能使得電子商務中用戶的支付步驟大大方便和簡化。手機支付是電子商務移動支付中最常用的方式,手機支付主要有近距支付和遠程支付。近距支付是利用手機通過藍牙、紅外和射頻等來與POS機、自動售貨機等終端形成本地通訊;遠程支付指的是消費者利用手機來進行銀行頁面的登錄并完成賬戶操作和支付等業務。電子商務的運用上應該將其和電信運營商互相間的聯系合作加強,研究出合理科學的商業模式,從而使得手機支付實現多樣化,使得支付的便捷性不斷提高,從而促進電子商務更大范圍的進步。

1.2利用物聯網處理電子商務的退貨問題

在電子商務中,用戶在網站瀏覽,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商品時,通過RFID編碼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用戶按照自己對商品的期望與要求來決定是否購買,用戶對所購買的產品都是在對其全部信息完全了解的前提下進行的,用戶能夠防止由于商品信息的不符合而買到不滿意的產品,可以有效避免了消費者角度的商品退貨問題。電子商務運營中發生的退貨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商家、運營商、消費者以及其他參與組織的問題。對于這些多樣化的退貨原因,由于缺乏有效及時的數據分析和統計,退貨問題的主要因素因此也往往難以發現,而物聯網可以利用RFID編碼具有強大的信息儲存作用,并能采集和感知傳感網絡技術和傳感器的快遞信息,能對電子商務運營中的退貨信息進行匯總和統計,從而產生規范化和程序化的應對方法,使得退貨服務的質量有效提高。

1.3利用物聯網處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問題

電子商務中的物流配送和物聯網技術關系密切,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利用物聯網的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等,能使得電子運營商和消費者對商品的全部配送過程進行掌控。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和RFID技術,電子商務運營商和消費者能對商品實施及時的監控和跟蹤,防止產品被盜或者丟失等情況的出現,也能防止商品無人接收、亂投和錯投等現象的出現。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的信息采集和感知作用,可以將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的傳達給電子運營商和消費者,例如在配送商品的過程中,商品的相關安全信息能夠通過敏感性傳感器及時的傳遞,如果商品的運輸中出現異常情況或者發生損壞時,系統能夠及時的接收到反饋信息,電子商務的工作人員可以采取及時的措施,來防止事故發生并且將相關不良影響有效控制。

1.4以物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管理方法的制定

物聯網可以促進電子商務運營中各環節的管理質量的提高。首先,在信用問題解決上,物聯網能夠幫助樹立網絡用戶的購物信心,為電子商務與用戶之間良好的關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礎,也為客戶關系管理的實施奠定了前提條件。其次,在退貨問題解決上,物聯網可以分析匯總多種退貨問題,可以預先控制退貨現象并在發生時進行協調解決。再次,電子商務支付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使得電子商務中的財務管理方便快捷化和信息化,用戶也能方便的參與到電子商務活動中去。最后,電子商務中的線下物流配送和線上作業可以被物聯網整合起來,電子商務能直接對物流配送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2結束語

篇8

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感恩節后第一天,圣誕采購季的開始),美國一反低迷常態,以切實的消費行動表明經濟復蘇的決心。據調研公司ShopperTrak的調查稱,黑色星期五的這個周末,全美購物人次為3.07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5%。不過,最強勁的復蘇信號,是來自comScore的數據,黑色星期五當天,全美在線銷售額高達10億美元,同比增長26%。無論增長率還是消費額,均創歷史紀錄。

早在感恩節之前,中國電商自造的“雙11”購物節,同樣上演了盛況。僅支付寶就實現交易1.058億筆,其中無線支付900多萬筆,占總交易筆數的8%,刷新了支付寶與國內移動支付單日最高紀錄。

對成立僅10天的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公司無線事業部來說,這份佳績值得慶賀。無線事業部的成立,正是公司意識到移動互聯時代已不可阻擋,其工作重點也正是推進移動支付。然而,無線事業部總經理徐吉對業績的反應卻很平淡:“這沒有出乎我的預料,其實比平時要低一些,平時無線支付能達到10%?!痹谒磥恚半p11”恰逢周日,加之促銷宣傳到位,當天反而有更多人選擇在家用電腦購物、完成支付,這在客觀上沖低了移動支付的比例。

事實上,從今年10月開始,來自移動終端的支付筆數已達到支付寶總支付筆數的10%,此比例仍在持續增長。今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支付寶這項業務同比增長超過7倍。目前,線上支付是支付寶無線事業部表現最好的業務,但徐吉和他的團隊卻對此有著不同的解讀。他們更傾向于認為,這個結果不過是“電子商務購物渠道的擴展和延伸”,遠不能涵蓋他們對移動支付的完整想象。

線下的力量

在支付寶內部,與移動支付相關的關鍵數據幾乎都是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發生逆轉的。那時,用手機購物的消費者中,女性居多的安卓用戶比例超過了男性居多的iOS用戶:56%︰44%(去年同期,男性占54%,女性占46%)。綜合手機平臺的變化以及男女比例的變化,徐吉意識到,在移動終端上購物已經從以前的先鋒嘗試,開始變得普遍了。

不過,支付寶的移動支付策略并非亦步亦趨跟隨電商的遷移曲線。他們將移動支付分為兩大類:線上支付與線下支付。雙11期間的支付收入指的即是線上支付,隨著電商服務從PC轉向移動終端,原有網上購物的用戶會很自然地啟用移動支付。

支付寶無線事業部的判斷是,線上支付未來會平穩發展,其增量將更多來自PC端的縮減量,增長空間完全可預測,而真正需要重視的則是移動線下支付。徐吉說:“更大的支付場景還是在線下。生活中,工資絕大部分消費還是在線下發生的,網上購物畢竟占比是少數?!边@些傳統零售實體店,一個小賣部,或一個街邊飯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目前條件下,那里基本不能刷卡,只接受現金支付。

在支付寶看來,這些地方正是自己在移動支付上更大機會所在,當然也是發展重點?!耙驗橛辛艘苿踊ヂ摼W,有了跟著我們一起走的手機,線下隨時可以接到移動互聯網上,也就是說你可以拿著手機在線下的任何消費環境里去支付。”徐吉說。

的確,正是移動互聯網給了像支付寶這樣擅長線上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以涉足線下的機會,讓手機成為刷卡和現金的補充。如今,在美歐,現金的使用場合很少,消費者基本上是刷卡或使用個人支票,難得有現金用武之地。支付寶的無線事業部認為:“現金是落后的東西,既不安全,周轉效率還很低,總有一天會被取代掉?!贝蛟诂F金身上“落后”的烙印,正是移動線下支付今后龐大的發展空間。

“線下支付的切入點肯定是那些傳統支付商業模式還不能提供很好支付體驗的地方。我們會開拓一些新的模式。”徐吉列舉了兩個支付場景:一個是自動售貨機的主人直接到支付寶網頁上申領二維碼,打印出來給不同飲料都貼上,消費者選完要買的飲料后,只須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再用支付寶的手機客戶端完成支付,飲料就會掉下來了。

另一個支付場景是近期支付寶推出的出租車司機收費的應用。通常,出租車司機在收取車費時會碰到三個問題,最常見的是找不開零,還有會收到假幣,甚至因為攜帶現金,碰到歹徒打劫。如果出租車司機無須收現金,問題將隨之消失。因此,支付寶開始在小范圍內推出了出租車二維碼支付服務,在車中副駕駛位上貼一個二維碼,打車人可以用手機掃一下碼,把車費金額輸進手機確認支付,之后司機的手機就會收到付款短信,這樣車費支付就完成了。

支付寶正在考慮跟出租車司機之間采用日結、月結、實時結等幾種結算方式,實時結手續費會高一些,月結費用低一些?!皩Τ鲎馑緳C來說,這個錢就在他的賬戶里,可以通過銀行卡提現?!毙旒f。

目前,支付寶無線事業部還在全國范圍內的一部分分眾屏幕上提供手機刷二維碼購買優惠券的服務。

遠近之間

支付寶在線下移動支付的技術策略上,并沒有在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大路徑中,進行選邊站,而是采用了一個中間路線——“近場識別加遠程支付”。

“所謂近場支付與遠程支付,區別在于近場支付更多是在兩個設備間做資金轉移。”在徐吉看來,近場支付與遠程支付各有優缺點。遠程支付在移動互聯網的網絡環境不太穩定的地方,支付體驗比較差,完成支付需要很長時間、甚至無法完成支付。不過,移動互聯網發展很快,寬帶速度跟5年前比,天壤之別。而遠程支付具有兩大優點:一是相對安全,所有賬戶資金都從遠端走,用戶手機丟了,趕緊打電話掛失,就可以把移動支付功能停掉;最重要的是,遠程支付的擴展性好,它可以在遠端服務器上增加很多與支付有關的增值服務,比如針對消費者,商戶可以做消費信貸、折扣、客戶管理等。而近場支付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快,不用受限于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但擴展性和安全要差一些。

“只要近場兩個手機之間相互能識別,其實遠程支付也可以做近場支付,近場識別與遠場支付相結合,這種方式能夠代替近場支付。”

二維碼就是近場識別技術中的一種。徐吉這樣解釋青睞二維碼支付的原因:NFC在國外是相對開放的體系,但在中國由于產業鏈很長且有政策限制,不是他們的強項。NFC要在中國推廣,要很長時間,期間二維碼是很好的載體。據了解,目前支付寶在狹義的NFC技術上,沒有做技術儲備。

除了想既能揚近場與遠程支付之長,又避其之短,支付寶選擇“近場識別+遠程支付”的中間路線,也是為應對特殊的商業環境。NFC產業鏈上的手機廠商、運營商、銀行、銀聯等都是鏈條中的“強者”,如果企業能另辟蹊徑,為什么不呢?

篇9

【關鍵詞】 手機支付 SIM卡 通信

移動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是指利用手機完成商品交易支付的行為,比如坐公交可以刷手機,去超市買東西也可以刷手機。作為新興的電子支付方式,手機支付擁有隨時隨地和方便、快捷、安全等優點。由于這種支付方式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已成為現金支付、銀行卡支付和網上支付等方式之外的一種強有力的支付手段,同時逐漸發展成為現有金融服務系統中一種更具競爭力的新型服務模式。本文對SIM卡在移動支付中的各種技術實現方案進行剖析,分析系統的安全控制要求,然后對SIM卡做支付相比普通卡的優勢進行說明,最后對最近出現的一些無SIM卡參與的移動支付方案進行簡介,并與SIM卡移動支付的特點做簡要對比。

一、SIM卡在移動支付中的各種技術實現方案

卡片可分為磁條卡和智能卡。磁條卡典型的應用是銀行卡,銀行卡是利用磁信息記錄客戶的卡號,只能作為簡單信息記錄的一個載體,容易被復制,國家現在已經強制銀行卡全部轉用智能卡以增強安全性。智能卡集成了CPU、存儲器的集成電路芯片,能對數據進行靈活的運算和存儲,不易被復制,安全性很高。智能卡從通信模式上又可以分為接觸卡和非接卡,利用電磁波和讀卡器進行數據交互的就是非接卡,比如公交卡;而將卡電路引出來和讀卡器進行連接后通信的就是接觸卡,這種卡的表面上能看到銅片。傳統的SIM卡就是接觸卡,但是要想利用SIM卡做移動支付,就需要其同時支持非接通信功能,這是SIM卡做移動支付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各種不同的SIM卡移動支付方案也是圍繞解決這個問題展開的。

傳統的非接卡是大卡,卡片上有足夠的空間用來放置天線,其使用13.56MHz通信頻率,遵循的是ISO 14443規范。SIM卡的尺寸比傳統非接卡要小得多,如何放置天線是一個重要問題,并且SIM卡放在手機里面,可能被手機的金屬后蓋或者電池壓住,這會對非接通信產生明顯的影響。

最開始的SIM卡支付方案由中國移動主導,國民技術主和國內幾家主要的卡商進行開發,使用的是2.45GHz的非接通信頻率,通常稱為2.45G方案。國民技術負責開發非接通信芯片,卡商負責開發SIM卡上的電子錢包、一卡通等應用。2.45G方案因為其非接通信頻率高,使用很小的天線即可完成穩定的非接通信,并且通過調整射頻芯片的發射功率,可以靈活地調整刷卡距離,從非接通信效果來說優于13.56MHz方案。但是目前使用的POS機都是按照13.56MHz的標準來做的,如果換用2.45G方案,POS機的硬件需要進行改造,這將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45G方案在與13.56MHz方案的競爭中落敗,2013年13.56MHz方案成為移動支付的國標。但是2.45G方案也沒有放棄,最近有消息稱工信部可能把2.45G也作為移動支付的標準,主要因為其通信效果好,并且2.45GHz方案是中國企業的方案,其專利權全部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

為了使手機支付SIM卡盡快推廣適用,要求其適用于現有的POS機,使用13.56MHz通信頻率。最開始商用的13.56Hz SIM卡外接了一個面積較大的軟體線圈作為天線,業內通常稱為SIMPASS方案,因為外接的天線跟大卡的天線面積可以做的差不多大,其非接通信效果跟一般的非接大卡類似。但是該方案也存在明顯的缺陷,首先,因為天線跟卡體使用軟線連接,容易折斷,一旦天線折斷,非接功能就無法使用,就需要換卡;其次,不同的手機SIM卡插槽的方向不一樣,天線和卡連接的位置如果不合適,可能導致卡插入卡槽時被連接線阻礙而插不進去,若強行插入,就可能導致天線很快被損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常需要制作天線連接位置不同的各種卡片,然后用戶根據手機SIM卡插槽選擇合適的卡片;最后,因為加了一個軟體天線,塞在手機里面可能導致有些手機的后蓋合不嚴密,影響美觀。

為了解決外接天線方案的缺陷,出現了另一種全卡方案:將天線集成到卡內部,卡的外形跟一般的SIM卡一樣。因為SIM卡面積有限,集成在內部的天線面積也就很小,小天線感應到的電壓也就很小,通常需要借助專門的射頻芯片輔助完成非接數據的接收和發送,并且卡片一般需要手機供電才能非接刷卡。將天線和射頻芯片以及一些其他電路元件封裝在一張小小的SIM卡上,增加了SIM卡的電路復雜度,并且對制造工藝要求較高,這就導致了此種手機支付卡的成本較高。

以上幾種方案,都是由卡片自身完成了全部非接通信和支付功能,由于卡片的天線在手機內部,如果手機是金屬外殼或者卡片被手機電池壓住,非接通信效果往往不好。為了解決非接通信的問題,又出現了SWP-SIM方案。該方案中,和POS機的非接通信由手機完成,手機負責將POS機發來的數據發給卡,并且將卡返回的數據回送給POS機。也就是說手機成為了SIM卡和POS機數據交互的橋梁。手機和POS機的通信使用ISO14443協議,手機和卡的通信使用SWP協議,SWP協議是一個全雙工的單線協議,利用原來SIM卡沒有使用的C6引腳作為通信線路。SWP-SIM方案的非接通信效果是上述方案中最好的,但是其推廣進度并不快,主要是前期手機支付使用范圍不廣,手機廠商沒有動力投入成本在手機上增加NFC功能以支持和POS機的非接通信,而隨著手機支付的逐漸興起,支持NFC功能的手機正在逐漸變多,SWP-SIM方案應該會逐漸成為SIM卡在手機支付中的主流方案。

二、系統的安全控制要求

在移動支付過程中,安全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安全控制要求。當內部網與外部網互聯時,網絡通信安全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針對不同的網絡結構和不同的應用需求,應采用不同的安全對策,而一個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墻(Firewall)技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手機錢包規范PBOC3.0的要求,在支付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交易類型,實現聯機或脫機的交易認證。一般來說,對于聯機或脫機交易認證,客戶終端只是在用戶卡與后臺或終端安全訪問模塊PSAM(終端安全訪問模塊)卡之間傳遞認證數據,不需要獲得用戶卡的密鑰。密鑰存儲在后臺或PSAM卡中,在交易過程中通過分散算法計算出用戶卡的密鑰,并進一步計算出相關的交易認證數據輸出或對輸入進行驗證。系統的安全體系與終端是沒有任何關聯的。在目前的非接觸邏輯加密卡的應用中,由于卡片沒有運算能力,終端必須通過對讀寫模塊加載密鑰才能實現對卡片的最終讀寫。因此如何保證密鑰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是保證卡片安全交易的關鍵。本模塊支持兩種密鑰安全體系:第一種方案是讀寫模塊本身不需具備PSAM卡功能。工作時對需要加載的密鑰進行密文傳輸,每次交易終端向后臺或另一個獨立的PSAM卡申請分散后的卡片密鑰密文,傳送給讀寫模塊,由模塊解密后使用。第二種方案是讀寫模塊本身具備PSAM卡功能。交易過程中密鑰由模塊內部直接產生,不需要進行外部傳送。

本系統同移動商務SP的服務系統的連接采用增加實時接口的方法,并且做到兩者處于同一局域網中,局域網之間均采用最新的防火墻隔離技術。這樣才能保證數據傳輸的實時性,且能在物理上同外界網絡上實現數據傳輸上的物理隔離。同時,通過防火墻的審計日志和報警功能,能夠及時預防和發現防火墻所受到的攻擊。交易數據在SP、金融機構和手機錢包業務平臺之間的傳輸建議使用DDN專線連接,如果使用不安全的因特網公網連接,則應采用SSL協議加密傳輸交易數據。系統同移動短信網關系統的連接采用標準的SMPP/CMPP短信協議為連接標準,短信數據的傳輸采用協議所規定的安全機制,以確保數據包的保密安全傳輸。

三、SIM卡做支付相比普通卡的優勢

普通商戶和消費者之間通過手機進行交易的前提是需要商戶和用戶都和指定的銀行簽約,然后用戶就可以到簽約商戶的店鋪實時實地通過手機購買商品,當時可返回消費信息到用戶和商戶的手機上。用戶通過登錄WAP網站輸入特定的商戶號碼和消費金額就可以進行自由消費,消費金額從手機錢包賬戶上扣除。實現這一功能要求用戶和商戶都擁有移動SIM卡,并且需要手機支持WAP上網功能和短信息收發功能,同時還要擁有指定銀行的銀行卡。系統的實現結構圖如圖1所示。

利用SIM卡做支付,相比普通的公交卡、銀行卡等普通卡做支付有明顯的好處。SIM卡上的內容可以借助手機進行展示,比如可以通過手機查詢SIM卡上電子錢包的余額和刷卡記錄。借助手機網絡的功能,SIM卡可以和遠程的服務器進行交互,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完成SIM卡錢包開卡、充值等功能。早期的SIM卡人機交互主要依靠STK,和遠程服務器的通信則依靠短信通道,人機交互界面單一,遠程通信較慢。隨著手機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是智能機,并且擁有網絡功能,也有越來越多的手機支持simalliance組織制定的openMobile API,利用該API,手機上的應用可以方便地訪問SIM卡,這樣就可以開發出各種各樣的手機APP,使SIM卡的人機交互界面更豐富??焖俚木W絡速度可以使SIM卡方便地和遠程服務器交互,利用手機就可以完成以前一定要到營業網點才能進行的操作,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移動支付系統中,到底選擇哪一種非接方案SIM卡,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而是要根據市場環境和使用環境合理選擇。比如使用地區NFC手機普及率較高,就應該選擇SWP SIM卡方案;如果2.45G的POS機部署較多,就可以選擇2.45G SIM卡方案。非接方案的選擇跟支付功能本身沒有關系,在移動支付系統中,同樣功能的SIM卡可以有各種不同的非接方案共存,以便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地區靈活推廣。

四、結語

隨著移動支付越來越火熱,參與其中的公司也越來越多,提出了幾種沒有智能卡參與的手機支付方案,比如最近炒的比較火的HCE、支付寶付款碼、Appe pay。HCE的支付過程跟有卡支付最為類似,就是利用手機APP來替代智能卡完成支付功能,該方案相比有卡支付最大的缺陷就是安全性不高,手機上的APP容易被惡意程序攻擊,一旦支付應用程序崩潰,其信息又沒有備份到服務器,將會導致用戶的資金消失。剩余兩種手機支付方案無法做到離線近場支付。支付寶的付款碼實際上是利用條形碼或二維碼表達支付寶賬號,由聯網的掃碼機把賬號信息傳到支付寶后臺進行扣款。蘋果的Apple pay是把信用卡賬號信息存儲到手機上,支付的時候通過NFC手機將加密的信用卡賬號信息傳給聯網的POS機進行扣款。智能卡在離線近場支付中有天生的優勢,在手機支付中,智能卡可能不是以SIM卡形式出現的,而是以SD卡形式出現,或是作為手機的一個元件嵌入手機中,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現,智能卡在手機支付中都將占有一席之地。

4G時代的高速網絡將為用戶提供快捷流暢的移動化應用平臺。移動運營商要積極抓住機遇,制定、完善二維碼和RFID技術應用到手機支付領域的具體標準和政策,并積極引領手機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潮流,提供快捷便利的通信渠道,從而將移動支付業務拓展開來,做好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 中國聯通電信智能卡SWP卡技術規范v2.0[Z].2013.

[2] 袁琦:移動支付技術方案與標準進展[J].信息通信技術,2012(6).

篇10

關鍵詞:電子支付;電子貨幣;電子商務

電子支付是指以商用電子化工具和各類電子貨幣為媒介,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通過電子數據存儲和傳遞的形式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實現資金的流通和支付。由于運作模式的不同,各種支付系統在安全性、風險性和支付效率等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電子支付的協議模式與安全性

SSL和SET是目前實現安全電子支付的兩種主要模式。

1.SSL支付模式即安全套接層協議,主要用于提高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的安全系數,采用了公開密鑰和專有密鑰兩種加密:它保證了客戶和服務器間事務的安全性。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由于有銀行參與,按照SSL協議,客戶購買的信息首先發往商家,商家再將信息轉發銀行,銀行驗證客戶信息的合法性后,通知商家付款成功,商家再通知客戶購買成功,將商品寄送客戶。在SSL協議中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務:①認證用戶和服務器;②加密數據,以保證數據在傳送過程中的安全;③維護數據的完整性。SSL協議的缺點:首先客戶資料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證;其次SSL只能保證資料信息傳遞的安全,而傳遞過程是否有人截取就無法保證了。所以SSL并沒有實現電子支付所要求的保密性、完整性,而且多方互相認證也是很困難的。

2.SET支付模式即安全電子交易模式,是由Visa和MasterCard兩大信用卡組織提出的以信用卡為基礎的電子付款系統規范,用來確保在開放網絡上持卡交易的安全性。SET規范使用了公開密鑰體系對通信雙方進行認證,利用DES、RC4或任何標準對稱加密方法進行信息的加密傳輸,并利用Hash算法鑒別消息的真偽、有無篡改,以維護在任何開放網絡上的個人金融資料的安全性。SET體系中還有一個關鍵的認證機構(CA),此機構根據X。509標準和管理證書。

SET協議在安全性方面主要解決五個問題:

①保證信息在Internet上安全傳輸,防止數據被人竊取;②保證電子商務參與者信息的相互隔離;③解決多方論證問題;④保證網上交易的實時性;⑤規范協議和消息格式。SET協議的缺陷:①只適用于客戶安裝了“電子錢夾”的場合;②交易時間長;③協議復雜。

相比之下,SET標準更適合于消費者、商家和銀行三方進行網上交易的國際安全標準。網上銀行采用SET,確保交易各方身份的合法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認性,使商家只能得到消費者的訂購信息而銀行只能獲得有關支付信息,確保了交易數據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二、支付工具

國際通行的電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主要有電子信用卡、電子支票、電子現金、及網上銀行等。

1.電子信用卡。隨著技術的發展,信用卡的卡基由磁條發展為能夠讀寫大量數據、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卡,稱之為電子信用卡或電子錢夾。也是一種基于WWW瀏覽器或與瀏覽器結合的電子支付工具,可以顯示使用者的余額,并且在相互認可的情況下,可以在多個電子錢夾之間劃撥資金,有的還可以進行無限數據通訊,使電子支付更具生命力。

2.電子支票。電子支票是利用數字化手段,用數字化信息徹底取代了紙質支票,支付過程與傳統支票的支付過程是一致的,只是完全拋開了紙質的媒介,其支票的形式是通過網絡傳播,顯現在電子屏幕上,并用數字簽名代替了傳統的簽名方式。現在,在一些發達國家,紙質支票的使用已經逐步減少,是因為紙質支票的處理成本較高,支付速度慢;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使紙質支票轉化為電子支票成為可能。

3.電子現金。又稱為數字現金,是以電子方式存在的貨幣現金。其實質是代表一定價值的數字,或者說電子現金就是紙質現金的電子化,因此電子現金同時擁有現金和電子化兩者的優點。目前,比較有影響的電子現金系統有E-cash,Netcash,Cybercoin,Mondex和EMV現金卡等。電子現金具有人們手持現金的基本特點,同時又具有網絡化的方便性、安全性、秘密性。因此,電子現金必將成為網上支付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支付工具存在的問題

有關電子支付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支付工具效力問題

電子支票和電子現金,因為其與傳統法律具有一定抵觸,其效力存在一定爭議。

(二)稅收與洗錢

由于電子現金可以實現跨國交易,稅收和洗錢將成為潛在的問題。

(三)網絡安全問題

如果銀行的網絡遭到攻擊,私人信息可能會泄漏,若補救不及時,很可能給消費者造成巨大損失。所以,應從法律上和技術上共同防止黑客攻擊。

四、新興的電子支付手段

1.移動支付。移動支付系統為每個移動用戶建立一個與其手機號碼關聯的支付賬戶,其功能相當于電子錢夾,通過手機進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認證。用戶通過撥打電話、發送短信或者使用WAP功能接入移動支付系統,移動支付系統將此次交易的要求傳送給MASP,由MASP確定此次交易的金額,并通過移動支付系統通知用戶,在用戶確認后,付費方式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如直接轉入銀行、用戶電話賬單或者實時在專用預付賬戶上借記,這些都將由移動支付系統(或與用戶和MASP開戶銀行的主機系統協作)來完成。

2.中間件技術金融機構開發一個與支付網關系統協同良好,并且方便商家開發的中間件,放在商家處,起到商家和支付網關之間傳輸數據的中介作用。中間件中位于商家局域網內,既為數據傳輸提供了可靠的長連接保證,又可以檢測商家數據里面的格式或邏輯錯誤;通過注冊中間件的屬性信息,可以使金融機構更方便的控制商家業務;中間件和支付網關之間應用成熟的加密通道技術,為公網數據傳輸提供安全保證,另外通過注冊IP的方法使得中間件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所以,與非中間件電子支付方式相比較,中間件支付系統更加方便、靈活和安全。

參考文獻:

[1]伍利華.十大電子支付的經營處方[J].中國電子商務,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