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課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12-27 17:55: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型課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多點鼓勵
在外籍教師的課上你能不斷地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You did a very good job.” “well done.” “I’m proud of you.”等等。對于那些表現好或有進步的學生,教師會像變戲法一般,拿出一塊糖或小禮物獎勵他們。即使學生的表達不怎么樣,教師仍然會大量使用鼓勵性的言語,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語言,發現現實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相比之下,我們的老師責備言語有時多于鼓勵和贊揚,這樣常常會造成學生的消極情緒,如緊張、害怕、沮喪等,不利于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的產生。正如一位外教所說:“ As a teacher, you must find an excuse to praise your students.”
二、多點激情
東方衛視的周立波為什么能把一個不太有趣的話題搞得生動活潑,笑聲迭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用他的熱情去影響和激發觀眾的興趣和熱情。同樣,一節好的課不僅僅取決于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安排,更在于教師的激情或熱情要能感染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外教老師上課精神飽滿,充滿激情,他們用生動的肢體語言,豐富夸張的表情和聲情并茂的語言去渲染氣氛,于不知不覺中感染了學生,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反觀中國老師的課,方式方法很講究,但缺少一定的可愛,課堂上過分嚴肅,使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氣氛。
三、多點活動
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和迅速。”在外教的課堂上,活動和游戲較多,花樣層出不窮。特別是對低年齡段的學生,活動和游戲為他們提供了較為真實的運用語言的環境。活動和游戲的特點是寓教于娛樂之中,在活動中產生互動,產生交流,讓學生感興趣,進而參與到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來,這是外教上課的一大特點。
四、多點寬容
這里的寬容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的錯誤容忍度。在很多中國老師的課上,隨意糾正錯誤是常見的現象,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表現難以容忍。學生的話語還沒有結束,老師就立刻打斷,給予糾正。弄得學生不敢再說,形成語言學習中的焦慮心理,而語言焦慮是英語學習的大敵。對待學生的錯誤不是不要糾正,而是在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的基礎上,因時因地糾正他們的錯誤。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習英語就是在錯誤中學習,在不斷糾正錯誤中獲得正確的語言知識。教師的情感和寬容可以避免或減輕甚至消除焦慮。外教老師在何時介入錯誤,何時糾正錯誤上時機把握得很好,最主要的是,外教老師的糾錯對保障學生語言的流暢性是無影響的。
五、多點走動
師生間空間距離越大,就有越多的學生成為消極的聽講者或從事與課堂教學任務無關的活動。教師越向學生靠近,溝通就變得越為互動,也就有更多的學生跟著老師轉。有些老師一堂課一直站在講臺前,始終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外教老師則很喜歡與學生近距離互動交流,一堂課精彩紛呈,熱鬧不斷。
篇2
一、課堂教學需要發揮講解的“導”“啟”作用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教育主管部門組織了許多觀摩課、示范課,在這些課中,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有部分的語文教師在“講”的問題上能“少講”就“少講”,能“不講”堅決“不講”。這樣的教學思路本來無可厚非,新課程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有的教師犯了教條主義,在教學中一味追求“少講”乃至“不講”,完全沒有深入研究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過于在教學形式上下工夫,沒有注重教學的實效。
其實,教學過程中,“講”不等于完全的“滿堂灌”,新課程改革也不排斥老師講,關鍵是如何講。教材是個范例,語文教學要通過范例使學生實現舉一反三,培養閱讀與作文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按照促使學生“反三”的目標精煉地“講”,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并不一概反對老師講,而是倡導精煉地“講”、啟發性地“講”。從傳統的繁瑣分析到如今談“講”色變,語文教師不能走極端,要立足于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深入研究“講”的藝術,充分發揮“講”的功能。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老師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評點,就可以將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學生自主學習,老師進行點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自學體悟,老師進行精妙啟發,學生能夠感悟更深入。教師不能該講不講,該拓展不拓展,這樣教學會缺乏深度與廣度,課堂教學中“兵教兵”方式固然有效,但教師的思維、見解還是要發揮主導作用的,恰當而精要的“講”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作學習需要進一步挖掘“實”“深”程度
目前,許多的公開教學,都可以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教法。語文教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師生之間縮短了距離,學生被啟發“動”了起來。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一些教師開展的合作學習存在一些問題,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比較低。例如有的教師將合作學習當作一種形式與裝飾,只用很短的幾分鐘時間,學生其實還未完全進入狀態,活動就已經收場;有的學習活動表面看全體參與,實則為好學生包場,中后學生充當了觀眾;有的沒有對學生開展學法指導,學生不會合作學習,課堂秩序難以控制;有的教學氛圍看似熱鬧,實際思維含金量較為低下;有的注重合作結果評價,忽視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等。
學生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開展互相啟發與幫助,在不同思維能力、方式、風格的學生中開展“互補”,實現共同進步。但一旦運用不好,合作學習的作用根本無法完全發揮。所以,教師要注重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一是準確把握規則。教師要針對學習目標難度運用相應的方法,可以先分工再開展合作,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為集體意見。二是精心選擇內容。選擇的學習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認知差異,使之變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發揮相互啟發的作用。三是加強學習指導。教學中,教師要多加關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做局外人,要在小組間開展巡視,及時掌握學生合作的成效、探究的焦點、思考的難點等,還要判斷學生需要什么,怎樣開展引導,靈活組織安排教學過程。
三、課堂提問需要進一步落實“追”“扣”功能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指引下,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們在教學中這樣提問學生:“你明白了什么?”“讀了這部分內容你領悟到了什么?”學生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閱讀的個性化方向,學生有不同于別人的感悟,教師實行開放式答案。但仔細分析后可以發現,部分教師將“讀明白了什么”“感悟到什么”“你認為什么”等問題當作“萬金油”,沒有針對教材的特點,沒有注意時間場合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機械地使用,導致學生思維深度受限,見解膚淺,加之教師缺少進一步的指導,教學成效低下。
200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揭示了啟發式教育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明學生只有進入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的啟發才可以發揮最大作用,才能啟發學生拓展思維。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每一節課時都要統籌考慮課中哪部分提問有效,哪部分提問是多余的,哪些提問有待于繼續改進等。教師在教學中提問要注重實效,發揮“追”與“扣”的功能,有些問題要“窮追不舍”,例如“你讀懂了什么”等問題,學生的回答如果深度不夠,教師不能就此了結,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悟或開展適時適度的啟發,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開展進一步的討論,同時,教師設計的問題還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緊扣重難點,要有啟發性,能夠拋磚引玉等。
篇3
關鍵詞:發散性思維教學;政治課教學;應用;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11-00-01
師范政治課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成為一名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無論是哪方面的教學,其方法都是一個很為重要的問題。在多年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嘗試了運用發散性思維教學,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發散性思維教學是指教學中運用已知的條件或知識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方向,選擇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層次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最后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由順向思維教學、反向(逆向)思維教學、側向思維教學、眾向思維教學等幾個部分構成。幾個部分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時又相互聯系,互相啟發。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選擇使用。
一、由已知的相同或相似的條件進行類比或者類推能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的教學內容可運用順向思維教學。例如:我在《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時,就運用了順向思維教學的方法。我先為同學們介紹了從黑龍江飛到梵凈山腳下,扎根山村搞教育的金鳳凰---張瑞玲的故事。張瑞玲從小立志當一名教師,獻身祖國的教育事業。中學畢業后,聽說貴州的梵凈山下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缺乏小學教師,她就毅然離家只身來到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承擔起了該村小學繁重的教學任務。在工作中她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還不夠用,于是,又考入思南師范(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學習深造。通過努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又回到了原工作的村小學。學校條件差,她帶領學生搞勤工儉學,學生有困難,她時刻給予關心和幫助。有的學生家里貧窮,讀書有困難,她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部分錢來為他們買書、買作業本。在教學上,認真鉆研,誨人不倦。由于她的努力,汗水沒有白流,她教的班,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升學率大幅提升。她多次被鄉、縣教育主管部門評為先進,還被選為縣人大代表。還榮獲了“全國希望工程園丁獎”。介紹完張瑞玲的事跡后,我利用順向思維的教學方法,向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張瑞玲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是怎么樣做的?我們畢業后,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應該怎么做?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同學們進行順向思考,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這樣一個答案:畢業后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就要像張瑞玲同志那樣去做,熱愛教育事業,認真鉆研教學,關心愛護學生,誨人不倦,不計較個人得失。這個結論正是要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現在通過順向思維教學,把它轉變成了學生自己的認識。這樣既促進了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又加強了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二、在教學內容中有兩個或幾個事物同時存在互相對立特點或 本質特征時,可以利用反向思維教學方法教學。所謂反向思維教學方法教學就是在對特點或本質特征相互對立的事物進行教學時,由已知事物的特點或本質特征推出對立面事物的特點或本質特征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可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我在講解民主制度的時候,就運用了上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先為學生講解了三個問題:一是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什么,資本主義民主是資產階級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是資產階級的民主,是資產階級對廣大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二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服務對象,資本主義民主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它為資本主義私有制服務,為資產階級服務,是資本主義的政治上層建筑;三是資本主義民主的虛偽性,資產階級用全民性掩蓋其階級性,用形式上的公平掩蓋了根源上的不公平。所以它是虛偽的民主。那么社會主義民主又怎么去理解呢?講了上述內容后,我要求學生從它的對立面去理解并回答社會主義民主的有關問題。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社會主義民主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對資產階級及其他少數敵對分子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為公有制經濟服務,它是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社會主義民主不掩蓋其階級性,它具有真實性。這樣,對社會主義民主的認識,不用教師再細講,學生已有清楚的認識。
三、從正面或一個角度進行論證或者說明不能令人心悅誠服的教學內容,可以利用側向思維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
側向思維教學是指在教學中遇到有教學內容從一個角度或從正面難以講清或說明時,可選擇另一個角度或者從其另一面去闡述或說明。比如在講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準則和要求時,如果從正面直接講解,顯然有些單調和枯燥,往往會給人一種說教的感覺。為避免這一局面,我選擇了它的一個側面進行教學。我獻給學生講了一個我校的老校友全國先進教師王通富的先進事跡,王通富同志所在的小學偏僻簡陋,沒操場,他利用課余時間,無論刮風下雨,無論春夏秋冬,一個人堅持挖,手打破皮了,用塊布包起來又接著干,鞋破了補起又穿,硬是一個人堅持把學校旁邊的一個小山挖掉了,為同學們鍛煉和上體育課挖出了一個小操場。教學樓破了,一個人從很遠的地方去扛木材來把它修好。在他鍥而不舍的努力下,他所在的小學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為此他被評為全國先進教師。同學們聽了以后,很為激動。接著我向同學們發問了:王通富同志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這時同學們有話可說了,于是紛紛發言。有的說他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勞動;有的說他艱苦樸素,為人師表;有的說他關心學生,以身作則;等等。最后我對大家的發言做了總結,肯定了大家的發言。指出大家講到的王老師的良好品德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是教師職業道德準則和要求的具體體現。王通富同志是我們學校的校友,又回到學校做過報告,用他的事跡進行教學,同學們覺得親切,生動,樂于接受。道德準則和要求再也不顯得枯燥了。這樣引導同學們從側面來理解教師職業道德準則和要求,教學效果自然非常好。
篇4
摘要:多媒體網絡技術為英語課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優化了學習過程,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但也要正確對待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正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非常態行為,邊實踐邊反思,合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遵循網絡教學資源運用中的科學性,使每一節英語課的教學都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精髓。
關鍵詞:試論 高中 英語 教學 行為 反思
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的迅速普及與推廣,教育教學中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亦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不斷深入而日趨成熟。然而凡事皆有其兩面性,如果片面夸大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就會偏離了課堂教與學的實質。不少教師自視扔掉了粉筆,握住了鼠標就是更新了教育觀、解讀了新課程,盲目追求看似迭起的課堂假象,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種種非常態行為,非但不加以批駁,反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趨,這種現象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可見一斑,對此我們著實應該佇步反思,引以為戒。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非常態”教學行為的表現
1、拿來主義,風起云涌
網終技術迅猛發展,工具型、資料型、開放型的教學平臺日益成為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的發展方向。網絡上充斥著許許多多帶有學科特色的教學平臺、多媒體資料庫、素材庫、課件和試題庫等,其質量參差不齊。也許是由于日常教學工作相當繁重,也許是制作課件在構思、搜索、準備上要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因此很多教師往往一看到網上有內容相關的英語課件,就全盤接收,下載為己所用,不知不覺中成了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頂禮膜拜者,網絡資源的拿來主義者。孰不知學情不一樣,再優秀的課件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教師、學生乃至每一次課堂教學。
2、蜻蜓點水,囫圇吞棗
新課標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但有些教師過于求多求全,運用網絡資源,收集了大量的課外知識,構筑不同的任務,濃縮了學的過程,過分強調在“做中學”的“做”,超額設計了一系列的拓展練習任務。學生忙忙碌碌地“為做而做”,教師無暇顧及學生的“學”。
3、主導突顯,主體淡化
凡是公開課都選擇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每個教師都會精心準備課件,把每一個教學步驟,每一個設計好的教學任務通過多媒體輔助演示出來。粉筆、黑板等早已失去其應有的教學工具的地位,成為了教學觀念落伍的代名詞。既然任務已設計,而且每個任務都是環環相扣,教師在課堂上就很注重引導學生順著既定的任務鏈走,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否則這被激活的思緒又怎能收得回?這課件還怎么演示下去?這些教師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上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教學過程中下意識地利用了對學生調控支配的權利,以課件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二、多媒體網絡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再定位
1、明確目的性
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目的是創設一個集圖像、聲音、動畫和文字于一體的語言教學情境,因為多媒體具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容量龐大的優勢,能適時呈現教學內容,展示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材料,鏈接教學環節,補充相關主題的背景語料,通過聽、說、讀、寫,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語言材料,營造濃厚的學英語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借助多媒體,通過各種感官綜合刺激學生大腦,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使課堂教學快節奏、大容量、高效率地進行,避免為課件而教、為課件而學的本末倒置的“非常態”教學行為。
2、講究科學性
正確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開發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要講究科學性,妥善處理人與多媒體網絡技術、網絡教學資源的關系,教師、學生通過有效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獲取網絡教學資源,再將網絡教學資源反饋給課堂教學,實現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在網絡資源的開發、甄選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向學生推薦實用有效的教學網站;在網絡資源的運用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重視探究學習的過程,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發展空間,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由可能變為現實。
三、基于網絡的課堂教學對英語教師的再要求
1、學無止境 教無定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重視理論學習,把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認真學習新課標,解讀新課標,樹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策略。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和根本目的,引導學生樂學善思,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把接受式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
反思不是拋棄,反思是為了發展、為了進步。教師要對新課程相關內容進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養成撰寫課后反思錄的習慣,把教學中的經驗、收獲、不足、困惑記錄下來,進行研討、改進。沖破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吸納網絡資源,博采眾長,邊學習、邊反思、邊實踐、邊提高,不為教學框架所困,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篇5
關鍵詞:英語泛讀;辯論教學;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047-02
一、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在不同的情境和文化中,不同的人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很難用一句話解釋什么是批判性思維。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批判性思維作了定義,其代表人物“現代批判性思維傳統”之父約翰?杜威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對于任何信念或假設及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推導出的結論所進行的積極、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 1909:9)。Robert Ennis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個體以后天的客觀經驗為基礎,為決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進行的客觀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維(Ennis 1962:81)。美國特爾斐項目組提出雙維結構理論模型,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界定為認知能力和情感特質兩個維度。認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推論、評價、解釋和自我修正等六個部分。情感特質指尋求真理、思想開放、分析能力、系統性、自信心、追根探究和認知成熟等七種性格特征。Richard Paul把元認知模式引入批判性思維研究,他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個體思維模式,在這個思維模式中思考者熟練地控制思維的內在結構并應用知識標準來評價它們,借此改善自己的思維(理查德 2006:17)。但是現有的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判斷、推理等邏輯層面,較少與語言技能或課程結合起來。20世紀90年代,批判性思維研究在外語或二語教育領域興起。Davidson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可以定義的、可教的思維方式,雖然某些文化所支持的思考和教育的模式與批判性思維截然不同,然而正是這些文化背景不同的學生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國家的教育體制更應當鼓勵這方面素質的培養,否則學生將在跨文化交際中很難適應,不能很好地融入國際社會。
二、大學英語泛讀課的教學現狀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課一直是主要科目。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缺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差,多數學生在閱讀中很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對文本中的信息不加分析、質疑、鑒別和評判就被動接受。這種閱讀教學阻礙了學生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發揮,不利于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而近20年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研究越來越重視,美國政府率先把批判性思維課程與高等教育及學科教學相結合,并從1993年開始將其列為大學教育目標。在國內,1999年,何其莘等在《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培養英語專業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何其莘等,1999:26)。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和高等教育的目標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以英語專業泛讀教學課堂為例,從辯論教學模式的設計著手,對如何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了探索。
三、辯論教學模式設計
(一)辯論教學與批判性思維
Freely(2000)認為辯論是學習和運用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絕佳方式,這種活動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發展自己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機會。Fukuda(2003)對日本學生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前只有30.8%的學生表示,在與別人觀點不一致時,他們敢于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在實驗后,這樣的學生比例上升到56.7%。還有研究表明,參與辯論的學生在批判性思維測試中的得分明顯高于沒有參與辯論訓練的學生。這些對辯論教學的研究表明,辯論對批判性思維有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另外,辯論的辯題通常具有較高的爭議性,否則辯論就失去意義了。在辯論過程中,我們會進行大量的交流活動,這種交流可以表現為自己內心的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與他人的交流(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自己內心的交流是指自己頭腦中正反意見的相互碰撞。而與他人的交流活動則表現為如何做出合理決策,堅持自己的觀點,如何影響別人的決策。
(二)辯論教學設計的步驟
1.介紹辯題,收集論據。Willingham(2007)指出,思維的過程與領域知識是相互交織的,所以在泛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所學材料選擇一些適合學生水平的、學生感興趣的辯題,然后把辯論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閱讀書籍、雜志、報紙或通過網絡收集與辯題相關的資料,并做出篩選。在此基礎上對所篩選的論據做出評價,將正反觀點列出。以《英語泛讀教程》第三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教育,教師可以根據這一主題提出很多辯題,比如:①文憑能夠代表知識水平/文憑不能夠代表知識水平;②在校大學生積累知識更重要/在校大學生塑造人格更重要;③送子女進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進名校弊大于利。這些辯論命題都是與現實環境有關的,這種基于真實情境的辯論命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教師也可以以頭腦風暴的方式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命題,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命題是什么,命題確定后就可以讓學生去收集相關的論據了。
2.分組討論、分析論據。在這一步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自由表達對所選辯題的觀點,然后討論和預測別人可能提出的不同觀點和論據。這一過程可以加強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教會學生如何通過合作來提升批判性思維。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對所收集資料的理解、解釋、分析、評價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3.正反方辯論。討論完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然后讓正方一辯介紹辯題,介紹要準確清楚,尤其是對某些概念的定義和解釋。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決定了辯論的主題是什么,可以把主題限定在一定范圍內,避免漫無邊際。接下來,辯論學生可以依次通過先前收集的論據陳述自己的觀點并反駁對方的觀點。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專注傾聽和敏捷應對的能力,在運用語言技能的同時,思維的嚴密性得到了提升,長時間的訓練可以逐步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4.教師和學生對辯論活動的評價。辯論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對正反方辯手的觀點做出總結,并對辯手的表現做出反饋和評價,這樣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哪些方面表現出色、哪些方面還有不足、需要改進和提高哪些方面。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哪方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并且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對本次辯論活動的想法,并對其他辯友的表現做出客觀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之間的評價可以讓教師更深刻、準確地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對他們的學習需求加以分析,更好地制訂以后的教學計劃。對學生來講,通過對自身和其他辯友的評價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更新知識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創新能力。
5.學生寫書面總結。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總結一下對所討論辯題的觀點,他們對這個辯題所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最后的觀點是什么。在以上幾個環節中,學生聽、讀、說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寫作總結,他們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可見,這種辯論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技能,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結語
把辯論教學模式融入英語專業泛讀課堂,使泛讀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為學生創造了大量學習語言使用目的語的機會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學生在完成辯論任務的過程中通過閱讀篩選論據不僅增加了閱讀信息的輸入量,更提高了分析、評價、運用、自我調整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2]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1):81-111.
[3]Freely,A.J.,&Steinberg,D.L.Argumentation and Debate: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soned Decision Making[M].Stamford:Wadsworth,2000.
[4]Willingham,D.T.Critical Thinking:Why Is It So Hard To Teach?American Educator,2007.
[5]何其莘,殷桐生,黃源生,劉海平.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24-28.
[6]韓少杰,王小英.英語專業精讀教學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2009.
篇6
關鍵詞:微課;自主學習;高效課堂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視頻資源得到了快速分享,微視頻也正是在這種大的環境下產生的。一集微課的長度最好控制在3分鐘左右,可謂“3分鐘完成一次學習,180秒經歷一次思考”,能讓師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時間學習,從而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內容、要求,強化微視頻教學,成就高效課堂。
一、微型視頻定義
微型視頻又稱微課,它是教學工作中某個教學環節、知識點以及活動的整合,包括微型課程的教案與視頻。另外,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微型課程提供需要的點評,這樣才能做好教學反思,完善教學進程。
1.微型視頻課程特征
從整體來看,微型視頻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視頻長度、知識內容以及數據量上。知識內容的精悍短小是以某個知識點、教學環節以及活動為單位,在視頻長度精悍短小的環境下,將其控制在10分鐘以內完成。它的數據量精悍短小主要體現在微課件、微教案、微視頻、微點評的總數據量很小,網絡分享和傳輸極其方便。
微型視頻的目標明確主要體現在內容明確、目標清晰上。內容明確是圍繞某個教學環節、知識點以及活動開展的活動;清晰的目標是在講述某個知識點的同時,確保某個教學環節實現。教學設計明確,是說資源設計、教學活動都非常明確,并且制作與設計都是圍繞某個教學環節、知識點或者活動開展的。
另外,它還具有方便分享的特點。由于微型視頻內容短小精悍,在制作簡單的同時,對隱性知識結構展示也有很大幫助。從內容來看,對同行點評交流也有很大作用,也正是因為視頻短小,所以很容易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網絡分享與傳輸中,方便各個區域的交流與合作,所以時常被應用在自主學習的教學資
源中。
2.微型視頻分類
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來看,微型視頻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引入、知識講解、分類、鞏固練習、小結拓展、講評測驗等;根據教學活動進行分類,可以分成表演類、問答類、講授類、討論類、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類;根據課型分類,可以分成練習課、新授課、復習課、監測課、實驗課、講評課等。
二、活用微課,促進課堂高效
1.轉變教學模式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富有活力的情況下,對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知識應用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在信息技術支撐下,不僅教育內容變得容易傳遞,在通過信息技術就能獲取的情況下,充分展現了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觀念。因此,在微課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聲音、圖像等技術,讓乏味的教學更加傳神,教學過程更加科學。這樣學生不僅能感知、選擇、創作、編輯,通過多維空間,還能讓學生認識到主動探索的魅力,不是孤立、片面地學習。
在利用微課進行信息技術講課時,我們應該結合已有的教學經驗與知識體系,精心篩選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然后再進行設計。在微視頻中,用精練的語言將要板書的內容整合到視頻中,這樣就能節省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互動。將高中信息技術與微課的整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也能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強化教學策略
(1)激發學習興趣
從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來看,微課的優點是能將死板的書本變成由圖像、文本整合成的動態視頻,在感官受到刺激的情況下,讓教學環境更加有趣、生動。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將傳統教學無法展現的內容展現給學生,還能加快學生的認識進程,提高學習積極性。另外,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它能將信息技術教學整合到課堂中,這樣不僅能集中學生注意力,還能增強學習氛圍,發展思維能力。
(2)增強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診斷、評定、反饋、激勵和調控的過程,這也是教學工作的關鍵與重點問題。因此,在信息技術微課教學中,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化教學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學評價是老師根據課堂教學進行的研究,以一定的科技手段與評價標準為依據,為教育教學提供依據。信息反饋作為最常見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質量評價中,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作出正確的評價。學生還能利用互評、自評、老師點評的方式對相關作品進行有效評價。
(3)強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在微課教學中,任務驅動作為應用很廣泛的教學方式,它能讓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讓學生進行探索活動,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時,提高解決問題與實踐探索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利用任務驅動教學,并且根據學生生活、學習感興趣的問題,設計學習任務,督促學生解決問題,深化教學知識。
3.活用個性化教學工具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以人為本已經成為教學的基準,它對增強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老師應該整合高中生性格、年齡以及學習特點,根據學生需求,從尊重個體差異出發,善待差異,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有效發展。從心理來看,老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主動思索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討論、強化實踐活動。在微課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擴展與延伸,將課內、課外知識結合起來;對于接受事物、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除了要確保課外知識,還必須保障他們對課程的持續性興趣。
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作為不可或缺的學科,它對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特點,整合教學資源與內容,從培養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出發,提高微課教學有效性,成就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高昌芝.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15).
篇7
關鍵詞:微課模式;微課程;傳統課堂教育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微時代”悄然而至。而在微時代特色的引領下,信息資源形態的開放化、主體化、碎片化等發展趨勢在教育領域不斷凸顯,以教育資源移動化、教學設計微型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為特征的微課模式應運而生。然而,新教育模式的興起必然對傳統教育帶來相應的挑戰,要改變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沉淀下來的傳統教學模式仍較為困難。但微課模式的興起并逐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必將成為教育教學領域新的發展方向。因此,如何更好的把握微課的核心理念,更新、優化傳統課堂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促進傳統課堂教育向微課模式過度、發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課題。
一、借助微課模式的資源整合優勢,優化課堂教學資源
微課模式以視頻為主要教學載體,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將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課件、練習測試、教學反思、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綜合性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充分借助偶發性、碎片化的非線性排列組織形式將傳統單一線性的資源組織模式打破,實現綜合性教學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一個主題式、結構化的資源單元環境,形成一個小容量、多資源的教學資源組織模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傳統課堂教育應充分借助微課模式的資源整合優勢,以優化課堂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構建微課程資源生態環境。微課,即微型視頻課程,主要是在微型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構建以微課件、微教案、微習題、微反思以及微反饋為主的微課程資源生態環境,將教與學過程中的所有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定的結構關系,進而構成一個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結構緊湊的微型“主題單元資源包”。因此,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中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模式的開展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多資源的精細剪輯編排,彰顯優質課堂特色。
二是構建生動的課堂教學資源。微課模式下,微課視頻制作途徑具有多樣化特點,包括動畫視頻軟件制作式、拍攝設備外拍式、錄屏軟件內錄式及多種途徑混合式等,形成一個開放性、網頁化、情景化的資源動態和教學交互應用環境,從而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 促進生動課堂教學資源的構建,以更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心理,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是構建靈活的課堂教學資源。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過重的認知負荷是降低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而微課模式下通過對課堂資源的適當排序和合理選擇,能夠設計合理的信息序列,以實現降低認知負荷,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借助微課模式的多元化設計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系統、細致的講解來向學生傳輸掌握大量知識,其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方法呆板,極大地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微課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生成的微型課程資源,在微課模式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圖表、影像、PPT、flash等多元化信息技術手法的應用,在優化課堂教學資源的同時,也極大的豐富了教學組織方式。目前,以“顛倒課堂”“、翻轉學習”、“移動學習”等為代表新的教學方式正在微課模式下逐步推廣。
顛倒課堂,即翻轉課堂、翻轉學習。傳統課堂教學總體分為兩個階段,即先予以知識傳授,再予以知識吸收(知識內化);而顛倒課堂則是先予以知識吸收,再予以知識傳授。其核心理念在于將知識傳授的過程安置于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安置于教室內,以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答疑解惑。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一方面,顛倒課堂能夠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在課堂外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在課堂內合作交流、互相啟發,提高學習效能,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顛倒課堂教學方式下,通過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對學習進行安排和計劃,通過親身體驗,主動獲取知識和信息,進而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移動學習,即在移動設備幫助下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的學習活動。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完全圍繞教師和學校而組織,教學內容被強加到學習者身上,不能自主選擇。而微課模式下的移動學習,在結合課堂和網絡教學優點的基礎上,利用手機、MP4、IPAD等移動設備開展微課移動學習,從而能夠擺脫電腦的地域束縛,具有其便捷性、隨時隨地、學習內容碎片性等優勢,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借助微課模式的同步性,提高課堂教學反饋的及時性
聽課評價是教研活動中教學反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傳統的聽課評價模式是由任課教師講解完畢之后,聽課教師予以點評,再反饋給任課教師予以改進。而這種評價反饋模式的主要缺點在于授課和評價反饋不能同步進行,后期評價過程中對授課教師一些細節性的缺憾容易遺漏。而微課模式下,聽課教師可以將已拍攝好的微課視頻為評價對象,于授課教師的任一時段、任一畫面進行暫停,予以同步評價,提高課堂教學反饋的及時性、準確性及客觀性。同時,較之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微課模式下的聽課評價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授課教師的心理壓力,促進授課老師更好的展示出其教學技巧和教學素養。另外,微課模式下,視頻課件的制作效果也是影響教學評價反饋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授課教師應不斷加強微課程資源制作新技術、新理念的學習,更好的把握微課教學理念和資源建設思路,優化微課教學體系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福城,肖安慶,李通風. 微課小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4(02)
篇8
一、在制作微課教學課件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微課教學課件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種,數學教師在微課教學課件的制作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具體的教學知識點為題材,由此展開思考,進行剖析,使得課件符合職中學生的認知能力,由此發揮出微課的特點,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知識做到一目了然,更透徹的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微課的運用能夠方便教師之間的交流和評課,通過教師間對于教學方法及經驗的探討,以及自身觀看微課的感受,能加深教師的教學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總結完善,進而促使自身教學水平不斷的提升.
二、微課教學課件的運用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有很大幫助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很明確的了解課時的學習目標及學習要求,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職中學生在學習方面及知識接受方面受自身基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通過傳統方式的教學很難照顧到每一名學生.而采用微課教學,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性的去學習,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的鞏固上,而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注重知識掌握的查缺補漏,補充知識等方面.而且,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可以將微課資源下載到手機上,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能夠方便的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有很大幫助.例如:在職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點是非常抽象的,在課上時間里用短短幾分鐘的微課能夠將其講解的清晰明了,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學生看著視頻可以理解,但仍然需要一個慢慢體會、消化的過程才能達到真正的理解.所以課下時間就需要學生反復的去觀看微課,進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三、通過微課教學課件的運用,學校的信息化教學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篇9
關鍵詞:微課 開放教育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圖分類號】TP3-4
一、 什么是微課
在國外早已有了“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的。后來,戴維?彭羅斯被人們戲稱為“一分鐘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1]。現今熱議的微課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員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員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2]。他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步驟 :羅列教學核心概念 ;寫 15-30 秒的介紹和總結, 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錄制長為 1-3 分鐘的視頻; 設計引導學生閱讀或探索課程知識的課后任務; 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
微課不是微型課程的簡稱,而是微型視音頻課程的簡稱,因此,它是以教學視音頻為主要載體的簡短的完整的課程教學。微課是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教學主題或者專題、例題習題、疑難問題、考點歸納、實驗操作、教學經驗等進行的簡短的(中小學10分鐘以內,高校10-20分鐘以內) 完整的教學活動及相關輔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素材課件、練習測試、教學反思等) 的有機結合體。
二、 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及要求
(1) 很強的操作性和理論性特點
電大開放教育本科所有專業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基礎課(即必修課)是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4門公共基礎課之一。該課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理論性特點(因為最終考核是無紙化考試,由40%的單選理論測試部分和60%實際操作測試部分組成)。
計算機應用基礎涵蓋了計算機基本應用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7 操作系統及其應用、Word2010 文字編輯、Excel2010電子表格、PowerPoint2010電子演示文稿、計算機網絡基礎、Internet的應用、計算機安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九部分內容,其中Win7 操作系統及其應用、Word 文字編輯、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電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應用,不僅涵蓋大量的知識型內容,更重要的是操作型內容也集中在這部分,因此這部分的學習將是教師講解的重中之重,剩余的三部分大多只是知識型內容為主。
(2)教學對象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
近年來.由于各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不平衡,新人學的學生,計算機知識水平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少數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他們對這門課的學習沒有壓力;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僅限于文檔的簡單編輯,基礎知識仍然未達到計算機教學的目標:還有少數來自邊遠山區的學生.計算機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新生入學時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就呈現了很大的差異,他們想獲取知識的要求、程度自然也不同。
三、 微課在電大開放教育本科各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優勢
(1)微課較短的教學時長能夠充分抓住開放教育成人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教學中,由于其教學時長較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精彩地呈現教學重難點,所以能夠在成人學生注意力較為集中地時間段內充分地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微課教學就避免了長時間枯燥的講說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從而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得到充分地提高。
(2)微課的視頻呈現形式能夠方便成人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包含的內容較多而且系統性較差,開放教育成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難免會出現有部分問題聽不懂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電大開放教育成人學生在課下就可以通過觀看微課來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再學習,在對重難點內容理解之后就可以帶動對其它相關問題的理解,進而完成對課堂學習的補充。而在成人學生因事耽誤課堂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來進行補課,這樣就彌補了成人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無人指導的缺陷,實現了成人學生在課下的自主學習。
四、 微課在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微課的制作。由于電大開放教育成人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講,知識基礎較差,所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應該首先考慮到要使微課的內容淺顯易懂。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使用通俗的語言、形象而貼近生活的事例來闡釋知識內容,方便學生的理解。同時,可以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的應用等來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通過設置有一定難度而又不超過學生能力范圍的討論題目或者問題等來激發學生的挑戰心理,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
(2) 教在課后將微課內容上傳至學習平臺或者直接下發給學生,以供學生課下學習。微課提供的自主學習機會是其主要特點之一,如果教師只在課堂上使用微課,而不將微課內容與學生進行共享,就會造成微課資源的浪費。[3]
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后通過將微課內容上傳至學習平臺或者將微課內容直接下發給學生來供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既能夠彌補學生在課堂上對重難點問題認知不足的缺陷,又能夠使學生對剛學習到的新鮮知識進行鞏固,形成知識系統,一舉多得。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微課自身的特點能夠充分地彌補在電大開放教育推行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的不足,既能夠充分地提高成人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吸引成人學生的注意力,最終達到提升成人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所以,我們在應用微課開展電大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過程中,應該從微課制作、以微課為中心進行系統教學以及微課共享等三個方面來入手開展,充分發揮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2]Shieh 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 ,55(26) : A1 A13
篇10
關鍵詞 微課 教學改革 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終端的大規模應用,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微博、微信、微小說等微時代產物迅速在全球普及,與此同時,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微型學習、網絡學習等新型學習理念正逐漸引領未來教育的新潮流,微課也應運而生。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建構了新的學習價值觀,也十分迎合現代人的學習口味,同時對傳統的課程形式提出了挑戰。
微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在高等學校教學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微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還遠沒有達到人們所期望的效果。因此,非常有必要界定清楚到底什么是微課,開展微課建設有什么作用,明確微課資源開發和應用的方向、前景。
1微課介紹
微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的。“微課”(即“微型視頻網絡課”,Microlecture)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最主要的特點是“微”,主要體現在教學時間非常短以及資源容量非常小,一般5-10分鐘左右,最少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適于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其次,微課教學內容主題突出,主要是圍繞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重點、疑點、難點)進行的教學,因此,微課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教學內容更加精簡、教學主題更加突出,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再次,微課營造了情境真實的一對一高效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風格按需學習,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微課一般包括微課腳本、課件、視頻、教案、圖片等資源,制作的步驟一般包括選題教案編寫制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后期制作教學反思等。其中選題(微課腳本)與微課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微課的選題關乎知識結構的設計,一般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較為符合微課制作的初衷。一節微課一般講授一個知識點,要根據選題及授課對象做好設計,要符合認知過程,循序漸進,圖文并茂,具有吸引力。
2微課在高等學校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短小精悍,能夠滿足當下人們的移動學習方式,因此很快風靡全球,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樣的,微課在高等學校教學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譬如在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及各種專業課教學中都有一定應用。
微課能夠被人們認可,并在高等學校教學中得到應用,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1)微課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方式完全不同,每堂課教師的授課內容非常充實,許多內容學生可能當堂不能消化,因此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學能力。當前的大學生大多為90后,后面還相繼有00后,他們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時代,手機電腦等已非常普及,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幾乎是每個學生每天必做的事情。微課一般的形式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的一小段視頻,非常方便學生在線或下載到終端設備如手機電腦等上觀看學習,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學習,已掌握或不感興趣的可以跳著看,未掌握或特別感興趣的可反復學習。
(2)微課可以有效的輔助傳統教學。高校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為課本+PPT+教師講授+學生筆記和練習。這種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譬如傳統教學具有系統性,能夠將各個知識點有機關聯起來,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甚至整個學科能有系統認識;再者傳統教學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現場互動,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但是傳統教學也存在弊端,譬如不能完全適應當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便于學生對難點的掌握,不便于學生自學和復習等等。因此將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這兩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就能夠揚長避短,各取所長,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3)微課有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通常,教師的授課過程無法讓教師本人真實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驗,如此教師對教學效果的了解只能通過他人。微課是錄制的一段視頻,在教學過程中有教學反思的環節,教師通過觀看本人的微課,可以發現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只有自己了解,經過反思,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從而能夠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小結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具有諸多優勢,其在高校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也是勢在必然。但是,微課并非不存在缺陷,必須要提到的是微課只能作為高校傳統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但不能取代傳統教學。
參考文獻
[1] 劉輝.微課[J].中國電力教育,2014(10):91.
[2] 田秋艷,高文舉,艾婷.淺談微課及微課制作[J].科學導報,2014(17):77-78.
[3] 宋金[,郭新峰,王生釗,羅鵬輝.微課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實驗,2015,2(3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