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課的基本流程范文

時間:2023-12-06 17:5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型課的基本流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型課的基本流程

篇1

微課即微型課,顧名思義,就是比正常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的課。上好一節微課,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把微課的特點和課題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一、微課的特點

微課的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它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但整體上仍應該包括引入課題、內容講授和總結三個步驟。微課教學時間有限,一節微型課正常在15分鐘左右。微課一般沒有學生參與,只是面對評委授課。上課的具體過程和常規課堂教學一樣,教師在講臺上把預設好的教學過程進行展示,包括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呈現。由于沒有學生,教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后,假設學生已經完成的情況下,繼續展示下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答疑或活動的時間在微課中可以節省下來。

二、微課與說課的區別

微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課與說課等同起來。微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的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只是在告訴大家準備怎么上,為什么這么上。

三、上好微課的基本要求

1.切入課題要迅速。由于微課教學時間短,切入課題必須迅速。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引入課題。

2.講授線索要清晰。在微課的講授中,要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著重進行主干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教師語言要得體。在微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后,教師的講解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教師在要求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準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4.課堂板書要簡約。板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在微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準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5.課后小結要精要。在微課的結尾,一定要有小結,用二三分鐘時間對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微課的課堂結構趨于完整。微課的小結,不在于長而在于精,在注重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

四、要處理好三對矛盾

1.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在微課的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

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提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做,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的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家評委做出判斷。因此,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2.要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微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尤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得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時了,但也許會導致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篇2

案例觀摩和模擬教學一般都是穿插在課程之中,缺少單獨的考評,而教育見習和實習、教師教育技能訓練,也多是作為課程展開的,最終也是以學分考評為主。由此可見,實踐課程學分制考評,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教育見習和實習環節缺少有效考評。教育見習和實習是師范教育的必備環節,但因為安全問題、學生人數多等原因,很多學校師范生的教育見習一般不是去中小學課堂現場觀摩,而只是請中小學名師到校,以本科生為對象模擬教學,師范生聽完課就算見習完了。這樣的方式,導致其有效考評的直接缺失。

實習既能展示師范生的理論水平,更能展現其綜合實踐能力。但很多學校均將實習安排在第7學期一次進行,因為與考研復習相沖突,所以很多同學兩頭兼顧,甚至以回家實習為由,躲在家里復習考研,實習學校的指導教師礙于情面,也不嚴格約束實習生,如此一來,間接導致實習考評的缺失。教師資格證申請未重視實踐能力考評。2013年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測試評價表》一份,其內容包括試講(說課)部分、面試部分。

其試講(說課)部分共100分,具體測評事項為:教學觀念15分,教學內容30分,教學設計25分,教學藝術20分,教學效果10分。該表對表中各項均給出了具體的評分標準,如教學內容應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切合學生實際,內容正確,容量適中,能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大綱處理教材,重點和難點突出等。盡管該表能考評師范生試講或說課的實踐能力,但問題在于,該表對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考評,根本不具備指導意義,因為師范生在申請教師資格證時,是不用試講或說課的。教師資格證申請的潛在邏輯是:師范生肯定會上課或說課。然而,由于實踐課程時間有限,大多高校針對師范生的授課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課,致使一些師范生根本不具備基本的教學實踐能力,但盡管如此,只要他們通過了相關考試,就可以拿到教師資格證。如此一來,由于教師資格證申請過程中缺失對申請者教育實踐能力的考評,致使相關教育實踐能力考評流于空疏。

二、教師教育實踐能力有效考評策略

為落實《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實踐取向的理念,培養合格的教師,師范院校必須對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開展有效考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單一講授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師范生參與具體的教學實踐;在教師教育實踐課程中,更要凸顯其實踐性,將對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考評,貫穿于課程始終。具體而言,在與教師教育實踐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的實踐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方法引導和過程監控,放手讓學生開展實踐,最后的考核可以課堂考核為主,如指定篇目讓師范生當堂分析和解讀等,若師范生考核不合格,則應在其反復練習實踐的基礎上再考核,以實現其實踐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學生的平時課堂實踐記錄,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師范生的教育實踐水平。此外,也可借鑒國外的教師教育實踐經驗,如芬蘭的“基于認知沖突,提供學習環境,轉變教師身份,重視學習理論,提倡經驗表達,關注社會文化”的“合作行動計劃”,以長效眼光考查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

在師范生實踐環節中,教育見習、實習是與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提高關聯最緊密的一環,也是教師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針對見習、實習的有效考評,就顯得非常重要。美國職前實習成績評價包括對教案、教學過程有效性,管理課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對待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責任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其評價結果也是實習生申請教師資格證的重要依據。我國也應重視見習、實習有效考評,落實見習和實習計劃。高校應克服困難,多次引領學生去中小學現場見習、實習。學生見習、實習后,應要求學生提供見習、實習記錄,并嘗試模擬試教,以鞏固其見習、實習成果。

在學生見習、實習過程中,高校應嚴格執行見習、實習計劃,并隨時開展考核,如嚴格檢查學生的備課筆記,切實加強對學生指導教師的管理,督促并指導本校指導老師、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對學生見習、實習開展嚴格規范的考評。更為重要的是,應該把對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嚴格考評,真正納入教師資格證申請體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師資格證申請過程中,對申請者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測試,可采用微型課的方式開展。所謂微型課,指的是師范生模擬中小學課堂,自問自答地演示整個教學過程。微型課所針對的教學內容,往往只是一個知識點,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時間一般應以15~20分鐘為宜。

微型課的基本環節包括導入、教學過程、總結、板書、作業、點評等。借助于微型課,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師范生對某一教學任務具體的教學設計、內容把握、課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高下。微型課考評,可以從教材學情把握、學科知識把握、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設計、基本能力素養、教學創新和總體印象等多個方面予以量化打分。

篇3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微型探究模式;課堂教學效益

一、探究式教學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意義

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觀察思考一些自然現象,提出問題答案的假設或猜想,并通過實踐對假設或猜想進行證實或證偽,進一步上升為理論,并運用這種理論指導實踐。

由于探究式教學過程涉及到一系列必要的、要求嚴格的科學環節,因此比傳統教學法需要更多的時間,這就與目前高中化學課堂常規教學內容多、時間緊的現實形成矛盾。怎樣尋求一種既不影響常規教學進度,又具有實在的探究容量和探究質量的教學模式?微型探究教學模式要最大限度地縮短理論上的探究式教學與現實中的探究式教學之間的距離,力爭用較少的探究時間,贏得較多的探究空間;用較少的探究話題,換來較大的思維容量。

二、微型探究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對比

本人在化學1第二章的授課過程中,開始研究微型探究模式是否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業成績,在兩個平行班進行實驗對比,A班采用微型探究模式,B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分別對第二章進行了單元檢測,對學習取得的效果進行比較。

通過對比,微型探究模式的效果明顯高于常規教學模式的效果,這就堅定了本人在教學中推廣微型探究模式的信心,摸索適合學情的微型探究模式、案例和如何讓學生掌握探究策略成為集體備課的核心內容。

三、微型探究模式的流程

1、課前準備工作

為了更好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方便學生發表探究結論,應先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組有組長,討論時以組為單位,討論后,每組由一人發表討論的結果,這樣做可以使課堂的探究有序,也可以節約教學時間。

2、探究流程設計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步驟:創設問題背景、提出問題學生作出假設、學生搜集信息(實驗、教材)、得出結論。對教學的每一步都作出具體時間安排,做到每一步教學心中都有數。

四、微型探究模式的案例

1、《鐵和鐵的化合物》的教學過程中,探究點是Fe2+和Fe3+的相互轉化,探究過程如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設問題背景】

(1)新榨的蘋果汁顏色和放置久了以后的顏色變化對比,提出問題:什么原因導致了顏色的變化?

(2)為什么裝有FeSO4溶液的試劑瓶常加入鐵粉?

【探究問題】以氯化亞鐵、氯化鐵為例進行探究。其中哪個具有氧化性?哪個具有還原性?

【步驟】

1、提出假設;2、設計實驗方案;

3、實驗過程;4、探究結果。

【探究前知識預備】

1、氯化亞鐵、氯化鐵溶液的顏色?(觀察實驗樣品)

2、FeCl3如何檢驗?

FeCl2能否與KSCN溶液反應,有何現象?

3、如何證明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1、學生假設:

氯化亞鐵:氧化性和還原性

氯化鐵:氧化性

2、氯化亞鐵溶液是淺綠色,氯化鐵溶液是棕黃色。

3、FeCl3與KSCN溶液反應顯紅色,而FeCl2與KSCN溶液不顯色。1、提出探究的主題和實驗目的。

2、使學生明確探究的步驟。

3、使學生掌握鐵離子的檢驗方法,為驗證氯化亞鐵、氯化鐵的性質做準備。

通過探討,師生得出結論:

驗證物質有氧化性,就要驗證該物質與還原性的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師生討論方案:對不同的實驗方案給予指導。

驗證氯化亞鐵、氯化鐵的性質。

學生設計可能的方案:

1、氯化亞鐵:氧化性

氯化亞鐵+Zn

氯化亞鐵:還原性

氯化亞鐵+硝酸、

氯化亞鐵+氯水

2、氯化鐵:氧化性

氯化鐵+Cu、氯化鐵+Fe、

氯化鐵+KI

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探究能力。

【學生實驗】注意指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問題】Fe3+有氧化性,與Cu、Zn反應生成是Fe2+還是Fe?實驗,觀察、記錄、交流、討論。

【實驗結果】

1、小結氯化亞鐵、氯化鐵的性質。

2、用圖示的方法,總結氯化亞鐵、氯化鐵之間轉化關系。交流、討論,回答問題。

寫出有關反應的方程式,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各是什么物質。對兩者的氧化性、還原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溴乙烷的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探究點是溴乙烷的化學性質,探究過程如下:

先創設問題背景(溴乙烷與乙烷相比可以看作是乙烷中原一個氫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性質上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然后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學生根據氫溴鍵的極性強于碳氫鍵,作出假設氫溴鍵易斷裂),再搜集信息(通過實驗搜集信息),最后得出結論(能發生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

五、對化學課堂微型探究模式初步運用的反思與收獲

1、微型探究點設計前,首先要考慮如下問題,即:該項教材內容是否有探究的必要,設計該探究點是否有利于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是否有利于整體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以及是否具備該探究內容的驗證的操作條件等。符合以上幾點要求的探究點設計就應該是具有科學性、可行性。

2、課前集體備課中,要對微型探究點進行預演,使探究點的設置實現優化,課堂學生活動的設計也實現優化,體現“用較少的探究時間,贏得較多的探究空間;用較少的探究話題,換來較大的思維容量”的目標。建議:一節化學課的微型探究點為一個較合適,所占用的時間不超過整節課1/3。

3、課堂探究活動中學生的創新潛力不可低估,教學中會出現許多教師預想不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靈活處理(要求教師課前的備課要扎實全面),積極依靠大家的力量而不是單純地把預先的答案直接告訴學生。

參考文獻:

篇4

一、微課概念的界定

微課是以闡釋單個知識點(包括知識介紹、習題講解或技能訓練)為主要目標、以短小精煉的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包含多種學習資源要素的有機結合體。它可以是以微視頻為基本載體、在網絡環境下運行、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支持多種學習形式的微型網絡教學資源;也可以是以微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以W習或教學應用為主要目的、具體闡明某一知識點的教學視頻;還可以是具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精煉的小課程。

二、機械制圖微課的教學應用

1.微課的基本教學流程

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看圖能力和畫圖能力,其微課的設計和應用應以行動導向教學為主線,通過學生課內外的學習與問題的探究、教師教學素材的安排、微課的設計制作和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系列活動,發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升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

2.機械制圖微課的教學實施

根據微課的基本教學流程,機械制圖微課的教學實施步驟可分為獲取資訊、計劃決策、教學實施和檢查評價四個階段。

首先是獲取資訊。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將“零件圖的視圖選擇”“剖視圖”等微課傳輸到學生電腦上;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學習任務,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最后介紹測繪步驟,使學生了解齒輪測繪的方法和步驟,提升學生信息獲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計劃決策。教師首先在多媒體上簡要介紹微課內容;然后學生根據組內成員特點進行任務分配,并制定任務方案;最后由教師審核學生的方案,幫助各組確定最終解決方案,以發展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整體把握和判斷能力。

再次是教學實施。學生根據教師的學習任務觀看微課、查找資料進行零件圖的繪制,協作解決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測繪問題;同時,教師應隨時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指導與督促,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和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是檢查評價。學生再次觀看微課,對本組的測繪結果進行自檢并進行小組間交流,教師根據各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點評齒輪測繪方法和測繪時的注意事項,并對學生的任務解決方案提出改進建議,訓練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總結的能力。

三、機械制圖微課應用教學效果

中職機械制圖微課的實踐應用,在發展學生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建構的同時,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的基于驅動式任務的微課,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掌握了教學重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潛能,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實踐,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促進學生能力建構

利用微課資源實現翻轉課堂,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任務,鍛煉和提升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建構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課堂討論和自檢,提高了學生對自我學習狀態的反思能力。

3.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運用多種現代化信息手段制作的微課,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有效地引導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微課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能緩解教師組織教學紀律的壓力,有助于教師將全部精力和注意力聚集到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傳授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篇5

關鍵詞:說課;教材處理;教學流程;重點難點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03-029-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12

在今年的8月中旬,我市舉行了晉升副高職稱教師的說課面試活動,共有60多位老師參加,其中參與《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第一課時)》專題說課的有18位教師,從總體上看,大部分教師能按說課的幾個環節展開,但許多老師在說課的時間安排、環節處理、說課技巧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部分老師把說課當成了上微型課。現結合該課題的說課并根據現場記錄、教師上交的說課稿和筆者對說課的理解談談怎樣才能說好化學課,供同行們參考。

一、說課概述

說課是教師針對某一特定的教學內容,說課者以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同行或考評人員系統地闡述自己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理解、教學程序的設計及與之相關的理論依據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般為15-20分鐘)講清“教什么”,以及“為什么這樣教”之類的教學問題,從而展現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的理解程度,駕馭教材和課堂的水平,以及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的能力。說課一般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等過程。

說教材主要應說清楚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聯系,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什么?該教學內容在教材、單元乃至整個學習階段中所處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2)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學習目標要做到正確、具體、全面、可測量;(3)要合理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并能說明其確定依據。

說教法學法:為了上好這節課,你采用何種教學方法,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你采用何種教學手段,為什么要采用這樣教學手段?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你準備指導學生學會和掌握什么學習方法,培養哪些能力。教法和學法是指本節課確實要用到的主要教法或學法,一般兩到三種為限,不要蜻蜓點水,不是多多益善,如一位老師在本節課列舉了四種教法:歸納法、分析法、演示實驗法和提問法,學法達六種之多:類比歸納法、實驗觀察法、問題思考法、科學探究法、模型建構法和練習法,這顯然過多了。

說教學流程:包括課堂環節的具體安排,如何導課(重在收心和激趣),如何講授新課(尤其講清楚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化學教學最好要有實驗操作或活動的安排,以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之目的),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練習以及課后作業的布置等等。這部分是說課的重點,既要有具體步驟的安排,又要有針對性的理論闡述,要達到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目的。在教學流程中要做到“結合學生實際,靈活使用教材”,衡量教材是否用活了,唯一的標準即是學生的學習效果。改變教材是“活用”,利用教材也是“活用”,關鍵在于教學內容的選擇、重組與改變是否是有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二、說好化學課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1. 時間要分配有度

說課課題一般是在1小時前告知說課者的,也就是說允許應試者進行說課準備的時間是1小時。從老師們上交的說課稿看,大多數老師寫了滿滿的3-4頁(A4稿紙)說課稿,最多的一位寫了6頁,試想這位教師那還有時間思考教材的處理呢?可見說課準備階段的各部分時間分配安排要合理有度,切不可備到那里算那里,應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分配。

說課者應把主要時間用于教材的處理和教學流程的設計上。一般要花4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于教材的處理和流程安排上,在閱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好學習目標、明確重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確定導課的角度方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以及板書的設計等。這個階段不要拘泥于細節的描述,更不要把時間放在教師怎樣問、學生怎樣回答上,而應采用畫流程圖的形式將自己的導課思路、怎樣突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實驗或活動的安排以及板書的設計簡明地加以呈現。然后用20來分鐘時間,在流程圖旁邊注明采取該實施該策略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理由,并對流程圖加以修正和完善。

2. 目標要定位有當

新課程強調的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層面上的目標要求。具體到課堂教學中的一節課,首先應明確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說得具體一點就是這節課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然后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獲取有效的學習方法,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升化學學習的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在制定學習目標時要考慮目標的具體、全面和可測量性,學習目標中的用詞要與課程標準中提供的目標動詞相一致。

《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內容安排在空氣、氧氣的性質后,其第1課時的主要內容有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利用分解反應制氧氣,而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以及化學方程式與計算的學習應安排在第1課時之后。下面是一位教師制定的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概念,能辨別具體的反應是否屬于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知道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三個特點,會寫實驗室制取氧氣原理中有關物質的化學式,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會組裝固體加熱法制取氧氣的實驗室裝置并能說出制取氧氣的七個主要步驟,學習用兩種方法收集氧氣;(2)過程與方法:學會組裝固體加熱法制取氧氣的實驗室裝置并知道制取氧氣的七個主要步驟等技能;(3)通過制取氧氣過程的學習,養成認真嚴謹操作的習慣和態度。上述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是課程標準和本節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生的學習基礎,并且這些學習目標在課后容易測量。

3. 導課要新穎有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導課新穎別致,就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課堂學習角色,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緊緊吸引住學生。這次面試者的引課大多采用復習舊知的方式來展開導課,雖然也能引導學生進入化學反應的世界,但由于缺少新穎、獨特能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事例,使得說課變得沉悶和單調。其中有一位老師的引課是采用讓學生猜謎語的方式:“看不見摸不著,人人活命離不了,每時每刻需要它,請你猜猜我是誰?”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緊接著老師馬上拋出“氧氣又是怎么獲得的呢?”,瞬間就讓學生進入到制取氧氣的奇妙境界。這種引課方式源于對八年級學生敏于思考、喜歡挑戰以及樂于探究的學情把握,源于老師善于利用新奇的信息來喚醒學生相關記憶痕跡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更源于教師日常的教學積累。

4. 重點要突出有效

教學重點是依據教學目標,在對教材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而確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學內容,一般是一門學科所闡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規律,是學科思想或學科特色的集中體現。如果某知識點是某單元內容的核心、是后繼學習的基礎或有廣泛應用等,即可確定它是教學重點,也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有一位教師在《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第一課時)》中將重點定位于區分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裝置、步驟和化學原理,這樣的教學重點顯得偏多,多重點等于沒重點。而另一位老師把氧氣制備的裝置和過程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點,其依據是固體加熱法制取氣體是中學化學三大經典裝置之一,今天是首次學習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且對后續化學制取氣體的學習能起到開創性的作用,所以將其確定為重點,這種方法定位準確、依據充分,值得充分肯定。

5. 難點要突破有據

教學難點,一般指對于大多數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困難的關鍵性的知識點或容易出現混淆、錯誤的問題。每一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要根據教學的環境、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設計。對于不同的地區、學校教學環境和學生,教師在講授同一節課的內容時,教案中設置的教學難點也會有所不同。

有一位教師在《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第一課時)》中將難點定為催化劑的概念,其依據該概念抽象,催化劑的作用在本節課中無法進行對比實驗,化學性質與質量在反應前后不變也無法在課堂上加以驗證,而由課本直接給出。而另一位教師也是將催化劑的概念定位本節課的難點,但他的依據是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個依據就寫得過于籠統,缺乏說服力。

6. 板書要精致實用

板書能簡練地、系統地體現教學內容,以明晰的視覺符號啟迪學生思維,提供記憶的框架結構。設計巧妙的板書,往往是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鉆研的結果,這種嚴肅認真的鉆研態度,對學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學生記憶,便于學生理解相關內容,也便于學生記錄和課后復習,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說課教師上交的板書大多按照教材順序進行羅列,未能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來加以串聯,讓學生感受到的是知識的簡單疊加,缺少的是知識的有機聯系,下面的板書就是一例,這對學生的學習幫助不大。

一、氧氣的制法

KMnO4K2MnO4+MnO2+O2

KClO3KCl+O2 H2O2H2O+O2

二、過氧化氫制氧氣

1. 氣密性 2. 收集方法

三、催化劑

四、化合反應

五、分解反應

六、比較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異同

篇6

1 微課在普高選修課教學中的意義

目前,普通高中選修課有知識拓展類、職業技能類、興趣特長類和社會實踐類等四個模塊。開設職業技能類選修模塊的目的是想運用“做中學”的理念來轉換育人模式,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對今后可能從事專業的職業能力有所了解,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奠定基本的職業素養,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那么如何使職業技能類選修模塊有效實施呢?通過實踐,筆者發現以微課為載體,利用信息技術,翻轉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主動,可以大大增強教學效果。

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這是從英語“Flipped Class Model”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那么學校就不再是單純的集中授課的地點,而是組織學生探究、答疑的主要場所。師生互動的前提是學生課前的準備,這些準備的素材源之于相關的微課。

國內微課實踐研究者,來自廣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認為:微課(又叫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微課是實現翻轉教學的一種理想載體,是優化普通高中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教學效果的保障,開發好微課程,能較好地實現課程目標,進一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

2 微課的開發實施

好的職業技能類選修微課程應該是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視頻(動畫)形式展示,并且可以交互的、圍繞某個知識或技能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以幫助學習者在自主學習時獲得最佳效果為目的,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教學內容突出,容量適中;教學設計科學精致,表現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教學視頻、創設情景,仿真模擬、案例示范等。界面交互性好,便于自主學習和探究。

為了進一步推進嘉興市普通高中的課程改革,增強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嘉興教育學院職業教育研究處主持,成立了職業技能類“自助式微型網絡課程研究”課題組,從開發電子技能相關微課入手,并將微課植入普通高中的選修課教學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項目選擇源于知識與生活 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在電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課題組應該選擇一個密切聯系生活的、人們耳熟能詳的用電器作為微課程的切入點,能讓學生現有的電學知識加以整合并提高,通過技能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體會將科學技術轉變成產品的過程,培養愛好電子技術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職業素養。在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后,決定以聲光控樓道照明開關的制作與調試作為項目來開發電子技能微課程。

內容編排基于工作過程完整化 聲光控開關包含了這樣幾個工作原理:聲音和光如何轉換成電信號;轉換過來的電信號如何處理成控制信號;怎樣來自動控制電路的導通和斷開。完成聲光控樓道照明開關的制作與調試項目需要掌握這些知識與技能:電路圖與PDF版圖的識讀;元器件識別;電子裝接基本儀器與工具的使用;焊接工藝以及晶體三極管、二極管、可控硅、集成與非門的工作特點和電路的基本知識。

“工作過程完整化”課程就是打破原來的“學科完整”的框框,構建出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的課程框架。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即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互動的情境性學習環境[1]。

課題組結合聲光控開關的工作流程(見圖1),通過對電子產品安裝調試崗位職業技能的調研分析,設定了工作任務與知識鏈接、職業能力的對照表(見表1)。

教學設計倚重信息化特質 微課主要是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來優化微課中的學習內容,合理運用圖、文、音、視、動畫等多媒體形式;每一個內容的編排和設計要立意新穎、構思獨特、設計巧妙,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

界面支持多種形式可交互 微課中輔學的素材要齊全,鏈接的知識要層次分明、分類合理;使用方便、靈活、穩定;操作簡便、快捷,交互性強;界面布局合理、美觀;導航方便,可選教學視頻、仿真模擬等多種手段來助學;充分體現“做中教、做中學”的理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

3 微課的實踐效果

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課前準備后,在嘉興一中的13級高一新生中展開了以微課為載體的翻轉教學模式來實踐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的課堂教學。

在選修課課堂上,課題組的教師向學生介紹了聲光控開關控制的樓道燈,讓學生回顧初中時學過的雙向開關控制樓道燈的教學內容,給出了學習任務及微課資料,異質分組后讓學生自主學習。經過討論,各組匯總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聲音如何會導致開關自動合上?白天有聲音時開關怎么不通?燈亮了以后又是如何自動關閉的?如果需要亮的時間長一點兒有什么辦法?針對每一個問題,學生可以在微課資源中找到答案,這令他們非常興奮,學習興趣濃厚。

教師只是在學生有問題時指點一下解決問題的路徑,而非直接回答。比如有學生對色環電阻的識讀發生興趣,探究如何可以正確辨別,教師讓學生根據微課導航的引導,找到輔助識讀色環電阻的仿真軟件,解決了問題。還有如二極管的極性判別、三極管的管腳判別、萬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等,都可以在微課資源中找到答案。通過互相討論探究,每個小組的學生均能按照自己的進度,完成課前布置的學習任務。

事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有90%的學生表示這樣形式的職業技術類選修課程使他們很有收獲,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問題完成了一系列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將書上的原理變成了實際可用的器件,讓他們很有成就感,并有了學好核心課程的動力,因為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夠帶來無限魅力——創新。

按照職業技能要求,課題組對兩個學完本選修課程的班級學生進行了檢測,其中A班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的,B班采用了以微課為載體的翻轉教學模式來教學。從識圖能力、元器件檢驗和判斷、故障檢測三個方面進行考核,結果如圖2所示,說明在相同的學時下,B班的教學效果明顯高于A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已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但是“專題式”的系列微課的開發還有待完善。課題組成員抓住普高選修課改革的契機,圍繞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這個專題,以電子技能為主題,形成連續性、層次性、專題性的相對完整體系的教學內容,利于學生自主性、個性化與協作探究學習,從而形成完整意義上的知識建構和技能形成。從選題、設計、制作、應用等環節,作了一次完整的微型課題研究嘗試。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篇7

隨著當代通信技術和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教學,被快速廣泛地應用于中學教學過程中。微課除了具有微化學習內容、充分利用零碎化的時間、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等優點外,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多種智能終端,進行展現和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交流,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學習模式新穎獨特而且靈活多變,在國內外風靡一時,也容易被很多教師以及學生接受。

1 了解微課

1.1 微課的概念

微課最早見于國外,美國的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秋首創1 min課程。而在國內,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率先提出“微課”的概念,稱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1.2 微課的優點

(1) 教學內容精: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集中突出問題,即“微問題”。“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的教學,相對于傳統課堂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

(2) 教學時間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 min,最長不宜超過10 min。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 min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

(3) 學生自主性強:微課視頻化的特點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學生樂于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在課外或課上自行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快慢節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以停下來仔細思考或做筆記。這樣對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有較大幫助。

(4) 教學效益高:微課內容根據學生實際需要而錄制,針對性更強,而且可以反復利用,不受傳統課堂的限制。利用微課,一名教師可以給數以萬計的學生傳授課程,而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學習,不再受傳統課堂的束縛。教師也得以從繁重的各種教學環節中抽身,將有更多時間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活動,以及增加對學生個體關注度和相應指導。

1.3 微課的制作流程

微課制作流程簡述如下:編排微課內容制作PPT錄頻軟件(Camtasia Studio 6.0)錄制后期處理(配音加字幕)視頻編輯(請學生代表提意見)修改并完善視頻編輯用于學生學習。

2 微課在高三生物復習的應用初探

2.1 微課應用于基礎知識梳理

在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中,學生首先要過好基礎知識關,教師引導學生按章節捋清知識點。學生對生物學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實驗操作的基本過程等基礎知識,逐一弄清、融會貫通,再配合典型題目訓練,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拓展,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由于高三生物復習時間緊,內容多,很多學生在一輪復習后基礎依然欠缺,顯得很焦慮,會影響到二輪復習效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嘗試著制作微課用于輔助高三生物復習備考。

筆者以“光合作用”專題微課制作為例,將學生基礎薄弱的內容整理后,制成4個微課視頻,如表1所示。為便于明晰思路,不遺漏知識點,每個板塊制作前,又細化為幾個微目標。

類似的學生普遍基礎薄弱的內容,都可以拆分為微課內容。教師制作完成后,分專題編排整理,發到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等時間,進行查缺補漏,效果顯著。

2.2 微課應用于重難點內容的突破

在高三生物的二輪復習中,一般進行專題復習和重難點知識的突破。例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綜合、遺傳規律的應用及遺傳系譜圖的分析、變異與育種的綜合、生命活動調節的綜合、生物與環境的綜合、實驗探究、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綜合、基因工程的應用等。教師對上述的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反復講解時間又不允許,這時候可將上述內容制作成微課,解決沖突。學生可以對相應內容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學習,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遺傳系譜圖類遺傳題的解題方法”的微課制作為例。首先,簡介此類遺傳題在高考的考查方式、考查分值等。然后,歸納解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第一步,分析遺傳系譜圖,利用規律判別遺傳病種類及遺傳方式;第二步,推導出雙親及后代相應的基因類型;第三步,充分利用題目的已知條件,畫遺傳圖解,推導并計算后代患病或正常的概率。最后,進行典型例題的具體分析和典型題目的練習(如例1)。題目的選擇以中等難度為宜,太難不利于學生的接受。

【例1】 遺傳工作者在進行遺傳病調查時發現了一個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系譜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數表示):

(1) 甲病的遺傳方式是     。

(2) 乙病的遺傳方式不可能是      。

(3) 如果Ⅱ-4、Ⅱ-6不攜帶致病基因。按照甲、乙兩種遺傳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請計算:

① 雙胞胎(Ⅳ-1與Ⅳ-2)同時患有甲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

② 雙胞胎中男孩(Ⅳ-1)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女孩(Ⅳ-2)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       。

2.3 微課應用于試卷講評

試卷講評課是高三備考工作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對復習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通過試卷講評,有助于快速糾正學生錯誤和混淆的知識,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完善其知識系統和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試卷的講評也存在時間分配的問題,不可能面面俱到,為使試卷講評能將精力集中在核心內容上,教師可以將一些內容分割制成微課,供學生自學或課前播放,如考試概況與錯因分析、重難點知識拓展等。以2015年廣州一模的理科綜合生物考試為例,考試難度為中等,典型錯誤的原因分析如下:

(1) 答題不規范:例如第26題第(1)小題,把“類囊體”寫成“內囊體”,把“無水乙醇”寫成“乙醇”。

(2) 基礎知識薄弱:例如第4題考查“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的數量變化”,因對課本實驗細節不熟悉導致失分。第24題考查選修內容,因遺忘基礎而失分。

(3) 實驗分析能力欠缺:例如第29題實驗題,不少學生沒有理解題意,就開始作答,導致產生明顯的錯誤被扣分。

(4) 心理素質不過關:選擇題第1、2題簡單,但由于許多學生還沒進入到考試狀態,或粗心大意導致失分。

(5) 審題能力欠缺:特別是分析圖表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如第26題第(2)小題,部分學生因對坐標圖信息分析不當,而失分。

教師將上述錯誤原因分析制成微課,提供給學生課前自學。當然,微課內容除了錯因分析,還要對學生今后復習的方向,做出具體提示,例如注意回歸課本扎實基礎、培養嚴謹的解題習慣、培養良好的應試心態等等。

2.4 微課應用于方法指導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忽略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等的指導。備考經驗表明,這些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在微課的制作選定主題時,一定要為方法指導留一席之地,例如,要專門講授常見題型的答題方法。

以“曲線圖題的解題方法”微課制作為例。首先,介紹一般的解題思路:解答曲線圖的三步曲是“識標、明點、述線”。但有時題目中的曲線比較復雜,如曲線不止一條(多曲線一坐標),即除自變量外,還有曲線間變量。這時,可添加輔助線將多個變量轉變成單一變量進行解答;有的圖解坐標不止一個(多曲線多坐標),這時要辯清曲線對應的坐標含義,搞清曲線間的關系,是因果關系還是并列關系。最后,進行典例分析,如例2。

【例2】 某研究小組研究光照強度對小球藻產生氧氣量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P處凈氧量為負值,是因為小球藻不進行光合作用,且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B. Q處凈氧量為零,是因為Q處小球藻不進行光合作用

C. 凈氧量=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

D. 由圖可知,光照強度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

分析:① “識標”,橫坐標(自變量)是光強度,縱坐標(因變量)是培養液中的凈氧量,代表凈光合速率;② “明點”(起點、終點、轉折點、交點),P點光強度為0,代表呼吸速率,Q點凈氧量為0,代表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③ “述線”,(隨著橫坐標即自變量)的改變,縱坐標因變量改變規律)在一定的光強度下,隨光強度增加,凈光合速率增加,當光強度達到一定強度水平后,凈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分析選項,可知正確答案為“B”。

3 微課制作的注意事項

(1) 選題要有代表性。選題應圍繞教學或學習中有代表性的問題,或者課堂教學過程中難以用傳統方式解決的問題進行設計。

(2) 選題方向要具體。微課選擇的題目必須是某個具體的考點或某個明確的主題。主題過大時,教師可以進行拆分,分為多個微課。

(3) 內容要短小精悍。微課的主要資源是視頻教學片斷。根據視覺駐留規律和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視頻片段不要超過10 min,時間越長,學習效率越低。

(4) 講解要淺顯易懂。講課的語言盡可能直觀、具體、生動,能夠直觀表達的內容盡量可視化。例如,實驗操作可以借助動畫,使內容更直觀易懂。

篇8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體育教學;構建

Abstract:in the new media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the carrier of modern information, gradually applied to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WeChat publ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sports teaching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媒體已成為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高校怎樣將微信公眾平臺引入體育課教學,怎樣搭建好這一平臺,值得思考和嘗試。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新媒體――微信公眾平臺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和平臺搭建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校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

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一般包括注冊、激活、審核、推廣等四個流程。用瀏覽器打開微信公眾平臺網站,點擊“立即注冊”,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完成基本信息的登錄;基本信息完成以后,用郵箱激活發送的鏈接地址,隨后登錄微信平臺進行其他信息的填補;信息登記填補后,一般需要七個工作日等待審核,在審核通過之前,該公眾賬號只能實現基本操作。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搭建同樣通過以上流程,再融入海量豐富的體育教學資訊,滿足學生獲取體育知識的訴求。

二、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

由于網絡技術和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大學生從小就受到網絡知識的熏陶,網絡海量的信息使他們知識面寬廣而又多元化,微信、微博、QQ 等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學生獲取信息和溝通交流的方式,大學生可隨時隨地通過大學校園中出現的很多用于交流學習的公眾平臺,獲取想要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術。被網絡平臺吸引與熏陶的同時,他們在體質健康方面的重視卻尤為不足,特別是對體育相關知識及體育課的功能與作用認識非常薄弱。

而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可以讓學生在平臺中了解到本學年體育課程的設置,了解豐富多樣的體育選項課程等,讓學生盡早地了解相關情況;了解相關體育教師個人的基本信息及參加課外體育俱樂部的具體要求,特別對新生尤為需要;在體育百科、健身休閑功能模塊中,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地了解學習各項運動的裁判知識、運動技能的學習方法以及在運動過程中遇到損傷的急救知識;同時,也可以掌握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體質評估標準,以便更好地去強身健體。微信平臺的生動性、交互性給學生創設了一種生動活潑、便于發散性思維的探究性學習氛圍,學生將平臺提供的一些運動知識、體育鍛煉方法進行改造變成自己設計的方法后就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當取得較好的效果嘗到成功的喜悅后就又產生了成就感,同時又會促進自己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創造出一些更好的身體鍛煉處方與方案,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體育教學領域的發展潛力

(1)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彌補了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師資不足的缺憾。平臺可以為課外體育社團的活動提供鍛煉方法及策略,加強活動的指引性,解決指導教師不足的缺憾。在活動前期,教師可以和微信中社團的骨干成員通過面談或利用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制訂出一些有針對性、指導意義強的鍛煉措施和方法,并根據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制訂,以避免體育社團的成員出現饑飽不均的狀態,利用體育教學微信平臺彌補了師資短缺的缺憾,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封閉的個體工作方式,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及體育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

(2)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為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提供了互動交流的空間,在微信平臺注冊成為會員后,即可在此平臺上進行平等的交流,交流可以不受時間和區域的限制。在交流中,學生也可以暢所欲言,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將個人的問題轉化為集體的問題,在與體育教師或其他同學的交流中解決問題或獲得靈感,也可以接受別人有益的經驗。同時,體育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課外學練情況,做出及時相應的判斷和指導。微型公眾平臺更能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交流變得更快捷、更方便,拉近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在時空和心理上的距離。

四、構建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議

(1)加強校園媒體的宣傳力度,擴大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在新媒體技術條件下,在《大學生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影響下,高校應特別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通過校園媒體及教學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對體育教學微型公眾平臺進行宣傳,創造良好的校園聲譽,讓更多學生了解并參與進來,使參與者從中獲得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方法。

(2)充實體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資源庫,不斷為平臺充實新鮮活力,學生的求知欲是不斷升級的,這就需要網絡的學習資源也要不斷完善和升級,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體育教學微信平臺需要以基本的體育資源庫為支撐,通過各類體育素材的積累來構成整個微信平臺的資源庫。校園體育賽事的精彩瞬間、校園體育明星等都是微信平臺保持新鮮活力的寶貴資源。因而,微信平臺建設者需要搜集各種資料,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中去,來充實體育微信平臺資源。與此同時,需開發平臺的功能模塊,運用益于操作的檢索系統,并將各類體育教學、休閑健身、運動損傷處理方法等資源嵌入到平臺檢索系統中。

參考文獻:

[1]楊曉安.高校體育教學網絡平臺的開發與研究[J].當代體育,2013(10)

篇9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手持技術;網絡技術

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化學知識,并學會分析化學問題、解決化學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品質。那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實現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是每一個高中化學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教師要認真備課,思考化學實驗教學的最大有效化

1.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認真備課,讓學生的知識層次跟教學內容有效接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高中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化學知識。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轉變觀念,用新的人才觀念來改進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轉變學生的實驗觀,讓學生真正成為實驗的主體,而教師也要成為實驗教學的指導者,將教學的重點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上來,讓化學實驗教學成為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化學能力的平臺。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要能讓教學過程跟學生的知識水平有效接軌,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有效掌握化學基本知識,提高基本能力。

2.教師要有效備教材,思考學生如何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化學能力

蘇教版高中化學課本中實驗教學占據著相當的比重。教師要有效備課,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并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等化學能力。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思考在課堂上將要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運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在化學實驗的內容以及實驗器材的選擇上,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知識體系

蘇教版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對生活中實際問題解決的重要性,要在思想上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化學實驗的教學中來,并能夠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生本化。教師在設計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要針對相關的化學實驗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以及本身存在的生活經驗,選擇實驗器材,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通過化學實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感覺到化學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

1.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讓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

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掌握好實驗方法是讓學生能夠有效完成化學實驗的前提。教師在學生進行化學實驗之前,首先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住化學實驗的方法,并對學生進行化學安全實驗以及采用規范的動作操作化學實驗的培訓。而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在正式實驗之前教師首先要講解化學實驗的流程,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明確實驗的流程以及在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在開始實驗之前小組成員要認真檢查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否到位。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交流實驗的過程是否規范,是否安全,思考通過本次實驗收獲了什么樣的化學知識,并通過動手操作提高自己的化學實驗能力。

2.教師要采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參與實驗等不同的教學形式來進行化學實驗的教學

蘇教版高中化學課本中有些實驗并不適合學生參與實驗,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多媒體課件演示以及教師演示實驗等教學方式進行實驗教學。但是有些化學實驗比較安全,教師就可以盡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化學實驗的魅力。如在“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實驗可以由教師演示完成,而“粗鹽提純”“紙層析法”“常見離子的檢驗”“實驗室制取蒸餾水”“萃取和分液”等實驗就可以由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實驗的方法來完成實驗。

3.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大膽質疑,積極思考

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學生對化學實驗存在疑問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讓學生努力通過化學實驗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得到問題的答案。對學生提出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當學生獨立思考無法解決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化學實驗教學開始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化學相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案例,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切入到化學實驗的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探究,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積極進行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積極探索手持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整合

1.積極運用掌上實驗室技術,優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掌上實驗室融網絡技術與手持技術于一體,采用掌上實驗室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整合優化化學實驗教學,采用便攜式的數據采集系統,搜集化學實驗數據,得出相關的化學實驗結論。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型實驗的方式增加學生進行實驗的機會,幫助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提高化學科學素養。

微型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采用掌上實驗技術與教師的演示實驗同步進行,也可以與教師播放的多媒體課件同步進行,并安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實驗并把實驗的結果觀察記錄下來后進行交流。

2.教師要掌握好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實驗教學的改革

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大膽創新,豐富微型實驗教學的課內實驗以及課外實驗小組的實驗。如焰色反應實驗可以由過去實驗過程比較復雜的實驗改為采用比較廉價的濾紙來開展實驗,這樣不但操作比較簡單而且還可以縮減實驗成本。

總之,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物質以及化學變化的本質和規律,讓學生獲取化學實驗的第一手資料,對化學科學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懷樂.給蘇教版高中化學1、化學2的某些實驗內容注釋[J].化學教學,2011(6).

篇10

一、知識型微課:緊扣重點難點,突出教學內容

知識型微課是微課選題中最主要、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重點突出某個知識點(如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等)或教學環節的教學活動。

1.緊扣教材,突出重點

所謂教學重點,就是一節課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包括:基本概念的形成、公式、原理的推導和運用、各種技能技巧的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等。案例1:職高數學《兩條直線垂直的關系》,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計算、猜想、驗證、歸納等數學過程,探索并掌握L1L2和k1,*k2=-1,(k1,,k2均存在),并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中將教學重點貫穿課堂的始終,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2.激活思維,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主要產生于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差距,一般來說,抽象程度高、知識綜合性較強,以及需要運用新的觀點或思維方式來學習的知識內容為教學難點。案例2:職高數學《圓錐的體積》中,難點在于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強調圓錐與圓柱必須等底等高。本課屬于“幾何與圖形”的教學,職高生學習幾何知識的難點部分。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的推導方法,拓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3.注重方法,消化疑點

教學疑點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疑問之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分析等一些數學基礎題型,讓學生理解指數和根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逐步消除學習過程中的指數與根式的疑惑。

二、習題型微課:優化解題技巧,助推發散思維

習題型微課主要通過對一道習題、考題的分析、講解或某個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理解和建構。

1.精講精練,突出考點。精選例題進行講解剖析,能有效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兼顧復習、提高功能,同時適當地對部分重難點知識進行拓展、歸納、總結,起到鞏固、升華的作用。

2.變換題型,訓練思維。題型的變換主要是指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等。一題多變是通過題目的引申、變化、發散,提供問題的背景,揭示問題間的邏輯關系,加強題型變式的練習,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

3.復習歸納,構建知識體系。專題復習包括單元復習、學期復習和畢業復習,是系統、完善、深化學習內容的關鍵環節,有利于學生鞏固、消化數學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方法型微課:重視探究實踐,滲透數學方法

微型課重視探究實踐,滲透數學方法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1.交流探究,建構數學思想。在課堂設計中,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探究教學的環境,鼓勵學生在探究中交流,交流中思考,思考中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精髓。

2.動手實踐,滲透數學方法。微型課要求我們重視具體數學問題的實踐活動,把數學實踐活動和數學方法結合起來,把原來的潛意識運用逐步變為顯性的有意識運用。

四、微課選題設計的策略

微課首要就是選題設計。一節微課一個主題,研究的問題來源于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重點強調、或是難點突破、或是教學反思、或是生活思考、或是學習策略等等具體的、抽象的、急需亟待解決的數學問題,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設計思想,從學生角度出發,此外,教師要高屋建瓴,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思維向縱向高度發展。

(一)以知識型微課為平臺,突出目的性和明確化

知識型微課短小精悍,甚至沒有系統的教學流程,但教學目標明確,關注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在學生的輔助學習中常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1.選題目的化。微型課根據學生實際在傳統課堂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實際需要選擇課題,設計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活動。

2.流程精煉化。研究表明:職高生的課堂專注時間通常只有10-15分鐘,而微課正是從職高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人性化角度出發,將傳統課堂的精髓提煉出來,時長設計一般5-8分鐘。成為學生課外學習重要的資源寶庫。

3.目標明確化。微課程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關鍵之處就在于“微”字,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有明確的針對性和指向性,所有的教學設計與制作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

(二)以習題型微課為突破,體現啟發性和實效化

習題型微課類似于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習題課,但微課不但體現啟發式教學,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還能提高學習效率、拓展發散性思維。

1.有利于分層教學。學生借助習題型微課學習完全選擇符合自身需要的微課程,同時老師對不同學生對癥下藥、各取所需進行教學,中等學生可以進行啟發式,進行提示,對差生可以提示,啟發,進行幫助運算或證明等等,起到分層實效性教學。

2.有利于強化考點。教師通過分析題目中的考點,以及該題目中蘊含的知識體系和智力價值,并合理地進行拓展和延伸,真正幫助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有助于拓展思維。數學課習題型微課更注重個性化提升及發散思維的拓展。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的思維滲透,緊扣學生思路,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助推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