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課優缺點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型課優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微課;傳統課堂;關系
一、微課的緣起及定義
國外微課最早起源于1993年,由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麥克格魯教授開發的“一分鐘有機化學課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我國,2011年7月,胡鐵生最早在廣東省佛山市首創“微課”模式。
微課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最早對它進行定義的是胡鐵生。隨著他對微課進一步的思考與研究,他最新提出的微課定義是: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j課程資源。
二、微課與傳統課堂的對話
微課與傳統課堂共同服務著廣大學習者,它與傳統課堂的對話從下面幾個方面展開:
1.時間與內容。傳統課堂通常圍繞某一課題或線索來展開,涉及的知識點可能比較多,時間一般為40~45分鐘。而微課是在短小、有限的時間里對一個集中的主題或者是一個知識點進行深刻的闡述,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甚至更短。傳統課堂涵蓋的知識點廣泛,更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微課時間短,人的注意力會較容易高度集中,隨之效率也會變高。
2.傳授形式。傳統課堂以面授為主導形式,講授者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通過交流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而且教師可以按具體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微課以視頻文件為主,一般是老師對著錄像機提前錄好教學視頻,后期再經過視頻的剪輯、配音、添加字幕等程序出來。學習者觀看微課就可以不受時間地點控制,并且可以按自身需要進行反復學習。
3.適應人群。微課作為一種線上學習模式,大多適用于有一定自學能力或者是有相關學習興趣的人群,這類人往往自覺性會高一些。而傳統課堂更多地適用于在校中小學學生用來培養學習習慣,這類學生注意力不那么容易集中,往往需要通過當面的交流談話與督促而達到學習效果。
4.從心理學角度看兩者對人的影響。傳統課堂是面對面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人與人有直接的交流過程,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鍛煉口語能力,有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微課作為“微時代”的產物,它是建立在網絡平臺上的,不必直接與講授者打交道,若長期僅將微課作為主要學習手段,缺少互動,那么學生的思維會處于一種比較被動的狀態,不利于身心的長期發展。
5.應用的廣泛度。我國的傳統課堂教學有數百年的基礎與經驗,方案與形式都已經比較成熟,體系也比較完善,故應用的范圍很廣,現在的小學、中學及大學的教學方法還是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微課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只有數年,很多方面還在慢慢地探索,體系也正逐漸搭建,尚不如傳統課堂健全。微課以一種“細微”的形式滲透到人們零碎的時間中,起到一個豐富與提高學習質量的作用。
三、微課與傳統課堂的關系
1.“點”與“面”的關系。微課與傳統課堂有著“點”與“面”的關系,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內容和使用層上。傳統課堂的時間較長,可以對一整塊的課題內容進行講授,稱之為“面”,而微課更細致化,內容為某一個小的知識點,稱之為“點”。“面”的內容多而廣泛,“點”的內容小且深刻,二者各有特點。
2.交融與互補的關系。微課發展至今,以其短小精悍、可移植與推廣能力強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歡迎,但作為一種正在興起的教學模式,體系還不夠完善。而傳統教學模式的體系經百年的錘煉已完善,但亦有不能長時間抓住學生注意力等缺點。因此,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模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用微課教學輔助傳統教學,用傳統教學推動微課教學,將二者的教學優點共同放大,最終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
四、結論
微課近幾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從各層面來說,它與傳統教學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而二者的關系如今更是水融般相互促進,不可分割。只有揚長避短,充分融合它們的優勢,才能真正推動教育的革新。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篇2
【關鍵詞】微課;PBL;組胚學;教學改革
組織胚胎學包含了組織學和胚胎學兩門學科,組織學主要研究的是機體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授課的對象為大一新生。組織學的側重點是微觀形態結構,授課內容即具體又抽象,知識面較廣,難點多,理解記憶比較困難,極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死記硬背的記憶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難以應用于其他學科及臨床。為了能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提高教學質量,并針對學校“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組胚教研室順應教學改革需求,將微課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雙軌教學模式引入到組織胚胎學的教學中,并積極進行結合模式的探討,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學校2014級臨床專業2個班,護理專業2個班,共464人。隨機抽取臨床1班和護理1班為實驗班,臨床2班和護理2班為對照班,四個班均由同一教師進行授課。實驗選取的4班均為2014年全國統招生,年齡、性別無明顯差異,高考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實驗學期四個班所學醫學基礎課相同。
1.2 研究方法
研究中,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班采用PBL聯合微課授課模式。實驗班授課時合理采用“以問題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的PBL教學法,針對授課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設計一種情景化、并整合一系列資源的微型教學視頻的形式進行演示、講解。
1.3 效果評價
采用期末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評價,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包括理論測試成績(70%)和實驗課成績(3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期末考試成績
實驗班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問卷調查
2個實驗班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對授課方式進行評價,問卷調查采取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共發出問卷232份,回收有效評價問卷232份,回收率100%,評價結果見表2。
3討論
學校自從2014年初引進微課教學技術,組胚教研室組織認真學習和討論,并將其應用于組胚課的教學中,為了彌補微課缺乏一定連貫性和系統性,我們將微課技術穿插于傳統的PBL授課方式中,積極尋找他們最佳結合方式。
3.1PBL教學法的優缺點
PBL是美國教授Barrows創立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一種公認的能較好促進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基本特點是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模式,讓學有針對性的主動去探索并運用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評判思維【1】。PBL教學模式課堂討論過程中需要占用大量時間,對于課時數偏少的組胚課尚做不到這一點;該教學模式在課堂設計時也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掌握大量的臨床知識及臨床案例,這也是對高職高專授課教師的一個挑戰。
3.2微課教學法的優缺點
微課最早起源于國外,由英國納皮爾大學Kee PT所提倡的一分鐘演講和美國北愛荷華大學教授McGrew所提倡的 60秒課程而發起【2】。教師可以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需要,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學科中的重點、難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的一種情景化、支持自由化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教學資源。微課授課方式重點突出,內容精短,趣味性強,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作用發揮得游刃有余。微課改變了學生學習的理念,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學習、探索和主動發現、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習效率。而新事物總有不足之處,微課取代不了傳統課堂,更不是傳統課堂的純截屏和壓縮,微課是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的教學設計后開展的教學活動,以點形式傳授知識,注定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不利于系統掌握知識。
3.3PBL聯合微課教學法優勢
如何取長補短,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形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知識點連城線,使其系統化、整體化,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點。組織胚胎學授課時,我們針對授課重點提出的問題,總結時可以靈活運用5-10分鐘的視頻,通過短暫、清新、通俗易懂的表現形式,讓學生一目了然,彌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節約了組織學生討論的大量時間。針對理解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復制到手機課下反復觀看視頻,以幫助理解和記憶。兩種授課方式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鍛煉了學生邏輯分析能力及評判性思維能力,加強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學習成績及實踐技能操作能力。然而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科技設計出含金量高、能吸引學生眼球的微課內容,并靈活應用于教學中,是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后續任務。
參考文獻:
[1]艾慶燕,趙豫鳳,楊加周等.PBL教學法在組織學及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7):1099-1101.
篇3
關鍵詞: 音樂教學 音樂興趣 師愛 積極評價 分組合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就談不上愉快地學習,不能愉快地學習,就沒有高的學習效率。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苦苦探詢的一個問題。很多學生愿意學音樂并不是對音樂學科本身感興趣,而是因為音樂是一門不用考試、不用費腦筋、比較輕松的學科。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音樂是一門“小學科”,但這是關系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大事情,因為音樂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歌,還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所以我們不能小看初級學校的音樂教育。
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件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所以,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就是幸福和快樂的。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認為,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師還要以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
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劑對癥的良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教師應該適時地鼓勵學生并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就給予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更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他所接觸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選取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作品,以便提高學生的興趣。
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現代化的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等。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的,是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教師通過網絡收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團結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課下可由教師或音樂課代表組建音樂興趣小組,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自由活動,探究課程要求之外的音樂創作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教師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如果一個音樂老師能做到在音樂中創造音樂,在歌聲中創造歌聲,那么他本身就是音樂的化身,學生就沒有理由不熱愛音樂。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在這種藝術的感染下學生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求學欲望,同時更要有效地去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的精神才會飽滿,思維才會靈活,情致才會高雅。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
篇4
[關鍵詞]微課;解剖學教學;應用
解剖學是學習其他醫學和護理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一線教師所關注的焦點,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漸暴露出諸多弊端,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走進了課堂,得到了師生的青睞。
一、微課及特點
(一)微課的概述
微課是教師通過5~10分鐘視頻,運用多媒體聲情并茂、圖文并舉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圍繞一個知識點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學生反饋、教學反思等,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為信息技術時代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小中見大,小中見深”的特點突出,雖學習內容短小但卻精煉、高效,同時適合移動終端學習,使用極其方便,師生互動性強,因此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效果也有所提升,但微課不是傳統課程的微型化,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是圍繞具體知識點進行教學及相關資源的有機整合。首先,微課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的,因此精心挑選內容,使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幫學生釋疑解惑,激發了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并且教學情景生動,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其次,學習方式靈活,通過網絡平臺方便學生學習,不再局限于面對面教學,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知識,不受環境、距離、時間、地點的限制,同時增強了師生、生生互動,使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二、解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學習興趣不高,求知欲望不夠強烈,導致教學難度加大。其次,解剖學本身內容多且復雜,也容易使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另外,學時不足也是困擾解剖學教學的一個問題,再加上教學中教師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激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教學缺乏互動交流,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三、微課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
在解剖學的教學中,許多生澀難記的概念使很多學生望而生畏,尤其是遇到復雜的解剖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說,都是一個坎,令人頭疼。而利用微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視頻把復雜、抽象的解剖結構清晰地向學生呈現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微課可以針對重點、難點,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生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解剖學的知識點比較零碎,學生借助微課利用大量的零碎時間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學習,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微課學習,這在高校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時尚,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在線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難問題,盡早解決,會使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徹,記憶更加持久。
(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的另一大優勢就是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對解剖學知識點的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個人的能力和需求,把握學習內容和進度,最大程度地實現自主學習。既能實現查漏補缺,又能使所學的知識得到強化,加深鞏固記憶。
(四)能夠促進教師素質的提升
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教學內容、學情完成微課的制作,使之精益求精,需要對教學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提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成為教師成長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微課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
如今,手機和筆記本等在高校學生中十分普及,這為微課的開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基礎,再加上校園無線網絡已實現無縫覆蓋,學生可以免費上網下載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料,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上傳微課,同時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構建一個師生、生生學習共同體。微課一般應用于教學的預習階段、授課階段和復習階段三個方面。首先是預習階段的應用。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預習要求,利用網絡平臺觀看教師提供的或自己尋找的與之相關的微視頻。學生從中發現疑惑,帶著問題聽課,更有針對性。也可以把問題反饋給教師,利于教師調整內容,上課時重點講述。其次,應用于授課階段。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或知識點,充分利用微課展示給學生,降低了難度,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最后,學生根據需要也可以在課后對微課反復觀看,復習鞏固知識內容,或圍繞某個問題互動交流、暢所欲言,不僅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情感交流,也使解剖學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使學生對沒有理解的知識進行分析,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還可以進行自我測試,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情況課下自學。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師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網絡在線交互式學習交流,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但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學習,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使學生真正擺脫被動的學習模式,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引領者,促進解剖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建明,陳治剛.談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教師的角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11).
篇5
Key words: new media;micro 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9-0207-03
0 引言
目前,新媒體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一個熱點,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數據知,在我國約2650萬網民中,18-24歲者占到36.8%,而這正是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大學生不但信息技術的早期采納者,而且還是新媒體的深度使用者。新媒體的教學方式正在深刻改變著大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更好地迎合了學生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同時滿足隨時隨地的互動性表達、學習信息需要。通過新媒體把傳統的課堂教學變為可信息共享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逐漸減弱,教師通過視頻、案例、問題導入等方式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自己總結結論。
但是,有學者通過對比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的優缺點,指出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都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學習掌握,達到運用和創新的能力。其次,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網絡教學,教師都需了解學生的動態、想法、對知識的認識掌握情況等[1],而目前校園新媒體教學講究“內容為主”,淡化了學生這一主體地位,新媒體的形式不過是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2]。因此,本文通過對L大學學生新媒體教學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新媒體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作用,對學校的在線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1 術語解析
1.1 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媒體形態。
1.2 慕課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為“MOOCs),直譯為“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其課程構思巧妙、課程設計理念新穎,可以將一個課程分成多個10~15分鐘甚至是更短時間的微課程,這些微課程將所有知識點的問題聯系在一起,是教學技術上階段性的教學創新實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任何時候都可以提問,大約5分鐘左右就會有教師或學生在線回答問題。
1.3 微課程
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微課程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包含課程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等環節。
2 大學開放式在線課程使用現狀調查及分析
2.1 調查目的
通過對某大學的六個專業的學生的開放式在線課程使用現狀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慕課的認識程度及使用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期對課程建設以及學習資源的開發提供依據。
2.2 問卷設計
問卷的提問和回答采用了單項選擇、矩陣單選題、多項選擇題、開放題四種方式,問卷采用網絡發放形式,主要內容包括:①被試者的基本信息的調查;②個人對開放式在線課程的認知情況;③個人對開放式在線課程的使用情況調查,內容包括學習的載體、學習的時長、大學生參與度、視頻長度、學習進度、影響學習的不利因素以及提問情況等。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共發出問卷257份,回收25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57份,問卷有效率為100%,調查數據的處理采用SPSS和EXCEL表格處理軟件。
2.3 調查問卷分析
2.3.1 大學生對開放式在線課程的態度
近幾年來,“慕課”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并對全球的高等教育乃至社會教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和美國更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顛覆傳統的大學。據調查,絕大多數大學生贊同在大學當中推廣慕課教學方式,占82.49%,并希望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中也采用慕課方式進行教學,這就證明大學生比較認可慕課教學。
2.3.2 開放式在線課程的優缺點
根據調查,“慕課”課程優點在于:具有名師名校,占49.03%,學習的開放性較好,占74.71%,“慕課”學習具有移動性的特點,占52.92%,“慕課”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占82.10%,“慕課”課程是免費的,占55.64%;缺點在于:師生之間互動少,占67.32%,學生面臨的網絡誘惑較大,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高,占64.59%,影響力小,占14.01%,缺少課程目標,占31.91%,自己的學習目標與課程品質沖突,占21.79%。“慕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方便獲取所學專業知識(73.93%)、拓寬知識面(69.26%)、加強師生聯系(11.67%)、方便管理時間(33.85%)、提高學習效率(38.91%)五個方面。
2.3.3 教師在開放式課程的角色
調查結果顯示,共有94.55%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慕課教學中是有一定作用的。其中3.89%的學生認為,教師是學生慕課學習的中心,61.89%的學生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慕課的自學領導者。28.79%的學生認為,教師既是學生慕課學習的中心,又是學生自學時候的引路燈。相對于傳統教學,在慕課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教師是起主導作用,把書本中知識搬進學生的腦海中,轉變為課堂學習的輔助者和引導者,通過設置案例和問題引導學生發現知識。
2.3.4 學生開放式在線課程的使用情況
根據調查,僅有20.62%的大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僅有59.14%的大學生的宿舍具備上網條件,有73.15%的大學生使用電腦作為學習“慕課”的主要工具,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有47.08%的學生使用手機app作為“慕課”學習的工具。電腦和網絡覆蓋率偏低,不利于大學生開展基于“慕課”的自主學習。
2.3.5 學習“慕課”的時長
結果顯示,有19.46%的學生每周只學習兩小時,78.21%的學生可以抽出4-8小時來進行慕課學習,只有2.33%的學生愿意每周學習8小時以上。這就證明了不同學生對慕課學習的態度不一樣。
2.3.6 大學生“慕課”參與度
大學生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歡新事物的群體,他們對新事物的認識、接受是一個理性的過程。要在大學生中推介“慕課”,必須讓他們認識網絡的快捷、方便、博大,認識“慕課”學習相對傳統學習的優勢,培養“慕課”學習的興趣,并且掌握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才能夠激發他們利用“慕課”學習的興趣。
2.3.7 “慕課”學習進度
調查發現,僅有37.74%的學生嚴格按照公告要求學習,并且及時完成測試,有14.79%的學生沒有按照課程進度安排,這和每位同學的學習能力以及自制力都密切相關。
2.3.8 影響“慕課”學習的不利因素
據調查,影響學生慕課學習的不利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比較大的影響是不具備上網條件,教學知識面太廣泛,缺乏系統性,分別占50.19%和47.86%,這和我校生源大多來源于農村,自身沒有經濟基礎,沒有能力購買電腦,每周僅靠上機時間來進行慕課學習,上機時間短,就出現了慕課學習時間的問題。其次,教師在課堂當中的引導作用、對學生整個知識體系形成的串接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2.3.9 學生的提問情況
不同學習風格造成了不同學生解決問題所采用的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據調查,在使用慕課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有18.68%的學生是論壇中進行提問,有36.96%的學生選擇在課堂向老師提問,有54.09%的學生喜歡在課后向同學請教,互相交流和學習,還有53.70%的學生選擇了上網查閱不懂的問題。在對不同性別的學生調查中發現,男生更喜歡獨立解決問題,面對聽不懂的問題,他們往往選擇上網查閱,而女生更傾向于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問。
3 開放式在線課程的教學改革內容
3.1 加強院校合作,深入開展慕課學習與研究
隨著社會的變革與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慕課”在實施中所運用的大量的新興教學法,激發了人們對轉變高等教育模式的關注。院校之間的強強聯手,建立更好的開放式在線課程是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全新嘗試,同樣也是研究教學模式變革的重要試驗平臺。慕課平臺將大量參與者的學習數據(如學習時間、偏好)記錄下來,并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從而獲得豐富的數據信息。
2014年,L學院購買了超星名師講壇,美國探索教育視頻資源庫等精品視頻資源庫,其中包括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學者多年的學術精華,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工程技術、科學發現、經濟管理、航空航天等20余個專題,計有2200G容量近3.5萬部高清晰視頻節目。形成與知名專家學者零距離接觸、獲取知識的捷徑,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途徑。
3.2 啟動慕課標準與資源建設,建設穩定的平臺
國外慕課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持續性的在線學習服務,提供幕課的U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不再僅僅是視頻授課,學生注冊ID后,每周必須按時上課,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批改作業,且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和考核,這樣方能取得成績。學生注冊、課表安排、隨堂測驗、期中期末考試以及課程成績評定等教學管理,讓慕課更加向真實環境里的教學模式靠近。
2013年,L學院為了豐富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進一步完善教學體制改革,拓展本科學生知識視野,構建本科學生全面的知識結構,學校引進爾雅網絡通識課平臺。其中選擇了十幾門優秀的網絡通識課作為我校本科生的通識課程,這些網絡課程聘請一些著名學者錄制,由專業團隊課下輔導、答疑,學生通過網上學習、網上測試的方式獲得通識課程的學分,并且計入畢業考核的選修課程學分中。
3.3 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提高廣大教師開展在線課程的積極性
目前,各高等院校已經開始重視精品資源共享課、微課等各類開放教育資源的建設,并投入了大量資金制作課堂實錄全程錄像,但從近兩年來的應用現狀看,廣大教師仍然是在行政命令下被動參與課程視頻資源制作,完善的數字化學習環境需要不斷更新的視頻、課件、測試互動系統等資源更新。2015年,L學院出臺相關文件,組織教師以微課形式的教學競賽,并給予相應的課時獎勵,在此基礎上逐漸建立學校自己的在線教學平臺和精品課程;并且聘請多位國家級教學名師開展“教學名師風采講堂”之“微課”學術報告會,幫助學校教師進一步了解微課、運用微課,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3.4 建立校園微信宣傳平臺,使學生和學校老師即時互動
高校的微信公眾號是需求是非常大,借用微信的接口可以來教學功能上的對接,比如查詢類功能:成績查詢,飯卡充值,上網費用充值,教務系統后臺登陸,課表查詢,選修課報名,各院校電話分類,老師電話查詢等各種事項。公眾號組織學科的學習社區,吸引對某一方面感興趣的同學的關注。
4 開放式在線課程的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4.1 老師的時間可以投入到個性化的交互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授課上,缺乏精力針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而在新媒體形式的課堂中,老師從授課中解放了出來,從而可以聚焦于解決個性化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補充教學活動,而且可以使這些個性化輔導更容易得到復制,形成規模,受眾面更廣。通過一系列在線開放式課程的改革措施,在線課程在L學院取得初步的效果。
據統計,L學校的超星視頻平臺、爾雅通同課程等在線平臺,每天平均訪問量都在五百人左右,而且每學期訪問量呈上升趨勢。
4.2 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途徑,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和知識積累
新媒體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這些特點迎合了大學生的口味,新媒體在大一學生日常生活中有較大影響,據調查,大一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每天超過兩小時的學生占到學生總人數的70.54%,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開放在線課程的對大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和方法、增長見識和知識積累和學習技巧有顯著的幫助。但也存在占用時間較多,影響學習成績等問題,但總體說來,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應用大多數是積極方面的,能把它當成是一個可以有效獲得知識和進行方便交流的工具。
4.3 通過收集學生的信息關注點,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通過對評論與轉發別人的微信和微博的頻率調查發現,大學生的關注點大多來源于興趣,72.77%的大一學生僅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評論與轉發。因此,為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改善學生和學校的交流方式,學院舉辦了各項學術活動,各種等級考試資料、主流價值觀念宣傳,學院以娛樂新聞和影視節目的形式進行相關信息的宣傳及通知,在學生中間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學管理水平。
篇6
關鍵詞:美育 分組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手段等
美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教育人。審美,就是對審美對象進行的感受、欣賞、評價和判斷。美育就是當我們對審美對象進行感受、欣賞、評價和判斷等審美活動時,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都會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而不僅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氣質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感化我們的身心,使之凈化、升華和提高。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是教學生學習唱歌,還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它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樂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一、 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對這門功課不發生興趣,那么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
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的,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的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三、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
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中的欣賞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我們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師通過各種演出或個人表演展示給學生欣賞,不但會讓學生覺得很現實,而且也會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你的形象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進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覺得向著教師學習。
四、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有
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打印機等。 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認為還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數學校里的這方面資料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網絡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五、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團結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
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課上時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不管是欣賞課,還是唱歌課,都可以放手任由他們自己討論,取舍然后選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課下可由教師或音樂課代表組織音樂興趣小組,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自由活動,探究課程要求之外的音樂創作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強的人,而集體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不是隨便就有的,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養,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總而言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其次為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并努力從事發現、研究、探索,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從而要有效地去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
參考文獻:
[1] 《中學教育學》 葉上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2、
篇7
關鍵詞:美育 分組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手段
初中生正好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開始初步形成,并逐漸轉向成人。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時期。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又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類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類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美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教育人。審美,就是對審美對象進行的感受、欣賞、評價和判斷。美育就是當我們對審美對象進行感受、欣賞、評價和判斷等審美活動時,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都會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而不僅在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氣質和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感化我們的身心,使之凈化、升華和提高。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是教學生學習唱歌,還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它能夠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樂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一、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對這門功課不發生興趣,那么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
二、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的,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的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三、用優秀的作品激發學生
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中的欣賞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我們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師通過各種演出或個人表演展示給學生欣賞,不但會讓學生覺得很現實,而且也會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你的形象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學生才會崇拜你,進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覺得向著教師學習。
四、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
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打印機等。 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認為還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數學校里的這方面資料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網絡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五、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團結學生
篇8
一、發揮師愛的魅力。師愛無疆,任何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尤其作為一個學生,老師的愛對他來說顯得特別的重要,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首先,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系不融洽,就對這門功課不發生興趣,那么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 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味、思索,并獲得各方面的啟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煽動和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作為老師,應該具有分辨學生類別的能力,有些學生好像很調皮,其實只是他們稍微好動一點而已,又或者是他們對這個科目比較有興趣,在課堂上顯得比較興奮而已,對這種學生,我們一定要分外注意,正確引導,其實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的,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的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三、好作品的運用。模仿能力、好面子和在異性面前表演的欲望是初中生明顯的標志,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中的欣賞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我們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 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師通過各種演出或個人表演展示給學生欣賞,不但會讓學生覺得很現實,而且也會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你的形象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學生才會崇拜你,進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覺得向著教師學習。
四、善于運用現代化教學。由于科技的進步,現在我們的音樂教學可以多樣化的進行了,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多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進行現代化的教學,我們現代化輔助教學工具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打印機等。 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
篇9
關鍵詞 初中音樂 培養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那么怎樣提高與激發初中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一定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師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么學生也就會熱愛、崇敬教師,就會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另外,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用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如在音樂課上,我非常重視給每一個學生,展現和鍛煉自己的機會,尤其是那些不太愛學習的學生在課堂上多叫他回答幾次問題,學了新歌讓他第一個上講臺給同學們演唱,并且給他簡單的鼓勵的話語:“你學得真快!我很喜歡你!真高興你有如此表現!”一些看似平淡的話語,但是用在這類同學的身上也許就給予了他們很大的鼓勵,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不是老師輕視了他們而是自己沒有把握機會,沒有去很好地展現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學也會一視同仁地對待這些同學了。
三、用優秀作品感染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激起學生的創造或表現欲望,而沒有接觸過好的音樂作品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強的表現欲望的。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盡量多的優秀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課本中的欣賞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我們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作品,用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值得學生信賴和崇拜的還是教師的音樂素質。教師通過各種演出或個人表演展示給學生欣賞,不但會讓學生覺得很現實,而且也會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你的形象值得學生去學習和借鑒,學生才會崇拜你,進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覺地向教師學習。
如欣賞古琴曲《流水》,學生可根據旋律的走向,說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種情境。有的學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從山崖上流淌下來,敲擊著山石,發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響聲,仿佛看到陽光下水流的晶瑩剔透。有的學生描述的是:仿佛聽到了大海的波濤,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動旋律,似山泉匯成江河,一瀉千里,似山勢激越,從容不迫地匯入大海。學生精彩紛呈的描述,表現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四、用教學手段拓展學生學習興趣。
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主要有多媒體設備、錄像片段、微型電腦、打印機等。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必不可少的課型,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認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這樣才能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大多數學校里這方面的資料根本無法滿足這一需要,而網絡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地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篇10
如今的教學實際中,仍有流于記住結論、反復訓練的傾向,這無助于學生理解力、創造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所以,當今背景下,得靜下心來,反思過去,突出學生實踐活動經驗的學習和人文精神、基本思維方式的培養。立足于課堂的高效性,打造適合培養新型人才的高效課堂,解放學生的思想。
一、模式要有效,理念需先行
在有效課堂模式里:教師、學生和課堂的關系如圖:
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也是突出了“學生發展為本”的目標。而在課堂中教師是“第四者”:促進者、學習者、引導者、幸福者。而理念與目標實現的技術支撐是:有效課堂模式。筆者認為要實現有效課堂模式核心理念不可忘記。
二、教從“學情”調查始。
高效課堂的教要根據“學情”作出決策、設置環節。“學情”調查即課前準備工作,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僅關注底線還要關注個別差異
原先課堂安排以全班學生“可接受程度”為依據,取統一的最低線;高效課堂強調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此基礎上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就需要教師,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作好準備工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個體差異。
2、不僅預設內容還要注重生成
我們教師不僅要預設教學內容和問題,還要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鼓勵學生責疑問難、獨立思考。
【案例一】――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中關于儀器的選擇
情景再現:同學們已經選取出了適合實驗室選取二氧化碳的儀器,同學們能不能在此基礎上將這個儀器進行改裝?
生:動手改裝成可以添加液體藥品的發生裝置或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發生裝置。
師:請每小組同學拿出自己組裝的儀器,講出其優點。其它小組同學幫助其找出缺點。
生:從裝置是否簡單、添加藥品是否方便、能否控制反應的速率等方面,討論所組裝儀器的優缺點,從而學會各種儀器的組裝。
【點評】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避免了老師單方面的對知識的灌輸,使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和激發潛能,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預習先行,先學后“教”。
高效課堂要實現兩個前置:學習前置和問題前置。
【案例二】――空氣中氧氣含量探究的藥品的選擇
情景再現:
師:演示燃燒的蠟燭漂在水面上,將一只大試管倒扣在上面。
生:觀察到液面上升,但遠低于空氣體積1/5
師:提問為什么上升不到1/5?
生:因為蠟燭燃燒雖然消耗了氧氣但同時生成了新的氣體二氧化碳
師:可見如果我們要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能不能用蠟燭?需要選擇什么樣的藥品呢?
生:不能,要選能在空氣中燃燒,既消耗了空氣中氧氣,同時又不會生成新氣體的藥品。
生:如果選擇能生成氣體的藥品來燃燒消耗氧氣的話,集氣瓶中預先裝入適量吸收生成氣體的溶液。
【點評】按大綱教材預設教學內容和問題,將課本中的一些難點提前釋放給學生,做到了問題前置。吸引學生思考的同時,也化解了本堂學習的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巧妙地設疑問難,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潛能,最終形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提高教學實效。
四、過程有“亮點”,“細節”要把握。
高效課堂模式一般有五處亮點:
第一處亮點:引入要引人致勝地。如同一部精彩的電影,課一開始就要將學生的興趣一下提起來。方式當然是多樣,小魔術、猜謎、一段視頻……
【案例三】
――燃燒與滅火的引入: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設置懸念:想知道原因嗎?
――空氣的引入:謎語引入:看不見,摸不著,不香不臭沒味道,說它寶貴到處有,動物植物離不了猜猜它是誰?
――分子原子的引入:播放一段視頻,長鏡頭由宏觀世界帶我們進入微觀世界,發現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
【點評】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第二處亮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課件設計精巧,形式多樣,不能只充當電子板書,有視頻,有動畫,但都能恰到好處地為教學內容服務。
【反思】多媒體教學的開展確實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如果過渡依賴,也會產生弊端。
第一、圖片和文字內容過多,播放速度太快,容量大看似內容豐富,其實忽略了最重要教師“教”的過程;
第二、課件顏色對比不鮮明,不能突出教學重點;有的課件制作太過于花哨,無關緊要的小動畫,沖淡了課件的主要意圖。這些都是不合理的。
第三、中學階段的教學就要以訓練學生創造能力為主,不能濫用媒體,應當把教學中難以表達的東西,利用課件展現出來。如用三維動畫的形式將化學變化的實質從分子原子的角度展現給學生看,或借助一些儀器,將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數字化,圖表化……真正讓多媒體教學揚長避短,發揮效用。
第三處亮點:實驗敢于創新。大膽地設計新的簡易可操作的學生實驗或教師演示實驗。
【案例四】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性質中感受分子的運動
教師設計微型實驗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分子的有關性質。
事先在醫用小藥瓶中裝氨水,分發給學生。學生打開瓶塞,把滴有酚酞的濾紙放在藥瓶口上方,觀察白色紙片上酚酞逐漸變紅,移開瓶口后紅色又逐漸消失。
【點評】通過微型實驗,讓學生體會到肉眼所看不見的微觀粒子的運動。使抽像概念直觀化;對教材實驗進行相應改革,使之更簡易,更環保,更節約,現象更明顯。
【反思】設計適于學生操作的趣味實驗、微型實驗,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動手動腦做實驗。“動”出了學生的思維,“動”出了學生的激情,“動”出了學生的創造,引“動”著學生在化學王國遨游。在這樣的課堂下,何愁無高效?
第四個亮點:善用設疑。
最好能在二十五至三十分鐘時掀起一小,將學生興趣帶動一下,效果顯著。這種小可以是實驗設疑、提問設疑,總之要能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要能引發學生對抗質疑,教師要注重當堂糾錯,及時矯正反饋。
【案例五】滅火的原理教學
情景再現: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得知,將燒杯中高低不同的兩支蠟燭點燃,再向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低的蠟燭先熄滅,高的蠟燭后熄滅。
師:設計將一只大燒杯倒扣在兩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燒的蠟燭上,提問:會有什么現象產生?”
生:七嘴八舌。
師:實驗驗證,現象:高的先滅。
師:“這又是怎么回事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此聯想到如果遭遇火災,你會采用怎樣姿勢逃離火場?
學生們帶著滿腹疑問,激動又興奮地進入下個環節的學習。
【點評】準確、恰當的課堂設疑,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有時會使學生頓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這就是設疑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魅力所在。
第五處亮點,也就是最大的亮點:那就是老師的個人魅力。
不管課程設計如何的好,一切最終歸結為授課之人,精神煥發,語言精煉,表情生動,能深深吸引住學生。
“教學模式有效化”是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個藝術活兒,要學會有效性應對。“課堂教學高效化”是告訴我們課堂教學至關重要,高效化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筆者認為,在課堂上,如果看不到學生興致勃勃的投入和凝神屏氣的思考,聽不到豁然開朗的回答和“火花四濺”的爭辯,那么這個課堂的實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 上一篇:互聯網農業行業報告
- 下一篇:云計算技術與運用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