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術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22 18:0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壤改良技術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馬坡鎮 土壤 改良
[中圖分類號] S1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0-0121-01
1 引言
馬坡鎮地處江蘇重鎮徐州市,眾所周知,徐州作為江蘇省的工業中心,一直為江蘇省的工業發展個經濟總值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是在工業輝煌的背后,是大量的工業“三廢”不經處理或者是簡單處理便直接排放近土壤,使得徐州市下轄的鄉鎮以及周邊地區的土壤質量嚴重下降。在國家提出“社會主義生態建設”的戰略的大背景之下,農業部門以及相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對土壤改革方案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和關心程度。
土壤改良,顧名思義,是將土壤向一個良好的方向進行改進。這樣的做的好處數不勝數,例如,經過科學的土壤改良后,土地可以克服其先天性的不足例如結構上的不科學以及養分的缺失等,同時,經過土壤改良的土地其基本肥力以及土壤中的各種微生物以及菌類其含量明顯比普通土地高出許多,對于作物的生長以及其高產增收等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
根據現代科學的相關理論,土壤改良在不同的地區是有不同的步驟組成的。具體到馬坡鎮的情況,筆者認為主要由兩個步驟構成:第一,對于基本農田的土壤改良,要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相應的管理措施,使得土壤的流失量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第二,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來對土壤的肥力進行改良,缺少哪一種肥料就加哪一種肥料,如若某種肥料過多,根據相關的化學原理以及生物學知識和一些現實因素來將其減少,使得土壤的肥力在動態之中保持最佳,為作物的增產增收提供堅實的基礎。
2 馬坡鎮土壤改良的幾點建議
2.1 對化肥的使用進行科學控制
當化肥在我鎮普及之初,由于其低廉的價格以及對農作物的反應的快速等無可比擬的優點,使得農民朋友對于化肥的使用量以及頻率等都超過了規定值,而且這樣的做法持續了許多年。隨之而來的便是土地的肥力過剩而帶來的土壤質量下降。例如土地的基本形狀被改變:鹽堿化以及沙礫化等現象在我鎮層出不窮。因此,要想要改良土壤,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化肥的使用作出控制。具體來說,一方面,通過政府的宣傳以及農業技術部門的普及工作,使得農民朋友認識到,只有施對化肥,才能促進作物的生長,以這樣的做法從跟上改變其思想狀態;另一方面,針對于我鎮現今的土壤情況,筆者認為相關的農業技術部門應該指導相關的農戶進行土壤改良方案,以便于農業活動長期進行。
2.2 對無毒、可降解的地膜進行推廣
在我鎮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地膜可以說是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黑心廠家為了搶占這一巨大的市場,利用品質低劣的原料來生產地膜,在短時期內的確收到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農民朋友來說,卻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使用了劣質地膜的土地出現了“中毒”的癥狀,許多作物生長緩慢甚至減產以及絕收。因此,針對于這一種情況,筆者有以下建議:一方面,向農戶宣傳可降解、無毒的地膜;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敦促相關的執法部門對一些黑心廠家進行依法取締,使得市場上出售的地膜能夠保障土壤的“健康性”。
2.3 改良灌溉方式
根據許多農民朋友的生產經驗來看,許多農田在作物的種植期內采用大田漫灌的方式來對作物進行灌溉。筆者認為這樣的方式是不正確而且不科學的。一方面,這樣的做法使用了大量的水力資源,使得農業用水始終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這樣的做法對于土壤的肥力涵養以及作物根系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筆者認為,要向改良我鎮土壤的基本情況,就必須從改良灌溉方式入手。根據不同地塊的具體情況,以滴灌、滲灌以及其他灌溉方式相結合來對作物進行灌溉,同時對灌溉的頻率以及量等具體指標作出控制,通過雨量以及空氣濕度等天氣因素進行合理調整,以灌溉的科學化來促進土壤結構的轉型以及改良,最終促進作物的良好生長。
2.4 施加腐熟肥料來改良土壤質量
以往居民對土壤的改良方法是在土壤里加入家禽的糞便,這樣做的方法缺少一定的科學性,因為家禽的糞便中含有許多的化學鹽類,這些鹽類不僅不能被作物以及土壤吸收成為肥料,相反,這些眼淚對于雜草甚至是土壤內部的害蟲有極大的促進生長的作用,使得我鎮的農業田間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后來,隨著腐熟肥料的相關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將一些有機肥腐熟后加入農田,但是由于一些現實原因,許多有機肥在沒有充分腐熟后就被加入到了田間,使得作物以及土壤對肥料的利用率相當之低。因此,筆者認為,從這一角度出發,一方面,政府以及農業技術部門對于腐熟肥料的相關概念以及技術應該加以推廣,使得全鎮的農戶都能夠使用這一技術來改良土壤質量;另一方面,從農戶的角度來說,應該對這一技術充分理解并且遇到困難時及時向農業技術人員請教。
3 總結
盡管我鎮的土地基本情況還算良好。但是作為農業工作者,我們一刻也不敢松懈。因此,筆者建議。首先,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對土壤的改良作出宣傳工作,并且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來對宣傳工作作出支持,在全鎮上下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農業氣氛,以便于土壤改良工作的進行;其次,相關的農業技術部門應該將一些基本技術和基本知識“送”到農民朋友的手中,使得他們能夠真正享用到這一技術,并且在實踐中應用技術,為作物的增產增收和增加經濟收入作出一定的貢獻;最后,對于農民朋友來說,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態度,如果土壤的質量不加以改善,那么我鎮的農業活動是不可能長久發展下去的。因此,農民朋友需要轉變思想,積極配合相關的土壤改良運動。
參考文獻
[1]周家成.關于對農村土壤改良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3.07.
篇2
當時,辰山植物園基址的土壤現狀是質地黏重的水稻土很難滿足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生境來源植物的生長需求,各專類園(以分類單位、場地特征、服務對象和研究類群為聚類特征)建設對土壤要求各異,項目建設過程中原有土壤翻騰擾動嚴重。為了創造多樣的地貌結構,更為難解的是200萬m3全部客土構成綠環的實施,大量來源不明的土方運到園區,土質理化性質復雜且指標低下。因此,為滿足植物園景觀營造和植物種植的需求,建設過程及開園以后需持續檢測土壤質量,并結合種植物的立地要求加以改良。植物是植物園的主角,如何科學配置各類植物,營建優美的景觀,展現各專類園的植物種植特色,體現其豐富的文化與科技內涵,一直是風景園林不斷探索的問題。辰山植物園設置的30多個植物專類園,可分為4種類型,第一類是世界各地普遍設置的植物園,按照植物的季節特性和觀賞類別集中布置展示的園區,如月季園、鳶尾園、銀蓮花園、百合園、金縷梅園、纖維植物園、能源植物園等;第二類是為增加植物園趣味性,吸引某類特殊人群或為游客進行科普活動設置的園區,如兒童植物園、盲人園、綠色劇場等;第三類是結合植物園的研究方向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專類植物收集和植物新品種引進展示為主的園區,如配合桂花品種國際登錄而建設的桂花種質資源展示區;收集華東地區3000種原生植物建設的華東植物收集展示區等;第四類是根據辰山植物園的場地特征營建的特色園,如沉床花園、水生植物展示園、巖石藥用植物園等。這樣,如何滿足特色植物專類園區景觀的營建與維護需求,既構建出結構穩定的植物群落,又能與園區周圍的環境相融合而形成安全健康的生態系統,需要從選擇植物種類開始進行科學配置,并從實施適宜的保育措施入手。園區景觀的主體結構——綠環,規劃打造成植物的“聯合國”,種植與上海氣候帶相近,匯集世界5大洲的植物類群而形成別具風格的國際樹木園,與綠環內“華東地區鄉土樹種收集區”的植物形成對比。同時,也可利用溫室等收集并展示國內外的代表性植物,為游客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而外來物種,尤其是洲際代表植物,由于生境變化因種而異,如何在辰山生存需要對其生態適應性進行研究,并根據其科學文化內涵進行合理的配置與景觀營建。華東區系擁有珍稀瀕危植物400余種,辰山植物園作為華東地區的一個綜合型植物園,對區域珍稀植物資源保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規劃中設立的珍稀植物收集與展示區,可在建設初期從對少數旗艦瀕危物種開展保育生物學研究入手,制定出相應的遷地保護策略,從而為園區收集保護其他眾多珍稀植物資源提供技術參考。
主要技術對策
在對區域內的水質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的基礎上,以園內封閉景觀水體的水質維護利用為核心,研究與景觀相結合的人工濕地生態處理措施和輔的人工強化處理措施,以保障景觀水體的水質,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技術集成和工程示范,保證了園區內景觀水體的水質安全、構建了穩定且健康的水生生態系統。通過資料收集和現場取樣,對辰山植物園周邊水系的水體狀況進行了監測和分析,探索周邊河道水文、水質及水量的變化規律,為景觀水體的生態修復與建設提供了基礎資料;對植物園水體的功能定位和水質進行科學評估,為水體凈化和生態處理提供了應對策略。對景觀水體的補充水量、蒸發量、滲透量和循環量等關鍵參數進行了研究,選擇合適的水體復氧技術[1];研究了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植物—水土界面契合體系、水生植物處理系統等不同生態修復技術的作用機理、適用條件、處理效果和成本,篩選出了合適的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具體措施另文介紹)[2-3]。建立起了以生態修復技術為主,人工強化處理措施為輔的水質整體維護方案、運行機制和管理措施,并進行工程示范。針對辰山植物園中瘠薄土壤和不明性質客土對未來植物種植的壓力,進行了土壤質量的動態監測和重點區域的土壤改良措施對比研究,確定“適地適樹”植物的合理種植方案以及“改土適樹”土壤改良的技術措施。針對工程建設需要,選取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類型,進行了0~20cm、20~40cm、40~60cm、60~90cm、90~120cm5個層次的采樣,分析土壤的pH、EC值、有機質含量、容重、通氣孔隙度、質地、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鉀等理化指標,摸透了辰山植物園雜合土壤存在的生態本底值。針對土壤的實際狀況,根據典型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制定適合辰山植物園綠化工程的土方質量標準,指導了各個地段和環節的具體施工,形成了辰山植物園土壤改良的詳細施工方案。當時選擇了植物園具有代表性的10個典型植物群落,如牡丹園、木蘭園、杜鵑園、玫瑰園等,在進行pH、有機質、氮、磷、鉀等常規指標測定的基礎上,重點針對能敏感反映各植物群落土壤質量或生境系統土壤生物學變化的指標,進行定期和長期的監測,重點監測土壤酶(脫氫酶、磷酸酶、尿酶和轉化酶等)、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總量、水溶性碳和土壤呼吸等的變化,分析預測不同群落土壤生境生態的發展動態,預測了不同群落土壤質量演變的趨勢。針對典型土壤改良措施下不同群落土壤生態的演變趨勢,系統分析植物的長勢和潛在的問題,對不同改良方案下植物的生長狀況、植物本身對土壤改良的適宜性進行分析,確立了合適的植物種植技術和土壤改良對策。通過世界5大洲各植物地理區的植物配置技術研究,為植物園內不同植物專類園區的營建提供技術參考。另外通過開展代表性的瀕危植物或旗艦物種的保育技術、植物養護與病蟲害防治等的研究,為園區的植物配置、生態管控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決策參數。通過抗性生理和生態習性的實驗,開展洲際代表植物的引種馴化、選育、安全性預測及應用配套技術研究。根據各種洲際植物的科屬特征、原生群落特點和當地民族風情,確立各大洲代表植物的配置方案,塑造出別具5大洲植物區系風格的國際樹木園。1)園區洲際代表植物的選擇與栽培。選擇景觀效果好、具有一定文化或科學研究價值的美洲、歐洲、澳洲和非洲主要的代表性植物在辰山引種栽培。在為這些植物創造適宜生長條件的基礎上,進行馴化試驗。通過觀察洲際代表植物的生長發育節律,檢測其生態適應性的強弱以及是否存在生態安全隱患。2)洲際代表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研究。對引種的洲際代表植物進行抗性生理和生態習性實驗,找出限制植物生長的不利環境因子,提高植物的生態適宜能力。通過相似優先比的方法尋找到了世界各地植物引種到上海適應度的優化鏈[4-6]。3)五大洲植物配置技術研究。以洲際代表植物的文化和科學內涵為基礎,根據不同地形條件下植物景觀特色營建的需求,確定了基調植物和園林搭配種類。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確定了植株體量參數與植物種植密度的關系,進行合理配置。運用種群生態學、生殖生物學和保育遺傳學等研究手段,以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為研究對象,多角度、多層面分析研究目標種天然群體的時空分布格局、遺傳變異水平與系統進化路線、以及它們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態適應性與分子進化機制,找出了其瀕危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遷地保護與復壯措施,以此提高植物園的科研水平與國際影響力。以大果青杄(Piceaneoveitchii)和天目木姜子(Listeaauriculata)為例,二者均為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雖原產地與上海氣候條件各有差異,辰山植物園作為這些物種的遷地保護場所,具體實施策略如下:首先,采用“相鄰格子樣方”法進行野外定點調查,深入了解大果青杄和天目木姜子現有的種群數量、種群規模、種群結構、地理分布式樣、瀕危現狀及保護狀況,查明其瀕危過程中的種群生態學表現特征,建立了反映種群全部生活史的生命表(包括各年齡組或生活態、出生率、死亡率等),預測自然種群的發展趨勢。其次,在全面收集大果青杄和天目木姜子多個居群及個體的基礎上,運用分子標記手段,系統分析其遺傳多樣性,揭示不同居群間的系統進化關系和種群瀕危的遺傳機理。條件具備時,利用播種、扦插、組織培養等多種繁殖手段對大果青杄和天目木姜子進行繁殖實驗,借此擴大種群數量,避免種群滅絕。經過該研究,推動了大果青杄在最近的國際裸子植物瀕危等級評估中,成為東亞最為瀕危的物種,引起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保存委員會的高度重視。從植物個體、小景觀到整體景觀等不同尺度、不同視角,研究維護園區標志性景色需要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對新引進的植物病蟲害開展監測,制定園區病蟲害防治月歷以及維持園區景觀效果的植物季節性調控計劃。構建有害生物入侵的預警機制,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園區以外[7-8]。
回顧與展望
本項目運用多學科手段,對園林設計和工程實施中的要點和難點進行了研究,解決了辰山植物園建園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推動了項目建設進程,為植物園按時開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贏得了業內的贊許。針對園區封閉景觀水體修復和水質保障技術的研究,直接應用于辰山植物園景觀水體的建設中,對提升了園區的水環境質量,減少徑流水量和面源污染,其水位調控水平和水質園林凈化技術融合了市政水環境和河道水環境處理的優勢,摸索出一種工程措施和生態技術整合的優化模式。針對植物園綠環200萬m3客土來源不明的難題,選取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類型,進行不同立地剖面5個層次的采樣,通過分析土壤的pH、EC等10余項理化和生理指標,找出在土壤中種植不同植物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了因地制宜的土壤改良對策,采取普遍改良、局部換土和群落土壤生境自然演變的方式,提出“改土適樹”和“選樹適地”的綜合處理措施。根據“歷史引種調查”和“模糊相似有限比”的模型分析法,對北美洲、歐洲、地中海地區、澳洲、南美洲、非洲地區和亞洲各地與上海地區引種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基本確立了五大洲植物引種的范圍,明確園區擴大引種的種源地和引種對象。大果青杄是東亞地區瀕危級別最高的裸子植物,通過立地調查和對瀕危機制的探討,找出了瀕危的原因,提出了針對該物種的保護措施和行動計劃。天目木姜子是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特有物種,通過自然生境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綜合保育策略。現在,辰山植物園已對公眾開放,為缺乏地形變化的上海地區增加了一個集自然山體、觀光河流和人工湖泊于一體的園林作品,也逐步成為了園林科研的基地、科學普及的課堂、老少皆宜的游憩場所和中外科技交流的橋梁。
篇3
關鍵詞:酸化土;土壤調理劑;改良;pH
中圖分類號:S1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04
近年來由于大量施用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石灰施入少以及淋溶作用影響。使得荔浦縣土壤酸化嚴重,經測試達耕地面積的55.68%。因此土壤酸化已成為荔浦縣農業生產的障礙因子之一,對酸化土壤進行改良是消除耕地障礙因素、充分發揮土壤潛力的有效途徑,為驗證不同調理劑對改良酸化土的效果,特進行該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荔浦縣青山鎮荔江村大營盤屯呂仕德責任田,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土壤質地為沙壤,耕作層18cm,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能滿足水稻和馬蹄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土壤基本理化性狀為pH5.31,有機質20.18g/kg、全氮1.21 g/kg、有效磷53.4mg/kg、速效鉀93 mg/kg,緩效鉀95mg/kg。
1.2 試驗材料
供試土壤調理劑用熟石灰(pH值13.06)、石灰石粉(pH值9.64),調理劑1號(廣東大眾,pH值9.0),調理劑2號(南寧生產,pH值13.14),其他化肥為荔浦縣農業局提供配方的渠梁牌配方肥(18:8:19),柳州尿素(N46.3%),加拿大氯化鉀(K2O 60%),供試品種為金優2155。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CK(對照),配方肥750g/小區,追肥為尿素293g/小區,氯化鉀63g/小區;處理2:在處理1的基礎上施用熟石灰(50kg/667m2);處理3:在處理1的基礎上施用石灰石粉(100kg/667m2);處理4:在處理1的基礎上施用商用土壤調理劑1號50kg/667m2;處理5:在處理1的基礎上施用商用土壤調理劑2號50kg/667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15個小區,小區面積20m2,小區間設置田埂且加包厚塑料膜,單灌、單排。
1.4 試驗方法
施肥全部采作撒施,分2個時期進行,改良劑和配方肥全部在犁耙田時施用,并耙2次,使改良劑與土壤充分混合。尿素和氯化鉀作分蘗肥在插后10d施。
2013年3月22日播種,4月26日插秧,種植規格每小區栽種 342 株(18行×19株)。 6月14日始穗,7月20日分小區人工單收、單打、單曬和稱重,并取樣考種測產。試驗期間,除施肥量不同外,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按常規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產量結果
從表1可看出,本試驗以處理2(熟石灰)產量最高為7535.0kg/hm2,比處理1(對照)增產655.0kg/hm2,增長9.52%;處理4(調理劑1)產量為7455.0kg/hm2,比對照增產575.0kg/hm2,增長8.35%;處理5(調理劑2) 產量為7145.0kg/hm2,比對照增產265.0kg/hm2,增長5.43%;處理3(石灰粉) 產量為7020.0kg/hm2,比對照增產140.0kg/hm2,增長2.03%。
2.2 方差分析
試驗結果方差分析F=5.23>F005(3.84) 處理間產量差異顯著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從處理間差異顯著性測驗看出:處理2(生石灰)、處理4(調理劑1)產量與對照差異顯著,說明增施施熟石灰或調理劑1有明顯增產效果。處理3(石灰粉)、處理5(調理劑2)與對照產量差異不顯著,說明增施石灰粉或調理劑2增產作用不明顯。
2.3 不同處理對土壤pH的影響
在確定試驗田塊后,按方案確定的時間進行取土風干化驗,pH化驗結果見表4。
從上表看出各處理在施用不同的土壤改良劑后pH顯著上升,由于在淹水的條件下施用了化學品肥料,在6月3日有所下降,但在7月3日又程上升趨勢,到收獲時處理4(調理劑1)和處理2(生石灰)分別比處理1提高0.44個單位和0.47個單位;處理3、處理5和對照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較果不明顯。
3 結論
從本試驗的結果及統計分析可見,本試驗主要有以下幾點結論:
3.1 增施熟石灰或調理劑1
有明顯增產效果,平均增產量為655.0kg/hm2和575.0kg/hm2,分別比對照增長9.52%和8.35%,土壤改良劑品種可選擇生石灰或調理劑1(廣東大眾產)。
3.2 石灰粉或調理劑2增產作用不明顯
3.3 在酸性土壤條件下,施用土壤調理劑可提高土壤pH
本試驗以壤調理劑1(廣東大眾產)或熟石灰較果最好,因此建議可通過多年施用土壤調理劑1或熟石灰達到提升土壤pH,改良酸化土壤的目的;每667m2用量建議50~70kg。
參考文獻
[1] 魏嵐,楊少海,鄒獻中,巫金龍,寧建鳳.不同土壤調理劑對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
[2] 陳培黨.酸化土壤改良劑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05).
[3] 李博賑,呂烈武,黃順堅,周澤豪,朱綿圣,李曉. 土壤調理劑在酸化土壤香蕉地的施用效果[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5(02).
篇4
關鍵詞 耕地土壤;現狀;酸化原因;改良措施;云南景谷
中圖分類號 S15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250-02
1 耕地地力等級劃分
為更好地利用耕地地力評價成果指導農業生產,發揮科技推動作用,按照《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更規范》《全國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和《全國耕地地力評價指標體系總集》的要求,把景谷縣總耕地面積32 158.2 hm2共劃分為10個等級。一級地共1 712.59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5.33%;二級地共1 351.01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4.20%;三級地共1 557.64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4.84%;四級地共1 459.4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4.54%;五級地共2 171.66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6.75%;六級地共4 258.73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13.24%;七級地共9 014.65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28.03%;八級地共5 654.2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17.58%;九級地共2 989.59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9.3%;十級地共1 988.73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6.18%。評價結果表明:主要以五、六、七、八、九級為主,共有24 088.83 hm2,占耕地的74.91%。其中,六、七、八級有18 927.58 hm2,占58.86%。根據景谷縣有機質提升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景谷縣實施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技術。在酸化嚴重地區,集中連片實施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技術;通過項目實施,培肥地力,減輕土壤酸、堿障礙因素的影響,提高農作物產量10%左右。
2 土壤pH值變化
全縣耕地總面積32 158.2 hm2。其中,灌溉水田13 075 hm2,占40.66%;旱地17 180.47 hm2,占53.42%;水澆地1 902.73 hm2,占5.92%。pH值在3.3~8.2之間,平均值為5.4,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土壤檢測數據比,pH值呈現下降趨勢(表1)。其中:強酸土壤面積745.59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2.32%,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0.45個百分點;酸性土壤面積20 200.86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62.82%,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11.05個百分點;微酸性土壤面積11 057.27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34.38%,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1.01個百分點;中性土壤面積154.47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0.48%,比第二次土壤普查降低了7.3個百分點。可見全縣耕地土壤偏酸,微酸、酸性、強酸土壤比例高達99.52%。
3 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
景谷縣耕作土壤施肥水平低,1984年平均施尿素91.5 kg/hm2、磷肥69 kg/hm2、鉀肥0.75 kg/hm2、復合肥2.25 kg/hm2、農家肥3.75 t/hm2左右,不施肥面積比重大。據土壤常規分析:有機質含量高的面積均減少,尤其是大于30 g/kg的耕地大幅度減少(表2)。
施用商品有機肥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通過對水稻、玉米對比試驗,對景谷縣5個監測點數據進行平均分析,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田土壤狀況為土壤容重1.26 g/cm3,有機質22.35 g/kg,全氮1.43 g/kg,有效磷11.91 mg/kg,全磷0.58 g/kg,速效鉀89.46 mg/kg,緩效鉀189.35 mg/kg,全鉀13.88 g/kg,pH值4.88;對照土壤狀況:土壤容重1.28 g/cm3,有機質21.50 g/kg,全氮1.36 g/kg,有效磷11.48 mg/kg,全磷0.56 g/kg,速效鉀85.09 mg/kg,緩效鉀183.1 mg/kg,全鉀13.46 g/kg,pH值4.76。施用有機肥田地與對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0.02 g/cm3,有機質增加0.85 g/kg,全氮增加0.07 g/kg,有效磷增加0.43 mg/kg,全磷增加0.02 g/kg,速效鉀增加4.37 mg/kg,緩效鉀增加6.25 mg/kg,全鉀增加0.42 g/kg,pH值升高0.12,糧食產量增加5.7%。施用商品有機肥對產量的影響見表3。
4 耕地土壤酸化原因
4.1 施肥不合理
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搭配不合理,重施氮肥、輕施磷肥、忽施鉀肥、少施或不施微肥現象比較突出,導致土壤中磷、鉀肥不足,鈣、鎂、硅、硼、鋅等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土壤養分失衡,使pH值迅速下降[1-2]。其次農戶大量施用農藥、地膜殘留物對耕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及對土壤造成的污染,使土壤養分流失,加大土壤酸化。耕地土壤有機肥施用量少,造成土壤理化性狀差,加重土壤的酸化。
4.2 土壤酸、干、瘦、薄
酸、干、瘦、薄是景谷縣耕地土壤的主要障礙因素,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中低產田面積比重大,作物單產低;土壤酸化受母巖、成土母質的影響,土壤偏酸的有20 946.46 hm2,占總耕地65.14%。pH值4.5~5.5的酸性土壤占51.8%(1985年土壤普查),同時旱地土壤熟化程度比水稻土低,偏酸更為突出,土壤偏酸導致速效磷被鐵、鋁離子固定,難以被作物吸收;干、瘦、薄主要是山區多、壩子少,不注意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嚴重,耕層土壤的流失使土壤變瘦,導致耕地土壤肥力總體下降。
4.3 耕層淺薄,土壤養分失調
耕層淺薄的有18 349.39 hm2,占總耕地57.06%。農戶不按作物需肥規律施肥,注重氮肥、磷肥,土壤缺硼、缺鉀,造成供肥比例失調,化肥浪費嚴重;山高坡陡,跑水跑肥,水土流失嚴重;只有少數小壩塘有灌溉設施,灌溉保證率不高,基本依靠雨水及田塊串灌,無灌溉條件及設備。
5 改良措施及途徑
5.1 實行測土配方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是在傳統農業平衡施肥的基礎上具有現代農業標志的科學施肥新技術。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因缺補缺、缺多少補多少的方法,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濫施化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節本增效。
5.2 推廣種植綠肥、秸稈還田技術及間套種技術
綜合開發利用有機肥資源,秸稈還田,連續3年以上使用稻草、玉米秸稈、麥稈還田。綠肥能熟化土壤,既改土又肥田;秸稈還田能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化肥投入量,降低污染,保護耕地質量,進一步提高耕地肥力[3-4]。
5.3 結合深耕增施有機肥
連續3年以上施用有機肥22.5~30.0 t/hm2,對改良土壤酸、干、瘦、薄等主要障礙因素有重要意義,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降低土壤容重,以控氮、穩磷、增鉀配微肥施用原則,降低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5]。
5.4 科學合理施肥,平衡土壤酸堿狀況
因地制宜地增施硼肥,適當追施氮、磷、鉀肥;深翻改土,適當加深耕作層厚度2~3 cm,改善土壤結構。施用石灰等調節土壤,中和土壤酸性,結合耕翻與土壤混合,施用量750 kg/hm2。施用商品有機肥和石灰后,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3.9%左右,pH值升高0.12,使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明顯改善。
5.5 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
通過新建和完善排灌渠道等工程措施,配套秸稈綜合利用、平衡施肥等農藝耕作措施,將中低產田地改造為高產穩產的農田地。為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當前景谷縣應推廣“穩氮、補磷、補鉀、補微”的施肥技術。降低化肥施用量,有效防止土壤酸化。
6 參考文獻
[1] 云南省土壤肥料學會.云南土壤肥料與高原特色農業[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2] 盛祝梅,張華,黃守營,等.農田酸化土壤改良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223.
[3] 魯艷紅,廖育林,聶軍,等.我國南方紅壤酸化問題及改良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科學,2015(3):148-151.
篇5
【關鍵詞】鹽堿土壤園林樹木栽植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現有鹽堿土3 333.3多萬km2,廣泛分布在長江以北的遼闊內陸地區,以及遼東半島、渤海灣和蘇北濱海狹長地帶,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沿海、臺灣和南海諸島的沿岸也有零星分布。由于鹽堿土含有過多的可溶性鹽類,造成了土壤“咸、毒、板、瘦”等不良性狀,這樣的立地條件給綠化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絕大多數園林植物會受到嚴重的生理脅迫,甚至無法存活。因此,鹽堿地綠化要采取不同常規的方法,才能保證園林植物正常地生長發育。
一、鹽堿地土壤改良
在眾多的改土措施中,關鍵是遵循水鹽的運動規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長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減少徑流,增加重力水,切斷毛管水。具體的土壤改良方法有以下幾種。
1、物理改良
(1)綠地整形:平整綠地時留一定的坡度,挖好排水溝,以便灌水洗鹽。(2)深耕松土:在雨季到來之前對質地粘重、透水性差、結構不良的土地進行深耕,以疏松表土,保持土壤良好的墑性,增強土壤的透水性,阻止鹽分上升。(3)鋪設隔離層:栽植樹木時先將塑料薄膜隔離袋置于樹穴中,隨后添加客土,或者在樹穴內鋪設隔離層,通過鋪設粗砂、煤渣、碎木屑、碎樹皮、馬糞或麥糠等防止土壤底部的原有鹽分上升,然后填以客土。
2、化學改良
增施化學酸性肥料過磷酸鈣可降低pH值,提高樹木的抗性。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樹皮、馬糞、泥炭及有機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機物質,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鹽堿地土壤中施加硫酸亞鐵等酸性物質,可有效降低其pH值,但長期使用會造成土壤板結。在小面積改土時,可嘗試使用食醋等有機酸,既能改堿又不會造成土壤板結。
3、生物改良
種植耐鹽的綠肥和牧草以及耐鹽堿植物,如景天類、早熟禾、紫花苜蓿等,對鹽良有積極作用,且投資小無污染,還可以通過遮蓋地面改良。遮地面是通過喬、灌、草復合種植,嚴密覆蓋地表,或通過地表覆蓋柴草,減少水分蒸發,推遲修剪,減少修剪次數,增加綠地郁閉度,以達到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的目的。
二、選用耐鹽堿植物
選擇耐鹽堿植物是提高綠化效果的關鍵。目前全世界已知有1500多種鹽生植物,我國約有400~500種,其中許多種具有較大的綠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總結各地綠化栽培的應用情況,值得推薦的常見耐鹽植物有以下種類:喬木類:雪松、油松、檜柏、側柏、蜀檜、法桐、白蠟樹、香椿、臭椿、中天楊、毛白楊、國槐、柿、山楂、梨、蘋果、皂莢、榆、垂柳、饅頭柳、沙棗、棗、桃、櫻桃、苦楝、刺槐、火炬樹、泡桐、合歡、構樹、桑、文冠果。灌木類:檉柳、杞柳、單葉蔓荊、枸杞、白刺、馬藺、羅布麻、大葉黃楊、小葉黃楊、劍麻、紫穗槐。花灌木:紅葉李、榆葉梅、珍珠梅、玫瑰、丁香、紅瑞木、珠美海棠、西府海棠、木槿、金銀木、石榴、紫薇、紫荊、紅葉小檗、薔薇、月季、豐花月季、連翹。藤本類:扶芳藤、凌霄、葡萄、地錦、金銀花。草花類:孔雀草、萬壽菊、醉蝶花、美女櫻、百日草、虞美人、紫羅蘭、雞冠花、鳳仙花、龍口花、牽牛花、花毛莨、荷蘭菊、天人菊、黑心菊、秋葵、鄒菊、金盞菊、鳶尾、射干、百合、常夏石竹、一串紅。草坪類:二色補血草(觀賞和飼草)、堿茅、中華節縷草、黑麥草、星星草(草坪和飼草)、馬尼拉草、草地早熟禾、無芒雀麥、高羊茅。
三、鹽堿地綠化措施
在鹽堿地上采用較大定額灌溉,溶解土壤鹽分下滲,通過排水溝排出灌區。排水是保證沖洗效果的關鍵措施,無排水的沖洗,應盡量避免使用。大穴換土是以整改土層為主,把土地整理平整,然后進行深耕細作,外運好土來抬高地面等方法。在整理土地時,要注意讓地面有一定的角度,這樣有利于排水,也使灌水洗鹽效果更好。只要是鹽堿地,都具有透水性差、質地粘重、土壤結構不好的特點,這樣在夏季雨水多的時候,都要全面進行深耕、達到疏松地表土壤的效果,來增加鹽堿土壤的透水性,以防止土壤中的鹽分隨著水面上升到好的土壤中來。大面積放淤要專門進行規劃設計,加強灌溉管理,防比淤積河道。放淤要選在水源含沙量大的季節進行,并與種植計劃密切結合。選種耐鹽作物:大麥、棉花、甜菜、向日葵以及草木擇、田著等綠肥作物,均比較耐
鹽,可在鹽堿地上適當種植,并在種植過程中繼續改良土地。加強中耕松土工作,增加地面覆蓋,多施有機肥料。具體措施如下:
1、規劃設計施工方案
根據設計部門的規劃設計,在施工前,組織有關施工人員,對設計圖紙進行會審,掌握設計者的創意,明確施工要達到的要求,具體的綠化面積、各種工程用料、填挖土方、園林植物種類及配置形式、園路鋪設、地形起伏及草坪的種植面積等,并制訂工程施工方案。對設計圖紙進行會審,掌握設計者的創意,明確施工要達到的要求,具體的綠化面積、各種工程用料、填挖土方、園林植物種類及配置形式、園路鋪設、地形起伏及草坪的種植面積等,并制訂工程施工方案。
2、挖淋水溝
在規劃的路兩側綠化帶中間,沿林帶方向各挖一條主淋水溝,每隔10m挖一條支淋水溝,支淋水溝相互平行,并與主干淋水溝相交。在挖設的淋水溝內,鋪設耐腐蝕能透水的材料,并回填20cm厚度的渣石;并用耐腐蝕能透水的材料,將淋水溝內回填的渣石蓋嚴,防止澆水時,將土沫漏進淋水溝,從而影響淋水盲溝的暢通;處理好后將淋水溝內挖出來的土回填,同時在綠化帶外側挖一條深溝,溝底深度要低于淋水溝的深度,同時將挖出的土回填至林帶,使綠化帶高于地面。
3、土壤處理
土壤回填后,在土壤表層施入酸性有機肥,然后將施肥后的土壤進行深翻,再鋪設酸性有機肥;將鋪設的酸性有機肥的土地,再進行耕耘,使其土壤和肥料均勻混合,然后澆灌進行淋鹽排堿處理,以達到土地改良的目的。
4、人工澆灌
在改造好的土地上,進行人工大水漫灌。經過2—3次的大水漫灌,含在土壤內部的鹽分,就會隨著水流到排水溝內隨水流走,這樣就降低了土壤中鹽的含量,同時土壤內部的堿成分也有一部分隨水流出。這樣經過改良的土壤就具備了讓植物生長的條件,鹽堿地就改良形成了適合綠化的沃土。
四、科學養護技術
園林植物定植后,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地養護管理,會引起土壤返鹽,一旦土壤返鹽不僅會影響樹木生長,而且再進行改良亦很困難。
1、合理澆水
在定植以后的管理過程中,每次澆水必須澆足,千萬不要澆半截水,更不得頻繁澆水。
2、疏松土壤
在雨后和灌水后及時松土,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少水分蒸發,改良土壤通氣狀況,促進微生物活動,加快養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
3、地面覆蓋
用塑料薄膜、秸稈等物覆蓋樹盤,可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抑制土壤返鹽。覆草厚度10~20 cm為好。
4、合理施肥
多施用有機肥料,不但能改善土壤結構,而且在腐爛過程中還能產生酸性物質中和鹽堿,有利于樹木的根系生長。種植喜酸性花木,可通過化學物質改土,如澆礬肥水效果較好。礬肥水的配制方法:一般用硫酸亞鐵2~3 kg,豆餅5~6 kg,水200~250 kg,置于容器中在陽光下曝曬20~30 d,腐熟后加水稀釋成20%的肥水即可施用。改良好的土壤,如果澆偏堿性水,日后又會變成堿性土,通常要用酸化水改土。如果單用硫酸亞鐵改良水質,很容易造成植物中毒,若混入0.2%磷酸二氫鉀或0.005%檸檬酸,能降低水的pH值,提高花木的成活率
總結
鹽堿地綠化措施要因地制宜,靈活實施,綜合運用。將鹽堿土的改良措施與造園藝術緊密結合這為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長期穩定的保障,為建設山川秀美、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園林城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鄒燕敏,徐永輝,蔡平.鹽堿地園林綠化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8,(03)
篇6
1.1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分析
礦區規劃實施后,由于礦區項目占地、采煤沉陷、露天礦開采挖損、排土場占壓、礦區開發后形成積水區的影響,礦區內土地利用格局會發生一定變化。通過遙感解譯與影響預測分析,近期開發后礦區內天然牧草地面積明顯減少。礦區開發后交通運輸用地的面積也明顯增加,另外礦區內由于沉陷破壞以及村莊搬遷,旱地和住宅用地面積有所減少。
1.2土壤沙化與土壤侵蝕的影響分析
礦區建設近期,露天礦開采后表層土剝離,沒有植被覆蓋,成為土地沙化的極敏感因子,礦區沙漠化程度會由輕度敏感向高度敏感轉化。根據預測,礦區開發近期土壤侵蝕強度明顯增加,中度侵蝕和強烈侵蝕面積將分別增加8.14km2(4.36%)和49.78km2(11.04%)。因此在區域開發過程中必須重視地表的及時恢復,不然就有可能在局部地區發生土壤沙化。礦區建設遠期,采用生態恢復重建技術后,礦區內生態環境將有所改善,礦區沙漠化程度會由高度敏感向中度敏感轉變,區域土壤侵蝕強度有所降低,礦區內中度侵蝕和強烈侵蝕的面積將有所減少。
2生態治理措施
根據礦區地面總布局及其生態影響特點,伊敏礦區生態綜合整治劃分為5個分區:工業場地恢復重建區、連接道路恢復重建區、地表沉陷治理區、露天礦排土場恢復重建區、露天礦最終采坑治理區。
2.1工業場地恢復重建區治理措施
礦區工業場地恢復重建區包括井工礦和露天礦的工業場地和相關輔助附屬企業等以及工業場地外擴100m的影響范圍。工業場地恢復重建區生態整治措施如下:在工業場地內布設截水溝、急流槽、擋土墻等工程防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障生產安全;工業場地內采用喬灌草立體植被配置模式,并因地制宜選用當地適生植物種進行園區綠化,保證園區綠化系數達到20%以上;工業場地建設期間施工區域采用編織袋擋墻、臨時排水溝、防塵網等臨時防護措施,周邊開挖的邊坡上布設草方格邊坡防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產生;對與工業場地周圍區域內破壞的植被進行人工補植、撒播草籽等措施進行自然恢復,維持草地生產力。
2.2連接道路恢復重建區治理措施
礦區的連接道路恢復重建區主要包括礦區公路和鐵路及其外擴50m的影響區域。連接道路恢復重建區具體生態整治措施包括:道路建設期間在施工區域布設臨時排水溝、編織袋擋土墻和防塵網進行臨時防護;嚴格控制道路建設影響范圍,減少建設期間對周圍草地生態系統的干擾,對受破壞植被進行人工補植、撒播草籽等措施進行自然恢復;③在道路兩側分別營造防護林,防護林帶可采用喬灌混交林,喬木布設3行,灌木在林下分散種植,禁止引入外來樹種。
2.3地表沉陷治理區治理措施
2.3.1沉陷破壞的治理
沉陷區可能出現塌陷、裂縫等現象,造成植被覆蓋率降低,土地生產力下降。地表沉陷區生態整治措施具體如下。(1)沉陷區草地治理。首先對裂縫進行充填,并對局部土地進行平整處理。土地整理后,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進行草地改良,對礦區內破壞的植被進行自然恢復。另外對沉陷區草場進行封育,尤其在復墾恢復過渡階段,盡快恢復植被覆蓋度,防止草地退化和沙化。(2)沉陷區耕地治理。首先對裂縫進行充填,并對局部土地進行平整處理。土地整理后先利用豆科綠肥改良土壤,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進行草地改良,經過2~3年的自然恢復果后,再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在進行土壤改良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封育,盡快恢復植被覆蓋度,保證土壤改良的效果。
2.3.2積水區的治理
根據預測,地表沉陷區內可能形成積水區,積水區治理措施如下。(1)永久積水區的治理。永久積水區的形成,減少了植被面積,改變了區域生態系統結構,對于永久積水區的整治僅考慮積水維護和管理,增加一定的排灌設施即可。(2)季節性積水區的治理。永久積水周邊100m范圍內形成季節性積水區,該區域內的植被類型將發生演替,原來的針茅、羊草草原植被演替為比較耐鹽堿或喜濕的植被,如堿蓬、堿蒿、蘆葦、拂子茅等。遵循自然修復的生態學原理,對退化和鹽堿化土地進行圍欄封育,禁止牧民進入封育區放牧。對于鹽堿化嚴重的區域可以采用淺(深)翻土和施加土壤改良劑等方法實現土地的恢復。
2.4露天礦排土場恢復重建區治理措施
2.4.1表層土保護措施
保護好露天礦表層土是生態復墾和區域生態重建的關鍵。表層土應采取的保護措施如下:在露天礦工業場地、排土場和采掘場等項工程剝離表土前,首先對區域內第四系表土層進行單獨剝離、單獨堆存;表層土堆放處周圍邊界布置排水溝或防護堤,采用密目網覆蓋堆體,并在堆體周邊用填土草袋圍擋作臨時擋護;待表層土完成堆存任務后,隨煤礦開發排土場平臺達到設計標高并穩定時,即可用堆放的表土進行生態恢復,因此表土層剝離隨煤礦開發一直在進行,而用于生態恢復的表層土也一直在進行,當表層土恢復回填為原地貌后,首先進行水平犁溝整地,將土層翻松,然后進行草地的恢復工作;建設單位根據施工計劃編制表層土保護方案,提出詳細表層土的剝離方法、堆積布置、堆積方法、回填方法和步驟、實施計劃的具體安排等內容,在施工時,應派專人進行監督指揮。
2.4.2排土場的復墾原則
合理安排巖土排棄順序,禁止將鈣積層等障礙層次排棄于表層;表土剝離0~0.3m,原剝離表層黑鈣土直接鋪覆于前面結束整地的排土場;粉煤灰禁止排在排土場頂部和底部,需排在排土場中部。復墾利用類型應與地形、地貌及周圍環境相協調,重塑的地形適宜現代畜牧業的要求和旅游業的規劃,平臺應盡量平坦寬闊,禁止形成局部凸起或凹陷,以免地塊破碎。
2.4.3排土場適生植物種的選擇
選擇適生植物是露天礦排土場植被重建的關鍵措施之一,根據伊敏露天煤礦已復墾排土場、霍林河露天礦及內蒙古環科院在阿爾善油田的研究成果,露天礦進行以草本為主的土地復墾方式,植被重建的適生種包括:沙棘、檸條、胡枝子、羊草、披肩草、紫花苜蓿。
2.4.5排土場邊坡植被重建方案
排土場排土結束形成永久穩定邊坡后,經削坡、修整、覆土后,實施植物防護措施,覆土厚30cm,覆土來源于采掘場表層剝離土。為防治排土場邊坡風蝕、水蝕和固土保水,種草前采取榆樹網格進行防護,形式為2m×4m矩形網格,沿等高線平行布設,設計每個網格間距為0.5m,榆樹插條間距<10cm,每一網格120條。排土場邊坡植物網格設置后在其網格內種草,排土場平臺經平整、覆土后種草,采用羊草、披堿草(按1∶1比例)混播方式。
2.4.6排土場道路設計
內排土場最終平臺面積較大,為便于后期管護必須修建田間道路。田間道路由南北方向與東西方向共同構成網狀結構。東西方向道路為主道,寬度4m,每km2布置2~3km;南北方向為支路,寬度2m,每km2布置5km。路基為25cm厚的碎石,路面為20cm厚的沙礫石路面。3.4.7植被后期養護(1)植被在重建的初期相對脆弱,需要人工對其進行管護,以保證植被的健康成長。對于復墾前幾年的植被要采用圍欄,嚴禁牲畜的踐踏、啃食。灌木復墾在3~5年后要采取平茬或間伐。根據區域自然環境特點,植被管護要達到6年。(2)通過分析項目區的氣象災害因子等影響生態重建的因素,排土場重建植被的撫育重點是苗木防凍,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在適合季節種植,爭取在入冬之前培育為壯苗。針對部分抗凍能力較弱的苗木通過采取以下方式,使其安全越冬:針對小灌木類,對苗木進行輕度修剪;清除雜草,淺翻土地,給苗木根基部培土或培土墩,澆透防凍水。(3)水是決定林草生長狀況和質量的重要因素,考慮到土地復墾過程中的灌溉需要,可增加流動灑水車,以便在灌溉更全面,從而提高牧草的成活率。灌溉在早上進行,中午灌水容易引起草坪以及林木的灼傷,而晚上進行易造成林草染病。(4)排土場由于土層較薄,且復墾初期養分貧瘠,必須進行土壤改良與培肥。對于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段,為滿足前期植物生長,必須以化學肥料為啟動;土壤條件好的內排土場,采用生物復墾工藝,種植豆科牧草壓青,施入粉煤灰、有機肥料、化肥、微生物活性劑等迅速提高土壤肥力,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并滿足礦區人民生活需求。另外,放牧家畜的糞便也可起到鱗甲循環作用。對于礦區內污水處理過程中形成的污泥,采取堆肥發酵的方式,作為土壤改良與培肥的有機肥料。(5)病蟲害防治是林草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在林草生長季節尤為重要。主要采取藥物防治,根據不同的草種在不同的生長期,根據病蟲害種類的生長發育期選用不同的藥物,使用不同的濃度和不同的使用方法。
2.5露天礦最終采坑治理措施
篇7
關鍵詞:綠化;施工;質量;控制
1 綠化工程質量控制的依據
(1)國家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林業部,廣東省及珠海市頒布的工程建設監理法規、規范及專業技術標準;(2)業主與承包商簽訂的正式合同、協議、文件及補充合同和協議;
(3)經批準承包商使用的設計圖紙、技術規范、檢測評定標準、試驗規范等;
(4)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單及說明;
(5)業主簽發的與本工程項目有關的指令及文件;
(6)經監理工程師核查簽字確認并報業主批準的工程變更、工程延期、費用索賠、工程分包等指令及文件。
2 綠化工程質量控制的原則
(1)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
(2)堅持以人為控制核心。
(3)堅持以預防為主。
(4)貫徹科學、公正、守法的職業道德,尊重客觀規律,科學、公正地處理質量問題。
3 綠化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內容
3.1 土方工程
(1)廢方清運。根據設計文件、施工圖紙、技術規范規定的清運范圍、標高要求,將綠化區內的廢方及有害物全部清運出場。
(2)清運前的原始地面線測量。施工前,監理工程師應會同承包商對施工現場原地面線進行測量,以確定土石方數量,清運后再次測量,測量數據作為計量依據。
(3)未經原地面線測量的不得施工,否則拒絕計量拒絕支付。
3.2 拉運回填土
回填土是各種植物材料成活、生長、發育的基礎。當承包商確定土源地后,現場監理工程師應會同承包商到土源地分層取樣并護送到有資質的檢測部門進行化驗分析,分析結果,PH值、總含鹽量、有機質含量、土壤雜質等必須符合技術規范指標,達不到指標者應通知承包商另選土源或者上報經監理工程師認可批準的土壤改良方案后,方可拉運,否則拒絕進場。
(1)換土厚度。根據設計圖紙及技術規范要求,喬木穴狀換土應視喬木大小而定,一般為0.8×0.8×1.0米或1.0×1.0×1.2米或1.2×1.2×1.5米;孤植灌木穴狀換土一般為0.7×0.7×0.7米或0.6×0.6×0.6米;密植灌木一般為0.5×0.5×0.5米為宜,具體規格應以合同技術規范要求執行。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一種補救措施,根據廣東省各地綠化工程換土情況基本為紅壤土,土壤質地較差,PH值低、總含鹽量少,有機質含量普遍較低,對植物正常生長有影響,因此必須進行土壤改良。改良措施:一是加大有機肥施肥量,一般每公頃施肥量為20-30噸為宜。二是粘性強的土壤可摻拌細泥炭土或細沙,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及通氣度。三是深翻細耙,改良土壤結構。
3.3 泵房及蓄水池工程
(1)嚴把進場材料質量關。混凝土材料(鋼筋、水泥、砂石、片石、多孔磚等)必須符合質量標準。質量不合格產品不得進入工地。
(2)進場材料必須在監理工程師監控下送有資質的檢測部門進行化驗分析,要求采用合格的商品混凝土。確定砂漿配比,要求承包商在施工現場立牌標明各種材料的混合配比,嚴格按照配比攪拌砂漿,并做強度試驗,強度達不到要求的必須整改直到符合設計要求為止。
(3)泵房基礎砌筑。監理工程師應重點檢查基槽標高,四周立柱、拉接筋、拉接石擺放位置、尺寸是否到位,是否有遺漏、少放和錯位現象,此項工作應實行事前控制。
(4)墻體砌筑。重點檢查多孔磚、砂漿質量、灰縫及壓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5)泵房屋頂及蓄水池壁鋼筋綁扎。監理工程師必須按照設計圖紙及圖集對照檢查結構、尺寸、數量搭接部位、間距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質量不合格者要責令承包商重做或整改、補做。
(6)泵房屋頂及蓄水池壁支撐模板。此項工作隱患較多,監理工程師應重點檢查模板質量、搭接部位、支撐點、拉接筋、鋼接扣是否到位、結實牢靠,支撐點是否穩固堅實,發現質量隱患應及時糾正,以防因支撐不牢固而造成漲模現象。
(7)泵房屋頂及蓄水池壁混凝土澆筑。澆筑時,監理工程師應實行全過程、全天候旁站,重點檢查混凝土配比是否符合要求,要求施工人員隨澆筑隨用機具振動,防止漏澆漏振,確保澆筑質量。蓄水池壁拆模后應進行滲水試驗,達不到質量要求的責令承包商進行修補,直到合格為止。
(8)主體工程結束后,要進行中間檢查交驗。在承包商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監理組組織抽檢合格后,邀請業主、承包商及監理參加檢查驗收,合格后由三方確認簽字,并填報有關表格及資料。
(9)墻體外部及內部裝修。墻體外裝修瓷磚必須使用業主指定產品,監理工程師應隨時檢查瓷磚質量及貼磚質量,有無空鼓,勾縫是否嚴密合格平整。門窗安裝是否規則,各種燈具是否齊全,內墻粉刷是否潔白,如發現質量問題應及時糾正修補。
3.4 灌溉管網工程
(1)嚴把進場材料質量關。各種管材及配件(焊管及塑料管材),必須使用合同規定的合格產品,材料進場前,監理工程師必須到供貨廠家進行檢驗,是否是正規廠家生產,產品是否三證齊全(經營許可證,產品質量合格證,產品質量檢測證),為確保產品質量,進場前必須取樣進行檢測分析,凡質量指標達不到國標及行業標準要求的不得進場。
(2)合格管材進場后,焊管要進行除銹防腐,除銹后,刷防銹漆一遍,瀝青漆二遍。監理工程應隨時檢查除銹是否徹底,刷漆是否到位、均勻,漏刷的應要求承包商補刷。管材焊接粘接。鋼管焊接塑管粘接時,監理工程師重點檢查鋼管焊接口是否對準平直,焊接縫是否嚴密、表面是否光滑、魚鱗片是否均勻。塑料管粘接或套接時,是否牢靠結實嚴密,是否打毛等,發現質量問題時應隨時糾正修補。
(3)管溝放線開挖。管溝放線必須按照設計圖紙及尺寸放線,開挖的管溝坡降應大于3‰以上,溝深必須在50cm以上,各種閥門井、泄水井、伸縮節必須與設計圖紙相一致,達不到要求的應進行修補。
(4)試水試壓試噴。各種管材焊接粘接后,應先做試水試壓試噴,并做好詳細記錄,發現滲漏、堵塞等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進行修補,直到整個噴灌運行正常,覆蓋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填埋管溝。
(5)管溝填埋。管網試水試壓試噴運行正常后,方可填埋管溝,管溝底部應平整,塑管溝底應先鋪設細土或細沙,填埋時應從兩側填埋,塑管填埋時,應防止有堅硬棱角的石塊不得填埋進去,以防止損壞管材,填埋時應隨埋隨踏實,防止沉降下陷。
3.5 喬灌木種植工程
(1)種植穴放線。放線時要按照設計圖紙及圖案尺寸放線,喬木穴狀換土,穴規格應按設計圖尺寸開挖,一般為0.8×0.8×1.0米或1.0×1.0×1.2米或1.2×1.2×1.5米。孤植灌木一般為0.7×0.7×0.7米。密植灌木一般以溝栽為宜,溝深應在50厘米以上,挖植樹穴時,上下口徑應相同,以防鍋底形出現。
(2)穴狀換土施肥。植樹穴開挖驗收后,應進行回填施肥,不施肥者不得栽植。
(3)苗木訂購。此項工作應提前進行,承包商選定苗木源地后,監理工程師應到供苗場實地檢驗,重點檢查承包商選定的苗木品種、規格、主干通直度、冠幅、病蟲害等情況是否符合技術規范要求,三證是否齊全(經營許可證、產品質量合格證、苗木檢疫證),滿足上述要求者方可起苗,起苗時還應注意土球大小必須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綁扎要緊密牢靠,不得松散。灌木要檢查分枝數量是否達到技術規范要求等,凡達不到上述指標要求的不得裝車拉運。
(4)喬灌木種植。種植季節,一般為春季最適宜種植,種植時應將苗木垂直放在樹穴中央,然后從四周填土,隨填隨踏實,并及時澆足定根水,然后扶苗培土,喬木栽植前要進行修剪,保留1-2級分枝,枝條樹形要豐滿,保持原有樹形,不得修成栓馬樁。灌木要求枝葉豐滿,修剪高度應和技術規范要求相一致。
3.6 草坪地被種植
(1)平整土地。草坪地被種植前必須進行全面細致整地,并施足底肥,一般每公頃有機肥施肥量不少于10—20噸,整地平面相對高差應小于5cm,表層不得有大于2.5cm的石塊石頭,表層含砂石量不得超15%,所有雜物及有害物全部清運出場,并進行充分淋灌沉降。
(2)草種地被植物選定。根據廣東省氣候特點,應選擇易萌芽、易維護的品種成品草皮種植。地被植物要求選用枝葉豐滿,尺寸大小均勻,色澤好,長勢好的植物。
(3)種植。按照技術規范要求,成品草皮種植盡量密植,間隙均勻少見土層。地被植物株距間隔合理,均勻密植;品種交匯處要求把設計所表示的直線或弧線顯現出來。種植后立即澆定根水,養護期間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地濕潤,有利地被植物盡快恢復生長。
(4)除草補苗養護。因雜草直接影響草坪的直觀效果,要求養護人員及時進行拔除,與此同時,也要防止斑禿現象出現,應及時進行成品草皮補植,并按時澆足水,確保草坪快速成坪。地被植物如有枯苗、死苗或缺苗現象,要及時進行更換或補植。
4 綠化工程質量控制的方法及重點
篇8
關鍵詞:燒結煙氣脫硫石膏;質量控制;綜合利用
化石能源在燃燒時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由于社會和經濟發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二氧化硫已成為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大氣污染物。鋼鐵行業是我國二氧化硫排放大戶,二氧化硫排放控制一直受到國內環保產業的高度重視。
一、燒結煙氣特性及脫硫石膏的生成
鋼鐵行業是高能耗產業,其二氧化硫排放量約占全國工業總排放量的4.5%。鋼鐵企業高爐煉鐵主要原料為燒結礦,燒結礦主要原料為鐵礦石,在生產燒結礦過程中,鐵礦石中含硫雜質生成SO2并以燒結機頭煙氣形式排入大氣環境,燒結是鋼鐵企業產生二氧化硫廢氣的主要途徑。為了實現對鋼鐵企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有效控制,必須對燒結機產生的二氧化硫進行末端脫硫處理。
燒結原料組成十分復雜,其二氧化硫減排不能照搬煤電企業脫硫機制,燒結煙氣脫硫工藝較多,目前,我國鋼鐵企業使用較多的脫硫工藝主要為石灰石-石膏法、循環流化床干法、氨-硫銨法,三種脫硫工藝的副產物分別為石膏、脫硫灰和硫酸銨。石灰石-石膏法工藝原理是將含有二氧化硫的燒結煙氣引入氣噴旋沖脫硫吸收塔,通過塔內噴氣裝置使煙氣以很高的流速沖入漿液池中,氣液發生強烈的摻混、破碎、旋沖,兩相高效傳質,完成SO2被吸收的化學反應和煙塵被洗滌的物理過程,凈化后的煙氣除水霧后從煙囪排入大氣。
SO2與石灰石漿液接觸,生成亞硫酸鈣,并與煙氣中的氧及由氧化風機鼓入的氧反應,生成硫酸鈣,再通過固液脫水分離轉化為固體狀石膏,在上述工藝過程中如何控制副產品石膏質量并實現其綜合利用,成為我國鋼鐵企業重點研究和實踐的課題。灰石-石膏法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CaCO3+ SO2+ H2OCaSO3?1/2 H2O+ 1/2 H2O+CO2
CaSO3?1/2 H2O+1/2O2+3/2 H2OCaSO4?2H2O
二、燒結煙氣脫硫石膏質量的影響因素
燒結煙氣脫硫中石膏綜合利用的關鍵是保證其質量,影響石膏質量的因素包括石灰石品質、漿液PH、漿液的過飽和度、外排廢水量、脫水系統運行狀況、強制氧化方式等。
燒結煙氣脫硫過程中石灰石是二氧化硫吸收劑,為了提升石灰石對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須保證石灰石純度大于90%,鈣硫比≤1.03。漿液PH的大小,直接影響石灰石對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脫硫效率,漿液PH可控制在4.5~6.0之間,漿液過飽和度應控制在110%~130%。強制氧化過程需提供充足的氧氣,以確保亞硫酸鈣的徹底氧化并保證石膏質量。外排廢水可實現對塔內設備的保護并保證石膏結晶效率,因而要控制好外排廢水量,確保塔內石膏漿的濃度符合生產要求。生產過程中還要保證脫水系統的正常運行,降低石膏的含水量。
三、燒結煙氣脫硫石膏質量的控制措施
1、燒結煙氣脫硫工藝的優化設計
實現對燒結煙氣脫硫石膏質量的控制,首先應根據鐵礦石及煤炭等原料的含硫率詳細計算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產生量,并依據此產生量對吸收塔、煙氣冷卻器、煙氣入塔方式、強制氧化方案、增壓風機系統、系統防腐方案等進行嚴格計算和論證,保證所選工藝設備參數符合脫硫及環保要求;其次要對影響燒結煙氣脫硫效率和石膏質量的因素進行控制,確保石灰石品質、漿液PH、漿液過飽和度、強制氧化方式、外排廢水量、脫水系統參數等符合生產工藝要求。在做好上述相關設計后,還要對脫硫工藝的綜合投資成本和效益進行評估,保證脫硫工藝即符合石膏質量及環保要求,又符合工業生產的經濟性原則。
2、運行控制
燒結礦生產中由于鐵礦石品質的差異,會給煙氣組分和煙氣排放量帶來很大影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要在滿足煙氣脫硫效率的基礎上對作為副產品的石膏質量進行動態控制,保證各項參數符合生產要求。由于燒結煙氣中含有酸性腐蝕組分,為了保證煙氣脫硫設備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需對設備和儀表進行定期檢查校驗,使整個生產系統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3、應急處理
在日常運行過程中, 應建立一套完整的脫硫島啟停、運行和應急處理方案。如 p H值異常下降,可能是吸收塔內富集了過量飛灰、鎂、氯、氟等雜質影響石灰石溶解,此時,需置換部分塔內漿液,加大排漿流量,待 p H值明顯上升時,再供應石灰石漿液;漿液濃度計失靈,可能是探頭堵塞、管路不通或濃度計位置不當所致。
四、燒結煙氣脫硫石膏和脫硫灰的綜合利用
燒結煙氣脫硫由于生產方式不同,會生成脫硫石膏和脫硫灰兩種固態產物,對這兩種產物綜合利用可幫助企業挖掘經濟價值和利潤。
1、脫硫石膏的綜合利用
脫硫石膏是濕法燒結煙氣脫硫工藝的主要產物,脫硫石膏可用于制造磨具、膩子以及水泥緩蝕劑,還可作為土壤改良劑幫助農業實現增產增收。
2、脫硫灰的綜合利用
脫硫灰是干法脫硫工藝中的主要產物,它包含飛灰及消石灰反應后產生的各種鈣基化合物,主要成分為CaSO4?1/2H2O、CaSO3?1/2H2O、未完全反應的吸收劑Ca(OH)2,隨著干法、半干法脫硫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脫硫灰的綜合利用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開發出許多有效的利用手段,促進了煙氣脫硫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2.1 蒸壓制磚
在脫硫灰中加入二氧化硅等物質,能夠有效提升脫硫灰的力學性能,通過蒸壓生產建筑行業需要的脫硫灰磚,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2.2 制備硫鋁酸鹽
脫硫灰中富含大量的硫分,利用化學方法可將脫硫灰改性得到硫鋁酸鹽用于制造水泥。
2.3 用作水泥混合材料
脫硫灰可用于水泥的混合材料,由于脫硫灰中三氧化硫含量較高,要綜合考慮脫硫灰的添加量,使水泥質量符合國家要求。
2.4 用作填充材料
脫硫灰單位密度低、剪切力好,能夠替代傳統的填充料用于低洼地和礦坑,以脫硫灰為填充料具有更強的抗腐蝕和抵御洪水的能力。
2.5 用于改良土壤
脫硫灰能夠用于提高土壤的PH值,可將酸性土壤改良為適合農業生產的優質土壤。
2.6 用作水泥緩蝕劑
以硫酸鈣為主要組分的脫硫灰對水泥有緩釋作用,經過一定的加工可用做水泥的緩蝕劑。
綜上所述,燒結煙氣脫硫技術作為我國工業二氧化硫治理的重要措施,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對有害氣體的治理,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時,通過對生產過程中脫硫石膏和脫硫灰的質量控制和綜合利用,還能夠挖掘燒結煙氣副產物的經濟價值,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燒結煙氣脫硫石膏和脫硫灰質量控制及綜合利用的研究,對我國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月杰,張義明,董文進,劉希文,夏俊起,張曉強. 煙氣脫硫技術在360m2燒結機上的應用[A]. 2011年全國燒結煙氣脫硫技術交流會文集[C]. 2011;
[2] 廖東海,葛榮芬. 南鋼360m2燒結煙氣脫硫運行實踐[A]. 2011年全國燒結煙氣脫硫技術交流會文集[C]. 2011;
[3]. 《鋼鐵行業燒結煙氣脫硫實施方案》(工信部節〔2009〕340號文);
[4]. 戴逢勝.某公司1號2號燒結機易地大修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008.1.);
篇9
關鍵詞:苗木移植;成活率;關鍵技術
1 精心策劃,制定出周密的移植方案
移植成活狀況直接影響到綠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為了保證苗木成活,避免疏漏,分工具體,要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將任務落實到每一個人,形成一條線管理,確保移植苗木成活率。
2 深松淺翻整地及土壤改良
城市建設殘留較多的建筑垃圾、生活及工業垃圾,一切固體廢棄物都會使園林土壤受到污染。在整地時一定要全面清除,并按標高整地。深松淺翻整地能夠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氣、肥、熱狀況,恢復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團粒,為苗木移植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深翻的土壤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入土中消毒,或通過太陽照射消毒使土質疏松。
3 移植時間
根據樹木的品種,移植時間不同。選擇在適宜的季節移植,可有效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一般南部山區樹種應選擇在春季大地解凍后的仲春最佳;柏類如刺柏、檜柏在4月25日以后移植為佳,此時氣溫回升,風沙較小;4~8m的云杉、油松和國槐等,在4月20日前移植。但楊、柳樹、灌木移植時間宜早。反季節移植要特殊管護。
4 苗木起挖
苗木起挖的時間和數量要根據施工種植現場的準備情況和天氣狀況等適當確定。盡量做到隨挖、隨運、隨栽,縮短土球或根系暴露在外的時間;盡量選擇假植苗或袋苗,少用或不用地栽苗和裸根苗;選擇植株健壯,生長正常的苗木和主側根、毛細根發達的苗木;選擇無病蟲害的苗木;選擇無機械損傷的苗木。挖前在保證苗木樹形的前提下,要大致疏剪、縮剪苗木枝條,主要剪除徒長枝、過密枝、重疊枝和交叉枝;對根部進行修剪時,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保持地上地下部分生長平衡。如落葉喬木的主枝可剪取枝條的1/5~2/3;有主尖的喬木應保留主尖,如國槐等耐修剪的樹種抹頭修剪;常綠針葉樹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衰弱枝、過密枝和下垂枝;灌木主枝短截不超過1/2;行道樹的苗木修剪按定桿要求,剪口封漆。苗木土球的大小要根據苗木的胸徑確定,一般是胸徑的8~10倍,土球要光滑,包裝嚴實,嚴禁松散脫落,對于大根要用手鋸鋸斷,不能用鐵锨硬性處理,以免弄壞土球傷及根條。
5 苗木運輸
苗木在裝車時應輕拿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人力搬不動的土球必須用吊車起吊,起吊時應用繩網兜,不得用繩索綁縛樹干起吊,起吊超過1t的大型土球,應在樹干綁縛處纏裹草繩或麻袋等,吊索應用帆布袋吊起,并把握好重心,輕吊輕放,根系、土球朝向車頭方向,樹冠朝向車尾方向擺放整齊。
6 定植
苗木運到種植現場后,一定要精心組織,科學種植,精細管護,嚴把質量。裸根苗應當天種植,確實種不完的苗木應及時進行假植澆水保濕。帶土球的苗木卸苗應輕拿輕放,利用吊車一次性放入樹坑中。最好隨起隨栽,不能立即栽植的應適當灑水保持土球和枝條濕潤。樹坑要規范,提前挖好,規格應根據根系、土球大小而定,上下大小一致,帶土球的樹坑應比土球大20~50cm,深20~50cm。樹坑底部應回填好土,土壤干燥時應提前浸坑,使苗木種植后有水分吸收。種植前必須檢查苗木,發現有機械損傷的應及時處理,栽植時深淺適宜,一般比原土痕深栽5~10cm。常青樹帶土球栽植深淺一樣,栽前剪除土球上包裝物或扎繩,以利根系和土壤結合生根,樹干基部多堆土,使土球穩固不動搖,過高的樹要用支架穩固,隨后做好護圈。種植時要栽正扶植,樹冠主尖與根在一垂直線上。
7 苗木管理
7.1 澆水
苗木移栽前澆水,樹坑澆滿水,切忌澆半坑水,若發現水下漏,應及時填土,直到土不再下沉為止,否則根系懸空透氣與土壤結合不上,導致苗木死亡。栽植后3天內再澆第2次透水,10天內澆第3次透水,以后澆水次數視天氣、土壤和樹種等情況而定,每次澆水都要培土、處理裂縫和做護圈。
7.2 適量施肥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每坑施農家肥10~20kg、磷酸二銨200~300g、碳銨200g。
7.3 撒生根粉
移栽前根系蘸生根粉或撒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7.4 覆膜
苗木移栽好后覆膜起到保濕、保溫的作用。
7.5 苗木后期管護
用手輕推樹干,看苗木根系與土壤是否結合良好,若有明顯的裂縫或松動,則說明栽植不到位,應及時補救;觀察樹坑。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萌發,為此,一方面看樹坑有無積水,另一方面看澆水后是否松土、有無裂縫要處理;觀察苗木是否栽植到位。
7.6 病蟲害預防
苗木還要做好病蟲害預防,一旦發現病情,要及時防治。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園林綠化;施工技術;苗木栽植
1.園林綠化工程的概念
園林工程包括園路、水景、假山、綠化栽植、造地型、給排水等多項內容,無論是哪一項工程,從設計到施工都必須著眼于項目完工后的景觀效果,力爭營造出良好的園林景觀。綠化工程是園林工程建設中的主體部分,其具有生態、審美、游憩三大效益,并且能夠調節人類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起著悅目怡人的作用。綠化工程主要包括栽植和管理養護兩項工程。
2.園林綠化工程的特點
2.1 指導思想的藝術性
園林綠化工程在景觀、小品、古典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講究藝術性,其環境景觀的效果要給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通過工程技術人員的創造性發揮去實現設計的最佳理念及其意境。如假山的堆疊、綠化配植、多種植物配置、駁岸處理、微地形處理等等,同一張設計圖,在不同的工地上,根據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技能、實際經驗不同,其施工出來的藝術效果、氣勢和品位檔次就完全不同,感覺也就完全不同,這就給現場的施工技術人員提出了其專業上的深層次要求以及對于園林藝術美的特殊要求。
2.2 建設目標的生態型
由于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發展不協調,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空間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雙重挑戰,直接威脅到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改善自然生態和生存環境,已經成為了一項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急迫任務。在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中,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已成為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關注的焦點。
2.3 實施對象的特殊性
園林綠化工程的大部分實施對象都是具有生命的活體。通過各種喬灌木、花卉、草皮的栽植與配置、地被植物,充分利用各種苗木的生態功能、形態特征及季相變化,來實現凈化空氣、吸煙滯塵、隔音殺菌、調節溫度,營造觀光休閑及美化環境的功能,是園林綠化工程區別于其它市政工程的顯著特征。它是源于林業及其他種植業而又區別于林業及其他種植業的特殊行業。
3.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流程
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主要由前期準備和實施方案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園林綠化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技術準備、苗木及機械設備準備和現場準備。園林綠化工程的分項分部實施方案又由施工總流程、苗木種植工程、土質測定及土壤改良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其中的重點是苗木種植流程:選苗加工移植養護。
4.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
4.1 土質測定及土壤改良
(1)土方造型結束后,應在細平前按照規定進行土壤取樣,并檢測pH值、Ec值和有機質含量。若檢測結果pH≤83,EC值介于0.12~0.50ms/cm之間,有機質的含量不小于10g/kg,則可進入綠地細平工序。
(2)若以上指標未能達標,則須進行針對性的土方改良,用山泥、草木灰、泥炭土和腐熟有機肥等外加劑對土壤的性質進行調節,直至測試指標符合要求后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4.2 苗木種植工程
(1)種植前土壤處理。a.保證綠化種植的翻土深度:喬木60~100cm,灌木50~70cm,草坪及地被20~30cm。b.喬木種植穴底部施加有機肥,上鋪5cm以上的土層。地被植物的栽植應施足基肥,去除雜物,并翻耕25~30cm,平整度和坡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苗木運輸。提運土球苗木時,繩束應綁扎在土球下部,以防土球破碎。苗木運至現場后,若不能及時栽植,帶土球苗木在臨時假植時應盡量集中,將樹直立,再將土球墊穩、碼嚴,周圍則用土培好。
(3)定點放線。對自由曲線形塊狀的喬、灌木種植放樣時,首先應沿林緣線放樣,避免出現鋸齒狀林緣線,點植苗木(紅楓、盆景樹、蘇鐵等)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所進苗木的蓬徑對間距適當調整,以美觀為最終原則。片植花灌木(撒金桃葉珊瑚、紅葉石楠、毛白杜鵑、南天竹)應根據設計種植密度,采取品字形種植(即前后排種植點交錯),整齊美觀。
(4)挖種植穴。苗木栽植前以灰點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挖坑的大小則依土球的規格及其根系情況確定。栽植帶土球的植物時坑應比土球大16~20cm,而坑的深度則應比土球高度稍深10~20cm,挖坑的形狀為圓形,且必須保證上下口的大小一致。
4.3 栽植
(1)栽植前的修剪。a.樹冠的修剪:植籬的灌木不需多剪,花灌木和生長較緩慢的樹木應進行疏枝和短截,并去除枯病枝和過密枝,過長的枝條應剪去1/3~1/2。b.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將病根、病蟲根、劈裂根和過長的根剪去。
(2)—般喬、灌木的栽植。a.種植時應按設計圖紙的要求核對苗木品種、規格及其種植位置。b.根據設計圖紙將林帶邊緣范圍線測設至林地地面上(方格網法)。規則式種植點可按設計的株行距以直線定點,而自然式種植點則可在實際種植中靈活掌握,盡量使林緣線曲折自然。c.相鄰植株的規格應合理搭配,干徑、高度、樹形近似,樹木保持直立。對于喬、灌木樹形豐滿完整的面應朝向道路—側。d.對于一些不適宜堿土種植的植物,應適當放大樹穴,原土種植,確保根系生長,以提高成活率。e.對于樹木胸徑在15cm以上的,應在樹根處布置直徑6cm的塑料透氣管,大約4條/株。
以上步驟完成后,應澆第—遍定根水。在澆水時應從四周均勻注入,隔天在澆足回頭水后應用挖出的無雜革新土進行覆土平堰。在栽植后的保養階段,新栽苗木在第l周每天都需進行澆水,2~3周則隔天澆水,第4~6周則每隔3~5天澆水一次。
(3)草坪植物栽植。a.草坪鋪設:草坪鋪設前應堅持做到坪床處理,保證有效土層厚度,并要徹底清除隱埋的建筑垃圾。在草皮鋪設時應注意疏密均勻,鋪設完成后用滾筒滾壓,確保草皮與土層能夠充分粘結,并使草坪平整排水通暢。b.草皮鋪設方法:每塊草皮之間預留2~3cm空隙,以便草皮成活后仍能在交界處保持平整。草皮鋪好后,應用曬干碾細的原土填滿草皮間隙,并適當碾壓,力求草皮與土壤密切接觸。對于不平整的地塊應去高填低,以確保整個草面的平整,澆透水,2~3天后再進行碾壓。以后則每隔一周澆水碾壓一次,直至草皮完全壓平為止。
(4)支撐綁扎。苗木栽植后,喬木均須立即進行支撐綁扎。對于冠大喬木,則采用鋼絲吊裝的方法,利用鋼絲繩斜拉樁固定大樹,在樹干的綁扎處須墊軟物質,保持樹干正直,鋼絲繩則與地下預埋的三角鐵固定。高大花灌木采用十字扁擔樁支撐,不殺梢片植毛竹則可采用十字綁扎。
5.結語
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不僅能縮短工程工期,減少工程造價,還可提高工程施工質量,確保園林綠化工程的各項功能能夠順利實現,對城市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雪峰.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學之友,2010 (12)
[2]黃波.淺論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0 (26)
[3]羅麗君.淺談園林綠化施工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