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2 17:52: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推動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三個文件,實現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的二次創業,結合實際,對我縣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工作計劃。
一、認真梳理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情況,盤活存量資產。認真排查產業集聚區現有企業情況,對已停產和半停產的企業列出清單限期企業進行整改,企業可以通過企業轉型升級、租賃轉讓等方式盤活企業,實現土地保值增值,產業集聚區嚴格按照河南省企業分類綜合評價配套體系,大力支持A類企業,鼓勵B類企業升級換代提升檔次,淘汰C類企業。對產業集聚區生產不佳和停產企業采取同類收購,鼓勵效益好的企業收購兼并或合作生產,盤活低效資產。
二、推進產業集聚區體制機制改革。
產業集聚區采用“管委會 (工委)+公司”的運行模式,推動管委會瘦身強體。整合管委會內設機構搞好管委會和公司的分工,充分發揮公司的作用,在資金籌集、融資擔保、項目管理、投資運營、企業服務、承建公共基礎設施、參與招商引資活動等市場化方面由公司負責,采取靈活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三、鼓勵以商招商,優勢特色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模式,努力拉長產業鏈條。
圍繞主導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鋁型材產業,截止目前,已建成投產的河南東旺熙朝鋁業有限公司,河南天冠鋁業有限公司,河南開建鋁業有限公司等六家鋁型材企業,2019年總產量達15萬噸,產值近30億元。以現有企業發展為基礎,集中打造鋁型材生產的“四園區,三基地,兩平臺,一中心”。四園區,即型材門窗產業園、玻璃幕墻產業園、全鋁家居產業園、交通型材產業園等四個專業園區。主要建設生產加工廠房、物料庫房以及相關產業配套設施。三基地,即鋁型材產業研發基地、創新創業基地、中西部型材物流倉儲轉運基地等三個基地。主要建設產業研究院、科技研發中心、新材料實驗室、標準化廠房、智慧物流管理中心、現代化物流倉庫等研發、創新和物流服務設施。兩平臺,即小微企業孵化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等兩個產業服務平臺。主要引入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和一些科技型初創企業,建設孵化器、金融、投資大廈等產業服務設施。一中心,即商貿及居住配套服務中心。主要建設生態居住小區、商業服務中心、人才公寓等生產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公司注重科技投入發展,已與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結構分會、天津大學、中原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河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河南省建設科技協會門窗幕墻專委會、北京中視藍海,開展全方位合作。河南東旺熙朝鋁業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成立的天津研究院已掛牌成立。力爭用5年時間,引進100家以上鋁型材加工及門窗生產、家具制造、玻璃塑膠等配套企業,鋁型材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將集聚區打造為中部極具影響力的“鋁型材生產加工基地”。
四、認真搞好規劃編制
2020年是“通許產業集聚區十三五規劃”、“通許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規劃”的收關之年,從新編制和完善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對實現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重點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搞好功能布局,借這次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調整,搞好集聚區功能布局,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特色產業園中園,重點建設大蒜科技園、鋁型材加工園區等,形成園區內的特色園中園;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通過盤活資源,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激化內生活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實現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開始新的飛躍。
五、認真做好高新技術園區、綠色化園區、智能化園區三大園區改造。
以茂盛工科,龍宇化工。東磁新能源等科技實力相對較強的企業為重點、形成多點帶動,以點帶面的方式拓展高技術企業實現技術升級換代,著重推薦人工智能,開展以人工智能代替人工的技術革命,對有實力的企業重點推廣人工智能在生產中的應用;綠色環保方面,重點在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加工領域從原料培育、產品生產、市場流通等環節形成綠色環保的產業鏈,以此帶動多個企業,打造專業的綠色園區。
六、優化營商環境
搞環境就是搞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清除阻礙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除打造好配套基礎設施的硬件環境外,就是打造好企業服務的軟環境,企業所審批的事項能不辦則不辦,必須要辦的盡量減辦,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辦事程序,為企業打造出一個愿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良好創業環境。
篇2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支撐我縣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發展動力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面對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和新變化,如果發展理念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錯失良機。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在實體經濟上做文章。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根深葉方茂,本固枝乃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業態集聚壯大,全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要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催生傳統產業增長的新動能。隨著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產業舊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結構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使傳統企業真正由大轉強、變優。二是要啟動創新這個新引擎,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加大人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等,大力發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動能。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實現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農業、綠色工業、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動,加速形成城市、商業、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
從宏觀環境來看,我縣還存在以下幾點優勢。一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將加快工業化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面臨土地、環境、勞動力、商務成本等系列約束情況下,我縣如果能發揮土地、水、礦產、農副產品、勞動力等資源豐富,以及生態環境優越的后發優勢,利用產業落差加快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和國內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資源密集代工類產業轉移,跨越式推進我縣的工業化進程。二是城鎮化建設將為我縣注入長期發展動力。在國家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隨著我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縣城鎮化必將步入快速推進階段,這不僅可以加快我縣發展,優化整個城鎮空間格局,而且進一步推動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從而帶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是泛長三角同城化將推動我縣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泛長三角區域的交通實現網絡化、公交化、共享化,勢必推動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亦將成為必然。為我縣外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按照“區域調特、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構筑以縣城為中心的區域購物中心、鄉鎮級的商業服務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級服務體系。
(二)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強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引導上按照“抓大促小帶中間”的思路和方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篇3
關鍵詞:科技創新;商業銀行;融資
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了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商業銀行應積極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不斷優化科技和金融融合機制,增強金融服務高質量供給水平,提升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效能。
一、科創銀行的挑戰與機遇
科創企業多屬于戰略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科創企業在提升經濟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就業、帶動產業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科創企業是商業銀行業務增長的重要儲備。近年來,科創企業蓬勃發展,據科技部官網的消息顯示,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8.7%,研發投入占到全國企業的70%。相關數據顯示,納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的企業數量達到32.8萬家。長遠來看,科創企業是商業銀行不可忽視的業務陣地。科創企業對于商業銀行的最大機會在于這些客群的高成長性和對資本的巨大吸引力,如小米創業9年即成為世界500強,并賦能提升了龐大的小米產業鏈企業,寧德時代等一批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在全球產業升級的背景下,獲得了資本和市場持續且大量的支持。部分科創企業在短短數年快速成為當地核心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這類客戶對銀行業務需求快速增加,給銀行公私業務帶來一批優質的客群,這些客群也是中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的主力軍。抓住這一主要客群也是商業銀行能夠持續壯大自身經營實力和高質量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抉擇。科創企業前期資金投入大、產品研發周期長,產品迭代速度快,與傳統企業金融風險呈現出的特征有很大差異[2]。大多數商業銀行仍然按照傳統模式經營,其管理體制機制、風險控制技術、員工考核激勵難以匹配科創企業的融資特點。科創企業既有傳統小微企業內部治理簡單和財務管理不規范、不透明等問題,又具有專業和技術壁壘較高、知識產權和信用評價難度較大等特點[3],這就對商業銀行服務科創企業的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對銀行現有的經營管理體制的考核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二、發展趨勢探討
1.科創銀行模式多樣化相對于國內4000多不同規模的商業銀行法人而言,科創銀行的建設具有不同的發展定位和發展階段。每家銀行都將根據自身的資產規模、機構網點、人員與技術儲備、專業能力和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因素,結合所在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狀況及階段,自主選擇科創銀行模式。從服務國家戰略的現實出發,大中型銀行應著力成為科創銀行的主力軍,致力于成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全鏈條創新者、全周期服務者;中小微銀行著力成為科創銀行的特色軍,致力于成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特定階段、特定行業的專業科創銀行。2.科創銀行產品精準化一家銀行的科創金融業務能否快速穩健發展,跟總行的戰略定力和政策穩定性關系非常密切。因此,要從頂層設計上進行優化,在總行層面建立科創金融的領導機制,確保有效運營。并配套完善運行機制,持續優化內外部協助機制,為科創企業打造全方位差異化金融服務鏈;探索科創企業綠色審批機制,授予基層銀行更多經營自,著力擴大科創業務覆蓋面,推動科技金融擴面提質增效。科創銀行應積極探索新型業務模式,建立符合區域特色的科創金融業務模式,在專屬信貸產品設計上發力,探索開發專利權、商標權質押融資、訂單融資、商票保貼、稅務貸、補貼貸等更加靈活的融資類服務[4],緩解科創型中小企業“輕資產、弱擔保”的融資難問題;并加強與政府、擔保公司、創投機構、券商、律所等機構的合作,多層面獲取企業精準信息,建立科創企業服務生態圈。3.科創銀行服務多元化科創企業是典型的技術集中型企業,最有價值的創新都體現在軟件研發、數據集成和運用、藝術創作、品牌建設等內容中,這些都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存在。科創銀行業務可結合這一特點,拓展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對初創期科創企業,通過發放人才貸等創新產品,充分適應初創期風險特點,提供差異化服務;對技術尚在研發攻堅階段、市場尚未成熟的種子期企業,通過建立合作關系如與風險投資機構合作,持續跟蹤服務客戶成長;對成長期科技企業,以信貸業務為主,探索利用股權投資方式,以差異化、多元化金融產品供給,提升綜合化服務能力;對成熟期科技企業,圍繞產業鏈提供投資并購、發行債券、債轉股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以產業綜合化服務帶動產業整合。
三、結論
綜上,科創銀行前景廣闊,伴隨金融科技的發展,銀行融資在科創企業融資渠道中將占據更大的份額,科創企業的金融業務在商業銀行的業務比重中也會越來越大。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科創銀行勢必通過轉變經營模式,設計精準化產品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讓科創企業的融資生態更加完善,為科技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參考文獻:
[1]張輝.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論與路徑初步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2018(01).[2]王景武.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創新[J].中國金融,2021(15).
[3]嚴俊.商業銀行發展科創金融業務的思考[J].銀行家,2021(08).
篇4
關鍵詞:建筑 材料 發展 環保
一、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的意義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產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墻體材料、保溫隔熱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業是建立在技術進步、保護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基礎上的新興產業。一般來說,新型建筑材料應具有以下特點:復合化、多功能化、節能化、綠色化、輕質高強化、工業化生產。
發展新型建材、推廣節能建筑是保護耕地資源的需要。中國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墻改材料,其中粘土磚仍占據主導地位,而生產粘土磚的粘土資源則又是相對較優質的粘土。從中國耕地資源條件看,全國耕地只占土地面積的13%,目前人均耕地1.43畝,為世界平均值的約1/3。耕地資源緊張,且優質耕地少,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已是不爭事實。開發建材新產品,為推廣節能建筑開辟了一條可行之路。
二、新型建筑材料的種類及發展現狀
1.新型墻體材料
我國新型墻體材料發展較快,品種較多,主要包括磚、塊、板,如粘土空心磚、摻廢料的粘土磚、非粘土磚、建筑砌塊、加氣混凝土、輕質板材、復合板材等,但數量較小,在整個墻體材料中所占比仍然偏小。只有促使各種新型體材料因地制宜快速發展,才能改變墻體材料不合理的產品結構,達到節能、保護耕地、利用工業廢渣、促進建筑技術的目的。
2.新型保溫隔熱材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溫隔熱材料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發展成為品種比較齊全、初具規模的保溫材料的生產和技術體系。①保溫隔熱材料在國外的最大用戶是建筑業約占產量的80%,而在我國建筑業市場尚未完全打開,其應用僅占產量的10%。②生產工藝整體水平和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不夠穩定。③科研投入不足,應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滯后,特別是保溫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多年來進展緩慢,嚴重地影響了保溫材料工業的健康發展。加強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和其他新型建材制品設計施工應用方面的工作,是發展新型建材工業的當務之急。
3.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建筑業及其它有關行業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是建筑材料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工業建筑與民用建筑對防材料提出了多品種高質量的要求,在橋梁、隧道、國防軍工、農業水利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和領域中也都需要高質量的防水密封材料。
4.新型裝飾裝修材料
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品種門類繁多,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居住條件改善密切相關,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建筑材料品種之一。它的品種、質量和配套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建筑物裝飾檔次的高低,對美化城鄉建筑、改善人民居住和工作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
近幾年來,建筑施工企業為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積極推廣應用三新技術成果,努力在加大建筑產品的技術含量上下功夫,這對提高質量、降本增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部分施工企業,常常因缺乏經驗操作不當造成新的質量通病。給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結合目前工程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的實踐,就輕質墻體材料、粉煤灰、UPVC水管的應用談幾點體會:
四、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趨勢之展望與對策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密度日趨加大,城市功能日益集中和強化,需要建造高層建筑,以解決眾多人口的居住問題和行政、金融、商貿、文化等部門的辦公空間,因此要求結構建筑向輕質高強方向發展。目前主要目標仍然是開發高強度鋼材和高強混凝土,同時探索將碳纖維及其他纖維材料與混凝土聚合物等復合制造的輕質高強結構材料。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將建筑材料對環境造成的負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需要開發研究環保型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也有向細微發展的趨勢,隨著納密技術和納米材料的進一步發展和研究,國外和國內利用納米材料研究開發和應用的材料,目前主要是納米Ti02催化生態建材。隨著人類智能化的發展,智能化材料也被人們重視和研發,所謂智能化材料,即材料本身具有自我診斷和預告破壞、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的功能,以及可重復利用性。因此我們必須:
1.確定新型建材及制品發展的主導產品,加強結構調整的導向工作
2.加大科研開發的力度,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3.加強產品的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應用步伐
4.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產基地和大型企業集團
五、結論
綜上所述,新型建筑材料代表了建筑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符合世界發展趨勢和人類發展的需要。新型建筑材料將一直更新,有毒害的材料不斷減少,新的綠色建材產品不斷涌現。它的應用遍布各行各業。新型建材不斷開發應用必將促進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福廣.對墻材革新的戰路思考.《新型建筑材料》2010(1).
篇5
建設網絡強國,是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國家發展戰略。為高質量達成這一目標,北京千兆光網的建設該如何進行?哪些行業將基于千兆光網來發展應用與創新?在9月16日的北京互聯網大會上,華為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作了詳細闡釋與暢想。
大力建設千兆光網 豐富行業創新應用
基于高層戰略,工信部先后出臺了《“雙千兆”網絡協調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及《關于開展2021年度千兆城市建設情況總結評估工作的通知》,對千兆光網的發展給予指導和規劃,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把千兆光網建設寫入了各省十四五規劃、新基建政策,或者是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在9月底的北京國際通信展上,首屆“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也將正式啟動,鼓勵基于千兆光網的應用場景創新。
從家庭到政企 千兆光網帶來更多商業價值
千兆光網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它包括了三個的方面內容:1、千兆的家庭光寬;2、全光傳送網絡;3、基于兩者之上構建的豐富的高品質應用。
在家庭寬帶領域,北京家寬應用領先全國。據悉,2022年,北京冬奧會直播將首次進行8K超高清直播。在教育領域,北京在國內首次提出全市基礎教育名師要100%開設線上直播教學。這些都離不開高速、穩定的千兆網絡支持。為此,華為了“華為星光智能光貓系列產品”,并基于智能光貓,構筑FTTR全光家庭網絡方案,讓光纖從客廳延伸到每一個房間,徹底解決家庭Wi-Fi覆蓋不佳、網絡不穩的問題,并能實現10倍于現有同類產品的網絡覆蓋能力和上網速率。另外,即便在不同的房間移動,也可以達到屋內漫游切換的“0延遲感知”。目前,北京聯通和北京移動攜手華為,已面向家寬市場FTTR家庭寬帶套餐。
在政企業務領域,北京也具備應用需求的先發優勢,北京各類政務機構約6000多個,這些機構對網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非常高;金融機構也是全國最多的,約4500多家。包括北京證券交易所,國有五大行的總部也都在北京,及其他數十家銀行分支機構。因為涉及金融安全,這些機構就要求專線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低傳輸時延。
此外,北京數百家的演藝場所和體育場所,也存在大量的直播訴求,結合各類新型的視頻形式,如8K、VR視頻、360°全景視頻等等,就要求相應的直播網絡要有更大的帶寬、更低的時延。
為滿足此類業務的網絡需求,華為推出了基于千兆光網的OTN品質專線,可以滿足上述高端用戶的嚴苛訴求。依靠OTN硬管道的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和超高安全,實現一跳入云、品質入云。
目前,在政企領域,北京的運營商已分別了相應的品質專線。如北京聯通,已經開通了1萬多條OTN精品專線,在抗疫工作起到了關鍵的保障作用;北京聯通還剛剛跟國家話劇院和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部署OTN智慧專線實現了多劇院聯動全息劇場的信號傳輸,Business FTTR則滿足了舞臺信號回傳處理和辦公場景的需要。
北京電信推出的超低時延跨域專線,實現了低至每千公里5.5ms的時延,對于高端金融用戶有非常大的商業價值。北京移動也憑借“全光智慧城市”項目,成功助力北京入圍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的“使能技術大獎”。
基建與應用協同發展 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僅僅建設好千兆網絡的基礎設施,對于網絡強國戰略還遠遠不夠。千兆光網的價值離不開豐富的應用場景。
靳玉志表示:“目前,千兆光網已經深入到行業應用,助力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光纖進校園,服務教務、管理、生活,用一根光纖承載,部署和維護都非常方便;光纖進醫院,提供千兆大帶寬、硬管道超低時延,保障海量數據傳輸、支撐遠程醫療。同時,光纖進工廠、光纖到路口的商用案例也不斷涌現。”
當前,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國家的1800個行業客戶正在使用華為的光網絡進行數字化轉型,千兆光網的行業價值得到廣泛認可。
行業數字轉型需要綠色低碳的千兆網絡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已成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共識。對國家戰略而言,如何使用更加綠色、節能、低碳的通信技術,來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讓綠色節能的技術本身就變成金山銀山,是具有挑戰的頂層設計。靳玉志認為,千兆光網就是一項既能實現綠色節能,又能帶來商業價值的關鍵技術。
首先,光網絡以光纖為通信介質,原材料是沙子,天然的就要比傳統的銅線通信要更為節能——因為銅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在提煉和回收過程中,損耗巨大。目前,北京聯通已經完成了1100多個老舊SDH站點的升級換代,使用Hub OTN光通信產品進行替換,一年可以節電約150萬度,相當于減少710噸碳排放。北京三大運營商核心機房的光交換設備,基本都已經升級到最先進的OXC光交叉設備,一年可節電100萬度,或相當于多種2.1萬棵樹。這些措施的落地,都將有力支撐北京碳中和目標的率先達成,同時還能給運營商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商業模式。
家庭領域,通過AI技術的應用,已經可以實現智能光貓設備的智慧節能休眠,使得設備的全年功耗降低30%左右,相當于每人種了一棵樹。如果全北京市近800萬非智能光貓全部更換,那將是更巨大的綠色收益。
應用領先×網絡領先=戰略領先
篇6
關鍵詞:市場經濟;高效;營銷策略
從大體上來看,煤炭貿易在整個貿易中所占比重較大,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煤炭貿易企業應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及時調整供銷關系,以市場為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同時要做好煤炭市場的開發和拓展,以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信譽取得大量的市場占有額。在增強品牌和質量觀念后,制定出科學高效的營銷策略,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白熱化的形勢下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營銷策略的制定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其次必須適配國家的宏觀控制。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制定高效、科學的營銷策略對提升煤炭貿易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實現我國煤炭產業的生態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在營銷策略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煤炭這一產品的特殊性,由于煤炭屬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煤炭貿易企業在對煤炭進行貿易的過程中必須遵照國家礦產資源的法律法規要求去做,要最大程度減小采煤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做到從根源上節約這種不可再生資源,在提升企業效益的同時,推動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進步。
一、目前經濟環境下煤炭貿易企業營銷策略的分析
1.目前的經濟形勢及煤炭現狀
今年年初以來,國內煤炭市場陷入了多事之秋。受國內經濟加速放緩、風險上揚等問題,面臨增速下行、通脹上行與經濟轉型等短期與長期問題疊加的多重壓力,對煤炭的需求也因經濟增速放緩而降低。此外,產品滯銷,開工率下降,繼而減少煤炭消費。這磁在外煤與內需不足的雙重夾擊下,慘淡的銷售形勢,導致煤炭貿易商面臨生存危機。業內甚至有人驚呼“煤炭的黃金十年,將一去不復返!以前煤炭是“皇帝女不愁嫁”,而現在看國內各大港口煤炭的存儲量便知形勢嚴峻。
今年下半年煤炭逐漸趨暖,但由于采購價格的不斷攀升,而煤炭的主要用戶電力、鋼鐵、鋁業、紙業等并沒有隨采購價格攀升而按相同比例調整供貨商的進貨價格,有些反而有小幅下滑,這造成了貿易商經營壓力大,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有的屬于虧損經營,煤炭貿易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在下滑。隨著煤炭市場的動蕩,經營煤炭也越來越艱難了。所以煤炭貿易商如何在“夾逢”中生存?除了提供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占領份額,做好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銷售成本、管理成本、運輸成本),還要另辟蹊徑,制定適合企業本身的營銷策略,提高經濟效益。
2.煤炭貿易企業營銷策略正確發展方向
(1)基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形式,煤炭貿易企業應當認清現狀,轉變觀念,將可持續發展營銷策略提上議程;把以市場為導向產品生產策略落到實處。在經營觀念上,需要增強品牌意識,制定品牌戰略,以高質量的產品和良好的企業信譽立足市場。此外,加強對營銷人員的管理,積極開展職工的營銷技巧培訓工作,為職工樹立營銷意識、品牌意識、市場意識,使其能高效科學的開展營銷工作。同時,企業設立專門的營銷組織,負責對員工營銷技能培訓和高質量產品生產的監管。通過高效科學的營銷策略制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協調企業利益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經濟發展。
(2)實施跨集團方案開展區域銷售。所謂跨集團營銷是指在區域政府的統一管轄下,各煤炭貿易企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整個區域內戰略性、統一性、公共性的合作下一起進步,從而提升區域內企業群的綜合競爭力。區域營銷觀念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下催生的新觀念,是以跨集團的方式完成對其產品的整合宣傳,使營銷活動能夠貫穿活動的始終。它突破了傳統煤炭營銷中單一的資源供求關系,轉而以跨集團的方式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實現強強聯手,實現多元化合作。這樣的合作模式為企業帶來了更雄厚的資金儲備量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同時,通過煤電產業的強強聯合,形成完整的煤電體系,從而大大節約的產出成本。跨集團的合作方式在提升煤炭貿易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區域的經濟發展。
(3)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營銷策略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滿足客戶的需求,在實際工作中緊抓產品質量,高樹品牌,注重新產品的開發,市場的調研,提高員工的素質,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改進,使營銷工作持續穩定的發展,從而使煤炭貿易企業的發展能夠順應時代的要求。
二、制定符合當前經濟形勢的營銷策略
1.制定科學高效的企業營銷策略
(1)以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為重點,在符合煤炭貿易企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長遠、有效的發展策略。增強品牌意識和市場觀念,在產品生產上應當加大對高科技的運用的力度,生產科技含量高的優質產品,以質量求生存。
(2)調整煤炭銷售策略。根據煤炭屬于稀缺不可再生資源的特點以及需求隨季節變化的特性,適時的調整銷售策略。對市場需求動向要有靈敏的嗅覺,牢牢的抓住市場機遇,根據國際市場能源需求,適時的調整煤炭存儲量,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煤炭銷售策略。
(3)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來看,煤炭貿易企業應逐漸向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過渡,慢慢轉變傳統的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理念。做到從根本上節約煤炭資源,響應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使企業在國家宏觀政策的監管下規模化運作。與此同時,從整體上提高煤炭產品營銷的戰略高度,以科學的產品營銷策略,綠色環保的高質量產品,優質的售后服務,使煤炭貿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中能夠占有一席之地。
2.建立完善的營銷組織
(1)制定高效的營銷策略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營銷組織。營銷組織中配備的營銷隊伍要能達到崗位的需求。在這個營銷組織中,分工必須明確,總部和下級的權責必須劃分清楚,從而保證營銷策略高效的執行。此外,對推銷人員大額的篩選和培訓必須嚴格。篩選的標準是推銷人員要能夠很快與需求方建立各個方面的聯系,并能較好的保持與客戶的合作關系,對其業績進行全方位的考核。推銷人員的培訓內容包括:競爭策略、企業的主要產品及生產過程、消費者心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
(2)將高素質的營銷隊伍充分利用起來。通過營銷隊伍成員之間的分工協作大力向外宣傳企業在生態保護中的功績,樹立企業良好地環境衛士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力渲染企業為社會帶來的環境效益,使大眾認識到企業的社會價值所在,從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
(3)推行全員營銷理念。若想讓營銷策略得以順利地執行,必須建立與企業營銷戰略一體化的人力資源體系,以全員營銷觀念的推行帶動營銷策略執行工作的全員參與,從而從整體上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進度。
3.煤炭貿易企業的營銷策略
(1)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做強產品。煤炭貿易企業能夠跳出過去傳統的一買一賣的煤炭貿易模式,將當下非常成熟的煤炭業務為中心漸漸向上下游產業鏈進行延伸。煤炭貿易企業能夠借助自身的資金優勢,對煤炭生產企業進行具有實質性的控制,根據相關需求指標進行生產,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成本,還能夠有效保證煤炭生產企業的煤炭質量,通過這個方式能夠打通上游產業鏈。煤炭貿易企業還能夠向下游產業鏈延伸,通過長期經營煤炭產品,對煤炭生產企業有著一定的了解,這樣能夠經營煤炭的相關附屬產品,由于煤炭產能的長時間過剩,價格受到上下游打壓,獨立的煤炭產品處于逐漸虧損的狀態,因此,經營煤炭的附屬產品能夠為煤炭貿易企業獲得更大的利潤。與此同時,煤炭貿易企業還能夠發展物流運輸業務,通過港口倉庫以及自建物流運輸來降低成本,這也是煤炭貿易企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2)易貨貿易,做大企業規模。從產業整合角度來看,煤炭貿易企業的發展軌跡首先就是將煤炭貿易做到專業化,積累一定的資金成本,獲取一定的資金、人才以及操作實業的經驗以后,就會面臨很多不同的選擇,開始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對于煤炭貿易企業來說,積累原始資金相對比較困難,因為煤炭作為一個中間產品并且與上下游之間的交易非常密切,由此能夠產生易貨貿易,這是煤炭貿易企業業內的主要模式與做法。以某煤炭貿易企業為例,他們從國外進口優質的煤炭,將這些煤炭賣給國內的煤炭生產企業,用進口煤炭與自產煤炭配成符合下游用煤企業所需要的產品指標,或者從國內煤炭生產企業那里購得其它品種煤炭(如焦炭),然后將這些煤炭進行出口,這樣做使煤炭貿易企業在進行煤炭購買時出現的資金壓力,能夠為其進行資金運作創造相應的時間,如果煤炭貿易企業的規模逐漸做大,那么煤炭生產企業就能夠成為煤炭貿易企業的加工車間。
(3)資本運作以及利用期貨市場。目前單純的進行煤炭貿易所獲得利潤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在煤炭行業內有很多具有很強經濟實力的煤炭貿易企業已經開始接觸資本運作,形式多種多樣,成立擔保公司、參股金融機構等,而在眾多方式中股權投資是相對比較高端的方式。隨著煤炭期貨的上市,煤炭產品所具備的金融屬性越來越突顯,整個煤炭貿易企業的游戲規則已經發生著巨大變化。因此,煤炭貿易企業被迫打破傳統的操作的手段,參與到金融資本運作里面去,其主要的表現為操作煤炭期貨。煤炭期貨的上市對于整個煤炭貿易企業來說,煤炭貿易企業能夠利用到煤炭期貨的金融屬性,例如將倉單質押進行融資等,依靠煤炭市場的眾多群體、客戶進行煤炭現貨的交易、倉儲、監管以及物流,以此來做大煤炭貿易。煤炭貿易企業能夠根據煤炭行業的特點,成立相關的擔保公司以及信托基金等多種金融手段將煤炭貿易做大做強。
三、總結
就國內貿易企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煤炭能源的重要地位短期內不可改變,煤炭的需求呈上升趨勢發展。因而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協調好企業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確保資源、和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是企業未來發展策略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炭資源的整合政策不斷深入,煤炭產業規模化生產、潔凈循環、跨集團合作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已逐漸清晰起來。未來,煤炭貿易企業生產鏈條化、兼并重組區域化、產品綠色環保化、生產技術高效化成為煤炭貿易企業適應復雜多變經濟環境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唐家琳:淺談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營銷策略[J].煤炭經濟研究,2008,(8):53-54.
[2]孫 科:淺析煤炭企業營銷策略[J].現代商業,2010,(23):103-104.
篇7
2017年12月24日星期日
宏觀
1、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我國已經不具備高增長的客觀條件,中國經濟發展不再追求V型反轉。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楊偉民表示,有的解讀把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解讀為放棄去杠桿,這是一種誤解和誤讀,包括去杠桿在內的“三去一降一補”是今后五年都要堅持的任務。
3、人民日報三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該穩的要穩住,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平穩,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完成城鎮新增就業和調查失業率既定目標,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該進的要進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金融財政風險有序有效防控。
4、審計署:截至今年10月底,對部分央企業績不實問題,相關企業已調整賬目報表1790.88億元,清退追回違規資金3159.82億元,處理處分149人次,完善規章制度75項。
篇8
進一步擴大規模,加快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一是抓好國家級標準化基地建設。繼續建設好現有的16個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積極爭創新的標準化基地。二是創建綠色食品核心示范區,使每個核心示范區面積達到5—10萬畝。三是嚴格執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做到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
抓住重點,做大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充分發揮資源、地域和品牌優勢,大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升級,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加工體系。一是通過招商引資,壯大龍頭企業。積極鼓勵和支持現有龍頭企業擴張發展,扶持飛鶴、元盛、中糧、恒陽、北大倉、富裕老窖、瑞盛、安泰生物等現有龍頭企業盡快做大做強,不斷增強其對產業的牽動能力。進一步做好各縣(市)區園區的規劃、建設,充分發揮園區產業項目建設載體的作用,通過招商引資,不斷引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入駐園區,推動綠色食品的產業聚集。二是以主導產業為重點,做大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重點推進玉米、大豆、馬鈴薯、水稻、雜糧、白酒、乳制品、肉制品和優質礦泉水等九大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搞招商、上項目、拓市場,延伸產業鏈,加快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發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構建優勢產業集群。三是以生產監管為重點,規范綠色食品的加工標準。引導企業嚴格執行生產工藝標準,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檢測程序,確保產品符合標準。
開發市場,提高綠色食品市場占有率。一是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知名品牌。結合綠色農產品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市場歡迎的實際,全力培育品牌,做大做強一批特色明、規模大、質量高、信譽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農產品。重點打造雅魯河牌小米、嫩晶牌大米、港進牌粉絲、粉皮系列產品、紅光牌綿白糖和蘇達礦泉水等5個品牌。同時,積極引進已經有較高市場占有率的知名品牌,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爭取與他們合作,搞好貼牌貼標。二是加強專業市場建設。發揮特色產品優勢和原產地優勢,采取各種方式發展專營店、連鎖店,在大中城市商場、超市設立專賣區、專賣柜等銷售網點,不斷擴大銷售空間。三是建設穩固和長久市場。在鞏固、開拓現有“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其它省會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市場。四是充分發揮網絡銷售的優勢,積極開辟新興市場。積極引導企業利用網絡方便、快捷的優勢,推進大宗商品的網上交易,不斷擴大網上的交易品種和交易規模。五是繼續辦好綠博會。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進一步開拓銷售市場,使綠博會成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同時,繼續堅持“走出去”,利用各種展會、推介會,展示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的精品和品牌,提高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的市場競爭力。
強化龍頭,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化經營水平。立足資源和產品優勢,發揮品牌效應,開發更多的綠色食品,提高綠色食品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是建立利益聯接機制。通過采取訂單、合同、租賃等各種形式,加強基地與加工企業有效對接。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綠色食品生產管理模式,大膽探索和創新龍頭企業與原料生產基地的利益聯接機制,把基地作為加工企業的第一車間,減少基地農民經營風險。二是強化服務組織建設。積極發展和培育綠色食品協會、聯合會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壯大各類經紀人隊伍,切實發揮他們在基地生產過程中上聯市場、下聯農戶的作用。
加強監管,打造綠色食品之都誠信品牌。組織協調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工商等相關執法部門,圍繞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操作規程,實施“四統一”生產模式,突出投入品監管,確保基地生產高標準。圍繞綠色食品加工標準,突出生產原料、添加劑監管,確保加工產品高質量。以基地原料生產、食品加工、市場銷售和知名產品的保真、誠信的品牌效應,合力打造綠色食品之都這塊大品牌。
認證產品,積極穩妥推進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不放松質量標準,不降低準入門檻,切實維護精品形象,不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注重速度、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對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要求,有規模、質量好、市場潛力大的產品,及時受理,及時認證,不斷擴大標志產品總量。
篇9
2012年10月12日至14日,吉林大學經濟學院以杜莉教授主持的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綠色經濟實現路徑——中國碳金融交易機制研究”為依托,召開了“碳金融與綠色經濟發展學術會議”。南開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中央黨校、西南財經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鄭州大學、吉林省社科基金規劃辦、吉林財經大學以及吉林大學的6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就追溯碳金融的理論基礎及推動中國碳金融交易的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廣泛討論。
一、碳金融交易理論基礎追溯
理論是對規律的總結與歸納。吉林財經大學宋冬林教授提出不能架空碳金融交易,需要密切關注碳金融對傳統理論的傳承與擴展。南開大學逄錦聚教授指出,適應實踐發展和時代需求,開展碳金融研究是理論研究的重大責任。吉林大學杜莉教授認為,碳金融交易機制既承接了產權理論、功能金融理論、金融監管理論的現有內涵,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上述理論的外延。
結合傳統的價值理論,逄錦聚教授對碳排放交易標的的商品屬性進行了認定。價值理論將商品定義為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逄錦聚教授認為,碳排放額的減少來源于技術改進,而技術進步離不開勞動,故碳排放額在一定意義上屬于勞動產品,一旦用于交換,便具有商品屬性。碳交易表面上交易的是碳排放額度,實質上交換的是碳減排的技術以及協同的一系列復雜的人類勞動,故碳排放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其使用價值體現在可用于碳減排活動,其價值體現為凝結在碳排放額度中的人類一般勞動。
北京環境交易所周丞認為,碳是政府授信并在特定市場具有流轉功能的商品,可以視為一種廣義的貨幣。碳市場以產權理論作為依托,是科斯定理與現代金融的完美結合,產權的正確界定對于減少環境問題,避免公地悲劇具有重要意義。西南財經大學蔣南平教授將碳金融與低碳經濟的理論根源追溯到的綠色發展觀和以生態危機理論、雙重危機理論為代表的西方生態主義,從指導實踐的角度,強調準確界定低碳經濟與綠色發展內涵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二、碳金融的實踐進展
1.碳市場的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源于系統工程學,意旨自高端開始的總體構想。碳市場的頂層設計涵蓋了基本制度設計、發展路徑及評價體系等各個環節,頂層設計的合理程度決定了碳市場的運行效率甚至成敗。
中央黨校郭兆暉將碳市場的構建路徑劃分為三個基本模式:以歐盟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混合的模式。周丞與郭兆暉均認為中國比較適合以日本為藍本,采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混合的構建模式,積極發揮“干中學”的作用,推動中國碳市場的建設和完善。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工業化的攻堅階段,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即刻構建全國范圍的碳減排體系的條件尚不成熟。郭兆暉建議以三年作為一個區間,逐步由區域性碳市場向全國性碳市場過渡。關于碳市場的基本制度設計,郭兆暉認為,不僅要考慮環境有效性與成本有效性,也要關注產業接受性、行政可行性以及政策的公平性。建議由國務院確定履約期長度、排放上限、交易對象、管制行業,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負責配額分配、管理與抽查等供給機制的設計,構建一個囊括政府部門、常規金融機構、經紀商、交易所、法律服務機構、研究咨詢機構、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制度體系,并建立本土化的新型經濟評價體系。
關于碳交易的機制設計,周丞認為應采用總量交易模式。首先,應創新總量設置模式,選擇某年為基準年,將基準年之前已經運營的設施排放的溫室氣體設為存量,基準年之后的為增量。以存量作為總量控制的目標(Cap),效仿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期初采用歷史排放法對排放總量進行分配,隨后逐步轉向拍賣方式。增量采用高基準線,規定若干年后,將部分增量轉化為存量,進入控制和交易;其次,設計碳市場的柔性機制,包括允許配額無條件儲備,允許低效機制、履約期以三年作為基準、建立碳價格“安全閥”機制、建立配額儲備庫、不允許配額借貸等;再次,設計碳泄漏規避機制,即通過擴大管制區域范圍、細化機制設計、輸入產品納入管制、降低境外產品需求等措施,減少碳泄漏;最后,設計碳市場的測量、報告、核查(MRV)機制。
2.碳市場及碳金融交易的實踐
中國碳市場交易已初步試水。周丞先生以北京環境交易所為例,介紹了中國碳交易平臺建設的實踐活動。目前,北京環境交易所主要有三大業務線:一是由CDM、VER與“雙特(特定行業特定區域)試點”所構成的多層次碳交易業務;二是節能量與排污權交易業務;三是由節能環保技術投融資、低碳轉型服務組成的低碳發展業務。
當前,國際市場較為活躍的碳金融活動主要包括碳信貸、碳基金、碳保險、碳期貨、碳期權、與碳相關的金融中介服務等等。中國受制于碳市場起步晚、金融體系相對薄弱等因素,碳金融活動以綠色信貸為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曾剛副研究員歸納總結了國外綠色信貸抗拒、規避、積極、可持續發展四個階段,介紹了赤道原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口信貸與環保指南、德國與日本先行國家的經驗,梳理了中國.自1995年至今綠色信貸的發展歷程,總結了中國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開展過程中暴露的財政稅收激勵政策缺位、技術標準與風險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并從制度完善、產品創新等角度為綠色信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策建議。鄭州大學武魏巍副教授從期貨等衍生產品的角度切入,總結了國際現行碳交易平臺期貨、期權運作的經驗,通過對比瑞典城市馬爾默與中國大慶,深刻剖析了中國推出碳期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對中國碳期貨的前景進行了展望。吉林財經大學劉吉舫教授介紹了綠色保險的產生和發展歷程,從理念培養、標準確立、產品創新等層面,對中國綠色保險的開展提供了建議。
為推進碳交易及碳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西南財經大學蔣南平教授、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陳柳欽教授均提出要建立珍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理念,即推動思想環保、理念環保。此外,蔣南平教授建議盡快制定中國乃至全球的自然資源、能源消耗及補償標準,改變不合理的社會關系與社會束縛,避免資本對自然資源統治力所造成的生態破壞,應該將科技作為重要手段,加速生態修復和清潔發展。陳柳欽教授建議在產業布局過程中,要從網絡、空間的視角著眼,避免思維和落腳點的單一性和局限性。
3.碳金融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助推
結合會議主題,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碳金融對碳市場發展乃至綠色經濟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陳柳欽教授認為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是經濟的核心,提出“給金融一個支點,金融一定能撬動低碳經濟發展”的論斷。蔣南平教授認為借助碳交易體系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碳市場份額,通過廣泛意義的碳排放權全球營銷,來捍衛國家利益具有必要性。周丞指出碳金融作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實現低碳經濟、推動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工具和抓手,能夠為政府提供稅費體系之外的轉移支付手段,促進實現淘汰落后產能、引導GDP高質量增長、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區域轉移等政策意圖的實現。武魏巍副教授重點從碳期貨的視角,歸納了碳金融對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碳經濟效益、增強碳交易話語權、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重要意義。
關于“金融是現代經濟核心”的論點,逄錦聚教授提出了新的見解,認為金融確實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不宜夸大金融的功能,應更多關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匹配,避免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過度繁榮。杜莉教授認為應充分發揮金融對低碳經濟的助推,而風險防控機制亦是碳金融交易機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4.關于碳金融交易機制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碳金融交易作為一個前沿研究領域,其進一步研究處于探索階段。關于研究隊伍的搭建與合作模式,逢錦聚教授提出了“反木桶原理”,即研究團隊中,首席專家的科研與管理水平,決定了該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的層次和質量。杜莉教授指出,宜采用合理分工,責、權、利相匹配的模式,真正做到任務到人、經費到卡,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發揮協同作用,挖掘科研協作的潛力。
關于碳金融交易機制研究體系的架構,杜莉提出應將金融思維與傳統的經濟理論相結合,從供給機制、需求機制、價格機制、風險防控機制以及效率與溢出效應評估五個相互銜接、互相影響的環節切人,避免現有單一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針對杜莉教授提出的架構,曾剛副研究員進一步強調了供給機制在碳市場構建中的關鍵地位,認為碳市場的特殊屬性,決定了供給機制是碳金融交易機制的核心,配額總量的設置、分配模式的設計、管制對象的選擇、碳金融產品的創新與選擇對市場需求、價格、風險甚至運行效率與溢出效應均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供給機制的科學與合理程度決定了碳金融體系的成敗。
篇10
一、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業的重要使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判斷,準確刻畫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這是新時期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打造中國工業升級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工業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必須認清的新形勢。
工業是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主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間,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國工業化尚未完成,工業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并處于合理區間依然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工業保持平穩發展,將為我國經濟在發展中升級、在升級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戰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突出,癥結在工業、難點在工業、突破點也在工業。消費方面,只有加快制造業向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網絡化銷售等先進制造方式和商業模式轉型,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支撐消費結構升級。投資方面,近年來工業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正在成為投資新熱點。出口方面,工業制成品己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是提升“中國制造”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就業方面,新興產業成長與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正在創造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帶動整個就業結構改善。
工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領域。歐美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發展實踐表明,工業是研發投入的主要陣地,是創新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從根本上決定了國家整體創新水平。近年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鐵路、高性能計算機、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物聯網、智能機器人等大量創新性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創新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風起云涌,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即“兩個IT”深度融合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只有加速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創新,真正把工業發展動力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我國工業才能從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躍升,實現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的根本性轉變。
二、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伴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國際經濟復蘇疲弱態勢延續,我國工業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工業運行風險逐步顯性化。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工業發展既要面對舊問題的纏繞,又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對此要有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
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長期以來,工業發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優勢、通過引進技術和管理迅速形成生產力來實現規模擴張,對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重視不夠,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普遍偏低,產業長期被鎖定在國際價值鏈中低端環節。進入信息化時代,發展先進制造模式所需的高端傳感器、數控系統、工業應用軟件等基本被國外壟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嚴重阻礙我國產業從成本競爭向效率競爭轉型。特別是,由于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國家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行動。
產業結構不合理。一方面,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鋼鐵、電解鋁、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甚至在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也開始出現產能利用不足,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困擾我國工業長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另一方面,新產業培育不足。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云制造等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增長點不多。從區域布局看,工業發展尚缺乏“全國一盤棋”的統籌協調機制,導致區域產業發展同質化問題嚴重。
發展環境亟待優化。隨著經濟增速下行,各種矛盾逐漸顯現,市場信心不足,給工業企業投資決策、融通資金、生產經營等造成明顯負面影響。工業行業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偏低,長期在6%-7%低位徘徊,近兩年進一步下滑至6%以下。由此導致資金、人才等資源大量向金融、房地產、證券等領域流動,難以吸引到優質要素資源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此外,工業領域的普惠性政策不足,諸多創新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得創新創業投資支持,往往錯失企業成長的最佳時期。
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新的國際產業分工和價值鏈格局正在形成。發達經濟體加快戰略調整,推動“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流,對我國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環節攀升形成巨大壓力。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利用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等產業,對我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保留并發展中低端產業形成挑戰。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規則新體系與全球治理新機制正在重構,如何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國際貿易與投資談判等方面的話語權,將會對我國工業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
三、在主動適應新常態中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這篇大文童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找準方法、狠抓落實,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這篇大文章,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工業篇。
優化產業結構,發現培育工業領域新增長點。堅持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實施創新驅動、質量品牌、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等重大工程,將有潛力的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成為主導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充分發揮戰略、規劃、政策的引導作用,發揮技術標準、法律法規和市場機制的約束作用,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繼續化解過剩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專業化、服務化,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現代物流、互聯網金融等生產業,推動工業向價值鏈高端演進。要深挖信息消費潛力,加快實施“寬帶中國”工程,加大4G網絡基礎設施投資,鼓勵發展電子商務,切實發揮高質量投資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重塑工業轉型發展新引擎。堅持把增強創新能力擺在首要位置,增強中國工業升級的動力。要圍繞兩化深度融合需要,力爭在集成電路、新一代移動通信、重大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集中突破一批基礎共性和核心關鍵技術,提高我國工業基礎能力與國產智能技術、產品和裝備水平。要著力健全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體系,支持眾設眾包、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創新發展,加快推動工業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培育壯大產業競爭新優勢。
發展智能制造,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生產新方式。堅持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戰略重點,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浪潮和信息化發展趨勢,探索智能制造生產方式,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工業生態體系。要以應用為核心、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工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要支持工業云服務平臺建設和大數據技術應用,鼓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眾包設計、柔性制造、個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新型制造模式。要加快部署高速、寬帶、移動、泛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發展和應用,有效支持云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業務發展。
加快綠色發展,推動形成低碳循環發展新模式。堅持生態文明建設與工業文明建設相結合,推動工業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積極支持綠色低碳、節能環保設備和產品開發,提高國產智能產品、智能裝備的制造能力,為農業、服務業提供更加節能高效的設備。要加快節能環保、再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探索能源合同管理、節能資源協議、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等新模式,加快形成工業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大力支持智能電網建設,促進能源資源的優化調配,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行業為重點,組織開展低碳技術試點,推動建設一批低碳工業園區。
- 上一篇:并購估值與企業價值評估
- 下一篇:腫瘤內科與腫瘤外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