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1 17:1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三數學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三數學教學方法

篇1

關鍵詞:初三數學教學方法;探討

隨著中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跟我的同事們經常在探討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合理地利用教學的原則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呢?下面,本人將試著結合實際教學例子談談我的一些認識。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教師在上課前應認真地鉆研教材,探究教材中每個知識點的潛在功能,建立一個充分地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充滿活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說:“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興趣,講授教材就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的確,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們通過加工教材,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組織好每

一節(jié)課,學生才會樂學。

多數學生認為,數學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等于枯燥無味。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合理,統(tǒng)一和諧,學生才能自然清晰地接受新知識,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堅持“雙基”教學,注意適當拓展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考試的重點,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礎的基礎,學生只有扎實掌握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才有能力發(fā)展。我們在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適當地進行引申、拓展,并引導學生在解題后進行反思,注意總結數學規(guī)律和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要與時俱進

新大綱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系的。 數學課上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要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開發(fā)他們大腦中未被開發(fā)的腦細胞,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不斷充實自己。一是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形式。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組織大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二是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語言、素材。三是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數學技術。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tǒng)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成的。有許多圖片、圖像需要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許多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需要用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們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而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

自己感悟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從某種角度講,數學上的每一次重大的發(fā)展和突破都是技術(當然包括科學)有大的發(fā)展與進步的前奏,而事實是數學的發(fā)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術的發(fā)現。

四、重視信息及時反饋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數學作業(yè)本必須及時上交,目的是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訂正,將反饋與矯正落到實處,做到當天的問題當天了解、當天解決,也就是說反饋要適時,矯正要到位。 另外,我們還應注意反饋信息是否真實,矯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為反饋的信息虛假或不真實,我們就發(fā)現不了問題,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也就不會采取及時、正確的矯正措施。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反饋矯正的及時性。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上課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積極動口、動手。可利用提問或板演等多種方式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一般我們把提問、解答、講評、改錯緊密地結合為一體,注意輔導其學習方法,并針對其學習上的缺漏予以輔導糾正,作業(yè)及時批改,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及時做好信息反饋。 做好月考及模擬考試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知識缺漏情況的統(tǒng)計及分析,進行針對性的評講,要求學生做好糾錯記錄,準備專門的糾錯本,便于學生記住易錯的題型。針對性地進行跟蹤訓練及檢查,同時不要把講評和改錯拖得太長,最好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及時反饋在當日為好。

2、注意反饋矯正的準確性。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積極熱情地幫助他們答疑解難,使他們體會到老師的關心,嘗到因積極與老師配合、真實地提供信息而學習進步的甜頭,從而主動與老師配合,及時矯正作業(yè)及考試中的問題。

五、關注后進生

對于后進生,給他們制定的目標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他們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要想他們成功就要在課后多花時間幫助他們。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地進步。除此之外,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講課時不管多生氣,多著急,都要忍住,要耐心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六、開展競賽活動

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鉚著勁兒去爭、去奪,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爭強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后進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fā)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于后進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 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后進生也“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會自動退出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意志的目的了。要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優(yōu)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參考文獻:

[1] 楊麥秀:《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中學數學教學》,2011(03).

[2] 魯彬:《注重主體性教學的一個案例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12).

篇2

【關鍵詞】: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教學;實地測量

一、前言

筆者曾帶過一個班級分組實施實地測量,活動進行經過一段時間后,該班級中的第一名學生跑來向我詢問如何測量,而且當下還沒有任何一組可以想出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法來測量。這場景著實讓我感到驚訝,于是乎我將概念圖畫出給學生提示,沒想到他們依舊無法從“平面”圖形來應用到“立體”的世界中。從這過程得知或許學生可以從這些應用題中解出答案,但如要在實際的場地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進行測量時卻又令學生難以想象。這凸顯學生缺乏“空間概念”及“帶的走的能力”。

二、活動設計

筆者曾設計本校的數學步道,其中一項關卡便是測量校內各項建筑物的高度。本活動選定三個主要目標物作測量:升旗桿高度、體育館高度及舊教室高度等。茲詳述如下:

1、活動主題:利用相似三角形法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法(橫倒法)測量學校建筑物高度。

2、實施年級:初中九年級上學期。

3、配合單元:初中數學第五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相似三角形。

4、實施時機:在上述單元結束后分組實施。

5、活動準備:學習單、筆、尺。

6、課程時間:2節(jié)課(九十分鐘)。

7、教學理念:筆者第一次實施這堂課時,原以為學生可以將所學直接利用到實體建筑。沒想到帶領學生走到操場時,皆毫無頭緒。推論其原因可能是空間能力上的問題,他們無法將相似三角形的圖形套用在實體空間。于是當我對第二個班級實施時,特地先在班級教室以計算機軟件及實景照片講解測量方法,待學生了解后再帶出教室開始測量。利用數學原理測量實物方法很多,所采用的方法亦是相似三角形法。筆者礙于時間考慮,選定相似三角形法及橫倒法來做測量,各三個測量目標。為使學生更順利的完成測量,學習單采用最詳細的方法來設計。 (此部份教師可依學生程度差異適度增減學習單內容)

8、教學目標:

(1)能利用相似三角形法估算建筑物的高度。

(2)能利用其它方法估算建筑物的高度。

9、教學流程:

待測量完畢,各組回到教室分組討論結果。教師最后公布三個建筑物的實際高度讓學生知道,并計算各組的估測準確率。最后請同學分享測量過程的心路歷程以及兩種測量方法的比較。

三、結果討論

筆者在實施兩個班級的教學后(第一個班級未作測量說明;第二個班級作測量說明),發(fā)現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學生只知道按部就班,將測量的各項數據按照公式計算出來即可,很難在其眼中出現“三角形”的立體圖像。后者由于筆者有了前車的鑒,利用實驗前充分的說明測量細節(jié),學生亦會提出發(fā)問,如此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可以更加確定學生理解的程度。待教師詢問各組有無問題后實施測量,果不其然其過程順利多了。

學生可以理解所測量的數據意義為何?為何要測量這一段?如何測量?如何將數據計算成答案等。然而此項的差異不僅如此,更表現在測量結果上。筆者發(fā)現經過測量前的說明后再實施測量的準確率高達八、九成,甚至有的組別接近百分的一百,比沒有經過事先說明的班級高出許多。再者,由于橫倒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法)的原理比相似三角形要來的簡單許多,測量的步驟相對也較少,所以從各組測量結果發(fā)現,以橫倒法測量出來的準確率較高。

相似三角形法由于需測量的長度較多,所以產生的結果誤差較大。另外利用建筑物高度與其影子比等于人的身高與人的影子比來測量建筑物高度也是個可行的道,但是此法必須在天氣狀況良好、太陽光強的天氣下才有辦法使用。在測量的部份會用到步伐,有時走的距離很長,但是這樣的長度是無法用身邊的尺來做測量的。關于這一點走路的距離測量建議教師可以在課程實施前讓學生先行討論。例如:一百公尺÷步伐數=每一步的長度。

四、結語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夠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長久以來教師教導的內容大多僅限于教室內的紙上談兵,殊不知偶爾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學習是件重要的事。教師可在課余時間多設計教學活動以讓學生可以藉由這些活動來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及實用性。況且,藉由戶外的學習方式著實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不同的風貌。

篇3

[關鍵詞]小學數學;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基礎;激發(fā)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27-0059-02

隨著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評價(主要是指試題評價)越來越“活”,隨之出現的讓教師感到頭疼的問題是學生一遇到變化的問題就不會解決。于是,教師便產生了覺得學生“笨”“不會變”的心理。這種教學心理是正常的,同時又是不正常的。說其正常是因為這是人的一般心理,即遇到問題總會先歸因于外界因素;說其不正常是因為作為教師沒有反思自己的教學,從教學的角度去考察這一問題的成因并提出改進的方法。

在筆者看來,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的方式過于單一。即使經過了十多年的課程改革,人們對它的爭議(尤其是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爭議)也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止步不前,相當一部分的數學課堂又回到了課改之前的狀態(tài)。于是,課堂上又開始不關注學生數學思維尤其是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結果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僵化,遇到變化的問題當然也就無法產生有效的反應。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就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事實上,當部分數學教師意識到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時,也會發(fā)現這實施起來遠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簡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不會因為單單幾節(jié)課的訓練就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因此,本文嘗試對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基礎與激發(fā)方式做出思考。

一、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基礎

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是需要基礎的,只有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有計劃的訓練,這樣的培養(yǎng)才有效。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關注哪些基礎呢?經過梳理,筆者提出如下幾個方面供同行們思考。

一是“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四基”是 “雙基”的拓展與延伸。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將其理解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認為數學教學要圍繞“四基”來進行,這種認識忽略了“四基”本身具有的基礎性的作用。在筆者看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最根本性的內容,學生所有數學能力的形成都建立在這兩者之上。在這兩者的基礎上,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認識和思想,這樣就會發(fā)現數學知識生成的脈絡,而這個發(fā)現的過程也就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生成的過程。那么,“四基”對于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會起到什么作用呢?眾所周知,發(fā)散思維并不是胡亂思維,發(fā)散思維的特點在于數學研究的焦點并不變,只是問題解決的思路發(fā)生質的變化而已,而鎖定焦點就必須擁有良好的“四基”基礎。因此,培養(yǎng)“四基”是首要的事情。

二是幫學生尋找數學聯系。只有在“四基”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之間的眾多聯系,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才有可能生成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聯系主要是通過數學知識之間的對應、等量關系產生的,再加上還原、假設、轉換、列舉、特殊情形、極限等思想,一般就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數學知識網絡。如果用比喻來說明的話,“四基”是一張網上的一個個結點,而對應關系和等量關系就是結點與結點之間的網線,這種網線要產生極強的張力(發(fā)散思維能力)的話,就具有還原、轉換、極限等成分。

三是幫學生建立數學思維的“觸角”。發(fā)散思維最終表現為學生遇到數學問題時,能將“觸角”伸向多元問題解決的方向。可以說這種數學思維的“觸角”就像雷達,通過掃射進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那么,學生怎樣才會擁有這種“觸角”呢?筆者的經驗是通過示例、嘗試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創(chuàng)新甚至是失敗中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逐步生成這種“觸角”,那種指望用一兩個例子就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觸角”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二、發(fā)散思維的激發(fā)方式

有了上面的基礎,下面要思考的就是發(fā)散思維激發(fā)方式的問題了。大量的教學事實證明,并不是抓實了上面的三點,學生就能夠產生發(fā)散思維的。事實恰恰相反,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也都努力抓了“四基”,抓了數學之間的聯系與陌生問題的解決,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還是沒有能夠有效地形成。究其原因,就是發(fā)散思維的激發(fā)方式出了問題。筆者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不斷地探索,認為以下兩種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上可能是有效的。

其一,在數學問題中進行開放性訓練。開放性訓練是教師比較熟悉的,具體到小學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問題的解決總是先提供條件,然后讓學生去尋找條件間的關系并解決問題。于是,開放性訓練就有兩種情形,先說簡單的由少數幾個條件綜合成多個條件。例如在“混合運算”中常常有這樣的問題:一本筆記本5元,一個書包40元。一般情況下,給出了這兩個條件后就會給出明確的問題,如購買5本筆記本和1只書包,一共需要多少錢?如果在呈現這一問題之前,讓學生先就給出的這兩個條件進行思考,讓學生根據這兩個條件去推理出問題,這對學生來說就是開放性訓練的機會。而且這樣的問題難度不大,學生在思維的驅動下,一般可以尋找到這樣的答案:書包的價格是筆記本價格的多少倍?買一個書包的錢可以買幾本筆記本?買一本筆記本與一個書包需要多少錢?書包比買筆記本貴多少錢?這些問題其實囊括了原來兩個條件可能會產生的大部分問題,但這個過程是由學生完成的,學生的思維就不會集中在原來所呈現的那一兩個問題里,這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有基礎性的作用。

其二,在數學問題中進行組合式訓練。組合式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另一個重要途徑。例如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條件1,某工人正常每天能夠生產20個玩具;條件2,按計劃每個工人需要30天才能完成自身的任務;條件3,加班條件下每天可完成25個玩具。在不給出問題的情形下,這三個條件可以組合并提出不同的問題。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一般情形下學生會將條件1和條件2進行聯系,提出一個工人完成任務需要完成多少個玩具,其中會用到乘法知識。而也有學生能夠將條件2與條件3進行組合,進而可以求出加班一天比正常工作一天多完成的玩具個數,用到的是減法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條件1與條件3可以組合嗎?條件1、2、3可以共同組合嗎?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開放,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三、發(fā)散思維教學的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首先在于發(fā)散意識的培養(yǎng),這種意識體現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就是在面對數學問題時,是不是只想出某種單一的解題思路。文章開頭提到的部分學生在問題發(fā)生變化后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其首要原因就是缺少發(fā)散的意識,不知道如何對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聯系或組合,思維空間自然也就比較狹隘。

這里之所以特別強調發(fā)散意識,是因為意識本來就是思維的前提,只有有發(fā)散意識才有可能有發(fā)散思維。在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如果發(fā)散意識培養(yǎng)到位了,那具體的培養(yǎng)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參考文獻:

[1] 茆漢榮.培養(yǎng)學生數學發(fā)散思維的路徑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3(11).

篇4

為了達到數學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認真?zhèn)湔n,制定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計劃

做到教學目的明確,重點、難點清楚。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每一課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初三代數積、商、冪、方根的對數第一節(jié)課時,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對數的運算法則,做到:能正確地用式子表示,并會用語言敘述。學會“取式子的對數”的方法。通過對法則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重點是積、商、冪、方根的對數運算法則。難點是對法則的推導。學生對法則學得好壞將直接影響以后能否正確、熟練地用對數進行計算。因此,必須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地記住。教學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復習: ① 對數概念,對數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② 練習指數式化成對數式,對數式化成指數式。

新課、積、商、冪、方根的對數。在推導之前先寫出MN 、、

四個式子,然后提出怎樣用logaM、logaN來表示loga(MN)、logaN、logaMn和loga。老師任選其中一個為例,詳細講解推導思路、步驟和依據,爾后學生自己推導一個。其余兩個由老師給出結論,讓學生課下做。接著把事先在小黑板上寫好的四個對數運算法則顯示出來,進行記憶,并讓學生試著進行文字敘述。

對數法則的應用等。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和學生的練習、作業(yè)的信息反饋,基本上達到了目的,教學效果較好。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除了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外,還要講究教學方法。例如,我在講初一代數方程的應用時,先讓同學們給我做了這樣一道題:李學和王生分別在相距100米的A、B兩地準備練習長跑。李學的速度是每秒鐘跑8米,王生的速度是每秒鐘跑6米,如果他倆同時向同一方向出發(fā),請同學們給我算一下,多長時間李學能追上王生?這時,全班同學都積極思考,爭先恐后地演算發(fā)言,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比較順利地理解和掌握了迫及間題的解法。

三、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在教學中我盡力做到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解題,而且還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與學生一塊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尋找思路。我認為這樣做,既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又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不但要重視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教學,同時還要注意不斷總結解題規(guī)律。在對初三學生進行總復習時,我精心組織題組,以便揭示解題規(guī)律。例如解選擇題的幾種常用方法有:直接法、驗證法、排除法和特殊值法等。

四、堅持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平時教學中,盡量采用富有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共同思考,嘗試練習、分析、比較等,從而讓學生掌握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或結論。并對積極思考,勇于發(fā)言的同學進行表揚。我認為這樣做學生學的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講授初一代數第一章中的減法法則時,我先讓學生練習了如下題目:

①(+3)-(-5)=?

②(5)+?=3(弄清“?”處只能是什么)

③(+3)-(+5)=?

④(+3)+(-5)=?

⑤(+3)-(+5)與(+3)+(-5)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討論這些運算有什么規(guī)律。對于①一開始學生不會做②③④⑤題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舊知識得出正確答案。并有半數左右的學生發(fā)現了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減法法則的理解。

五、掌握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我們反地搞題海戰(zhàn)術。但是,要學好數學還必須做一定數量的練習。因此,我在選編訓練題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針對教材的重點關鍵內容,針對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變化在反復出現,不斷鞏固和加深。

注意靈活性。

在習題中將有關知識進行溝通和深化,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篇5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銜接;影響因素

初中生進人中職以后,對數學知識的領會、認知、掌握和吸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中職與初中的數學學習在很多方面銜接不上,很多學生對中職的數學學習難以適應,而我們中職數學老師的認知也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這是造成中職新生數學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

筆者從校情和中職數學學科教學具體情況出發(fā),分析學生、調研教師、鉆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了中職數學教師在教與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疑惑和影響中職新生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

一、教學內容差異

實施課程改革以后,初中數學教材把過去一些較難的內容刪除了,現行的教材內容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規(guī)律,比較通俗直觀,帶有趣味性,而且每一個新知識的引入往往與生活實際很貼近,比較形象,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學生一般都容易理解和掌握,而對于那些在中職學習中經常應用到的知識點,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要求比較低,二次不等式、分數指數冪等還放到了中職階段學習,這樣初中階段所學內容就比較少,學起來比較容易,與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課程相比,其教學容量與難度大為提高,甚至還存在著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沒有學二元二次方程組,這與中職數學直線與圓錐曲線的關系脫節(jié);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沒有學習三角形的重心和垂心,而這與中職數學中考查“四心”脫節(jié),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不適應中職數學學習的后果。

中職數學高一新教材融合了近現代數學內容,將舊教材的內容重新整合,與初中教材相比,第一章集合就體現概念抽象、定理嚴謹、邏輯性強、知識范圍廣等特點,教材敘述整體上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明顯提高,知識難度相對加大,題目多變,解題靈活,對初中所學知識掌握不牢或學得較呆板的學生會覺得不適應這種變化,所以大多數對口新生會覺得中職數學比較深、比較難。

二、教學目標差異

由于應試教育追求中考升學率的影響,在中考指揮棒的指引下,在初中與中考有關的“雙基”反復講,反復練,而與中考關系不大的三言兩語帶過,而中職數學區(qū)別于初中數學,不再需要很強的系統(tǒng)性,無須深入理解,無須考慮在數學方面進一步深造和研究;它有很強的工具性,適合于某種專業(yè)的課程需要符合相應職業(yè)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中職數學的使命,一定是服務于對應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和職業(yè)崗位,教學就應該有服務意識,姑且稱為“職業(yè)導向”,這樣在中職高、初中教材交接處的雙基,學生就無法準確掌握,因此人為造成了知識脫節(jié)現象。

三、學習方法的差異

很多學生在初中時不經常預習甚至沒有預習的習慣,這是具有共性的,但由于初中學習的內容較淺顯且容量較少,即使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方面的矛盾還不是很突出,但到了中職新生階段,問題就顯現出來了,表現在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感到困難,對知識點學得太死,不能靈活運用,更談不上舉一反三、遷移運用能力了。

初中三年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習慣于圍著教師轉,滿足于聽、記、背,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認為一切都會由老師安排好,到了中職還是一如既往沉浸在初中時的學習方法中,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能力,依賴性較強,沒有預習、復習、總結等自我消化的環(huán)節(jié),致使學習出現困難,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數學學習質量的提高。

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是很容易得高分甚至滿分的,這是數學學科分階段傳授機制和學生的心智等特點決定的,到了中職,很多原來數學較出色的學生也會感覺沒有那么突出,甚至有點不懂數學了,所以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學習成績的不夠理想,成功喜悅的減少,都會導致學生覺得中職數學很“難”,逐步失去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興趣。

四、學習心理的差異

中職對口新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7歲左右,生理上正值青春期,而在心理上也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與初中生相比,中職生有了自己的思維,不喜歡“人云亦云”,多數中職生表現為上課不愛舉手發(fā)言,課內討論氣氛不夠熱烈,與教師的日常交往漸有隔閡,即使同學之間朝夕相處,也不大愿意公開自己的心事,心理學上把這種青年初期最顯著的心理特征稱為閉鎖性,中職新生心理上產生的閉鎖性,表現在學生課堂上啟而不發(fā),呼而不應,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障礙,另一方面,初三一年的奮戰(zhàn),老師、家長、學校三方都對學生提出了升學的奮斗目標,各方面對他們的要求都比較嚴格,進人中職后,家長認為孩子已長大,自覺能力增強了,沒必要管得太多,新生入學后沒了初三的緊迫感,在行動上缺少了初三時的沖勁,所以剛步入中職時,新生很容易產生對數學的“畏懼感”,由此影響了數學的學習質量。

五、教學方法的差異

篇6

關鍵詞:數學 教學質量

初中數學素質教育是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必然結果,它是逐步由“應試教育”轉軌而來的,它的主要任務是:更新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大幅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與學生突際應用能力。

一、重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目前,在初中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學生的“厭學現象”較為嚴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偏離和違背教師正確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教與學兩方面的不協(xié)調,主要表現在課內不專心聽講,課外不做作業(yè),不復習鞏固。這種現象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直接后果是不少學生因為“不聽、不做”到“聽不懂,不會做”,從而形成積重難返的局面。其原因產生于自我因素與社會因素。

初三數學整個復習過程中,怎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厭學現象”呢?我的體會是,必須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采用多種教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復習“有理數”一章時,學生們總以為是復習課,心理上產生一種輕視的意識。鑒于此,我把這一章的內容分成“三類”,即“概念關”、“法則關”、“運算關”,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討論的方式,找出每個“關口”的知識點及每個“關口”應注意的地方。如“概念關”里的正、負數、相反數、數軸、絕對值意義,“法則關”里的結合律、分配律以及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在“運算關”強調一步算錯,全題皆錯等等。討論完畢選出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講解,最后教師總結。通過這一活動,不僅使舊知識得以鞏固,而且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tài)。又如在復習“二次根式”一章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游戲:事前我布置學生收集各種有關本章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并且書寫在一張較大的紙上,在上課時由組長在開始前5分鐘內召集全組學生把各自找到的錯誤題拿到一起討論,安排“參戰(zhàn)”順序。游戲開始,各隊輪流派“挑戰(zhàn)者”把錯誤題貼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隊搶答,如果出示問題后一分鐘之內無人能正確指出錯誤所在,則“挑戰(zhàn)者”自答,并獲加分,如果某隊的學生正確應戰(zhàn),指出了錯誤所在,則應戰(zhàn)隊加分,最后以總分高的隊獲勝。這一游戲使課堂氣氛活躍了,挑戰(zhàn)者積極準備,應戰(zhàn)隊努力思考,把有關“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錯誤顯露無遺,其效果比單純的教師歸納講述要好得多。這一教學過程僅僅相當于一種游戲,但突出帶動了學困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多數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師所要求和布置的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的被動性較強,主動學習和探求知識很不夠,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的被動性,表現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死記硬背。他們上課抄筆記,課后抄作業(yè),復習考試按教師指定的背課本和筆記,還有許多學生大量地看各類題解,這都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和發(fā)展。他們的學習缺乏獨立性,離不開教師這根“拐棍”;而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又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中考指揮棒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三,學生被迫在課上課下大量做練習,重復性的無效勞動占去了很多學習時間,負擔過重,這就顯得學習被動和方法過死,嚴重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學習過程的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上,凡采用具有獨立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與其學習效果的相關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級的相關點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齡段學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對于初三學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要開設學習方法課,引導學生尋求合適的學習方法。

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初中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概念內容逐句、逐段舉例、解釋,對重要的數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題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fā),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其次,自主選題、做題,最準確地鞏固當前所復習的知識。最后,做好錯題集,進一步回顧自已過去解題時忘記了什么,忽略什么,找到最佳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主要方面。

篇7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1-0087-01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進入初中階段后個體差異性帶來的影響逐漸增張并從學生的成績、學習狀態(tài)中表現出來。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呢你,成為有用之人,采用“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1 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方法

分層教學是一個應對學生差異性問題的重要措施。從當前出現數學學生的狀況來看,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體現在班級、年齡層次、數學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等方面。分層教學也是依據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劃分,然后制定分階段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使數學教學方式更符合初中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程度,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依據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的分層,主要在同一學校和同一年級中進行。根據學生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成績、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將某一年級的初中學生劃分為優(yōu)等生、差等生以及中間水平的學生三個層次。

2 充分落實分層教學措施

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最適合的分層教學措施有五項。這五項分層教學措施主要有:

第一,學生分層。學生分層主要包括上、中、下三個層次,可根據分層情況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教學。第一層次的屬于數學基礎、學校能力、學校成績都拔尖的學生群體,第二層次屬于成績中等的學生,第三層次則是學習有困難、需要更多幫助的差等生。

第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是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學生分層的情況教學目標分層可包含以下兩個方向。以初一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為例,首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共同目標是完成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學習。比如初一學生需要學習有關代數的初步知識如有理數、相反數、一元一次方程等;對圖形有進一步認識。其次不同層次學生還有不同的層次目標。優(yōu)等生目標最高、中間層次稍差一些,下等生要求最低,難度最小。當然隨著學生能力和成績的提升,教學目標也會隨著發(fā)生改變。

第三,教學過程分層。教學過程分層主要體現在數學課堂教學上,主要指的是在數學課堂上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要求。教學過程分層其實可以與課堂練習層次進行有機集合,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回答的問題、習題練習要求也都不同。優(yōu)等生負責理解難度較高、數學知識點較為負責的問題,難度逐層降低。

例如,在教授因式分解類題型的時候,可同時列出三到四個分解因式題目如:(1)x3-x2+x-1 (2)5ax+5bx+3ay+3by (3)x2-x-y2-y。然后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劃分給不同組的學生讓學生進行分層練習。優(yōu)等生做第一題:x3-x2+x-1,差等生做最后一題:x2-x-y2-y,中間層次的學生負責第二題5ax+5bx+3ay+3by。練習錢學生可對三種程度數學題的解題思路進行討論整理和敘述求證,與教師進行良性共同,然后分別開始解題。

(1)x3-x2+x-1

解法=(x3-x2)+(x-1)

=x2(x-1)+(x-1)

=(x-1)(x2+1)

(2) 5ax+5bx+3ay+3by

解法:=5x(a+b)+3y(a+b)

=(5x+3y)(a+b)

(3) x3-x2+x-1

解法:=(x3-x2)+(x-1)

=x2(x-1)+(x-1)

=(x-1)(x2+1)

解題時,不同小組可在解題時間、解題效率等方面進行競爭,增強學生的課堂數學、課堂練習興趣。

第四,在數學教學中比較常用的分層方式還有作業(yè)分層和測試分層。這樣的分層也都是以第一點學生分層為依據。主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來安排分層工作。

3 多種分層教學模式相結合

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根據實際情況將這些教學模式進行排列組合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1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相結合

當前大部分學習的分層教學工作都是又任課教師在某一班級中進行,所以最合適的就是班內分層模式。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還要與課堂教學的分層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利用

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輔導和教學工作,當然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互動能力、團結互助精神。例如,在對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進行教學輔導工作首先需要通過數學測驗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差異分組,然后知道不同的初三數學教學目標,比如,優(yōu)等生的教學進度更快,比其他層次學生提前進入復習期,復習教學的內容、難度也都是最高水平。此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分階段考核、評價等工作。

3.2分層走班模式與能力目標分層檢測模式相集合

分層走班模式時候在全年級進行,形式上類似大學的公共課教學模式,不打破原有班級劃分,卻在根據層次不同安排不同的教學工作,這樣的模式影響下,學生的測驗安排自然也要緊隨其后,以教學程度為準安排測試。

3.3個別化學習的模式與定向培養(yǎng)目標分層模式相結合

個別化學習模式和定向培養(yǎng)目標的分層模式都是針對學生間個體差異性明顯的現象所采取的的措施,也是提升“因材施教”特色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模式的針對性向,教學投入相對較大,所以普及程度比之前面幾種模式要小很多。而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這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參與的要求很高。

此外,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工作中還要努力做好對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管理工作。因為分層教學的缺陷就是在管理上比較麻煩,如果能有一個有效的管理系統(tǒng),對學習分層教學工作進行優(yōu)化管理,將有效提升分層管理效率,免除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胡志遠.淺析如何進行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語教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3(08).

[2]王春輝.淺析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及效果[j],赤字,2013(06).

篇8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2.人機交互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教師是主宰,學生是配角,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練習作業(yè)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入這個過程。而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yè)。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tǒng)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huán)境,于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認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幾何畫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tài)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tài)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征。初三代數“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tǒng)=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

3.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tài)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guī)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鼠標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

4.化繁瑣為簡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fā)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布”,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了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

三、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篇9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2―0058―01

數學難學是高中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一些學生在初中數學成績較好,在中考中數學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經過高中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數學學習興趣喪失,數學成績大幅度下跌。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過渡不到位所致。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過渡呢?

一、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

就教材內容而言,高中數學的內容更多、更深、更廣、更抽象,尤其在高一學生剛接觸代數,其概念抽象、知識密集、理論性強,同時高中數學更多地注意論證的嚴密性、敘述的完整性、整體的系統(tǒng)性和綜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初中知識,由淺入深過渡到高中內容。

二、做好學習心理的銜接

有些學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來。他們認為自己在初一、初二時并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fā)奮了一、二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因而認為讀高中也不過如此。存有這種思想的學生是大錯特錯的。中考的題目并不具有很明顯的選拔性,但高考題卻不相同。如果心存僥幸,想在高三時再發(fā)奮一、二個月就考上大學,那到頭來就會后悔莫及。

三、銜接好教學方法

1. 應根據學生思維發(fā)展階段的特點組織教學,促進思維過渡。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提升學生抽象、概括、推理能力的訓練,而高中數學教學,則要進一步注意理論觀點對數學思維活動的指導作用。所以在銜接階段,要使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思維發(fā)展階段相適應。過難、過急是不行的,過易、過慢也是不行的。要設計好教學程序,使教學既符合學生思維結構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強度和適當難度。

2. 注意加強化歸思想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聯想、轉化的能力。把一個復雜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熟知的問題加以解決,這就是化歸思想,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這種方法在數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如立體幾何研究的雖是空間圖形,但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平面幾何問題來解決。

3. 重視知識歸納,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章節(jié)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復習中要找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圖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統(tǒng)化,便于記憶、掌握及運用。同時對所學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也應進行分類總結,找出其共性與個性、區(qū)別與聯系,進而透徹理解所學知識。

四、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第一,學生習慣于套用教師提供的題型“模子”;第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回家后輔導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師的教學方法變了,套用的“模子”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許多學生進入高中后,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教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外在表現為:不制訂學習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對教師將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忽視聽課的主要內容。因此,做好初、高中學生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銜接工作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良好習慣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并結合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將學與問、學與練、學與思、學與用有機結合起來。

篇10

關鍵詞:初中教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76-01

由于初中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心里發(fā)育不很健全,而初中數學比較抽象,學習任務又比較重,要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時還不盡如人意,這就促使我們不得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改變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我們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認真?zhèn)湔n,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課堂不用功,課后拼命補的不好做法,努力形成群體講求課堂教學質量的輿論氛圍。一方面要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學。要從教材的整體上來理解、把握數學知識,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復習,不只是簡單的重復,加強記憶,更重要的是深化認識,從本質上發(fā)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加以分類、整理、綜合、構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一定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先抓好那80的基礎分,做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常抓不懈。另一方面重視知識的歸納總結和問題的發(fā)現、設置、探索與解決。切忌就事論事,然后通過大量的練習來“掌握”概念。我們要充分利用問題情景來引導學生參與完成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在知識的發(fā)生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及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數學能力。

二、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最實在的內動力,是影響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對于初中學生來講,數學本身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并且其難度較大,在學習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會感覺學習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從而產生厭學的現象,影響其整體成績的提升。基于這一考慮,在初中數學教學階段,應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特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據學生特點設置課堂問題

考慮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設置特色問題,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有效檢驗課堂教學效果。

2、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選擇課堂教學重點

初中數學在課堂內容選擇上,要突出教材的實際作用,應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使課堂教學內容既能滿足教學大綱要求,有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3、活躍數學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考慮到初中數學課堂的現狀,為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老師應采取積極措施活躍數學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精選作業(yè),狠抓落實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并非作業(yè)做的越多越好,實際上,由于作業(yè)多,學生不堪重負,被逼抄襲,就連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能幸免,這樣作業(yè)做得再多,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把師生都拖得疲憊不堪。作業(yè)數量一定要控制好,這就必須精選習題。習題的選編要知識面廣,題型全面,重點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課堂練習,課外作業(yè),階段練習和單元練習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做到“精”。精選了習題還要落到實處。作業(yè)要求獨立完成,不能拖欠。所謂獨立完成并不是不能討論,而是不能照抄照搬,如果拖欠了,要及時補上,不能形成練習的空當。作業(yè)中的錯誤要及時糾正。一般來講,普遍錯誤在課堂上集中糾正,個別的簡單錯誤只需批改,帶根本性的錯誤要當面糾正,必要時,要補充練習。

四、題組訓練,強化技能

對于一些關鍵性的重要技能,可以進行題組訓練,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數的加減運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簡,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應用題,全等的證明,相似的證明,切線的證明等等,都必須安排專門的時間以題組的形式強化訓練。一節(jié)課安排3~4組,每組2~3題,題目由簡單到復雜。題組訓練的形式是每一組由2~3名學生演板,其余學生獨立練習,根據情況可作必要的提示,然后對照演板講解訂正,訂正要指出錯誤的原因,講解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對難度大的題目,也可先講后做。在我們做了一番歸納總結的功夫后,發(fā)現有些題目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將它們“一線串珠”,作題組訓練,可使學生豁然開朗。

五、注重能力培養(yǎng),訓練學生思維

初三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收獲季節(jié)",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和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一個題目,可以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尋求不同的解(證)法,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還可以改變條件進行"一題多變"和"多題一解"的訓練。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學生思維活躍,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變學為思。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能力培養(yǎng),訓練學生思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注重解題方法教育

要想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就要從解題方法開始,應對解題方法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用具體的定理和例題,為學生重點講解解題方法。

2、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