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土壤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5: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黃土土壤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道路建設;特殊道路;社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道路是城市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道路建設技術的發展不僅僅讓我們擺脫了自然路面的種種束縛,增加了交通的便捷性和各種可能,也體現了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城市路面的出現保證了車輛運行的快捷程度,從而加快了貨物流動、經濟流動、技術流動,進而使城市經濟環境得到完善。然而我們在對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特殊路基、難修路基等情況,提高對這類特殊修建情況的控制能力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和未來的經濟體制改革均有著非常影響。
一 特殊地面分類
依據我國的國土情況和以往在道路建設的施工工作中得到的經驗來看,我國的特殊道路一般有以下幾種:沙漠型路面、巖溶型地面、凍土型地面、鹽漬型地面、膨脹型路面、濕陷黃土型路面、軟土型路基等等特殊型路面,下文將著重對膨脹型地面、濕陷黃土型地面和軟土型地面這三種在修路過程中最常遇到的特殊路面情況進行相關的施工技術要點分析,以制定最完善的施工方法。
二 軟土型路面施工重點技術
軟體型路面是指路基土壤層的強度較低、壓縮量較大,是道路施工建設中最常遇見的路面情況,如若對其處理不當則會出現路面開裂、路基整體下滑、路面坍塌等嚴重后果,對整體的道路質量和道路的使用壽命都有不小的影響,嚴重制約著我國道路的通暢程度和經濟發展的速度。一般來講,對軟土型路面的處理辦法一般有水泥攪拌樁法、使用固化劑、拋石去淤、灰土加密樁柱法、排水法、強夯處理法等等,下面我們就著重介紹一下水泥攪拌樁法和使用固化劑這兩種最常使用的方法。
(一)水泥攪拌樁法
這種方法的內容是利用攪拌樁機將水泥注入土質中,并充分攪拌,以達到加大土層的硬度。它是使用固化劑法的一個分支,是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的主劑,這種方法有起效速度快、操作簡單、設備投入少、土質硬度增強效果明顯等優勢,是在道路施工過程中使用率較高的一種給土層加固的方法。水泥攪拌樁法按噴入土質層中的材料不同可以兩種不同類型——濕法和干法,濕法是指在施工過程中使用水泥泥漿噴入軟土層,其優點就是能夠使土壤與水泥能夠得到充分的攪拌,方便復攪,缺點是水泥凝固時間過長;干法是指在施工過程中使用水泥干粉噴入軟土層中,其優點是水泥凝固時間短,缺點是不容易將水泥粉與軟土攪拌均勻,不方便副攪。
(二)使用固化劑
使用固化劑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將固化劑與軟土充分攪拌以達到加固土層的目的,固化劑的原理是使土層土壤結構和土層組織結構在固化劑的作用下產生化學反應,使混合土壤內部形成網站鏈接從而到達加固的目的,此方法在含有較多有機物質的土層中使用效果最佳。在固化劑中融入無機鹽可有效增強土壤早期強度,無機鹽顯堿性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起到催化劑作用可有效提高土壤內部物質的活性,產生更強的粘連作用。在使用催化劑的同時加入適合的活性劑不僅能加強土層內部的粘連性,還能有效去除土壤之中的雜質,是土壤的硬化結果顯示穩定狀態。固化劑和活性劑的使用是新時代改變軟土層結構的新發展和研究方向。
三 濕陷黃土型路面的施工要點
濕陷黃土型路面中土層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鹽、碳酸鹽,這些可溶性鹽類在土層遇水后極易融入水里,從而導致土層坍塌、土層訊息下陷等現象,這類路面的土層多數呈黃色或褐色,土層中干粉所占的比例往往可以達到百分之六十之上,在潮濕或是遇水環境中極易被沖蝕,從而導致路面性質不穩定,產生嚴重的安全隱患。遇到這樣土層時我們應該從攔截水和疏導水兩個方面考慮,其體層下是否有地下水也應歸入考慮范圍之內,另外此類土層的硬度角度,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結合成型路面的實際車輛量和載重量測算路面實際的受壓力和土層承壓力的關系,可見濕陷黃土型路面是特殊路面建設中的一個大難題。一般情況下在道路施工中我們常常采用換填方法、強夯方法、化學增固方法等對這類土質層進行處理,下文就著重介紹一下換填方法和強夯方法。
(一)換填方法
這類方法的作用原理是將路基中含有黃土層的土壤全部挖除,再添置進新的穩定性較強、土壤強度較大的土壤。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使用項強,經濟投入較少,施工過后產生的交過明顯,特別是當黃土層厚度不大的情況下尤為實用,但對于黃土土層厚度較大的路面中此方法到不是十分實用,因挖掘、填充而消耗的時間多,實用設備多,人員調度廣,以至于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增加了建設負擔。
(二)強夯法
這是一種最為經濟的方法,此法適用于黃土土層密度小,土壤間空隙較大,含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層中。強夯方法是利用夯錘的反復壓砸作用下使土層的密度加大,土層結構更緊實,土層之中較大的空氣正好可以將壓砸過程中產生的水分和氣體有效的排除,增加土層的厚實程度。用過強夯法的黃土層其承受能力明顯要提高許多,密度也顯著增強了。
四 膨脹型路面的施工要點
膨脹型路面的是指路面土層為粘土土層,且該土層具有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特點,該土層有密度較大、承載力較強等特點,所以往往被人誤以為這是塊好路面。但從長遠方向來看,該土層在吸水和失水過程中有加大的體積差,從而導致成型路面開裂,路基長時間含水而出現傾斜、移位等嚴重問題。下文就介紹兩種常用的并且有效的施工技術——路基填筑技術和土壤混合技術。
(一)路基換置技術
該技術是利用穩定性較強的土質對該粘土土質進行替換或混合以提高粘土的穩定性,從而改變土壤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性質,是土壤換置法的一種。
(二)土壤混合技術
在這種方法中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道路建設方法——土壤栽培法,該方法是利用性質良好的土壤進行重點培養,括對使用地區的氣候適應、使用地區預估載重量適應等,用這樣方式培育出來土壤既可以用于路基建設之中的土壤環志工作中,也可以利用該土壤為改良劑,充分與與現有土壤進行混合以達到提升土壤性能的目的。
總結:
在道路環境越來越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如何提高對建設施工過程中對路面建設的把控能力就成為對路面施工工作的重要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提升施工人員對特殊路面的處理能力就像是一種考驗,考驗其能否適應當下經濟飛速發展的建設需求,考驗其能否使建設技術與時俱進、走向國際。
參考文獻:
[1] 李慧萍.談特殊路基中強夯法施工的技術要點[J].山西建筑,2012(4).
[2] 吳澤輝.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的處理技術應用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0(19).
篇2
[關鍵字]高層建筑施工 深基坑 巖土 地質
[中圖分類號] TU97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5-283-2
1高層建筑深基坑工程
建設部編號200987的文件《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中規定:開挖深度超過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層以上(含三層),或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特別復雜的工程為深基坑。深基坑工程則包括支護工程與防水工程,融合了結構工程、環境工程、巖土工程等諸多科學,是一項涉及范圍較廣且具有時空效應的綜合性建筑工程,其主要特點包括:區域性較廣、綜合性較強、風險性較大、時空效應較強以及環境效應等,因此屬于較為復雜的建筑工程。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海底世界、地下商城、地下車庫等地下建設逐漸增加,與此相關的高層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因高層建筑深基坑的建筑結構較為復雜,在天氣因素、自然災害等不確定且無法避免的不確定因素制約下,極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因此,需a采用科學、合理的深基坑施工技術進行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施工作業。
2我國巖土介質的研究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首要步驟是根據建筑類別開挖不同深度與類別的巖土層,因此需要在施工前勘測、計算不同坡度地質的巖土工程量。我國早期頒布的規章文獻《全國統一建筑工程預算工程量計算規則》與《全國統一建筑工程基礎定額》中明確規定,建筑工程應根據不同類別的土壤以及巖石的堅硬程度來確定施工方案的設計和工程預算的數額。
高層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地質條件主要是指巖、土、水的組合關系,即受地貌單元和地層時代的控制,下面則主要分析幾種常見的地質條件以及其對深基坑施工的影響:
(1)淤泥質粘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湖泊的周邊地界,是由河流沖刷淤泥而致。含水量在40%-50%左右,含水量較高;孔隙一般在1.2-1.6之間,承載力低、抗載能力較低、壓縮性也高,極易造成滑坡、塌陷等安全事故;(2)軟土:我國分布較廣,在深基坑中經常出現的地基土質。軟土層含水量大、壓縮性大、土質不均勻,主要特性應根據地區差異確定;(3)填土:填土是現代都市深基坑的典型土質,主要是指由人類活動堆積成的土。填土的組成部分各異、成分不均勻,因此承載能力較低、抗剪強度較低,而壓縮性則很高;(4)砂土:砂土中較為密實的砂土是較好的天然地基,而松散的砂土在遇水后極易變動,承載力下降、有效應力變低。
我國主要地區的地質類型如下所示:
(1)大江大河——近代沖積平原:上部主要含有一般性粘土、上層滯水,下部以砂土為主,底層為粗礫和卵石層;(3)北方江河、黃土高原:主要為黃土或黃土狀土,下部包含砂土或是卵石層,地表下埋藏較深的潛水;(4)南方高階地或丘陵地帶:上層以粘土為主,下層則夾雜著砂、卵石層,并含有承壓水;(5)三角洲、濱海平原:上層主要為軟土,下層為一般性粘土、粉砂,含有上層滯水。
3巖土相關性研究
通過對各地域的地質分析可知,巖土特性直接影響著巖土工程的施工質量,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1)大江大河——近代沖積平原。通常開挖深度只涉及粘性土,側壓力較大,因一般情況下地下水埋藏較淺,在開挖過程易造成基坑涌水、流砂等重要問題;而下部的砂性土中的承壓水會因頂板薄或損壞而產生突涌。此類地質一般會造成大范圍的土體下沉和平移,屬于災難性的。
(2)北方江河、黃土高原。由于黃土狀土和黃土土質具直立性,土體側壓力一般較小,非飽和狀態下土體破壞一般是坍塌或傾倒的形式,受水飽和狀態下,黃土土質易產生濕陷下沉、抗剪強度下降,呈現滑坡形式破壞。另外,新近堆積的粉土質的黃土含有水層,在深基坑施工中可能產生管涌、流砂、邊坡土體下沉并伴隨水平移動。
對于地質在施工中最主要的巖土工程問題是在受水飽和后造成的滑坡,對周圍的建筑物及環境影響極大,產生嚴重的破壞。
(3)南方高階地或丘陵地帶。老粘性土具有一定的膨脹性、微裂隙性,非飽和狀態下具有極高的抗剪能力、凝聚能力。如無外水的滲入,在深基坑施工中土質側壓力極低,一般不會出現斷裂、剝落、堆坍等不良情況;如果有外來水的滲入,則土質因受水飽和,從而降低凝聚力、抗剪能力,進而出現滑裂,甚至滑坡。
同時應注意,非飽和狀態的土邊坡若長時間暴露也容易產生剝落與堆坍,會嚴重損害周邊較大范圍的建筑物和管線。開挖深度若達到下層的含水層,也容易出現突涌的情況,嚴重會出現垮塌。
(4)三角洲、濱海平原。由于上層軟土的深度、位置不同,因此隨著開挖由淺入深,2m深度后破壞范圍便逐漸增加。與以上三種巖土影響不同的是:內環境比外環境更難處理。基坑外側下沉或移動會造成建筑物或地下線的破壞,基坑內側則會因土體移動造成埋樁的大幅度的偏斜或折斷。在這種地理領域中,不適宜大型挖土機械的作業,這同樣是巖土工程的一大問題。
4針對巖土特性突出的解決方案
4.1粘性土處理方案。粘性土大致分飽和土與非飽和土,對于最敏感的黃土狀土或黃土,在受水飽和后強度會大幅減弱,承載力也會下降,因此在基坑施工前必須考慮外水滲入、產生滑坡的可能性,在施工方案分析中計算側土壓力及開挖的深度要留有充足的余地。
篇3
關鍵詞:公路路基病害防治
0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礎,更是保證路面質量的關鍵。然而,在現實中,由于需要反復承受各種荷載和自然因素的作用,會導致路基的形狀、邊坡坡度發生改變,嚴重影響了路面的質量和穩定性。由于所處地區的差異,產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有邊坡崩塌、滑塌,路基變形等,產生的原因涉及土質、人為的破壞、養護和管理等因素。徹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產生是不現實的,因此,只能找出其產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將其產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1不同地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類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區,由于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造成多種公路路基病害,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1黃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類型及其危害。黃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無層理,具有濕陷性和易溶蝕等特征,因而容易產生路基病害。主要類型有:路基邊坡面的剝落、沖蝕和整體失穩;填方路基不均勻沉陷;浸水地基承載力不足;瀝青面層的裂縫等。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嚴重影響著公路建設的發展。
1.2鹽漬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類型及其危害。①氯鹽漬土。其易溶解,當含鹽量多時,會造成濕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鹽漬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鹽分體積的變化會使路基表面疏松,邊坡呈蜂窩狀;會導致路肩疏松,且鹽土粉末容易被除風吹蝕;土壤中硫酸鹽含量過高時會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鹽漬土。塑性和黏附性較大,遇水后會導致路面泥濘不堪。
1.3山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類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現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開挖路塹邊坡較徒,導致邊坡的支持力減弱,使土壤的抗剪強度降低,導致邊坡的穩定性變差。由于坍塌發生時具有沖擊力,經常會引起路基的變形,阻礙交通,給養護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②滑坡。滑坡是堆積層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一種地質現象。滑動的形成條件很多,從地質條件上講,滑坡多發生在土質松軟或軟弱巖層上。從地質構造上講,巖層構造對山坡的穩定性影響較大。從水文條件上講,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會破壞土體的穩定。發生滑坡現象往往會導致行車中斷,給運輸安全帶來嚴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催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和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數的崩塌是發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滲入,對巖石產生軟化和作用,降低了巖體強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風化的巖層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穩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車震動等,也都可能誘發崩塌。
1.4泥沼、軟土地帶公路路基病害的類型及其危害。泥沼、軟土地帶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飽和、透水性強和、抗剪強度低等特點,當受到巨大荷載作用時,容易出現基底向兩側擠壓擠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動等病害。
2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黃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設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導致的病害的產生,適用場合如路塹和站場。對于雨水沖刷作用較強,但未設置足夠排水設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據水量大小,增設排水設施,以消除或減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對路基的侵蝕作用。②及時查修,采取措施,盡量在初期或未到嚴重時進行修補,如更換破損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發生。③植物防護。是指在公路的邊坡上種草或樹,利用植物根系能固著土壤的作用,以減輕雨水對邊坡的沖刷,減緩水流速度,從而達到保護邊坡的目的。
2.2鹽漬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為鹽漬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嚴重,其含水量較大,極易導致坍塌、路基發軟、強度減弱而降低承載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顯得尤為重要。排水溝的設計要保持有0.5%~1%的縱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難的地段,應加寬加深排水溝。②加固邊坡。對于硫酸鹽漬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廢磚頭平鋪在路堤邊坡上,以起到保護邊坡的作用,防止邊坡被風蝕或人畜踩踏而破壞。③合理設計路基高度、寬度及邊坡坡度。設計時應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選擇路基邊緣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對土質中含鹽量大于8%的地區的公路,應采用滲水材料摻在土壤內以封閉路肩表層。⑤加強路基養護。特別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時節,路肩易出現膨脹隆起,甚至翻漿。這類情況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應當及時的將隆起的部分鏟去,使地面水及時的排出。⑥種植耐鹽性的植物。為防止邊坡上發生水土流失的現象,應根據邊坡的土質和植物生長情況,種植適合的耐鹽性樹木或草本植物。
2.3山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區公路容易產生的路基病害較多,所以,針對不同的病害應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斷地下水流,使塌方體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設置擋土墻,增加邊坡的支撐力,以防止土體塌落,增強坡體的穩定性;當塌方規模較大且難以根治時,可考慮改道繞線;采用種植植物或鋪砌石塊的方法,加固邊坡,以增強其受沖刷的能力。
2.3.2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種植樹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設計截水溝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減重或修建支撐物的辦法,以確保建筑物基礎的穩定,達到增設滑坡體重平衡條件的目的。
2.3.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減少坡面荷重;采用草皮、面料等防護與加固邊坡;設置支撐物,如擋土墻、石砌支柱等;水土保持可以減緩水流對山坡的沖刷作用,使土層干燥,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種有效辦法;設置排水系統,如排水溝、泄水洞等;
2.3.4泥沼、軟土地帶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對軟土路基采用置換法;在路堤兩側填筑土、石板壓護道,使路堤下的淤泥隆起的趨勢得到平衡;通過添加化學溶液等措施,使土壤顆粒膠結起來,加固土基;土工全成材料法。
3結束語
由于所處地區的差異,路基病害的產生往往是受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而其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徹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產生是不現實的,只能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將其產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切實保障路面的質量和穩定性。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許維貞,黃土地區新建線路基床病害成因與整治[J].鐵道建筑.2005(2).50-51.
[2]王磊,馬晶.黃土地區公路排水系統病害防治[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3.23(1).15—18.
篇4
【關鍵詞】地基土;處理;設計
在我國改革進程中,作為一項分享改革紅利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一直是國家和的重點,也是惠及于民的重點工程。在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河堤作為河道整治中的重點工程項目,其施工方案和施工質量一直是研究的重點,但是,由于各類河堤除了要承擔防洪功能之外,還應具備通行功能和景觀功能,因此,對于河堤的地基的處理與設計就是河堤工程施工的基礎,需要引起極大重視,保證河堤地基的處理質量和設計方案能夠使河堤工程長遠的發揮其功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由于各類河道的地質條件不一,因此,筆者選取所熟悉的而且也是實踐較多的幾類河堤地基土進行介紹,然后分析其處理與設計過程。
一、河堤施工過程中常見不良地基土類型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結構和土壤質量非常不均勻,在進行河堤工程項目建設施工時,需要先做好勘測設計工作,對建設用地及周邊的地質和水文特征展開科學的調查,確定具體的土質,然后再采用相關技術進行處理,確保相關河堤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如下對我國河堤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地基土土質進行介紹。
(一)軟粘土
軟粘土是河堤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地基土土質類型,這種地基土的特點就是強度很低、十分容易變形、滲透能力較差,這樣的特點的地基土對河堤工程項目建設帶來的危害十分嚴重,此類土質的地基土處理過程十分復雜。
(二)濕陷性黃土
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在河道改造工程中,對于河堤工程項目建設,濕陷性黃土類型的不良地基土也是十分常見。這樣的地基土土質,會在覆土層的自重力、豎向附加荷載等各種外力的作用下,使土層的整體結構產生變化,隨之發生顯著的變形。濕陷性黃土類型的地基土,在河堤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經過科學改造,才能避免工程建設過程和完工后帶來的安全和質量問題。
(三)膨脹土
膨脹土主要礦物成分是蒙脫石,在我國許多地區均有分布,此類土質的承載力相對而言較高,這類土具有遇水會膨脹、干燥就收縮和反復的膨脹變形等特性,浸水會使土層的承載力下降、干化會出現干縮裂縫,此類土性質極不穩定。這類土的顯著特征是隨著土層內水分的變化,土質條件就會變化,對工程質量有嚴重的危害。
(四)飽和松散砂土
飽和松散沙土主要是由粉砂或者細砂組成的,這些成分的土質在常見的情況下,通過靜荷載的作用而保持較高的強度,但是如果遇到如地震或者是外力作用,土質結構會出現液化反映,使得整個地基出現大范圍的沉陷變形,對地基的穩固性造成嚴重的威脅。
二、河堤施工過程中常見不良地基土的處理與設計
地基土的質量對河堤建筑整體質量影響很大,對于在不良地基土進行河堤工程項目建設時,一定要先依據河堤地基土的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設計出適宜的地基處理方案,然后依據設計方案采取適宜的技術對地基土進行改造,使得地基的整體能力達到相應的施工要求與施工標準。如下,對不良地基造設計過程中的常用地基處理技術進行簡要論述。
(一)置換法
不良造中,置換法是常用的處理技術,其主要有換填法、振沖置換法和夯(擠)置換法三種。
1、換填法
換填法是挖除地基表面的不良地基土,用壓密特性好的土重新回填然后在壓實或者夯實,在地基土中形成良好的持力層,進而改變地基的承載力特性,提高地基土的抗變形能力和穩定性能。施工的重點是要將不良地基土全部挖除,而且要注意坑邊穩定,對于填料一定要保證質量,壓實過程要分層進行。
2、振沖置換法
振沖置換法是用高壓水射流不良地基土層,然后采用專門的振沖機具,進行邊振動邊沖洗,在地基中成孔,然后在將碎石或卵石等填料填入孔中,形成樁體。這類樁體與原有的地基土形成復合地基,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較小地基土的壓縮性的目的。本法施工注意事項是:對于強度低的軟粘土此法作用效果差,應慎重采用。
3、強夯法與強夯置換法
強夯法也叫動力壓實法和動力固結法。此類方法是采用夯錘(質量在10~50頓范圍內),將夯錘提升到一定高度(10~30米),利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沖擊力,對地基形成強烈沖擊,并使地基進行振動,地基層得到有效壓縮,地基的承載力得到提升,地基沙土的抗液化能力得到改善,最終達到消除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濕陷性。強夯法在使用后,土層的均勻程度提高,減少地基將來可能會產生的差異沉降。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在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技術中,在強夯法的基礎上,強夯置換法出現了。強夯置換法相較于強夯法,增加了一道處理工序,即首先不是用夯錘直接錘擊,而是在夯坑內回填填充物,具體填充物是顆粒材料,常用的如塊石、碎石等,然后再用夯錘反復夯擊,最終形成砂石樁與濕陷性黃土構成的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并減少地基沉降。在工程實踐中,強夯法加固效果顯著和適用土類廣等優點得到廣泛證明,強夯法對于各種地質條件的濕陷性黃土均能取得較好效果。
(二)土擠密樁法和灰土擠密樁法
擠密樁法利用的是機械進行成孔過程中對土層的橫向擠壓作用,使樁孔內的土被擠向周圍,各個樁間土擠密,然后依據擠密樁法的不同,向樁孔中注入介質,土擠密樁法則是將素土(粘性土)填入樁孔中,灰土擠密樁法是將灰土分層填入樁孔內,然后分層夯填密實,達到設計標高。
在工程實踐中,土擠密樁、灰土擠密樁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地基,此法處理深度在5~15米之間,尤其適用于含水量飽和度較低的濕陷性地基,不但能消除地基的濕陷性還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載能力。但是,當地基含水量大于25%、飽和度超過60%時,由于在成孔及拔管過程中,樁孔及其周圍容易縮頸和隆起,故擠密效果差,因此此方法不適用于地下水位以及毛細胞和地帶的濕陷性黃土地基。土擠密樁擠密法適用于以消除地基土的濕陷性;灰土擠密樁擠密法適用用提高地基土的承載能力或者增強其水穩定性。
總結:
對于河堤地基的處理,以往在設計與處理的過程中,由于技術水平、經濟條件和發展思想等的制約,使得地基處理水平不具備可持續使用的能力,對于河道的整治和河堤功能的發揮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科學技術水平快速發展的今天,河道地基土的處理,應從長遠考慮,使河堤地基在經過有效的設計和處理之后,能夠長遠的發揮其作用,保證河堤長久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梁毅,周衛明,.深圳河福田保稅區段河堤地基處理及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浙江省寧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1998年全國市政工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浙江省寧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1998:4.
篇5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地區;公路橋梁;樁基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進步,對我國各行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路橋梁樁基是公路建設中的基礎項目,橋梁樁基應用是否恰當合理。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工程質量、造價、工期和使用的效果。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濕陷性黃土地區公路橋梁樁基應用的問題。
二、濕陷性黃土的工程特性
在黃土地區作橋梁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到黃土的特性,尤其對濕陷性黃土要特別重視。黃土是在半干旱條件下形成的褐色、灰黃或黃褐等顏色。并有針狀大孔、豎直節理的一種特殊性土。按工程性質分為濕陷性黃土和非濕陷性黃土。濕陷性黃土是指黃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壓力或上覆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濕后,土的結構受到破壞,而發生顯著下沉的現象。其中黃土在受水浸濕后在土的自重壓力下發生濕陷,就是所謂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在自重壓力下不濕陷,但在附加壓力下產生濕陷現象的,稱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
濕陷性黃土屬大空隙土,具有中、高壓縮性。在天然含水量的情況下受荷載作用即產生壓縮變形。而且濕陷性黃土的濕陷事故,對結構物的破壞往往比較嚴重。對于西部地區來說,由于濕陷厚度層較厚,濕陷敏感性較強,用改變其物理力學性質的處理辦法來達到消除濕陷性。提高承載力的目的,往往是不經濟或不可靠的。一般采用樁基礎來解決這一問題。
三、樁基在濕陷性黃土的應用
在濕陷性黃土地區采用樁基礎,將樁穿透濕陷性黃土層,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樁底端應支承在壓縮性較低的非濕陷性土層中。對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樁底端應支承在可靠的持力層中。經多年的工程實踐證明,如樁穿透濕陷性土層,支承于可靠的持力層上,則地基受水浸濕后完全能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反之會導致濕陷事故。
1、濕陷性黃土地區宜采用的樁基類型
濕陷性黃土地區樁基礎一般采用打入樁、靜壓樁、鉆孔或人工挖孔灌注樁以及沉管灌注樁等,近年來使用較多的為鉆孔(或人工挖孔)灌注樁、靜壓樁以及沉管灌注樁,在蘭州等濕陷性黃土濕陷較強烈的地區大多為端承樁,西安河南等濕陷性相對較弱的地區大多為端承摩擦樁或摩擦端承樁。近年來所作的復合載體夯擴樁主要也是提高樁進入非濕陷性土層時樁端的端承力。
2、濕陷性黃土地區樁基應用原理
與其他地區所用樁基礎不同的是,在濕陷性黃土土層中不但不能考慮樁的摩擦力,還應在樁的承載能力上減去樁的負摩擦力。所謂負摩擦力,就是浸水后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層,土的下沉速率大于樁的下沉速率時,土對樁側表面產生向下作用的摩擦力。在一般情況下,地基土的豎向位移越大,則負摩擦力越大。實驗表明,二者之間并不成正比發展,負摩擦力受土的抗剪強度影響,雖然樁土之間的相對位移較大,但浸水后降低的抗剪強度不足以支承外側飽和土的自重,因而懸附范圍是有限的。通常認為,樁基的負摩擦力只出現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中,而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的樁基則不需考慮,但多年來濕陷性黃土地基樁基的工程經驗證明,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浸水后的樁基仍然可能產生負摩擦力,雖然負摩擦力數值比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要小得多,在有些情況下也不應忽視。
3、濕陷性黃土地區樁基特點
自重濕陷性黃土層浸水后將產生濕陷,但樁在荷載作用下也將產生一定下沉。在樁的上部,土層的下沉大于樁的位移,因而產生負摩擦力;在樁的下部 ,土的下沉小于樁的位移,將產生正摩擦力。在負摩擦力過渡為正摩擦力處,有一個“中性點”,該點處樁的位移與土的下沉相等,因而摩擦力為零。計算負摩擦力時,只考慮中性點以上部分,也就是負摩擦力的計算深度。在濕陷性黃土場地的實驗證明,中性點的位置基本位于濕陷性黃土層與其下非濕陷性黃土層的交界部位。因此,負摩擦力的計算深度應等于樁在濕陷性黃土層中的全部樁長。正負摩擦力的大小,宜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在樁基礎施工時,特別是灌注樁成孔后,必須將孔底清理干凈,以免影響樁的端承力,造成事故。
四、負摩阻力對樁設計的影響
樁基設計必須滿足地基土的抗力和樁身強度兩方面的要求,因此設計中對負摩阻力的考慮主要是看其對地基土抗力、樁身強度及負摩阻力對樁長的影響,其主要表現概括如下:
1、作用于樁側表面的總負摩阻力有可能使樁的負荷太大,從而使樁基的沉降過大或樁身結構受到破壞。
2、正如前面已指出過的,由于樁承擔了一部分土體重量,即負摩阻力減小了樁端標高處有效覆蓋壓力,這可能導致樁端阻力降低。
3、當建筑物的部分基礎或同一基礎中部分樁發生負摩阻力,將出現樁群的不均勻沉降,致使上部結構破壞。
4、負摩阻力對樁的作用可達到中性點的標高處。在挪威,認為如果把中性點以下樁的彈性壓縮都考慮在內的話,可假設中性點是位于周圍土沉降為5mm的標高處;對打到基巖的樁,一般認為應假設中性點位于樁端處。
5、樁群四角的樁分擔負摩阻力比樁群內部的要大,一般認為,應該把沿樁周圍的各根樁設計成可以承受相當于Q0=slpτu的荷載;而對于樁群中間的各樁,應按承受負摩阻力的荷載進行設計,其值相當于樁周圍填土的總重量,即
Q0=q填·s2
在上兩式中,
S —樁的間距;
lp—打到巖層的樁的總長度或到中點性的距離,即lp=ls 或lp=ln;
τu—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
q填—樁周單位面積填土重。
6、在正常固結的軟粘土中,如果樁長是20~25m,其負摩阻力常常與樁的容許荷載值相等,在此情況下,應估計到端承樁會轉變為摩擦樁。
五、濕陷性黃土地公路橋粱樁基施工應注意的問題
1、從源頭抓起,避免或減少水流入、滲入濕陷性黃土地基
地基受水侵害主要來自地表水的下滲和地下水的上升。防止地表水下滲,可以適當筑高基頂面處地面高度,產生順坡,使樁基附近不會積水,此外,還應采用漿砌片石進行鋪砌,避免地表水的滲入。地下水的上升目前沒有制止方法,工程上一般采用土壤電動矽化加固法對地基礎進行加固處理,增加基礎的強度和整體穩定性。
2、基礎應避免在雨季施工
若必須在雨季施工,應做好防洪、排水,以免基坑泡水。同時應設置排水設施,即使有水浸入,可及時排掉,避免基坑長時泡水,產生大量沉陷。
3、地面以下墩身、承臺、樁基澆筑混凝土及養生時應嚴格控制水量,避免過多的水浸入基坑。
4、取合理的樁基配筋布置
基樁各截面的配筋,理論上應根據樁基內力進行計算布置。樁基內力可采用m法或其他有可靠依據的方法計算。按m法計算樁基時,樁身彎矩有四個特點。(1)彎矩分布規律近于一條自頂向下衰減的波形曲線,且衰減很快;(2)樁身最大彎矩發生在第一個非完整波形內,一般在地面以下約3m位置;(3)樁身彎矩在第一個彎矩零點以下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其下樁身主要起傳遞豎向力作用;(4)第一個彎矩零點位置在樁人土深度h=4/ah處。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公路橋梁建設也得到了巨大發展。公路橋梁樁基施工是公路橋梁建設的基礎內容之一,也是對公路橋梁建設起至關重要作用。對于不同土壤性質的橋梁樁基施工是不盡相同,我們應該根據不同土壤的性質,對公路橋梁施工做出相應的變通,本文研究的是關于濕陷性黃土地公路橋粱樁基的設計。
參考文獻
[1]黃志堅.橋梁樁基基礎施工在溶巖洞地區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09(05).
[2]楊麗玲,黃威.關于公路工程混泥土橋梁裂縫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0).
[3]黃求順,嵌巖樁承裁力的試驗研究[A].全固建筑樁基技術規范專題報告,2004
篇6
1不同地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類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區,由于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造成多種公路路基病害,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1黃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類型及其危害。黃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無層理,具有濕陷性和易溶蝕等特征,因而容易產生路基病害。主要類型有:路基邊坡面的剝落、沖蝕和整體失穩;填方路基不均勻沉陷;浸水地基承載力不足;瀝青面層的裂縫等。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嚴重影響著公路建設的發展。
1.2鹽漬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類型及其危害。①氯鹽漬土。其易溶解,當含鹽量多時,會造成濕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鹽漬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鹽分體積的變化會使路基表面疏松,邊坡呈蜂窩狀;會導致路肩疏松,且鹽土粉末容易被除風吹蝕;土壤中硫酸鹽含量過高時會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鹽漬土。塑性和黏附性較大,遇水后會導致路面泥濘不堪。
1.3山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類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現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開挖路塹邊坡較徒,導致邊坡的支持力減弱,使土壤的抗剪強度降低,導致邊坡的穩定性變差。由于坍塌發生時具有沖擊力,經常會引起路基的變形,阻礙交通,給養護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②滑坡。滑坡是堆積層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一種地質現象。滑動的形成條件很多,從地質條件上講,滑坡多發生在土質松軟或軟弱巖層上。從地質構造上講,巖層構造對山坡的穩定性影響較大。從水文條件上講,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會破壞土體的穩定。發生滑坡現象往往會導致行車中斷,給運輸安全帶來嚴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催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和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數的崩塌是發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滲入,對巖石產生軟化和作用,降低了巖體強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風化的巖層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穩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車震動等,也都可能誘發崩塌。
1.4泥沼、軟土地帶公路路基病害的類型及其危害。泥沼、軟土地帶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飽和、透水性強和、抗剪強度低等特點,當受到巨大荷載作用時,容易出現基底向兩側擠壓擠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動等病害。
2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黃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設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導致的病害的產生,適用場合如路塹和站場。對于雨水沖刷作用較強,但未設置足夠排水設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據水量大小,增設排水設施,以消除或減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對路基的侵蝕作用。②及時查修,采取措施,盡量在初期或未到嚴重時進行修補,如更換破損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發生。③植物防護。是指在公路的邊坡上種草或樹,利用植物根系能固著土壤的作用,以減輕雨水對邊坡的沖刷,減緩水流速度,從而達到保護邊坡的目的。
2.2鹽漬土地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為鹽漬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嚴重,其含水量較大,極易導致坍塌、路基發軟、強度減弱而降低承載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顯得尤為重要。排水溝的設計要保持有0.5%~1%的縱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難的地段,應加寬加深排水溝。②加固邊坡。對于硫酸鹽漬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廢磚頭平鋪在路堤邊坡上,以起到保護邊坡的作用,防止邊坡被風蝕或人畜踩踏而破壞。③合理設計路基高度、寬度及邊坡坡度。設計時應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選擇路基邊緣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
對土質中含鹽量大于8%的地區的公路,應采用滲水材料摻在土壤內以封閉路肩表層。⑤加強路基養護。特別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時節,路肩易出現膨脹隆起,甚至翻漿。這類情況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應當及時的將隆起的部分鏟去,使地面水及時的排出。⑥種植耐鹽性的植物。為防止邊坡上發生水土流失的現象,應根據邊坡的土質和植物生長情況,種植適合的耐鹽性樹木或草本植物。
2.3山區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區公路容易產生的路基病害較多,所以,針對不同的病害應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斷地下水流,使塌方體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設置擋土墻,增加邊坡的支撐力,以防止土體塌落,增強坡體的穩定性;當塌方規模較大且難以根治時,可考慮改道繞線;采用種植植物或鋪砌石塊的方法,加固邊坡,以增強其受沖刷的能力。
2.3.2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種植樹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設計截水溝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減重或修建支撐物的辦法,以確保建筑物基礎的穩定,達到增設滑坡體重平衡條件的目的。
2.3.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減少坡面荷重;采用草皮、面料等防護與加固邊坡;設置支撐物,如擋土墻、石砌支柱等;水土保持可以減緩水流對山坡的沖刷作用,使土層干燥,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種有效辦法;設置排水系統,如排水溝、泄水洞等;
2.3.4泥沼、軟土地帶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對軟土路基采用置換法;在路堤兩側填筑土、石板壓護道,使路堤下的淤泥隆起的趨勢得到平衡;通過添加化學溶液等措施,使土壤顆粒膠結起來,加固土基;土工全成材料法。
篇7
本節課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內容,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繼東北三省后教材選擇的第二個區域,本節教材以獨立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為主題,由“文明的搖籃”、“風吹來的黃土”、“嚴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四個模塊組成,教材緊扣“黃土”這一區域中心事物,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黃土文明”、“黃土風情”、“黃土景觀”、“黃土成因”、“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突出具有鮮明“黃土特色”的區域地理特征,強調黃土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對本區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影響。本節主要讓學生掌握認識區域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即突出其區別于其它區域的特殊性和差異性。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國自然地理有關知識,對我國的區域劃分、地形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區域特征已有知識儲備,也具備一定讀圖能力和分析材料能力。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理性思維正在形成),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采用讀圖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三、說課標
本節課標為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并對該區域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的影響;在地形圖上識別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區域地形特征;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根據資料,分析某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
四、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授課時間為1課時。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運用閱讀資料了解黃土是從哪兒來的;認識塬、粱、峁、川等多種黃土地貌,說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特征,知道黃土的去向;運用資料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危害,結合圖文資料,通過實例了解黃土高原的治理對策與措施,引導學生認識到該區域的中心事物――“黃土”對其造成的一系列影響,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念。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和策略。難點為黃土的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形成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對策和措施。利用多媒體將實物圖片設置成問題,通過觀察與思考解決問題;通過動畫演示“不同的植被、土質、坡度、降水強度”與水土流失程度的關系突破重難點。
六、說教學程序
環節一:感受黃土文明并領略黃土風情
創設情境,點燃激情。播放一段以信天游為背景的音樂,配以安塞腰鼓、羊肚頭巾、窯洞等體現黃土文明、黃土文化、黃土風情的畫面。讓學生分析畫面中展現的是我國哪個地形區,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一步指出這里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它曾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也是我國革命的搖籃,有著濃郁的黃土文化。為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繼續引導學生舉例說出黃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其它文化習俗,并思考“黃土風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環節二:指出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
慧眼識圖,圖尋位置。通過向學生展示黃土高原在祖國的位置圖、四大地理區域圖、中國地形圖,讓學生對照圖像自主完成黃土高原地跨的省級行政區、黃土高原東西南北的范圍等。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某一地形區的位置范圍。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再次強調黃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圍,指出黃土高原是我國著名的高原之一,海拔在1 000~2 000米,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黃土高原的黃土來源。
環節三:了解黃土的來源
閱讀質疑,圖釋地理。教師首先讓學生讀教材第26頁閱讀材料,了解“風成說”,結合課本活動思考,這些證據能否說明黃土是風吹來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解釋“風成說”的原理,并配合相應動態視頻,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黃土來源于蒙古、中亞一帶,并經過日積月累堆積而成,思考風吹來的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用課件展示教材第26頁圖6.29“黃土高原的塬、梁、峁”、圖6.30“黃土高原的川”,動態展示塬―梁―峁―川的演變過程(圖1),總結黃土高原地貌景觀――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再提出疑問:既然“風成說”被認為是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黃土高原面上應相對平坦,但現在高原面上卻是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為什么?
■
環節四:分析黃土的去向
模擬實驗,由表及里。先由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教師指導分別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學生代表展現探究成果,由于學生生活在溫濕的天府之國,對水土流失的理解僅停留在書本,可采用多媒體模擬演示“水土流失”實驗。然后教師模擬演示影響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一是同等條件下,不同植被影響下的水土流失;二是不同土質與水土流失的關系;三是不同坡度與水土流失的關系;四是不同降水強度與水土流失的關系。最后歸納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與黃土土質以及該地區地形特征、氣候、植被密切相關,也與該地區的工業、農業生產活動以及基礎建設等人文活動相關。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共同總結:水土流失帶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河流含沙量劇增,旱澇災害頻繁,給黃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
環節五:水土保持的策略與措施
多元互動,合作探究。指導學生結合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閱讀教材第30頁圖6.36、6.37,找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提示學生思考:修建梯田為什么能減少水土流失?在坡腳建擋土壩有何作用?營養物質豐富的土壤在此堆積,有什么利用價值?為讓學生理解這些治理措施的具體作用,教師可通過課件展示:植樹種草、打壩淤地的原理示意圖,并展現治理黃土高原取得的成就。共同展望: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有望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黃土高原 ,大家共同暢想未來的黃土高原(圖2)。
篇8
【關鍵詞】公路橋梁施工;軟土地基;科學施工處理方法
引言
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受施工環境的影響很大,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天氣因素,水文因素、地質因素等,其中地質因素對于公路橋梁施工的影響最大,直接關系到公路橋梁施工的施工安全和公路的使用安全狀況。我國地質構造相對復雜,不可預見以及各種突況較多,尤其是軟土地基問題一直是困擾和影響我國公路橋梁施工建設的主要難題,軟土地基由松軟土質構成,由于地下水流的沖擊作用加上我國的土質主要以低黏性土質為主,該土質的自身黏性低,穩定性較差。
1.軟地基施工概述
軟土地基指的是土質黏性和穩定性較差,難以直接承受路面施工壓力的地基類型。該地基有強度低一級壓縮量較高的軟土層,涂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較高,且一般含有較高的水分和空氣,土壤中的顆粒縫隙較大,具有土壤靈敏性強、土壤透水性差、土壤壓縮性能高的特點。也就是說,軟土土層結構的內部穩定性能較差,對于上層里面施工的力學壓力承受性能低,軟土地基土層往往是由海水、河流、湖泊等長期侵蝕而形成[1]。
2.改善橋梁軟土地基的幾種方法
要對軟土地基的性能進行改善,主要的幾個方面包括:
2.1 改善土地的壓縮特性
一般如果橋梁的地基土質呈現的是高壓縮的狀態的話就會出現比較大的沉降量,這時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地基的壓縮模量,從而滿足橋梁的相關技術標準。
2.2 提高土質的剪切性能
在實際施工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橋梁的結構不穩定或者是在對地基進行開挖的時候邊坡出現不穩定以及承載力下降的情況。這樣就會使得在靠近地基的地方就會出現突起和各種地基的剪切性能下降的情況,所以為了避免由此產生的危害,從而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就需要對土地的剪切性能進行提升和保障,從而間接的提升土地的承載能力,這是軟土地基最缺失的性能。
2.3 改善土地的動力特性
動力特性指的是在出現地震、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導致的振動時,橋梁出現了一定的砂土和粉石液化的情況。而液化現象的發生是在橋梁施工的時候必須要堅決防止的事情。所以要對軟土地基的動力特性進行一定的提升,從而提高其抗震的性能。
2.4 降低地基的透水特性
如果地基的透水性能比較好的話就會使得橋梁出現滲漏、流砂、以及管漏的情況,要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對地基的透水性能進行一定的降低,將其減少到最低的情況,從而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和透水性不叫高。采用的技術可以是減少水的壓力等。
2.5 改善軟土地基的特性
一般的地基地質主要的類型有濕陷型的黃土、壓縮性以及膨脹性的軟土等,因此在對這些地基的性能進行改善的時候就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使得其堅固性、穩定性、透水性等都達到規定的技術標準 。
3.軟土層地基在實際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施工方式
3.1 軟土層地基換填法
軟土層地基換填法主要應用于公路橋梁施工中淺軟土層地基的處理,其主要施工步驟為將軟土層地基下部較淺的軟土層挖去,再將較堅硬、較穩定的填充材料鋪設在挖空區域內。一般的填充材料為石塊、沙土等材料,最后進行機械壓實處理。整體施工過程必須依據施工規范進行,確保內部充填材料的穩定性和緊密性。
3.2 軟土層地基墊層法
在公路橋梁施工過程中,使用沙石材料將路堤底部鋪滿,這樣能有效的提升路面地基的整體承重能力,減小里面出現沉降幾率。并能有效提升軟土層的實際排水能力,還能有利于路基整體剛性的調整,避免路面出現開裂和沉降的情況。一般使用的墊層材料為沙石和碎石材料以及素土材料等,一般鋪設厚度為0.5cm至1.2cm之間最好,能有效的起到加固軟土層地基的效果,并加強地基的排水能力。下圖為排水砂墊層示意圖。詳情見圖1。
圖1 排水砂墊層示意圖
3.3 軟土層地基擠密壓實法
(1)石灰填塞壓實法。一般的,國外公路橋梁施工施工中使用較廣的是石灰填塞壓實法,相關技術于上世紀70年代與我國廣泛使用并取得較好的實際施工效果。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石灰等材料的強吸水性能,石灰吸水后發生膨脹反應,加上路面的擠壓處理能有效的增加軟土層地基的實際強度,以提升公路地基的承重能力,上述方法主要使用與軟土層含水量較高的公路橋梁施工環境,其軟土層一般由黃土、素填土以及雜填土構成,使用石灰填塞方法有效的減少軟土層水分和縮短實際工期[2]。
(2)強夯土軟土地基處理法。主要施工步驟為將軟土層地基進行反復壓實和捶打,使用壓路機和夯實機械對軟土層地基進行壓實處理,此方法能有效的減小軟土層地基內部材料縫隙以及提升路面材料的整體堅實度。此方法的優勢在于實際施工成本較低,但不適用于黏性和含水量較大的軟土層施工中。實際的夯實效果和實際施工的軟土層內部土質性質有較大關系。另外,在夯實過程中要考慮到軟如層的水分滲透能力,需要預先設計相應的排水裝置。
3.4 軟土層排水固結法
此方法一般步驟為加設豎向軟土層排水裝置,借以改善軟土層地基的實際排水能力。另外使用相關設備對軟土層地基進行加壓、電滲、抽氣以及抽水處理,能有效的提升軟土層地基的內部穩定性能,有效的防止施工和使用中出現路面下沉現象發生。
3.5 軟土層化學加固方法
(1)攪拌樁法,即使利用水泥作為固化材料,再利用相關的混凝土攪拌設備將混凝土和軟土充分結合,將兩者組合形成堅固的基層柱體。化學反應結束后能有效的起到加固軟土層的效果,起到加固和符合地基的作用。
(2)灌膠膠結法。使用電話學原理中的氣壓、液壓法將混凝土等固化漿液打壓入軟土層縫隙中,能有效改善軟土層的力學承受性能。
4.結束語
公路橋梁施工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公路鋪設的整體質量,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要事先進行軟土層的實際勘察,以便于分析使用何種加固和處理方法[3]。加固處理中主要各種實際處理的施工成本、處理效果、施工安全能因素,注重結合使用不同的加固處理方法,務必實現軟土層地基處理的效果性和經濟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顧孝烈,鮑峰,程效軍等測量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
篇9
關鍵詞:黑土退化 退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S15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079(2008)10-0197-02
1、黑土土壤退化的涵義及特征
目前大多數土壤退化的研究表明,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種自然,特別是人為因素影響下所發生的導致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或土地利用和環境調控潛力,即土壤質量及其可持續性下降(包括暫時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喪失其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特征的過程,包括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退化過程,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1]。然而,我國幅員遼闊,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地區間差異明顯,土壤類型亦不相同。因此,對與烏克蘭和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并列世界著名的3大黑土帶的我國東北黑土的退化問題進行系統的探討,但目前對于黑土退化問題的機理研究較少,主要是缺乏系統的評價體系,因此當前黑土退化的研究還是剛剛起步階段[1]。
2.研究區位置、范圍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見圖2-1),長春市的東北部,松遼平原中部,距長春市區78千米。2005年部分鄉鎮劃出后,德惠市面積為3096平方千米(調整前面積為3435平方千米)。總人口為910420人。
2.1黑土退化要素指標的選取
根據本研究所需要的指標分析,德惠市黑土退化指標體系選取如下:
物理退化指標:有效土層厚度,有機質層厚度,容重和孔隙度[5]
生物退化指標: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速效氮、速效磷。
化學退化指標:凋落物含量,有機質含量損失率,生產力降低率,產投比。
3.退化指標分析
3.1物理退化結果分析
黑土侵蝕包括水蝕和風蝕"水蝕主要發生在坡耕地上,由于水土流失的影響造成大面積禿山荒嶺,這個問題雖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問題至今仍未解決"每年水土流失面積還處于增加的趨勢"風蝕主要發生崗平地上,尤其發生在4~5月的大風期"由于土壤,表土每年都不同程度地被剝走,黑土水分物理性狀惡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土壤保水能力降低,貯水容量減少,供水能力減弱,透水能力降低,同時物理退化主要是有機質層厚度變薄,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變小通透能力差,土體結構不完整,有效土層變薄、有機質層變薄等等。
3.2化學退化指標結果分析
黑土化學退化主要表現:養分平衡失調以及營養元素含量減少"由于在作物生長過程中不重視營養元素的投入或投入營養元素比例不合理,造成土壤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在不同作物上養分虧缺表現出差異性,大豆以缺磷、鉀為主,小麥缺氮、磷較多,玉米氮、磷、鉀都虧缺"長期養分平衡失調,使黑土養分含量呈下降趨勢,從而造成生產能力下降"黑土退化明顯特征是養分含量下降。
3.3生物退化指標結果分析
生物退化指標也是衡量黑土退化的重要參數之一。主要通過各項指標的數據的變化,找出黑土退化機理之間的差異性。本文中采取的黑土退化的生物指標主要有凋落物含量、有機質降低率、生產力降低率和產投比。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研究區的一些地區生物退化比較明顯,主要是人為干擾的狀態下,生態系統被破壞,生物循環出現中斷現象致使土地的生產力降低速度較快。
4.黑土退化區域差異機理研究的結論與討論
我國黑土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不利因素,也有人為方面的因素[5]。
4.1自然因素
造成黑土退化的自然因素有氣候、地形、土壤質地及凍融作用等。東北黑土區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春季兩季干旱多風,夏季雨量充沛地由于黑土區多為農用耕地,植被少,再加上黑土區的地勢特點,在春秋季易造成以風蝕為主的土壤侵蝕,而在夏季易造成以水蝕為主的土壤侵蝕。
4.2氣候因素
我國黑土區屬于北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本區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而且雨量大,降雨強度也大,極易產生地表徑流,造成水土流失。據王效科等的研究,黑土區處于中國水土流失敏感地段[6]。受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的影響,這種現象有加劇的趨勢。
4.3地形因素
黑土地區的地形主要是新構造運動中間上升并受不同程度切割的高平原、臺地和階地地貌多為波狀起伏的漫崗,坡度雖比較小,一般不超過100,但是坡面長,一般都大于500m,最長的可達4000m以上,由于坡面長,相應的增加了匯水面積,使地表徑流量,尤其是在降雨集中的夏季,變的很大,對土壤的沖刷力也強,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黑土表層大量流失。
4.4土壤質地
黑土的母質主要是第四紀黃土狀粘土沉積物,黑土表層疏松,如果植被被破壞的話,是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的。
4.5凍融作用
凍融作用也是造成黑土退化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Edwards et al (1987)證實:在人工降雨的條件下,經凍融交替的土壤比沒有經過凍融交替的土壤流失量增加24%~90%[7]。B.Ssharratt等在研究北美黑土帶解凍期水土流失時指出:凍土降低了土壤的滲透能力,從而增加了地表徑流,在春季解凍時節黑土易受侵蝕,造成黑土地力下降[7]。
4.6人為因素
造成黑土退化的人為因素是很多的,歸納起來主要有:
(1)過度開墾和掠奪式經營
由于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使從們對糧食的需求急劇增長,為了滿足需要,再加上過去“以糧為綱”思想的指導,人們毀林毀草開荒,對黑土資源過度開墾、廣種薄收、順坡耕種、掠奪式經營、重用輕養、種植單一,使黑土區土壤養分不斷流失,土壤質量不斷下降。
(2)工農業造成的土壤污染
東北黑土區是東北工農業發達的地區。人們為了追求高產,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農藥,有機肥的使用量卻很少,引起土壤組成、結構和功能的惡化,造成土壤污染。大量的N、P等營養元素還造成了水體的富營養化。農藥的大量使用和污水灌溉,不但加劇了土壤污染,還嚴重的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對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很大的影響。
(3)城鎮化擴張及鄉村建設不合理侵占黑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土地利用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9]。城鎮的擴張過程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不但侵占了許多黑土地,也加重了黑土區的土壤污染問題。鄉村建設的擴張也侵占了大量的黑土地,進一步加重了這個問題。
“民以食為天,糧以土為本”,土地是人類生存之本。我國的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黑土退化的防治,對于保護我國的黑土資源和黑土區生態安全,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志丹,川西北高寒草甸地放牧退化演替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2004.04.
[2] [93]史德明,梁音. 我國脆弱生態環境的評估與保護[J ] . 水土保持學報,2002 ,16(1) 6~10.
[3] 劉良梧,龔子同,全球土壤退化評價[J],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4] 劉良梧,關于土壤退化圖的編制[J],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3.06.
篇10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我國的交通運輸工具的數量是與日俱增的發展著,為了減輕我國交通的壓力,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需要聯系各地的紐帶,而公路作為經濟發展的樞紐,其施工技術逐步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公路的路基路面施工技術是整個工程的重點,它控制著公路的的質量和使用年限等問題,提高路基施工技術對整個工程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路基工程的基本性能
1、 穩定性
如果軟土層承載能力不足,在軟土地層路基開挖時,坡體失去支撐等均會使路堤下沉或者坍塌。因大氣降水、排水不良,山坡路基可能引起滑坡。一些氣溫變化因素、常見的冰凍災害,還可能引起路基收縮裂縫,使路面結構發生斷裂。因而,必須采取相應的工程技術措施,在選線、勘測、設計和施工的過程中,確保路基的穩定性。
2、承載能力
通過車輪,行駛中的車輛把荷載從路面傳到路基,車輪荷載引起的各種應力由路面承受,路面會因為路基路面的某一部分抗變性、強度以及剛度不足導致斷裂、路基沉陷。所以,路基應具備與行車荷載相適應的承載能力。
3表面抗滑性能
在雨天行車,不可避免的突然起停、緊急制動、爬坡等容易造成打滑,發生一系列交通事故。因此,必須要采用表面粗糙、耐磨、堅硬的材料來進行工藝實施。
4、 耐久性
隨著大氣變化、車輛長期運行等因素的影響,材料老化、路面性能逐漸下降、結構損壞。為確保路基的耐久性,一方面需要精心設計、選材以及施工;另一方面還需養路工人長期維護、保養。
二、公路路基關鍵施工技術研究
1、施工準備階段
路基施工準備階段準備充分與否是直接關系到路基工程施工能否正常進行的關鍵環節,該階段是路基工程施工總體部署、水文地質及工程量、調查作業范圍、制定施工方案、編排施工進度計劃以及開工前的機械、人員、材料等方面準備的階段,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并做好相關工作。在工程所在地要詳細調查相關情況,防止在施工中出現盲目性,避免走彎路,制定實際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在工程施工開始前要把整體安排、施工部署、施工規范、合同要求、設計要求、作業流程和規程、施工要點向機械操作人員、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全面交底,使全體人員全面了解工程施工重點和施工的要求,也便于施工方案和工期計劃的落實。
2、土方開挖
土方開挖工作主要以設計方案中的具體要求為指導,對固定區域實施挖掘,并將挖出的土運輸至路堤部位或者是其他放置地點。鑒于此土方具有長期形成的天然地層結構,一旦開挖勢必會造成地層結構的,繼而使地層遭到破壞。 所以,施工隊伍必須合理選擇開挖機械與挖掘方式(應以土質狀況、地形條件作為基礎)、合理控制開挖寬度以及深度(主要是以土方調配方案及開挖機械、方式為施工指引)。而且,不管是利用縱挖法還是以橫挖法進行施工,在進行挖掘之前,都必須嚴格做好邊坡的修筑,以保證施工工作的順利開展。路塹開挖施工根據不同的施工條件, 應采用不同的施工機械作業。
(1)推土機作業
推土機具有操縱靈活、運轉方便,既可開挖土方,又能短距離運輸土料的特點, 在路塹開挖中被廣為采用。其主要有兩種施工作業方法:橫向開挖路塹。用推土機橫向開挖路塹,其深度在2m以內為宜。開始時推土機以路塹中線為界,向兩側用橫向“穿梭”推土作業法進行,將路塹中挖出的土送至兩側棄土堆, 最后再做專門的清理和整平,當開挖深度超過2m時,則需與其他機械配合作業。縱向開挖山坡路塹,一般多采用斜鏟推土機進行。開挖時首先由路塹邊坡的上部開始, 沿線路行駛, 漸次而下, 分段、分層將土推送至坡下填筑路堤處。推土機的水平回轉角根據土壤的性質來調整, 在I、II 級輕質土壤上作業時, 可調至600 ;在III、IV 級土壤作業時可調至450。(2) 開挖深路塹。開挖深路塹運土作為填土路堤作業時,應首先做好準備工作,要在開挖路塹的原地面線頂端各點和填挖之間零點處,設置標記,同時挖半小丘,使推土機能順利進入作業現場。如果推土機能沿斜坡駛至最高點時,則可以由路塹的所在坡面上頂點處開始,逐層開挖至路堤處,開挖時可用推土機沿線路中線的平行線進行縱向推填。當路塹開挖到設計深度的一半位置時,再用另外1-2臺推土機,橫向分層推削路塹斜坡。由斜坡上推削下來的土壤,仍由下面的推土機送至填土區段,直至路塹路堤全部完成為止。
(2) 鏟運機作業
鏟運機開挖路塹有兩種作業方法,一是橫向棄土開挖;二是縱向移挖作填。路塹分層開挖,并從兩側開始,每層后15-20cm,這樣做既能控制邊坡,又能使取土場保持平整,同時還應沿路塹兩側做出排水縱坡。路塹在以下情況下,宜采用橫向開挖,即: 塹頂地面有明顯橫坡,而上游一側需設置棄土堆,阻擋地面水流入路塹;路塹中縱向運土距離太長,超過鏟運機經濟運距,嚴重影響工效;不需要利用土方或利用有剩余時;長路塹由于施工條件的限制,機械只承擔其中一段,兩端又無法縱向送土時。鏟運機縱向移挖作填,當路塹須向塹口外相接的路堤處運土填筑時,鏟運機應利用縱坡自路塹端部開始作下坡鏟土,并逐漸向塹內段延伸挖土長度,而填筑路堤也應相應的延伸。
(3)推土機和鏟運機聯合施工
在組織大型土方機械開挖路塹作業時,往往投入作業的機型很多,各自又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和作業效果,為多機聯合作業提供了可能,其中,不同功率的推土機和不同斗容量的鏟運機聯合作業最為常見。在組織推土機與鏟運機聯合開挖作業時,應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將它們安排在最能發揮各自優勢的部位作業。通過比較不同功率的推土機和不同斗容量的鏟運機的適用范圍和作業效果,可見:推土機動作靈活,可正駛推運、倒駛空返,當推運翻松土壤時效率較高,其中大型推土機載運土量較大、爬坡性能最好;而中型推土機,進退速度較快。當推土機增設側擋板后推運翻松土壤,可提高經濟運距和載土量。在多機聯合作業時,可將中型推土機安排在開挖段的上層,大型推土機放在中層,鏟運機放在底層。
3、填土施工
施工單位進行填土施工,關鍵要做好填料選用,必須以國家公路建設的量化標準(如CBR值)以及路床狀況來控制填料的最大粒徑及最小強度。以上路床施工中填料選用為例,我國的一級公路及高速公路當前對于填料的CBR值的要求是,面底下部從0cm到30cm的路床部位,填料值必須在8以上。同時,對于特殊的路基,還要選用特殊的填料,比如,潮濕地區最好用黏質土作路基填料,且其塑性指數應當為18以上,限液在40以上,而天然稠度則在1.1以下,同時可適當摻入生石灰或吸水材料對路基的填料進行改性。
4、路基壓實
公路平整度不高時將會降低車輛的行車舒適性,而且較低的道路平整性將會降低道路的整體感受。作為評定路面質量及其使用性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公路路面平整度不但直接關系到道路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等問題,而且還間接的影響到車輛的燃油、輪胎磨耗、道路運輸效率以及其他相關的經濟指標。最重要的是,道路平整度還會影響到路面的使用壽命以及使用階段的養護費用。
(1)過濕的土質的壓實要求
對于過濕的土質來說,應該按照設計的壓實度的標準,根據設計提供的數據,進行2%~3%的實際降低壓實;將其土層的天然稠度降低到1.1以下,液限控制在40以上,進行下路床的填料施工作業時,應使用輕型的壓實標準;進行填料性質的改善,于土中增加對生石灰的使用量,也可以采取對新型的吸水材料的加固。
(2)黃土路基的壓實要求
對于黃土路基的壓實施工技術,應該盡量使土中的水分不斷進行擴散固結來進行擠密壓實土體的功效,使黃土土質不斷進行加固,保證黃土路基的壓實效果能夠達到最好,其中對于沖壓的遍數的要求是30遍左右,要保證含水量達到最佳水平,進行路堤的邊沿壓實時應該保持較慢的速度,防止施工機車滑下路堤,對于掉頭出現的褶皺現象應該注意二次返壓。不同橫坡的基底處理技術:在橫面坡度低于1比5時,可以直接進行路堤的填筑,并且利用沁水擋墻或者漿砌片石對路基進行防護。在橫面坡度介于1比5到2比2.5之間時,要在自然地面上挖不小于2米的臺階,如果基底面的覆蓋層較薄必須要先做好覆蓋層的清除工作再挖臺階。在橫面坡度大于1比2.5時,就要先做好路堤整體基底和下層滑動的穩定性檢算,確保抗滑動系數不小于規范要求中的規定值。對于不符合標準的基底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支檔防護如下:植物對于土壤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在進行路基邊坡防護設計時,經常采用種植植物作為防護設計。在植物防護設計中還分為:骨架植物防護、空心塊植物防護和錨桿混凝土框架植草防護。骨架植物防護:常用于地質較為松軟且風化較為嚴重的巖石邊坡,通過骨架植物防護可以有效的防止邊坡因遭受雨淋的侵蝕而形成溝槽,這種防護設計對邊坡的風化地質層起到穩固的支撐作用。空心塊植物防護:通常用于全被風化了的巖石路基邊坡,這種防護設計通常采用六邊形的混凝土預制空心塊把邊坡分割成小塊兒進行支撐防護,這種設計方法更具有抵抗雨水的侵蝕能力,對于邊坡的支撐也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因此,這種防護設計具有既美觀又易施工,防護效果更佳的優點。錨桿混凝土框架植草防護:這種防護設計通常用于沒有不良結構面和沒有經過風化破碎的巖石邊坡,這種方法既避免了邊坡因開挖卸荷造成的楔形破壞,又兼顧了骨架植草防護,具有便于造型、綠化美觀等優點。
(3)進行有效夯實工作
進行夯實,必須用技術較高的夯實機,將8~40噸位的夯錘吊到6~25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將地基進行有效的沖擊夯實,使土層和內部的空隙能夠不斷結合,防止氣體、水的溢出,使路基能夠達到結實緊密,加強其地基的承載能力,使路基的土粒更加緊湊,保證路基的結實程度能夠達到最好水平。
5、路基路面排水
在路基施工中,應重視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種原因給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水患。
(1)地面排水
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上的排水溝渠,一般都要求鋪砌防護。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設施是截水溝、邊溝、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普遍采用漿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預制板塊也開始廣泛應用。在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通過水網地段的路基,過去逢溝設涵的做法有了改進,對路線兩側的灌溉溝渠重新系統布置,從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質量,免去了穿越路線的排灌涵洞。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任務是減少水從路面滲入,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的降水,使之不沖刷路基邊坡,路拱橫坡應大于2%。雨水排出路面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路線縱坡小于0.3%,地勢平坦的長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邊坡外,也要防止邊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長擋住橫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積水。改進的方法是增大溝坡排水,硬化路肩,設置路肩排水溝。第二種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側設置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現澆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與硬路肩路面構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間距設一泄水口與路堤邊坡急流槽銜接,將雨水排到坡腳排水溝中。通過設在中央帶的圓形開口排水溝或雨水井來排除超高路段的積水。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盲溝、暗溝、滲井、滲溝等,其特點是滲透式排水,當水流量較大時,多采用帶滲水管的滲溝。有反濾功能的土工織物代替了傳統的砂礫料反濾層,近年研制的帶有鋼圈、濾布和加強合成纖維的加勁軟式透水管直徑8~30cm,很適用于地下排水。
6、路基防護
公路路基在水流、風力、波浪、雨水等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發生邊坡塌陷、路基損壞等問題。所以只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合理經濟的防護、加固措施,才能保證路基排水設施穩定的運轉。根據其不同的作用,可以將路基加固與防護工程分為沖刷防護、坡面防護以及支擋構造物三類。路基的加固和防護工程不但可以提高公路使用壽命、美化路容,而且可以穩定路基。
結束語
公路的路基質量對公路的使用性能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路基施工時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目前我國的公路施工中會因為施工路段的存在軟土路基、濕土路基和黃土路基等不良的地質環境情況影響到道路的質量問題,進而造成交通安全隱患,因此,在進行路基基底施工前一定要充分考慮路段的地質、類型和氣候條件等方面的原因,針對不同的路基項目應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修建穩定的高強度的路基,對于發展公路交通事業,提高路面使用品質,降低工程造價,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趙赟.公路路基的施工技術探析[J].技術與市場,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