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裂縫修補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3: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面裂縫修補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地面裂縫修補方案

篇1

關鍵詞:裂縫 ;混凝土;檢測;收縮

Abstract: through a powerhouse cast in 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crack detection andidentification,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cracking, make the appropriate fix. Article gives the concrete surface crack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eps, troubleshooting analysis on causes of cracks in concrete floor,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Keyword: Crack concrete examination contraction

中圖分類號:TU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工業廠房中鋼筋混凝土地面的廣范應用,地面開裂、沉降、空鼓、起砂等系列問題也常有發生,輕者影響美觀,重者影響正常使用以及導致生產儀器設備等不能精確安裝。地面裂縫產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設計不合理:混凝土內用以抵抗自身收縮及溫度應力的鋼筋配置較少,或者是設計分隔縫、伸縮縫間距過大等;其次是施工組織、施工質量控制不當:混凝土運輸間歇及澆筑時間過長超過初凝時間,澆筑過程中振搗不充分,混凝土摻合料比例失衡、水灰比過大,回填層層次作法未達到設計要求,澆筑后養護不及時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過快,鋼筋配置或混凝土強度等級未達到設計標準等;環境方面的因素:氣侯干燥、晝夜溫差大等均能導致混凝土失水過快以及溫度變形過大,從而導致裂縫的產生。本文就一具體工程案例分析混凝土地面裂縫產生的原因及處理辦法。

2.工程概況

某工業廠房位于沈陽市郊區,為單層鋼結構廠房,平面呈長方形,共計六跨,每跨跨度為18m,柱距12m,總長約400m,建筑面積約43000m2,地面為鋼筋混凝土地面,地面構造做法如下:

(1)耐磨地坪(地面分隔縫為6mx6m)

(2)200mm厚C25混凝土(不摻入粉煤灰等摻合料),內配6雙層雙向鋼筋@200X20mm

兩層鋼筋間加設支撐鋼筋,支撐鋼筋由14鋼筋制成,每平方米設置一個,鋼筋保護層厚度為25mm

(3)50mm厚石粉灌縫

(4)300mm厚級配碎石

(5)素土夯實

該工程于2011年建成,在投入使用前發現該工程混凝土地面出現大量裂縫,現委托我院對其進行檢測,分析開裂原因并提出處理方案。

3.現場勘查與檢測

作者介紹:李凱(1973~),男,遼寧沈陽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結構檢測與加固工程研究(E-mail:)

3.1地面裂縫及空鼓檢測

現場對該工程室內地面裂縫及空鼓進行全數宏觀檢查,檢查發現該廠房室內混凝土地面普遍存在開

裂現象,裂縫寬度在0.1mm~2mm之間,深度在5mm~30mm之間,裂縫走向均為平行于分隔縫短邊方向,且在分格縫9米的中央附近;地面空鼓檢查采用敲擊的方法,檢查未發現有空鼓現象。

3.2地面平整度檢測

根據《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10第3.0.21條相關規定,對該廠房室內地面進行抽樣檢查。該廠房地面做為一個檢驗批,根據抽樣最小樣本容量的有關規定,現場隨機抽取五間(柱距),每間(柱距)檢查三點,現場采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進行檢查。檢查結果標明,所檢數據均滿足《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9-2010表5.1.7“混凝土面層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5mm”的規定。

3.3地面構造做法檢測

現場隨機抽取五間(柱距),每間(柱距)檢查3點,采用鉆芯取樣法和鑿開檢查。檢查發現,各構造層次的做法及厚度符合設計的要求。

3.4地面分格縫間距檢測

現場采用鋼尺對該廠房地面工程分隔縫間距進行全數檢查。檢查發現地面分格縫的設置均為6.0mx9.0m,不符合設計圖紙6.0mx6.0m的要求。

3.5鋼筋配置情況檢測

現場采用鋼筋探測儀并結合鑿開方法對地面混凝土中實際配筋情況進行了抽檢,抽檢檢查結果表明,實際配筋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

3.6地面混凝土強度檢測

地面混凝土現齡期強度采用鉆芯法進行檢測,現場隨機抽取五間(柱距),每間(柱距)鉆取三個芯樣,依據《鉆芯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CECS03:2007)的有關要求對構件砼現齡期強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抽檢的地面混凝土現齡期強度均符合設計強度等級要求。

4.地面開裂原因分析

4.1 通過檢測可知,地面混凝土強度、鋼筋配置以及各層構造層次及厚度均符合設計要求,根據地面裂縫出現的部位及形態,以及現場的實際工況,生產設備及其它荷載均未作用,可以排除因結構受力而產生的裂縫;

4.2 查取預拌砼交貨檢驗記錄、送貨單及現場施工記錄等相關資料, 本工程商混在出廠到工地再至澆搗完成時間未超過初凝時間,可以排除混凝土初凝后受擾動而產生的開裂;

4.3 由檢測可知,混凝土地面未出現空鼓及不均勻沉降現象,可以排除空鼓及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開裂;

4.4 由檢測可知,地面分格縫分隔尺寸為6.0mx9.0m,大于設計圖紙6.0mx6.0m的要求,由此則不能保證由于溫度變形或是混凝土收縮變形而產生應力的充分釋放,從而導致開裂現象,而檢測中發現裂縫的分布規律(裂縫走向均為平行于分隔縫短邊方向,且在分格縫9米的中央附近)也從側面驗證了分格縫尺寸過大因素的影響;

4.5環境因素方面,由于混凝土澆筑時正趕上沈陽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地面面大,受環境溫差影響較大以及混凝土自身干縮變形等因素均可造成裂縫的發生。

4.6振搗和養護條件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地面開裂:一般施工應進行二次振搗和表面修整,盡量達到減少混凝土里面的氣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第一次搓壓在第二次振搗之后,混凝土表面收水時即進行拉板搓壓,使之不出現裂縫或及時愈合在終凝前應進行最后一遍搓壓,終凝前即覆蓋濕養護,這些措施均會減少收縮裂縫,本工程不排除在澆筑后養護控制不良而造成的表面水分散失過快等因素的影響。

綜上,該工程地面混凝土裂縫主要是由于地面分格縫分隔尺寸過大而引起的,同時不能排除受晝夜溫差較大、混凝土自身干縮變形以及養護不良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5.處理方案

5.1 裂縫處理

對地面混凝土裂縫用結構膠進行壓力灌縫處理,對開裂寬度小于0.5mm的可在表面開鑿“V”型槽后再進行灌注,干燥后用角磨機磨平;

5.2 開裂預防及補救措施

對原有地面分隔縫進行加密處理:在9米中央加開一條分隔縫,即6x9m分隔變成6x4.5m分隔,同時對原有深度及寬度不足的分格縫進行切割處理。

6.施工質量檢查

待達到注膠封閉硬化齡期后,在裂縫灌縫修補處用混凝土鉆芯取樣機鉆取芯樣,用以檢查注縫的飽滿度及粘接質量。對新開分隔縫及原有分隔縫用鋼尺檢查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7.結語

該廠房地面裂縫經過修復處理后,使用近兩年,未出現新的開裂現象。通過對現澆鋼筋混凝土地面開裂的檢測鑒定,對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修復方案。通過本文的闡述,使大家了解到地面施工的每一環節都很重要,任一環節出現疏忽都將導致質量問題,比如本文提到的分格縫尺寸過大就導致了一起產生裂縫的質量事故。

參考文獻:

[1] GB50037-96建筑地面設計規范[S].

[2]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篇2

關鍵詞裂縫 隱患預防過程控制

中圖分類號: TU377文獻標識碼:A

一 、地基基礎過程的控制

地基基礎是保證建筑物安全和滿足使用要求的關鍵部位之一。在建筑物與構筑物施工完成前后,地基基礎都會產生不均勻沉降導致筑物與構筑物同時出現各種不同形狀的裂縫。例如:水平裂縫、樓地面表層裂縫、屋面溫差裂縫(雞爪裂縫) 等等各種不同形狀的裂縫。以上各種裂縫,由于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常常會導致樓地面或板面開裂,對建筑物、構筑物使用造成危害,影響了建筑物、構筑物的外觀形象,造成視覺和觀感差,輕者影響外形美觀、重者造成漏水、漏雨現象,同時影響使用功能、損害結構整體性、降低工程使用壽命,嚴重者會導至建筑物失去使用價值,有效地控制裂縫 是“以預防為主,以治理為輔”。

由于地基土質軟弱在加之土質復雜多變,造成建筑物、構筑物沿降不均勻,如地下存在暗溝,洞穴,基坑、古墓、等不容探到的,土質軟硬差異大,受壓后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例如膨脹土(不容發現特點),當發現后隱患已經產生。如某商城為普通(六層)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設計半框架結構,基礎為條形硁基礎,原設計基礎深度3.5-4.5米,1992年開工建設,由于當時本地還沒有科學的堪探設備,業主未采用科學釬探,又沒有請堪探部門堪探,在地質不清、觀釬點不準確、地下深度不知,評經驗簡挖探點時沒有發現任何水、沙,也沒有觀察到任何異常現象。業主就請設計單位按當地平時的經驗數據、按一般規范設計。開挖基礎時,有一段基槽在挖到到4.2米時,發現基槽底部條基有水、有沙,基底達不到設計要求,有關部門協商后續挖,結果是,出現古河道、后來通過質監部門招集責任方、設計、施工等單位協商處理,采用本地活[木松樹]制成木樁打到基槽內,直到達到設計要求為止,直到如今該商城未發生任何裂縫或安全隱患。

建筑荷載對地基產生較大的附加應力,對承載力低、變形大的軟弱地基,應進行加固處理,以提高地基承載力。基礎設計根據上部荷載與地基土質情況,考慮地基與基礎共同用合理使用基礎形式。地質周圍環境某些變化是設計及相關技術部門應嚴把關,把工程隱患放在產品成形前處理,不留隱患于成品中。選好每個工程的建筑物場地,多了解現場地質、地貌情況,或地上地下管道滲漏,地表水滲入建筑地基,長期浸泡,土質軟化甚至沖刷掏空,導致不均勻沉降;防止建筑物使用不當,不得隨意改變房屋用途,增大荷載,在施工時隨意在室內地面堆放超設計要求的大面積荷載,使地基附加應力劇增,導致建筑物不均勻沉降。

(一)基槽開挖預防措施

對于較復雜的地基在基槽開挖后應嚴格按照基土釬探工藝標準進行釬探,探出的軟弱部位會同設計單位共同確定處理方案進行加固處理后,方可進行基礎施工;合理設置沉降縫,凡不同荷載高差懸殊的房屋、長度過大、平面幾何形狀較為復雜,同一建筑物地基處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應從基礎開始分成若干部分設置沉降縫使其各自沉降以減少或防止裂縫產生;沉降縫應有足夠的寬度,操作中應防止澆筑圈梁時將斷開處澆在一起或磚頭、砂漿等硬雜物落入縫內以防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發生墻體拉裂現象,加強上部結構的剛度,提高墻體抗剪強度。

積極做好地基的驗槽工作,核對基槽尺寸是否與設計尺寸相符,實際的地質構造是否與地質報告提供的地質構造相符,有無古墓、洞穴等。設計中是否做好地基的沉降量預估,在施工圖中標注沉降觀測點,注明沉降觀測的要求。如果地基是在濕陷性黃土地區,一定按規范要求設計處理地基,并做好檢漏防水的措施,防止由于漏水造成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裂縫。

總之,如果是一般性裂縫,觀察若干年后不發展如表面裂縫,認為不影響結構安全使用,此類裂縫可采用填縫修補或灌漿修補方法。如果不會影響結構的安全和使用,采用表面處理,即采取砂漿堵抹即可。對于不均勻沉降仍在發展,裂縫較嚴重且在繼續開展的情況,要會同有關部門重新審閱分析地質資料,并及時做好地基處理預防隱患,用最科學的辦法提供最科學的處理方案。應本著先加固裂縫后處理裂縫的原則進行。依據不同部位做采用的處理方法,例如:基礎沿降產生的裂縫可用以下方法外理,采用樁基托換加固方法來加固基礎,同時沿基礎兩側布置灌注樁,上設抬梁,將原基礎圈梁托起,防止地基繼續下沉,加大基邊同仁稱‘牛腿’基礎。

二 、設計過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建筑設計中,一般人由于不了解結構,常常按照自己的用途需求,要求設計單位滿足他的愿望,人為的因素會導致結構的處理不當,造成裂縫生成。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視結構問題是不實際的,如果建筑平面不規則,而結構設計時又沒有采取加強措施,在凹凸角處容易產生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集中,而造成板開裂。在設計時也要注意平面布置的規范性,避免形狀突變,在凹面處周邊應增強配筋,來彌補和平衡。如果樓板配筋間距偏大,特別是板面抵抗負彎矩的鋼筋未通長設置,致使在靠近板邊緣處沿負彎矩筋端部出現裂縫。在房屋轉角部的板角處,由于收縮是雙向的,又沒有配置足夠的構造鋼筋,因此產生45 度斜裂縫。控制措施,如果長度超過了40米,應設置后澆帶,其兩邊應設加強筋,提高后澆混凝土與鋼筋咬合力,合增設放射鋼筋。如果樓板厚度不足板件過薄,板的剛度勢必減弱,受拉鋼筋和受壓混凝土應力增大,板因此開裂。一般情況下板厚要控制在規范及強制性標準規定范圍內。例如:一般板厚不德小于120毫米以上,廚、廁間不得小于90毫米。

在結構設計過程中,雖然梁板的承載力和撓度均在規范允許之內,但相對承載力較小,撓度較大,這種情況容易引起因為撓度偏大而產生的結構裂縫。這種情況須加大梁截面或板厚、提高結構配筋率以提高結構的強度儲備來控制裂縫的產生。

從耐久性看,由于混凝土自身隨時間的強度劣化和環境對混凝土的風化和侵蝕,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會逐漸降低;由于承載力的降低會引起混凝土的開裂。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時,還要考慮到混凝土的劣化,混凝土強度必須有一定安全儲備,才能保證結構有足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三 、施工過程的預防控制

要控制混凝土的開裂,從原材料的選擇必不可少,原材料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開裂。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水灰比過大,水泥用量多,外摻劑保水性差,粗骨料少,用水量大,振搗不良,環境氣溫高,表面失水大,拆出不當等等都會導致塑性收縮表面開裂。

混凝土的配合比正確合理與否直接影響樓板裂縫發生的概率,特別要對水泥的含量、性能、強度等級、適用性、穩定性、添加劑的性能、比例砂、石等骨料粒徑的粗細、含泥量的多少對所使用的材料都要進行驗證取樣復驗合格后方可使用。攪拌砼的投料必須嚴格控制重量比嚴禁采用體積比。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應控制在13—14cm之間。

氣候、環境、溫度等的影響可摻加適量的早強劑和緩凝劑把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控制在2.7—3.6h之間終凝時間控制在7—9h之間。原材料的控制中首要因素是水泥,應根據季節、溫度、溫差要求正確選用不同型號水泥,避免一年到頭一成不變地使用一種水泥。

(一)澆筑前期準備過程控制。

模板的支設其標高、起拱應正確支撐體系要牢固、穩定、拼縫要嚴密。模板不得有局部翹起現象,必須與龍骨緊密結合以防漏漿和混凝土中水分流失過快現象的發生。根據鋼筋混凝土施工方案對水平施工縫處理的技術要求,做好剔鑿清理工作并用水沖洗干凈,在混凝土澆筑前要鋪一層20毫米厚的高一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樓板鋼筋網片的上下砼保護層要控制正確,對于板厚大于100毫米的樓板上部無貫通縱筋的要加設防裂鋼筋網片。對預留、預埋的多根線管必須保證管凈間距不小于32毫米,預埋線管要置于樓板板厚的中間部位,在無上層鋼筋網片的部位應加設鋼筋網片且設置范圍應大于管外邊200mm。在樓板混凝土澆筑前要搭設操作平臺,嚴禁直接在鋼筋網片上踩踏、行走和施工操作。澆筑時要采用后退施工法,隨澆筑砼隨向后移動操作平臺確保鋼筋網片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正確。對所有模板上的雜物要清理干凈并要澆水濕潤,在對模板工程預檢驗收和鋼筋工程隱藏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二)澆筑過程的控制

預拌混凝土進場后,首先要檢查配合比及使用部位等各種報驗資料是否齊全實測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否符合技術要求坍落度達到要求后在整個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混凝土中的含水量。在澆筑混凝土時首先要澆筑梁內混凝土、待澆筑至規定高度后再按順序澆筑樓板混凝土混凝土不能堆積在一起,讓其隨流淌在澆筑混凝土之后先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梁內混凝土在板厚不小于200mm時可直接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一遍再用平板振動器振搗。在板厚小200mm時可直接采用平板振動器振搗縱橫各兩遍振搗必須密實到位。根據標高水平線和起拱位置的高控制點確定滿足樓板的厚度要求先用2m的鋁合金刮杠初步刮平再用3m的鋁合金刮杠刮至標準高度,再用木抹子把樓面抹平。混凝土的澆筑要連續進行盡可能減少間歇時間間歇,時間過長樓板會產生施工縫,導致前后混凝土連接不好易發生裂縫和滲水。在混凝土終凝前對樓板混凝土需用木抹子壓實抹平一遍,這一遍是減少裂縫發生的關鍵工序必須認真對待。要隨時關注混凝土的凝結情況在樓板混凝土達到終凝之前施工人員進入施工時要特別注意不得穿雨鞋進入這樣踩踏會影響混凝土的平整度可墊上面積較大的木板,增大與混凝土的接觸面積這樣就不會破壞樓面的平整度然后在墻柱根部兩側200mm范圍內用木抹子壓光提高平整度以便支設豎向模板再對整樓塊板表面壓實、壓平一遍。根據天氣情況決定是否覆蓋,覆蓋時要滿足防止水分蒸發過快和防凍保暖的需要。如處理不當在樓板面層會產生表面裂縫,所為的‘雞爪’ 裂縫。

(三)混凝土樓板的養護,混凝土在澆筑完成12小時內根據天氣情況和混凝土終凝時間決定養護的時間采取定人定時澆水保濕養護。為防止混凝土水分蒸發過快可采用建筑用的毯子覆蓋使混凝土處于經常濕潤狀態,普通砼養護時間不少于7d對有抗滲要求和摻加緩凝劑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能少于14d。還要注意第一次養護時間的控制和澆水養護方法的正確性,在砼基本發白以后才可以保濕養護第一次養護不得使用水管直接沖澆樓面應采用灑水的方法進行濕養護直接沖澆樓面可能會破壞混凝土的面層。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允許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后要嚴格控制施工中產生的集中荷載,要分散布置各種材料施工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重物沖擊樓面減少因施工荷載產生的裂縫。養護可確保混凝土強度正常增長也是防止樓板產生裂縫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模板拆除時間的控制

模板拆除的時間要符合混凝土施工驗收規范標準和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要求依據混凝土試塊試壓報告提出拆模申請由技術部門審批最后決定拆模時間。特別是跨度大于8m的梁板、以及懸挑構件混凝土強度標準值要達到100%后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過早也是樓板產生裂縫的原因之一。在模板拆除后要及時采取支撐回頂措施這樣可以避免樓板因拆除模板較早而發生的裂縫。

四 普通常用的幾種裂縫補救方法

采取了上述綜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種復雜地質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可能還會出現少量的樓面裂縫,根據多年經驗,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稱對不同的裂縫,采取不同的修補方法,以下幾種方法用得比較普遍:

(一)結構加固法:當裂縫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性能時就要考慮采取加固法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處理。結構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加固、粘貼鋼板加固、增設支點加固以及噴射混凝土補強加固。

(二)混凝土置換法:混凝土置換法是處理嚴重損壞混凝土的一種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換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換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漿、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漿。

(三)表面修補法:表面修補法是一種簡單、常見的修補方法它主要適用于穩定和對結構承載能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以及深進裂縫的處理。通常的處理措施是在裂縫的表面涂抹水泥漿、環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在防護的同時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種作用的影響繼續開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縫的表面粘貼玻璃纖維布等措施。

(四)灌漿法: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它是利用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膠結材料硬化后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膠結材料有水泥漿、環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學材料。 嵌縫法是裂縫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縫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剛性止水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膠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膠等等常用的剛性止水材料為聚合物水泥砂漿。

綜上所述,正確的施工方案合理的設計布置是工程成功的前提,過硬的施工隊伍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是工程順利進行的技術保障。加強對原材料的控制做好澆筑前的準備工作嚴格按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澆筑施工,控制好養護的時間和模板拆除的時間,思想重視、措施落實到位、檢查驗收到位就能減小裂縫概率,把裂縫控制在無害范圍內,把工程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將有害裂縫減少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2、《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第四版 彭圣浩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處理技術規范》(JG79-2002)[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00002

5、《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02-83

篇3

關鍵詞:裂縫原因、樓面荷重和振動、處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TV543文獻標識碼: A

一 裂縫產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1、設計中的重點加強部位,從住宅工程現澆樓板裂縫發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見、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處(含平面形狀突變的凹口房屋陽角處)的房間在離開陽角1米左右,即在樓板的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側發生45度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此通病在現澆樓板的任何一種類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縮特性和溫差雙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越大。

從設計角度看,現行設計規范側重于按強度考慮,未充分按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作綜合考慮,配筋量因而達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陽角由于受到縱、橫二個方向剪力墻或剛度相對較大的樓面梁約束,限制了樓面板砼的自由變形,因此在溫差和砼收縮變化時,板面在配筋薄弱處(即在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結束處)首先開裂,產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縫。雖然樓地面斜角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沒有影響,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況下會發生滲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戶投訴,是裂縫防治的重點。

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進行澆筑,但受劇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商品砼廠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摻量,低價位、低性能的砼外摻劑,以及細度模數低、含泥量較高的中細砂作為降低價格和成本的主要競爭手段。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牽頭,盡快健全和統一對商品砼廠商的行業管理,并根據成本投入比例,相應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場價格(特別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樓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廠商轉變觀念,控制好原材料質量。選用高效優質砼外摻劑,改善和減小混凝土的收縮值,建立好控制體系,是一項改善商品砼質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同時現場應逐車嚴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檢查,以保證砼澆筑質量。

3、重點加強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措施

鋼筋在樓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砼收縮和溫差裂縫發生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在實際施工中,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在受到砼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保護層比較容易正確控制。與此相反,樓面上層鋼筋網的有效保護,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較難問題。其原因為: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較細較軟,受到人員踩踏后就立即彎曲、變形、下墜,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護,各工種交叉作業,造成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無處落腳后難免被大量踩踏,上層鋼筋網的鋼筋小撐馬設置間距過大,甚至不設。根據大量的施工實踐,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短筋)必須設置鋼筋小撐馬,馬凳筋作為板的措施鋼筋是必不可少的,工施工序的合理安排是很關鍵的。

4、 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是截面砼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容易導致裂縫發生的薄弱部位。當預理線管的直徑較小,并且房屋的開間寬度也較小,同時線管的敷設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一般不會發生樓面裂縫,反之,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也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縮和受拉力向時,就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因此對于較粗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應按技術要求增設垂直于線管的短鋼筋網加強,建議增設的抗裂短鋼筋采用Φ6-Φ8,間距≤150 mm,兩端的錨固長度應不小于300 m。線管在敷設時應盡量避免立體交叉穿越,交叉布線處可按技術規范采用線盒,同時在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宜采用放射形分布,盡量避免緊密平行排列,以確保線管底部的砼灌筑順利和振搗密實,并且當線管數量眾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時,宜按予留孔洞構造要求在四周增設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構造鋼筋。

5、材料吊卸區域的樓面裂縫防治

目前在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質量與工期之間的較大矛盾。因此當樓層砼澆筑完畢后不足24 h的養護時間,就忙著進行鋼筋綁扎、材料吊運等施工活動,這就給大開間部位的房間雪上加霜。除了大開間的砼總收縮值較小開間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受材料吊卸沖擊振動荷載的作用而引起不規則的受力裂縫,并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難于閉合,形成永久性裂縫,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對這類裂縫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

(1)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樓層砼澆筑完后的必要養護(一般不宜≤24小時)必須獲得保證。主體結構階段的樓層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 d一層為宜,以確保樓面砼獲得最起碼的養護時間。

(2)科學安排樓層施工作業計劃,在樓層砼澆筑完畢的24小時以前,可限于做測量、定位、彈線等準備工作,不允許吊卸大宗標材料,避免沖擊振動。24小時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運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墻鋼筋進行綁扎活動,做到輕卸、輕放,以控制和減小沖擊振動力。第3天方可開始吊卸鋼管等大宗材料以及從事樓層墻板和樓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3)在模板安裝時,吊運(或傳遞)上來的材料應做到盡量分散就位,不得過多地集中堆放。以減少樓面荷重和振動。

二混凝土板裂縫的處理

當混凝土板出現裂縫后,應對裂縫進行檢測檢查,確定裂縫性質以及開裂狀況,并據此確定處理方案。一般可進行處理的僅為前敘第一類,處理后可確保結構安全及正常使用。

1、材料的選用處理方案的確定

混凝土結構裂縫修補的化學灌漿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漿液的粘度小,可滲入性好。

(2)漿液固化后的收縮性小,抗滲性好。

(3)水泥漿、水泥砂漿的配合比應進行試配,并檢驗其抗壓、抗折強度。處理方案的確定

2、對于靜止裂縫,即開展已基本穩定的裂縫和可能防止進一步擴展的裂縫,修補可按以下方法采用:

(1)裂縫寬度小于0.1mm時,為滿足使用要求,當裂縫淺而條數很多時,宜用環氧樹脂漿液式水泥漿液進行表面封閉;當裂縫細而深時,宜用甲基丙烯酸脂類漿液或低粘度環氧樹脂漿液灌注。

(2)裂縫寬度大于或等于0.2mm時,宜用專用結構膠漿灌注。

3、對于活動裂縫,即繼續開展而未穩定的裂縫,應在分析控制裂縫開展使其穩定后,方可按上述方法進行修補。如裂縫開展不能控制,則采取相應的措施,限制結構變形,宜用柔性材料進行封閉處理。

4、施工要求

(1)灌漿法施工,應將裂縫構成一個密閉性空腔,有控制的預留進出口,借助專用灌漿泵將漿液壓至縫隙并使之填滿。

(2)灌漿前應對裂縫進行處理,處理方法可分為:表面處理法和鑿槽法。

(3)埋設灌漿嘴(盒),采用表面灌漿處理的裂縫,可用灌漿盒或灌漿嘴,鑿“v”形槽的裂縫宜用灌漿嘴。埋設時,先在灌漿嘴(盒)的底盤上抹上一層厚約1mm的環氧膠泥,將灌漿嘴的進漿孔騎縫粘貼在預定的位置上。

5、封縫應根據不同裂縫情況及灌漿要求確定。其封縫方法可分為:環氧樹脂膠泥封縫、粘貼玻璃絲布封縫、水泥泵漿封縫。

6、漿液配置按照不同漿材的配方及配制方法進行。漿液一次配備數量,需以漿液的凝固時間及進漿速度來確定。

7、灌漿是施工關鍵工序之一,應確保灌漿質量。

8、待縫內漿液達到初凝而不外流時,可拆下灌漿嘴(盒),再用環氧類脂膠或摻入水泥的灌漿液把灌漿嘴處抹平封口。

9、灌漿結束后,應檢查外墻效果和質量,發現缺陷應及時補救,確保工程質量。

三、工程質量及驗收

1、灌漿施工前,應按設計規定檢查施工準備是否符合要求。

2、灌漿及粘結材料的質量均應符合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

3、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檢查灌漿是否密實。

四、結束語

文章從設計及施工的角度,結合工程實踐經驗,較為系統的分析了裂縫產生的原因與防治處理方法,對類似的加固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施工中加強各方面的管理、監督,裂縫的通病是可以控制到最小范圍,保證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樓面裂縫的分析與防治》.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篇4

[關鍵詞]結構工程 通病 治理

混凝土結構工程通病的形成有原因很多,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常見的通病及相應的治理方法有如下幾方面。

一、混凝土表面麻面、露筋、蜂窩、孔洞

表現為砼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有許多小凹坑;結構內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砼局部缺漿石子多,形成蜂窩狀的孔洞; 砼結構內有空腔,局部無砼,蜂窩特別大。針對上述通病治理方法分別是: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后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抹平;將外露鋼筋上的砼和鐵銹清洗干凈,再用水泥砂漿(1∶2比例)抹壓平整。如露筋較深,應將薄弱砼剔除,清理干凈,用高一級的豆石砼搗實,認真養護;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用1∶2水泥砂漿修補;大蜂窩,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濕透,再用高一級豆石砼搗實,認真養護;需要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然后按批準后的方案進行處理。在處理梁中孔洞時,應在梁底用支撐支牢,然后再將孔洞處的不密實的砼鑿掉,要鑿成斜形,以便澆筑砼。用清水沖刷干凈,并保持濕潤72小時,然后用高一等級的豆石砼澆筑。在豆石砼中摻萬分之一用量的鋁粉,澆筑后加強養護。有時因孔洞大,需要支模板后才澆筑砼。

二、施工縫結合不好,有縫隙或夾有雜物,造成結構整體性不好

縫隙較細時,可用清水沖洗裂縫,充分濕潤后抹水泥漿;梁柱等在補強前,首先應搭設臨時支撐予以加固后方可進行剔鑿工作。清洗干凈,充分濕潤再灌筑高一等級的豆石砼,搗實并認真養護。

三、砼結構構件軸線位移

基礎、墻、梁、柱軸線的位移,以及預埋件等的位移超過允許偏差值。治理:偏差值不影響結構施工質量要求時,可不處理,只需進行少量局部剔鑿和修補處理時,應適時整修,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漿或提高一等級的豆石砼進行修補;偏差值影響結構施工質量要求時,應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處理方案后,再進行處理。

四、砼柱、墻、梁的外形偏差、表面平整差

柱、墻、梁等砼外形豎向偏差、表面平整超過允許偏差值治理:偏差值較小,不影響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時,一般可不處理;如只需少量剔除,就可滿足裝飾施工質量時,一般可在裝飾前進行處理;豎向偏差值超過允許值較大,影響結構工程質量要求時,應在拆模后,把偏差值較大的砼剔除,返工重做。

五、砼強度偏低、勻質性差

同批砼試塊的抗壓強度的平均值低于0.85或0.90設計強度等級;同批砼中最低一組試塊強度值低于0.9設計強度等級;同批砼中個別試塊強度值過高過低,出現異常;冬期施工時,同條件養護試塊達不到冬施方案預期的拆模或拆除保溫時的強度要求。治理:當試壓結果與要求相差懸殊時,或試塊合格而對砼結構實際強度有懷疑,或有試塊丟失、編號搞亂、忘記制作試塊等情況,可采用回彈儀、超聲波等方法來測定砼的強度;如砼強度不合格,可從砼結構中鑿取試塊,仔細摩平,通過試驗機測定砼的實際強度。鑿取的試塊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影響結構使用和安全; 當砼強度偏低,不能滿足要求時,可按實際強度校核結構的安全度,并經有關設計單位研究提出處理方案,如推遲承受荷載的時間,減小荷載值或采取加固補強措施;冬期施工,如發現早期砼強度增長太慢,應及時采取加強保溫以及采取通蒸汽、熱砂、電熱毯覆蓋加溫或生火爐加溫等措施。

六、砼收縮裂縫

裂縫多在新澆筑并暴露于空氣中的結構構件表面出現,有塑態收縮、沉陷收縮、干燥收縮、碳化收縮、凝結收縮等收縮裂縫,這種裂縫不深也不寬。治理:如砼仍有塑性,可采取壓抹一遍或重新振搗的辦法,并加強養護;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縫內散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潤濕,或在表面抹薄層水泥砂漿;也可在裂縫表面涂環氧膠泥或粘貼環氧玻璃布進行封閉處理。

七、砼溫度裂縫

溫度裂縫走向無規律,大面積結構溫度裂縫往往是縱橫交錯;梁板類溫度裂縫多平行于短邊。貫穿的溫度裂縫,一般與短邊平行或接行。裂縫寬度一般在0.5mm以下。

表面溫度裂縫多在施工期間出現,貫穿的溫度裂縫在澆筑經2~3個月或更長時間發生,縫寬是冬季寬夏季變細。沿截面高度,裂縫呈上寬下窄多數,個別也有下寬上窄,遇頂部和底部配筋較多的結構,也有中間寬兩端窄的梭形裂縫。治理:對表面裂縫,可采取涂兩遍環氧膠泥或貼環氧玻璃布,以及抹、噴水泥砂漿等方法進行表面封閉處理。對防水防滲的結構,大于0.1mm寬度的貫穿性裂縫,采用灌水泥漿或環氧漿液進行裂縫修補,或者灌漿與表面封閉同時采用。小于0.1mm的裂縫,可不處理或只作表面處理。

八、砼沉陷裂縫

沉陷裂縫多屬深度或貫穿性裂縫,有的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與地面垂直或呈30°~45° 角方向發展。較大的貫穿性沉陷裂縫,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錯距,裂縫寬度與荷載大小及不均勻沉降值有關,而與溫度變化關系不大。治理:會同設計等有關部門對結構進行適當的加固處理。

九、砼張抗裂縫

常在預應力大型屋面板、墻板、槽形板的上表面或端頭出現裂縫。預應力吊車梁、桁架等多在端頭出現裂縫。板面多為橫向裂縫,在板角部位呈45°角度;端橫肋靠近縱肋部位的裂縫,基本平行于肋高;縱肋端頭裂縫呈斜向。此外,預應力吊車梁、桁架等構件的端頭錨固區,常出現沿預應力筋方向的縱向裂縫,并斷續延伸一定長度,矩形梁有時貫通全梁。桁架端頭有時還出現垂直裂縫,其中拱形桁架上弦往往產生橫向裂縫。輕微的張拉裂縫,可不作任何處理或采取涂刷環氧膠泥、粘貼環氧玻璃布等方法進行封閉處理。嚴重的裂縫將明顯降低結構剛度,采取預應力加固或用鋼筋砼圍套、鋼套箍等方法處理。

十、砼凍脹裂縫

在結構構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現寬窄不一的裂縫,深度一般到主筋。后張法應力構件,沿預應力筋孔道方向出現縱向裂縫。治理:對一般裂縫可用環氧膠泥封閉;對較寬較深裂縫,用環氧砂漿補縫或再加貼環氧玻璃布處理;對較嚴重的裂縫,將剝落疏松砼鑿去,加焊鋼絲后,再重新澆筑一層細石砼并加強養護。

篇5

【關鍵詞】道路橋梁 結構病害 裂縫修補 加固增強

1 橋梁病害成因分析

中小跨徑混凝土橋梁存在的一些常見病害有:鋼筋銹蝕、伸縮縫破壞、橋面裂縫和支座破壞等。

(1)銹蝕病害。鋼筋銹蝕是影響橋梁結構壽命和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鋼筋銹蝕主要是發生了電化學反應。鋼筋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可使鋼筋免受銹蝕。氧化膜的破壞直接導致了銹蝕的發生。混凝土的“碳化”、大氣污染以及混凝土過高的cl-含量都使得混凝土中pH值下降,鋼筋表面氧化膜處于酸性環境中,逐漸被腐蝕,這樣氧化膜便被破壞了。對于以鋼筋作為抗拉材料的混凝土橋梁來說,截面積的減小會直接影響結構的抗彎能力。鋼筋銹蝕還會降低混凝土對鋼筋的握裹力。銹蝕物外流,在結構表面形成銹跡,影響結構美觀。由此可見,鋼筋銹蝕對橋梁結構的危害十分嚴重,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2)凍融病害。凍融現象也是造成橋梁病害,影響橋梁結構承載能力和壽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區受天氣影響極易產生凍融現象,長期反復作用易造成結構產生裂縫。有些橋梁進行了加固處理,新澆混凝土和后補混凝土結合不好,易產生裂縫,而凍融作用又加劇了這種作用。凍融病害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引起:一是自然因素的影響;二是橋梁本身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不高,排水設施存在缺陷;三是后期養護薄弱。

(3)伸縮縫病害。據目前的調查和研究表明,伸縮縫病害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由于設計不周引起的伸縮縫損壞。橋面采用了“搭接角鋼夾橡膠條”式簡易伸縮縫裝置系統,縫頂與現澆橋面混凝土同高,上鋪瀝青混凝土。由于設計中著重強調了解決橋面在伸縮縫處的平整度問題,忽略了橋面混凝土與橋面板的同步伸縮,因此,通車后,瀝青混凝土表面沿縫出現不規則開裂,冬季加寬,夏季拱起。在車輛荷載的長期作用下,橋面鋪裝層(或路面表層)由縫處向里逐漸剪壞,出現啃邊或大范圍的坑槽,給日后修補帶來了更大的困難。2)由于選型不當引起的伸縮縫損壞。3)由于橋墩臺施工及梁(板)預制尺寸導致實際板端預留間隙與設計間隙懸殊而引起伸縮縫損壞。4)設計與實際伸縮量不符引起的伸縮縫破壞。這樣導致在伸縮縫處夏季出現瀝青橋面拱起,冬季出現瀝青混凝土橋面沿縫嚴重開裂的現象。5)板式橡膠伸縮縫由于施工誤差或橡膠板破壞引起的伸縮縫處嚴重跳車。6)板式橡膠伸縮縫或鋼板伸縮縫由于伸縮裝置混凝土施工先于兩端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而引起伸縮縫尾端跳車。7)“反開槽法”施工操作不認真引起伸縮縫處跳車。目前運用“反開槽法”施工修筑的伸縮裝置有毛勒縫或暗式伸縮縫等。“反開槽法”施工雖然從理論上解決了伸縮縫端頭跳車的問題,但若施工時操作不當,車輛通過時仍有明顯的反映。8)材料選用不當引起的伸縮縫損壞。

(4)橋面鋪裝病害。橋面鋪裝病害,包括不規則的網狀裂縫,較規則的縱向、橫向裂縫以及較嚴重的破裂等病害。這不僅增加了維修費用,甚至導致大面積翻修。同時,橋面鋪裝直接承受高速行車的沖擊、剪切與磨耗,并直接承受氣候的影響,日曬升溫、日落降溫,并與主梁(板)存在一定的變化差異。所以橋面鋪裝的受力不僅定性分析困難,尤其難以定量計算。橋面鋪裝層的受力復雜,病害時有發生。因此,對橋面鋪裝層的設計和施工均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以預防病害的發生。

(5)其他病害。裂縫是橋梁中一種較為普遍的病害。調查研究表明,橋梁結構還有其他病害,如:支座病害、混凝土保護層不足、失效、疏松、脹鼓、裂紋甚至脫落;混凝土碳化速度快,碳化深度已達到鋼筋表面;橋面排水不暢,防水層無保護層,損壞嚴重,泄水管質量不過關,施工質量差,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變異性很大;混凝土收縮裂縫、橋面板自然磨耗、材料的老化、大型車輛超載嚴重、冬季融雪時化學藥劑的滲入、建橋時施工質量等諸多影響因素,也是加劇橋梁病害的重要原因。

2 橋梁加固的一般流程

傳統之提高鋼筋混凝土橋梁承載能力之方法包括橋面鋪裝補強層加固法、增大截面和配筋加固法、錨噴混凝土加固法、體外張拉預應力加固法、粘貼鋼板(鋼筋)加固法、改變結構受力體系加固法、增設縱梁加固法、增加橫向聯系加固法。在橋梁結構發生病害后,需要采取措施進行加固維修或者更換。橋梁加固工程一般應遵循以下工作程序:

結構可靠性鑒定—加固方案確定—加固設計—施丁組織設計—施工—驗收。

結構可靠性鑒定,主要是對病害結構的病情診斷。加固方案好比處方,加固設計是現行規范及有關標準對加固方案的深化過程。加固施工是對被加固結構按加固設計進行加固的施工過程,對于大型結構加固,為確保質量和安全,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3 橋梁加固增強技術

橋梁的增強改造可以分為裂縫修補和對橋梁結構的加固增強,下面介紹其特點及其適用的場合。

(1)裂縫修補技術。裂縫修補的目的在于恢復結構物的防水性和耐久性。

(2)橋梁加固增強技術。本文以最常見的橋梁結構形式的上部結構及其常見的加固方法進行說明。

(3)橋梁結構加固新技術——錨噴

隨著施噴機具的發展以及速凝劑的采用,人們把噴射硂與錨桿、鋼筋網等配合起來使用,促進了錨噴技術的完善。實踐證明,錨噴技術完全可以應用于橋梁上部結構的加固增強。

噴射硅的性能噴射硅在工藝材料及結構等方面與普通現澆硅相比有許多優點。施工中需加入速凝劑,因而又具有快凝、早期強度高的特點;錨噴技術不用或只用側向模板,其運輸、澆注、搗固合并為一道工序、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施工機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節省勞動力;可設計性強,即按照加固整治的實際需要可在拱腹下施噴形成各種結構類型;不中斷交通。

參考文獻:

[1]王鐵夢.建筑物的裂縫控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篇6

關鍵詞:路面大修;病害成因;技術要求;修補方法

張家口市建國路大修工程已經通車,由于前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務重。在瀝青面層施工時,已進入低溫季節。由于施工現場受溫度影響,給瀝青面層施工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雖然在施工中調整了瀝青混凝土中瀝青含量,但前期瀝青面層在低溫環境下施工后,很快進入了冬歇期。經過一個凍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溫環境下完成的瀝青路面,出現了諸如離析、松散、坑槽等瀝青路面常見的病害現象。針對以上病害現象,我公司已成立了以項目總工為首的瀝青路面病害處理小組,由專人負責瀝青路面的善后處理工作。經過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特此制定了《張家口市建國路大修工程瀝青路面病害處理方案》,作為瀝青路面病害處理的施工指導。

現場的瀝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縫、松散、坑槽三種病害現象,下面分別對此三種病害的成因及處理方式做詳細介紹。

一、橫向裂縫

(一)橫向裂縫現象的成因:瀝青混凝土的低溫收縮引起的裂縫的主要原因。瀝青是一種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瀝青路面施工時,由于溫度較低,攤鋪后的瀝青混合料表面溫度迅速下降,使瀝青表面逐漸變硬變脆,并發生收縮變形。當收縮拉應力超過瀝青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瀝青路面表面就會被拉裂,并逐步向下發展,形成上寬下窄的橫向裂縫。

(二)對橫向裂縫的處理方法:(1)針對上述裂縫現象,如裂縫寬度在3mm以下,可將縫隙刷掃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凈塵土后,采用熱瀝青封堵。如縫寬在3mm以上,則需沿橫縫兩側各10cm范圍開槽,挖除瀝青上面層,然后沿裂縫加鋪玻璃格柵,而后在其周圍及底面上噴灑乳化瀝青粘層油,使玻璃格柵能夠黏貼在底層上。繼而采用細粒式(AC-10)熱拌瀝青混合料填補,填補高度應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證壓實效果。填補后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密實,并采用熱瀝青灌縫封口。

二、離析、松散:

(一)離析、松散現象的成因:瀝青混凝土的最佳時間是夏季高溫季節。由于去年大規模瀝青路面施工在11月份,現場溫度較低,按照規定已經不能進行瀝青混凝土攤鋪作業。在這樣的低溫環境下,導致運輸車車廂內瀝青混凝土表面溫度迅速下降,進而導致瀝青的粘附性下降,形成“硬殼”。這樣的瀝青混凝土攤鋪后,碾壓時很難達到密實要求,且整體強度降低。再行車荷載和冬春季節交替時反復凍融的作用下,路面表現出離析、松散的病害現象。

(二)對離析、松散現象的處理方法:對于松散現象面積較小的破損區域,將離析、松散的區域切割成規則的形狀,然后由人工用風鎬將該區域內的上面層瀝青全部挖出,然后在其周圍及底面上噴灑乳化瀝青粘層油,采用細粒式(AC-10)熱拌瀝青混合料人工攤鋪、整平,采用雙鋼輪壓路機沿縱向碾壓,第一遍往返靜壓,第二遍往返振壓,以后反復靜壓,達到密實效果。

若面積較大,則采用銑刨機將破損區域刨銑干凈,然后用鼓風機強力清掃。在干凈的底面上噴灑乳化瀝青粘層油,采用細粒式(AC-10)熱拌瀝青混合料人工攤鋪、整平,采用雙鋼輪壓路機沿縱向碾壓,第一遍往返靜壓,第二遍往返振壓,以后反復靜壓,達到密實效果。

三、坑槽

(一)坑槽的成因:由于低溫施工,使瀝青路面形成離析、松散現象。經過車輛沖擊荷載、輪胎吸附、春季凍融等多方面作用,使離析、松散現象進一步加劇,形成坑槽。

(二)對坑槽現象的處理方法:具體修補方法與技術要求如下:(1)按照圓洞方補、斜洞正補的原則,劃出所需修補坑槽的輪廓線。(2)沿所劃輪廓線開鑿至坑底穩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3)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動部分及灰塵、雜物,并涂刷粘層瀝青。(坑槽底部與四周涂滿)。(4)填入瀝青混合料(AC-10)并整平。新填補的部分應略高于原路面。(5)采用雙鋼輪壓路機沿縱向碾壓,第一遍往返靜壓,第二遍往返振壓,以后反復靜壓,達到密實效果。如果坑槽較深(7cm以上),應將瀝青混合料分兩次攤鋪和壓實。(6)壓實完畢后對四周進行瀝青灌縫封口。(7)坑槽內有水時,先將坑槽內的積水清理干凈,再用噴燈烤干。

四、完成任務時間

我公司項目部于2013年4月8日開始對病害部位進行處理,截至22日完成洗刨面積1100平方米,共計洗刨7處,檢查井提升110座,剩余374座;提升收水井121座,剩余144座。目前由于本市氣溫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不利于瀝青混凝土施工,具體完成時間根據市區氣溫回升情況進行施工。在氣溫允許的情況下計劃利用五一小長假期間進行修補。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水泥混凝土路面 破壞原因 防治措施

由于公路具有機動、靈活、直達、迅速、適應性強、服務面廣的特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目前,我國公路發展,特別是高等級公路發展迅猛,高等級路面舒適、平坦已日益為人們所注重。但對于高等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根據我國已建成通車的高等級公路使用情況看,有相當部分破壞,如開裂、沉陷、錯臺等。本文就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壞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防治措施。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壞的原因

1.1 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適宜的材料。公路路基施工規范規定,在通常情況下,不能被壓實到規定的密實度和不能形成穩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如:沼澤土,泥炭、含有樹根、雜草和易腐朽物質等材料;液限指數大于50%,塑限指數大于25%的材料;有機質含量大于3%的材料;壓實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大于2%的材料等等。但是,由于施工單位在路基填筑材料方面控制不嚴,使用了不適宜材料從而造成路基下沉或塌方,以致影響路面直到路面混凝土板破壞。

(2)軟基處理不當。在軟土地段路基填筑前,應該首先探明地基承載力,然后采取合理的軟基處理方案和施工工藝。軟基處理方案一般有:混凝土回填土方、石方、或砂礫、袋裝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布,土工格柵或以上兩種方案組合等,但是施工時,往往由于采取軟基處理方案或施工工藝不合理、施工時未認真按要求處理或處理不完善等給路基的穩定造成了隱患,形成路基的沉陷或滑移,最終影響路面混凝土板。

(3)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問題。在施工過程中,①施工單位未嚴格按規范要求的每層填料松鋪厚度控制,有時填料的松鋪厚度達 60~80cm,這樣路基填方的密實度很難達到規范要求的低限值;②路基填筑的有效寬度和超寬填筑不夠,為達到路基有效寬度,施工單位往往沒有按規范要求挖臺階分層填筑壓實至路基要求寬度,而是將一些松散土傾倒在邊坡上,用人工攤鋪拍實,這樣補上來的路基部分遠未達到密實度要求,造成路基滑坡、層層沖刷;③路基填筑每層的填料未用平地機或其它平整機械進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使低凹地方達不到密實度要求且大量積水;④路基施工過程中沒有按要求做成一定橫坡度;路基施工臨時排水系統未做或不暢通,從而使大量的積水滲入下層路基、嚴重影響路基質量;⑤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時,石頭塊徑過大,使填石路堤或填土石混合料路堤密實度達不到規范要求。由于以上施工方面的原因,對路基的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直到影響路面混凝土板。

(4)填挖交界處未按規范要求施工。當路堤在斜坡上或填挖交界處,或原有路堤上或路堤處在垂直路中線測得的坡度大于1:5的坡地時,應把原地面挖成臺階,臺階寬度應不小于1m,用小型機具進行夯實,并向內側傾斜2%,且臺階上不能有積水,然后再分層填筑壓實,這樣,才能保證路堤的穩定和達到規定的密實度。而施工單位在施工時,遇到以上情況,在路堤填筑時,根本未將施工地段挖成臺階后分層填筑壓實,以致影響了路堤填筑的質量,形成隱患給混凝土路面板造成破壞。

(5)構造物臺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目前,從建成通車的公路來看,構造物臺背跳車是通病,然而最明顯的是臺背沉陷或錯臺,主要原因是臺背回填質量差。臺背回填要求每層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密實度必須達到95%,回填材料最大粒徑不大于5cm,且應具有良好的級配和透水性。然而,施工單位在進行臺背回填時,松鋪厚度未嚴格控制,回填材料沒有認真地選取。壓實僅用人工夯實,有時即使用小型機具進行壓實,也只不過是形式,敷衍了事。臺背回填尺寸未按規范要求開挖,使得回填材料無法壓實達到規定的密實度。現在臺背回填中最易被人忽視的是,開挖出的臺背,雖說臺背回填時中部填筑合乎要求,但邊緣不是透水性填料,沒有進行更換,所以路面滲入的水積存在臺背,這樣時間一長便影響了路基的穩定性,造成臺背沉陷,以致路面板遭破壞。

1.2 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1)路面基層施工質量不合要求。路面基層一般有底基層和面基層。底基層為級配砂礫集料,面基層為水泥穩定類集料。路面開始施工前要求路槽應清理干凈,標高應嚴格控制,否則會影響基層的設計厚度。底基層集料細長及扁平的顆粒不得超過20%,且不得含有粘土塊、腐殖質等有害物質,集料必須有良好的級配,級配曲線應接近圓滑并居中。水泥穩定類集料面基層,在鋪筑前,應將底基層面上的所有浮土、雜物全部清除,并嚴格地整形和壓實。水泥穩定集料的級配要求良好,水泥質量要求穩定,水泥用量應嚴格按試驗配合比加入。施工單位在施工時,往往容易忽視的是使用集料的級配不好,含有粘塊及有害物質的材料來鋪筑基層;路基、底基層、面基層的標高控制不嚴;水泥穩定集料含水量控制不準;水泥用量不足等,這樣嚴重影響了基層的質量,直至路面板遭破壞。

(2)路面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方面的問題。水泥混凝土面層施工,往往施工的厚度未達到設計要求,主要是基層施工標高控制不嚴所引起;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級配,細長及扁平的顆粒含量太高;細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過高,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結度;所用水泥質量不穩定或已過期;水泥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未完全振搗密實,蜂窩麻面較嚴重,這樣勢必影響混凝土板本身的質量,而造成損壞;切縫的時間也對板塊質量產生影響,一般收縮裂縫發生在水泥混凝土內最薄弱處,當前施工中一般采取單幅整體長線作業,經過一定時間后再切縫,如果切縫不及時,水泥混凝土收縮產生的拉應力大于水泥混凝土的容許值,水泥混凝土就會在薄弱處開裂。

1.3 外部環境的影響

(1)溫度的影響。水泥混凝土因溫度升降而產生的變形稱為溫度變形,它對大體積和大面積水泥混凝土極為不利。在水泥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較多的水化熱,而水泥混凝土是熱的不良導體,散熱較慢,于是內部溫度升高,產生膨脹,而外部則因熱量散失而收縮,內脹外縮的結果必將產生溫度應力,嚴重時會使水泥混凝土出現裂縫。可見溫度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溫差應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對大體積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應控制水泥混凝土的溫度。

(2)養護條件的影響。水泥混凝土路面澆筑初期,一般要在表面灑水覆蓋,目的是防止表面裂縫。但試驗結果表明,延長初期潮濕養護時間僅能推遲干縮的開始,不能減少短期的干縮。但當水泥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大于干縮的應力時,就可以停止潮濕養護了,水泥混凝土也就不會開裂。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養護很重要。

(3)開放交通早的影響。如果水泥混凝土的強度尚低,不足以承受效能荷載時即開放通車,在車輛荷載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就會產生裂縫。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不能過早開放通車。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壞的防治措施

(1)路基施工方面。路基的質量是非常關鍵的,由于路面板遭到破壞后,要對路基有質量問題的地段返工是不可能的,且水泥混凝土板難修補。故在路基施工時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①清表要徹底。不適宜的材料應全部清除且按規范要求搞好基底壓實;②軟基處理要慎重。并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③路基填筑過程中,要嚴格按規范要求選好填料,控制松鋪厚度和粒徑,控制壓實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之差在規定的范圍內,每層填筑要整平后壓實,形成橫向路拱,做好臨時排水使路基干燥;④臺背回填施工,要求選用監理工程師或圖紙要求的回填料,保證每層填筑厚度及壓實度,回填時在臺背可考慮做排水管和土工格柵。排水管間距不得大于2m,土工格柵層間距最好為50~80cm。

(2)路面施工方面。路面基層施工要嚴格按規范要求選好合格材料,保證路面基層設計厚度及頂面標高,保證壓實度,嚴格控制施工質量。路面混凝土板施工要嚴格按規范要求選好材料及材料的級配,保證混凝土質量并充分地密實,搞好施工縫、縮縫、脹縫的處治,防止路表水滲入路基。

(3)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壞后的處治。①水泥混凝土板錯臺現象:在接縫處產生的錯臺最好是鏟除,用同標號的新混凝土進行修補,并加入JK系列混凝土快速修補劑,這樣4h后便能開放交通;也可用瀝青砂或密級配瀝青混凝土進行罩面接順;②板塊沉陷現象:可采用頂升施工法和灌漿施工法進行處治,頂升施工法是先將混凝土板鉆成透孔,然后用壓縮空氣或千斤頂把板直接頂起,然后往孔中壓注灌砂直至填滿空隙密實為止。灌漿施工法是在混凝土板上的透孔中以200~400kPa的壓力灌注溫度為210℃以上的熱溶瀝青或以300~500kPa的壓力灌注水泥漿,水泥漿用水泥和水調和,并摻加細粒料、粉煤灰、石膏等。當瀝青或水泥漿灌注填滿孔隙、板恢復至預定高度后,封死孔口,待瀝青溫度下降后或水泥漿養生3d后可開放交通;③水泥混凝土板裂縫現象,對于較小的裂縫可采用粘結劑直接灌縫處理常用的粘結劑有:聚胺脂、聚硫環氧樹脂、甲凝、環氧樹脂。對于局部性裂縫,可采用噴嘴灌漿法。對于貫通板厚的橫向裂縫,可用條帶罩面法處理;④水泥混凝土龜裂、網裂、剝落、磨光局部破壞現象:可在板表面將其破損鑿除至一定深度,而后在其上面作薄層表面處理,或局部換板進行修補并加入 JK 系列混凝土快速修補劑。

(4)施工外部條件的選擇。①避免在高溫和大風天氣下施工。在高溫和大風天氣下施工,水泥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引起水泥混凝土表面干縮,產生表面裂縫;②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溫度收縮,使用低熱水泥及減少水泥用量也可以降低水泥混凝土升溫。水泥水化熱對混凝土的升溫影響很大,水泥品種不同,水化熱相關很大,所以要使用低熱水泥或中熱水泥;③做好路面設計。包括路面結構層組合具有良好的水穩定性,路面板的厚度滿足車輛行駛的需求,路面排水設施良好,縫的位置布置合理以及防止地基受地下水及積水的浸泡等。

3 結語

公路建設是一項基礎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標志之一,從近幾年全國建成通車的高等級公路來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已比較成熟,這說明:質量這個概念已被人們所接受, 并逐步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一條高質量、高標準公路的修建,不僅離不開一支具有高素質的施工隊伍, 同樣必須有一支高水平、責任心強的監理隊伍和具有科學頭腦的管理隊伍。

參考文獻:

[1]崔勇.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壞與對策[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2]彭彬,楊賀.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斷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1).

[3]鄭成剛,張華.混凝土路面板裂縫原因及防治[J].山東建材,2008(3).

篇8

論文摘要:本人結合多年參與公路橋梁現場施工工作實踐,對部分橋梁在建設過程中常見的一些裂縫類型進行歸類總結,通過查找原因分析問題,文章敘述了橋梁病害的成因、橋梁加固的流程以及幾種加固增強技術,即裂縫修補技術和加固增強技術。

一、橋梁病害成因

橋梁結構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以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和附加力;結構各部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以使其在荷載作用下不產生過大的撓曲和變形;結構各部尺寸必須具有適當大小,以使其承受軸向壓力時的構件不發生屈曲,喪失穩定性。同時結構也要具有較高的耐久性。由于作用荷載的隨機性、材料強度的離散性、制造與施工質量的分散性、計算假定的近似性,致使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橋梁結構產生病害,其具體原因如下:

1.原設計荷載偏低,交通發展后車輛荷載增大,橋梁因承載能力不足而產生病害。

混凝土橋梁在常規靜、動荷載及次應力下產生的裂縫稱荷載裂縫,歸納起來主要有直接應力裂縫、次應力裂縫兩種。

直接應力裂縫是指外荷載引起的直接應力產生的裂縫。裂縫產生的原因有:①設計計算階段,結構計算時不計算或部分漏算;計算模型不合理;結構受力假設與實際受力不符;荷載少算或漏算;內力與配筋計算錯誤;結構安全系數不夠。②施工階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擅自更改結構施工順序,改變結構受力特點,隨意翻身、起吊、運輸、安裝;不按設計圖紙施工,擅自更改結構施工順序,改變結構受力模式;不對結構做機器振動下的疲勞強充驗算等。③使用階段,超出設計載荷的重型車輛過橋;受車輛、船舶的接觸、撞擊;發生大風、大雪、地震、爆炸等。

次應力裂縫是指由外荷載引起的次生應力產生裂縫。裂縫產生的原因有:①在設計外荷載作用下,由于結構物的、實際工作狀態同常規計算有出入或計算不考慮,從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應力導致結構開裂。②橋梁結構中經常需要鑿槽、開洞、設置牛腿等,在常規計算中難以用準確的圖式進行模擬計算,一般根據經驗設置受力鋼筋。研究表明,受力構件挖孔后,力流將產生繞射現象,在孔洞附近密集,產生巨大的應力集中。在長跨預截斷鋼束,設置錨頭,而在錨固斷面附近經常可以看到裂縫。因此,若處理不當,在這些結構的轉角處或構件形狀突變處、受力鋼筋截斷處容易出現裂縫。

2 、 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①年溫差。一年中四季溫度不斷變化,但變化相對緩慢,對橋梁結構的影響主要是導致橋梁的縱向位移,一般可通過橋面伸縮縫、支座位移或設置柔性墩等構造措施相協調,只有結構的位移受到限制時才會引起溫度裂縫,例如拱橋、剛架橋等。我國年溫差一般以一月和七月平均溫度的作為變化幅度。考慮到混凝土的蠕變特性,年溫差內力計算時混凝土彈性模量應考慮折減。②日照。橋面板、主梁或橋墩側面受太陽曝曬后,溫度明顯高于其它部位,溫度梯度呈非線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的約束作用,導致局部拉應力較大,出現裂縫。日照和下述驟然降溫是導致結構溫度裂縫的最常見原因。③驟然降溫。突降大雨、冷空氣侵襲、日落等可導致結構外表溫度突然下降,但因內部溫度變化相對較慢而產生溫度突然下降,但因內部溫度變化相對較慢而產生溫度梯度。日照和驟然降溫內力計算時可采用設計規范或參考實橋資料進行,混凝土彈性量不考慮折減。

3、收縮引起的裂縫

塑性收縮。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筑后4-5小時左右,此時水泥水化反應激烈,分子鏈逐漸形成,出現泌水和分急劇,因此時混凝土尚未硬化,稱為塑性收縮。塑性收縮所產生量級很大,可達1%左右。在骨料下沉過程中若受到鋼筋阻擋,便形成洞鋼筋方向的裂縫

縮水收縮干縮。混凝土結硬以后,隨著表層水逐步蒸發,溫度逐步降低,混凝土體積減小,稱為縮水收。因混凝土表層水分損失快,內部損失慢,因此產生表面民縮大、內部收縮小的不均,鋼筋對混凝土收縮的約束比較明顯,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現龜裂紋。

自生收縮是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水泥與水發生水化反應,這種收縮與外界濕度無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縮、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負的(即膨脹,如礦渣水泥混凝土與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炭化收縮。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泥的水化物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的收縮變形。炭化收縮只有在溫度505℃左右才能發生,且隨二氧化碳的濃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縮一般不做計算。

混凝土收縮裂縫的特點是大部分表面裂縫,寬度較細,且縱橫交錯,成龜裂狀,形狀沒有任何規律。

研究表明,影響混凝土收縮裂縫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種、標號及用量。礦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熱水泥土收縮性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礬土水泥混凝土收縮性較低。另外水泥標號越低、單體積用量越大、磨細度越大,則混凝土收縮越大,且發生收縮時間越長。例如,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施工時經常采用強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施工時經常用強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用不水量大。火灰比越高,混凝土收縮越大。養護方法。良好的養護方法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應,獲得較高的混凝土強度。養護時間越長,則混凝土收縮越小。對于溫度和收縮引起的裂縫,增配構造鋼筋可用明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結構(壁厚20-60cm)。構造上配筋宜優先采用小直徑鋼筋小距布置,全截面構造配筋率宜低于0.3%,一般可采用0.3%-0.5%。

4、施工工藝質量引起的裂縫

在混凝土結構中,若施工工藝不合理、施工質量低劣,容易產生縱向的、橫向的、斜向的、豎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進的和貫穿各種裂縫,特別是細長薄壁結構更容易出現。裂縫出現的部位和走向、裂縫寬度因產生的原因而異,比較典型常見的有:①混凝土保護層過厚,或亂踩已綁扎的上層鋼筋,使承受負彎矩的受力筋保護層加厚,導致構件有效高度減小,形成與受力鋼筋垂直方向的裂縫。②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一蜂窩、麻面、空洞,導致鋼筋誘蝕或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③混凝土流動性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實不足,硬化后沉實過大,容易發生裂縫,既塑性收縮性。④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發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上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⑤混凝土分層或分段時,接頭部位處理裂縫。⑥混凝土分層或分段時,接頭部位處理不好,易在新舊混凝土和施工縫之間出現裂縫。⑦施工時拆模過程,混凝土強度不足,使得構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載作用下產生裂縫。

5、結構設計中存在缺陷,如采用橋型結構不當、設計假定不盡合理。

6、橋梁施工質量差,未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程實施。

7、不重視橋梁后期養護工作,沒有及時消除己產生的病害。

8、洪水等自然災害使橋梁產生損壞。

9、地質條件差,如滑坡、軟基等導致橋梁產生病害。

二、橋梁加固的一般流程

在橋梁結構發生病害后,需要采取措施進行加固維修或者更換。橋梁加固工程一般應遵循以下工作程序:

結構可靠性鑒定―加固方案確定―加固設計―施丁組織設計―施工―驗收。

結構可靠性鑒定,主要是對病害結構的病情診斷。加固方案好比處方,加固設計是現行規范及有關標準對加固方案的深化過程。加固施工是對被加固結構按加固設計進行加固的施工過程,對于大型結構加固,為確保質量和安全,施工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三、橋梁加固增強技術

橋梁的增強改造可以分為裂縫修補和對橋梁結構的加固增強,下面介紹其特點及其適用的場合。

(一)裂縫修補技術

裂縫修補的目的在于恢復結構物的防水性和耐久性,主要技術有:

1.表面處理法,在微裂縫的表面涂抹填料及防水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和耐久性。對于寬度發生變化的裂縫,要設法使用有伸縮性的材料。

2.注漿法,在裂縫中注入樹脂或水泥類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主要注漿材料是環氧樹脂,多采用低壓低速注入法。環氧樹脂注入法與鋼釘并用,可以增強裂縫部位的整體性,是一種防止裂縫繼續發展的好辦法。

3.充填法,這是一種適合于修補較寬裂縫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沿裂縫鑿一條深槽,然后在槽內嵌補各種粘結材料,如水泥砂漿、環氧砂漿、膨脹水泥砂漿、環氧樹脂硅、瀝青及各種化學補強劑等。

4.表面噴涂法,噴漿修補是一種在經鑿毛處理的裂縫表面,噴射一層密實而且粘度高的水泥砂漿保護層,來封閉裂縫的修補方法。噴漿前,需要把結構表面的剝離部分除去,再用水沖洗清潔,并在開始噴漿之前把基層濕潤,然后再開始噴漿。

5.粘結鋼板封閉法,當鋼筋構件產生主拉應力裂縫時,可對裂縫先進行處理之后,再在裂縫處粘結鋼板,并用膨脹螺栓對鋼板加壓。鋼板粘結方向應和裂縫方向垂直。

(二)橋梁加固增強技術

本文以最常見的橋梁結構形式的上部結構及其常見的加固方法進行說明。

梁式橋上部結構加固增強技術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部粘貼加固法、外部預應力加固法、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增設縱梁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采用增大構件的截面面積,根據荷載大小和凈空條件不同,可分為以加大截面面積為主和加配鋼筋為主兩種加固方案。

外部粘貼加固法系用型鋼、玻璃鋼等材料通過環氧樹脂等粘合劑粘貼在結構外部,以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一種方法。適用于構件尺寸受限制但又必須大幅度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場合,必須保證粘和劑的質量

外部預應力加固法指運用預應力原理,在增設的構件或原有構件上施加一定初始應力的一種加固方法。采用對受拉區施加預加壓力,可以抵消部分自重應力,起到卸載、減小跨中撓度、減小裂縫寬度或閉合裂縫的作用。

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通過增設支撐或橋墩,把簡支變為連續、在梁下增設如鋼架等加勁梁或疊合梁,以減小梁內控制截面峰值彎矩,提高承載能力的一種加固方法。

增設縱梁加固法在橋梁墩、臺基礎穩定,并具有足夠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可采用增設承載能力高和剛度大的新縱梁,這些新梁與舊梁連接在一起共同受力。由于應運中的車輛荷載在新增主梁后的橋梁結構中重新分布,使原梁中所受荷載得以減少,加固后的橋梁承載能力和剛度得以提高。當增設的縱梁位于主梁的一側或兩側時,兼有拓寬的作用。此法適用于梁體結構基礎完好,而承載能力不能滿足要求的場合。

(三)橋梁結構加固新技術――錨噴

篇9

關鍵詞: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縫;原因;防治技術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現象是經常出現的,且裂縫的原因非常多,對混凝土裂縫的影響因素非常復雜。筆者總結出,混凝土裂縫有的是因為混凝土自身發生形變而導致裂縫;有的裂縫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選擇上導致的,材料的性質不能滿足施工的要求;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有些時候是由于水泥以及和砂子等的配比土出現問題;在施工后混凝土的負載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的裂縫等。

1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類型

混凝土裂縫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不同類型都有不同的方法進行防治,防治混凝土裂縫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清楚不同類型的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手段。

1.1干縮裂縫

在混凝土養護期結束后的兩個星期左右容易出現干縮裂縫。由于混凝土易受外部條件的影響,表面水分損失的多,變形則較大;內部濕度變化小,變形則較小。較大混凝土的表面干縮變形受到內部約束,則產生較大拉應力而產生干縮裂縫。干縮裂縫多為表面性的網狀或平行線狀淺細裂縫,寬度多在0.05mm~0.2mm之間,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縮裂縫通常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從而進一步引起鋼筋的腐蝕,嚴重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承載力。混凝土干縮程度主要與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和質量、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質和用量、外加劑的用量等因素有關。

1.2塑性收縮裂縫

在混凝土凝結之前,其表面因失水較快容易產生的塑性收縮裂縫。塑性收縮裂縫經常在干熱或風力較大的天氣容易出現,該裂縫多呈中間寬、兩端細且長短不一或互不連貫的狀態。裂縫長度最短的一般為20cm~30cm,較長的裂縫可達2m~3m,寬度一般為1mm~5mm。塑性收縮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在終凝前幾乎沒有強度或強度很小時,受外界條件的影響,如高溫或較大風力的天氣情況,導致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從而造成毛細管中產生較大的負壓而使混凝土體積急劇收縮,而此時混凝土的強度又無法抵抗其本身收縮,因此產生龜裂。混凝土塑性收縮開裂的主要因素還有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外界環境溫度、風速、相對濕度等。

1.3沉陷裂縫

沉陷裂縫主要是由于結構地基土質不勻、松軟或回填土不實和浸水而造成不均勻沉降而產生的,模板剛度不夠、模板支撐間距過大等因素也可導致沉陷裂縫,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天氣原因凍土層解凍后會產生不均勻沉降,從而導致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此類裂縫多表現為深進或貫穿性裂縫,其裂縫走向多與沉陷情況有關,較小的裂縫一般與地面垂直或沿30°~45°角方向擴展,而較大的沉陷裂縫則有一定的錯位,裂縫寬度往往與沉降量成正比關系。裂縫寬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地基變形穩定之后,沉陷裂縫也基本趨于穩定。

1.4溫度裂縫

當混凝土的體積較大時,大量的水化熱聚積在混凝土內部不易散發,從而導致混凝土內部溫度急劇上升,同時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就容易形成混凝土內外較大的溫差,導致內部與外部熱脹冷縮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極限時,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的混凝土結構中就會產生裂縫。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縫形成的原因

2.1材料質量問題

材料質量問題引起的裂縫較常見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質量不好。如果水泥的強度不夠,水泥受潮或超期,使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值,就可能導致混凝土開裂。只有把好材料的質量關,工程質量才能在根本上得到保證。

2.2混凝土配比問題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會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是造成其開裂不可忽視的原因。配合比不當指水泥用量過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適當,骨料種類不佳,選用外加劑不當等,這幾個因素是互相關聯的。

2.3施工中的問題

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縫出現的因素很多。水分蒸發、水泥結石和混凝土干縮通常是導致混凝土裂縫的重要原因。模板構造不當,漏漿、支撐剛度不足、支撐的地基下沉、過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開裂。因此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灌、振實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使裂縫產生的直接或間接原因。

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防治技術

3.1合理設計方案

確定各種混凝土的允許裂縫寬度后,根據其裂縫寬度要求進行設計,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同時,適當地加強構造配筋,合理地選用鋼筋直徑和間距。選用直徑細而間距密的配筋方案,能較好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3.2原料質量達標

根據結構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品種、等級和級配優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應符合規范要求。盡量避免采用早強高的水泥,同時可以適當減少水泥的用量,盡量控制在460kg/m3以下,以減少水化熱量。

3.3加強施工質量

在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防治工作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對新澆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工作。以保證混凝土在早期盡可能少產生收縮。主要是控制好構件的濕潤養護,對于大體積混凝土,有條件時宜采用蓄水或流水養護。養護時間為14~28天。對于較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應充分考慮水泥的水化熱問題。除了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外,還應盡量避免水化熱高峰的集中出現、降低峰值。在混凝土澆搗成型后,應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溫措施,如表面覆蓋薄膜、彩條布、濕麻袋等進行養護,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的溫度裂縫。對于地下結構混凝土,盡早回填土,對減少裂縫有利。

3.4混凝土裂縫表面修補

此方法既適用于對承載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和深進裂縫的處理,同時也適用于大面積細小裂縫的防滲和防漏處理。當混凝土表面裂縫較多或分布面較廣時,通常采用增加一層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面層的方法進行處理。首先將裂縫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然后沿深進裂縫鑿成深15mm~20mm、寬150mm~200mm的凹槽,再用鋼絲刷配以高壓水清洗并灑水濕潤,然后刷一層水泥砂漿,再用1∶2水泥砂漿分2~3層涂抹,總厚度控制在10mm~20mm左右,并用鐵抹壓密抹光。最后用水泥凈漿及1∶2.5的水泥砂漿交替抹壓4~5遍,即可形成剛性防水層,并進行覆蓋,同時灑水養護。

篇10

【關鍵詞】高層住宅;鋼質大模板;混凝土輕質墻板;施工方法

1 概述

隨著商品住宅經濟的興起,我國高層住宅建設迎來了新的規模化建設局面和機遇。剪力墻結構作為高層住宅的主要結構形式,普遍采用鋼質大模板和清水墻的施工技術。該技術的使用不僅能達到墻體外美內堅的效果,垂直度、平整度控制在1~3mm的微偏差范圍內,而且減去了墻面抹灰工序,節約了水泥、黃砂等資源,減輕了樓房自重,也讓住戶增大了住房使用面積。

雖然外墻混凝土可以通過大模板的應用達到清水墻的效果,徹底解決跑漿、漲模的問題,垂直度、平整度得到很好地控制,但是室內填充墻存在的質量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填充墻通常采用磚砌體、混凝土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材料,填充墻與混凝土結構連接處經常出現裂縫現象。由于砌塊填充墻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較差,抹灰厚度不均勻,經常導致墻面出現收縮開裂,甚至大面積脫落,造成質量事故(我市曾發生過住宅工程門廳墻面抹灰層和花崗巖面層大面積脫落將住戶砸成重傷的事故),這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工程質量通病。對于填充墻的施工目前還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簡單得從填充墻材料的選用、施工質量的驗收等方面來盡量控制其垂直度和平整度。因此無論混凝土結構的幾何尺寸、垂直度、平整度控制得多么好,填充墻砌體與其之間的偏差都會存在,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填充墻連接處裂縫這一質量通病,填充墻砌體本身的施工質量也很難達到清水墻的效果。另一方面,近年來購房者(業主)對內墻保溫、隔音、抗滲及其它各項熱環境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于室內填充墻(磚砌體、混凝土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存在的質量問題,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填充墻所用的材料,使用鋼質大模板清水墻的施工方法解決填充墻存在的質量問題,使內墻同樣達到清水化,這樣內外墻同時使用鋼質大模板,就可以使內外墻的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達到統一的清水化墻面標準。

連云港市鼎大•津華苑住宅小區的B6、B8#高層住宅樓為剪力墻結構,高24層,建筑面積24000 ,設計混凝土墻厚為200mm,填充墻厚度也為200mm,建筑結構多采用墻、板結構的形式。經與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協商,同意在不增加重量、造價的基礎上,將原設計200mm厚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變更為200mm厚的新型輕質墻體――鋼絲網架水泥聚苯乙烯夾芯板(芯板厚100mm,雙面澆混凝土50mm)。項目部根據幾年來在國內國外施工的實踐經驗以及借鑒其它單位的先進施工經驗,決定采用鋼質大模板施工方法,實現清水外墻和清水輕質內墻均不抹灰這一全新施工方法。外墻采用現澆混凝土,內墻采用以鋼絲網架聚苯乙烯夾芯板來取代原填充墻設計所用的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時在采用鋼質大模板的情況下,混凝土外墻結構與輕質內墻一起澆筑,使清水混凝土外墻與輕質內墻形成整體。

2 混凝土輕質墻板的施工

所謂混凝土輕質墻板就是以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為整體芯板,雙面覆以Φ2.5、Φ4冷拔鋼絲點焊網片,經機械化雙向排插橫絲焊接而成,整體芯板在現場安裝,并兩面澆注細石混凝土后形成的墻體。以此來取代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填充墻(磚砌體、混凝土空心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從而改變傳統墻體組成和抹灰施工工藝。混凝土輕質墻板施工的關鍵是在使用鋼質大模板的條件下,如何保證聚苯乙烯泡沫整體芯板與混凝土的有機結合,形成清水內墻,并與結構外墻形成完美的整體,達到使混凝土表面少抹或不抹灰,以提高工效,節約成本,確保工程質量,消滅和避免內墻與混凝土結構連接界面處出現裂縫這一質量通病。

2.1 混凝土輕質墻板技術性能及基本特點

2.1.1 技術性能:通過研究和試驗,該夾芯板主要技術性能是:自重<240kg/m2(設計填充墻重量為250m2),熱阻≥0.75(m2•K)/W,隔聲≥45dB,抗凍融性≥25次,耐火極限≥1.2小時,軸向荷載允許值≥74.4kN/ m2,橫向荷載允許值≥2.45kN/ m2,抗沖擊性能100次不斷裂。

2.1.2 基本特點:

(1)輕質墻體強度和剛度大幅度提高。其雙面50mm厚混凝土與點焊鋼絲網片形成鋼絲網片混凝土墻體,使墻體強度、剛度大幅度提高,完全可以滿足輕質墻體固定管線安裝和開啟門窗等精裝修要求。

(2)保溫、隔熱等性能提高。該墻體兩側澆注混凝土后,由于混凝土自密性較好,再加上中間泡沫板這一柔性材料,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其保溫、隔熱、隔聲的效果。

(3)經濟效益較好。鋼絲網架混凝土夾心墻板通過簡單修補,就可減少和取代傳統水泥砂漿抹灰工藝,混凝土用中粗砂比抹灰用砂粒徑大,墻面強度也得到了提高,又減少了抹灰工序,也可以大大降低其墻體的重量和勞動力成本。

圖1 鋼絲網架夾心板(中間設構造柱)

2.2 施工中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使用混凝土輕質墻板取代傳統的填充墻在施工中經常遇到下列一些問題,經過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及現場反復試驗,這些問題均已得到解決。

2.2.1 夾芯板使用材料與厚度的選擇

采用夾芯板的目的是減小內墻的自重,普通泡沫板比較輕,比較經濟,但是其不阻燃且強度較差,經過反復比選決定采用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為整體芯板。連云港市鼎大•津華苑住宅小區的B6、B8#高層住宅樓為剪力墻結構,設計混凝土墻厚為200mm,填充墻厚度也為200mm。在考慮夾芯板厚的時候,最初定定為140 mm,兩邊混凝土厚度各為30mm。經過試驗發現:30mm厚的混凝土剛度差,抗變形能力不足,導致混凝土墻面裂紋較多;后改為80 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兩邊混凝土厚度各為60mm,但60mm厚的素混凝

土收縮變形較大,混凝土表面裂紋仍較多;經過多次比較試驗決定采用100 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為夾芯板,兩邊混凝土厚度各為50mm,混凝土中加設鋼絲網的設計方案。通過工程實踐檢驗,效果較好。

2.2.2 鋼絲網片的鋼絲直徑與間距的確定

設置鋼絲網片的目的避免混凝土表層出現溫度和收縮裂縫,并與夾芯板形成整體結構。最初考慮是采用6@400的綁扎鋼筋網片,但是成型后的鋼筋網片與聚苯乙烯泡沫板之間剛度相差較大,而且造價也偏高,通過多方案比較決定采用Φ2.5@100的冷拔鋼絲點焊網片,兩側網片之間每隔300設置4鋼筋穿過聚苯乙烯板。

2.2.3 鋼絲網的定位控制如果定位出現偏差,會導致鋼絲網的混凝土保護層薄厚不均,引起混凝土出現局部溫度和收縮裂縫。最初采用長150 mm25的鋼筋頭與Φ2.5@100的冷拔鋼絲點焊網片綁扎固定,但是不容易固定牢固,且不經濟。經多方案比較決定采用厚25 mm的砂漿墊塊或塑料墊塊,間距300 mm,與Φ4@300的穿墻絲穿插固定的方案。這一方案可以使冷拔鋼絲點焊網片位于50 mm厚混凝土的中部,對于混凝土的表面抗裂將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2.4 混凝土質量的控制

由于可澆灌混凝土的單面空隙只有50mm,因此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5mm,粒徑必須均勻,含泥量不得大于2%。考慮到該混凝土的特殊性,為確保工程質量,采用現場機械攪拌混凝土,經反復現場試驗后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攪拌工藝流程,并在取得建設主管部門的同意后實施。津華苑住宅小區B6、B8#住宅樓機械攪拌混凝土配合比(以實驗室配合比為準)如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水灰比 配合比 坍落度 沙的種類 石子的品種 水泥

(水泥:砂:石) (mm)

0.75 1:3.38:3.77 240~280 中砂 5~10 mm 42.5級

產地:贛榆 產地:連云港 普硅水泥

2.2.5 混凝土構造柱的設置

由于內墻的長度一般都較長,高度為樓層層高,而輕質墻板的剛度畢竟不如全混凝土剪力墻,而且混凝土與夾心板之間的收縮變形差異也較大,初期施工的夾心墻板拆模后的混凝土輕質墻板表面常常出現輕微的收縮裂縫。經過研究和現場試驗,在輕質墻板的中間增設混凝土構造柱,間距以使輕質墻板的長度不超過2.5m為宜,柱內縱向鋼筋不應小于4Φ12,箍筋不應小于Φ6@200。另外,還在墻體高度的一半位置設置100 mm高的素混凝土帶。經過實踐檢驗,改良后的混凝土輕質墻板表面再沒有出現收縮裂縫。

還需要注意的是:①在澆注的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拆除大模板,拆除大模板后出現少部分蜂窩麻面需要修補時,應用木抹子分層分遍反覆揉槎,遍數不可少于3次,使細石混凝土基層密實,表面平整,拉毛效果達到不抹灰驗收標準為宜;②鋼絲網架夾芯板的平面剛度差,易產生側向變形,為確保輕質墻體混凝土強度,避免其因過早擾動而使混凝土輕質墻板出現裂縫等質量缺陷,規定每堵鋼絲網架夾芯板墻的大模板拆除間隔時間一般不少于24小時,且混凝土強度應達到1.2MPa以上;③修補出現質量問題的混凝土,經剔鑿,采用與混凝土同一品種材料、同一配合比的水泥砂漿進行修補,修補面的邊緣應略高于原混凝土表面,澆水養護,待強度達到時,采用角向磨光機打磨四周,使修補的混凝土與原混凝土能表觀保持一致。

2.3 操作要點

2.3.1 工序交接

在澆混凝土前,在短肢剪力墻和鋼絲網架夾芯板安裝后自檢合格基礎上,按樓層、施工縫、變形縫分檢驗批進行工序交接驗收,合格后辦理工序交接手續。

2.3.2 基層處理

澆混凝土和固定夾芯板前,應提前清除鋼絲網架和聚苯乙烯泡沫表面的灰塵、污垢和油漬等。

2.3.3 墻體周邊、電器管線、開關等部位封堵

為了提高輕質墻體的防水能力,在固定聚苯乙烯板前先以樓地面向上120~200mm處綁扎三道水平鋼筋,讓聚苯乙烯板落在水平鋼筋上,澆混凝土后在該板下就會形成120~200mm厚的混凝土墻墻基。電器管線開關、弱電以及各種預埋件安裝固定好有空隙用聚苯乙烯泡沫封堵好,以防混凝土浸入。

2.3.4 特殊部位和不同基體交接處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

為了防止和杜絕因不同材質的伸縮系數不同而造成面層出現通長裂縫,在鋼絲網架夾

芯板與短肢剪力墻以及梁板交接處表面附加200mm寬的角網(14#鍍鋅鋼絲網片),或加設綁扎同規格點焊鋼絲網片按照1/2間距錯開進行加固與短肢剪力墻成為整體。

2.3.5 門窗洞口局部幾何尺寸和防止裂縫措施

門窗洞口內側由于內墻不抹灰,為了保證洞口角部兩面不出現45°斜向通長裂縫,為此在門窗洞口角部兩面按45°處加設加強鋼筋,L≥700mm。

門窗洞口加固補強:門窗洞口各邊用通長槽網和2Φ10鋼筋加固補強,槽網總寬300mm,Φ10鋼筋長度為洞口邊加400mm。門洞口下部2Φ10鋼筋與樓地板上的鋼筋連接綁牢。

圖2 門窗洞口加強示意圖

2.3.6 預埋管線、接線盒處防止裂縫措施

預埋管線、接線盒安裝時,一般在通過的位置剪開鋼絲網,除去部分聚苯乙烯泡沫,裝入管道后用鋼絲網補強。

2.4 施工中其它注意事項

2.4.1 電器管線、開關局部除去聚苯乙烯泡沫外,必須清理干凈,再用泡沫板塊堵塞。

2.4.2 混凝土、水泥找補砂漿拌好后應在初凝前用完,由于結硬混凝土和砂漿在加水后使用,其和易性、保水性差且硬化后收縮大和粘結強度低,因此不得使用。

2.4.3 高層住宅的衛生間、廚房間墻板可根據圖紙設計要求安裝。輕質板在其表面噴界面劑拉毛處理后,由用戶進行二次裝修。其衛生間、廚房間、排風道應在輕質板安裝后一起抹灰做好轉角處補強,保證用戶看不到裂縫和接頭縫。

2.4.4 鋼絲網架夾芯板基底混凝土較高容易出現振搗不實和空洞缺陷,找補時間一定要控制在養護前處理好,這樣可以讓噴水養護同期進行,杜絕避免色差和細小裂縫的出現。

2.5 現澆混凝土結構質量檢查驗收情況

2.5.1 在施工過程中,對鼎大•津華苑住宅小區B6#樓的現澆混凝土結構進行了實測,結果如表2。

2.5.2 混凝土墻板質量效果如圖3

3 結語

3.1 鋼質大模板混凝土輕質墻板清水墻施工方法能使輕質內墻的墻體強度和剛度大幅度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大幅度改善,使內外墻結構體系均達到清水化,使混凝土表面少抹灰或不抹灰,從而改變傳統墻體組成和施工工藝,減少施工工序、提高工效,節約材料及各項施工成本,確保工程質量,從根本上消滅和避免了混凝土結構內外墻連接界面處裂縫這一質量通病以及填充墻的質量問題。使用這一施工方法解決了現有施工方法帶來的施工質量問題,必將取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連云港市推廣應用這一施工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表2 B6 #樓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實測值(mm)

實測項目 實測情況

垂直度 部位 1層 3層 5層 7層 9層 11層 13層 15層 17層 19層

2/AB 1/CD 5/AB 4/AB 1/CD 2/CD 6/AB 1/CD 2/AB 3/CD

實測值 1.5 0.8 1.1 0.5 1.8 0.5 1.2 1.6 1.0 1.0

平整度 部位 1層 3層 5層 7層 9層 11層 13層 15層 17層 19層

2/AB 1/CD 5/AB 4/AB 1/CD 2/CD 6/AB 1/CD 2/AB 3/CD

實測值 1.5 1.0 0.5 1.0 1.2 1.5 1.0 1.5 1.5 1.2

軸線位置 部位 1層 3層 5層 7層 9層 11層 13層 15層 17層 19層

1-2 A-B 5-6 A-B 1-2 C-D 6-7 C-D 2-3 C-D

實測值 2.5 3.0 1.0 2.0 1.5 2.8 2.0 3.0 1.0 1.5

標高 部位 1層 3層 5層 7層 9層 11層 13層 15層 17層 19層

1-2 A-B 5-6 A-B 1-2 C-D 6-7 C-D 2-3 C-D

實測值 1.5 2.5 0.8 1.0 0.5 3.0 3.5 2.0 1.5 1.0

預留洞中心

位置 部位 1層 3層 5層 7層 9層 11層 13層 15層 17層 19層

實測值 3.5 4.0 4.0 2.5 1.0 3.5 2.0 2.5 5.0 4.5

合計 共測50 點,合格 50 點, 合格率 100 %

圖3 室內清水墻面

2、對于連云港市鼎大•津華苑住宅小區B6、B8#樓工程所施工的混凝土輕質墻板的未來質量情況,將繼續跟蹤調查,并進一步研究其工藝構造,特別是夾芯板材料和細石混凝土厚度的選用,努力實現最科學、合理的組合。對于外墻外保溫,研究能否參照使用混凝土輕質墻板的施工工藝,以解決保溫板的脫落問題。

參考文獻:

[1] 廖玉玲.大模板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和發展動向[J].中外建筑,2002,5,64~65.

[2] 高萬清等.鋼制大模板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建設信息,2002,18,39~40.

[3] 陳澤虹.淺談鋼絲網架夾芯板[J].廣東建材,2004,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