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的變化范文

時間:2023-12-15 17:5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環境的變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絡環境的變化

篇1

傳受關系的變化

從 “魔彈論”到有限效果論,到后來的宏觀理論(雖然后來在傳播信息過程中加入了反饋),這些理論都是以傳播者是大眾傳播媒介且占主導地位為背景的。在傳統媒體中,受眾只能從媒體安排的信息中被動地選擇,信息是從傳播者那里推向受眾的。而在網絡時代,受眾可以自由選擇、信息,提供被選信息的源頭,信息是由受眾從信息堆里拉出來的。傳播者也不再局限于大眾傳媒,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條新聞的者,受眾此時也成了新的傳播者,他們通過發帖、自建群體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愿。網絡上,傳者與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它改變了原先 “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模式,把受眾的主動性充分地發揮釋放,使傳播者和受眾處于平等的地位,雙方互為信息傳播的主體。

“把關人”理論的變化

有人說“把關人”的理論過時了,因為在網絡的海量信息里,受眾可以直接獲取信息,而不需要媒體的把關了。可事實并非如此。

“把關”有兩種層面:微觀和宏觀。微觀意義上的“把關”是指各個網絡運營商、門戶網站對自己站點內容的過濾;宏觀意義上的“把關”是指網站對信息內容的控制。從微觀上講,網絡的“把關人”依然存在,因為網絡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網媒作為一個新聞信息機構必須為廣大人民服務,必須確保人民的利益,還要防止虛假信息的傳播,避免影響網站的聲譽。所以,網站必須對其內容進行監控。但是,網絡畢竟有人人可以信息的特點,人們可以通過發帖、使用服務器等方法進行信息的傳播。可能有些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屏蔽,但是這些信息畢竟已經傳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把關人”的作用有了減弱。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把關人”在網絡環境下依然存在,只不過是它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現在變成了“引路人”。以大型門戶網站和各類新聞網站為例,他們對新聞的選擇依舊遵循原有的新聞價值選擇標準,并依重要性的不同把新聞依次列于首頁和二級頁面、三級頁面,傳播者退居二線,通過超鏈接的方式來“引領”受眾去尋找新聞。網絡媒體作為“引路人”并不是把信息強硬地“塞”給受眾,而是轉變方式為受眾提供線索,使其在自己的意愿下去了解信息、掌握信息。

“議程設置” 理論的變化

以往受眾只能被動地從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中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媒介完全有能力對議題進行選擇和排序,實現議程設置。然而在網絡傳播中,由于多元的傳播方式、傳播權的泛化和信息收發的高度自主,使得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議程設置的主體多元化。在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里,議程設置的主體往往是專業的傳統媒介。而在網絡傳播中的議程設置卻是受眾議程設置也占了一席之地,出現了議程設置主體的多元化現象。網民先對網上富有爭議的事件進行關注,并經過熱議形成網絡輿論,由于網友的強烈關注使得傳統媒體也必須跟進,以滿足受眾對事件的知情權,在允許的情況下敦促有關部門進行解決。

議程設置的議題多元化。在傳播者占主體地位的傳統媒介中,媒體所關注和提供給受眾所關注的議題是由媒體的自身定位和國家政策決定的。而在網絡環境中,任何可以引起人們興趣的信息都可以成為關注對象。另外,由于網絡中傳播主體的廣泛性,使得受眾對于同一個事件展開不同的討論,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將議題引向深入,并衍生出新的議題。

“沉默螺旋” 理論的變化

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以及傳播主體的廣泛性,使得“沉默螺旋”這一理論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面臨著一定程度上的消解。在傳統的傳播媒介中,受眾由于反饋渠道的不暢或是趨同心理的影響,使得“沉默螺旋”理論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網絡傳播卻對這一理論發起了挑戰。

從眾心理主要是由于人們認知的失調和對于孤獨的懼怕而產生的,那么在“沉默螺旋”假設中起重要作用的“從眾心理”的作用程度也會在網絡傳播里發生改變,使從眾心理表現得相對弱一些。因為人們可以在網絡中積極尋找同盟者來消解孤獨感,避免了在有限的圈子里一旦在意見上孤立就會在其他方面也陷入孤立的尷尬局面。同時在匿名的狀態下,人們由于傳播內容與傳播者的社會角色相剝離,這就使得人們變得膽大,在“自己的意見”和“公眾的意見”的矛盾中,人們也不會感覺到太多的社會壓力,也不用迎合別人的觀點,反而會更加敢于針對新聞信息或者任何事情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沉默”在網絡傳播中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

每一次技術變革都對人類的傳播產生了巨大影響,并促進著傳統傳播理論的發展和演進,這也是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訊息”的內涵。網絡的出現并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飛躍,它也對傳播效果理論的變遷有著重大影響。它不僅為傳播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而且使得一些傳播效果理論在網絡媒介環境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或者是暴露出了它固有的缺陷,還有一些傳播效果理論雖然存在,但是卻改變了它的生存方式。因此任何理論都不是絕對的,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出現新的媒體,并對傳統的傳播效果理論提出更大、更新的挑戰,這也是新聞傳播學最迷人的魅力。

篇2

摘要:文章闡述了在社會化和網絡化的環境下圖書館編目工作出現了新的飛躍;但是,同時也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如文獻標引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了解、分析,提出了新的建議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2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3-0064-02

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普及與發展的今天,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在我們工作、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圖書館作為儲存科學知識的載體,它的社會化和網絡化更是勢在必行;而圖書館的文獻編目工作是圖書館社會化和網絡化的重要基礎,它的工作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社會化和網絡化環境下的文獻分類工作

11文獻分類的工作

文獻編目包括文獻分類和文獻著錄。文獻分類,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圖書館進入計算機網絡化管理以來,第一步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使用的是匯文Libsys系統。分編人員時,首先檢索ISBN號、題名。正常情況下,每本書完整的ISBN號是唯一的,通過圖書館館藏書刊目錄,查詢到該書的所有信息數據。但有時候,一套書或一本書的不同版本用一個ISBN號,這時候就要用正、附題名或版次進一步檢索。在檢索題名的時候,前方一致的書名可同時檢索出來,利用其他特征可區別同名而不同內容的書。如:《政治經濟學》就有很多版本。要想準確查找一種書,往往單憑一個檢索點入手是不夠的,它要符合一種書的多個特征。所以,多途徑的書目查詢系統極大地方便了分編人員的工作,同時,在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時發現錯誤并能及時改正,使得文獻分類更準確、清晰。

12文獻分類過程的信息資源利用

筆者所在高校圖書館使用的是《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第四版,已經近10年了。目前,我們正組織編目員學習《中圖法》第五版,準備推廣、使用。《中圖法》是一部綜合的分類法,它是以學科知識分類為基礎而建立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也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尤其是對于科學、學術信息的組織極具優勢。新版《中圖法》對學科屬性、專業范圍分類更加細致、規范。這些都有利于對網絡化信息的篩選和組織。《中圖法》是一部完整的知識分類等級體系,全面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聯系。也正因如此,沒有一定素質和經驗的分編人員是不容易熟練掌握的,對含義模糊和具有相關的類目,是很容易出現標引錯誤的。這要求分編人員,既要有廣博的學科知識面,又要有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同時,需要掌握計算機管理知識。即使這樣,文獻分類要想做到完全統一,也是很難的。例如:B823家庭、婚姻道德與D649家庭、婚姻道德教育,D6691戀愛、家庭、婚姻與C9131戀愛、家庭、婚姻。這些內容書刊的主題分類,是最容易出錯的。要想做到主題標引準確,分編人員需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除掌握《中圖法》的主題標引方法外,還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來幫助我們分析和借鑒,以求文獻主題標引的準確。比如,我們可以在網上訪問北大、清華等幾十所大學的文獻編目數據,幫助我們分析文獻主題的側重點,這樣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做到文獻主題標引的規范和統一。

對于文獻分類、編目,我們首先利用的數據就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上的數據。由于筆者所在高校是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根據實際需要,圖書館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的文獻分類體系。所以,CALIS上的文獻編目數據,不是我們圖書館唯一的文獻編目數據,但可以作為我們圖書館文獻編目的主要參考數據。有時我們也經常查詢其他著名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系統,為使我們圖書館的文獻編目更準確、更系統、更清晰、更合理地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實例。

文獻分類中出現的幾種問題:①一種涉及多重學科或專業屬性的文獻,如果實行多屬性標引,就可以在不同的學科、專業檢索到相關的文獻。許多圖書館還沒有實施多屬性標引。對許多重學科的文獻,以本館體系來作為分類標準。例如:《測量、控制與管理一體化技術》一書,內容含有多個主題,自動檢測、自動控制、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按本館慣例入TP類。這樣,如果以分類號為檢索點,只有在TP類才可以查詢到。但是,圖書館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以來,就可以利用題名和不同的主題詞或其它檢索點檢索到這本書,彌補了多主題、單一主題標引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又如:《中國現役將軍紀事》(紀實文學回憶錄),分類號為I251,互見分類號為K8252。如果都能實行這樣的主題標引,會增加檢索點。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查詢,效率會更高、更準確。②在高等學校圖書館里,高等學校教材及輔導書的采購量是很大的。配套教材的輔導書和習題集不斷增加,就涉及他的分類號、種次號怎么標引的問題。如果分編人員標引的索書號合理,讀者、工作人員查詢書籍,就會很方便,否則就會很麻煩。教材配套習題集,是按原教材標引分類號加配套輔助區分號,還是按原教材標引加復分號“—44”。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分編人員。如果給配套號,配套書和原書不分開,讀者查詢、借閱就很方便;但就不能保留“習題集”這一特征。如果不給配套號,按原書標引加復分號“—44”,雖然保留“習題集”這一特征,又與原書脫節,讀者查詢、借閱就不方便了。后來我們綜合了許多圖書館的做法,結合我們圖書館實際情況,以方便讀者為準,是配套教材的輔導書和習題集加配套輔助區分號,不是配套教材的習題集,加復分號“—44”。這樣就保持了圖書的基本特征。③不同圖書館的文獻主題標引不盡相同,以及CALIS、圖書在版編目上分類號也常有不一致的情況。但是,它最終都是依據《中圖法》來進行文獻主題標引的。面對數字圖書館的社會化和網絡化信息豐富的今天,我們仍然離不開《中圖法》。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是數字資源的建設,必須擁有組織和檢索各類信息資源的工具,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規范的組織分類,使之有序化,才能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交流和傳遞,在這一過程中統一標準的文獻主題標引體系是必不可少的。

2網絡環境下機讀目錄的編制與應用

21機讀目錄格式的規范化

文獻著錄是文獻編目的另一部分,書目數據的標準化、規范化是實現圖書館工作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網絡環境下的機讀目錄的編制,是推動文獻編目標準化、規范化,提高和完善文獻編目質量的前提。機讀目錄的編制與應用,完整地體現了文獻編目工作的內容。社會化和網絡化環境下的文獻編目工作,就更需要統一標準,規范格式。《中國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規范了機讀目錄編制的基本內容、格式、標準符號、名詞術語。書目數據的不標準、不規范,顯然對書目文獻資源的共享不利。所以,依據國家標準書目著錄、統一編目人員著錄的標準,是實現文獻編目標準化、規范化的第一步,為進一步實現聯機編目和聯機檢索打下基礎。

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編目的書目數據都是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上下載的,而CALIS上的書目數據又是優化各個權威圖書館的編目數據。這是編目數據共享的過程,也是聯機目錄合作的過程,各成員館在學習和利用CALIS聯機編目網上數據的過程中,不需要另行編目,只需檢索、核對、過濾、下載加上索書號及本館的館藏信息等就可以完成同一種文獻的編目。避免了多個圖書館重復建庫、著錄款目不規范、浪費人力、浪費財力的現象。聯機編目實現了文獻著錄的統一,它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編目工作的效率,加快了編目工作的速度,提高了編目工作的質量,實現了編目數據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22共享網絡信息資源

聯合編目是網絡環境下的新型工作方式,它通過建立權威的編目中心來達到共建、共享書目數據庫的目的。編目中心依據國家文獻工作標準進行文獻信息著錄和標引,并對各網絡成員館所提供的具有特色的文獻資料數據,按統一的標準加以校對,發行機讀目錄,各成員館可通過聯機檢索,對機讀目錄數據進行套錄,建立本館書目數據庫。

筆者所在圖書館的書刊大部分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上下載所需的編目標準書目數據進行新書刊的編目,也利用國家圖書館聯機編目中心的數據,同時,也經常訪問其他院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然而,網絡信息資源還不僅于此,世界各國的圖書、情報、出版部門中已存在著龐大的MARC機讀書目數據庫,而我們利用的CALIS上的MARC格式被當做通用編目模式,具有強大的優勢,越來越多的圖書館用MARC格式對更廣大范圍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組織、利用。這為圖書館分編人員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更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在社會化和網絡化環境下完成圖書館編目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網上文獻信息資源的共享。

參考文獻:

[1][ZK(#]尹艷徽分類:網絡環境下提高分類準確性的有效方法[J]新世紀圖書館,2004(3):28-30

[2]趙悅《中圖法》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與發展[J]新世紀圖書館,2004(3):25-27

[3]趙晶,韓煦,丁如齡我國高校圖書館編目工作價值的調查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0(3):55-59

[4]吳玲芳論網絡時代圖書館編目簡化問題[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1):49-51

篇3

關 鍵 詞: 網絡環境;技校德育工作;轉向

21世紀是是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網絡的快速擴散和發展讓當下的學生走進了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開放的網絡空間必將對我國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并帶來發展的機遇。作為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德育,必然也會使其影響,與傳統德育工作模式相比較,將呈現出一些新變化。

為此,筆者在論述網絡傳播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網絡環境下技校的德育工作的特征,闡釋技校德育工作的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新轉向,以期給我們德育工作者啟迪。

一、網絡傳播的特點

網絡傳播特點主要有:第一,信息量大。網絡有無限擴大和豐富信息內容。第二,速度快。網絡信息可以實現隨時更新,信息同步反映。第三,傳播手法多樣。網絡傳播可以實現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的傳播。 第四,交互性。用戶可方便地通過各種輸入裝置與多媒體系統進行信息交流。第五,互動性。網絡傳播中,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第六,開放性。在網絡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傳統、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可進行交流。第七,共享性。信息網絡是基于信息共享建立起來的,它開創了信息全球化傳遞和良莠共存的全息景觀。

二、網絡環境下技校德育工作的轉向表現

虛擬網絡空間逐步成為技校德育發展的新境遇。新的境遇使技校德育工作發生了變化,技校德育工作也發生轉向。

1.德育環境:由“一元”轉向“多元”

德育環境,是指與道德教育、道德建設有關的因素和條件。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是明顯的。“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德育環境影響著德育的效果。學校德育環境好,將形成好的德育教育氛圍、情境,有利于學生成才成長。在這樣的氛圍和情境下,學生耳濡目染,不斷得到熏陶,將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效果;反之,學校德育環境差,學生的消極情緒就多,德育教育效果會很不理想。所以,德育環境渲染德育教育氣氛,感化著每一個學生。

技校德育環境涉及學校、社會與家庭等的層面。但過去,學校是德育環境的主陣地,在當今網絡環境下,學校、社會與家庭三位一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個多元的景象。為此,學校、社會、家庭應承擔各自的責任,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不斷建立健全網絡立法、提高家長和學生的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意識、營造良好的網絡知識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德育引導,使這個多元的德育環境不斷得到優化。

2.德育主體: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構建”

技校傳統德育的缺陷在于主體不清,忽視學生主體參與,學生接受德育教育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但隨著社會的轉型,網絡時代的崛起,學生思想、價值、觀念、行為呈現出與過去不同的新特點。如政治意識理智、客觀、冷靜、現實,政治觀念積極、健康、向上,初步具備現代性的思想品質,主體性、選擇性、觀點多樣性特點突出,學生的自我意識、民主意識、成長意識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同時在網絡環境下,德育受教育者是參與活動、接受信息的客體,也是主動學習、自我教育的主體,他主動建構德育自我教育情境,養成良好品德。因此,我們應順應學生在德育教育活動中“主動構建”的趨勢和特點,尊重和提升他們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活動,實現技校德的目標。

3.德育內容:由“空泛”轉向“豐富”

傳統德育教育知識化、認知化和泛政治化,德育內容空泛,缺乏情感,同時,德育內容設計偏重于共性教育,對學生個性教育少,沒有針對性;沒有跟上現代信息時代的步伐,德育內容材料與學生的思想狀態不吻合,與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不同步。隨著技校德育環境、德育對象的變化,在網絡環境下,我們應“改革求發展,創新出特色”,積極改變“空泛”瓶頸,不斷探索充實德育內容,使之豐富多彩,運用現在網絡技術,擴展德育內容和資源的來源渠道,不斷進行組織和開發,更加充實技校德育內容,達到德育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使德育內容從封閉的校園生活拓展到溫馨的家庭生活和開放的社會生活。

4.德育手段:由“單一”到“多樣”

網絡環境下,在技校德育工作實踐中,我們可探索一些德育新手段。第一、建立德育網站,開辟班級網頁、個人網頁,開設新的德育課堂。搜集教育資源,在校園網上建立面向全體學生德育網站,使之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促進學生德育活動的開展。第二、設置教師、學生、家長頻道,心靈驛站,時事動態,自我測試等等形式多樣的欄目。學生可通過這些欄目,了解時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第三、創設德育交流互動平臺,實現心靈的溝通。開設學校信箱、校長熱線、在線答疑、同學心聲、家長進言、心理之約等欄目,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供的網絡通訊工具,創設交流互動平臺,進行平等對話、協商、討論和答疑等德育活動,實現心靈的溝通,為學生提供網上心理咨詢服務,促進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極大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21世紀,進入了網絡時代。無論人們是重視還是不重視,網絡技術的發展,正深刻影響和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環境和觀念,給我們提供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生存方式。雖說網絡為技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機遇,創設了條件,但在網絡環境下,德育環境由“一元”轉向“多元”,德育主體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構建”,德育內容由“空泛”轉向“豐富”,德育手段由“單一”到“多樣”。這些轉變對傳統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所以,在當下,德育工作的網絡化發展是未來技校德育教育的主體方向,但我們不是不要傳統德育教育,全盤否定它,而是要使它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觀念、進行改革、創新手段,使之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服務。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網絡經濟,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網絡會計

一、網絡經濟概述

從國民經濟構成和主導產業的意義上說,網絡經濟是信息經濟;從經濟活動的技術含量和知識資本的作用來說,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從信息網絡作為第四代的傳播媒介,并且廣泛應用于經濟活動的角度來說,網絡經濟也可以說是“媒介經濟”。因此,網絡經濟的概念可以總結為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市場經濟。

二、網絡經濟對會計環境的影響

1.組織環境的變化。傳統企業的內部結構基本上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網絡經濟環境下的虛擬企業的組織結構而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上的網狀型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

2.生產環境的變遷。傳統的企業,多以單一產品的大批量生產為主,較少考慮顧客的需求和滿意度。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運用計算機自動化程序很快設計出無限品種的新產品,并且通過計算機的自動調整,同一生產線也可以生產出許多不同的產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3.管理環境的變化。傳統的以泰羅的“科學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必將會引起包括企業經營過程再造、企業作業流程再造的企業經營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變化。

三、網絡經濟對會計假設的沖擊

1.會計主體假設。網絡經濟環境下,網絡公司存在于網絡計算機之中,它是一種臨時結盟體,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確定的空間范圍。企業在網絡空間中非常靈活,會計主體變化頻繁,傳統會計主體在這種條件下已失去意義。

2.持續經營假設。網絡經濟環境下,一方面,由于技術的更新周期縮短,市場需求變化更為頻繁和多樣,研究與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本身蘊含很大風險;另一方面,虛擬企業的經營活動的臨時性、短暫性,不能正確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會計信息的高度失真。

3.會計分期假設。網絡經濟環境下,一筆交易可以在瞬間完成,網絡公司可能在某項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傳統的會計分期不利于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利于管理當局及時高效的對經濟管理活動進行控制監督,也滿足不了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高頻率使用信息的要求。

4.貨幣計量假設。網絡經濟的發展,電子貨幣的出現,使資金在企業、銀行、國家間高速運轉,快捷的信息傳遞使商品的價格、匯率、利率的變化變得劇烈,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加劇了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動搖了作為歷史成本為前提的“幣值穩定”假設。

四、發展網絡財務會計存在的問題

1.數據安全問題。第一,在網絡會計中,原始憑證的數據轉變成磁性介質,能否保證數據原件的真實性,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第二,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問題。法律能否接受計算機記錄的會計數據作為有效的證據,是一個國際化問題。第三,對一項業務的經辦人、批準人、簽約人的電子簽字認證,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由于網絡自身的結構及其運行方式的固有特性,為網絡會計的信息質量埋下了很大的隱患。由于組織的松散性、龐大性、復雜性,往往難以及時地對會計信息進行監控,因而造成網絡會計信息良莠不齊。再加上會計信息需求者面對浩瀚的信息資源,難以分辨其真偽,這也必然會影響他們準確地作出決策,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網絡會計人員素質問題。網絡會計的實施,不僅要求會計人員熟悉會計專業知識和業務操作,而且要求會計人員具備相當水平的計算機能力,在日常操作的基礎上能夠應對各種網絡和計算機故障。

五、發展網絡財務會計的對策

1.構建網絡會計下安全保障體系

(1)內部控制。企業應在內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從軟硬件管理維護、組織機構和人員授權管理、文檔資料的保存、計算機病毒的預防與消除等各個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證財務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

(2)技術保障。在技術上對整個財務網絡系統的各個層次(通信平臺、網絡平臺、操作系統平臺、應用平臺)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規則,建立綜合的多層次的安全體系。

2.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1)加強內聯網系統的內部控制。一是嚴格網絡軟硬件設施的安全管理,二是加強會計電子數據檔案管理,三是加強會計信息的應用控制。

(2)注重內聯網系統外部環境的控制。一是加強網上交易的安全控制。二是設定大眾訪問限制。三是實施外部監控。

3.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

應加大對現有財會人員的計算機和商務知識的培訓,使他們熟悉網絡經濟環境下的會計理論與實務,以適應未來的網絡會計發展的需要。

4.建立健全網絡會計的政策和法規

聯合國于1996年12月通過了正式的電子商務法律范本――《電子商務示范法》,明確指出電子數據可作為有效的法律證據。我國現在已經出臺了《電子商務法》以及《計算機安全管理條例》,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在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下始終存在漏洞和不完備的地方,有待以后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邱雪茹.網絡經濟問題研究[J].宏觀經濟,2012,(02)

[2]李瑞生、李征.網絡經濟會計發展的趨勢[J].會計研究,2001

[3]孫小琴.網絡經濟研究[D].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4]夏業良,姜建強.論信息技術革命條件下的網絡經濟[J].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2001,(02〕

[5]侯絲薇.網絡經濟對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會通訊,2011,(06)

篇5

隨著信息技術在會計信息系統中的深入運用,企業生存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會計核算環境,如核算方式、工具、業務流程等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單純依賴傳統的會計控制已難以應對企業面對的市場風險,會計控制必須向風險控制發展,設計形成新的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體系。同時,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內控要求也有待于進一步協調,以便為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和信息交流與溝通提供平臺。總的來看,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將具備敏捷化、多元化、開放化等新的特征,這些給企業相應的內部控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性,也加大了其中的風險。因而,有效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將成為現代會計管理的一個新課題。

2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特點

2.1內部控制目標的變化

在傳統的工業經濟環境下,企業的會計控制活動可實現企業戰略、提高經營的效率、保證財務報告及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遵循國家法律和有關監管要求。在網絡環境下,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除了實現以上目標外,還需確保系統合規合法、保證系統處理的數據正確無誤、保證系統安全可靠、提高系統運行的效率、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增強系統的可審性。

2.2內部控制措施的變化

由于計算機具有高速、穩定的特點,有很強的邏輯判斷和邏輯分析能力,以及通過網絡實現會計數據共享,使內部控制措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內部控制措施,如憑證的借貸平衡檢驗,余額、發生額的平衡檢查,各核算子系統之間的數據核對,報表數據的勾稽關系檢查等,在網絡環境下轉移到會計信息系統中,由計算機程序完成,處理速度快、結果準確性高。網絡環境下的會計內部控制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轉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結合,需增設一些包含于計算機程序中的程序化控制。

2.3內部控制范圍的變化

傳統內部控制對象是處理會計業務的財務人員,只要制定了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就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和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而在網絡環境下,還需增設對網絡系統開發員、網絡系統維護員和網絡系統管理員的控制。如計算機硬件及軟件分析、編程、維護人員與計算機操作人員的內部控制,計算機會計信息的安全保護,計算機病毒防治,計算機操作人員、網絡系統管理員、網絡系統維護人員的授權與崗位責任等問題。

2.4內部控制重點的變化

網絡環境下會計內部控制由原來的職能部門為主,轉移為職能部門和計算機數據處理部門控制為主,將控制重點放在原始數據輸入計算機的控制、會計信息的輸出控制、人機交互處理的控制、計算機系統之間連接的控制等方面。

2.5內部控制組織的變化

網絡環境下企業的會計核算集中在一個數據處理系統內,提高了企業內各核算部門間數據的一致性和數據的傳輸速度。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正確性,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控制組織方式,會計的內部控制成分將轉化為組織控制措施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計算機控制程序為主的系統控制,組織控制是網絡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基礎和保障。

3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面臨的問題

3.1控制環境

在網絡環境下由于相關管理人員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絡隨時取得管理所需信息,使得企業內部管理結構扁平化,從而使得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改變。這要求內部控制的方式與管理手段隨之改變,企業這種新型的扁平式組織結構使對等的會計信息無論處于何處,內外部人員能夠容易地獲得,領導不再是組織等級的上層,而成為行動的中心。網絡改變了企業的架構、企業文化,并影響各成員控制意識,這要求管理層樹立信息意識、更新控制觀念。

3.2風險評估

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應用,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的機會。在網絡環境下,雖然企業的整體目標沒有改變,但是企業的外部環境與內部因素都發生了變化。伴隨業務流程的改變,系統的開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數據的共享性使系統從以往封閉集中狀態走向開放,其對會計信息系統可能帶來的風險有:授權方式的改變會造成潛在風險、計算機會計內控程序的質量產生的風險、原始憑證的數字化使得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脅、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加劇了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企業應當重視這些風險的評估及其持續性,及時收集風險及與風險變化相關的各種信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開展風險評估,適時更新、維護風險數據庫,為持續開展和不斷改進風險評估提供充分、有效的數據支持。

3.3控制活動

隨著計算機使用范圍的擴大,增加了網絡信息技術環境下內部控制的難度與復雜性。應樹立新的控制觀念,好的內部控制不應依賴過多的審核人員或復雜的程序,而應依賴信息時代的控制哲學和恰當適用的網絡信息。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增強了控制手段的多樣性、靈活性、高效性,加強了內部控制的預防檢查與糾正的功能,可以使企業擺脫人員與資源的限制,有效地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控制的重點由對人的控制為主,轉變為對人機共同控制為主,控制程序與計算機處理相協調適應。

3.4信息與溝通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按某種形式辨別并取得來自企業內外部的信息,并在組織中進行溝通,以使員工清楚地獲取有關信息,履行其職責。在網絡環境下,網絡銜接企業各職能部門,實現了會計和業務的一體化處理,會計核算從事后的靜態核算轉變為事中的動態核算,信息需求者可以獲取實時信息,使得工作在空間和時間上的接近不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內部控制由順序化向并行化發展,企業的設計、制造、銷售、工業工程等人員并行工作,共同控制企業的物流和信息流,開放的會計信息系統為內部員工、管理者以及顧客、供應商等外部團體提供了溝通渠道,有利于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的進行,使得組織內的員工清楚了解內部控制制度的規定和各自的責任。管理者隨時掌握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與生效情況,并可以從外部信息中獲悉關于本企業內部控制功能的重要信息。

3.5監控

在網絡環境下,一些內部控制被計算機程序化,并嵌入在計算機應用系統內,因此,內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與程序控制相結合的特點。這些程序化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取決于應用程序,如果程序發生差錯或不起作用,由于人們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性、麻痹大意以及程序運行的重復性,使得失效控制長期不被發現,從而使系統在特定方面發生錯誤或違規行為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在網絡環境下更應注意對內部控制的監督,由適當的人員在適當的時候及時評估控制的設計和運作情況。

4網絡環境下加強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措施

4.1建立健全會計組織結構并加強員工培訓

企業應對原有的會計組織機構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適應網絡環境的要求,按會計信息的不同形態可將會計崗位劃分為會計核算組、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組、管理組;也可以按會計崗位和工作職責劃分為計算機會計主管、軟件操作、審核操作、審核記賬、電算維護、電算審查、數據分析等崗位。組織結構的設置必須適合企業的實際規模,符合企業總體經營目標,并且應按精簡合理的原則,對組織機構設置,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同時,企業應提高控制人員的素質,重視對人力資源的培訓、審核和考評控制。企業應上下一致,及時溝通,隨時把握相關人員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才能做好內控工作。

4.2加強會計信息資源的安全控制

會計信息來源于網絡服務器的數據庫系統,所以網絡數據庫系統是整個網絡財務系統控制的重點目標。威脅數據庫系統的安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系統內外人員對數據庫的非授權訪問;二是系統故障、誤操作或人為破壞數據庫造成的物理損壞。針對上述威脅,會計信息資源控制應采取以下措施:采用三層式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組建企業內部網,實現數據的一致性;采用較為成熟的大型網絡數據庫產品并合理定義應用子模式,通過它可以分別定義面向用戶操作的用戶界面,做到特定數據面向特定用戶開放;建立會計信息資源授權表制度;采取有效的網絡數據備份、恢復及災難補救計劃。

4.3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控制

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控制體現在對軟件的要求中,即開發的會計軟件應符合相關的政策規定,包括《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會計核算軟件的具備功能規范》、《會計法》以及《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等,同時還要求系統程序控制設置合理,滿足企業業務處理的需要。

4.4加強對操作程序的控制

對操作程序進行控制,首先,使操作程序制度化,即要建立相應的上機守則和操作規程。通過完備詳盡的制度減少錯誤的發生,從源頭上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這些制度必須隨著經營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完善。其次,對會計操作程序進行控制,即對數據輸入、數據通信、數據輸出等各環節進行控制。對數據的輸入企業應該建立起一整套內部控制制度以便對輸入的數據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數據輸入的準確性。對數據的通信控制應該采用各種技術手段以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準確、安全、可靠,以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發生錯誤、丟失、泄密等事故的發生。對于數據的輸出應對輸出的紙介質的會計資料應由專人進行核對,檢查其完整性、正確性、檢查打印的賬簿和報表頁號是否連續、有無缺漏或重疊現象等。

4.5加強監督并定期評估

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通過管理過程中大量的制度及活動實現。因此,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就必須被監督。監督是一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評估制度執行質量的過程。監督可通過日常的、持續的監督活動來完成,也可以通過進行個別的、單獨的評估來實現,或兩者結合在內部控制的監督過程中。其中,內部審計控制自我評估發揮著重要作用。

篇6

菲利普•科特勒認為:市場營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產品和價值,并同別人進行交換,以獲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的過程。其根本為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而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首先使營銷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一)電子商務使市場成為全球性的市場現代電子商務運用網絡來進行,由于網絡的開放互聯性質,時間連續性加強,空間距離縮短,使銷售活動越來越擺脫地域的限制,從而使市場迅速成為全球性的市場,這就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潛在機會,同時全球化市場要求一種快速全球化的市場營銷手段,即通過網絡進行營銷。

(二)電子商務使市場銷售環節減少企業的傳統銷售手段是通過選擇匹配的中間商來完成,而電子商務的產生使企業可以將產品轉移給消費者,即通過網絡進行直接交易,提升了產品銷售的時效性。全面地實現了全天24小時服務,可節省去了大量的中間環節。由于中間環節的減少可使銷售成本降低,進而降低了產品的最終銷售價格,這不僅有利于上網企業擴大銷售量,而且有利于所有以這些產品或服務作為投入品的產業多級滾動,降低生產成本,最終也使消費者受益。

(三)電子商務增進了信息傳播并拓展了溝通渠道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公眾又有了新的信息傳播渠道——網絡傳播。網絡傳播既不同于傳統的文字傳播的報紙、也不同于視頻傳播的電視,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和結合,它是一種多媒體多功能的信息傳播模式。其傳播效果當然也是傳統的傳播工具所無法比擬的。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信息溝通是雙向溝通,即既有信息源向受眾的信息傳播,又有受眾向信息源的信息反饋,打破了傳統的單向信息傳播模式,從而進入了一個雙向溝通世界。另外,網上信息溝通不僅可以一對一雙向交互,而且可以是多向交互,有效地擴大了溝通交流面。可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平臺,為潛在消費者參與市場信息溝通提供了巨大優勢。

(四)電子商務使交易和支付手段發生根本變化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通過網絡直接進行產品銷售,這時就可通過網絡進行支付,這使顧客訂購商品和支付貨款比其他商業模式更加節省成本,并實現了實務操作支付過程的無現金化,大大方便了交易的進行。致使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得到了大力地發展,促進網絡銷售一體化進程的發展。

二、電子商務影響消費行為的變化

電子商務不僅影響企業的營銷環境,也影響著企業的目標市場。這種影響具體體現為消費者及其消費行為的變化上。不同的時代文化、不同的宗教環境,特別是不同的媒介孕育出不同時代的消費群。電視的普及產生了所謂“觀影新人群”,而互聯網的興起造就出新的傳播媒體,其大眾化摧生出第三代消費者,又被稱為網絡時代的消費者,或為“e人類”。則“e人類”是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目標市場。這是一種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的一種目標市場。因為“e人類”在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消費者的特點同時還會采取一些完全不同于以往消費者的行為。

(一)網絡環境的發展前景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網民達到了4.57億的人數。位居全球第一。巨大的上網人數,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歐美國家,90%以上的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通過網絡尋找自己的客戶、尋找需要的產品,這已經成為了習慣。如果企業想購買些什么,特別是首次購買時,會先在網上進行初步的查找和選擇,再進一步與供應者取得聯系。網上巨大的消費群體特別是企業的商務習慣變化,給網絡營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網絡營銷的跨時空性無疑是一“重型炮彈”,將對整個營銷產生巨大的沖擊。隨著中國網絡營銷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對網絡營銷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網絡營銷相關崗位的需求與日俱增,隨之而來,帶來巨大的從業機會,同時,也對從業者的技能有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營銷培訓也開始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民數量的激增,網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網絡營銷推廣也憑借其諸多優點正在逐漸成為最重要、最有效的營銷推廣方式。據統計,在國外,80%的個人和企業都選擇網絡媒介進行營銷推廣,并從中獲得了極好的效果。隨著網絡影響的進一步擴大,隨著人們對于網絡營銷理解的進一步加深,以及越來越多出現的網絡營銷推廣的成功案例,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網絡營銷的諸多優點并越來越多的通過網絡進行營銷推廣。

(二)網絡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的變化

網絡經濟時代的最大特征是買方市場,互聯網強大的通信能力和網絡商貿系統便利的交易環境,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企業營銷也必須跟上時展的步伐。網絡時代消費行為的變化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消費產品個性化

由于社會消費品極為豐富,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這些因素進一步拓寬了消費者的選擇余地,并使產品的個性化消費成為可能。消費者購買產品也不再僅僅是滿足其物質需要,而且還要滿足其心理需要,這一全新的消費觀念影響之下的個性化消費方式正在逐漸成為消費的主流。網絡營銷必須面對這一市場環境,對市場實行細分,直至極限。

2.消費過程主動化

在網絡營銷中,消費者消費主動性的增強,來源于現代社會不確定性的增加和人類追求心理穩定和平衡的欲望。這種消費過程主動性的特點,對網絡營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要求企業必須迎合消費者發這種需要,對顧客不再“填鴨式”的宣傳,而是通過和風細雨式的影響,讓顧客在比較中作出選擇。

3.消費行為理性化

在網絡環境下,消費者可以很理性地選擇自己的消費方式,這種理性消費方式主要表現在:(1)理智的選擇價格。(2)大范圍地選擇比較。即通過“貨比干家”,精心挑選自己所需要的商品。(3)主動地表達對產品及服務的欲望。即消費者不再會被動的接受廠家或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上網去尋找適合的產品。即使找不到也會通過網絡系統向廠家或商家主動表達自己對某種產品的欲望和要求。

4.購買方式多樣化

網絡使人們的消費心理穩定性減少,轉換速度加快,這直接表現為消費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這種情況,反過來又使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欲望進一步加強,同時,由于在網上購物更加方便,因此人們在滿足購物需要的同時,又希望能滿足購物的種種樂趣。這兩種心理使購買方式變得多樣化,這種多樣化的購買方式又直接影響了網絡營銷。

三、網絡營銷的優勢及劣勢

(一)網絡營銷的優勢在網絡時代的今天,網絡營銷會很快替代傳統營銷方式而成為市場的主旋律。因為人們可以看到了網絡營銷的優勢,在企業內部,部門和部門之間都相互利用互聯網信息共享,也縮短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在公司電腦上面建立數據庫,里邊存有客戶的基本資料和消費信息紀錄,有利于實施一對一營銷,從而更好的為客戶服務。同時也能讓客戶感受到企業對他是相當的在乎,更提高了客戶的忠誠度,而對于網絡銷售同樣很有誘惑力,它可以省略許多中間商,而直接面對客戶。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企業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取得更大的銷售業績,而更主要的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客戶的反饋信息,使企業的產品更適應市場的需求,而使企業總是走在市場的最前列。

(二)網絡營銷的劣勢

網絡營銷有一些優勢,但它的缺點也不容忽視。網絡化可以更快地得到市場信息,但網絡銷售提高銷售業績卻不堪贊同。他們認為,網絡化是最前沿的東西,大部分的人還沒有接受這種方式。人們還不太習慣在網上購物,他們對這些虛擬的東西缺乏信任,他們還是比較相信現實中存在的東西。生活中,如果我買了東西質量有什么問題直接就可以找廠家,或者找賣主,而且會很快地得到答復。可網上我不知道該找誰,怎么找,什么時候有答復。再說有的東西根本就不適合在網上銷售,比如飲料,我想喝的時候隨便進哪個商店或者超市都能買到,這已經再方便不過了。網絡化發展的確快,可按照現在的電腦普及率要完全向網絡化轉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特別是中國的企業。網絡營銷確實潛力很大,可要完全開發卻也不易,傳統營銷方式還是會占主導地位,網絡營銷很快的取代傳統的營銷是不現實的。也許最好的營銷方式不是網絡營銷,也不是傳統營銷,我覺得他們完全可以相互補充,各取所長,也許那才是最好最有前途的營銷方式。

四、蕾鋪理念的變化

篇7

    到另一個地方,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在圖書館自動化環境下,信息的存儲和檢索都通過計算機和網絡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離開了計算機和網絡一切都將成為空談。利用數字化信息需要軟硬件設備,其中不同的文件格式還對不同的硬件有特殊的要求。信息資源的特點在網絡時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就要求作為信息中介的圖書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為實現對社會更有效的服務和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而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強有力的信息保障系統。

    1.網絡環境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影響

    1.1 館藏信息資源建設觀念的變化。在傳統觀念中,圖書館的館藏主要是紙質文獻。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紙張印刷型文獻一統天下的格局已經被打破。現代圖書館則以信息的可獲得性和傳遞性作為評價館藏優劣的標準。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圖書館不僅充分利用自己的館藏資源為用戶提供服務,而且利用網上資源來擴大自己的館藏,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服務。因此,網絡環境使傳統單一的收藏觀念發生變化,收藏由靜態變為動態,為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平臺。由于用戶信息需求的不斷增加,使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存在形態發生了變化。圖書館在信息資源采集、組織加工、信息服務、管理形式等諸多方面也將發生更深刻的變革。網絡環境為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機會,圖書館應抓住這個機會,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務賦予新的內容和方式。

    1.2 館藏信息資源建設結構的變化。傳統圖書館文獻的收藏對象是以紙質印刷型的圖書、期刊為主。而在網絡環境下,館藏文獻由單一的紙質印刷型文獻發展到縮微、磁介質、聲像、光盤電子文獻、實物文獻與虛擬文獻共存,館藏文獻結構與網絡間的互動關系日益增強,各種數據庫越來越成為用戶通過網絡尋求利用相關文獻的重要手段。縮微型、聲像型、機讀型、光盤型等文獻的問世和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使圖書館的館藏內涵和外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館藏的范圍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館藏信息分為兩部分:一是現實館藏(包括印刷型文獻、磁帶、光盤、軟盤等);二是虛擬館藏(網絡信息資源)。而且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是一個整體中不可分割、密切相關的兩部分。數字化信息資源和印刷型文獻信息載體及傳播方式的不同,帶來了利用上的差異,決定了現實館藏存在的意義。而虛擬館藏擴展了館藏資源的范圍,增強了信息服務的能力,可以說,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擁有一個龐大而又豐富的信息資源。

    1.3 館藏信息資源建設評價標準的變化。傳統的館藏建設強調的是書刊采訪的質量,被評價的對象是文獻本身,即實際入藏書刊的數量、結構、重點等。而在網絡環境下,是評價圖書館在整個信息環境中為用戶提供信息的選擇能力和存取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提供檢索機會,其質量高低實際上反映了滿足需求水平的高低。因此,檢索質量便成為評價館藏的重要標準。

    1.4 館藏信息資源獲取方式的變化。傳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獲取方式主要是通過預定、購買、接受捐贈、交換等途徑,同時也擁有了該文獻的永久所有權和使用權。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獲得的網絡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資源的實體,不具備該信息的所有權,只是它的網絡使用權,而這大量網絡信息的使用權和存取能力比傳統的館藏文獻資源實體更為重要。另外,隨著網上書店和電子商務的出現,圖書館可以通過瀏覽網上書店提供的書目信息來預定、采購文獻。網上采購將成為圖書館文獻信息采訪人員的主要工作方式。

    2.網絡環境下影響信息資源建設的因素

    2.1對信息資源價值缺乏認同感。據專家估計,我國數據通信設施的利用率不到20%。主要原因是人們受傳統閱讀習慣的影響,不習慣、不會使用信息資源,對信息資源在現代信息社會的價值和作用缺乏廣泛的認同,這種落后的觀念同網絡信息時代極不相稱。信息資源屬知識資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資源,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與網絡的易傳播性,顯示了網絡信息傳播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服務能力,它將會對人們的生活、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

    2.2缺少統一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圖書館存在著行業和系統歸屬之間缺少合作意識的現象。各圖書館往往獨自進行館藏現 象數字化和數據庫的開發建設,易造成開發的數據庫規模? ⒅柿康汀⒔峁共緩俠懟⒏袷講還娣丁⒘褂蒙佟⒐蠶硇圓畹任侍狻M保堋暗嘏癱;ぁ彼枷氳撓跋歟磯嗉壑到細吆推木嚀厴男畔a href=//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資源被封存在部門內部,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從而導致了重復建設和信息資源及資金的不必要浪費? 2.3建設資金匱乏。圖書館進行信息資源建

    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尤其是數據庫的開發、運行、更新和維護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由于圖書館經費主要靠國家財政撥款,缺少其他資金來源渠道,大多數圖書館的印刷型文獻采購經費增加幅度較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出現了逐年萎縮的態勢,對于資金投入量大的信息數據庫的開發建設,就更難以顧及了。

    2.4缺少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要求圖書館員不僅僅是圖書的管理員,而且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導航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需要一大批懂圖書館情報專業知識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專門人才隊伍。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和虛擬館藏的構建,更要求現代圖書館員具備網絡知識、信息處理技術、信息數字化技術、傳輸技術等相關的知識。然而,圖書館人員隊伍中,本專業、高層次、知識面寬,并且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的人較少。相當部分的人員由于自身素質的限制,工作中仍沿用傳統手段,有的連基本的電腦操作都感到力不從心,更談不上借助電腦及互聯網進行文獻信息的采訪工作。此種狀況很難適應網絡信息時代的圖書館的發展要求。   3.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策略

    3.1轉變觀念,有效管理,實現信息資源數據庫共享。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應該徹底拋棄那種傳統的、封閉式的文獻收藏觀念,用現代的、系統的新理念來指導今天的信息資源建設。為避免信息資源重復建設,節約資金,提高建設質量,國家及各省市應成立專門的信息資源建設統籌協調機構,根據各館目前信息資源建設現狀及特色化建設問題,確定信息資源建設發展方向和遠期目標,突出各館特色化建設優勢,進行統籌安排,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搞好館際間的交流與協作,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發揮整體優勢。

    3.2增加資源建設的資金投入,協調好投資比例。網絡環境下,各級管理部門應加大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投資力度。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數據庫建設是首要任務,對它的建設應更多資金投入。各館可根據數據庫類型和規模的不同,采用國家投資、社會集資或機構內部匹配資金等多種形式進行。有計劃、有順序、有重點地建立有實用價值和市場前途的數據庫,促使現代圖書館真正走上產業化運行模式的發展道路,同時,協調好投資比例,不要忽視對現代圖書館傳統文獻資源費用的投入,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資金,保證良好的信息資源的結構比例。

    3.3優化館藏結構。在網絡環境下用戶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更快捷、更方便地獲得所需信息。而電子出版物具有信息容量大、體積小、檢索速度快、存取方便、易于流通,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等特點,能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實現資源共享。電子出版物的優點決定了圖書館應該改變傳統的館藏發展策略,優化館藏結構。

    3.4提高人員素質,培養信息資源建設人才。網絡信息環境對從事圖書館職業的人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網絡時代的圖書管理人員應該是能夠利用各種傳播載體,進行信息的有效收集、選擇、鑒別、整合及有序管理和廣泛傳播的專家,除了具備圖書情報學知識及相關專業知識以外,還應掌握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及外語知識,并具有一定的開拓能力和快速獲取信息、高效處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為此,圖書館可通過培訓、繼續教育、引進人才等方法,建設一批愛崗敬業、開拓進取、知識淵博、眼界開闊、專業技術精通、頭腦敏銳、掌握現代化技能的新型人才隊伍,這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得以順利進行的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網絡環境;建筑設計;變革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建筑設計由過分重視專業性開始逐漸向開放性發展,開始更多地考慮到人們的主觀感受和看法。同時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和創作形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多人協作成為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建筑設計的效率。網絡為建筑設計帶了巨大的變化,建筑設計應當主動地適應網絡技術的發展,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網絡環境下對的建筑設計影響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生活觀念以及個體行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且在人類社會中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建筑設計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環境下的建筑設計的相關要求等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而且其影響也越來越顯著。

1.新的建筑設計形式不斷出現

隨著虛擬工作方式的出現和成功,對建筑設計的思想和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許多建筑設計工作室開始了解并且發現到網絡環境為建筑設計帶來的便利。許多比較小型的建筑設計工作室開始進行跨地域的合作和設計,由此帶來了建筑設計的變化,導致新的建筑設計形式不斷出現。在網絡環境下不同的建筑設計事務所能夠充分地發揮其它事務所建筑師的長處,其合作對象不受空間和地域的限制,能夠實現優勢結合,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和圖像技術,能夠實現建筑設計的有效分工。特別是在面對一些比較大的建筑設計項目時,網絡技術帶來的便利性更加突出。網絡協同設計的出現反映了建筑設計在網絡環境下的發展需求,同時一些新的建筑設計形式也在不斷出現,滿足了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2.新的建筑設計形式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形式發送了比較大的變化,在傳統的建筑設計中,其思想建立在有形的基礎上,例如建筑風格、結構、空間關系等比較明確具體,而且非常重要。在網絡環境下個人的需求得到了重視,無形的事物給建筑設計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例如網絡觀念、信息等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筑設計也開始面向大眾需要,一些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現契合了人們心理上的需求,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大力歡迎。在網絡環境下,設計思想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建筑設計不再是建筑師個人的事情,它應當更加考慮消費者的個體想法,所以一些建筑設計師也開始了將網絡環境下的建筑數據轉換為新的設計方案,建筑設計逐漸地向社會領域和商業領域拓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3.拓展了建筑設計的空間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拓展了人們的活動空間,信息的交流和獲取也變得更加快捷、方便。建筑設計也逐漸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拓展了建筑設計的空間,使建筑設計內容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在網絡環境下,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了解關于建筑設計方面的相關信息,并且進行針對性地研究,建筑的專業性逐漸地下降,消費者個人的喜好和觀點等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一定形式上也豐富了建筑設計的內容,使得建筑設計的個性化不斷突出。特別是隨著信息爆炸的發展,人們獲取建筑信息也越來越方便,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必然會對建筑設計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在合理范圍內滿足業主的需求,成為了現代建筑設計所需要面對的新問題和挑戰。網絡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建筑設計專業的藩籬,建筑設計逐漸地被更多人所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建筑設計的領域和空間,促進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成為了建筑設計中的重點。

二、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的變革和創新

1.更多人參與到了建筑設計中

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方案更加地完善,更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例如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設之前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專家評審,主要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提出意見,并且不斷地完善。在網絡環境下的專家評審也出現了新的形態,評審過程和評審結果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形式展開,這種方法能夠打破原有的人際關系的影響,能夠使建筑設計更加地純粹,符合現實的需要。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的涵蓋范圍更加廣泛,可以有更多地人才參與到其中。信息時代建筑設計在形式和功能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建筑的美感也更加突出,藝術家也可以參與到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藝術家對于色彩、裝飾等具有獨特的認識和感受,甚至其藝術感也更加地強烈,網絡平臺的公共性和開放性能夠使更多藝術家參與到其中,因此藝術家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在網絡環境下一些建筑形式難以得到大眾的理解,藝術家可以通過獨特的視角和藝術觀念來進行針對性的解讀和評價,從而豐富了建筑設計的內容,擴大了建筑設計的空間,使建筑設計的個性化更加地突出。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不僅需要滿足功能性的需要,同時也具有景觀欣賞的作用,因此公眾的看法也更加地重要。

2.建筑設計的文化性更加豐富

網絡技術為各種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能夠實現文化的融合,從而也使建筑設計的文化性更加地豐富。在網絡文化的影響下,建筑設計的地位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建筑設計開始逐漸地考慮到公眾的需求,更好地服務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其文化性也更加地豐富,特別是不同的地域中,建筑設計的文化性更加地突出,能夠更好地滿足地域性的需要。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不再高高在上,它需要設計師從公眾的角度、公眾的心理來思考建筑設計。在網絡環境下,建筑設計逐漸地世俗化,在這種情況下建筑師需要將公眾的想法融合到建筑設計理念中,這樣不同群體文化的獨特性能夠逐漸地深入到建筑設計中,從而使建筑設計的文化性更加地豐富,使建筑設計更加有文化內涵。在這種情況下,建筑設計不再僅僅是功能上的需要,它能夠表達人們獨特的審美以及價值觀念等,從而實現了建筑設計的轉變。

3.互動性更加地突出

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社會結構和文化屬性,人們的情感和關注點也逐漸地轉向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對于建筑設計師來說,建筑設計也逐漸地轉移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上。在網絡時代,建筑師更加注重互動性,建筑師與建筑師之間的互動能夠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提高的效果。同時網絡中的互動性也能夠使建筑師更好地容納他人的看法,從而為建筑師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和看法。使建筑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方案,而且能夠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網絡的互動性打破了建筑設計的封閉性,使建筑設計形式逐漸地走向開放自由的道路,豐富了建筑設計的思想和內涵。

三、結束語

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更加迅速、快捷,對人們的思想行為等產生了重要的變化。建筑設計也有過去的封閉性逐漸走向開放性,更多地接納大眾的意見和看法,并且融入到建筑設計項目中,改變了建筑設計的傳統方式,為建筑設計事業帶來了新的力量。建筑設計師也要主動地適應網絡環境的變化,加強建筑設計的創新,滿足大眾對建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任偉. 智能建筑系統分析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3.

篇9

關鍵詞:網絡環境  內部會計控制

        1 網絡環境下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

        網絡環境下的內部匯集控制與點擊環境下的內部會計控制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擴大了控制范圍 首先,企業實時網絡會計以后,會計部門的組成人員結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財務、會計人員和計算機操作人員轉變為由財務、會計人員和計算機操作員、網絡系統維護員、網絡系統管理員等組成。其次,會計業務范圍擴大,除完成基本的會計業務,網絡會計還同時完成許多相關功能,諸如網上支付、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網上報稅、網上法規及財務信息查詢等等。原來由幾個部門按預訂步驟完成的業務事項可集中在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完成。

        1.2 會計信息的存儲介質發生變化 單擊系統的會計信息的存儲方式從賬本轉變為磁盤文件,網絡系統使會計細心存儲介質繼續發生變化,不僅僅是賬冊和報表,更多的會計信息將電子化,出現各個電子單據(如各種發票、結算單據等)。原始憑證雜網絡業務交易時自動發生并存入計算機,交易的全過程均在網絡上建立、處理和維護,不再存在傳統的原始憑證。存貯形式主要以網絡頁面數據存貯,頁面數據只能在計算機及相應的程序中閱讀,原來在核算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必要的核對、審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計算機及網絡自動完成。因此,網絡環境下內部會計控制的重點由對人的控制為主轉變為對人、計算機和物聯網的控。

        1.3 進一步加大了安全風險 網絡會計的應用使原來封閉的會計系統面臨開放的互聯網世界,給財務系統的安全剔除了嚴重的挑戰、第一,在網絡環境下,大量的會計信息通過凱文能過的Internet傳遞途經若干國家與地區,置身于開放的網絡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露機密等安全風險,很難保證其真實性與完整性。第二由于物聯網的開放特性,給一些非善已訪問者以可乘之機。第三,計算機病毒的猖獗也為物聯網系統帶來更大的風險,因而有效地防止計算機病毒對保障網絡系統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1.4 網絡會計與電子商務的法律環境滯后 網絡會計、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遠遠超出了現有法律體系的規范,物聯網信息的跨地區和跨國界傳輸又難以公正和仲裁。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目前還缺少有關電子商務交易責任與可靠性方面的法律規定,司法部門仍對如何決定電子文檔的合法性以及構成有效額電子簽名等問題存在爭議。這樣,電子交易可能引發的法律爭端,入爭取、合同的履行以及可靠性問題等,變成為企業內部控制不得不關注的又一問題。

        2 網絡環境下內不會及控制的措施

        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由于其在系統的開放性、處理的分散性、數據的共享性等方面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類型的系統,極大地改變了以往計算機系統的應用模式,擴展了系統運行的內容和方法。因此,我們血藥根據網絡系統的特點及其風險來源,重新確立系統的控制點,并建立相應的控制體系。

        2.1 會計信息資源控制 會計信息來源于網絡服務器的數據庫系統中,因而財務服務器專區是系統中最重要、安全級別要求最高的部分,是整個網絡會計系統控制的重點目標。因此應通過對安全區域的周界實施控制來達到保護區域內部系統的安全性,把財務網絡與其他辦公網絡隔離開來,設置外部訪問區域,明確企業內部網絡的邊界,防止“黑客”通過電話網絡進入系統,可采用如下辦法解決:局域網交換機支持VLAN的,可以將財務網絡和辦公用局域網劃分成不同的VLAN,VLAN之間這只訪問策略,保證財務VLAN不能倍其他VLAN訪問,在財務專區交換器或在網絡核心交換機上部署入侵檢測系統(IDS),監控網絡內部重要網段的信息流,檢測對網絡服務的攻擊企圖,并根據安全側策略,在攻擊發生時切斷連接,并記錄過程,進一步提高系統安全級別。如果局域網交換機不支持VLAN,要將財務網絡通過單一出口與本單位局域網連接;在財務網絡與本單位局域網之間部署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設備,設置訪問策略,保證客戶端只可以訪問到允許訪問到的主機端口,最大限度地減少系統安全漏洞,保證系統安全。防火墻可采用硬件防火墻,也可采用一臺雙網卡的計算機運行防火墻軟件(如天網、諾頓等)替代。

  企業還應采取有效的網絡數據備份、恢復及災難補救計劃。需要建立并嚴格執行嚴密的數據定期備份策略,數據的備份策略包括本地備份、磁帶備份、遠程備份、異地容災備份等。

        2.2 系統維護控制 系統維護包括軟件修改、代碼結構修改和計算機硬件與通訊設備的維修等,涉及到系統功能的調查、擴充和完善。對網絡會計系統進行維護必須經過周密計劃和嚴格記錄,維護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必須設置必要的控制,維護的原因和性質要有書面形式的報告,經批準后才能實施修改。軟件修改尤為重要,網絡會計系統操作員不能參與軟件的修改,所有與系統維護有關的記錄都已更改打印后存檔。

篇10

關鍵詞:網絡會計;傳統會計;挑戰;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1

所謂網絡會計,主要指依托互聯網環境而產生的各種交易、事項計量或披露等一系列的會計活動。在網絡環境背景下,形成一套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同時對電子商務提供支持。網絡會計作為網絡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具有無紙化、及時性、交互性、共享性等優勢,將成為我國企業未來會計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傳統會計在網絡會計時代面臨的挑戰

1.會計職能變化

隨著網絡會計的發展,對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職能等提出更多要求,尤其會計監督職能的重要性進一步體現出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會計人員從煩瑣的基礎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會計信息分析、企業投資決策等,會計職能由核算轉變為管理。另外,傳統會計原則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歷史成本原則、權責發生制等均發生變化;在網絡會計時代,會計期間與交易期間等同,沒有產生跨期分攤收入或費用現象,權責發生制的意義不大;因此,收付實現制已成為網絡會計發展的主要原則之一;在網絡環境中,各個網絡公司交易產品的市場價格較為活躍,再加上“虛擬公司”的隨時成立或解散,如果仍采取歷史成本計價方式,將存在滯后性,難以反映實際現金流量情況。

2.會計假設變化

在網絡會計時代,傳統會計中的主體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等涵蓋范圍有所滯后,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在互聯網環境中,企業生產經營方式更加靈活,給會計主體的頻繁變化提供可能性,再加上“虛擬公司”的存在,傳統會計主體假設已經形同虛設。因此,鑒于當前會計主體的靈活性特征,其存在的時間有長有短,隨著業務活動的發展變化隨時建立或取締“虛擬公司”,會計分期和持續經營假設被打破。由于某種特定的交易或者業務,可能形成網絡公司;但是一旦交易或者業務結束,網絡公司也隨之停止,存續時間伸縮度不定。

對于傳統會計的分期假設形式下,涉及到費用、成本等分配與攤銷問題,但是在網絡會計中的意義不大。在互聯網環境下,會計信息具有實時性,可隨時隨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指標,人為劃分會計區間失去必要性;另外,由于互聯網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制約,只要應用電子貨幣就可完成交易,并進行電子數據記錄,而電子貨幣帶動了一場支付革命,必然對傳統會計帶來影響。

3.會計報表變化

在網絡會計時代,可實現會計報表的即時處理,極大增強信息的實時性、可靠性,進一步擴大信息容量,更好地滿足決策需求。通過在互聯網環境下應用會計報表,一方面提高會計數據收集、加工與使用效率,支持雙向交流,極大保障信息的及時性;作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會計數據再加工,發揮會計信息的最大價值。另一方面,隨著低碳經濟、知識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在會計報告中將納入環境保護、人力資源等更多信息內容,通過附注或附表形式進行信息披露,對會計報表的內容、結構等均帶來改變。

二、網絡會計的發展策略

1.強化會計實務保障

網絡會計的發展奠定在相關技術支持的基礎上,只有加強會計實務改進,才能真正實現網絡會計。一方面,電子銀行的運用。金融電子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工具,通過電子銀行,給企業電子交易與網絡會計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另一方面,會計審計的轉變。傳統會計審計工作的主要內容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以此落實企業經濟核算工作,劃分經濟責任;在網絡會計時代,使用電子憑證、電子賬簿,因此傳統的審計方法發生變化,將以電子審計模式為主。

2.構建網絡會計安全體系

在網絡會計時代,有關信息安全、資金安全問題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熱點話題。由于計算機與網絡的特殊性,構建網絡會計安全保障體系,至關重要。一方面,加強網絡與政策層面的保障,需要國家提高重視,盡快建立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網絡會計環境下的會計準則,規范網絡會計行為;另一方面,加強技術層面保障。如果憑證信息沒有經過審核,一律不予輸入網絡系統,以此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這就要求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管理與控制;在會計數據系統中建立防火墻、入侵檢測等屏障,避免由于信息對外公開而帶來的不安全因素;對于訪問會計系統的用戶實行嚴格認證,避免人為竊取或篡改數據;另外,對于系統中的核心數據要做好日常備份工作,加強硬件維護,避免由于計算機故障而造成數據丟失。

3.加快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

由于受到傳統會計模式的影響,我國大多會計的計算機水平、網絡信息操作水平欠佳,不具備基本的網絡會計故障排除能力,對相關電子商務知識、國際電子交易法規等不甚了解,缺乏復合型會計人才。因此,無論是政府部門、高校還是企業,都應加強對會計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政府鼓勵高校設立相關專業或者由政府組織開展培訓與考試,以引起社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同時,企業也要加強對會計人才的重視,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不斷適應時展的要求,以復合型會計人才支持企業發展。

三、結束語

由上可見,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主要趨勢之一,同時給傳統會計帶來沖擊與挑戰。只有意識到傳統會計在網絡會計時代受到的各種影響,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與變化,形成全新會計體系,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徐世偉.淺析網絡會計與傳統會計影響與區別[J].中國商界,2011(06).

[2]胡婷婷.淺析網絡會計的特征和對傳統會計的影響[J].新西部(下半月),2007(05).

[3]于紅芳.傳統會計的發展趨勢——網絡會計[J].時代經貿(學術版),2006(10).

[4]鄧立華.網絡會計與傳統會計的辯證統一[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