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型閱讀教學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思維型閱讀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中 英語 思維特征 閱讀
引言:教育名家曾說過,為獲得真正的教養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精讀世界文學名著,逐漸地熟悉和掌握各國作家的作品。文學作品是訓練英語思維的優良載體,英語思維型閱讀利用英語名著節選篇章,滲透英語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在良好的英語資源基礎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用英語思維審視其文化內涵,提高用于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
一、高中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的現狀。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就目前教育模式思維來講,教師對高中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和語言思維的訓練不夠重視,或者說多數流于表面形式,真正起效果的較少。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缺乏邏輯性,思維缺乏條理性,下面簡單闡述一下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形式單一,課堂缺乏趣味。英語教學局限于單純的閱讀練習,重點還側重在英語單詞解釋、句子結構、篇章翻譯的講解上。教師教學側重語言結構和詞匯用法講解練習上,課堂的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詞匯認識記憶以及語法講解層面,而在英語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方面較少涉及。
2、教學傳統模式化,教學很難抓住英語思維閱讀的精髓。雖然新課改在逐漸推進,但根深蒂固的英語教學模式輕易難改。教師的教學思維很重要,其教課思維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
3、思維模式固化。閱讀訓練篇章的選擇對思維訓練導向性較強,單一的閱讀類型,導致思維模式逐漸固化,條理不清,邏輯不強,思考考察角度膚淺,理解表面化,加之缺乏相應的語言運用、學習環境環境,想要使得思維培養這種教育方法及時顯現成效,對于高中學生的英語思維訓練相當困難。
二、高中英語文學閱讀的思維型及對學生的培養。
1、中西文化背景、語言習慣、風俗習慣差異存在。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有文化作為根基,在價值觀、世界觀、、風俗習慣的影響下,逐漸積累起不同的語言習慣。美國語言學家 Johnson曾這樣闡述“在未知和已知之間架起橋梁”。鑒于語言的種種特點,英語的理解學習方面理應由此基礎入手。例如,動物的擬人化表達,“the sky pours cats and dogs.”按中式思維理解即是“天上下貓下狗”,但英語思維表達為“下起了傾盆大雨”。因此,學習英語閱讀思維的前提要著重關注英語語言文化背景及語習慣,在理解不同文化的基礎上,感受英語的語言魅力,學習其英語的思維特征。
2、離散、聚合思維,即采用整體――部分――回歸的思維模式。從邏輯學的角度來說,英語思維是認識的理性階段,是邏輯思維養成的過程,思維型英語閱讀要求高中生從文章的整體把握,再逐個突破部分。例如:When the kids are older, they‘re going to go throught this phase where they absolutely, achingly know: "who was my dad? What was he like?".這個英語復合句包括一個主句:they‘re going to go throught this phase. 一個狀語從句:When the kids are older. 一個定語從句:where they absolutely, achingly know: "who was my dad? What was he like?". 其中"who was my dad? What was he like?" 既是定語從句又做賓語從句。當拿到一個英語句子,首先進行各句拆分,劃分各個單個小分句,充分理解每個小分句的意思,最后總結歸納到整體句子中全面理解。
3、模擬、聯想思維。英語思維型閱讀規律并不難尋,有針對性的研究英語思維,根據不同的題型總結不同的英語思維模式,這正是模擬思維的好方法。而聯想思維包括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類型,可以根據選項推敲英語閱讀思維。例如,意義相反的兩個選項,正確答案必是其中之一;四個選項中,三個選項是相似項,正確答案是與這三個不同意義的選項的概率很大;因果邏輯關系也是選項的很好入手點,因果倒置、因果不對應等等均可以快速排出干擾項。就模擬思維來講,正確選項一般是原文的同義轉換。因此,思維型的英語閱讀就可利用閱讀的這一特征,模擬此類英語問題的思維模式,不僅在英語單詞、語法、句子結構理解上提高,并且有意識的使思維得到訓練。
4、直覺思維,語感習慣。直覺思維是根據日常練習形成的英語思維積累,有邏輯的對閱讀進行分析推理。教師應正確培養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建立語感,培養直覺思維,根據英語語言及思維特點,有效的排除干擾選項,縮小選項范圍,高效解題。例如:From the textwe can see that the write seems?
A.optimistic B.sensitive C. gloomy D. scared 除了A選項詞性是積極正面的,B、C、D選項詞性均是負面的、消極的。由此可推斷,正確選項可能為A,再通過仔細閱讀文章驗證既可。
三、綜上的可實施性建議。
1、注重思維訓練。高中是學生形成思維、觀念的重要時期,英語的思維訓練應該結合高中生成長的特點,結合具體高考導向的閱讀思維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日常訓練中模擬英語思維,總結題型,高效的練習,求精不求多,專項針對做英語閱讀練習。
2、了解英語的歷史文化人文背景。例如,著名的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稿I Have A Dream,它以倡導黑人民族和平為主要歷史背景,并涉及美國當時自由、人權的等等問題。在了解此類文化人文背景的前提下,結合英語思維指向性的再進行文章的閱讀,很容易理解文章,再者可以學習名人的英語表達思維。
3、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氛圍,豐富課堂形式。教師始終堅持學生做為課堂的主人,給予其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在適當時機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其英語思維的邏輯完整性,不僅僅為了英語,也有助于其實現自身價值。
篇2
【關 鍵 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
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關注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價值,體現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及語言文字的掌握,實質忽略了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實踐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的培育。基于學生心理和思維發展水平出發,探討如何在轉變語文閱讀教學行為方式上以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主線的閱讀教學策略。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無論思考什么內容,思考者都能通過分析、評估、重構自己的思維來提高自己思維水平的思維模式。批判性閱讀能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生活能力,世界各發達國家也都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看做是語文閱讀能力的最重要指標”。[1]批判性閱讀是為了培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當然也不否認基于其他學習經驗下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只不過從閱讀教學出發來強化關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一、經驗選擇促進批判性思維培養
從課程的層面上來看,學習經驗的選擇是為了目標的達成,即要達成目標應該選擇何種學習經驗。在關注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養成上,學習經驗或者是學習內容的選擇是第一位的。從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經驗上來看,大多數是集中于人文性強的文章,側重點在于人文熏陶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導致語文閱讀課堂中呈現為溫情脈脈的情感動人模式,如果說僅有的理性化思維模式,那是在基于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對文章的肢解和工具化選擇,無法真正體現思維培養的過程。由此,基于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目標來看,學習經驗的選擇應注重:其一,偏重選擇理性、思辨、反思、反省性的文本。文本本身是有價值傾向的,不同的表達方式或表達目標,也導致了文本對人直接而潛在的影響。說明文、科普文類大多可以作為分析性思維或推理性思維的培育,而在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理解,進而評估批判上的意義和價值稍顯薄弱。其二,文本的解讀方式即文本的二次開發理念也直接影響著文本的價值傾向和思維導向。如果情感類文本過于注重讓學生體悟情感,哲理類文本過于注重學生對所謂的人生哲理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批判反思過程,直接讓學生進行建構,忽視從反思到意義建構,實質上會導致的是一種浮于表層的道德說教或者是社會為人處世的狡黠。
二、方法類型掌握促進批判性思維養成
批判性思維在閱讀教學中表現為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即要注重學生學會用批判性思維進行閱讀。批判性思維包括分析、評估、創造性三個維度,即其有分析思維方式、評估思維方式和提高思維方式三個階段。分析思維方式階段是通過在任何情境中關注思維的各個元素:目的、懸而未決的問題、信息、解釋和推理、概念、假設、結果和意義、觀點。評估思維方式階段是通過指出它的優勢和劣勢:內容的清晰度、準確性、相關性、深度、廣度、重要性和公正性。提高思維方式階段是通過強調其優勢,減少劣勢。由此,批判性思維的特質有:指向一定目標、思考者能夠組織概念、評估獲取的信息、能夠區分推論與假設、能夠透徹理解推論的意義、能夠調整觀點立場。[2]由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經歷以下的批判性閱讀過程:其一,對閱讀文本的準確理解。準確理解是批判性閱讀的前提和基礎。批判性閱讀是要求學生在準備、充分理解所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質疑,要求學生理解文本進而超越文本。這里所指的理解能力不僅包括對文本的細節、主要內容的感受和基本認識,還有對文本創作風格及傳達內涵方式等的準備定位。其二,通過學生分析文本的過程,實現批判性思維的分析性思維方式階段和評估性思維方式階段。分析性思維階段需要學生運用質疑和反省的方法進行。即學生能夠進行對抗性的閱讀訓練,反思文本中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反思、質疑文本表達內容或文化價值不是否定,可能是對不合理主流觀念的否定,也可能是對合理觀念的深層次理解。其三,基于批判反思過程的意義建構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階段。批判不是一味的否定,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質疑評估的過程中,重新進行意義建構,從而實現知識、觀念的內化,從而實現學生、經驗、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實現文本閱讀的本體價值。
三、教師推進手段促進批判性思維培養
如果說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養成是實現學生、經驗、文本之間的對話,即理解、質疑、反思、評估、意義建構、創造性認識的話,那么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行為就是起到橋梁的作用,如何使用媒介手段幫助學生實現這一批判性閱讀的過程。作為輔助者、引導者的教師行為作用在于提供一個思維方法的過程。所以美國的教育方案指出“擁有共同態度和價值觀念的教師‘批判群體’是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3],即教師群體要具有批判性思維,也是教師的批判性思維手段的重要性。其一,教師群體基于共同觀念和價值選擇的批判性思維的顯性表達,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明確的批判性思維,還要具有轉為實踐性思維過程的工具。其二,良好的問題設計能力,以問題推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過程。采用打破沙鍋問到底或蘇格拉底問題式,逐步實現批判性思維過程。在具體的問題設計上,以基于事實的問題來促進學生的文本理解過程,以基于偏好的問題來促進學生分析分本的過程,以基于判斷的問題來促進學生評估的過程。以準確嚴謹的問題表達方式和層次遞進的問題指向思維的邏輯過程及思維的合理性過程。其三,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方式,逐步體現批判性思維的過程。這種對話過程,主要體現為教師作為平等方基于不同問題類型的層次遞進的追問過程。對話意味著否定武斷的答案,意味著平等觀念互相解構及建構的過程,意味著對最終呈現的協商或多元化的價值選擇。
四、轉變評價導向促進批判性思維培養
課程的評價取向直接影響著學校課程的落實傾向,采取什么樣的評價價值取向和評價方式將反作用于教學組織過程和目標的設定。批判性閱讀是“對文本及其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及文化采取理性的審視和批判的態度,從而獨立建構自己的思考和學習方式的過程”。[4]即以批判性思維的培育為第一位,進而實現語文課程閱讀的其他價值實現。由此,在閱讀教學評價中,應以此為基本價值導向:其一,關于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性閱讀能力的養成。學習經驗只是素材,只是媒介,更關鍵的在于方法的掌握,從而將閱讀教學指向學生未來的發展。其二,課堂評價的準確定位。避免無訴求的單純鼓勵,也避免武斷式的霸語性評價,應指向學生的思維過程,即理解、分析、評估、意義建構和創造性認識的過程,根據不同的進階設計評價導語。其三,閱讀教學成效的評價,削弱知識掌握的評價,導向系統的批判性思維組成的評價,綜合體現批判性思維的過程,關注學生思維養成的層次過程。其四,考核評價問題應關注思維的遞進過程和邏輯嚴謹性,避免非同質思維方式的組合呈現。
關注批判性閱讀教學具體的學習經驗分析與選擇、目標導向的明確、具體問題設計本身及問題推進策略、具體情境下的對話智慧和實踐性能力顯性化,這些都需要結合具體的閱讀教育情境來實現。
【參考文獻】
[1][4] 劉正偉. 國際語文課程與教學比較[M].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68.
篇3
關鍵詞: 批判性思維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按照高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而且要進行邏輯推理,分清事實和作者的觀點,形成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當前的閱讀教學并未達到要求,下面從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三個方面反思我國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
就教學內容而言,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是講授詞匯和語法,對文本內容進行表層的理解和翻譯,為了完成練習題而閱讀,對于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并沒有深刻理解。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了文本知識,不會運用知識,也不知道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中國學生常說的是啞巴英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學內容上過分強調詞匯和語法的教授,而忽略了對文章內容及作者觀點的深入理解與學習。
就教學方法而言,大多數還是以講授法為主,尤其在高中階段,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許多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只是一味灌輸講授,課堂氣氛沉悶,缺少學習氛圍。雖然近年來教學中一直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但是在高中課堂上很少真正實行,即使實行也收效甚微。講授文章時只是對文章進行機械的翻譯或者針對習題翻譯文章,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思想,使學生產生厭惡與逆反心理。
就學生的學習方法而言,學生學習沒有適合自身個性的學習策略。閱讀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較大,學生做閱讀只是一行一行地讀,對學習內容并不感興趣,對老師講授的內容全都照單全收,僅僅滿足于對文章表層內容的理解,而對文本不加剖析、推理和評價,無法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雖然現在提倡使用略讀、找讀的技巧進行閱讀,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針對考試,學習的目的和方法都圍繞應付考試開展,并沒有真正實現新課改要求的向素質教育轉變。
一、批判性思維概念闡述
近年來,教育領域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成為熱點,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各有不同,持之有故。杜威被譽為批判性思維之父,他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反思性的思維,即“根據信仰或假設背后的依據及可能的推論來對他們進行積極、持續和縝密的思考”。Halpern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使用認知技巧來增加期望收入。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理性的。鐘啟泉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慎思的、懷疑的思維活動;它是通過觀察、反省、推理、交流的心理流程來獲取指導其信念及行動的信息的。筆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精細的、思辨的、理性的反思性思維,具備深層次的認知能力,分析和評價問題,最終作出正確的推斷。
二、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策略
高中階段是發展批判性思維的最佳時期,此時學生的發展階段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可以根據已有的理論進行邏輯性推理和判斷。當前中學生缺乏深層的探究力,老師因循守舊,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創造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十分必要。
1.閱讀前激發興趣
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或者用幾張與主題相關的插圖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思考討論。在了解了背景知識后,老師引導學生根據背景和導讀及關鍵詞對文本內容進行大膽預測和猜想。比如在講授必修2 Unit2“the Olympic Games”時,不妨先用多媒體展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和幾項奧林匹克運動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想象和奧運有關的,比如起源、奧運逸事等,積累了一定背景知識后讓學生大膽猜想和預測文章內容,最后驗證自己的猜想。
2.閱讀中提倡批判性閱讀
Wallace認為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釋義和評價的技能,可以使讀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實和觀點區分開來,并且確定作者的目的和語氣;同時也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填補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潘家明把批判性閱讀定義為對作者作品或文本的不同理解與質疑。不迷信權威,甚至可以懷疑權威。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首先,對文章主旨進行概括,然后引導學生找出每個段落的關鍵詞、主旨句,每讀一段就讓學生對段落進行總結并對下面的段落內容進行預測。然后要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寫作風格,并討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讓一名學生先說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評價這名同學的詞匯、語法、觀點上的表達,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做閱讀題時常常會有干擾選項,我們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排除干擾,然后不同角度地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3.閱讀后合理設計活動
閱讀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者開展辯論賽,或是對文章進行續寫、改寫,讓學生提出建議等。比如在必修二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的讀后,可以設計討論保護環境的方法,也可以分析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個人、學校、社會、國家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既能與同學交流,進行思想碰撞,又能引發學生對環保的思考,深化主題升華文章思想。讓學生續寫或者改寫文本的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完全否定文章的思路和觀點,或者采用揚棄的觀點,好的為我所用,不好的摒棄,以自己的觀點創作。
三、批判性思維應用建議
批判性思維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教師、學生等都要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做出努力。
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意識。教授英語閱讀不應局限在教授語言知識,應該多創設一些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活動。教師要深挖教材,并聯系實際和熱點問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對于學生可能會提出的質疑,可以就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延伸下去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權,這樣既可增進師生交流,又可為學生實際運用批判性思維提供條件。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而不是學著去讀,要給學生創設輕松、民主、活動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
就學生來說,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師為尊、師為上觀念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的很多學生都缺乏個性和創造性,缺乏判斷力和質疑精神,如此何談創新?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學習,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做讀書筆記,在讀書時有不同看法就在筆記上寫下來,不斷積累才能不斷收獲。把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做收獲的歷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書本知識,積極思考,不斷探求,敢于對傳統和權威說不,勇于創新,重視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四、結語
高中英語課堂要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供充分的條件,提倡批判性閱讀,深化思想,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全面深化閱讀教學體系,提出健全的符合高中學生實際的閱讀方針,提倡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逐步建立批判性思維體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Halpern,D.F.Thought and Knowledge: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9.
[3]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
[4]Wallance?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篇4
一、和諧課堂,誘發思維的創造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總是老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個性的發展受壓抑的課堂氛圍所束縛,不利于培養有主見、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為此,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民主、寬松、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問與想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能力普遍存在于人類,尤其是對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學生,教學中,教師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于超出書本,敢于超越教師,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發現問題,使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比如在教《琵琶行》的時候,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詩的結尾說:‘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癁槭裁窗拙右琢飨碌难蹨I會比其他人多?”在教師的鼓勵下,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同學說:“比起其他人,作為詩人的白居易,他的心靈特別敏感,他欣賞音樂的水平也特別高,他的感情也特別豐富,最容易受到感動,所以流下的眼淚就特別的多。”有的同學說:“因為白居易是以為最有良知的大詩人,他最有同情心,他極其同情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這兩句實際上是表現詩人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边€有同學說:“白居易既深切地同情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也為自己被貶江州而傷感,故而他既為琵琶女流下深切同情的眼淚,也為自己流下悲傷的淚水,因此,他流下的感傷之淚最多。”如此一來,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各抒己見,每一種見解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把以上同學的觀點集中起來,正是原因所在。最后的答案也正是這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帶來的必然結果。
二、品味亮點,開拓思維的延展性
文章的閃光點就是文章中最精彩、最耐讀的地方,不少閃光點是顯而易見的。如《范進中舉》中對范進中舉發瘋的一段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躍然紙上。范進發瘋的過程,寫得既有爆發力又有波瀾。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品味多層次的細節描寫,以及每一層中用詞的精妙。一個“噫”字寫出了他驚喜過望的心情,與他狂喜的心情合拍,語句短小,語氣強烈。這一段中用語反復,但反復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后一處只用一個“好”字,沖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作者用詞的細心,可以借此來開拓學生思維的延展性,讓學生體味其中的語言特色。而有些亮點,粗看平淡無奇,細讀則如飲甘醇,如品讀《我的長生果》一課中“我的故園是浙東南的魚米之鄉。50年代初,解放了的家鄉天地明媚”兩句話,學生讀后并無疑處,這說明學生缺乏對語言的品味意識。教師若對學生稍作啟發,有一詞形象鮮明,別具韻味……讓學生注意到“天地明媚”。引導學生思考很多描寫解放的場景常用“歡天喜地”等詞語,而這里“天地明媚”卻給人無限想象空間,充滿了新鮮味,與解放前“災難深重”“水深火熱”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無限地遐想。這一處點撥無疑是開拓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三、挖掘教材,啟發思維的創新性
篇5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教學任務中占的比例比較大。每一個小學生心里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在學習中自己扮演一個主動探索發現奧秘的人。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的基礎階段,閱讀是一項特別靈活的思考行為和教學活動,不可以將閱讀教學的模式規范在單調統一的標準教學方式中。所以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探索,追求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方法
(一)在閱讀的同時提出問題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比起解答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更重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對閱讀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質疑。想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疑問,就要讓學生對提問題這件事抱有積極的態度,只有學生積極地閱讀才會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思考就意味著對閱讀中的某些知識的看法不同,因為不同才會有自己新穎的想法。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發問,提出質疑。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三單元語文課文“小木偶的故事”,老師先讓學生進行閱讀并要求學生在閱讀完以后將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在閱讀完以后學生提出各種新穎的問題,如“為什么藍鼻子女巫能聞到空氣中傷心的味道?”“老木匠為什么讓小木偶出去?”“為什么小木偶不會向別人表示同情和關心了?”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表示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在進行思考和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都不同,表示學生在發揮自己的創新性思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學生閱讀之前老師提出若干問題,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跳動,制約著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二)主動參與課堂閱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因為小學生還處在孩童時期,在自主閱讀課文的過程和老師上課時難免會出現心不在焉的狀態,這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內容中去。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在思考中發展培養創新性思維的能力。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魏巍的“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如:同學們已經讀過課文了,現在老師給你們5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志愿者為什么稱朝鮮的人民為親人?”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會進行自己的思考,主動地參與到問題中去,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問題的答案。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統一的標準,學生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老師要聽取所有不同的答案,并鼓勵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大膽想象
閱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每個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想象和感受到的東西都不一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老師應該在學生閱讀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大膽的想象,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如上述的例子“小木偶的故事”老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前,言猶未盡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思考,如:小木偶會哭、會笑、會生氣以后遇到了什么樣的事情?小木偶最后有沒有回到老木匠身邊?這樣言猶未盡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自己想象,學生的想象也許很離奇、很大膽,但這就是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是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體現。正確引導學生將大膽地思考融入到閱讀中,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重要方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種通過視覺感官傳入到心里的一種認知活動。通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從而通過思考、疑慮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征,通過閱讀語文來挖掘學生身上的創新性思維,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培養創新型思維有著重要性:
第一,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深一步的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需要創新性思維作為基礎,只有培養好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等才會多元化和獨立化。
第二,創新性思維可以使得學生在閱讀中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方面。在閱讀中運用創新性思維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思路,通過對不同思路的感受和總結,得出較新穎和獨特的答案。
篇6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高度提取、概括、抽象、評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思維是非?;钴S的。通過閱讀,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反過來學生思維發展了,又能增強閱讀教學的效果,可見閱讀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雙向過程。語文教學大綱中也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可行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當前閱讀教學中的缺憾
當前中專語文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僅局限于教師的講解,而教師的講解往往又由于教參的提示,甚至為了考試取得好成績,而束縛于“標準答案”。這使得閱讀教學失去了生氣,也失去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功能。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包辦代替的意識太重,教學中體現出的功利意識,抑制了自身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動機和功能;另一方面,有些教師認為自己在閱讀教學中,是幕后導演兼任前臺主角,學生僅為配角甚至觀眾。甚至把提問、答疑都當作自己的權力,讓整個教學過程像工業化的程序一樣,驅使學生機械的按照自己教學計劃的規劃進行思維,沒有給予學生主動思維的機會,更別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了。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基本原則
1. 寬容、陽光的氣氛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前提
營造一個寬容和陽光的課堂氣氛,實際上是在營造一個無拘無束的、積極的思維氛圍。寬容和陽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能夠積極思維,馳騁想象,任意表達,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讓創新真正走進課堂。而只要學生主動思考,教師要及時贊揚鼓勵,讓學生體驗思維的喜悅。即使有些理解偏頗,也不要輕易否定,要以寬容的心慢慢引導學生,以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際上只要主動思考了就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千萬不要以“標準答案”為圭臬,用標準答案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單一的軌道。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思維就沒有了,因為他只要記住你所給定的答案就可以了,無須進行思考。學生的思維被束縛,創造力被扼殺,綜合能力的培養就更無從說起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也就成了一潭死水。
2. 積極發揮學生的個性,打破定勢,培養創新思維的興趣
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首先必須做到盡力發揮學生的個性。學會從多角度提出新穎、獨特的思考方式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條件是得天獨厚的。教材中的很多名篇佳作,都是突破點,每個名篇都有它們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始終強調要把握作者特殊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進入作者的“個性”領域。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我們挖掘文章個性的目的,是為了發揮學生的個性。所謂“一千個讀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在通過閱讀獲得信息的同時,學會思維創新,不斷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提出新穎、獨特的思考方式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
3. 思維要留白,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質疑問難,培養創新動機
從本質上講,閱讀是一種主體認識世界觀的實踐活動,閱讀只能是學生的閱讀、學生的實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嚴格控制講授時間和內容,留給學生時間和思維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質疑問難。
心理學家運用“多蘭斯方案”得到這樣的結論:能認真傾聽、細致觀察、質疑權威、愛尋根問底,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最富有創造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該限制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明確方向,二是糾正錯誤,三是傳授方法,四是啟發創造。教師只是在教會方法、培養能力方面多下工夫,其余的方面應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去理解、去發現。給學生留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生的思考能力也會漸漸增強,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就慢慢培養起來了。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中的觀點各抒己見,敢對老師或同學的解題思路發表不同的見解,敢于提出新問題。學生每有一次正確的發現,興趣就會提高;每獲一次啟迪,信心就會增強。這樣,獨立思考的動機就會更加強烈。
四、閱讀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幾種方式
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創設寬容、陽光的積極活潑的閱讀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閱讀過程的敏感度和探究、討論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 鼓勵學生多比較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展開聯想,把新知識和舊知識、不同領域的知識互相聯系起來,利用對比手段進行分析,發現其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 鼓勵大膽想象
想象力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能力。教師多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利用課文留下的意境空間,開展續寫、改寫等活動,給學生更多的想象力訓練機會。
3. 打破定勢,引導學生逆向思維
對閱讀教學中遇到不同問題,可以運用多種思路來解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打破原來的思維定勢,教會學生嘗試用新的思路來思考問題。不能因循守舊,教師要引導學生拋開原有的思路導向,進行反向思維。
4. 發散思維,集中優選
教學中圍繞教學設置的特定主題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種種解答方法,然后進行比較、選優,從而找到最佳答案或解決方法。
5. 類比學習,不拘一格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將比較類似的文章拿來讓學生一起學習,讓學生“發現”并歸納異同,培養學生辨別與分類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作為教師,要學會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從語文的角度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閱讀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胡繼武. 現代閱讀.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
篇7
一、先形象感知,后歸納概括
對客觀對象的感覺是認識的第一步。抽象思維是對直觀形象進行抽象和概括,把形象的直觀轉換為抽象的規定,從而形成對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而文學藝術又恰恰首先是形象的藝術,因而在語文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歸納概括不應是簡單的、抽象的,而應是具體的、生動的。學生有了對人物的深切的形象感受作為基礎,才有可能完成對人物思想性格的準確無誤的分析判斷。
例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我讓學生看錄像,學生對“行動處若弱柳扶風,說話時如蚊子哼哼”的林黛玉有了深刻的形象感受之后,再對照作品中具體生動的描寫,林黛玉多愁善感、謹小慎微,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特征就呈現在面前了。
《守財奴》這篇小說里面的老葛朗臺是個典型的守財奴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學生通過品味語言、感受形象歸納概括出來的。葛朗臺看到金子時的動作是,“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我讓兩名學生表演了這個高難度動作,學生在大笑中不禁要思考:已經76歲的老葛朗臺難道不怕一摔骨折嗎?原來是有金子擺在面前呀。于是葛朗臺嗜財如命的性格特點不難得出。
二、分析環境描寫,把握作品主題
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也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產物。說它是形象的,因為它是直接取材于生活的直觀材料;說它是抽象的,因為它往往對暗示時代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從而體現作品主題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通過想像,聯系現實,感受環境特征,分析環境描寫的意義,進而歸納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題。
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我提醒學生應該注意文章不斷出現的三個物象:火、酒、風雪。學生通過分析發現,“風雪”這一特定環境對體現小說主題起了重要作用。首先它起了渲染作用,風雪的殘酷性就讓人產生同化,這和林沖當時所在社會的殘酷性是相對應的。其次,它也是體現林沖性格必不可少的條件。正因為下雪寒冷,所以林沖才需要“向火”“買酒”,也正是有了林沖買酒的情節條件,才有了后面草料場起火、林沖借酒殺人的情節發生。而正是在這一系列的情節中林沖的性格發生了重大轉變,由過去的逆來順受變成現在的奮起反抗,這促使他走上梁山。通過這樣感受直觀物象,聯系生活經經驗,學生對作品中環境描寫的含義和作用的認識就深入、準確了,對作品主題的把握也更加全面了。
三、體驗人物情感,理性分析人物性格
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都飽含著作者及人物的豐富情感,具有激動人心、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學生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形象思維,沒有因為和作品中人物產生共鳴而激起的情感波瀾,缺少作為主體的投入和參與,那么,即使教師作出多么細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也是枯燥抽象的。而教師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入情入境,豐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效果就大相徑庭了。
例如,在上《雷雨》課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一方面也讓學生在表演以及觀看表演中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看到魯侍萍之前和之后的周樸園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溫情脈脈,一個是兇相畢露。學生恰到好處的表演,真實再現了周樸園形象。學生不禁懷疑: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是假?周樸園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于是我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理性分析,又出示了先生自己說的一段話:“不要以為資本家就沒有人性……”同時也提醒學生不一定將周樸園當作一個資本家看待,他也是個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呀。學生通過討論,最終基本達成一致意見:周樸園是一個復雜的人,他集多情與無情、溫情與絕情、銅臭味與人情味于一身。
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我選擇讓學生看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兩人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悲劇后,發起了這樣的討論:一對生死不渝的戀人為何落得個以悲劇收場?他們應該得到幸福的呀。于是我引領學生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了造成他們悲劇的社會原因。學生們不由自主地詛咒起那個時代來。
四、調動生活積累,深入發掘作品主題
眾所周知,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為寫作提供了素材,也為閱讀提供了評價的積淀。高中生通過觀察,已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現象作為閱讀、寫作的根據。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調動學生通過觀察已獲得的感性材料,喚起記憶中的有關表象和生活經驗,并結合課本內容進行理性分析。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深入探究、挖掘作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也使具有感性經驗的直覺思維得到修正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比如上完《項鏈》后,我也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虛榮”的看法。
上《我若為王》,在分析了課文中種種“為王”后的情景,并指出這其實是王權思想和奴性意識在作怪后,我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存在這種現象?學生立刻七嘴八舌討論開了。學生列出了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我又順勢啟發學生: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學生思考了一陣之后,各抒己見。雖然他們的看法不是特別具有操作性,但是畢竟已經開啟了他們思維的大門,我覺得這已經夠了。
五、啟發聯想想像,進行邏輯推理
聯想想像是形象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文學作品的集中性、概括性、典型性,給讀者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像空間。教學中應該挖掘出可供學生進行聯想想像的因素,并使學生能夠對人物形象進行合乎邏輯的想像。
《項鏈》的情節一波三折,作者精心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從逆境到順境,然后再墜入逆境的曲折經歷,從而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轉變。上完《項鏈》后,我布置了兩個作業:(1)得知項鏈是假的以后,瑪蒂爾德會有什么表現?注意心理描寫。(2)假如項鏈沒有丟掉,或者丟了以后立即得知項鏈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局將會怎樣?這兩道題目都要求學生打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學生當然各有說法,對瑪蒂爾德有褒有貶。這種聯想和推理,既有對原來人物形象的補充創造,又有對小說主題、情節、人物的合理推論,顯示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
篇8
【關鍵詞】高中 英語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85-02
前言
英語閱讀是語言學習與信息獲取的基礎,英語閱讀與批判性思維相輔相成,即英語閱讀是批判性思維培養的主要方式,批判性思維是解決英語閱讀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就是說這兩者缺一不可,且它們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學習,且注重的是字、詞、句的學習與分析,沒有切實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新課改明確指出:高中英語閱讀能力應達到在上下文語境揣摩詞義的基礎上充分掌握段落中各個句子之間調理關系的標準。尤其是英語閱讀的要求更高,既要理解段落中所有詞句的意思又要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對整篇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批判性思維技能主要包括推敲、推斷與推測等。在英語閱讀中學生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水平的較佳方式之一。
一、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存弊端分析
1.教學方式死板、機械
目前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普遍現象是教學方式的僵化。部分教師都是直接生搬硬套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方式,沒有切實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例如:高中課本標準要求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教師為了遵循課程標準,直接忽視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基本的閱讀技巧主要包括揣摩上下文、猜詞以及理解文章大體意思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又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學方式的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批判性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2.教學過程主要集中在詞匯與語法的講解上
語法與詞匯的掌握對文章的理解尤為重要,即文章的理解基礎是語法與詞匯,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語法知識與詞匯,為自己閱讀技能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部分教師就將詞匯與語法的講解作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忽略了整篇文章的講解,也就是說教師放棄了對文章更深層次的講解、對文章結構的講解以及對文章評價的講解。過分注重于詞匯與語法的講解不僅沒有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而且使得教學氛圍乏味無趣。
3.課堂上缺少和諧氣氛,學生處于拘謹狀態
部分教師缺乏對課堂氣氛的正確認識,相比于活潑的課堂氛圍,他們更愿意選擇沒精打采的課堂,即他們認為活潑的課堂氛圍呈現出來的教學態度不嚴謹。學生處于沒精打采的課堂中往往喪失了學習興趣,因此活潑的課堂氛圍尤為重要。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1.選用適當教材
教材的選用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效。教師在選用教材時要切實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性格特征的基礎上選用一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且具備一定教育意義的教材;其次教師在選取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材內容時要注重事件的真實性,真實性的教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自己理解與分析文章提供了幫助,且在新舊知識比較時會產生批判意識,從而促進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后教師選用具備的意義教材,既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2.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英語閱讀教學的需求,即改善學生缺乏主動性與創造性的學生方式。因此,教師應豐富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灌輸,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換言之,在閱讀之前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激活教材內已有的圖示,在此基礎上將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與教材內的內容有效融合。
3.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巧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學生應選擇結合上下文意思獨立思考字詞意思的方式取代查閱詞典的方式,即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監督自己思維的過程。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建議,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判斷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教師作出科學的解釋時,學生則需要深思自己思維方式不正確的地方并及時改正。
結論
綜上所述,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既提升了教學質量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學方式的創新、教材的合理選用以及批判性思維技巧的培養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潘家明.批判性閱讀教學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J]. 教育探索. 2009(03)
[2]郭金秀.多模態課外活動下學生英語報刊閱讀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4(06)
[3]尚梅林.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科學論壇. 2015(12)
篇9
所謂靈感思維是指人腦對于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識別、敏銳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的一種認知過程。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靈感思維,是指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情緒奮發激昂、思維處于活躍升華狀態時,由于某種偶然因素的啟發或課堂情境的刺激,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長期探討而未解決的教學問題突然得到解決的思維過程。
葉燮在《原詩·內篇》中稱靈感思維為“觸興”,并說:“當其有所觸而興起也,其意、其辭、其句劈空而起,皆自無易有,隨在取之于心,出而為情、為景、為事?!笨梢?,靈感思維的創造功能是思想內容豐富、質量超常、思路開闊、洞察本質,對正確審美、構思、設想、創新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維,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迅速做出優化選擇,做出創造性的預見,更重要的是展示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何去激發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靈感思維,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一、利用平時積累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靈感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逼渲小吧鷦拥膭撛臁保褪且芡黄扑季S定勢,悟出新見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善于觸發學生的儲存信息,善于通過生活中的不同事物來啟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把從書本上和生活中攝取的大量信息,轉化為深層的潛意識,在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啟迪之下,能夠使學生的靈感思維綻放開來,來表達他們對閱讀的不同感受。這不同的感受正是學生閱讀個性的真實體現。
如《記承天寺夜游》這篇經典短文,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在賞析如何描寫月景之后,筆者立即追問學生,從作者描繪的美景中你能體會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課堂由剛剛的熱烈、激動頓時變得鴉雀無聲,看到學生眉頭緊鎖,筆者靈機一動,提醒學生可以從以前學過的蘇軾的文章中尋找切入點,并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創作背景來體會。
立刻有學生恍然大悟,筆者還沒有示意他站起來說,他已經迫不及待地說:“我們學過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在作者人生失意,遠離家鄉時寫的,里面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對月亮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愿望。“
筆者趁機引導:在學習寫景散文時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庭下如積水空明”看出作者筆下的月光猶如一池春水那樣靜謐、透明、清澈。
一生立刻說:作者也融入這美妙的月景中,他的心情也是平靜、明亮的,月光安慰了詩人的靈魂,讓詩人感受到了美好,體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生2:我從中感受到作者很瀟灑,也很樂觀,你看作者遭受“烏臺詩案”又被貶到黃州,這放在很多人身上都會灰心喪氣的吧,但作者卻借游山水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把月色寫的這么美,可見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博大的胸懷。
生3:我想起以前學過蘇軾的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痹娙穗m身處困境,但還自強不息。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生4:“大江東去,浪淘盡。”我喜歡蘇軾豪邁的情懷,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讓我感動。
生5:作者也是借著這月光來傾訴他的情懷,他把自己的遭遇傾訴出來,他就又可以笑對人生,我一遇到挫折就會悲觀失望,不知怎么辦,我要學習他從容應對困境的精神。
……
只需稍微一點,學生的思維便如泉涌,他們的感受是與眾不同的,是獨特的。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離不開平時積累的知識,離不開一些閱讀經驗,學生因為積累了有關蘇軾的大量素材,所以他們能積極主動地發現,有時甚至也是在創造,所以他們的思維是流動跳躍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靈感思維
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并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的?!碧丶壗處熡阡羯朴谕ㄟ^富于情感的課堂導語,將學生帶入某一特定的問題情境之中,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造成一種心理上的懸念。這種懸念正是對直覺和靈感思維的一種誘發。
如果問題情境創設得成功,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求心理。成功創設問題情境,易使學生對新授課文產生新奇感,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動力,在大腦相應區域內求知欲陡增,形成強烈的興奮中心。因而教師適時地、恰當地設置問題情境,并且有意識地引導、啟發、鼓勵學生思考,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否則,會使學生如墜入云霧或味同嚼蠟,興味索然。
下面這個課例,教師上的是朱自清的《春》,在品味描寫春草的句子:“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崩蠋熥寣W生體味“偷偷”的妙處,在學生僅是局限于表層的、大同小異的感受時,這位老師并沒有著急,而是笑著說:“例如我感冒了,有細心的同學看我鼻涕快要流下來了,就偷偷地放包抽紙在講臺上;上課了,遲到的同學從后面偷偷溜進教室。”然后讓一位同學當場表演剛剛的兩個情景,讓學生明白“偷偷”就是做事不想讓別人知道,要悄悄的、小心的。教師這情景創設后,學生豁然開朗,便有了下面精彩的感受:
生1:小草剛出來時又嫩又綠,也許很害羞,怕給別人看見,所以是“偷偷的”。
生2:我覺得是因為小草在泥土里等了一個冬天,等了很久,所以出來時很小心,害怕驚動了春天,所以用“偷偷”的。
生3:也許是小草不知道春天有沒有到,不知道那些花開沒開,不知道鳥兒唱沒唱歌,所以小草“偷偷”出來看看。
生4:我想是小草想給人們一個驚喜,就在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的鉆出來,然后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趕快生長,長的又青又綠,讓大家驚嘆。
……
教師舉例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歸納、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靈感思維。讓思想“從學生腦袋中產生出來”,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提示雖簡單,但給學生的刺激非常強烈,因為認識過程基本由學生自己進行,這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課堂上便會生機盎然,每個學生都會異?;钴S地參與學習,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充分張揚,潛能會得到充分發揮,語文課堂就會成為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樂園。
三、采用聯想想象激發學生靈感思維
清初學者陸世儀曾經說過:“悟處皆出于思,不思無由得悟。”這就告訴我們思維之“悟”是出自于對問題的勤奮思索。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自身的力量所在,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因此,要激發學生的靈感思維,就必須讓他們平時養成多思善想的好習慣。課堂上多鼓勵學生海闊天空地進行自由聯想和想象,大腦浮現出聯想的畫面,也可以使人獲得靈感或直覺,使問題得到解決。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細細品味,體現其個性特點。
例如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為了使學生深入體會和領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一句所營造的意境和傳達出的作者的情感。筆者先讓學生想象當時作者所處的情境,并描繪出畫面,再讓學生說說新娘和金柳的相似點?!敖鹆奔扔行履锷使鉂甚r艷好看的特點,又有新娘的婉約柔美。這樣,學生的靈感思維被激發,不斷延展和深入,領悟到柳樹給人一種女性的柔弱婉約之美,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就像新郎對新娘的愛戀,這也更能體現出康橋的美麗及作者的對康橋的依戀之情。
朱光潛說:“世間有許多奧妙,人心有許多靈悟,都非語言可以表達。”的確,在生活中有許多熟悉的東西看起來是那么不起眼,但只要你去挖掘它,用心去領悟它,就會從感性直觀一下子領悟其理,就會悟出許多深遠而優美的新意來。
篇10
一、預測
閱讀前的導入活動,筆者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圖片內容主要是一個野外的干尸,筆者請學生描述圖片的細節并推理猜測發生了什么。
筆者問: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學生答:Someone died in the forest. 筆者繼續問:Why do you think it’s the forest? 學生答:Because I found grass and plants around it. 筆者又問:Can you guess how long he has been dead? 學生答:A very long time, because it is dry. 筆者評價:A fair guess.
《英語學習策略》中明確指出“預測體現了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過程,而是不斷地預測―驗證與修正―進一步預測的循環過程?!睂W生的各種想象和推測,筆者沒有給予簡單的否定,而是用了“excellent”“good”“maybe”這樣的詞語鼓勵學生。這個活動激發了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開始進行閱讀。
二、檢視性閱讀
掃讀或尋讀,是以獲取有效信息為基本目的閱讀活動,需要具有概括和組織所讀材料內容的能力,能列出提綱。如,筆者提問“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to tell a story?”,然后要求學生“Scan the text for the basic elements(when, who, what, where, why)” 幫助歸納提煉文本信息。通過與文本對話,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把握;通過自我探究、自我體驗,按照自己的理解記錄文章的關鍵信息,并有邏輯地把信息組織起來,體驗作者的思維過程。猜讀,帶著自己原有的問題迅速地閱覽,越過不需要或較次要的內容,從讀物中攝取自己所需要的答案。比如猜測生詞archaeologist, 學生開始答:Archaeologist is the person who study archaeology. 筆者評價:You’re right,but I think most of the students even don’t know the exact meaning. Can you find some clues in the text to help explain the word? 學生找到了“about life thousands of years ago”,“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筆者說: Good! 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A person who study the things in the past by checking the things that they find. 筆者評價:Well done.
三、深層次提問
在語言教學中應注意有效問題設計,以期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在對文章的大意和細節相關信息的輸入基礎上,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文章并提出了以下三個深層次的問題:“What’s the meaning of mystery?”“Why is it a mystery body?”和“What are the mysteries in the story?”筆者充分挖掘文本,緊扣“神秘”一詞,加強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理解、提煉和內化。以引導學生轉換視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文章。
四、合作學習
- 上一篇:空氣治理的必要性
- 下一篇:無線網絡技術及發展趨勢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