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和學前教育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等教育和學前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數學競賽;結合;輔導
一、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起源
國際中學生數學競賽也被稱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簡稱IMO。數學競賽在國際數學教育活動中的發展歷史是十分悠久的。20世紀以來,隨著舉辦中學生數學競賽的在全世界的興起,為國際上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誕生奠定了一定的客觀基礎。一年一度的IMO在每年的7月進行,由各個參賽國家或地區輪流主辦。IMO已經成為世界所公認的最高水平的數學競賽,在世界各國的數學教學中都得到了提倡和發展。經過多年學者們的研究,數學競賽的質量也得到了逐步提高,要求考試題目的形式具有深刻的數學背景,并以最通俗有趣的語言將其表現出來。
二、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初等數學教育中的地位
奧林匹克數學完美地結合了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主要任務是分別用初等數學的語言和方法來描述和解決高等數學的有關問題。隨著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與數學教育相互之間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數學教育工作者要客觀恰當地評估數學奧林匹克在數學教育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及產生的影響。概括地講,奧林匹克數學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層面:①有利于優質人才的及時發現和培養;②能激發青少年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具有開發智力和潛在創造力的深遠意義;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并推動了數學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④豐富了初等數學教育研究的內容和數學解題的思想理論。
三、數學競賽與初等數學教育的有機結合
1.數學競賽中體現的數學思想
我們在對任何一道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題的研究過程中,會發現其思考方法與解題形式都蘊含了大量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就要求學生們在讀題的基礎之上能充分地理解出題者的意圖及考察方向。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去發現、思考、創造、領悟,得到的數學思想才能愈深愈奇。經過這樣長期系統的訓練,一點一滴地積累、領悟,才能具備超強的研究能力。
2.將數學競賽結合到初等數學教育的實踐中
首先,數學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能只教給學生“這樣解”的方法,還應引導學生去思考“怎樣解”的思想,以及如何發散思維方式。目前,國家已研制出面向21世紀中學數學的課程新標準,作為國家教改后第一線主力軍的中學數學教師而言,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并制定出適合每一個人才的培養方案。將新的理念和教學模式用心地應用到每一堂數學課中。事實上,現階段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是在兼具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基礎上,盡力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這就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的貢獻。其次,將數學奧林匹克視作一種數學教育實驗。那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啟迪學生自己去發現、領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并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更高層次的知識中去,將被動接受化為主動探索達到教與學的高度統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選好一個角度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發表意見,在強調重點和歸納結論時,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發現,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而教師只需監督檢查和點撥。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邊講邊問,將啟發誘導貫穿始終,盡可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最熟悉的地方引入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地思考問題中,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聽課上來。最后,教師必須協調好數學競賽輔導與正常課堂教學的關系。由于許多數學奧林匹克問題富有新穎性,如若強度過大地開展這一活動,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沖擊正常的數學教學活動。這就在更高層面上要求教師具備將數學奧林匹克的普及教學與日常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的能力。下面舉一個具體案例:排列組合問題中應用的抽屜原理就是數形結合教學法的一個體現。抽屜原理是證明命題存在性的有力工具。對所要討論的問題,需分清哪個是蘋果(元素)哪個是抽屜(集合),及量各是多少。具體應用時,依據復雜程度可分為以下六個層次:①若題目已知蘋果和抽屜,只需進行觀察區分;②注意原理的逆向應用,反求蘋果數和抽屜數;③若題目已知蘋果與抽屜二者之一,只需構造另一個;④若題目中蘋果與抽屜均是未知時,需構造二者;⑤注意抽屜原理的多次應用;⑥綜合應用抽屜原理時,需注意與某些數學思想方法的結合。因此,關鍵是教會學生利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構造出需要的“抽屜”和“蘋果”的思維方式。構造法主要有以下五種方式:①利用同余項②利用不大于n的正整數③分割區間④分割圖形⑤利用染色。在我們利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時,可選的方法途徑多種多樣并不只限于以上五種,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靈活地應用此原理,根據題目的條件與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構造“蘋果”與“抽屜”。
綜上所述,數學奧林匹克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數學教育實驗,指引并推動了中學數學的教學改革。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舉辦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為了更充分的發揮其重要的教育功能,從而使我國的數學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得以健全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法國 免費學前教育 借鑒
中圖分類號:D922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30-01
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和發展以立法的方式加以保障歷來受到法國政府的重視,如今已出臺40多部有關學前教育的法律,將學前教育的地位、性質,在學前教育發展領域政府的職責、財政投入、弱勢群體兒童的權益以及幼兒教師的待遇等明確下來。
一、法國學前教育立法的內容與作用
大革命以后,法國便致力于教育立法。1791年法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在所有人不可缺少的那些科目教學中實行免費教育”。18世紀末期,法國政府頒布了《康多塞法案》,首次以一個獨立的教育階段來看待初等教育。1835年,要求將初等教育特別是學館在各縣建立起來,由國家管理托兒所。托兒所管理與監督體系最早于1837年問世。《費里法案》(1881)規定以義務、免費和世俗化作為國民教育需要堅持的幾項原則,明確指出對學前教育實行免費。法國政府在這一年的8月又繼續出臺教育法令,在公共教育系統中增加幼教機構,包括托兒所等,并以“母育學校”統一稱呼。《戈勃萊法案》(1886)中將學前教育納入初等教育之中并明確要求由省級師范學校培養小學教師以及幼兒教師,而且統一以小學教師稱呼。教育部長于1908年頒布法令,指出照料幼兒,使他們在德、智、體三方面的發展需求得到滿足。《哈比教育法》(1975)又進一步指出,以推動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相銜接作為學前教育的目的。法國教育部于1977年明確指出,以教育、照料和學前準備作為幼兒學校所要實現的目標。秉承《教育方針法》的基本理念,法國政府在1990年嘗試將傳統的年級概念打破,將學習階段這一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初等教育中建立起來。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在這項改革下合為一體,以三個學習階段來劃分2歲至11歲的教育。《幼兒學校教學大綱》(1995)中,W前教育又呈現出新的改革方向,以五大領域來劃分教學活動。《教育法典》(2000)將教育作為國家公共事業的地位明確下來,國家必須確保教育的組織和執行;國家承擔(公立)初等學校和幼兒學校教師的工資。縱觀法國政府頒布的幾十部法律規范,可以發現其主要內容集中于確立學前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明確學前教育免費與公益的性質,細化學前教育的目標與課程設置,規定對幼兒教師基本權益的保障措施幾方面。
二、法國學前教育立法對我國發展學前教育的啟示
(一)使學前教育立法進程加快
政府要以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來看待學前教育,將其法律地位明確下來。我國政府現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學前教育辦學行為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能夠做到有法可依,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促進學前教育的有序發展,確保每名兒童真正有權接受學前教育。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先導,現階段我國正面臨學前教育不公平的嚴峻挑戰,因此當務之急是借鑒國外的學前教育立法經驗,并結合我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盡快制定出公平性與公益性兼備的學前教育法律規范。
(二)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大
我國學前教育不僅無法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也無法與國內其他階段的教育相比。在教育資金投入方面,學前教育階段存在嚴重不足,導致其基礎非常薄弱。只有以充足的資金支持學前教育,使其擺脫資金短缺的狀況,才能更好地推動其發展。我國2010年至2020年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在學前教育領域,國家已逐步加大投入,下一步的重點就是切實落實有關政策,將資金落實到位,特別注意扶持我國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確保能夠全面、均衡地發展學前教育。同時,在幼教薪資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力度。
(三)完善學前教育目標和課程
我國可以借鑒法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對學前教育目標的設定以及對學前教育課程的設置。具體來講,我國可圍繞具體化、系統化、可操作化的標準來設置學前教育的目標和課程,從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使他們學會生活與學習,能力得到發展。此外,還要注意參考本土文化設置學前教育課程,并將該階段課程的多樣性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張繁,王雨露.國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
[2]沙莉,龐麗娟.明確學前教育性質,切實保障學前教育地位――法國免費學前教育法律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0(9).
[3]龐麗娟,夏靖,沙莉.臺灣地區立法促進私立學前教育健康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科學,2013(1).
篇3
【關鍵詞】Flash;課件;適用范圍;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已經開發出了很多適合教學的多媒體制作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 Ware、課件大師、方正奧思等。但隨著大家對教學軟件的要求不斷提高,更多人喜歡用Flash來開發課件。
一、Flash課件應用現狀
1.Flash課件的發展概況。自Flash誕生至今,經歷了一段迅速發展的過程。隨著Flash版本升級,功能增強,有更多的教師投入到Flash課件的開發與研究,很多用Flash制作的課件在各大教學資源網上出現,Flash課件也廣泛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2.Flash課件的特點。Flash制作的課件具有畫面精美、交互性強、文件占用空間小以及支持流媒體等特點。(1)畫面精美。Flash程序中大部分工具都為制作動畫的可視形象而提供的,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屬性設置,為使用者個性設計提供廣闊的空間。Flash中圖層功能非常強大,各層獨立,可以設計不同的動畫,隨著時間軸的前移各層同時產生不同的動畫效果,這也是這些動畫設計制作軟件獨有的功能。Flash中有兩種特殊的層動畫——引導層和遮罩層動畫,能制作出如下雨、飄雪及水波等很多精美的動畫。(2)強大的交互性。交互是每個課件所必須具備的,也為教學的動態生成提供空間。Flash制作的交互式課件在播放時可以接受用戶控制,使教與學操作起來都得心應手。在制作這樣的課件時設計思路很重要,在此制作過程中會有一種“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感覺。(3)文件體積小。
Flash基于矢量圖形標準實現動畫,它以數學矢量方式來記錄圖像,用少量的矢量數據就可以描述一個相當復雜的對象,與以往所采用的位圖相比,數據量大大下降,所以它的文件體積小,并且隨意放大、縮小圖像后不會失真。
3.Flash課件應用現狀。Flash課件豐富了教學課件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易用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在各教育層次中,Flash課件應用情況可總結如下:(1)Flash課件網絡資源有限,使用較少。在現代教育中課件網絡資源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教與學雙方都可以在海量的資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Flash課件生動,表現能力強,但是由于其技術性強及制作復雜的特點,再加上制作者制作出的課件針對性強,在網絡資源中的數量相對較少,使得Flash課件在實際教學中使用較少。(2)Flash課件技術性強,開發受阻。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說Flash成品課件針對性強,自己所需的課件要老師自己開發課件,而開發課件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雖然網絡資源中有部分類似的課件,總是不能適應自己的教學,不會Flash的教師也無法修改。另一方面,在某些課程中,如化學與物理學科,許多實驗及原理需要通過Flash課件來輔助演示,使用幾率較大,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自制課件,但是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很多學校普遍存在著這樣的情況:由學科老師編寫稿本,由計算機技術人員編程實現,開發成小型的教學課件。很大一部分學科老師由于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生疏,使得課件的最佳優勢不能發揮出來,且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因操作失誤而失敗,這就大大抑制了教師自制課件的積極性。(3)
Flash課件使用不規范。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理論課到實驗課,不管課堂內容適不適合,Flash課件無處不在,使得Flash課件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
二、Flash課件對不同層次學生適應性的分析
正如以上所述,Flas因其文件小、網絡傳播便捷、交互控制方便、易于插入自制課件等因素,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許多教師在使用中也通過動手制作,不斷地豐富著這一課程資源。針對各種教育層次的對象,他們對此有什么反應,適應性如何,值得我們探討。學校教育制度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而系統實施的,具體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個階段。(1)對學前教育適應性分析。幼兒認知活動受興趣驅使,其效果有賴于豐富的表象,例如聲音、色彩、動畫形象等。Flash正符合這樣的特點,將其制作的課件引入課堂,是符合幼兒思維特點的。Flash課件在幼兒園教學中,可以創設各種不同的場景,化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這種設計,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符合幼兒年齡認知特點的啟蒙性和趣味性,能達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目的。將Flash用于幼兒園的課件制作中是十分適用而有必要的。(2)對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適應性分析。此層次的學生理解能力開始提升,初步意識自學能力,但并不能完整地、獨立地學習課程。教師上課時還需要采用輔助手段進行授課,加強學生的理解。Flash課件在此階段的教育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像物理化學類學科,許多實驗需要通過動畫來加強學生的學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第一,利用互動性強、仿真度高的課件,模擬完成一些不易實際操作或儀器短缺而無法操作的實驗;第二,利用課件對不易直接操作和不易觀察的演示實驗進行展示;第三,利用課件重現和重作實驗,為實驗的綜合復習夯實基礎。(3)對高等教育適應性分析。在大學期間,大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 技能和發展智力,而且逐漸形成成熟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專業性、自主性、多元性及創新性等特點,自主性是大學生活動的核心。在此階段他們的自學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甚至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授課時課件的作用并沒有那么重要。
三、Flash課件適用范圍
1.Flash課件最適合學前教育。根據Flash軟件自身的特點以及針對學前幼兒的年齡特點,Flash課件很適合學前教育。Flas運用聲形等多種媒體,能夠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1)清晰美觀。由于Flash是基于矢量圖形的動畫,即使把它放大100倍,也同樣是那么清晰、完美,這是其他任何格式不能比擬的,這足以吸引幼兒們的眼球。(2)生動有趣。Flash課件能夠模擬各種現實場景,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的畫面特別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再加上聲效的作用,Flash畫面就是一個完美的動畫。幼兒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充體現在“玩中學,玩中樂”的情趣。一個好的幼兒Flash課件具有科學性、教育性、藝術性、普及性、適用性、靈活性等特點,它將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對提高、發展幼兒的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未來幼兒園教育、教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Flash課件最適合學前教育。
2.Flash課件在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Flash課件在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中使用也很廣泛,在此階段的課堂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學科教師與信息技術教師的合作增加,讓各個學科教學與Flash有效地結合。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深入,學科教師對高質量的課件需求越來越大。在設計過程中,學科教師負責安排Flash課件的內容、提供結構設計思路。同時,信息技術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將學科教師的思路通過Flash課件表現出來,做到完美結合。(2)并不是所有學科都需要使用課件,但在一些實驗教學中,生動形象的Flash課件卻能彌補實驗儀器短缺、演示實驗效果不明顯等實驗教學的不足。只要合理運用Flash實驗課件,就可以代替部分實驗教學和學習任務,并能達到較好的教學與學習效果,讓實驗教學變的更靈活、更豐富。(3)適用知識點范圍。部分物理實驗教學中需要用多媒體來展示或模擬時,以下這些情境用Flash課件展示效果會更好:第一,抽象的物理問題,如通電線圈中磁場的模擬,飛機的升降力原理的動畫模擬等等,這樣可把物理問題變抽象為形象。第二,微觀物理問題,如原子結構,摩擦起電模擬等等,這樣可把物理問題變微觀為宏觀,既形象又直觀。第三,太快的動態物理過程(包括肉眼可見或不可見的物理過程),這些問題往往不方便定格研究,如研究分子熱運動的模擬等等。第四,太慢的動態物理過程,利用動畫可加快物理過程的進行,如擴散運動中的硫酸銅和水的擴散等。第五,圖像復雜的教學內容,如電學、光學課時畫圖例,而采用Flash顯示圖象的功能,這可使本應花好幾分鐘的內容可在幾秒鐘內顯示于學生眼前。第六,實物展示不方便,實驗儀器的原理介紹和某些不能做的實驗,如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把它們做成相應的動畫加以放大,這樣可很方便地面對全體學生講解,所有學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實踐表明,這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它們的原理及其讀數方法。利用Flash課件,可把集圖像、動畫和聲音以及動、靜結合的物理過程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置身于一個生動、活潑的環境中,使有些乏味、枯燥、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直觀、主動鮮明。因此Flash課件在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的課堂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3.Flash課件在高等教育中的輔助作用。高校教師上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介紹思路多,詳細講解少。二是主要講授重難點內容,授課進度比較快,很考驗學生學習自主性。(1)主動性。由于教師授課速度較快,在授課之前及之后,學生對知識點預習、理解、消化及鞏固等各個環節主要靠學生主動并獨立地去完成。(2)選擇性。高等教育一般采取專業制,但學生選擇的余地很大,教師對大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加限制,很多教師還鼓勵學生廣泛涉及各類知識,擴大知識獲取面。大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大學教師除了授課還需要幫助學生學會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益。因此,高等教育教師授課時采用Flash課件更多的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更多的工作是指導學生如何學,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結語
一方面由于Flash課件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獨特的優勢,被廣泛運用在各教育層次的教學中。另一方面,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得知各教育層次因為其教育對象及教育方式的不同,Flash課件的適用范圍也不一樣。根據Flash課件具有畫面精美、表現生動、體積小及交互強等特點,本文提出其最適合學前教育,在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等教育中的輔助作用的觀點,與大家共同探討。
參 考 文 獻
[1]袁海東等著.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教程(第2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02-01
[2]宋一兵,李仲,馬震編著.從零開始——flashmx基礎培訓教程(第二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篇4
關鍵詞: 《普洛登報告》 我國西部地區 學前教育
一、《普洛登報告》的背景
20世紀初,教育機會均等問題進入了許多國家教育研究的視野,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戰爭對英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戰后,英國進入了全方位的恢復調整階段,教育公平或教育民主化更是被教育界所關注。《1944年教育法》的頒布,為戰后英國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總的法律框架,英國自此確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組成的現代公共教育體系。進入60年代,英國經濟正處于黃金時期,一系列教育內部和外部因素使高等教育成為英國教育發展的中心問題,英國政府下決心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羅賓斯報告》的發表,正式拉開了60年代英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序幕。為了描述機會均等在教育領域中所達到的實際程度,當時的教育大臣博伊爾向英格蘭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了題為《關于向初等教育所有領域和中等教育過渡問題》的咨詢所做的報告。20世紀60年代后期,英國政府開始有條件地注意幼兒教育的發展。1967年,普洛登女士在對初等教育的各個方面考察了四年的基礎上,了關于“兒童與初等學校”的報告書(The Plowdon Report)——《兒童和他們的小學——中央教育指導委員會報告》(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亦稱為《普洛登報告》。[1]
二、《普洛登報告》的內容
《普洛登報告》的發表,為幼兒教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大力促進了英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報告涉及六個方面的內容。[2]
1.要大力發展幼兒教育,大量增加保育設施的數量。尤其要在教育不發達的地區盡快設立“教育優先地區”。
2.應在學前教育中增加更多的教育成分,由教育部門把目前尚由衛生部門負責管理的日托機構接管過來。
3.凡年滿3—5歲的幼兒,開學后的任何時候都可入學。
4.幼兒教育應以20人為一組劃成一個保育集體,1—3個保育集體組成一個“保育中心”,可以與保育所或者兒童中心的診療所結合起來,所有保育集體每60人應配備1名有資格的教師,每10人至少配有1名修完2年培訓課程的保育助長來擔任每天的保育工作,每周保育5天,分為上午部和下午部。
5.在公立保育機構得到擴充之前,地方教育當局有義務對非盈利私立保育團體進行援助,以資鼓勵。
6.最理想的是將包括保育集體在內的一切幼兒保育服務機構都統一在各個收容兒童的設施及小學校的領導之下。同時,在規定新的地區計劃和對老區重新規劃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教育。
《普洛登報告》對幼兒教育機構的設置、管理、幼兒入學等多方面內容提出建議,英國政府吸取報告的建議,大力推動了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普洛登報告》對我國西部地區學前教育的啟示
我國的西部地區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和自治區。西部地區擁有遼闊的疆域,其土地面積687.1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陸地面積的71.6%。目前人口約3.8億,占全國人口的29%。西部地區疆域遼闊,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人口稀少,是我國經濟欠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全國尚未實現溫飽的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該地區,它也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3]西部地區的教育受經濟和地域的影響,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發展速度較為低下,特別是學前教育水平,更是令人擔憂。以甘肅省為例,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幼兒園2407所,在園(班)幼兒38.73萬人。幼兒學前一年毛入園率66.12%,學前二年毛入園率49.1%,學前三年毛入園率39.68%。[4]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西部地區的學前教育需大力改進,而英國的《普洛登報告》可以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示。
1.增加投入,加強管理,促進教育公平。
《普洛登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幼兒教育,大量增加保育設施的數量,尤其要在教育不發達地區盡快設立‘教育優先地區’。”這里的教育優先地區指的是被政府列為物質或經濟相當貧乏和落后,需優先予以改善,以利于教育機會均等的地區。[5]在人口分布相對稀少,比較貧困的西部地區,很多孩子沒有接受幼兒園教育的機會,教育公平問題更加引起社會的關注。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應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力量,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雖然近年來政府的投入有了增加,但對于廣大的西部地區還是很不夠的。而對于民辦學前教育機構,應加大扶持力度、規范其管理,特別是對教學和教師的管理,讓幼兒享有均等的教育資源。
2.大力提高保教人員的素質。
保教人員素質直接關系到托幼機構的保教質量。我國托幼機構中的保教人員資質參差不齊,特別是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保教人員水平更是令人擔憂。2010年國務院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為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辦好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創新培訓模式,為有志于從事學前教育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提供培訓。三年內對1萬名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國家級培訓。各地五年內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6]現在,我國已經將幼兒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的高度重視,勢必會讓學前教育有一個較快速的發展。各種幼兒教師及園長培訓的展開,可以較有效地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水平。但是在現實中,最需要得到培訓的教師卻得不到這樣的機會,而得到這種機會的往往是城市地區專業發展較好的教師。我們應該認真地審視教師在職培訓的方式和對象,讓更多更需要的人優先得到提高的機會。
《普洛登報告》提道:“所有保育集體每60人應配備1名有資格的教師,每10人至少配置1名修完2年培訓課程的保育助長來擔任每天的保育工作。”對任職教師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讓有資質的保教人員從事托幼工作,是提高保教質量的基礎,國家應該在提高幼兒教師地位的同時,將幼兒教師的任職資質做嚴格的規定和管理,對于現在從事保教工作但沒有任職資質的教師,應使其通過在職培訓、資質考試等多種形式,取得幼兒教師任職資質,從而提高保教質量。
3.托幼機構的設置應多樣靈活。
我國西部地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特點,使得幼兒教育機構的設置應該更加靈活多樣。近年來,校車事故頻發,《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頒布,規范了校車安全,幼兒入園以保障幼兒就近入園和由家長接送為原則,而合理的學前教育機構的布局更是幼兒安全保障的基礎。《普洛登報告》提出:“幼兒教育應以20人為一組劃成一個‘保育集體’。1—3個保育集體組成一個‘保育中心’,可以與保育所或者兒童中心的治療所結合起來。”澳大利亞的幼兒教育機構也有針對人口稀少地區靈活的辦學形式。我國托幼機構的設置可以借鑒這些經驗,針對不同的地區做出多樣化的調整。對于人口分布稀少的西部農村地區,雖然近年來各級部門通過“大篷車幼兒園”、“走教”、“流動教學點”等形式,為該地區的孩子提供了接受幼兒教育的機會,但是,接受教育的時間、游戲材料等都無法同城市的幼兒相比。[7]可以在這些流動教學形式的基礎上,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依托,加強對幼兒家長的教育,以若干個家庭組成小組,在優秀教師的指導下,讓家長做教師,指導日常的教育工作。同時增加書籍、材料的投入,加快流動教學點提供教育指導的頻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受教育的質量,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更好的學前教育。
《普洛登報告》對英國的學前教育影響深遠,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國家、地方、教育部門、幼兒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國家和政府部門要制定合適的政策,并且認真貫徹執行,幼兒園、教師、家長和社會要形成教育合力,使西部地區的學前教育更快地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2]周采,楊漢麟.外國學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211-212.
[3]賈毅.西部地區概況及貧困問題分析[J].甘肅科技縱覽,2008,(3).
[4]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甘肅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Z].2011.6.
[5]楊瑩.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M].臺北:師大書苑,1995:166-167.
篇5
1結合幼教資格證考試標準修定《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考試標準是提升沈師大學前專業師范生的就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
學前教育不是普通基礎教育,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音樂實踐應用能力,以便在工作崗位上承擔起幼兒教師的工作職責。《鋼琴與兒歌彈唱》課是一門最能體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職業技能水平的課程。學生鋼琴與兒歌彈唱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就業后的工作能力及職后幼兒園課堂教學的質量。《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是如此的重要,我們作為該課程的專業教師就應該對學生職前音樂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研究,探索。依據在校學生現狀,對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材及考試標準,考試內容等方面做出客觀科學的改進。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理念,更新落后的教學觀點,提高教學質量。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是教師職業準入的國家標準,是從事幼兒園教師職業的最基本要求,是進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的基本依據。沈陽師范大學前專業作為學前教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受到國家保護,課程考試成績就等同于幼教資格證考試成績。《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的考試標準并沒有和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緊密結合,達到完全接軌。教學上存在對學生兒歌彈唱及兒歌即興伴奏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對學生的職后音樂就業能力要求不高的情況。目前,在全國推行教師資格考試統一化的形式下,進一步研究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針對幼兒園教師音樂技能培養要求,從調整、完善《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考試標準、培養目標等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我們專業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也是課堂教學的主攻方向。
2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細化《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考試標準,是提高教學評價能力的要求
該校《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共設四個學期的教學內容。以前,在課堂教學上,強調鋼琴教學,鋼琴技巧訓練比例偏大,對學生兒歌彈唱及兒歌即興伴奏能力培養等方面,重視程度不夠。而今,在教學大綱中重新調整每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對每個學期教學曲目的數量及難度做出調整。鋼琴彈奏水平以完成兒歌伴奏的彈奏水平為目的,不再要求學生完成較高鋼琴程度的曲目。按2:4:3的比例,設置鋼琴,兒歌彈唱和即興伴奏的課堂教學內容,并相應調整作業曲目數量。把課堂教學內容重點放在彈唱能力培養,及即興伴奏理論知識在鍵盤的應用能力訓練上。另外,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突出幼教資格證考試標準,增加了音樂調式種類,從四個大調式的兒歌增加到六個大調式的兒歌,并且豐富了彈唱曲目的種類,風格。還在課堂教學上把簡譜的兒歌彈唱和兒歌即興伴奏內容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在學習兒歌伴奏編配方法的同時提高兒歌彈唱能力和兒歌即興編配水平。最終提升教學質量和音樂職業技能,適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考試要求和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需要。按照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對課程考試標準進行細化。教學內容從鋼琴和兒歌彈唱兩項調整為鋼琴、兒歌彈唱、歌曲伴奏編配寫作、歌曲即興伴奏四項。考試內容也相應擴展為這四項內容。課程考試標準采取平時作業成績占期末成績的30%;平時課堂考試成績占期末考試成績20%;會考成績占期末成績50%的打分標準。在調整課程考試標準后,學生在本學期的學習壓力增大了,用功程度普遍提高,完成作業數量大幅增加。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在七次教學周數內完成鋼琴曲目12首,兒歌彈唱20首,歌曲伴奏譜例寫作15首。課堂上,把兒歌彈唱與伴奏寫作訓練緊密結合,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學生在提高鋼琴彈奏及兒歌彈唱能力的同時,掌握為兒歌配伴奏的方法,提高歌曲即興彈奏能力。在提高學生兒歌伴奏譜例編配水平方面,筆者要求學生的兒歌伴奏作業由學生自己獨立編配完成,為一首兒歌配寫伴奏譜的同時進行彈唱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提高伴奏理論水平的同時提高兒歌彈唱能力。經過一年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對考試標準的反饋情況,筆者感到教學效果良好。細化考試標準,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完成作業的質量,這些都充分說明,細化考試標準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業水平的一種途徑和方法。
3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為分層次教學,提高課程考試標準搭建平臺
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是國家針對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深化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建立高校與幼兒園協同培養新機制,培養一大批師德高尚、專業基礎扎實、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適應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要求,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培養體系,培養一批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綜合素質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兒園教師。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成為獲批國家教育部首批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單位。是東北三省唯一一所承辦該計劃的高師學院。我們在《鋼琴與兒歌彈唱》課程上的教學實踐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可以在東北三省高校的學前專業中充分發揮國家級專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提高師范生在校教育的培養質量,深化教學改革。
4結語
篇6
“校企合作”是近年來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各類職業院校為謀求自身的發展,注重教學質量,尋求與企業合作辦學,為企業有針對性的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教學過程中注重人才的實用性培養上。針對學前及初等教育專業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分析,探索雙方合作的方式途徑,以此類專業在進行專業設置改革時給予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學前教育
隨著近年來國家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進職業院校,而不是擠在高考的獨木橋上。學前教育在未來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幼兒園、早教機構、青少年培訓等,較之其他就業方向,更受到學生家長的歡迎,近年來招生持續火熱。越是在最熱的時候,我們從教者就越應該冷靜下來總結和探索這一就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問題,以適應網絡時代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讓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在未來的就業中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校企合作”是近年來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關系。當今社會變化較快,生存競爭激烈,各職業院校為加快自身的發展,注重與專業設置就業方向一致的企業進行教學合作,為此類企業有針對性地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尤其看重對口專業人才的應用性培養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提供企業的實踐工作機會,是學校與企業之間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應用能夠應社會的需求與就業市場直接接軌。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辦學模式,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在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舊有模式中,強化的是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實際教學效果中會因為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學生對專業認識不足、專業課程的開設等多方面原因使畢業生在實際就業中不能學以致用,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很長的適應期。針對學前教育這類需大量實踐經驗的專業來說,加強學生的見習實習工作,是新模式下改革探索的重點。建立校外實習實訓與就業基地,與市內各大中小幼兒園、早教中心、培訓機構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對于各合作的單位,也可通過這種模式獲得長期的優秀人力資源儲備,與學校的合作也同時提升了各合作單位的教學氛圍,是一種互惠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此類教學機構提供的實習資源,學生把前期學校中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課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能夠使學生迅速找到差距,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在探索學前及初等教育專業與各合作單位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有很多的院校已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如“工學交替、聯合培養、共同考核、雙向選擇”等模式。具體到將已接受一年以上專業培訓的在校學生,分散到各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實習過程中學生已經把自己融入一名教師的角色,從心理發生改變,通過跟班實習,可以在各幼兒園、早教中心、培訓機構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將已學知識實踐應用到教學中去,親身感受學習教學方法、班級管理等等,加深對教育的理解,增加其責任心與使命感。這個過程后學生專業技能不足的情況肯定會出現,然后再回到學校繼續學習時,會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求知,對專業課的學習勢必更加認真。在學業考核過程中,實習表現也會在學分制中占很大的比重,合作單位有一定的給分權利,既能增加合作單位的合作認同感也給予了制約學生實習階段行為表現的權利。在未來的就業中,實行雙向選擇的方式,學生既可對就業單位進行選擇,而用人單位也可通過學生的實習過程中表現給予就業機會。這一過程也可總結為“學校教學+實習實訓+學校教學+選擇就業”的全程合作培養模式。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一)共同研究課程設置。現有學前與初等教育專業開設的課程中,有很多是延續多年前固有教學體系所開的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革,有很多課程已不適合開設。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已基本普及到各幼兒園、早教培訓課中。新設置的課程應以就業為導向,所授課程能夠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在設置新課程時,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并在課程初步確定后,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參與者進行論證,以增強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課程設置中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實踐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研討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這一過程中,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任務,而學生的實習、實訓過程則由合作的單位完成,整個的教學及實踐過程以學習結合實習實訓為主,使學生能夠緊跟時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新設置課程應具備以下特點:1.在課程內容上,以結合式教學為主,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情感認同、教學態度相結合。2.課程結構的設置以實習實訓崗位對人才的要求為根本,所開設的課程,以實踐工作中的教學任務來建立課程內容體系。3.在課程實施的過程體現一體化,融“教、學、做”為一體,融入情境教學,既是學生也是老師,在教中發現問題在學中不斷提高,教學相長構建新型師生、師徒關系。4.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學分制,還將此賦分權利給予實習用人單位。
(二)共同完善實訓室建設和編訂教材。學校應參考用人單位實際工作環境,建立較為先進的蒙氏實訓室、奧爾夫音樂教室、手工制作室、舞蹈廳、多媒體教室等,與各合作的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建設完善這一系列實訓教室的建設。共同開發編訂教材,加強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性。教材編訂過程結合學生在實習實訓環境遇到的問題,聘請學校的專業教師和用人單位共同交流研討,針對本專業課程的特點,編寫應用性強的教材。在編寫改革的過程中,可以先從課程講義逐步修改,根據實際教學的情況再正式出版。
三、加強與各實習實訓基地的深入合作
(一)學前教育專業與各實習實訓基地可互相邀請,開展一系列講座、交流研討等活動,用人單位可以學到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校也可通過這一研討過程反思教學內容。學校可定期派教師到幼兒園聽課、學習,雙方教師能夠一起學習、交流,也可將專業教師送到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實踐鍛煉,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
(二)雙方共同申請專項課題、開發精品課程。把學校及各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的行業精英匯聚一起,共同進行專項課題的研究,把學校的理論知識與各單位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共同開發有針對性的精品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后的事業發展推向新高度。
(三)成立專門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可以根據本專業的課程設置,聘請學校的專業教師和實習實訓基地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雙方目標明確:1.以培養專業人才為目標,為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帶來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的各類信息。2.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參與到專業教學課程設置的改革中,雙方應按照未來就業要求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通過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及時指導調整計劃,協助學校建立長期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四、開展技能培訓和考證工作
對于近年來新興的蒙氏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育嬰師、營養師等課程,在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學校應重視開展此類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同學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能夠得到專業的技術部門認證的證書。同時對學校學業中必考的英語、普通話證書開展專項教學,保證通過率。鼓勵學生參加社會音樂、舞蹈、美術等考級,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
總之,對于學前教育這一熱門專業的改革已勢在必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比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方法應借鑒到改革中來,以促進專業的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在學校與合作單位雙贏的局面下提升整個學前教育的發展。
作者:原宇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冬梅.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探索〔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報,2013(03).
篇7
關鍵詞:學前教育 教育問題 策略
一、學前教育對社會和國家的主要作用
1、提高整體國民素質
也就是說學前教育就是一個培養兒童重要的時段、行為習慣、道德意識關鍵時期,而孩子是社會的未來,所以從這點也可以說明,在這時期也是能夠培養出有素質的重要時期,兒童時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為其今后成長以及成年具備良好的素質修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前教育是一項重要人力資源投資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創新、來發掘人才,這樣我們
的國家就可以有一個很強大的競爭力。教育學、心理學等在這些的相關信息中也說明了,在這階段還是一個非常有著可塑性的,這時期的大腦反應是非常快的,也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階段,感知能力等方面的都是一個非常的關鍵時期,他們在這個時期的好奇心跟欲望都是非常旺盛的,在這個時期就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一些科學的、恰當的教育和引導,就可以讓孩子在以后發揮自己的潛能,就可以在培養創新時候就直接做好了基礎。
3、學前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
通過相關的實踐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政府開始對學前教育有所補償,由于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經濟支持與推動發展有利的促進了社會的公平,由于政府對社會的支持從而有利的減輕了對貧困家庭等有明顯的改善和幫助,有很多父母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家庭的經濟情況不是很好的兒童就可以進行補償性的學前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在語言、認識以及社會性等各發面獲得更為良性的發展,從而增加其后續成功的機率,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從更大的程度上實現社會公平。
4、學前教育有利于降低犯罪率
在孩子們面向社會發展時候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階段,恰當科學的教
育對促進兒童自控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責任心、自信心以及愛心等良這些對孩子的好品質發展非常有效,通過上述文章相對現階段我國社會來說學前教育有個好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而有利的。比如兒童在成長的時候的在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下來進行情感交流、發展支持以及關愛互動,這樣就會很容易的表現出相反的人格,在他們成人后對社會的穩定也有這一定的影響的。
二、我國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前教育中政府責任虛化
在我們國家的教育中學前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教育,但是近年我
國的學前教育越來越偏離了《教育法》中的定位。現今社會有很多幼兒園都被人們推向了市場經營,這樣就給學前教育帶上了濃厚利益觀念,因為這種市場化的結果導致了很多農村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不能上幼兒園,而全國也只有不到 50% 的學前 3 年毛入學率。此外一些教育界的領導都認識不到學前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現今社會我們對于學前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嚴重缺乏重視感,在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中都沒有提及學前教育,因此學前教育的發展又少了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2、學前教育的價值與目的被遮蔽
教育管理領域中的管理主義盛行,所強調和關注的是工具理性和技術理性,但是卻忽略了道德價值以及目的合理性。相對來說現階段我國的學前教育管理的最終目標對我國的教育事業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和幫助的而管理過程也被簡化為模式化的管理技術和程序,而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也缺乏對自身行為價值的批判和反思。現階段我國正在實行學前教育的管理和投資,很多管理主義缺乏倫理視角的審視,不再追求道德價值。
3、學前教育的公平問題日益突出
顯然學前教育的好壞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過分強調卻會帶來一系列教育的公平問題。為了推動所謂“正確”的教育理念,所謂“高質量”的學前機構應運而生,而各級政府也將大部分教育資源投向“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機構,期望這些“高質量”機構可以帶動學前教育事業的整體質量的發展和提高。學前教育的公平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公平現在我國對學前教育的投資和經費的投入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但是整體來說在我國的教育資源非配并沒用充足而有利的給學前教育公共資金做到最低的保障,現今我國對于學前教育的資金在公共教育資金當中只占經費的 0.01 左右。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投資經費問題一直是屬于低重心分權型的制度,而我國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資金投資方面還是負起了很大的責任和投資,所以很多的學前教育機構都是由鄉鎮、農村基層所出資來輔助學前教育機構使孩子們可以更好的培養兒童的素質,而中央政府和升級財政對于學前教育機構的資金投入相對還是比較少的。
(2)就目前狀況來看幼兒園的老師專業水平也都是不一樣的。前段時間江蘇發生的幼兒園老師拿熨斗燙傷孩子臉的事件,這就說明了,我們國家的幼兒教師的素質是多么的惡劣。
三、改善學前教育問題的策略
1、對學前教育事業重新定位
市場經濟社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基礎,這與計劃經濟體制中政府是資源配置的主體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上文中提到的政府與市場共同配置資源的學前教育,其產品屬性決定了它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定位。
2、重新審視政府及教育部門自身的定位
首先要切實轉變政府的職能,明確政府應該做些什么。國家發展學前教育的政策目標要以“可以為每個接受學前教育的兒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為基礎。
3、政府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資
通過上述文章中說到的一系列關于學前教育的問題,學前教育屬于費盈利性的公共產品,學前教育是非盈利性的,所以我國政府必須要對學前教育做出一定的資金補助等一系列問題,這樣才有助于促進少兒良好的身心發展和自資源的均衡化和合理化的承擔琦學前教育的基本責任同時這也上是對實現學前教育的最基本條件。(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東莞市教育局:《整合資源加快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教育導刊》,2010(5)。
篇8
關鍵詞:比較視域;“幼小銜接”;中國教育;啟示
“幼小銜接”近年來受到了很大的關注,這是因為我國的“幼小銜接”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首先,很多農村的幼兒園是缺少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適應階段的,這在很大程度加劇地區間的教育差距問題。其次,很多教育培訓機構看準這一商機,打著“幼小銜接”的幌子,但是由于缺少相應的經驗和教育人員,既浪費了孩子的大量時間也花費了家長大量金錢。更為重要的是,正是種種的原因導致幼小銜接不當使得很多學生在進入小學后難以適應小學的生活,又較為自卑,學習進度跟不上,進而產生厭學心理甚至心理障礙。我國正在不斷的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牽涉內容廣,周期長,但是無論如何“幼小銜接”都應該成為改革的重點與難點。針對我國的“幼小銜接”問題,我國應該在比較視域下進行改革,通過借鑒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不斷完善我國的“幼小銜接”教育。
一、國外幼小銜接教育的情況
(一)實施機構
“幼小銜接”工作在外國不僅僅需要學前教育機構的單項推進,更為重要的是實現學前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段教育的雙向互動。其中,還需要發揮政府監督指導功能。也就是說,國外的幼小銜接情況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學前教育機構,小學低年級段教育機構,政府部門協調“作戰”,確保“幼小銜接”的落實與推進。
(二)法律法規的制定
國外的很多國家很早就對“幼小銜接”作出了較為明確的法律規定或指示,這就使得法國、德國、瑞典、美國等國家在“幼小銜接”在法律的指導下較為健全與成熟。首先,日本在《幼兒園教育要領》中指出,幼兒園與小學應該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小學教育部門與學前教育部門應該充分溝通與聯系,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法與模式幫助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后更好的融入小學學習生活中去。其次,瑞典在1998年制定的教育法中便明確指出,要將幼兒園教育(也稱學前教育)劃分到基礎教育體系中去,也就是說,學前教育應該與小學高中教育都是屬于孩子學習成長的一部們,學前教育的模式與理念不應該與小學教學存在較大偏差。而法國更是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便在法律中關注到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在1989年和1990年提出的《教育法案》和《教育法案實施條例》中明確指出應該更加重視幼小銜接的方法與模式,在各大小學與幼兒園機構推廣“幼小銜接”。
(三)政府指導
政府是“幼小銜接”工作重要的指導者與監督管理者,很多國家都認識到了政府監督指導的意義和作用,并探究研發了一系列政府指導監督措施。首先,美國政府與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結構聯合起來,旨在為孩子的“幼小銜接”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與氛圍。個別州甚至建立了“幼小銜接”的咨詢室,為一些家長和孩子提供適當的方法進行有益的指導,緩解孩子和家長的焦慮情緒。其次,法國更是在1990年直接提出要發揮政府的監督指導效能,將學前教育與小學的監督指導工作統一起來。這就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以一個省為單位對當地的“幼小銜接”情況進行深入考察與指導,對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記錄好后進行上交以獲得相應的解決辦法。還要派遣初等教育指導員與相關的教育顧問對小學機構與學前教育進行指導,確保“幼小銜接”能夠合理有效的進行下去。
(四)考核制度和教師聘用制度完善
要深入落實推進“幼小銜接”,確保“幼小銜接”工作的有效進行就需要對考核制度與教師聘用制度進行完善。美國實行學前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教育合流培訓與證照合一制度。也就是說,美國的學前教育老師是具備教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的,同時,合流培訓也使得老師對于學前教育與小學生低年級教育情況都有較為清晰全面的認識,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幼小銜接”的合理有序進行。其次,日本也在教師考核與教師聘用制度上與美國較為類似,日本希望學前教育的老師對小學低年級段教育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便組織學前教育老師與小學低年級段教育老師共同進行研修與交流,通過交流與研討,制定出一套適合日本的“幼小銜接”方法與策略。同時組織學前教育教師參觀小學低年級段的上課情況或者讓其參加小學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只有通過了才能夠被學前教育機構聘用。
(五)幼小銜接教育的內容
“幼小銜接”的落實情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前教育的教育情況,這就需要對幼小教育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打破其各自為政的狀態。法國通過將學前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啟蒙教育、基礎學習、深入教育),這三個階段不僅使得教學層層遞進,更為重要的是,在深入學習階段學生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已經與小學一年級的教學較為接近,這是破除“幼小銜接”中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二、我國幼小銜接教育的情況
(一)實施機構
我國的“幼小銜接”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雖然近年來也有一些法律條文對“幼小銜接”工作進行指導,但是其最終實施機構還較為模糊,缺乏定論。這就使得我國的幼小銜接工作的發展情況是極為不平衡的,一些地區借鑒了外國的有益經驗,實現學前教育與小學初等教育的雙向聯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地區卻依靠教育培訓機構實現“幼小銜接”的過渡工作。
(二)法律法規的制定
我國的“幼小銜接”起步較晚,在法律層面上相較于很多國家也較為不健全。2001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領》中指出,學前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段的銜接工作需要由家庭,政府,學前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段的機構共同聯合起來,積極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小銜接”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而在2007年上海出臺的“幼小銜接”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將幼兒園大班與幼兒園學前班并入到“幼小銜接”的過渡階段中去,讓孩子提早適應小學教育模式。
(三)政府指導
政府的指導與監督也是“幼小銜接”取得成效的重要一方面,我國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國的“幼小銜接”情況制定出一套較為完善的幼小銜接體系。政府近年來正在逐步建立健全針對“幼小銜接”的監督與指導的培訓系統,設立專人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對于實際推行情況進行優化。
(四)考核制度和教師聘用制度完善
我國的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教師考核與聘用制度是相互分離的。也就是說,兩者的考核與聘用都各為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國“幼小銜接”的難度。同時,學前教育教師的考核與聘用更加重視老師的才藝,唱歌、跳舞、彈鋼琴等往往成為老師的加分項。而小學教師的考核與聘用則更加注重老師的傳授知識的能力與講課的技巧手法。要真正實現“幼小銜接”的有序推進,則要兩種考核與聘用制度進行融合、互補。
(五)幼小銜接教育的內容
近年來,我國在幼小銜接教育內容的研究上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活動內容上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設置了“我眼中的小學”“一起去上小學吧”等主題讓孩子對小學的一些規則與學習內容進行引導,讓幼兒心中對小學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在一些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可以借鑒小學的上課模式,幫助孩子盡早適應小學教育。
三、國外幼小銜接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一)建立健全學前法律、法規
國外的“幼小銜接”教育為我國的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對“幼小銜接”進行一個有益的指導。要明確學前教育在“幼小銜接”中的地位與作用,通過法律法規對學前教育做出相應的規定,確保“幼小銜接”得到有效有序推進。同時,這也是實現“幼小銜接”的重要舉措與途徑。
(二)合理規劃學前課程
合理規劃學前教育課程內容,注重學前教育內容與小學低年級教育的連貫性,這是我國應該從外國“幼小銜接”學到的經驗。針對本國實際,我國應該借鑒鄰國日本的實行“幼小一貫教育”的“幼小銜接”方法。也就是說,要將學前教育內容與小學低年級教育內容結合起來考慮,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教育內容,層層聯系,環環緊扣的教育內容不僅能夠使得從幼兒園升到一年級的學生能夠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內容與環境,這會大大降低孩子情緒焦慮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的發生。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關教育人員深入到小學,學前教育學校進行深入研究,對于這些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學習興趣進行探討,盡快研發出一套合理的學前教育課程,幫助學生適應小學教育。
(三)深化教師間的雙向交流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都屬于各自為政的狀況,雙方教師缺乏溝通與交流,這就使得學前教育老師與小學老師相互不了解學生的狀況及其學習情況,這就為“幼小銜接”工作造成很大的難度,也很難制定出一套簡單快捷的方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與學習。因此,不斷深化教師間的雙向交流是完善“幼小銜接”工作的應有之義。這就需要創造條件讓小學低年級段的教師與學前教育教師能夠進行相互交流與研討。其次,還要組織學前教育教師與小學教師相互參觀教育情況,對于上課流程,上課內容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才能做出適當調整,來完善“幼小銜接”。
(四)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幼小銜接”的穩步推進需要的不僅僅是外界如政府、家長、學校等外部環境的優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讓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技能與知識,讓老師對學前兒童,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心理狀況,學習情況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從而適當調整教育方法與模式,實現學前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段教育的無縫連接。老師專業素養提高不僅僅是教育水平的提升的表現,更為重要的是,老師是孩子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老師能夠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五)重視家庭作用
家庭與學校一樣都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要讓孩子能夠平穩通過“幼小銜接”的過渡階段就需要家長與老師共同攜手起來,更加注重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作用。通過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觀小學教育讓家長與孩子對小學的課程,學習內容有著更為全面的認識,加強引導,讓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而通過開家長座談會能夠讓家長利用有效措施幫助孩子進行“幼小銜接”,如帶孩子去購置學習用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將教育貫穿到家庭的日常生活的始終。
結束語:
孩子從學前教育升入到小學一年級教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對于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思維習慣的培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因為沒有進行合理有效的“幼小銜接”過渡,這就使得孩子在一時間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也難以跟上大家的學習進度,進而產生自卑厭學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外國的有益經驗與做法,不斷完善我國“幼小銜接”的策略與方法,通過家庭、學校、政府的共同努力,為孩子的“幼小銜接”過渡營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在教學內容方面,應該將學前教育內容與小學低年級教育內容結合起來考慮,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教育內容,實現幼小教育的無縫連接。(作者單位: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付珍.淺析走出中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困境――日本“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啟示[J].新西部(理論版),2015,06:171-172+151.
[2]張亭亭,武欣,胥興春.幼兒園數學:學什么?怎么學?――基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全日制幼兒園大綱(草案)》(數學)的解讀[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2:75-78.
[3]《學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1~12期(總第193~204期)總目錄[J].學前教育研究,2011,12:70-72.
篇9
一、政府對機構建設增加投入
學前教育是爭取教育權利的教育民主化的一部分內容,許多國家從政策、資金等多方面對學前教育機構的建設增加投入。
1.關注處境不利的兒童
許多國家紛紛針對處境不利兒童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機制和提供了較大的財政支持。如英國1966年頒布《普洛登報告》,指出在教育不發達地區設立“教育優先區域”;2003年頒發綠皮書《每個孩子都重要:為了孩子的變化》,2004年頒發《兒童法》,進一步強調每個孩子都不能被忽視,縮小處境不利兒童與其他兒童的差距。美國在20世紀60~70年代先后建立多項補償教育方案,如著名的“提前開始”與“追隨到底”方案,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父母把子女送入托幼機構,為幼兒提供補償教育。美國的《社會保障法》增添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孩子入托補貼的條款,1992年這方面經費支出已達15億美元;美國從1998年開始,“國家開端教育計劃”所有教育方案的年度預算超過44億美元,為794000個低收入的兒童與家庭提供服務。在瑞典,所有0~6歲幼兒的教育是完全免費的。韓國學齡前兒童在入學前可享受一年的幼兒教育。德、法兩國幼兒園根據父母的收入情況來收費,有效地解決了貧困家庭兒童的人園問題,也保證了學前教育機構的健康發展。
2.鼓勵機構的多元發展
國外學前教育機構的供給途徑有國家教育部門、地方政府、社區、教會、慈善團體、學校、企業、私人等。如德國的幼兒園,不屬于國家的學校體制,而屬于青少年福利救濟事業,主要由教會、福利聯合會、鄉鎮負責舉辦幼兒園,也有企業和協會辦的幼兒園,其中私人辦園占有很大比重。據統計,1975~1990年間,世界私立幼兒園入園率平均增長了74%,并呈增長發展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國政府對私立幼兒園采取的扶助、支持和加強管理的辦法。美國相繼頒布了《兒童保育法》(1979年)、《兒童早期教育法》(1990年)、《兒童保育和發展固定撥款法》(1990年)、《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1994年)等法律、法令,日本也頒布了《幼兒園保育及設備規程》(1899年)、《幼兒園令》(1926年)、《學校教育法》(1947年)、《幼兒園教育大綱》(1955年)、《幼兒園設置標準》(1956年)、《幼兒園教育要領》(1964年)、《新幼兒園教育要領》(1990年)等法令、法規,使私立幼兒園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美、日等國也通過經費資助和稅收優惠對私立幼兒園提供經費資助,推動了美、日私立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二、機構適應更高的教育需求
隨著整個社會和學前教育的發展,人們對學前教育機構在種類、功能和質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同時也提出了挑戰。
1.種類要多樣
從適應家長不同需要的角度出發,根據幼兒在園時間的長短,學前教育機構包括寄宿制、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等。加拿大為方便臨時外出辦事的家長的需要,開辦了臨時托兒所。印度政府的一項法規根據建筑工人流動性強的特點,要求印度每一建筑工地都要為建筑工人子女專門開辦“流動幼兒園”。美國則為雙職工子女設立了供午餐和午休的日托學前教育機構。根據幼兒生理、心理及年齡的不同特點,除了為一般兒童開辦的托兒所、幼兒園外,還有專門為照顧、教育和治療殘疾兒童開辦的特殊“殘疾兒童中心”(如在加拿大),為弱智或聾啞兒童開辦的特殊幼兒園(如在西德),以及為適應低幼年齡兒童發展的需要,法國試辦的“溫和過渡”
(該機構招收16個月至5歲的兒童,目的是使兒童逐漸習慣離開家庭到幼兒小集體中來。)和“小小俱樂部”等機構。
2.功能要完善
一是要實行保教結合。20世紀60年代以來,托幼機構的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逐漸由僅限于保育發展成為集保育和教育功能為一體的幼兒社會教育機構,例如,法國招收2~6歲兒童的托幼機構“母育學校”,在歷史上以貧窮家庭子女的健康與安全照料為主,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社會性、教育性與補償性三種功能并重的機構。日本的“幼保一體化”綜合機構(又稱為“認可的兒童園”)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教育,還注重為幼兒提供包括游戲和飲食在內的適合幼兒成長的彈性環境。在日本政府的積極推動下,綜合機構發展較快,到2007年8月,全國已設立100所綜合機構。日本政府擬在2008年度設立1000所類似的綜合機構。
二是要做好幼小銜接。學前教育除了注重幼兒身心發展,也注重為幼兒進入初等教育階段做準備,而其主要目的在于力圖解決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近年來,歐美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為兒童做好入學準備。美國政府在1989年就提出了“到2000年所有的美國兒童都要為進入學校學習做好準備”,而學校應該是“有準備的學校”。為實現“有準備的學校”,各國最普遍的學前教育機構就是“小學預備班”,或稱“小學幼兒班”(英國),其主要特點是將5歲左右幼兒的教育納入正規學校教育體系的最初一級,即初等教育。一些國家則試圖通過改革學制,設置跨越兒童期與幼兒期的教育機構,以實現幼小的教育銜接,如日本正試行“四·四·六”體制的改革試驗計劃,兒童4歲進入幼兒學校(4~8歲),而后再接受4年小學和6年中學的基礎教育;荷蘭目前也計劃設置專門的機構,將4~7歲兒童的教育有機地銜接起來。
三是要提高教育質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成為托幼機構的追求目標。美國早期教育協會頒布了一個關于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教育的認證標準(1984年頒布,1991年修改),這個標準以及作為這個標準的核心概念——發展適宜性教育在全世界影響相當廣泛。在此推動下,各國都加強了對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評價與研究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決定了對師資水平的要求也會提高。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學前教育機構對師資的要求一般都比較高。美國幼兒園一般要求教師具有大學學歷,不少具有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人也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有些州規定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并形成制度。法國的學前教育師資由省級師范學校培養學制已由2年延長為3年,并且對在職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很重視,并形成了一套制度。英國教育法規定合格的學前教育師資必須是讀完教育學的學士學位獲得者,同時要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并且要求入學前有半年以上從事學前教育的實際工作經驗。
三、機構發展呈一體化趨勢
托幼一體化應當是托兒所、幼兒園兩類教育機
構在一體化管理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家庭、社會和托幼機構的資源,整合教育優勢,形成教育合力,對0~6歲嬰幼兒實施全面的保育和教育。
1.加強0~3嬰幼兒教育
隨著腦科學研究的新進展,嬰幼兒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新西蘭1993年啟動了3歲前嬰幼兒教育的國家計劃——“普盧凱特”計劃,又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報告中明確提出:“教育必須從出生開始。”英國1997年開始實施“良好開端”計劃。美國1995年將開端計劃的服務對象延伸到3歲之前的嬰兒、學步兒童及懷孕婦女,成立了開端計劃早期項目,2001年“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提出教育要從嬰幼兒抓起,2002年又提出“良好開端,聰明成長”,致力于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培訓啟蒙教育師資,制定嬰幼兒早期教育質量標準,為父母、教師和嬰幼兒照料人員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
2.密切家、園、社合作
20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幼兒園和家庭以及社區的合作。日本的《幼兒園教育要領》第三章指出,“幼兒園要十分注意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各國的幼教機構都重視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家園聯系,通過“家長開放日”,使用“家長手冊”和“家長布告欄”,定期發放“幼兒園通訊”等方法使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美國“開端計劃”的參與人員既有教師、保育員、大學生,又有家長、醫生、護士,還有營養專家、社會事業家、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但以教師和保育員為主。《家長手冊》(ParentHandbook)是美國學前教育機構與家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第一條通道。
3.形成一體化管理
學前教育機構的一體化管理涉及政府、機構、行政以及教育。托兒所一幼兒園聯合體是俄羅斯學前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確立了整體性和連貫性的教育原則,對兒童實行統一、一致的教育影響;在行政體制和辦學體制的管理上,兼取托幼之長,形成綜合性的管理體系,實行聯邦、共和國和地區的三級管理,并對各自的管理權限和職責做了規定,將宏觀管理、具體管理和微觀管理緊密結合起來。2007年初美國參眾兩院分別提出了新的立法修訂案,即《開端計劃入學法》和《2007年改進開端計劃法》,將針對美國0~5歲兒童的保育體系與早期教育體系相互獨立、目標不夠統一的體制問題,對開端計劃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在聯邦政府層面,既要保持聯邦政府的責任,也要強化州政府在學前教育中的責任。聯邦政府還曾提出把開端計劃納入各個州的學前教育體系,由州政府統一協調發展的建議。如2003年美國布什總統就提出在維持目前標準的前提下,經美國教育部和健康與福利部批準;可以由州負責開端計劃。
一些國家相繼建立和發展了“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性早期服務機構”,如英國有“早期兒童優質服務中心”,澳大利亞有“新型兒童服務中心”、“兒童保育和家庭支持軸心策略”和“家庭和社區振興策略”,日本有“社區育兒支援中心”、“幼兒教育網”和“幼兒教育中心”。這些機構以社區為基礎、整合運行、早期兒童服務功能、指向兒童及其家庭和社區。這種整合性的早期教育服務模式也是學前教育機構一體化發展的產物。
參考文獻:
[1][美]喬治·s.莫里森著,王全志等譯.當今美國兒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59.
[2]曹杰.周燕.國外學前教育補償功能的發揮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幼教版),2008(4):9~10.
[3]谷忠玉.張文玲.王琪.美日發展私立幼兒園的策略及啟示[J].教育科學.2006(3):86~88.
[4][7]霍力巖.學前比較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226~228.
[5]曹能秀.學前比較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9~90.
[6]劉焱.對我國學前教育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兼談我國學前教育未來發展思路[J].教育發展研究,2009(8).
[8]劉霞.國外托幼機構的發展概況及趨勢[J].教育導刊,2000(4):40.
[9]咼永會.國外學前教育師資的要求及培養[J].幼兒教育,2000(7/8):44.
[10]吳瓊.我國托幼一體化研究現狀述評[J].學前教育(幼教版),2006(12):3-4.
[11]張民生,0~3歲嬰幼兒早期關心與發展的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1.
[12]馮增俊.陳時見.項賢明.當代比較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54.
[13]美國學前教育機構《家長手冊的特點及啟示》.218.61.37.85:8080/newchild/detaiLjsp?id=321.
[14]馮永剛.托兒所一幼兒園聯合體:深受家長歡迎的學前教育機構叫.教育導刊,2007(7):60-61.
篇10
英國:國家出臺早教課程大綱
早在2002年,英國政府就頒布了面向0至3歲嬰幼兒和3至5歲幼兒的國家課程,對相應的培養機構提供信息和指導,以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英國的幼兒教育強調幼兒的全面發展,對幼教和學前教育均有明確的課程大綱和學習要求。根據英國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最新數據,英國的早教(2至5歲)課程大綱分成以下方面:語言與交流、體格發展、人格、社會和情感的發展、識字、算數、了解世界、對藝術和設計的表達,并規定了每個方面的具體學習目標。上述課程沒有書面考試,但到5歲時,教師或保育員可以通過觀察兒童參與課堂活動和游戲的情況得出判斷,并記錄下來,進而整理成每個孩子的成長檔案,以供小學教師為其制訂下階段目標和補課所用。
法國:頒布《教育法案條例》
法國政府頒布的《教育法案條例》中提出幼兒教育應與小學教育保持一致。該條例規定,幼兒教育作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兒童的學習分為學前學習期(2歲至4歲的幼兒園小、中班兒童)、基礎學習期(幼兒園大班5歲兒童和小學一、二年級6歲至8歲兒童)、鞏固學習期(小學三、四、五年級8歲至11歲兒童)三個階段。法國的“幼小課程一體化”主要指幼兒園課程與小學課程要盡可能地保持連續性,避免因小學與幼兒園對兒童的要求不同而讓兒童產生焦慮。因此,法國小學教師需要進行幼兒教育方面的培訓,而幼兒教師則需要接受小學教育方面的培訓;政府的課程管理者通常應當具有小學和幼兒教育兩方面的教育經驗。
新加坡:強調英語和母語學習
新加坡的學前教育從美學和創造性表達、探索世界、語言和識字、計算機技能發展、計算能力、社會認知、情感發展等幾個領域全面培養兒童。新加坡學前教育強調英語和母語語言的學習。“星光識字項目”旨在培養早期兒童能講兩國語言,使用有趣的大辭典、歌曲和游戲等形式來使幼兒的語言學習變得有趣。這個項目也培養孩子的聽說能力,這些都會為兒童進入小學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新加坡的學前教育以英語和漢語教授的課程方案為主,以馬來語、泰米爾語、日語等語言教授的課程方案為輔,并十分注重兒童的識字語言能力,通過聽故事、講故事、讀兒歌、讀詩歌等方式培養欣賞和獲取語言的技能。同時,在培養兒童的算數能力方面,新加坡提出要幫助兒童按照物體的不同特性進行分類,掌握數的概念,學會加減運算等。
日本:實行多種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