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科評估范文

時間:2023-12-04 18:0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科評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科評估

篇1

關鍵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程實踐能力 地方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24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y

JIA Qu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

Abstract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ed ope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must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eaching as the center focus on expansion of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the local economy. In place of the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transition to enginee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djustment process, because of it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is weak, professional accumulation time is shor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further integrate various resources, find out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quality requirements.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門特色非常鮮明的應用型工程技術類專業。本專業主要是研究有關于電能的生產、輸送、應用、測量、轉換和控制等方面的內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適用范圍廣,畢業生既可以從事于強電領域、又可以從事于弱電控制等領域,也可在國家電力生產行業、國家電網、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等綠色新能源領域工作,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展上更應注重學生應用性能力的培養。

1 地方院校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定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一個歸并了多個電類專業的寬口徑專業,它以物理學、電子學、電工學、自動控制、計算機、測量技術等原理為基礎的一門綜合性技術科學。在電氣工程學科的歷史沿革中一直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背景,航天、航空、交通、電力、冶金、化工、電力、石油、食品、生產制造等行業的需求是自動化學科的誕生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可以說電氣工程專業的應用范圍已經涉及到社會生產和發展的各個方面,電氣工程學科必然能夠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和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①

隨著我國能源利用的結構性調整,未來我國在核能的利用和發展、高鐵電氣化線路的規劃和實施、廣大農村的電網改造工程、城鎮電網和變電站的優化和升級工程、電動汽車及充電樁電網工程等,這些具有標桿性的國家大項目、大工程的建設和發展上,將對具有高素質、電氣技術過硬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生保持旺盛的專業需求。我校申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考慮到學校所在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煤炭、電力、化工、能源基地,需要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及相關強電專業背景的人才,同時安徽省在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本專業人才來充實到工業生產的第一線,可以說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較強的吻合度。所以,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專業建設上應需要厚實基礎,有效地進行專業積累,整合各方面的教學資源,專業特色的挖掘,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而不能停留在模仿和學習別人,要在別人經驗基礎上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并立足于教學這條生命線,積極根據職場的定位需求,認真合理地找出本專業的定位。②③④

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分解

關于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曾作過簡明扼要的闡述:所謂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方式。

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也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

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應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等關系,注意協調統一;進一步優化和整合課程結構體系。⑤⑥ (如表1所示)

3 適合我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特點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學院在升本后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本著以“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發展策略,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并進一步統籌辦學規模與質量、統籌師范教育與非師范教育、統籌招生與就業、統籌辦學資源與辦學效益、統籌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努力做到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學和科研發展工作的新局面。我院明年將面臨本科專業評估,這要求我們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必須上規模,只有盡快創造條件進行規模建設,從而降低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所以我們考慮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融合其他相關的學科,構成互相交叉,共同發展的學科群,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來調控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向的能力。

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的內容,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重點,深化教學體系改革,優化課程教學體系及注重教學環節的實效,使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模式,能后適應本階段培養人才的需求,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貫徹好我校師范性、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的強弱結合、強電為主。立足淮南,服務周邊,面向安徽,輻射全國,為本地區及安徽省內其他地區的電力行業、工礦企業、研發單位、科研院所、技術公司等輸送具有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優秀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掌握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及其控制等工程技術領域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電氣工程師基本素養,能在電力工程、制造加工、化工生產等行業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研制開發、試驗分析、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生產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知識要求:掌握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等數理知識,掌握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數字電子等電子技術基礎知識;了解電氣工程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掌握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電氣工程專業知識。

能力要求:掌握電子技術、電工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一定的制圖繪圖能力、程序設計能力、電子設計能力。具備電力系統工程理論分析、設計能力和應用能力,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強的適應和發展能力,并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素質要求: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測試標準要求;了解相近專業及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識,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從事實際工作的心理準備。

4 以教學為中心的具體措施和初步成效

(1)實驗裝置潛能的挖掘:隨著學校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加大,應該說近兩年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建設發展速度很快,購置了很多大型、重型設備,但同時由于實驗裝置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教師人數偏少,所以今后隨著教學任務的開展,我們教研室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深入挖掘實驗裝置的潛能,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構思好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等。

(2)教師的應用能力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要注重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做好“雙師型”方向的發展,結合好這兩年新建的實驗裝置,充分發揮實驗裝置的效能及實驗項目的延伸。

(3)課程之間內容上的關聯性需要深入梳理。專業課程之間在內容上往往會有很多的相關性、關聯性,由于任課教師在授課環節上基本上是獨立進行的,且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在授課內容可能有一定的隨意性,這可能會造成學生在上不同的課程時會感覺到有些內容是不同教師重復講過的內容,這將造成教學效果的下降。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應積極開展教學內容、教材內容的梳理,同時規范各門專業課程內容合理的教學范圍,以此規避教學內容上的重疊。

我校電氣工程專業雖起步遲,但通過多年來不斷的工作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立體化教學體系,并在學校的政策支持下不斷地進行實驗室硬件建設,形成了具有發電廠電氣控制仿真系統、供配電控制系統、電力系統分析平臺、電工技術實訓平臺等較為完備的電氣工程方向實驗實訓教學框架體系,在此基礎上本專業學生在西門子、飛思卡爾等全國知名工程類賽事上獲得了較優異的(下轉第104頁)(上接第48頁)成績。

4 結語

總之,做好一個專業需要投入較大精力,地方院校可能更關注生源和招生數量,往往在資源配置上由于專業較多很難集中有效的教學力量來切實有效地應用到電氣工程專業發展和建設中。專業方向要有所調整和分析,要緊隨國家能源政策的步伐,在課程的開設上力圖符合時展的脈搏。

基金資助:淮南師范學院2014年校級教研項目(編號:2014hsjyxm03)基金資助

注釋

① 巫付專,王曉雷,付邦勝.電氣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0(6):46-47.

② 趙麗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水電特色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科教導刊,2014(10).

③ 艾欣,劉寶柱.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建設及發展[C].第四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92-95.

④ 宋起超,楊春光,喬爽,王希鳳.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冶金教育,2010(2):12-15.

篇2

一、引言

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的課程主線之一,其課程包括“電機學”、“電力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氣數字控制技術”、“電氣傳動控制技術”等。課程的數量多、相互銜接和耦合緊密,因此對課程群中各門課程的所需基礎、課程內容、掌握程度、時間安排和實踐方式方法等都需要合理設計、規劃和實施,否則出現一個環節不合理,就會影響整個教育質量。

目前,高校的教學改革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個是宏觀層次,即研究某一專業的課程規劃和設置,以該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為牽引,提出全周期的總體課程規劃和時間安排。例如,文獻[1]討論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總體培養目標及畢業后的服務對象,對專業四年中應當學習的公共基礎類課程和專業技術類課程進行規劃設置,但沒有考慮課程的具體內容和統籌銜接。另一個是微觀層次,即針對某一門具體的課程,提出相應的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等,如文獻[2]、[3]等分別討論了“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改革和教學方法,這些研究都是從課程自身建設的角度出發,都沒有考慮該門課程和其他課程之間的接口關系。而課程群是處于二者之間的一種課程體系,它既講究內容安排,又講究銜接關系,集系統性和個體性于一體。現有的教育科研對電氣工程專業的課程群系統教學方法鮮有研究。因此需要針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學生的最終培養目標,對課程群中的各個課程的課程內容和授課時序等進行統籌安排,才能在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二、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在掌握電氣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學科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系統地掌握電氣工程專業的專業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實作、工程計算、仿真建模等方面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工程技術實際問題。同時具有歸納、評估、處理各種資料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

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重要分支方向必然要配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結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總體人才培養目標以及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方向的實際情況,可制定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的分培養目標為:在掌握電路、電子技術基礎、自動控制原理、數字信號處理等專業基礎課程基本知識與實踐方法的基礎上,能夠系統深入地掌握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傳動控制技術的理論基礎以及對電氣傳動系統進行數字控制的編程基礎;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各門專業知識實現對電氣傳動系統的分析、計算與仿真,最終完成電氣傳動系統的軟件、硬件設計與制作。

上述培養目標決定了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融合了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現代交直流電氣傳動技術以及數字控制技術等多個方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在有限的教學周期內需要多門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統籌規劃才能更好地完成。

三、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教學內容統籌規劃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課程群中的各個課程和課時雖然安排比較多,但是,一方面各個課程內容上交叉重復較多,另一方面仍然缺少電氣傳動技術所亟需的一些教學內容,因此需要進行合理的梳理和統籌規劃,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為此采用以下措施。

(一)課程設置調整

取消“電力拖動基礎”課程,把課程中的傳統電力拖動部分的內容并入到“電機學”中進行講授。把“現代交直流調速控制技術”課程調整為“電氣傳動控制技術”課程,課時由60學時調整為40學時,并新增40學時的“電氣傳動控制技術綜合設計及實踐”課程,以強化學員的綜合分析、設計和實踐能力。新增40學時的“電氣數字控制技術”課程,使學員掌握電氣傳動控制所需要的單片機、PLC等方面的數字控制知識。

(二)課時及課程內容安排

“電機學”的課時由122學時調整為110學時,精簡合并有關直流電機特性、特殊用途的直流電機、變壓器的并聯運行和不對稱運行、非正弦分布磁場下繞組電動勢中的高次諧波及削弱方法等部分內容,強化直流電動機的電力拖動和交流異步電動機電力拖動部分的教學內容,使得被取消了的“電氣傳動”課程中與傳動電力拖動控制相關的內容在電機學中進行了補充。

“電力電子技術”作為電氣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除了為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服務之外,還要為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群服務,因此其教學時數保持60學時不變,但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刪減部分基于晶閘管器件的教學內容,增補電氣傳動控制技術所需要的SVPWM、多電平控制、間接直流變換等內容。對于四大基本變流器以及PWM控制技術的內容仍然作為重點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中講授。

調整后的“電氣傳動控制技術”變為40學時,刪減PWM控制和變流技術部分的內容,該部分內容由“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統一講授。

(三)教材調整

由于課程及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整,因此對各個課程的教材也進行調整:

“電機學”的教材改為自編教材《船用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教材改為王兆安編《電力電子技術》第5版;“現代交直流調速技術”課程調整為“電氣傳動控制技術”后,選用的教材為阮毅、陳伯時編寫的《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第4版;“電氣數字控制技術”課選用的教材為:韓俊峰等編寫的《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和王阿根等編寫的《電氣可編程控制原理與應用》。

(四)課程時序安排

課程群中的各個課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有的課程需要其他的課程作為基礎,因此在開課順序上要合理安排,否則在授課和學習上都會造成困難。

電氣傳動技術課程群的各個課程中,“電氣傳動控制技術”及其綜合實踐應當是終極課程,其他課程都是為該課程服務并作為該課程的基礎,因此應在其他課程之后開課。此外,“電機學”是所有其他課程的基礎,應當在課程群中最先開課。因此在課程時序安排中,應當把握以上基本原則。

四、結語

篇3

    工業工程專業以培養既懂工程技術又熟悉生產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所以我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3]:第1種是以強化學生工程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對學生工程能力,包括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由于工業工程最早應用于制造業,所以這里所說的工程能力主要是機械工程。該培養模式下,主要將專業設置在機械院系,機械工程方面的課程在整個課程設置中占有較大比例,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其典型代表是上海交通大學和重慶大學。第2種是以天津大學為代表的管理類四年制本科,其主要是依托在管理學院,學生在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管理知識與原理的基礎上,掌握工程專業的基礎,了解一門工程學科(主要是機械工程為主)的知識內容,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工業工程首先在制造業中產生和應用開始,至今一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了,其應用領域逐步擴大到制造業以外的其他領域[4],所以我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又形成了第3種以專業工程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等以電子、冶金、化工及其它產業類型的工業工程四年本科,這些院校的專業模式即體現了很強的專業工程基礎,又體現了專業特色。經調研,目前全國170多所開設工業工程專業的高校,其專業分別設置在機械與自動化學院、電子機械系、機電與動力學院、工程技術學院、航空港工程系、海洋學院、采礦工程系、車輛工程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資源與材料工程系、機械汽車工程學院、安全工程系等。涉及機械、電氣、冶金、采礦、制藥、汽車、食品加工等行業。各個學校的辦學歷史、優勢學科、行業背景等各不相同,其專業培養模式呈現多樣化,所以如何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合理確定學科定位,探索一條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專業培養模式是至關重要的。

    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是一所地方性民辦普通高校,以培養適應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強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明確專業定位和服務面向定位,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理念和“精化基礎理論、優化專業知識、強化實踐能力、深化素質教育、突出專業特色”的原則,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1專業定位

    專業定位的合理與否對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專業定位合理、特色突出、培養的人才社會需求量大,才能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促進專業發展建設,形成“出口暢、進口旺”的良性循環。為建設好工業工程專業和科學定位,專業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在深入研究國家專業指導目錄的基礎上,調查社會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參考省內外多所高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特色和優勢,進行專業定位。國家專業目錄對本專業的要求是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5]。主干學科是管理學和一門工程技術學科,如機械工程或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由前面的調研可知,雖然開設本專業的各高校對于工程學科的選擇不盡相同,但機械工程所占比例最大,而以電氣工程為工程學科的高校并不多。目前我國電子行業發展快速,像富士康等電子制造企業對于具有電氣工程背景的工業工程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是一所以商科為特色的地方高校,管理、金融和會計等各學科專業優勢明顯,可以對專業主干學科中的管理學科進行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專業設在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其中電子信息工程、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已開設多年,實驗資源齊備,師資力量雄厚,可以對電氣工程學科進行很好的支撐。綜合上述分析情況,學院把專業定位在研究電子電氣產品生產制造流程,研究應用電子電氣技術進行產品流程改善上,把電氣工程作為工程學科。由于專業定位準確,社會需求量大,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長。

    2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指高等院校培養什么樣知識素質的人才,它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首要問題,專業的知識體系、能力結構、教學單元以及課程體系都是圍繞培養目標展開的。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具有基礎理論夠用,專業知識適用,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工商企業、事業及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工業管理、技術開發及教學等實際工作。

    3人才培養規格

    根據科學的質量觀和人才培養多樣化的思想,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及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術,培養工業生產管理系統開發與設計的基本能力,具備工業工程管理的初步能力;掌握系統管理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技術,受到應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設計、計算、制圖、實驗、規劃等基本技能;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現代工業工程理論的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實現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1“3+1”人才培養方式

    為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提出了"3+1"人才培養方式。前3年主要是夯實學生基礎,開設通識的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程及部分專業方向課,同時開設公共選修課。后1年開設若干個專業選修課模塊,學生完成一定的學分,并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專業實習及完成畢業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2構建優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單元,根據培養目標、業務規格的要求,構建優化的課程體系,打破學科課程間的壁壘,尤其要處理好管理課程和工程技術課程之間的關系。整合課程門類,淘汰內容陳舊的課程,避免課程內容交叉重復,擴大知識容量,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在確保學科基礎課程基礎上,對部分專業課進行優化整合,體現文理滲透、學科交融,專業方向課要突出適應社會需求,增強學生就業的適應性。把握基礎理論“必需、夠用”,專業知識“實用、適用”的尺度,基礎教育力求寬而牢,專業教育力求精而實,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文化修養、外語和計算機類應用課程。為適應工業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結構設計成相應的4個教育平臺包含10個課程模塊,課程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3加強教材建設,優化教學內容

    工業工程在我國的發展歷史還不長,是一門新專業,專業教材還不夠豐富,在現有的專業教材中也多數是以機械工程為背景,而以電氣工程為研究對象的專業教材則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融入IE基本思想的工程技術專業基礎教材也不多見[6],這就導致在教學內容上工程技術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相互孤立,對學生來說只是2類課程知識的簡單疊加,而不能融合2方面的知識,達不到人才培養的目標。因些,專業教師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正著手編寫一套符合專業定位、實用性強、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學習的專業教材。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首先,確保實踐教學學時,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為72學分,與理論教學學分比例達到4:6。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并把學生的第二課堂作為能力培養的重要補充,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設立創新學分,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最后,深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使實踐內容從驗證性逐漸向設計性和綜合性過渡,加強校企合作,開發以企業生產實際為背景的教學案例、實驗和實訓內容,形成產業對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使學生有機會走進企業、把生產車間作為學校的第二課堂,在實習中學習,在訓練中提高。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師資是關鍵。但由于工業工程專業在我國高校開設時間較短,相應的教師資源也比較短缺,現有高校的專業教師多數是機械、電子或管理等相關專業出身,即使是專業出身的教師也多是從高校畢業后即從事專業的教學工作,缺乏相應專業實踐,及對行業領域的了解。因此,應結合專業建設與發展實際,加強在職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培訓工作。為建設一支職稱、學歷、年齡和學緣結構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主要采取了以下2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在職教師走出去,選派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知名的高校進修,提高任課教師學歷結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具有高學歷并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聘請名校名師來校任教,增加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

篇4

筆者綜合各方數據,遴選出2011年十大熱門報考專業,并逐一進行闡釋,以供2012年高考志愿填報之參考。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和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金融學專業畢業生總體上的就業方向有經濟分析預測、對外貿易、市場營銷、管理等,如果能獲得一些資格認證,就業面會更廣,就業層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財富管理師(CWM)、基金經理、精算師、證券經紀人、股票分析師等。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的整體實力最強,各個分科目實力平均;北京大學側重金融管理;廈門大學側重貨幣銀行、金融工程;復旦大學是僅次于人大的金融綜合性大學,尤其是國際金融表現突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實力強,十分注重抓英語;南開大學的保險精算全國最好;中央財經大學具有區位優勢,有好的學校條件;湖南大學是全國最早引入保險精算的學校;西南財經大學該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西安交通大學該專業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院校重點專業;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在全國的金融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聲望和較大的影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證券實力強大,是國內研究方向最齊全,專業最全的學科;清華大學金融工程、微觀金融走在我國最前列。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除了學習基礎課,還要學習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特征,以及怎樣分析和研究國外的經濟理論。也需要學習數學和統計學知識,對經濟理論和現象進行更系統的分析、研究。

有一個很不規范的說法:由于各地開放程度有所差別,沿海和內地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色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內地學校偏重理論,而沿海高校則多數實務比較強。中國人民大學強化外語教學;復旦大學部分專業課程用英語授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國內知名的財經類高校;上海財經大學國貿專業的特點是分三個專業方向學習;廈門大學著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天津外國語學院將經濟學與管理學融合,還為學生開設了第二外語,可以選修法語、日語等語種。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外,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外語外貿大學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畢業后主要從事國際市場銷售或研究管理工作。

所謂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現時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道路、水務、渠務、防洪工程及交通等。過去曾經將一切非軍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項目都歸入本類,但隨著工程科學日益廣闊,不少原來屬于土木工程范圍的內容都已經獨立成科。目前,從狹義定義上來說,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 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稱結構工程)這個小范圍。

本專業培養掌握各類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礦井建筑)、道路、隧道、橋梁建筑、水電站、港口及近海結構與設施、給水排水和地基處理等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力學、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工程制圖、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專業實驗、結構設計及施工實踐等方面的基本訓練,以及具備從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相關研究工作的能力。

土木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梁工程與建筑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在職業生涯中,這兩個方向的職位既有大體上的統一性,又有細節上的具體區別。總體來說,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以下幾種:1.工程技術方向,代表職位:施工員、建筑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等。2.設計、規劃及預算方向,代表職位:項目設計師、結構審核、城市規劃師、預算員、預算工程師等。3.質量監督及工程監理方向,代表職位:監理工程師。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以機械設計與制造為基礎,融入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交叉學科,主要任務是運用先進設計制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制造、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它是以培養現代機械工程師為目的的專業,也是我國高校開設得最久的專業之一。多年來,它長盛不衰的奧秘就在于:無論一個社會的文明發展到何等程度,都離不開機械制造,它是人們物質生活用品供應的基本保障。就業前景:主要到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制造領域內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受到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電機及其控制、電器及其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建筑電氣等工程技術領域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夠從事設計制造、研制開發、試驗分析、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生產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理論、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等科學技術基礎知識。本專業的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可以從事下列工作:1.電機電器設計、制造、控制、試驗、運行維護、研制開發、生產管理工作;或電力系統與電氣裝備的運行、供電系統和高層建筑的電氣設計與運行維護工作;或建筑電氣領域電氣設計、樓宇自動化、綜合布線與智能建筑的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研制開發、試驗分析、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2.電力電子、電氣傳動、自動化、儀表等技術領域的研制開發工作。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學習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

國內開設會計學專業的學校較多,培養特點也各不相同,實力較強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會計專業注重會計實務與方法的訓練;清華大學課程較多,絕大多數專業課程采用國際一流的原版教材;中央財經大學曾率先在國內開設外國財務會計專門化專業,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課;復旦大學會計學專業為國家教育部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批準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專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面引進美國工商管理教育方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會計學位居國內前列;西南財經大學的會計學分注冊會計師、雙語會計、會計三個方向。

目前,會計學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還是注冊會計師。每年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都保持在60萬人左右,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需要的注冊會計師的人數約為35萬,甚至更多,可見會計學是一個很有前途,但也很具有挑戰性的專業。

經濟學專業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能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根據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最新公布的全國高校本專科專業就業報告,近年來全國高校本專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文科專業中,經濟、管理類專業明顯好于文史類專業,經濟學所有專業就業率均超過80%,其中,貿易經濟、保險和稅務專業就業率超過90%。經濟學更偏重于理論,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從調查的廣州這幾所高校情況來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普遍樂觀,沒找到工作的微乎其微,而且大部分都到銀行工作。

臨床醫學專業屬于偏重于理科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對生物、化學等情有獨鐘。因此,學好生物、化學,才能為學臨床醫學提供必要的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生物、化學、醫學三者思維較一致,即如果你對化學和生物有較簡便成熟的學習思維與方法,學醫也可水到渠成。當然,優秀的語文和外語會使你更具優勢。

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時間較長。該專業的本科學制一般為五年,有些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是七年制,進行本碩連讀,也有八年制的。學習臨床醫學,要記憶的內容很多。“記憶+理解”是主要的學習方法。學習的內容也非常廣泛,主要課程有人體生理學、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以及內、外、婦、兒科等。大家幾個人一組,做很多有趣的實驗,從小鼠、兔、狗到人體,然后從真實的病人身上學習問診、體檢、記錄病例、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在老師的指導下制訂治療方案。在學習中,人體的奧秘將一步步向你展開。當然,去醫院做實習醫生是學習各種疾病處理方法的最好方式。

只有以“面壁十年”的毅力去潛心苦讀,才能有所收獲。經過長期的臨床醫學的學習,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和生命科學的知識,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了解相關前沿科學的發展動態,這些,都有益于臨床知識的積累以及操作技能的進步。除了掌握應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臨床醫學的學習還能夠讓你領略生命的美麗與動人,每當你面對患者痛苦的身軀、患者家屬信任的表情,以及患者因你成功的治療而痊愈時那感激的目光,你收獲到的不只是成功的喜悅,更是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可從事眾多與醫學有關的工作,就業前景較為廣闊。就業方向:各級各類醫院、醫藥院校、科研機構、醫藥公司及衛生行政部門等與醫藥相關的單位。

許多醫學院校目前已并入綜合性大學,如原華西醫科大學并入四川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并入上海交通大學等,這些大學并入后基礎實力明顯增強。由于學制不同,因此,再次提醒考生在報考的時候要特別留意。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能力。

現在英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去外企,應該說就業率很不錯。還可以選擇做導游、翻譯、外貿等工作。

不少高校開設了一些復合專業,如對外經貿大學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中國傳媒大學在英語專業中開設了節目主持方向。

我國超過80%的高校均設置了英語專業。英語專業實力較強的學校主要有四類:一是傳統的外語類院校,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語言大學等;二是一些設有外語類專業的知名高校,如外交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三是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四是一些特色院校的英語專業,如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內開設科技英語專業最久的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英語專業有民航業務方向,南京郵電大學與電信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航海業務英語是上海海事大學的特色專業,政法類院校強調英語系學生的法律常識,中國政法大學開設了法律文書寫作課程、華東政法大學的英語系都安排了相關法律課程并和外資律師事務所建立了實踐合作關系。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所學的內容比較多,除了法制史、法理學這些基礎性課程之外,更多的是學習各種與法律相關的專業課,如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等。

篇5

學校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1064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3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962人,專科生959人。自學校組建以來,已為社會輸送了數萬名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好評,近幾年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學校設有研究生部、電力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自動化學院、信息學院、管理學院、新能源學院、機械學院、文法學院、技術經濟系和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2個專業教學院(系、部);設有公共外語教學部、基礎教學部、思政教研部、體育教學部、計算機基礎教學部等5個教學部。學科專業涵蓋工、理、經、文、管、法6個門類,開設2個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學校現有36個本科專業,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遼寧省優勢特色專業1個,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遼寧省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物業管理和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是遼寧省內唯一布點專業;10個高職專科專業,其中8個專業招生,均為中外聯合培養。

學校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構建具有“雙師”素質、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目前在職教職工970人,其中專任教師631人,正高級職稱教師85人,副高級職稱教師196人,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121人,碩士學位專任教師412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71人。現有3個遼寧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7個遼寧省高校優秀教學團隊,2名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2名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名遼寧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才5人,千層次人才8人,5名遼寧省高等教育優秀科技人才,8名遼寧省高等學校杰出青年學者,2名沈陽市優秀專家。

學校積極探索工程環境建設模式,從社會大教育資源角度優化配置校內外實驗實習資源,初步構建了適應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的良好工程實踐環境。現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遼寧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個遼寧省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94個校內實驗實訓場所,132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1.46億元,其中,微電網技術、核電站控制與運行仿真、600MW火電機組運行仿真等10套百萬元以上大型實驗裝置具有行業先進技術水平。

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2.14萬平方米,數字圖書館建設初具規模。館藏紙質圖書66.05萬冊,電子圖書28.4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1.3萬種,電子學位論文39.4萬篇。校園網以千兆為主干,千兆到樓層,百兆到桌面,覆蓋了教學區、辦公區、圖書館和學生生活區。

學校初步構建了國家、省、市三級科研平臺體系,現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遼寧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程研究中心,4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社會治理研究基地,1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高校工程中心,1個遼寧省高校對接產業集群協同創新基地,6個沈陽市重點實驗室,1個沈陽市工程中心,3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863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2項,省市級科技項目530項,橫向項目160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9項。2008年學校成立了沈陽工程學院資產經營有限公司,2013年更名為沈陽工程學院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負責科技園運營及學校經營資產的管理,目前控股、參股8家企業,學校經營性資產股份原值近3700萬元。

篇6

關鍵詞:民族高校;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民族地區的經濟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高校畢業生有了新的要求,對其的實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起適應新形勢、新挑戰的高校本科實踐教學的新體系成為當前高校教學的新課題。

新疆大學通過完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重點探索新疆少數民族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實踐經驗,對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按照認知、技能和創新的教育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并采取邊研究邊實踐的方法,探索構建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本科實踐教學新體系。

1. 構建一個體系

根據民族地區學生的認知規律特點,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使二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應用型本科專業采取3+1、3+0.5+0.5等進程安排理論教學與集中實踐教學;要求學期內理論教學與集中實踐教學相適應。按“長短+長短”、“長+中+短”、“ 短+中+長”等比例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要求課程群中按課內實踐、獨立實踐、課外實踐等類型組織實踐教學內容;要在課程內設置不同的實踐項目。

2. 實現兩個貫通

縱向貫通突出基礎實驗“厚”,綜合實驗“寬”,專業實驗“深”;橫向貫通要求學科類各專業共同設置學科基礎實驗內容,要求專業內各方向共同設置專業基礎實驗內容。化學類、化工類、生物科學類各專業設置基礎化學實驗平臺課,同樣,藝術設計類各專業設置三大構成課程實踐;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內各方向也同樣設置相應的專業基礎課程實驗或實踐。

3.強化三個階段

學生的專業學習將經歷基本技能訓練階段、實踐能力鍛煉階段和創新能力培養階段,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成為符合新疆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1)基本技能訓練。根據文、理、工專業對知識結構與學習能力要求的差異,充分發揮新疆大學作為疆內最大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在培養學生人文和科學素質的同時,科學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文科類專業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質,理科類專業著重加強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工科類專業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作為重點,這些舉措顯著提高了實踐教學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在設置軍訓、公益勞動、教學實習或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要求工科專業開設現代制造技術實習、“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設計、1~2門專業“課程設計”、1~2項綜合(創新)實驗等;要求文科專業開設社會調研、1~2門“課程論文”、1~2次學年論文等;要求實踐教學累計學分占培養方案總學分的比例為:文科類專業20%以上,理科專業25%以上,工科類專業30%以上(高于教育部要求文科類專業的l5%,理工類專業的25%)。08版“培養方案”又提高了“自治區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專業”集中實踐教學總周數和學分要求;發揮綜合大學學科齊全的優勢,要求理工科類學生至少獲得藝術類課程2個學分和文科類課程4個學分;文科類學生至少獲得藝術類課程2個學分和理工科類課程4個學分;對于同專業漢族班、民考漢和民族班,根據“削枝保干”的原則,整合課程內容,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2)實踐能力鍛煉。新疆大學根據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特點創建了面向本科生的個性化實驗室和實訓中心,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教學平臺。如法學院自2006年起開設“法律診所”和“模擬法庭”實訓環節;經濟與管理學院依托“沙盤實驗室”將“電子沙盤”作為必修實訓環節,使學生通過接受實戰模擬訓練受益匪淺,屢次在全國電子沙盤設計大賽中獲獎;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設計開放實驗室”設置的實訓環節極大激發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已經成為學生向往的“實踐夢工廠”。此外,學校以實施“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契機,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政策引導,采用擬定項目競標與學生自主選擇兩種方式,通過指導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自擬課題、自選方式、自由組合、自我評估、自行測算資金,讓學生在實踐中實現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實踐水平、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等多重目標。

(3)創新能力培養。新疆大學根據學科領域的類別設置了創新學分,按學校和學院二個層面設計了“社會實踐及科技創新實施方案”。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至少獲得2個創新學分、“自治區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專業”的畢業生至少要獲得6個創新學分。同時,對創新學分的設立內容進行了分類,對各類學科競賽獲獎、在公開刊物上等設置科技活動類創新學分;對獲得各種專業或其他相關技能等級證書設置技能類創新學分;對學生自主參與提高素質的各種活動(包括各類講座、報告會、讀書報告)設置素質類創新學分。

4. 搭建四個平臺

(1)基礎實驗平臺。以學科建設和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為先導,以實驗室內涵建設為核心,對實驗室進行了整體優化。2005年將117個實驗室整合為54個,在10個理工科學院設置實驗中心,2007年增設新聞與傳播學院文科實驗中心,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和電氣工程學院實驗中心整合為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近5年來,累計投入經費近2億元用于建設和改善實驗室,各實驗教學中心面積、空間和布局科學合理,生均使用面積超過2.5平方米。新疆大學各中心每年面向學生開設實驗達3600學時。

(2)仿真模擬平臺。新疆大學一向重視建設高水平的校內實習基地,將其視為培養優秀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證。現有校內實習基地6個,分別為:工程訓練中心、旅游學院實習基地(2個),新疆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美國OBU大學與外國語學院語言實習基地、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新疆大學附屬中學實習基地。以工程訓練中心為例,該實習基地建筑面積為6867平方米,各類金工設備的配套組數齊全,能夠滿足學生用于機械制造基礎和現代制造技術實驗,已經成為工科學生實現仿真模擬實驗的重要平臺。作為實踐教學的基礎平臺,新疆大學充分發揮校內實習基地補充并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作用,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切實配合好實驗教學和校外實習基地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技能培訓平臺。依托1個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6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優勢資源,使更多的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研、進行科研訓練項目、制作學科競賽作品等,將大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與科研素質訓練結合起來;將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要求結合起來,學生做到了盡早接受科研訓練;做到了盡早接受工作能力的訓練,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的能力。

(4)創業平臺。通過設置創新學分,使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現對接。為了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新疆大學根據學科領域的類別設置了創新學分,按學校和學院二個層面設計了“社會實踐及科技創新實施方案”。要求學生在畢業前至少獲得2個創新學分、“自治區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專業”的畢業生至少要獲得6個創新學分。同時,對創新學分的設立內容進行了分類,例如,對各類學科競賽獲獎、在公開刊物上等設置科技活動類創新學分;對獲得各種專業或其他相關技能等級證書設置技能類創新學分。

在做好校內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先后與地州、企業、科研院所共建校外實習基地近200個。這些基地涵蓋學校本科所有的8個學科門類,分布在疆內13個縣市60余家企事業單位和全國6個省區。這些校外實習基地布局合理、管理先進、功能完善、設施先進,在專職輔導老師的指導下,為鞏固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動手能力、開發潛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很好地滿足了實踐教學的要求;另外,通過多種的工學結合方式,使學生在生產實踐或社會實踐中增加真知、增長才干,使得他們更加了解社會、更加貼近社會、更好融入社會。

通過本科實踐教學新體系的實踐,新疆大學兼顧到了全校8個學科門類的80個本科專業的不同特點和專業要求,圍繞本科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發揮了新疆大學學科優勢和特色,緊密結合新疆特殊的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實現了思維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綜合性,做到了“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實踐教學,為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成為新疆本地高等人才的重要輸出地。

參考文獻:

[1]粱亞敏,梅榮政.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求索,2009(5):99.

[2]顧鈺民.以創新精神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建設.思想·理論·教育,2006(3):54.

[3]唐一科,李華,伍一.促進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目標與學科建設的融合.中國高等教育,2004(17):27—28.

[4]張來斌.積極探索工程實踐教育方法與途徑.中國高等教育,2006(12):38—39.

[5]侯曙光,桑辰.淺析交通工程專業本科教學中開放實驗的意義.科技咨詢導報,2007(30):202.

[6]王秀芝.案例教學中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國高等教育,2006(12):44—45.

篇7

一、認證背景比較

(一)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背景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始于20世紀90年代,但日本有關高等工程教育領域開展專業認證的思想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1873年,時任日本東京帝國工程學院第一任校長的基辛格•戴爾將“工程設計”的實踐理念引入工程教學領域。這種考慮工程標準和多方面現實因素,強調從基礎課程學習中獲得基礎科學知識和技能,以便為學生未來的工程實踐做好準備的工程設計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與當前美國工程與技術教育認證委員會(ABET)推行的工程標準2000(EC2000)的工程教育設計理念是吻合的。但基辛格•戴爾關于工程教育的思想并沒有得以推行,直至20世紀90年代,日本才又重新認識到工程教育設計理念的價值及其重要性。1996年日本工學教育協會把國際高等工程教育認證系統引入日本工程教育領域并成立了認證系統設計委員會[1]。1998年發表的大學審議會報告《21世紀的大學與今后的改革策略》中明確主張,建立多元的評估機制,特別是建立有效的外部評估機制[2]。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于1999年11月成立了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委員會(JABEE),并逐漸發展為具有權威性的高等工程教育民間評估機構。2001年6月,在南非召開的《華盛頓協議》大會上,日本被接納為準成員國,并于2005年6月15日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成員國。

(二)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背景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起步較晚,最早始于1992年,由建設部組織,先后在建筑學、土木工程、城市規劃、工程管理、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等專業開展評估,這是我國進行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驗探索階段。為構建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促進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于1994年開展了《改革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增強我國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課題研究;中國工程院于1998年進行了《我國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課題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設立《重點理工大學培養的人才素質要求和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改革實踐》研究課題,分別對以清華大學為首的北京七校和以浙江大學為首的京外六校開展了調查研究。2006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施辦法(試行)》出臺,在除土建專業以外的工程專業領域進行認證試點工作,陸續在機械、電子、化工、計算機等專業開展試點,使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入專業推進階段。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全國于2007年6月成立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并于2009年6月向國際工程教育大會遞交了加入《華盛頓協議》的申請。比較中日兩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的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國具體的認證歷史不同,但認證的直接動力都來自加入《華盛頓協議》的需要,其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都是與本國自身高等工程教育的評價體系息息相關的。不同的是,日本的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雖然起步較晚,但卻因為有悠久的“工程設計”的實踐理念,其專業認證發展速度較為迅速。而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完全沒有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相關理念,認證工作從實驗探索階段到專業推進階段的進程較日本相對緩慢。

二、發展規模比較

(一)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規模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同率先加入《華盛頓協議》的歐美國家相比,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已頗具發展規模。從專業認證的數量來看,其認證專業數僅次于美國。2001年只有3個專業申請認證,而到2007年底,日本已有151所高校的368個專業通過了JABEE認證[3]。其中,公立大學占55%,私立大學占27%,專科學校(專攻科)占18%。從接受專業認證的學校類型來看,主要是在理科、工科、農科等領域對文部科學省認可的四年制本科院校(包括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的專攻科)開展工程專業評估認證。2001年到2007年間,在已通過認證的151所高校的368個專業中,有27所是擁有專攻科的高等專科學校(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的專攻科),并且通過認證的專業數占總認證數的19%。從申請認證的專業分布來看,認證專業數較多的主要集中在機械、化工、電氣、電子、通訊信息等領域[4]。從申請專業認證的高校分布來看,著名大學參與熱情不高且數量較少,雖然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北海道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大學、東北大學等大學的部分專業參加了認證,但是,諸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以及九州大學等聞名于世的國立大學都還沒有參加認證[5]。縱觀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規模,其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一是注重加強與主導產業合作,提供優化工程課程的評審和認證服務;二是為滿足日本高校吸引優秀生源,提升工程專業競爭力的需要。

(二)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規模

目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居世界第一,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大國,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國是高等工程教育強國。我國設有工科專業的大專院校有1500余所,工科在校學生達600余萬。然而,如此巨大的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其培養的合格工程師的“可獲得程度”世界排名自1998年以來卻一直處于末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起步較晚,一方面發展空間廣闊,另一方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從專業認證的數量來看,截止2008年5月,已有59所高校累計164個土建類專業點通過認證。除土建類專業外,截止2008年底,全國通過工程專業認證的專業點已達41個。從接受專業認證的學校類型來看,主要是在工科領域經教育部認可的四年制本科院校中開展工程專業認證。截止2008年底,全國高校(非土建類專業)通過專業認證試點的高校已達32所。從申請認證的專業分布來看,1992年至2006年間,主要針對土建類專業開展工程專業認證;2006年開始在機械、電子、化工、計算機專業開展認證試點;2007年增加了采礦、環境工程、水資源、輕工食品、交通運輸等五個新的試點專業;2008年又擴展到電氣、化工、安全工程專業領域。從申請專業認證的高校分布來看,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參加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高校大多為我國排名較為靠前的高水平大學。例如,2006年率先開展工程專業認證試點的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包括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十所全國首批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2008年申請并接受工程專業認證的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22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和工科強勢的理工科院校。比較中日兩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規模,雖然都集中在以制造業為主的專業領域,但是發展歷程卻截然不同。日本高等工程教育歷史悠久、基礎牢固,雖然專業認證起步時間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認證工作涉及范圍較廣,不僅包括培養未來工程師的四年制本科院校,而且包括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工業技術高等專門學校和短期大學二年制專攻科的高等專科院校。而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基數大,但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導致開展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熱情雖高,但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較大。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只集中在排名較為靠前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和工科強勢的理工科研究型大學中,其他普通高校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發展較為緩慢,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有關工程技術教育的專業認證更是無從談起。

三、認證標準比較

(一)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認證標準

JABEE沿習并發展了基辛格•戴爾關于“工程設計”的實踐理念,以法國、德國“科學導向”的技術教育和英國“學徒式導向”的技術與技能教育為基礎,根據美國EC2000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日本國情的高蒲彧,楊連生,鄒積巖:中日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比較研究40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主要包括Plan,Do,Check和Act四個方面[6]。計劃階段主要達到從全球觀點思考事物,掌握數學、自然科學以及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自主和持續學習能力以及工程師的社會責任感。實施階段包括課程要求、教育方法和教育環境三方面。其中,課程要求中規定4年期間必須修得124學分,總授課時間1800小時,其中數學、自然科學、信息技術不得少于250學時,人文社科學科的課時(含外語)250學時以上,專業課程不得少于900學時;從入學選拔方法、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制定、教師培養制度和評價方法等方面改進教育方法;確保教室、實驗室、實習場所、圖書室、信息網絡設備等基本教育設施,改善教育環境。檢查階段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建立一套保證學生在其他高校獲得的學分以及轉學學生以前獲得的學分得以互換的評估方法。行動階段強調建立基于教育反饋、能持續改善工程專業的教育系統[7]。

(二)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認證標準

2008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提供了我國“工程教育本科培養層次的基本質量要求”,它包括專業目標、質量評價、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學生發展、管理制度等七項指標。這七項指標分“通用標準”和“專業補充標準”。“通用標準”給出各個工程教育本科專業的基本要求,制定適應國家、地區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需求,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校自身條件和發展規劃,有明確的服務面向和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使本科畢業生滿足現代工程師所需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建立保證質量良好、數量充足、優質生源的招生制度及就業指導制度;完善包括人文社科、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專業課程課時比例,工程設計、實驗、實習與社會實踐,以及獨立撰寫畢業論文的課程體系;充實具備工程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提供滿足教學需要的教室、實驗室及試驗設備、計算機設施、專業期刊和圖書資料等基礎設施和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的校內外專業實習基地;完善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教學質量評估及時更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和畢業生跟蹤反饋體系;建立以學生的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掌握程度、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培養質量評價體系[8]。專業補充標準針對工程與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采礦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交通運輸、安全工程等十個專業領域提出了專業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比較中日兩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雖然具體標準略有不同,但都與ABET工程標準EC2000的要求基本一致,都與《華盛頓協議》規定的能力要求相銜接,充分體現了“國際可比性”和“等效性”的原則。另外,中日兩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也體現出“能力導向”的特征,促進教育從“知識導向型”向“能力導向型”轉變,將評價教育的關注點從“我們教給了學生什么”、“學生學了什么”,遷移到“學生學會了什么”、“學生會做什么”,注重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中日兩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歷史溯源、發展現狀的不同決定了兩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標定位,即對“培養目標的有效性和目標實現的有效程度”的考查和認定存在區別[9]。130多年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歷史,使日本已經形成較為成熟和完備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從學習———教育目標完成度的評價來看,制定了一套供不同高校工程專業學生進行學分互換的評估方法,即工科學生在其他院校獲得的學分以及轉學學生以前獲得的學分得以互換;從教育評估體系———教育的持續改善來看,工程教育專業的特殊評價指標相對簡單,一是學生對本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二是教師隊伍的結構與水平,特別是教師隊伍中有多少人同時擁有工程師資格,以及講授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而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歷史較短,工程教育質量存在諸多問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還很不健全,不少教學評估往往流于形式而無實際意義[10]。從學習———教育目標完成度的評價來看,缺乏對不同學校工程專業學生學分互換的評估方法;從教育評估體系———教育的持續改善來看,工程教育專業的特殊評價指標只側重學生對本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缺乏對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并具備工程師資質的教師的要求。

四、認證程序與結果比較

(一)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認證程序與結果

日本傳統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主要是通過大學內部的自我評估來實現,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引進外部評估機制,注重引進民間機構,建立多元的評估機制。JABEE的認證審查包括自評和審查小組實地考查兩部分。首先是申請專業的自評,其次是JABEE接到認證申請后,組成審查專家組進行實地考查。審查專家組除審查小組的審查長和審查員外,還可邀請觀察員參加(觀察員提出相關參考意見),時間為兩天。審查小組通過實地考查,審查該專業是否已經滿足所有認證標準,審議結果經JABEE審查調整委員會審查后,交由JABEE審議并出具可否通過專業認證的報告,最后交JABEE理事會通過[11]。相關認證結論,根據所認證專業滿足認證標準的程度,分為適合、懸念、弱點和欠缺等四個等級。其中,完全滿足認證標準并向社會公布,5年有效期的為“適合”;基本滿足認證標準并向社會公布,5年有效期但需要后續關注的為“懸念”;剛剛達到認證標準通過認證但不向社會公布,2年有效期后根據中期檢查結果決定是否延長有效期的為“弱點”;沒有達到認證標準不予認證的為“欠缺”。認證期滿后,如需繼續認證,則在滿五年后的第二年內提出認證的繼續審查申請。如果最終認證未獲通過,接受認證的專業可以在三個月內向JABEE提出不服申辯書,JABEE申訴委員會對此詳細調查后作出終審裁定[12]。

(二)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認證程序與結果

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認證審查也包括自評和審查小組實地考查兩部分,包括提出申請、學校自評、審閱《自評報告》、現場考查、審議并做出認證結論、監督與仲裁等六個階段。

(1)申請認證:自愿申請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高校在規定時間內(通常一年一次)提出某一具體專業的認證申請報告,該申請專業必須達到本科層次,且具有三屆及以上該專業工程教育本科畢業生,經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審核后,受理申請。

(2)學校自評:申請認證的院校可于受理申請一個月內向相關專業認證分委員會提交自評報告,并依照《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自我檢查,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的原則,撰寫自評報告,提交給認證分委員會。

(3)審閱《自評報告》:認證分委員會審閱《自評報告》,并在二個月內做出通過《自評報告》、補充修改《自評報告》和不通過《自評報告》三種結論。

(4)現場考查:對于通過或經修改完善《自評報告》達到要求的高校,認證分委員會委派考查專家組進行實地考查,一般為三天,核實《自評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了解未能在《自評報告》中反映的有關情況,考查結束時,考查專家組出具《現場考查報告》交予申請認證學校,并于15日內向認證分委員會提交該考查報告。

(5)審議和做出認證結論:首先,學校收到《現場考查報告》后核實問題,于15日內向認證分委員會回復意見;其次,認證分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審議《自評報告》、考查專家組的《現場考查報告》和學校的回復意見,提出認證分委員會的認證結論建議;再次,認證分委員會在提出認證結論建議的基礎上,無記名投票達到與會委員2/3以上,則通過認證結論。有關認證結論,根據所認證專業滿足認證標準的程度,分為完全、基本、弱勢、不合格四個等級。其中,完全合格,有效期6年;基本合格但有不確定性,有效期6年;基本合格但需跟蹤關注,有效期3年;未達到要求,不予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