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專業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機械化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教學實踐
由于受教學條件限制,有些學校沒有實驗場所或缺少必要的實驗設備,教學中的實驗內容、儀器和設備也得不到及時更新,有些學校甚至連基本的實驗模型都沒有。農業機械化專業的實踐性較強,但學校卻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課較少,即使進行實驗課也是以驗證理論知識為目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1.2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
一些縣級職業學校缺少專業對口的教師,為了應對日常教學,便讓非對口專業教師任課,這些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較差。為了彌補教學能力的欠缺,一些教師便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但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雖然多媒體教學方式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但過多應用不利于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不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反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2農業機械化教學的改進措施
2.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的生產規模和生產工藝也在不斷地變化,而傳統的農業機械化專業知識較為落后,因此有必要對課程進行改革。要結合科技發展水平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合理刪除教材中不再適合農業實際的相關知識,適當增加與現在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內容,同時把農業產業領域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及時融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內容有較好的針對性,更加符合社會實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2.2加強實踐教學,實現創新發展
開展農業機械化專業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通過實驗、實踐增強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以理論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建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增加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實際生產中進行實踐活動,以改變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薄弱、學生缺乏動手能力的現狀。
篇2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創新實踐平臺;建設與實踐
創新能力是本科生專業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本科生創新實踐平臺為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條件和保障,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載體。為了培養本科生的創新實踐、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等創新能力,需在全面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建立專業創新實踐平臺,構建專業創新實踐體系,打造創新成才環境,為本科生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是在我校工學院農機系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建設的背景下,整合農機系現有的實驗、實踐條件,并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通過內外雙向結合建立的創新實踐平臺體系。它將通過理論層面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創新教育體系的內涵作出較為科學、準確的界定;實踐層面通過雙向運行式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與實施,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及相近專業本科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力爭對我校教學起到一定的推動和提升作用。
1 國內農機化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隨著國家對農業機械行業的重視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執行,已成為社會需求較旺盛的專業。但是,隨著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方式和手段已經無法適應新技術發展對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的要求。解決好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矛盾以及創新性地進行教學實踐改革,是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在就業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我們通過對各農業院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實踐環節調查發現,該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3]:
(1)理論課內容過于陳舊,缺乏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技術的相關內容。同時由于大幅壓縮課時,各校實踐內容進一步減少。授課內容與生產實踐的脫節,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學而無用的感覺。
(2)專業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與有機聯系,課程內容常有重復,導致部分重要內容沒有教學課時。由于缺乏針對培養目標的統籌安排,各門課程往往只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教學大綱,因而淡化了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
(3)教學形式與方法過于陳舊與刻板,教學內容與最新技術缺乏有效的銜接。由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知識體系無法得到及時優化與更新,導致教師的講解過于單薄,學生感覺缺乏新穎性與深度,而實踐環節又與具體生產過程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4)實踐環節的內容基本以驗證性、認識性內容為主,缺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內容。未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必然會朝著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而目前實踐環節在這方面差距較大。
2 專業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創新實踐平臺體系如圖1所示。
2.1 構建以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為主的創新實踐平臺
2.1.1 實踐平臺資源的整合
按照資源整合與共享、優勢與特色相結合的思路,堅持平臺建設與特色學科建設、科研平臺與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突出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原則,將現有的學科平臺、科研平臺、實驗室平臺進行科學整合、優化組合,從而搭建起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教育公共創新實踐平臺,實現內部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改善本科生實驗教學與科研創新條件,豐富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載體。
2.1.2 平臺實踐條件的建設
創新實踐平臺主要依托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設備條件相對落后,要充分發揮創新實踐平臺的作用,必須對平臺的條件進行改善。平臺在完成本科實驗、實踐環節的基礎上,主要起到培育學生課外創新實踐能力的作用。因此,需多渠道進行平臺實踐條件的建設。首先,利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經費購買必要的大型設備。其次,通過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共享部分設備。最后,創新實踐平臺的實施過程是豐富和補充實踐條件的最好途徑,平臺進行的各項項目,其研究成果均可補充相關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這對本科教育實踐環節的作用更加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1.3 實踐平臺教學內容的改革
創新實踐平臺建設突出綜合與創新的特色。針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該平臺建設充分重視工程教育的實踐性,同時體現學科的高度綜合、相互滲透以及交叉融合。在實踐教學平臺為教學服務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按照學科特點,平臺將實踐項目分成不同的類型:科研項目型、實訓任務型、探索問題型、工程訓練型、生產體驗型、典型案例型和綜合型等[4,5]。在內容上,重點構建以設計性、應用性、綜合性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平臺的正常運行,我們在項目執行中制作了20個實驗平臺及10余套專業實驗室專有機具。
2.2 創新實踐平臺運行與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
篇3
關鍵詞: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發展
中國的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造成很多農業耕地被撂荒,農業土地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要對目前的農業耕地問題予以解決,農業機械化建設就要加快。中國農村土地不僅規模小,而且比較分散。為了整治這些土地,國家出臺了農村土地流轉政策,使得農業土地規?;詫⑥r業機械設備充分地利用起來,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1土地流轉促進農業機械化更好地發展
1.1土地流轉提高了農業機械設備的利用率
土地流轉可以將分散的農村土地連片,集中經營,使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能夠發揮作用,高效率運作。土地流轉為農業機械設備的運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農業生產效率也會因此不斷地提高。土地的規模擴大之后,具備農業土地經營管理能力的承包戶就會憑借自己經營實力以及所要達到的經營目標對農業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優化農業機械設備的結構,使農業資源合理利用,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1.2土地流轉加快了農業機械合作發展速度
農村實施土地流轉之后,農業機械化運行的過程中還會結合農業技藝,使農業種植不再采用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而是運行農業機械設備進行農業資源開發和利用,農業機械設備也會根據土地流轉需要不斷地技術創新,農業生產技術也會相應地提高。目前中國的很多地區農業機械大戶以及專業的專業合作社已成立,當地的農民都看到農業機械化作業的成效,就會對農業機械合作社產生積極意識,農業機械合作社擴大規模,就會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
2土地流轉與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需要面臨的問題
2.1農村土地基礎設施規模小且不完善
農村土地基礎設施規模小且不完善,阻礙了農業機械化更好地發展。中國的農業土地被分割為小塊之后分給農民種植,使得土地的地塊比較分散。土地上所種植的農作物也是農民根據各自的需要穿插種植,并沒有實現統一化,中國要實現農業機械化,就需要使用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和中型的農業機械設備,分散的地塊無法使用這種農業機械設備。中國的農業機械設備在技術上存在滯后性,運行中就會影響農業機械設備的運行質量,而且機械設備的運行效率也會降低。
2.2土地流轉沒有具體落實且發揮引導作用
中國的農村土地流轉,并沒有具體落實到位,使得土地流轉并沒有切實地發揮作用。其一,土地流轉機制沒有在運行中不斷地完善,雖然政府出臺的土地流轉政策給農民帶來了利好,但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使很多農戶對土地流轉沒有認識到位,也不會對土地流轉持有支持的態度。其二,土地流轉政策并沒有發揮引導作用。承包者對具體的扶持措施不夠充分了解,對于土地資源以及土地質量并不了解,也無法對投入大量的資金回收率進行預計,就會持有懷疑的態度,對土地流轉的發展非常不利。其三,土地流轉政策落實到具體實施中不夠規范化。承包戶參與土地流轉,是其自主參與,而且并沒有制定統一的規定,特別是流轉合同和有關實施細則內容都沒有規范,使得土地承包普遍沒有落實到協議中,而是采用口頭約定的方法居多,土地承包者的利益就難以得到法律保障。
2.3農業機械設備缺乏合理配置
農業機械設備缺乏合理配置,主要體現為小型農業機械設備無法利用,大型農業機械設備和中型農業設備使用效率地低。小型農業機械設備在運行中,不僅其性能單一,而且需要消耗的油量大,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必然會降低,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結構的優化非常不利。
3土地流轉與農業機械化發展中需要采取的應對策略
3.1根據農業機械化情況要求對土地流轉機制不斷完善
農業機械化情況不同,土地流轉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在土地流轉運行中,對相關的機制不斷健全,由此使得土地流轉政策能夠具體落實到位。流轉土地的承包戶要從政策上獲得支持,還要得到一定的扶持,以使得土地實現規模化經營。農村土地規模化的同時,農業機械化得以實現,包括農業機械承包戶、農業企業等等都要接受扶持。所以,要加大扶持力度。土地流轉中通過農田對調,就可以使得分散的農耕地經過兼并之后連成片,一些棄耕的土地經過合理兼并和劃分之后流轉給土地承包者。為了鼓勵糧食種植承包戶和農業機械承包戶,需要在落實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就從農業優惠政策上予以傾斜,特別要將相關的補貼落實到位,諸如機械設備的燃油和農業機械設備的技術維修等等,都直接關乎到承包者的利益。
3.2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環境要予以完善
其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中,資金投入力度需要增加,是確保農業機械化順利展開的關鍵,從政策的層面予以優惠是非常必要的。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各項補貼資金要嚴格落實,并專款專用,不可以擅自挪用。農業機械化運行中,各項配套服務要落實,改善農業機械化服務條件。
其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力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做好統籌規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農村的土地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機械設備運輸和使用中的耕地道路、排水渠道、灌水渠道等等,都要強化建設工作,這是保證農業機械設備運行的關鍵。目前中國農村田園化方向發展,將分散的土地合并,使得原有的小田成為大田,就可以進行機械化操作,不僅改善了農業環境,而且還可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效率。
其三,農田連片種植,還要進行合理規劃。特別是對于農作物種植,連片種植需要種植相同的農作物,而且種植方式上要保持一致。包括農業耕種、農業播種以及農作物的采收等等都要規范化,保持一致,在機械化設備的運行環境下,創造良好運行條件是非常必要的。
其四,農業機械化要滿足農業環境保護需求。農業機械化發展,要根據農業需要積極地引進新技術設備、采用具有節能效能的設備,以在使用農業機械設備的同時提高其使用效率,機械運行中也會降低成本。農業機械設備的科技成分越來越多,其結構不斷優化,農業機械化運行中可以獲得良好的環境保護效果。
結束語
中國的農業經濟在近年來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農業機械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機械化給農工業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便利,與土地流轉之間所存在著相關性。農村土地流轉規?;l展,需要機械化全程作業,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對擴大農業經濟規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建國.加快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J].廣東合作經濟,2017(1):23-30.
[2]許北鷗,習羽.建設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研究[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3(7):16-16.
[3]劉異玲,肖李,李松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動態選擇投資戰略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6):46-48.
篇4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村;轉變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7-0146-1
我國從幾千年前開始就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人口大國,為了解決民生問題,農業必然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但是作為第一產業,隨著近代工業、服務業等二、三產業的興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逐漸下降??墒寝r業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仍是最為重要的。
100年前農民種地還主要靠人力和牲畜,不僅辛苦,收成不高,收入微薄,有時都不能自足,何來談起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溫飽問題還未能解決,更不能成為創造盈利的產業。
建國初期就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并批準成立了“農業機械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做到“挖土不用鐵鍬,割麥不用彎腰,搬運不用肩挑”,農民逐漸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20世紀的工程技術為農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拖拉機、收割機、聯合收割機和幾百種其他農業機械是農業勞動者們渴求已久的,這些機械不但減輕了勞累,而且使農民從土地中獲得更好的利潤。農業機械化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經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提供了硬件。通過農用機械技術和農業知識的推廣,又為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的轉變提供了軟件。
2004年以來,國家開始實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農民獲益頗豐。中央根據實際情況逐年的加大補貼力度,從2004年7000萬元起步,至2008年增加到40億元,2009年又大幅增長到130億元,2012年中國農機補貼將達到200億。整合不僅體現國家對農業生產的重視,更體現黨和國家對農民的關懷。這項舉措不僅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農機總動力持續增長,糧食作物機耕機收面積也持續增長。吉林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從2004年開始對農民購置農機具實施財政補貼,不僅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改變了農機整體結構,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民收入,更加延伸出了農民的幸福指數。農業機械化正在給農業、農村和農民帶來深層次的變化。
轉變一:改變生產勞動方式減少勞動量和勞動時間
通過農業機械進入農戶家,農業生產在播種與收割兩個最為重要的階段逐漸增加并推廣了農用機械的使用,使農業勞動力實現合理分流,不但減少勞動力的投入,而且減少了人工勞作的時間。以水稻聯合收割機為例,一臺水稻聯合收割機,每天收割水稻70畝,人工每天收割一畝,每個收割季節,一臺收割機可作業1500畝,相當于1500個勞動力,也就是說,一臺收割機每個收獲季節可以“解放”1500個勞動力。從前很多農村的勞動力在種地之余選擇外出務工,在播種和收割兩個季節還需放棄工作或請假回家種地,不僅浪費時間,還減少了收入。自從農業機械進入農家,解放了很多農村的勞動力,將勞動力進行了整合,可以多家聯產,聯合收割等方式,這不僅減少了勞動量和勞動時間,更主要的是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量。
轉變二:農機推廣轉變農民傳統觀念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使傳統的“勞動力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而農機推廣的過程,也是農民思想轉變的過程。受數千年傳統耕作方式的影響,農民從對農機的不了解到接受,通過國家對農用機械知識的宣傳與推廣,到農民對農機化有了全新的認識,農民的思想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補貼就是政府給予農業特別是農民的一種財力上的扶持,不僅發錢還發東西,以前我們靠雙手種地,產量低,收入少,現在國家給我們錢,買拖拉機、玉米收割機,這是幫我們種地致富的?!边@就是永吉縣口前鎮玉關村一位普通老百姓對農業補貼的認識。雖然農民們的表達很簡單,但是農業補貼的作用其實也正如他們所說的:政府補貼做后臺扶持,農民種地“不差錢”。
轉變三: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幸福指數
農業機械的應用,不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量,減少了勞動時間,更主要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民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不僅限于解決溫飽問題,現在的農民家里,汽車、摩托車、農用機械是“農家三大樣”,家用電器齊備,更有很多農民利用農閑時間外出旅游,學習更多的農用知識,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種田不納稅,種地有機械,出門不太累,得病能報銷,電器全配備。住在新農村,賽似都市內,惠農喜事多,幸福有滋味……”這段順口溜道出了永吉農民的心里話。
篇5
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可以優化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發展環境。由于農業機械化技術具有高效益性,其進入市場后可以轉化為高效能的農業生產力,給農機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一方面它激勵著科研人員的技術創新積極性,使得更多更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誕生并服務于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又出現了爭奪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權的現象,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財產權益糾紛問題,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發展環境變得十分不穩定,使得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整體發展受到損害。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從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設計、開發和應用各個環節對其進行專利保護,避免不法分子非法侵占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科研成果,合法確定農業機械化技術成果的歸屬,進而切實保障科研人員和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的合法利益,提高科研人員研發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創新積極性,推進農業機械化企業開發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市場積極性,從而保證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農機市場中的有效應用,更好地推動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在健康的發展環境里持續發揮其社會效用。
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可以增強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競爭力。我國國內農機市場每年的農機技術產品銷售量十分龐大,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的農機技術產品在世界農機行業中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農機市場中假冒、盜用農業機械化技術制造偽劣的農機產品等不正當競爭侵權行為大量存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是嚴重損害了農業機械化企業在農機市場上的的技術競爭力。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從法律和制度上切實保障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合法權益,規范農機市場的農機產品競爭,使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能夠在國內外農機市場中憑借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獲得優勢競爭地位,在應對國內外市場中出現的專利侵權現象時,可以運用法律武器更堅決地打擊侵犯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的不法行為,進而提高我國農機技術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可以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業機械化的健康持續發展。其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機產品的質量和農業機械化的作業水平,實現消費者和農機企業雙贏,而且還有利于整個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我國農業由傳統向現代化轉變的進程。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需要先進的農機產品,更需要高技術含量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來推動先進農機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因此,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鼓勵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不斷創新,可以極大地推動我國科技興農的進程,使更多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從而提高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業產出,不斷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專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法律認識薄弱。首先,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申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法律意識不夠。許多科研人員和農業機械化企業的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重視大都放在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和推廣運用上,忽略了及時有效地申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以致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常常是出現了侵權事件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許多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對申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負責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專門機構??蒲腥藛T研發出新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后,權利主體在申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過程中不夠嚴謹,農業機械化技術在未完全取得專利保護前極易泄露被竊取,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被搶占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其次,相關人員和企業運用專利權保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法律意識不夠。農機市場中存在的假冒、盜用農業機械化技術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關人員和企業沒有及時有效地運用專利保護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正是因為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夠和法律認識薄弱,由此可能引發更多的假冒、盜用農業機械化技術等侵權行為,在應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侵權行為時,也常常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自我救濟能力較弱。不僅不能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避免損失的擴大,甚至一些企業放任侵權行為的存在,這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法律規定不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起步較晚,在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目前并沒有一部統一的法律來對農機行業進行統一的規范,對農機行業中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更是缺少相應的法律管理和保護。雖然各省市都頒布了《農業機械化管理條例》,但涉及農機機械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規定還比較少,并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立法嚴重滯后,制約了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工作的開展,迫切需要完善相關立法,形成有效的法律保護體系。同時,在我國現有《專利法》的規定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專利保護的成本過高,使得許多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為節約成本而不愿申請專利保護;另一方面,專利申請的審批期限過長,效率不高,一些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因此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申請專利保護;再者,對侵犯專利權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較弱,這使得許多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認為申請專利保護的意義不大,從而放棄申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有些取得了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權的企業在面對侵權行為時甚至放棄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些問題,都嚴重地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申請和運用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積極性。
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力度不夠。我國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力度十分有限。首先,缺乏有效的專門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維權機構。許多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自身的發展不夠完善,企業內部缺乏相應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配套制度,在應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侵權行為時,不能及時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整個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專利保護來看,我國也缺乏統一的專門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維權機構,農機主管部門內部并沒有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維權機構,能夠處理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侵權事件的專業人員也十分缺乏,因此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中出現的專利權糾紛提供的維權幫助十分有限。其次,由于缺乏專業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維權機構,我國在應對國際農機市場中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侵權糾紛時,國際維權之路也走得十分艱辛。因此,隨著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農機市場出現的大量專利侵權案件,急需一個權威性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維權機構來引導科研人員和農業機械化企業運用法律途徑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再次,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執法力度也遠遠不夠。許多地方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行政執法權有限,主管部門多而雜,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夠,因此很難形成統一的執法保護行動,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執法力度顯得十分薄弱,對農業機械化技術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并不完全到位。甚至有些還會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導致主管部門在農業機械化技術侵權事件處理中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農機企業的維權顯得十分艱難。此外,雖然農業機械化技術產業中的專利侵權事件大量存在,但農機企業采用訴訟方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現象卻相對較少,農機行業中發生知識產權訴訟案件多數以法庭調解和民間調解的形式結案,也存在著訴訟數年之久的專利侵權官司以不了了之而告終。一些法院和仲裁機構在農業機械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處理中不能及時、公正地裁判,使侵權糾紛無法及時得到解決,這不僅無法有力打擊侵權行為,也使得許多農業機械化企業對訴訟維權喪失信心。
完善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途徑
完善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法律體系。首先,應盡快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立法。在專利保護法律體系上,需要完善《專利法》的相關內容,以適應現代社會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的需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積極性。一是需要從立法層面改善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申請和審查期限過長的問題,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取得專利保護的法律規定,從而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獲得專利保護的效率,促進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申請專利保護的積極性。二是需要在立法中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專利保護力度。一方面針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權糾紛中常見的權利歸屬糾紛應有更加完善的規定,便于司法部門更好地處理相關糾紛,合法認定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權的利益主體;另一方面還應提高農業機械化專利技術侵權者的違法成本,給執法部門嚴厲查處侵權農業機械專利技術的行為提供法律依據,從而保障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的專利權。三是,還應通過法律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保護的相關配套制度,全面地維護農業機械化技術從研發到推廣各個階段的專利保護權益。部分省市在《農業機械管理條例》中大力推行農機新產品推廣許可證制度,通過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及成果進行鑒定,給予成熟的可用于推廣的農業機械化新產品頒發推廣許可證,以保護農業機械化技術企業的技術成果不受侵犯;同時,配以完善的農業機械化產品質量體系認證制度,促使消費者購買獲得質量認證的農機產品,堅決抵制假冒偽劣的農機產品,可以減少農機市場中侵犯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權的違法活動,進而達到保護農業機械化技術專利權的目的[2]。
篇6
一、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
1.作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有助于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更好的提高生產效率,以精準耕種、精準澆灌、精準收割來縮短生產作業時間,提高農業作業的效率。其次,專業化的農業收割機械設備有助于提高收割速度,降低收割環節中對農作物的損傷,更好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再次,以專業化的農業排水、灌溉、施肥等機械設備,能夠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確保農業收獲,與此同時,還能夠保障土壤肥力。
2.存在問題
(1)發展結構不合理。從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存在著農業機械化結構不均衡的情況。首先,從設備大小而言,大型機械化設備較少,而小型機械化設備偏多;其次,存在著農業機械化配套率較低的狀況,農業動力機械較多,農業配套機械較少;再次,設備使用角度而言,用于經濟作物生產相關的機械化設備較少,而用于糧食作物生產相關的機械化設備較多;最后,從使用行業,角度而言,大量的機械設備都是針對種植業而產生的,只有少量機器設備是關于養殖業、畜牧業和加工業的。另一方面,我國農業機械化工業的水平還相對落后,農業自主創新力度不夠、新技術新設備較少、農業裝備設置不夠合理技術含量較低等等這些方面,都嚴重抑制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2)生產機械化規模較小。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但是占的主要是土地廣闊和勞動力低廉的優勢,整體的農業發展水平還較低,農業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機械化規模更低。從我國農民的角度而言,很多農民思維落后、經濟拮據,會出現不愿購買或購買不起機械化設備的情況。在小型機械設備購買力都不足的情況下,大型機械設備的購買情況幾乎不會出現,嚴重抑制了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的發展狀況。與此同時,生產所需的各項物料、能源消耗等都處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之下,農業生產成本逐漸提高,農民幾乎沒有余錢進行農業機械化擴容,也是影響到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
(3)服務體系不甚健全?,F階段,我國農業發展呈現跨區域的特點,農業市場進一步擴大化,相關農業服務的范圍逐漸向后延伸,重點由原先的種植業逐步轉向產后加工業??傮w而言,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服務體系不是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提升較為緩慢。這樣緩慢的發展速度很難跟得上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需求。與此同時,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甚相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情況也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不均衡性,這也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措施
1.提高農民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購買力。農業機械設備是提高農業水平的重要設施。提高農民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購買力,應當立足于我國農村實際的經濟發展水平,衡量農民經濟收入與農業機械設備價格之間的關系。首先,可以由政府牽頭推行農業機械設備的合資購買、共同使用,有助于降低單個農民對于機械設備的承受壓力,提高購買力。其次,可以完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機制,相應提高政府補貼,側面降低農業機械的購買價格。
另一方面,提高農民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購買力,還應當需要提升農民對于機械設備的認知程度。通過組織宣講活動、體驗活動等,讓農民能夠更好的了解農業機械設備,發現這些設備能為自己的日常農業生產活動帶來的助力,充分了解購買相應農業機械設備后所需要的日常養護、后期維護內容。以此提高農民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認同感,進而提高農民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購買力。
2.推動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首先,應當充分發揮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逐步建立起以市場為主導、農業機械化服務為主要手段的新型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將農業機械轉變成為農業相關生產、?營人員共同用的農機具。其次,應當結合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以計算機科技為載體,建立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最后,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還應當參照我國農業機械化服務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農業機械服務工作。
3.構建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成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助力。積極運用新興科技,推進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工作,完成農業機械化出水平綜合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創新應當是依據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而不斷推進的。在推進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時應當注重農業大型機械化設備、農業配套機械設備、經濟作物生產相關設備和綜合農業設備技術的提高。與此同時,還應當根據不同區域條件,研發不同類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以促進不同區域的同步發展。加快構建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體系,有助于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篇7
我國現代農業是以農業機械化為物質技術基礎的農業。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國家農業工業化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生物高新技術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實施和推廣的關鍵載體,對于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逐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建設現代化農業必須實現農業機械化
1 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基礎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是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成分。發展農業機械化實質上是一場生產手段的技術革命。農業機械裝備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農業生產規模的限制,機械作業實施了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科學農藝要求,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力水平、擴大生產規模,農產品品質提高。形成專業化、商品化生產提供了可能。
2 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內容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過程將產生內生增長的良性循環效應。農業現代化是農村工業化過程,其中包含農業機械化過程。從各國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內容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形式看。盡管各國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和途徑,但共同點都要解決農業機械化問題。由于農業機械化是對傳統農業改造的技術進步過程,農業機械化投入是農業生產方式推陳出新的新陳代謝過程。根據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農業機械化投資會引致知識的積累,農業機械投入與知識積累形成一種有形投入與內生增長相結合的復合物,又將加快技術進步的進程,技術進步又可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投資的效益,使農業經濟系統出現增長的良性循環,從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長期經濟增長,提高競爭能力。
3 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志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為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農業勞動生產率,而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
二、建設現代化農業中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1 實現業農業產業化的首要條件是農業機械化。農業要實行產業化,向商品經濟社會化大生產方向發展,就必須逐步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提高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就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在農作物產出的諸多環節中,農業機械化都發揮出了先進生產力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良越來越重視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結構調整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農業產業化又為結構調整增添了新的內容。在此過程中,必須以農業機械化裝各和技術為依托,將農作物產出的各個環節聯結,建立農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基地。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因此,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農業機械化有著必然的要求。
2 實現農業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是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促使農民生產、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和建設和諧農村,建立學科學、用科學、學技術、用技術的良好氛圍。農業機械化是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人口素質與修養、搞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連接城鄉互動的橋梁與紐帶。在農村科學發展觀又具體表現為農民收入增長、農民健康、農業生產條件改善,以及實現農業與工業、第三產業共同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實現共同富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逐步向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邁進。
3 實現節約型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農業機械化。農村節約型農業發展主要表現在勞動力、農業用耕地、能源、水以及種子、化肥、農藥的綜合節約等方面。發展節約型農業,農業機械化是關鍵。農業機械化的廣泛使用,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就會大幅度地減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就會實現農業的節地、節能和節水,提高利用率,從而推動節約型農業發展。
4 實現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根本途徑是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機械化是強大的物質支撐。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要提高種養業的產出率的比重,農業機械化將為此提供技術和保障。農業機械化能保障人力無法完成或無法規模完成的農藝技術得以順利實施;實現機械化作業的規模性、、規范性保障農業的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機械化的高效性保障農村勞動力非農化、城鎮化。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篇8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快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著力推進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著力促進農機、農藝、農業經營方式協調發展;著力加強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全市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349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重點經濟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設施農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協調推進。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和支撐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到2020年,農機總動力穩定在405萬千瓦左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重點經濟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全面提高設施農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不斷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切實增強服務能力,逐步建立農業機械化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以轉變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1、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區域布局。堅持提升總量與優化結構相結合,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優化,以存量優化促進結構升級,廣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業機械,實現農機裝備數量穩步增長、裝備結構更加合理、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統籌發展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常規機械與高性能機械、糧食作物機械與其他農產品機械,重點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提高大型農機配套比和使用效率。在南部、西部的糧油生產區重點發展大馬力、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在東部、北部地區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適用性強的中小型機械。
2、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圍繞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鞏固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成果,著力提升玉米聯合機收水平。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稈還田、節水灌溉和精量播種施肥等環保低碳的農業機械和技術,積極探索集約高效的新型農業耕作方式。圍繞推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建設花生、馬鈴薯、大蒜和生姜生產機械化推進區,加快播種栽培、聯合收獲機械推廣力度,積極發展種植和收獲機械化。圍繞推進設施農業機械化,積極推廣田園管理、電動卷簾、保溫被、工廠化育秧、生態植保、病蟲監控、溫度濕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機械設備和技術,加快設施農業生產標準化、機械化。圍繞推進現代畜牧業和林果業機械化,加大飼料加工、畜禽養殖、生鮮乳收集、機械挖穴、育苗嫁接等機械設備的推廣力度。圍繞推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不斷提高種子加工處理、保鮮貯藏、分級篩選、糧食烘干等方面的機械化水平。
(二)以完善“四大體系”為支撐,著力增強農機公共服務能力
1、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整合農機產、學、研、推等各方面力量,提升農機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支持有條件的農機企業承擔研究開發任務,承擔或參與科技攻關項目建設。建立農機農藝協作機制,將機械適應性作為科研育種、栽培模式推廣的重要指標,加快制定科學合理、相互適應的機械作業規范和農藝標準,推動規?;a、機械化作業。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集成和融合品種、栽培及機械化技術,帶動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機械化水平提高。試驗引進數字化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提高機械作業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促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
2、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堅持公益性定位,建立完善以市級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為基礎,農機科研、教育機構和生產企業廣泛參與,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充滿活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提高推廣服務能力。加快普及主要農作物重點環節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動現代農業重點領域的生產機械化,逐步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加強基層農機技術推廣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充實人員,改善條件,增強手段。結合我市現代農業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產出能力強、機械化水平高、示范帶動作用大、各具特色的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實現區內耕、種、收、植保全程機械化生產,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特點的農機化技術路線和模式。加快推廣以秸稈覆蓋留茬還田、免耕播種施肥復式作業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進一步擴大。積極推進農機深松整地,不斷改進作業模式和技術規范。
3、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完善以農業機械化培訓機構為骨干、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為依托、社會培訓基地為補充的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體系,多層次、多渠道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加強農業機械化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規范化建設,提高培訓能力和辦學水平。組織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培訓工程,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機手的技術操作水平。加快培訓農機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農機人才隊伍。
4、完善流通服務體系。支持大型農機制造企業與專業農機流通企業相結合,建立新型農機營銷網絡。開展農機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培育一批輻射面廣、服務質量好的農機“4S”店、品牌農機店、連鎖農機店和區域性農機市場。強化農機零配件供應,利用農機維修網點、農機專業合作社、農資超市等渠道,推行送貨上門、服務到田間等銷售服務模式。依托重點生產和專業流通企業建立售后服務中心,搭建農機產品信息服務平臺,提高技術指導和服務水平。
(三)以發展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為載體,加快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
創新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鼓勵發展農機專業大戶和聯戶合作,探索發展農機作業公司,著力培養以農機手為代表的新型職業農民。到2015年全市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180個以上,承擔全市80%以上的農機作業量。積極開展規范化、示范性農機專業合作社創建活動,重點培育30個設施完備、管理規范、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主力軍作用,大力組織開展跨區作業、合同作業、訂單作業、代耕代種代收等農機服務,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農民流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農機作業、維修、租賃等市場,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
(四)以實施網格化管理為契機,切實加強農機安全監督管理
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和安全生產的新要求,以提高上牌率、檢驗率、持證率為重點,深化“平安農機”建設,積極推進農機安全網格化管理,落實“一格三網九定”措施,逐步建立以農機部門為主體的市、鎮、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構建縱到底、橫到邊、職能到位、責任到人、高效靈活的農機監管機制。大力推進農機安全監理方式轉變,監管環節由使用操作向農業機械化全過程延伸,監管范圍由拖拉機、聯合收割(獲)機擴大到所有農業機械,監管方式由重管理向管理與服務并重轉變,監管手段由傳統向現代化提升。加強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裝備水平和監管能力,促進農機安全生產。加大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發生。規范農機維修服務,實行農機維修行業準入制度,嚴格農機修理者從業資格和維修網點開業技術條件,加快區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農機產品質量抽查和市場監管,深入開展“星級文明農機市場和銷售企業”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機產品等坑農害農行為,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利益。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合理確定補貼資金規模和品種,并向重點作業機械、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傾斜。支持農機化推進工程,重點支持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先進農機具創新示范和農機規模化作業。鼓勵支持各鎮建立現代農業機械化示范園區。加大農業機械化重大技術推廣支持力度,在適宜地區實施保護性耕作、土地深松、玉米機收、花生收獲、秸稈還田、高效植保、節水灌溉等農機作業補貼試點。支持有條件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農業開發和新技術推廣項目,在加強裝備、完善設施、組織作業、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等方面給予扶持。對農機事業單位履行公益性、執法性職能所需經費,市財政納入預算。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機保險業務,研究對農業機械的保費補貼辦法。
(二)擴大金融服務領域。積極推動農機抵押貸款業務,研究制定對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購買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獲)機等大中型農業機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政策。對農機制造企業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引進等科技貸款項目,給予重點安排。對符合產業政策的農機制造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農機流通設施建設給予信貸支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中小農機制造企業可享受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創新型企業試點向農機制造企業傾斜。
(三)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繼續對符合規定的跨區作業農業機械、運輸跨區作業機械的車輛和技術服務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建立農機跨區作業“綠色通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真落實免征農機機耕和排灌服務營業稅、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項目的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對批發和零售的農機免征增值稅;對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中的農機制造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進一步落實農機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扣除等政策。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要求,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農機推廣和安全監管能力。根據國家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規劃要求,搞好保護性耕作示范區建設。加大對農機科研、技術推廣、安全監理、教育培訓、農機維修、信息服務平臺等公益性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在規劃、用地等方面積極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機庫房、維修間等配套設施,改善農機存放和保養條件。將機耕道路納入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現代農業四大基地建設和農村土地整治工程,統一規劃實施,切實改善大中型農機通行條件,提高農機作業效率。將農機流通體系納入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規劃,支持農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組織領導
篇9
1.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制約因素
農業機械化適應農村經濟體制的深刻變化,在改革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
1.1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與農業機械大規模生產之間存在矛盾,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的建立,客觀上形成了一家一戶分散的經營模式,“細碎化”的小規模土地不利于田間機械作業,尤其是限制了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近年來,盡管加快了小型、微型農業機械的研發、設計、制造和推廣速度,但分散經營的農戶不可能家家購買,購買了農業機械的農戶,作業時間相當有限,農機具大部分時間在閑置,導致農業機械的的普及率難以提高;盡管通過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與農業機械大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遠遠落后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求,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
1.2勞動力素質低與農業機械操作要求高之間存在矛盾,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隨著勞務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精壯勞動力都進入大中城市務工或從事二、三產業,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的多為老年人和婦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出現了農業機械無人操作的現象,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
1.3科技創新動力不足與農業機械應用領域的拓展之間存在矛盾,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從制造方面看,科研創新能力比較滯后,生產能力仍然不強,農業機械與農藝措施依然存在難以銜接的問題。從裝備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間作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發展較快,但農機裝備結構依然不盡合理。從作業方面看,耕整機械、播種機械、收割機械等田間作業機械和運輸機械發展較快,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設施農業等領域的機械化水平較低,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
1.4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與多元化的農業機械化服務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國家級農機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有限,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緩慢,服務范圍不廣,農機銷售、作業、維修三大市場仍不健全,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
2.農業機械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和農民收入水平,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因素,與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息息相關。已經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由于農業機械的不斷創新和廣泛應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無論從國外還是國內的情況看,農機化水平高的地區,農民收入也比較高,生活相對富裕。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一是可以發揮農機的增產、增效功能,直接創造財富。二是可以發揮農機的替代功能,轉移農村勞動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就是通過農業生產“增機、減人、增收”的過程。三是可以發揮農機的吸納功能,安置部分農民實現農業內部再就業。
3.農業機械化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必然要求。農業機械是先進的生產工具,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發展農業機械化,實質上是一場生產手段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是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可以極大地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文明生產,體面生活”。農業機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業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夠充分地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成果。
4.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農業勞動生產率,而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農業機械化水平是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綜觀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發展歷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均以農業機械化為前提,農業固定資產的大部分是農業機械,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作業都是靠機械設備來完成的。要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形成農I競爭力的核心能力,必須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集約化水平。
篇10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一步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農業生產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也順勢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當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與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以下就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作膚淺的論述:
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性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句名言,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實現農業機械化。而農業機械化的實現依靠于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因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是農機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轉為農業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工作措施之一。只有把農業機械化的科研成果采取示范推廣或其他的方式,向農業機械的使用者推廣應用,科學技術才成為第一生產力。所以,農業機械化的新技術、新機具只有通過技術推廣應用后才能被人們所認識,新的農業機械才能被農民所接受,新的農業機械化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若沒有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最好的農業機械化科研成果只不過是一件陳列品,沒有推廣應用的科研成果,對人類就沒有貢獻,就沒有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有切實地把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做好,農業機械化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成為農業的生產力,農業現代化才能早日實現。
二、目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在新機具的使用性能或者新技術研發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發展,但在農機化推廣應用方面仍然存在比較多的問題。比如,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不完善,有的地方沒有專職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只是由基層農業服務中心派員負責,缺乏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從事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使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較難開展。而且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的辦公條件亦比較簡陋,普遍存在推廣經費不足、推廣的方法和技術比較落后,推廣設備已經嚴重老化,以及沒有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基地等問題,對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方面帶來了諸多難題。
另一方面,作為農業機械的使用者,農民的整體素質普遍較低,大部分農民心理是因循守舊,這種心理直接導致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難以被農民所接受,農民存在對農業機械新機具、新技術保持觀望甚至懷疑和抵觸的態度。這種傳統落后的思想和抵觸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也使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工作變得困難,妨礙了農機化科技成果轉變為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進程。
三、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的先進生產力集中地表現在農業機械化應用上。要改變傳統的農業耕作,發展現代的農業機械化,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方面,建設更具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提高農業在生產力以及生產質量的水平,必須通過現代農業機械化來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而且使農民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實現農村剩余勞力向城市轉移,對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亦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要加強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完善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的辦公設備和條件,培養一支具素質高、業務精的農業機械化專業技術人才,穩定農機化專業技術推廣人員,使他們更好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
(二)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法
由于農業機械化技術主要是面向農村推廣應用,推廣對象主要是農民,所以,農機化技術推廣部門要認識到農民思想比較因循守舊,對新生事物的認識以及接受方面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推廣的渠道上,應該利用現場示范或者視頻播放等比較直觀的方法進行推廣,同時也可以結合樣機展示和圖片教學等方法。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農業作物、農藝要求等具有適應性的農業機械進行針對性地推廣,以引起農民對農機化新技術或新機械的重視,讓農民或者機手直觀地認識到新技術的效果,從而引發他們對新技術或新農業機械的興趣。同時,把建立實驗示范基地作為地區推廣的重點,通過示范基地引導農民使用先進的農機化技術,使他們親眼見到農業機械新機具或者新技術使用后的實際效果,從而轉變傳統的觀念和心態,自覺改變農業生產行方式,主動將新農業機械或者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實踐中去。
(三)提高農民科學素質
廣大農民是使用農業機械化技術的主體,因此在選擇新技術和決策的時候也需要農民的廣泛參與。因此,要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尤其是科技素質。在這方面針對農民的實際需求開展技術培訓,著重在農村進行科技知識的普及,提高農民的整體科學素質,以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轉變農民傳統的觀念,使農民對新事物、新技術有更強的接受能力,增強他們推動農業現代化的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
(四)加強農業機械科研開發與推廣的相互配合。
農業機械化技術科研開發單位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要做到密切配合,把科研開發以及推廣服務進行有機結合。尤其是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要建立示范推廣基地,科研開發與技術推廣通力合作。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單位負責農業機械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推廣工作,同時把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或新機具在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地向農業機械科研開發單位反饋,使農業機械科研開發單位更好地對新技術或者新機具作出技術改進。并有針對性地對農民的實際需要開發新的農業機械和新技術。兩個部門相互配合,又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提高農業機械新技術和新機具的使用性和適應性,研制出地區適應性廣的農業機械,做到優勢互補,協調合作,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農業機械化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從而更好更快地實現農業機械化。
四、結語
為了能夠全面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必須加強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的建設,建立具有專業的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創新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方法,使農業機械化技術得到更好地推廣應用,使我國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楊愛蓮,丁春梅,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
[2]王慶云,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08
[3]巴拉提?阿斯木,加快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 進一步促進新疆現代農業建設[J],新疆農機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