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

篇1

關鍵詞: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管理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養殖領域不斷擴大。通過水產養殖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還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飲食條件。然而,由于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污染,水產品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加強對無公害水產品技術的發展刻不容緩。基于此,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及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無公害水產養殖現狀

在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對水生生物生產與繁殖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體內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導致水產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另外,一些水產養殖戶為了提高生產效益,采用大量的藥劑,導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強,用藥物進行飼養,導致水產品藥物含量過大。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也越來越大,無公害水產養殖業不斷發展,成為了新時期水產品發展的重要部分。

2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

2.1親本培育技術

將安全水源(廢污染、非疫區)中親本作為培育的主體,保證整個水產養殖場的清潔,提升親本培育中的繁殖質量,保證水產品滿足相關質量標準。在養殖過程中優選飼料,保證產品營養的全面性,根據親本類型不同選擇不同的池塘進行飼養與管理。在親本繁殖后,應該迅速將種苗進行圈養,同時建立有關的管理文件,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2.2選擇場地

在進行無公害水產養殖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水質適宜、水量充足。在養殖場地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專業的設備進行水質檢驗,檢驗水質是否含有對水產品有害的物質。在保證水質無污染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無公害養殖基地的交通情況,應該盡可能避免基地遠離交通線路,避免給養殖物資、產品的運輸造成影響。

2.3飼料投喂

餌料是水產動物生長的必要基礎,餌料的質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整個水產養殖的效果與質量。如果給水產養殖動物投喂了劣質的飼料,不僅會對水產動物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給整個養殖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必須保證餌料質量、新鮮。同時,還應該保證投喂方式、時機的合理性,根據水質、天氣、攝食情況等,合理地掌握投喂量。

2.4運輸暫養加工技術

水產應該來自于優質的新鮮水產生產基地,水產品各項化學指標、物理指標都應該滿足相應的質量要求。在水產品運輸的過程中,應該實施有效的保鮮技術,采用有效的處理措施,在運輸過程中,應該保證存儲容器的清潔、衛生,同時在裝車前進行進一步清潔。對于活的水產品,在運輸中需要保證水質符合水產品相關運輸標準,提前2h喂食,同時還需要對水產品進行適當的檢驗,保證運載材料無公害、無毒。同時,嚴禁使用品,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都應該避免對水產品的污染。

2.5病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的重要因素。在無公害水產養殖過程中,必須做好對水產品的病蟲害防治。對水體、飼料、餌料、工具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如果遇到養殖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可以采用純中藥制劑,對全池進行應激減緩處理。尤其是在梅雨季節,為了避免飼料被霉菌污染,可以將中草藥制劑添加到飼料中,增強抵抗力,同時采用低毒、無毒等藥物進行治療,嚴禁使用抗生素。另外,對于水產品病害的防治,不應該使用高殘留、高毒的魚藥,避免魚藥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的損害。同時,在養殖過程中,不能直接向養殖水體中使用抗菌素,選擇對人體無害的藥物,避免污染水產品,繼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3無公害水產養殖管理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發揮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作用,通過法律的方式加以約束。水產監管部門需要對無公害水產養殖的重要性進行進一步明確,各司其職,對水產養殖業進行嚴格的監管,對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的飼料、藥品等進行全面的質量監控,確保水產養殖的安全。另外,從市場營銷層面上加大管理力度,嚴禁那些違反相關規定的藥品、飼料等進入市場中,加大懲處力度。同時,加大對無公害水產養殖的宣傳,提升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意識,同時讓其學會對水產品質量優劣的辨別,從各個方面避免劣質有害產品進入市場。

3.2強化對水產養殖戶的技術培訓服務

國家相關部門或機構需要以水產養殖戶為主體,向養殖戶普及相關的養殖技術,不斷提升水產養殖水平。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可以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或者邀請相關的專家,深入水產養殖基地中,向相關的人員傳授專業的養殖技術。還需要印發相關技術宣傳頁,通過各種渠道傳播養殖技術。從養殖戶規劃設計、養殖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育苗供應、運輸等各個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對水產品,必須經過國家權威機構的檢驗,只有全面合格后,才能為其辦合格證書,之后進入市場銷售。

4總結

水產養殖是農業領域中重要的分支,為人們提供豐富的水產品。但是,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對水質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給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導致很多含有有害物質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無公害水產養殖成為了水產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極為迫切,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的研究,可以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玉華,養殖池塘底質改良實用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5,21(8):102-103.

[2]李輝,羅韶華,朱文蓮.蝦蟹集約化生態高效養殖關鍵技術[J].科學養魚,2013,32(12):99-100.

[3]周玉玲.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研究——以烏魯木齊市為例[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15,14(8):244-246.

篇2

關鍵詞: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無公害水產養殖;養殖模式

中圖分類號:S96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7-1426-04

Nuisanceless Breeding of Procambarus clarkii and Its Developmental Proposals

XIONG Guo-yong1,ZHANG Tong-lin1,ZHOU Hui-ming2,YU Bo1

(1. Department of Science,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chang 330027, China;

2. Jiangxi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 330039, 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standard of nuisanceless aquaculture, current culture mode, culture environment, seedlings, breeding and disease control of Procambarus clarkii farming were reviewed, and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 for the deficiency of Procambarus clarkii farming.

Key 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nuisanceless aquaculture; culture mode

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俗稱小龍蝦,隸屬于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Orgerdecapoda)爬行亞目(Reptantia)螯蝦科(Cambaridae)原螯蝦屬(Procambarus),其原產于北美洲的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18年從美國引種至日本, 1929年左右從日本傳入我國[1]。由于長江流域生長條件適宜,小龍蝦很快成為該地區的優勢種群[2];加之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頗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也因此很快成為水產養殖的新品種[3]。

克氏原螯蝦作為我國漁業經濟產業中的水產品之一,其人工養殖已經在各地廣泛地開展起來,并且已經成為出口美國和歐盟的重要水產品。根據克氏原螯蝦的生物學特性開展無公害健康養殖,收獲高品質的克氏原螯蝦健康產品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筆者通過調研各方信息,結合水產品無公害健康養殖的各類現行規范標準,對我國克氏原螯蝦無公害養殖的現存養殖模式、養殖環境、種苗、飼養管理及病害防治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發展建議,以期對該產業健康穩固發展有所啟示。

1 克氏原螯蝦的生物學特征

克氏原螯蝦為夜行性動物,多營底棲爬行生活,野生狀態下常棲息于湖泊、河流、水庫、沼澤、池塘及溝渠中,有時也見于稻田,有較強的攀援和掘洞能力[4]。

克氏原螯蝦是雜食性動物,不同發育階段其食性不一。剛孵出的幼體以其自身卵黃為營養;Ⅱ期幼體能濾食水中藻類、輪蟲、腐殖質和有機碎屑等;Ⅲ期幼體還能攝取水中小型浮游動物,如枝角類和橈足類等;幼蝦則具有捕食水蚯蚓等底棲生物的能力;成蝦食性更雜,能捕食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幼體、水草、水底淤泥表層的腐殖質及有機碎屑等[5]。

克氏原螯蝦與其他甲殼動物一樣,蛻殼后才能生長。水溫和營養狀況是影響其蛻殼的主要因素,除了冬季以外,春季、夏季和秋季克氏原螯蝦都有蛻殼。剛蛻殼的蝦體色淺,身體較柔軟,活動力較弱,約1 h左右體色轉深,蝦殼漸漸變硬,躲避能力增強。在適宜水溫及營養條件下經數次蛻殼生長,5~8個月體重可達30~150 g[6]。

克氏原螯蝦在4~9月份均可繁殖,4~6月份為繁殖高峰期,當水溫超過20 ℃以后,親蝦進行,一般后10 d左右即可產卵,產出的受精卵粘附在雌蝦腹肢的剛毛上,產卵數量因親蝦個體大小而異,一般體長為7~10 cm的親蝦一次產卵約300粒。受精卵適宜的孵化溫度為22~28 ℃,在18~20 ℃時,孵化期為30~40 d, 25 ℃左右時,一般15 d左右即可孵化[6]。

2 克氏原螯蝦的無公害養殖

克氏原螯蝦適應能力強,養殖模式多樣,但無論哪種模式都應根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技術要求進行養殖生產,綜合起來主要涉及養殖模式、養殖環境、種苗、飼養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問題。

2.1 養殖模式

根據克氏原螯蝦的生物學特征可知其成蝦食性復雜,食譜較廣,生活環境多樣,棲息于湖泊、河流、水庫、沼澤、池塘及溝渠中,稻田中也可生活,適應性極強。因此,人們在養殖實踐中總結出多種適合克氏原螯蝦養殖的模式,根據養殖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可分為單一養殖模式和混合養殖模式。

單一養殖模式是指利用一些閑置區域或不宜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的田地,通過種植可作為螯蝦飼草的作物、青飼料來養殖克氏原螯蝦。久負盛名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克氏原螯蝦養殖戶早期就開展這種養殖模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7,8]。而在我國主要以池塘和稻田這兩種生境進行單一養殖。池塘養殖模式一般以淺塘為主,較深池塘則多以混養魚、蟹來提高水體利用率。稻田養蝦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蘇等幾個克氏原螯蝦的主產省份。各地主要是利用現有低洼、低產稻田(冬閑田、冷浸田、冬泡田、低湖田)和原稻田養蟹(魚)區開展稻田養蝦[9]。江西省鄱陽湖區采取中稻與螯蝦輪作,不僅不影響中稻的產量,而且每公頃可收獲1 500~3 000 kg的螯蝦,是一種理想的養殖模式[10]。此外,各地還有利用河道流水生態養殖模式、湖區沿岸的湖蕩圍欄養殖模式和湖區低洼田養殖模式等。

混合養殖模式是指將克氏原螯蝦與其他經濟水產動物和植物共用水體或土地,充分利用養殖空間,達到克氏原螯蝦與種植、養殖產品共同豐收的目的。常見的克氏原螯蝦與種植作物混養模式有稻蝦同作模式[9]、茭蝦共作模式[11]、蝦林結合模式[12]等。在稻蝦養殖的基礎上,也有研究者開發出藕田養蝦模式[13],效果不錯。克氏原螯蝦與經濟水產動物混養的模式有克氏原螯蝦與鰱魚、鳙魚、草魚等池塘混養模式,克氏原螯蝦與河蟹混養模式等。混合模式充分地利用了水體的不同層次空間,可以促進有機食物鏈的形成,從而獲得健康無公害的水產品,經濟效益良好。

2.2 環境問題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選擇在周圍無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飼料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良好生態環境區域,且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土壤必須是未被工業“三廢”、農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的區域[14]。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的優化選擇技術是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前提。產地環境質量要求符合無公害水產品漁業水域土壤環境質量、漁業用水質量及大氣環境質量等要求。具體來說,克氏原螯蝦養殖水域土壤環境中重金屬(如汞、鎘等) 和農藥(六六六、滴滴涕等)的殘留量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 的規定;淡水漁業水源水質要求水質的感官標準即色、嗅、味要符合規定(不得使蝦帶有異色、異嗅、異味),衛生指標符合水產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 5051-2001) 的規定。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和氟化物(F)的濃度應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的規定。

克氏原螯蝦養殖模式多樣,養殖環境主要集中在池塘、稻田、低洼、溝渠、湖區等生態區域,其主要環境威脅來自農業區各類作業殘留污染和湖區生態惡化。為了滿足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環境要求,不同養殖模式下可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產地選擇和保持水質質量。根據調研的情況來看,克氏原螯蝦產地大都遠離各類污染源、水源清新、水量充足、交通便利;各養殖區域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與外界分界甚至隔絕,如加固加高田埂,在養殖區域一定范圍外設立圍網;為了保持養殖水體質量,可在冬季干塘、干池時進行日曬霜凍,進水后用生石灰對養殖水體進行徹底消毒[9-15];定期更換新水,定期噴灑光合細菌、EM復合菌等生物制劑[16];在池塘中種植水草為螯蝦補充餌料和增加水體溶氧,等等。總之,要使水質始終保持“肥、活、嫩、爽”的狀態。

2.3 種苗問題

蝦苗是克氏原螯蝦養殖的基礎。蝦苗生產和引進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農業部頒布的《水產種苗管理辦法》的規定。無公害水產養殖要求從具有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的原種場選購健康、無疫病的種苗,經檢驗和檢疫合格后方可放養。蝦苗在放養之前要進行消毒,一般用3%的食鹽水浸泡5~10 min或用20 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 min左右,以防止病菌及寄生蟲帶入養殖水體[17]。

克氏原螯蝦的養殖已逐步向大規模、產業化方向發展,種苗問題也成為該產業穩定發展的瓶頸,如何培育規格大、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快速的優良蝦種就成為克氏原螯蝦養殖研究的一大難題。目前,克氏原螯蝦繁殖生物學研究實踐已經開展,溫室大棚繁育、人工誘導繁殖、網箱培育等水產育苗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克氏原螯蝦種苗繁育研究中[5,10,15,18-21]。各種新型育苗技術在研究實踐中出現,據文獻報道,27~30 ℃是受精卵孵化速度和孵化率達到最高的最適溫度范圍[22];利用孕酮等外源性物質刺激克氏原螯蝦大顎器分泌促性腺發育激素,實現大量雌蝦同步產卵[23];利用克氏原螯蝦需水產卵的習性,采取冬季降低水位,春季抬高水位的方法迫使其同步產卵以獲得規格相當的蝦苗[24];江西省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開展的“七操作一體”的克氏原螯蝦仿生態繁殖操作法,對于實現克氏原螯蝦規模化育苗效果顯著[25]。

2.4 飼料問題

飼料作為水產養殖的物質基礎,是克氏原螯蝦養殖的核心問題,其質量直接影響到水產品的品質,飼料安全是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關鍵因素。天然飼料應符合《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01)的要求,配合飼料應符合《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01)及《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要求;飼料中添加礦物質、維生素等添加劑應按國務院頒布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執行,嚴禁使用未經許可的藥物做添加劑[6,14]。

克氏原螯蝦食性雜,不同生長階段食性雖略有不同,除了早期稚蝦可以取食豆漿之外,其他階段基本以動物性飼料、人工配合飼料與青飼料為主。各種鮮嫩水草、水中底棲動物、大型浮游動物等天然餌料及各種魚蝦尸體都是克氏原螯蝦喜食的餌料,對人工配合飼料同樣喜食。在養殖實踐中,為了給克氏原螯蝦提供健康、天然的餌料,可在放養前對水體經常施用有機糞肥以培育基礎餌料生物,如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種植和移植水生植物,如輪葉黑藻、金魚藻、伊樂藻以及水葫蘆、水花生等;向蝦池中投放螺螄,以提供基礎動物性餌料。在螯蝦生長的不同階段要合理投喂人工飼料和青飼料,注意優質動物性餌料與植物性餌料合理搭配投喂,一般全年動物性餌料占30%~40%,谷物類餌料占60%~70%[10],并且應注意投喂時間和量的變化等問題。

2.5 病害防治問題

病害防治是無公害水產養殖穩定開展的保證。無公害水產養殖十分重視對水產動物的病害防治,落實“全面預防、安全治療”的方針,尤其重要的是安全用藥問題。藥物的使用必須按照《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 5071-2001)的規定執行,要求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長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漁藥;嚴禁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批準文號以及沒有生產執行標準的漁藥;嚴禁使用國家農業部頒發文件規定的高毒、高殘留及具有“三致”毒性的漁藥,如孔雀石綠、磺胺噻唑、磺胺、六六六、滴滴涕等;嚴格遵守漁藥的休藥期規定,如漂白粉休藥期在5 d以上;土霉素、磺胺甲惡唑休藥期均在30 d以上;另外還必須做好養殖用藥記錄,以便及時糾正和規范漁藥的安全使用[26]。

克氏原螯蝦養殖常見的疾病有白斑綜合征、螯蝦絲囊霉菌病、螺原體病、孢子蟲病等,常導致螯蝦出現爛鰓、甲殼潰爛等癥狀,嚴重影響克氏原螯蝦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27]。在克氏原螯蝦無公害養殖生產中,為了全面防治病害,常從養殖環境、種苗及飼養管理這三大問題著手,比如選擇自然環境良好的養殖區域,適時用適量漂白粉、敵百蟲、亞甲基藍潑灑養殖水體,以殺滅病原;種草移螺,使水質符合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的標準[28];選擇或培育抗病力強的螯蝦種苗;選擇符合無公害養殖標準的天然飼料和人工飼料,合理投喂,避免污染水質。另外還要加強養殖管理,密切注意克氏原螯蝦養殖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變化,對已經患病的螯蝦要合理用藥,必要時應及時隔離治療或清除。這些都是克氏原螯蝦無公害養殖中防控各類病害發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 發展建議

克氏原螯蝦的無公害養殖是一個日趨流行的養殖方向,目前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為了更好地發展克氏原螯蝦無公害養殖,筆者根據調研的實際信息進行分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1)加強開展克氏原螯蝦規模化原種繁育的研究。我國各地克氏原螯蝦養殖戶的蝦苗大都來自野生捕撈和本地自留種苗繁育,雖有報道一些規模化育苗技術,但是大多還處于試驗階段,遠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規模養殖對種苗的需求。此外,本地自留種苗繁育很容易造成種質的退化。因此,加強良種繁育,篩選培育出個體大、含肉率高、生長快及抗病性強的優質種苗勢在必行。

2)加強規范不同養殖模式的生產標準。部分養殖戶誤認為有水即可養殖,導致其未對養殖場地進行選擇;還有些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未嚴格執行無公害養殖的規范要求,導致出現病害蔓延、螯蝦產品污染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實施不同養殖模式的規范化生產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必要時要引入高級養殖體系,如HACCP體系,確保克氏原螯蝦產品的品質,提升螯蝦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開發適口的克氏原螯蝦專業飼料。隨著市場對克氏原螯蝦的需求不斷增大,克氏原螯蝦規模化養殖勢在必行,天然餌料已經無法滿足養殖需求。開展克氏原螯蝦營養學研究,開發適合不同生長階段(特別是螯蝦幼體階段)食性和營養需求的適口餌料是促進健康養殖發展的關鍵步驟,能極大地促進克氏原螯蝦產業的穩健升溫。開發設計出的飼料應達到生態健康、減少水體污染的要求,實現無公害養殖和養殖經濟效益擴大的同步化。

此外,加強養殖管理是不容忽視的。在克氏原螯蝦健康養殖過程中,只要嚴格堅持執行無公害水產養殖的標準,敢于實踐,一定能走出持續穩定的克氏原螯蝦無公害健康養殖之路。

參考文獻:

[1] 寇祥明,張家宏,王守紅,等. 克氏原螯蝦行為的初步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10,22(12):150-152.

[2] 王衛民. 軟殼克氏原螯蝦在我國開發利用的前景[J].水生生物學報,1999,23(4):375-381.

[3] 王汝娟,黃寅墨. 克氏原螯蝦重要化學成分分析[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1996,13(1):38-39.

[4] 方春林,鄧勇輝,余智杰. 克氏原螯蝦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江西水產科技,2010(3):18-20.

[5] 周 鑫,徐增洪,趙朝陽. 克氏原螯蝦人工繁殖及無公害養殖技術(二)[J]. 科學養魚,2009(2):12-14.

[6] 田功太,黃成娟.克氏原螯蝦的生物學及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J].齊魯漁業,2009,26(3):44-45.

[7] ROMAIRE R P. Harvest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used in cornmercial procambarid crawfish aquaculture[J]. 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1995,14:545-551.

[8] MCCLAIN W R, ROMAIRE R P. Crawfish culture: A Louisiana aquaculture success story[J]. World Aquaculture,2004,35(4):31-35,60-61.

[9] 何玉明,張天虎. 我國克氏原螯蝦稻田養殖發展現狀及對策[J]. 科學養魚,2011(3):1-2.

[10] 朱鴻章,沈建新,陳登玲. 克氏原螯蝦繁殖養殖的調查[J]. 江西水產科技,2009(3):15-18.

[11] 宋光同,丁鳳琴. 茭白、克氏原螯蝦生態共作技術[J]. 科學養魚,2011(2):24-26.

[12] 趙衛東,陳學鋒.新型生態漁業模式-蝦林結合生態養殖模式[J]. 漁業致富指南,2009(1):37.

[13] 肖召旺. 藕田無公害養殖克氏原螯蝦技術初探[J]. 漁業致富指南,2010(2):47-49.

[14] 陳克會,劉守業. 淺談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技術要求[J]. 中國水產,2002(8):25-26.

[15] 魏彥生. 克氏原螯蝦苗種繁育及池塘生態養殖技術探析[J]. 漁業致富指南,2011(5):44-46.

[16] 黃鮮明,李 飛,顧志敏,等. 克氏原螯蝦三種健康養殖模式總結[J]. 河北漁業,2011(5):37-40.

[17] 許 麗,管士成. 綠色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技術[J]. 黑龍江水產,2007(5):16,29.

[18] 韓 飛. 克氏原鰲蝦的繁殖生物學及養殖相關病害的研究[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19] 呂建林. 克氏原螯蝦繁殖生物學及胚胎和幼體發育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6.

[20] 周 鑫. 克氏原螯蝦人工繁殖及無公害養殖技術(四)[J]. 科學養魚,2009(4):12-14.

[21] 舒新亞,龔珞軍,陶忠虎,等. 人工誘導克氏原螯蝦同步產卵試驗[J]. 淡水漁業,2006,36(5):45-47.

[22] 呂 佳,宋勝磊,唐建清,等. 克氏原螯蝦受精卵發育的溫度因子數學模型分析[J].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0(2):226-231.

[23] 趙維信,李 勝. 克氏原螯蝦大顎器對卵巢發育的影響[J]. 水產學報,1999,23(3):229-233.

[24] 劉偉杰,嚴維輝,張成亮,等. 克氏原螯蝦同步化與非同步化育苗效果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4):15029-15031.

[25] 方春林,萬正義,周智勇,等. 克氏原螯蝦仿生態繁殖技術研究(Ⅲ)[J]. 江西水產科技,2011(2):12-14.

[26] 冉永明. 無公害水產養殖中的用藥問題研究[J]. 北京農業:下旬刊,2011(2):44,46.

篇3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成果與共識

(一)水產站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指導和農村經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水產站緊緊圍繞“做強近海漁業”的主題,扎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漁業總產值超過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以上。淡水漁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的優勢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80013畝,已經被省海洋漁業廳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為我縣發展無公害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2全縣有漁藥經營業戶41家,這兩年執法監管很嚴,41家漁藥經營業戶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經營。

3全縣有漁用飼料加工業戶79個,其中飼料廠17家。目前調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為全面監管奠定了基礎。

4在水產技術研究方面,我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沈陽市雨濃魚類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和省海洋科學計劃課題1項,自立課題2項,編訂完成省市水產地方標準9項,發表學術論文23篇,發表論著1冊。

5在新技術技術推廣方面先后推廣了高效低污染水產配合飼料5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200萬元,社會效益1億元;推廣了菌藻修復水產養殖環境新技術,示范10000畝,為發展我縣有機綠色漁業提供了技術和經驗支撐;推廣了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示范水面10000畝。節約用電750000千瓦時,節約地下水資源2000萬立方米,綜合經濟效益650萬元,社會效益超億元。

6水產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動物防疫站和沈陽是雨濃魚類營養病害研究所為中心輻射全縣漁區40家病害防治網絡,每年平均處置病害上萬例,并在全縣推廣了框鯉、草魚和黃顙魚的主要病害防控技術,大大減少了病害發生。7在苗種檢疫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我站實施了抽檢監督,在今年全省抽檢的3組樣品中檢測均為合格。

8在水產品安全執法監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檢查30000多畝,在國家商品魚抽檢中呋喃類、孔雀石綠和氯霉素均為檢出。

9在水產技術培訓與服務方面,我們對養殖者開展了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對與要經營業戶進行了法規培訓。我站還組建了“沈陽近海漁業網”和“北方水產病害防治資訊”兩個技術服務平臺,開設了水產養殖技術、病害防治、營養與飼料等20多個欄目,還開辟了專家遠程診斷咨詢系統,方便了水產養殖者的技術咨詢與病害診斷。

(二)領導班子形成的共識

通過學習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檢查并結合工作實際,我站領導班子達成如下幾點共識:一是堅持科學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沒有科學的創新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二是加大對養殖者無公害生產技術的培訓力度,是獲得無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實現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我們水產技術推廣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實現漁業生產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使我們水產推廣人的最終目標。

(一)存在的問題

1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夠,偌大的8萬畝生產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除投入品如漁藥、飼料等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外,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和采取得力的監管措施。

2新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還沒有跟上時展的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強跟進。

3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工作需要加強,因為它是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的基礎性工作。

4苗種檢疫工作有待于加強,苗種是養殖的基礎,苗種的質量關系到養殖的成敗和收益,也關系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5飼料加工戶和漁藥經營戶的原料進貨來源和渠道需要進一步監管,應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隱患根源和避免隱患。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客觀原因是政策、機制、人力跟不上發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觀想到各觀做不到。比如我縣有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8萬畝,飼料加工業戶79家,漁藥經營業戶41家,有2000多個養殖單位,從業人員上萬人,僅靠幾個人去監管是力不從心的,主要是監管體系建設不到位,縣鄉監管機制設置不順暢。招人又沒有編,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鄉鎮、村的機構設置不對應,我們有協調不了也管不了。

2主觀原因是領導班子思想認識跟不上發展要求,有時一想就這幾個人,經費不足,人力孤單,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沒有從措施和辦法上下功夫,缺乏創新思維和得力措施。

三、今后發展思路及工作目標

(一)進一步加大對漁業投入品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具體措施是:針對養殖單位和養殖者印發池塘生產日志和產地證明,對水產良種場印發苗種繁育記錄手冊和產地證明,要求他們嚴格記錄生產過程管理記錄,定期抽查和檢查,對水產良種場還要實施定期苗種檢疫,實施生產過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針對飼料加工業戶和漁藥經營業戶印發進貨銷貨記錄表,要求他們記錄原料來源和進貨渠道,記錄銷售對象,定期抽查檢驗,控制貨源與去向。

2、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馴化、試驗與示范工作。引進新品種,尤其是瀕危的一些土著養殖品種,這些品種往往天然產量接近枯竭,市場需求價格高,如果試驗成功,一方面保護了品種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規模化生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對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3、大力推進優勢養殖品種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養殖進程。推進無公害、有機和綠色水產品養殖,大力倡導生態養殖模式。

4、大力推廣生物工程菌修復池塘養殖環境新技術和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對構建生態良好,環境優良的水產養殖環境具有生態戰略意義。

5,加大對水產養殖生產者的生產技術培訓力度,提高養殖者的生產技術素質,對生產增效農民增收和水產食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未來三年工作目標

1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個。(黃顙魚、框鯉、草魚個1個,每個300畝-500畝)。

2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5個,每個300畝-500畝。

3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化生產基地3個,面積800畝以上。

4技術指導和支持建設有機和綠色商品魚生產基地一個,面積1000畝以上。

5引進烏蘇里擬鲿新品種繁育、馴化養殖,形成規模化繁育養殖基地1個,輻射周邊區縣面積10萬畝,助弄增收一億元人民幣。

篇4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養捕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用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和認識漁業,充分利用沿海淺海灘涂面積寬廣、內陸水資源豐富、水生物種類繁多、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優越條件,實施一系列鼓勵養殖開發的政策,引導廣大漁農民積極調整種養的產業結構,參與鮑魚、青蟹、對蝦、羅非魚、中華鱉等水產養殖開發,引進和推廣養殖先進實用技術,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迅速攀升,養殖產量和捕撈產量比例從建市初期的3:7提高到6:4,養捕產業結構性調整顯著。

(二)特色水產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經過幾年來漁業結構性調整,我市沿海和內陸水資源豐富的村、鎮,至少擁有一個水產養殖主導品種,形成了對蝦、鮑魚、蟹、中華鱉、羅非魚等為主導養殖品種的生產區域。目前,全市擁有地都青蟹、前詹鮑魚、云路中華鱉、埔田青蛙、白塔淡水魚等10個無公害產地認證養殖基地、面積1200公頃。并建設了較大規模的海淡水六大養殖:①惠來縣前詹鎮沿海一帶30萬立方水體鮑魚養殖基地,年可生產商品鮑1000噸、培苗1億粒、產值1.2億元;②揭東縣地都鎮1萬畝青蟹養殖基地、年產量2000噸、產值1.5億元;③揭東縣云路鎮4000畝中華鱉養殖基地、產值3億元,年可獲利超過1億元,為我市目前特色養殖業經濟效益最高的優勢品種之一;④揭東縣白塔鎮1萬畝淡水魚養殖基地,年可生產優質商品魚1萬噸;⑤以揭西縣為主3萬畝羅非魚養殖基地,年可生產優質商品魚2萬噸;⑥*市*鎮一帶2000畝水產種苗生產基地,年可生產種苗20億尾。全市形成了沿海、沿榕江兩個重點水產養殖帶和*市*鎮及揭西縣平潭鎮兩個特色漁業生產區。這些特色養殖品種的發展,挖掘了生產潛力,調整了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加了收入,推動了水產養殖業向“一鄉一品”、專業鎮的方向邁進。據*年漁業生產統計,全市水產養殖面積22萬畝、產量91054噸;主導品種草魚產量15040噸、青蟹2357噸、對蝦3879噸、鮑魚574噸、羅非魚15770噸。主導品種養殖快速發展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亮點和新的增長點。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發揮當地漁業資源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海水名特優品種養殖。我市沿海位于南海突出部,海流交換快,陸上工業污染源少,底質平坦,多泥沙,水質清澈,是我省少有的鮑魚、西施舌等貝類的天然生長繁殖場所,也是貝類資源原種供給地;榕江口淺海區及下游潮盛帶,水溫高、溫差小、咸淡水交匯處,水質肥沃,浮游生物豐富,是河海魚類混棲繁殖生長良好場所,盛產的地都青蟹遠近聞名。近年來,我市沿海各地充分利用當地漁業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采取加大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積極培育、總結、示范和推廣當地較具競爭力的青蟹、鮑魚等名優品種養殖。為把我市的“惠來鮑魚”、“地都青蟹”兩大主導品種做大做強,制訂了青蟹、鮑魚養殖技術規范,創建了揭東縣青蟹、惠來縣鮑魚兩個省級無公害養殖示范區,打響了養殖品牌,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促進了我市海水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二)實施種苗工程,豐富養殖新品種。“物以稀為貴”的經濟法則告訴我們,要取得較好的收益,就應當以市場為導向,適時引進外地、外國的優良品種,提高名優新品種的養殖比例。加快實施種苗工程,提高良種覆蓋率,適合市場發展的需要。*年,全市淡水魚苗繁育場27家、面積120公頃,當年產魚苗16多億尾,是粵東地區魚苗集散地,魚苗遠銷*、*、*、*、*等省市。

近幾年來,我們加快種苗工程建設,確立了新的發展思路,建設了以市水產良種繁育中心、*市魚苗場為龍頭,連結*、*、*、*、*、*等十家魚種繁育場,加強對水產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名優新魚類的引進、論證、繁育與推廣,先后引進國內外名優新魚類20多個品種。引進品種有蘇丹的尼羅羅非魚、莫桑比克羅非魚、泰國露斯塔野鯪、筍殼魚,*加州鱸魚、*大口胭脂魚、巴西鯛、奧尼羅非魚親本,以及從*轉入的紅尼羅非魚(原產地以色列)、淡水白鯧(原產地南美亞馬遜河),此外還在國內移入散鱗鏡鯉、興國紅鯉、高背鯽、彭澤鯽、東北鯽、桂花魚、叉尾鮰、建鯉、四倍體鯽魚、水晶巴丁、光倒刺鲃、斑鱯等。大大豐富了養殖品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三)調整優化淡水養殖品種結構,發展地方特色品種養殖。我市水產養殖快速發展,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吃魚難”問題得到解決,漁業發展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市場水產品供求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漁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養殖業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傳統四大家魚養殖逐漸被名優新品種代替,養殖布局向朝區域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目前我市特色養殖品種有:①淡水白鯧。該品種*年我市開始引進,*年人工繁殖獲得成功。從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來,孵化量逐年增加,現年產魚苗2億多尾,魚苗遠銷*、*、*、*、*等省市。制訂了《淡水白鯧養殖技術規范》,加快標準化建設,推廣面積5000多公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②中華鱉。我市現有養殖面積約300公頃,年產量3000噸、產值超3億元。中華鱉無論從養殖規模、還是經濟效益在當地漁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值占整個淡水漁業15%以上,其仿生態養殖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產品在上海、*等城市占據著很大的市場份額。③羅非魚。我市現有羅非魚養殖面積2000公頃、產量1.5萬噸,是我市淡水養殖業發展最快的主導品種之一,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桂花魚、鰻魚、*青蛙、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等品種養殖也初具規模。目前,全市特色品種養殖規模占總面積25%、產值超35%。

積極發展地方特色漁業。我市揭東縣云路鎮中華鱉養殖業發展較快,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戶養鱉業的發展,成為當地較有特色的產業;揭東縣白塔鎮萬畝商品魚養殖基地,其優質商品魚占有較大市場份額。揭西縣大力發展羅非魚產業,積極推進“一條魚”工程,創辦羅非魚出口加工基地,走產業化經營路子,成為山區農民脫貧奔小康的重要途徑;惠來縣依托*鰻魚出口企業,大力發展鰻魚養殖生產,現有養殖面積1000畝,年產量超1000噸。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魚、蝦、鱉、鰻等特色漁業生產的區域化分布格局。

(四)因地制宜,推廣*水庫立體種養模式

我市內陸山區*水庫眾多,約有800宗,面積約1萬公頃。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質清新無污染,是發展牧漁業的優良基地。多年來,我市水產科技人員、養殖專業戶經過認真實踐探索,成功摸索出*水庫復合生態種養模式:實行水面養魚、周邊養鴨、山坡種果、果林養雞。達到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使魚、禽、果配套復合生態種養,逐步形成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的生產基地,推動山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這種養殖模式通過自然界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物質消耗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優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去年實施*水庫復合生態種養模式139宗,面積616公頃。年產鮮魚2310噸,新增產值1179萬元。上市肉鴨51.5萬只、肉雞35萬只、生豬1.6萬頭,總收入4813萬元。同時還節約養魚飼料4132噸、578.5萬元,節省投飼料等勞務工23.4萬個,單養魚一項可增收1792萬元。該模式的成功推廣為山區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五)開展山坑田改造和舊魚池整治,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

我市內陸山區山坑低產田多,面積約有8萬畝,種植效益差。我市各地漁業主管部門把大力引導農民改造山坑低產田,挖池養魚和舊池塘整治作為當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列入當地的發展計劃。近年來,我局在揭東縣白塔鎮和揭西縣平潭鎮創辦了舊池塘整治和改造山坑低產田二個示范點,并以市政府名義召開了全市現場會予以推廣。揭西縣充分利用當地山坑田多、環境資源良好等優勢,通過開展一系列宣傳以及舉辦技術培訓班,多渠道籌集資金,落實各種優惠扶持措施,鼓勵農戶自發改造山坑田,發展羅非魚養殖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年至*年,累計改造山坑田養魚16000畝,僅此一項年可增加水產品8800噸、產值8000多萬元,農民增收2500萬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市發展水產養殖業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周邊兄弟市相比,還存在著產業規模小、標準化低和投入資金不足等問題。要把我市漁業發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還是要向兄弟市學習,克服存在的薄弱環節,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開展舊基池塘整治,建設標準化魚塘養殖基地。計劃從今年起,用3-5年時間對全市10萬畝老魚塘進行改造,全面提高養殖池塘的初級生產力。今年計劃對揭東縣地都鎮的半咸淡水養殖基地和白塔鎮寶聯無公害養殖基地的池塘進行改造,建設一個青蟹標準養殖示范區和無公害淡水魚養殖基地示范片。

(二)搞好“一鄉一品”優勢品種養殖,增加漁民經濟收入。重點扶持揭東縣的地都青蟹、云路中華鱉、白塔寶聯商品魚,惠來縣的前詹鮑魚、周田對蝦,揭西縣的平潭羅非魚和*市*種苗等養殖品種,力爭水產優良品種覆蓋率達80%以上,水產養殖標準化管理和產業化經營程度達到70%以上,農民在水產養殖方面年均收入增長10%以上,促進當地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

篇5

關鍵詞:水產品; 安全生產;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30.69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漁業作為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及大力幫助下,取得了巨大進步。雖然我縣漁業生產連續二十年保持快速、良好的發展趨勢,但與現代漁業發展要求相距盛遠,特別是水產品質量安全。

一、瀘西縣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情況

1、水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2012年末全縣養殖面積21200 畝,其中:專用池塘養殖面積 2600畝,壩塘養殖面積600畝,水庫養殖面積18000畝;投放苗種874噸;水產品總產量5720噸,其中:專用池塘水產品產量1685噸;壩塘水產品產量205噸;水庫及電站網箱水產品產量3780噸;實現全社會漁業總產值8758萬元;稻田養魚面積1000畝,水產品產量40噸;冬水田養魚面積100畝,產量10噸。

a、漁業養殖病害

近年來,我縣水產養殖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由于高密度、新品種、強投餌等新技術的推廣,國內外優良品種的引進,各地區品種交換頻繁,各品種頻繁運輸,對疾病防治宣傳跟不上及養殖戶對疾病預防的忽視,造成水產病害日益加劇,新的病害不斷發現,且傳播速度、流行范圍越來越廣。經查,2006年我縣漁病情況:按致病病原體分類為:(1)傳染性魚病:如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水霉病、打印病等。(2)侵襲性魚病:如錨頭鳋病,車輪蟲病等(3)魚類敵害:如劍水蚤、水網藻等。(4)其他:如泛池,飼料氧化霉變等引起;按致病因素分為:(1)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如病毒,細菌,真茵,寄生蟲,藻類等。(2)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由缺氧,水質惡化,飼料霉變,營養不全,敵害等。且新老病害交叉感染,治療較困難,治療成本也高。

b、 漁業養殖用藥

由于我國漁藥大部分由獸藥、農藥移植而來,漁藥的藥效、毒理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研究還不能滿足當前水產養殖需要,急需建立針對水產動物的特點和特殊生存環境,建立和完善漁藥開發、評價、使用、檢測等技術體系。我縣現漁藥使用主要有三大類:(1)水質改良劑:如增氧靈、水質改良劑等。(2)消毒防腐:如高錳酸鉀、漂白粉等。(3)治病防病:如草魚三病靈、敵百蟲、殺蟲靈、二溴海因等。常用劑型大致有:粉劑(如25%的敵百蟲)、可濕性粉劑(如25%除草醚)、晶體劑(如90%敵百蟲)、軟膏劑(如青霉素軟膏)以及乳粉劑、顆粒劑、膠囊劑等;常用施藥方法有:遍灑法、浸泡法、掛簍掛袋法、口服法、清塘法、注射法、涂抹法、浸漚法等八種。但漁戶對癥用藥和規范用藥能力較低,面對疫情,濫用藥物,造成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

2、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a、漁業水域問題

漁業生態環境是水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我縣經濟產業布局及對漁業水域影響重視不夠,又加上我縣重要的水產養殖區大多分布在河堤附近,這些水域也是陸源污染物的主要受納場所。隨著我縣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不經處理或不按標準即排入河道,還有農藥、化肥等,使養殖水域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直接威脅著水產養殖業的生存和發展,也使所生產的水產品質量受到影響。如我縣團山漁場(瀘西縣商品魚基地)從1998年至今,一直受到瀘西縣氮肥廠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的直接威脅,多次造成漁業經濟損失。

b、水產品苗種問題

水產品苗種質量好壞是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生產的基礎,是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石。從我縣目前苗種生產和苗種市場流通來看,主要存在,①苗種繁育上存在著近親繁殖,苗種的抗病力下降,發病率增高;養殖品種出現品質衰退;②外地交流品種把原產地的病原帶入,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③苗種生產品種單一,優良品種少,且產量低、規模小,從業人員素質差,苗種質量良莠不齊;④苗種銷售市場時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嚴重影響水產品質量安全。

c、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區建設問題

我縣由于資金、人員等各方面制約,阿廬金線原、良種繁育場的示范、帶動、引導效應不能充分發揮,延緩了推廣無公害生態養殖技術進度,難以快速實現漁業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進程。

二、建議與對策

1、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宣傳力度是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

切實提高漁業管理人員和水產養殖、經營從業人員的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教育力度,我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和各級質量監管及執法部門合作,以聯合、邀請、講學、訪問等形式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培訓重點是法律法規和質量管理知識,系統教育和培訓我縣漁業管理人員,使他們成為熟練掌握水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執法者。

2、加強苗種生產管理是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

a、落實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用制度進行規范,建立健全苗種生產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保證苗種生產條件,保證技術操作規范。

b、進行日常監督檢查,取締無證生產行為,檢查苗種場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

c、維護苗種經營秩序,打擊不法經營,保護合法經營。

3、加強綠色無公害生態養殖技術推廣是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石

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千方百計加大投資,實現傳統養殖模式與現代養殖技術對接,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生態養殖技術,生產綠色環保無公害水產品,發揮品種、品質、品牌“三品”效應,進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以標準化生態養殖區建設為龍頭,帶動地方漁業產業化發展。

4、加強漁業水質和魚病監測、漁藥和漁飼料監管是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

a、建立并完善漁業水質和魚病監測站點和網絡建設,通過點與面的監測,進行有目的的防控,采用有效手段和措施,把漁業水域災害和有害病原消滅在萌芽階段,最大限度地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

b、強化漁藥和漁飼料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管意識,以行政許可和市場整頓并舉,強化無公害漁藥和漁飼料的產品檢測,加大打擊非法使用違禁藥品的查處力度,盡快建立起水產養殖用藥藥害仲裁體系;漁藥嚴格執行農業部193公告《食品動物禁用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及《無公害食品漁藥使用準則》(NY5071-2002)標準,漁飼料嚴格按國務院頒布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有關行業標準和法規執行;成立縣域漁藥、漁飼料行業協會,加強自律,規范漁藥、漁飼料經營和使用。

c、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快速反應、縱橫向聯動機制。

我縣漁業管理部門要和水產藥物及飼料生產企業、經銷商、養殖戶、苗種生產企業、養殖基地、加工企業、病害防治部門等合作,對各種藥物、飼料、病害認證、建檔,并通過互聯網和各有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網絡監控,當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在一天內,完成信息傳達、有關部門到達、實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總結:

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相關部門積極配才能取得了巨大進步。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進行了研究,供同仁借鑒。

參考文獻

[1] 孫吉亭. 中國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 中國海洋大學; 2003

篇6

一、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的現狀

(一)漁業資源現狀。縣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海拔高度自西南向東北從9.6米平緩降至5.6米,馬頰河、德惠新河、漳衛新河3條河流貫穿全境,寬10米以上的干渠28條,溝渠密布,形成了縱橫貫通的河渠體系,河床面積14058畝;河渠水面總面積18591畝。水產養殖品種主要有鰱、鯉、鯽、鳙、草、團頭魴、雜交鯉、革胡子鯰、烏鱧、日本鯽、南美白對蝦、河蟹、中華鱉等;近海溯河魚類有赤眼梭、鱸魚、刀鰭等;水生植物有藕、葦、蒲等。

縣宜漁水面面積15800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9900畝(池塘養殖面積5730畝,水庫養殖面積4170畝),未利用宜漁水域面積5900畝。養殖池塘多分布在3條河流兩岸,其中自然坑塘占79%,人工挖掘坑塘占21%,60%坑塘底部土質為粘土,40%為沙白土。

縣宜漁荒堿澇洼地、廢棄窯坑、村邊灣坑等“三荒”資源2.85萬畝,主要分布在崔口、嚴務、東辛店等鄉鎮,宜漁“三荒”資源豐富,地下水埋藏淺,淺表鹽堿水適宜養殖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廣鹽性水產品種。

(二)漁業生產現狀。年,縣水產養殖面積為8205畝,漁業總產量為2829噸,其中養殖產量2571噸,捕撈產量258噸;漁業總產值3159萬元,其中養殖產值2053萬元,水產苗種產值360萬元,捕撈產值206萬元,流通服務業產值540萬元。蓮藕種植面積2760畝,產量2830噸,產值849萬元。以香海禪林古棗生態園、北海公園垂釣娛樂園、棗王村垂釣娛樂場等垂釣為主的休閑漁業,逐步發展成為漁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二、存在問題及前景展望

(一)存在問題。縣漁業基礎設施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養殖規模小,產業層次低,帶動能力弱。二是布局分散,聚集效應不明顯,高效生態經濟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三是基礎設施不配套。四是漁業技術推廣機構不健全,技術人才匱乏,勞動者技能素質低,自主創新能力弱。五是苗種生產規模偏小、品種老化,優質良種供應不足。

(二)發展前景展望。一是農業結構調整為水產養殖業發展帶來了機遇。水產品是重要的蛋白源,水產養殖業作為不消耗糧食或少消耗糧食即可獲取優質動物蛋白的產業,在保障食品安全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二是漁業養殖產品市場潛力大。我省毗鄰韓國、日本,水產品外銷渠道廣闊,加之人們飲食結構的調整,水產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特別是名優特品種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為水產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三是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促進了養殖技術的提升和水產養殖業的全面發展。四是宜漁養殖面積開發潛力大,縣宜漁荒堿澇洼地、廢棄窯坑、村邊灣坑等“三荒”資源豐富,淺表鹽堿水適宜養殖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廣鹽性水產品種。五是休閑漁業前景廣闊。休閑漁業集養殖、垂釣、觀光、餐飲、娛樂和釣具銷售為一體,成為漁業經濟發展的新領域和新的增長點。

三、總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高效、品牌漁業發展理念,以轉變漁業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提高效益、漁民增收為目的,優化漁業資源配置,推行健康養殖、生態養殖,提升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現代漁業發展格局,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建設和“一個突破四項提升,建設幸福”戰略實施做出貢獻。

(二)總體思路。采取招商引資、政策引導、強化服務、典型引導、名優推廣等方式,擴大水產養殖面積,拓寬生產途徑。根據全縣漁業發展思路,科學規劃,使我縣漁業實現向質量效益型、規模效益型和生態效益型發展。

(三)發展目標。一是進一步明確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域范圍,基本解決養殖水域產權問題,使群眾明確養殖生產方向,保障養殖生產者合法權益。二是推進養殖生產布局更加合理,豐富養殖品種種類,健全產業鏈條,總結推廣漁工商、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培育壯大漁業龍頭企業,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增加水產品附加值。三是擴大水產養殖規模,提高養殖生產能力,完善養殖基礎設施,逐步實現“環境優美、技術規范、產品安全、效益良好”的水產養殖目標。到年,漁業養殖面積達到10050畝,漁業總產量達到3600噸,漁業總產值達到5800萬元,其中漁業養殖產值3960萬元,漁業捕撈產值240萬元,漁業流通服務業產值1600萬元,分別比年增加22.5%、27.3%、83.6%、92.8%、16.5%、196.3%。蓮藕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產量4100噸,產值1350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加44.9%、44.8%、59%。

四、漁業灘涂區域規劃

(一)高效生態池塘養殖區(Ⅰ區)。以南大洼為重點,輻射帶動南侯水庫、積水宜漁坑塘、窯塘以及鹽堿澇洼地,規劃面積6000畝,發展高效生態優質商品魚基地,搞好池塘配套建設,調整池塘養殖結構,在精養鯉魚、鯽魚、草魚等品種的基礎上,發展名優特水產品養殖,引進推廣精養、高效、低污染、節水養殖模式和技術,推行健康養殖和無公害養殖。

(二)品質漁業養殖區(Ⅱ區)。以水庫周邊、尚堂鎮大郝漁場、中丁鄉前大店為重點,規劃建設品質漁業養殖區。以名優特生態養殖為主,推廣“上糧下漁”、魚藕混養以及漁牧、漁禽、漁果等養殖模式,以漁改堿,實行規模化經營。按照標準化生態池塘建設要求,發展南美白對蝦、羅非魚、河蟹、泥鰍、水蛭等品種養殖,開發整理池塘4500畝,使之成為無公害、綠色名優特水產品養殖生產供應基地。

(三)苗種繁育養殖區(Ⅲ區)。以徐園子鄉東安務、常家鎮于家店和尚堂鎮棗王等3個魚種場為基礎,規劃建設1000畝苗種供應基地,擴大基地的苗種繁育能力,確保漁業苗種供應,及時引進培育新品種,滿足廣大漁農對名優特水產品苗種的需求。

(四)旅游休閑漁業區(Ⅳ區)。規劃建設面積5000畝,依托北海公園、香海禪林古棗生態園、馬頰河風景區等,大力發展旅游休閑漁業。到年,初步完成旅游休閑漁業景區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旅游、休閑、垂釣、娛樂、餐飲、服務于一體的旅游休閑漁業區,爭創“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打造漁業旅游品牌。

(五)河道養殖區(Ⅴ區)。對馬頰河、德惠新河和漳衛新河等3條河流適合條件的河道開發河道養殖,采用圍網養殖或網箱養殖,重點養殖草、鯉、鯽、鰱、鳙、泥鰍等品種。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促進漁業穩定發展。充分認識漁業發展巨大潛力和重要地位,把落實養殖水域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宜漁則漁、宜藕則藕”的原則,制定出臺漁業園區建設、漁業標準化和無公害水產品認證、合作組織建設等獎勵政策,大力支持漁業標準化坑塘改造、漁業良種培育等重點項目,將水產養殖規劃落實情況納入鄉鎮目標責任制考核,促進漁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深化改革,推進產業化進程。一是全面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搞好養殖水面承包經營和確權發證,維護承包合同的嚴肅性。二是加強漁業合作社建設,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產品,扶持壯大漁業規模經營。三是加快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實施名優高效無公害漁業工程,使漁業勞動者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漁業生產由“粗放型、數量型”向“集約型、質量型”轉變。四是拓寬漁業生產范圍,做好漁業與娛樂、旅游、餐飲等行業結合文章,因地制宜發展觀光、垂釣等產業。五是加強水產品市場及信息體系建設,建立科研單位、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養殖大戶于一體的漁業信息網絡體系。

篇7

一、生產總體情況

今年上半年沿黃灌區水源供應充足,絕大部分養殖場漁業用水補水情況良好,沒有因水量問題影響魚苗種放養。各養殖場區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特別是*素海由于去年引黃入海,今年開冰后水質明顯好轉,為恢復經濟魚類資源,發展水產、水禽養殖,提高水生經濟植物產量和促進生態漁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受魚價持續高居因素影響,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魚、魚種市場購銷兩旺的好勢頭,極大地調動了漁民養殖積極性。根據統計資料表明:上半年鮮魚生產噸,水花魚苗投放總量萬尾,魚種投放總量噸。共落實養殖面積公頃,池塘育種公頃,中小水面半精養公頃。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公頃,河蟹養殖面積公頃,共投放扣蟹公斤,約萬只。

漁業生產經營走勢:受水產品市場購銷旺盛影響,養殖面積擴張,魚種銷售順暢,無壓塘現象,苗種數量急增,成魚市場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魚壓塘量少,絕大部分需從外調,名優品種量多,但價格貴,水產品市場供應總體豐富。在養殖品種方面,名特優種類如團頭魴、大口鯰、烏鱧、斑點叉尾鮰、黃河鯰、銀鯽、高背鯽、河蟹等養殖比例增大,特別是沿*素海周邊,河蟹、烏鱧養殖發展迅猛。同時,各地在生產經營上改變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盡可能地做到輪捕輪放、均衡上市,有條件的地方利用溫棚等設施反季節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產效益。

二、責任目標落實情況

*年自治區漁業局下達漁業生產分解任務為:水產品總產量達到噸,其中名優產品產量噸,養殖產量要求達到噸,魚種生產總產量噸,池塘名優水產品養殖推廣面積畝,河蟹養殖技術推廣面積畝,實現漁業總產值萬元。為全面落實和完成任務分解目標,水產站根據各旗縣區實際情況的匯報進一步下達落實了生產分解目標任務,并要求各旗縣水產部門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情況,解決好漁業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認真抓好各項生產任務的落實,市水產站領導帶領業務人員巡回各養殖場點進行監督檢查各項生產任務落實情況。據上半年統計數字表明,各地漁業生產運行良好,各項生產指標有望超額完成。另外,由于漁民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養殖證發放工作在有條不紊運行中,辦理養殖證非常踴躍,到現在為止,持有養殖許可證的養殖戶已達。

三、漁業結構調整情況

圍繞自治區漁業局對抓好黃河漁業產業帶建設的總體布署,本著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的原則,圍繞市場需求,按照“品種調新、質量調優、產品調特、效益調新”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漁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主要體現在:一是在養殖方面調整傳統養殖結構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產品份額,形成多品種混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降本增效,來追求產品的最大效益為目的。二是根據今年市場行情,條件好的魚種池都可以安排魚苗發塘,分池后繼續養魚種,由原來的單季養殖逐步轉變為兩茬養殖,并向漁農、漁牧、漁禽結合及休閑方向發展來提高綜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開發方面,我們加大了自然水域養殖放流和品種結構調整力度,使養殖措施更趨合理,品種向多樣化、名優方向發展,特別是河蟹和烏鱧養殖已呈現蓬勃發展趨勢。隨著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開發自然水域的積極性非常高漲,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對易管理、捕撈、周期短、見效快特點。四是在養殖品種調整方面,重點引進和推廣深受市場歡迎,且適應本地生長、價位高的團頭魴、斑點叉尾鮰、加州鱸、烏鱧、大口鯰、高背鯽、銀鯽等名優品種,以豐富市場,形成本地區特色養殖。

其中在沿*素海周圍,發展到單養烏鱧畝,充分利用了*素海廉價鮮活小鯽魚這一優勢,形成了規模養殖烏鱧等肉食性魚類,且有外省市暢銷的喜人局面。五是積極開展生態養殖和休閑漁業,充分利用無污染條件好的水域資源,來提高自然水域的綜合利用,例如*旗*山水庫,*市*海子和*縣農墾湖泊開展生態養殖與休閑漁業相結合,通過設立旅游景點和服務設施,開設特色餐飲業、游泳及水上運動等服務方式。特別是*素海去年春季引黃入海的舉措,今年水質明顯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態養殖環境,而且為促進休閑漁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旅游人次明顯增多。六是漁民協作組織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和壯大,組織在聯合廣大養魚戶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規范養殖和共抵市場風險,提高漁業經營水平和產品規范標準化、無公害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漁民認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種調運工作就是由臨河白腦包鄉漁業協會和杭后南小召鄉漁業協會共同承辦的,由于工作扎實細致、服務周到,保證了質量的完成,深得廣大漁民對漁業協會這一組織的擁戴。目前全市已有個漁業協作組織,覆蓋全市養殖戶,還有個正在組建中,這一組織已在全市漁業結構調整、市場開拓、漁民增收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

四、強化水產品質量管理方面

一是認真做好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關法律法規和執行標準等內容的宣傳,提高漁民對水產品安全的認識,自覺參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杜絕使用違禁投入品,加強對漁民有關質量安全操作技術培訓和監督。二是抓好產地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各類污染,嚴格執行有關法規和標準。三是抓好無公害水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為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監督管理,尤其注重飼料、漁藥和添加劑的監督,清理整頓漁藥市場,抓好漁資打假工作,確保投入品安全,杜絕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實行水產品苗種檢疫制度,做好魚類病害防治。六是積極申報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和無公害水產品產品認證工作,目前已有個基地得到無公害產地認定、個產品認證。今年,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正在積極申報中,年內將有一批基地得到認定和產品得到認證。

五、漁業科技工作進展情況

⒈畝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推廣項目進展情況

*年水產站承擔了農牧業局重點推廣的“畝河蟹生態養殖”技術示范項目,在春季,推廣項目的科技下鄉人員和養殖戶密切配合,認真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和“技術要點”精心準備,對白彥花畝的基地與樹林子鄉畝的實施基地做了認真考檢,確定放養密度、投喂情況、估算成活率。并對投放苗種質量做了嚴密把關。兩個基地月日共投放長江蟹苗斤,放苗后對飼養人員的業務素質進行了集中培訓,為該項目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根據檢測,目前河蟹生長良好,成活率達到,正進行第二次脫殼。從現在的生產情況看到秋天能達到預期的示范效果。

⒉烏鱧養殖情況

經過幾年摸索與實踐,不斷引進名優品種,為發揮本地優勢資源、充分利用*素海鮮活小魚和人們對肉食性魚類的濃厚興趣,根據烏鱧對環境適應性強、水質要求低、生長速度快、耐低溶氧、適宜高密度養殖等優點,經過幾年的飼養,*素海周圍地帶已發展精養烏鱧面積畝,其中,大棚養殖多座,商品魚養殖畝,現在規格已達克,預計畝產可達公斤左右。建成簡易孵化池座,計平米,春季已經孵化烏鱧魚苗萬尾,現在個體已達克,預計苗種產量可達萬公斤。現在烏鱧已成為當地一個產業,從親魚培育、魚苗孵化、魚種生產到成魚養殖一條龍服務,商品魚暢銷省內外。

六、漁政管理工作

*年,各級漁政船檢工作人員協同配合,加大了轄區內的大中型水域資源的增殖保護工作力度,嚴格控制捕撈強度,積極開展增殖放流,確保漁業資源得到有效增殖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對轄區內的大中水域有計劃地發放捕撈許可證,并對使用的漁具加以限制,對違規作業偷捕、毒、炸違反禁漁期、禁漁區制度,破壞水域資源增殖保護措施的不法行為進行嚴厲查處。據統計,上半年共查處了違規操作和偷、毒、炸等違法違規案件余起,沒收非法漁獲物多公斤和一批違規網具,并對涉案人員進行了說服教育與懲罰,有力打擊了違法捕撈行為,有效保護了本地區漁業資源和漁業生產的正常開展。另外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如廣播、電視講座、上街宣傳、發放宣傳單、懸掛宣傳標語、現場接待群眾咨詢等)在全盟范圍內認真宣傳貫徹新的《漁業法》和《實施〈漁業法〉辦法》,增強了廣大漁農的漁業法律意識。

漁船檢驗工作主要進行了全市所轄漁業船舶的普查、登記注冊和開展常規檢驗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漁政船檢人員會同各旗縣市漁政執法人員對重點漁區、漁港進行了安全生產工作檢查,重點清查了“四無”(無船舶檢驗證書、無船員培訓證書、無船舶登記證書、無捕撈許可證書)和“四證不齊”船只,對有問題的地區及時進行清理整頓,消除事故隱患,維護了安全、有序的生產秩序。

上半年通過組織全市漁業執法人員學習漁業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培訓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廣大漁業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增強了廣大執法人員依法興漁的責任感,為全市漁業生產保駕護航。

七、存在的問題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漁業生產形勢總體運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不及早加以解決就會影響和制約今后全市漁業生產的發展進程:一是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資金匱乏,導致漁業結合調整步伐緩慢;二是雖然上半年魚價漲幅較大,漁民養魚積極性很高,但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有心無力,缺少專項貸款支持;三是漁業養殖機械化程度低,高產池塘發揮不了最大潛力,影響了“兩高一優”漁業發展步伐;四是維修和改造基礎設施的專項資金缺乏,導致基礎設施陳舊和不堪重負,特別是魚塘淤泥增厚,老化現象嚴重,致使魚病發生程度增大,直接影響水產品質量安全;五是漁政船檢執法交通工具滯后、水生動物檢疫、魚病防治檢測以及水產養殖安全質量監測方面的措施有待進一步強化;六是大中水域漁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漁業資源增殖保護緩慢,捕撈過量,養殖放流量少,品種單一,資源恢復慢,一些名優品種的引進和放流苗種供給體系、病害防治、新技術推廣等保障體系落后,先進增養殖放流技術的推廣進展緩慢,影響大中水域的可持續發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漁業生產、銷售等重要環節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澇等漁業災害的防范措施,確保全年養殖生產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畝河蟹生態養殖技術”項目的后期飼養管理,檢測、驗收工作。

篇8

【關鍵詞】水產養殖 問題 對策

近幾年來,中國水產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平均每年遞增率達到11%,尤其在漁業資源衰竭和捕撈產量下降的情況下,水產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到上個世紀末水產養殖業己經超過了畜牧業,成為糧食經濟發展最快的部分。但是,伴隨著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產品質量和整體檔次偏低、優質魚生產基地不能嚴格按照無公害的標準建設、外向型漁業發展較慢等。

一、臨滄市水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養殖結構不夠合理

近幾年,臨滄市在養殖結構、養殖模式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摸索,重點加大了名、特、優新品種的養殖規模,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在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和區域結構上還存在著低水平的雷同現象,主體品種不很突出,產品的質量和整體檔次還偏低,總體上還處于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過度的階段。

(二)基地建設不夠規范

目前臨滄市雖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養殖基地,但由于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不完善,不能對水產種苗、飼料、魚藥及水產品質量進行全程監控,由此造成了在基地建設上不能按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的標準進行高起點、模式化操作、未能形成按照“訂單”漁業培育基地、產業鏈條較短的現狀,因此基地發展的規模和帶動效應較差。

(三)服務體系不夠健全

水產養殖技術是一個涉及到多學科的綜合技術;服務對象又是文化素質不一、千家萬戶的農民,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新成果的能力與他本身的需求愿望相差較大,因此搞好綜合配套服務尤顯重要。目前臨滄市漁業服務體系建設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漁業科研、技術推廣、漁政管理等部門職責不清、資金投入不足、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網絡服務和行業協會不健全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產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養殖病蟲害的測報、防治,漁業安全生產及水產品的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正常運轉。

(四)加工企業帶動力弱

一是龍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加工水平較低,勞動力和和競爭力不強,與區域化分布、規模化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二是加工企業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沒有水產品龍頭企業,與全市水產資源、基地建設不相適應。三是臨滄市的幾家加工企業目前除新沂市的水產加工企業一枝獨秀外,其余的加工企業因受資金、技術、原料、訂單等制約,僅作為冷藏、冷凍用,設備利用率低,帶動力弱。

(五)經營機制不夠完善

主要表現在龍頭企業與養殖基地、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緩慢,由此制約了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其次是農產品流通主體不突出,經營管理水平較低,交易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收購、運銷的初級階段,開拓市場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第三是投入機制不夠健全,投入不足,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制約著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二、發展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具體對策

(一)圍繞優質高效,調優產業布局

按照市場對優新水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加快品種更新,提高良種覆蓋率,大力發展名特優新品種養殖,不斷推出大批適合市場需求的高檔優質水產品,加快形成品種多樣化、結構多元化、品質優質化的生產格局。漁業生產以主體品種為依托,本著推動優勢水產品和特色水產品向優勢產業區集中,努力構建漁業優勢區域和優勢產業帶,進一步擴大稻田養殖、庭院養殖和各種設施養殖如:網箱養魚、工廠化養魚等,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臨滄市重點確立了三類主導品種即特色品種魚、觀賞魚及蝦蟹的養殖,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均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突出區域特色,調大產業規模

特色是調整的靈魂,產業的結構調整要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必須找準市場需求與本地資源優勢的結合點,大力培育特色產品,實行差別化競爭。同時要注重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突出發揮比較優勢,實行區域化、規模化開發,形成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帶和關聯產業群,以區域性的特色和規模優勢牢牢占領市場,獲取更高的農產品比較效益。同時,發揮區位優勢,整合生產要素,大力發展技術、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的高效漁業。要定位于城市居民消費需求和休閑娛樂,立足于生產、生活、生態結合,綜合運用現代農業手段、景觀農業手段和生態農業手段,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逐步把城郊漁業建設成為綠色水產品的生產基地、現代漁業的示范基地和觀光休閑漁業的旅游景區,形成產業結構優、經濟效益高、區域布局合理的現代都市漁業體系。

(三)立足產業優勢,調高創匯水平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漁)業的國際化趨勢已日益明顯,農(水)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為此要抓住機遇,主動、及時地研究和調整發展戰略,把提高創匯能力作為培育發展水產主導產業的重要環節,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提高漁業外向化水平。要充分發揮產業自身優勢,通過實施“三項工程”,確立創匯漁業的重點產品,大力引進淡水鱉魚、熱帶觀賞魚等國內外新品種及養殖新技術,加快建設優質水產品出口創匯生產基地,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大漁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營造良好的外向漁業招商環境,鼓勵外商投資興辦漁業企業,加大水產業的綜合開發和水產品的深度加工,嫁接改造一批種養項目和加工企業,促進臨滄市出口水產品由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制成品轉變。

篇9

一、常規水產養殖如何發展

近年來,該縣豐富的水域、灘涂和低洼宜漁荒地等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奏響了永修漁業生產由捕撈為主轉向養撈并舉,最終以養殖為主的三重曲。隨著水產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水產品總產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水產養殖業也逐步成為該縣漁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要動力,同時養殖品種也向多樣化、優質化方向發展,基本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豐富了餐桌文化。據統計數據顯示,永修現有已養水面150143畝,2013年水產品總量達46400余噸,如此大的產量需要一個巨大的市場來消費。隨著水產品總量的劇增,水產品銷售也逃脫不了市場“瓶頸”的制約,“賣魚難”這個問題正日益凸顯。據調查,目前永修養殖戶近百分之六十的精養池塘的魚類出現了“賣魚難”問題。為了規避養殖風險,穩定水產品市場供銷平衡,漁業部門要發揮其職能作用。首先,在科技服務上要有新方法,依托雄厚科研院校的技術力量,深入養殖一線,建立示范點,充分發揮示范點引領效益;通過開展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等活動,促使水產科技在漁業生產中得到快速推廣,從而達到提高養殖科技水平和產量之目的。近幾年來,珠江水科所在該縣三角鄉西湖水產場開展草魚無規定疫區項目技術研究和試驗,通過推廣草魚打針防疫技術攻克了草魚出血病這一養殖難題,使池塘養殖產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其次,在水產品質量安全上要有新提升,加大源頭監管治理力度,大力推廣無公害生態健康養殖,為市場提供充足安全水產品奠定基礎,使消費者敢吃水產品,從而拉動市場需求。第三,在資源養護上要有新措施,加大漁政執法打擊力度,改進管理方法,加強對漁業承包戶捕撈行為的管理,嚴禁違法捕撈,確保野生種群數量,維護水生生物生態平衡。第四,要擴大漁業增殖放流工作力度,進一步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為水生生物在一定區間內穩步增長創造條件。最后,要推廣特種水產品養殖技術,用特種水產品擠壓常規水產品市場占有率,拓展消費者消費空間,適量緩解“賣魚難”的壓力。

二、特種水產養殖如何拓展空間

近年來永修縣特種水產品產量環比呈增長之勢,其積極因素有三:一是現代漁業項目的實施。二是科技成果的推廣運用。三是水產養殖合作社的“抱團取暖”。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常規品種水產品已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正因如此,銷售市場對無公害、原生態、純天然高檔水產品的需求激劇增長,從而促使特種養殖呈“井噴”式發展。盡管特色品種養殖利潤豐厚,但受特殊地域、環境及技術等因素制約,也存在極大的風險性。鑒于此,漁業部門先要培養典范,然后是對養殖戶加強引導,再就是要加快漁業科技轉變成生產力速度。以上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要操控好市場這只“無形之手”了。然而事實并不如人所愿,當某種特種水產品養殖利潤驚人時,常會出現養殖戶瘋涌而養的局面,其結果必將導致無過硬技術和成熟經驗者大虧特虧,甚至血本無歸,嚴重損傷了部分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不利于漁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江西青墅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是永修從事特種水產養殖較為成功的代表之一,該公司是三方合作、利益互補的結晶(甲方以池塘入股、乙方以技術入股、丙方以資金入股),生產經營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一手抓螃蟹養殖,一手抓螃蟹銷售。預計2014年河蟹池塘主養面積達1500余畝,輻射帶動周圍河蟹池塘主養面積達1000余畝。特色養殖的特點在于一個“特”字,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變、人變我新”,特種水產養殖只有抱團式規模化發展,才會有拓展空間。

三、水產養殖面積如何穩定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永修水產養殖面積逐年增長,增式趨緩。由于水產品養殖經濟效益好于種植業效益,只要有一定養殖技術、能吃苦耐勞的人都會選擇水產養殖,特別是那些已擁有“第一桶金”的成功人士更熱衷于水面開發,尤其是小型水庫,而該縣豐富的水域、灘涂和低洼宜漁荒地等資源正迎合了這一尋求,成為大家開發水產養殖爭先搶奪的目標,故仍將促使養殖面積在一定幅度內有所增加。然而,水產養殖資源開發已多年,灘涂和低洼宜漁荒地開發亦受地理條件制約,加上行洪泄洪、濕地保護,以及國家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政策和市場調節作用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宜開發的水產養殖資源所剩無幾。預計今后池塘面積增幅不大,水產養殖面積保持基本不變,水產品產量、結構更趨于合理化。

四、“三網”養殖的歸宿

篇10

[關鍵詞]無公害;淡水養殖;病害防治

近年來,在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食品安全問題逐步成為了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人們開始了解有關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識,并對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無公害食品成為了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無公害食品生產過程中,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無公害食品的產品、生產地及加工工序作出科學規定。與海洋養殖不同,淡水養殖需要通過水庫、池塘及江河等進行魚類、蝦蟹類養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淡水養殖的規模。另外,與海洋相比,內陸水域沒有較好的流動性,從根本上增加了水產品病害防治的難度。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實地調研,從以下六個方面對無公害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

1養殖水域設計與建造

在淡水養殖中,最為關鍵的是養殖水域的設計與建造。在設計建造之前,要提前對水源地點進行嚴格的勘察,在保證水源質量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后,方能進行養殖水域的設計與建造。具體來講,水域水質要滿足淡水生物生產標準,不能含有大量污染物、金屬物質與病原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制訂了漁業水質生產標準,在勘察水源時,可以依照國家標準進行設計與建造。在建造養殖場地時,要根據養殖規模、養殖場地面積等綜合設計出科學的養殖地,要在養殖區域內設置出入水口以及完整的進排水系統,務必保證每一個獨立的養殖場都能夠擁有完整的進排水系統。另外,在引進水源時,要做好水源的消毒工作,并保證氧氣容量與水溫達到國家規定的養殖標準。

2病原體控制與消滅

與海洋養殖區域不同的是,我國內陸的淡水養殖區域內水源流動性較差,必須時刻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才能真正達到病原體控制與消滅的目的。另外,還可以通過改善水域水質實現病原體控制與消滅的目的。具體來講,可以在池塘水域內定期投放漂白粉、生石灰等物質來調節池塘水質。另外,在投放魚苗等水產品幼苗之前,首先要根據《水產苗種管理辦法》對這些幼苗進行檢疫,不僅可以保證幼苗的質量,而且能夠保證幼苗的繁殖能力。最后,要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殺菌消毒工作,從水質、苗種、場地、工具及飼料五方面加強病原體的控制[1]。

3無公害漁藥的使用

所謂無公害漁藥,主要是指其具體成分中沒有無毒成分存在,而且能夠快速在水環境中分解,不會對水質產生影響。通常來講,無公害漁藥都有相關的生產與使用標準,可以根據這些標準來選擇無公害漁藥。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堅持預防為主。要定期對養殖水域投入無公害漁藥,定期殺滅其中的蟲害及病毒,堅持防治結合,盡可能多地使用生態環境友好型漁藥,從根本上降低對水池生態環境的破壞。第二,堅持安全性原則。要嚴格按照國家安全標準進行淡水養殖,必須保證使用的漁藥屬于無公害類型,從根本上保證淡水養殖的安全性與科學性。

4季節性疾病的防控

在淡水養殖中,有些疾病屬于季節性頻發的疾病,一般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因此,養殖場要結合實際情況,搞好季節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草藥預防、外用藥物及飼料使用都能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對外用藥物來講,可以直接把藥物潑灑到養殖水域,也可以通過在養殖場地懸掛藥用竹簍進行疾病的防治,這種方式可以對魚類體表疾病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硫酸銅、漂白粉及硫酸亞鐵是常用的藥物。另外,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大蒜素等藥物來防治魚類的腸炎。對于中草藥預防來講,可以針對魚類的皮膚病利用流蘇子等中草藥進行預防與治理,進而增強魚類的抵抗力,為促進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2]。

5提高水產品抗病力

對于水產品病蟲害的防治,一方面要加強外部防治力度,利用藥物的投放來防治魚類病蟲害;另一方面要從魚類自身出發,不斷提高水產品抗病力。具體來講,第一,要實行科學的放養。在放養之前,首先要科學選擇合適的品種,盡可能保證魚類放養的單一性,避免混養帶來的疾病感染。另外,可以在北方地區進行冬季放養。第二,科學投放飼料。在投放飼料之前,要對養殖水域進行調查,保證水溫、天氣及水質等達到漁飼的投放標準,盡可能保證科學投放飼料。第三,調節水質。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池塘中的空間會逐漸變小。因此,可以采取隔天向池塘灌注新鮮水源的方式增加養殖場水域的流動性與活性。

6標準化生產技術

在具體的生產技術運用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要結合養殖產品的特征,不斷完善操作流程。內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飼料喂養、日常維護、苗種引進、疾病預防等,可以通過標準化生產技術對每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保證水產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全生產[3]。

7結語

要想實現淡水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應用,如提高水產品抗病能力,合理設計與建造養殖水域,加強病原體的控制與滅殺,推廣使用無公害漁藥,及時防控季節性疾病,才能實現淡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凱.無公害淡水養殖中的病害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6(7):96.

[2]陳海沖.淡水養殖病害生態防治技術[J].海洋與漁業,2008(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