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學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和生物學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物和生物學的區別

篇1

關鍵詞:生物學概念 教學 策略

中職生物學概念較多,是中職生物學教學的重點、難點。正確的生物學概念,既是生物學知識的組成部分,又可為獲得更系統的生物學知識奠定基礎。傳統的概念教學就是教師講、學生背的過程。新型的概念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掌握了某個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概念的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不同認知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來實現概念教學。

一、抓住關鍵字、詞,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生物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在教學概念時,教師可指導學生自己分析概念,并從關鍵性字詞入手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強化了概念,有利于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對文字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如學習光合作用的概念時,書上給出的定義是: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找出關鍵字詞,從中概括出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再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和具體的兩個階段。

又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的酶是RNA。“活細胞產生”“催化作用”“有機物”是酶概念的內涵,體現了酶的本質屬性:只有活細胞(又指全體活細胞)能產生與無機化學催化劑功能相同的有機物。“蛋白質”“RNA”從化學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圍(酶一般為蛋白質,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這是概念的外延。一個基本概念一般由“內涵”和 “外延”兩個部分組成。在這樣的概念討論學習中,教師不但讓學生自己建立清晰的概念,同時也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適時地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相似概念的辨析、比較,把握概念之間的本質區別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概念,致使我們在學習時易混淆不清,在運用時產生錯誤的理解,或把一個概念的某些屬性運用到另一個概念中去。因此,在學習時要運用辨析、比較的方法區別易混淆的概念,通過列表格等方式對相關概念進行比較和聯系,找出概念之間的本質屬性,區別概念之間的差異以達到對概念的正確理解和區別。由于表達概念的詞語基本相同(如生長素與生長激素),或內容上有共同的因素(如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例如:生長素與生長激素,可從它們產生的部位、化學本質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生長激素是由動物的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動物激素,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主要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生長素是由植物體的特定部位產生的一種植物激素,其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具有促進和抑制植物生長的雙重作用。又如: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進行概念教學時,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質可以透過,另一些物質不能透過的多孔性薄膜,如豬腸衣、雞卵的卵殼膜、離體的膀胱膜、蠶豆種皮、青蛙皮等。根據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現象可分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選擇性透過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對物質的通過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質,還具有主動的選擇性,如細胞膜。因此,具有選擇透過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選擇性透過,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選擇透過性,從而使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一目了然。在生物學中,還有很多概念屬于這種情況,如反射和應激性、先天性疾病和遺傳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等等,均可用比較法進行學習、鞏固。

三、運用歸納、整理法,構建知識體系

在中職生物教學中,許多章節都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建立一些相關概念的連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統化,可以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地構建成一個知識網絡,對知識進行全面鞏固,能更好地組織和呈現教學內容,能更有效地監控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篇2

關鍵詞:基礎不同;網絡課程建設;啟發式教學;探索式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6-0176-02

分子生物學是從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活動的規律,是推動生命科學發展的領頭學科,其理論和技術既具有基礎性又具有前沿性,已經滲透到生物學、農學、林學、畜牧學、醫學、藥學以及環境科學技術等許多一級學科。分子生物學課程也成為生物類學科的基礎專業課程,對于學生的知識體系構成、實驗技能培訓以及學科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研究生階段的主干課程之一。

本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學公共課面向農學、植保、林學、園藝、草業、食品科學、環境科學、生物學等專業,共60學時,其中40學時理論課,20學時實驗課。但在講授時,發現學生分子生物學基礎水平參差不齊。以農科專業為主,學生來自不同的本科院校、不同的專業,有的學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課程,而有的沒有學過分子生物學,只學過生物化學,還有個別學生專業跨度大,本科階段沒有學過生物化學,對微觀生物學了解甚少。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讓基礎好的學生不覺得已經學過,失去興趣,認為自己看書就能學會;如何讓基礎差的學生不覺得難懂,失去動力,認為受到了冷落。如何讓所有學生在教學中都能掌握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技術,都能有所提高呢?實施“一刀切”肯定不利于所有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需采用共同但有區別的方法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本科生與研究生分子生物學教學的區別,注意學生間基礎不同的差異,在研究生教學中從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加強,注重將最新研究進展和技術引入課堂。筆者嘗試對教學方法、手段和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建設課程網站使學生利用“互聯網+”延伸教學空間

隨著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體系每年都在不斷更新,如何在學生生物學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完成教學,傳統的授課方式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急需引入新的授課方法和技術。

1.內容豐富的課程網站建設。筆者長期從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教學和科研,依托新疆農業大學課程中心網站進行了分子生物學課程網站和生物化學網站建設,形成文字教材、電子教材、輔助教材和參考資料相配套的網絡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課件、教學錄像、微課視頻、參考書目、實驗指導、閱讀資料等;形成網絡考試、作業、論壇、答疑為主要內容的與學生互動交流空間。將教學課件和微課視頻、延升閱讀資料以及分子生物學的新技術和研究進展上傳網站,供學生課前課后查閱,同時上傳了大部分生物過程如基因結構、復制、轉錄、翻譯、啟動子特點、表達調控等的動畫演示,便于學生理解。上傳難易程度不同的試題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情況選擇合適的試題組合生成小測驗或是作業發放給學生。

2.師生有效利用課程網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程網站和互聯網資源,讓學生可以隨時在網站上學習課程內容、瀏覽相關延伸閱讀材料和觀看微課視頻及動畫演示,教師可以有效利用網站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先從試題庫中抽題合成一套摸底綜合題,在上課前學生需上網站做這套題,共100題,全部為客觀題,通過做題了解學生對分子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80分以上的學生基礎較好,80分以下的學生在每節課前需通過網站做課前預習題,從課程網站上和互聯網上主動查閱自學找到答案,了解下節課的背景知識點。講完一章后,在網站發給學生每章練習題,學生在做題中繼續通過課程網站和互聯網上的資源深入了解知識點,及時復習這章內容,教師也可通過學生提交的答案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授課結束后,將綜合測試題在網站上發給每位學生,學生在網站上做題從而鞏固全部知識,教師也能從學生提交的答案知道每位學生的掌握程度和本次授課的效果。通過網站還可以建立師生互動論壇,由教師和學生發起一個主題來討論。

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不教與教”教學方法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利用網絡擴展教學空間,使基礎差些的學生通過網絡預習課程的背景知識,通過反復看視頻清楚了解課程內容,不至于跟不上課程進度,使所有學生隨時都可以通過網站復習或深入了解課程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增強對學習分子生物學的興趣和科學的思考方式,為今后的科學研究和論文工作和個人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有了內容完善的課程網站,學生可以方便的得到課程知識和相關信息,這對課堂教學就有了新的要求,不能再按部就班的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需根據課程內容積極實行啟發式、探索式等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1.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綜合應用圖片、故事和研究啟發等啟發式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知識體系的理解。如介紹基因克隆是放一張用魚竿釣魚和撒網補魚的對比圖,啟發學生思考2種不同的獲得基因的思路;用雙螺旋發現的故事啟發學生認識到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研究人員的分工合作在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性,判蚪ソ的介紹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體系;通過介紹十年時間研究64個遺傳密碼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基因編碼和蛋白質氨基酸順序的關系是如何破譯的,使學生明白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可能是長期重復性的工作積累。通過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了解分子生物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研究思路,知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培養理性思維方式。

2.探索式教學方式應用。在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開始進行問題和任務導向的探索式教學方式。如給學生一個思考題:如何獲得抗蟲轉基因棉花?這個問題綜合考查學生對基因克隆、遺傳轉化、分子檢測等理論和技術的掌握程度。學生要像做項目一樣,必須了解每個過程,寫出技術路線,并進行分析,探索每個方案的可行性,從中了解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和受爭議的原因。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方案在課堂上進行點評。這一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了解科研項目的研究過程和科學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過程。

三、因能施教的實驗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是分子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選擇研究生實踐教學內容時,也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的學生已進行了分子水平的很多實驗,動手能力較強,而有的學生基本沒有做過相關實驗,實驗操作能力較弱,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正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差異,選擇有區別的實驗內容。分子生物學公共課只有20學時的實踐教學,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不與本科期間內容重復又能兼顧學生的能力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相關實驗技術呢?我們選擇2天時間的綜合大實驗的方式進行,嘗試同樣的技術解決不同的問題這種實踐教學模式。一個是真核基因克隆,一個是真核基因表達分析,所用的實驗技術均為RT-PCR技術,即先提取總RNA,再反轉錄,再PCR分析。但前者較容易,屬于定性實驗,能擴增出目的條帶就算成功;后者屬于定量實驗,需要實驗者手法準確,還需增加內參基因對照和循環數分析,做出好結果需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技巧要求。上實驗課前先將實驗內容全部發到網站,然后讓學生選擇做哪個實驗。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實驗技能掌握的程度選擇,最后基本都能得出滿意的結果。

這種模式,實驗準備工作基本一樣,但學生實驗內容和操作有所區別。讓學生通過一次綜合實驗課了解真核基因的克隆和真核基因表達分析的研究方法,兩天時間完成一個完整實驗,也使學生了解到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前一個實驗產物還要繼續進行下一個實驗,每一步都必需認真完成最后才能得到好的結果。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水平來選擇做哪個實驗,這樣學生在實驗中的主動性很強,都想做出好的結果,無論是實驗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弱的學生都很滿意。

網絡課程網站、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三者是有機的整體,網絡課程中心的建設和使用擴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提高了教學質量;實驗教學的改進促進了理論與實踐、教學和科研的結合。在教學中三者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整體水平,培養高層次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姚倫廣,胡小敏,闞云超.綜述式教學在碩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學課程中的應用[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12(9):68-30.

[2]沈晗,孟民杰,邵紅偉,張文峰,黃樹林.著眼于研究生培養實際需要的《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新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6-47.

[3]譚維智.不教的教育學[J].教育研究,2016,(2):37-49.

篇3

關鍵詞 比較法教學 生物學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生物學是一門集理解、記憶、思維和創造于一體的學科。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充分記憶和積累相關基礎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生物學知識廣博而深奧,尋找高效的理解記憶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思維能力是教學中的一大重要使命,除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法教學也是其中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比較是一種判斷性思維,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存在理解與記憶能力的差異,往往容易對一些生物學概念產生混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比較,突出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系統,準確把握各個知識點的內涵,理解生物學知識的本質特征,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靈活應用。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有意識地啟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對象產生比較的思維活動,從而使他們完善認知結構,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準確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培養他們自發比較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系的意識與能力。這對進一步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培養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1 通過比較,幫助學生記憶,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存在著統一性,結構決定功能。牢固而清晰地掌握細胞結構的基礎知識,是理解細胞內各項生命活動的前提。通過比較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真核細胞內繁雜的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清晰而牢固地記住并區分開來。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學習中的核心概念與主干知識,是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和難點,理解識記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特點,區別兩者的聯系和不同是學習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識的基礎(表1)。

在一邊比較線粒體和葉綠體結構特點的基礎上,一邊對比學習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過程,學生對細胞的代謝有了清晰的脈絡,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新知識,并能靈活運用,自如遷移。

2 通過比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遺傳信息的傳遞(中心法則)也是教學當中的重難點。教師在講清楚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幾部分內容之后,有意識地做如下比較,不僅可以表現各知識點之間的差異,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系統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把握生物學的本質特征(表2)。

3 通過比較,防止概念的混淆,提高辨別能力

有些概念學生經常混淆不清,若有意識地將這些概念放到一起加以比較,則其內涵就很清楚(表3)。諸如突觸、突觸小體、突觸小泡、囊胚、胚囊、原生質、原生質體、原生質層等概念都是高中生物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學生只有弄清楚了,才能順利地進行相關內容的繼續學習。

4 通過比較,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與得分力

“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頂端優勢”等非常有趣的生命現象包含著奇妙的生物學原理。運用所學知識分別解釋這些現象的同時,教師注意比較各種現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生物學原理、生命活動的本質和活動規律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四種現象產生的原理均與生長素有關,但區別在于作用機制有差異,即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影響生長素分布的外界因素,這些生命現象產生的意義有何不同等(表4)。

另外,解題是一種很好的檢驗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的捷徑。通過仔細審題,比較題干差異,整合所學的知識內容,不難發現,貌似相同的問題,其實答案大相徑庭。類似的比較蘊藏著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鍛煉和提高的上好訓練。如下面兩道例題:

【例1】用N標記的一個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養基中復制三次,則含有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含,5N的單鏈占全部DNA分子單鏈的比例依次為( )

A.1/4、1/8 B.1/2、1/4

C.1/4、1/16 D.1/8、1/8

【例2】某動物體細胞中有二對同源染色體中的DNA被N標記。將該細胞置于,4N的培養基中培養二代,則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四個子細胞中含有N標記的DNA的細胞占的比例為( )

A.100% B.75%

篇4

關鍵詞: 生物學語言 表述能力 培養

什么是生物學語言?生物學語言是用以描述、闡釋生物體和生命現象的符號系統,生物學概念、術語、圖表和專門代號是構成生物學語言的符號。它是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在自然語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工語言符號系統,具有明確性和單義性的特點。

生物學語言種類按分類方法不同有很多種,按組成符號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詞句組成的,如“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另一類則是用圖形和專門數學符號表示的,如用數學符號表示的基因型“AA”和“XAXa”等。按表達形式,可以分為描述性語言和論述性語言。

生物學語言的表述能力是衡量學生生物課學習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實質上這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差是一個通病,表現在學生害怕做簡答題、分析說明題,每次測驗結果,簡答題和問答題得分都比較低。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學語言,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通過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一、讓學生多聽,聽教師準確、規范的生物學語言

生物學語言具有科學性和概括性。科學性要求在運用概念、闡述現象、引用材料和邏輯表達上準確無誤,不能將生物學術語與日常生活俗語相混淆。概括性要求教師和學生能充分運用已知的生物學概念等來描述生命現象和闡釋生物學道理。

在課堂教學中,總離不開教師的說和學生的聽,學生多聽,才能學會說和寫,因此,教師的生物學語言對學生的生物學語言的培養起關鍵的作用。為了減少學生以后答題表述的錯誤,在學生第一次聽講相關生物學知識時,教師的生物學語言要力求科學、規范。生物學教師應成為生物學語言的專家,用準確、規范的生物學語言表述課堂教學內容,避免用錯誤的日常生活概念來代替科學概念,避免嗦冗長、詞不達意,避免顛三倒四、缺乏邏輯性。教師的板書設計力求簡練、嚴謹、條理清楚,能把多種書面表述方式靈活有機地搭配,能體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結構體系,避免主次不分、層次結構混亂。學生只有經常能聽到準確、規范的生物學語言,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生物學語言的表述能力。

二、讓學生多看,看生物教材中重要的概念和內容

生物教材中基本概念與定義較多,而且表述簡練,課文中準確、規范的表述,對學生的生物學表述起到示范、模式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基本材料,也是學生生物學語言的最重要來源之一,所以應把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使學生重視教科書的作用。

但是,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善于看書,有的學生甚至看不懂課本,而且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也相對較差。為了培養學生多看書的習慣,教師必須進行引導,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把重要的概念內容、關鍵字詞、重要的段落,用各種符號標出。學生閱讀時,教師還要注意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理解句子句群、分析層次結構等。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除了原料和產物之外,還指出了條件、場所和能量變化。“基因”概念中,注意有“遺傳效應”“DNA”“片段”等關鍵字眼。學生如果養成了多看書的習慣,生物學語言自然會更豐富,生物學語言的表述會更準確、規范。

教師還可以把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把分散的基礎知識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絡,打印成材料,讓學生閱讀,這也是培養學生生物學語言的重要方法。

三、讓學生多說,說出教師所提問題的答案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這是課堂教學中使用最普遍、最廣泛的一種發問形式。提問對于培養學生的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很多學生回答提問時,不能組織句子,只能在教師的敘述過程中像做填空題那樣回答幾個詞。學生之所以說不出比較長的生物學語言,除了概念不理解以致不會用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從理解概念到運用概念進行生物學語言表達之間有一個過程,學生雖然理解了概念,但是不能流暢地用語言加以表述。因此,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嘗試表達的機會,通過訓練來促進內部言語與外部言語之間的轉化。

為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多種類型的問題,如提問生物學概念、原理、形態、生理功能、比較概念間的區別聯系等,例如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有氧呼吸的概念、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生物進化的原因等。在學生回答提問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來回答,不要照本宣科,學生在回答時,要注意關鍵詞的準確度,對于某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在深入細致地分析課本表述的科學性之后,可通過復述強化記憶,規范表述方式。還可以由學生來回顧、歸納整堂課的內容,向全班同學闡述。在個別學生回答、復述、回顧小結之后,還要請有不同看法者提出意見,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得以鞏固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培養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

四、讓學生多寫,通過練習測試考查學生的表述能力

習題是訓練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最主要工具,選擇題和判斷更正題提供了關于概念或原理正誤并存的表述,讓學生在選擇、判斷中學會科學準確的表述方法;填空題對規范書寫方式作用最大,具有較大開放性的問答題,更能反映較高層次學習結果,比較適合于檢測、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語言表述能力,為學生表達生物學語言提供極好的訓練機會。學生是否真正準確理解了教材內容,通過答題就能看出,例:學生由于概念掌握不準,常把葉綠體寫成葉綠素、細胞質基質理解為細胞液;由于別字的原因,把線粒體寫作細粒體、丙酮寫成丙銅。

篇5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習技巧;教學質量

在高中學習生活中,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很大,時間緊張而寶貴,如何幫助學生減小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探索的課題。一個客觀的限制就是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精力中盡可能多的學習知識,能夠得到更多的成長和更大的提升,因此,學習技巧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就高中生物這一門課程而言,它兼具文科的文字性和理科的邏輯性,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不少,需要計算和推理的東西也很多。因此,對于生物的學習就有了更高的難度,對于技巧的重視更加至關緊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學習生物是相當痛苦的,不僅是因為生物不好學,而且他們對生物提不起興趣。試想一件事既不是自己喜歡的,又不好操作,那么對它的態度必然是敷衍且不耐煩,這樣的話又怎么能把生物學好呢?所以說掌握好技巧,讓生物學變得輕松易懂,學生們自然就會有學習興趣了。

一、生物知識條理化

有很多學生覺得生物不好學,并不是因為生物的知識有多么艱澀難懂,恰恰相反,他們學習的時候很是如魚得水,課堂反饋也非常出色,但是經常是到了大型考試就會抓瞎。仔細了解之下,我發現主要原因是大型考試一般是綜合性考試,不管是內容的涉及范圍還是題型的包含深度都是很廣的,可是這樣一些學生恰恰不會應付這樣的題目。他們在學習的時候知識不夠條理化,以至于使用的時候完全無法聯系不同章節的知識來解題,直接導致了學得好考得差的后果。

生物學的知識點很多,知識體系也非常復雜,如果對生物沒有一個結構性的掌握,那么是沒有辦法把不同的知識聯系在一起的。生物是一個整體,常常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說遺傳學的問題常常和生物的結構和功能聯系在一起,微觀機構和變化也會雜糅其中,這個時候在考慮的時候就是多方面的綜合考量,而不像課后習題那樣對某一個知識點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說對生物學的整體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讓生物學變得有條理,自然是要對生物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目錄索引。很多學生借口耐性差而從來不看目錄,也不讀序言,直接就進入到課程學習中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兩種東西高度概括了整本教材,是快速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的最佳途徑。除此之外,每一章節后面的章節小結中也是對每一章的具體概括,可以通過這個更加具體的把握重要的知識點。通過對整本教材的了解,就可以自行整理出合適自己的提綱來。

二、知識點的對比學習

生物學的知識點太雜亂了,因為很多知識點相似,所以讓人難以區分,讓很多學生頭疼不已。很多概念性的東西在知識體系上屬于平行結構,但是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這種此處相似彼處不同的狀況常常會讓人極易混淆。就拿細胞膜的種類來說,不同的物種細胞膜的成分是不同的,動物的植物的微生物的都有細微的差別,即便是在同一個細胞中,細胞器膜的構成也是有區別的,比如線粒體是兩層膜,但是高爾基體只有一層,至于核糖體是沒有膜結構的,而微管蛋白的膜成分和其他的還不一樣,就這么一個點就會有好多區別。

當然,這樣的知識點用易混淆還是能夠解決的。在學生們的記憶習慣中,總是喜歡縱向記憶,即把屬于一個名詞的所有知識記憶在一起以防疏漏,這固然是個好習慣,但在知識點比較多的時候就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有時候適當的調整會讓事情更加簡化,記憶也是如此,在要記得東西相似度高而且很多的時候,就可以采取橫向記憶的方法來完成任務。比如在記憶細胞器的分類的時候,我們可以就有沒有細胞器膜以及細胞器膜的層數來將眾多細胞器分類;再從細胞器的成分比如有沒有發生堿基配對或者是否能主動運輸又將細胞器歸屬在不用的分類中,這樣的記憶便捷高效還不容易出錯,也不容易疏漏,對于喜歡總結的學生來說記憶效果還要更好。

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還是有所側重的,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對應不同的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很多時候習慣了一種方法就不容易改變,這個時候就考老師來提供他們不同的思路作參考,這樣學生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三、知識點的遷移串聯能力

在學習生物的時候還有一種隱藏性比較高的方法學生不容易掌握,那就是聞一知十。老師們常常說某某學生學得很死,就是說這個學生的遷移能力不夠好,看到一就是一,絲毫沒有往深處多想想。但是在很多時候,遇見一個探究性很強的題目,一般來說很多學生都會對題中所提到的東西很陌生,他們就會想這什么玩意兒學都沒學過,不會!然后直接就放棄掉了那道題。其實出題的老師也是拿著大綱在出題,對教材的熟悉絕對不比任課老師差,所以說這類型的題都是有隱藏的信息在,如果學生們能發現其中的信息就會知道其實都是在課本中提到過的知識,并不難以解答。

篇6

關鍵詞 學法 生物學概念 生物科學史 總結

一、加強生物學概念教學,指導學生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概念的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可以說,高中生物課的教學,就是對生物概念的教學;高中生物課的學習,就是對生物概念的學習。學生對概念掌握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應用,以及今后的創造性活動。

概念是反映思維對象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個基本特征。概念的內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維對象的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又叫概念的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對象,又稱概念的適用對象。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學生理清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即概念的含義和使用范圍。只有當學生真正地把握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時,才能夠運用概念去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概念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如教師可以設置有難度梯度的問題組,師生對話逐層形成概念;可以采取圖文結合的方式來理解掌握概念;可以新舊概念聯系,通過計較、類比嘗試自主構建新的概念等。對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概念,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如"同源染色體"概念是高中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進行教學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讓學生觀察聯會的兩條染色體的特征,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然后提出下列問題:1、同源染色體是指來源相同的兩條染色體嗎?2、同源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體是不是大小形狀一定相同?請舉例說明3、是不是只有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在聯會配對之后才會出現同源染色體?(教師演示受精作用課件、動畫模擬精卵結合過程及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學生觀察分析),師生共同討論上述問題,總結同源染色體概念的要素:①形狀大小一般相同(強調"一般");②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最后多媒體展示多組染色體圖片,讓學生辨別哪些圖中具有同源染色體,進一步鞏固同源染色體概念,同時也了解一下學生對此概念的掌握情況。

對于一些概括性高、較抽象的概念,教學中如果直接切入概念,則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先用豐富的實例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然后從中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得出新概念。如無性生殖是一個概括性較高的概念,教學時可以先用豐富的實例使學生掌握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等概念,然后啟發學生嘗試著從中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點: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無性生殖的概念能讓學生舉一反三,理解深刻。

為了加強對概念的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平時積累,將教材中提到的概念、生物學專有名詞等進行分類和整理,掌握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間的根本區別與聯系,如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原生質層與原生質體、單倍體與多倍體等概念。

二、重視相關生物科學史教學,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與方法

在《課標》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注重生物科學史的學習",首次提出知道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要求,反映出新課程對知識的"來龍去脈"的重視。事實上,生物科學史不僅僅是生命科學發展歷程中的一系列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的世界觀以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等內容,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生物科學史的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科學家們的探索精神與科學態度,而且它也是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極好素材,從中可以領會科學的思維與方法。

在過去的科學史教學時,教師一般都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實踐證明,這種科學史的教學方法是低效的。對科學史實施探究教學,有利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歷史及科學本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假想自己就是當時的科學家,讓學生大膽地去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并得出結論,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比如,《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是必修一中的重要內容,筆者按照時間順序將一些光合作用發現史中重要的科學實驗作為背景資料呈現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串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實驗現象并提出自己小組的推斷,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進一步想探究的問題等,再與前人所得結論進行比較。

三、靈活應用圖表,指導學生善于總結

生物這門學科與其他的理科相比,內容雖然不是很多,但都比較零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比較多。這就要求學生要對支離破碎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使之條理化,從整體上或實質上把握具體知識,減少學習上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所謂讀書要從"從薄到厚"到"從厚到薄",強調的就是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歸納,精于總結。

常用的知識歸納總結方法有提綱法、圖示法和列表比較法。提綱法一般適用于單元總結,圖示法有畫流程圖、畫概念圖等方式,一般適用于歸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如在選修三的學習中,植物組織培養過程、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技術都可以采用畫流程圖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列表比較法一般適用于歸納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如學習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這兩個重要知識點之后,可以列表比較兩者在場所、能量轉換、物質變化等方面的區別及聯系;學習完DNA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翻譯三個過程后,可列表比較三者在發生場所、原料、模板、產物、實質等方面的異同。學生掌握并實際應用這些方法,就可以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增強學習效果。

學習方法有很多,如學會預習、學會記筆記等這些一般方法在這兒就不再一一敘述。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學習方法是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的有力保證,也是進行教學改革的基本內容之一。所以,在生物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學法指導。

參考文獻

篇7

效性。

關鍵詞:創設情境;概念引入;有效性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及生命活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在生物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專業性概念。據統計,僅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比較核心的概念就有幾十個,而這些概念,對于初中生來說,都是陌生的、抽象的。如果在初中階段,沒有掌握好這些基本的生物學概念,是難以學好生物學知識的,而且也會影響高中階段生物學知識的學習,所以概念教學在初中階段尤為重要。

概念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關系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們知道鮮活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而生物學概念正是在大量觀察生物現象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通過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觀察、體驗,從中發現一些生物概念,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減小學生學習的困難。

一、提供感性材料,引入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大多是可以直接通過觀察而獲得的具體概念。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昆蟲等等。而這些概念都可以通過觀察具體的實物、標本、模型、圖片等形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典型的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豐富的感性材料,使生物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授“鳥類”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一些鮮活的鳥類,比如,學生熟悉的麻雀、烏鴉、鴿子等,再結合一些鳥類的圖片、鳥類活動的視頻資料。組織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學生在對這些直觀材料的觀察下,歸納鳥類的特點以及與其他生物類群的區別,鳥類的概念也就自然形

成了。

二、創設實驗情境,引入概念

實驗是研究自然科學的基本方法,通過實驗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反射”這一概念時,我在學生不經意時,把手在他的眼前快速一晃,學生的眼睛就會不自覺地眨巴起來。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一種反射活動,然后與學生一起分析這一反射活動的形成。通過體驗和分析,學生很容易得出反射的概念。這樣引入生物概念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輕松地理解概念。

三、開展模擬演練,引入概念

把講臺變舞臺,讓學生做演員,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一些表演的情境,使生物概念生活化、具體化。例如,在學習“生物”這一概念時,有學生說教室里擺放的課桌也是生物,他認為樹是生物,而課桌是用樹木做成的,應當也是生物。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堂上安排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小樹和由樹木做成的課桌,進行辯論。小樹說:“我能呼吸。”課桌說:“我不能呼吸。”小樹說:“我需要營養。”課桌說:“我不需要營養。”小樹說:“我能長大,能繁衍后代。”課桌說:“我不能長大”……這樣的引入,生動真實,費時不多,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了寓教于樂的學習優勢,使學生在情趣中理解了什么是生物及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

四、多媒體展示,引入概念

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能通過直接觀察而獲得的,相對較抽象的概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消化、吸收等,如果教師只是用語言描述,難免有些枯燥乏味。運用多媒體資源,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運用多媒體資源,再現了光合作用的研究過程和普里斯特利證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學習“懷孕”這個概念時,運用科教短片播放懷孕的動態過程。學習“免疫”時,插入了Flas。這樣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將生物概念變抽象為生動,變難懂為易懂,促進學生對生物概念的接受和理解,并能很好地用這些生物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五、用生物學史或生物學家的故事引入概念

在學習“細胞”一節時,學生對“細胞”這一概念的來歷產生了好奇,在此我恰當地引入細胞的發現史和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的故事:羅伯特?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植物軟木塞的薄片,看到許多蜂窩狀且中空的小格子,就稱這些小格子為細胞(cell)。后來科學家發現,動、植物的身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于是便確立了細胞學說――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使學生輕松地了解了“細胞”一詞的來歷,并有效掌握了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在學習“特異性免疫”這一概念時,首先給學生介紹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兒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傳到國外,對世界的保健事業也作出了貢獻。自從中國的種痘術傳入英國以后,在英國流傳達四十年。后來英國的一名鄉村醫生才證明了接種牛痘能預防天花。這段科學史有助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特異性免疫的漫長過程,了解了這一探索過程后,學生對特異性免疫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應用也就更得心應手了。

總而言之,生物學中概念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把握教材中的素材,要善于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適時地引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篇8

【關鍵詞】生物;教學;實踐

未來的21世紀,將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新世紀,人們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當前的初中生物教育,就正是啟蒙和培養學生適應意識的關鍵時期。我在近幾年的生物教學中,覺得比較法教學在生物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總結了以下的教學實踐:

1 在生物學教學中對學生現代意識的培養

為了讓我們的初中學生在未來21世紀的大風大浪中有所作為,就應該從現在培養他們適應新環境的意識和能力。當前的素質教育,就正是啟蒙和培養他們適應現代意識的最佳時期。

1.1 滲透競爭意識的啟蒙教育

競爭,優勝劣汰,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發展和進化的規律之一,當然也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一種客觀法則。在生命科學中,這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理論。但在我國當今社會轉型中,卻已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現代觀念。在中學生物學中,涉及競爭的生命現象、知識和理論,卻屢見不鮮,為學生競爭意識的啟蒙教育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情境。

1.2 利用一系列生物學實例啟蒙學生的整體思想

生物學科中體現整體思想的科學實例是很多的。例如:一個細胞可以看作一個整體,細胞有細胞整體層次上的結構和功能,又有各組成部分及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彼此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一個生物體也可看成是一個整體。一個種群、一個群落、一個生態系統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或一個系統。

1.3 滲透適應意識的啟蒙教育

整體觀念實質是一種系統觀念。人們在考察某一事物時,要從整體(大系統)出發,注意在整體綜合的控制下進行局部分析,從整體到部分,從大系統到子系統。然后通過局部的逐級綜合達到總體綜合,又從部分回到整體,這種宏觀和微觀的綜合,從整體和部分的不同層次上,從整體及部分的結構、功能及彼此聯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觀念可理解為整體觀念。啟蒙和培養學生從整體系統的觀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2 初中生物比較法教學探索

生物比較法教學,是指按照事物對立統一規律和人的認識規律,將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本質,進行分析鑒別和綜合比較的教學方法。比較法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采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2.1 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如講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型,先用綠藻的自養方式作對比,引出異養的含義。

2.2 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生物學知識,本來有它固有的聯系,但在教材編寫時,不得已將它們分割開來,編入不同章節中。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將分散了的系統的知識適時相地集中起來,闡明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間的關系。如講動物的進化規律時,把各門動物的神經進行比較,就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動物之間有著一定的親緣關系,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進化的。

2.3 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中學生認識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對那些相近的概念、成雙成對、成列成排、前后聯系的名詞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較才能鑒別,一切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在教學中采用比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們的異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張冠李戴。如講穗狀花序時,用總狀花序作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可使學生清楚地掌握這一對概念。

2.4 比較法能起到或加強直觀作用。比較法能使抽象微細的生命現象和規律具體形象化,我們也稱之為“對比直觀”。如借用學生們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現象或規律,如說草履蟲像草鞋,大草履蟲有一個透明略呈腎形的大核,等等。這樣,使學生對微細抽象的生命現象,有一個直觀形象。比較法還能加強直觀作用。如將蜥蜴的肺結構圖同青蛙的肺結構圖比較,能使學生具體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數目增多,深切地認識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夠滿足整個身體對氧氣的需要,因此適于陸地上的生活。而青蛙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仍然離不開潮濕的環境。

篇9

【關鍵詞】醫學生物學 教學 探討

在衛生學校初中起點的中專教育階段,醫學生物學是剛剛進入學校的學生首先接觸到的基礎醫學課程。醫學生物學涉及與醫學相關的生物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等,既是醫學基礎的前沿學科,又是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的奠基學科,起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以期更好的提高授課效果。

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其主體學習的意識便得到弘揚。我校醫學生物學通常安排在入學后的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開設,課程性質為考查課。由于是考查課,給學生造成一種醫學生物學“不重要”的假象,而且學生目前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偏低的現象,醫學生物學又是以細胞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兩大方面的基本內容為主要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相對微觀、抽象,初中起點的學生從未涉及過,相對新奇,當他們接觸到第一門專業基礎學科時,都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因此,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上好第一次課―緒論是至關重要的。先從一系列問題開始:什么是生物?我們周圍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他們的區別是什么?我們為什么會長得象自己的父母?學習醫學為什么要學生物學?讓學生一下子進入角色,覺得生物學知識并不遙遠,隨著教師的答疑,使學生了解了醫學與生物學關系密切,生物學是其它醫學課的基礎,臨床醫學的突破依賴于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同時生物學的發展也源于臨床醫學研究的需要。如困擾人類的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遺傳病、艾滋病,還近幾年來的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等傳染病的治療和攻克,都依賴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等的發展;為了滿足人類“青春永駐”的愿望,臨床醫學又提出了如何延緩衰老的命題,這要通過生物學來進行研究,同時也促進了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與醫學是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通過緒論的講解使學生明確了學習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從而產生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要貫穿始終。每一次課教師都要用自己的智慧,盡可能用生動、形象的形式來傳授知識。例如:在介紹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時,我們把它比做一個旋轉扶梯,在介紹蛋白質分子的一級結構和空間結構關系時,可以將其比喻為一根毛線和一團毛線之間的關系。用生活實例對所講知識進行強化,使其由抽象到具體,使煩燥內容生活化、形象化、具體化。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多媒體教學是集文字、圖象、聲音、動畫及視頻為一體的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清晰地展示教學內容,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在“細胞”一章的教學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內容,對這部分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細胞器的結構、細胞有絲分裂的內容,采用傳統的板書加掛圖很難講清楚,盡管老師用發很大力氣,學生仍然很難理解,而且感覺到枯燥。而我們采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動畫的播放來講授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既感覺新奇,又理解和掌握了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積極開展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模式單一化的狀況,樹立教學模式多樣化的觀念,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利用錄像和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使抽象概念具體化,提高教學效果。

三、重視實驗教學

篇10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9-133-01

一、概念教學時的情景引入

通過創設情景,簡捷明快地導入教學內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學習水到渠成。

1、實驗情景

例如光合作用這一概念,實際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對學生來說,能將這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歸納出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即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培養學生得出概念的能力的過程,也是訓練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過程。布魯納說:“一個壞教師奉獻真理給學生,一個好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學生得出概念的能力也是一種發現真理的能力。

2、實踐情景

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態、遺傳和進化等方面的直觀的感性的認識,把這些感性的形象轉變成語言即初步的概念,再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互動與轉變,實現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飛躍,抓住生命的特征,建立較完整而科學的概念。

3、問題情景

利用掛圖、實物及演示實驗等直觀手段的同時,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并在觀察中解決問題,便于感性認識,能豐富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想象力起到很大作用。

二、概念教學時的情景分析

1、創設比較情景,分析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對比、歸類,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本質區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統化。

在學習生物概念時,注意分組、結對、列表、進行歸類對比,就容易搞清各對概念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比較,促使學生將新舊知識、同類知識聯系起來,分析異同。從這個角度而言,學生比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創設強調情景

分析概念的關鍵字、詞,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生物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其中一些字詞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義的,它往往提示了概念的本質特征,是生物概念的關鍵字詞,要理解概念的本質,從理解關鍵字詞入手。

3、創設問題情景,通過討論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隨著教學活動的多元化,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學習活動會漸漸成為教學主流。問題討論在教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容忽視的。亞里士多德說:“思維來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因此教師要巧設一些問題,點燃創新之火。問題討論促進學生概念的精致化,小組問題討論提供所有學生主動學習進行概念解釋的機會。學生提出的概念解釋必須接受組員的檢驗,促其再建構。經由不斷的解釋、質疑、再建構、反駁、澄清等,共同建構出一個比討論前更符合科學概念的答案。

三、概念教學時的情景鞏固

1、體系情景

在完成章節知識的教學后,對那些相鄰、相對、并列或從屬的概念進行類比、歸納,根據它們的邏輯關系,用一定圖式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體系。

2、比較情景

生物學概念很多,而且很多概念間聯系和類似的地方很多。如果學生沒有比較概念的能力,隨著學習深入,概念增多,易出現混淆的現象,影響學習效果。引導學生比較概念,主要讓學生抓住兩點,一是注重尋找比較標準,二是注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比較。比較概念的過程主要是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過程,所以比較概念有助于思維能力提高。

3、發展情景

對學生來說,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知識基礎,對概念的理解也會不同。學生能動地去探究概念的本質,就形成一個發展概念的過程,探索生命活動規律的內驅力會得到強化。

四、運用探究實驗,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生成科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