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1-17 17:19: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58—01
研究性學習已被明確納入必修課,但由于觀念、方法、師資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師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還很模糊。筆者根據(jù)自己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和對我省高中課改調研資料的學習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點自己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一、研究性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活動
從結構上看,“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偏正短語,形式是探究,實質是學習。雖然學者們對研究性學習有多種理解,但作為中學課程,研究性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學習探究的方法,經歷探究的過程,通過對探究過程的體驗,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并以研究過程為依托獲取知識,提高探究能力。要認識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還要認識到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還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探究活動。究其特點而言,可以概括為“三個重視”:重視研究的過程,重視實踐,重視經驗。
研究性學習有別于科學研究,科學研究重在“研究”,其價值體現(xiàn)在研究結果上。而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所經歷的探究過程和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經驗上。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走出課堂和教材,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在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社會情境中通過調查、考查、訪問、測量、實驗等活動收集材料與信息,收獲最直接的經驗。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三個階段
研究性學致分為三個階段: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總結反思階段。
1.在問題情境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探究課題,制訂活動方案。對于一名高一新生來說,對研究性學習還很困惑,學校教研部門應通過專題講座進行培訓,通過優(yōu)秀案例和典型問題幫助他們認識課程目標。而本階段的核心是確定探究課題,先是學校課程委員會要提供若干活動主題或課題供學生選擇參考,學生經過思考參考選題后,還可以自己提出課題,然后學校課程委員會再對所有的課題進行篩選和審核,最后由學生和指導教師協(xié)商確定小組課題。課題確定后,探究小組就要著手制訂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認真填寫《課程探究方案表》。
2.在實踐體驗階段,要特別注重學生主體的參與性,“實踐”和“體驗”已經說明了探究主體的不可取代性。學習是學生進行腦力勞動的過程,是探究性活動,其核心是思考,即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機。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的高效模式。研究小組要按照探究方案,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資料,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和歸納資料,并判斷信息價值。在本階段一定要做好課題探究的管理工作,學生不熟悉研究性學習,難免在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偏離主題的現(xiàn)象,加強過程管理就可以保障探究的可控性。教師要指導學生記錄課題探究過程中的認識、體驗與反思,探究過程也是一個記錄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記錄習慣,對學生以后從事探究工作大有好處。
3.在總結反思階段,研究小組要將經過實踐、探索所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書面材料。課題成果的展現(xiàn)形式可以是小報告、小論文、小設計、小發(fā)明等。在對成果進行交流、評價時,要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自評、互評,要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的特點,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反思、發(fā)展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氣氛。本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規(guī)范的結題報告,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間的互評,在增強自信、凝聚團隊精神的同時也要學會欣賞他人。
篇2
趙鳳飛 杜淑賢
晉元高級中學是一所有近百年歷史的學校,我們以“選擇教育、充分學習、卓越發(fā)展”為教育理念,全面實施以德育為核心、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為此,我們確立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在原有課外活動小組、活動課、研究性活動課的基礎上,發(fā)展為“研究性學習”課,并將之列為正式課程,排入課表,成為每個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為學生發(fā)展個性,學會選擇開辟了一個比較廣闊的天地。
一、建立以研究應用型課題為主要內容的我校研究型課程
為了扎實開展研究型課的教學工作,我們首先研究制定了《晉元高級中學研究課程開發(fā)方案》,提出了比較切實可行、充分體現(xiàn)我校培養(yǎng)目標的研究型課的目標和內容。
為了培養(yǎng)學會選擇、自主發(fā)展的學生,我們確定研究型課采用課題研究模式,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工農業(yè)生產、科技等領域的某個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關注校園外廣闊的社會空間大課堂,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此外,科學研究方法,創(chuàng)造技能,論文、課題報告撰寫等也是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內容之一。
高一上學期:
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探究型活動課和應用型的小課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校、教師在課題研究方向上適當引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支持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設計的課題,使學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的區(qū)別,學習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初步學會制定研究方案,撰寫課題報告和論文等,培養(yǎng)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
高一下學期:
緊密結合實際問題和科技教育開展學生自創(chuàng)性的研究型課程學習,基本按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進行,提高學生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提出研究課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將現(xiàn)象、問題提煉成研究課題的能力。同時,各科教師要努力將研究性教學的思想和方法體現(xiàn)在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
高二年級:
學生通過研究自己選擇、確定的比較感興趣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某方面的應用型長線或短線課題,學習現(xiàn)代科技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進一步了解社會社會,綜合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學會研究性學習,初步形成科學精神、態(tài)度。
高三年級:
學生圍繞自己喜歡的現(xiàn)代科技、生產、生活等某領域的某一前沿課題進行研究,拓寬知識面和學習視野,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初步形成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和較強的選擇能力,初步確定自己將來的發(fā)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我校研究型課的組織與實施
㈠研究課題的實施
1.課題的產生
按學校確定的研究課的目標和內容要求,我們每學期在學生、教師中開展征集研究課題工作,課題不分大小。每學期還請在某些領域做出貢獻的專家開列一些研究課題。學校的研究型課程專家小組,對學生、老師的課題進行基本的可行性審定后,每學期將師生、專家的課題匯集起來,打印成冊,供學生選擇課題時參考。高三年級的研究課題基本由學生提出。學校每學期選擇科學性、可行性強的課題作為學校的重點課題。
為了幫助高一剛入校的學生順利開展研究型課的學習,完成學習的第一步——課題的提出,我們采取以下方法:
①任課教師深入班組,和學生座談、討論,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談自己對生活中的哪些現(xiàn)象不滿意,日常用品的缺點;交通狀況、飲食衛(wèi)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把存在的問題轉化為課題,很多學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到處存在著可研究的課題,例如,學生從城市垃圾的處理存在的問題,設計了“城市新型垃圾站的設想”課題;從課間操的擁護提出數(shù)學建模方面的研究課題——“課間操班次人流走向的最佳設計”。對學生提出的課題,我們尊重學生的廣泛愛好和個性特長,鼓勵他們在實踐中開展,例如:99屆高一學生入校不久,學校的研究型課程學習動員會開過兩天就提出了一百三十多個研究問題、現(xiàn)象或課題,經專家組審定,只有“21世紀中國軍事戰(zhàn)略問題研究”一題,由于實際研究的可能性小,無法請到指導教師等原因,和題目提出的同學商量,暫不研究,其余完全尊重學生的愛好和個性。
②我們要求教師通過必修課、選修課、研究性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和互相滲透,為學生提供研究和課題。例如,高一一名化學教師在講氯氣的性質時,講到了工業(yè)上制取氯化氫的合成塔簡圖時,她聯(lián)系前一章學到的能量有關知識啟發(fā)道:“合成以后的氯化氫氣體用鐵片散熱,熱能如果不加以利用是不是很大的浪費?”課后,班級的“化學創(chuàng)新俱樂部”研究課小組的一名同學找到她說:“我想研究氯化氫合成塔熱能利用的問題”,老師表揚了這名同學。研究課小組的同學到上海氯堿廠考察、參觀,又發(fā)現(xiàn)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提煉了幾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同時還請理、化、生計、英等實驗性、技能性較強的學科的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開列了一些探究性、研究性活動課的題目,通過探究型、研究性活動課和研究型課題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
③請在選題、研究、研究報告做得好的同學介紹經驗。
④組織學生學習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方面有貢獻的先進人物的事跡。
⑤開列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造技能、學習方法、科學研究方法指導等系列講座。
⑥請專家來校輔導、開設“專家論壇”,介紹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課題的確立等內容。
⑦培養(yǎng)骨干,99屆高一學生有一部分同學在5月份通過直升考試升入我校,學校請他們來學校主要進行研究課的學習,到正式開學,就寫出了近百篇論文。
2.選題和成立研究小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短期和長期課題,由淺入深進行研究、探索,體驗探究過程。我們把同一學年的四個班分為一個大組,讓學生自報課題,依學生選擇的課題,在自愿的基礎上,相近或相同課題的同學,2-5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大多數(shù)小組都是跨班的。小組內選出組長,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分工、與指導教師和學校的有關部門聯(lián)系等工作。學生的研究活動也可以個人進行。
3.選聘指導教師
研究小組的課題確立以后,小組根據(jù)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邀請校內外老師、專家、家長或其他人士做指導教師,也可根據(jù)研究過程,臨時請校內相關學科的老師作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思維方法,提供理論、研究程序、方法等方面指導意見,掌握課題的研究進度,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
學生研究的內容范圍很廣,很多都與學校教師所學專業(yè)內容相差甚遠,我們要求教師每個在自己學科領域內自學掌握一些有關工業(yè)、農業(yè)、工程技術等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知識。同時,適當請部分專家做指導教師。鼓勵學生請自己的父母、親屬做指導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有的課題需外請指導教師,學校給出指導性意見,讓學生代表學校去請。例如,“真如、萬里小區(qū)功能定位”課題組,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后,發(fā)現(xiàn)研究內容涉及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建筑、社區(qū)等方面的內容,學生請了四位校內教師做指導教師,又成功地邀請了居委會、萬里工程設計的副總工程師做指導教師。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課題或問題確定后,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參考書名稱,學生閱讀討論,在老師的幫助下,小組長負責組織進行可行性分析,對課題的初步設計進行討論和論證,制訂出詳細的研究方案。應用型課題的研究方案先到實際中去考察,修改,設計方案,提煉研究課題。例如,高一化學的“氯化氫合成塔熱能利用”的課題組,他們查到的資料是:工廠的生產設備熱能直接散發(fā)到空氣中,針對這種現(xiàn)狀,設計的方案是:用水冷卻,用得到的熱水洗澡、取暖。但到上海氯堿廠參觀后,發(fā)現(xiàn)他們的設想已變?yōu)楝F(xiàn)實,同學們受到鼓舞,很興奮,覺得發(fā)明創(chuàng)造離他們并不遙遠。
學生設計的研究方案的主要內容一般是:課題名稱、課題組成員、研究的主要內容、課題的現(xiàn)狀、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具體的實施步驟、課題準備突破或創(chuàng)新的地方、課題組成員分工、課題研究所需設施、場地、經費等,主要參考文獻等,以上內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開題報告會,校級課題的開題報告會由教導處統(tǒng)一組織。
5.課題的結題或中期結題 我們要求課題結題后,除有相應的論文、作品、產品的一個設計方案、產品、建設等,還要有相應的研究工作報告或研究報告,總結研究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參與課題的研究體會,匯報研究思路、研究過程與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初步的評審,不合格的修改或繼續(xù)研究。課題結題或中期完成的一般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答辯會,學生參加這樣的答辯會,覺得自己象“研究生”了,真正體會到什么叫“積攢學術年齡”,體驗探究過程,激發(fā)了繼續(xù)研究、學習的熱情。同時我們還要求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一個課題后要寫出一個案例,形成學校的研究型課程案例包。
㈡學習評價
1.評價內容
①研究過程記錄表:為了檢查、掌握研究活動的開展情況,我們編制了“研究性學習綜合記錄表”,內容包括每次活動的出勤、活動內容、指導教師意見、指導教師簽名等方面,“活動內容”又分為具體過程、活動分工等。每學期末將記錄表交學校。
②答辨:班級范圍的答辯會,由課題組代表陳述、展示成果后,指導教師或同學進行提問,指導教師寫出評語,并在成績一欄中把學生的研究成果記為A、B、C、D四個檔次,D為不合格。
③課題的論文或作品、研究報告或研究工作報告,經指導教師交學校統(tǒng)一管理,我們要求學生寫的論文一般不少于二千字,打印成文,引用資料注明出處等。
2.評價結果表示
以上材料或活動完成之后,評價結果以學分表示。一般12-16課時內完成并合格,出勤滿3/4課時的課題記為1學分,高中三年至少完成10個學分的研究性課程的學習內容。
3.評價時間安排
為保證評價的質量,必須安排專門的時間用于進行評價工作。每學期期末考試后,教師評卷時,安排學生在家繼續(xù)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返校后,我們都安排兩天時間用于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總結。
4.激勵評價
為了鼓勵學生搞好研究性學習,我們還組織開展了爭創(chuàng)研究課程學習優(yōu)秀班集體、優(yōu)秀研究小組、優(yōu)秀研究成果獎勵活動。評比條件寫入學校的研究型課程開設方案,一開始就公布給學生,使學生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學校對優(yōu)秀學生論文結集出版或向有關部門介紹、推薦發(fā)表,對優(yōu)秀研究成果請校外專家進行評估鑒定。學校隆重表揚研究課程學習優(yōu)秀個人、小組和班集體。
㈢課程的組織管理
篇3
摘 要:目的:研究活血行氣方健脾理氣方對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p53 和Bcl-2 基因表達的影響。方法:利用血清藥理學方法制備藥物血清,應用Western-blot分析方法觀察活血行氣方對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p53 、Bcl-2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藥物血清作用后,p53 表達明顯增強; Bcl-2表達明顯降低。結論:活血行氣方藥物血清上調p53 、下調Bcl-2,達到抑制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的作用。
關鍵詞:活血行氣方;人胃癌SGC-7901細胞;基因
中圖分類號:R28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717(2011)03-0629-02
Effect of Huoxuexingqi Formula on expression of p53 and
Bcl-2 in the 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
QU Ting-ting,CAI Yu-we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xpression of p53, Bcl-2 gene by Huoxuexingqi formula on 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Method:To prepare serum by serum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53, Bcl-2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ult:After the effect of drug serum,p53 expression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Bcl-2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nclusion:Drug serum of Huoxuexingqi formula can up-regulate p53 ,down-regulate Bcl-2 and achieve the suppression of 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
Key words:Huoxuexingqi;Human Stomach Cell Line SGC-7901;gene
收稿日期:2010-10-14
作者簡介:曲婷婷(1979-),女,山東牟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抗腫瘤機理。
通訊作者:蔡玉文(1944-),男,遼寧沈陽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yī)藥抗腫瘤機理研究。
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腫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活血化瘀行氣是中醫(yī)治療腫瘤的一個重要原則。胃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范圍內僅次于肺癌位居各種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二位。本方主要由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配以赤芍、甘草行氣緩急,對于改善胃癌中晚期腫脹、腹?jié)M、疼痛等癥狀有一定的作用。本實驗通過活血行氣方影響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基因表達來研究活血行氣方抗腫瘤作用的機制。
1 實驗材料
1.1 細胞株
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由中國醫(yī)科大學細胞培養(yǎng)室提供。
1.2 動物及試劑
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180~220g,由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室提供。活血行氣方(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化療藥物順鉑(DDP)均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局提供。鼠抗人p53與Bcl-2(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藥物血清制備及實驗分組
傳統(tǒng)方法煎制,按成人1天用量定容為65mL折算,按成人65kg體重劑量的10倍量灌胃,即中藥1mL/100g大鼠;對照組給予相同劑量生理鹽水。給藥3天,末次給藥后1~2h無菌條件下自下腔靜脈采血,離心分離血清,56℃,30min滅活,-20℃保存?zhèn)溆谩kS機分為正常血清對照組(對照組) ,西藥組,中藥組,中西醫(yī)結合組。
2 實驗方法
2.1 細胞培養(yǎng)與藥物處理
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經過常規(guī)復蘇、傳代培養(yǎng)之后,將細胞株接種于培養(yǎng)皿置于37℃,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倒置顯微鏡下動態(tài)觀察細胞形態(tài), 24h后見細胞貼壁生長狀態(tài)良好,棄培養(yǎng)液,分別加入各組血清,繼續(xù)培養(yǎng)。
2.2 p53 和Bcl-2 檢測及結果評定
分別取未加藥、加藥細胞培養(yǎng)48h,終止培養(yǎng),棄培養(yǎng)液,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細胞,0.01M PBS洗兩遍。吸去PBS,加入細胞裂解緩沖液200μL吹打均勻。冰浴30min,每5min旋渦震蕩1次。4℃離心,14000r/min,10min,收集上清液。取少量上清液測定蛋白濃度,其余置于-70℃貯存。按照分子生物學實驗指導,配制10%濃度的SDS聚丙烯酞胺凝膠,制作凝膠板并將其固定在電泳裝置上,加入電泳緩沖液。每組分別取40μg蛋白樣品于等體積加樣緩沖液混合,煮沸加熱變形5min后,順序加入加樣孔中,先以90V的電壓進行電泳直至染料前沿進入分離膠,提高電壓至120V,繼續(xù)電泳直至澳酚藍到達分離膠底部。取出凝膠,剪裁大小與凝膠相吻合的6張濾紙和1張硝酸纖維素濾膜。將硝酸纖維素和濾紙浸泡于轉移緩沖液。把凝膠于濾膜想接觸,夾于6張濾紙之間,整齊疊放于電轉移裝置中,并使硝酸纖維素濾膜靠近陽極一側。45V,4℃轉膜過夜。硝酸纖維素濾膜在5%脫脂奶粉中封閉過夜。棄封閉液,用TTBS振蕩洗膜5min,一抗、二抗孵育。ECL試劑盒按規(guī)定方法進行顯影曝光。用Quantity One軟件對圖像進行分析。
3 結 果
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中P53、Bcl-2蛋白為中等表達,與對照組相比,中藥組及中西醫(yī)結合組中P53蛋白表達增強,Bcl-2蛋白表達減弱(P
4 討 論
胃癌屬中醫(yī)“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滿”、“呃逆”、“積聚”等病證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由長期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遂、勞倦內傷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損,痰濕內生,氣滯血瘀,凝結于胃而成。活血化瘀是中醫(yī)治療腫瘤的一個重要原則。中藥藥理研究證明,活血化瘀方藥可以改善腫瘤患者血液高黏狀態(tài),防止腫瘤栓子的形成,對脫離原位癌并移行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瘤細胞有直接或間接的抑殺,能夠防治惡性腫瘤的血行轉移。本方主要由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配以赤芍、甘草行氣緩急,對于改善胃癌中晚期腫脹、腹?jié)M、疼痛等癥狀有一定的作用。
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本質上是遺傳物質在染色體上基因的改變,而腫瘤抑制基因的缺失與癌基因的擴增正是其失活與激活的主要方式之一。p53基因的缺失或失活與50%人類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1] 。人類p53基因定位于染色體17號染色體短臂(17q13.1) ,約20Kb長,由11個外顯子和10個內含子組成,其中第1個外顯子不編碼,其上游400bp處有啟動子p1,下游1kb處有啟動子p2,二者為轉錄起始點。正常的p53基因又稱野生型p53基因(wt-p53) ,其功能的改變或缺失與大量不同種類的人類腫瘤細胞有密切關系,同時還被認為是細胞應激的關鍵性調控分子之一,能整合各種不同的細胞危急事件的信號,通過轉錄或非轉錄途徑對這些信號做出包括細胞生長抑制或凋亡在內的不同反應,監(jiān)視細胞基因組的完整性。
Bcl-2基因編碼一個25-26KD的蛋白,其C端的21個疏水氨基酸組成一個延伸的鏈狀結構。這個鏈可以插到細胞的膜結構中,這一結構特點與Bcl-2調節(jié)細胞凋亡的方式和能力非常有關。已經證實Bcl-2存在于線粒體外膜、核膜和內質網膜上。Bcl-2基因屬于一類新的癌基因家族成員,通過有效抑制許多不同類型細胞中許多不同類型的凋亡刺激誘導的細胞凋亡,延長細胞活力而發(fā)揮其生物學作用,對細胞周期的進程不發(fā)生影響。這說明它在細胞凋亡調控機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許多因子作用的共同分子基礎。已經研究證實,p53、Bcl-2基因的異常表達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2-4]。
本實驗研究,利用血清藥理學的方法,提取含藥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研究結果顯示,人胃癌SGC-7901細胞株p53和Bcl-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活血行氣方藥物血清處理后,p53表達明顯增強,而Bcl-2表達明顯減弱,并且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兩者表達變化均更明顯。說明活血行氣方藥物血清誘導人胃癌SGC-7901細胞凋亡的機制可能是通過影響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Bcl-2的表達而實現(xiàn)的。該研究為中藥復方參與胃癌治療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高豐,張學,宋今丹.p53家族新成員研究進展[J]. 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 2000, 23(2):66-71.
[2] Lauwers GY,Scott GV,Hendricks J,et al.Immunohistoche2mical evidence of aderrant bcl22 protein expression in 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J].Cancer,1994,73:2900-2904.
篇4
【關鍵詞】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認識;途徑;關系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一、對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shù)學的和現(xiàn)實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研究活動。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開放性、研究性和實踐性。它的功能在于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應更加關注學習過程。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不僅僅是教師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概括出問題,甚至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數(shù)學問題,進而提煉成研究性學習的材料。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研究者和解決者,是主角,而教師則在適當?shù)臅r候對學生給予幫助,起著組織和引導的作用。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不僅僅關心學習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獲得了哪些發(fā)展,并且特別注意學生有哪些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同時對學生的情感變化也應予以注意。為了使評價能夠真實可靠,起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要有定量的評價也要有定性的評價。
二、開展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求知欲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
實踐證明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采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fā)、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1.數(shù)學開放題與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密切相關
數(shù)學開放題體現(xiàn)數(shù)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數(shù)學開放題體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形成過程,體現(xiàn)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tài),數(shù)學開放題有利于為學生個別探索和準確認識自己提供時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美感。因此數(shù)學開放題用于學生研究性學習應是十分有意義的。
開放題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種新題型,它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封閉題而言的。開放題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這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有合適的載體,而數(shù)學開放題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實踐證明,數(shù)學開放題用于研究性學習是合適的。
2.社會實踐與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值得關注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特別關注環(huán)境問題、現(xiàn)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三、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與數(shù)學教學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定位。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而不是只為少數(shù)優(yōu)秀學生開設的課程,它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追求目標,鼓勵學生介入數(shù)學學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學生的研究結果有科學性,但并不強求每個學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須獨一無二。強調這樣一種課程定位,有助于防止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變?yōu)樾碌臄?shù)學學科競賽。
研究性學習與數(shù)學教學的關系。從初步開展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情況看,凡是認真參加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影響數(shù)學學科內容的學習。個案現(xiàn)實,因為開展課題研究的需要,學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覺地加深或拓寬了與課題相關的數(shù)學學科課程的學習,有的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更加加深了對數(shù)學學科課程的理解和熱愛。因此,是否可以這樣說。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和現(xiàn)有數(shù)學學科教學兩者之間,不是一個反對一個,一個否定一個,而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
篇5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研究性學習 思考
“研究性學習”課程已作為必修課正式開始實施了,同時要求各門學科都要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研究過程,獲得親身體驗,培養(yǎng)其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會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發(fā)現(xiàn)。筆者曾對高中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理論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在此結合高中數(shù)學新教材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談點己見,以供同行商榷。
一、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shù)學的和現(xiàn)實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它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習過程。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不僅僅關心學習的結果,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學生獲得了哪些發(fā)展,并且特別注意學生有哪些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同時對學生的情感變化也應予以注意。為了使評價能夠真實可靠,起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要有定量的評價也要有定性的評價。
二、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
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課題主要是指對某些數(shù)學問題的深入探討,或者從數(shù)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究。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當然教學時也可由師生自擬課題。提倡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高中數(shù)學新教材研究性學習參考課題有六個:數(shù)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線性規(guī)劃的實際應用,多面體歐拉定理的發(fā)現(xiàn);楊輝三角,定積分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其教學目標是:⑴學會提出問題和明確探究方向;⑵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用能力;⑷以研究報告或小論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學會交流。
三、數(shù)學開放題與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有合適的載體,即使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加以整理歸類。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發(fā)揮。實踐證明,數(shù)學開放題用于研究性學習是合適的。
數(shù)學開放題的常見題型,按命題要素的發(fā)散傾向分為條件開放型、方法開放型、結論開放型、綜合開放型;按信息過程的訓練價值分為信息遷移型、知識鞏固型、知識發(fā)散型;按問題答案的機構類型分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無限離散型、無限連續(xù)型。
數(shù)學開放題體現(xiàn)數(shù)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數(shù)學開放題體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形成過程,體現(xiàn)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tài),數(shù)學開放題有利于為學生個別探索和準確認識自己提供時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美感。因此數(shù)學開放題用于學生研究性學習應是十分有意義的。
四、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中開放題的編制方法
無論是改造陳題,還是自創(chuàng)新題,編制數(shù)學開放題都要圍繞使用開放題的目的進行,開放題應當隨著使用目的和對象的變化而改變,應作為常規(guī)問題的補充,在研究型課程中適合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應具備起點低、入口寬、可拓展性強的特點。
數(shù)學開放題的編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識結構為依托,從知識網絡的交匯點尋找編制問題的切入點
能力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但掌握知識并不一定具備能力,以一定的知識為背景,編制出開放題,面對實際問題情景,學生可以分析問題情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構造具體的數(shù)學問題,然后嘗試求解形成的數(shù)學問題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數(shù)學定理或公式為依據(jù),編制開放題
數(shù)學中的定理或公式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依據(jù),中學生的學習特別是研究性學習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學生掌握,或者是學生暫時還不知道,因此我們可以設計適當?shù)膯栴}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一般規(guī)律,體驗研究的樂趣。
3.以實際問題為背景,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編制開放題
在實際問題中,條件往往不能完全確定,即條件的不確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實際需要,其不確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裝的外型,花圃的圖案,工程的圖紙這些是需要設計的,而由于考慮的角度不同,設計者的知識背景、價值判斷不同,得出的方案也會不同。
將數(shù)學開放題作為數(shù)學研究性學習的一種載體,首先必須有適合的問題,如何編制能夠用于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有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的參與,必將促進對這一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學習”仍屬于初創(chuàng)、實驗階段,還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也給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讓我們共同走進“研究性學習”吧!
【參考文獻】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中國教育報,2001.5.31.
2.程太生:普通高中開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5.
篇6
新課程倡導的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倍受關注,被廣泛地引入到各科的教學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實踐表明,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尚存有許多認識和操作上的誤區(qū),現(xiàn)加以分析澄清。
一、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性質認識上的誤區(qū)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是高中生在地理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他們關注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綜合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1.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并非地理科學研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可以說是借鑒于地理科學研究,但是二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對于地理科學研究而言,研究是目的,對于研究性學習而言,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不是要把學生變成地理專業(yè)人才,而是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應用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地理問題。例如,學生做《某某地水土流失現(xiàn)狀調查》這個課題,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調查取證,收集信息,分析出一定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其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得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的建設性方案,而是通過研究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本文由收集整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意識。
2.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不是地理課外活動。 地理課外活動與地理研究性學習有許多共通之處:二者都強調自主性、實踐性、綜合性;在功能上都能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造才能。但是,二者有著實質上的差異:地理課外活動實質上仍是地理教學活動,但它是學生在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外,可自由選擇參加并無什么課業(yè)任務的活動。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課程形態(tài),是指向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定向型課程,其立足于地理學科,又可以超越地理學科。既然,作為一門課程,就有法定的課時安排和相應的任務要求。
二、走出地理研究性學習價值認識上的誤區(qū)
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表現(xiàn)出選題范圍廣、資料來源渠道多、處理資料能力要求高、結論的實用性強等特點,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l.不能將其功能“神話”。地理研究性學習如果能夠有效實行,其作用和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少地理教師會走向極端,認為這個“好東西”應該時時、處處、生生都用。其實,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相對于“接受式學習”而言的。就人的發(fā)展而言,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是必要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結伴而行。在新課程中強調“研究性學習”,只是要找回研究性學習在課程中的應有地位,使兩種方式相得益彰,各盡其能,否則,我們將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導致學習方式的又一次失衡。
2.其價值取向與高考是和諧的。 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尚有困難,還要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肯定會浪費不少時間,這樣必定會影響備考,高考質量肯定下滑。近幾年,文科綜合能力測試下的地理試題已經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題目逐漸走向綜合性、開放性與實踐性。所以,高中開展地理研究性學習,不僅不會給備考帶來負
轉貼于
面影響,反而會有利于廣大師生在新的高考形式下贏得先機和主動。
三、走出教師角色認識上的誤區(qū)
1.地理教師是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 有些地理教師擺脫不了傳統(tǒng)教學的角色定勢,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仍處處以“權威”自居,要求學生按照他指定的課題、設計的方案執(zhí)行,并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處處干涉,一切由他說了算。地理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性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并且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所以教師應當放下架子,平等地與學生共同學習、討論,教學相長,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2.地理教師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有些地理教師認為,地理研究性學習既然強調自主探究、親身實踐,那么,就可以對學生放任自流,這又走人另一個極端。地理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有特定規(guī)律的學習方式,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學生常會遇到一系列的困難與挑戰(zhàn),如很多學生會面臨選題不當?shù)膯栴}。
四、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評價上的誤區(qū)
對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實現(xiàn)地理課程目標,發(fā)揮教育導向和進行質量監(jiān)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若評價不恰當會導致地理研究性學習偏離正確軌道,從而違背活動的初衷。
1.評價要同時重視過程與結論。地理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運用,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因此,必須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如建立學習檔案袋等,記錄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2.評價要客觀公正全面。地理研究性學習通過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評價應該是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各個方面,諸如學習態(tài)度、知識、能力、毅力、合作性等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不能戴有色眼鏡,認為研究性學習一定是成績好的學生才做得好。因此,教師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為每位學生作出公正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只有作出全面的評價才能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到自己是有收獲的,從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也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篇7
關鍵詞:中學語文研究性學習 問題 特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4-0108-01
當前,我國教學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教育革新尤其是我們的漢語即語文教學革新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在本文中,筆者就中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概念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分析,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概念理解
語文研究性學習指的是,中學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從科學的眼光,自然的、社會的角度,用科學的,理性的方式和方法就某個語文專題或者問題去認識問題,獲取相關的資料,進而達到對問題的深度理解和問題解決的過程。既然是研究性學習,那么它所涉及的內容就是開放的,學生和教師參與的方式也是相對比較的民主的,學習教材是發(fā)展的,不固定的,或者說的變化的,因為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則起著主體的作用,且語文研究性學習與一般的學習不一樣,因為研究性學習的教材都是不固定的,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只要教育的幾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環(huán)境存在,就可以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這么說,研究性學習與情境性學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全社會的各種資源,調動一切有用的要素進行學習,也可以讓教師調動一切資源幫助學生不斷的進取,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真正做到參與其中,享受其中,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新,讓語文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研究性學習不僅在意學生學習的結果,更看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重要想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學生可以掌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學習如何收集自己有用的資料,以及怎么去制定語文課題計劃和步驟。
(2)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能夠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探討,相互取長補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以及集體主義。
研究性學習可以給語文教師帶來全方位的挑戰(zhàn),以前,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完成國家課程標準,任務比較的簡單,容易完成。研究性學習就不一樣了。
首先,教師的角色發(fā)生改變。以前,教師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師的地位與學生平等,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轉換為合作伙伴的關系,這就使學生能夠更加放得開,能夠站在與教師平等的地位五學習,教師也擺脫了過去的“教材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
其次,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要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就是教師從經驗型像科研型轉變,不但要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善于觀察學生,分析學生的思路,更加具有科學素養(yǎng),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
2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一些專題、問題的解決進行的,所以在語文這門學科中運用的比較普遍,因為語文教學要解決的專題和問題比較多,這些問題可以是中學學生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出來的,也可以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的,它的路徑來源可以有很多,既可以是課外的也可以是課內的,既可以是已經被證明的,我們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是為了檢驗,也可以是未被證明的。
(2)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方式都是相對比較開放的,經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融入社會,更加關心現(xiàn)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且積累一些感性認識和實戰(zhàn)經驗,為以后的人生做好準備。
(3)研究性學習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個課題,學生成為這個課題的設計者,制定者,實施者以及完成者,學生對這個課題負有主要責任,學生被置于主體者的地位,當學生感覺到他自己的責任時,他就會有更加大的動力去完成。
(4)研究性學習不僅僅重視研究的結果,它還更加重視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得到的體驗,這個是研究性課程的主要目的。
3 研究性學習運用的幾點問題
當前,對于研究性學習,并沒有廣泛地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也沒有比較成熟的模式,但在高中階段已經比較地普遍了,當然一些地區(qū)的中學、小學也開始對研究性學習進行了一些探索,且獲得了一些效果,但是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
(1)概念模糊問題。某些人認為,在中學階段,語文教學主要是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生詞,拼音,寫作,文言文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完成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就可以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個人看法。國家已經出臺了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該積極地響應國家新課改的要求,積極探索更為適應時代要求和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語文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式。
篇8
浙江省臺州市一中(318000):朱朝義
研究性學習被首次列入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被公認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家長,甚至許多學校、教師和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還不足,還存在許多認識上的偏差,使研究性學習在許多學校難以順利開展,這些認識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研究性學習為什么要列入高中必修課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中小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打好科學文化知識基礎。搞研究性學習,充其量應放在課外活動,不應把當作占用了那么多課時的必修課。”
我們知道,傳統(tǒng)學校教育以班級為單位,以分學科的形式進行教學,大大地提高了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承效率。但這種教學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它是一種從“知識”到“知識”的過程,教學內容和過程都是封閉的、學習者對學習內容不可選擇,教學過程缺乏直接經驗的參與,缺乏“體驗”過程,并與社會、與實踐相隔離。而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功能定位已經發(fā)生了轉移,關注的不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承,更關注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關注他們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和價值觀的形成,關注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從而為他們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盡管學科課程和課外科技活動也可以開展一些類似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但事實證明在我國現(xiàn)實條件下,其效果難盡人意。因此,在新課程目標即將實施的今天,將研究性學習列入必修課,正是為了給學生一些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彌補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的種種局限和不足,并促使人們盡快沖破傳統(tǒng)學校教育中“知識本位”等陳舊的教育教學的觀念,加快教學方法的變革,為新課程的推廣實施打下基礎。
我們不指望中小學能培養(yǎng)出“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希望“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此次課程改革,將研究性學習定位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而不是只為少數(shù)學生開設的課外科技活動,也有助于防止研究性學習演變?yōu)樾碌膶W科競賽而成為少數(shù)尖子學生的專利。
2、中學是否具備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條件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搞研究性學習,學生的課題各不相同,專題門類繁多,需要做實驗、查資料、搞調查等,目前我國多數(shù)學校條件較差,師資力量有限,因而很難落到實處。”
應該承認,開展研究性學習確實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學校應給予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證,但我們也不要過分夸大它的難度。我們一方面學生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題實施,另一方面教師也予以適當?shù)闹笇В⒁庾寣W生量力而行,并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取長補短,并充分利用社會和家庭的人力、物力、場地設施等資源,以彌補學校資源的不足。如我校2004屆高一(13)班《中學生近視的發(fā)生原因及其預防》課題組的同學,不僅將學校檔案室中學生體檢表也利用起來進行統(tǒng)計分析,還通過一學生在醫(yī)院的親屬深入到醫(yī)院請教有關專家,使研究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對學生來說,不僅在研究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他們克服各種困難的意志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關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成果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做學問、搞研究,是專家、教授們的事,中學生的能力有限,即便有條件,也很難搞出什么名堂。”
有這種觀念的人,恐怕是對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初衷缺乏認識。研究性學習必竟是一種“學習”,與科學家搞科學研究是不同的,可以說,研究性學習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它更強調的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或者說研究性學習的研究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不管學生所選的課題是什么,我們都不必寄希望他們會有什么重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不苛求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什么重大突破。盡管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也可能會產生某些社會的、經濟的效益,但這不是我們的追求所在,我們追求的是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豐富的情感體驗、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健全發(fā)展的個性和人格。與外在顯現(xiàn)的研究結果相比,這些能力和素質方面的提高,這些內心對社會和對知識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對學生來說是更為重要的東西。
如我校2004屆高一(14)班的《干電池與環(huán)境污染》課題組的同學,為了弄清同學們使用干電池的情況和減少干電池的污染,專門買來一些塑料桶擺放校園內回收廢舊電池;為了提高同學們的環(huán)保意識,還開展了出黑板報、發(fā)放宣傳資料、進行調查訪談等一系列活動。應當說,這不僅是一次很好的研究活動,更是一次活生生的環(huán)境保護教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觀念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形成。
4、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的關系處理
不少人錯誤地認為:“高中生本來課業(yè)負擔就較重,拿出較多時間去搞研究性學習,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各門學科課程的學習,甚至影響學校的升學率。”
顯然,有這種觀念的人,主要是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而產生的顧慮。的確,目前的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我們不否認研究性學習與升學考試之間確實存在著一些矛盾和沖突,但這也并非是不可調和的。在目前這種特定的時期下,我們可考慮將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緊密結合,并實現(xiàn)良性互動。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研究性學習的支持作用,引導學生盡可能挖掘學科課程中與當?shù)厣鐣蛯W生生活中的實際相關的問題選題,并強調基礎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激活和應用,使之在研究性學習中得以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另一方面,更多地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和相關成果引入學科課程,使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課程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這樣做,可以防止研究性學習因與基礎課程過分脫節(jié)而遭受與以往活動課程同樣的厄運。
從我校實踐的情況來看,只要我們處理得當,研究性學習和現(xiàn)有學科課程這兩者之間,完全可以形成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相當多的個案顯示,因為課題研究的需要,學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覺地或加深或拓寬了與課題相關的學科課程內容的學習,從而使學生能站在更高的知識層面上來透徹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熟練地處理學科課程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問題。還有的學生則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更加深了對相關學科課程的熱愛,學科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而得到了增強。如我校2004屆高一(2)班《椒江巖頭化工區(qū)的污染及防治》課題組的同學,就應用課堂上學到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知識對制藥廠、化工廠排出的廢氣和廢水進行了測定分析,并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研究報告,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上書市委、市政府,引起了有關部分的高度重視,大大加快了污染的整治步伐。這樣的研究學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真可謂一舉多得。
同時,我們應當注意到有關部門也正在加快高校招生制度的配套改革,如上述課題就獲得2002年《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二等獎”和“英特爾英才獎”,該課題組的幾位同學在因此而獲得了大學免試保送資格;再如這幾年的高考理科綜合測試生物試題每年都出現(xiàn)了份量不小,類似研究性學習的實驗設計題,特別是這幾年上海的高考試題還直接以研究性學習方面的問題命題,這些有益的嘗試無疑對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畢竟研究性學習才剛剛興起,如同一粒剛剛萌發(fā)的種子,還需要我們精心的呵護,才能茁壯成長。如我校在開設研究性學習的初期,就出現(xiàn)一些教師因擔心完不成學科課程的教學任務而隨意占用研究性學習的時間,也出現(xiàn)一些學生借機上操場踢足球,上網巴玩游戲、聊天等現(xiàn)象和問題。不過,由于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從提高師生的認識入手,反復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并幾次組織師生前往上海取經,終于使研究性學習走上了正軌。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努力提高認識,采取恰當?shù)拇胧┖头椒ǎR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把研究性學習搞好。
參考文獻
1、劉成坤,錢相珍.談研究性學習進課堂.山東教育科研,2000,(12)
2、霍益萍,張人紅.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定位,2000,(11)
篇9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基礎英語課程 應用
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提出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研究性學習是“學習者通過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培養(yǎng)研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基于研究性學習的本質,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基礎英語課程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提供了賴以“生長”、“發(fā)展”的土壤。基礎英語課程涉及社會、科學、歷史、文化、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并且蘊藏著豐富的有價值的研究的問題,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和大量的研究課題。筆者旨在探討如何將研究性學習應用到基礎英語課程中。
一、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特征和意義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應用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1]。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通過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培養(yǎng)研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的內容包括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過程中與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成果等等”。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讓學生充分活動、充分參與的學習方式。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發(fā)展?jié)撛谀芰?提供學生展現(xiàn)自己才智的機會和舞臺,刺激學生產生新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與才智,評價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與階段。研究性學習的首要特點就是自主性:自主選題、自主研究、自由創(chuàng)造。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解決問題和交往的能力、與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決沖突的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在基礎英語課程中的實施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評價階段。準備階段包括:動員、選題和分組;實施階段包括:擬定方案、成員分工、信息收集、實施實驗、分析綜合討論、撰寫論文報告等;評價階段:結題、交流、展示、匯報、考核和鑒定等。
1.準備階段
主要使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的意義、特征和方式,明確基礎英語課程的授課方式為研究性學習方式,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和基礎英語課程的密切聯(lián)系。在老師的幫助下,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和知識基礎,選擇基礎英語課程中的任意一個單元作為自己的研究性學習的載體。選擇相同課題的學生,以自愿和適量為原則結成課題組,一般以4―6個學生為一組,每組由學生推選組長負責各項工作計劃的安排和實施。
2.實施階段
以基礎英語課程的一個單元作為一個研究課題,負責該課題的小組自行決定研究的內容,研究的內容和單元內容相關是此次學習的唯一要求,在有條件完成的前提之下,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由學生決定。教師不再是學生面前的權威,而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不再用命令的方式布置學習任務、填鴨的方式講授內容,教師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課題的可行性、內容、方式提出想法,做為課題組的一員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通過調查研究,匯總觀點、信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討論,形成研究報告。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討論―調查研究―探索討論―研究報告―問題反饋―反思鞏固”等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的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學生的團隊意識也能得到培養(yǎng)。
3.評價階段
組成評價小組,成員由課題小組成員、其他學生、任課教師、其他教師組成。課題小組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可以是文字、實物、幻燈片、短劇等多種形式。評價注重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的評價,重在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肯定,淡化研究性學習結果的評價。
三、案例分析
以基礎英語3第三單元《一周中的三個星期天威力》為例。課文由愛倫?坡的小說節(jié)選改編而成,“一周出現(xiàn)三個星期天”是凱特嫁給羅伯特的條件。課文講述了凱特的兩個海員朋友如何幫助羅伯特解決一周出現(xiàn)三個星期天的難題。這是一個有趣又令人費解的內容。課題小組成員提出了各自的疑惑、興趣、思考方向,包括一周中能否真正出現(xiàn)三個星期日,為什么;各地時間差異;中國每個城市的時間是否一致;夏至時間和冬至時間;我們現(xiàn)在的時間和美國紐約的時間;星期天的由來;我如何度過星期天;假設我是羅伯特,我怎么才能娶到凱特;課文中凱特的兩個海員朋友如何幫助羅伯特解決一周出現(xiàn)三個星期天的難題。從問題中看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自學開始,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問題超越了課文內容本身,加深了學習的內容。課題小組成員對這些題目都感興趣,決定完成這些課題。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圖書館,收集資料。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享各自的成果,對研究成果進行討論、評價,形成小組共同的認識,寫出小組報告。向全班展示小組報告,全班同學對內容進行討論、評價。
四、結語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享受他人的成果、聚集資料和信息的過程,從而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也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適度的自我評價。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能更好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應用課本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程海東.研究性學習模式初探[J].教學與管理,2001,(9).
[2]余清臣.研究性學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王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
篇10
關鍵詞:生物教學 研究性學習 特點 模式 思考
研究性學習在目前的教育教學中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從國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就可見其重要性。那么在研究性學習以迅猛之勢發(fā)展的今天,高中生物又該如何與之結合并發(fā)展呢?
一、研究性學習及特點
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具有實驗性、探究性、廣延性、生活性、開放性、多元性、生命性、前沿性、過程性等特點。
二、研究性學習的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很多,但結合生物教學搞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綜述如下:
(一)實驗探索型:從實驗入手,通過師生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程序是實驗題目、原理、實驗目的、材料用具、實驗設計、真實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分析、結論及呈現(xiàn),如用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等。
(二)情景創(chuàng)設型:包括相關知識導入,背景材料(資料)列舉,知識延伸闡述,有關問題提出,學生研究活動展開,研究結果分析和討論,研究活動評價等環(huán)節(jié)。
(三)調查研究型:教師根據(jù)學習的需要,與學生一起探討要解決的問題,確定調研方向,然后進行調查考察,篩選調查所得的資料,通過實驗與研討,最后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社會課題型:指導高中學生綜合學過的學科知識和現(xiàn)代科技知識,并將之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加強學科間的聯(lián)系和綜合,是社會課題型教學模式的體現(xiàn)。
當然每種模式沒有嚴格的界限,也并不是在研究性學習中只采用一種,主要看以哪種形式為主,具體形式還要依據(jù)研究的內容、研究的可操作性等確定。
三、關于目前生物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考
(一)研究性學習的啟動:多年以來學生已形成了接受性學習,忽視自己去研究、去學習、自己去找專題,他們會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把學生原有的潛能再找回來,激發(fā)學生的研究熱情。
第一步是情感啟動:自古就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說法,一個人如果對某個問題感,有積極的心向、有熱情,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堅持做下去。所以搞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的情感啟動非常重要。教師通過實例告訴學生學習過程跟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實質是一樣的,搞研究并非神秘莫測,而在于對自己日常發(fā)現(xiàn)的問題的深入思考,并付之于行動,以此激發(fā)學生搞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第二步是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一階段學生會經歷由模糊到寬泛再到具體明確的過程,因而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者角色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xiàn)。如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學生在情境的啟發(fā)下,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時老師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把問題歸類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就此情境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例如研究酸雨,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研究題目,而是給出一種情境如下:
1、瑞典南部馬克郡的西里那村,有一戶人家三個孩子的頭發(fā)都從金黃色變成綠色,原因是他們把井水的汲水管由鋅管改成了銅管,流過銅管的水洗頭發(fā)就把頭發(fā)染成綠色。
2、著名德國科隆大教堂,有兩座高150米尖塔,塔是大理石鑄造的,如今石壁表面凹凸不平,通向入口處的天使和瑪利亞石像,有如歲月刻出無法恢復的皺紋的老太太的皮膚。
3、我國長江以南不少地區(qū),出現(xiàn)了怪現(xiàn)象,雨天要用清水澆菜。
(二)提高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步驟和方法認識的措施
目前研究性學習成功的案例有很多,教師搜集一些與生物學科相關的案例供給學生去研究或請專家對個別案例進行剖析,使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步驟和方法。
1、運用研究性學習完整案例體會研究步驟和方法。這種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現(xiàn)成的研究性學習的程序的案例,從案例中得到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步驟,如《走進高考的研究性學習》中有“碘與人類健康”、“酸雨的成因與危害”、“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綠化面積與空調”、“大棚蔬菜與田間蔬菜對比”等。對真實案例的研究能夠縮短研究性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而案例多來自生活中的問題,探索它能夠提高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選題提供方向和研究思路。
2、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步驟和方法。這是一種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對研究性學習認識的方法。結合適當?shù)慕虒W內容將關于研究性學習整個過程普遍適用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分散到教學中,但不宜拖得時間太長,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適時抓住可利用的問題進行及時地滲透。
(1)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小資料:如課本上在細胞的分化一節(jié)關于海拉細胞系,至今還在實驗室中廣泛傳代使用,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讓學生去查閱獲得實驗技能。
(2)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結合:如學到酶,可以將生活中加酶洗衣粉的最適溫度,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培養(yǎng)實驗技能。
(3)鼓勵學生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行為:如有的學生在做質壁分離實驗時自己采用茉莉花冠,效果也非常好,此時抓住時機做文章,講解實驗選材的可操作性。
(4)抓住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選題引導:在可溶性糖實驗中,學生發(fā)現(xiàn)把斐林試劑加入試管中并不是藍色而是綠色,由此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