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工藝技術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玉石雕刻工藝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玉石雕刻工藝技術

篇1

關鍵詞:油港安全工藝;設備安全;可視化技術;針對性管理體制;設備管理;業務素養

1 采用可視化工藝流程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和使用壽命

從油港工藝流程的操作流程角度來說建議采用可視化工藝流程操作,傳統的操作流程主要依靠人為進行,這樣很容易出現漏填或填寫錯誤的情況,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也無法第一時間進行高效處理,有鑒于此,筆者建議可以從用戶管理模塊、圖形繪制模塊、路徑搜索模塊、動態監視和生產調度五個模塊進行可視化操作,這五個模塊基本涵蓋了角色和權限及操作方法三個方面,完全能夠滿足油港可視化工藝流程的需要,接下來筆者將一一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ActiveX控件需要有自己的屬性和方法以適應操作工藝的靈活變化,當然,ActiveX的屬性和方法的實現需要獲得IDispatch技術的支持,這里筆者建議采用VC++作為ActiveX控件事件的參考。其次對于圖形繪制,建議將閥門、油罐等設計成“塊”并進行拼裝,以便于后期進行可視化操作。再次,對于路徑搜索,鑒于油港的線路比較復雜而且也是非常容易出錯的地方,所以對于可視化工藝流程中的路徑搜索操作的簡潔性及可靠性要求較高,無論如何設計都需以便于操作員快速進行路徑搜索為準則。油港傳統工藝主要是依靠文本記錄的形式進行,不僅繁瑣,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錯,而目前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完全可以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油港的整個操作工藝可視化,不僅可以讓操作人員在常用菜單選項中搜索出常用的生產工藝操作指令,而且系統還能自動完成整個生產工藝指令的提交,改變傳統操作流程中只能采用文本記錄方式進行的弊端,增強整個可視化工藝流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對于可以通過對ActiveX中基礎菜單的操作實現整個可視化流程工藝進行自動更新升級。整個操作流程務必堅持最短路程原則,以減低成本,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這里筆者建議可以借用Microsoft Word強大的文件處理能力自動生成各類報表,使每項數據都清晰明了,便于操作人員隨時進行操作和后期的檢查維修。

筆者認為該可視化流程工藝不僅彌補了油港現有工藝的不足之處,而且大大降低了傳統工藝中主要依靠工人的以往工作經驗進行操作的不足之處,借助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整個操作工藝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充分體現出了計算機系統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和油港操作的安全性。

2 提高職工業務素養,保障設備得到正確的維修保養

眾所周知,油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油品的儲藏、中轉和運輸,各個油港所涉及的機器設備也大致相同,儲油罐、輸油管道等設施設備必不可少,電動機、清油器等輔助設備也是每個油港必有的設備,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現代化水平等存在差異,我國油港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但總體來說,我國油港設備安全保養管理方面基本都處于傳統的紙質文檔管理階段,管理部門眾多、管理職責不明,沒有統一的維修管理體系和油港設備編碼,整個維修保養基本還處于事后的維修上,沒有事前檢測預防體系,不僅耗費了企業大量的人物無力成本運作,而且安全事故頻發,無法從根本上滿足港口企業現代化管理需求,進而影響了我國石油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對于油港可視化流程工藝中各項設備的維修保養,筆者建議應該采用針對性管理體制進行,即需要根據各個設備的功能、特性、使用條件等實際情況進行狀態檢查、定期排查和事故維修三個方面的保養維修,而不是傳統工藝中的整體維修保養。當然改革傳統工藝中落后的管理體制也刻不容緩,為適應新的設備維修保養體制,建議應該從管理制度、技術制度和經濟制度三個方面進行,接下來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筆者建議應該進行點對點檢查,將整個設備依據一定的標準分割為一個個檢查點,派專人進行檢查并實行責任到人制度,可采用日常的常規檢查和周期性針對性檢查和精密化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及時掌握設備的劣化傾向,做到早發現早維修早杜絕,減少故障隱患,并為后期的維修保養提供信息參考和指導。其次要對設備的維修方式和維修類型進行科學決策,依據各個設備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決策,而非傳統維修管理上的“一刀切”維修保養模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專業性。

針對性管理體制不僅能夠使得各個油港能夠有效的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而且還很好的實現了綜合管理的目標。它不僅很好的強化了油港企業對重點設備的重點部位進行強化維修保養,而且根據不同設備的不同特性、功能、使用條件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維修保養,不僅大大降低了維修保養成本,而且也很好的減少了安全隱患的發生,真正實現了最佳維修效果。同時針對性管理體制將油港企業維修保養的重點由傳統的事后事故維修上轉移到日常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上,不僅有效的杜絕了維修過剩和維修不足的情況發生,而且充分體現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最后,針對性管理體制充分運用了現代計算機技術,使得各項維修管理都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大大降低了油港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符合市場對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必將在今后的油港企業發展應用可視化工藝流程中得到進一步快速發展。

3 結語

油港承載著成品油的儲藏、中轉和運輸,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對石油的需求必將進一步加大,這就更需要油港企業安全、高效的生產符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石油,而油港中的各項設施設備的正常、高效運轉無疑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視化工藝流程的實現,不僅需要油港各項設施設備能夠真正實現智能化、現代化,而且要求使用該可視化操作工藝的相關工作人員及時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運用現代化技術的能力,同時還需要油港企業建立健全油港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機制,為油港可視化流程工藝的真正實現提供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篇2

當時禮書記載,天子、諸侯、大夫、士按照相應的低級享受不同的器物和待遇,《春秋谷梁傳》里面也說明了按照周禮的規定,天子太廟的椽子先進行砍削和刮平,并在上面用砥石打磨出細密的紋理,諸侯宗廟的椽子可以砍削和刮平,大夫家廟的椽子只經過砍削,士的禰廟椽子不過就砍去木頭的根須而已,加工的程序依次減少,正好和張老的話相互印證。西周時期各級卿大夫還謹守規矩,按照禮制要求來布置宮室住處,不敢使用與自己身份不符合的器物。到了東周時期,天子威望下降,王室的控制力逐漸減弱,各地守臣開始無視舊有制度,擺脫原來禮法的束縛,在車馬、裘服、用具以及建筑材料上紛紛僭越,“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節藻”成為守舊之士抨擊的典型,恰恰都是建筑裝飾方面的例子。桷是椽子,如果細分的話,方形的叫桷,圓的稱椽,在椽木上雕刻紋飾是天子的象征;楹是門前的大柱子,楹柱上的顏色也有低級的差別,天子用紅色,諸侯用黑色,大夫用黃色,所以“刻桷丹楹”對于諸侯來說是“非禮”的行為。山節就是雕制成小山形狀的斗拱,是梁上豎立的短柱,別名叫做,從語義上來說,與侏儒為同源詞,因為它們都含有“短小”的意義,人身材短小即侏儒,短小的立柱就是,藻是刻畫水藻紋飾的短柱,如果是門戶上的橫木,那就稱為楣,所以《顏氏家訓》說“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豎也”。“山節藻”也是天子才能享受的建筑裝飾,結果在禮崩樂壞之時連大夫都有恃無恐地僭用,這可比趙武的錯誤大多了。

應該說,在春秋及其之前的時代,建筑上雕刻等裝飾的應用范圍還是僅僅局限在社會頂層的極少數貴族,在普及上還存在難以逾越的困難。《論語》中孔子以“朽木不可雕”作比喻,表明春秋后期雕刻器具已經成為較為普通的現象。到了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影響非常明顯,各個階層的流動分化日漸加劇,獨立的手工業者群體在逐漸壯大,舊有的禮制已經成為過去,建筑裝飾上的森嚴等級最終被打破,施用的場所也不斷擴大,客觀上為專業的雕刻工藝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后世運用在建筑上的線雕、浮雕、圓雕和透雕等技法類別此時已經都出現了,材質包括木、磚、石,用在門、窗、楹柱、椽梁、斗拱、欄板、臺階、屏風,等等,在古建筑的各個角落都能尋到雕刻的影子。

線雕在《營造法式》中稱為“素平”,是運用刻刀的力量直接在平面上雕壓出花紋,形成陰線或陽線造型,陰線雕是在齊平的臺面上陰刻出線條,陽線雕則是把畫線周圍部分剔去一層,使線條凸起在平面之上,整個過程和雕刻陰文、陽文印章一致,只不過構圖平面放大了。建筑上的線刻圖像既可以非常寫實,也有突出意會的方面,通過線條的飽滿、疏闊、剛勁、柔和等勾勒出不同物品的獨有氣質,顯現遒勁、灑脫的藝術風格,整幅圖像看上去流暢自如、清晰明快。線雕由于工序相對而言較為簡化,操作的技巧也容易掌握,這種藝術形式在新石器時代就已非常成熟,像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一件陶缽,外壁陰線刻畫了一只野豬(圖1),豬嘴前伸的長度較為夸張,大大的眼睛也非常醒目,腹部渾圓,裝飾三角和斜線的幾何紋樣,背部以密集的短劃表示體表的鬣毛,四足稍微彎曲,尾巴垂立,整體顯得憨態可掬,刻畫者的觀察細膩以及手法老道也由此可見一斑。有了良好的工藝技術鋪墊,運用到建筑上應該不是什么難事,但實際上宮室中出現雕刻裝飾在時代上就比較靠后了。

1974-1982年間在陜西咸陽秦都一、二、三號宮殿建筑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作各種用途的空心磚,上面多有線刻花紋。其中有一種為神人騎鳳紋磚(圖3),鳳鳥的花瓣形冠向后飄垂,勾喙之中銜有一顆明珠,側目滾圓,炯炯有神,頸部多以豎排相接的“∧”形符號紋代表羽毛,背部好像覆蓋一塊環形玉璧,也只存了上半部。鳳的右邊有一正面神人,頭戴山形帽,僅存上身左半,其左耳貼掛一條彎體長蛇,左臂曲肘上舉,手掌好似兩趾的鳥爪。古書多記載有操蛇之神,或以蛇附著在神人的身邊,顯示詭秘的風格與震懾的力量,《山海經》就提到不少耳邊有蛇的神人:

奢比尸國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

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余。

西海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茲。

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因此,殘缺的神人另一半的耳邊應該也有一蛇,這樣才符合當時人的神話傳說,至于磚刻里表現的是什么神人,由于畫面不全,無法據以推斷。鳳的前方似乎還是一只鳥,從殘余的尾部羽毛可以推知。這件遺物雕刻的線條疏密交錯,形態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有鳳必有龍,秦宮殿遺址中更多的還是龍紋空心磚,在一塊殘存的磚面上刻著卷曲的龍(圖4),頭部在下,怒目圓睜,威嚴無比,龍角尖聳,∽形的身軀后半部已經缺失,背上是如同魚刺一般的脊梁,間或夾雜著云紋。整個畫面充實,線條飽滿,富有張力,突出展示了設計者的才思。此外,有的是龍身成彎曲的W形,正中背弓處臥著一個顆粒紋的圓形大玉璧,龍頭的髭畢現,軀體鬣毛橫張,伴著朵朵云紋(圖2),神秘而富有動感;有的雙龍成∽勾連在一起,作交尾形態(圖5);有的是身體分別裝飾鱗片紋和三角斜線紋的兩條龍,反向口尾銜接,擰成麻花狀,中空圍著圓形的顆粒紋大玉璧,玉璧中心作四分的花瓣紋,角落填空用的是火云紋(圖6)。這些龍的造型變化多端,充分顯露了秦工匠的藝術想象力和高超的刻畫技巧。據考古工作者推測,這些龍紋空心磚可能用作宮殿臺階的踏步。

上舉龍、鳳紋都是在磚面陰線雕刻,陽線雕刻的例子主要為單元飾件組合的花磚,紋樣包括菱格卷云紋、太陽紋、直線紋、米格紋、素花相間菱格紋、方格紋、幾何紋、四花瓣紋,等等。如一號宮殿中所用的菱格火紋方磚,邊長38.8厘米,厚有3厘米,正中是類似風火輪樣式的太陽紋,四邊配半圓太陽紋,四角則只有四分之一圓形,其間以十字四菱格紋填空(圖7),做工細致,堪為精品,與當時銅鏡背面的紋飾布局有相似之處。四花瓣紋的瓣尖對其四角,與相鄰的菱格紋組合在同一磚面上,外部有雙層界欄(圖8)。幾何紋的構圖也分好幾種,有的是偏轉的折角回環紋,有的是規整的雙線反“己”字形紋,在一塊空心磚面上交替組合出現(圖9)。畢竟是一國之尊,皇宮里所用的器具樣式之多,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浮雕顯而易見,就是必須有附著的下墊面,在底板的平面上雕刻出突起的物像,營造高低層次的起伏和圓弧轉折的曲面,突出一種立體感。利用輪廓表面體積的變化,并借助光線投影的差異,可讓人體會到線條流轉、相映成趣的動感,尤其是從正面與側面的不同角度,欣賞到的作品呈現“橫看成嶺側成峰,相近高低各不同”的藝術效果。

透雕是將花紋圖案以外的部分全部去掉,局部鏤空雕作,達到虛實相間,有無互補的空間氛圍。透雕可分單面、雙面兩種,單面透雕本質上就是將底板鏤空的浮雕,而雙面透雕在正反方向的工序技巧都要兼顧,以便觀眾從兩面均可體會到作品的質感,具有玲瓏剔透的特點。

1975年河北平山在中山國都城遺址中出土了一件透雕的龍蛇紋青石欄板,長15厘米,寬11厘米,厚0.4厘米,邊欄上為素花相間的三角網格紋。中間以十字邊分為四個小框,上面內嵌為左右對稱的顧首∽形龍形,前足立起,后足呈曲尺形趴臥,下面則是左右對稱的盤曲蛇紋,頭部收于腹內(圖10),龍、蛇造型都屬于戰國時期常見的類型。這塊欄板與后世建筑中的磚花墻用料類似,可能就是中山國某個王族府上的飾件,由于“地不愛寶”,終于在兩千多年后重現人間,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風云變幻、世事滄桑。

由于材質的原因,先秦建筑上的木雕在通常條件下無法留存到今天,不過,地下的墓葬卻成為了最好的保護場所,尤其是南方地下水位高,墓葬浸沒其中,與空氣隔絕,從而大大延緩了木器腐朽侵蝕的速度。于是,通過考古的發現,世人得以目睹先秦工匠高超的木雕技藝。

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彩繪木雕座屏(圖12),高15厘米,長51.8厘米,上寬3厘米,下寬12厘米,外框欄貼著盤曲的浮雕長蛇,座臺由互相纏繞的蟒蛇組成,透雕的動物中有倒掛在上邊欄的老鷹,作勢俯沖向下欄的蛇網陣,鷹的兩旁是對稱的騰躍小鹿,鹿角才剛剛長粗壯,小鹿的前腿壓在蛇網之上,后腿蹬直架在背對的鳳鳥頸部,鳳鳥尾羽的下面空擋則趴著青蛙。這樣構建的圖像單元分別再以左右對稱形式組成完整的畫面。總共雕有大蟒20條,蛇17條,蛙、鷹各2只,鹿、鳳各4只,形象地展現了各種動物互相纏繞、撲斗、噬咬的復雜場景。木雕用黑漆襯底,以朱紅、灰綠漆等彩繪鳳紋,是古代雕刻藝術品中的頂尖之作。欣賞這樣的作品,我們對于先秦建筑上的雕飾所能達到的華麗程度和工藝境界有了更加感官與直接的認識。

圓雕做出的是完全獨立的器物形體,物件的三維空間都要雕刻出完整的形象,達到神形俱似的地步,從而把作品的各方面特征用最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因此具有造型完美,寫實性強等優點,比較適合表現人物和動物的造型。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已經利用粗陋簡單的工具在陶器、玉石器和骨器上雕琢出各種樸實無華的動物及神獸造型,技藝的傳承淵源有自,不過當時這些凝聚了無數匠師心血的圓雕藝術品都不是實用器,而是作為奉獻給上天神靈的祭祀用品,或是巫師在進行宗教儀式時把持的通神道具。即便是部族首領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普通的陶器,更不用說在建筑上進行耗時費力的雕飾。古書記載堯、舜等代表人物的草屋都是“采椽不斫,茅茨不翦”,他們的住處所用的木材都沒有經過砍削加工,屋頂上的蘆葦茅草也未修剪整齊,長短不一。等到進入階級社會,權力和財富都集中到少數統治者手里,他們開始講究各種聲色犬馬的享受,所用器具極盡奢華之能,建筑裝飾自然也不例外,雕琢得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成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在出土文物中可以得到驗證。

商代晚期定都殷墟,就在今天河南安陽的小屯村,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這里進行科學發掘,獲得的各種精美文物讓商代的物質文明煥然展現在今人面前。其中標號為小屯YH171灰坑出土了一件灰陶的圓雕牛首飾件(圖11),高8.3厘米,長將近13厘米,牛耳平舒耷拉,其上陰刻斜線紋,牛眼暴突,大嘴豁開,稍向上是兩個半圓形鼻孔,牛首自頸部齊平中斷。整個飾件在質樸中突出寫實性,刻畫并不繁雜,卻將牛的外表特征展露無遺,與衛青、霍去病墓前石雕相比亦不遑多讓。根據牛首的大小尺寸分析,應該是裝飾在建筑臺基上的獸首。

無數能工巧匠的天才設計,精心雕琢,竭力架構,創造出傳統建筑中令人驚嘆的華彩樂章。日本專門研究建筑史的學者伊東忠太在《中國建筑史》說:“裝修在整理建筑物內外體裁上,負有極大之使命,有時殆足以制建筑物之死命。此在世界各國皆然。在中國建筑上,亦占有極重大之位置。中國建筑物之輪廓,較為簡單,故動輒易陷于平板。而足以救此弊者,實在于‘裝修’能極變化之妙。……世界無論何國,裝修變化之多,未有如中國建筑者。”通過上述建筑雕飾文物的介紹可以知道,此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