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財務預警分析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7 17:3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定性財務預警分析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定性財務預警分析方法

篇1

關鍵詞:企業;財務預警;預警模型

加入WTO以后,我國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面臨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大。企業因財務危機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產的例子屢見不鮮。要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財務預警系統來應對各方面的危機與風險。但是企業應該建立什么樣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才能夠有效的發揮預警作用呢?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財務預警的基本方法有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依靠人們的主觀分析判斷進行財務預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四階段癥狀分析法、管理評分法等方法。由于定性分析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很多學者開始進行定量財務預警的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是根據企業的財務資料,應用一定的數學模型或數理統計方法對各種數據資料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比較有代表性的預警模型有單變量預警模型、多變量預警模型。

美國的威廉?比弗(willlam 8eaven運用統計方法建立了單變量財務預警模型。他選取美國1954~1964年間資產規模相同的79家經營失敗企業和79家正常經營的企業進行對比研究。使用30個財務比率進行分析,發現具有良好預測性的財務比率依次為現金流量/負債總額、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單變量分析方法雖然簡單,但卻因有時會產生對于同一企業使用不同比率預測得出不同結果的現象,因此招致了許多批評,而逐漸被多變量方法所取代。

多變量預警模型以美國Aitman教授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Aitman利用多元判別分析法對1945~1965年間的33家破產企業和33家正常經營的企業進行了研究。這些企業集中分布于美國的機械行業,企業規模在70萬美元到2590萬美元之間。在經過大量的實證考察和分析的基礎上,從最初的22個財務比率中選擇了5個進行加權匯總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預測,準確程度達95%左右,其研究結論形成了著名的z值模型該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X1=(期末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負債),期末總資產;X2=期末磐存收益/期束總資產:X2=息稅前利潤/期末總資產;X4=期束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側期末總負債;×。=本期銷售收入/總資產。z值模型的具體判斷標準如下:

Z>2.675財務狀況良好,發生破產的概率很小;1.81≤Z≤2.675財務狀況不穩定,為灰色地帶,Z<1.81財務失敗可能性非常大。Z值模型從企業的資產流動性、獲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利用效率等方面綜合分析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推動了財務預警的發展。

由于Z分數模式在建立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現金流量的變動等方面的情況,1996年,周首華、楊濟華、王平對Z分數模式加以改造,建立財務危機預測的新模式――F分數模式(FailureScoreModel):

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6

其中:F為判別值;X1=(期末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負債)/期末總資產;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總資產;X3=(稅后純利-折舊)/平均總負債;X4=期末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期末總債務;Xs=(稅后純利+利息+折舊)/平均總資產。

F數模式以00274為臨界點來預測公司是破產還是可以繼續生存。若某一特定的F分數低于0.0274,則將被預測為破產公司;反之,若F分數高于0.0274,則公司將被預測為繼續生存公司。通過檢驗,該模型的準確率高達近70%。這是我國學者首次提出的財務危機預測模型。

目前常用的財務預警模型有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線性判定模型、多元邏輯模型、多元概率比回歸模型、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等。除一元判定模型外,其他各種財務預警模型的共性是根據所選取的財務指標值乘以各自的權重加和得出一個財務預警臨界值。

在實務工作中,針對具體的企業應該如何進行財務預警呢?是使用定性分析,還是定量分析?各自又該用哪種具體的分析方法呢?

定性分析具有主觀性強的不足。定量分析在實際應用時比較簡單,把相關的財務比率等帶入模型進行計算,把得出的結果與臨界值進行比較即可,但是定量分析也有許多不足。首先它是根據幾個財務變量的加權之和來進行判定的,如果企業的某方面的財務比率不佳但其他的財務比率很好,通過加權求和就很可能掩蓋企業某方面的隱患而得出比較理想的最終結果。另外,這些模型都是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的,具有一定的誤判率,例如:我國學者研究出的有代表性的F分數模型,通過驗證準確率達到70%,就是說在研究時對于30%的樣本企業這個模型是不能發揮作用的。那么,哪個企業又敢保證這個模型對本企業一定管用呢?財務危機預警是根據謹慎性原則建立的,應該起到來雨綢繆的作用,相信企業的管理者是不會只根據某個學者研究的通用的預警模型來完成本企業的財務預警工作。

企業進行財務危機預警應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預警方法,充分發揮各種方法各自的優點。例如要充分關注企業的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財務狀況可能產生的影口自,這是定性分析的應用;對于定量分析部分,應該針對具體的單個財務指標進行預警,當任何一個財務指標偏離正常區域時,都應該發出預警信號,引起警覺,分析原因,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未雨綢繆。

篇2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財務預警;指標權重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39-0111-0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面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與不確定性,時常發生財務危機甚至破產倒閉。特別是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資本力量薄弱,自身內部控制紊亂,缺乏大中企業完善科學的財務預警機制,加之外部宏觀環境的復雜多變,人工、材料成本不斷的提高,融資愈加地困難,致使小微企業頻頻發生財務危機,難以健康穩步地發展。然而財務危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期,在這個過程中,導致危機的因素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于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上,通過度量這些敏感性指標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就可以對企業財務危機進行預警。因此,有必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做好事前的控制,促使經營者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自20世紀初,國外頻繁爆發經濟危機,推動了對財務預警的研究,至今,已產生了大量有效的預警模型,影響較為深遠的預警模型有:Beaver(1966)提出的單一變量模型;Edward I.Altman(1968)首創的多元變量模型――Z值模型;Ohlson(1980)提出的邏輯回歸模型(logistic模型);Odom與Sharda(1990)等將人工神經網絡(ANN)引入財務預警系統中,實現對傳統模型的拓寬和突破。相對于國外學者的研究,國內對該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也作出了許多貢獻,比較有影響的是陳靜(1999)年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了1995―1997年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了單變量分析和建立Z計分模型分析;楊淑娥(2003)提出的Y分數模型。

上述模型是隨著企業財務預警理論的不斷完善而不斷變化的,在財務預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這些預警模型所要的前提條件不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缺少財務預警模型的系數確定及指標權重的確定,因此,本文嘗試用層次分析法來彌補此不足之處。

1 層次分析法概述

層次分析法(AHP)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薩蒂(T.L.Saaty)于20 世紀 70 年代提出來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分析方法,因此它能有效處理那些難以完全用定量方法來分析復雜問題的手段,可以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它是一種結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目前,該方法已被廣泛地用于尚無統一度量標尺的復雜問題的分析,解決用純數學模型方法難以解決的決策分析問題。

層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將決策問題按總目標、子目標、評價標準、直到具體措施的順序分解為不同層次的結構,利用求解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并通過加權的方法遞階歸并,求出最低層、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從而對最低層各元素進行優劣等級排序。

2 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如下圖所示,財務預警指標體系可以由財務指標體系與非財務指標體系構成。財務指標體系主要有體現償債能力、贏利能力、營運能力、現金流量狀況、發展能力五個方面的指標;非財務指標是通過財務報表之外的信息體現的數據,有顧客滿意度,市場占有率,人力資源等。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的綜合運用可以實現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的優勢互補,克服傳統財務指標預警方法的重財務層面輕非財務層面、重內部因素輕外部因素等弊端,做到相輔相成,全方位地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

3 運用AHP設計指標權重

3.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本文將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總目標層,是所要達到的目標,即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第二層次是準則層,主要包括償債能力、贏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現金流量狀況和非財務因素六個方面;第三層次是措施層,是具體的指標反映,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等十八項指標。如表1所示。

3.2 構造判斷矩陣

一般采用1~9級及其倒數的標度方法表示其重要性。如表2所示。

3.3 計算各指標權重系數

計算判斷矩陣每行元素的幾何平均數

其中Xi是各項財務指標的指標值。Y值越大,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好,反之,企業可能處于陷入財務困境的狀況。財務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需要企業做好風險監測和預警,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將財務危機止于萌芽之時,使企業能夠健康穩定地發展。

4 結論及局限性

AHP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它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多種因素進行分析,彌補了單純地進行定性分析的不足,能比較全面揭示問題。其次,這種方法分析成本較低,使用靈活、科學,特別適合中小微企業等的使用,通過預警關系式的計算,能夠一目了然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

然而,這種分析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指標體系的設計,因為每個公司的規模、財務管理狀況等不同,所以指標的選取也有差別,一個公司的指標體系并不一定能使用于另外一個公司。對于數據的獲取,一方面是利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的數據,目前我國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的數據存在信息失真的現象,所得的財務數據并不一定是真實可靠的,因此可能導致預警的偏差;另一方面,利用AHP分析時,矩陣的建立是根據專家學者的意見進行構建的,這也就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性,每個專家的意見看法不同得到的數據可能就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預警的可信度。

參考文獻:

[1]徐文學,楊緒強.AHP在財務預警指標權重設計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1).

[2]李長永,陳玉萍.AHP在財務預警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23).

篇3

【關鍵詞】行業環境風險 財務風險 財務預警 系統動力學

企業的正常經營離不開對金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外部經營環境瞬息萬變,而各類潛在危機對企業財務風險造成嚴峻考驗。作為行業發展不確定性,企業在應對行業發展前景及自身經營中的問題時,對于如何從內因與外因的協調統一中來處變不驚,則更需要從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建立上來增強財務管理的抗風險能力。對企業財務預警模型的研究是近年來學者們探討的焦點課題之一,主要常見的模型有Z模型、單變量模型、Logit模型及神經網絡模型。總的來看,不同預警模型在展示和分析企業財務經營風險中的“因”與“果”中,優缺點各異,如馮娟(2005)從行風風險變量視角來提出企業風險度量模型;于曉紅、張立(2009)從戰略管理和財務理論視角來研究企業財務分析評估范式,并探討行業環境因素的變化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陸正華、鐘艷華(2009)從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出發,結合行業環境變化指標來進行風險特征分類,以提出環境變化對企業現金持有量的影響。從以上傳統分析方法來看,對行業環境與企業財務管理控制關系的研究中,未能有效提出相關因素對財務控制的傳導機制,也難以從控制手段上來快速識別行業環境風險。為此,本文利用系統動力學原理,從行業環境風險的識別方法上,來探討企業在行業環境風險管理中的有效思路,并為企業的穩定發展創造新的發展途徑。

一、對行業環境風險下的財務預警機理的分析

(一) 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機理。

企業的生存是與內外環境相攜共生的,任何一個企業既要從內部經營上來營造環境,又要與外部環境的應變上來適應環境。對于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風險,與行業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關系緊密。為此,深入探討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根源是首要之舉。從行業環境風險的變化來看,企業的生存主要面臨三個層次的環境,一是宏觀環境,宏觀環境主要是通過對行業環境的影響,進而波及行業內具體的企業;二是行業環境是企業生存的最基本的經營環境;三是企業的內部環境,從企業內部的管理控制中來順應行業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由此可見,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根源,離不開對宏觀環境、企業內部環境、行業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分析。對于行業環境中的不確定性,由于總是處于變化的狀態,如行業政策因素、市場風險,以及其他來自供、產、銷等環節的經營活動風險,都會給企業利潤帶來影響,進而危及財務風險。對于企業內部財務風險分析,從自適應成長理論下來看,企業內部系統與企業外部環境之間以某種有序的方式進行物質、信息等交換,而這中有序的方式很容易因環境的不確定性而遭到破壞,進而從企業的內部變革中來重新調整,以適應新的環境。由此帶來的企業成長過程中適應環境變化的“非均衡性”狀態,會對企業的資源、企業戰略、企業組織結構、企業運作效率等造成影響,從而波及企業財務狀況。

(二)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控制機理分析。

從行業外部環境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來看,隨著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進,對行業環境的變化需要從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進行判定,而如何有效識別行業環境風險,則取決于企業財務預警控制機制的穩定性。從預警控制機制來看,對于企業財務風險預警主要是通過對外在環境關鍵因素的分析,從企業管理應對措施上來規避潛在風險,而對于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目標來說,不僅要預知風險,還要從具體的控制措施上來有效阻止財務狀況的惡化,從而控制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同時在企業財務預警方法和預警指標的選擇上,傳統企業預警模型多以線性回歸模型為基礎,無法從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路徑上來預測造成風險的原因。為此,本文試圖從系統動力學模型入手,以探究企業財務系統中各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并明確造成企業財務風險的傳導路徑,借助于模擬仿真分析,來觀察各變量變化對企業財務系統的影響,進而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來提升企業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再者,借助于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控制機制,還能夠促進企業主動適應行業環境的變遷。因此,以行業環境風險識別為基礎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需要從三個方面來改進:一是對行業環境不確定性的測度與識別;二是判定行業環境風險對企業財務的影響程度;三是尋找導致財務風險的關鍵因素并提出積極的應對策略。

二、對行業環境風險的識別及測度方法

(一)行業環境的風險構成因素。

對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中,學者們更加關注行業環境的分析。行業環境是由多種構成因素相互作用并形成,在對其維度的劃分上,主觀派學者基于行業環境的動態性、復雜性和豐富性,多采用問卷調查法來進行搜集和分析;客觀派學者更多的是從客觀指標的衡量上來進行分析,如行業集中度、行業利潤率等。總的來說,對于企業財務經營中的風險與其具體活動是分不開的,如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籌資活動、分配活動等。每一個活動又涵蓋各類子系統,并在子系統之間構成相互作用、互相聯系的巨系統。而對于企業財務系統來說,以其高度開放性與外界行業環境建立關聯,并從行業環境的變化中又反作用于企業財務系統的穩定性。如企業產品銷售狀況、企業周轉資金、稅收政策的變化等都會對企業財務帶來影響。

篇4

一、財務預警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20世紀30年代西方學者就陸續開始對企業財務預警問題進行研究,Fitzpatrick(1932)建立單變量模型開創了財務預警研究的先河,他以19個企業為樣本,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將樣本分為破產和非破產兩組。結果發現判別能力最高的是凈利潤/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

此后愛德華?奧爾曼(Altmna,1968)、迪肯(Deakin,1972)等建立了多元線性判定模型;

Altman(1968)提出了Z分數模型;

Tam(1991)利用ANN模型進行財務預警研究。

這些模型的建立為企業建立合理的財務預警模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對提高企業財務預警的精確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國內研究 在借鑒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我國學者也對我國民營企業財務危機進行了研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周首華等(1996)借鑒Altman研究,對Z分數模型加以改造,提出了F分數模型;

孟雪梅、賈春華(2001)提出了中小企業企業危機管理系統的建立;

杜蘭英、余道先(2005)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劉青、王春瑞(2006)著重于利用AHP-模糊綜合方法建立中小企業風險預誓模型;

王敏(2006)結合中小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

王愛華、顏彥(2007)針對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預警措施;

楊娟(2007)提出以現金流量為基礎構建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基本思路。

國內外對中小企業財務危機的研究為我國中小企業建立財務預警制度有很大的幫助。對改善中小企業財務狀況,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國內外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預警研究還存在財務預警模型缺乏理論支持,預警模型沒有考慮到非財務因數,預警模型樣本選擇干擾因數過多,過多依靠財務報表數據和數理模型等缺點。

二、溫州民營企業財務預警中存在的問題

2008年,溫州有2%的民營企業倒閉,加上由于財務危機而陷入停產的民營企業占當地民營企業總數的10%。這些企業的破產和停產一方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溫州民營企業在財務預警方面存在種種缺陷。溫州民營企業存在的缺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風險識別不足 財務風險識別是指以內部會計控制目標為導向,評估影響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從而按成本效益法則建立最佳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在籌集資金、運用資金和分配資金的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融資風險、投資風險、運營風險和資金分配風險,而在溫州現有的民營企業大都缺乏對風險的預判、識別、預警以及有效的應對措施,普遍存在風險意識明顯不強的問題。

(二)缺乏財務預警制度 民營企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它屬于家族式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具有交易成本低的優勢。但也容易出現企業的各種制度不夠完善和對制度執行不到位的情況。而財務預警制度作為民營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受領導者主觀愿望的影響更大。

(三)財務預警方法陳舊 現階段財務預警方法的運用可以分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從財務風險演變的不同階段來分析,包括潛伏期、表現期、惡化期、發作期,每個階段中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和征兆。而定量分析法主要是各種模型的運用,主要有單變量預警模型、多元線性判別模型、多元邏輯回歸辨別法以及其他模型。在溫州民營企業中無論對定性分析還是定量方法的實證運用都比較少,即使有也是在運用現有的方法上進行簡單分析、比較,深入完整的論證不多。

(四)財務預警措施的時效性不強 企業的財務情況會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相關政策的變動而不斷的變動,這要求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隨著這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雖然溫州民營企業中,有些企業已經逐步認識到構建財務預警體系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危機,由于資金、人力、技術的缺乏,往往導致財務預警體系在使用和維護中得不到有效而及時的維護和更新,使得財務預警的信息不能及時反映企業現時的狀況,從而導致預警信號時效性差,準確性不高,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財務預警方法單一 通過對溫州的民營企業研究發現,目前溫州民營企業用得最多的是單因數財務預警模型對企業的財務進行預警。而在現實生活中,財務預警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僅需要對以往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而且還應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情況做出預測,結合非財務指標,使其財務預警方法更加豐富,從而更加全面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運營狀態。

三、民營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動態管控框架構建

目前,實踐中常見的財務預警模型分析方法有五種:單變量預警模型、多變量模型,Z分模型、多元邏輯回歸模型和BP模型。其中BP模型的優點是具有隨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使企業財務危機動態預警成為可能。因此,借鑒BP模型建立民營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制度。

(一)民營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選擇原則具體如下:

一是可預見原則。可預見原則是財務預警系統的重點,即選擇的指標變化該超前于中小企業的實際財務活動及其產生的問題,這就要財務預警系統所選定的指標必須能夠準確地預測企業財務狀變動及其發展趨勢,并以此有效界定出能使企業生產經營處于穩定發展態勢的合理界限。

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構建簡便,易于操作和實施的方法和方式,以適應民營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各層次人員對本企業的自身管理和控制需要。

三是成本效益原則。民營企業的規模小,人力資源有限,業務活動相對簡單,因而構建財務預警框架,應該根據其本身的業務和資源狀況采取量體裁衣的態度,要簡便,實用而且有效,達到成本與效益相適應的總體要求。

四是靈敏性原則。民營企業的管控方法要和企業運營過程相適應,把財務危機預警管控框架嵌入到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進行動態的監控和有效管控。

(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選擇 根據上述原則,可以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資產運營能力和財務結構四個方面來確定民營企業的預警體系范圍。其中企業的償債能力選取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和流動資產周轉率為指標;盈利能力選取銷售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資產利潤率為指標;資產營運能力選取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為指標。財務結構主要選取權益比率為指標。

(三)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標準值和預警臨界值確認方法 具體如下:

一是預警指標的類型。根據預警指標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指標數值(實際值)越大越好的,定義為極大型變量,如總資產報酬率;指標數值在某一點最好的,可定義為穩定型變量,如流動比率。

二是預警指標滿意值、不允許值、上下限值的確定。一般情況下選取該行業的平均值為極大型變量的滿意值;而穩定型變量的滿意值的選取為在該行業平均值之上進行加成(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加成10%~30%),不允許值的上下限則分別選取滿意值的一倍和一半。

(四)預警指標權重計算 指標權重的確定在某種程度上能影響到預警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理論上有德爾菲法、因子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等。但是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每個企業的情況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預警指標的權重。

(五)綜合預警系數的計算 根據預警指標的不同類型,計算功效系數的方法也不大一樣。功效系數法的計算公式見表1。計算的具體步驟為:

一是收集預警指標某時期的觀測數據值。

二是確定每一指標的不容許值和滿意值。許多綜合評價問題中,理論上沒有明確的滿意值和不允許值, 實際操作時一般有如下的變通處理: 以歷史上的最優值來替代; 在評價總體中分別取最優值、最差的若干項的平均來代替(只取一項即取最優值、最差值分別為滿意和不允許值,可看作其中一種特殊情況)。 不同對比標準所得到的當項評價值不同,從而影響綜合評價結果的穩定性和客觀性。

三是計算每一指標的功效系數。

四是將每一指標的功效系數進行加權平均求出綜合預警指數K。

根據綜合功效系數的數值大小,確定了各類警限的區間后,便可根據表2所劃分的區間(需要指出的是表2所劃的區間并不適用所有企業,在實際的企業管理中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劃分預警的區間,比如成長型企業可以的預警區間可以在表2的基礎上適當下滑)預報警情。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主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本文以溫州民營企業為例,借鑒國內外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上形成的經驗,構建了民營企業財務預警動態管控框架體系,為民營企業改進經營決策和糾正錯誤的經營方向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陳小平:《財務管理教程》,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康曉春:《關于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探討》,《冶金財會》2006年第1期。

[3]才元:《中小板上市公司財務預警與實證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6年第12期。

[4]張威:《企業財務預警模型的分析與比較》,《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第13期。

[5]李俊秀:《財務風險管理的危機預警系統》,《科技與創業》2007年第1期。

[6]楊智:《論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科技播報開發與經濟》2005年第23期。

篇5

關鍵詞:財務預警;財務風險;構建體系

財務預警體系是指在企業的發展中,通過有效的財務指標分析,可以及時的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風險,繼而可以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在企業目前的財務管理中,其對財務預警體系缺乏有效的重視,導致其缺乏完善的財務預警體系,致使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加強對財務預警體系構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財務預警體系的內涵和原則

1.財務預警體系的內涵

財務預警體系是指財務人員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并且及時的發現企業運營中存在的風險,繼而可以較好的反映企業的真實發展情況,并且可以制定相應的財務報表。在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中,運用比例法和數學模型的方式可以較好的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同時可以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相應的依據,從而管理者可以根據企業發展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發展措施,進而可以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2.財務預警體系的原則

在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中,其可以有效的反應企業運營中存在的風險,繼而可以制定針對性的防范策略,同時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在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構建中,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以便可以更好的推動企業經濟的發展。其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預測原則

在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中,其可以有效的預防企業的風險,并且財務預警體系可以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需要遵循預測的原則。主要是由于在企業的發展中,財務預警是根據企業發展的數據來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其方法主要包括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方式。

(2)統一原則

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需要遵循統一性的原則,其主要包括在財務信息、方法和口徑上的統一,以便可以更好的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另外,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實時的監控,可以全面的預測企業的市場營銷風險和管理風險。

二、財務預警體系的影響因素分析

1.外部環境因素

在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構建中,其會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其外部因素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市場的變化會對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市場經濟的變化,會影響供求關系,繼而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情況。其次,宏觀經濟的變化對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變化等會影響商品的價值,從而會導致企業的財務信息發生較大的變化。最后,政策的變動會對企業的財務信息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稅收政策的變化會相應的增加企業的發展成本,進而會導致企業財務信息發生變化。

2.企業自身因素

在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中,企業自身因素會導致財務信息發生變化,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管理不當會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相對較多,繼而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進程。其次,企業在內控制度和財務分析方式不合理,會影響企業的財務分析效率,從而會導致企業的財務信息發生變化。最后,在企業的發展中,人員素質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是由于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會影響企業的財務分析效率,進而會導致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構建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

三、分析財務預警的方法

1.比率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構建中,財務人員將報表上的重要數據進行比較,并且計算出相應的比率,以便可以通過比率的分析來評價公司的經營活動和發展狀況。比率法是重要的財務分析方法,其可以較為直觀的反映企業的績效情況和財務狀態,通過比率法的計算,會計人員可以較好的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進而可以減少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

2.比較法

比較法是指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運用實際數據與基數的比較來反映企業數據中的差異,其可以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常用的比較分析法主要是指將兩組數據的財務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兩組數據中可以找出企業的發展差異,繼而可以更好的規避企業的發展風險。另外,在企業的發展中,將預測風險與歷史風險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及時的預測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而管理者可以及時準確的根據計算結果來調整經營策略。

3.因素法

因素法是指運用統計指數分析的方式來對影響企業經營的多種因素進行統計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會受到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風險的程度則取決于多種因素的發生情況。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對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的監測,并且通過因素法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可以有效的為企業的決策提供相應的依據,進而可以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構建財務預警體系的策略研究

1.建立科學的指標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其對財務預警體系的分析,需要經過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定量指標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發展進程進行分析,其在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包括:資產運營、發展潛力和償債能力等指標。而定性分析則是可以直接反應企業的經營活動變化,其主要包括環境、市場和管理的指標。在企業構建財務預警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認真考慮以上因素。首先,企業需要建立科學的財務預警體系,并且建立科學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式,以便可以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繼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內部管理風險。其次,企業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要提升對財務預警體系的重視程度,并且可以嚴格的執行財務預警體系分析,以期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及時的發現企業經營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后,企業的管理者在財務預警體系的執行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及時對企業財務管理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和調整,同時制定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機制,使企業可以健康持續的發展。總而言之,在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中,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是企業經營活動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企業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價值。

2.使用科學的分析方法

在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構建中,其對財務分析的識別方法主要包括單變量分析方法和多變量綜合分析方法。在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時,需要合理的選擇分析方式,以便可以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其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單變量分析方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威廉運用統計學方式提出了單變量分析方法,其認為在企業的發展中,運用單變量分析方法可以對企業的單個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繼而可以對企業的發展進行預測。在單變量分析方法的運用中,其主要需要對企業的現金流量、凈利率、資產負債率和營銷增長率等指標進行分析,之后與企業發展的極限值進行比較,其操作方式相對簡單,可以較好的對企業的單個指標進行分析,但是在其使用的過程中,每次僅僅能夠分析一個財務指標,難以達到綜合的預測效果。

(2)多變量分析方法

多變量綜合分析方法的運用中,需要企業額的財務指標平衡,其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奧特蘭提出,其通過Z值模型的建立來分析企業的發展風險,企業財務人員通過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等指標,可以構建多元的模型,從而可以較好的確定Z的數值,其通過Z值來反映企業的風險情況,并且可以根據Z值來針對性的制定應對措施。

總而言之,在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建立中,企業需要合理的引進兩種不同的分析方式,以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綜合的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進而可以更好的反映企業的真實發展情況,同時可以有效的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機率。

3.完善企業信息管理

在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中,準確的財務信息可以保證企業發展信息的真實性,并且可以降低企業的發展風險,同時,有效的財務信息可以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智能化,為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構建提供有力的支持。但是在企業目前的發展中,其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在構建財務預警體系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完善企業信息管理體系。首先,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控制制度,以便可以提升信息的傳遞效率,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其次,企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并且積極的引進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使其可以更好的對企業的運營信息進行分析和調整。最后,會計人員要隨時對市場的信息進行調查和分析,只有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綜合性的制定發展戰略,才可以更好的保障企業信息的完整性。由此可見,在企業的發展中,需要完善對信息的管理,以期可以更好的完善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

4.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素質

在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關系著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但是在目前企業的發展中,部分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無法滿足企業財務預警體系構建的需求,因此,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具有重要的價值。提升財務人員專業素質的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管理者應該提升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主要是由于在企業的發展中,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致使其缺乏相應的風險防范意識,繼而難以有效的制定科學的措施來促進企業的發展。而提升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可以使其更好的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可以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其次,管理者要定期的聘請專業的人員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培訓,使其可以擁有更加專業的素質,進而可以更好的對企業的運營情況進行分析。最后,管理者要不斷的培養財務人員的創新意識,使其可以不斷的對企業的財務預警方式進行創新,只有其不斷更新財務預警體系,并且使其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才可以更好的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在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中,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十分重要,需要管理者認真思考。

五、結語

在企業的發展中,財務預警體系可以較好的反映企業的財務情況,繼而管理者根據財務分析結果,可以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較大的不合理之處,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國企業可以合理的引進財務分析方式,進而可以科學的建立財務預警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洪鋒,周艷海,任偉峰.Themis模型及其對企業財務預警體系構建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5,01(11):67-69.

[2]俞曉東.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5,10(12):35-38.

[3]孫蕾.構建現代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重要性[J].現代商貿工業,2014,02(05):132-133.

[4]劉燕.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4(15):15-16.

篇6

關鍵詞 財務風險 財務預警系統

To compare the corporation's early warning model of financial risks

Zheng tian/tang xia yun

Abstructthe corporation was faced with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which was filled with financial risk, because of this, each corporation should increase the consciousness of resisting risk, construct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financial risk which is fitted to the firm itself and work out appropriate model.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orts of risk, the author abided by the designing idea which included the process of forcast-controll-feedback, then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early warning system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隨時會遇到各種風險,企業必須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建立風險評估體系和進行風險控制來預防或化解風險的發生,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財務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分,并向經營者示警。

一、 財務風險的識別

財務危機預警分析,亦稱“破產預警分析”,是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為依據,利用各種財務比率或數學模型,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檢測,從而預測企業財務失敗的可能性,并發出警戒信號的過程。防范風險,首先要識別風險,公司特有的風險主要有: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是指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的供求變化,以及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水平不同,使得企業因為生產經營方面的原因給企業盈利帶來的不確定性。而財務風險是由于負債籌資而引起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以及由于財務信息可靠性等帶來的其他風險。

圖1.企業財務風險類別結構圖

二、各種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比較

1.一元判定模型的研究

1932年Fitzpatrick以19家公司為樣本,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將樣本劃分為破產和非破產兩組進行研究,發現凈利率/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對財務危機的判別能力最高,自此開創了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的先河。而后,1966年Beaver對1954~1964年間79家失敗企業和對應的79家成功企業的30個財務比率進行了研究,在排除行業因素和公司資產規模因素的前提下,得出以下財務比率對財務危機的預測是有效的:現金流量 / 債務總額,凈收益 / 資產總額,債務總額 / 資產總額。

2.多元線性判定模型的研究

為了彌補一元判定模型的缺陷,1968年Altman首先將多元線性判別法引入財務危機預警研究領域. 多變量判定模型的思路是運用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產生的總判斷值來預測財務風險,即建立一個多元線性函數模型來綜合反映企業風險。

多元線性判定模型由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是一個經驗模型,根據大量破產企業的財務報表,用統計方法建立。它對5個財務比率分別給出一定的權數,計算其加權平均值,這個值稱為z值。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

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100

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100

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100

X4=股份市值×負債賬面價值總額×100

X5=產銷售收入×資產總額

該模型通過5個變量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X1,X4)、獲利能力指標(X2,X3)以及營運能力指標(xs)有機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之后預測企業風險,較之單變量預警模型更為科學。一般而言,如Z大于2.675,則表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如Z值小于1.81,則認為企業存在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很大,與破產企業有共同特征;如Z值介于1.81~2.675之間,則可視為企業進入“灰色地帶”,財務狀況極不穩定,風險較大。由此可以看出增加營運資金、留存收益、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和提高企業市值,或者減少負債、節約資產占用,都可以減少破產可能性。這種模式給企業一個定量的標準,從總體角度檢查企業財務狀況,有利于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比較。但由于企業規模、行業、地域等諸多差異,使得Z值不具有橫向可比性。

3.多元邏輯回歸模型

在1980年Ohlson第一個將邏輯回歸方法引人財務危機預警領域,他選擇了1970~1976年間破產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非破產公司組成的配對樣本,分析了樣本公司在破產概率區間上的分布以及兩類錯誤和分割點之間的關系,發現公司規模、資本結構、業績和當前的融資能力進行財務危機的預測準確率達到96.12%。邏輯回歸分析方法使財務預警得到了重大改進,克服了傳統判別分析中的許多問題,包括變量屬于正態分布的假設以及破產和非破產企業具有同一協方差矩陣的假設。

4、多元概率化回歸模型

1980年Ohlson采用概率化回歸方法進行財務預警研究,他選擇1970~1976年間破產的105家公司和2 058家非破產公司組成的配對樣本,采用極大似然法,通過每個樣本個體的破產與非破產的聯合概率最大來構造模型,其研究思路與多元邏輯回歸相似,不同之處是多元概率化假設樣本服從標準正態分布,且尋求破產概率的方法不同,所以其缺陷類似于多元邏輯方法。

5、人工神經網絡模型

1991年Tam采用人工神經網絡模型進行財務預警研究,通過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的人工神經網絡的模擬構建模型,具有較好的模式識別能力和容錯能力,能夠處理資料遺漏和錯誤,可隨時依據新數據資料進行自我學習訓練,適用于今日復雜多變的企業運作環境,但其理論基礎比較抽象,對人體大腦神經模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因而使用性大大降低。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相對較短,證券法規體系不健全以及破產機制不完善阻礙了實證研究的步伐,財務預警實證研究的起步較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借鑒國外的成果利用我國的數據構建類似的模型。另外,我國財務預警模型指標的選取受到財務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影響。財務業績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狀況的指標組成,包括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發展能力狀況指標,是對企業經營成果的事后評價,是主要用于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一種手段。而財務預警模型指標是由對企業財務狀況異常反映最敏感的指標組成,其目的是通過指標的綜合加權值來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危機,是一種事前的預測。可見,財務預警指標的選取不同于財務業績指標,如果用反映事后的指標代替必需具有警示作用的先兆指標,必然使財務預警模型的適用性與預測精度大大降低。

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時應注意的問題

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要想使財務預警系統在企業真正適用,就必須考慮公司的自身特點設計模型。因此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預警系統應注意以下幾點:

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這要求企業全體員工及領導在思想上樹立識別風險,防范風險的意識。

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設計要使產生預警信息的價值大于產生預警信息的成本,保證系統的經濟性和有效性。

加強信息管理,保證預警信息傳遞路線的通暢。財務預警系統必須以大量的動態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加強信息管理,使之能夠全面準確及時的向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提供信息。必要時可配備專業的人員,使預警信息能迅速反饋到管理層以便及時作出對策反應。

定性和定量的預測相結合。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還應結合非量化因素才能提高預警系統的效用。因為定量分析靈活性較差,對于特定方法都有統一的模式,較少考慮到企業的個別情況。非量化指標由于無需完整的數據資料,需要憑借人們的經驗對財務風險的趨勢進行定性分析,有時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容易的預示企業在下列情況下可能發生財務危機:

(1)無力支付優先股股利;

(2)過度大規模擴張;

(3)延期償還本金和利息等。任何一種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只有將各種方法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才能得出較為合理的結果。

注意保持預警系統的先進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適用的指標,增加更能反映本企業實際問題的新指標。企業應根據我國市場的實際情況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制定出適合本單位財務特點的預警指標體系。

注重企業的現金流量管理。企業所需的經營信息主要來自于財務會計報表,良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能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滿足企業長、短期負債的償還需要,使企業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所以企業除了要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進行關注的同時,對現金流量表也應格外關注。

參考文獻

[1].江少華.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預報系統研究。財會研究,2005.1.

[2]Altman, E.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Finance, 22, September, 1968.

[3]EdwardI. Altman. Credit Rating: Methodologies, Rationale and Default Risk[M], Risk Books, London, 2002.

[4]傅俊元,吳立成,吳文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預警方法的構建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12.

篇7

【關鍵詞】 財務風險; 預警; 指標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競爭環境日益復雜,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為了科學地管理各種風險,保持企業長期健康發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意義重大。本文探討的財務風險是廣義上的財務風險,是能夠貨幣化表現的企業全面風險,盡可能囊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風險,包括償債風險、投資風險、運營風險、盈利風險等。

一、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與價值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分析,利用及時的數據化管理方式和財務數據,將企業已面臨的危險情況預先告知企業經營者和其他利益關系人,并分析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原因和企業財務運營體系中隱藏的問題,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財務分析系統。就如同人要定期體檢一樣,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相當于企業的健康檢查報警體系,它能對企業的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及早發現財務風險,預防財務危機的發生,避免或減少危機所造成的損失。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架構在企業全面風險預警系統之上,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財會資料為依據,利用各種分析方法,及時發現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過程中的重大管理波動信號,并在危機發生之前向企業經營者發出警報,督促企業管理當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潛在危機演變成損失,起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并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的運行狀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越靈敏,就越能及早發現問題,越能有效地防范與解決問題,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但過于敏感的財務預警系統可能會經常誤報,甚至導致錯誤決策,因此須選取適合的預警區間。

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架構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是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企業通過對預警指標的持續監控來及時發現風險。一個完整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主要包括財務風險分類、對應的風險預警指標和預警區間三部分內容。具體可分為償債風險、投資風險、營運風險和盈利風險4大類、12個子類,約80個指標。實踐中可根據企業不同的情況和管理需求,選取若干指標,構成適用于企業自身特點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其具體內涵與構成如下。

(一)償債風險

償債風險是企業負債經營所導致的不能償還到期本息,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的風險。按照償還債務到期時間的長短,償債風險可分為短期償債風險和長期償債風險。狹義上的財務風險指的就是償債風險,必須重點關注企業的現金流和債務清償能力。償債風險指標除了大家熟知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外,可增加帶息負債率、現金流動債務比等定量指標,以及延期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大額逾期未付債務等定性指標。

(二)營運風險

營運風險是企業在資金收付、存貨周轉、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造成財務損失的可能性。按照公司的營運目標分類,營運風險可分為資金收付風險、資產損失風險、資源使用效率風險、資產保值增值風險。營運風險除了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常用指標外,還應關注盈余現金保障倍數、不良資產率等指標,并根據行業特點設置銷售回款率等指標,以全面反映企業的各類運營風險。

(三)盈利風險

盈利風險指企業主營業務不突出,盈利能力不強,導致股東收益的不確定性。按照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程度不同,盈利風險可劃分為短期效益風險和持續經營風險。盈利風險的指標較多,在各類盈利率的指標中目前大家普遍重視凈資產收益率,對于成長期的企業還應重視盈利率的增長情況。而反映持續經營風險的指標中除了技術投入比率外都是定性指標,需要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情況綜合判斷。

(四)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發生經濟損失,或投資完成后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甚至不能收回投資的可能性。按照投資業務特征,投資風險可劃分為新增投資項目風險、投資項目持有風險和投資項目處置風險。投資風險是非常重要的一大類風險,因企業的投資項目往往金額大、周期長、環節多,尤其是一些投資項目超出了企業原有的主營業務范圍,給企業的風險應對帶來很大挑戰。投資風險一旦發生會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加強對投資風險的預警尤其重要。投資風險預警指標主要有項目投資進度完成率、投資收益預算實現率等。投資風險指標涉及的數據和資訊大部分不能從現有財務報表中獲得,因此需要企業建立更加完備的信息系統。

三、財務風險預警的標準:風險預警區間的設定

風險預警區間是財務風險預警的標準,如果指標值進入預警區間則表明有可能出現財務風險,需要作進一步分析,并啟動報告、解決等機制,提示管理層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預警區間設定得是否合理對于預警效果影響很大,不同指標在不同行業、規模的企業中設定方法也會有所不同。結合工作實踐,本文將風險預警區間的設定方法歸納總結為8類,實際設定時,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選用不同的方法。在具體設定某種指標時一般可以一種方法為主,采用其他方法對初步確定的預警區間進行修正,最后確定預警區間。主要方法的內涵與要求如下。

(一)行業標桿對標法

行業標桿對標法是選取一個或多個行業標桿企業,參照標桿企業的指標進行設定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能是目前運用最多的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的選用有很大局限性。首先,選擇對標企業要遵循以下原則:細分行業一致或接近、客戶群體相近、資產規模有可比性、信息公開等,所以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對標企業。其次,找到的對標企業一般為行業領先企業,因此其數據不能直接用于預警,需要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但如何調整往往依賴主觀判斷。最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征,即使是處于同一單一行業的公司也會由于規模、客戶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企業和企業整體對標,必須針對單個指標選擇多個對標企業取平均值的對標方式,這又給使用這種方法增加了難度。

(二)行業績效對標法

行業績效對標法是以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為基礎,確定預警區間的方法。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是以全國國有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數據資料為依據,并參照國家統計局工業與流通企業月報數據及其他相關統計資料,對上年國有經濟各行業運行狀況進行客觀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運用數理統計方法測算制定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分為5個檔次,分別為優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較低值、較差值。在應用中,應首先確定本企業規模和所處具體行業;再以本企業最近三年財務指標確定所處檔次;最后確定以某個檔次的值作為預警值。由于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只有十幾個指標,所以此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歷史數據法

歷史數據法是以企業歷史數據為依據,考慮未來數據的變化,使用預算值或對未來發展趨勢的評估值對歷史數據進行修正,選擇恰當的數值作為預警區間的方法。歷史數據法的應用要滿足兩個條件:企業發展相對穩定,以及指標數值平穩,歷年變動幅度不大。

(四)預算值法

預算值法是以企業的預算值為依據,通過對完成預算百分比的關注,來衡量指標的完成情況,確定預警區間。使用預算值法有兩個前提,也是選擇通過預算值設定預警區間的原因:一是預算編制過程嚴謹,預算編制時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未來企業各方面經營狀況的影響,運用多種方法確定預算指標。二是預算的動態調整,當出現大的事項對預算產生嚴重影響時,預算會自動啟動修復和調整機制,保證預算指標的適用性。用于設定預警區間的預算包含兩大類:一類是年度預算,如用于監控短期效益風險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等指標可通過與年度預算的對比設置預警區間。另一類是項目預算,如用于監控新增投資項目風險和投資項目持有風險的投資項目完成進度、投資收益率等指標,通過與項目預算的比較設置預警區間。

(五)絕對標準分類法

絕對標準分類法是指通過對定性指標所描述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判斷,確定預警范圍。采用此方法也應盡量進行標準的量化,以減少人為判斷的隨意性。例如:監控持續經營風險的定性指標“主營前景不明確,主營產品銷售收入明顯下降”,判斷存在主營產品收入明顯下降(下降幅度超過10%),且行業的前景并不明朗,預期下期仍存在繼續下跌的趨勢,預警區間設定為“存在”。

(六)風險容限法

風險容限法指通過一定邏輯數理方法或依據通常情況下對風險容忍程度確定可接受的指標值,作為風險預警區間的臨界值。例如:監控長期償債風險的指標“存在大額的或有負債”,使用風險容限法判斷“大額”所指的具體金額。具體的判斷方法是或有負債的確認會對利潤指標產生影響,以凈利潤的一定比例為基礎,考慮其他重大影響因素調整,最終確定大額所指的具體金額。

(七)行業監管值法

行業監管值法是以行業的監管值作為依據設定預警區間的方法。行業監管值法僅適用于特殊行業(主要是金融保險等高風險行業)的特定指標。例如:銀監會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的要求,財政部對擔保企業放大倍數指標的限定。

(八)行業預警值加權法

行業預警值加權法指當一個企業的業務涉及多個行業時,分別計算各行業所占權重,用行業的權重乘以對應行業指標預警值,將乘積結果相加作為多行業企業的指標預警值。當計算權重時,要根據指標的特征選擇適當的權重計算依據。如資產負債率選擇資產作為計算權重的依據,存貨周轉率選擇存貨作為計算權重的依據等。行業預警值加權法僅適用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

四、企業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思考

近年來,財務風險預警工作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中迅速推廣,為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特別是風險管控,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深圳市鹽田港集團為例,目前已建立了覆蓋多級子公司的預警體系,通過75個預警指標實現了對集團內重要風險點的監控。同時該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在未增加人手的情況下實現了月度和季度的實時預警反饋。在此,筆者將自己的一些實踐經驗和工作思考與大家分享:

首先,作為企業的健康體檢指標體系,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設計應盡量完備,以充分反映各種風險。同時風險指標的設定并非一勞永逸的,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行業的變化以及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維護。維護的內容包括:指標的增減、預警區間的重新設定、風險處理的策略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

其次,企業應建立良好的組織保障體系,必要時配置專門人員,制訂各類風險的處置預案,重視對財務風險事項的處理。在部分指標發出報警時,必須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處置。如果是因為指標設置不合理或者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應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進行維護,剔除部分不再適用的指標,重新設定指標和預警區間。

最后,因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運行和維護的工作量很大,企業應加強風險預警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指標測算、財務風險上報和處理過程跟蹤自動化,并將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作為企業預算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在編制預算時充分考慮財務風險指標因素,在重大投資可行性研究階段,充分考慮項目實施后對財務指標的影響,對有可能引發財務預警的項目或環節需要決策者重點關注和慎重決策。

【主要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預警機制;財務風險;防范

0 引言

在市場經濟的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問題在近些年才引起世界范圍內的普遍重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導致破產的頻率越來越高,因而,在我國企業的財務基本狀況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測和預警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企業財務風險的一般理論

1.1 財務風險的含義

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1.2 財務風險的種類及特征

財務風險在不同的環境和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與類別,也分別有著自己不同的特征,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風險按財務管理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

1.2.1 投資風險

指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中可能會遭受收益損失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

1.2.2 籌資風險

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產生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和企業利潤(股東收益)的可變性。這部分風險在企業籌資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2.3 資金回收風險

企業產品是否實現銷售,取決于資金的兩個轉變過程,一個是從成品資金轉變為結算資金的過程,另一個是由結算資金轉變為貨幣資金的過程。這兩個轉變過程在時間和金額方面的不確定性,就被稱為資金回收風險。

1.2.4 收益風險

指只會產生收益而不會導致損失的可能性。這種風險通常可以通過幾種量化的手段來進行預測與分析。

財務風險的分類還有很多種,例如,按風險的可控程度,可分為可控與非可控財務風險,按可能產生的結果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按風險設計的層次和范圍分為微觀風險和宏觀風險。但是,他們有著財務風險共有的幾點特征:客觀性、復雜性與不確定性。這幾點特征是不同的且同時存在的,在不同的客觀和主觀條件下帶來的損失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對財務風險預測與分析顯得極為重要。

2 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及健全

2.1 企業財務預警的一般概念

財務預警系統指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簡單的講,財務預警系統就是指對公司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進行預測的一種系統,并且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來完成。

2.2 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

相對于財務危機成本來說,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是一種成本相對低廉的診斷工具,其靈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發現財務中的問題并告知企業經營者,就能越有效地防范和解決問題,回避財務危機的發生。它不斷的通過對財務數據等信息的分析,預知財務風險,進而更好的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

2.3 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2.3.1 加強信息的有效管理

大量的準確而及時的數據是有效財務預警系統的前提,因此需要抓住每個相關的財務風險信息。根據所考察財務目標的內容和側重點,明確信息收集目標,根據收集目標,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建立一系列高效的信息收集、傳遞、處理機制。將財務風險信息轉化為可以量化進行分析判斷的指標,整理出衡量財務風險的指標體系。同時,建立以計算機為中心的,高速傳遞和處理信息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保證數據在系統之間實現共享,保證信息使用者及時有效地篩選、分析所需的信息,為財務預警系統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以便及時向財務風險反應者及其潛在受害者及時采取措施減少風險。

2.3.2 健全財務風險分析與處理機制

高效的財務風險分析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和關鍵。預警分析系統一般有兩個要素:扳機點和預警指標。扳機點是指控制變動指標的臨界點。預警指標是指用于早期測評運營不佳狀況的變動財務指標;一旦預警指標超過預定的界限點,則應變計劃要隨之啟動。當信息傳遞到風險分析組后,企業內部大量信息分析人員要用科學預警分析技術和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分析指標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并將結果迅速傳遞到危機處理小組。可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應急措施、補救方法和改進方案。

2.3.3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和公司各項制度建設相結合

在財務風險管理與防范工作中,還需要管理當局參與風險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全員參與的,可以說公司的每個部門、每項制度都與財務預警系統有著緊密聯系。在確立了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之后,企業會對財務風險信號進行監測,例如庫存積壓,現金流減少,壞賬準備增多等問題會與公司的各項制度相掛鉤。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與公司的各項制度互為前提,互相影響,共同致力企業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策略,盡可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提高收益。

2.3.4 樹立牢固風險防范意識

樹立風險意識,健全內控程序。企業領導層要在思想上加強財務管理,提高對或有負債的潛在風險的警惕,把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與其他管理系統相結合起來,思想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對員工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合理建議應給予重視和采納,而且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對于經營相對不穩定的企業,現金流量凈額等于甚至小于凈利潤,此時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就不得不提高。

3 結論

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不容忽視。在準確理解財務風險內涵及外延的基礎上。通過財務風險控制和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實時的監控,從而能夠及時發現企業的隱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業破產的命運。總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只有樹立風險意識,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才能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防范財務危機,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才能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控制,進而加強資產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宋劍茹.企業財務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創業者,2008-11.

[2]任海麗.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測與預警[J].經濟師,2006(11).

[3]楊.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構建[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6).

[4]王雙龍,周海華.企業財務風險監測的指標體系研究[J].金融經濟,2006(2).

篇9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入現代物流的概念,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和受到重視。2009年物流業躋身我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成為服務領域的唯一產業振興規劃。然而,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其面臨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大,給物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大隱患。企業要建立適當的預警分析方法,進行適當的財務風險決策,實行精細化財務管理,以防范財務危機。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西方的研究者們開始用統計方法進行財務預警研究,財務預警研究進入了定量分析的階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較有影響的財務預警方法已經有十幾種之多。有的成果,如Altman的Z-score、ZETA模型已被廣泛用于銀行對客戶的風險管理。有些成果,如人工神經網絡分析方法(ANN)仍處于實驗室階段。根據現有文獻,大多數研究結果支持其所采用財務預警方法的預警效果(Altman,1968;Coats & Fant,1993;吳世農、盧賢義,2001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企業的直接證據并不多見。吳星澤(2011)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現有研究在基礎理論和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財務危機概念混淆不清;變量選擇缺少理論依據、樣本選擇存在嚴重偏差;而一些隱含的假定,如經濟人、個體主義、利益相關者外生等,也與現實不完全相符。此外,對財務指標預警作用的過分信任和信賴更是導致財務預警不能有效發揮防范財務危機作用的重要原因。吳星澤(2010)指出財務指標其實主要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征兆,而不是可以預測財務危機的原因。因此在預警模型中使用財務指標,必須對其預警效果進行客觀的分析和判斷,這樣才不至于夸大財務指標的預警能力,導致錯誤的預警結果。在此基礎上,吳星澤(2010)進一步指出,找出財務危機背后的本質原因及其發生機理,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模型,才能獲得真正的高預警能力。在具體應用時,還要合理吸收管理學中的權變思想,既考慮財務危機的共性特點,又考慮具體行業和企業的特殊情況。

二、物流企業財務危機影響因素

財務危機指的是在嵌入利益相關者行為的前提下,權衡兩種力量,即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因素與抵抗財務危機發生的因素之后所形成的企業支付能力不足的情況(吳星澤,2010)。支付能力不足是果,是財務預警所要提示和防范的對象;兩種因素是財務預警所需依附的著力點。只有充分了解兩種因素的來源、表現和變化趨勢,才能準確地進行財務危機預警和防范,避免出現“偽危機”和“偽健康”現象。影響企業財務危機的兩種因素基本來源有:一種是企業自身,如企業規模、公司治理狀況等,一種是利益相關者,如大股東的掏空與支持行為、供應商和客戶的討價還價能力等,還有一種是其它來源,如經濟環境、天時地利、不可抗力等。

就物流企業而言,導致財務危機發生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經濟環境惡化,導致整體物流需求不足,如2008金融風暴中美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導致大量我國外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二是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并且開始接受不利于財務狀況的收款條件(如賒銷等);三是公司治理弱化,風險管控不足;四是企業融資條件惡化,特別是發生銀行逼債行為;五是供應鏈財務風險的傳導;六是重大災害;七是對從事國際物流業務的企業而言,匯率發生不利變動。

抵抗財務危機發生的因素則主要表現在:企業規模大,家底殷實;企業創造利潤和現金流的能力強;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支持;債權人支持;公司治理狀況良好,風險管控適當;政府政策支持。兩種因素對企業影響力的大小,不僅與該種因素強度有關,還與企業自適應和自學習能力有關,因為企業是活的,它會在感知兩種因素的情況下,評價其對自身的影響,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吳星澤,2010)。因此,在評價兩種因素強弱,預測企業是否會陷入財務危機時,企業自適應和自學習能力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物流企業財務危機防范思路

在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各種因素中,有的是企業可以控制和改變的,如投資、銷售條件、財務管理流程等,有的則是企業不能控制和改變,只能善加利用或提前規避的,如經濟環境、金融環境等環境因素、供應鏈中的其它企業等。防范財務危機,企業必須著力于企業可以控制和改變的因素,分析兩種因素對企業的影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其一,認真分析兩種因素,評價其對企業財務能力影響。大多數財務危機的發生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兩種因素的強弱和變化趨勢是決定企業是否會發生財務危機的關鍵,因此,認真分析兩種因素并評價其對企業財務能力、特別是支付能力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時要明確兩種因素對企業的影響路徑、程度,找出關鍵因素并加以重點跟蹤。對于突發重大事件,要深入分析其對企業的影響,做好應對措施。

其二,提升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控。公司治理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一道重要的防火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董事會結構、董事會活躍程度等因素對財務控制效果和財務風險有顯著影響(程新生等,2007;劉姝威,2005)。因此,改善財務控制需要從公司治理方面入手, 包括建立健全約束大股東行為的相關機制, 提高董事會獨立性作為制衡大股東的重要措施,運用組合治理機制,實現對財務控制的再控制等。上述作用主要體現在組織層面。此外,企業還需要在業務層面建立合理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強化風險管控。一是梳理業務流程,識別評估內控風險。就防范財務危機而言,資金管理、擔保、合同管理等方面極為關鍵。二是針對重要風險,完善風險控制設計,確保風險預警和監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防線。三是以COSO和COBIT為參照標準,完善信息系統總體控制和應用控制設計。一旦發現某種異兆的財務風險信號,就能準確及時地傳遞給主要的風險控制人員,以避免和減少風險損失。

其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控制盲目擴張。由于擴張階段往往伴隨著市場擴大和利潤的提升,很多企業往往在這一階段忘記了擴張風險的存在,而在連續高速擴張之后導致企業破產。對于那些資產專用性較高的物流企業,如航運企業、港機制造企業等,尤其要在行業景氣時控制企業的擴張速度。

其四,貫徹現金為王觀念。李心合(2007)認為“更確切地理解財務失敗可能要與現金流轉相聯系,也就是與資本流量或支付能力相聯系。對一個企業來說,當現金流量不能滿足正常支付需求、從而發生支付困難時,也就出現了人們常說的財務失敗或財務危機。”現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很多企業過分追求利潤、追求增長,忽視了利潤的現金含量和增長質量,往往導致財務風險的失控和財務危機的發生。因此,物流企業在經營中必須平衡增長與風險,盡量減少應收賬款占比,必要時可以采用應收賬款保理等手段控制和鎖定壞賬風險。

其五,實行精細化財務管理。由于資金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手段,因此物流企業資金體外循環、隨意投資、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在所難免(嚴李浩,2005)。這種局面不僅使資金不能統籌使用,同時增加了企業整體資金運作負擔和財務風險。為此物流企業應當加強財務精細化管理。一要強化預算管理,通過預算的計劃和控制作用使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降低,從而降低財務風險;二要建立經常性的財務分析制度、做好月份流動性分析、季度資產質量和負債率分析及年度會計、審計報告制度,完善風險預警系統。三是做好壓力測試,通過對兩種因素在未來的變化進行預期,對變化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壓力測試。如對于一家擁有較多可銷售權益證券的企業,可以假定權益證券的市場價格發生5%的變化,看其對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影響程度,然后再看10%、20%……的變化影響。通過壓力測試提前發現風險點,防范財務危機。

三、物流企業財務預警方法構建

財務預警是在財務危機實際發生之前,捕捉和監視各種細微的跡象變動,度量某種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并適時發出預警信號。財務預警的生命力在“預”,為此必須超越主要依賴財務比率建模的方法,沿著財務風險傳導的路徑,努力尋找導致危機的具有動力性能的因素,并將它們納入模型以獲得真正的高預警能力(吳星澤,2011)。考慮到現實的復雜性,筆者不主張尋求一個具體的普遍適用的模型。一個普遍適用的原理可能存在,但一個具體的普遍適用的模型不可能存在。筆者認為,根據物流企業所處具體領域和其自身的特點,抓住對物流企業支付能力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建立相應的分層分時的財務預警指標體系。

其一,分層分時的財務預警方法。財務預警的方法很多,然而大多數不是從兩種因素分析出發,而是基于財務指標設計的。由于財務指標是財務危機發生的征兆而不是原因(吳星澤,2010),其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預警效果。近年來出現的人工神經網絡分析方法(ANN)雖然將非財務信息納入預警系統,但其復雜的建模技術和實施條件,使其難以為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所采用。從既能預警又易為企業應用的角度出發,筆者提出分層分時的財務預警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從宏觀環境、利益相關者和企業自身三個層面,區分長期(3年以上)、中期(2-3年)、和短期(1年)三種周期,分析兩種力量的強弱、變化趨勢及其對財務支付能力的影響,達到提前預警的目的。這一方法不是單純的定量分析,也不是單純的定性分析,而是將定性與定量分析有機結合。

其二,預警指標的選取。不同預警周期指標應有所區別。短期預警應以現金流為核心指標,而中期及長期預警則可以利潤指標為核心。因為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各種支出。這一點對于我國大量的中小物流企業而言尤為現實。有研究表明,導致中小企業倒閉的經營失敗,在財務角度有兩個最突出的表現:企業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直至出現經營虧損;資金短缺,償債能力降低,導致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周智學,2009)。因此,以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創造能力為核心,圍繞影響這兩方面能力的各種力量,區分不同時期設置相關指標,將能夠提前發現警情,防止財務危機的出現。

(1)長期預警指標的選取。長期預警對于企業的現實意義不大,但一旦發生警情而未能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其后果往往是致命的。其指標可以選取政策和法律、技術等宏觀環境和企業經營層的變動情況,關注其對企業長期獲利能力的影響,以定性分析為主。(2)中期預警指標的選取。中期預警指標可以從經濟、金融等外部環境,結合行業競爭、企業治理狀況選取。對物流企業來說,經濟景氣程度、外匯匯率走勢、行業集中度、差別競爭程度、企業增長速度、企業治理指數等指標特別值得關注,指標使用時應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值得一提的是,經濟向好時的企業增長速度要保持適當,如果增速過高,必須對企業持續發展能力進行評估,防范企業在“在歡樂中滅亡”。(3)短期預警指標的選取。短期預警是所有周期預警中最重要的,以定量分析為主。對于中期、長期預警而言,當出現警情時,尚有較充足的時間應對。而短期則不同,一旦發生警情特別是重大警情,往往依靠自身的力量已難以解決,而對外部力量的信賴,如希望股東施以援手或銀行幫助,則主動權在人不在己,對企業而言,風險是極大的。因此短期預警必須密切關注與現金流量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包括:訂單數量、產品價格(包括運費、倉儲費、裝卸費等)、物流成本、應收賬款周轉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獲取資金支持的能力(股東支持、債權人支持、供應商支持)等,此外,要關注企業是否存在出售資產行為(特別是出售經營性資產還債行為),若有則必須弄清原因。

四、結論

從兩種基本因素的對比去把握物流企業財務危機,思想更簡單清晰,邏輯更嚴謹,涵蓋的信息更豐富,避免了利用財務指標進行單純橫截面研究的靜態性缺陷,同時可以將非財務因素動態地納入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依照上述方法可以變僅注重發現險情的消極預警為分析根源、改進管理的積極預警,變靜態預警為動態預警。此外,還可以將內部控制建設融入其中,從而真正發揮財務預警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星澤:《財務危機預警研究:存在問題與框架重構》,《會計研究》2011年第2期。

篇10

眾興機械設備公司是鶴煤集團多種經營產業的支柱企業之一,但由于眾興機械設備公司的產品大都局限于鶴煤公司內部市場,主要面向煤礦企業,企業對煤炭市場依附程度也較為嚴重,這種對內部市場十分依賴的狀況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因素明顯增大。

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產經營,使企業能夠順利發展,眾興機械設備公司創建了經營風險預警機制,目的是及時預測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風險和危機的發生,一旦企業面臨風險,利用風險預警機制,能夠及時防范及時控制。

二、經營風險預警體系的內涵

從理論上說,企業經營風險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預期后果估計中較為不利一面的或然性,也就是說,是會給企業帶來不利后果的事件發生的概率。所謂風險,一般來說就是指發生不幸事件的概率,也就是一個事件產生經營者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同其他任何企業一樣,眾興機械設備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風險。由于經營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并且有些風險會對企業的生死存亡產生重大影響。基于此,眾興機械設備公司建立了一套經營風險預警體系,對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風險事先進行預警。這個預警體系正確地對企業經營風險進行分析與預測,及時、準確地對企業經營風險作出預警,并迅速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與決策,實踐證明,這是規避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途徑。

三、構建經營風險預警體系的方法

眾興機械設備公司研究實施的經營風險預警體系主要包括三大預警管理系統,即經營戰略風險預警、資金運作風險預警、財務安全風險預警。

1、經營戰略風險預警

經營戰略風險是指危害到企業發展和產品價值的一系列外部事件和趨勢,它通常危害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

(1)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出來評價程序及內容,根據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確定出風險評價的內容。

風險評估的內容主要是對風險性質、級別進行綜合評判,據此制定科學的風險預警策略。包括風險范圍的確定、識別風險、風險分析三個程序。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風險分析的結果,經過風險分析,會得到大量風險性質及風險程度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界定后,就可據此制定科學的風險預警方案。

(2)依據風險程度,明確風險管理重點。

①識別并應對戰略風險。對所面臨的戰略風險的識別,按三個步驟進行:即外部環境的分析判斷、內部條件的分析判斷、經營策略的分析診斷。

根據眾興機械設備公司生產經營的特點,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判斷主要是針對外部市場信息的不確定性進行風險分析,時時掌握市場動態;對內部條件的分析判斷是針對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員工狀況以及業務部門的運作狀況進行監控,時時調控風險因素;對經營策略的分析診斷則主要考察戰略風險的成因及制定、實施經營戰略過程中與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的匹配是否合適,時時進行糾偏修正。

②依據其嚴重程度,確定管理重點。

確定風險的嚴重程度是通過判斷該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造成損失的嚴重性大小來進行的,一般情況下是把對風險危害的評估分為五級,級別越低風險越小,級別越高風險就越大。

1級風險有輕微影響可忽略不計, 2級風險有較小影響, 3級風險有一般影響, 4級風險為較重影響, 5級風險有災難性影響。風險級別越高,即為風險管理的重點目標。

3級以下風險由引發風險事因相關業務部門負責風險的分析和處置,4級、5級風險由公司管理層負責分析和處置。一般情況下,受管理職責和權限的制約,屬于經營策略性的風險,大都由管理層關注并掌控其動向。

③對風險目標進行量化預警

依據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要將預測值與標準值做比較,對經營戰略風險進行量化預警。在實際應用中,眾興機械設備公司主要是采用計算風險度的方法,對經營風險進行量化的。

風險度也就是預警指數。首先是設定不同級別的風險度水平做為測試標準,將特定數值與基準數值進行比較。

根據其差異度作為判斷風險預警依據,計算公式如下:

預警指數=(監測實際指標值-預警標準臨界值)/預警標準臨界值

風險度按5級制打分法打分,每差3%為1分,對利潤指標完成情況監測風險度的計算如下:

以2015年3季度為例,經監測凈利潤可能完成32萬元,原預算額為40萬元,預警標準臨界值定為36萬元(這個數值為公司凈利潤風險承受度最低限量)。

風險度=(32-36)/36=-0.111,即11.1%

風險度等級=11.1%/3%=3.7級,接近4級。凈利潤預算不能完成的風險很大,后果嚴重,據此風險預警分析結果,公司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立即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保證了利潤指標的完成。

(3)積極采取措施,制定正確的應對風險策略

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眾興機械設備公司根據企業和業務特點制定了應采取的措施和風險管理對策。在應對與防范風險的過程中,重點是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防止和糾正輕視經營風險,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講條件與范圍,認為風險越大、收益越高的觀念和做法;二是防止單純為規避風險而放棄發展機遇。

2、資金運作風險預警

在眾興機械設備公司實際經營運作中,資金運作主要涉及到貨款回收和成本支出及投資過程中面臨的經營風險。這些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及長期投資項目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損失。

(1)分析可能形成風險的原因

貨款回收和成本支出風險主要是指由于資金支出與資金回收之間的時間差而引起的成本增加的可能性,一般有兩類原因:一是貨款回收周期長,大量資金被占用,現金流出量超出現金流入量而產生的資金占用風險。二是貨款回收慢導致材料費無法及時支付,而且回收到的貨款大都是承兌,導致供貨商提高材料費用而形成的成本增加的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長期投資項目未來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損失,比如建立新的生產線,研究開發新項目等,不能帶來合理的回報,甚至發生虧損的可能性。

(2)建立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指標體系

①資本結構的穩定性,資本結構如果變動過大,可能影響經營活動及財務目標的實現。資本結構比率=借入資本/自有資本

②長期負債比率,應在30%~40%之間比較合適。長期負債比率=長期負債/總資產

③債權銷售比率,比率越高,安全性越強,臨界值一般為5,一旦觀測值低于5,則表明進入危險區,應提高警惕采取措施。債權銷售比率=銷售收入/債權額

④利息保證倍數,能夠衡量企業是否從經營活動中產生足夠的盈利,以保證定期支付利息。這一指標比率等于1,說明賺來的錢剛夠融資借款的成本;大于 1,企業才有利潤;小于1,說明賺來的錢還不夠利息。利息保證倍數=利息及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⑤資本成本,企業必需追求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即資本結構成本應最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額占總資本比重×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率)+權益額占總資本的比重×權益資本成本

對資本運作風險狀況的評估采用的是指標比較法,將測算指標值與融資決策的目標進行比較,觀察其差異是否超過容忍度,是否達到預警臨界值。風險等級分為五級:1級優良狀態(無風險征兆);2級正常狀態(低度風險);3級輕微狀態(中度風險);4級嚴重狀態(嚴重風險);5級危機狀態(高度風險)。

(3)建立風險預警的責任機制

為了做好風險防范工作,落實責任,明確專人負責風險指標的測算與監控,積極采取控制措施:

①注重資產與負債的適配性,合理確定長短期負債結構。

②合理確定資產負債率,嚴格控制負債規模。

③加強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只要企業盈利水平較高,凈資產增長較快,就可以從根本上消除收支性風險。

3、財務安全風險預警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的財務收益背離,因而有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

(1)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指在企業財務危機的控制過程中,設立一些科學的敏感性財務指標,通過觀察這些指標的變化,對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進行預防的一種財務分析系統。綜合評價企業的效益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財務風險。

從資產獲利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能力越強,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從償債能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該比率越高,償債能力就越強,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從本企業生產狀況分析,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時財務風險也越大。

從經濟效率分析,監測的指標有:反映資產運營指標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與產銷平衡率。這個指標的高低也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產銷平衡率=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

從發展潛力分析,監測的指標有:總資產保值增值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得利潤所收到現金+現金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增長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

(2)財務風險評估方法

眾興機械設備公司采用了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對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一個是不允許值,設計并計算各類指標單項功效系數,運用特爾菲法確定各個指標權數,用加權算術平均或者加權幾何平均得到平均數即為綜合功效系數,用這個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財務狀況。

依據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各種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大小,采用“記分法”進行打分,將各種因素的得分加起來,就能確定企業經營的風險程度。打分的方法是,對于每一項分值要么是0分,要么是滿分,分數越高風險越大。眾興機械設備公司實際操作中得出的經驗是:總分為0最理想,25分為臨界分,18~25分的區域為“警戒區”,25分以上則表明已處于高風險區,正面臨經營失敗的危險。

(3)建立預警機制考核制度

為了及時解除財務風險預警,落實責任,建立了以下考核制度:

①定期通報制度,每季度對預警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并向領導及時反饋,及時向各部門通報預警指標的完成情況,便于采取措施,增強工作落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