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護理體會范文
時間:2023-11-03 17:29: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科護理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第86醫院,安徽馬鞍山 243100
[摘要] 目的 研究觀察對內科住院治療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間在我院內科住院治療的460例患者,使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使用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溝通。結果 心理護理可以將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幫助患者糾正不良情緒,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復。結論 對內科住院治療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
關鍵詞 ] 內科住院患者;心理護理;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2(c)-0036-02
由于內科疾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部分疾病還沒有得到特效治療方法,所以在治療的效果中護理工作的質量成為了治療成敗的重要因素。提高護理質量,不僅要為患者提高良好的護理服務,還要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使治療的效果得到提高[1]。本文對內科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4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4例,女性患者166例,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為91歲,平均年齡為(47.24±6.83)歲,職業:學生127例,職工193例,干部140例。
1.2方法
使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使用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溝通。發放問卷調查表460份,收回460份,有效率為100%。
2結果
本組460例患者中有380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現象發生,其中包括4例報復心理,15例期望過高,19例憤怒,27例喪失信心,271例憂慮,254例恐懼,310例急躁以及278例焦慮。
3討論
3.1 內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
3.1.1 憤怒 當患者因為多次住院而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時,會產生憤怒、埋怨的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耐心的誘導和解釋,使患者的情緒得到轉變,重新振作,積極地配合治療的進行。
3.1.2 沮喪 由于慢性疾病的病程較長,并且容易復發,藥物治療的效果較不理想,患者對病情的引發因素、病情發展情況、預后的效果不明確,會使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甚至產生輕生的想法,通常會出現不配合治療、哭鬧的現象,由于患者的沮喪心理會對治療的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嚴重時會對患者的病情產生惡化的不良效果。護理人員應將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的程度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患者恢復治療的信心。
3.1.3 憂慮、恐懼 由于患者住院后對治療方法和必要的診斷方法不了解,部分檢查會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加之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病情不清楚,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產生不安和恐懼的情緒,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會出現自控能力降低、依賴心理增加、情感脆弱的現象,同時慢性疾病患者會因為治療中涉及到生活、工作、經濟等問題產生憂慮的心理,導致患者出現有自罪感、興趣喪失、睡眠障礙、心情抑郁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將治療的方法和檢查的內容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積極的配合治療,早日回到生活中。
3.1.4 急躁、焦慮 因為內科疾病病情的突發,病因較為復雜,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患者進行確診,醫護人員往往由于工作較為繁忙,對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夠重視,而患者對病癥的感覺較為明顯。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和心理準備,會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部分患者的病情較嚴重,患者擔心疾病的加重,容易出現急躁的情緒。出現患者不愿配合治療的現象,嚴重時會出現醫患糾紛問題。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3.2 對內科住院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的注意事項
3.2.1 對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行嚴格的關注 護理人員要經常對患者進行查房,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針對不同的患者應給予不同的護理方案。部分患者對疾病的耐受性較強,為了不給醫護人員增添麻煩,出現劇烈疼痛也不告知醫護人員,護理人員應主動的對患者進行照顧和關系,了解患者的病癥表現。對自覺病癥較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病情的講解,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解,如沒有發生器質性疾病可以按照醫囑使用安慰劑。如因心理因素或者是條件反射產生的疼痛,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正確的面對疾病,樹立良好的治療信心。
3.2.2 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觀察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密切的觀察,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對疾病的顧慮得到消除,在進行檢查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操作目的、操作步驟、操作中可能會出現的不適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患者安心的接受必要的檢查。護理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講解,得到患者的理解。
3.2.3 恢復患者的治療信心 護理人員應按照醫囑叮囑患者堅持接受治療,激發患者的積極治療心理,使患者的內在康復能力得到提高。同時護理人員應在生活上對患者進行照顧,關心患者,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通過聊天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發生原因,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3.2.4 護理人員要盡快的適應環境 護理人員在進行患者接待時要做到操作熟練準確、動作迅速、熱情認真、態度和藹,使患者從心理產生能夠得到治愈的想法。護理人員要對管床護士、責任護士、經管醫師、病區的設施、環境進行詳細的介紹,使患者感受到被關心的溫暖。
3.2.5 對患者恢復期的指導 處于恢復期的患者,其機體組織和器官的器質性病變都得到了基本的治愈,但是如果護理不合理會使急性病轉變為慢性病,而慢性病則有復發的可能性。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恢復期的患者嚴格重視,不僅要對疾病的相關知識進行指導,還要對伴有情緒不良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更好的回到生活、工作、學習中。
目前的護理行為主要以患者為中心進行整體的護理模式,整體護理中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可以在和患者的交流溝通中使用良好的態度、行為、表情、語言等對患者的感性認識進行影響,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改變,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2-3]。在內科住院患者的治療中,護理人員始終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有較好的責任心和同情心,要有較高的專業護理技術,還要對心理學的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使護理的質量得到提高,心理護理意識得到加強[4-5],在為患者提高基礎護理的同時,還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積極的配合治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
參考文獻]
[1] 明菊梅,郭喜朝,孟靜,等.綜合內科住院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調查及心理護理[J].河北醫學,2010,16(2):216-217.
[2] 黃頌娣,黃育媚,姚潤萍,等.內科住院病人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4):492-493.
[3] 楊華,李遵清.心理干預改善心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0(18):2330-2332.
[4] Dong Dongmei. Cardiology patients with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J].Yangtze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Medicine Volume 2009(2):271-272.
篇2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內科護理
作者單位:655500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內科 高血壓是腦出血最為常見的病因,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及生命。大量出血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手術存在風險大、費用高的缺點,不適用于出血量小的患者[1]。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61例資料完整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內科護理,旨在總結高效的臨床護理對策,提高對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及護理水平,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35~74歲,平均(524±53)歲;經頭顱CT檢查確診,丘腦出血29例、基底節出血16例、腦室出血9例、皮質下出血5例、小腦出血2例;入院時昏迷31例、昏睡20例、清醒10例;其中5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余11例無肢體障礙;根據腦出血情況分級(1~5級),本組行內科保守治療均為1~3級患者,GCS8~15分。
12 保守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根據個體情況給予脫水、降低顱內壓、止血治療,酌情給予依達拉奉靜脈滴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進行脫水治療、間斷靜注呋塞米以減輕水腫,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緩解時停用。
13 內科護理
131 基礎護理 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適當的溫度(22℃~24℃)、濕度(55%左右)、光度有利于休息。保持絕對臥床休息2~4周,避免搬動,將病床床頭抬高15~30°有利于靜脈回流,安置保護性床欄以防墜床。保持患者皮膚清潔,避免局部長期受壓,積極預防壓瘡,發病后24 h~48 h內變換時盡量避免頭部擺動。做好口腔護理,昏迷患者禁止漱口,給予昏迷患者口腔護理3次/d,擦洗時棉球不宜過濕。酌情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協助患者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132 輸液護理 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急性期主要治療藥物多為靜脈滴注給藥,快速靜脈輸注甘露醇可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適當控制輸液速度有利于緩解腦水腫反應。一般應選擇上肢靜脈,不應在癱瘓肢體行靜脈穿刺及輸液,采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補液,保持管道通暢。
133 心理護理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偏癱等神經功能障礙,加上對疾病缺乏足夠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懼和急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護理,用親切的態度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慮,告知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鼓勵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134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血壓及脈搏等生命體征,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使用甘露醇若出現出入量不平衡、尿量少于25 ml/h時應通報醫師進行處理。出現嘔吐、頭痛、意識障礙加重、躁動不安者,提示有可能再出血。
135 康復護理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定期進行中醫康復護理,對偏癱患者可采取針灸、按摩等方式,幫助其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促使機體恢復。
2 結果
61例患者均接受內科保守治療及護理,護理后經CT檢查示出血灶密度完全吸收消失,其中33例轉變為正常等密度,20例轉變為低密度軟化灶,8例并發出血后梗死。血腫全部吸收后出院,出院時完全康復40例、偏癱癥狀或后遺癥20例、死亡1例。
3 討論
腦出血多見于中老年人,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患之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誘因復雜且多,主要誘因有腦外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動靜脈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先天性高血壓等[2]。對于出血量少的患者,采用內科保守療法較手術治療更為經濟、安全、有效,使用脫水劑、鎮靜劑、腦細胞營養劑等,可保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效果較為滿意[3,4]。腦出血的臨床護理工作是繁重而細致的,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5]。
高血壓性腦出血由于病情變化快、發展迅速,容易出現腦疝、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臨床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責任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巧,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護理經驗,給予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系統化、全面、精心的內科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致殘率及死亡率,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張瓊英,席清華 高血壓腦出血內科保守治療的療效及護理. 中國中醫藥咨詢,2010,34(11):1618.
[2] 元國芬,王美紅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中醫護理.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3):728730.
[3] 蒙鐘文 高血壓性腦出血內科保守治療111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2008,9(10):6869.
篇3
【關鍵詞】上消化道;內科護理干預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指在數小時內失血量超過1000ml或循環血容量的20%,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消化內科急癥[1]。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具有發病突然,病情發展迅速而且病死率極高的特點,嚴重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現將上消化道出血60例內科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42-78歲,平均年齡(54.52±3.02)歲。其中消化性潰瘍并發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5例,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3例,胃癌出血的12例,急慢性胃炎出血的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腹腔血管畸形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3例;此組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23例,初次突然發病的患者37例;其中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嘔血、噯氣反酸、黑便、腹脹胃痛等臨床癥狀。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實施內科護理干預措施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出血量以及病情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應遵醫囑迅速給予靜脈補液治療,補血、止血、抗休克治療手段,密切監測中心靜脈壓的數值,可以經過中心靜脈壓高低以及血壓情況調整液體輸入量以及補液物質。注意嚴禁使用嗎啡,巴比妥類的藥物;補血時應輸新鮮血液,由于庫存血含氨量高,可以導致患者肝性腦病的發生[2]。5%的葡萄糖20ml+垂體后葉素10U,靜脈進行緩慢推注,然后使用垂體后葉0.2u/min持續滴注,出血停止后進行減量;使用5%葡萄糖500ml+垂體后葉40U靜脈滴注使用一周后停藥,滴入速度為1ml/min。
1.2.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內科治療與護理干預留置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內鏡直視下止血,給予控制進行對癥治療。密切觀察患者出血量,及時糾正休克,補充血容量,采取內科護理措施如下:
1.2.2.1止血的護理干預:止血護理遵醫囑給予止血藥物進行治療,并配合醫生采用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方法進行止血。熟練插管操作,在插管前檢查導管是否存在漏氣問題,操作過程中需要密切地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律等變化,插管后需要將食管氣囊壓力保持在4.5 KPa 至6.0 KPa 之間,需要將胃氣囊壓力保持6.5 KPa至9.5 KPa之間[3]。確保食管、胃管、食管囊管、胃囊管的通暢,并做好標記。胃管連接負壓吸引器,并密切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定期測量氣囊內壓力,以防壓力不足影響止血效果,或壓力過高造成局部組織壞死,氣囊充氣加壓12-24h應放松牽引,放氣15-30min,如出血未止,再注氣加壓,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受壓過久而致糜爛、壞死[4]。
1.2.2.2并發癥的觀察①休克的觀察及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準確記錄出入量,認真細致地觀察每小時的尿量,尿量能直接反應機體組織灌注的情況[4]。如患者突然出現躁動不安,眼瞼面色蒼白、四肢皮膚均濕冷、周身大汗、脈搏細數則提示休克前兆,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搶救。②肝性腦病的觀察及護理: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時仔細觀察神志以及意識的變化,如患者突然出現表情淡漠、譫妄、昏迷以及嗜睡時應立即通知醫生配合肝性腦病的救治措施
1.2.2.3飲食護理干預第一階段為急性發作期,患者出現出血較為嚴重伴有惡心、嘔吐的患者需禁食24-48小時。第二階段少量出血且無嘔吐的患者,或出血已得到基本控制的患者,飲食的原則為溫涼流質飲食,每次進食100-200m L,每日6-7次,并靜脈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
1.3效果判斷治療及護理后有效是指出血在24h內得到控制且停止,無嘔血、黑便等情況發生,患者生命體征穩定。
1.4數據處理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3討論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工作中,護理人員嚴密觀察與內科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保證搶救工作及時科學與高效。本次分析表明,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必須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治療,防止發生休克,科學有效的內科護理能夠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防止二次出血率。
參考文獻
[1]張桂花.內鏡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2(8).
[2]郭紅霞.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15(3).
篇4
【關鍵詞】呼吸內科;老年患者;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7-104-02
呼吸系統的疾病,一般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作,特別是老年病重的患者,更是容易反復發作,導致老年病重患者情緒消沉、精神高度緊張、恐懼、且情緒極易煩燥。有些晚期老年病重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精神狀態差和發紺等,甚至部分老年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欠佳,極易咋在短時間內進入危險狀態,使病情惡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所以,對于老年病重患者的搶救護理,除了依賴于有效的專業治療之外,還需要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給患者創造潔凈舒適的修養環境,提供專業有效的口腔、呼吸道及皮膚護理,提供與患者本身文化水平相符的心理支持以及與其身體狀況相適宜的康復鍛煉,進行個體化治療。呼吸內科老年病重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對于治療效果非常重要,也是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應該十分重視的問題。先對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病重患者的護理做回顧性分析研究,報告如下。
1臨床護理
1.1一般護理: 對于老年病重患者在住院期間,需要吸氧或使用呼吸機,但是對于老年病重患者來說容易出現操作不當或由于不適感而私自摘除。老年病重患者對一些不適感非常明顯,尤其是在使用呼吸機的時候,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會對呼吸機產生恐懼感和陌生感,加上面罩或鼻罩的不適應,使得老年病重患者極易自行取下。此外,對于老年病重患者應當注意的是,在患者住院期間,由于老年病重患者自身因素及多種基礎疾病的影響,其極易發生壓瘡。呼吸內科老年病重患者因長期臥床、病情重、消瘦或因活動時氣促而拒絕翻身,容易使皮膚發生破損而導致繼發感染。對于需要使用呼吸機的老年病重患者,應當予以詳細講解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告知老年病重患者會出現的一些不適應,讓老年病重患者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使用,會讓患者更容易接受,開導患者,讓其明白這是治療的一種手段,并予以配合。在對老年病重患者皮膚的護理上,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常規的預防壓瘡和皮膚護理的措施以外,應當要求老年病重患者適當的進行沐浴,但注意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要使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沐浴液或肥皂,告知患者家屬每天給患者翻身、拍背的重要性,讓患者家屬重視起來。必要的情況下給予患者氣墊床防褥瘡護理。
1.2心理護理:
對于老年病重患者來說,心理因素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老年病重的患者長時間的住院看病,容易出現對醫護人員失去信任、易怒、情緒暴躁等問題,而且其家庭條件也是影響老年病重患者的一大原因。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對于老年病重患者所患的慢性呼吸性疾病,多是病程長、容易出現反復發作等問題,這就使得住院時間較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從而導致其不予配合,暴躁易怒等。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擔憂,另一方面是由于對經濟方面的擔憂,并且出現不信任院方的治療。一些病人由于家庭情況特殊,由于老人長期住院對家庭造成經濟負擔,一旦出現家庭糾紛,更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情況,甚至有些老年患者自暴自棄,產生自殺等念頭。對于有此類問題的老年病重患者,在護理方面應當予以重視。老年病重患者的心理相較年輕人來說更加脆弱,這就導致了以上原因的形成。對此,耐心的護理和開導患者是必須的手段。對于老年病重患者產生的焦慮情緒,應當表示理解并能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讓老年病重患者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獨無助的,向老年病重病人解釋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原因和此類病癥的特點,不讓老年病重患者產生消極治療的念頭,積極配合治療工作。此外,應當每天對一些產生不良情緒的患者予以重點看護,囑咐和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注意定時觀察需要吸氧的患者是否每天按時吸氧和使用呼吸機。對于家庭因素導致的心理問題的患者,一方面應當及時和其家屬進行溝通,說明患者當前的情況,向其家屬尋求配合,另一方面及時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聆聽患者的傾訴,不要讓患者心理出現負疚感和孤獨感。心理護理方面,是讓患者配合治療的重要途徑,應當予以重視。
1.3 其他護理:
其他方面諸如患者夜寐情況差、飲食不節、起身如廁時容易出現失足跌倒等,這些瑣碎的情況幾乎每個老年病重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 有些老年患者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腿腳不好行走不便等問題,在自行起床上廁所的過程中出現失足滑倒,這是非常嚴重和危險的,輕者出現骨折導致長期臥床,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睡眠方面,老年患者的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短,加上長期臥床會使得患者精神一直低迷不振,白天也很難有充足的精神。在老年病重患者下床時應當有專人攙扶,如果其家屬不在,護理人員應當陪同監護,以免發生意外。
2結論
護理工作者應該根據呼吸內科老年病重患者的護理需求特點來開展護理措施,同時積極的和老年病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工作,這既有助于護理人員不斷豐富護理知識,提高職業自豪感;也有助于老年病重患者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重建生理功能。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13.
篇5
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皮膚病,病變多局限于肛周皮膚,亦偶有蔓延至臀部、會陰、及大腿根部,局部可出現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病程長,肛周皮膚常增厚,顏色灰白或暗紅、粗糙,以致發生皸裂、滲出、瘙癢,并以反復發作為主要特點,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神經內科患者由于肌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臥床時間較長、大小便自控能力下降或失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出汗多、體質虛弱、病程較長,患者的肛周和會陰區的皮膚長期受到堿性尿液、汗液及大便的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肛周濕疹。
我科從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共有33例患者發生肛周濕疹,經過我科護士的精心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齡42~76歲,22例皮膚無破潰患者濕疹1~3消失痊愈,8例皮膚破潰患者2~3天滲液消失,3~5天皮膚干燥,濕疹消失,3例皮膚破潰伴感染者2~3天滲液消失,3~7天皮膚干燥好轉,濕疹消失。
2 方法
皮膚只出現紅色斑丘疹者,保持局部皮膚干結,清潔皮膚后用達克寧散劑均勻散于肛周和濕疹處,2~3次/日;伴有皮膚破潰者,每次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后,用干棉簽輕拭創面至干燥,再用貝復濟噴霧劑噴灑創面,然后將達克寧散劑散于肛周皮膚和創面,2~3次/日;伴有感染者,可加用百多邦軟膏涂于感染處,2~3次/日;如患者肛周皮膚持續潮濕受刺激,可在上述方法后加用康惠爾泡沫貼外貼,以減少尿液和大便的刺激,一般2~5天更換一次,如滲液多時接近敷料邊緣1~2cm請及時更換。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和家屬溝通,講解病因,治療方法,的擺放,以取得他們的配合,使家屬主動參與,協助治療和護理,避免搔抓,同時講解保持良好的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飲食護理 飲食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避免進食易致敏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不能進食者,可考慮補液,靜脈營養治療等,也可酌情留置胃管,補充腸內營養液等支持療法。
3.3 生活護理
3.1.1 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對于長期臥床患者每日早晚2次用溫開水清洗外陰及肛周皮膚,每次便后及時清洗肛周皮膚,以減少大小便對皮膚的刺激。擦拭時動作要輕柔,禁止用力擦洗,禁用粗糙的衛生紙。 轉貼于
3.1.2 減少局部皮膚的刺激和受壓:保持床單位干潔,定時翻身,每2h一次,平臥時盡量保持雙腿屈曲外展位,暴露會陰及腹股溝處,調節室溫,減少會陰區及腹股溝處被褥覆蓋,保持局部皮膚通風、減少摩擦[1]。大便次數多者,可適當給予止瀉劑,小便失控者,可行留置導尿或尿道外引流。
3.1.3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湯水洗和肥皂等堿性的洗液清洗,暴力搔抓,穿不潔的衣服,化纖和皮毛制品對皮膚的刺激,過度洗拭等[2]。
4 討論
達克寧散劑主要成分為硝酸咪康唑,系廣譜抗真菌制劑,同時對革蘭陽性球菌和桿菌具有抑制作用,因其為粉末狀,可保持皮膚干燥,同時起到保護皮膚和抗真菌感染的作用。貝復濟噴霧劑具有促進修復和再生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創面的愈合,用噴霧劑噴灑創面,干后形成一層生物膜起到保護創面的作用[3]。百多邦是從假單孢菌的酵母解產物中提取的莫匹羅星為主藥的外用軟膏,適用于干性和濕性感染部位,清潔不油膩,能控制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微生物生長繁殖,抗菌效果好[4]。康惠爾泡沫貼是一種具有高吸收性能的泡沫敷料,能有效吸收滲液卻不易與創面形成粘連,外層為半透明的防水膜,能阻隔水分和各種微生物侵入,能為創面提供一個理想的濕性愈合環境,濕潤環境不但能維持細胞的存活,還能使它們釋放生長因子,而且也能調節和刺激細胞的增殖[5]。
本組病例肛周濕疹原因是長期臥床使皮膚經常受壓和摩擦,體質虛弱,出汗多,局部皮膚抵抗力下降,長時間受汗液、大便、尿液堿性刺激引起皮膚紅腫,甚至潰爛,再加上南方氣候偏溫暖潮濕,特別是梅雨季節,使皮膚處于一個相對潮濕的環境中。潮濕的環境利于真菌的生長和繁殖,一旦真菌感染未處理好,就會并發細菌感染,加重感染的程度。針對這些因素,只要我們做到: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減少受壓和刺激,及時翻身更衣,避免各種外界因素如燙傷,搔抓等,防止皮膚破裂,引起感染。肛周濕疹在結合上述治療方法的護理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名鈁 徐芹 淺談ICU患者肛周濕疹的護理體會 中華中醫學雜志 1728-3655(2009)010-081-01
[2] 王鳳成 王少萍 肛周濕疹的辯證治療及護理體會 陜西中醫 1000-7369(2010)-1383-01
[3] 張滿燕 張佩紅 金月琴 紅臀患兒不同干預方法的療效分析 浙江實用醫學 2009.Vol.14.No6
篇6
1 一般護理
肝硬化腹水病人,輕者應限制活動,重者絕對臥床休息,高度腹脹者取半臥位休息;長期臥床者應預防發生褥瘡,經常更換,保持床單元平整干燥,經常按摩受壓部位(乳液或紅花酒精);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神態變化,是否有撲翼樣震顫,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準確記錄出入量,觀察尿量及體重的變化;因肝硬化腹水患者抵抗力較差,故應加強基礎護理,如口腔、皮膚護理;注意避風寒,防受涼,減少感染的發生。
2 情志護理
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影響,會使情志受到波及,同時,情志的改變也會反過來影響肝臟的功能。所以,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可使氣血和暢,有益于肝氣的疏泄,肝血通暢,肝體柔順,使肝病易于康復。本病因肝氣郁結,血脈瘀阻,肝失條達,易產生悲觀心理,加上病程反復遷延,日久不愈,患者對治療缺乏足夠的信心,易產生悲觀、消極等負面情緒,使氣滯血瘀更甚,給治療護理和身體康復帶來不利的影響,故解除患者心理障礙是建立良好治療護理環境的基礎。護理人員要多關心體貼患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給予護理,經常與患者談心聊天,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況,介紹本病的有關知識,使患者和家屬正確認識疾病,真實向患者和家人說明患者的病情及預后,并指導患者及時適當的宣泄情緒,消除思想顧慮,變消極為積極,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其結果就會因情志的調暢而使肝功能得到恢復,情志會更舒暢,從而過入良性循環,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
3 飲食護理
肝硬化腹水病人應高熱量,優質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食物應柔軟易消化,新鮮可口,忌生冷,堅硬,辛辣刺激品,禁煙酒,并少食多餐,限水限鹽,原則上每天食鈉應限制在250~500mg,或氯化鈉0.6~1.2g,平時一般飲食不附加食鹽也含氯化鈉2~4g,一般水限制在每日1000~1500ml。
4 休息與
肝硬化腹水患者臥床休息可增加水鈉排泄及利尿作用,減輕肝臟負擔。大量腹水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如呼吸困難時,可取半臥位,使膈肌下移,改善呼吸,也可給予吸氧,減輕不適。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解釋休息的意義,使患者自覺遵守,并加強生活護理,注意口腔衛生,集中安排治療、護理時間,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保證患者休息充分。當腹水減少,癥狀減輕時,可下床適當的活動,但不易疲勞。臥床期間要注意翻身拍背,活動四肢,以免發生褥瘡。
5 皮膚護理
該類患者腹脹如鼓,腹壁青筋顯露,皮膚繃緊發亮,很薄,極容易擦傷引起感染,護理上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完整性,給患者穿寬松的棉質內衣,溫水擦浴,出汗時及時擦干并更換內衣,以防受涼。保持床鋪的平整、干燥,定時翻身,動作宜輕柔,每次2 h,按摩受壓處,防止褥瘡的發生,皮膚瘙癢者可用溫水擦身,外涂止癢酊。避免抓撓,如有破潰及時處理。
6 病情觀察
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變化快,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水電解質紊亂、肝腎衰竭及感染等并發癥,且為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故應密切觀察。每日清晨在空腹的狀態下測量腹圍、血壓,準確記錄24 h尿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測量體重、腹圍,尿量是動態觀察腹水消長及利尿藥物使用是否恰當的重要依據,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參考,也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有力信息,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性格、行為的變化,此為肝性腦病的最先癥狀,應及時處理。
7 利尿劑的應用和護理
肝腹水患者都使用較大劑量的利尿藥,利尿藥主要有保鉀利尿劑如安體舒通、氨苯喋啶和排鉀利尿劑如呋塞米、氫氯噻嗪。一般兩類藥物聯合運用,少數患者同時加用呋塞米肌注或靜注,頑固性腹水用多巴胺20~40mg,呋塞米40~120mg,腹腔內注入,Qod。利尿治療以體重減少不超過0.5kg/d為宜,劑量不宜過大,利尿速度不宜過快,以免誘發肝性腦病。應用利尿劑應觀察患者有無意識改變、腹脹、乏力、疲倦、撲翼樣震顫等不適,及時報告醫生,準確記錄24h尿量,測量腹圍Qod,及時檢查生化,注意血鈉、鉀、氯等離子的濃度變化,防止電解質紊亂。
8 腹腔穿刺術的護理
大量頑固性腹水應用利尿劑效果較差,一般給予腹穿及腹腔內注射藥物,以利腹水排出。術前囑患者排尿以免損傷膀胱,一次抽腹水不宜大于3000ml,以免大劑量放腹水引起大量蛋白質丟失及水電解質紊亂而誘發肝昏迷。穿刺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惡心、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現象,觀察腹水的顏色,抽取腹水標本,及時送檢。術后穿刺部位,應用無菌干棉簽按壓,用無菌紗布固定好,防止溢液不止,引起繼發感染。
9 康復指導
篇7
【關鍵詞】靜脈留置針;內科住院患者;穿刺
針對我科兩年來對400例患者(其中男220例,女180例)應用靜脈留置針的觀察和應用,護理體會有: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采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內科住院患者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齡3―91歲。
1.2 方法:穿刺部位在前臂靜脈268例、手背及腕部靜脈74例、足背及踝部靜脈58例,輸液完畢后均采用生理鹽水或肝素生理鹽水3―5ml封管。
2 結果
本組病例中,一次穿刺成功389例,成功率為97.25%。留置時間2―10天,其中發生靜脈炎11例,拔針后觀察局部紅腫,壓痛明顯。
3 體會
3.1 使用前先做好心理護理:在科內制定靜脈留置針應用宣傳表,粘貼于病區醒目位置、文字淺顯易懂,這對長期住院的患者起了一個間接宣傳的作用。對首次住院的患者在置管前,護士應將留置針應用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向患者作一詳細的介紹,以便取得配合。
3.2認真選擇穿刺部位:內科住院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膚干燥、松弛、皺著多,血管有不同程度硬化、易滑動,而且血管壁變厚,血管管腔狹窄、彈性差、脆性大。應選擇相對粗直、易于固定、不影響活動部位的靜脈,避開靜脈竇及關節。一般選擇四肢靜脈,如:肘部正中靜脈、貴要靜脈、腕部上端頭及手背靜脈、大隱靜脈。而心梗、心絞痛等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下肢靜脈回流慢,靜脈瓣多,所以盡量選用上肢靜脈,避免選用下肢靜脈以防栓塞(1)。
3.3熟練規范操作:選擇好靜脈后,距穿刺點10~15cm扎止血帶,使肢體遠端的靜脈充盈度達最佳狀態是穿刺成功的關鍵(2)。穿刺部位常規消毒,范圍應在8cm*8cm以上。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轉松動留置針外套管。以15°~30°角進針,見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繼續沿血管進針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進入血管,右手固定針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開止血帶固定。打開調節器,觀察液體輸注良好,調節好輸液速度并記錄。
3.4 封管:留置針封管液主要有生理鹽水及稀釋的肝素鹽水。輸液完畢,用注射器抽取5ml生理鹽水,消毒肝素帽,將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3mm―5mm緩慢推注封管,使血管內的壓力和留置針內的壓力趨于平衡,防止回血現象發生,避免堵管。偶有患者在封管后,留置針延長管內有回血,主要是由于置管部位血管的壓力變化所致,此時管內的血液是經過肝素化的,不會影響次日的輸液,如離下次輸液時間過長,可中途再封管一次。
3.5靜脈留置針置管期間,應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做好全面護理。輸液過程中,須密切觀察滴速,以防輸液速度過快造成循環負荷過重或藥物不良反應。快速輸液須嚴防液體滴空。連續輸液者,應每日更換輸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換1次。并觀察局部有無紅腫壓痛及靜脈炎,肝素帽有無松動等。并加強健康教育,講解自我護理方法,減少因過度活動或護理不當造成置管失敗,并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可能的并發癥,加強防范。(3)
3.6留置時間: 楊華等(4)報道留置針可留置7―10d,最好不超過7天;李曉燕等(5)通過觀察,留置針留置5天呢靜脈炎發生率較低,本研究顯示,少數人可留置7―10d,大多數病人留置5天內局部無任何自覺癥狀,留置6天局部稍有壓痛,留置7天疼痛明顯,因此我科以5天作為常規留置針留置時間。留置針期間若出現穿刺部位紅腫熱痛,則提示有靜脈炎發生,立即拔出留置針,局部用50%硫酸鎂濕敷
參考文獻
[1]汪守風,江賓,鄧德明,等.外用靜脈留置針致靜脈炎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6):372.
[2]陳英,于曉錦,沈宏,等.淺靜脈輸液技術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1):853-854.
[3]付喜秀、劉陶文。靜脈留置針并發癥防治與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6,
篇8
方法:對我院心血管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狀況,在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綜合性的臨床護理干預。
結果:在本研究的124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58例患者得以治愈,占據總體的46.8%,60例患者的原發病病情得以緩解或控制,占據總體的48.4%,有4例患者的并發癥(心力衰竭)病情加重,2例死亡病例,合計6例治療無效,占據總體的4.8%,95.2%的總有效率。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最長住院時間7個月,最短住院時間2個月,4.5個月的平均住院時間。116例患者對臨床護理效果滿意,6例基本滿意,2例不滿意,93.5%的滿意率。
結論:在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患者身體健康的盡早恢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臨床護理人員予以高度重視。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222-01
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是導致機體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并且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復雜且種類繁多。其中,有些疾病諸如心力衰竭、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以及冠心病等,與機體的營養因素有著較大的關系,因而合理膳食已經逐漸的成為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可或缺的措施。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們生活質量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隨之不斷提高,這便使得心血管疾病開始成為住院及門診患者占據比例較高的一種疾病,所以,將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護理工作加強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回顧性分析了近年來我院心血管內科的臨床護理情況,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其中,48例女性患者,7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4周歲,最小年齡為43周歲,65.2周歲的平均年齡;患者的最長病程為16年,最短病程為4個月,5.8年的平均病程。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均與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相符,20例患者的原發病為肺源性心肌梗死,24例患者為高血壓性心臟斌,10例風濕性心臟病,46例冠心病,4例合并心急性心肌梗死,4例動脈粥樣硬化,2例心力衰竭,14例心肌炎,20例早搏,48例心率失常,36例心絞痛。所有的患者都排除并有全身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神經系統疾病等,均無哺乳期和妊娠期婦女。本研究的124例病例均按照診斷結果,給予患者相應的治療方法,并且繼續住院觀察和治療。
1.2護理方法。
1.2.1一般護理。按照患者臨床病況及癥狀的不同,由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患者一般護理:①強化患者的皮膚護理,幫助患者定時翻身,保持病室內及病床整潔干燥,避免患者有壓瘡的產生;②維持適宜的病室內濕度和溫度,以及物品擺放整齊、環境清潔;③加強夜間病房巡視,但凡遇到呼吸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當將其即刻向值班醫生報告,以及時的采取應對措施;④將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做好,防治嚴重呼吸困難的患者有口臭、口干等不良癥狀出現,全面預防交差感染;⑤對患者的膳食情況進行密切的關注,應當避免患者攝入高脂肪含量和高鈉含量的飲食,正確的引導患者將有利于病情的膳食攝入,避免暴食暴飲,嚴格控制食物的食用量。
1.2.2藥物護理。在本研究患者進行藥物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對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和效用熟練的加以掌握,由于治療心血管內科患者中有著非常復雜的用藥情況,而如果護理人員無法將用藥護理加強,那么必然會導致護理工作危險性的增加。比如,肺心病、心肌病患者較為敏感于洋地黃類藥物,在臨床藥物治療及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當嚴格的遵從醫囑提醒患者正確的用藥。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按照藥物的藥理作用和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將患者的用藥護理加強。絕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發病時有著晝夜節律等突出特點,比如,心肌梗死、心絞痛、高血壓和急性心肌缺血等,大部分患者在午間和清晨發病,這便需要護理人員切實的按照發病,特別是藥物最大有效時間、高血壓峰值和疾病高發期等,有選擇性的將藥物給予患者。
1.2.3心理護理。在住院治療期間,相當一部分的患者會有諸多不良情緒及心理狀態諸如焦慮、恐懼、絕望、緊張等出現,護理人員必須耐心和仔細的心理護理。按照患者不同的病況,應當按時實施規范且全面的臨床檢查,對患者心血掛疾病的病情發展、產生原因和治療轉歸情況及時的加以了解,按照主治醫師所指定的預防措施及治療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屬及時的作出必要的說明,在耐心的護患交流和溝通中,最大限度的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構建起良好的護患關系。
2結果
在本研究的124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58例患者得以治愈,占據總體的46.8%,60例患者的原發病病情得以緩解或控制,占據總體的48.4%,有4例患者的并發癥(心力衰竭)病情加重,2例死亡病例,合計6例治療無效,占據總體的4.8%,95.2%的總有效率。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最長住院時間7個月,最短住院時間2個月,4.5個月的平均住院時間。116例患者對臨床護理效果滿意,6例基本滿意,2例不滿意,93.5%的滿意率。
3討論
近些年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隨之呈現出逐年增大的不良趨勢,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臨床護理對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治療是尤為重要的,本研究表明在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患者身體健康的盡早恢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當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提起高度的重視,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生命質量的提高及身體健康的盡早恢復。
參考文獻
[1]陳夫珍.試談如何做好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9)
[2]王淑榮.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血管內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
篇9
【關鍵詞】遙測心電監護;心內科;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2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772-02
心內科,即心血管內科,是各級醫院為了診療心血管疾病而設置的一個臨床科室,心內科常見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房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房間隔缺損、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絞痛、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缺血等等。心電監護儀是醫院使用用的精密醫學儀器,能同時監護病人的動態心電圖形、呼吸、體溫、血壓(分無創和有創)、血氧飽和度、脈率等生理參數;獨特的血氧飽和測量裝置,保證血氧飽和度值和脈率測量更準確;另有豐富的報警上下限設置功能。心電監護儀適用于各種急癥監護,如休克、昏迷、各類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患者。由于心內科病人的病情變化比較快,使用臺式的心電監護儀不利于及時掌握病情的變化,容易延誤病情,甚至導致發生猝死;遙測心電監護儀由于在護士站及醫生辦公室都有屏幕顯示,較容易發現心律、心率的變化,利于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1臨床資料
通過以上遙測心電監護儀與臺式監護儀的圖片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遙測心電監護儀更便于攜帶,對病人來說攜帶更加輕捷;不再有臺式監護儀對病人活動的限制;對與護理人員來說,操作更加簡單,因臺式心電監護儀一般為五聯導心電圖,但遙測心電監護儀為三導聯心電圖,豐富報警上、下限設置功能都已經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好;更利于觀察病情變化,從電腦波形屏的顯示上就可以看出心律,心率的變化。
3操作步驟
3.1把電池安裝在遙測心電監護儀內,打開開關。
3.2用酒精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貼電極處皮膚。
3.3正確安放電極位置遙測心電監護都是三電極(綜合Ⅱ導聯)①右上(RA或紅):右鎖骨中線第一肋間;②左上(LA或黑):左鎖骨中線第一肋間;③左下(LL或黃):左鎖骨中線劍突水平處。
3.4監測血壓將袖帶綁在至肘窩3-6cm處。
3.5監測SPO2將SPO2傳感器安放在病人身體的合適部位。紅點照指甲,與血壓計袖帶相反。
3.6在電腦顯示屏上首先創建用戶,包括患者的名字,床號,性別;其次是用戶管理,選擇所用遙測心電監護儀的通道,導聯,波形高度等。
4護理
4.1心電監護波形的觀察定時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心率及心律,指脈氧等,要注意觀察監護系統的心電圖是否有P波以及P波的形態,高度等;還要觀察QRS波形是否正常,有無“漏搏”,T波的形態是否正常,注意觀察有無異常波形的出現。若病人存在規則的心房活動,則應選擇P波形顯示良好的導聯。這就要求護士應熟練掌握常見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點,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如室顫,室撲等要及時發現,及時報告醫生,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4.2做好心理護理使用心電監護儀的患者病情都比較嚴重,首先向病人解釋清楚為什么要用監護儀,使用監護儀的好處及注意事項,消除其緊張,恐懼情緒。如避免在使用監護儀的時候打電話或發信息,以免電子波干擾心電圖波形;如廁時,要注意攜帶好監護儀,以免監護儀掉在地上或是馬桶里;洗澡或擦拭時,要告知醫護人員,取下監護儀,以免監護儀進水,損壞機器。在床上活動時,幅度盡量小些,避免因幅度過大引起干擾等等。
4.3使用血壓檢測連續監測血壓時,由于一般設置時間為5分鐘,每班至少要放氣2-3次。使用時應注意每次測量時將袖帶內的殘余氣體排盡,以免影響測量結果。其次注意選擇合適的袖帶,固定袖帶時要松緊適宜,松緊程度以能夠插入1-2指為宜,以免過松或過緊使測量結果不準確。要每及時更換監測部位,最好間隔6-8小時,防止因連續監測同一部位,給患者造成皮膚損傷。
4.4監測SPO2將SPO2傳感器安放在病人身體的合適部位。紅點照指甲,但要避開灰指甲,且要避免強光使用,應輪流監測不同的手指,避免因使用時間過長造成末梢循環不良。同時要注意肢體保暖。血氧飽和度監測的探頭避免與測血壓同一肢體,因袖帶充氣壓迫手臂影響SpO2的監測。
4.5警報處理如在監護中出現報警,如示波形屏上顯示一條直線或血氧飽和度不顯示時要考慮是否電池無電,電極片或探頭是否脫落;護士首先要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其它情況,心率過快是否與輸液速度過快,發熱或全身躁動等情況有關;心率過慢是否與呼吸暫停,呼吸淺表有關。
4.6護士操作護士應定時觀察波形屏,以便及時發現心率,心律的變化。
4.7貼電極片注意事項貼電極片時,應避免肌肉較多處,局部皮膚用酒精棉球擦拭,保持清潔,干燥;另胸毛過多者應剔除,以減少皮膚阻力。要及時更換電極片,防止因黏貼時間過長造成的皮膚過敏及潰爛。同時,貼電極片時要留出一定的空間,以備做常規心電圖或電除顫使用,便于搶救。
4.8監護保養要定時監測機器是否處于功能狀態;用后的電池要及時充電,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請專業人員檢查維修,保證機器處于功能狀態。
5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遙測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更有利于及時發現由于原發疾病或應激反應引起的相應的電生理活動的改變,便于及早進行處理,使病人得到及時搶救,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同時有效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大大的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霞.心電監護儀的日常維護.實用醫技雜志,2005年10期.
篇10
【關鍵詞】 神經內科;長期臥床;預防壓瘡;護理措施
神經內科患者發病急,病程長,多伴有意識障礙、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由于患者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難,所以,發生壓瘡的幾率也相對較高,這是神經內科臨床護理中面臨的棘手問題之一。為了有效預防神經內科長期臥床患者發生壓瘡,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不但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庭的負擔,重塑患者回歸社會的信心,而且有效地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內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長期臥床患者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齡26-78歲;平均(49.4±2.5)歲。本組病例的疾病類型為:蛛網膜下腔出血30例、高血壓腦出血35例。對于新入院的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人員在接診后立即對患者進行全面壓瘡評估,特別是對于重癥及高齡患者應評估病情,意識狀況,肢體功能情況,全身營養狀況,同時加強皮膚檢查,仔細觀察患者的頭面部、耳后、頸部、胸背部及四肢等處有無明顯的挫傷、擦傷、裂傷、皮疹、水腫、淤斑、膿包、紅腫、硬結、關節畸形及四肢末端血液循環等,在護理記錄中對于患者的皮膚檢查結果進行如實描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填寫壓瘡評估表,然后根據結果采取相應的臨床護理措施。
2 結果
通過有效的臨床護理,本組病例中發壓瘡的幾率明顯降低,僅為4例(6.2%)。
3 護理措施
3.1 科室內針對易發壓瘡的長期臥床患者的管理措施
3.1.1 健全壓瘡管理制度:科內使用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三級管理模式。對于有高發壓瘡危險的患者,要求護士班班交接,護士長及責任組長天天查,特別是骨突部位,耳后,枕后,肘關節,腳踝等。
3.1.2 強化科內護理人員對壓瘡發生的重視。
3.2 針對患者的護理措施
3.2.1 一般處理,必須保持患者的床單清潔、平整、干燥、無皺褶與渣屑。每日為患者清掃床單,對于污染床單必須及時進行更換,避免因潮濕而刺激患者的皮膚,使用尿布墊的患者應保證尿布墊平,避免出現尿液外漏的現象,并根據情況予以更換。對于表現出情緒煩躁的患者,應及時使用床欄,必要時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使用約束帶,護理人員定時觀察患者的皮膚變化情況,每隔2h松解1次,間歇15-30min,防止患者發生墜床、擦傷等意外事故[2],避免給壓瘡的發生帶來機會。
3.2.2 減輕皮膚的受壓,避免患者的皮膚摩擦,護理人員在注重保持患者所住病床床整、干燥的同時,應注意防止患者皮膚的摩擦,可以在兩膝關節間墊一軟枕;在骨突部位墊上充氣或充液軟枕,必要時可使用氣墊床。家屬在遞送便盆時動作宜輕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傷皮膚。
3.2.3 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導尿,并做好尿管的護理。臥床患者要做好會陰護理,患者大小便后及時予以溫熱水擦拭,汗出后及時擦干汗液,并更換干凈衣物。
3.2.4 及時翻身:護理人員應鼓勵或協助患者每隔1-2h翻身一次、扣背一次,水腫、過度消瘦等皮膚有特殊情況的患者要縮短翻身時間,以避免壓瘡易發部位長時間與床面接觸受壓。患者在單人翻身時可以采用“三步翻身法”,避免拉、推、拖等動作,以有利于減輕因逆行阻力而產生的摩擦,防止患者出現皮膚折疊或擦破的現象。在患者翻身時,護理人員應注意翻身的角度,同時認真觀察患者皮膚受壓處的顏色。對于剛剛發紅的皮膚及時翻身后30分鐘,該處皮膚可以恢復,時間過長應按壓瘡處理。
3.2.5 神經內科長期臥床患者的胃腸功能明顯減弱,并且存在明顯的營養不良癥狀,營養不良會導致身體各個部位血液供應,特別是骨突部位及長期受壓的部位。所以,在臨床護理中加強對于患者的飲食營養補充是十分重要的。在護理過程中,應囑咐患者積極補充營養,適當給予高蛋白、高熱量與高維生素的食物,應注意易消化、清淡,必要時予以鼻飼或者靜脈給藥,以糾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避免壓瘡的發生。
3.2.6 有效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必須經常為患者進行溫水擦浴和局部按摩,定時使用正紅花油或50%酒精按摩患者的全背及受壓處,以達到通經活絡與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并且具有增強患者皮膚抵抗力的作用。在患者擦浴后,使用正紅花油對于患者骨突處的皮膚進行按摩。保持病室適宜的溫度,降低局部皮膚的能量消耗。也可以運用中醫進行局部按摩或貼敷中草藥。
3.2.7 在易發生壓瘡的部位涂上凡士林等形成一層保護膜,以減少皮膚的受損。
3.3 對于已經發生褥瘡的患者,護士根據患者的壓瘡情分期,再給以相應的處理。
3.4 加強健康教育:多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意識到壓瘡發生后帶來的精力、物力、才力支出。讓家屬協助患者早期,全面的功能鍛煉,盡早起床活動,以避免壓瘡的發生。
4 討論
壓瘡要是指人體的局部組織因長時間受壓,出現缺氧、局部持續缺血、血液循環受阻及營養不良等癥狀,進而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水皰潰瘍、壞疽等癥狀。壓瘡見于神經科昏迷及癱瘓的長期臥床患者,通常發生于患者的骨質凸出部位,如: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骶尾部、足根部等。神經科患者以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疾病為主,多數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加之手術創傷大,患者在長期臥床中,多數表現為生活不能自理、免疫功能降低等情況,發生壓的幾率相對較大。因此,在神經科內臥床患者的護理中,必須將預防壓瘡作為一項重點的工作,根據患者的病情、體征及皮膚情況等,采取相應的臨床護理措施。
在本院神經內長期臥床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通過有效的臨床護理,本組病例中發生壓瘡幾率明顯降低,僅為4例(6.2%)。由此可見,在神經科長期臥床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與控壓瘡,以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情況。
參考文獻
[1]鄒孔敏,周蕓.神經外科患者壓瘡預防監控管理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8):100-102.
- 上一篇:道路交通管理安全法
- 下一篇: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