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亞健康的原因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導致亞健康的原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導致亞健康的原因

篇1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邏輯推理法等方法,對亞健康――患病與健康之間的身體狀態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得出亞健康的分類與內容、亞健康產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臨床表現,提出如何克服亞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

【關鍵詞】健康 患病 膳食 運動健身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經普遍意識到健康是福,沒有健康將一事無成。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即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三個方面。而在一定條件下,許多人卻在健康與患病之間的某種狀態上徘徊,人體組織、器官和系統的正常生理過程遭到破壞,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運動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慮,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適應能力不同程度上減弱,但臨床檢查機體無確切病癥,這種機體狀況稱為亞健康或灰色狀態,它是健康與患病的臨界態。一般人稱之為“病前征兆”。

1 亞健康的分類和主要內容

1.1 以WHO四位一體的健康新概念為依據,亞健康可劃分為: ① 軀體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體力疲勞、虛弱、周身不適、下降和月經周期紊亂等; ② 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腦力疲勞、情感障礙、思維紊亂、恐慌、焦慮、自卑以及神經質、冷漠、孤獨、輕率,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等;③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突出表現為對工作、生活、學習等環境難以適應,對人際關系難以協調,即角色錯位和不適應是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集中表現;④道德方面的亞健康。主要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存在著明顯的損人害己的偏差。

1.2 按照亞健康概念的構成要素分類: ①身心上有不適感覺,但又難以確診的“不定陳述綜合征”;②某些疾病的臨床前期表現(疾病前狀態); ③一時難以明確其病理意義的“不明原因綜合征”,如更年期綜合征、神經衰弱綜合征、疲勞綜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攜帶狀態:如乙肝病原攜帶者、結核菌攜帶者、某些病毒攜帶者等;⑤某些臨床檢查的高、低限值狀態,如血脂、血壓、心率等偏高狀態和血鈣、血鉀、鐵等偏低狀態等;

1.3 按身體的組織結構和系統器官可分為:神經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骨關節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特殊感官等亞健康狀態。

2 亞健康的原因

亞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間斷也可持續,當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誘發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誘因和起源。亞健康是怎樣引起的呢?其中有社會的、心理的、營養的、環境的等諸多因素。

2.1 過度緊張和壓力。研究表明長時期的緊張和壓力對健康有四種危害:

①引發急慢性應激直接損害心血管系統和胃腸系統,造成應激性潰瘍和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進程和心血管事件發生;

②引發腦應激疲勞和認知功能下降;

③破壞生物鐘,影響睡眠質量;

④免疫功能下降,導致惡性腫瘤和感染機會增加。

2.2 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如高鹽、高脂和高熱量飲食,大量吸煙和飲酒及久坐不運動是造成亞健康的最常見原因

2.3 環境污染的不良影響。如水源和空氣污染、噪聲、微波、電磁波及其它化學、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勝防的健康隱性殺手。? 2.4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這是心理亞健康和軀體亞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 亞健康的危害

①亞健康是大多數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狀態,大多數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從亞健康人群轉入的。 ②亞健康狀態明顯影響工作效能和生活、學習質量,甚至危及特殊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業人員和競技體育人員等。 ③心理亞健康極易導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殺和家庭傷害。④多數亞健康狀態與生物鐘紊亂構成因果關系,直接影響睡眠質量,加重身心疲勞。? ⑤嚴重亞健康可明顯影響健康壽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殘。

4 亞健康主要有以下臨床表現:

①生理性輕度失調,經常患感冒,身體乏力,食欲欠佳,煩悶,心悸,健忘,失眠等。 ②輕度身心失調沒有得到調整或控制,卻進一步發展,成為患病的高危趨勢。如長久頭痛,偏頭痛,頭昏耳鳴,精神不支,反復感冒,給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減退,對周圍環境冷淡等,則主要表現在營養不良,長久癆損。 ③已經有病變,癥狀尚不明顯或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未被明確診斷。

5 對策

我們要足夠地重視身體所處的亞健康狀態,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①保證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營養。三餐營養合理搭配,飲食多樣化,減少脂肪、鹽的攝入。調整機體各組織的營養補給,調整血液循環和機體新陳代謝及免疫力從而調節機體功能狀態。 ②調整心理狀態并保持積極、樂觀;及時調整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③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活動,每天保證一定運動量。運動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項體育活動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徑。

科學合理的運動健身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機體活力,加強血液抗凝系統活性,延緩衰老。可謂“動則不衰,用則不退”。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WHO)《》,1984

[2] 陳青山,鄢紅潔.傳統體育養生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3] 馮理達.健康健美長壽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篇2

【關鍵詞】體檢;亞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按照人體的健康情況可以把人群分為疾病人群、健康人群、疾病向健康轉化過程中的人群,以及健康向疾病轉化過程中的人群。目前,醫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一般的人體不是健康的,也不是患病的,而是處于這兩者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這種狀態被稱為亞健康狀態或是第三狀態[1]。亞健康狀態則是指人體由疾病向健康過渡或是由健康向疾病過渡的一種狀態。而體檢可以幫助人及早地發現其是否處于亞健康狀態,以便于為人提供相關指導,使其及時地對自身健康情況進行把握與管理。

1亞健康人群的具體表現與形成原因

1.1亞健康人群的具體表現心理亞健康的具體表現主要為思緒紊亂、情感障礙、悲觀與過度的自我克制等;軀體亞健康的具體表現主要為抵抗力差、無原因的身體虛弱、睡眠質量差、易疲勞、容易感冒、無食欲、胸悶、煩躁,易頭痛、頭暈,便秘或是口腔潰瘍等;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具體表現一般為對生活、學習與工作等環境的臨床高底值狀態無法適應,常見的表現為血糖、血壓偏高,血脂異常,血鉀、血鈣偏低等高致病的危險狀態,如過度緊張、吸煙或是超重等。

1.2亞健康形成的主要因素亞健康形成的常見因素主要為營養缺乏或是攝入過量導致人的肌體失調;還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長期睡眠不足、酗酒、吸煙、體力透支過大、缺乏運動、機械化的學習與工作,適應社會的能力低下,身體處于超負荷狀態,過度疲勞導致的精力不足,以及生存環境污染,例如放射線、燥音、不良的精神狀態、心理因素的刺激,以及空氣污染等都會導致人體進入亞健康狀態。

2體檢在亞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體檢是實現健康管理的基礎,在亞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體檢加強對人體健康的篩查,并且在體檢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言行進行觀察,以獲取更多的關于個體的健康信息。然后,根據體檢的數據對其進行評估。針對體檢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傳播,杜絕不科學的保健信息,同時優化管理方法,轉變管理實施工作人員的傳統觀念,使體檢在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中發揮作用[2]。

2.1根據體檢數據對體檢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分析體檢者的體檢數據,并對各項數據進行評估,對體檢者的健康等級做出準確的劃分。這是確定體檢者是否處于亞健康狀態最有價值的依據與手段。管理部門可以將體檢者的體檢數據,以及所提供的相關肌體信息做出專項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就可以把體檢者的健康狀態確定為差、中、良、優等具體的級別。如果體檢者為亞健康狀態,還可以將其劃分為重、中、輕幾個級別。

根據體檢者的這些檢測數據與信息,我們就可以對體檢者的健康進行評估。這不僅可以對其當前所處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定,而且可以對其以后健康狀況的發展進行評估。

2.2對體檢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傳播根據體檢結果,對體檢者進行相關的健康知識傳播。亞健康的管理首先要從其生活方式上進行改變,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健康知識的傳播對于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管理部門還可以通過開展系列的講座,對其進行過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在進行講座的同時還可以為其發放一些保健資料。同時還可以開通專門的服務熱線,邀請專家來坐診,為人們解答疑惑。利用這些方法可以提高亞健康人群對于健康知識的知曉率,為亞健康人群提供更多、更權威、更新的保健知識,能更好地為亞健康人群進行服務。并且把醫療模式從單位擴展到家庭,把醫院擴展到各個單位,把單純的治療擴大到預防保健。

2.3減少不科學保健信息的傳播,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人群的亞健康大多屬于身心性的。這組要是由于普通人對于健康知識缺乏鑒別力導致的。對此,管理部門要對亞健康人群傳播科學的保健信息,杜絕任何不科學的保健信息傳遞給亞健康人群[3]。同時,要根據亞健康人群的身體條件與愛好,經濟條件和時間條件等,調動亞健康人群的積極性,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亞健康人群對影響健康的相關因素提高認識,指導其利用正確的衛生保健技能與知識來解決自身存在的一些健康問題,這是完善亞健康人群中健康管理模式的一個重要手段。

2.4優化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管理者要根據亞健康人群的不同需求,分成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對其進行指導與管理,把循癥理論作為其健康管理的主要依據,提高服務對象的參與性與科學性,從而提高亞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2.5轉變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觀念亞健康人群的管理工作者要把體檢作為管理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切實做好預防工作。管理人員不僅要具有熟練的技能還要具有扎實的保健知識基礎,同時,必須具備其他方面的一些相關知識,例如,傳播學、心理學、行為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方面的知識,加強對自身優良素質與品質的培養,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積極開展與亞健康人群管理模式相關的研究與實踐[4]。

綜上可知,體檢在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據體檢可以對服務對象進行評估,并對亞健康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有利于亞健康人群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史惠云.健康體檢中亞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實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1(18):65-66.

[2]鄧樞麗,陳潤鈿,卓金璇.體檢中心對亞健康人群實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04):907-908.

[3]曹建平.江巧瑜.陳麗君.醫院體檢中心對亞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現狀與對策[J].醫院經濟,2008(11):48-49.

篇3

[關鍵詞]中國大學生亞健康誘因干預

[作者簡介]鐘大玉(1957-),男,四川內江人,內江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論。(四川內江641112)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9-0101-02

目前,我國大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逐年增多。不必諱言,大學生亞健康現象已相當嚴重,已經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阻礙,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甚至導致身心疾病時有發生。可見,該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往往為大學生和社會所忽視。因此,筆者認為,在對學生進行正常的專業或成才教育的同時,應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減少大學生亞健康狀態出現,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和蔓延。否則,專業和成才教育只會落空。文章僅就當前大學生亞健康的幾個問題發表個人的見解。

一、對健康標準的理性認識

健康與否,傳統觀念僅局限于身體,忽略了心理與社會交往。世界衛生組織更新了人們的觀念,指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根據這一定義可以歸納出健康的含義。首先,健康是指無生理疾病和具有健康的體魄。其次,健康是指心理充滿自信和情緒穩定。最后,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廣泛的人際交往行為。總之,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把身心視為統一的整體,生理、心理、社會行為之間有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關系,直接影響人的健康,直接體現人的健康。

二、亞健康的含義及誘因

1.亞健康的含義。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現代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把人的健康與生物、心理、社會關系密切聯系起來,良好的狀態是這三者的完美狀態。人的身心分為健康(第一狀態)、疾病(第二狀態)以及處于兩者之間的亞健康(即第三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個體,處理得好會向健康轉化,否則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根據人的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會關系的三種狀態,我們可以概括出亞健康的確切含義:亞健康是指機體無明顯疾病卻活力下降,適應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又稱“第三狀態”,是健康和疾病之間并有可能趨向疾病的一種中間狀態。各類人群亞健康的顯著特征有所不同,就大學生而言,處在亞健康狀態的個體大多呈現三種狀態:其一,心理水平退化;其二,體質明顯下降;其三,社會交往封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的和患病者不足2/3,其余1/3的人絕大多數處于亞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這項的統計與我國學者統計的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人數比例是相符的。

2.亞健康的誘因。(1)心理因素:當前大學生由于心理因素導致亞健康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其一,自我認知困惑。首先是大學生自我的同一性困惑。一方面,不知我是誰,有太多的自我;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次,是自我意象發展方向的迷惘。其二,情感因素。有人說,這是一個欲望噴灑的時代,作為最活躍的社會成員,當代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的誘惑下,他們的情感宣泄比任何一代都更加淋漓盡致。醫學認為,過度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能引發疾病。其三,意志因素。首先,有些大學生對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動沒有自控毅力和能力。有的學生吸煙、飲酒無度,打麻將、上網徹夜不眠。這種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必然導致疲勞綜合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亞健康。其次,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學業任務的繁忙,個人壓力加大,學習之后身體疲乏,既缺乏對強健身體的深刻認識,又對刻苦鍛煉身體缺乏意志努力,所以,大學生普遍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連年下降。學生自控力差,部分學生行為放縱,學習、生活無規律,又缺乏必要的體育運動,這是導致部分大學生身心亞健康的意志原因。其四,性沖動因素。當前大學生一方面身處傳媒多元化的開放環境中,另一方面又處于性教育缺失的狀況下。校園戀愛問題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性沖動引起的焦慮、壓抑等各種心理問題對大學生身心都有影響。(2)社會因素:就社會因素而言,導致大學生亞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多元文化和多元社會價值觀負面影響導致大學生價值取向迷茫。其次,沉重的就業壓力。可見,社會因素是導致大學生身心亞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3)學校因素。當前,大學生中存在許多不良傾向,必須指出,這些不良傾向的行為及生活方式,構成了亞健康的溫床,滋生和加重了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大學生中這些不良傾向沒有被遏制,反而有所蔓延,充分表明部分高校在政治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不力和蒼白,而這種不力和蒼白正是導致大學生亞健康的又一原因。

三、對大學生亞健康的干預

古代《內經》曰:“圣人不治已病未病,未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開,斗而鑄兵,不亦晚乎?”可見,我們祖先早已認識到身心“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在競爭 激烈的今天,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應變能力尤為重要。大學教育應該從培養目標和教育結構上對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采取多種措施防止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蔓延和加重,其中,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我認為,治療亞健康應從找準病因,了解病史,從平時生活抓起,要從思想上入手,重視自己的健康,做到科學健身,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也就是從生物―心理―社會的角度,全面加以預防。其具體對策如下:

1.心理調理,形成健康的心態。亞健康狀態處理得當可向健康轉化。因此,治療亞健康的關鍵在于“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1)大學生必須學會自我心理調理。大學生面臨許多心理問題,概括而言有兩類:首先是自我的知情意行中的困惑。其一,大學生情感、交往的主要問題是:開放和隱私怎樣把握;同學關系不知怎么處,寢室不和怎么辦;戀愛癡迷、單相思、失戀、異性朋友太世故等導致的亢奮、苦惱和煩躁;孤獨,迷戀城市又留戀鄉村、童年;貧困生、邊遠生和弱勢生常沉悶不樂,有壓抑感等。其二,行為缺陷和行為過度是大學生行為的主要問題。行為過度表現為“范圍泛化”和“強度失控”;行為缺陷則表現為:行為單一,實踐范圍過于狹窄。其次是大學各年級突出的心理困惑,集中表現在情感、人際關系和求職擇業等方面。據調查顯示:男女心理問題的集中點有很大區別,男生的心理問題比較分散,而女生則相對集中在情感問題和人際關系上。因此,大學生應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心理調整主要有兩方面:第一,調理情緒,提高情商。這已成為繼藥物、手術、理療之后的又一有效的疾病治療或臨床干預的手段。第二,疏導行為。(2)專題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目前,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視程度還不夠,尤其是對處于亞健康狀態下的大學生群體及其走向更不夠重視,因而造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要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必須重視亞健康狀態并加以專題研究。首先,要制定一個指標體系,針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亞健康和疾病有相對準確的評估。其次,要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加強心理咨詢活動,提高心理咨詢水平。目前我國所有高校也已經專設機構和人員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事實證明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途徑。但學校及心理咨詢部門必須提高心理咨詢水平和覆蓋面,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生活調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營造和諧校園環境。在教育方式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人格,使學生在心理上化被動為主動,最大程度地體現學生的自我價值;在師生關系上充分實現民主、平等,摒棄師道尊嚴等級思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同學關系上,充分發揮團結、友愛的精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營造互相幫助,共同學習進步的學習生活氛圍。(2)提供群體活動平臺。學會合作、學會溝通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它不僅是心理成長、消除亞健康狀態的必需,而且也是就業的準備。一方面,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社團、小組等活動,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培養他們與年齡相適應的心理。另一方面,社團、小組等群體活動應適當策劃一些挫折訓練,鍛煉大學生的意志。(3)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首先,要做到合理膳食。通過宣傳教育,改善大學生普遍存在的飲食無規律的情況,并針對不同的人群特別指出應從飲食中補充的微量元素。其次,生活上要做到有規律、有節制,把握適度原則。

3.運動調理。大量的研究證明,體育運動與學生的心理水平直接相關,如焦慮及抑郁水平、改善心境及積極情緒狀態等。體育運動是促進人體機能全面發展的最佳手段,它的意義在于有效干預人們的生活方式,培養穩定的行為方式,還能預防和延緩各種慢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及發展,從而達到促進人體健康的目的。研究表明,若長時間缺乏運動將使機體組織器官機能下降20%~50%,最終,導致機體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的發生。如果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提高心、肝、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降低體內多余的脂肪,減緩高血壓和一些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降低早逝的危險。大量研究調查肯定了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調查發現人們在運動時,總是伴隨著明顯的意志努力和強烈的情緒體驗。因此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形成這種運動習慣有助于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體育運動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一個過程,它能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達到表現自我的目的。因此,通過體育運動學生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而擺脫壓抑的狀態。因此,引導大學生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用體育運動來調理身心,這既是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減少大學生身心亞健康狀態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大學生亞健康問題是一個嚴峻問題。社會和學校必須盡快采取干預對策。此外,大學生打好自身素質基礎,促進心理健康顯得格外重要。防止大學生亞健康狀態出現,杜絕身心疾病,使他們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能,提高生活學習質量,使他們的生活更有意義,這既是社會的教育目的,也是大學生的期望。

[參考文獻]

[1]劉華山.心理健康概念與標準的再認識[J].心理科學,2001(4).

[2]陳衛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5(4).

[3]潘書波.師范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2(1).

[4]答會明.大學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4).

[5]程琳杰,劉廣珠.大學生個性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4).

[6]王文娟.特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6).

篇4

關鍵詞:大學生 亞健康 現狀及干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7(b)-0165-02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如今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中的各類群體都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許多群體中普遍存在了亞健康的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全世界70%的人群都面臨著亞健康,其中中國亞健康的狀態也不容樂觀。高校大學生作為國家和社會建設發展的后備力量,在校大學生的亞健康問題將會影響到其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在校大學生的亞健康問題較為突出,許多大學生并不能準確地認識和面對亞健康問題,長久以來將會導致亞健康轉化為各種疾病,各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甚至還會導致一些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

1 吉林省大學生亞健康概述及現狀分析

亞健康狀態是介于疾病和健康的第三種狀況,不同階段將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軀體、社會等不適應癥狀的非疾病非健康的狀態,亞健康狀態在臨床常常出現“多疲勞、少反應、少活力、少適應”等癥狀。亞健康患者常常會出現頭昏、乏力、疲勞、失眠等身心失調而導致的異常現象,嚴重地將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巨大反應和變化,比如:食欲不振、情緒低落、暴怒易躁、健忘、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亞健康狀態將會發展導致一系列疾病,將會嚴重影響和危害個體、家庭、社會。結合WHO的健康理念和我國的臨床實務,將亞健康分為以下幾個類型:(1)總體亞健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導致身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不適、心理異常、社會關系處理困難等。(2)生理性亞健康。由于過度壓力、多度勞累、營養不良等原因導致頭昏、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身體疲勞、免疫力下降等身體異常狀態。(3)心理性亞健康。由于外界因素而導致情緒低落、焦慮躁動、孤獨、萎靡等狀態。(4)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精神緊張、極易敏感,常常出現社會退縮,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活動。

通過對吉林省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來分析亞健康現狀,調查發現:認為自己健康的渣比37.7%,42.5%的認為自己處于輕度亞健康,其中18.4%的認為自己處于中度亞健康,重度亞健康的人占比約為0.9%,不健康占0.4%。可以看出,絕對多數的在校大學生認為自己處于輕度亞健康和健康狀態。為了進一步分析吉林省在校大學生總體健康狀態,按照文理科、性別、年級等類別進行分層次分析。分析發現,理科生的健康狀況總體來說不如文科生,患有輕度亞健康的理科學生人數明顯多于文科生,調查者中患有重度亞健康只有理科生,因此,老師、家長等各方需要著重關注理科生的健康問題。其次,總體來看,男性大學生的健康狀況也不如女性。將調查的大學生按照年級來分類,可以發現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中大四的占比最高,高年級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均不如低年級的學生。

2 大學生亞健康狀態的影響因素

2.1 睡眠質量

睡眠不好往往是人體亞健康狀態的表現之一。人體通過睡眠來實現自我調節,如果忽視這個調節的關鍵環節,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工作效率和健康狀況。睡眠質量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的睡眠質量相對較差,然而缺失的睡眠又難以補回來。大多數認為自己的睡眠質量較好,認為睡眠質量非常好和一般的大學生人數差不多,小部分認為自己的睡眠質量差,認為自己睡眠質量極差的人數占極少數。處于重度亞健康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在入睡睡覺、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等方面均表現得相當差,與輕中度亞健康的大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

2.2 學業壓力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業壓力也是影響其亞健康狀態的因素之一。如果在校大學生感覺到專業前景不太好而覺得前途迷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產生精神高度緊張、極易敏感、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從而導致自己缺乏學習的興趣和激情,逐步形成自卑心態、自我封閉、抑郁、焦慮煩躁、人際關系不好等問題。長期以來,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身上將會出現不同的負面表現形式,極大地影響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2.3 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在校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經濟來源是靠自己的收入,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是依賴于家庭。吉林省大部分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在700~1 400元,1 400~2 800元的也占到一定比例,700元以下和2 800以上的大學生極為少數,因此,吉林省大部分學生的生活費還是在1 000元左右。大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消費占比較少,大部分學生用于體育方面的費用都在300元以下,說明大學生不夠重視體育,缺乏一定的體育運動極易導致亞健康狀態。

2.4 體育運動

在校大學生正處于身體機能最佳的階段,是否經常主動參與體育運動與大學生亞健康狀態存在密切關系。大學生均會認同體育運動,只要進行適當引導將會有效地預防亞健康。通過觀看比賽轉播、瀏覽體育新聞網站、收聽廣播、觀看報紙和雜志等多種方式來間接地參加體育活動,也能有效地促進身體健康。大部分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主要集中在30 min,參加體育運動的頻率較低,參加的體育運動項目比較豐富,包括跑步、游泳、籃球、足球、網球等球類運動。

3 大學生亞健康干預對策研究

3.1 合理安排作息、科學調控情緒

睡眠質量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狀態,所以大學生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保證睡眠的時間和質量。同時,規劃好作息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做好學習和健康的平衡。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當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時,通過積極的心態和不同的改善措施,讓身體能得到充足休息,睡眠有利于改善亞健康狀態。

3.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大學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充滿激情的,通過各種校園活動,大學生充分感受著校園生活的快樂和美好,從而排除孤獨、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學校除了保障硬件條件外,還需加強軟實習的建設,通過各種方式創造校園文化,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3.3 合理使用生活費

由于來自不同的家庭,大學生的生活費和消費理念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合理的生活開銷,往往會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同時還會導致學生恐慌和自卑的心理,將會導致學生出現亞健康狀態。學生應該合理規劃,充分利用自己生活費,對于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減少亞健康出現的概率。

3.4 加強體育活動干預

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加強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充分了解運動的意義和更多地關注亞健康,同時介紹各種運動的技巧,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更多地組織不同類型的群體性體育比賽和活動,推廣陽光體育運動,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高校制定一系列的體育鍛煉的計劃并安排一定的教學時間,適當地將體育鍛煉納入學生的評價和考核中。

參考文獻

篇5

1 亞健康的概念及表現

亞健康是指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系無臨床癥狀或癥狀感覺輕微,但已有潛在病理信息,為健康與疾病間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過渡狀態。由于機體正氣不足或邪氣侵犯,人體已具備疾病的一些病理條件或過程,也可能已有一些或部分病癥(證)存在,但是未具備疾病診斷標準,均稱為第三狀態,即潛病(證)、前病(證)狀態或亞健康狀態[1]。亞健康作為健康與疾病的過渡狀態,若積極治療,防微杜漸能有效地截斷其發展。據有關資料統計,處于亞健康狀態(潛臨床狀態占30%~35%,前臨床狀態占10%~15%)的人數占總人口的50%以上[1]。他們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精力和體力,很容易進一步發展成為各種疾病患者,影響生命價值、生活質量。因此,規范確診、合理防治亞健康狀態是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

亞健康狀態因歷史年代、社會環境、生活水平等差異而表現不同,如經濟落后地區易出現慢性勞損、肌肉關節疾病、營養不良、慢性感染的潛病(證)、前病(證)狀態;工業不發達地區易出現職業病、地方病的潛病(證)、前病(證)狀態;經濟較發達地區易出現肥胖、臨界高血壓、低血壓、臨界高血糖、低血糖;長期嗜酒、吸煙的人群易出現反應能力減退、活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甚至出現輕度身心失調:易疲勞、失眠、胃納差、情緒不穩定、免疫力低下等。

2 亞健康的病機

現代醫學認為,造成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疲勞過度造成的腦力、體力透支;②人體自然衰老;③現代身心疾病的前期或手術后恢復期;④人體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2]。

中醫學認為,亞健康的病因病機乃多因素對人體的綜合作用,如七情內傷、飲食不節、起居無常、勞逸無度、年老體衰等,導致陰陽動態平衡失調,出現臟腑功能減退、正氣不足、氣血運行失和、氣機升降障礙、精神形體失養。亞健康所呈現的“未病”, 不是無病,也不是具有明顯體征的疾病,而是指機體的陰陽、臟腑、氣血等失調所導致的疾病前狀態,或某種疾病的征兆[3]。氣的推動、溫煦、防御、固攝、氣化作用減退是出現亞健康的關鍵因素。陽氣虛弱,推動、溫煦不足,血運遲緩而為瘀,津液失化聚為水濕、痰飲則出現臨界高血壓、臨界高血糖、臨界高血脂、高體質量等一系列癥狀。陽氣防御作用減弱而易感外邪,邪正交爭無力抗邪外出,推動溫煦作用減退而呈現疲勞、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適應能力減退等狀態。這一系列軀體、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異常,現代醫學認為可能與微循環紊亂有關,主要是由于血黏度增大,血液在流經微循環時速度減慢、血流不暢,致使營養物質交換不全,代謝產物淤積不出所致。

3 亞健康的本質

亞健康狀態本質上是稟賦不足,先天遺傳;或攝生不慎,失其衡度;或年老體衰,功能日損;或病后失養,化生減少等各種原因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和基礎物質(精氣)生化的不足,尤其是陽氣的不足。“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指明陽氣在動靜狀態下分別能充養筋脈元神,神氣旺則精神充沛而安和,筋得養則活動自如而舒展。亞健康狀態為臟腑功能減退而非障礙,故基礎物質(精氣)的產生并非絕對缺乏,也非臟腑功能逆亂而陰陽失序直接進入疾病狀態。故恢復減退的臟腑功能,一方面促進五臟精氣的生化,保證臟腑的功能活動;另一方面截斷由臟腑功能衰退導致的基礎物質進一步虧損,就能扭轉亞健康狀態,使其向健康狀態發展。

4 亞健康的防治從溫扶陽氣著手

溫扶陽氣的實質是恢復臟腑功能,打斷機體陽虛陰聚進一步發展的因果鏈條,使之調和于病前。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點明了正氣盛衰在發病中的決定作用。正氣充沛,則抗邪力強,不易發病;正氣衰減,陽氣不足,則臟腑功能減退,氣血津液流通不利而停聚,出現氣滯、血瘀、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4]。若不及時疏利清除則成為新的致病因素誘發疾病,或此時攝生不慎稍感外邪,則立即內外相合而發病。

在臟腑功能減退,氣血津液停聚的階段溫扶陽氣,使陽氣充足而流通,則氣血津液能通調于五臟六腑、表里內外、四肢百骸。溫扶陽氣并非溫散其寒,乃溫而行其滯,扶而復其用。經脈氣血宣流,臟腑功能則恢復。亞健康狀態之所以尚未步入疾病狀態,起因或由于臟腑功能減退而暫未受邪,或由于臟腑功能減退而受邪輕微,故鼓舞人身之陽即能恢復臟腑之用。

肺主氣,宜宣降;脾胃主納運,宜通降;肝藏血,宜疏調;心藏神,主血脈,宜明通;腎藏精、主水,宜藏化。這些生理功能都與氣血津液的化生輸泄有關,反映了通的特性。溫扶陽氣則能使人體氣機通暢,保障了五臟六腑功能正常[4]。溫扶陽氣之法,重在鼓舞、振奮陽氣,能避免單純補益易致的壅滯弊端,而非一味填補。溫扶陽氣重在溫扶腎中之陽,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既能促進全身臟腑之陽氣,又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加速代謝進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促進精血津液化生為氣,化生為能量,即促進了“有形化無形”的氣化過程。人體各種生理活動正常,則機體自衛機制得以增強,自穩狀態得以穩固,抵御和驅除病邪的能力得以提高,從而達到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5 小結

在亞健康狀態中,應看到陽虛不運的病機本質,重視陽氣在“健康—亞健康—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溫扶陽氣并非忽視亞健康狀態可能存在的津血不足,而是基于元陽之氣為人生陰陽主宰的考慮。盧鑄之認為陽氣為化生氣血津液之本,百病皆因陽氣受損而生。因此,治病立法當重在溫扶陽氣。他認為,陽氣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為人生立命之根本,陽氣的盛衰存亡,決定人體體魄的強弱與死生。無論外感六,內傷七情,或飲食勞傷、疫癘等,皆可導致人生陽氣受損而發為疾病。治病立法,必須重在溫扶陽氣[5]。扶陽則精血津液自生而臟腑及周身均能得其敷布潤養。李中梓亦言:“氣血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并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說明陽氣充足固秘,是維持陰陽平衡的重要條件。同時,不應把溫扶陽氣簡單地視為補法,補不得法,補而不受,易生他變,反而加快亞健康狀態轉為疾病狀態。且溫扶陽氣應適可而止,切不可矯枉過正。

(本文由張琦老師指導)

【參考文獻】

[1] 祝恒琛.未病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62.

[2] 藍毓營,唐振宇. 淺談亞健康狀態的中醫藥防治思路和方法[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6(4):81-82.

[3] 魏紅,鄭洪新.論亞健康狀態與中醫藥干預措施[J].遼寧中醫雜志,2004,31(5):369-371.

篇6

李女士今年45歲,是某國企人事行政主管。由于工作性質涉及的瑣事較多,工作壓力較大,時常情緒焦慮緊張。近幾年,李女士出現了各種身體的不適:月經前常感到及兩肋部脹痛,月經量較少,夾有瘀塊,經色偏暗;入睡困難,入睡后又常會被噩夢驚醒,每晚只能睡3~4小時;時有心慌胸悶感,不能長時間站立;常覺嘆氣后舒服,咽喉有異物感;自我感覺記憶力也明顯減退了。李女士到醫院就診,經過一番檢查,沒有發現問題,醫生認為李女士處于典型的亞健康狀態。

認識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健康被認為是第一狀態,患病被認為是第二狀態,人的身心處于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即為“第三狀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多指無臨床癥狀和體征,或者有病癥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亞健康狀態是由健康向疾病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也就是說,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不管現在感覺是“有病”還是“沒病”,但其實從身體或心理上已經在往“有病”的道路上偏移。

亞健康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狀態,它的發生和表現形式通常被人們所忽視。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當心理與生理活動不能與過快的生活、工作節奏相適應時,亞健康便悄然而至。目前,亞健康已成為白領人群揮之不去的健康陰影。重視亞健康、關愛亞健康人群,尤其是亞健康高發的都市白領人群,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亞健康悄然而至,多數人體質偏頗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實,亞健康也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而是長年累月身心不斷受到損害的結果。《黃帝內經》中談到,如要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需“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然而,作為現代人,尤其是承受各種壓力的上班族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按照中華醫學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中的分類,把人類的體質分為九型,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除了平和質(即健康體質),其余皆為偏頗體質。

身體出現亞健康狀態,不同原因導致不同體質偏頗

1.工作超負荷:藍領如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人和出租車司機等,白領、金領如企事業單位的經營者、市場銷售人員、文員等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經常面臨加班等問題,易造成氣虛質、陽虛質。

2.心理失衡:高度激烈的競爭,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使人思慮過度,心神不寧,不但會導致睡眠問題,還會影響神經和內分泌系統,進而擾亂機體各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易導致氣郁質。

3.環境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工業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相應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如人口增多、環境污染加劇、自然災害增加等也在困擾人類,易導致特稟質及其他體質。

4.營養失衡:由于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原因,許多上班族養成了飲食不規律、經常應酬,過度減肥或暴飲暴食、以快餐熟食為主食的習慣,因此也導致了他們的膳食不合理及營養失衡等問題,易導致痰濕質。

5.其他原因:如睡眠不足、久坐不動、缺乏鍛煉等原因,易導致各種偏頗體質。

亞健康的“紅燈”,你亮了幾盞?

亞健康雖然不像嚴重的疾病那樣有明確的癥狀和體征,但也有不少表現。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當處于亞健康狀態時,身體會亮出十盞“紅燈”,注意及時“滅燈”,方能維護好健康。

1. 心病不安,驚悸少眠: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憋氣,心煩意亂,惶惶無措,入睡困難,多夢紛紜等。

2. 汗出津津,經常感冒:經常自汗、盜汗、出虛汗,自己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平素怕冷。

3. 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發紅,舌苔厚膩,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 面色無華,目圍灰暗:面色無華,憔悴;雙目周圍,特別是眼下灰暗發青。

5. 四肢發脹,目下臥蠶:晨起或勞累后足踝及小腿腫脹,下眼皮腫脹、下垂。

6. 指甲成像,變化異常:指甲出現異常表現,如卷如蔥管、月痕不齊、甲面白點等,病位或在臟腑、或累及經絡、營衛阻滯。

7. 潮前胸脹,乳生結節:婦女在月經到來前兩三天,四肢發脹、胸部脹滿、胸脅串痛,婦科檢查,常有硬結。

8. 口吐黏物,呃逆脹滿:常有胸腹脹滿、大便黏滯不暢、濕熱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適,口中黏滯不爽,吐之為快。重時,晨起非吐不可,進行性加重。

篇7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亞健康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日趨顯著,每年因此而退學、休學學生不斷增多,甚至出現了自殺、傷害他人等極端行為。與極端案例相比,一般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亞健康問題更值得社會的關注。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主動適應學習環境、生活環境,成為適應性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一、心理健康標準

心理健康標準是心理健康的具體化,國外心理學家曾提出許多心理健康標準,主要有奧爾波特的“成熟者”模式、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模式和羅杰斯的“功能充分發揮者”模式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心理健康七項基本標準:智力正常;善于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人際關系和諧;能主動地適應和改善現實環境;保持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結合我國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將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界定為:第一,心理健康應表現為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第二,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豁達的心胸,充分展示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第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善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獨立,寬以待人,尊重、信任他人,有合作精神。第四,良好的社會適應力,思想、信念和行動都能與社會保持同步。第五,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付諸行動,有堅強的意志和獨立自主精神。

二、大學生亞健康心理狀態的一般表現

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在臨床上可表現為軀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情感亞健康、思想亞健康和行為亞健康等,對心理亞健康的界定多為描述性的,例如“一種介于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之間的中介狀態,這種狀態未達到CCMD-Ⅲ等精神病學診斷標準,但同樣會給人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還可誘發軀體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機”。

心理亞健康狀態多表現為頻繁出現的情緒躁動、興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過分敏感或行為能力下降等特征。心理亞健康狀態使人們在家庭生活、人際溝通等方面產生困惑、壓抑、郁悶等心理感受,從而導致家庭生活失調、工作效率低下、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現象。大學生心理亞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現:

1.人際交往弱勢心理狀態。表現為在人際交往中退縮、消極、敏感,常常難于與人溝通。由于不善于與人交往,這部分學生的性格孤僻,在人際交往時擔心不被別人理解,懷疑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產生危機感。此類學生自我封閉,不愿找人傾訴,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往往會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們在對人處事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易接受他人意見,不理解其他同學的需要,經常責備別人,缺乏合作精神。人際關系交往弱勢心理狀態嚴重影響著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健康。

2.學習焦慮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精神緊張、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感到學習困難,擔心自己成績下滑。還表現為放大自己的心理問題,把問題看的很嚴重。此類學生對外界的反應有極端化傾向:一種是亢奮型,另一種是壓抑型。此類學生往往過去取得過較好的學習成績,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3.灰色心理狀態。表現為情緒低落、苦悶、懈怠、冷漠,對事物缺乏興趣,自卑感強烈,對事物有畏難情緒等。部分學生表現出周期性的情緒波動,情緒高漲時充滿活力,低落時則異常消極。這與大學生涉世不深,缺乏明確的目標有很大的關系。

4.情愛挫折心理狀態。這類問題在大學生中比較普遍。主要是因愛情不順而產生過分強烈的情緒并走向消極狀態,但又不能自我調節的心理反應。在不同的情況下,情愛挫折心理的心理反應也不盡相同。在情愛問題上最突出的表現是消極情緒,喪失自信,失去對人生價值的正確追求。

三、導致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不適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和家庭往往采用功利主義的教育方法,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教育方式上,部分家長因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常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形成抑郁焦慮、敏感多疑、偏執敵對、自卑易怒等不健康的品質。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子女進入大學后只重視對其提供經濟支持,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成長,導致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出現。

2.社會不良現象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觀。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功利主義的影響,諸如未通過公平競爭而贏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部分意志薄弱的學生面對遇到挫折時,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甚至形成扭曲的大學生價值觀。激烈的社會競爭、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使人身心疲憊,也容易導致心理疾患。

3.網絡帶來的心理壓力。據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28.96%,高于25.6%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國網民數達到3.84 億,其中學生占31%,是最大的網民群體。網絡生活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瀏覽網站信息,其次是消閑娛樂、與人溝通及閱讀新聞。網絡上信息泛濫,心理活動規律表明,當外界輸入的信息超過人的正常負荷后,容易造成壓力和混亂,妨礙深層思考,而且上網減少了學生與現實世界的交往,造成其人際情感匱乏,進而產生各種情感沖突。而學生一旦沉迷于網絡,就容易喪失自制力,形成對網絡的依賴,從而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4.社會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大學新生在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中,導致其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的大學與他們理想中的大學不一致,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都是精英,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然而進入大學后,他們頭頂上的光環消失了,巨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使得這些學生或自暴自棄,或自我封閉。大學生的社會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會導致惡性事件的發生。

5.家庭貧困。部分學生由于家庭貧困而產生了沉重的心理負擔,社會的援助也可能會造成貧困大學生心理失衡。此外,現行的就業制度也加劇了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他們既不能依靠父母,也沒有金錢做后盾,因而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更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

四、應對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的措施

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大學生要掌握豐富的知識,而且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要及時發現大學生的心理亞健康狀態,盡早進行有效干預,具體可采用以下措施: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對心理亞健康最有效的辦法是調動個體自身的積極性,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把握自己的心理狀態,激發其自我調控的潛能,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互助機制。同學和朋友是大學生首選的傾訴對象,他們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導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自發的、隨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機制,以此來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篇8

【關鍵詞】 社區;老年人;亞健康;證候

亞健康理論是國際醫學界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的醫學新思維所謂亞健康(subhealth)狀態,多指無臨床癥狀和體征,或者有病癥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處于一種機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低質與心理失衡狀態本研究對某市216名社區老年人群人群進行亞健康狀態測定,旨在了解某市居民亞健康現況及特點,為某市居民亞健康狀態采取相應的預防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某市地區分布特點及社區規模,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從該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人群隨機抽取3個點,對2010年5月~2011年10月選擇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65歲老年人口免費體檢的老年人群中體檢、各項檢查正常,無器質性病變的200例老年人作為與研究對象,

1.2 調查方法 設計調查表,據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的新概念和相關文獻報道的亞健康表現,結合地區的生活和環境等各方面的特點,設計出亞健康狀況調查表,在初步篩檢出來的亞健康人群的基礎上,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2006年12月10日的《亞健康中醫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進行辨證分型。

1.3 數據分析 所有問卷經核對后采用Epidata3.0進行雙錄入,并控制邏輯錯誤;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果及分析

2.1 一般情況 216人中,符合亞健康診斷標準的,共計167人,占77.3%,其中亞健康狀態人群在年齡段的分布方面以65~68歲年齡段的人群為主,共計65人,占38.9%;中專以下占24人,占14.4%,提示學歷越低,老年亞健康狀態的發生率越高,提示受教育因素是亞健康失眠狀態的一個危險因素。

職業分布來說,亞健康老年人群中以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機關人群退休人員為主,以商業服務業人員的發生率最低,提示腦力勞動為主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現亞健康失眠狀態。應激事件:與亞健康失眠狀態相關的應激事件以勞累過度、人際關系不協調、情感問題、個人患病或受傷、無特殊事件與健康人群有顯著性差異(P

2.2 老年人群亞健康狀態的成因分析 老年人群產生亞健康狀態的原因很多,亞健康狀態的產生同時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所調研的人群中,亞健康狀態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亦逐漸增高,這可能是由于隨著身體的老年化,機體各器官機能都逐漸出現衰退的原因,由此機體不可避免地要從健康狀態逐漸向疾病狀態過渡,因此亞健康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亦逐漸增高也是必然的。同時看到65~68歲年齡段的人群多發亞健康,是因為剛退休的老年人在應激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會有所降低,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焦慮、抑郁等癥狀,主要表現為心情煩躁、失落與無望記憶力減退、頭暈、心悸以及身體有明顯的衰竭感等,這與心理、社會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其不甘落伍與抱憾的失衡心態使得他們不能很好適應生活上的變化,破壞了人體的內環境穩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內分泌功能紊亂、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從而使心身功能出現障礙。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亞健康狀態者出現的軀體癥狀排列前十位的依次為:疲乏、身體疼痛、頭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緩解、記憶力下降、眼干、眼酸脹、咽干、腿沉、自汗。亞健康狀態者在情志異常方面表現為空虛感、消極感、情緒低落、易怒、感覺不幸、震顫或冷熱、過度關注自我。

2.3 中醫證候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亞健康人群的中醫證候以虛證為主,其次為虛實夾雜證,而實證最少。虛證中,又以陰虛證、氣虛證為主,從臟腑辨證角度看,亞健康人群中屬于肝臟證候者最多,老年人容易產生心情壓抑、精神空虛、情緒低落消極、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刺激導致肝失疏泄,陰血暗耗;又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逐漸虧虛;飲食不節,脾胃功能逐漸減退;五志過激,七情擾動,引起心動而神馳,最終導致臟腑虛損或氣血逆亂,出現亞健康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篇9

【關鍵詞】 精神衛生;健康狀況;因素分析,統計學;學生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R 395.6 G 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3-0246-02

據報道,越來越多的教師身心狀況處在“亞健康”狀態[1],教師的健康問題受到極大的威脅,教育質量的保障將面臨挑戰。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系到教師本人的生活質量與個人成長,而且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效果,尤其對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隨著教育教學改革步伐加快,教師的心理承受著超負荷的壓力,導致一系列心身變化和心理問題,出現心理亞健康狀態。筆者于2004年3-5月對武漢市某區中小學全體在職教師的健康狀況進行普查,對有關心理亞健康內容進行了分析,了解其心理亞健康現況并探討其主要影響因素,為中小學教師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武漢市洪山區62所中小學全體在職教師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 522份,收回3 351份,問卷回收率為95.1%,

其中合格問卷3 340 份,合格率為99.7%。

1.2 方法 參照WHO生存質量和有關健康的內涵,并依據相關文獻中關于亞健康的表現,結合武漢市中小學教師工作、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實際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除一般人口學資料外,主要包括疾病現狀及亞健康有關的軀體、心理方面的癥狀。健康的各種影響因素包括行為、生活習慣、自我保健等。調查前統一培訓調查員,采用不記名方式,召開專門的調查會議,采用統一的講稿講明調查目的、意義和方法,由調查對象當場填寫調查表。

1.3 心理亞健康診斷標準 3個月內持續1周以上出現11種心理方面癥狀中至少1項者。

1.4 統計學分析 在Excel中雙錄輸入,建立數據庫,以SPSS 1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

2.1 心理亞健康檢出情況 心理亞健康檢出率為66.17%,其中男性為62.59%,女性為68.64%,女性高于男性(χ2=10.704,P=0.001)。不同年齡教師心理亞健康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按年齡分層分析表明,<40歲女教師心理亞健康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教師,≥40歲男、女教師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心理亞健康癥狀的發生情況 在心理亞健康教師中較常出現的癥狀依次是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煩躁及情緒低沉等。見表2。

2.3 心理亞健康影響因素 將9種可能的危險因素同時引入Logistic回歸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歸法建立模型。結果表明,睡眠時間不足6 h、感到工作繁忙、沒有知心朋友、對工作條件不滿意、缺乏體育鍛煉、對家庭生活不滿意、感到事業無成就為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見表3。

3 討論

亞健康又稱第三狀態,具有廣泛的內涵,是人們在身心情感方面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及其體驗[2]。此次調查結果表明,60%以上的中小學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亞健康癥狀,說明目前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中青年女教師,心理亞健康發生率大大高于同年齡的男性。可能因為男教師雖然在中學里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但他們更容易走上領導崗位,取得成績,獲得成就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心理不適;女教師常常面臨工作、家庭的雙重負擔,更容易出現心理疲勞,所以中青年女教師應成為中小學心理保健和咨詢的重點人群。

中小學教師工作和生活中的緊張壓力是出現心理亞健康癥狀的主要原因。國內外研究指出,教師壓力源主要包括工作負荷重、工作條件差[3]。此次調查也顯示,引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與職業有關,即工作繁忙、缺少休息、工作條件不滿意,但缺乏知心朋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小學教師屬于一個比較孤立、封閉的群體,與社會的聯系少,和親朋好友交流的時間很少,導致教師的合群需求和獲得支持的需求經常得不到滿足。為有效維護和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主管單位或學校應組織教師建立社會支持系統,使該系統中的個體能相互交流、相互關心。此外,缺乏鍛煉、對家庭生活不滿意的教師更容易發生心理亞健康癥狀。因此,教師個體也應該改變自身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行為特征,積極、有規律地參加鍛煉,保持樂觀心態,制造和諧家庭氛圍,從而預防和減少心理亞健康的發生。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亞健康;對策

亞健康狀態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各種儀器及檢驗結果雖為陰性,但人體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感覺。亞健康已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質量,下面對大學生產生亞健康狀態的原因進一步分析探討。

一、大學生亞健康的發生成因

1.對大學環境與學習的不適應。有些學生對大學懷著美好的憧憬,但進入大學新環境后,感覺現實與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使他們體驗到一種失衡的感覺。于是陷入學習不適應的狀態,出現考試成績不理想,感到過度壓抑而處于亞健康狀態。

2.飲食起居所致的亞健康。日常飲食和起居無規律、營養不平衡都是影響青少年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無規律的飲食和起居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頭痛、失眠的主要原因。大學生普遍存在營養知識缺乏、膳食的不科學、膳食習慣不合理等問題,這都是導致亞健康產生的因素。

3.交際困難、情感困惑。 學生進入大學以后,交往的范圍擴大,他們渴望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由于性格內向,缺乏交際能力,加上交往的對象來自全國,在為人處世的方式、習慣和語言等許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因此不知如何進行交往。

4.不良嗜好及缺乏體育鍛煉。大學生無論從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并迅速向成人過渡的動態變化時期,容易受社會上各種思潮的沖擊和影響。不良嗜好如:吸煙喝酒網絡成癮都會導致亞健康的發生。同時,在校大學生大部分都缺乏體育鍛煉,運動缺乏癥直接導致的后果是“營養過剩”、體重超標、肌體抵抗力下降。

5.學校與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不少高等院校因過分注重專業知識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的教育,致使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無法通過正確途徑恢復。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上一輩人和下一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致使溝通起來非常困難。

6.就業困難,感覺前途渺茫的壓抑。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競爭激烈,目前就業率低、待業情況嚴重,致使即將畢業的學生面臨找工作的巨大壓力,在他們之間經常流傳著“畢業就是失業”的話語,使他們感覺前途渺茫,從而加重了他們的精神負擔,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對策

1.適應大學新環境。新生首先要端正自己對校園認識的態度,調節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帶來的失落情緒。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習好專業知識,確立自己學習的方向與目標,樹立自己的理想,才有學習的動力,從而更好的去適應大學生活。

2.處理好人際關系。大學生應該學會科學地休息和調控情緒,這樣才能使自己處理好在工作、學習和人際關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要敢于正視自己,用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行動去面對現實。另外,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事業和愛情的雙成功才是你成功的全部。

3.去除不良嗜好,加強體育鍛煉。大學生要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去除吸煙、喝酒、飲食無規律、通宵上網、盲目減肥等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要加強體育鍛煉,在運動中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體育基礎和鍛煉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

4.發揮學校與家庭的雙重教育作用。學校應全面正確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學生精神壓力。學校還應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建立心理咨詢服務室,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并加強動態管理。家庭的結構、成員之間的關系、父母的養育方式、家庭在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都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強調家庭積極的教育功能,創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對預防孩子出現亞健康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加強就業知識指導,樹立自信心。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就業知識指導,多開一些關于就業的知識講座,讓學生們及時掌握就業方面的信息;同時學生自己也要加強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和競爭力;并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為以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小結

現代大學生是社會生活中活躍而敏感的特殊群體,處在生理、心理都經歷著巨大變化的青年時期,這是人生中最不穩定的時期,是身體和心理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處于求學、為邁入社會做準備、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筆者認為對大學生的亞健康預防尤為重要,應從心理、生活行為、體育鍛煉等方面,采取綜合的干預對策才能取得顯效,才能提高大學生的素質,讓他們更好的為社會現代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