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營銷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特色旅游營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特色旅游營銷

篇1

關鍵詞:旅游;聯合研發;營銷;新機制

海南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參與國際度假旅游市場競爭具有國內其他省份都不可比的優勢。海島度假休閑旅游已成為國際游客的首選地。海南的海洋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熱帶島嶼旅游資源豐富獨特、品位高,生態環境良好,在我國能與世界著名的海島度假勝地如夏威夷、巴厘島、普吉島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

隨著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全面推進,圍繞著國際化的要求和旅游消費者的需求,海南在很多方面還有差距,包括旅游產品。旅游線路作為傳統的觀光旅游的基本產品形式,其重要性在海南有降低的趨勢,而專項型、度假型以及度假觀光相結合型的產品非常需要。“新時尚、新需求、新市場”呼喚“新海南、新產品、新體驗”。

一、海南亟需打開旅游營銷嚴重滯后的新局面

近些年來,在海南旅游整體目的地形象營銷方面,各級政府及旅游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海南島作為生態島、健康島、旅游島、度假島的形象大大提升。遺憾的是,旅游業界沒有及時跟進新產品的開發與營銷,以至于海南島形象營銷與旅游產品營銷脫節,游客沖著海南島美好的形象而來,但所能參團體驗旅行社的“海南游”產品卻令其大失所望――在現實的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旅行社推銷海南旅游的主打產品仍然是所謂的海南環島5天4晚游的同質化觀光游產品,單一、低端、老化,在市場上越來越不具有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只能迎合低端的觀光客的需求。

隨著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全面推進,圍繞著國際化的要求,海南旅游在很多方面還有差距,包括旅游產品。旅游線路作為傳統的觀光旅游的基本產品形式,其重要性在海南有降低的趨勢,而專項型、度假型以及度假觀光相結合型的產品非常需要。至2015年,我國將由目前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國躍升為全球首位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外國人數將達1.3億人次。海南島作為“中國特色的度假天堂”融入國際度假旅游市場的時代已經到來。

同時,隨著中國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時間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訊工具的革命, 為海南島發展度假旅游業提供了巨大的國內市場支撐。如何及時向旅游消費者提供快捷、方便、靈活、個性、健康、舒適、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成了海南傳統旅游服務業升級換代的市場驅動力。

面對海南旅游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和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宏偉目標,旅行社業界亟需轉變經營理念和方式,亟需向專業型旅行社轉型,形成產批零垂直分工體系,亟需跳出同質化產品的價格競爭的怪圈,帶頭推進海南旅游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通過對海南旅游產品內容和結構的改造,提升客源層次、優化客源結構、提高海南旅游經濟增長質量。旅行社業界充分發揮海南島擁有全國唯一、世界一流的熱帶海島度假旅游資源的優勢,以多樣化的觀光游產品和度假休閑旅游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啟動國內外高中端客源市場,使高中端游客能隨之很好地體驗海南、享受海南,從而為海南帶來較高的旅游消費收入。尤其是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的設計要更加關注消費者的利益,產品要更加注重個性化的需求和精神的愉悅,還要更多地注重其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海南旅游企業必須要從以價格競爭為基點轉型到產品差異化與品牌的競爭,要以產品差異化打造消費者無法抗拒的產品,要通過品牌整合來拉動市場銷售渠道。

二、旅游業界積極探索營銷特色線路的新機制

近年來,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海口市旅行社協會在海南省市旅游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協會組織、企業參與,點、線、面聯動研發營銷特色線路的新機制。這套新機制包含三個方面:

(一)倡議全省旅游界開展“陽光海南,度假天堂”――海南島特色旅游線路及度假產品設計活動。

深入挖掘海南島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度假元素,組合海南熱點旅游市縣的旅游資源以及各類旅游企業的特色產品,廣泛征集有新意、有特色、能突出反映海南旅游度假多元體驗、可操作性強的海南旅游線路及度假產品設計方案,從而打造一批具有海南特色、富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旅游度假產品品牌,優化海南旅游產品結構,完善海南旅游產品體系,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進一步提升海南――“中國熱帶海島,東方度假天堂”(國際)和“歡樂海島,度假天堂”(國內)的旅游形象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推動海南旅游增長方式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旅游方式從觀光向度假休閑轉變,游客結構由低端游客向高端游客轉變。

(二)組建一支海南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隊伍――海南旅游新產品開發與推廣工作小組。

通過每年開展此項活動,提高海南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專業化水平,組建一支海南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隊伍――海南旅游新產品開發與推廣工作小組,同時綜合運用現代化、信息化和傳統營銷手段,增強旅游營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到政府旅游形象宣傳、旅游機構營銷和旅游企業促銷分工合作,有機結合,構建國際化的旅游營銷網絡,讓更多的目標游客關注海南、向往海南和選擇海南為度假旅游目的地,形成海南旅游穩定的國際客源基地。

(三)構建“點、線、面”共同參與的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新機制。

這套機制即:點入線中,以線串點,以線托面。“點”指的是景區、酒店、餐飲店、購物點、娛樂點等等旅游接待企業,“線”指的是某條主題線路,“面”指的是目的地整體形象。具體做法是:“以線串點”――以主題線路串起相應的“點”,線路中的“點”共同參與、共同承擔這條線路的推廣與營銷;“點入線中”――每個“點”依自身的多元特色可以參與到相應的不同主題的線路中去,每個“點”可以參與不同主題的線路營銷;“以線托面”――目的地整體旅游形象需要有一系列不同主題的旅游產品作為支撐。由此形成“政府塑形象,企業推產品,行會搭管道”的“點、線、面”聯動營銷新機制。

三、社會公眾踴躍參與旅游產品和線路設計的新主流

組織者通過多種方式動員海南省各家旅行社、各大景區、各大度假酒店、旅游網站、高爾夫球會、會展機構、自駕車租賃企業、車友會、運動探險俱樂部、旅游院校、旅游策劃規劃機構等等涉旅單位以及海內外公眾積極參與“海南島特色旅游線路及度假產品設計活動”。

參與者可根據組織者所列的各項旅游主題設計線路,但要求必須具備獨特性,即線路主題突出,地域自然及文化特色鮮明,在省內外、國內外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創新性,即線路創意新穎,注重對相關資源的創新整合、有效利用,突出體現旅游消費者新的消費需求和理念;體驗性,即要具有較強的體驗功能,可使游客積極參與其中,親身感受“魅力海島,度假天堂”和海南島特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實用性,即線路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適游性,有一定的市場開發潛力;完整性,即線路設計要包含較完備的旅游要素,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內容;時代性,即線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海南島度假旅游業快速發展的新業態和海南大特區城鄉新風貌。

組織者對海南島十二大特色主題旅游產品進行了引導性的設計:

(一)濱海度假休閑游

濱海度假、海島休閑、海上運動、潛水活動。

(二)特色高爾夫旅游

突出宣傳多種特色的海南高爾夫,組織和舉辦不同類型的高爾夫賽和多種高爾夫活動。

(三)自駕觀光休閑游

海南島文明生態村自駕休閑游、自駕車觀光游、自駕車探奇游、特色房車休閑游等。

(四)海島溫泉度假游

海濱溫泉、山野溫泉、花園溫泉、園林溫泉、溫泉樂園和溫泉SPA。

(五)海島會議獎勵游

策劃各種會展到海南舉行;策劃海南島獎勵旅游產品,鼓勵各類單位和企業選擇海南島觀光或度假產品為獎品。

(六)海南度假購房游

突出海南生態、健康、安全和房產增值潛力,通過“海南島度假購房游”促進海南旅游房地產和海南島常居型度假的發展。

(七)海南節慶活動游

精心策劃一年一度的中國海南島歡樂節、各市縣特色旅游節慶(例如鬧公期、換花節、三月三等等)和大型專項旅游活動,提高其文化內涵和游客參與程度,促使海南旅游節慶和旅游活動的產品化。

(八)特色美食購物游

利用海南的豐富美食和土特產,推出海南特色美食購物游,帶動餐飲業和有關海南特色商品加工業的發展。

(九)熱帶雨林探奇休閑游

策劃以熱帶雨林和海南特色動植物觀賞為主要內容的修學游、夏令營和冬令營、熱帶雨林度假和雨林探奇旅游。

(十)豪華郵輪度假游

組織郵輪旅游,爭取豪華郵輪和航空聯動,推動郵輪旅游和其他特色旅游結合,使郵輪游客盡可能在海南過夜和增加消費機會。

(十一)市縣一地深度游

策劃以各個重點旅游市縣為目的地的短程深度體驗旅游產品,行程也可以往市縣周邊延伸。

(十二)海南民俗體驗游

結合新的假期制度,挖掘海南各地民俗文化特色和內容,策劃假期主題的海南鄉村民俗體驗線路,比如:來海南島(包括各地鄉村) 過年、過中秋、過端午、過清明節,等等。

此外,參與者也可另選主題設計線路。比如: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陵水南灣猴島生態景區、呀諾達熱帶雨林文化旅游區等等復合型景區可以設計本景區(包括向周邊延伸)的多個主題旅游產品;三亞喜來登度假酒店、海南君瀾熱帶雨林溫泉度假酒店、興隆康樂園度假酒店、博鰲索菲特大酒店等等酒店可以設計本酒店(包括向周邊延伸)的多個主題度假產品;幾家各具特色的酒店與景區可以聯合起來設計某個主題性產品,等等。設計國際旅游線路時要適當考慮海外市場與海南旅游線路的銜接。

四、新產品開發與聯合營銷之路走出讓市場認可的新模式

由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海口市旅行社協會聯合主辦、為期一年的“海南島特色旅游線路及度假產品設計活動”自2007年開始嘗試新線路設計開發與市場聯合促銷以來,如今已經摸索出了一條新產品開發與聯合營銷之路。

除發動各界積極參與旅游產品和線路設計活動外,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海口市旅行社協會還倡導各旅行社主動宣傳、推廣、分銷獲獎的旅游產品。同時,組織者還廣開宣傳渠道,分別在海南旅游網、海南島度假網、海南旅游超市網、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網站以及各家旅游企業網站上長年詳細獲獎的旅游線路和度假產品。

連續3年的新產品設計開發活動,點燃了海南旅游界策劃、包裝、營銷新產品的激情,涌現出一批旅游產品開發設計專業能手。如海南航空假日旅行社則針對海南島產品低端化、老化、嚴重失衡等問題,推出了“陽光100”系列產品,打出了“把一切攤在陽光下,滿意不止百分百”的口號,不斷提高游客滿意度,并以特色吸引游客;海南事達國際旅行社通過結合市場不斷創新產品,主打的“達達派對”就是利用時尚元素,結合海南精品景區,把景區作為活動的場所,吸引島內外的年輕人,通過派對活動激發年輕人參與的熱情,使其玩出特色,展現自我。

從近幾年海南各大旅行社在“新產品、新市場、新回報”方面的成功探索,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與海口市旅行社協會逐漸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導、行會組織、企業參與、聯合推廣”的新模式。

海南省旅游委對這種按照“政府主導、協會組織、企業參與”、“點、線、面”聯動研發營銷特色線路新機制給予了高度肯定。

參考文獻:

[1]黃麗:海南旅游產品加快升級換代步伐 中國旅游報.2010年3月1日

[2]王趙洵:海南走出新產品開發與聯合營銷之路 中國旅游報. 2009年11月25日

篇2

摘 要:位于樂清灣口的鹿西島,是溫州市洞頭區的第四大島,是洞頭區目前唯一有人居住的離島。近幾年,鹿西鄉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但受限于交通不便,一直難以有所起色;但隨著大門大橋的開通,這一困境有望改善,鹿西島與外界的聯系將變得更加緊密。大門大橋的開通對鹿西島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機遇。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討論鹿西島旅游產業未來的發展以及其對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的啟示。

關鍵詞:海島;特色旅游業;人才培養;啟示

鹿西鄉,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北部的鹿西島上,距洞頭城區約16.4公里,東、南臨東海,西隔黃大峽水道與大門島的觀音礁相對,北與臺州市玉環縣隔海相望。鹿西l風景優美,聞名遐邇的鳥島便坐落于此。隨著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枯竭,鹿西鄉加快了傳統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白龍嶼海洋生態牧場這一重大項目,這也將成為推動鹿西鄉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大門大橋開通后,鹿西島與大陸的距離更近了,游客到鹿西島旅游將更加的方便快捷。洞頭撤縣設區后,洞頭區將與溫州市本級一起同城化一體式發展,鹿西島的優美風光定會吸引更多的游客。碧海藍天,珍禽展翅,輝波蕩漾,海外桃源別有一番滋味。

一、鹿西島海洋旅游存在的不足

1.鹿西島旅游產業起步較晚,相應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隨著鹿西島旅游產業的深入發展,游客日益增多而島上綜合接待能力不足,這勢必將嚴重阻礙鹿西島旅游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目前島上的旅館多以當地居民自住房改建而成,在接待方面與正規賓館尚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餐飲方面,島內以酒家為主,僅適合接待團客,散客在島內就餐還是極為不便。島內的服務接待系統尚未完善,因此就這點而言鹿西島旅游產業還未走上正軌。

2.鹿西島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在對外交通方面,雖然大門大橋開通后,鹿西島對外聯系日益緊密,但是客輪陳舊,動力不足,直接影響游客的第一感覺。載客能力不足,若遇高峰期,游客就只能苦等下一班船。隨著鹿西島綜合交通碼頭的開工建設,旅客的出行條件將大大改善;但是在另一端的小門島客運碼頭,碼頭修建已久,當初規劃時也未能想到其將成為大陸對鹿西島客運的主要碼頭。小門島客運碼頭位于大門大橋連接線旁,容客量低,且附件沒有任何停車場,在高峰期時只能面臨窘迫的局面。對內交通方面,鹿西島內各村之間都有水泥公路連接。由于島內常住人口少,且多半為漁民,因此島內客運班車無法實現短時間隔公交化運營,游客上島后只能通過預定方式才能坐車去往目的地游玩。客運班車主要以輕客為主,載客量低于15人,無法應對大流量客流。顯而易見,交通已成為制約鹿西島旅游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

3.養殖業制約鹿西島旅游產業發展。隨著鹿西島養殖業不斷的發展,附近海域的旅游功能受到制約,海水受到污染。在無法明確旅游業和養殖業的相互關系之前,鹿西島的旅游產業發展勢必將受到制約。

4.海島旅游季節性較強,且多集中于5到10月份,而這期間恰恰是東海休漁期。海鮮是游客去海島旅游的目的之一,但休漁期期間,海鮮價格昂貴,這勢必將影響游客的旅游質量。

二、目前英語人才培養的缺陷

1.教學理念滯后,理論脫離實踐

現有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受制于各高校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從而在 培養復合式、應用型專業人才時遇到不少的問題。學科定位不準是高校所面對的問題之一。高等院校的教學理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不斷的變化從而導致教師對學科理念的認識有所模糊,這對教師日后的課堂教學產生了負面影響。

目前高校在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時過于注重理論教育從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許多高校片面的側重于學術教育,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偏重于理論忽視了實踐,最終導致高素質應用型英語人才的過度缺乏。

2.忽視企業個性化需求,校企結合體系落后

高等院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習慣了走過去“關起門來造車”的老路,忽視了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和交流,導致人才培養體系與企業實際需求相沖突,相矛盾;很多畢業生在工作時還需企業花大力氣去再培養。我國對外貿易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對高素質外貿人才求賢若渴,高校的培養體系若不能及時跟上,那么將會嚴重制約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三、提升鹿西島旅游產業的措施

在今后,海洋生態和休閑度假游是鹿西島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以建設離島鹿西,打造溫州都市圈美麗后花園為目標;整合現有旅游資源,營造鹿西島原生化特色,重點圍繞白龍嶼海洋生態牧場和東海觀光游這兩大主要旅游資源,精心培育山坪觀光露營臺,海島民居等一系列精品旅游資源。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從鹿西島實際情況出發,合理劃分島內功能層次,合理利用島內旅游資源,提升全島服務接待質量,將鹿西島打造成東海一顆璀璨的明珠。

1.提升交通基礎設施

提升島內公路質量,要做到空前規劃,放眼未來的島內自駕游。目前鹿西島內沒有合適的停車場,一旦迎來自駕游潮時,勢必會讓島內顯得非常擁堵。在各村村口合理規劃停車場,合理設置停車位數量,并提醒游客不要隨便占用村內道路。建立起定時化公交系統,提升小門島與鹿西島之間的軟連接,并在游客高峰期爭取開通更多直達航班。

2.整合現有旅游資源,打造更多精品旅游項目

以建設美麗鹿西島,森林鹿西為目標;向外界充分展示鹿西離島,溫州后花園的生態優勢。依托鹿西漁業優勢,打造精品海上鹿西,讓更多游客可以在海上體驗漁民的生活,并借此推出更多有關漁業的主題旅游。從高起點出發,加大旅游投入,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打造山海鹿西,森林鹿島。旅游產品的競爭終歸是文化產品的競爭,因此要挖掘鹿西島的海洋文化,以區域性和獨特性去吸引更多的旅客。

3.提升島內服務水平

“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的六大要素。加強島內旅游行業的管理,做大做強島內旅游配套產業,完善旅游綜合服務體系。要重點打造一批中低檔的旅游商務賓館和以海鮮為特色的餐飲店。參考外地農家樂以會議旅游主題的旅游產品,有計劃的發展一批會議型和休閑度假游為一體的特色酒店。結合當地居民的特色菜肴,深度挖掘當地海鮮,打好鹿西島 “海鮮王國”這張牌。

4.樹立旅游品牌形象

可以嘗試在縣市兩級電視臺推廣旅游形象片,與洞頭區一體化旅游行銷,便而能在高鐵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內投放旅游廣告。邀請一批知名攝影家來鹿西島采風,將美麗鹿西的形象通過微博和雜志等媒體傳播出去。近年來,“高鐵游”愈演愈熱,政府可以通過這一概念,將鹿西海島旅游整合進杭深鐵路溫州站的旅游宣傳路線推廣中來。

5.借鑒國外海島旅游開發的成功經驗

國外知名的旅游島嶼有美國的夏威夷群島,法國的科西嘉島和被譽為“加勒比海旅游首都”的坎昆等。這些島嶼之所以能變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勝地,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科學的規劃。政府要給予投資者信心,投資者之所以不敢加大投入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該地缺乏信心。鹿西鄉政府可以向市區兩級爭取更多的資金,興建一批示范項目,通過政府的示范項目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四、對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的啟示

應用型英語人才是擁有豐富英語基礎知識、寬廣的英語文化背景、較強英語應用能力、強烈的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鹿西島旅游資源豐富,在大門大橋通車以前,鹿西島對外聯系不便;大橋通車后,鹿西島旅游產業的發展就變得更加得順利和明朗。因此高校在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時,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培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能在企業里鍛煉自己的能力。正視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不足,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畢業生反饋,高校應當每年檢討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做出改正。

借鑒其它高校或其它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先進經驗,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某高校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在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式日益嚴峻的環境下,該校歷屆畢業生始終保持了較高的就業率。那么就可以借鑒其在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方面的成功經驗,轉變觀念,引導學生多層次發展,多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漁業經濟研究》國內統一刊號:23-1024/F.國際標準刊號:1002-2929.主辦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篇3

【摘要】本溪歷史悠久,生態、文化、山岳、工業遺產等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為本溪旅游的開發提供了基礎,如何充分利用旅游資源,推動本溪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旅游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是本溪市面臨的重要問題,智慧旅游為本溪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機。

【關鍵詞】旅游資源 智慧旅游 開發

本溪地處遼東半島東南部,北界沈陽、撫順,南連丹東,西接遼陽,東與吉林通化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23°34’~125°46’,北緯為40°49’~41°35’。本溪歷史悠久,本溪滿族自治縣的山城子廟后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表明,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就繁衍生息在這里。

本溪物華天寶,水秀山青,游覽勝地舉不勝舉,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地處遼東山區的本溪市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這里遍布奇洞、名山、熱泉、紅楓、清水等自然風光,全市共擁有各類景點、景區208處,其中國家A級以上景區就達19處。2016年本溪提出“大旅游”的發展規劃,這得益于多年來旅游產業積攢下來的豐厚家底,得天獨厚的山、水、林、泉、洞五大旅游特色資源,世界文化遺產、古人類文化、滿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底蘊豐厚的地域文化,便捷的交通網絡等,都為發展“大旅游”提供了先決條件。

一、本溪旅游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旅游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推進了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經濟強市轉變。“十二五”期間,本溪市旅游經濟穩步發展(見表1-1)。本溪市旅游總收入達到922億元,旅游總人數達到8774.1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到899.1億元,國內旅游人數達到8738.5萬人次,入境旅游收入達到35234.9萬美元,入境旅游人數達到35.65萬人次,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8%,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26%。

本溪具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本溪市具有“山水林泉洞湖”六大生態資源,具有“中國楓葉之都”的美譽。

同時,本溪市宜游山峰密集,旅游資源稟賦非常好,具有很強的旅游開發價值,能夠快速提升本溪市生態旅游品牌形象。本溪市共有近千座山峰和山峰群,山地旅游項目開發資源基礎優厚。

本溪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本溪是滿族的主要分布地,滿族民俗文化豐富;具有道教名山――鐵剎山,具有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具有本溪縣廟后山古人類遺址、工業遺產資源有本溪湖煤鐵工業遺址,同時還有著名的遼硯。同時還是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遼寧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具有大力開發紅色歷史文化旅游的基礎。

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和旅游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管理w制不順,導致資源條塊分割,部門利益難以協調,資源整合和規劃開發難度較大;旅游產品不少,而旅游精品不多,多數景區經營結構單一,缺少成熟的配套項目;旅游“六要素”存在短板,特別是旅游商品和娛樂項目開發水平有待于加強;冬季旅游市場有亟需搞活,實現四季均衡發展任重而道遠;旅游企業有待于做大做強,經營機制和發展理念不適應當前旅游業發展需求;旅游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尚需優化,行業管理和人才開發水平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資源開發構想

(一)以智慧為動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建立本溪市域旅游網絡平臺,定期維護升級現有的本溪旅游資訊網,推動本溪智慧旅游的發展建設,與多家網絡平臺合作開發智慧旅游官方網站、景區電子票務系統、天貓旗艦店、微信公眾平臺等,借助“智慧城市”市民服務平臺建設契機,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搭建平臺、拓展領域,完善本溪市的智慧旅游建設。加快推進旅游綜合信息數據采集填報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分別對旅行社、星級酒店、星級餐館、A級景區、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和星級農家樂進行專業指導,按照旅游信息采集標準認真開展各類信息采編的填報工作,完善全市旅游綜合信息數據庫。同時,與沈陽周邊城市協調合作,資源共享,打造沈陽經濟區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

加強智慧旅游系統平臺建設,開發本溪智慧旅游官方網站及APP、O2O、PPP平臺,并由專業人才建設維護。網站及APP突破傳統思路,采用“基于游客邏輯展現信息”的組織模式,提高旅游的便捷性和信息推送多樣性。以旅游者的需求為主旨,繼續打造“洗肺指數”等智慧健康指標體系,強調信息化帶給用戶體驗的提升。進一步開發電子票務系統建設,通過雙方合作以本溪水洞景區為試點,逐漸實現票務的電子化發展,完善自助檢票服務,進而加快所有A級景區及星級酒店的電子票務系統建設,實現本溪市旅游業向智慧旅游發展的目標。開發本溪市旅游官方天貓旗艦店項目、本溪景區電子票務系統等,全面整合城市的景點、酒店、旅游服務等資源,構建移動支付系統平臺,通過搭建互動平臺、加大在線宣傳與交易,為旅游企業和游客提供更多的實惠與便捷。

(二)依托旅游資源,實行旅游的精準營銷

依托本溪旅游資源,繼續舉辦有影響力的旅游節慶活動,旅游景區根據資源特點設計特色旅游月、特色旅游周、特色旅游日、特色旅游節、特色旅游會務、特色旅游展、特色旅游演出等主題活動,依托新媒體拓展旅游營銷廣度,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關聯營銷和精準營銷,打造“21世紀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示范市”的品牌。

(三)深化區域旅游合作

本溪市“十三五”期間旅游產業要實現開放式發展,加大區域旅游合作促銷力度,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促、客源共有,形成互惠共贏的發展格局。實施都市旅游品牌營銷策略,大力推進 “中國楓葉之都”旅游品牌建設,充分展示本溪市的整體旅游形象

參考文獻:

[1]應東雷.遼寧省旅游資源區域環境――遼寧旅游資源開發重點方向[J]. 經營管理者,2010(24).

[2]謝春山,夏正超,楊力平.遼寧旅游產業的區域整合對策[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篇4

關鍵詞:三峽庫區;特色旅游經濟帶;生態之旅;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177-01

一、構建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經濟帶面臨的問題

(一)市場主題不夠鮮明

四縣雖然擁有三峽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區域旅游的特色主題不夠明確,與其他區縣的旅游產業相比,沒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同時,區域文化的多樣性也削弱了主題定位的特色性,導致區域旅游產業特色不“特”,市場主題不夠鮮明。

(二)發展策略不夠明晰

從總體上看,四縣的旅游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強力主導。但由于政府的主導力不強,導致該區域旅游景區(點)企業化經營觀念和市場運作機制落后,民營化經營處于起步階段,投資、融資觀念與管理機制亟待創新,政府引導性投資、民間資本跟進等尚未形成態勢。

(三)區域合作不夠深入

四縣旅游景區(點)分布較為分散,大多以孤立形式經營,有“點”無“線”,景區(點)之間缺乏有效的交通物理串聯。導致區域旅游發展仍處于分散經營、惡性競爭的狀態,市場整體競爭力不強。

二、加快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經濟帶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圍繞“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特色旅游主題,加大區域資源整合的力度

三峽庫區要對現有旅游資源進行整合,以“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為統一的主題,制定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創”的一體化旅游發展規劃,通過政府合作、企業合作、政企合作和社區參與,塑造統一的旅游形象,形成一個集紅色文化、移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自然景觀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秦巴巫武”特色山區旅游經濟帶核心區,從而實現區域旅游“主題明確、特色突出”。

(二)樹立大旅游理念,以特色旅游產業為龍頭帶動其他特色產業同步發展

樹立大旅游的理念,以旅游為支柱產業,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將現代旅游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把農村、工業及企業當作旅游景點來建設,使旅游的“引擎”效應凸顯。以旅游為名片,注意品牌塑造,展示天然、有機特色產品,推介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的服務和產品,把區域特色產品“賣”向全國、全世界。

(三)發揮政府前期主導作用,著力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品牌,讓利游客,擴大旅游市場規模

在特色旅游經濟帶開發前期,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大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大力開發生態觀光、森林生態養生、游船休閑度假、直升機空中鳥瞰等生態旅游產品,用綠色旅游吸引顧客;同時,要主動開展市場營銷,采取切實措施讓利游客,擴大市場規模。待市場規模形成后,方可引入市場主體參與旅游經營發展。

(四)建立市級層面的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常設性的機構,推動縣際之間、區域之間旅游發展的深度合作

可由市政府出面,組建有市級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縣際相互協作的實際問題。建議設立常設性機構,督察具體負責規劃措施的落實情況,推動區域內各縣之間開展有效合作,從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旅游客源相互輸送等目標的實現。

篇5

吉林旅游業正在飛速的發展,所以研究如何從民俗及地域文化的角度開發特色旅游工藝品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吉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無論從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都具有很強的發展空間。但是吉林的旅游產品,尤其是特色旅游工藝品卻十分貧瘠。不利于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

一、開發吉林特色旅游工藝品的現實意義

(一)旅游工藝品屬于可持續開發的再生資源,可以大規模量化生產,只要有良好的設計研發,就可以持續不斷的發展。所以說,旅游工藝品是旅游資源的外延與延伸,是促進旅游資源更好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旅游工藝品可以使旅游活動得到時間上的延伸。其是旅游活動的例證和濃縮,是重溫經歷的載體和媒介。

(三)旅游工藝品是特色文化的展示與傳播,承載著大量的風土人情等地域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其實很多旅游工藝品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物件,而已經成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象征,所以能夠起到非常有效的廣告宣傳作用。

(四)旅游工藝品的發展可以有力的促進景區的經濟發展乃至吉林省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內外旅游者對旅游工藝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持續增加。

二、吉林旅游工藝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絕大多數旅游區旅游工藝品缺乏地方特色,同質化情況嚴重,和國內其他省的旅游區出售的工藝品雷同,缺少能夠代表吉林特色的工藝品,非本地的旅游工藝品大量充斥旅游市場,大部分工藝品都是大同小異、毫無地方特色。

(二)工藝品制作水平低劣,很多旅游工藝品粗制濫造,缺乏精細度,所以也及其廉價。當代旅游工藝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要與科技相結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吉林旅游工藝品的發展并沒有能夠體現時代的需求與現實發展的需要。

(三)旅游工藝品的設計藝術性不強,品種單調,質量不高,科技含量低,我們應該盡快提高旅游工藝品的設計能力,增強其綜合品質,提高文化附加值。

(四) 吉林的旅游工藝品缺乏知名品牌。盡管擁有豐富的旅游工藝品資源,但卻沒有國內外市場上知名的旅游工藝品品牌。

三、對加快吉林省旅游工藝品發展的建議。

我們應該加大提高設計品味和市場開發的力度。為了旅游業市場需求,我們要加快提高設計能力,深入挖掘,工藝品的設計一定要結合地區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核心要素。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應發揮其職能,提高從政策、資金、宣傳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從政府層面制定旅游工藝品研發項目,制定省內旅游工藝品發展規劃。調動研發部門和企業積極性,在政策上予以傾斜于優惠。

(二)盡快研發具有吉林吉林特色的旅游工藝品。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烏拉滿族文化旅游工藝品”,由于各種因素,在國內具有滿族特色的民間手工藝品的遺存量正在逐漸減少,有些特色工藝目前正處于瀕臨失傳的狀態。我們建議,一是要開發和挖掘具有原汁原味的滿族特色民間工藝品,加大宣傳力度,使之成為吉林旅游業的主打品牌商品。二是要建立整合一所全國獨一無二的滿族民間工藝館,以此來打造吉林特色旅游商品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的作用。三是對滿族民間工藝品種類上進行多種開發。四是通過招商引資,把滿族民間工藝品推向國內外市場。

(三)打造吉林旅游工藝品品牌。

篇6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旅游小鎮;動力機制;四川

旅游小鎮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區位交通條件、人文資源或特色優勢產業,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集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小城鎮。旅游小鎮是消費者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產物,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趨勢下,旅游小鎮也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當前,推動旅游小鎮開發建設,促進旅游業發展與城鎮建設有機結合,對于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現狀

近年來,四川加快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2015年四川城鎮化率達到了47.69%,各地發展如火如荼的旅游小鎮便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生力軍。為了進一步推進四川旅游業發展,四川提出了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戰略。在新型城鎮化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戰略指導下,四川進一步從實際情況出發,在旅游資源賦存較好的地區、城市周邊、重要旅游通道節點等有條件的地方,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鎮。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成效

四川旅游小鎮結合全省新型城鎮化戰略,充分挖掘地方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地方民俗與自然環境等獨特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小鎮,彰顯四川旅游新亮點,發揮小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四川旅游小鎮建設已初見成效:一是旅游小鎮環境得到優化,四川旅游小鎮在進行旅游保護開發時,堅持“先保護,后開發”的原則,加強了旅游小鎮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有效保護;二是旅游小鎮交通條件極大改善,可進入性不斷提高,旅游小鎮游客中心、停車場、標識標牌系統、旅游廁所等旅游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三是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游客可通過手機APP、微博、微信、旅游官網、電子商務等平臺實現旅游消費;四是旅游管理服務水平大大提升,明確了旅游小鎮管理主體,建立了科學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推進標準化發展,從整體上提高了旅游小鎮的服務管理水平和游客滿意度。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旅游商品同質化嚴重。目前大多數旅游小鎮商業氛圍太濃,旅游商品同質性嚴重,所售旅游商品大多與地方特色文化缺乏關聯,所售商品幾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買到,真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開發不夠。二是季節性特征明顯。由于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特征,再加上現行的節假日制度,導致旅游小鎮的季節性特別明顯。三是在建筑上缺乏對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復制照搬現象嚴重。一些旅游小鎮在規劃建設中,不惜盲目開發建設,空間布局不合理,建筑風貌與地方文化、周邊環境不協調。四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夠。隨著旅游小鎮的發展,本土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以及商業活動的沖擊,導致部分以傳統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特色聞名的小鎮逐漸失去其傳統生活方式體驗、民族文化體驗的旅游價值和功能,文化的原真性逐漸消失。在旅游小鎮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重視歷史建筑、文化古跡的保護而缺乏對城鎮傳統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時空格局的保護。這使得小鎮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而失去歷史感,導致其失去本身的魅力。五是旅游小鎮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導致服務水平低下,直接影響游客對出游抉擇和出游質量,進而影響旅游小鎮發展。

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的動力機制

(一)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產城互動、宜游、宜業、宜居、宜閑為基本特征,城鎮、當地社區、外來游客協調發展、共享發展、相互促進的城鎮化新路徑,是未來城鎮化最重要的動力機制。但同時新型城鎮化面臨著社會保障、教育平等和農民工市民化等諸多問題。而旅游小鎮具有休閑產業聚集、促就業、生態優化、幸福價值提升的作用,因此,要大力發展多種類型、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鎮,完善交通、給排水、電力、通訊、旅游廁所、綠化、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同時完善銀行、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配套,結合購物、休閑娛樂、度假、商務、會議、旅游地產等多種業態,增加居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二)政策大力支持。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其關聯性強,帶動作用大,對于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脫貧困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2015〕62號)等一系列文件,確立了旅游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為旅游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四川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旅游業發展,始終不諭地把旅游產業作為四川可持續發展的主導產業、改善民生的富民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產業重點培育,努力建設成為旅游經濟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同時在旅游資源賦存較好的地區、城市周邊、重要旅游通道節點等有條件的地方,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鎮。

(三)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居民的旅游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正逐步改變,旅游從單一觀光發展到觀光和休閑度假并重,游客更加注重對旅游吸引物的深度體驗。旅游消費的轉型升級,為旅游小鎮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從休閑度假的角度看,旅游小鎮可以通過創意開發、完善旅游產品功能等方式使平凡的旅游資源變得有吸引力。

三、推動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旅游小鎮規劃,以規劃引領帶動旅游小鎮發展。在依托當地旅游資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旅游小鎮建設發展系列規劃,用規劃指導和引領旅游小鎮建設發展。規劃要深入挖掘地脈和文脈,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保護小鎮風貌和整體格局。規劃要與相關規劃充分銜接,在做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的基礎上,要充分對接游客需求,滿足旅游功能。

(二)更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建設好旅游小鎮。積極探索和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和渠道,改變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引入市場機制,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參與,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旅游小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為旅游小鎮的建設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

(三)保護優先,合理開發利用。要高度重視保護好旅游小鎮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在保護基礎上實現合理開發利用。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理念,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則,避免過度開發所造成的破壞,杜絕以破壞性開發謀求短期經濟利益的做法。要積極保護和傳承旅游小鎮傳統文化,要大力開發傳統習俗,最大程度地體現旅游小鎮發展歷史、小鎮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旅游小鎮可通過還原歷史生活場景,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傳統節日、習俗重現地方特色。

(四)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旅游小鎮發展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要重點抓好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抓好小鎮廣場、公園綠地、博物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強特色餐飲、住宿、停車場、旅游廁所、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做到高、中、低檔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協調,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小鎮服務質量和水平。

(五)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快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開發。要挖掘和開發既有觀賞性、美觀性,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既有紀念性、實用性,又便于攜帶的特色旅游商品,以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滿足游客的需求。要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特別是當地居民,參與特色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比如,鼓勵當地居民從事傳統娛樂和民間工藝表演,如舞龍、舞獅、劃龍舟、年畫、糖畫、剪紙、木偶戲、曲藝等表演;或引導其從事特色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和旅游服務,如制作特色小吃、手工編織、導游解說、餐飲、住宿等。要重點扶持有一定經營規模和市場開拓能力的旅游商品生產或銷售企業。認真落實扶持旅游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如簡化辦事程序、減輕企業負擔等措施,切實加大支持力度,將其培育成旅游小鎮建設的生力軍。

(六)大力加強旅游小鎮宣傳營銷,構建區域旅游品牌。要加大宣傳營銷投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建立包括政府財政專項經費、旅游企業宣傳費用等多元經費體系。創新宣傳營銷體系,加強與有關旅游組織、旅游客源地的管理部門、開發商、文化、傳媒等的合作,建立旅游小鎮營銷聯盟;發揮旅游行業協會及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推進旅游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共同開拓市場。調動媒體營銷的積極性,促進旅游宣傳品創新,發揮電視、廣播、報紙、雜志、APP、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立體宣傳效應,引導和鼓勵聚集一批創意人才和創意企業,根據客源地的不同需求,創新開發多語種、多載體、多形式和各具特色的系列化旅游宣傳品。加強旅游營銷信息化建設,借助當前我省建設“智慧旅游”的契機,加強四川旅游信息資源網的建設,同時充分利用公眾信息服務網、旅游電子商務網等平臺和旅游信息服務中心等開展網絡營銷,使四川旅游小鎮形成四川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從而促進四川旅游小鎮旅游產品的特色化和精品化、實現區域內旅游資源的優勢互補,發揮區域的整體優勢,從而提高區域競爭力。(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R].四川省人民政府,2011

[2]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小鎮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J].云南政報,2005

[3] 黃前東.云南旅游小鎮農業產業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0

[4] 林峰.休閑旅游小鎮――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創新模式[EB/OL].http://,2015

[5] 云南省建設事業規劃[R].云南省人民政府,2009

[6]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J/OL]. http://,2016

[7] 方增福,羅輝,馬誼妮,姜芹春,卞云龍.玉溪市鄉村旅游發展調研報告[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7

[8] 高偉.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1

[9] 嚴音莉.旅游小鎮:國際旅游島建設重要突破口[J].今日海南,2011

[10] 張仁開.旅游小鎮:小城鎮建設的創新模式―兼論上海郊區旅游小鎮的發展策略[J].小城鎮建設,2007(7)

[11] 李曉陽.黑龍江省旅游小城鎮開發現狀對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8 (8)

[12] 李向明.發展旅游小鎮的意義[N].中國旅游報,2010-05-I2

[13] 劉德云.參型旅游小鎮規劃模式研究―以金門金湖鎮為例[J].旅游學刊,2008 (9)

[14] 肖練練.城郊旅游小鎮發展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3

[15] 和麗娟.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的云南旅游小鎮建設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3

[16] 徐冬東.古鎮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研究―以江蘇震澤古鎮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篇7

(一)溫江區鄉村旅游現狀

2012年,溫江區旅游總收入15.29億元,接待游客1170.55萬人。其中全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總收入達5.85億元,占旅游總收入的38%。但同期,成都市全年旅游總收入為1050.78億元,溫江區僅占1%;全年全市共接待旅游總人數12246.47萬人次,溫江區僅占10%。2013年,溫江區旅游總收入21.11億元,同比增長38.70%,接待游客1482.73萬人次,同比增長26.67%,旅游總收入占全區GDP比重達到5.8%,安置就業2萬余人。同年,成都市旅游總收入1330.66億元,溫江區占到1.5%;2013年成都市共接待15539萬人次,溫江區占到9.5%。此外,溫江區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46240人,從業人員中農民就業比例達到83%,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面達到85%以上。

(二)溫江區鄉村旅游現狀分析

從以上幾組數據不難看出,溫江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增長幅度也較大。尤其2013年,整個成都市受國際形勢的影響,入境游客增幅下降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幅。鄉村旅游的發展,對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等問題也都起到了較大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不難分析得出,溫江區的旅游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溫江區的全區旅游收入在成都市范圍來看,所占份額較少,最近兩年都只占到了全成都市的1%。旅游接待人數也遠遠不足,近兩年也僅占到全成都市的10%左右。二,就溫江區自身的旅游結構而言,鄉村旅游總收入在全區旅游總收入中僅占到了三分之一。就目前溫江區鄉村旅游現狀、產業結構以及區位條件來看,鄉村旅游還大有潛力可挖掘。

二、溫江區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品牌產品

通過對溫江區鄉村旅游的調查可以看出,溫江區的鄉村旅游雖然起步早,資源多,但真正的鄉村旅游品牌并不多,可以說根本還沒有“叫得響,拿得出”的品牌產品。究其原因,其一是從業人員多數都是農民,素質參差不齊,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沒有品牌意識和品牌營銷觀念。其二,政府缺乏有力的引導。某些地區出現了一些品牌,比如“萬春鹵菜”、“紅楓基地”等,但對品牌定位不準,挖掘度不夠深入;其三對品牌的宣傳力度也有限。所以溫江區雖然鄉村旅游產品眾多但還沒有形成如“郫縣農科村”,“錦江三圣花鄉”這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產品,自然也就難以發揮出品牌效應。

(二)缺乏對文化的深入挖掘

作為文化重鎮的溫江區,一直以“金溫江”的美名享譽海內外。不僅有著豐富的物產,還因為溫江區獨有的文化積淀。溫江區不僅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的發祥地,更有文廟、陳家桅桿等名勝古跡。可惜的是,溫江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形式和定位上,就是“吃農家飯、干農家話,住農家屋”,以休閑娛樂為主,形式單調,缺乏特色。沒有更好的深入挖掘溫江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三)缺乏與產業的結合

溫江區是我國三大花木基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中國第二大花卉苗木生產銷售市場。此外,溫江盆景還是川西盆藝的代表。但目前溫江區的鄉村旅游很少和花卉苗木產業相結合進行發展,還處在單純的農家樂階段,形式也是以私人老板為主,規模較小,基礎設施和接待能力也有限。不僅沒有利用好當地的產業優勢,使得鄉村旅游本身也缺乏長久持續的吸引力。

(四)缺乏區域間的合作和統一規劃

以溫江區為例,其核心產業主要是花卉苗木,與周邊接壤的郫縣在產業上有很多交集。但這兩個區縣并沒有就鄉村旅游展開深入的合作。兩區縣的鄉村旅游基本還是以家庭為單位,政府也沒有在區域間進行更深入與更全面的統籌規劃。使得這些農家樂不僅接待能力有限,同時還容易在同片區內造成產品同質化,缺乏差異性和特色性。從而出現低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鄉村旅游產品無法更進一步的提檔升級,也無法出精品。

三、新型城鎮化建設對溫江區鄉村旅游的影響

對溫江區鄉村旅游問題的總結,可以發現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人民需求的提高,城鄉結合進程的加快,鄉村旅游不再是簡單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們對鄉村旅游的定位也不能僅從旅游產業單一發展的角度來思考,應該更加多元化,產業之間的結合也更加的密切,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提出,溫江區的鄉村旅游應以發展現代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為目標,以內需為導向進行產業發展。同時應當通過內需型產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如溫江區的花卉苗木產業等),拉動鄉村旅游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全面質量提升,并推動鄉村土地配置市場化、農村土地資本化,提升和保證農民的基本財產權利,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直接帶動農民就地就業、農業就地轉型、農產就地增值、農村就地城鎮化。

四、溫江區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對策

(一)以“大區域”的整體理念進一步打造溫江區鄉村旅游

在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獨立發展逐漸不能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統籌區域旅游發展對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提出后,區域旅游發展對促進形成高效的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實現旅游產業經營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化、中型旅游企業連鎖化、小型旅游企業專業化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而溫江區地理位置優越,產業基礎好,更有著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因此更應利用自身優勢,樹立“大區域”的理念,對旅游產業鏈進行更加有機的整合,推行和打造區域之間的無障礙旅游和無縫隙服務。積極推進合作區域內旅游交通體系化、旅游服務一體化、旅游信息聯動化。

(二)打造精品特色旅游村的同時對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溫江區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應抓住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契機,打造一批精品文化特色旅游村。在建設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醫療服務圈,整體帶動農民生活水平和鄉風文明水平的提高的同時,提高旅游基礎設施的等級。如:村級道路、溝渠、田園綠道等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建設,移動光纖、WIFI等信息化資源的進一步覆蓋等。

(三)引導鄉村旅游項目集群發展

溫江區應充分利用自己的產業優勢,加快鄉村旅游項目的集群發展。以旅游為主導,帶動花卉苗木業、奇石產業、有機農產品產業等與旅游相關的泛旅游產業的發展。形成一批以特色產業聚集為依托的旅游產品。如:川西特色林盤、魚鳧民俗文化村落、特色花木產業區等特色旅游產品。

(四)強化鄉村旅游品牌創新

溫江區的鄉村旅游雖然起步早,發展快,但缺乏叫得響的品牌。溫江區應在做響溫江休閑農業名片上加大力度。不僅要加強國家A級景點和景區申報評審,更應通過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節慶營銷等手段,打造出一批能享譽四川乃至全國的旅游精品,擴大溫江都市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加強對復合型旅游人才的培養

篇8

1.能夠促進和帶動寧夏經濟的全面發展。旅游業是綜合性的行業,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能夠帶動農業、工業、交通、餐飲、住宿、文化教育的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具有先導和關聯帶動作用。旅游業還可以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相應地擴大就業,有力促進寧夏經濟的全面發展。同時旅游業不僅是“無煙產業”,而且還是“朝陽產業”,與發展“綠色產業”相適應,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2.是推動寧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寧夏的旅游業發展的是特色旅游業,建設開發了塞上避暑寶地、黃河金岸勝景、民族風情家園、陽光沙療福地等新景區,建設了一些塞上水鄉、雄渾大漠、回鄉風情、歷史文化、紅色旅游等旅游景點,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來寧休閑觀光。這些景點帶動了寧夏的餐飲、 住宿、旅行社、娛樂等多個行業經濟水平的提升,同時還帶動文化產業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我區保險、通訊等服務領域的相應發展。對于促進社會穩定、產業結構優化、減輕就業壓力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色旅游業將給寧夏經濟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3.是實現國家向西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寧夏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是省級回族自治區,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有“中國穆斯林省”之稱。對于我區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并且發展旅游業還具有濃厚的回族風情這一優勢特色。回族的宗教、節慶、歌舞、飲食服飾、民間藝術以及濃厚的民俗民風,都是重要的、寶貴的旅游資源,有利于推動我區特色旅游業的發展。通過發展旅游業,可以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對外貿易和對外聯系,可以推動國家實現向西發展的戰略任務。

二、寧夏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旅游資源開發層次低。寧夏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旅游業起步晚,旅游資源的開發資金是有限的,不少地方旅游景區(點)的開發資金投入不大,使旅游景區(點)處于初級開發階段,旅游資源的優勢沒有凸顯出來,因而旅游資源也就沒有明顯地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

2.旅游資源文化內涵開發不足。具有濃厚回族風情的旅游資源開發對寧夏旅游業的發展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但是大多數旅游景點處于初級開發階段,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停留在淺層次上, 缺乏民族文化的深度開發,特色旅游資源的價值沒有充分地體現出來。回族文化旅游資源在旅游景點開發中所占的份額比較少,相對旅游業中的特色資源及特色文化內涵開發不夠,對旅游業的發展貢獻相對低,沒有形成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旅游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由于近年來旅游業發展比較快,旅游資源開發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促銷優勢。受地區自然環境、旅游資源結構等方面的影響,旅游業的社會化、市場化、規模化程度比較低,旅游業的規模經濟不是很顯著。旅游業內部競爭比較明顯,外部缺乏競爭力,從而導致了寧夏旅游產業綜合競爭力不是很強,旅游景點開發出的旅游產品知名度不是很高,對于全國旅游市場上來講,旅游產品所占份額不是很高。

4.旅游業開發資金投入不足。近年來,寧夏旅游資源的開發政策出臺不多,沒有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支撐,招商引資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實施力度不夠,導致寧夏旅游業開發資金投入不足。沒有較高的資金投入,導致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旅游商品開發不多,旅游交通狀況沒有得到很好改善,從而使旅游業的發展機會大大降低。

5.旅游管理人才缺乏。近年來,隨著寧夏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從業人員的數量開始不斷增加。從整個旅游從業人員隊伍看,旅游業的相關產業人力資源缺乏,尤其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管理人才的缺乏會影響寧夏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影響旅游產業經濟效益的發揮。

三、寧夏旅游業的發展對策

1.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產業規劃方面的主導作用。由于寧夏旅游業發展比較落后,并且各地各自為政,沒有形成統一的發展規劃,所以導致旅游業發展主題水平偏低。因此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業規劃的主導作用,逐步以文化理念打造景觀,以基礎設施提升景觀,以生態環境扮靚景觀的原則來完善區、市、縣旅游產業規劃體系,詳細規劃塞上江南新天府、賀蘭山歷史文化、六盤山紅色、生態“三大旅游板塊”建設,重點開發建設陽光沙療福地、塞上避暑寶地、黃河金岸勝景、民族風情家園四大新景區等,形成以自治區級發展總規劃為指導,市縣發展規劃相配合的旅游業規劃體系。

2.加強旅游企業管理,提高旅游企業發展能力。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區旅游企業無論數量和質量都有了較大水平的提高,但是旅游企業無論規模和管理水平都處于較低層次。為此要以資產為紐帶,扶持、引導旅游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管理具有優勢的旅游業企業,大力推進旅游景區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改善旅游酒店業的軟、硬件服務設施和配套體系,發展多種具有專項服務功能的酒店,提高酒店的服務質量。同時,進一步強化旅游景點購物和娛樂功能,應做大做強幾個國際旅行社的服務品牌,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品牌的旅游服務機構及其網絡營銷,挖掘旅游企業的發展潛能,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的產業化水平。

3.不斷開拓市場,開發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市場的競爭力。在做好區內旅游市場的前提下,充分做好國內旅游業的發展。首先充分發揮寧夏地理位置及其歷史、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會展經濟和商務旅游,積極開發農村旅游。同時提高周邊省份以及區內休閑度假市場的營銷力度,有重點地到臺灣等境外市場宣傳推介,開拓臺灣、東南亞等地區的旅游市場。其次,大力開發旅游特色商品,圍繞“一河兩山兩沙兩文化”特色資源,提升景區品位,重點整合賀蘭山東麓文化旅游帶、六盤山和沙坡頭旅游區,打造“寧夏旅游黃金走廊”,力爭青銅峽谷、須彌山石窟、水洞溝遺址進入國家風景名勝區,從而提升旅游業的產業化水平。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旅游產品的知名度。由于寧夏地處內陸,地域面積小,旅游資源的知名度相對來講比較低,因此要開展多種宣傳活動,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宣傳寧夏的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寧夏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與區內外、境內外媒體的友好合作,介紹寧夏特色旅游,推出新的旅游產品,引導旅游消費數量,更好地促進區內旅游市場的發展。其次繼續開展銀川摩托車旅游節、寧夏國際汽車西部行旅游活動等大型旅游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區內外游客,提升寧夏旅游業的知名度。除此之外,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境外重點市場所需的產品,吸引高端游客,提高入境旅游的綜合效益。

5.加強旅游業人才隊伍的培養。針對我區各旅游企業普遍存在人員結構、人員數量不合理現象,需要建立良好的旅游業人才開發、引進、培養機制。一是要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競爭機制,引進和招聘高層次的人才,著重要引進既有理論修養、又有綜合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旅游行政管理人員、旅游規劃、設計研究等專業人才。二是要建立起合理的用人激勵機制,以良好的管理體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三是加大旅游人員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現有人員的知識和職業素養。四是加強校企合作力度,逐步加大高校和旅游業之間緊缺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

總之,旅游業的發展逐步走上正軌,在寧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們應該不斷提高旅游業的管理水平和旅游企業的發展實力,發揮寧夏特色旅游資源優勢,帶動本地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進一步推動寧夏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夏區情數據手冊2009―2010[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

[2]寧夏經濟要情手冊2009.寧夏回族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

[3]寧夏年鑒2009[M].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

篇9

一、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動力分析

(一)源生動力――消費者需求

需求是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的源生動力。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于旅游消費需求的日益升級。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增強,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觀念的更新,大眾化旅游需求正轉化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個性化體驗旅游需求,文化日益成為旅游的最初動機和最終目的。而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產業高關聯度、文化展示性以及體驗、休閑等特征,強調滿足人們精神性、文化性、體驗性等需求。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文化及創意正好滿足了旅游者對文化的需求。這就要求旅游產業必須引入文化元素,利用文化的創造性豐富旅游產品類型,增加文化創意產品,提升旅游產品文化內涵,保證并拓展更廣闊的旅游市場。

(二)內生動力――市場競爭

市場競爭是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內生動力。兩大產業本身就是有限性資源,而競爭是實現有限資源合理配置的方式與途徑。文化企業與旅游企業在產品、制度與模塊、核心能力等三個層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競爭。因此基于共同利益和長遠發展期望,各文化企業與旅游企業加強合作的過程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

(三)外部支撐力――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外部支撐力。制定和完善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政策、制度及規劃,能有效地避免和規制盲目、重復、破壞資源的純粹追求利益的融合行為,逐漸形成有利于旅游產業融合的市場運行機制。成都市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

(四)外部助推力――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是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外部助推力。信息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應用范圍的拓展、融合程度的加深,為拓寬文化傳播渠道,豐富文化表現形式,完善文化體系等做出貢獻;同時為旅游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平臺,并且為個性化、互動性的虛擬旅游構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打破文化創意產業門類的邊界,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傳播文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進一步融合。

二、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路徑分析

根據上文對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動力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技術進步、市場競爭加劇、產業活動的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及市場需求改變等內外部動因的推動下,都有可能引起技術邊界、資源邊界、產品邊界及市場邊界模糊或消失,也就意味著產業多層面邊界的突破和多層次產業融合的形成。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都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逐漸走向融合發展的道路。

三、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路徑選擇

(一)技術融合路徑

兩大產業各自開發、利用資源以及研發產品所需技術的結合是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

1.提升文化創意產品和旅游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創意驅動作用,加快高新技術對傳統文化創意產業的改造升級,培育形成數字出版、動漫制作、創意設計、網絡游戲等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推動VR(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在旅游資源展示領域的應用,增強旅游產品的科技表達能力。

2.在營銷渠道方式上充分運用新媒體,注重信息服務功能建設。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進行營銷,以改變傳統營銷觀念和營銷手段的形式來實現對市場的宣傳和占領。

(二)資源融合路徑

成都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敢為人先的創意精神為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是兩大產業共同發展的載體。

1.深入發掘融合區域內旅游資源及文化資源。成都市現有以都江堰為代表的水文化、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熊貓文化、以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文化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武侯祠為代表的三國蜀漢文化、以川酒川菜、名小吃、農家樂等為代表的飲食休閑文化、以名優川茶及其泡制工藝、茶館、茶道為代表的茶文化以及以川劇、清音、金錢板、諧劇等為代表的地方戲曲文化等標志性文化資源,同時還應注意挖掘例如網絡游戲、動漫樂園、博物館、音樂節、影視基地等伴隨著創意產業的發展而出現的新的旅游吸引物,豐富完善成都市的資源類型。

2.積極創造區域內旅游與文化創意的融合資源。具體來說,一是依托休閑元素創新融合資源。依托成都市“國家旅游休閑示范城市”的品牌,利用成都市特有的休閑氣質,挖掘其在都市、鄉村、古鎮、郊野等方面的休閑元素,打造城市休閑產品、營造休閑文化氛圍,提升消費者的休閑創意文化體驗。二是依托文化創意元素創新融合資源。依托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成都創意設計周等節會活動的舉辦,建設一批旅游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依托成都市1000多個村寨、10萬多個院落,打造創意主題村落集群;將文化創意產品與旅游產品通過創新組合,活化文博產品,推進城市特色博物館建設。三是依托世界遺產創新融合資源。以都江堰-青城山、大熊貓棲息地等世界遺產為依托,同時聯動周邊的峨眉山-樂山大佛、九寨溝-黃龍等世界遺產,重點發展遺產體驗旅游產品;利用“川劇、蜀錦、蜀繡”等極具成都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的興建、實景舞臺劇的創作演藝等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型為旅游產品。

3.推動區域間優勢旅游與文化的整合。成都作為四川省中心城市,可依托豐富的四川省頂級旅游資源,加強與省內其他市州資源整合,聯動發展;結合成都、重慶、西安、昆明的資源優勢、加強與西部城市的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旅游合作協作機制和協調機構,加強文化創意旅游交流合作,整合區域間旅游資源與文化要素。

(三)產品融合路徑

成都市以文化旅游產品、旅游商品和文化創意產品等為主的三位一體的文化旅游創意產品結構的優化是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走向融合的標志。

1.開發成都特色文化創意產品。充分挖掘成都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結合市場需求,鼓勵文化企業研發生產具有古蜀文化、熊貓文化、三國文化等獨具成都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并通過娛樂、休閑、游戲及文化資源靜態活化等方式引入到大眾旅游者的身邊。

2.打造成都新型文化旅游產品。構建以遺產觀光、特色休閑、時尚購物、美食體驗、養生度假為核心,特種旅游、自駕旅游、科技旅游、醫療旅游為補充的等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同時增加夜間旅游活動產品、互動虛擬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

3.設計成都特色旅游商品和工藝品。重點開發以蜀錦、蜀繡、為代表的古蜀文化商品;以漆器、竹器、泥塑為代表的地方民俗商品。注重將文化符號、創意元素、時尚與工藝設計運用到旅游紀念品、特色旅游商品的設計中,強化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四是打造成都特色旅游演藝娛樂產品。在現有《金沙》、《天府蜀韻》、《魔幻金沙》等劇目基礎上充分挖掘川蜀文化,運用現代高科技的展現手法創新表現形式,創作大型旅游劇、大型旅游實景劇等演藝劇目,打造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有全國影響力和市場效益的旅游演藝產品。

(四)市場融合路徑

市場要素的融合是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動力。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市場營銷企業和旅游產品銷售企業以市場營銷、品牌整合與培育、市場運作等為融合要素,從而打造出具有影響力和廣泛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產品品牌。

1.市場營銷創新的融合。以文化傳播渠道和旅游產品銷售模式的整合為導向、創新全媒體營銷模式,實現從傳統營銷向新媒體營銷、智慧營銷、節事營銷、影視營銷、演藝營銷轉變、加強旅游城市形象整體推廣、旅游精品線路策劃包裝、重要節會賽事營銷、影視綜藝節目合作,綜合運用電視、廣播、報紙、海報、網絡、櫥窗等多種渠道,形成全民宣傳、全民參與的大營銷格局。

2.品牌整合與培育。以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園區為支撐,構建成都市文化創意旅游品牌體系。以文化與旅游結合為導向,有效挖掘成都市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資源內涵,塑造一批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夠占有較高市場份額的特色文化創意旅游品牌產品;以傳媒、文博旅游、演藝、創意設計、勇游戲為重點,培育一批能夠吸納先進要素,引導市場選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創意品牌企業;依托歷史文化街區、天府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以產業園區、特色街區、藝術聚落為重點,打造一批具有產業示范效應和聚集效應的旅游創意品牌園區。

篇10

1817年斯蒂芬森決定在他主持修建的鐵路線(利物浦――曼徹斯特)完全使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任務,自此以后火車以其運載量大且安全性強的特點成為支柱性的重要交通工具,隨后鐵路旅游也應運而生。然而我國的鐵路旅游發展滯后,而且缺乏特定的目標群體,也沒有較為完善的線路規劃。雖然有的旅行社以“夕陽紅”旅游專列、夏令營旅游專列等為主題做過相關策劃,但也存在缺陷反響一般。此后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順利通車,是最壯觀的一條鐵路旅游線路,也成為了世界各地游客最想體驗的鐵路旅游項目。在這之后“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成為了發展較好的案例之一。

一、鐵路旅游研究綜述

(一)鐵路旅游及產品特征

鐵路旅游,是鐵路相關部門、政府和旅游經營者憑借鐵路和鐵路沿線的吸引物等其他條件,以火車為載體,以行駛路線為基本路線,以一定視覺范圍內的沿線景點為對象,向乘客提供各種物品和服務的旅游產品。這種旅游產品既可以作為基礎交通工具提供服務,也可以擔任旅游吸引物的相關角色,滿足游客旅游需求,現有形式包括鐵路博物館、旅游專列等。

鐵路旅游產品是一個整體概念,是以服務形式體現的組合產品。鐵路旅游產品可按照旅游資源(即鐵路和沿線的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指鐵路交通設施、沿線的旅游基礎設施及鐵路專列的特殊設施)、旅游服務(指鐵路基本的交通運輸服務、沿線風景區的餐宿等服務和專列的特色服務)等具體服務對象進行分類。也可按照六大要素等方式分類,但是鐵路旅游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出游形式,又表現出一些與般旅游產品所不同的特性:可移動性、旅游季節的拓展性、帶狀分布性。

(二)鐵路旅游運輸研究綜述

1999年,濟南鐵路局的呂寶水和王菊園分析了鐵路旅游信息聯網需具備的內外部條件,遠程信息聯網將給鐵路旅游帶來的發展,及信息聯網將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1年,北京鐵道部經濟規劃研究院運量所的王暉軍指出,為了加快鐵路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轉變觀念,制訂鐵路旅游戰略規劃;鐵路旅行社必須聯合經營,發展規模,組織好旅游運輸;開展旅游景區外部鐵路運輸通道建設;2003年,楊桂鳳、王暉軍等學者分析了當前我國旅游市場的現狀,闡述了鐵路旅游運輸的發展潛力,對鐵路旅游運輸需求進行了預測,并提出了鐵路發展旅游運輸的對策和措施;2006年,李書劍和吳國清分析了上海鐵路旅游交通的現狀,提出發展鐵路旅游交通的意義;2007年,高蓉等立足于鐵路交通旅游一體化產品的開發,首次將流程的概念引入到鐵路交通旅游一體化體系中,初步構建了鐵路交通旅游一體化產品的開發流程。

(三)旅游專列研究綜述

2000年,陳啟躍和王志民提出旅游專列線路設計要遵循明確目標市場,了解旅游供給一體化程度和旅游者意愿的準則,以最大限度滿足旅游者的需求;2002年,賈俊芳從鐵路運輸企業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影響旅游列車開行方案的諸多因素,構建了評價旅游列車開行方案的指標體系,提出了用AHP方法評價旅游列車開行方案的構想;洛陽鐵路分局的張云芳為鐵路開行旅游專列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策略,強調要發展集團運作,完善保證體系和建立專業隊伍等;江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林毓銘提出開發高格調、高品位、全方位的旅游列車服務,促進以旅游交通為依托的廣義旅游的發展;2003年,北京鐵路分局客運營銷分處工程師苑秀芳提出利用既有線路及設備資源,探索旅游資源與開發列車新品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劉莉針對當前鐵路短途客運下降的現象,通過市場調查和分析,提出開發雙休日旅游列車,并分析其可行性與必要性;西北師范大學的劉睿文分析我國西北旅游業發展現狀和制約西部旅游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提出開發“西部之星”旅游列車新品的構想(線路設計、列車選擇和服務等);山東師范大學的閏娟和王紅蘭分析老年旅游市場的特點,提出老年旅游專列的發展策略,并對旅游專列前景進行展望。

二、“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開發的必要性

(一)功能轉化的原因

鐵路運輸的主要優勢在于運載量大、價格相對較低且安全性能較高,但是劣勢在于花費時間較長,如遇處理緊急問題,可能不會采用該種方式。隨著其他運輸方式的發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的開通和航空運輸的日益發達,鐵路客流運輸功能受到沖擊。因而開展鐵路旅游成為鐵路客運功能轉換的較好途徑,有利于拓展市場,增加旅客運輸量和收益,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二)新型旅游的需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要求的提升,傳統意義上的旅游產品無法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傳統意義上的觀光旅游、度假旅游等主要旅游活動類型,已經逐漸被各種新奇的旅游形式如:探險游、生態旅游、鐵路旅游等取代。

(三)“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開通的現實意義

1、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開通提升了該地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促進了敦煌內外的經濟交流和資源轉換。

2、對地區社會文明的意義

就敦煌文化的推廣傳播而言,“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的開通和運營,是該地區的社會水平發展較高的體現。此外,還有助于提高酒泉、敦煌等地區的社會發展指數,有助于向他地區,甚至其他國家弘揚敦煌文化。

三、“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的創新營銷模式

(一)打造特色旅游快車

特色旅游快車應是旅游專列的“升級版”,從各種必備裝置到細微之處,無不一游客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這樣的特色旅游快車目標是和風靡歐洲的“東方快車”一樣,集六大要素于一體,成為典型意義的奢華旅游產品。讓不同的游客同樣感受到的人性化的制度。特色旅游快車應做到如下幾點:

1、獨特的車廂:因國內市場目前的高端旅游消費需求較小,較多考慮國外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這趟列車可進行標準細化(分標準、豪華、總統3種配置)。除了臥房車廂外設有藝術表演和購物相關車廂,在車上滿足乘客各項需求。

2、精美的裝飾:車內應是獨具敦煌風情的裝潢設計,套房的裝飾也該搭配充滿盛唐風韻和描述“絲綢之路”盛景的畫壁。充滿敦煌風情的車廂,可陳設以傳統的唐朝家具為主的配飾,處處體現傳統的獨特居住環境,使游客零距離的感受盛唐生活,體驗民俗風情。

3、設有酒吧車和通宵營業的演藝車,乘客可以欣賞各種文藝節目,在酒吧車舉辦專題講座,在客人還沒到達前了解絲路文化,以豐富旅客的列車文化生活。

(二)配合精準營銷策略

1、精準營銷概念

精準營銷是指依據準確的消費者數據,對其進行實時的分析和挖掘,即時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傳播給目標客戶,最后可以將傳播的效果非常準確地測評出來。超市優惠券和Google廣告條實質都是精準營銷。準確的消費者數據來源于消費者的收銀條,消費者買了什么,消費金額,購買的傾向和購買的周期等諸多信息。

2、精準營銷操作方法

在商場或超市的收銀機內安置一種軟件,消費者在收銀的同時,軟件會立即對其購買信息進行分析,在打印收銀條的同時,連接在收銀機上的獨立的小打印會打印出相應的優惠券。

3、精準營銷目標

精準營銷的絕妙之處在于,鎖定三個目標群體,吸引潛在顧客。

(1)準確地講:“讓沒有用自己產品的客戶用自己的產品;挖競爭對手的客戶;讓用了自己產品的用戶用得更多。”

(2)凡是購買其他旅游產品的游客(重點關注對敦煌旅游有傾向的游客),在航空售票處或訂票處,都可以獲得敦煌旅游的精美宣傳畫冊和優惠券(優惠券應具有一定時效性)。

(3)凡是購買“敦煌號”品牌旅游列車旅游產品其中任何一種,在拿到旅游車票時,還會得到一張下次購買同類產品的優惠券或是購買其他類產品的優惠券,如返程鐵路旅游車票等。當這些游客得到這些優惠券時,會被鼓勵購買的更多或多次購買。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