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絡交友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0: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網絡交友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網絡交友的認識

篇1

對此,華東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問題》編輯田項夏給出了建議:

首先,缺乏自我保護觀念和防范意識也是女性遭受害的直接原因。遭到騙財騙色的女性被害人一般朋友較少或者獨居,缺乏辨別力,也表現為缺乏必要的警惕和自我保護意識。她們對犯罪人缺乏防范心理,易輕信犯罪人,以致遭受損失。女性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對風險的防范意識,理性、客觀認識網絡世界,不沉溺、不美化網絡世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

其次,被害人獨處或隱蔽的地點也容易成為縱容犯罪發生的地點因素。有的女性被害人獨居或者和加害人相約的環境比較隱蔽,與外界相對隔離,不容易為第三人進入或發現,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被發現的可能,犯罪人容易對女性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實施劫財或劫色等犯罪行為。因此,建議女性盡量不要單獨與陌生人見面,至少見面應在公開場合。

最后,女性應認清網絡特性,提高防范意識。我們應該認清網絡虛擬性、隱匿性、超時空性的特點,自覺破除虛擬網絡交友帶來的神秘感,化虛為實。網絡交友只是眾多交友渠道之一,它不是唯一的交友渠道,應將網絡交友與其他交友途徑結合起來才能正確看待網絡交友。在網絡交友中,要注意隱蔽真實身份,增加防范意識。要學會辯證地分析,認識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對交往對象形成正確認知。

網絡社交具有虛擬性、隱蔽性、超時空性、信息流動的快速性等特點。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中,大量虛假信息泛濫,在網絡上人們可以做各種偽裝。曾經有一幅漫畫諷刺了這一現象。畫的是一只狗兩個后腿著地,兩個前爪正在電腦鍵盤上打字,上面寫著:“在網絡里,沒人知道我是一只狗。”

篇2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生活方式 現狀

如今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大學生作為時代前沿的群體,越來越多地把網絡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娛樂休閑的陣地及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新途徑。充分認識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可對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網絡生活方式,維護校園穩定,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奠定基礎,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

1.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

全新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社會生活空間帶來了人們行為方式、思考方式、社會關系的改變,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尤為深遠。在網絡娛樂、交流溝通、信息獲取方面,大學生網民表現得較為活躍;在商務應用上,大學生網民網購比率達43.1%,使用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比率分別達40.1%和38.9%。[1]

1.1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類型。

綜合現行對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研究來看,目前,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類型有網絡學習生活方式、網絡社交生活方式、網絡娛樂生活方式、網絡交易生活方式、網絡政治生活方式等[2]。

1.2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1.2.1大學生學習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分享合作、完成網絡課件等。如:依托微博、博客、BBS、通訊群等網絡平臺接受課堂教學,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地選擇老師,選擇課程,接受課堂教學,完成作業及提交作業,共享學習教案,搜索學習資源,等等。

1.2.2大學生網絡社交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進行網絡交流、網絡交友、網絡虛擬社區等。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博客、交友網站,多渠道、多方式地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臺空間。網絡交友主要包括休閑交友、商務交友和婚戀交友、社區交友、網絡求職等。

1.2.3大學生網絡娛樂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利用網絡可以進行音樂欣賞、觀看影視、開展網絡游戲等。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娛樂休閑活動方式,其中,網絡游戲是目前大學生網絡娛樂休閑的主要方式,很多學生通過網絡游戲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

1.2.4大學生網絡交易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大學生網絡交易生活方式主要體現為網絡購物、網上交換、網上出售等。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商店、網絡商場、網絡商城層出不窮,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已在大學校園逐漸流行起來。

1.3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特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網絡生活方式除了具有網絡生活方式本身的特點,還具有網絡生活方式的普遍性、網絡生活態度多樣性、網絡生活方式差異性等特點。

2.不合理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原因

2.1網絡時代,教育主體對網絡生活方式的認識、把握不及時、不透徹。

網絡的發展太快,很多高校對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了解不夠,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生工作干部對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現狀都不大了解。一些學校對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引導重視不夠,部分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認識不夠,導致學生在選擇網絡生活方式,參與網絡生活的過程中心理障礙突出,嚴重影響了校園的和諧及社會的穩定。

2.2“90后”大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家庭教育的誤區。

家庭環境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其性格、為人處世的能力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在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及復雜的社會環境時,他們容易出現適應障礙,從而陷入網絡生活,養成不合理的網絡生活方式。

2.3大學生本身對網絡的把握認識不夠科學。

大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網絡依賴性強,普遍具有“盲從心理”,盲目崇尚網絡技術,具有較強的“偏激心理”和好奇心理,更容易受到網絡傳播中不良信息的蠱惑和感染。另外,大學生較強的逆反心理也是造成他們不合理網絡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因素。網絡不良信息,難免會對道德發展不完善、自我約束力弱的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2.4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網絡環境復雜難辨。

一方面,網絡環境錯綜復雜。由于網絡生活具有在精神層面先天不足的缺陷,因而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也會焦慮與不安,生活習慣混亂。另一方面,大學生成長的社會環境復雜。大學生生活習慣除了受網絡虛擬生活環境的影響外,必然也受到現實生活環境的影響。如:社會中各種不穩定因素使大學生移情于網絡生活、社會中各種陋習散布到網絡讓大學生難以駕馭。

總體來看,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類型多樣,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教育主體、教育客體、外部環境等都是構成大學生不合理網絡生活方式主要原因。只有分析現狀,找出問題,才能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維護校園穩定,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篇3

2012年的壓歲錢話題并未隨著節日的離去而終結,許多家長仍在頭疼孩子的壓歲錢該如何處理。歸還他們,又擔心他們亂花;幫他們攢起來,又錯過了培養孩子理財觀念的一次大好機會。現在來看看西方家庭里教孩子理財的計劃吧――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知道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

5歲: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并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的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并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并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替他人購物以獲得報酬。

9歲:可制訂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平時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如買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辨識商業廣告,并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后,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新數據:10%的英國男人入侵其伴侶網絡賬號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根據對1000名18歲以上的英國成年人的調查,10%的英國男人承認曾經用其伴侶的密碼侵入她們的網絡賬號,女人熱衷此道的則只有6%。大多“伴侶入侵”并沒有采用高技術,只是簡單地利用了伴侶留下的密碼,將同一密碼用于很多賬號的人高達76%。

新現象:梁朝偉引發“生活體”走紅

“梁朝偉有時閑著悶了,會臨時中午去機場,隨便趕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機,比如飛到倫敦,獨自蹲在廣場上喂一下午鴿子,不發一語,當晚再飛回香港,當沒事發生過,突然覺得這才叫生活”。這條微博迅速引起網友圍觀,有的網友羨慕梁朝偉“懂得生活”,也有網友開始計算梁朝偉一天來回倫敦的可行性,還有網友干脆發起“生活體”造句:____有時閑著悶了,會臨時中午去_____,隨便趕_______,比如______,獨自____________,不發一語,當晚再________,當沒事發生過,突然覺得這才叫生活。

新關系:愛稱大曬場排行榜

擁有愛稱,真的會讓伴侶關系黏得像蜜糖一樣。由92480名網友參與投票,曬出自己和另一半的甜蜜愛稱。

親愛的:5.55% 老公、老婆:25.12% 乖乖:6.27% 寶貝兒:22.16% 老婆子、老頭子:2.79% 孩兒他媽、孩兒他爸:1.94% 豬(豬頭):19.63% 其他:16.54%

新交際:網上約會漸成主流交友方式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研究稱,網絡交友已成為繼朋友介紹之后、男女建立戀愛關系的次等主要方式。心理學家稱網絡交友已成當今數字社會重要交際方式,但研究人員同時警告,不要過分相信交友網站提供的在線配對測驗等,并稱這些測驗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

篇4

關鍵詞 微信 大學生 交友 信息交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Students Use We-chat to Make Friend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Status

WEN Hengyue, ZHANG Wei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4)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surve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we-chat college dat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 we-chat frequency to students' cognitive differences. Through we-chat to make friends, functional u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four people exchanges and other investigation analysis. Finally, the two groups continued use of the we-chat but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concluded that the micro-channel to some extent expand the college's circle of friends and dating channels, insecurity network for dat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aversion, we-cha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trend.

Key words we-chat; college students; make friends; information exchange

微信作為一種新興的手機交友及信息交流工具,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廣泛應用。微信具有強大的聯通功能,打造了一個“全民社交圈”,其傳播方式是點對點和點對面的有效結合,這在無形中整合了具備地域特點的群體傳播功能,并且具有廣泛的LBS涵蓋面,使得人際交往從個人所熟悉的強聯系人群擴展到原本陌生的弱聯系人群。微信拓寬了大學生的交友渠道、豐富了大學生的信息交流方式。當代大學生作為新媒體的龐大受眾群,新媒體的滲入對他們的人生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與此同時其引發的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的變化,應當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視。所以,研究微信對大學生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1 研究背景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 2011 年推出的新型信息交流工具,它借助網絡實現了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的交流和傳輸,同時支持多人聊天。目前,微信用戶數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尤其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當今信息網絡技術以其雅俗共賞、內容豐富、影響面廣、傳播迅速等特點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網絡人際交往是對傳統人際交往方式的重要補充,對當代大學生具有多方面的影響。本文在現有的微信對信息交流的影響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對微信在結交朋友、功能使用、信息處理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研究,旨在探究微信對大學生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的影響,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信息交流平臺,以及探究使用頻率不同的大學生對微信這一新型交流工具的認知與理解。

2 調查研究概況

2.1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調查法,目的是探索微信怎樣影響大學生的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具體包括:大學生如何使用微信結交朋友;大學生如何使用微信和熟人以及陌生人溝通聯系;大學生對微信功能的使用情況,及其所反映出的大學生心理和行為;大學生如何通過微信獲取自己所需信息以及怎樣處理信息。

此次問卷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通過網絡問卷結合校園訪談的形式進行調查。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結果盡可能合理有效。網絡調查問卷開放兩個月,收取了13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34份,校園隨機訪談采訪了60位學生。對回收問卷進行錄入、整理運用SPSS19.0和Excel等統計工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2 數據統計處理

網絡調查問卷中關于微信使用頻率的描述可以看出,大學生中絕大多數人使用微信,并且有一半以上人經常使用。另外,從訪談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60名受訪人員均知道微信,16人不使用微信,其中有5人曾經使用過微信。由以上數據可知,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使用廣泛,研究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本文的所有研究分析基于有效問卷和訪談實錄進行。

3 微信對大學生交友的影響

3.1 微信交友方式及交友對象

微信中加好友的方式共有八種,分別是通過QQ號碼加好友、通過手機通訊錄加好友、掃描二維碼、搖一搖、通過漂流瓶加好友、通過搜索附近的人加好友、通過搜索公共賬號加好友以及通過微信賬號加好友。這八種方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將現實世界的朋友之間的關系強化,另一類是在不認識的陌生人中不斷地發掘新朋友。

調查結果顯示在“同學”、“朋友”、“老師”、“父母”、“其他親人”、“陌生人”這六類人中,大學生主要和同學、朋友使用微信溝通,且頻率較高,和陌生人使用微信交流的頻率最低。

3.2 微信交友中對陌生人的態度

問卷調查對象體現出的處理陌生人所傳達信息的積極程度、對陌生好友的感情可靠程度的判斷以及微信中陌生好友所占比例三個變量均采用李克特(Likert)5點尺度進行測量。從問卷中相關題目和訪談情況得知,大多數人對于陌生人傳達的信息不會輕易相信,其他人具有“查證傾向”的行為,會從對方資料、交流方式等來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您認為微信上與陌生人交友的感情可靠程度為多少?”此題結果作為“信任程度”數據,“微信好友中陌生好友所占比例”定義為“陌生程度”。

表1列出了變量間的Spearman(斯皮爾曼)秩相關分析,由表中數據可知,每組變量之間均呈現顯著正相關。其中相關系數最大的是對陌生好友的感情可靠程度與微信中陌生好友所占比例之間(0.435),結果表明用戶所認為的陌生好友感情可靠程度越低,其微信中陌生好友的比例也越低,對待陌生人傳達的信息處理態度越消極。

表1 變量間的相關性檢驗

**.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3.3 大學生微信交友過程中自我保護意識

研究表明個體會通過網絡元素表達一種對自我形象的訴求。這在微信中常見的就是對賬號網絡名稱、頭像、個性簽名等的設計。對這些元素的設計,表現出社會個體不同的興趣愛好、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等,通過這些舉措將處于網絡空間中形形的人標簽化和符號化,為有相同愛好或相近品位的社會個體創造交往的機會和空間。個性化的設置利于用戶利用LBS功能結交興趣相投的好友,也容易出現一些人捏造虛假個人信息來搭訕和傳播虛假信息、詐騙信息的行為。對于在微信上填寫個人信息和頭像的真實性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57.03%的受訪者選擇“大部分真實”。通過訪談可知大學生在網絡社交工具中很看重隱私的設置和安全性,部分學生嘗試用定位功能結交陌生好友,絕大多數學生不與陌生人進行深入交流。對于搭訕行為和詐騙信息,訪談的60名同學中有3名女生表示收到過陌生男子的搭訕,但未進行回復。以上數據表明大學生使用微信主要和熟悉的人進行聯系,有意識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并且較為注重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微信對大學生信息交流的影響

4.1 微信中的信息傳播

首先,從傳播內容的角度來說,基于聯系人“強關系鏈”的特性,微信使用者與其聯系人的關系更為密切,這也就決定了雙方通過微信傳遞與反饋信息內容更私密。其次,從傳播方式的角度來看,微信傳播渠道具有私密性和半開放的特點。一方面,使用者之間的對話是點對點的傳播,只有聯系人雙方可看聽到,其他聯系人無法獲知。另一方面,“朋友圈”的功能也滿足了使用者自我展示的需要。

微信打破了傳統的溝通對象和溝通方式。微信的溝通對象從廣義上理解可分為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機器的溝通。有朋友間一對一的溝通,消費者與企業(公共賬號)之間的溝通,陌生人通過“搖一搖”、“漂流瓶”來溝通。溝通方式有文字、語音、視頻、圖像、表情符號等。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微信過程中進行信息交流主要通過文字及語音聊天、朋友圈和關注公共賬號。

4.2 微信公共賬號及朋友圈信息交流特點

大學生經常使用朋友圈發表自己的狀態、照片,分享鏈接等,調查結果顯示,朋友圈中受到用戶認可度較高的是“非互為好友不能查看評論”這一特點,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微信的公共賬號功能,屬于點對點的大眾傳播模式,只有訂閱用戶可以接收。使用者可收到公共賬號定時推送一些相關的資訊消息,也可與公共賬號的管理者進行互動。對于接收到的信息,微信用戶可以選擇轉發給好友, 也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鏈接。這種“病毒式傳播”有強大的信息擴散能力,利于信息的傳播和交流,但也會因此出現信息冗雜重復性過高的弊端。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關注較多的三類公共主頁類型為:搞笑娛樂、資訊類和名人明星。對于微信公共賬號的不滿意之處主要體現在“缺少想關注的公共賬號”、“垃圾信息廣告較多”。說明微信的公共賬號還未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較為凌亂,不夠合理。

5 開放式問卷的答卷內容分析

本次調研的重點在開放題“什么原因促使您使用或一直使用微信”。通過該開放題,可以深入了解大學生對于微信的使用和看法,結合問卷中的選擇題分析微信對大學生交友和信息交流的影響。此開放題的研究分兩組進行,第一組用戶使用微信的頻率為“非常頻繁”和“比較經常”,第二組用戶使用微信的頻率為“偶爾”和“幾乎不用”。分析方法主要采用了扎根理論的定性方法,從資料入手進行歸納分析。根據用戶對該開放題的答卷情況,刪除無效文本,得到有效答卷第一組71份,第二組36份。無效文本包括無意義的文字、未正確理解題意的答卷結果。兩組開放題的有效答卷率分別為91.0%、72.0%,第一組的答卷明顯好于第二組。采用扎根理論的定性歸納方法,將所有有效用戶答卷內容進行提煉、歸并和編碼。內容歸并和編碼表如表2所示。其中結構性因素是通過內容分析加以提煉后的因素,編碼是為了方便對答卷內容進行定量統計和特征分析。答卷文本中含義模糊不清的未予歸類與參與統計。

表2 答卷內容分析的編碼表

基于表2中的編碼,對每份答卷進行內容標引,最后統計各個結構性因素的出現頻次和百分比匯總成表3,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兩組用戶在普及性及實用性兩方面較為集中。關于普及性,微信是由騰訊公司開發的,該公司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且騰訊QQ有強大的用戶基礎,這也是微信自推廣以來用戶飛速增長的一個關鍵性因素。軟件的實用性是基于軟件自身功能的開發設置,這也是一個軟件受到用戶歡迎的重要因素,微信語音功能的便利性,免費短信和節省流量,并且微信與QQ相關功能的連接也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另外第一組用戶強調微信的便捷性,這是在其頻繁使用后得出的結果。

第二組用戶在選擇使用微信是考慮的因素較為單一,對微信的了解也較為表面,未涉及到微信在私密性方面的考慮。在第一組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私密性”的比例占3.8%。使用頻繁及經常使用微信的用戶對于微信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考慮到了微信與其他交友軟件比較得出的優勢。根據第二組用戶的答卷結果來看,在“普及性Q”、“憑感覺F”、“實用性U”三方面考慮的比例高于第一組用戶,且兩組用戶在這三方面考慮的比例都較為集中。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強大的用戶群和多種應用功能是吸引新用戶及使用戶持續使用的強有力的因素。

表3 兩組答卷的結構性因素頻次對照表

6 結論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微信作為一個較為新興的手機軟件,具備豐富的交友和信息交流方式,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通信方式,具有更好的便捷性和實用性。并且,滿足了其追趕時代潮流的需求,微信用戶基礎較大,發展迅猛,比較看好微信的發展前景。

(1) 從交友方式上看,微信提供了一個陌生人交友的平臺,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特點,大多數人對虛擬環境下的感情表示懷疑,基于對自身安全的考慮,很少有人深入與陌生人溝通。更多的大學生還是通過微信和熟悉的人進行交流,并認為微信聊天設計的人性化和個性化有利于增強現實生活中的感情。

(2)從信息交流上看,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短信和QQ成為一種新的在大學生群體中使用廣泛的手機軟件,文字交流逐漸向更為形象生動的語音和圖片交流轉變,并且從微信公共平臺上獲取自己所需資訊消息,個性化定制的信息和交流成為了一種趨勢。

(3)高校管理者應重視微信平臺,在大學生使用頻率較高和人群較多的這一平臺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易于被學生接受,從而可以了解到大學生的網絡社交狀況,并及時給予指導。建立學校或院系的微信公共賬號,把院系相關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多樣化的信息傳遞模式會讓思政教育有更好的靈活性。建立和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公共賬號可以把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聚集起來,并且學校官方建立的公共賬號更貼近學生需求,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網絡虛擬性帶來的不安全因素,給學生帶來更多的便利。

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310300084X

參考文獻

[1] 葉林潔.微信對信息傳播的影響[J]藝術科技,2013(6):72.

[2] 張長樂.微信社區化網絡人際傳播的構建[D].安徽大學,2013.

[3] 王瀟雨.微信使用者使用行為及意圖探討[D].蘭州大學,2013.

[4] 黨昊祺.從傳播學角度結構微信的信息傳播模式[J].東南傳播,2012.7.

[5] 徐靜.微信對大學生社交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3(2):39-40.

篇5

一、順應形勢需要,積極更新德育觀念

網絡時代既然對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必須提高德育認識,轉變德育觀念,樹立現代德育觀,從封閉式的德育觀向開放式的現代德育觀轉變,從常態化的德育觀念向信息化的德育觀轉變。必須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幫助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形成道德辨析判斷能力,指導他們選擇正確的路線,培養他們的道德主體性。

首先,要加強學習。一是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新時期德育管理理論;二是學習信息技術。學會微機及網絡操作,網絡時代決不能“談網色變”或“一竅不通”,要精通網絡及信息技術。

其次,要提高認識。網絡教育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新的領域。班主任必須從常態化的教育里走出來,不斷探索新途徑,尋找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把握網絡特點和學生心理,拓寬教育途徑

1.善于通過網絡工具加強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用QQ交流,可以打破班主任工作的時空界限,只要師生雙方都在線,就可以交流。即使一方沒有在線,另一方也可以很方便地留言。這樣,班主任就可以方便地與學生談心,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情況,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通過QQ,學生可以向教師傾訴自己真實的想法,坦率地對教師的教學提意見;通過QQ,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用QQ交流,因為不是面對面的,有一定的私密性,生活上的、學習上的、同學之間的關系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學生都可以開誠布公地和教師交流。QQ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傾訴途徑,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2.創建班級網頁,搭建與家長溝通的平臺。有了班級網頁,班主任工作開展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過去家庭學校之間的聯系僅僅依靠每學期一兩次的家長會以及班主任有限的幾次家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知之甚少。往往有的家長反映因為不知道教師布置的作業是什么而無法及時督促孩子完成。建立班級網頁之后,可以把每天的作業公之于眾,家長一目了然,杜絕了孩子欺瞞家長的現象。此外,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都可以在網頁上公布,既給了孩子信心,也使家長對孩子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

3.充分挖掘網絡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在國外,學生的學習比較自由,教師多會出一些需要查找資料的作業讓學生去完成。這種查找是很有好處的。一個人掌握的信息總歸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很重要。可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成立探究性學習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些課題任務,并將其展示于班級網頁中,這將會極大地鼓勵學生的好學之心。

三、堅持正面引導為主,使網絡為教育服務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應該遵循的準則。網絡已經進入了學生的生活,學生走進網絡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所以讓學生真正地認識網絡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可以利用班會課讓學生認識網絡,在班會上可以把一個個學生由于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而荒廢學業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講給學生聽,使學生們深刻感受網絡游戲的危害性。還要告訴學生,網上交友聊天都是在“背靠背”的情況下進行,真假難辨,所以,與網友見面存在著極大的危險性,網上交友不慎極易使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在展示了網絡的種種危害后,還應指出網絡既有弊又有利,可以利用網絡開闊視野,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可以利用網絡輔導自己的學習。

篇6

一、培養抵制不良誘惑的習慣

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處處暗藏危機,誘惑系數非常之大。而現今在校青少年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使他們較易受到網絡非理性的影響。筆者在上《網上查找信息》這節課時,用5分鐘時間給學生自行瀏覽網上信息。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學生受網上圖片、聲音、動畫的影響,很容易點擊進入網絡游戲界面,或者。除此之外,網絡中還有許多誘騙用戶輸入電話、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信息的陷阱。

為了有效地教育學生抵制不良誘惑,我給學生播放了不良信息對人產生危害的故事視頻,讓他們深刻認識不良信息的危害;同時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專心瀏覽有用的文化知識上面,認清自己上網的目的和應解決的真正問題,做到合理安排時間,有限度地上網,改正在網上隨意點擊的不良習慣;還教給學生磨礪意志法、請人監督法等抵制不良誘惑的方法。

二、培養慎交友的習慣

通過計算機進行的交流與面對面的交流相比有很多優越之處。網絡交往的互動性和開放性為青少年擴大了交往面,青少年可以在匿名的狀態下,自由選擇交流的對象,可以在相互關系平等的狀態下,無所顧忌地吐露心聲,傾訴成長中所遭遇的煩惱、困惑、孤獨和痛苦,找到共鳴和理解。在校園里也經常會聽到學生討論某某去會見網友的事情,雖然見網友不是都會出現壞的后果,但這種失去了輿論監督的新式網絡溝通方式,必將弱化道德能力,造成道德取向的迷失。

作為教師,我對學生反復強調一定要清醒認識到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不可過于輕率地相信別人。我引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規定“慎交網友,不進入營業性網吧”教育學生必須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我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特別是女學生,更應加強防范意識,以免上當受騙。

三、培養良好閱讀的習慣

網絡社會知識豐富,課堂、實驗室、圖書館、宿舍等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已布滿了網絡的觸角。但是大部分學生只是用鼠標輕輕一點,無意識地從一個網頁跳到另一個網頁,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隨意地瀏覽網上豐富的信息。所以要培養良好閱讀的習慣,必須做到有選擇的閱讀。

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在網絡資源中閱讀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很多青少年學生能夠意識到上網有許多積極的作用,例如可以放松心情、查找所需的資料、增長見識……特別是可以在網上閱讀相關科目的知識,資源相當豐富。“網絡”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載體,學生和家長不僅可以閱讀內容,還可以發表觀點、意見,進行交流和討論。筆者在2007―2010年開展過信息技術專題博客,曾經有200多個學生和家長注冊。在博客上,學生可以閱讀信息,與家長、教師進行主題討論,教師還能用“閑侃”的形式答疑、解惑、講道理。

四、培養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的習慣

互聯網的語言自由,在帶給人類巨量的信息外,還出現了一個新生詞匯:“網謠”,即網絡謠言,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件、社交網站、網絡論壇等)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的話語。作為學生,對于網上的謠言識別能力和鑒別能力較差,容易跟風傳播,無形中危害國家安全和公眾利益。

篇7

〔關鍵詞〕小學生;網癮傾向;干預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2)16-0012-04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網絡被社會普遍認同和使用的同時,“網癮”問題也如同影子般籠罩著青少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因為沉迷網絡,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都受到很大的傷害,甚至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2008年,我們以鄞州區實驗小學為樣本進行了小學生“網癮傾向”的調查,結果顯示:小學階段“網癮傾向”呈現上升態勢;同時“網癮傾向”與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以此為基礎,我們精心篩選和借鑒了一些現有的“網癮”干預研究的經驗,結合本區域小學生“網癮傾向”的實際情況,利用學校教育的有利環境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干預對策研究,形成了“五步四法”的干預模式。

一、小學生“網癮傾向”的“五步”干預方法

針對“網癮傾向”學生,在研究實踐中我們建立了“疏-控-引-動-學”的五項干預方法,按照“疏導為主,家校合力,促進發展”的原則來實施“網癮傾向”干預。

1. 疏:談心交流,疏導“網癮傾向”心理

首先,與“網癮傾向”者進行平等耐心的交流,談話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學生的“網癮傾向”情況,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學生的心理作疏導,讓其初步認識到網癮傾向的危害。只有在干預者和預者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系,之后的干預行為才能有效進行。

其次,與“網癮傾向”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上網情況以及孩子“網癮傾向”的家庭因素,另一方面幫助家長對孩子的“網癮傾向”進行正確的認識,建立家校一致的干預理念。

2. 控:家校共管,控制“網癮傾向”行為

在孩子還沒有完全能抵制“網癮傾向”的誘惑之前,需要對他(她)的上網行為進行一定的控制。這需要家庭和學校雙方的合作管理。通過建立良好的家校聯系平臺,鼓勵學生利用《上網情況登記卡》(見下圖)對自己的上網行為進行自我檢查,同時家長和學校進行嚴格監督,及時提醒學生對自己的“網癮傾向”行為進行控制,從而阻止“網癮傾向”行為的繼續加深。

注:(1)平時上網時間, 表示1小時之內, 表示1~2小時內, 表示2~3小時內, 表示3小時以上;周末上網時間各表情在原有時間基礎上增加2小時,如 表示3小時之內。(2)上網內容和上網地點有多項的,可以多選。

3. 引:分類引導,降低“網癮傾向”程度

這是干預步驟最為關鍵的環節,依據不同的“網癮傾向”類型采用不同的引導方法,如“興趣轉移”“生活補償”“特長引導”和“信息任務”等方法,來降低學生的“網癮傾向”程度,直至消除“網癮傾向”的影響(具體引導方法見“四法”引導策略部分)。

4. 動:活動推進,轉移“網癮傾向”行為

在學生的“網癮傾向”程度初步下降,網絡興趣開始發生轉移的同時,輔助以各種健康的文體活動,如閱讀趣味性強的書籍,組織和參加娛樂性強的文體游戲活動等,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學生抵制網絡誘惑的內在動力,轉移對網絡的單一依賴,鞏固干預成果。

5. 學:學習指導,掌握正確的網絡使用方法

單純的轉移行為還不能長久地解決學生的“網癮傾向”,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正確的網絡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干預。因此,我們還需要及時開展一些豐富多彩、有益健康的網絡學習指導活動,如搜集學習問題答案、撰寫網絡研究報告、進行網絡旅游活動等,使學生逐步消除對網絡游戲的單一依賴,逐步積累良好的網絡學習素養。

二、小學生“網癮傾向”的“四法”引導策略

通過調查,在區分學生“網癮傾向”類別的基礎上,我們采取了四種有針對性的引導策略。

1. 網絡游戲型“網癮傾向”干預——興趣轉移法

主要特征:熱衷于玩網絡游戲,特別是角色扮演類網絡游戲,不能自己控制好游戲的時間,停止游戲有輕度的不。這也是“網癮傾向”學生中干預難度最大的一種類型。

主要干預對策:利用益智類的游戲先進行過渡替換,消除學生對角色類游戲的過度依戀,進而逐步建立對網絡其他功能的使用興趣。

具體干預說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向學生推薦一些健康的益智類小游戲,讓學生的網絡游戲行為從容易沉迷的角色類游戲過渡到不容易沉迷的益智類游戲,也可以推薦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其他網絡應用,如網絡歌曲欣賞、視頻動畫觀賞等,當然在內容選擇上也要注意對學生的適宜性,以此來有效降低學生的游戲型“網癮傾向”程度。

2. 聊天交友型“網癮傾向”干預——生活補償法

主要特征:喜歡利用QQ、論壇、貼吧等交流工具聊天和交友,不能很好地控制聊天時間,初步表現出對現實交往的不適。

篇8

她迷上了組織游戲

許麗純是山東省濱州市小營鎮人。2006年時,24歲的她在廣州市天河北路的一家網絡公司做客戶服務代表。

在網絡公司工作,那時的她當然知道了網絡游戲的魅力,她的同事都喜歡網游,更有幾個同事沉浸在網游中如癡如醉。許麗純還知道,社會上對網游爭議極大,許多中學生、大學生、甚至是小學生因沉迷在網游中不思上進,讓老師十分頭疼,家長更是痛苦不堪。

許麗純的公司并不是做網絡游戲的,而是做類似于網絡交友之類的業務。但她仍然擺脫不了網游對自己的影響,在公司經常組織的“網友線下見面會”上,網絡游戲是網友們見面后談論的重要話題。為了將網友的注意力從虛擬的網絡轉到現實中的見面中來,公司和許麗純總會煞費苦心,想些點子,安排一些有意思的環節,促進網友在現實中的交流。當然,那時許麗純想到的點子都是很傳統的,像喝酒時玩“成語接龍”的游戲,到公園里玩時大家圍成一圈玩丟沙包游戲等。可以想象,這樣的玩法不能激起網友們的興趣,大家的熱情就像許麗純所在公司的生意那樣不溫不火。

如果就這樣持續下去,許麗純到現在可能還只是一家普通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

變化來自于2007年春天。由于公司業務不景氣,許麗純空閑時間比較多。有些無聊的她,交1000元參加了廣州、香港兩地共同舉辦的“穗港青年創意活動營”。在兩個星期的時間里,香港與廣州兩地的年輕人們朝夕相處,互相激發著創意,共同玩著很多好玩的小游戲。香港的年輕人尤其給了許麗純許多啟發,他們的思維天馬行空,不拘一格,許多玩樂的點子讓許麗純嘆為觀止。她當時就想,這些玩樂、游戲的點子可以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用于組織網友活動;更可以推薦給酒吧、學校、旅游團等,讓它們更好地組織活動。

當然,對當時身為網絡公司員工的許麗純來說,她只是想想而已,除了用這些新的游戲思維改變一下自己的網友活動組織工作外,并沒有別的用處。但從這時開始,許麗純卻有了“游戲情結”,非常注意各種新的游戲玩法。她經常去網上收集各種新鮮的游戲玩法,甚至從看的國外電影、電視劇中尋找游戲靈感;與朋友在現實中聊天、與網友在網上聊天時,她也會有意引導對方為她提供游戲思路……而她會把這些游戲思路和點子都記錄下來,像扮成南瓜人在路上閑逛、放飛孔明燈尋找有情人,萬圣節夜游校園等等。她說她當時只是覺得好玩,感覺很有創意,很刺激,很挑戰腦力,并沒想到以后憑這些竟然可以創業,可以賺錢。

2007年秋,許麗純所在的網絡公司由于經營不善進行裁員,她也在被裁之列。失業了,就要去找新工作。出于對創意游戲、新鮮游戲的喜愛,許麗純特地應聘到了一家白領交友中心工作。這家白領交友中心,有點類似于婚介機構,所不同的是,該中心經常舉辦大型白領聚會。而許麗純的工作,就是為聚會出謀劃策,做準備工作,她對組織游戲的迷戀和在創意游戲方面的心得,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開起創意游戲工作室

許麗純在白領交友中心工作得很開心,她說她在這里收獲也是很大的。由于經常組織活動,她得以將自己的創意游戲心得導入到活動中,使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創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很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她交了許多白領朋友,了解了眾多白領的生活狀態和心態。

白領們朝九晚五,收入相對穩定,娛樂、休閑的時間也穩定。但他們大多來自外地,在大都市的繁華之下有著難言的惆悵與空虛。于是年輕的他們便在業余時間想方設法排遣寂寞,如打麻將,斗地主,玩網絡游戲,泡吧等。這些并非是健康的娛樂方式,不僅對身體和心理沒什么好處,還與賭、酗酒等沾邊,刺激歸刺激,給人們帶來的卻多是非良性的狀態。許麗純曾問一個長相帥氣的男白領:“抽煙喝酒并沒有好處,你卻花那么多錢經常去泡吧,為的什么?”

男白領答:“不為什么,也沒別的事,就去泡,泡得多了心理上對那種環境就有了依賴。”

許麗純又問:“如果有一種很好玩、花錢很少、又能認識許多新朋友的活動,你會不會參加,遠離酒吧那種環境?”

男白領答:“當然會啊,但問題是根本沒有這樣的長期活動,對吧?”

許麗純說:“現在是沒有,但說不定哪一天,也許我會專門來組織這樣的活動,到時你可一定要參加哦!”這次簡短的對話給了許麗純許多啟發,她說的最后一句話也是認真的。雖然那個男白領把她的這句話當笑話聽,但正是從這時起,她開始認真地考慮專職舉辦活動、專職組織游戲的可行性。

她這時的側重點已不是搜集游戲點子,而是轉為研究在現實中組織游戲的操作方法,如怎樣開始、怎樣收費、怎樣保證人氣,怎樣讓組織游戲的事業有可持續性等。為此她通過網絡聊天、現實交流等方式與許多白領、在校大學生探討過這個問題。而她的思路就在這樣的探討中逐漸順暢,逐漸成型。通過為工作的白領交友中心組織活動,她又可以部分地去驗證、實踐自己的思路。

許麗純在這家白領交友中心工作了一年,當她離開的時候,她認為自己的思路、人脈和經驗都足以支撐她靠“組織游戲”來創業、賺錢了。

于是,2008年12月上旬,許麗純開始了她的“H-P創意工作室”的運作。她解釋說,H-P分別是Happy和Play的首字母,工作室全稱應該是“快樂游戲創意工作室”。她認為別人是否理解這個名字無所謂,關鍵是在形式上就要給人新鮮感,奪人耳目,引起人們探究的興趣。

組織游戲健康賺錢

名為工作室,地點卻就在許麗純租住的房子里,一部電話,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夠了,她并沒用更多的投資。如此簡單的條件下,如何開展活動,賺到錢呢?

實際上,許麗純的“H-P創意工作室”的發展,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的。

最初參加她活動的一些人,是她在白領交友中心工作時積累下來的,或是通過QQ群的形式臨時吸引來的。她組織這些人先是舉辦了“白色圣誕夜”、“2009新年之夜黑暗晚餐”等活動。每次活動前參加者按人頭交費,有點類似于AA制的聚會。這種方式,許麗純自然賺不到什么錢。但這僅僅是她計劃的第一步。

舉辦完2009情人節之夜“放飛孔明燈尋找有情人”活動后,許麗純通過此前舉辦的一個個有意思的活動吸引來了眾多年輕顧客,她也讓自己的“H-P創意工作室”走進了第二階段:發展會員。每人每個月交20元會費,就可以成為“H-P”的會員,免費參加許麗純組織的各種游戲活動和專場晚會。交如此低的會費就可以每月免費參加活動,那許麗純如何在保證活動質量的前提下獲得盈利呢?許麗純說要靠活動的附加值來盈利,會員交的會費全部用于組織活動,是不盈利的,會員們參加活動也是免費的,但每個會員在參加活動時幾乎都會有附加的、額外的消費,比如買活動的紀念品,買一些特殊的道具等,而這就是盈利的源頭。

當許麗純發展了200個會員的時候,她每個月有了4000元的基本收入,這時她得以進入第三個階段,與一些機構和單位合作舉辦活動、組織游戲。她的會員來自各行各業,這為她與這些行業的合作提供了一定幫助。比如會員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大學在校生,而許麗純第一次合辦活動,就是與廣州大學某系學生會合辦的“真人CS之野外生存對抗”,當時參加的學生有200多人,在3天時間里許麗純凈賺了5000元。此外,許麗純還與企業、酒吧、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聯系活動。

經過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進入2010年后,許麗純的“H-P創意工作室”的運作模式固定下來,就是一方面拓展會員,定期為會員們組織主題活動或游戲,另一方面是與各類機構和單位合作搞活動。

篇9

鄭匡宇 臺灣作家、主持人,著有《全民搭訕運動》、《搭訕圣經》、《正妹心理學》、《情挑MSN》等。

關于“搭訕教主”:是我自封的,其實是想通過這個驚人的話題來吸引人們的注意,是一種策略,我想表達的其實是,人需要有絕對的自信、良好的溝通技巧以及面對挫折的能力。

關于搭訕:搭訕一度被妖魔化,我希望賦予“搭訕”積極的定義,所以擴充了它的概念外延。比如毛遂自薦就是一種搭訕,把自己當成一件產品推銷出去;在聯誼等活動上認識朋友,也是搭訕。搭訕搭久了,人會有自信,具備跟陌生人說話的能力,也會欣賞別人。一個對女生無往不利的人,對其他人也一樣無往不利。

關于網絡搭訕:我是不太贊成利用交友網站來尋找自己另一半的。風險很大,又浪費時間,而且本人跟你在照片上看到的差距太大。MSN這種工具應該是在先認識對方、但是拿不到電話的情況下,展開聊天了解彼此。一定要想辦法約對方出來,否則在加了對方后漸漸不再聯系,成了“網絡死人”,就沒有意義了。約不出來的一定不是朋友,約對方三次還約不出來就要把她刪掉,沒有發展可能。

關于搭訕經驗:是從小到大慢慢磨練出來的。有人在搭訕前會暗中構想情境,擔心會出糗,其實根本沒有人看你,也沒有一句話能夠直接打動對方。擦肩而過的搭訕是最困難的,如果對方沒有調頭就走,一定要做主導話題的一方,沒話也要找話說,通過滔滔不絕把對方留住。

我有兩個韓國前女友,一個是在補習學院認識的,是標準的搭訕;一個是通過網絡搭訕認識的,呵呵,違背了我自己說的不在網上交友的原則。我還有一次在網上交友的失敗經歷,就是在大陸交友網站佳緣網上我看上了一位上海姑娘,但我的身高不夠她的標準(1.75米),我給她寫的信還沒寄到她手上就被直接退回來,連好好地展示自己的其他優勢的機會都沒有。

關于搭訕技巧:一個沒有實力的人,即使很有技巧,還是會失敗。應該是實力與技巧并重。要注重自我提升,讓女生能迅速發現自己的優點。現在女生地位高于男生,女生更積極、更注重外型,又怎么會看上一般的男生?

(采訪/譚山山)

婁朕豪談相親學 “今天所作的選擇是十年后你的生活”

婁朕豪 國家首批注冊執業心理咨詢師,擅長婚姻方面的咨詢。北京嗅覺相親發起人。

1,相親配對要訣;默契度

今天所作的選擇是十年后你的生活。但是相親是有時代烙印的,往往結婚多年的男女后來會發現當初選的其實并不是你想耍的。尤其是中國是變革中的國家,不少人選擇另外一半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狀態,比如經濟狀態。人們總是容易受到外在條件吸引,眼睛主色是欲望,可以說目前視覺受到了嚴重的“污染”。維持長久婚姻不是長相和體面,而是兩人是否默契。一個人的氣息與聽覺、嗅覺一樣,是考量外顯的默契度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氣息先于語言,存在于潛意識當中,往往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喜歡某個人,身體便已經發出了認同的訊號。

2、相親需要一份評估報告

女人希望從另一半身上得到關心,理解,尊重,專一,認同,承諾;男人則需要:信任,接受,感激,崇拜,贊許,鼓勵。利用好這些需求對于人們的選擇另一半會很大的幫助。一位城市中的“大齡女青年”,她高效、科學的相親經驗讓人印象深刻。該女做了一份評估報告:確定自己有什么優勢,有什么劣勢,自己需要找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找的這個人又非常需要自己什么,目標確定之后,開始行動。接下來她在不到半年內從相親到結婚,而且現在還很幸福。

3,相親大忌:不要沉迷于最初的吸引

男女之間的吸引力從動物角度來說是性吸引,但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選擇另一半是一輩子,但性關系只有10年或者15年,所以,當初讓情感濃烈的性吸引并不完全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的原因。結婚是兩個社會關系的結合。不同性格習慣的人磨合,最后是家庭成長背景的較量。戰斗的最終結果往往是妥協。能夠長久維持的一種關系是,盡量說服另一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否則,就是要去服從另一半。對于婚姻,比較理性和平衡的看法:婚姻是交換,感情、家務,性,之所以婚姻出現問題,就是交換不公平。

篇10

今年6月7日晚上,龔海燕向記者深情講述了這段網絡做媒、現實演繹的愛情傳說――

為夢想耽擱成“老姑娘”

1976年,龔海燕出生在湖南桃源縣一個寧靜的小山村,那里天藍水清,但地薄人窮。令龔海燕父母高興的是,小丫頭讀書一點都不費勁,門門功課都在班上拿第一,初中畢業就被學校保送到全縣最好的桃源縣第一中學。

但小海燕家里連學費和生活費也交不出,這個夏天,她要靠賣冰棍賺取自己的學費。

1992年夏天。“奶油冰棍兒一毛,綠豆冰棍兒一毛。”背著個泡沫冰棍箱子,第一次在鄉村巷子里喊出聲的時候,小海燕的聲音顫顫的。大半個暑假,她記不清自己賣出了多少箱冰棍,只記得路邊大樹下的蔭涼、田埂邊的小溪。在那兒,她取下草帽扇風,脫下布鞋戲水,但這么頑劣的小孩,卻從沒有吃過一根冰棍!

好不容易,學費快湊齊了,命運卻跟小海燕開了個大大的玩笑。8月中旬的一天,她搭別人的車去冰廠進貨,卻不想在路上遭遇車禍,右腿粉碎性骨折不算,臉上也受了重傷。昂貴的醫藥費不僅把她一個暑假的辛苦化為烏有,還欠下了一屁股債。那是一段怎樣無助的日子啊,看著懂事的弟弟輟學跟鄰家大伯出去做工掙錢,看著父母愁白的頭發,小海燕心里有一種近乎絕望的隱痛。也就是那一刻,她在心里暗暗告訴自己兩件事:一、要讀書,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二、要掙錢,要自己掙錢供自己讀書。

龔海燕是開學三個月后才由母親背著走進高中課堂的,母親在學校照顧了她整整一年。也許是借來的學費和醫藥費一直壓在她的心頭,她在拼命學習的同時,總覺得欠家里人太多,左思右想后忍痛輟學。她借債開了家禮品店,居然做得紅紅火火,一年足足賺了七千塊啊。那一年,她把所有的債都還了!

1993年初,村里很多人開始成群結隊外出打工,龔海燕也心動了,她想到外面去闖一闖。在珠海,龔海燕和十多個人睡在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常常被蚊子叮得體無完膚。兩年加班加點地干活,她總算掙到了一些辛苦錢。令她奇怪的是,有了一些積蓄之后,曾經的同學和課堂開始不斷在她的夢中出現。

為了圓夢,1996年11月,龔海燕重新回到桃源一中讀高二,成了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重新跨進校門的那一天,她在日記本里寫道:我要成為最棒的學生!可令龔海燕沮喪的是:第一次考試,九門功課她僅有語文一門及格。于是,她知道,丟開書本三年,她還有很大一段空白要填!沒有了經濟上的后顧之憂,龔海燕在書頁間扎得更深更久了。五個月后,她的成績便排到了全班第一。一年零七個月后,高考分數一出來,連她自己也沒想到:她以桃源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這事在桃源縣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龔海燕的事跡,至今還在鼓舞著桃源一中的師弟師妹們。

仿佛是讀書讀上了癮,四年中文系本科畢業過后,龔海燕獲得了北京大學的“保研”機會,她申請來到復旦大學攻讀新聞系碩士。2002年9月,龔海燕如愿以償,來到了自己夢想中的上海。第一次坐公交車經過五角廣場時,她猛然想起,按家鄉的虛歲算法,自己已經二十八歲,一不小心,就進入“老姑娘”的行列了。

“后愛情時代”遭遇

“電光石火”

關于“后愛情”,龔海燕的解釋是:“很后很后”才想起“愛情”這回事。

來到復旦大學后,除了學習,龔海燕最大的愛好就是給人做媒,一個學期下來,居然有兩對還真成了佳偶。她為一位清華男生作打油詩征友:“住在清華樓,找女朋友也發愁,不是哥哥不優秀,只是清華園里少閨秀……”這道出了許多名牌大學高材生心里的煩憂,一時在校園里廣為流傳。而她為學校BBS“鵲橋版”寫的版歌:“相思一點點爬上男孩的劍眉之梢,女孩的青兒也渴望有個主角,青春它騷動著,無法忍受獨自心跳,歲月它飄搖著,如此盼望你共老……”則更多是自己內心的寫照。孤單襲來的時候,龔海燕明顯地感覺到了內心的惶恐,于是,她開始在復旦大學的BBS上交友信息,甚至到一些有償交友網站上注冊尋找過。但錢花了,時間賠進去了,結果卻令人失望。當年紀不小學歷很高的同學朋友們紛紛來找她幫忙的時候,龔海燕突然就想:何不自己辦一個為高學歷男女牽線搭橋的網站?

2003年10月8日,龔海燕成功注冊了love21cn(世紀佳緣)網站,做起了“網絡紅娘”。在網站上,取名“小龍女”的她掛上了自己的真實資料和一首征友打油詩:“對面男士看過來,這里有個好女孩,住在名校碩士樓,不信女大不中留……”

就這樣,幸福開始悄悄地向她靠近。2004年元月的一天,一位會員極力向龔海燕推薦一位男會員,說這位男會員很想結識網站“老板娘”。龔海燕開始沒太當回事,心想:喜歡一個人還要拐彎抹角請別人帶話,未免太懦弱了吧?但她還是點開了這位男會員的個人資料:“中科院博士后,現受聘為中科院研究員,體健,身高173cm,長相見照片……誠覓即將畢業的女孩,善良賢惠,相貌中上,身高160cm以上……當然,條件只是縮小范圍,我也不想為幸福設置一道高高的門檻……”

看過之后,龔海燕才想起,一位網名叫“神經元”的會員曾寫信問過她怎樣才能寫好個人獨白,而這段文字正是他在自己的指導下誕生的杰作!現在,這封自己擬就的求偶信竟要自己來讀,這是對方傻還是自己傻呢?在又好笑又好氣的心情中,她回復:可以在網上“認識認識”。

從那一天開始,一對同在上海卻相距遙遠的男女開始網上聊天。他告訴她說,他曾經是業余運動員,喜歡打球、健美和戶外運動;她則告訴他說,自己不過160cm,相貌不是中上而是中下;從他的談吐中,她聽出來他是一個重傳統美德和家庭觀念,有責任心的男子漢;而她也在談話中毫不隱瞞地吐露了作為一個名牌大學碩士生“人在高處”的落寞和恨嫁的煩惱……兩個人就這樣“看起來很遠,其實很近”地快樂交談著、相處著。

轉眼間,情人節到了。夜幕初降的街頭一遍又一遍地放著甜得幾乎要讓人融化的樂曲和歌聲,街邊鮮花店里大束大束的玫瑰花映紅了整個夜色。龔海燕和同宿舍的一個姐妹窩在一起聽著孟庭葦的《沒有情人的情人節》,與往年不同,龔海燕在心里一遍遍地問自己:這是我一個人過的最后一個情人節嗎?這時,她心里涌起來少有的傷感。

期待的人沒有在情人節出現。但三天之后,“神經元”終于現身了:運動上裝、牛仔褲、運動鞋,滿臉堆著笑,卻是一瘸一拐地向她走來:“呵呵,都是打籃球惹的禍。剛拆掉夾板,本來都不敢來見你,怕嚇著你,但是……因為我的顧慮已經錯過了情人節,我不想錯過更多了。”

龔海燕心頭一熱,看著他艱難的邁步,突然間就有了一種莫名的親切和心疼。

“不過,我的腿再過一周就好了,真的!”他似乎在急著澄清什么。

龔海燕笑了,其實真的瘸了又有什么關系呢,自己也曾經瘸過啊。生活不是童話,一個“老姑娘”早過了尋找“白馬王子”的綺夢階段了。倒是面前男生的陽光和真誠,讓龔海燕的眼睛一閃一閃的,放射著令她自己都吃驚的“電光石火”……第一次見面,他們選了一家人氣很旺的餐廳。在一片嘈雜聲中,他語氣溫和地細說了二十多年來呆在學校和研究機構的經歷,每天十多個小時呆在實驗室,除了實驗就是看文獻,實際上間接地說明了他是“無污染”的好男人,龔海燕心里暗嘆幸運之后,也向他說起了自己的過去。

接下來的每個周末,他都會從很遠的地方騎自行車過來,載上她在街道上狂奔。他弓起的背很寬很結實,誘惑著她自然地靠了上去。一直習慣于刻苦和打拼的她,在靠上去的那一刻,內心那種踏實的感覺來得如此強烈!她水樣柔軟地纏繞著他的腰身,看著路邊的樹一棵棵向后退去,任憑呼嘯的風吹起她的頭發在兩個人身后舞蹈……

她感覺自己輕盈得快要飛起來了!她對自己說:我要抓住,抓住這份在人海中找到愛人的幸福!

“小龍女”和“神經元”

的幸福生活

2004年4月8日。還是那個會員“神經元”,還是那輛破舊的自行車,還是坐在車后座的那個“老板娘”,但不同的是,他們這次拐進了民政局。出來的時候,兩人手上都有了一本紅紅的結婚證。

那時“世紀佳緣”創辦才半年,會員還不多,老板娘卻把自己先嫁了出去!這事讓龔海燕無論什么時候想起來都止不住笑,她有時甚至會很搞笑地捧著“神經元”的臉重復唱:“就這樣被你征服”,逗得老公哈哈大笑。而在龔海燕婚后的日記里,字里行間也透露著“繳獲”老公的得意:“過了這么久的簡單生活的我,竟然會如此快地在他面前城池盡失,束手就擒……憧憬中的幸福,就這樣來臨了。”

同學們都笑著說這一對人像是老房子著了火,燒得特別快,也有人擔心從網絡獲得的感情浪漫但不實在,但“神經元”帶給龔海燕的卻是樸實而少浪漫。你簡直無法想象,結婚那天,“神經元”沒有送她鉆戒,也沒有送她項鏈,而是一臺她急需的筆記本電腦!――當時龔海燕就想:我們今后的生活,也許沒有多么浪漫,沒有多少驚喜,但一定不會缺少默契、自然和真心關愛!結婚半年后,這個善良的男孩就幫龔海燕還清了娘家因為母親中風而欠下的四萬多元債務。

2005年7月,龔海燕碩士畢業去找工作,卻發現“當媒婆”反倒成了自己的劣勢。“簡歷投過去之后,幾家單位都看著我犯難:‘你還開辦了一個網站,能有多少精力在這兒工作?’”幾次碰壁之后,龔海燕決心專職做婚戀交友網站。其實,結婚以后,作為“媒婆事業的最大受益者”,她本來就想全身心地投入于交友網站的建設和推廣的。工夫不負有心人,到2006年,“世紀佳緣”已擁有100多萬名會員,并且成為微軟MSN交友頻道的合作伙伴,點擊率和美譽度名列交友網站之首。

為了網站的發展,龔海燕每天要在電腦前工作12小時以上,很少會有星期六和星期天。但老公“神經元”沒有埋怨過“紅娘”一句,他甚至會電話提醒她上班多喝水,還會每天清晨把這個身體素質一般、上學時不喜歡體育課的女孩強行押解到附近的操場,帶著她一起跑步。下班了,他從不忘買好她愛吃的水果,送到公司。

有時候晚上加班太晚,如果他在身邊,他一定會對她說:“你早點休息不要熬夜,剩下的活我來幫你。”她哪里忍心讓在單位辛苦了十幾小時的老公回到家接著加班呢?兩人相互心疼的結果是:兩個人一起“早點休息”,享受家的纏綿和溫馨……而這樣你愛我疼、相濡以沫的日子,正是龔海燕所追求和喜歡的。

現在,龔海燕和“神經元”租住在別人的房子里,過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每一天,她都會在他的催促下早起,上離家不遠的公園跑步半個小時,然后大汗淋漓地回家洗澡吃早飯,再一起精神煥發地去上班。而到晚上,無論多忙,龔海燕都要回家為“神經元”做上一頓可口的晚餐,然后兩人牽手到街心公園散步,或者站在公園的某個地方,看年邁的大爺大媽練拳唱曲,感受人世間最真實最庸常的溫暖……

鏈接

“網絡紅娘”

關于網絡交友的心得

社會正在進入“網上尋愛一代”――較早使用電腦的年輕人正進入二十五六歲的婚嫁年齡。

網絡交友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戀愛,并不像未涉足者想象中那么的可怕。一、它不牽涉到第三方,沒有人情的尷尬,進退自如;二、網絡交友要靠自己的智慧來識人,提倡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符合現代人的獨立思考原則。

網絡交友要防騙財騙色。對一個人不熟悉的時候,不要去對方家里或者比較封閉的地方,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地址、固定電話號碼等告知對方。不要輕易和網友發生借貸關系。

大齡青年網上找對象不能太心急,再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樣的人可能最適合自己。就像跳高,不要老在一個高度上碰落“愛情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