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測繪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3-10-17 17:37: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籍測繪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地籍測繪實施方案

篇1

“雙隨機”檢查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通知》(浙自然資函〔2021〕24號)的要求,現制定《2021年全省測繪地理信息“雙隨機”檢查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通過開展測繪地理信息“雙隨機”檢查工作,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使測繪市場秩序更加健康有序規范。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11月15日前,全省完成不低于30%的測繪資質單位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政執法檢查工作。

三、檢查事項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將以下事項納入對測繪資質單位開展“雙隨機”檢查的范疇:

(一)測繪資質監督檢查;

(二)測繪活動情況檢查;

(三)測繪成果質量檢查;

(四)地圖管理監督檢查;

(五)涉密地理信息保密檢查;

(六)測繪安全生產管理檢查。

四、工作程序

(一)確定被檢單位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通過“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按規定抽取被檢查單位。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抽取省內甲乙級測繪資質單位30家(名單見附件2)。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三年全覆蓋,三級不重復”的原則,根據本地實際抽取轄區內甲乙丙丁級測繪資質單位進行檢查。除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外,全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同一年度內對風險等級低、信用水平高的被檢單位的抽查原則上不超過1次。

各地對于上一年度“雙隨機”檢查中被認定檢查不合格和發整改通知書的測繪資質單位應一律納入本年度復檢名單。(5月下旬前完成)

(二)下發檢查通知

確定檢查對象名單后,各地應印發檢查通知,明確檢查時間、檢查內容、檢查對象名單等檢查計劃。檢查對象接到通知后7日內,可因檢查人員具有利害關系等原因提出回避申請。各地經審查后發現確有利害關系的,應在實地檢查啟動前更換檢查人員。(5月下旬前完成)

(三)成立檢查工作組

每個檢查小組由不少于7名人員組成,至少包括2名行政執法人員、4名質檢人員、1名地圖和保密技術檢查人員。各地應將本單位符合條件的行政執法人員名單納入“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并從中根據執法檢查工作的需要抽取行政執法人員名單。質檢人員及地圖和保密技術檢查人員可從當地技術職稱部門抽調協助執法,具有行政執法輔助資格證書的應優先選用。(5月下旬前完成)

(四)開展實地檢查

實地檢查前,檢查工作組應當在檢查前5個工作日,向檢查對象發出書面通知,告知檢查時間、檢查內容和具體要求。實地檢查開始前,檢查人員出示執法證和檢查通知,并告知被檢查單位檢查過程將被全過程錄音錄像。被檢單位應匯報自查情況。檢查工作組成員在聽取自查匯報后,分工開展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及檢查辦法根據“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操作,測繪安全生產檢查記錄表詳見附件1。

檢查結束后,檢查工作組應匯總檢查工作組成員的檢查意見,通過“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填寫執法檢查表,向被檢單位當面反饋檢查情況。檢查表應由被檢單位負責人現場簽字。(10月中旬前完成)

(五)確定檢查結果

檢查結果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對存在較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的測繪資質單位,檢查結果為“不合格”,并視情按照《測繪法》、《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給予其相應的行政處罰;對違法違規行為情節特別輕微的,可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經復檢已符合要求的,檢查結果為“合格”。

實地檢查結束后,檢查工作組應分頭對本組檢查單位情況進行整理,經集中討論后提出評定初步意見,形成檢查報告,報部門分管領導審定。(10月中旬前完成)

(六)結果告知及異議處理

檢查工作組應在檢查結果確定后,制作《2021年度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雙隨機”檢查結果通知書》,并將檢查結果在結果確定之日起7日內書面告知被檢單位。

被檢單位對檢查不合格結果有異議的,可自收到檢查結果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負責組織檢查工作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交檢查異議申請書。逾期未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檢查結果。

接到異議申請書后,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認真審查異議理由,必要時組織復查,并在收到異議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書面答復。(10月底前完成)

(七)公布檢查結果

行政執法工作人員將檢查結果錄入“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并在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門戶網站上向社會公布被檢查單位名稱和檢查結果,同步將責令整改、處罰等不良信用信息錄入我省測繪地理信息綜合監管服務平臺的信用管理系統。

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于2021年11月15日前將本市域檢查總結和檢查結果(結果樣式詳見附件2)報送省自然資源廳。省自然資源廳在廳門戶網站上公布省級檢查結果。(11月中旬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嚴格依規開展檢查工作。開展“雙隨機”檢查是我省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提高監管效能的重要舉措。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開展檢查工作時,要盡量提前通知,給被檢單位充分的準備時間。檢查各個環節均要嚴格按照行政執法程序進行,保障執法對象的合法權利。

(二)實現檢查結果信息化管理。現場檢查原則上都要使用“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掌上執法應用率100%。要在規定時限內實現抽查計劃任務完成率100%,檢查結果按時公示率100%。要將檢查結果在公示后及時錄入省測繪地理信息綜合監管服務平臺的信用管理系統內。

(三)確保廉潔公正開展執法檢查。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嚴格遵守工作紀律,不得在執法檢查過程中收受被檢單位饋贈的特產、禮品等,做到公正執法、干凈干事。

 

附件:1.測繪安全生產檢查記錄表

2.2021年**市測繪地理信息雙隨機檢查結果 

          

 

 

附件1

測繪安全生產檢查記錄表

檢查對象名稱

 

序號

檢查內容

操作方法與要領

是否檢查

發現問題情況

1

單位安全生產制度和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1)是否建立安全生產制度;

(2)是否制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是

  否__________

2

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設立情況

(1)是否設立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

(2)是否有行政負責人分管

  是

  否__________

3

測繪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情況

(1)是否按《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執行;

(2)是否按單位安全生產制度執行

  是

  否__________

4

安全宣傳教育情況

(1)安全宣傳教育情況開展頻次;

(2)安全宣傳教育內容

  是

  否__________

5

安全生產責任考核落實情況

(1)是否建立安全生產責任考核制度;

(2)有無落實

  是

  否__________

6

房屋安全情況

(1)建筑結構是否有變形、裂縫等現象;(2)樓梯、踏步、護欄是否完好;

(3)房屋門窗是否完好;

(4)其他情況

  是

  否_________

7

消防安全情況

(1)是否配備滅火器、室內消火栓配備配備齊全,辦公場所安裝煙感報警系統等消防設備設施;

(2)消防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暢通;

(3)其他情況

  是

  否__________

其他

情況

說明

 

 

 

 

 

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附件2

 

2021年     市測繪地理信息雙隨機檢查結果

 

序號

單位名稱

資質等級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檢查結果

檢查實施部門

 

 

 

 

 

 

 

 

 

 

 

 

 

 

 

 

 

 

 

 

 

 

 

 

 

 

 

 

 

 

 

 

 

 

 

 

 

 

 

 

 

 

 

 

 

 

 

 

 

 

 

 

 

 

 

 

 

 

 

 

 

 

 

 

 

 

 

 

 

 

 

 

 

 

 

 

 

 

 

 

 

 

 

 

 

 

 

 

 

 

 

 

 

 

 

 

 

 

 

 

 

 

篇2

土地開發管理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有重要影響,它同人們生活和國家長治久安有著緊密聯系。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過程中是一項重要技術。可以為測繪技術提供依據,可以保障測繪質量。開展測繪工作時,需要針對當下土地使用情況,應該根據土地大小和位置進行確定。在滿足土地開發需求管理基礎上,還能夠保障我國經濟建設。隨著技術投入使用,使得開發管理變得更有意義,可有效滿足土地開發管理與經濟建設的需要。測繪工程做為一門快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沒在土地管理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從土地詳查到城鎮地籍調查及耕地動態監測,獲得精確測繪結果

1 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作用

1.1 提供可靠依據

環境、資源、統計、公共設施以及經濟狀況這些數據收集和獲得對土地規劃管理有重要作用,這些數據的收集和獲得對于決策有重要作用。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測繪技術,這樣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可以提供有效的判斷信息。一般而言,測繪結果都是由很多數據組成,因此,在進行測繪之前需要建立起數據庫,這樣可以更進一步的提高數據使用有效性。而且在工作開展時,可以根據一定的人口、地形進行集中處理。

1.2 節約投資

土地資源在進行綜合開發使用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要求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做好資金的分配問題,從節約的角度研究問題,做好預算工作,一般預算是控制的最好方法。另外,也需要合理且科學的制定出實施方案。因此,需要獲得精確、精密的測繪成果,應該將詳細的土地狀況呈現出來,當信息反映出了實際問題,更好的保障測繪結果。在進行測繪過程中,如果精度比較低,這會影響到方案設計優化問題,影響到優化步驟。

1.3 規范工程行為

在進行土地開發管理過程中,會出現諸多的施工驗收標準問題。但是這些標準執行,需要遵循一定的條件。因此,在進行工作開展時,需要做好科學、合理的工程設計工作,需要做好科學、合理的工程設計。這些工作得以實現,需要獲得測繪數據支撐,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保障數據全面性。另外,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的設計流程開展。

2 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

2.1 土地測繪在農村集體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

農村進行集體土地開發和管理,涉及的范圍比較廣,范疇也比較大,在實際進行開展工作時,難度比較大。就土地糾紛問題而言,就是缺乏了相關的法律效應還有相關的地籍資料從而引起的土地糾紛。解決該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進行科學的測繪,需要政府部門和雙方法人一同測量獲得精確土地圖文信息。在進一步協商,使得測量得出數據更具法律責任,還需要在該文件上進行簽字。解決土地變更問題。現在土地是稀有資源,土地的使用關乎每個人的利益。隨著不動產不斷變化,土地使用面積不斷變化,出現歸屬權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獲得準確的信息進行反饋,這樣可以獲得精準的土地資料信息。應用土地測繪正射影像技術可以輕松的應對該問題,對需要測繪的位置定位,做好科學權屬劃分,精確的勘測和劃定出準確位置,該技術被廣泛使用于農村集體土地開發管理中。另外,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中,相關的部門也會使用星影像技術以及數字正射影像技術,該技術可以更好的對違法土地進行檢測。這樣可以更好的管理土地,可以及時發現違章占地行為,掌握占地面積還有占地地點等等。這些信息的收集給監督部門進行非法土地處理提供了依據。

2.2 土地測繪技術在土地資源檢測與調查中的應用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國土資源豐富,國土資源的調查和檢測面臨著很大的困難。集體土地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了集體土地的等級、征集以及對其以管理區為權屬單位的開發工作,因此在農村土地管理時,一般都會使用到測繪技術,而且使用的范圍會比較廣。土地測繪技術具備較高的分辨力,可以幫助測繪者測繪相應的數據。當前土地測繪技術不斷發展,融入了遙感技術,大量的高分辨率技術出現,而且發展非常快。在進行資源調查和管理時,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進行土地篩查、土地資源現狀調查、還有土地動態綜合監測等等。在這些工作的需求中,土地測繪技術發揮著巨大作用。

2.3 土地測繪在土地規劃審批中的應用

土地測繪工作,可以給規劃審批提供充足依據,可以給土地規劃提供重要的資料。基于土地使用規劃圖進行對比,可以更好的整合土地使用方案,從而更好的進行土地綜合開發使用。眾所周知,科學的規范方案,可以更好的開發土地,保障土地開發合理性和科學性,也是判斷規劃工作質量的關鍵。因此,可以看出土地測繪技術在其中的重要性。另外,使用以往的測繪資料和當前的測繪資料,可以清晰的看出城鎮土地擴建情況,可以更好的把握擴建規模,從而明確該地區土地綜合使用情況。這樣可以合理、科學的規劃方案,實現土地綜合利用,保障環境可持續發展。同時,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及信息系統建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第一,土地測繪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中的使用,一開始起到的作用是進行土地管理,土地資料庫數據更新以及地籍管理等等,隨著技術不斷發展,當下這些基本的土地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而且還可以為今后的土地規劃提供依據。技術發展給土地開發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當前土地測繪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該系統對土地采集工作可以提供精準的依據,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對監督管理能夠提供依據。而且,在執行土地管理時,一般系統比較側重的是土地調查,土地登記還有評價,這些可以為地籍管理提供可靠依據,可以獲得數據支撐。地籍管理信息系統被建立起來之后,可以更加廣泛的應用于地籍管理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中,為系統數據更新提供依據。而且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這些系統發揮出的作用越來越大,更為社會發展提供依據。大量的系統可以為地籍管理實現一體化建設進程提供依據,在城鄉土地綜合使用上可以發揮出積極作用,更好的為城鄉土地管理和建設做出貢獻。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土地供求矛 盾越來越復雜。矛盾日益加劇。這對土地開發管理而言,有了新的要求。在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當下,應該不斷使用新技術,新技術可以為土地測繪信息收集提供保障,在進行土地開發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就要求相關的測繪人員,在開展工作時,需要根據測繪標準進行,科學的測繪。

參考文獻

篇3

關健詞:城鎮建設;地籍測量;工藝流程;地籍要素;數據庫建設

近20 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空間信息技術特別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的發展和逐步成熟,現代地籍逐步從圖簿冊向一體化的數據庫方向發展。目前,國內外對地籍系統的研究以及對地籍信息系統的開發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已經成功地建立起了許多地籍信息系統,并且投入運行和使用,地籍管理日益向數字化、計算機化的方向發展。

現代地籍調查是一項具有政府行為的基礎性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職能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性技術行為。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就是為了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地權屬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調查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城鎮地籍測量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澄清城鎮土地的屬性、位置、面積、用途、經濟價值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為建立全國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奠定了基礎。

1 城鎮地籍測量總體工藝流程

為全面清查嘉興市城區建成區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地權屬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嘉興市國土資源局決定開展嘉興市城鎮地籍調查和數據庫建設工程,建立城鎮地籍管理系統,并對調查成果實現互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和土地登記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通過嘉興市1:500 城鎮地籍測量項目的實際生產、管理、總結,我們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生產工藝流程,其總體工藝流程圖

如圖1 所示:

圖1 總體工藝流程圖

2 地籍草圖綜合測量

地籍草圖是開展地籍調查的基礎,地籍草圖綜合測量是按照科學的設計,使用專業的測繪儀器,在測區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網,不但需要采集地面附著物的位置信息,還要引入部分地形要素(如等高線、高程點等)。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通過這樣的地籍資料,不僅能夠掌握土地利用狀況和土地權屬狀況,還能夠掌握用地特征以及用地單位與周圍地形的依賴關系,規范相鄰用地單位的用地活動,增強責任意識。地籍草圖綜合測量的主要工作包含基礎控制測量、圖根測量

和1∶500 地籍草圖測繪。在城鎮地籍測量中地籍草圖綜合測量前置是目前最合理、最高效的操作模式,前期測制的1∶500 地籍草圖可以作為后面工序- 權屬調查的工作底圖,可以為城市的規劃、交通等部門提供基礎用圖,也可以為現場繪制宗地草圖提供圖形參考。傳統的工藝流程是在地形圖測繪之前或者同時進行權屬調查,現場繪制宗地草圖,但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土地調查員都具備嫻熟的

測繪技術和繪圖技能,調查員往往花費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在現場,還是不能夠繪制出合格的宗地草圖,工作效率很低;如果在進行權屬調查前已經測繪了地籍草圖,調查員在現場可以參考地籍草圖繪制宗地草圖,這樣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時,我們在樂清測區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地籍草圖測繪完成后,通過在基于AutoCAD 平臺的南方開思繪圖軟件,在圖上標注出建筑物的邊長距離,這樣的圖紙作為調查員專用的工作底圖。調查員在用皮尺量測界址點邊長時,就可以參考這種特殊的工作底圖,有效地進行質量控制,防止粗差的產生。當發現皮尺量距與地形圖標距較差超過5 cm 時,能夠在現場及時進行復查,及時找出問題并進行記錄,減少了溝通環節和時間成本,降低了出現粗差的幾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權屬調查

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的核心。權屬調查是對土地權屬單位的土地權屬來源及其權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數量和用途等基本情況的調查,是針對土地使用者的申請,對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況進行實地核定、調查和記錄的過程。調查成果經土地使用者認定,可為地籍測量、權屬審核和登記發證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憑證。界址調查是權屬調查的關鍵,權屬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嘉興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各種措施,防止和排除來自行政、技術等各方面的干擾,做到數據、圖件、實地三者一致。

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為宗地或地塊。“街道”是以行政區內行政界線、主干道路、河溝等線狀地物所封閉的大地塊。“街坊”是“街道”內互通的小巷、溝渠等封閉起來的地塊。“宗”是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凡是被權屬界線封閉的、有明確權屬主和利用類別的地塊稱為一宗地。一宗地一般只屬于一個權屬單位。一個地塊有幾個土地使用者用地分類界線明顯的,可劃分為若干宗地;被公用道路、河、溝分割的應劃為若干宗地。沒有明確使用者的地塊,如馬路、街巷、廣場、水域或城鎮內部公用地、歸屬不明的空地、城鄉交接處的農用地等,用“塊

地”表示。“塊地”與宗同級,可由權屬界封閉,也可由地類界封閉。權屬調查的具體工作包括:1) 調查公告;2)向用地單位發放通知;3) 預編宗地號;4) 實地調查通知;5) 實地調查;6) 制作界址點測量草圖;7)宗地號和界址點號的編制;8)建立宗地檔案。

4 地籍要素補測

地籍要素補測是在地籍草圖綜合測量的基礎上,按照權屬調查的成果補充界址點測量、地籍圖測繪、宗地圖編制、面積量算、成果資料的檢查、上交和驗收等工作內容。嘉興市1:500 城鎮地籍圖的測制采用全野外數字化測圖。界址點測量是地籍細部測量的核心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 全野外數字化測定界址點、采集地籍要素;2)界址點誤差檢查和修正;3) 制作界址點坐標表;4) 成果歸入宗地檔案。地籍圖上應表示的內容,一部分可通過實地調查得到,如街道名稱、單位名稱、門牌號、河流、湖泊名稱等;另一部分則要通過測量得到,如界址位置、建筑物、構筑物等。地籍圖是對現狀空間中與地籍有關的各類地籍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是地籍管理的基礎資料之一。

5 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

地籍數據入庫軟件選擇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MapSuv 二次調查城鎮地籍數據采集系統。考慮到城鎮地籍信息海量數據和分布式數據的特點以及空間數據存儲的發展趨勢,系統后端(服務器端)應用面向對象的關系型數據庫存儲空間數據。將通過內業編輯、處理的地籍空間矢量數據再進行最終的入庫預處理(如拓撲面合并等)后,通過嘉興市城鎮地籍管理系統提供的功能按層保存到數據庫中。數據存儲結構框架如圖3 所示。

圖2 數據存儲結構框架

建庫單位也可以根據《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要求進行數據庫結構設計,對屬性數據結構表等內容可進行擴充。嘉興市城鎮地籍數據庫建設流程圖如圖4 所示:數據入庫完成后,按照MapSuv 二次調查城鎮地籍數據采集系統的具體要求進行其他的功能操作,并進行系統調試及試運行,進一步檢查數據及入庫的正確性與完整性。空間(圖形)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是此次地形地籍測繪和地籍調查所形成的成果,前者是“形”,后者是“魂”,“形”與“魂”結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人有了生命力和創造力,這兩個初始數據庫是我們以后地籍信息化工作的基礎數據。以它作為地籍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多用途的土地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包括地籍調查、土地調查、土地登記、地價評估、土地利用管理、規劃管理、執法監察管理等子系統,強化以圖管理手段。

6 結語

篇4

【關鍵詞】 土地測量 數字化測繪技術 地籍測量 地根 細部

1 數字化測繪技術

1.1 數字化測繪內涵

從本質上說它是工程測量里的一種方法和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等高新技術為基礎,對地質形貌進行采集并以坐標形式轉化為數字化信息,最后得到地圖的電子繪制方法。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在地球外部的衛星,對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空間位置進行數據自動記錄檢測。然后在地面的流動站、基準站和計算機之間實現數據的實時傳輸,計算機通過專業軟件處理得到關于某個區域地形地貌的全部信息的地圖(如圖1、圖2)。

1.2 數字化測繪技術功能

它既能將地圖數字化,能利用計算機、數字化儀和繪制儀等對地圖進行處理,快速得到一幅數字化地圖;也能進行數字化地圖測繪,以計算機、衛星等高新技術為基礎,對地質形貌進行測繪,最后得到地圖的電子繪制方法。

1.3 數字化測繪技術作用

能夠適應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和現代化工程建設的需要,在測繪工程領域有廣泛應用。能夠使大比例尺測圖技術向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解決的主要是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圖、工程地形圖、地籍圖、地下管線圖等各類圖件的自動繪制。具體表現:

(1)數字化處理原圖:工程測量時,如果數字地形圖沒有提出更高要求,并且工程經費相對緊張時,可對原有圖形進行數字化處理。其能夠有效利用原圖的價值,測量人員通過計算機一級掃描輸入設備,短時間內即可運用數字化軟件獲取有用的地圖。

(2)數字化繪圖:應用數字化繪圖,對相同地點但不同需求比例的繪圖能夠直接按照現有的地形測量圖,得到不同比例的多元地形圖。并且一般比較小的地形圖信息詳細,可以滿足不同工作需求。

(3)地籍測量:我國鄉鎮的城市化建設加快,地籍測量工作急劇提升。為相關單位確定城鎮土地的屬性、面積、位置、用途、經濟價值以及相互之間關系等提供資料。

(4)航測數字成圖:通過航空攝影機對地面影像進行航測,具有成圖速度快、圖像精度高、工作成本低以及環境影響小等諸多優點,對于城市及大測區的大面積成圖最為適用。

(5)數字地球:通過計算機來實施地理坐標的構筑統一,形成統一框架體系,形成形式多樣、內容完整的信息源,客戶再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即可得到這些重要信息。

2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土地測繪上的優勢

2.1 測繪結果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由于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結果都是現實在計算機上,并且是以直觀的圖形方式進行顯示,其中包含了地形特征、地貌形態以及地籍要素等方面的內容的。因此對于其測繪結果的查看十分方便,即使非專業人士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數字測繪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運用在土地測量的工作中,使數字化測繪技和土地測量緊密結合。

根據目前的數字測繪的研究進展,簡單介紹數字化測繪技術,并結合土地測量分析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實際應用及其具有的優勢。也可以讀懂數字化測繪的結果。

2.2 使用及升級的便捷性

數字化測繪利用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員在土地測繪的時候十分方便。由于技術創新一直在不斷的進行著,尤其對于數字化測繪這樣利用計算機智能繪圖的測量方式,其技術更新的速度更是快的驚人。而數字化測繪只需要對軟件進行簡單的升級處理就可以實現技術創新的同步。

2.3 測量結果的適應性

由于每個工程對于測量結果中各個方面的側重點不同,老式的測量方式測出的結不能一次多用。而數字化的測量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的側重點不同,進行數據加工,進而與更符合對其使用的要求。

2.4 結果分析的基礎性

將數字化測繪技術繪出的地圖作為基礎,可以通過軟件進行加工,以地圖為底圖進行規劃,將實施方案在上面進行模擬。通過各種因素的制約分析,得到一個較真實的方案模擬結果。

3 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

3.1 地籍測量的必要性

地籍測量是根據國家土地法律和規定,對土地的權屬、性質和屬性進行測量和注記,形成地籍圖的過程。地籍測量是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是確定土地使用權和建筑物所有權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各級人民政府對土地資源的規劃、開發、使用、保護和管理等所必需的基礎資料之一。

3.2 地籍細部測量中的應用要點

(1)地籍細部測量作用與精準性:通過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能夠更清晰準確的對每一個利用的土地的點、線等基本情況進行掌握。精準性是該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其規程要求地籍細部測量的精度為:城鎮街坊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為10cm,城鎮街坊內部隱蔽界址點及村莊內部界址點允許誤差為15cm。數字化測繪設備中的電子經緯儀、全站儀等能滿足精度要求。

(2)注意地籍細部測量時的其他因素:對數字化測繪技術操作有影響的地域改用其他方法進行勘測,測繪設備狀況,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級與熟練程度及操作的規范化。

3.3 細部測量的流程、方法(如圖3)

3.3.1 進行地根的測量

可以利用PTK技術在開闊且平坦的地域進行圖根控制網的設定,在結合GPS的動態觀測網,可以發現一些點位的誤差,并且誤差較大,很難滿足小于5cm的誤差臨近范圍。所以針對一些城市街道或者建筑較為密集的地區,在布局的時候采用全站儀的方式,然后將圖根的布局設置為結點網,這樣可以避免誤差而導致在結合邊界附近出現超限的問題。

3.3.2 進行數字化采集的方法

一般采用測界址點的方法對可以形成一個封閉的屬權單位進行測量,也可以采用測量地形點的方法對其它地物進行測量。在進行測量采點時,為了便于記憶,測量人員通常將不同地物編制成為對應的不同屬性的點。在打點測量時,需要先測一個地物后再測一個地物,將點通過內業進行數據轉換,避免發生散點太多的情況而妨礙繪圖。

3.3.3 內業數據處理

在數據采集結束后,將數據輸入計算機中。由于采用的測量儀器不同,所以導出的數據格式也會有差異,因此需要將所有數據的格式統一轉化為SCS標準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數據處理。在數據轉換后,可進行地圖繪制。測量人員可以根據街道、房屋、樹木的打點順序輕松繪制出初始數字化地圖。

3.3.4 外業調繪

在完成內業的數據處理后,其實整個地圖基本上已經完成了70%左右,只要把初始的數字化地體打印出來與外景實體進行比對,將一些空白區域進行打點補充后連接即可。最后形成完整的數字化地圖。

3.4 外業測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1)在野外工作時要嚴格控制轉站的次數,一般連續轉站都不該超過三次;

(2)在細部測量時,立鏡一定要按照規范使用,先測量地物的,然后在制高點上打散點的方式測量內部,最后用丈量等方法做到精確測量,工作人員在設計時做好全面統計,并做好界址點之間精度檢查表的精確統計。

4 結語

配合我國經濟、城鎮建設快速發展,需要細致、精確的地質形貌資料。需要利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對地質形貌進行現代化、智能化以及科學化的處理。先進技術的引入,使得是測繪應用領域更廣,測量結果更加精確。同時,將傳統的戶外測量工作移至室內完成,減少了工作者的勞動量。當然,其存在的不少問題還需要在發展中解決。

參考文獻:

[1]蔡韻.淺析GPS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6.

[2]李木子.淺析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8).

[3]王霞.淺談GPS實時動態技術在土地測量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7.

篇5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38號)和省政府《關于開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調查的通知》(浙政發〔*〕15號)要求,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開展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土地調查是我國法定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實查清土地資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全市土地調查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權屬和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并對成果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登記和統計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做好第二次全市土地調查,掌握真實準確的土地數據,是加強和改善土地調控,保證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保障糧食安全、維護農民權益、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有效保護和嚴格管理土地資源的重要支撐;是滿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職能轉變,實行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和根本手段;是貫徹實施《物權法》,健全和規范土地登記制度,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做好第二次全市土地調查,對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的任務和實施時間進度

(一)調查任務。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全市土地調查的任務主要有6項:

一是查清全市耕地等各類農用地、城鄉各類建設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權屬、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等;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利用統一提供的航空攝影相片及基礎圖件,按1:1萬比例尺,查清耕地、園地、林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各類土地的狀況;查清農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和公路、鐵路、河流及農、林、牧、漁場等國有土地的使用情況。

二是完成全市城鎮和主要農村居民點1:500數字地籍調查(包括土地權屬核查和地籍測量,下同),查清城鎮內部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情況,每宗地塊的權屬、界址、面積和利用狀況,在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土地登記發證工作。掌握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開發園區等土地的利用狀況,形成各級行政轄區的地籍調查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對于在調查中發現的土地權屬爭議,要及時依法調處,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三是查清全市基本農田數量、分布和利用狀況,并對每一塊基本農田上圖、登記、造冊。依據各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基本農田的保護區劃定資料,將基本農田保護區地塊落實到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統計匯總各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分布、面積、地類等狀況,并登記造冊。

四是結合農村土地調查,按照耕地后備資源界定標準,利用已建的墾造耕地項目儲備庫等成果,查清全市耕地后備資源的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

五是建立互聯共享的市、縣二級管理到地塊的土地調查數據庫以及土地利用現狀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縣(市、區)為單位組織開展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土地權屬數據庫、地籍管理數據庫和基本農田、耕地后備資源數據庫進行管理,滿足日常變更的業務需要。

六是健全和規范土地登記制度,建立土地變化信息的調查登記、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

(二)實施的時間進度。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年底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任務。*年完成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城鎮土地調查中的城市建成區、縣城所在地建制鎮的地籍調查,建立數據庫,并完成耕地后備資源的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調查。2009年6月前完成基本農田調查,并對每一塊基本農田上圖、登記、造冊。2009年底完成全部城鎮、獨立工礦和主要農居點的數字地籍調查;完成全市土地基礎數據的統計、匯總、分析;建立互聯共享的市、縣二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土地變更信息的調查、登記、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全市每年進行一次土地變更調查,保持調查成果的現勢性。

三、調查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第二次全市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負責調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局,具體負責調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溝通,通力合作。對調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切實予以解決,共同做好本次土地調查工作。其中,調查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由市國土局牽頭負責;調查經費和進一步規范土地登記收費等方面的工作,由市財政局和發展改革委負責;調查所需航空航天遙感資料及基礎測繪成果提供,由市國土局和規劃局負責。按照“統一部署、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各縣(市、區)政府要成立相應的調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認真負責做好本地區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

(二)加強隊伍建設。土地調查登記的政策性、業務性、技術性強,各地要加強土地調查登記隊伍建設,按照省政府、省國土資源廳有關文件精神,全國百強縣要在*年6月前建立土地調查登記機構,配備與土地調查登記相適用的人員,負責今后日常土地變更調查登記的具體事務工作,以規范土地調查登記行為、切實維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三)制定工作方案。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全省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總體方案和本實施意見,結合各地土地利用的特點,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和要求,科學編制本地區的調查實施方案,明確調點,分解落實具體調查任務。各地要遵循統一部署,結合當地實際,迅速組織專業隊伍在國家提供的基礎圖件基礎上,深入實地,細化調查。本次土地調查要采取招投標方式確定承擔單位,以合同方式規范調查行為。

(四)落實經費保障。第二次土地調查經費主要由地方財政負擔。各地要按照本實施意見,抓緊編制調查預算及年度預算,核定調查經費,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足額撥付到位,保障調查工作順利開展。各地第二次土地調查所需經費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或土地收益中列支。

篇6

一、指導思想

落實“信息管稅、以地控稅”管理理念,發揮社會綜合治稅優勢,以信息化為支撐,引入國土部門地籍專業化管理手段,以宗地為稅源管理基本單位,從戶籍管稅向地籍管稅轉變。

二、工作目標

以信息化管理手段為支撐,全面推行宗地管理工作,力爭到2012年在全市建立起“以地控稅、信息比對、疑點核實、動態監控”的土地使用稅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實施對土地稅源的全面、準確、明細、高效、動態的無縫隙監控,掌握土地使用稅稅源底數,全面提升土地使用稅管理水平。

三、工作進度

(一)2011年,建立各市(區)城區范圍“宗地管理數據庫”。

(二)2012年,建立各鎮、工礦區范圍“宗地管理數據庫”。

有條件的地方,工作可以適當提前。

四、措施和步驟

(一)采集國土部門宗地信息數據

借鑒國土部門第二次地籍調查信息,采集國土部門的宗地數據庫數據,利用宗地位置、形狀的唯一性,實現與國土部門信息的準確比對。

(二)充分利用“三方信息”,實現宗地管理信息化

依托“三方信息稅收應用平臺”,利用國土部門提供的宗地數據文件,根據國土、納稅人、地稅部門三方信息,開發土地使用稅宗地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宗地的信息化管理。

(三)建立宗地信息落實制度

一是落實宗地納稅人。根據國土部門傳遞的宗地權屬人信息,落實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

二是落實宗地計稅面積。有土地使用證的宗地,認定證載面積為計稅依據;沒有土地使用證的,認定圖形面積為計稅依據。

三是落實宗地實際用途。根據宗地實際用途確定征免稅。屬于免稅土地的,落實具體免稅依據。對同宗土地上既有應稅又有免稅的,實地核實確定應、免稅界限,運用GPS衛星定位測繪技術,確定征免稅面積。

(四)建立宗地信息定期采集制度

為確保土地稅源信息及時更新,各單位要與國土部門建立宗地信息數據定期采集制度,及時與原宗地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對新增、合并、分割的宗地進行更新,確保采集的宗地信息完整、準確、時效。

(五)實現宗地信息的增值利用

在利用宗地信息加強土地使用稅管理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宗地信息的綜合用途,提高宗地信息利用效率。

一是利用宗地信息加強房產稅的管理。利用房產與土地的不可分割性,建立房產與土地的關聯關系,以房找地、以地控房,實現房產稅與土地使用稅的關聯管理。

二是利用宗地信息加強其他項目的征收管理。將地籍管理與重大建設項目稅收管理、建筑業營業稅管理、房地產交易稅收管理和耕、契兩稅管理工作相結合,做到配套聯動、統一運作、相互促進。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以地控稅、信息比對、疑點核實、動態監控”管理模式是“信息管稅”必然要求,是稅收業務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是實現土地使用稅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的必由之路。全面推進和落實土地使用稅宗地管理新模式不僅是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強土地稅收管理的方向。各級各單位要切實提高對此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措施、責任,確保以地控稅收到明顯成效。

(二)精心組織,搞好協調

土地使用稅管理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和地稅系統內部各環節的工作聯動配合,各單位要消除畏難情緒,提高工作主動性。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理順內部工作職責分工,確保工作圓滿完成。

篇7

關鍵詞:地籍測量 控制測量 RTK CORS 導線

中圖分類號: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a)-0055-02

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且不同于一般地形圖測繪,地籍控制網不但要滿足測繪地籍圖的需要,還要以厘米級精度用于土地權屬界址點坐標的測定和滿足地籍變更測量,可以說地籍控制點的高精度是保證整個地籍測量質量的前提和關鍵一環。地籍控制測量可采用三角網、測邊網、導線網和靜態GPS相對定位測量、GPS-RTK測量等方法,而隨著GPS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更多的新方法應用于城鎮地籍控制測量工作,如城市CORS系統等。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地籍測量的相關工作經驗,并結合實際工作,對地籍測量中的幾種控制測量方法的應用進行一些探討。

1 地籍控制測量常用方法的及其優缺點

1.1 靜態GPS控制測量

靜態GPS控制網具有定位精度高,控制范圍大,平面和高程可同步推算,選點靈活,不需要通視及全天候作業等特點,在城鎮地籍測量中常用于基本控制測量,即首級控制網。有時為了提高整網的可靠性及均勻性,城市一級(或二級)控制網也采用靜態或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方法。靜態GPS網可通過GPS高程擬合(即利用已知高程點建立區域水準面模型推求待求點高程)的方法求得,但由于受基線解算等因素影響,求出的高程精度相對較低。而在已建立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地區,可較長時間觀測待求點WGS84坐標,內插似大地水準面,可得到較高精度的高程值。

靜態GPS控制網的不足之處:(1)GPS測量受衛星分布狀況限制、天氣環境影響及GPS信號受多種無線信號干擾、儀器上空受電磁波影響及光反射造成多路徑誤差等,GPS測量數據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待進一步提高;(2)使用受到限制,特別是在城市測量中,高樓林立,建筑物裝飾幕墻較多,道路上車流量大,人行道上樹多,胡同較多,干擾信號較多,這些地方不適宜使用GPS;(3)相對其它方法作業效率低,對人員、設備要求較高,所以靜態GPS測量一般不用于城市二級以下的控制測量。

1.2 導線測量

導線測量作為城鎮地籍控制測量最為經典的方法之一,仍廣泛應用于城鎮地籍控制測量。在城鎮地籍測量中,施測的范圍多為建成區,導線測量能充分發揮優勢,其特點是:(1)相對精度較高、檢核條件多,能在測量過程中有效避免粗差的出現;(2)布設靈活方便,只需相鄰兩點相互通視,特別適合城鎮地籍測量隱蔽地區及城市建筑區的控制測量;(3)可同時進行三角高程導線測量,同步傳遞高程等優點。導線測量每站需觀測水平方向折角、垂直角,斜距及測距時主站的氣壓、溫度、儀器高、覘高等,利用這些觀測要素通過改正來推算待求點值。根據不同等級精度也規定了所有儀器能達到的測角、測邊精度,起始數據精度,導線總長等指標,從而保證了最弱點中誤差。影響導線精度的因素有設備系統誤差、外界觀測條件、作業人員技能等,所以在導線測量作業前,盡量根據技術要求選定好作業人員和設備,并做好設備的檢校。

導線測量也有其明顯的缺點:(1)觀測要素多,控制范圍較小,導線精度受導線總長度的影響;(2)相對于GPS-RTK等作業方法,需要投入人員較多,推進速度較慢;(3)導線測量要分級布網,逐級加密,還要考慮有較好的網形結構等。如在城市導線測量中,不僅要構成一定的網形,且兩點間必須通視,才能進行導線點間的傳算,即便是在不需要布設控制點的地區,為了導線點間的傳遞和網形,還必須布設和測量導線點,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

1.3 GPS-RTK控制測量

利用GPS-RTK技術實施控制測量能夠實時提供待求控制點的三維坐標,具備靈活、快速、省時、省力及精度高等優點,能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TK定位的誤差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同測站有關的誤差,包括天線相位中心變化、多路徑誤差、信號干擾和氣象改正因素;二是同距離有關的誤差,包括軌道誤差、電離層誤差和對流層誤差。因此,利用RTK進行控制測量時應遵循GPS作業的基本要求。首先,基準站應選擇在地勢較高且開闊沒有遮擋的地方,以便增大基準站電臺的發射距離及基準站能夠接收到更多的GPS衛星信號;其次,基準站要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高壓線及大面積水域等,以避免電磁波干擾或水面及建筑物等帶來的多路徑效應;第三,基準站應架設穩定牢固,避免觀測期間晃動,影響測量精度。為了保證控制點精度,還應考慮以下因素:(1)點校正應選擇精度較高、分布均勻高等級控制,校正點分布均勻;(2)最好能利用雙基站法對每個待定點進行兩次觀測,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成果,既可提高精度又可確保成果的可靠性;(3)對測點精度進行合理設定,可對測點須達到的測量精度進行設定,在實際測量中若低于設定精度,則停止觀測;(4)加強檢核,每次作業前測量已知點或重復點,在誤差許可范圍內再繼續作業。

RTK技術的控制測量具有以下優點:(1)誤差分布均勻、相互獨立,不存在誤差積累,精度可靠度較高;(2)RTK測量技術能夠實時地提供測量成果,不需要像常規控制測量那樣分級布網,可以直接在所需點位的地區進行布設和測量,可以大大減少生產成本,減輕測量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測量速度和效益。其缺點也有以下幾點:(1)受遮擋物影響,造成信號失鎖,定位延遲。(2)控制范圍較小,作業半徑一般不超過15 km,定位精度隨距離的增加而顯著降低。(3)受時間段影響,在某些時間段接收到衛星個數較少,在電離層高峰期作業會影響作業精度。

1.4 CORS控制測量

多基站網絡RTK技術建立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CORS),作為GPS技術在測繪、導航等行業發展利用的方向,在我國許多地區迅速發展并部分建成使用。

CORS系統提供的網絡RTK定位精度一般在厘米級甚至更高精度,完全可以滿足城鎮地籍控制測量要求,在已建成CORS系統的地區或城市,利用其進行控制測量作業非常便利。CORS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RTK測量作業方式,其主要優勢體現在:(1)采用連續基站,用戶可以全天候觀測,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2)縮短了初始化時間,有效工作的范圍較大;(3)不需要另架設基準站,真正實現單機作業,減少設備購置費用;(4)數據監控系統完善,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統誤差和周跳,增強差分作業的可靠性;(5)數據鏈通訊方式固定可靠,可以減少噪聲干擾;(6)精度高,與單個參考站RTK測量相比,CORS提供的網絡RTK測量采用多個參考站聯合解算數學模型,其測量精度和可靠性遠高于單個參考站RTK;(7)作業效率高,相對于靜態GPS測量的先外業聯合觀測后內業數據處理模式,CORS在服務范圍內作業可得到即時坐標,更省時;(8)建立CORS系統后,可長期提供穩定、統一的參考坐標系,并規范基礎測繪數據等。

利用CORS進行大比例地形地籍圖測量控制測量作業,也受到GPS測量限制條件的影響,在建成區作業并不適宜。

2 在城鎮地籍測量中幾種控制測量方法應用比較

以筆者參與施測的廣州1∶500數字化地籍測量項目為例。測區位于廣州某風景區以南,以居民區和山地、丘陵地、水庫區為主,該工程屬于全國二調城鎮地籍測量部分。布設四等GPS網一個作為測區首級控制,施測四等控制點12個;并布設城市一級GPS網作為首級網加密,施測一級控制點81個;GPS網采用四等水準聯測約70%網點建立水準面模型作GPS高程擬合。二級、圖根控制點測量采用導線測量、GPS-RTK控制測量、廣州CORS控制測量等方法進行。及為了檢驗各種作業方法在不同環境精度及相互精度,通過二種以上方法測同一組控制點進行比較分析,操作嚴格執行規范。

2.1 廣州CORS與靜態GPS網點比較

在不同范圍選擇四等或一級GPS靜態測量網控制點,與利用廣州CORS系統提供的網絡RTK檢測進行對比,共檢測控制點25個,其較差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最大較差為:dx=4.6 cm,dy=-4.2 cm,dH=-5.3 cm。平均較差為:dx=-1.22 cm,dy=1.14 cm,dH=2.16 cm。由較差計算得的中誤差為mx=±1.58 cm,my=±1.67 cm,mH=±2.55 cm。從較差和中誤差來看,廣州CORS提供的網絡RTK測量結果精度完全符合《城市測量規范》要求,可作城市二級以下控制測量,可否作城市一級或更高等級控制測量,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2.2 GPS類方法與常規方法對比

利用全站儀實測相互通視的GPS靜態網點、CORS控制點及RTK控制點相鄰點對的邊長和高差,與點對測量坐標反算值進行比較,共檢測點對62對。統計結果如下:邊長最大較差為5.57 cm,最小為0.02 cm,平均為1.69 cm,間距中誤差1.83 cm;高差最大較差為7.05 cm,最小為0.04 cm,平均為2.42 cm,高差中誤差2.66 cm。幾種方法的對比結果,平面差值在許可范圍內,個別RTK控制點高差較值稍大,考慮城鎮地籍測量對高程一般不作要求,因此幾種方法皆能滿足城鎮地籍測量中控制測量的需要。

2.3 幾種方法在不同地形條件下的比較

分別在建成區、山地、丘陵地、水庫邊4類不同的地形條件選擇導線測量方法施測的控制點和利用RTK施測能得到固定解的控制點對,每組地形條件檢測20對,共80對。在不同地形條件下,RTK測量與導線測量較差區分較顯著,在建成區由于建筑物的遮擋和反射,較差值最大;在較開闊的丘陵地,較差值最小;山地由于山體對部分衛星信號遮擋,較差值稍大;大面積水域對RTK測量值影響并不明顯。在距離較短的點對,RTK測邊誤差比導線較高,但點位誤差卻較小,可以得出在短距離測量中,導線測量相對于RTK測量精度較高。

3 結語

通過幾種常用控制測量方法在大比例地形地籍圖運用分析和比較,筆者認為每種作業方法各有其優缺點,不同的等級及不同地形條件適用不同的作業方法。概括來說,靜態GPS相對定位測量適用于等級控制點測量,導線測量適宜于建成區或較隱蔽區域,RTK或CORS適宜于開闊、遮擋物少地區。在實際作業中,可根據測區情況選用適宜的方法,也可以綜合利用各種方法,以提高作業效率,滿足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1] 賈峻峰.地籍測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09(2).

篇8

【關健詞】場地平整;土方量測算;技術要點

引言

2011年10月中旬,隴南地區西和縣國土資源局委托我測繪院工程測繪中心就該縣擬建的物流倉儲果蔬中藥材批發市場(以下簡稱中藥材批發市場)工程中,場地平整,填、挖方土方量測算工作,進行現場實地測量。為中藥材批發市場即將開始的基礎設施建設作好“三通一平”基礎工作,為該工程竣工后的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經營條件和生活環境。

1 工作區域的基本情況

此次測量工作分兩個地塊進行土方量測算。經過實地踏勘和現場指界,中藥材批發市場工作區域位于西和縣北商場木材市場東北方向,地勢南高北低,相對比高2米左右。兩地塊中間有漾水河經縣城自南向北從項目工作區中部穿流而過。第一地塊東側緊鄰縣城建局規化的濱河大道,該大道目前正在路基施工建設, 西南方向有少量耕地,菜地和零星樹林,通視條件較為困難。西側緊鄰西和縣漢源鎮崆峒村,中部有多處當地村民開挖取土區域,地形較為破碎,零亂。第二地塊西側緊鄰正在運營的伏羲大道,相比較而言第二地塊地形比較整齊,通視條件良好,有利于外業測繪工作的展開。

2 外業測量工作的實施

軟件自動化施工場地平整填、挖方土方量測算工作,在作者的記憶中,以前很少接觸到這方面的工作,雖然以前有傳統的手工計算工作方法,但已不能滿足甲方要求提供電子版數據的工作需要,更談不上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為此,測繪院主管生產的副院長連夜組織工程測繪中心技術人員研究、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準備儀器設備。第二天,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施工現場。根據國土部門提出的具體工作要求和測繪技術要求。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2.1 工作區域現有測繪資料的收集。從縣國土局規劃股收集到項目工作區1:1000紙質地形圖一張。該地形圖圖面上繪有項目區工作范圍界線和多條城市規化道路紅線。是西和縣城建局2008 年委托其它測繪單位所測。從縣地籍股收集到2008年國家第二次土地調查期間,所測繪的1:500城鎮電子版地籍圖。紙質圖件與電子版圖件均為西和縣城建坐標系統,1985國家高程基準。在精度上完全滿足土方量測算工作的要求。

2.2 外業數據的采集。外業采集數據所使用的儀器是拓普康GTS-336型號全站儀。技術人員三名,觀測者、主、付司尺各一名。主司尺是外業工作的核心成員。高程點數據的采集按照1:500地形圖和土方量測算的具體要求采集,土方量計算中方格網長度是實地20m的規格要求。每隔10米左右,在地形變化處、坡度變換處、土坎上 、土坎下、獨立的小土堆上和土堆下采集高程點位。項目區內的亂挖地段,積水區域邊緣,界線范圍邊緣,幾小塊耕地中間位置、邊緣位置更是認真地按工作要求采集其相應的高程點。正在施工的濱河路以當時地形現狀,按要求采集高程點。為保證精度和土方量計算的合理。按國土部門要求分別在已建成運營的伏羲大道,正在路基建設的濱河路南、北、中三處適當的位置,各采集相應的高程點以推算其相應的道路坡度。為內業土方量計算工作,作好外業數據的采集。

2.3 項目工作區現狀圖的測繪。根據國土部門要求,項目工作區的現狀圖按1:500地形圖要求、假定坐標高程系統、代碼測圖法測繪 。高程點除滿足土方量計算外,還要滿足地形圖的測繪的要求。為統一坐標,高程系統,最少測記了4個公共點坐標、高程數據。為把假定坐標高程系統測繪的地形圖和高程數據轉換到西和縣城建坐標系統、1985國家高程基準面上作好外業數據采集工作。

3 內業數據處理。

3.1 矢量化1:1000紙質地形圖,使之成為電子版(主要是項目工作區界線范圍和相關部分),利用該電子版圖和1:500 地籍圖上無變化的公共點,將矢量化好的地形圖納入統一的西和縣城建坐標系統高程系統。 采用同樣的方法將外業實測數據同樣納入本系統。利用公共點高程的差值,作好高程數據的整體改算工作。

3.2 圖形數據的編繪。 在Cass7.1的繪圖環境下,將轉化過來代有編碼的數據展繪到圖形處理環境下,按照《規范》和《地形圖圖式》要求,利用軟件提供的強大圖形編輯功能編繪出1:500項目區的現狀圖。為保證土方量計算的正確與合理。切記一點:高程點數據不能移動和變動。

3.3 土方量的測算工作。由于項目區的范圍界線是國土局測繪人員實地測定的,不能變動,也就是說測算土方量的面積是事先確定好的。要測算出較為真實的實際土方量數據,根據軟件要求,計算標高的取舍龍其重要。根據實地情況,我們作了以如下兩方面的測算:

3.3.1 取測區范圍內的較為合理的一個高程點(該點由縣國土局技術人員現場指定),作為計算標高。通過軟件測算,其土方量數據為:第一地塊:14.62萬方,第二地塊5.75萬方。兩地塊共計填挖土方量20.37萬方。按每方土15元計算,共計需要施工款約300余萬元。

3.3.2 由于第一地塊東側正在修建濱河路,其路基正在施工階段。第二地塊西側已有正在運行營的伏羲大道。經過與縣國土部門協商,參考兩條道路的設計標高,并計算出其相應的坡度。利用計算標高和兩條道路的坡度,再次進行土方量測算,計算其結果數據如下:第一地塊13.63萬方,第二地塊4.55萬方。兩地塊共計填挖土方量18.13萬方。按每方土15元計算,共計需要施工款約272余萬元。比第一種測算方法節經費約30余萬元。

上述兩組數據經測繪院質檢部門審核,認定,并將其計算經過和結果通報西和縣國土資源局相關業務部門。雙方共同認為:第二種測算方法,計算標高取值合理,利用計算標高和坡度,計算土方量的工作方法得當,科學合理。數據真實、可靠。既滿足工作需要,又節約經費。該項工作達到預期目的,到此時間較為緊迫的西和縣中藥材批發市場場地平整土方量測算工作園滿完成,內外業工作全部結束。

篇9

一、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組織和實施情況

*3年2月29日,國家測繪局以國測國字[*3]1號文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活動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全國統一開展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活動,區測繪局將此活動作為履行測繪質量監督職能、規范測繪市場秩序和實施測繪行業管理的一項具體行動列入了年度依法行政的工作內容。

(一)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工作開展情況

1、成立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監督檢查

區測繪局領導班子非常重視*3年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根據國家測繪局《關于開展全國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活動的通知》精神,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如何開展*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成立了由黃俊華局長為組長,陳仲懷副局長、周寧邦助理巡視員為副組長,國土測繪處、行業管理處、廣西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以及廣西測繪檔案資料館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自治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

2、召開全區測繪質量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

*3年4月11日,我局在南寧市召開*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會議,全區14個地級市國土資源局的分管測繪工作的領導以及41個甲、乙級測繪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黃俊華局長在會上傳達了總書記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對測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測繪局長會議精神,并對全區測繪質量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一是要從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測繪質量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貫徹實施新《測繪法》,依法推進測繪質量管理工作;三是要求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各測繪資質持證單位,要高度重視今年我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做好宣傳發動,明確工作任務,保障工作條件,落實組織機構,明確目標責任,認真組織實施,確保整個監督檢查工作的完成。

陳仲懷副局長傳達了全國測繪質量工作會議精神,實事求是地通報了近年來全區測繪質量管理工作和測繪產品質量情況,提出了今后加強我區測繪質量管理和做好今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的具體要求,同時全面部署*3年廣西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

3、區測繪局測繪質量管理部門加強組織和指導,開展監督檢查

為了做好*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區測繪局國土測繪處根據領導小組的部署,研究制定了《*3年廣西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實施計劃》(以下簡稱《實施計劃》),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測繪質量管理體系評分標準》,為我區開展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提供了評價依據。還先后下發了7份通知,了解各地級市工作開展情況,指導監督檢查工作。

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是一項技術性比較強的行政管理工作,為了使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有效地履行測繪行政管理職能,區測繪局組織了三個工作小組開展工作,第一小組負責指導地級市國土資源局對丙、丁級測繪資質持證單位的檢查和抽查;第二小組負責對甲、乙級測繪資質持證單位的檢查和抽查;第三小組負責對丙、丁級測繪資質持證單位產品質量的抽檢。

全區測繪質量工作會議結束后,第一組工作人員即下到柳州、百色和玉林等市開展指導工作。一是在各市測繪質量工作會議上,就市、縣如何履行測繪行政管理職能提出指導性意見;二是強調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對市、縣如何開展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如何評價測繪單位質量體系進行培訓;四是對各級測繪單位如何自查進行輔導。

“非典”時期,在無法深入地市開展監督檢查指導工作的情況下,我局國土測繪處的同志仍然堅持通過電話聯系,了解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工作開展進度情況,催促各測繪單位抓緊做好自查工作。“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工作小組馬上分頭下到貴港市、梧州市、賀州市、河池市、柳州市、桂林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等國土資源局了解情況,指導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在各地市國土資源局分別召開了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座談會,并專門為各地級市測繪單位開辦測繪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和產品質量自查的培訓班,現場解答各單位提出的各種問題。

4、各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真履行職能,積極開展工作

按照全區測繪質量工作會議的部署和《實施計劃》的安排,各地級市認真制定本轄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實施方案,貴港市和南寧市國土資源局率先召開了轄區測繪工作會議。到4月30日止,全區14個地級市國土資源局都召開了本轄區測繪質量工作會議,并具體部署轄區內丙、丁級測繪單位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玉林市、貴港市是全區尚未落實測繪行政管理職能的兩個國土資源局,在各轄區測繪質量工作會議上,兩個國土資源局的領導都明確地表示:我們不能因測繪行政管理職能沒有落實而使測繪行政管理職能空缺,我們要自己努力,填補這個空缺,使測繪行政管理職能有人抓,而且要抓到位。

為了能夠更充分地了解本轄區測繪單位的測繪質量管理情況,便于今后更好地開展測繪行政管理工作,部分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主動向自治區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要求,在擬抽查的30個單位以外,允許他們根據各自轄區的情況增加抽查一部分測繪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如玉林市增加抽查7個丙級單位和4個丁級單位;百色市增加抽查了1個丙級單位和6個丁級單位;北海市增加抽查了12個丙、丁級單位;柳州市增加抽查了7個丙、丁級單位。還有南寧市、梧州市、來賓市等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也都增加抽查了丙、丁級測繪單位。在本次質量管理體系的抽查工作中,實際抽查單位數量近80個,約占全區測繪單位的30%,比原計劃超出了1倍多,這充分體現了這幾個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真履行測繪行政管理職能,對測繪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視。

但在監督檢查工作過程中,也存在著個別部門和少數單位對監督檢查工作組織不力的問題。賀州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至今仍然沒有上交本轄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總結;崇左市是個最新成立的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機構確定后沒有及時安排具體人員負責本項工作,與上級部門主動聯系不夠,對轄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有一定的影響;桂林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所在轄區的35個測繪單位中,共有11個測繪單位沒有上交自查材料(詳見《*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情況通報》)。

5、加強信息交流,做好宣傳導向

在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整個實施階段過程中,區測繪局和地級市國土資源局加強了聯系,及時了解各地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通過各地級市的階段性工作情況匯報,區測繪局國土處編寫了6期《廣西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簡報》,下發到全區各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各個測繪單位,并以電子郵件方式上報給國家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以便其隨時了解我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的進展情況,爭取國家測繪局的指導。

為了宣傳和交流各地級市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的情況,我局還通過“數字廣西”網站,通報各地級市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經驗,以此帶動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平衡發展。

(二)測繪單位自查工作開展情況

在全區和各地級市測繪質量工作會議后,絕大多數測繪資質持證單位都能夠按照要求開展測繪質量自查工作,成立測繪質量自查組織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對本單位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制度)及其運行情況、*0—*2年完成的測繪項目及其產品質量進行自查。例如,廣西地圖制圖院的領導參加全區測繪質量工作會議后,回到單位迅速召開院工作會議,成立院測繪質量自查領導小組,組長由法人代表擔任,并制定詳細的自查方案,由自查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實施。

到4月底止,就有部分單位上交了《測繪資質持證單位*0—*2年完成的測繪項目登記表》。從4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受到“非典”疫情的影響,整個工作耽誤了近2個月。到7月中旬,絕大部分測繪單位上交了自查材料和《測繪資質持證單位*0—*2年完成的測繪項目登記表》。

但是,也有極少數測繪單位沒有按照要求開展自查工作,經過統計核實,全區尚未上交自查材料的單位共17個,這17個單位已在《*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情況通報》中給予署名通報。

通過對上交來的自查材料進行檢查和抽查,我們認為絕大部分測繪單位的自查工作是認真的,自查報告材料真實、可靠,能夠如實反映本單位測繪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廣西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和廣西航空遙感測繪院的自查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也有個別單位沒有認真開展自查工作,上交的材料過于簡單,根據評分標準,被測繪行政主管部評為“不合格”,并在《*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情況通報》中給予署名通報。

二、全區測繪質量綜合評價

(一)測繪質量管理體系抽查情況

根據制定的測繪質量管理體系評分標準,對受檢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情況進行10個要素的抽查。從抽查過程中看,被抽查單位都能按照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如實填寫“測繪資質持證單位質量體系自查表”。

甲、乙級測繪單位中絕大多數能夠按照所持測繪資質等級的要求,建立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和專職質量檢驗人員,所建立的測繪質量管理體系(制度)總體來講,運行狀況良好,能夠有效地保證本單位所生產的測繪產品達到產品設計質量指標,滿足客戶的要求。被抽查的5個甲級測繪單位中有4個單位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另外1個測繪單位也正在進行ISO-9000貫標認證工作;被抽查的乙級測繪單位中也有通過了ISO9000貫標認證的單位,有些乙級單位也在計劃開展ISO-9000貫標認證工作。

在對丙、丁級測繪單位質量管理體系(制度)的抽查中發現,丙、丁級測繪單位建立的質量管理制度總體來說不夠規范。如建立的測繪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部分測繪項目實施前沒有編寫專業技術設計書或事前指導書,測繪產品生產過程中沒有質量檢查措施,有的質檢人員不到位,有的技術人員素質相對低些。也有個別測繪單位的自查報告材料欠真實。如個別丁級單位在自查材料中填寫有兼職質檢人員,但兼職的質檢人員居然是由普通工人擔任;抽查中還發現有個別丁級測繪單位有冒用其它單位技術人員的現象。

(二)測繪產品質量抽檢情況

從7月22日開始,至10月30日止,廣西測繪質量監督檢驗站抽調5位檢驗人員對30個受檢單位的30個測繪項目進行了抽檢,其中甲級單位5個、乙級單位5個、丙、丁級單位20個。

在檢驗報告中,被抽檢的30個測繪項目產品,全部評定為“合格品”。多數產品能按照有關規范、規程及各工程項目的技術設計書進行測繪,精度達到要求;少數產品雖然未能完全按照部頒標準,但產品質量也能滿足用戶要求,且產品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中。

從產品整體質量來看,5個甲級單位和3個乙級單位生產的產品質量較好,其主要表現在測量方法先進、成果數學精度良好、圖式符號運用正確、資料完整齊全。丙、丁級持證單位生產的產品測量方法正確,測繪精度良好,但與要求提交的成果資料清單的項數相比,資料的完整性有所欠缺,且技術總結,驗收報告編寫也不完整,多數缺少必要的技術數據。

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抽查、抽檢結果詳見《*3年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情況通報》。

三、全區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測繪質量管理體系方面

從抽查結果看,我區各測繪單位質量體系絕大多數是比較完善的,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部分非獨立建制的測繪單位,由于測繪專業在這些單位中屬于輔助專業,忽視了測繪工作的必備條件,給其測繪隊伍所配置的測繪質量管理機構和人員與其所持測繪資質等級不相適應。如沒有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和專職質量檢驗人員,產品檢查只采取小組互查的方式,A組生產的產品由B組的人員進行檢查,僅靠小組互查是不符合國家測繪產品檢查驗收的基本規定的,也難以保證測繪成果的質量。

二是大部分丙、丁級測繪單位在實施測繪項目時,沒能做到先設計后生產,測繪項目沒有編寫專業技術設計書。

三是有部分甲、乙級測繪單位在設計、生產、檢查、驗收、成果上交等質量管理環節中,缺少書面記錄;有大部分丙、丁級測繪單位的測繪生產、檢查、驗收均無記錄,也沒有項目技術設計書或事前作業細則,規范性差。

四是少數測繪單位的質量管理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質量管理制度不嚴,或者沒有建立相應的制度,有的有章不循,有的無章可循。

五是部分測繪單位因體制原因,測繪成果自測自用,或部門內部使用,缺乏外部監督,測繪產品質量難以保障。

(二)測繪產品質量方面

通過對30個抽檢項目的質量分析,發現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技術設計。部分丙、丁級持證單位生產的產品,由于測量面積較小,普遍存在不重視技術設計的問題。對測繪生產中有關的技術問題未能在技術設計書中予以明確規定,隨意性較大;還有些項目沒有編寫技術設計書,又不能完全按照部頒標準的規范、規程進行測繪,測繪生產不夠規范。

二是計算說明不全。部分項目的控制成果的計算無說明,對起始成果的來源、觀測數據來源,計算中使用的軟件(程序)、數據模型、所需采用的改正系數等未做說明或交代不清,可靠程度難確定。

三是測繪過程不規范。部分項目首級控制點不埋石,有的埋石質量較差;部分地籍測繪項目實地不標界址點,致使地圖與實地脫節,無法回放也無從檢查;部分地籍測繪項目的面積量算缺少必要的檢核和精度評定;丙、丁級單位生產的部分產品,缺少驗收環節。

四是資料整理不完整。多數測繪項目的圖面質量、整飾質量都比較好,但對相關資料整理卻比較馬虎,未能按照規范、規程的要求整理各種技術性、說明性文件資料;有些項目上交資料不齊全,缺計算手薄、技術總結、檢查記錄、驗收報告等。

四、對存在問題的整改要求

*3年測繪質量監督檢查的結果,將作為*4年測繪持證單位資質年審的依據之一。因此,對這次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有關部門和單位應進行整改。

1、個別未上交*3年測繪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總結的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在4月1日前將總結交到自治區測繪局國土測繪處。同時要督促檢查轄區內未上交自查材料的測繪單位盡快上交。

2、未上交自查材料的測繪單位,在*4年3月25日前,將自查材料交到所在的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質量管理體系評分不合格的測繪單位,要提出整改措施,并于*4年3月25日前上交到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由地級市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將有關材料于4月1日前上交自治區測繪局國土測繪處。

3、通過這次測繪質量監督檢查發現,各測繪單位不論是測繪質量管理體系還是測繪成果質量,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測繪單位都能本著對用戶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完善測繪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測繪產品質量。

五、*4年全區測繪質量管理工作計劃

1、加強測繪質量的統一監督管理,在*3年測繪質量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加大測繪質量監督力度,開展專項檢查,特別要加強對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測繪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

2、根據國家測繪局的部署,開展對房產測繪產品質量的檢查。國家測繪局正在制定全國房產測繪產品監督檢查的計劃。待國家計劃下達后,區測繪局將結合廣西的具體情況,制定我區房產測繪產品監督檢查的實施方案,作為今年房產測繪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依據。

篇10

一、目的和意義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關系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的一項公益性基礎調查。其目的是全面查實、查清全市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并對調查成果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滿足規劃編制、實現土地宏觀調控、進行科學決策及嚴格落實各項土地管理措施的需要。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土地調控,保證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有效保護和嚴格管理土地資源的重要支撐;是滿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職能轉變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農民權益、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的內容和主要任務

(一)調查內容

第二次土地調查目標是全面查實、查清全市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加快推進土地登記發證,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和土地登記制度,實現成果信息化管理與共享,滿足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土資源有效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務

按照國務院(國發[2*]38號)文件要求,開展農村土地調查,查清全市農村各類土地的利用狀況;開展城鎮土地調查,掌握全市城市建成區、縣城所在地建制鎮的城鎮土地狀況;開展基本農田狀況調查,查清全市基本農田狀況;建設和完善土地調查數據庫,實現調查信息的互聯共享。在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具體任務如下:

1.農村土地調查

農村土地調查是指對城市、建制鎮以外的土地進行調查。農村土地調查是第二次土地調查的重點任務。按照調查內容,農村土地調查分農村土地權屬調查和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兩部分。

(1)權屬調查

權屬調查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調查。

農村土地權屬調查主要任務是逐地塊查清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公路、鐵路、河流以及農、林、牧、漁場(含部隊、勞改農場及使用的土地)、礦山、水庫等國有土地的使用狀況,掌握國有土地使用權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充分利用土地調查成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力爭完成90%。

A確權原則

以縣(市、區)為單位,對轄區內的權屬調查狀況進行全面清理、核實。

①繼承性

土地權屬登記資料或簽訂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經復核手續完備且與實地一致的,可直接利用原資料,不需要重新進行權屬調查。

②完善性

土地權屬登記資料或簽訂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經復核有誤或手續不完備,可先補充調查、補辦手續,再進行登記或進行變更登記、完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

③重新確權

土地權屬登記資料或簽訂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經復核不符、或實地界線已變化、或未開展過權屬調查的,應按《規程》要求重新開展權屬調查,并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

B具體任務

①查清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狀況

以縣(市、區)為調查單位,對村或村民小組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土地進行確權劃界。與相鄰權屬單位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對存在的土地權屬爭議進行調處,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使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率達到總量的90%以上。

②查清國有農、林、牧、漁場、礦山、水庫等國有土地使用權狀況

對國有農、林、牧、漁場、礦山、水庫等用地進行確權劃界。與相鄰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對存在的土地權屬爭議進行調處,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

③查清公路、鐵路、河流等國有土地使用權狀況

對公路、鐵路、河流等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進行確權劃界。與相鄰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對存在的土地權屬爭議進行調處,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

④查清其他土地權屬性質狀況

對上述以外土地可以不進行確權劃界(有條件地區可開展),對用地現狀及其范圍進行調查后確定國有或集體權屬性質。

C方法要求

權屬調查必須由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主持,土地權利人(或授權委托人)、相鄰土地權利人(或授權委托人)、權屬調查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必須到場,經過審閱提供的權屬資料、到實地指界等階段,依法對土地進行確權劃界。確權后的界址點設界標,并實測坐標或圖解坐標。具體確權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權源確認方式

權利人能夠出示被現行法律法規所認可的權源文件的,可根據權源文件上記載土地的位置、界址(包括界址點、界址線、界標)、權屬性質、土地用途等信息,將土地權屬界線直接標繪或到實地經過指界由調查人員將界線調繪在調查底圖準確位置上,并與相鄰權屬單位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當權利人出示權源文件不能夠被現行法律法規所認可的,權源文件只能作為參考。

②指界確認方式

這種方式是基于雙方均不能出示被現行法律法規所認可的權源文件,并且雙方邊界沒有爭議。可采用雙方共同到實地指界,確認權屬界線。通過指界,由調查人員將界線調繪到調查底圖準確位置上,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

這里強調的是,通過雙方指界不能將沒有法律依據的國有土地,如森林、山嶺、草地、荒地、灘涂、水流等國有土地劃為集體土地。在以往調查中,已將國有土地劃為集體土地的,必須改正。因此,在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時,縣級國土資源部門應把握住不能將國有土地劃為集體土地這一關。

集體土地與沒有明確使用者的國有土地權屬界線,由集體土地指界人指界、簽字,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實地調查結果予以確認。

③協商確認方式

這種方式是基于雙方均不能提供權源文件,并且雙方邊界有爭議。采用這種方式時,可由雙方本著互諒、互讓、團結、相互尊重的精神,自行協商確權,也可由上級主管部門人員在場主持協商確權,通過實地指界,將雙方共同認定的土地權屬界線由調查人員調繪在調查底圖準確位置上,并雙方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使用這種方式的基本原則是,一是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二是相鄰權屬單位認可,指界簽字,防止錯誤認定;三是不違背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例如不能將國有土地通過雙方協商指界劃為集體土地。

違約缺席指界的,如一方違約缺席,以另一方所指界線確定;如雙方違約缺席,根據實際使用狀況確定界線;指界人認定界址后不簽字的,按違約處理。調查結果以書面形式送達違約方。違約方在15日內未提出異議或未提出重新指界的,按調查結果認定權屬界線。

④仲裁確認方式

這種方式是基于雙方權屬有爭議情況,當權屬有爭議且雙方不能出示權源文件、或雙方出示不一致的有關文件且雙方又互不相讓時,上級主管部門可充分聽取雙方對土地權屬的申述,經綜合分析,合理地進行裁決確權,確認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界線和歸屬。采用這種方式時,上級主管部門應約定時間、地點、應到場人員,在充分聽取各方對土地權屬的申述后,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對爭議界線進行裁決。對不服從裁決的,可以向法院申訴,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D權屬爭議處理

①協商解決

因權屬界線不清、權屬不明,引起的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爭議,各方當事人應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等,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從實際出發、互諒互讓、團結友善、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生產生活、有利于國土資源管理的原則,經友好協商解決爭議,劃定土地權屬界線,明確土地權屬,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

②分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③擱置爭議

對土地權屬爭議,有的較容易解決、有的調處是非常復雜的,不可能通過土地調查解決所有的土地權屬爭議。但是,為了不影響整個調查工作的總體安排,對爭議的土地權屬界線,當在短時間內難以協商、處理的,可保留擱置爭議。但為了保證土地面積量算的不重不漏,須協商或由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暫時畫定一條工作界線,并簽訂《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工作界線只作為面積量算的依據,不作為確權、劃定土地權屬界線的依據。

(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地類調查)。

在全市范圍內利用遙感等先進技術,采用1∶1萬的比例尺,以縣(市、區)為基本單位,按照統一的土地調查技術標準,以正射影像圖為基礎,實地調查城鎮以外的每塊土地的地類、位置、范圍、面積、分布等利用狀況,查清全市耕地、園地、林地、農村居民點等各類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狀況。

A具體任務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包括線狀地物、圖斑、零星地物調查和地物補測。通過地類調查,最終獲得能夠反映調查區域內的土地利用狀況的原始調查圖件和資料,作為數據庫建設的依據。

①線狀地物調查

將包括河流、鐵路、公路、管道用地、農村道路、林帶、溝渠和田坎等線狀地物(不含寬度大于等于調查底圖上2mm的線狀地物)的位置、界線調繪在調查底圖上,將線狀地物的坐落、權屬單位、地類編碼、圖斑編號、線狀地物寬度、國有或集體權屬性質、名稱注記等屬性標注在調查底圖或《土地調查手簿》上。

②建設用地圖斑調查

將建制鎮用地、村莊用地、采礦用地、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的建設用地(含寬度大于等于調查底圖上2mm的線狀地物)圖斑的位置、界線調繪在調查底圖上,將圖斑的坐落、權屬單位、地類編碼、圖斑編號、國有或集體權屬性質、名稱注記等的屬性標注在調查底圖或《土地調查手簿》上。

③非建設用地圖斑調查

將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等非建設用地圖斑的位置、界線調繪在調查底圖上,將耕地的梯田或坡耕地類型圖斑屬性標注在調查底圖或《土地調查手簿》上。

④零星地物調查

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圖標準且實地面積大于等于100平方米的地類。

零星地物原則上可不進行調查。對于需要調查零星地物地區,一般只調查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具體是否調查零星地物和調查方法,按省土地調查辦公室的有關規定執行。

⑤地物補測

將調查底圖上影像不清晰影響地物邊界識別或相對于影像實地已發生變化的地物,應用測繪技術將其界線補測到調查底圖上,稱為地物補測。常用的補測方法主要有簡易補測法和儀器補測法。為了保證精度,對于新增加的鐵路、公路、大型廠礦企業等,必須使用儀器補測。地物補測后,將其屬性標注在調查底圖或《土地調查手簿》上。

B精度要求

調查的地物與影像對比,調繪、轉繪、標繪的各種明顯界線移位不得大于圖上±0.3mm;不明顯界線移位不得大于圖上±1.0mm;新增地物補測的地物點對四周已知明顯地物點距離誤差,平地、丘陵不得大于圖上±0.5mm,山區不得大于圖上±1.0mm。

2.城鎮土地調查

城鎮土地調查是指對城鎮范圍內的土地開展大比例尺調查。我市城鎮土地調查采用比例尺為1:500,依據地籍調查技術規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調查成果,查清縣城以上建制鎮內部建設用地的使用權狀況,確定城鎮內部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用途狀況等。通過匯總分析,掌握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金融商業服務用地、房地產用地、開發園區等利用狀況。其他城鎮、村莊土地調查有計劃逐步開展。

3.基本農田調查

依據本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基本農田保護區(塊)劃定資料,將基本農田保護地塊(區塊)落實到土地利用現狀圖上,落實到村組,落實到地塊,統計匯總出各級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分布、面積、地類等狀況,并登記上證,造冊。

4.市、縣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

(1)建立市、縣二級土地利用數據庫

按照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標準,以縣(市、區)為單位組織開展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土地權屬數據和基本農田等數據進行管理,滿足縣級日常變更等業務需要;在市級,結合市級管理模式,整合各縣級土地利用數據庫,建立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庫,滿足市級國土資源日常管理需求;提供對各級土地數據到地塊的查詢檢索、統計匯總、分析輸出、及時調用和定期備案等功能。另外,各級數據庫之間提供訪問和調用接口,滿足數據上傳、接收、交換、備份、更新維護、日常應用等工作需要。

(2)建立市縣地籍信息系統

按照地籍信息系統建設有關技術標準和要求,以市(縣)為單位,組織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對市(縣)地籍調查和地籍測量結果的圖形數據、宗地屬性以及各種表、卡、冊等數據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并提供錄入編輯、查詢統計、日常變更、制圖輸出、登記發證以及辦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滿足日常業務及管理需求。

5.成果匯總

(1)數據匯總

在土地利用數據庫的基礎上,逐級匯總各級行政轄區內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形成全市各級行政轄區內的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

(2)圖件編制

利用數據庫管理和計算機輔助制圖等技術,采用縮編等手段對全市土地調查圖形數據進行整理縮編,編制出市、縣(市、區)級系列土地利用圖件、圖集和各種專題圖件(集)等。

(3)成果分析

根據土地調查結果,結合相關資料信息,開展土地利用狀況分析。對耕地、基本農田等各類土地的數量、分布、利用結構及其變化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判土地利用的集約節約程度,預測變化趨勢,為土地開發潛力挖掘、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出建議。根據土地調查及分析結果,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編制第二次土地調查報告、專題和有關專著。

為保持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繼續進行每年一次的土地變更調查工作。組織各縣(市、區)對土地利用變化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及時匯總調查成果;建立及時監測機制,運用航空(天)遙感等高技術手段,定期對重點地區、重點地類進行變化監測。周期性覆蓋全市,及時檢查各地變更調查工作情況。并利用監測成果積極做好成果維護和應用工作。制定土地調查、統計、登記等相關制度,逐步建立穩定的常設調查隊伍,保障經費,進一步完善我市統一的土地調查、統計和登記制度。

三、工作部署

(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國家部署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省政府、市政府已成立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各縣(市、區)、鄉(鎮)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調查辦公室,制定相關的技術方案或細則等,按照“國家整體控制、地方細化調查、各級優勢互補、分級負責實施”的組織模式,市、縣(區)、鄉(鎮)各級分工承擔任務,各級政府要周密組織、細化調查,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確保圓滿完成調查任務。各縣(市、區)制定的調查方案或細則經省土地調查辦批準后實施。各縣(市、區)要按照省、市有關要求,根據本地區的土地利用特點,在報經省土地調查辦批準的土地調查方案的基礎上制訂土地調查的技術方案,通過招標方式選擇專業調查隊伍,利用下發的基礎圖件,負責組織開展土地調查及數據庫建設工作,主要包括農村土地調查、基本農田狀況調查及城鎮土地調查等。

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將作為核定各地實際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設用地數量和建設用地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各項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礎依據。對未完成調查任務的縣(市、區),將暫停土地征收、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審批等工作。土地調查完成后,未經依法辦理登記的土地,不得流轉。

各級政府應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本次調查對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護資源、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對本次調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市土地調查辦負責對縣(市、區)、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技術管理人員和調查隊伍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土地調查技術規程、規范、標準的培訓。

(二)統一標準,整合資源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由省制定土地調查技術細則,集中統一制作和提供調查工作底圖,統一調查的程序、方法、成果、精度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料和調查成果,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確保調查工作按時完成。

省土地調查辦統一制作遙感正射影像圖,統一調查底圖,統一調查要求,統一調查方法。各縣(市、區)在堅持統一標準和規范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配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和工作車輛,進一步充實、改善土地調查工作的軟硬件環境。充分應用成熟、實用的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本次調查的科技含量。

(三)全面調查,分步實施

各縣(市、區)土地調查工作應在國家統一進度要求下,本著重點和急需優先進行的原則,全面開展農村土地調查,分步實施城鎮(村莊)地籍調查,確保國家急需的數據按時完成。

1、進度安排

按照國務院要求,從20*年1月起,開始啟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20*年7月全面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按照省土地調查辦的安排,要求2008年完成全市農村土地調查工作,2009年上半年完成全市調查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1)20*年1-6月,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的有關準備工作,完成市級調查組織機構的組建和市級調查實施方案的編制上報,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委托省測繪局收集航空(天)遙感資料,采購衛星數據,編制底圖工作計劃和作業方法、流程,編制調查經費預算。

(2)20*年7月,完成縣(市、區)、鄉(鎮)三級調查組織機構的組建,開展輿論宣傳,按照省技術細則,完成調查單位資質審查,技術人員培訓,各縣(市、區)完成實施方案編制上報、批復。啟動第一批縣(市、區)農村土地調查工作:豐城市的農村土地調查,同時未開展農村土地調查的9個縣(市、區)開展城鎮土地調查。

(3)2008年1月,開展城鎮土地調查的9個縣(市、區),開始開展農村土地調查。豐城市轉入城鎮土地調查。

(4)2008年12月,完成全市農村土地調查工作,查清全市每一塊土地的位置、類型、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查清全市農村部分的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狀況,確權達到90%以上;在農村土地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基本農田劃定和調整資料,完成基本農田的上圖、登記、造冊,查清全市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5)2009年1-10月,完成全市城市建成區和縣城以上建制鎮的城鎮土地調查,其它縣城以下建制鎮(集鎮)、村莊土地調查工作有計劃逐步開展。

(6)2009年10月,在農村土地調查和城鎮土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匯總統計調查,查清工業、基礎設施、金融商業服務、開發園區和房地產等用地的分布和狀況。

(7)在調查的基礎上,2009年底完成包括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數據,基本農田數據,城鎮地籍調查數據的省、市、縣(市、區)三級土地利用數據庫的建設,建立土地利用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實現全市土地調查信息共享。

(8)進行土地調查成果統一時點變更,將成果統一到2009年10月31日同一時點,逐級匯總土地調查成果,建立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及時更新機制。

2、實施計劃

市土地調查辦負責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和技術細則和有關管理辦法的制定,負責全市的技術指導、培訓和質量核查和成果預檢、驗收工作,組織建設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庫等,同時由省土地調查辦提供最新遙感影像數據(1:1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為農村土地調查提供基礎圖件。負責全市縣級行政界線數字化,計算各縣(市、區)轄區控制面積,編制圖幅理論面積與控制面積結合圖表,測算田埂系數。另外,對農村土地調查成果進行全面的內業核查,對重點地區和重點地類將開展外業實地核查,以保證調查成果真實、準確。負責對各縣(市)土地調查工作的質量檢查和成果驗收。

各縣(市、區)負責本地區土地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各縣(市、區)按照省、市相關要求,根據本地區的土地利用特點,編制本地區的調查方案,報省土地調查辦批準。各縣(市、區)在土地調查方案的基礎上制訂土地調查的技術方案,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專業調查隊伍,利用下發的基礎圖件,負責組織開展土地調查及數據庫建設工作,主要包括農村土地調查、基本農田狀況調查以及城鎮土地調查等。

(四)加強監管,確保質量

各級政府要對本地區的土地調查質量負責,切實保證調查成果數據真實、準確,嚴禁弄虛作假和篡改調查成果。建立土地調查獎懲制度,對工作組織得力,調查成果質量優秀的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虛報、瞞報土地調查數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嚴格執行《*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承擔單位資質審查認定辦法》,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具有資質的調查承擔單位,以合同方式約定雙方職責、項目任務、成果質量、項目進展要求和經費支付方式等。嚴格土地調查的檢查驗收。加強成果質量核查力度,推行項目監理制。

四、技術路線與方法

(一)技術路線

圍繞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總體目標,農村土地調查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和省技術細則,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調查成果、權屬資料,運用航天航空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定位和數據庫及網絡通訊等技術,采用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形成集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分析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技術流程,獲取全市每一塊土地的類型、權屬及利用、面積和分布信息,建立互聯互通的省、市、縣三級土地調查數據庫。

城鎮土地調查,按照城鎮地籍調查的有關規程,開展土地權屬調查和地籍測繪工作,采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全面調查城鎮內部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面積等地籍要素,建立互聯互通的省、市、縣三級地籍信息系統。

(二)技術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為主要信息源

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采用1:10000萬比例尺進行,充分應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手段,及時獲取客觀現勢的地面影像,作為調查的主要信息源。

2.基于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以正射影像圖作為調查基礎底圖,充分利用現有資料,在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手段引導下,實地對每一塊土地的地類、權屬等情況進行外業調查,并詳細記錄,繪制相應圖件,填寫外業調查記錄表,確保每一地塊的地類、界線、權屬等現狀信息詳細、準確、可靠。以外業調繪圖件為基礎,對每一地塊的形狀、范圍、位置進行數字化,準確獲取每一塊土地的界線、范圍、面積等土地利用信息。

城鎮土地調查以1:500比例尺為主,充分運用全球定位系統、全站儀等現代化測量手段,開展大比例尺土地權屬調查及地籍測量,基于數字測繪技術,準確確定每宗土地的位置、界址、權屬等信息。

3.基于統一標準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方法

以縣(市、區)為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和技術規范,對土地利用圖形數據進行采集編輯,錄入相關聯的屬性數據,借助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集圖形、影像、屬性、文檔為一體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和城鎮地籍數據庫、基本農田數據庫。

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圖形平臺,以大型的關系型數據庫為后臺管理數據庫,存儲各類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實現對土地利用的圖形空間數據、屬性數據、柵格影像數據及其它非空間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借助網絡技術,采用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方式,對調查數據進行有效存儲與管理。采用多時序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歷史回溯。采用數據庫優化技術,優化數據結構,提高數據查詢、統計、分析的運行效率。

4.基于網絡的信息共享及社會化服務技術方法

采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全市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更新的網絡體系,按照“省-市-縣”三級結構分級實施,實現各級互聯、內外交換的信息服務與數據交換,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會化服務提供統一的土地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土地信息傳輸、交換、共享及社會化服務一體化,采用網絡多用戶管理技術,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多用戶操作。

五、有關技術環節(指農村土地調查)

(一)調查比例尺

按照省土地調查辦的要求,我市農村土地調查全部采用1:10000比例尺。

(二)縣級行政區域界線、行政區域控制面積的確定

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和縣級行政區域控制面積,由省土地調查辦公室確定并提供我市各縣(市、區)調查使用。

各縣(市、區)在具體使用這些資料前,應根據掌握的資料對其進行檢查,對檢查出或在使用中發現的問題或疑問,應及時將問題的具體情況報市土地調查辦公室,再由市調查辦公室報省土地調查辦公室處理。

(三)鄉鎮(街辦)與開發園區行政區域界線、行政區域控制面積的確定

鄉鎮(街辦)和各開發園區的行政區域界線、行政區域控制面積,由縣(市、區)土地調查辦公室負責調查確定后報市調查辦公室核準。各鄉鎮(街辦)和開發園區的控制面積之和,必須等于省土地調查辦公室下發的縣級行政區域控制面積。

市土地調查辦公室協助各縣(市、區)土地調查辦公室完成此項工作,并負責對此項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和對控制面積驗收、批準。

(四)耕地坡度分級的確定

耕地坡度分級的確定工作,在省土地調查辦公室的統一組織下,選擇符合我市實際情況的DEM比例尺,嚴格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和省土地調查辦制定的有關規定進行確定。

(五)田坎系數測算及面積扣除

田坎系數由省土地調查辦公室統一組織測算。各縣(市、區)應嚴格依據省土地調查辦公室確定的田坎系數測算結果和按照國家、省土地調查辦關于田坎面積扣除的規定及辦法,計算每一耕地圖斑的田坎面積。

(六)“批而未建”土地的處理

已具有完整、合法的用地手續,而沒有實質性建設(以施工人員進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設備已到位、地基已開挖等為標志)的土地稱為“批而未建”土地。

由于“批而未建”土地,雖然還沒有開始實質性建設,但建設用地屬性已很難改變,在管理上已作為建設用地管理。因此,調查時,按照批地文件批準用地的位置、范圍和批準用途確認為建設用地地類。

六、主要成果

通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全面獲取覆蓋全市的土地利用現狀、權屬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信息,形成一系列土地調查成果,包括:數據成果、圖形成果、相關文字成果和土地數據庫成果等。

(一)數據成果

(1)各級行政區域各類土地面積數據;

(2)各級行政區域的基本農田面積數據;

(3)各級行政區域不同坡度等級的耕地面積數據;

(4)各級行政區域城鎮土地利用分類面積數據

(5)各級行政區域各類土地的權屬信息數據。

(二)圖件成果

(1)各級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2)基本農田分布圖件;

(3)市縣城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件;

(4)土地權屬界線圖件;

(5)第二次全市土地調查圖集

(三)文字成果

1、綜合報告

(1)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2)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

(3)各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分析報告。

2、專題報告

(1)各級基本農田狀況分析報告;

(2)各市縣城鎮土地調查利用狀況分析報告。

(四)數據庫成果

形成集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圖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內容為一體的各級土地調查數據庫及管理系統。主要包括:

(1)各級土地利用數據庫;

(2)各級土地權屬數據庫;

(3)各級多源、多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庫;

(4)各級基本農田數據庫;

(5)市(縣)級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七、保障措施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時間緊、任務重、組織協調難度大。各級政府要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本次調查對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保護資源、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對本次調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第二次土地調查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市調查辦要組織開展對縣(市、區)土地管理部門的技術管理人員和調查隊伍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土地調查技術規程、規范、標準的培訓。

1.組織保障

市政府成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肖一華副市長為領導小組組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統計局、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市司法局、市林業局、市城鄉規劃建設局、*春車務段、市水利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及時掌握各地工作動態和調查進度,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調查中遇到的問題。各縣(市、區)、鄉(鎮)也要成立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和土地調查辦公室,負責本轄區土地調查工作。

2.技術保障

第二次土地調查堅持統一的調查規范和標準,根據《*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細則》明確各流程環節的技術要求及其操作程序、方法和檢查辦法,保證分階段調查質量。

本次調查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時間緊、任務重、組織協調難度大、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對縣(市、區)土地調查人員及專業隊伍進行土地調查規程、規范、技術標準的系統培訓,統一調查底圖,統一要求,統一方法。進一步充實、改善土地調查工作的軟硬件環境,充分應用成熟、實用的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本次調查的科技含量。

3.政策保障

(1)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將作為核定各地實際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設用地數量和建設用地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各項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礎依據。對未完成調查任務的縣(市、區),將暫停土地征收、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審批等工作。土地調查完成后,未經依法辦理登記的土地,不得流轉。

(2)完善土地變更調查制度,各地隨時將更新數據報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庫變更,保證市級數據庫數據準確、客觀、現勢。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庫將作為土地資源管理的基礎平臺,土地征收、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審批等涉及的基礎數據和圖件將以此數據庫為準。

4.制度保障

(1)建立資格審查認定制度

為保證土地調查成果質量,擇優選擇調查隊伍。根據省土地調查辦公室制定的《*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單位資質審查認定辦法》,只有通過資質審查的隊伍方可在我市承擔第二次土地調查任務和監理工作。

(2)建立招投標管理制度

為保證和提高土地調查成果質量,引入競爭機制,依據政府采購法,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原則,推行項目監理制,擇優選擇技術強、信譽好、質量高的單位為項目監理單位。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招投標管理制度,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具有資質的調查單位,以合同方式約定雙方職責、項目任務、成果質量、項目進展要求和經費支付方式等。

(3)建立檢查驗收和項目監理制度

本次調查嚴格執行檢查驗收和監理制度。采用分階段成果檢查制度。每一階段成果需經檢查合格后方可轉入下一階段,避免將錯誤帶入下一階段。執行分級檢查驗收制度,省、市、縣分級負責,縣級土地調查成果由項目實施單位自檢、縣級調查辦初檢、設區市預檢、省級組織預檢、驗收。

同時為加強成果質量核查力度,推行項目監理制,由省土地調查辦確定技術強、信譽好、質量高的單位為項目監理單位,對各地土地調查項目進行全程監理,對縣級調查成果進行全面的內業檢查并對重點地區、重點地類的外業抽查核實,確保土地調查的數據、圖件與實地三者一致。

(4)建立獎懲制度

縣(市、區)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土地調查成果質量負責,切實保證調查成果真實、準確;對工作組織得力,調查成果質量優秀的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嚴禁弄虛作假和篡改調查成果,對虛報、瞞報土地調查數據的,一經發現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5.經費保障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中“各級財政部門在調查費用上給予保證”的明確要求,根據土地調查任務和工作進展編制詳細的支出預算、核定調查經費,并列入相應的年度財政預算,財政部門確保土地調查經費按時足額到位,保證土地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八、經費預算

第二次土地調查所需經費按照中央、省、市、縣財政事權分離的原則,以國家和地方調查承擔的工作量為依據,由中央、省、市、縣財政共同分擔,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依據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辦公室編制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經費預算及說明》和國土資源部財務司、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20*年編制的《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本綜合預算標準》以及國家測繪局、財政部1*9年頒布的《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部分采用當前土地調查市場價格。

(一)土地調查及數據庫建設費用

按照《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本綜合預算標準》,結合目前實際價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數據庫建設經費,計算農村土地調查概算經費600元/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外業調查、內業處理,成果整理、縣級數據庫建設,檢查驗收等費用。主要用于開展對城市、建制鎮以外的每塊土地的實地核實、細化調查,查清每一塊土地的地類、權屬、面積、分布等,并建立土地利用數據庫。

(二)城鎮地籍調查及數據庫建設費

城鎮地籍調查及數據庫建設,主要用于開展城鎮地籍調查,全面調查城市、建制鎮、村莊和獨立工礦區域內部每一宗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界址、土地利用狀況、面積等,掌握城鎮村莊各類土地數據,并建立城鎮地籍數據庫。按照《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標準,結合*目前市場價格,計算1:500城鎮地籍調查及數據庫建設費6萬元/平方公里。

(三)基本農田調查費

按照《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本綜合預算標準》,結合目前實際價格,基本農田調查概算經費為600元/平方公里。

(四)開發園區調查費

開發園區調查主要是對全市開發園區的位置、界線、面積、用途進行調查。查清其內部各類土地的地類、權屬、面積、分布等數據,并建立土地利用數據庫,包括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金融商業服務用地、住宅用地等土地利用狀況。

按照《測繪生產成本費用定額》標準,參照1:2000地籍調查標準,開發園區調查經費1.3萬元/平方公里。

(五)系統建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