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范文

時間:2023-10-15 09:3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培訓

篇1

北京市電力公司電能計量中心運行管理處處長。高級工程師、裝表接電高級技師、國家電網公司工程技術專家、國家二級注冊計量師、北京市職業技能競賽高級裁判員、國家電網公司資深評標專家、北京市電力公司電測技術專業一級工程師。

1981年參加工作的吳小林,是北京市電力公司一路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專業技術技能和業務管理方面的領軍人才。他曾在平谷供電局從電站運行值班,在北京供電技工學校從事電力專業課教學,在北京供電公司“一戶一表”指揮部從事工程管理等工作。2001年開始跨入電能計量專業領域,先后從事現場計量裝置運行管理、公司關口計量技術管理、公司本部職能管理和計量專業技術、質量、運行等業務管理。

工作30年來,他始終堅持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的學習、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分別于1987年、1997年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電力管理干部學院完成了電力網、電氣技術專業的學習;日常工作中,一旦遇到問題、疑點,他總是虛心向有經驗的師傅們請教。在剛跨入電能計量專業領域期間,他每天都要帶上一本專業書籍和筆記本,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場實際相結合,詳細記錄設備型號規格、接線圖并定期歸類統計、分類。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2年參加全國電力行業營業用電技能競賽選拔中,他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拔代表華北電力集團公司參加競賽,并與另外兩名隊友密切配合、共同拼搏,取得了裝表接電專業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授予“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同年,在參加北京市工業系統第十屆工人技術比賽中,憑借出色的發揮,奪得第一名,被北京市經濟委員會授予“北京市工人高級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06年參加北京電力公司第二屆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比賽,取得電測技術專業一等獎。

面對成績,吳小林說:“學無止境,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技術技能特長,推動專業技術的發展,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不斷實踐、積累、總結、提高”。他踐行著他的諾言,經過對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提煉,2003年,他編寫了《相位伏安法檢查電能裝置接線》的培訓教材,分批為全公司電能計量專業人員進行了培訓和實操指導,該方法不但被廣泛應用于計量現場實際工作中,還被列入職業技能鑒定和專業技術比賽的實操項目。2007年,他編寫了《北京市電力公司電能計量專業培訓講義》。多年來,為公司電能計量、用電檢查、電費營業等專業和農網配電營業工及新入企大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培訓,每年培訓在150學時以上。對待培訓材料,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畫竹,必須成竹于胸中”,每一次培訓他都會對培訓材料進行一次補充完善。培訓中,他注重理論與公司計量實際工作相結合,培訓內容涉及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程標準及公司管理制度;二是提倡“交互式”教學方式,鼓勵學員及時提問、共享,竭力提高職業教育的效率和效益;三是注重各專業知識的融合,對電能計量專業所涉及的,如電力網、運行方式、接地方式、無功補償、反竊電等相關知識,要查閱大量書籍經過融會貫通融入到培訓內容中;四是課堂培訓與日常答疑相結合,每次培訓他都會公開自己的聯系方式,每年他都會接到許多電話咨詢現場出現的問題,每一次他都是耐心解答,對說不清的問題,就抽時間到現場進行檢測、勘察、畫圖分析,對自己不能解釋清楚的問題,他就虛心求教有單位乃至國內經驗的專家共同解決。參加過他培訓的人員不但提高了電能計量專業知識技能,而且還能全面了解電力行業相關知識,從而有效提升了公司電能計量專業隊伍的業務能力。

2003年以來,吳小林曾多次擔任公司和兄弟單位組織的有關技術比賽、競賽的命題和裁判員,以及擔任公司技能鑒定的考評員。2005年10月被推選為國家電網公司供電所長知識技能大賽的裁判員。2006年4月應公司委派擔任天津電力公司技術技能比武的裁判工作。2009年參加公司組織的《農電工崗位技能操作手冊》中“電能計量”部分的編著工作,該《手冊》于2010年1月出版發行。

在積極投身公司專業技術技能教育培訓的同時,吳小林更加注重對年輕職工的業務和管理方面的培養。自2007年以來,他先后擔任電能計量中心表計研究室主任、質量監督處處長、運行管理處處長。“眾人同心,其利斷金”,作為部門的帶頭人和管理者,他深知團隊精神以及團隊建設重要性,因此他憑借個人的人格魅力將團隊成員緊密地團結起來,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寬廣的發展空間,盡情發揮他們積極進取、樂于上進、勇于創新、敢闖敢拼的精神,并且將自己多年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無私地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當年輕同志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作為處長的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有困難找處長”,他總是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指導他們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他就是這幫年輕人的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幫助年輕人是他不可推卸責任和義務。就這樣,在他的言傳身教、諄諄教導之下,他所在部門的年輕同志如雨后春筍一般迅速成長,截止到目前,已經培養出兩位單位中層干部和多位技術或管理方面的骨干,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部門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廣泛贊揚。

篇2

關鍵詞:管道項目;進度計劃;編制進度計劃

前言

每個管道工程總承包工程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擁有自己的一個完整的計劃保證體系。它需要應用系統的方法來分析影響進度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資源供應,考慮相應的措施包括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經濟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以達到按期完成工程、節約工程成本為目的,編制出最優的管道工程進度計劃,在執行該計劃的施工中,經常檢查施工實際進度情況,并將其與計劃進度相比較,若出現偏差,則分析產生的原因和對工期的影響程度,找出必要的調整措施,修改原計劃,不斷地如此循環,直至工程竣工驗收。伴隨經濟增長以及技術的進步,工程的規模和復雜程度也是大幅提高。在現有的工程實踐來看,在工程開工之前制定一個比較優化、合理的進度計劃,是保證工程按時完工,達到控制投資、成本目標,及時發揮效益的必要保證。

一、管道工程進度計劃編寫存在的問題

1、 對管道工程進度計劃初步設計編制階段和項目實施階段主要作業的邏輯關系分析模糊。

經過調查管道工程進度控制人員對管道工程進度控制作業邏輯關系的了解程度差異很大,基層控制人員對管道工程進度控制作業的邏輯關系理解比較模糊,缺乏統一的認識,專業技術人員和部分管理人員對管道工程進度控制作業的邏輯關系比較清楚,對進度控制作業的邏輯關系對進度控制的價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認知,但大多認為管道工程進度控制作業的邏輯關系是一項很復雜變量很多的工作,有意義但不希望給原有的工作帶來額外的負擔。

2、對管道工程進度計劃閥室施工內容、站場施工內容、儲油庫施工內容、站場壓縮機部分施工內容和作業的邏輯關系分析不足。

3、 對進度計劃編寫標準機制的未建立模板。

管道局在幾十年的管道建設工程中積累了大量進度計劃主要作業相關知識,這些核心技術和方法往往掌握在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的頭腦中成為隱性知識,傳承的方式也基本上停留在導師制的模式上,一旦上述技術人員和專家離職,他們所掌握的的方式就不能夠方便地為企業所用,之后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就需要繼續學習和摸索。

4、對已有的進度計劃資料利用不夠充分

管道局建設有遠程培訓中心,由于沒有建立管道知識庫,因此也無法構建以知識庫為核心的進度控制人員培訓體系。新員工和晉升員工的培訓還停留在師傅帶徒弟傳統模式上。

二、管道工程進度計劃改進方案

1、初步設計編制內容與邏輯關系

初步設計編制內容分為:初步設計內業準備、線路定線及站場選址工作、勘查、測量工作、外協工作、初設報告編制、專項報告編制、技術規格書文件、專項報告文件、支持性文件、投資概算編制、初步設計內審及提交工程。

初步設計內業準備內容分為:接收初步設計重新委托、接收和審查原可研報告、線路完成線路選線和優化工作、工藝根據最新市場數據完成工藝系統核算工作。

線路定線及站場選址內容分為:線路定線工作(含山體隧道)、大中型河流定線工作、站場位置確認及選址工作。

勘查、測量工作內容分為:線路段初步勘察與測量、隧道初步勘察與測量、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初步勘察與測量、站場初步勘察與測量。

外協工作內容分為:線路報批、外電報批。

初步設計報告編制內容分為:線路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山體隧道初步設計報告編制、大中型河流初步設計報告編制、線路水工保護報告編制、工藝穩態水力分析、工藝動態水力分析、工藝操作原理編制、初步設計總說明報告編制。

專項報告編制內容分為:防洪評價、職業衛生專篇、消防專篇、安全專篇、環保專篇、節能專篇。

技術規格書和數據單內容分為:線路、防腐及陰極保護、工藝、自動控制和儀表、通信、電力、給排水及消防、供熱、采暖通風與空調、機械。

專項報告文件內容分為:安全專題報告、技術專題報告、操作專題等。

支持性文件內容分為:設計依據、會議紀要、設計基礎資料、評價報告批文、許可及協議文件。

投資概算編制內容分為:投資概算編制。

初步設計內審及提交內容分為:初步設計報告公司級評審及修改、初步設計報告出版并提交、初步設計概算出版并提交。

初步設計編制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

2、施工圖設計內容與邏輯關系

項目實施階段內容包括:施工圖設計、物資采購(鋼管物資采購)、防腐材料(過濾器、收發球筒等國內生產的材料設備)、物資采購(進口球閥及執行機構)、計量調壓、壓縮機等國外進口設備(含工藝、儀表、電氣、通信等多個專業的設備采購)永久性征地、臨時征地(通過權辦理)、一般線路施工、隧道穿越施工、箱涵施工、梁跨越施工、懸索跨越施工、斜拉索跨越施工、復壁跨越施工、盾構施工、定向鉆施工、頂管施工、大開挖施工、閥室施工、非增壓站場施工、站場壓縮機部分施工、儲油庫施工、伴行路施工、調試與投產。

3、閥室施工內容分為:總圖施工、土建單體施工、設備基礎施工、工藝安裝施工、儀表施工、電氣施工、通信施工、陰極保護施工、外電施工、單體調試。

4、站場施工內容與邏輯關系

站場施工內容分為:站場總圖施工、站場土建單體施工、站場增壓換熱設備及配套設施基礎施工、站場工藝設備基礎施工、站場增壓換熱設備及配套設施施工、站場工藝安裝施工、站場儀表施工、站場電氣施工、站場通信施工、站場陰極保護、站場給排水與消防、站場供熱工程、站場采暖、通風與空調、站場外電工程、站場單體調試。

5、儲油庫施工內容與邏輯關系

儲油庫施工內容分為:儲油庫總圖施工、儲油庫土建單體施工、儲罐基礎施工、儲油庫工藝設備基礎施工、儲罐制作及附件安裝、儲油庫工藝管道及設備安裝施工、試壓吹掃干燥、儲油庫儀表施工、儲油庫電氣施工、儲油庫通信施工、儲油庫陰極保護施工、儲油庫給排水與消防施工、儲油庫供熱工程、儲油庫采暖、通風與空調、儲油庫外電工程、儲油庫單體調試。

6、站場壓縮機部分施工內容與邏輯關系

站場壓縮機部分施工內容分為:站場壓縮機總圖施工、站場壓縮機土建單體施工、壓縮機組基礎施工、站場壓縮機工藝設備基礎施工、壓縮機組安裝、站場壓縮機工藝管道及設備安裝施工、站場壓縮機儀表施工、站場壓縮機電氣施工、站場壓縮機通信施工、站場壓縮機陰極保護、站場壓縮機給排水與消防、站場壓縮機供熱工程、站場壓縮機采暖、通風與空調、站場壓縮機外電工程、站場壓縮機單體調試。

三、展望

進度計劃是管道工程建設順利實施的指導性文件,科學合理的安排進度計劃及確立主要作業的邏輯關系,有利于提高工程項目的建設投資效益。在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進度計劃編制對控制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項目建設前期對于進度計劃的編制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對于管道工程進度計劃編制的主要作業邏輯關系雖做了相關研究,但僅僅是針對建設過程的幾個重要工序和環節,對于整個龐大的系統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還遠遠不夠,對于管道工程進度計劃編制研究仍需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在總結前期的工作后,就仍需繼續研究的工作和內容做更深入的探討和展望:

由于管道項目每個具體的項目施工都有自身的特點,文中做出的管道建設進度計劃編制,僅對重點復雜項目的作業邏輯關系進行了分析,對工序相對少邏輯關系相對簡單的項目未做說明。(作者單位:1.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學院;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政策研究室工程師)

參考文獻

[1]吳俊,劉百興,何為,楊學紅. P3軟件在施工總進度網絡計劃技術中的應用[J]. 人民長江. 2011(16)

[2]李麗萍,于宏新.基于項目流程的工程項目流程構建.管理科學研究[J].2010年4月. 80-83

[3]辛秋燕. P6在大型核電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案列[J]. 項目管理技術,2009(1):39~40

篇3

【關鍵詞】數字化;網絡安全;網絡管理

0.引言

為響應和貫徹上級的氣象信息化建設步伐,推進氣象局域網和氣象局域網數字化建設,構建服務全社會的氣象信息網資源共享平臺,大力擴充網絡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北海市氣象局制定了相應的數字化網絡規劃,在網絡建設方面更是下了很大的工夫。于2001就開始建設各種類型氣象業務和氣象服務網,在網絡建設上,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都采用了較為先進的設備,建成后的網絡體系結構較為完善。但是存在“重技術、輕管理”的思想傾向,使氣象網的管理不容樂觀。因此,如何提高校園網管理水平,規范網絡管理,使其適應網絡技術和應用的新變化,就成為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筆者作為一普通的氣象工作者,對自己所在的單位的網絡系統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分析,提出現階段網絡系統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1.存在的問題

1.1網絡設備繁雜,管理困難

我們單位各種網絡設備種類繁多,有PC機、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和工作站等,設備的型號和規格也各不相同,分布在大院各個地方。室外設備也比較多,像包括通信光纜、電纜等。室內設備有各種交換機,服務器等。這些設備的管理都十分的困難,可能發生被盜、破壞、損壞等情況。一旦發生問題都有可能引起整體網的癱瘓,影響正常業務的進行。

1.2網絡中心本身的管理能力不足,大院網絡管理體制不合理

隨著網絡建設快的速發展,網絡的用戶群體迅速膨脹、在我們單位用戶人群多達數千人,對于院網的日常網絡維護這一塊缺口很大,我們網絡中心在編只有2個人,除了要承擔單位所有網絡硬件的維護,管理;業務區,服務區網絡故障的處理,還要承擔每個科室的網站建設,網絡服務各種平臺的應用,工作量相當的大。再者,由于對網絡應用也日趨增多,很多單位的管理層都簡單地認定應該把各種與網絡有關的應用的平臺歸并到網絡中心,把所有與網絡有關的業務交給中心去執行。但真正要做的時候,很多相關部門又不給予配合,這樣造成了管理機構專業分化程度低,分工不明確,身份職責不明,缺乏合法性,使得網絡應用的一些平臺無法有效推行。

1.3網絡覆蓋面迅速擴大,服務保障能力不足

相對于高帶寬、范圍廣和數據量大的氣象網,單位對服務保障體系的投人與實際需求差距巨大。在當前單位內還沒有大量引入社會力量提供服務的背景下,單位只能以有限的投人來提供有限的服務。用戶群體和服務保障群體的比例相差很大,在在大多數的網中,網絡中心的工作人員很少,技術人員缺乏,沒有條件管理和維護大量的PC機、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設備安全,對于單位所有的機房的網絡安全也很難做到全面的監控。

1.4用戶群體特殊,網絡安全管理困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技術開放性及共享性的影響,互聯網攻擊的手段也越來越簡單、攻擊工具的功能卻越來越強。很多用戶通過網絡在線看電影、聽音樂,很容易造成網絡堵塞和病毒傳播。另外,大院內有很多計算機技術水平比較高的用戶,對網絡方面的技術有著很強烈實踐的想法,他們會試著使用自己從網上學到的或者研究的一些攻擊技術,這可能會造成某臺服務器的宕機,這種有時會意無意地破壞整體網系統,會造成整個網的癱瘓,干擾整體網的安全運行。所以面對院網的安全管理不僅要注意防止外部網絡對院網的攻擊,還要注意防范院網內部的用戶黑客的攻擊。

1.5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缺乏,能力水平有限

由于編制的限制,單位網上沒有采取正確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機制,缺乏比較先進的網絡安全技術、工具手段和產品也是威脅網絡安全的重要因素。

2.加強網絡管理的幾點思想

2.1加強人員培訓,建設專業化的網絡人才梯隊

網絡技術人才除了網絡管理員、信息開發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外,還應包括每一個用戶,一個好的應用系統若沒有得到各個用戶的廣泛應用,也很難發揮其最大的功能和特點。專業型人才梯隊的配備是網絡有效管理、網絡設備充分發揮應有性能的可靠保證,若沒有專業型人才為后盾,就難以設計出超乎想象的獨具特色的網,管理和開發的最終目的是各種平臺的建設和應用,良好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也離不開人才梯隊的建設。

2.2建立多層次網絡管理體系

統一規劃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將網絡規劃納入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去。

2.3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網絡安全管理需要制定一整套嚴格的安全政策,以管理手段為主,技術手段為輔,按照國家和本部門有關信息安全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對數據管理和系統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安全評估。首先,對于網絡硬件設施要定期維護,對安全防護的軟件要即時升級或更新。其次,建立多層次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安全威脅主要來源于兩大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網內,另一方面來自于網外。開放的網絡環境,活躍的用戶群體,使得很多網絡成了攻擊者的首選對象。據統計,網絡病毒攻擊20%來自外部,80%來自內部網絡。建立一個集入侵檢測系統、安全漏洞掃描、防火墻系統和防病毒系統于一體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才能有效的防護網絡安全。這種分層的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具體來說包括攻擊檢測、攻擊防范、攻擊后的恢復這三大方向,每一個方向上都有代表性的技術手段和安全產品。在建立了這種多層防護的安全體系以后,即使網絡中的入侵檢測系統失效,防火墻、安全漏洞掃描和防病毒軟件還會起作用。

篇4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培訓中心緊緊圍繞我局總體工作部署,以公司2016年普考、競賽和調考活動為契機,培養“現場實用型,急需型,創新型”人才思想為指導,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開展培訓工作,全面提高各專業總體技術水平,打造一支思想過硬、技術精湛的職工隊伍。

年初,按照公司今年的培訓工作要點部署,下發了全局培訓工作要點,專業培訓班計劃。截止六月底,全員培訓率達 51.76 %,辦班 228次,培訓量22441人.天。培訓教育經費投入127.5萬元,經費投入率 30.7 %。

一、2016年1-6月份主要培訓工作

(一)精心組織、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備戰公司2016年普考、競賽和調考工作。

1、為迎接公司2016 年普考、競賽和調考活動,進一步提升我局相關專業人員的技術業務水平,培養造就一支素質優良、業務精湛、適應現代電網運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局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2016年普考、競賽和調考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和書記親自掛帥,分管局領導為主要成員,下設辦公室負責普考、競賽和調考的日常工作。普考、競賽工作在公司層面和局層面分別組織實施,兩個層面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協同配合,普考、競賽和調考培訓工作涉及專業全員覆蓋,重點突出。

普考競賽專業分別為:輸電線路高壓帶電檢修、配電帶電檢修、高壓試驗、油務化驗、繼電保護、業擴報裝、電能計量現場校驗、調度運行、調度自動化和通信傳輸十個專業。根據普考競賽要求和專業情況制定了我局詳細的培訓方案。先后數次召開會議具體布置落實參考單位培訓方案,確定參考人員名單。征集了各參考單位的培訓需求與建議。普考工作首次將四個分局涉及專業的人員一并納入考試范圍,給普考工作增加了難度。培訓中心總體管理控制,對各專業普考人員分別進行了一摸、二摸階段性培訓測試,通過測試成績比較分析,提出下一階段培訓的目標與方向。十一個參考單位自主協調組織集訓,充分調動了各參考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目前,各參考單位普考集訓工作全面展開。期間各參考單位有計劃的安排各專業教練進行講解和指導。培訓中心及時督導,對各參考單位集訓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包括集訓地點的選定、費用標準的確定、結算的流程等等)逐一解決。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與公司人資部多次溝通,請教普考各專業細節問題,給各專業參考人員明確方向,與此同時,對各專業外派工作逐步推開。培訓中心統管,各專工分別定向聯系,做好普考結束后下一階段抽考競賽的銜接工作,把我局普考工作的重視程度滲透到每一位參考員工的思想中。使此項工作實現了主線明晰,階段管控,分層組織、協調,克服了工作主線長,容易懈怠的弊端。

2、積極準備,多措并舉,計量專業、輸電帶電專業競賽成績顯著。

接到輸電線路高壓帶電檢修、電能計量現場校驗專業競賽通知后,局領導、培訓中心、計量中心、輸電處相關人員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技能競賽中,選拔參加自治區技能競賽選手,精心組織,專業處室密切配合,按照自治區專業競賽的內容和規則要求組織訓練工作。在短短一個月訓練時間里,各級領導、工作人員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在兩個專業的比賽中,計量專業取得了個人第三名、第四名、十五名,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輸電帶電專業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

(二) 注重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

1、 加大外派人員的培訓力度,強化生產經營人員、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

局領導高度重視提升我局職工專業技能水平,上半年加大了外派各專業人員的培訓力度。根據目前生產目標需求,結合春查工作情況及今年公司普考專業,分別送出電能計量、繼電保護、高壓試驗專業50人到國網冀南石家莊基地進行實操演練培訓;送出輸電帶電專業10人到冀北帶電培訓基地理論實操訓練。派出企業管理培訓班32人三批次到區外學習培訓,派出配電帶電專業人員11人到北京學習培訓。

安排參加了公司在電力培訓中心組織的為期一年農電人員30人的培訓;安排變電運行、高壓試驗、用電檢查專業人員20人進行為期三個月培訓;安排營業抄核收專業6人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培訓;安排調度自動化、繼電保護專業5人進行為期十天以內的培訓。

為加強我局管理人員管理水平,3月份送出一批中層干部50人到浙江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以提升中層干部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局領導親自監督管理,受訓人員認真學習,態度端正,培訓效果顯著。

針對外派培訓人員存在管理中的不足,對每期外派學員在學習期末考核學習效果。局培訓中心對承接培訓的單位提出具體要求,對培訓授課內容、課件、老師、課時等進行把關審定,分管副總對重要的外培班要進行把關,培訓過程中加強了對培訓紀律效果的跟蹤監督,培訓人員的效果結論,作為培訓費用報銷的考核依據。大大提升了外派培訓工作的實效。

2、 加強班站長綜合素質培養;開展班組建設管理知識講座。

上半年我局舉辦了一期班組建設和管理培訓班。這是結合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的工作特點,抓培訓,增素質,強合力,著力培養造就一支品德好、作風硬、能力強、業務精、善創新的職工隊伍,全面提升班組管理和服務水平。此次培訓,得到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特邀請成永亮教授為我們授課。培養班組長現場管理能力,積累豐富的管理經驗。全局200多人聆聽了講座。

3、結合傳統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師帶徒”培訓功效。

進一步深入推進開展基層單位“師帶徒”活動的。根據各單位人員情況,嚴格審查新簽師徒合同,批準簽訂各基層單位106對師徒,實現新參加工作人員、轉崗人員、初級崗位職工全覆蓋。對2015年師帶徒培訓合同進行整理,加大對“師帶徒”培訓工作考核力度,并按管理辦法實施,考核結對的師徒。此項工作的開展,為我局近年來新入局人員選擇合適的師傅進行培訓,使之盡快適應本崗工作的要求,盡快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搭建了平臺。

4、加大對新入職員工的培訓力度,避免專業技術人員斷檔現象。

今年我局陸續對新分配入局人員45人,從企業文化與職業道德修養、企業安全規程、變電基礎知識、職業心理素質、電力法規政策方面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培養新員工遵法守規、愛崗敬業的道德情操,讓新員工盡快走向崗位接受專業實操的訓練,避免專業技術人員水平斷檔現象。

(三)其他培訓方面完成的工作。

1、送出變電運行專業人員41人參加了電力培訓中心舉辦的220KV、110KV仿真證取證復證培訓。解決變電運行職工上崗取證問題。

2、 上半年安排我局各基層單位共164人參加了電工證取證培訓工作。解決一線職工取證上崗問題。

3、完善培訓制度工作。按照局標準化管理制度要求,對現有中心崗位內容修訂、規范整理,制定出新的培訓崗位管理標準。對職工教育培訓教育制度匯編中的文件進行整理,加強對現有政策的執行和管理,修訂了外派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對基層單位日常培訓、現場培訓加大考核力度,加強對培訓人員工作業績的考核力度。為及時配合培訓工作的變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4、 電教室維修改造項目簽報填寫審批完成。并列入局技改項目審批報告已轉交局生技處。為提升培訓環境創造有利條件。

5、學歷教育方面。按時安排華北電力大學函授站的課程和講課老師的吃、住、行,及2016年本科畢業生33人進行了畢業答辯、畢業生登記表、評語填寫等后續收尾工作,圓滿完成函授站教學任務。

(四)存在的問題

1、公司普考、競賽工作貫穿全年三個季度,尤其今年布置的專業較多,上半年舉辦的青工培訓班也比較多,和春查預試、大修、技改工作有沖突,工學矛盾突出,造成職工有不良情緒。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集團公司普考、調考活動的部署,以及公司技能競賽要求和規則,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根據我局各專業比賽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安排培訓。針對普考、競賽專業,制定合理的外派培訓計劃,安排好抽考人員、競賽人員的外派培訓工作。借以提高專業人員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在公司競賽中取得好成績。

2、加強管理人員培訓,預計下半年送出一批中層干部到浙江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提升中層干部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篇5

論文關鍵詞:“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培訓工作;培訓創新;員工隊伍建設

浙江省電力公司培訓中心(以下簡稱“浙江公司培訓中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及浙江省電力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2012年3月初配合浙江省電力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開展全員培訓,實現了培訓全覆蓋、考試人人過關的目標,為浙江省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公司”)首批通過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綜合驗收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走出了一條為“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提供新理念宣貫、新體系學習、新知識培訓的有效培訓之路,彰顯了培訓工作的積極作用。

一、深化認識,強化培訓保障

2012年初,經國家電網公司批復同意,浙江公司全面展開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作為公司核心培訓單位,服務省公司、服務電網企業、服務員工隊伍建設是浙江公司培訓中心的一貫宗旨。該中心深刻認識到“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其在培訓教育積累、培訓設施、培訓師資等方面的優勢,在浙江公司的指導和支持下,集中全力,積極做好“三集五大”培訓各項準備,做到層層有保障、穩步推進“三集五大”培訓工作的開展。

1.政治保障,凝心聚力

“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啟動伊始,浙江公司培訓中心即同步開展了以“三集五大”建設重要意義、目標內容、實施策略等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宣傳。通過內部網站、宣傳櫥窗、信息簡報等渠道開展“三集五大”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定期召開月度例會、專題例會,部署“三集五大”建設任務;組織干部員工開展專題學習和討論,了解和分析員工思想動態,使員工充分認識“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培訓工作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等,確保上下同心、思想一致,全面提升培訓中心員工對體系建設的認同感,將政治保障優勢轉化成推動“三集五大”培訓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開展的強大力量。

2.隊伍保障,抓住重點

為完成“三集五大”各項培訓任務,浙江公司培訓中心迅速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負責人的“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了培訓教學、培訓研究、培訓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穩定等工作保障小組,重點保證“三集五大”培訓工作,組成了一支由各專業骨干力量組成的培訓教學、培訓項目研發及培訓管理隊伍,強化“三集五大”培訓隊伍保障。

3.管理保障,提升效率

浙江公司培訓中心全面加強“三集五大”培訓項目管理、培訓過程管理及培訓團隊管理。在浙江公司人力資源部及專業部室的指導下,該中心深入調研,精心編制培訓方案,確保通過培訓方案的實施使各類人員的素質滿足新體系下的要求,使員工在思想準備、新工作流程掌握、專業技術知識學習等方面達到“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在“三集五大”培訓實施過程中,該中心適時了解培訓學員對培訓情況的反饋,每周統計各地市局培訓情況及培訓考核情況并反饋給省公司人力資源部;不斷優化培訓團隊及后勤服務等工作,使各項培訓管理工作適應“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高標準、高要求,為“三集五大”培訓工作提供規范的管理保障。

二、注重實效,開展針對性培訓

為配合“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各項工作,2月28日浙江公司對“三集五大”培訓工作作出部署,明確了各階段培訓任務和安排,提出“嚴格管理,嚴格考核,人人過關”的要求。浙江公司培訓中心根據“三集五大”體系建設進程,分別開展了總體宣貫、標準化體系宣貫、專業化培訓及崗位適應性培訓,為“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員保障。

1.錄制培訓課件

“三集五大”建設總體宣貫、標準化體系宣貫、專業化培訓前,浙江公司培訓中心安排好培訓課件錄制工作。為確保課件錄制質量和效果,該中心精心布置培訓課件錄制環境,配備精干技術力量,創新運用科技手段,經過連續半個多月的努力完成了“三集五大”總體宣貫培訓20個視頻培訓課件的錄制、編輯等系列工作,還完成了“三集五大”專業化、標準化宣貫42個培訓課件的錄制,并將錄制好的培訓課件上傳到浙江公司網絡培訓平臺,提供網絡培訓平臺的技術支持,同時向各單位配發視頻光盤,為集中宣貫培訓及各單位組織培訓準備好視頻播放等課件。

2.啟動總體宣貫培訓

3月5日,浙江公司“三集五大”體系總體宣貫培訓分別在培訓中心本部及富春江分中心啟動。該階段培訓共開設培訓課程20門,涵蓋了“三集五大”總體方案、專業建設方案和保障方案等內容,覆蓋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各項工作,包括“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總體概況、“五大”體系建設總體方案、“五大”體系建設方案、深化人財物集約化管理方案、信息通信支撐系統建設、制度體系建設、標準體系建設方案、統一企業文化建設方案、政治保障方案等。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培訓分級分層開展,受培人員根據崗位分級在培訓中心及各單位統一觀看由浙江公司相關部室負責人主講的視頻錄像。

至3月底,浙江公司培訓中心共舉辦了9期“三集五大”體系總體宣貫培訓集中培訓,省公司本部各部門負責人、地市局和直屬單位負責人、縣局黨政主要負責人及公司本部人員參加培訓。省公司系統其他人員則通過網絡學習或班組播放課件的方式參加學習。共有37000多人參加了培訓和網上考試,參考率達99.3%,考試合格率達100%,基本實現了全員學習、人人過關的目標。“三集五大”體系宣貫培訓期間,浙江公司網絡培訓平臺總訪問量達到41萬余人次。集中培訓、網絡學習和班組學習的結合實現了“三集五大”體系總體宣貫培訓的全覆蓋。

通過這一階段的培訓,浙江公司全體員工進一步明確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目的意義、主要構架、運作模式、總體實施進程和工作要求,進一步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有利于“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推進。

3.推進標準體系宣貫

為深入開展標準體系宣貫,在浙江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組織下,該中心培訓師到公司有關職能部室和杭州市電力局等部門、單位開展調研,了解培訓需求,為“三集五大”標準化宣貫培訓等做好準備。

7月下旬,浙江公司培訓中心舉辦了標準化骨干人員培訓。浙江公司本部各部門(中心)、各直屬單位、各地市局標準化專兼職人員參加了集中培訓。35000余人參加了培訓考試,全部過關。

“三集五大”標準化培訓工作的開展為全面推動浙江公司“三集五大”標準體系貫徹落實、提高公司員工執行標準的意識和能力、及時掌握“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新活動、新內容和新要求及保障“三集五大”標準體系高效運行夯實了基礎。

4.開展專業化培訓及崗位適應性培訓

“三集五大”建設專業化培訓是在總體宣貫培訓的基礎上結合浙江公司“三集五大”建設進程而開展。

從4月中旬至7月底,面向“五大”體系所覆蓋崗位群的相關人員和“三集”專業管理人員,浙江公司培訓中心共開展了“大建設”、“大規劃”、“大運行”、“大檢修”及“大營銷”專業化培訓54期。培訓內容主要為專業管理模式、管理標準、工作流程和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2300多位各專業管理和技術骨干參加了集中培訓。

隨著“三集五大”建設工作的推進,調整到新崗位人員的專項崗位適應性培訓也隨即開展。浙江公司培訓中心重點調研新成立單位的培訓需求,深入開展“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專業化崗位適應性培訓和轉崗培訓:針對“大運行”崗位適應性培訓,開展了地調監控員崗位取證培訓、220千伏變電運行值長崗位復證培訓(調度業務)、省調500千伏集中監控運行人員培訓;針對“大檢修”崗位適應性培訓,開展了省檢修分公司運維站人員檢修技能培訓和取證培訓等;針對“大營銷”崗位適應性培訓,開展了集抄、集收模式應用專項培訓、大客戶經理培訓、臺區經理培訓、計量中心新進人員培訓等,還開展了信息化調整培訓。參加“三集五大”專業化培訓的人員全部通過培訓考試。該中心還根據“三集五大”專業化培訓及體系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要求,及時組織培訓項目開發,舉辦相應的培訓班,滿足新崗位對人員素質的要求。

通過“三集五大”專業化培訓,浙江公司系統各單位“三集五大”體系相關人員基本掌握了專業體系建設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使“三集五大”建設形成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得到切實貫徹,為“三集五大”體系建設順利推進和正常運行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持。

通過半年多來大規模、多專業、高要求的“三集五大”培訓工作,浙江公司培訓中心發揮了其在服務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撐、傳播知識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浙江公司員工在思想準備、新體系模式導入、工作標準的實施、新工作流程的運行、專業技術力量的保障上達到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要求。

三、創新方式,彰顯培訓特色

在浙江公司的部署和指導下,該公司培訓中心結合“三集五大”培訓實際,打造了集網絡化、可視化、集中培訓、班組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結合、多種途徑學習的培訓新模式,豐富了培訓載體,為員工在崗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訓效果。

1.集中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

在“三集五大”各階段、各項培訓中,一方面組織各單位骨干人員參加培訓中心的集中培訓,加強對管理及專業骨干人員的重點培訓,使他們回單位后做好其他員工的培訓輔導和重點、難點知識傳授;同時,各單位組織其他人員通過公司遠程網絡平臺進行自學或班組播放課件的形式開展學習,并參加統一的網絡考試。利用網絡培訓平臺提高培訓的普及率和覆蓋面,使網絡培訓成為員工學習的大課堂。這種將集中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省公司層面培訓與各地市局培訓的有效結合。

2.宣貫培訓與專業化培訓相結合

浙江公司培訓中心在組織“三集五大”新理念、新體系、新標準宣貫、做好“三集五大”宣貫的全員學習和普及推廣的同時,按照“三集五大”建設進程,及時啟動專項化培訓,組織“三集五大”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了解人財物“集約化”管理及“大建設”、“大規劃”、“大運行”、“大檢修”及“大營銷”新體系要求、新流程規范,快速適應新要求,實現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理論宣貫全員培訓與專業人員按崗位培訓的有機結合,做到“三集五大”建設培訓內容、培訓人員的全覆蓋,有力地促進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

3.專家指導與培訓師講解相結合

在“三集五大”總體宣貫、標準體系宣貫中,浙江公司20多位部室領導和專家擔任了培訓主講,他們以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扎實的專業知識及對“三集五大”體系的學習和理解深刻地詮釋和宣貫了“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理念、標準、規范等,為浙江公司員工開啟了精彩的培訓課程。同時,浙江公司相關專家還與該公司培訓中心培訓師共同承擔了“三集五大”專業化培訓任務。集優質培訓資源和力量,分層、分類開展“三集五大”培訓工作,實現了培訓資源的充分利用,保障了培訓質量和效果。

4.培訓學習與考核過關相結合

篇6

關鍵詞 水電廠自動化;開發;發展;技術問題;技術措施;技術條件

引言

隨著水電廠"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工作的開展,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為基礎的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對水電廠的生產運行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水電廠自動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監控系統的開發應用是水電廠實現"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必備條件。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水電廠自動化系統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功能上,都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舞臺。水電廠自動化工作也必須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有新的發展。如今的水電廠自動化系統應該成為一個集計算機、控制、通信、網絡及電力電子為一體的綜合系統。不僅可以完成對單個電廠,還可以進一步實現對梯級流域、甚至跨流域的水電廠群的經濟運行和安全監控。本文就如何開發水電廠自動化系統及自動化系統開發方面的技術問題作一點探討。

1、 自動化系統開發的組織過程

1.1、 用戶參與開發過程

計算機監控系統不同于一般的機電產品,用戶參與其開發過程,對于系統發揮其監控功能十分必要。這是因為:

#由于計算機硬件的可擴展性和軟件的靈活性,使監控系統的結構、規模、功能、性能等不可能統一,市場上沒有固定的系統可供購買。

#用戶的要求差異性很大。電廠規模、重要性、設備狀況不同,對監控系統的要求就不同。電廠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技術人員參與開發是將用戶的意圖、習慣和對自動化的理解融合到產品中去的最好方式。

#參與開發能使用戶最快地掌握系統開發技術,有利于用戶對系統的升級、改進、完善及維護,更好地使用系統各項功能。

監控系統從設計到投運一般要經過如下過程:設計招標、合同談判、成立聯合設計開發組、用戶數據文件收集、開發商設備采購、系統集成與軟件開發、出廠驗收、現場安裝調試、工廠試驗及投運等。用戶應全過程參與,但真正參與開發是在合同談判結束和各項技術條件確定后開始的,包括用戶數據文件準備、系統集成與開發。

1.2、用戶數據文件的準備

監控系統開發的最大工作量在于系統的客戶化,而客戶化的好壞起決于用戶數據是否充分和準確,因此用戶在同廠家開發之前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數據的收集和準備工作,生產技術人員應包括運行人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人員、自動化技術人員。

由運行人員準備的資料有:工作站監控畫面、運行報表、歷史記錄點定義、事件記錄報表、操作鍵盤定義、語音報警語句、電話及ON-CALL傳呼定義、統計計算格式等等。

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人員準備的資料有:計算機網絡結構、MIS系統操作系統平臺、MIS系統和自動化接口軟件、網橋、防火墻等。

由自動化技術人員準備的數據資料有:數據庫定義表、各項操作流程及防誤閉鎖條件、各LCU的I/O定義表、LCU順控及自動倒換流程、AGC、AVC控制參數和邊界條件、對外通信數據清單等。

數據文件準備工作一般約需3個月時間,對于尚未投產的新電廠,由于設備還未到位,其運行狀況不明,圖紙資料不齊全,數據文件準備工作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1.3、雙方聯合設計開發組聯絡會議

聯合設計開發組一般應有雙方技術人員和商務人員參加。首次聯絡會會議的主要內容一般為:

#用戶通報現場數據準備情況,并提交有關資料;

#開發商通報設備采購情況,并就設備變更和系統集成方案征求用戶意見;

#雙方對合同的理解和技術澄清;

#確定開發的組織方式和開發的時間;

#在隨后的開發過程中根據合同要求和實際技術難度,可能還應召開1~3次聯合設計開發組聯絡會。

1.4、系統的集成與軟件開發

#硬件系統的集成,一方面是檢驗合同文件所規定的系統結構、硬件設備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是為軟件開發搭建平臺,這項工作應由開發商根據簡化了的網絡結構進行。

#用戶應成立廠開發工作組,一般為5~15人組成,并指定工作組負責人。用戶工作組成員應包括:自動化專業人員、計算機專業人員和運行經驗豐富且具備一定計算機知識的運行人員。開發商應提供應用程序開發平臺,并提供必要的培訓。

開發過程中用戶工作組可獨立完成的開發任務有:

#監控畫面的編輯;

#運行報表的編輯;

#實時數據庫原文件的編輯;

#歷史數據庫原文件的編輯;

#各LCU控制流程的編輯;

#對外通信數據模塊原文件的編輯,等等。

用戶工作組可協助開發商完成的開發任務有:

#AGC、AVC控制流程;

#事件及報警記錄的定義;

#語音、電話報警和ON-CALL信息的定義;

#主站操作流程及防誤操作閉鎖流程;

#歷史數據的統計、計算等等。

現場用戶工作組應定期反饋開發進度,全過程監督項目的執行,直到開發工作結束,并一同參與出廠驗收。

2、 太平哨發電廠監控系統開發過程介紹

太平哨發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的開發始于1997年,開發的項目范圍為計算機主站、網絡設備、公用設備LCU。

該項目選定東北電科院自動化所為合作伙伴,項目各階段的進度如下:

合作意向簽訂: 1997年初

自動化改造方案和施工期進度方案:1997年

技術條件及合同擬定: 1998年

技術方案和設備選型:1998年

現場數據文件準備: 1998年2~4月

用戶工作組開發: 1998年5月~10月;1999年9月~12月(1998年1號機組;1999年2~4號機組)。

第一臺LCU連入新主站網絡運行: 1998年10月

系統聯調: 1999年11月~12月

隨著試驗的進行,各項功能逐步投入使用。至1999年底,已能實現對四臺機組遙測、遙控和遙調。

在該項目中,用戶參與開發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數據文件準備階段,共有20余人參與,歷時3個月;第二階段為開發階段,共有15人參與,歷時6個月。

3、 計算機監控系統技術問題探討

監控系統是一個客戶化程度很高的自動控制系統,系統的實用性、先進性、可靠性以及靈活性等取決于客戶(包括管理、設計開發、使用等)的要求。在此就一些技術問題進行探討。

3.1、監控系統電源

電廠控制層應設有直流和交流控制電源,監控系統的LCU及外圍自動化裝置宜采用交直流雙電源、互為備用、無擾切換的供電方式,電源裝置的電壓選擇應保證正常情況下交流供電、直流備用,以減輕直流系統的負擔。運行經驗表明,UPS在現場環境下使用壽命很短,難以維護,不宜采用(太平哨發電廠正在考慮改進直流供電電源)。

監控系統主站設備(工作站、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等)的運行環境要達到國家規定要求,采取交流+UPS供電方式較好。

3.2、監控系統與勵磁、保護、調速器系統接口

LCU與上述自動化裝置一般采用開關量(DIO)接口和通信兩種方式。對于DIO方式,由于交換的信號一一對應,接線直觀,便于調試和故障查處。但接線較多,有些控制功能,例如有功和無功調節,必須在LCU內編制復雜的PID調節程序,如PID參數不當還可能造成調節性能不佳。現場應用表明,這種方式對無功/電壓閉環調節尚能滿足要求,但對有功閉環調節,常常出現超調或調節不到位、或凋節時間延長等現象。

上述三種自動化裝置宜采用通信方式,LCU直接將給定值傳送至電調和勵磁裝置,實現有功、無功的一次設定;LCU通過通信鏈路獲得各個自動化裝置的內部詳細狀態和微機保護的事故追憶采樣值數據包(如果微機保護有此功能的話)。

盡管監控系統與勵磁、保護、調速器裝置存在接口聯系,但各系統間應保持相對獨立,并在通信上設置"互檢"和容錯功能,一方故障不應影響其它系統的正常運行。上述裝置中直接作為控制和調節條件的信號(例如主開關狀態、機組轉速和機組狀態等)不應相互轉送利用,而應通過高可靠的渠道直接從設備上采集。

3.3、 監控系統與現地自動控制回路和裝置的功能協調

機組或公共輔助設備,例如冷卻水系統、壓油泵、深井泵、空壓機等,一般設有現地自動控制裝置。處理現地自動化與監控系統的關系時,應遵循現地自動化為主的原則,監控系統則通過開關量、模擬量的采集(無需通信)承擔監視、后備控制的任務,一旦發生異常,則發出信號,并通過獨立的信號采集進行緊急控制。

直流電源裝置也應視為現地自動裝置,監控系統只對直流系統和電源裝置的工作狀態進行監視,不參與控制。無需建立網絡或串行通信聯系。

3.4 、事件記錄與故障錄波的考慮

事件記錄與故障錄波裝置都是運行和事故分析的手段。事件記錄一般集成在計算機監控系統中,但由于采樣速度、內存等限制往往不能提供足以用來分析事故的波形;故障錄波一般用在開關站,作為線路故障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工具。

機組不必配置故障錄波器,因為配置故障錄波器會導致信號的重復采集,使二次回路和電纜布置復雜化,而且不可能收集太全的信號(有些設備的關鍵量、中間計算數據點無法提供接口)。將事故記錄與故障錄波功能分別由監控系統和具有快速交流采樣功能的微機保護裝置、微機勵磁調節器、微機調速器等分擔較為合理。這就要求微機保護裝置、微機勵磁調節器、微機調速器具有判別故障、存儲、對時等功能。

3.5 、信號返回屏的考慮

信號返回屏是電廠實現集中監視和控制的重要人機交流界面,由于顯示直觀、清晰可靠,畫面和各儀表、元件位置固定,對運行值班十分方便,尤其是事故情況下,運行人員對全廠的狀況一目廠然,其作用是計算機屏幕不可替代的(采用大屏幕電視或投影替代也是不可取的)。信號返回屏宜考慮采用一些指針儀表,以反映系統的動態過程(例如系統振蕩)。

3.6、工業電視、消防報警、保安、故障錄波器及MIS的接入

鑒于監控系統在電廠運行控制中的突出地位,其接入系統越少越好,信息交換量不大時,為了保證各個系統的安全運行,能采用I/O接入的決不采用通信連接。

對工業電視,由于圖像信號數據量大,占用網絡資源多,不應通過監控網傳送,而應自成網絡,在控制室設置工業電視專用CRT。但如果工業電視要實現圖像自動聯控切換功能,仍應以通信方式接入監控系統,通信鏈路上僅從監控系統單向傳送用于圖像自動聯控切換的信息。而工業電視與電廠管理信息系統(MIS)應聯網,以便授權用戶進行圖像訪問。

消防報警對運行監視十分重要,其數據量不大,因此接入監控系統比較合理。消防報警火情信號和保安監視信號可轉送給工業電視系統,進行圖像自動聯控切換。

故障錄波器為大容量數據采集和記錄分析設備,數據的實時作用不強,離線分析的成分較多,應各自自成系統,并建立各自的中心分析站。從運行管理模式看,電廠實現"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后,控制室運行人員很少,而這兩個系統的數據分析工作十分費時,專業性很強,不適合運行值班人員操作;如果兩系統與MIS系統聯網,監控系統僅通過I/O對其故障和動作等情況進行監視。專業技術人員通過MIS即可訪問兩系統,完成數據分析和遠程管理功能。

為實現生產發電與電廠管理相結合,MIS應與監控系統聯網。由于MIS用戶多,MIS上數據多種多樣,為安全起見,兩網之間除采取防火墻等隔離措施外,還應采用單向數據流(從監控系統流向MIS),控制室設置專用MIS終端。

4、 自動化系統的發展

水電廠自動化系統由I/O設備 (傳感器和執行器 )、控制硬件、控制軟件、人機接口及與信息系統的連接等組成。而水電廠的自動化是從80年代初單個功能裝置研制開始的,計算機監控系統的發展過程以及典型系統的應用如表1所示:

表1 計算機監控系統發展過程表

4.1、 功能分布式的星型分層監控系統

以單功能微機裝置集成系統,每個微機裝置具有特定的功能,但每個微機裝置都具有不同功能,如有的微機裝置專門采集開關量,有的微機裝置專采集模擬量,有的微機裝置專門進行控制操作。該系統在分布的方式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從模式上看不算是很成熟的系統。

4.2、 以設備單元分布的星型分層監控系統

為了檢修維護的方便,以發電機組為單元,將數據采集與控制集成到一臺微機或PLC裝置中,構成了現地控制單元LCU。LCU無法直接接入以太網,而計算機非常昂貴,不能使每臺LCU都配備CPU(中央處理器)接入以太網,只能將微機作為前置機。這時的系統采用專門的計算機,在應用網絡上已跨出了一大步,但相應的國際標準還不完善,尚不能形成理想的開放系統環境。

4.3、 基于開放系統的分布式監控系統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應用軟件越來越復雜和龐大,軟件開發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如何使這些巨大的資源不僅在這一家公司制造的計算機上運行,而且也能在另一家公司制造的計算機上運行,這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開放系統標準:TCP/IP、POSIX、SQL、ODBC、JDBC、OPC等。基于開放系統的分布式計算機監控系統具有通用性和可移植性,監控系統的軟件可以安裝在任何具有開放系統特點的計算機上。開放系統為水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歷史舞臺。

4.4 、基于對象技術的分布式監控系統

計算機硬件技術發展迅速,給軟件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軟件技術發展到現在除了遵循開放系統標準以外,還應遵循面向對象技術的標準,如:SUN公司的Java RMI、Microsoft公司的COM/DCOM。水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由于面向對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基于面向對象的技術應用將水電廠運行設備如發電機組、主變、開關等抽象為對象。從系統設計、編程語言選擇到用戶界面等一系列過程都依據面向對象的理念、原則和技術,這樣工作的結果將給用戶帶來使用和維護上的極大方便。

5、 水電廠自動化系統的技術措施

水電廠自動化系統必須具備完備的硬件結構,開放的軟件平臺和強大的應用系統。

5.1、 系統結構

目前監控系統的結構基本上以面向網絡為基礎,系統級設備大多采用Ethernet或FDDI等通用網絡設備連接高性能的微機、工作站和服務器,在被控設備現場則較多地采用PLC或智能現地控制單元,再通過現場總線與基礎層的智能I/O設備、智能儀表、遠程I/O等相聯接,構成現地控制子系統,與廠級系統結合形成整個控制系統。

隨著安全生產、經濟管理及電力市場等功能的擴展,對計算機系統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系統級設備中64位的工作站、服務器的選用已是絕大多數系統的必然選擇,Intel公司的64位Titanium CPU和微軟公司64位Windows操作系統也即將推出,它將帶給基于PC和Windows平臺的監控系統用戶以巨大的尋址空間和遠遠勝于32位PC的強大運算處理能力。高速交換式以太網(100M bit/s or lG bit/s)技術的發展克服了以往低速以太網在實時應用上的不足,其更具開放性的標準,眾多生產廠商的支持,使其無論是在設備的選購,產品的更換、產品的價格、硬軟件的可移植性等諸多方面都比FDDI等其它網絡產品有著明顯的甚至是無法替代的優勢。

對于現地控制單元,智能控制器加上現場總線技術應是一個好的發展趨勢,根據IEC標準及現場總線基金會的定義:現場總線是連接智能設備和自動化系統的數字式雙向傳輸、多分枝結構的通信網絡。它具有如下技術特點:

#系統開放性;

#互可操作性與可用性;

#現場設備的智能化與功能自治性;

#系統結構的高度分散性;

#對現場環境的適應性。

機組容量變大、控制信息量增多,控制任務功能增加,控制負荷加重、網絡通信故障都會造成現地控制單元控制能力的降低。針對水電廠被控制對象分散的特點,采用現場總線將分散在現場的智能儀表、智能I/O、智能執行機構、智能變送器、智能控制器連接成一體。正好體現了分散控制的特點,提高了系統的自治性和可靠性,節省了大量信號電纜和控制電纜。所以說,使用現場總線網絡較適應分布式、開放式的發展趨勢。當然,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主要是要有分散在被控對象現場的智能傳感器、智能儀表、智能執行機構的支持,而目前在水電廠中這些還是大量的舊式裝備。只能逐步過渡,最后取代舊式的數字/模擬混合裝備和技術,形成全新的全數字式系統。

5.2、 軟件系統平臺

5.2.1、支持軟件平臺和應用軟件包向通用化、規范化發展

為適應開放化、標準化、網絡化、高速化和易用化的發展技術,計算機監控系統中的軟件支持平臺和應用軟件包應更趨向于通用化、開放化和規范化。從電力行業高可靠性的要求出發,在大中型水電廠監控系統中的UNIX操作系統等得到廣泛的應用,中小型水電廠因較多采用PC構架的計算機,所以較多地采用Windows操作系統。數據庫方面由于商用數據庫在電力生產控制的實時性上還難以充分滿足要求,專有的實時數據庫+商用的歷史數據庫形式,這是目前較為普遍的結合方式。由于部分數據庫的專用性帶來了數據變換的不便,在現今電力行業推進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它的不適應性就凸現出來,較好的辦法是遵循統一的標準接口規范,使大家可在統一的"數字總線"上便捷地進行數據交換。

5.2.2、Web、Java等新技術的應用

Web及面向對象的Java等新技術將越來越多地引入計算機監控系統。筆者了解到南瑞自控新近開發的NC-2000監控系統,全面采用了面向對象的開發技術,人機界面采用跨平臺的Java來實現,它不僅給用戶提供了更加方便地進行可編程二次開發的功能豐富多彩的界面,而且由于Web、Java等技術的采用,前臺操作員站的應用支撐軟件大大減少,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瘦客戶機"。如在大中型電廠用高性能的UNIX工作站或服務器作為全系統的主控機和數據服務器,而用PC機作為操作員站,由Java一次編譯,多處運行的特性,不僅可輕松地在操作員站和主處理器等監控系統內的節點獲得同樣的人機界面,加上Internet/Intranet和Web技術的支持,更可在廠領導辦公室、總工辦公室和生產等部門任何聯網的地方直接瀏覽到同樣的界面,甚至于在任何地點經電話接入后的微機也可以瀏覽到同樣的界面(為保證安全需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

5.2.3、功能強大的組態工具

用戶無需對操作系統命令深入了解,也不需要復雜的編程技巧,不論是在UNIX系統上還是在Windows系統上,都可通過組態界面十分方便地完成:

#數據庫測點定義;

#對象定義;

#現地控制單元的各種模件定義;

#處理算法定義;

#通信端口;

#通信協義的定義。

順序控制流程生成、檢測、加載等各種功能的應用定義以及維護,很多功能只需點擊鼠標進行選擇,既快捷方便,又避免了使用編輯程序產生的輸入錯誤,真正體現主系統服務的面向對象、可靠、開放、友好、可擴展和透明化。

5.3、強大的應用系統

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今天,其性能越來越高,其應用也就越來越廣泛。隨著無人值班工作向縱深發展,也向計算機監控系統無論是系統結構上,還是功能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就幾個方面說明如下:

5.3.1、歷史數據庫系統

歷史數據庫系統實際上是監控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是將原來監控系統中需要歷史保存的數據、事件和相關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存放在商用數據庫中,供需要時進行查詢、打印或備份。歷史數據庫系統以單獨的計算機來實現,具有美觀的人機界面,方便的操作方式和豐富多彩的顯示形式。這樣的配置既減輕了監控系統的負擔,減化了監控系統的軟件復雜性,增加了監控系統的實時性,還能通過標準數據庫接口SQL、ODBC、JDBC等與其他系統互連,如MIS系統。

5.3.2、電能量監測系統

水電廠中每臺發電機、每條線路甚至每臺主變都安裝了電度量表,傳統的電度量采集一般采用由電度量表輸出電度量脈沖到計算機監控系統的方式來實現的,由于監控系統的設備環節比較多,在監控系統中必須設定電度量初值,一旦有設備退出工作或工作不正常,電度量測量就有誤差或以前的測量值丟失,需要重新設定其初值,這種方法實際上無法保證電度量監測的結果正確性,而且維護的工作量也很大。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智能電度量表,它具有智能通信接口。這種電度量表能完整地保存電度量數據,并隨時可以通過通信接口取得電度量數據。因此,以這種電度量表為基礎,通過電度量表的通信接口,回聚在一起,配備歷史數據管理功能的計算機就可以形成電度量監測系統,該系統既可以相對獨立,也可以與監控系統互相通信,實現信息共享,為水電廠運行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5.3.3、效率檢測系統

水輪機效率的實時監測對電站的經濟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水輪機的在線監測既可用于水電廠機組在安裝竣工或大修結束后的現場驗收試驗,以便檢查設計、制造、安裝和檢修質量是否滿足要求,又能通過對機組運行性能進行長期連續監測,提供在不同的水流和工況條件下水輪機性能的實時數據,為確定電廠經濟運行中的開機臺數和負荷優化分配以及機組的狀態檢修等提供參考。因此,水輪機效率在線檢測一直是實現電廠經濟技術指標考核和經濟運行的一個重大科技攻關課題。但是多年來,一方面由于流量的在線檢測技術還未能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另外,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也使效率測試難以在電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盡管隨著計算機、通信、信息及測控等一系列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在電廠的廣泛應用,給效率在線檢測項目的開發提供了成熟的技術基礎。當前,以廠網分開為基礎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已經出臺,電力市場競價上網亦將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在保證安全運行,滿足電力系統要求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設備可用率,減少運行和維護費用,已成為每個電廠迫切需要開展的工作。

5.3.4、運行人員培訓仿真系統

計算機監控系統面對著實際的運行設備,肯定不能在上面隨意操作,否則會出現誤操作行為,造成事故,任何水電廠都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那么一些操作不熟煉或新來的運行人員,如何讓他們盡快熟悉環境,提高操作水平,進入角色。除了可以進行培訓、實習、考試等形式熟悉業務外,應該有一個讓運行人員實際動手操作的培訓仿真系統。培訓仿真系統可作為對監控系統的補充,任何重要的控制操作或復雜的操作,應該在培訓仿真系統上驗證一次,保證操作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確保水電廠運行的安全。

5.3.5、狀態檢修系統

這是水電廠熱門的課題,設備狀態檢修和設備運行壽命評估,既是設備檢修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系統工程。狀態檢測主要利用現代化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分析技術對水電廠主設備的某些關鍵部位的參量,如:機組的振動和擺度,發電機絕緣,定子局部放電,變壓器絕緣等數據進行在線實時采集和監視,經過集合了現場積累的運行、檢修、試驗資料和專家經驗的智能(專家)系統綜合分析,從而對設備可能存在的機械、水力、電氣等問題作出一個貼近實際的評估。要作出一個較準確的評估目前尚有很大的難度,國內外都已做了大量的嘗試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在實施中,它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但目前國內大多數水電廠都有了較完善的計算機監控系統,集聚了大量監測設備,從節省投資與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狀態檢修系統與監控系統之間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共享,在考慮狀態檢修系統時應與已建成的監控系統作統籌考慮,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可省去一些重復部件的投資,又可以使運行管理人員在執行實時生產控制時,隨時監視到生產設備的健康狀態,讓健康狀態良好的設備充分發揮潛力,讓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設備減荷承擔適當的工作負荷,而讓健康狀態有問題或趨于出問題的設備及時得到維修。

5.3.6、 生產管理系統

目前,雖然許多電廠都有了功能較完善的計算機監控系統,但因種種原因還有部分現場設備的監測信號無法輸入到監控系統中完成自動監視。所以設備的巡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加強巡檢工作的管理和提高巡檢工作的質量,可通過生產管理信息子系統,在當班巡檢人員出發前開列出巡檢路線,查看設備運行情況,記錄設備運行參數,巡檢工作完成后,輸入相關設備運行參數等信息傳輸至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分析對比,并記入歷史數據庫備查。

按照技術規程要求,電廠在執行設備操作或維護時必須辦理相應的一次、二次工作票。這些工作也可以借助生產管理信息子系統來完成。各相關部門計算機連入該系統的網絡后,就不必拿著工作票來回去簽票、消票了。它完全成了數字化傳輸,省時省力,并可隨時對簽票、消票的詳情進行實時和歷史的查詢。

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完成的工作還包括:運行值長日志,智能操作票(可由生產管理信息子系統根據監控系統的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并經過安全閉鎖條件檢查),設備缺陷管理,運行臺帳等。

5.3.7、智能電話報警服務系統

根據監控系統產生的報警信號,按照告警信號的優先級別和被通知者的處理優先級,提供實時智能報警通知,把生產現場發生的事件經過智能化的處理,通過內部通信系統、電話、尋呼、移動通信等多種通信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把報警信息傳遞給相關的人員,以便他們及時作出對事件的響應。它不僅是一個智能的可通過各種通訊工具報警的系統,而且還是一個功能強大的交互式語音信息服務中心,無論何時何地通過電話撥入系統可以了解到他所關心的生產設備的運行數據。系統還提供豐富靈活的組態界面,讓維護人員或操作人員通過組態界面方便地進行各種用戶要求的定義,實現各種復雜的功能。

上面提及的系統都是同現有計算機監控系統密切相關的系統,根據具體情況,可配置成相對獨立的系統,通過高速網絡與計算機監控系統進行數據交換。也可配置成計算機監控系統的子系統。它提供了水電廠從最基礎的數據采集和設備控制直到面向電力市場的經濟運行決策的一整套完善服務功能,支持發電廠生產的現代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6、水電廠"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技術條件

無人值班相對于有人值班而言就是要讓自動化系統來完成值班人員日常的工作,包括定時巡視運行設備,記錄各設備有關參數和相關事件,按操作票形式進行設備的正常操作,發生事故或故障時,進行反事故處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等工作。實現比有人值班更迅速、更可靠、更安全的運行方式。雖然自動化系統具有一定的反事故處理能力,在局部范圍內起到防止事故擴大的特點,但是事故或故障的出現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少數可以通過一定的處理恢復,但大多數是無法迅速恢復,并需要檢修維護人員及時前往現場認真分析處理。因此水電廠"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6.1、具有計算機監控系統

計算機監控系統是實現"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它具有采用水電廠的機組、輔機、油水風系統、主變、開關站、公用設備、廠用電系統以及各種閘門等的電氣量、開入量、溫度量、壓力、液位、流量等輸入信號,完成各種生產流程,如開停機、分合開關等順序控制,機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調節,AGC、AVC,以及其他設備的操作控制。同時監控系統還具有豐富的人機界面,防誤操作的措施和一定的反事故處理能力。

6.2、具有遠程控制、調節功能

監控系統不僅具有現地的各種監視、操作和控制功能,而且要具有能與遠方控制系統通信能力,上送有關信息,接收遠方控制系統的命令來實現遠程控制和調節。

6.3、具有ON-CALL功能

現場運行的設備一旦出現事故或故障時,就需要維護人員立即前往現場,了解事故或故障現象,分析事故或故障原因,及時排除事故或故障。如何使維護人員甚至領導能及時、準確、詳細的掌握事故或故障信息,這就是無人值班水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必須具備的功能:ON-CALL功能,可以通過電話、呼機或手機呼叫信息或手機短信息。

總之,水電廠通過開發自動化系統,能夠提高設備的整體健康水平,保證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為"無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奠定基礎。

篇7

    關鍵詞:水電施工  財務  財務預算  項目成本控制  資金管理

    0 引言

    水電施工企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其特點是資金流動量大,工期長,運作復雜,且由于工程項目點多面廣,分布很不集中,這給水電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再則由于水電施工企業大多實行委托-制,在這一委托-關系中,委托人的風險是中性者,人是風險規避者,甚至是風險制造者,因此,加強水電工程項目的財務管理尤為重要,加強水電施工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優化資金結構,是降低工程項目風險,保證公司利益實現的關鍵。

    1 水電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財務人員能力素質相對偏低 目前全國水電施工項目點多面廣戰線長,按照財務制度規定施工企業每中標一個項目至少也要配備兩個財務人員(一個會計,一個出納),而財會人員的從業資格證書和專業技術職稱都需要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取得,造成具備財會人員從業資格和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相對匱乏,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難以承擔工作任務的需要。

    1.2 財務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 集團財務和集團資金結算中心平臺在整個施工企業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的運用,但由于受地理位置、應用網絡、人員等主客觀原因影響,發展不平衡,有的項目部至今還沒有用起來,有的項目部形式上看在用集團財務核算平臺,實際上真正在用的還是原來的一套,集團財務核算形同虛設。特別是資金結算中心建設由于業主對項目資金的管控,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1.3 項目部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由于水電施工項目施工環境的影響,在項目部工作的財務人員基本上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自身資歷淺,業務能力不夠強,對各項財務標準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不熟悉,收入、成本確認不夠準確,費用歸集不真實,在具體財務工作中難以打開局面,加之部分項目部領導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財務人員又更換頻繁,使項目部的內業基礎工作十分薄弱,存在賬賬不符、賬卡不符、賬表不符、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

    1.4 預算管理執行不完善 在預算的實施過程中,重機關輕項目部、重經費預算輕工程成本預算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有的單位領導重視不夠,相關業務部門不參與預算的編制,有的預算純粹是由財務部門編出來的,特別是工程成本預算沒有按照項目中標合同和項目評估報告編制,由于基礎資料不齊全,編制出的經費預算、成本預算針對性不夠強,可操作性較差,利用價值不高,不能作為考核項目經營管理的指標。

    1.5 控制制度實施存在問題 施工項目部一般都按照上級的有關規定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差距。有的項目部在支付分包隊伍工程款等大額資金使用方面會議研究少,審批手續簡單,財務監督不到位,有的項目部在現金管理和現金支票的管理上,沒有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進行管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

    2 問題的解決方法

    2.1 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提高財務隊伍素質 企業要通過培訓,達到提高財務人員能力素質,規范會計核算的目的。鼓勵財務人員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加全國統一的“注冊會計師”、“會計師”資格考試,以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對企業財務人員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通過招收大學生補充到財會隊伍;另一方面也可實行財務統管的模式,對合同金額較小、施工時間較短的項目部只設一個代報銷的出納崗位,不派專職財務人員,由上級財務代管,幾個項目部輪流處理財務業務。

    2.2 加快財務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我國的信息化建設發展很快,各大商業銀行、電力系統、通信行業等國有大企業都實現了全國性的網絡一體辦公自動化,水電施工企業也基本上實現了財務集團化,這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集團財務和資金結算中心平臺在企業一旦運行就必須不斷推進,不斷完善,加強人員培訓和與業主的溝通。新開工項目一開始就必須使用集團財務平臺,對確因網絡原因不能滿足財務信息化建設要求的,可用其他軟件暫作補充,一旦條件具備,就應盡快轉換到集團財務平臺上來,努力實現企業內部“核算統一、預算統籌、資金統管”的財務管理目標。

    2.3 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提高財務信息質量 各級財務部門要認真學習新《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積極推進企業集團財務平臺的建設,從原始憑證的收集、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資料的整理保管入手,規范會計基礎工作。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必須認真履行職責,抓好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基礎工作。財務核算工作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是對各項經營活動開展情況的集中反映,企業所屬財務核算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統一的各項會計政策,重點是收入、成本、利潤的確認必須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力爭做到賬賬、賬卡、賬表、賬實相符,為企業決策者和外部相關單位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

    2.4 加強預算管理、成本控制和資金管理 財務預算是企業各級實現經營目標、控制成本、考核業績的依據,是開展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嚴格推行預算管理審批制度、財務集中管理和經費審批程序,嚴格按照規定的權限審批支出;項目成本控制是項目部經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實現較好經濟效益的基礎,各項目部要以施工組織設計、施工進度計劃和項目評估報告等為基礎編制成本計劃,進行成本分解,并通過建立成本計劃定期分析制度,定期進行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分析,對造成超支的主要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資金管理必須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安全理財的原則,在國家法律法規范圍內,推行企業內部資金結算中心建設,著力實行資金的集中統一管理,積極推動資金集中支付平臺的運行,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2.5 加強財務制度的執行及財務監督 項目中標后,項目部一旦組建,工程、質安、財務、運輸、物資等職能部門必須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的有關規定,結合項目部自身實際建立健全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各級領導必須帶頭模范執行財政法規、財經紀律,自覺接受財務監督,各職能部門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運行。

篇8

關鍵詞:氣象觀測、裝備保障、氣象發展

中圖分類號: P4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氣象觀測裝備的保障工作作為基本氣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氣象觀測設備觀測到的數據質量,進而影響到以此而得出的氣象結論。所以這項工作責任重大,關系到整個現代氣象事業的發展。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完善各式規范制度,加強人才梯隊培養,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好這份意義重大的工作。

1、氣象裝備使用與保障情況現狀分析

1.1象觀測裝備實現管理體系化

氣象局圍繞以裝備的供應、質量的抽檢、裝備的維修與計量檢定4個系統建設為核心的裝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改善倉儲環境,維修倉庫庫房,加強人員管理。嚴格要求技術裝備的出入庫質量抽查制度,并且對庫存設備進行統一檢查。在充分考慮氣象局工作情況的基礎上,設置專人管理庫房,并且提升其行政級別,使其受重視程度加強。嚴格加強崗前培訓,做到人人專業技能過硬,不讓專業不過關者上崗。發現專業不合格者,撤銷其工作資質,追究上級責任。

1.2測裝備基本實現規范化

隨著氣象局各項規范制度的日益完善,裝備管理的規范性,計劃性不斷增強,裝備的使用也漸漸走上正軌。遼寧省莊河市氣象局根據上級主管單位制定的年度計劃、配備指標、消耗額度等一系列硬性標準,按照固定人員負責固定設備的原則,從整機到零件一個責任人制度,有效地加強了零散配件的申請、使用、供應工作。既保證了雷達等各種大型設備的零件供應,又防止了盲目購進造成的積壓浪費,提高了器材經費的利用率。

1.3象觀測裝備保障人員隊伍薄弱

從調查的情況看,縣局臺站技術保障人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年輕化、男性化:參加問卷調查的99人中,30歲以下的占62.6%,男性占71.8.%。說明保障工作要求動手能力強,而男性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二是文化程度較高: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占62.6%。三是專業技術水平一般:具有中級職稱的人員只占18.2%,其余均在中級職稱以下。四是觀測經驗較為豐富:從事觀測工作5-10年和10年以上的分別占28.3%和29.3%。其中主要從事觀測業務工作的占78%,從事過技術保障工作的占21%。以上數據說明,保障人員雖然文化程度較高、觀測經驗豐富,但是技術保障工作經驗少、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因此,提升保障人員的專業水平是當務之急。調查還發現:認為在自動氣象站常見故障維修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的占73.7%;業務能力的提高來自于自己在實踐中領悟的占81.8%。

1.4象觀測設備保障實現特殊化

確保汛期天氣雷達等特大型技術設備的可靠運轉,是上高縣氣象設備保障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遼寧省莊河市氣象局下轄的各單位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與突發事件的演練工作。確保在每年的汛期之前,能夠對天氣雷達,通信設備,計算機此類的設備進行1次檢修和維護,做到關鍵時刻能夠不出差錯,從而使數據的收集不因人為主觀的因素而受到干擾。

1.5測裝測裝備日益現代化

近幾年來,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莊河市的氣象觀測設備的科技含量也不斷提高,智能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江西省上高縣氣象局建立的計算機為主的現代化業務系統已將全市所有的氣象觀測節點并機統計,實現了數據實時傳輸,真正意義上打破了傳統統計方式的滯后性,有效地提高了資料數據的傳輸能力以及對于災害性天氣的檢測水平。

2、何切實做好氣象觀測設備的保障工作

2.1加大氣象觀測裝備保障經費的投入力度

對于上高縣的某些已經投入使用時間較長,出現零部件老化、整體性能下降問題的老舊設備,進行維修的難度較大,需要投入的預算較高。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根據這些現有裝備的技術現狀,適當的調整所需投入的維護維修經費以滿足其保障需要。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爭取上高縣的財政專款,將此類項目納入地方財政來解決預算不足的問題。

2.2引入社會對氣象觀測裝備保障的力量

面對新形勢下的氣象保障工作,要努力的探索新的道路新的方法,從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中獲取關于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龐大資源以及強力支撐。盡快做到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從僅僅依靠單一化、封閉式的“圈內”維護,轉變成多渠道、開放式的新型社會保障模式。在現有力量無法滿足氣象設備保障的需要的情況下,可以用委托的方式將社會上的維修力量與氣象局的維修力量相結合,這樣可以有效地彌補人員不足問題,提高了保障效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2.3完善氣象觀測技術裝備保障體系

不斷的完善各級業務管理部門機構以及業務的管理崗位,使其可以更加有效的去履行相關的職能。充分的利用網絡的查詢手段以及可視的會商技術,不斷的提高診斷以及修復故障的能力。對于氣象觀測裝備進行維修,以自身的力量為主,社會的力量為輔,對通用設備進行維修。由于現代設備的不斷更新,還要改變對傳統設備進行維修的觀念,要不斷的對維修的手段以及方式進行改進,對于維修的思維以及觀念也要跟的上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要依據設備的技術性能以及工作的實際情況,逐漸的完善維修的技術及標準。

2.4加強氣象觀測裝備保障責任劃分,定人定責

面對種類繁多的各種氣象觀測設備,除了需要做好以上幾點之外,明確責任的劃分也是保障裝備正常使用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專人負責專門的設備,這樣有利于其專心研究自己所負責的設備,心無旁騖的搞好研究。而且,也避免了人員交錯造成的責任重疊,有效防止了出現問題后責任不明的現象。

2.5 加強氣象裝備的保障工作

綜合性、全方位的氣象觀測業務改革在我國已經開始展開,這就要求氣象工作者更新氣象觀測設備保障的思想觀念以及思維方式。進一步的把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作為一項基本但卻重要的氣象業務來對待。做到一般故障的維修處理和判斷不出站,小型的維修不出市。要讓氣象裝備的工作重點不能單單落在新設備的引進上,原有裝備的使用與保障更應該受到關注,做到物有所用,盡量不出現相同功能的氣象裝備的重復引進。

2.6形成地面氣象觀測裝備保障人員培訓機制

目前,大部分地面站已建成自動氣象站,然而,被調查者中,從來沒有參加過業務培訓的占21.2%,渴望參加業務技術類培訓的占83.8%。而且,具有中級職稱的人員只占18.2%。以上數據說明:氣象觀測技術裝備保障人員有必要、有熱情接受培訓。但是,調查又發現,他們參加培訓受各種因素制約:認為培訓機會少的占58.6%,認為工作忙的占55.6%,認為缺乏經費的占16.2%。一方面是想培訓,另一方面是沒機會培訓。要解決這一矛盾,只有通過上級部門出臺所有觀測人員必須參加業務培訓的制度,作為其上崗要求,同時解決培訓經費和技術更新之后重新培訓的問題。培訓中心通過舉辦各類新裝備使用、操作、維護短期培訓班,提高臺站運行維護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把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戰略研究的相關成果作為指導,緊密的圍繞著我國氣象局所制定的各大發展目標,借助業務技術體制,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的加強各級氣象觀測保障中心能力的建設;要增強并及時有效的維修保養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去完善適應氣象綜合觀測和信息網絡系統的現代化技術的保障體系;要確保氣象觀測裝備可以正常的運行,以此來適應我國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消防;信息化 消防信息化緣起于火災統計的計算機處理。在整個公安系統中公安消防部門是較早應用計算機開展業務工作的,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運用計算機進行火災統計工作,80年代末實現了火災統計數據的超級匯總。90年代中期,部消防局組織開發了火災統計計算機系統并配發各地,系統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火災統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還培養了一批消防部隊從事計算機網絡通信工作的業務骨干和技術骨干。進入90年代,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公安消防部隊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部消防局于1997年建成機關局域網,北京、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消防總隊也于90年代中后期相繼建成機關局域網,并開展了部分計算機應用工作。業務軟件開發應用方面,部消防局組織統一配發或推廣了部分業務管理軟件,部分總隊還組織開發了一些單項性業務管理軟件。

消防部隊的計算機應用工作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取得一些成績,但基本上均屬于自發進行,沒有形成系統,沒有真正從總體上進行考慮和規劃。消防信息化的概念應該是從公安部“金盾工程”實施以來真正提出的。1998年,公安部黨委面對社會治安的新形勢以及公安工作的現狀,提出實施“金盾工程”(全國公安信息化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并將“金盾工程”作為科技強警龍頭工程予以推進和實施。在這種國家信息化的大形勢和“金盾工程”建設的大背景下,部消防局正式明確了消防信息化的概念,于2002年11月制定了《全國公安消防信息化建設一期規劃(2003年—2005年)》(以下簡稱《一期規劃》),明確提出了消防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原則、任務、技術要求以及應注意把握的幾個重要關系。

近年來,按照“金盾工程”的總體部署和《一期規劃》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隊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全國消防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消防業務信息化應用逐漸豐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信息系統”列入“金盾工程”一類重點應用項目,各級公安消防部門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各項工作的意識普遍增強,全國公安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和態勢。

1消防信息化建設的進展

1.1大力推進消防部隊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消防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是開展各項消防業務信息化應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消防信息化建設近年來著力推進的一項主要工作。2000年9月,部消防局聯合部信息通信局以部辦公廳名義發出《關于實施公安消防總隊與公安廳(局)計算機聯網的通知》,要求各總隊實現與當地公安廳(局)專線聯網。2001年7月,部消防局在杭州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總隊與當地公安廳(局)的專線聯網工作,并于2001年12月下發了《關于對公安消防總隊與公安廳(局)計算機專線聯網進行檢查的通知》,并通過會議通報、網上通報以及有針對性地實地檢查等形式對各地進行督促檢查。2003年,全國各總隊均通過專線方式接入當地公安廳(局)實現與部消防局聯網,全國消防一級網(部消防局—總隊)全面建成。在一級網建成的基礎上,近兩年部消防局繼續加強消防部隊二、三級網建設的推進力度,并將有關通信網絡建設進度和要求納入部消防局年度工作要點。截至目前,消防部隊一級網全面建成,二級網已完成75%,部分總隊已完成三級網建設工作。

1.2以應用帶發展,以應用促建設,強化消防業務信息系統的開發及應用工作

盡管消防部門的計算機應用工作起步較早,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部消防局陸續組織開發、配發了消防法規庫、建筑工程消防設計審核系統、消防部隊兵員管理系統等一批軟件,許多總隊也根據業務工作需要自行組織開發了一些單機版和單項性的業務軟件,并運用于實際業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前期絕大多數軟件開發都缺少統一規劃,存在各自為政、重復開發和低水平開發的現象。大量的單機版和單項性軟件不利于信息化的統一建設、維護和管理,信息共享程度和利用率較低,無法適應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方向,也不能適應消防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為此,部消防局及時調整了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思路,一方面對原先已經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統進行評估、改造,一方面制定綜合性網絡版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方案。在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中,始終以“應用為魂”為指導思想,以信息化服從服務于消防業務工作為原則,堅持以應用帶發展、以應用促建設、以效益促應用的思路,探索消防工作信息化的新模式。2002年4月,部消防局抓住貫徹實施公安部令第61號《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重新界定、申報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契機,組織開發了“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申報管理系統”,該系統是全國消防部隊首次統一推廣使用的網絡版應用軟件。此項工作不僅提高了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重新界定申報的效率,保證了申報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而且大大促進了各地消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消防基礎數據庫的建立,為消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2003年4月,部消防局在長沙召開消防業務信息系統評估會,對目前消防部隊開發并已經投入使用的比較先進、成熟的浙江消防綜合

信息系統、上海防火業務信息系統以及廣東消防綜合信息系統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論證。在專家評估意見的基礎上,于2003年6月在公安網上對三總隊系統進一步演示、測試、征求了全國各層次的意見,最后確定擬在浙江消防綜合信息系統和上海防火業務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地修改、完善、整合后在全國消防部隊推廣。目前兩個系統的整合、推廣工作正在積極、穩妥地進行。

1.3積極爭取部金盾辦、部信息通信局等單位的指導和支持,“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信息系統”列入“金盾工程”一類應用重點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理順消防信息化與“金盾工程”的關系

近年來,部消防局加強與部金盾辦、科技局、信息通信局等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匯報消防信息化建設的計劃、進展及遇到的困難等,爭取政策、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指導和支持。2003年初,以局名義上報了《關于消防信息化建設經費問題的請示》,向有關部領導匯報了制約消防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經費保障體制問題。按照部金盾辦的要求,部消防局組織人員申報“金盾工程”單項工程的消防信息系統項目。通過鍥而不舍地爭取和努力,部消防局申報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信息系統”正式列入“金盾工程”一類重點應用系統,并將作為公安部“金盾工程”信息資源庫之一的“全國安全重點單位信息資源庫”的基礎為其提供數據支持。該系統是公安消防部門第一個列入“金盾工程”重點項目的應用系統。通過實施該系統,建立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數據庫,不僅可以為消防監督和滅火救援等業務工作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而且可以為其它警種提供共享信息,為增強公安機關的整體協同作戰能力,有力防范、處置恐怖襲擊和突發事件服務。

長期以來,由于許多地方公安機關認為消防部隊有單獨的經費來源,所以各級消防部門的信息化建設與當地公安機關“金盾工程”的關系都不是很順,特別是通信網絡建設方面消防部門接入當地公安網需負擔接入設備、線路租費等許多不必要的費用,消防部門分配的IP地址不足,消防部門域名設置未能納入管理范圍等。為解決這一長期困擾消防部隊通信網絡建設的難題,部消防局抓住“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信息系統”列入“金盾工程”重點項目的契機,積極與部信息通信局通協調,以部信息通信局名義向各地公安廳、局信息通信處發出《關于解決好公安消防部隊接入公安信息網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公安消防部隊接入公安網聯網電路租線費用由當地公安信通部門統一解決,網絡互連設備中消防部隊的局域網設備、用于與公安機關互連的設備(消防部隊端)由消防部隊解決,各地公安信息通信部門為公安消防部隊分配合適的IP地址和域名。

1.4立足消防工作面向社會的特點,強化消防信息化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消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極強的工作。消防部隊除承擔滅火救援、防火監督等任務外,還要履行對社會進行消防宣傳和提供服務的職責,同時接受社會監督。立足于這一特點,消防信息化建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為社會服務的功能,積極通過網絡媒體為社會提供各類消防信息,如消防法律法規、消防知識等,促進消防工作社會化;同時在網上受理消防業務,公布依法行政的有關信息,為社會提供服務,接受社會監督,促進嚴格、公開、公正執法和廉政建設,增強群眾對消防工作的滿意度。據統計,目前全國各級公安消防部門在因特網上已建立近100個網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8月,公安部公布了30項便民利民措施,其中第30項為“推廣在互聯網上申報和受理消防行政審批業務。在公安消防部門的受理窗口、互聯網站和電話語音咨詢系統中公布消防行政審批結果。”為配合第30項便民利民措施有效落實,部消防局及時組織開發了具備互聯網上申報、受理消防行政審批業務、公布審批結果等功能的互聯網便民利民服務工作軟件,并于2003年9月通過公安網下載和光盤寄送配發各地使用。同時,對貴州、、甘肅、青海、新疆等西部困難總隊派專門工作組上門提供安裝、培訓等技術服務,幫助以上總隊盡快建立了互聯網站,為確保第30項便民利民措施在全國普遍施行奠定了技術基礎。

1.5發揮部消防局龍頭作用,狠抓局機關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作為消防部隊的領導和指揮機關,在做好全國消防部隊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指導工作的同時,部消防局也按照公安部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狠抓局機關的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對全國消防信息化建設起到了示范和推動作用。2002年4月,部消防局正式開通了消防局公安網站,網站開通以后,全局充分利用網站開展業務工作,認真維護和更新信息,并不斷擴充、完善,不僅在基層消防部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而且網站的信息量、訪問量及信息維護、更新情況,在部機關排行榜上始終位居第一。目前,部消防局下發的各類通知文件、《消防簡報》、內部傳真電報、火災信息等均通過網站,加快了信息的傳遞速度,擴大了信息的閱知范圍。同時,網站的建成開通也促進了局機關信息化意識的形成,機關各處室越來越自覺、越來越廣泛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來開展業務工作,為局機關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此外,還充分利用網站向全國消防部隊提供消防法規、危險物品基礎數據、產品質量信息、國外消防動態、消防技術標準等重要信息,宣傳介紹各地在防火、滅火以及隊伍管理等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經驗,采

用網上評比等方式對各總隊網絡建設以及信息錄用情況進行通報,對各地消防信息化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消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主要成效

就消防工作的中心工作而言,消防監督和滅火救援都與信息化直接相關。一方面消防部隊在滅火和災害事故的搶險救援過程中,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已成為建立消防部隊快速反應機制,提高消防部隊撲救火災以及處置其它災害事故的實戰能力的重要手段。119消防通訊指揮系統作為消防部隊的神經中樞和生命線,就是典型的消防信息化應用的例子。試想如果119消防通訊指揮系統如果通訊不暢,信息不靈,勢必影響部隊快速反應能力,貽誤戰機,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對滅火救援來說,信息化主要解決的是消防部隊現代化的一面,即通過信息化帶動和促進消防部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提高部隊作戰訓練水平,提升滅火救援的戰斗力。另一方面在消防監督執法過程中,完善的消防綜合業務系統和消防基礎數據庫是提高執法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首先信息化的建設過程就是推動業務工作規范化的過程。一項業務工作要想在網上運行,首先必須將業務流程計算機化,而計算機化的前提是每一個業務環節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更為重要的是運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做到技術上明確審批時限,公開、規范和優化消防監督業務流程,強化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減少違法違規的空間和機會,規避監督執法中的隨意性和不規范行為。因此,對消防監督而言,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可以促進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規范化。

近年來消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實踐也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信息化對消防各項業務工作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

通過信息化提高了日常辦公的自動化水平,減輕了原先手工勞動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

通過信息化初步實現了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擴大了信息的獲知范圍,為消防日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利用度、準確性和一致性。

2.3推動了規范化建設

通過信息化使各項消防業務工作規范化。這種規范化不光是表面形式的規范(如法律文書電子制作、打印),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工作模式和管理機制的規范化。特別是對于消防監督執法工作,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規范了消防監督業務審核驗收程序、審批時限、審批權限,強化了執法各環節的相互監督制約,克服了執法的隨意性。

2.4強化了工作監控和部隊管理

通過信息化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實現上級機關隨時、隨地對下級部門進行實時網上監督檢查,定量監控、分析、統計部門或個人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漏洞,為部隊建設和隊伍考核提供了較為客觀的依據,消除了考核過程中的人為因素,促進內部監督管理。

2.5提高了消防部門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通過消防部門在互聯網上建立的網站,可以為社會提供各類消防信息,如消防法律法規、消防知識等,促進消防工作社會化;同時在網上受理消防業務,公布依法行政的有關信息,為社會提供服務,接受社會監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促進嚴格、公開、公正執法和廉政建設,增強群眾對消防工作的滿意度。

2.6提高了隊伍素質

通過信息化提高了全體消防官兵計算機應用技能水平,切實提高了隊伍的綜合素質。

3消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雖然前一階段消防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消防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還不夠高,覆蓋面還不夠廣,建設情況還很不平衡,與“金盾工程”的總體要求、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和消防工作及消防部隊建設日益發展的實際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還存在許多不足和薄弱環節,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方面:

3.1部分領導對信息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足部分領導對消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有偏差,認為信息化可有可無、可為可不為,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和必要的人力物力來抓這項工作,同時存在“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注重網絡硬件配備,忽視軟件建設和人員培訓,系統建成以后,沒有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推動應用,使之成為擺設。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現實工作實踐中,許多領導對消防信息化的認識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突出地表現在:認為信息化就是網絡建設或通信建設,投入大量的經費和人力進行網絡改造或通信系統建設,盲目追求硬件檔次,誤認為硬件先進、聯網成功就實現了信息化;認為信息化就是網站建設,只要聯網并建成了網站,信息化就算完成了;認為信息化就是信息上網、信息,將信息化狹隘地理解為“化”信息,簡單地將信息上網的數量作為評價信息化工作的標準。由此看來,目前對信息化作用及重要性的認識還不統一,還存在許多誤區,急需樹立以信息化帶動和促進消防工作現代化和規范化的認識。

3.2信息化組織機構和編制不明確影響和制約具體工作人員積極性

隨著國家信息化和公安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消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一項長期的、不斷發展和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各級公安消防部門承擔信息化工作的人員比較分散,沒有專門的工作機構,有的在秘書處,有的在微機室,有的在通信處,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制約和影響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和專業技術隊伍的穩定,與國家信息化的大趨勢,公安信息化發展的總要求,以及消防信息化建設的繁重任務極不適應。

3.3消防信息化建設資金得不到保障

公安消防部隊的人頭經費由國家財政經費列支,其他經費如城市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建設以及其他業務經費均由地方財政分級解決。我國消防經費投入一直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態,城市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建設的欠賬都很多,信息化建設經費就更難得到保障。這個困難在西部及經濟欠發達地區消防部門尤為突出。同時,不少地方公安機關認為消防部隊有單獨的經費來源,因而在考慮信息化經費時未將消防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金盾工程”經費預算和列支范圍。

3.4大量已經投入使用的單機版、單項性軟件給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帶來困難

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在公安消防部門投入使用的軟件大多是單機版和單項性的軟件,這些軟件積累了大量的應用信息和數據,但共享程度低,利用不充分。如何順利實現前期單機版和單項性軟件信息數據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已成為目前制約消防綜合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和發揮效益的瓶頸和難點。

3.5西部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進展緩慢,制約整體推進“”版權所有

西部及欠發達地區經濟處于全國的落后水平,老少邊窮地區較多,雖然各地通過各種方式籌措解決了部分建設資金,部消防局也曾對西部地區總隊進行了專項信息化建設經費補助,但目前大部分西部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總隊的建設資金仍缺口較大,信息化建設進程明顯滯后于東部及經濟發達地區,東西部之間在消防信息化上正在形成新的鴻溝,這一問題如不盡快解決將直接制約和影響消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的整體推進。

篇10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ll coal mines in Fengjie coun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discussion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al mining conditions, development plan, production system, safe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trength,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關鍵詞: 小煤礦;發展問題;對策

Key words: small coal mine;developm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6-0076-02

1 煤礦開發現狀

奉節縣在重慶市東北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長江三峽之首瞿塘峽西口,是四川、重慶連接陜、鄂兩省的水運交通要道。十一五期間,奉節縣礦山開局經調整后,以呈合理化、規范化,成效特別明顯。煤礦開采通過資源整合已從十一五初期的212個減少至目前的69個,煤炭產量為409萬噸/年。全縣煤炭資源賦存較為豐富,截止2010年底,奉節縣累計勘查煤炭資源儲量32791.5萬噸,屬全國產煤百強縣之一,重慶市第一產煤大縣。主要分布于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上統吳家坪組以及下統梁山組。全縣所產煤炭主要供本縣生活和地方工業用煤,有少量外運供區、縣使用。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總體情況 奉節縣煤礦安全監管有特色、力度大、效果好。監管的目標明確、方法多樣、管理嚴格,并設立了安監員駐礦制度,實行責任落實到人,加強對煤礦的監管力度。安全投入大,基本上完善了對礦井監控工作,安全管理措施能夠得到企業的支持,安全形勢逐年好轉。但企業還是存在生產力水平較為落后和技術人才較為匱乏等實際問題。

2.2 開采條件 奉節縣境內屬多煤層地區,既有濱海沼澤相,又有海陸交互和內陸湖泊相含煤巖系,煤層在橫向和縱向上變化較大,薄煤層、煤線也較多,并含煤的包體、浸染體。大部分礦區地質構造簡單,水文地質條件中等,以及煤層埋藏不深。礦區供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不夠。道路條件差,不能滿足礦井發展的需要。

2.3 開拓部署 調研的礦井中,大多是采用平硐開拓,多數礦井工業廣場布置嚴重不合理。整個礦井的開拓、準備、回采不清晰,很多礦井只有掘進面,沒有采煤面或者采用前進式邊掘邊采,由于沒有采掘部署計劃,礦井采掘比嚴重失調,整個礦井開采缺乏整體規劃設計和長遠部署。

2.4 生產系統

2.4.1 采煤和掘進 小型礦井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低。由于大部分礦井煤層屬于極薄煤層,僅僅0.3m左右,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時由于煤層較薄不得不采用破底的方式進行采煤工作,采煤工作面破煤、支護等均較落后。巷道的掘進大部分基本為半煤巷,由于頂板相對較好,多為裸巷或采用木支柱支護,少數礦井部分巷道已使用工字鋼支護和砌碹支護,基本上沒有采用錨桿支護。在掘進過程中空頂作業現象普遍,沒有采用前探梁或錨桿等臨時支護。

2.4.2 機電、運輸和提升 大部分礦井在機電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大部分礦井運輸采用人力推車,只有少部分礦井運輸采用蓄電池機車。礦井內車場不能滿足調車要求,存在頂車、頂推車現像。軌道多采用15kg/m鋼軌鋪設,絕大部分采用簡易道岔,軌道鋪設質量較差,礦車經常掉道等。斜巷提升滿足“一坡三檔”設施、提升信號等要求,按照到位,但沒有正常使用,形同虛設;且大多數斜巷存在無地滾、地滾不全或失效等問題;鋼軌軌型、道木及構件不大規范。

2.4.3 供電、壓風和排水 部分礦井無雙回路供電,整個供電系統不穩,存在停電現象。礦區內電壓不穩定,供電不穩定。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供電還達不到實現“三專兩閉鎖”的要求。地面壓風系統不完善,多數礦井井下采用移動壓風機。大部分礦井內運輸大巷水溝設計施工不規范,多數為毛水溝,水溝的斷面沒有達到《煤礦安全規程》的斷面要求,水溝內淤泥沒有及時清理,部分巷道積水。部分礦井排水系統不完善。

2.4.4 礦井“一通三防” 部分礦井的通風能力不足,總供風量不足,風機的選型沒有按設計計算選用,不能和生產匹配;部分礦井按照設計選用風機后,但通風設施不齊全,通風構筑物質量較差,漏風較為嚴重,造成用風地點風量不足。井下巷道障礙物不及時清理,造成通風阻力過大。部分礦井無消防、防塵系統或防塵系統不完善,并沒有堅持正常使用。轉載點、放煤口等產生煤巖塵的地點沒有安裝或沒有正常使用噴霧、灑水等設施;鉆眼未采取濕式打眼等。防突方面,區內礦井絕大部分為瓦斯礦井,不存在采取“四位一體”防突措施的情況。

2.4.5 監控、通信系統 目前各礦均安裝有監控系統,但大部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能正常使用,形同虛設,不能真實反映井下實際監測地點的瓦斯濃度和其它情況。多數礦井缺乏井上、下通信系統或不完善,設置不全,未覆蓋井下需要設置的地點。

2.5 安全管理 企業缺乏對總體發展的規劃。企業處理長期與短期利益時,考慮短期利益的多。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或者是制度相對完善,但落實不好,人情大于制度,經濟效益差。

2.6 技術力量 從全縣來看,絕大多數礦山企業技術力量不足,從業人員知識水平、管理能力、綜合素質偏低。據現場調研,部分礦井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全縣擁有高、中級職稱的技術人員數量極少,且技術人員不穩定。煤礦企業經營獲得各種服務和幫助的渠道少、成本高、時間長,制約了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影響了煤礦企業的發展。

3 相應對策

①繼續加大礦產資源規劃的實施力度。設置更為嚴格的礦產資源開發準入制度,嚴格按照小礦山的準入條件,對設置和改擴建的煤礦開采項目,鼓勵和指導進行可行性論證,最大程度地減少盲目性,降低風險,嚴把審批關。②加強地質勘探和測量工作。縣域內礦山地質復雜,且沒有相關的地質資料,煤礦企業進行地質勘探和測量工作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和技術上的優惠和支持。③優化礦井開拓布局,加快技術改造。依據礦井現有布局,依靠科學、合理、經濟的原則對現有礦井進行技術改造,推行集中布置,合理的開采順序,提高機械化水平,改進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藝,采用成熟的后退式長壁采煤法。④推行煤礦標準化建設。要在縣內各煤礦積極推進質量標準化建設。依照煤礦質量標準化建設實施辦法,根據各種類型煤礦的實際情況,制定礦井的質量標準,樹立標準化建設的示范礦井,帶動全縣煤礦技術、質量改進。全縣范圍內針對質量標準化工作突出的礦井實行一定的激勵政策。⑤繼續加大安全投入,確保安全生產。要繼續加大安全投入,不僅是安全設備上增加,還要研究建立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更要加大科技投入。從設備、機制、科技上確保安全生產。⑥堅持加大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與治理力度。⑦加強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持以及社會服務。政府利用政策扶持煤礦使用先進技術。政策扶持推行正規后退式開采,推行后退式走向長壁采煤,政府給予一定稅費政策扶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采煤技術改進,選擇具備條件的煤礦先進行試點,搞好示范礦建設,帶動全縣煤礦技術改進。⑧加大煤礦企業管理、技術力量和從業人員培訓的力度。⑨加強人力資源引進。轉變使用人才的觀念,任人唯賢。注重以人為本,為人才提供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保證每個礦井有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鼓勵和支持大中專畢業生,甚至本科畢業生到小煤礦工作,采取多種積極政策吸引人才,并激勵人才更好的為礦井安全生產服務,做到安全和生產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王甫勤.我國小煤礦發展問題及政策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