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積液醫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盆腔積液醫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80例盆腔炎患者,隨機抽取自愿接受采用聯合用藥宮旁注射治療方法累計246例為研究組;126例采用常規聯合用藥靜脈注射治療為對照組,兩組年齡、病情輕重分布無統計學差異。
1.2 診斷標準:依據《婦產科學》第七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
1.3 方法 觀察組先將先鋒6號0.5 g用1 ml注射用水稀釋,然后用20 ml注射器7號針頭一同將地塞米松5 mg,654-2 5 mg,0.4%利多卡因2 ml吸入注射器內。部位用法:用窺陰器擴開陰道,暴露宮頸,用碘伏消毒,用宮頸鉗鉗夾牽拉固定前唇,將吸好藥水的針頭在宮頸旁3點處或9點處(避開血管)刺入3~5 cm,回吸無血后緩速慢慢注入宮旁組織內。7 d為一個療程,根據病情輕重一般1~2療程,病程重的3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常規靜脈注射,用0.9%NaCl將頭孢曲松鈉3 g稀釋靜脈注入甲硝唑250 ml,7 d一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重者需3~4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炎癥消退情況,以體溫下降、腹痛等癥狀減輕或消失,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是否下降、B超顯示輸卵管積液及盆腔積液炎性吸收時間長短,是否痊愈,是否復發為觀察指標,分為痊愈、好轉、有效及復發。
1.5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陰道分泌物正常。顯效:治療后炎性包塊、盆腔積液消失1/2。有效:治療后炎性包塊、盆腔積液消失1/3。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
2 結果
從表1可見,宮旁注藥組療效明顯優于靜脈滴注組,宮旁注藥組與靜脈滴注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常規采用聯合用藥靜脈注射用于治療盆腔炎患者已被臨床廣泛應用。常規靜脈給藥,由于藥物不能直接到達炎癥部位,病變的盆腔局部藥物濃度僅能達到血液藥物濃度的10%~50%,炎癥局部不能形成高濃度,所以需用量大,全身藥物不良反應大、用藥不規則、治療觀察時間長、細菌易產生耐藥性、易引起全身的菌群失調、治愈率低,全身用藥不易加地塞米松引起全身擴散,所以炎癥局部組織易粘連,易形成瘢痕粘連,疼痛等癥狀不易緩解,治療不徹底,易復發。
3.2 筆者選用抗菌譜廣,對細菌增殖期及靜止期均有殺滅作用的先鋒6號,由于藥物能直接大量到達炎癥部位,局部可以達到高濃度,所以用藥量少,細菌不易產生耐藥性,全身毒副作用少。
3.3 采用地塞米松能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和肉芽形成,減少炎癥引起的瘢痕和粘連。加654-2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代謝和組織營養,阻斷惡性刺激,疼痛等癥狀緩解快,縮短了治療時間。
3.4 幾種藥物聯合使用,無藥物配伍禁忌,不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不易引起菌群失調及耐藥菌株產生。
篇2
【關鍵詞】 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糜爛;化瘀散結湯;盆腔灌注
婦科炎癥是我國婦女的常見疾病,大多發生在性活躍期、有月經的婦女,直接危害婦女的身體健康,且增加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該病有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盆腔炎發展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徹底控制,則轉為慢性盆腔炎,往往經久不愈,并可反復發作,導致不孕、輸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我院2006年7月~2008年2月,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炎性疾病465例,效果良好,現總結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65例均為門診患者,年齡在15~50歲,其中15~20歲4例,21~40歲363例,41~50歲98例,平均年齡32.5歲,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其中盆腔及附件區炎性包塊90例,盆腔、子宮直腸陷窩積液230例,雙側附件炎癥145例,急性發病12例,表現為下腹部持續性疼痛,有下墜感,白帶多為黃色膿性分泌物,混有血絲,腰酸痛,行走困難,體溫在37.5 ℃~39.5 ℃;慢性發病453例,表現為:體溫正常,白帶增多,伴不同程度下腹墜痛,腰骶部酸痛,月經量多,經期延長,有血塊,宮頸不同程度的糜爛,體力勞動過重或性生活后以及月經前后癥狀加重。
2 發病機制
急性子宮內膜炎及急性子宮肌炎多見于流產、分娩后;急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積膿、輸卵管卵巢膿腫主要由化膿菌引起,輕者輸卵管僅有輕度充血、腫脹、略增粗,重者輸卵管明顯增粗、彎曲,纖維素性膿性滲出物增多,造成與周圍組織不同程度粘連。當炎癥繼續上行,可直接蔓延導致盆腔腹膜炎或經由淋巴管導致盆腔結締組織炎,當病原體毒性強、數量多、患者抵抗力降低時,常發生敗血癥。而慢性盆腔
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延所致,但亦可無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的輸卵管炎。
3 治療方法
3.1 炎癥急性期主要為抗生素藥物治療 抗生素可徹底清除病原體,改善癥狀及體征,減少后遺變。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較為合理,但通常需在獲得實驗室結果前即給予抗生素治療,因此,初始治療往往根據經驗選擇抗生素。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體多為需氧菌、厭氧菌及衣原體的混合感染,故抗生素的選擇多采用聯合用藥。多以支持療法和抗生素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療程7~10天,病程中如藥物治療無效,發現盆腔包塊,或經治療48~72 h體溫持續不降,癥狀加重患者有中毒癥狀者應及時手術以免發生膿腫破裂。
3.2 中藥治療 慢性盆腔炎以濕熱型居多,治則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有些患者為寒凝氣滯型,治則以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為主。我院中醫科自擬化瘀散結湯加減。藥物組成:黃芪30 g,牡丹皮10 g,當歸10 g,桃仁10 g,紅花10 g,赤白芍各10 g,柴胡10 g,川芎10 g,青陳皮10 g,木香10 g,枳殼10 g,延胡索10 g,敗醬草30 g,板藍根15 g,三棱10 g,莪術10 g,炙甘草6 g,每日1劑,連服20劑,月經期停服。
3.3 盆腔灌注療法 急性炎癥控制7~10天后可采取本法。本組病例根據炎癥的不同程度選用不同的處方。處方1:生理鹽水250 ml,頭孢呋辛鈉針3~6 g,0.2%甲硝唑注射液250 ml,慶大霉素針16~24萬u,糜蛋白酶針4 000 u;處方2:生理鹽水250 ml,頭孢西丁鈉針1~2 g,0.2%甲硝唑注射液250 ml,慶大霉素針16~24萬u,地塞米松針5~10 mg,糜蛋白酶針4 000 u;讓患者排空尿液,平臥膨腹,按腹腔穿刺常規消毒操作,選左側臍與髂前上棘連線外1/3處,用蘇州碧迪醫療器械廠生產的一次性腹穿針1.3 mm×48 mm,穿刺過腹膜即可接通藥液,滴速為150~200滴/min,每7天1次,3次為1個療程,復查彩超,如果包塊未完全消失,可再行第二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無效,停止治療。
4 療效觀察
4.1 療效標準 痊愈:盆腔附件區炎性包塊及盆腔子宮直腸陷凹輸卵管積液完全吸收,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積液吸收,包塊明顯縮小,癥狀消失;有效:積液吸收,癥狀減輕,但包塊無明顯變化;無效:癥狀、包塊無變化。
4.2 療效評定 本組病例經上述方法治療1~2個療程后,按以上標準評定,結果痊愈和顯效450例,占96.8%;有效10例,占2.1%;無效5例,占1.1%,總有效率為98.9%。
篇3
關鍵詞:螺旋CT;腸系膜;挫傷;應用
1前言
腹部閉合傷中腸及腸系膜損傷相對少見,急診時都注重實質臟器的損傷,而忽略了腸及腸系膜損傷。但是損傷非常可能造成腸穿孔,隨后造成腸壞死、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及腸系膜血管破裂等等,所以早期診斷特別的關鍵,多層螺旋CT檢查能夠給腹部腸及腸系膜損傷診斷提供可靠信息,能夠有效的保障治療質量效果,降低死亡的可能性。作者獲取了我院32名通過手術發現是腸及腸系膜損傷病人的詳細信息,分析其CT表現,旨在提高CT診斷準確率,對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有力的診斷依據,現對其分析如下:
2一般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急診32例經手術證實的腸及腸系膜損傷患者的CT資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齡16-72歲,平均44歲。所有的被調查者都存在腹部外傷史,其中由于車禍的共計18人,因為高處墜落的共計3人,擠壓造成損傷的共計11人。臨床主要表現于腹部疼痛,同時情況不斷的惡化,存在肌緊張、板狀腹、休克等現象。
2.2方法
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4層螺旋CT機,掃描范圍自膈頂至恥骨聯合上緣。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容積掃描,120kV、90mAs,層厚5mm,間隔5 mm,掃描完后行1.25mm薄層重建及MPR重建。圖像采用多窗技術觀察(窗寬250HU,窗位50-70HU;窗寬1500HU,窗位-700HU;窗寬600HU,窗位-50HU)。CT檢查均在外傷后30-300min內完成。全部病人CT檢查均未口服腸腔內造影劑,CT檢查之后一天內都進行剖腹探查術。
3結果
3.1螺旋CT表現征象
(1)腸壁呈局限性或廣泛水腫、增厚或血腫25例,占78%。具體展示于腸壁呈偏心性、半環形及環形增厚,邊緣并非特別清楚,腸管遭到破壞,能夠觀察到小斑點狀高密度小血腫產生。
(2)腸系膜滲出、血腫,系膜血腫24例(占75%),系膜滲出區脂肪密度增高、增厚、模糊,呈“云霧狀”、“磨玻璃樣”改變。系膜血腫展示于腸系膜根部及腸曲間團片狀高密度影,主要是“分葉狀”形態,一些邊緣為尖角狀。腸系膜血管產生了出血現象同時產生了局限性高密度血腫。血腫CT值超過了50HU。
(3)腹腔、腹膜后和腸間積液、積血28例,占87.5%。為液體樣密度,CT值往往超過了30HU,基本上保持在腸曲間、肝脾周圍、肝腎隱窩、結腸旁溝、盆腔和腹膜后間隙。
(4)腹腔游離積氣共計21人,實際比例達到了65.6%。通常是小泡狀、弧形、帶狀低密度影聚集于前腹壁下、膈下、肝門區、系膜內、腸壁間、腹膜后間隙。
3.2手術結果分析
乙狀結腸、橫結腸及系膜損傷6例;回腸及系膜損傷15例;空腸6例;十二指腸5例;腸穿孔21例;系膜撕裂伴血管斷裂共計9人。
4討論
急性腹部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占腹部鈍性傷的5%左右,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癥狀特異性低。
4.1腸壁偏心性、半環形或環形增厚
CT示密度增高,腸道損傷所致腸壁增厚約占75%-80%,沒有腸壁增厚并不能排除腸道損傷的存在,通過調查發現小腸厚度超過了3mm、結腸壁厚超過5mm是有問題的。腸壁增厚要將非創傷性疾病(如感染性炎癥、局部腸壁缺血、低蛋白血癥、肝硬化和心衰等)排除在外,要根據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開展深入研究。
4.2腹腔游離積氣
腹腔游離積氣是腸破裂或穿孔的一種直接征象,具有肯定診斷價值。呈小泡狀、弧形、帶狀低密度影聚集于前腹壁下、膈下、肝門區、系膜間、腹膜后間隙。積氣部位和腸破裂及穿孔的地點、病人自身存在一定聯系。胃、十二指腸、結腸破裂大量氣腹能夠快速察覺,小腸、闌尾破裂并沒有很多的氣體產生,在腹腔、腸系膜之中和腸壁中存在積氣現象,具體展示于小氣泡,要薄層重建、MPR及肺窗觀察;氣體CT值是-1000HU,脂肪組織CT為-100HU左右,借助CT值分析,同時要把縱隔氣腫、氣胸、診斷性腹腔穿刺造成的積氣排除在外。
4.3腸系膜滲出、血腫
CT表現為腸系膜增厚、模糊。腸管系膜側脂肪層密度增高,邊緣模糊不清,呈“云霧狀”、“磨玻璃樣”改變。病理學上認為由于腸系膜直接損傷和化學刺激所致的出血和炎性細胞沿腸系膜血管周圍浸潤有關。腸系膜血腫關鍵展示于腸系膜根部及腸曲間團片狀高密度影,通常是“分葉狀”形態,一些邊緣主要是尖角狀。腸系膜血管撕裂產生出血現象造成了局限性高密度血腫,絕大部分是在受累腸系膜遠端,往往集中在腸管及腸系膜損傷等地點。按照出血量規模能夠展示于點狀、三角形、橢圓形,邊緣角狀是非常突出的外在展示。腸系膜內血腫和肝、脾損傷造成的腹腔積血存在明顯差異,第二種往往保持在膈下間隙、結腸旁溝、盆腔內,基本上沒有在腸曲間。閉合性腸系膜血管遭到破壞的絕大部分是系膜內血管,正像小腸系膜中的空/回腸系膜血管,橫結腸系膜中的結腸中動、靜脈分支及乙狀結腸系膜中的乙狀結腸和直腸上動、靜脈及分支。但是從腹膜之內游動的結腸左、結腸右系膜血管位置非常明確,從閉合性損傷之內基本上沒有受累。
4.4腹腔、腹膜后和腸間積液、積血
腹腔或腹膜后積液是腸及腸系膜損傷最常見的CT征象,幾乎所有的腸及腸系膜損傷都能見到腹腔積液。在腹腔之內出現了明顯的積液現象但是沒有產生實質性臟器損傷的病人,絕大部分應該是腸或腸系膜損傷。腸管間及腸曲間積液能夠當做小腸穿孔的重要特征,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漏診現象。腹腔積液由于含血液成分,CT值通常情況下保持在30-50HU范圍之內,積血因為時間的發展,密度和CT值有所降低。腸腔外游離液體能夠細化成少量、中量、大量等不同等級。液體保持在腸曲間、肝脾附近、肝腎隱窩、結腸旁溝、盆腔及腹膜后間隙。
5結論
綜上所述,腸及腸系膜損傷致腸壁、腸系膜增厚、水腫、血腫形成,腹腔、腹膜后和腸間積液、積血,腸穿孔繼發氣腹等較有特征性的CT表現,所以CT檢查是早期診斷閉合性腸及腸系膜損傷的重要手段,對臨床治療方案選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白玫,劉彬.淺談多排螺旋CT圖像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醫療設備,2008,(08).
[2]莊偉龍.提高64排螺旋CT應用性能的探討[J].臨床醫學工程,2008,(09).
[3]張宗軍,盧光明.雙源CT原理與臨床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07,(10).
[4]閻文穎,張在人,,高麗.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掃描圖像質量的探討[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08,(01).
篇4
【關鍵詞】中西醫;治療;盆腔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85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4068-01
在臨床上,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由于其反復發作、病程長、病情頑固,治愈率低,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部分患者可導致繼發不孕、痛經、異位妊娠等并發癥[1]。單純西藥治療效果不理想,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婦產科門診患者104例,絕大多數患者有急性盆腔炎、流產、上取環史等病史,部分患者有不潔史。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2例,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年齡為19-64歲,平均年齡31.5歲,病程6個月-8年。對照組52例,應用純西醫治療,年齡為18-61歲,平均年齡30.5歲,病程5個月-1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無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診斷標準依據《婦產科學》中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采用婦科病史、婦科檢查與婦科B超相結合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平素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勞累及后加重;③陰道分泌物異常,白帶增多,且有異味;④婦科檢查示附件區觸及有條索狀包塊,壓痛明顯;⑤婦科B超示:子宮直腸窩有積液。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應用純西醫治療,即左氧氟沙星0.4,靜脈點滴,2次/d,替硝唑0.8靜脈點滴,1次/d,7d為一療程,連用2-3療程。
1.3.2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治療:中藥口服赤芍18g、丹皮18g、丹參18g、茯苓15g、木香18g、香附12g、延胡索18g、牛膝12g、敗醬草12g、紅騰20g。每日1劑,分2次服,7日為1個療程,連用4個療程,孕婦禁用。
1.4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均無異常,6個月內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緩解,體征好轉,超聲檢查未見盆腔積液及包塊,或包塊明顯縮小,病情穩定;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減輕,超聲檢查前后無明顯變化。
1.5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兩組治療后結果,見表1。治療組有效率100%,對照組有效率86.5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遷延發展演變而來,其主要病原體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厭氧菌及寄生蟲等。一般途徑為不潔、宮內節育器、流產、寄生蟲感染等因素,由血液、淋巴或沿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或直接蔓延導致。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基礎是炎性滲出,器官粘連,局部纖維組織增生、增厚、變硬,瘢痕增生,形成包塊等。西醫治療以應用廣譜抗生素為主,但因患者病程反復遷延,容易產生耐藥,臨床療效不是十分理想[2]。傳統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屬于婦科“帶下病”。婦女在經期、產后,血室正開,攝生不慎,胞脈空虛,此時若不注意衛生,或房室所傷,濕熱之邪內侵,或正氣尚足,或急性期后余邪未盡,已致濕熱留滯下焦,阻滯經脈,瘀積胞中而為病。在經期、產后冒雨涉水,或盆浴,或過食生冷,感受寒邪,血為寒凝,瘀結不化,留居下焦,傷及沖任而為病。故我們在治療方面以清熱解毒,化瘀利濕為主。該中藥方劑中赤芍的主要作用是清熱涼血,其主要含芍藥甙、牡丹酚等成分,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多種炎癥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滲出和水腫以及免疫性炎癥均有顯著抑制作用[3]。方劑中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排膿生肌的作用。方劑中延胡索、敗醬草、紅騰能改善微循環、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癥的滲出,進一步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還具有較強的鎮痛、抗炎作用[4]。方劑中木香具有溫中行氣止痛的作用,香附具有疏肝理、止痛調經的作用,牛膝具有散瘀血、消癰腫的作用,茯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的作用。該類藥物相互作用,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減輕炎癥所致的纖維化程度、進一步改善生殖系統的微循環[5]。
綜上所述,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有效率100%,單純應用西醫治療慢性盆腔炎,有效率86.54%,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好,且其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醫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鵬鶯.中藥灌腸配合中藥熱敷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10,11(3):44.
[2]李萍,王洪軍.中西醫結合治療盆腔炎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4):74-75.
[3]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84-285.
篇5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慢性盆腔炎; 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11.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5-0055-02
慢性盆腔炎多見于育齡期婦女,近年來,隨著落實女扎、上環、人工流產等節育手術的增多,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該病具有病程長、難治愈的特點,是婦科病治療中的一個難題。筆者所在計劃服務站2010-2012年采用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62例,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2012年在筆者所在計劃服務站門診就診并自愿接受治療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8例。所有患者都具有以下癥狀及體征:反復下腹墜脹痛,腰骶部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婦科檢查:宮頸舉痛,宮體壓痛,單側或雙側附件區壓痛、增厚;B超探查可見盆腔積液,附件包塊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2例,對照組46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況、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中西結合治療。中藥內服藤醬化瘀湯[1],方劑組成:紅藤30 g,敗醬草30 g,黃柏9 g,丹參15 g,紅花15 g,桃仁15 g,五靈脂12 g,生蒲黃9 g,三棱20 g,莪術20 g,澤蘭15 g,大黃6 g,木香9 g。隨癥加減:納差者加蒼術10 g,白術10 g;嘔吐者加姜半夏9 g;血虛者加黨參15 g,黃芪15 g;陽虛者加炮姜6 g,肉桂6 g。1劑/d,煎汁300 ml,分2次口服,10 d為一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中藥灌腸方藥組成:虎杖、敗醬草各20 g,蒲公英、黃柏、當歸、赤芍、三棱、莪術、桃仁各15 g,丹皮、王不留行、連翹各10 g,1劑/d,水煎2次,煎汁300 ml,分2次保留灌腸。灌腸方法為先將藥液加溫至38 ℃~42 ℃,取左側臥位,將14號導尿管插入直腸約15~20 cm,另一端接裝灌腸藥的灌腸瓶,緩慢灌入直腸內,灌腸完畢保留,1次/d,10 d為一個療程。西藥治療:在月經干凈后采用甲硝唑聯合鹽酸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鹽酸左氧氟沙星0.1 g,1次/d,靜脈滴注;甲硝唑250 ml靜脈滴注,1次/d,用藥10 d,停藥10 d,再如前用藥10 d。對照組采用單純的西藥治療,治療方法同治療組。治療期間囑患者禁盆浴、陰道沖洗、性生活。兩組療程結束后1周內復查。治療前檢查并記實主要癥狀和體征,療程結束后檢查并記實。
1.3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療效。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婦科檢查體征陰性,B超提示盆腔無異常;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或基本消失,婦科檢查盆腔臟器壓痛不明顯,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塊明顯縮小,盆腔積液消失;有效:自覺癥狀好轉,婦科檢查盆腔臟器壓痛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塊縮小,盆腔積液范圍縮小;無效:治療3個療程,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B超無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應用SPSS 13.5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治療組治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女性慢性盆腔炎是指內生殖器(包括子宮、輸卵管、宮旁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癥,既可局限于女性身體的某個部位,也可以涉及整個內生殖器,高發于30~50歲已婚婦女,由于長期炎癥刺激,易引發周圍組織粘連,使藥物不易進入,炎癥難以控制[1]。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厭氧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等,以往主要靠西藥治療。甲硝唑是高效抗厭氧菌藥物,其機制為當甲硝唑的硝基被厭氧菌還原成氨基后可抑制細菌DNA的合成,DNA分解后最終導致細菌死亡。左氧氟沙星為廣譜抗菌藥的一種,其抗菌作用為氧氟沙星的2倍,對厭氧菌、支原體、衣原體、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均有滅活性,藥效長,藥效強,生物利用度高,經靜脈給藥后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病灶部位,殺滅細菌,發揮抗菌消炎功效[2]。但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和耐藥性,治療效果降低。而中醫在治療慢性盆腔炎上具有獨特療效。中醫觀點,慢性盆腔炎多因濕、熱、瘀蓄積胞中,余邪未盡,纏綿不消,日久正氣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導致不通則痛。由于組織炎癥性水腫、滲出、粘連,結締組織增生、增厚,甚至形成炎癥性包塊,導致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3]。其病機為濕熱邪毒壅結下焦,形成氣滯血瘀。治療當以清熱利濕,解毒祛瘀為法。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病程延久不愈,傷正耗氣,而使病癥出現寒化傾向,表現出腹痛隱隱,喜溫喜按之瘀阻胞宮、寒結胞脈之證。治療時應采用溫經散寒為主,清熱解毒為輔,活血化瘀并用之法。自擬藤醬化瘀湯中紅藤、敗醬草、黃柏能清熱化瘀,祛瘀止痛,大黃逐瘀破結,丹參活血化瘀,大黃配丹參,一破一化,力專于行,精于通,相得益彰,其清瘀熱、破瘀血之力倍增,可調下焦之血行,蕩滌血府之瘀血;紅花、桃仁、澤蘭活血散瘀止痛;三棱、莪術行破血消積止痛作用較強;再加木香理氣止痛。諸藥合用,使熱清、毒解、瘀化[1]。中藥保留灌腸使藥液通過直腸黏膜充分吸收,直達病變部位,提高局部的藥物濃度,加速局部組織血液循環,促進增生粘連的結締組織軟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腫,以利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從而達到炎癥吸收、新陳代謝改善、消瘀散結的目的。同時還可避免口服藥物受胃及十二指腸中各種消化酶作用和胃酸的影響,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3]。本資料,在采用甲硝唑聯合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的基礎上,用自擬中藥方劑藤醬化瘀湯的同時通過直腸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62例,結果顯示,采取中西藥結合治療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94%,而單純使用抗生素的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43%,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趙立新.婦科病臨床驗方薈萃[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64-165.
[2]周曉玲.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2012,10(2):243.
[3]五大真,李素云,楊建寧,等.名中醫婦科絕技良方[M].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24-125.
[4]胡麗.中西藥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0,11(31):23.
篇6
盆腔炎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在一些性生活紊亂及性病泛濫國家中,此癥尤為常見。據美國1983年統計,該國全年約有85萬婦女患盆腔炎,需住院治療約29萬,國內因醫療條件限制或對婦科小手術無菌操作重視不足以及宮內節育器廣泛應用等原因,盆腔炎也較多見,嚴重影響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在治療上往往在短時間內難以取得明顯的療效,并且易反復發作,受環境、氣候、精神等因素影響,2006年以來,采用中藥制劑保留灌腸配合盆腔炎治療儀治療盆腔炎10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00例,年齡20~52歲,平均年齡28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18個月。診斷標準:①有急性病史或宮腔操作史,不潔史等;②下腹鈍痛及腰骶部酸痛,有的痛;③陰道分泌物增多,有時膿性,有異味。④下腹壓痛,少數有反跳痛。⑤后穹隆觸痛或有宮頸舉擺痛,⑥宮體略大輕壓痛,宮旁觸及條索狀物,觸痛明顯,附件區可觸及界線不清的痛性包塊。⑦盆腔超聲:盆腔有積液或輸卵管積水,附件區有不均質包塊。以上1、2、6項再加其他4項中任一項均可診斷盆腔炎。
治療方法:用中藥制劑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治療急性期疾病,慢性的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等。例如:雙花30g,連召40g,公英50g,丹參20g,黃連20g,黃柏15g,大貝15g,花粉15g,丹皮15g,文軍10g,元胡15g,川楝子15g,香附15g,乳香10g,沒藥20g,甘草10g。如嚴重有黏連用赤芍25g,丹參25g,只殼20g,厚樸20g,當歸20g,桃仁15g,大黃15g,丹皮15g,元胡20g,香附20g,雞血藤20g,川芎15g,牛膝15g,可依據病情酌減。根據病情不同方劑各異,在我院煎制成100ml/袋備用每次100ml灌腸后10分鐘左右,在用GB-800盆腔炎治療儀治療30分鐘/日,10次1療程,治療過程中除急性期以外不輔以其它藥物,在治療時應注意禁忌證:①經期及孕期;②生殖器官有惡性腫瘤;③伴有出血;④內科合并癥如心肝腎功能不全;⑤活動性結核;⑥高熱;⑦過敏性體質等情況均不宜用此方法。
結 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者80例無癥狀,明顯好轉13例腹痛消失,分泌物正常,后穹隆觸痛及宮旁宮體壓痛明顯減輕,超聲提示盆腔積液吸收,不均質包塊縮小。余下7例仍有腹痛及腰骶痛,但癥狀減輕需行下1個療程治療。
討 論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子宮體部、輸卵管、卵巢)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炎癥的總稱,多發生于產后、剖宮產后、流產后及婦科手術后,細菌進入創面感染而得病。發病可局限于一個部位、幾個部位或整個盆腔臟器,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者發病危急,癥狀嚴重,發展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嚴重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徹底治愈則轉為慢性,慢性者癥狀時好時壞,反復發作,往往經久不愈,有的導致不孕、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病癥,且增加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以往多采用:①非手術療法包括大量抗生素配合腎上腺皮質激素,對疼痛者加前列腺素酶抑制劑如雙氯滅痛、布洛芬等治標不治本,易復發且抗生素不能長期使用,還有封閉療法能改善組織營養,有一定療效但不根治;②物理療法:可促進盆腔組織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以利于炎癥吸收消退有超短波療法、激光治療、石蠟療法、熱水坐浴此外尚有激光治療、中波直流電透入法、紫外線療法等物理療法。一些患者于物理治療停止后不久癥狀又復發;③手術治療:盆腔炎手術治療往往弊大于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要輕易采用手術治療,以免炎癥擴散或出血且術后容易形成嚴重的腸黏連、輸卵管粘連,導致慢性腹痛等。以上的方法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及經濟負擔,并且療程長,效果不顯著易復發。采用中藥制劑保留灌腸配合盆腔炎治療儀治療盆腔炎效果顯著,療程短不易復發,因人而異,患者無痛苦,費用低、方便,此種療法適于在基層醫院進行推廣。盆腔炎應予以重視,加強預防。因多來自產后、剖宮產、流產及婦科手術操作后,因此須做好宣教工作,增強孕期的體質,減少分娩時局部損傷,嚴格消毒,嚴格掌握產科、婦科手術指征,做好術前準備;術時注意無菌操作;術后做好護理,預防感染。月經期生殖器官的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及出血,在月經期間應避免手術操作、經期禁止,注意性生活衛生,減少性傳播疾病。治療急性盆腔炎時,應做到及時治療、徹底治愈,防止轉為慢性盆腔炎。手術前應詳細檢查患者的體質,有無貧血及其他臟器的感染灶等。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急性盆腔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臨床療效
急性盆腔炎是臨床婦科常見疾病,由一種以上的病原體引起的混合感染性疾病[1]。我院自2009-2011年間采用左氧氟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急性盆腔炎患者,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2011年間收治的132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并經婦科檢查確診,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觀察組66例患者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2.7±3.6歲,已婚52例,未婚14例。對照組66例患者年齡24-53歲,平均年齡32.2±2.8歲,已婚47例,未婚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200mg+100ml生理鹽水,2次/d,7d為一個療程。觀察組患者給予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200mg+100ml甲硝唑+100ml生理鹽水,2次/d,7d為一個療程。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2]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宮體、宮頸及附件無壓痛和觸痛,B超檢查提示盆腔積液明顯吸收。顯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宮體、宮頸及附件疼痛減輕。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宮體、附件區壓痛減輕不明顯,宮頸觸痛。無效:臨床癥狀未發生改變,病情甚至出現加重。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如表1所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8%,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組別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66例) 54(81.8) 7(10.6) 3(4.5) 2(3.0) 97.0*
對照組(66例) 43(65.2) 8(12.1) 5(7.6) 10(15.2) 84.8
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 討 論
急性盆腔炎發展可引起泛發性腹膜炎、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3]。患者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很容易轉為慢性炎癥,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致不孕癥及異位妊娠。
本研究采用左氧氟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急性盆腔炎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7.0%,這一研究結果略高于馬樂紅[4]等人的研究結果(96.7%),且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發生。同時,其研究還認為:左氧氟沙星與甲硝唑聯用能夠縮短病程,費用低,適用門診治療,特別適用于基層醫療單位。
左氧氟沙星抗菌譜廣,對大多數革蘭陰性菌和陽性菌均有效,且藥物毒副作用小,但對厭氧菌無效[5],而甲硝唑屬硝基咪唑類抗生素,對厭氧菌有很好的療效,因此需聯合甲硝唑治療。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急性盆腔炎臨床療效確切,藥物毒副作用小,操作方便,費用低廉,適合在基層醫療單位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鄧一紅.48例急性盆腔炎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6):64.
[2] 曹麗波,姚君.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甲硝唑治療急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08,(13):66.
[3] 于亞梅.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甲硝唑治療急性盆腔炎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0,19(10):32-33.
篇8
【關鍵詞】 慢性盆腔炎;經期治療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癥。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療不徹底遷延而來,因其發病時間長,病情較頑固,外的細菌可以逆行感染,通過子宮、輸卵管而到達盆腔。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壞時,會導致盆腔炎的發生[1]。多發于產后、剖宮產后、流產后以及婦科手術后,盆腔炎在一些性生活紊亂及性病泛濫的國家中是最常見的疾病,美國近年來報道,每年有85萬婦女患此病,其中須往院治療者20萬人,目前盆腔炎發病呈上升趨。常見下腹部墜脹疼痛、白帶增多、經期延長、異位妊娠、不孕等,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現采用了月經期治療慢性盆腔炎98例,療效較好,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及住院患者患慢性盆腔炎98例,年齡20~58歲,均為已婚婦女,孕次不等,絕大多數有妊娠分娩、流產、上環、取環等宮腔操作史,少數有不潔史。病程2個月~3年。其中雙側輸卵管增粗59例,單側輸卵管包塊36例,不孕癥3例。
1.2 診斷依據 ①有急性盆腔炎史,全身癥狀不明顯,有時有低熱、疲乏、精神不振、失眠及急性發作;②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勞累、后及月經前后加劇;③盆腔淤血、月經增多或失調,輸卵管阻塞時可致不孕;④婦科檢查時子宮活動受限,子宮兩旁增厚及輕度壓痛,形成囊腫時可觸及邊界清或不清的囊性腫物。
1.3 治療方法
1.3.1 一般治療 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增強治療的信心,增加營養,鍛煉身體,注意勞逸結合,提高機體抵抗力。
1.3.2 藥物治療 對98例患者,分別在月經期第一天開始靜脈滴注0.5%替硝唑250 ml,以及阿米卡星0.4 g,地塞米松5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液體中,連續5 d為一療程。如系淋球菌感染可將阿米卡星改為頭孢三嗪4 g靜脈滴注。
1.4 療效標準 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停藥半年以上無復發者為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停藥半年后復發,但次數減少,發作癥狀較輕者為好轉。
1.5 治療結果 98例中,治愈71例(72.45%),好轉16例(16.33%),無效11例(11.22%),總有效率為89.78%。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歲,2009年1月6日就診。患者下腹部墜脹疼痛,白帶增多,經期延長1年余,加重3 d。B超提示:雙側輸卵管炎,盆腔少量積液。在當地多次給予中西藥治療無效,遂來就診。婦檢已婚型,陰道通暢,白帶多有異味,宮頸Ⅱ度糜爛,宮體后位,正常大小;附件:雙側輸卵管增粗,壓痛。采取在月經期上述方法治療,第1個療程腹痛消失,第2個療程雙側輸卵管無壓痛,B超檢查無異常,第3個療程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
3 體會
在我國,由于個人衛生條件以及醫療條件的限制,或在婦科小手術和計劃生育手術中無菌操作觀念淡漠,加之廣泛應用宮內節育器時患者不注意個人衛生等原因,使盆腔炎的發病率很高。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性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因此而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多[2]。盆腔炎的感染可分為內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厭氧菌及淋球菌,近幾年來有發現了沙眼衣原體導致的慢性盆腔炎,所以筆者采用了月經期的治療方法,取得滿意的效果。其優點是:①月經期子宮腔內及陰道內pH值的改變及流血使細菌繁殖活躍,月經期用大量的抗生素可使細菌消滅于繁殖前或繁殖期;②月經期盆腔充血,盆腔內毛細血管充盈擴張,此期用藥利于藥物滲透,使抗生素能有效地發揮其高效;③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脫,并形成新的內膜,經期用藥可使感染的內膜脫離,在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下形成無感染內膜。
參 考 文 獻
篇9
【關鍵詞】 婦科急腹癥;B超診斷
急腹癥由于其發病急,病情重,進展快,病因多,需要及時做出診斷和治療。但臨床上病因診斷有一定的困難,往往造成誤診而耽誤病情。婦科急腹癥是女性患者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及時準確地診斷與鑒別診斷尤為重要,它將給臨床提供極大的幫助。“超聲”是一種快捷、無創地為臨床提供輔助檢查依據的重要手段[1]。本文通過138例急腹癥患者的超聲檢查與臨床分析,探討B超檢查在婦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38例患者為2009年2月-12月間在我院就診的急腹癥患者,年齡17~44歲。疼痛時間最短30 min,最長20天, 部分患者伴有陰道出血,陰道出血時間最短1 h,最長11天。門診及住院醫師提供的B超檢查申請報告臨床診斷:其中異位妊娠16例?急性闌尾炎27例?婦科腫瘤25例?急性盆腔炎和(或)合并盆腔膿腫13例? 急性腸梗阻3例?病因待查54例?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美國通用電氣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的邁瑞DC-3超聲分析儀,腹部B超探頭頻率5MHz,患者膀胱充盈或膀胱內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00ml,在下腹部恥骨聯合上方做多方位掃查,經陰道B超探頭頻率7MHz,患者必須排空膀胱,探頭置入患者陰道內,重點觀察子宮大小,宮腔及內膜情況,附件部位有無包塊,子宮直腸陷凹,盆、腹腔有無積液,積液范圍、深度等。
2 結果
根據門診及住院醫師提供的病情,經B超檢查提示診斷:異位妊娠54例(其中左側輸卵管妊娠28例,右側輸卵管妊娠23例,宮角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其中有8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闌尾炎的病例經B超檢查確診為右側輸卵管妊娠。卵巢囊腫蒂扭轉10例,其中有2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闌尾炎的病例經B超檢查確診為卵巢囊腫蒂扭轉。卵巢巧克力囊腫合并滲漏7例。黃體破裂8例,其中有3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異位妊娠的病例經B超診斷為黃體破裂。宮內孕滯流產16例,其中有3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闌尾炎的病例、4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婦科囊腫的病例經B超診斷為宮內孕滯流產。急性盆腔炎和(或)合并盆腔膿腫23例,其中有1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闌尾炎的病例、3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婦科囊腫的病例經B超診斷為急性盆腔膿腫。急性闌尾炎13例。急性腸梗阻4例,其中有1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盆腔膿腫的病例經B超診斷為急性腸梗阻。其他3例(經B超診斷為急性盆腔炎,但經臨床治療最后確診為胰腺炎)。診斷結果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腹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癥狀,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表現。以急性下腹痛為主的急腹癥多屬于婦科范圍的急腹癥,從我院138例急腹癥臨床確診分析,屬于婦科范圍的急腹癥118例,占86%。引起急性下腹痛的原因很多, 通常可見于以下幾種情況:與妊娠有關的流產、子宮外孕;與月經有關的痛經,卵巢濾泡或黃體破裂;與腫瘤有關的卵巢囊腫蒂扭轉;以及與感染有關的急性盆腔炎等等。其他一些內、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輸尿管結石或潰瘍病穿孔等,往往也能以下腹劇痛為主,但通過B超等輔助檢查一般可以鑒別診斷。表1 138例急腹癥患者B超診斷結果
婦科急腹癥以急性下腹痛為主要癥狀,病情變化復雜、進展迅速,并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尤其病變發生在右側或癥狀不典型時,容易造成誤診。其中盆腔炎、右側卵巢囊腫扭轉、右側輸卵管妊娠破裂、右側輸卵管炎、右側卵巢黃體破裂、右側卵巢囊狀濾泡破裂、右側輸卵管積膿等常被誤診為急性闌尾炎并實施手術,術中發現是其他疾病。如本文138例急腹癥中,有14例被誤診為急性闌尾炎。同時鑒于急診醫生臨床經驗和對婦科急腹癥知識的匱乏,對很多婦科急腹癥病人不能定性診斷。一些確定為婦科急腹癥的也不能明確分類。如本文138例急腹癥中,就有3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異位妊娠的病例經B超診斷為黃體破裂。7例被臨床醫生懷疑為婦科囊腫的病例經B超診斷有4例為宮內孕滯流產,3例為急性盆腔膿腫。而這些誤診疾病可以手術治療或根本不需要手術。超聲結合相關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可以避免誤診及漏診。二維超聲與CDFI檢查對婦產科急診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因此,通過臨床表現、B超檢查及CDFI檢查,可以提高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準確性。此外,急診臨床醫生應提高對婦產科急腹癥的認識和重視,對急性盆腔炎、右側卵巢囊腫蒂扭轉被初診為急性闌尾炎的女性患者,應設法排除一些婦科病的可能。月經異常、白帶異味、恥骨聯合上壓痛牽涉到右下腹時應想到婦科病的可能,并盡早請婦科會診,借助B超等必要的輔助檢查排除婦科病。
婦產科急腹癥是常見癥,其特點為發病急,病情重,進展快,病因多,需要及時做出診斷和治療,但臨床上病因診斷有一定的困難,超聲檢查能對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直接觀察其子宮形態、大小、內部回聲及子宮周圍有無異常回聲,盆腔有無積液等。對引起急性腹痛的病因、病位及病變性質提出可能性診斷,為臨床醫生對大多數的急腹癥患者的病因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結合筆者多年B超臨床實踐探討分析如下。
婦產科急腹癥的病因多見于宮外孕(本文118例婦產科急腹癥中,宮外孕54例,占45.7%),超聲檢查能確定宮外孕的部位、大小等,對指導臨床治療及選擇治療方案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對可保守治療的患者進行監測,為病人減少手術的痛苦。異位妊娠未破裂時CDFI易發現原始心管搏動,異位妊娠破裂時在附件區非特異性包塊中檢測到與卵巢分離的低阻血流,通過間接征象,結合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作出診斷[2]。自從有了敏感的尿妊娠試驗、精確的血HCG分析和高頻經陰道超聲后,大大地提高了異位妊娠的診斷準確率。在診斷異位妊娠時應注意與盆腔炎性包塊、黃體破裂等鑒別。
卵巢腫瘤蒂扭轉也為常見的婦產科急腹癥,臨床診斷較困難。本病常見于青年婦女,由于卵巢腫瘤蒂扭轉可引起靜脈及動脈循環相繼受阻,致腫瘤廣泛水腫,甚至內出血,壞死并繼發感染[1]。超聲顯示患側卵巢消失,子宮旁可見實性、囊性或混合性腫塊,以混合性多見。本病應與陳舊性宮外孕、附件區炎性包塊相鑒別,并應結合病史進行分析及診斷。巧克力囊腫合并滲漏,臨床上患者往往有痛經、巧克力囊腫病史,經期因病灶出血滲漏導致急腹癥,超聲聲像特征:附件區見稠液性包塊、包膜較厚,可伴子宮直腸陷凹液性暗區。
轉貼于
流產也是婦產科急腹癥的病因之一,主要癥狀為停經、腹痛、陰道出血,但在流產發展的各階段無特殊性,臨床確定治療方案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超聲通過對孕囊大小、形態、位置和內有無胚芽及心管有無搏動的觀察,可以判斷先兆流產、難免流產及不全流產,病理結果B超與之完全相符。為臨床提供及時信息,以便臨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減輕病人痛苦。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是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臨床上易誤診為異位妊娠、急性闌尾炎等。誤診原因除了未注意闌尾炎所特有的臍周轉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外,主要是忽略了腹腔積血的表現,未考慮到腹痛與月經的關系。因此,非婦產科醫生遇到腹腔積血的患者,應考慮到黃體囊腫破裂的可能。本文有3例誤診為異位妊娠破裂,是由于卵巢黃體囊腫可持續分泌孕激素,因而使月經延遲,使其誤診為宮外孕成為可能。故當月經延期時,不能因出現急性下腹痛而輕易診斷異位妊娠,尚應結合尿HCG測定及B超檢查等進行認真的鑒別診斷。由于卵巢黃體破裂超聲圖像與宮外孕有相似之處,缺乏特異性征象,不易區別[3]。檢查者應從患者年齡、生育情況、發病時間、有無停經史(月經不規律者例外)及聲像圖所顯示的子宮形態、大小及內膜線的增厚情況等信息中認真分析,綜合判斷,還需結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進行判斷。
急性盆腔炎和(或)盆腔膿腫,起病前往往有導致炎癥的誘因,腹痛伴發熱,出現血象、血沉的升高,B超聲像:膿腫未形成時,輸卵管增粗即卵巢旁不規則腸管狀低回聲區,當形成炎性包塊時,有時與流產型異位妊娠圖像相似,膿腫廣泛時,包塊呈不規則、多角形包繞子宮附件,表現為密度不均的云霧狀低回聲區,包膜厚、毛糙,可伴子宮直腸陷凹液性暗區[1]。
急性闌尾炎的超聲表現:在成年人,超聲檢查診斷急性闌尾炎的標準為闌尾不能壓縮,其最大外徑大于6mm,或不論闌尾管腔大小,闌尾內可見結石影。逐步加壓超聲檢查診斷急性闌尾炎的總體準確性大約為90%。盲腸后位闌尾或闌尾炎穿孔的患者可出現假陰性。檢查時,采用高分辨率(5~7.5MHz)線陣掃描探頭。從盲腸端開始檢查。盡管回盲瓣不易顯示,但常可辨認出回腸末端進入盲腸處形成的切跡,可以此作為回盲瓣區,回盲瓣區稍向尾端即盲腸末端。臨床懷疑急性闌尾炎的患者,超聲檢查未見明顯闌尾炎時,要注意其他腹部疾病的檢查。如超聲檢查發現多個腫大淋巴結而闌尾不能顯示,常提示腸系膜淋巴結炎;還需除外泌尿系結石、肝膿腫、消化道穿孔等,女性患者尚需除外宮外孕、盆腔炎、盆腔腫瘤等疾病。
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婦產科急癥準確率高,且操作簡便迅速、無痛苦、可隨診、價格低廉,所以應作為婦產科急癥首選診斷方法。對于婦科急腹癥患者,應爭取在短時間內盡快地詳細了解病史并全面體檢,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特別是B超檢查。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1184-1187;1274-1277.
篇10
關鍵詞:急腹癥;婦科檢查;治療措施
婦產科中,急腹癥是其常見病之一。其病癥特點主要為下腹急痛,且致病因素較多,很容易出現誤診。婦產科急腹癥病情危急,發展迅速,若不立即實施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很容易引起嚴重后果。選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90例婦產科急腹癥研究對象中,35例為急性盆腹炎,占38.89%;39例異位妊娠破裂,占43.33%;8例為卵巢疾患,占8.89%:其中4例黃體破裂,3例卵巢囊腫蒂扭轉,1例卵巢惡性腫痛破裂;2例為出血性輸卵管炎,占2.22%;3例計劃生育手術創傷,占3.33%,另外3例分別為急性腸胃炎1例,急性闌尾炎2例,占3.33%。
1.2方法 確認患者膀胱充盈,行常規檢查。90例患者均使用B超對其下腹部進行傳統檢查。關注患者子宮及宮腔癥狀,檢驗其兩側附件區、腔體部位中有無異常包塊或回音區。實施B超檢查,若患者盆腹腔存在積液,則需對其行后穹隆穿刺,同時將抽取液體送至檢驗,明確其性質。患者進行檢查時醫務人員還需根據其臨床檢驗記錄和患者醫療記錄以及病史展開綜合全面的分析和區別,從而作出有效診斷,避免時間浪費對患者造成威脅[1]。本次研究中,9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腹腔出血和腹腔腫瘤,共對54例患者采取了與其病癥對應的手術治療,另外36例患者開展保守治療。其中,急性盆腔炎患者中,3例患者持續高熱開腹引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其選擇性實施盆腔膿腫切開引流術、患側膿腫切除,引流管于術后3~5d拔出,在此期間并為其施用抗生素;39例異位妊娠患者中,24例為輸卵管妊娠其中壺腹部妊娠,對其實施輸卵管切除術,剩余15例患者中包括峽部妊娠10例,間質部妊娠2例,殘角子宮妊娠2例,傘端妊娠1例,均行妊娠病灶切開取胚術;保守治療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急性盆腔炎和少數異位妊娠及妊娠期闌尾炎等。
2 結果
通過患者病史的全面掌握,結合臨床表現,實現了快速準確的診斷,并對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治療效果良好。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行手術治療,36例為保守治療。9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全部出院,未發生死亡案例。
3 討論
婦產科急腹癥致病因素復雜,以下由筆者針對各主要致病因進行詳細分析:①急性盆腔炎:近些年來,社會風氣的開放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工流產和藥物流產的發生,致使急性盆腔炎患者也呈上漲趨勢。輸卵管炎癥能夠導致輸卵管阻塞或引起傘端閉合。引發輸卵管積水和異位妊娠等[2]。傳統的單一藥物治療能夠對急性盆腔炎組織炎腫脹滲出患者起到良好效果,但是針對已形成腫塊的急性盆腔炎患者效果不佳。對其應實施切開、沖洗、引流術,同時施加抗生素能明顯促進炎癥消除,確保輸卵管功能受損最小;②異位妊娠:婦產科病癥患者中,發生異位妊娠破裂患者占比非常大,凡是處于生育年齡的婦女均有可能患病。本次研究中39例患者發生異位妊娠,在臨床癥狀中未發現顯著誘因,由于患者異位妊娠意識不強,于停經后未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和相關檢查,一直到病癥表現出現,甚至對其生命造成威脅的情況下才提高了重視,去醫院救治[3]。因此,有效的計劃生育和婦科普查宣講,對于婦產科急腹癥患病率的降低有顯著效用;③卵巢黃體破裂:此類病癥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病史、月經情況、臨床表現、B超檢查以及尿、血常規檢查結果。易與其混淆的病癥有異位妊娠、急性盆腔炎、急性闌尾炎等,診斷時需注意;④計劃生育手術:行計劃生育手術,尤其是中期妊娠鉗刮術,對患者損傷非常嚴重。研究對象中1例子宮穿孔并乙狀結腸穿孔患者,曾發生嚴重的休克癥狀。后期實施有效治療,已康復出院。所以,在對婦女開展計生手術時,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必須高度重視,越早實施剖腹檢查,越能避免患者并發癥及后遺癥的出現;⑤卵巢腫瘤蒂扭轉:此類病癥更多見于青年患者,卵巢腫瘤蒂扭轉易造成動脈供血不足,阻礙靜脈回流,引起腫瘤積水,嚴重者發生壞死。本次研究中關于卵巢囊腫蒂扭轉診斷中,3例患者均診斷準確。這類疾病的診斷根據為,患者輸卵管積水,且存在慢性盆腔炎,子宮內部可感覺腫物,限制活動,擠壓有痛感。
婦產科急腹癥病起突然,不同癥狀有不同的發病率,由高到低分別為異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腫蒂扭轉、黃體破裂等。這些癥狀極易混淆。在為患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醫者需全面掌握患者病史,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盡早準確的作出診斷。
綜上所述,婦產科急腹癥由于表現相似、病起突然、發展迅速,非常容易出現誤診,從而對其治療造成不利影響。通過病史掌握、癥狀觀察、檢驗結果多方面診斷,能有效降低誤診率,選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婦產科急腹癥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凌云,王占輝,崔英,等.婦產科急腹癥治療50例研究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2013(05X):87.
- 上一篇:基層醫療機構績效考核辦法
- 下一篇:如何提高自身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