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音樂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10-09 17:2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音樂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育中的發展現狀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中國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藝術素養,加強個人音樂素質,培養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生正處于十幾歲的青春期,矛盾、叛逆、有自己的強烈個性,正是可塑性極強的年紀,此時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音樂的教學,也是在使用良好的方式引導青少年培養起正確的三觀,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整體素質。我們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更需要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提高民族音樂素養的熏陶。我國的民族音樂涵蓋的范疇十分廣闊,有器樂音樂、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民歌、民間舞蹈音樂等等。初中音樂教材中,七年級主要體現在上冊的《茉莉芬芳》和下冊的《江南絲竹》、《梨園漫步》、《弦管和鳴》;八年級上冊都圍繞著中國民歌展開,下冊則有《樂鳴江河》、《曲壇音韻》;還有九年級的《悠遠古風》等。如今網絡化的現實生活對中小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網絡的普及促使了流行音樂的傳播和普及,與此同時也造成了青少年對于民族的音樂的關注度和喜愛程度的下降。再加上“應試教育”造成對音樂課的忽視等弊端,加強民族音樂的有效教學探索,弘揚民族文化已是勢在必行。
二、對民族音樂教學的總結反思和完善
篇2
關鍵詞:八年級英語;外研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第一,能運用本課有關友誼的新詞匯和賓語從句的表達方式咨詢信息,談論友誼,進行口語交流。
第二,能聽懂本單元所提供的聽力素材,并完成聽力任務。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以下重點詞匯:whether, personal, public,whether…or not, by the Way。
辨析短語:right now, at once, immediately, whether …or not 與if 的區別。
三、教學過程
1.預習檢測
(1)同義詞
if= relation=
gift= lonely=
(2)詞性變化
person(形容詞)____________
worry(形容詞)_____________
passed(同音詞)____________
usual(副詞)______________
2.導入
T: I worship reporters so much, I really wonder how they work. Well,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when you interview a foreigner, what will be the first question?
S1: …
3.聽說訓練
Now let’s listen to Activity1 for the first time, then find out how many people they are.
(聽完第一遍后,學生說出聽到的人數。)
(聽完第二遍后,讓學生起來說出他們的答案。)
(聽完第三遍,確認答案。)
4.互動
(一聽):
回答課本問題。
(二聽)
T: Can anybody tell us what he has heard?
Who is your close friend?
Can you tell me where he comes from?
由此引出一系列關于親密朋友的討論,鼓勵學生自由發言。
(三聽):
What kind of questions are personal questions?
Who can go to a public concert?
Why does Chen Huan call Sally a foreigner?
(聽完后,教師重新播放一遍錄音,共同訂正答案。)
5.練習
完成Activity6/7的練習。
6.課堂達標檢測
(1)寫出下列重點詞組
個人問題___________
歡迎來中國_________
來自于_____________
事實上__________
學漢語___________
在學校樂隊___________
最后一場公眾音樂會___________
幾個月以后___________
(2)你能運用所給提示詞與組內成員復述對話嗎?
If That’s whether…or notask sb. sthbe here with sb.studyinghave heard thatwill be heremiss sb.close to your friend
7.家庭作業
熟讀對話,背誦所劃下來的10個重點句子。
四、教學反思
本課時首先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是新單詞和短語。因為是初二的學生,所以進行了拓展教學,在采用了歸類、聯想等教學方法的同時,可根據詞根拓展詞匯,如詞根“per”代表“每一”的意思,除了“personal”之外,還有percent, permit 等;表示立刻、馬上這一含義的短語除了right now,還有immediately, at once 等。
篇3
一、指導思想
疫情期間,根據市、區教體局教育教學工作思路和學校整體工作安排,緊密聯系我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學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立足本校教育教學實際,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為依托,以規范辦學行為為準繩,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 “科研興教,質量立校,以人為本”為宗旨,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積極做好教學服務與管理工作。為此,特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二、工作目標
1.突出學校中心工作,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 做好教師、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3.抓好集體備課活動,倡導團結協作,互幫互學,培養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
4.進一步推進并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5.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6.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完善教師評價體系。
7.加強教導處規范管理,為教學一線做好服務工作。
8.抓九年級,促八年級,帶七年級,力爭今年中考再取好成績。
三、具體措施
(一)、抓教師的教學常規,重視過程管理,做到精細管理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按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
2.落實教學常規“五認真”制度(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檢測)促進教師形成嚴謹、認真、細致的教風。(1).重視集體備課,思想備課;過程要實,目標要明確。要求做到“三結合”,即課程標準、 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綜合運用相結合, 德育滲透、知識體系與心理素質相結合。(2).上課要精細,方法要靈活。要求做到“三不”,即不上無準備之課,不上目標不明確之課,不上一講到底之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師生互動得當,信息反饋及時。(3).要重視基礎訓練,提倡作業分層要求,科學訓練,精選習題,訓練要及時,容量要恰當,嚴格控制作業量,防止搞題海戰術。(4).作業練習批閱檢查要及時,提倡面批。(5).階段性測試(單元檢測)要常態化,及時反饋。控制好難易度,發揮診斷量表功能,各備課組要及時做好測評的質量分析,及時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強調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堅持向課堂要成績,努力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堅決杜絕教師無教案、無準備上課。特別是在做好培優的同時,強調想方設法做好補差工作,力爭提高各班級的平均分。
3.本學期教導處將建立健全教學常規檢查評價制度,建立“備、批、聽”月檢制度和教學常規反饋制度。同時通過隨堂推門聽課和學生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教師的課堂效率、教學水平、教學手段等進行評價。合理利用課堂教材、配套材料、圖書等教學用具,督促教師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利用好學校的圖書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4.認真組織好各類考試,做好考試前的準備工作,考場的編排, 監考人員的安排,確保考試順利進行。對學生加強考風考紀教育,杜絕考試作弊行為,打造“誠信考場”。開好年級質量分析會,分析教學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做出正確的客觀評價工作、充分發揮以考促學的目的。
(二)落實年級管理,提高教學成績
1、七年級要抓基礎。做到:面向全體,抓好幫促;立足課本,落實規范;注重積累,拓展視野。要根據初一實際情況,注意查漏補缺,關愛每一位學生,盯緊每一位學生,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上好每一堂課;要研究初一學生的心理,關注差異,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初二、初三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八年級要防分化。做到:分類指導,分層推進;夯實基礎,強化規范;學導結合,發展思維。要花大力氣做好提優補差工作,在強化教學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的變化,防止兩極分化的加大。以實現學生的均衡發展和成績的整體提高。
3、九年級要抓突破。做到:目標明確,責任落實;計劃到天,高效復習;強化基礎,提升能力。全校上、下一條心,扎扎實實抓好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初三年級要強化年級組的協調功能,做到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定期召開學生會、家長會、任課教師會,有問題及時解決;全體畢業班教師要站在學校全局的高度,通力配合、全力以赴,不斷尋找增長點,加強對中考的研究,不斷收集信息,把握命題方向,提高備考效率,總結 20中考經驗,提高中考備考復習效率,確保 2020屆中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4.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根據九年級實際教學時間調整課程表并監督執行。
(2)做好九年級的管理工作,確保完成中考各項目標。
(3) 做好九年級潛力生的轉差管理工作以及中職入學的動員工作。
(4)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特別是畢業班學生中考應試心理調適工作。
(5)認真做好質量檢測的考試分析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認真組織好八年級地理,生物,信息技術中招考試工作。
(7)認真組織好八、九年級理化生實驗訓練和做好考試工作。
(8)認真做好九年級中考體育備考訓練和 5月份的學生體育測試組織工作。
(9)認真準確做好中考報名工作。
(10)認真組織好九年級學生參加中考。
(三)、強化對教研組(備課組)的管理、提高教研質量
1.開學初教導處將組織各教研、備課組長會,學習學校教研工作計劃,制定各教研組計劃, 進一步明確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的職責與任務,強化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作用,確保教研活動實在開展。
2.教導處繼續督促各教研組、備課組做好課題研究工作,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舉辦課題研究培訓會,邀請課題專家指導。
3.統籌安排好教研活動,本期著重做好教師聽評課活動。各備課組根據教導處安排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得隨意調整教研活動時間。在規定時間組織本組教師按時參加教研活動,否則按曠課論處,學校相關跟組領導考勤檢查。加強各備課組內的聽課、評課活動,多研究常態課,加強教師教學反思和總結。教師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節教學研討課,把自己新的教學方式展現出來,共同發現不足,找出改進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學水平。
4.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指導與檢查。備課組要精心組織教師以各種形式(集中討論、交流) 進行合學教育理念的培訓學習,更新老的舊的教育理念,合作共贏。集體備課活動要常態化,通過集體備課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并做到同年級、同學科、同進度。備課組長在教研和集體備課活動中要充分調動每位教師的積極性,暢談課堂教學的得與失,引導教師不斷交換意見,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5.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及社團活動的檢查力度。體育組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育課強化上下課點名制度,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音美組的課堂要豐富 多彩,音樂、美術兩門學科的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大綱精神,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各組要扎實開展社團活動,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興趣特長。
6. 繼續做好中考試題大練兵活動,使七八年級老師更進一步熟悉中考命題方向,把握中考重難點,為教學和月考命題提供精準的方向。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1.抓好“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結對指導,逐步達標。為了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給青年教師搭建平臺,本學期教導處將舉行多樣化的教學能力比賽。同時一對一結對幫扶、“名師工程”繼續進行,擴大名師的影響力,促進青年教師更好更快的成長。
2.積極組織我校青年教師參加省市區級各項教研活動和教學能力比賽,取長補短,為我校建立一支“專家型、學術型、研究型”骨干教師隊伍奠定基礎。
3.為教師創造機會,提供各種校內校外培訓,加強與省市區級名校交流,促使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不斷更新和提升。組織、實施業務學習,采取形式多樣的業務學習,如:聽講座、討論會、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培訓等,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4.引導教師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觀,提高教師隊伍全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將學生的認知狀況與心理狀態作為教學管理和教育活動開展的基礎,努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發生的渠道,探索將學生心理發展列入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之中,并挖掘教育教學內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加強教育教學中的情感性設計,盡可能將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化、理性化、常態化。最終保證教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獲得健康的心理。
(五)堅持以學生為本,提高素質教育質量
1.不斷加強落實教育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課堂成為學生發展的主陣地,培養優秀班干部隊伍,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
2.要求老師繼續加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及時發現,及時輔導調節,確保學生學習的情緒,同時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壯體魄,保證學習質量。
3.積極開展達標運動會、科技節、藝術節、漢字聽寫大會、社團活動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校素質教育質量。
4.強化“書香校園”活動,有計劃地開展閱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修養和閱讀興趣,增強其學習、思考的能力。
新學期,新氣象,面對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教育觀念,把開拓進取與求真務實緊密結合起來,共同努力,全力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再創新佳績!
附:教導處工作行事歷
四月份
1、開學報到
2、制定各項工作計劃。
3、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
4、中考試題大練兵活動
五月份
1、中考報名和八年級地理生物考試報名工作
2、督查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常規執行落實情況。
3、教學反思交流及中考復課計劃交流
4、能手培養對象磨課活動。
5、理論學習
6、期中考試
7、中考體育和理化生實驗考試、計算機考試
8、月常規檢查
六月份
1、九年級復課觀摩研討活動。
2、畢業班復習工作研討活動。
3、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
4、畢業班學生心理疏導工作。
5、月考
6、教學常規月考核。
七月份
1、制定期末復習計劃,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2、高考、中考工作。
3、期末總結
4、子課題論文撰寫、交流
5、上交各種資料
6、期末考試,放假
篇4
關鍵詞:“活躍”的音樂課堂;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6-014-001
當今網絡信息時代的音樂教學模式要樹立“以生活為中心”的原則,以學生全面掌握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感受音樂和創造音樂為目的,從而達到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中學音樂八年級上冊《西南風情》這一單元,內容多,可謂是五彩繽紛,題材廣,可謂是大開眼界。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我的教學反思有如下幾點:
一、“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
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因此,在教學中,適當讓學生動一動,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在使用制作課件輔助教學時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在學習中學音樂八年級上冊《西南風情》這一單元的時候,若是用傳統的方法介紹西南少數民族的風俗人情、樂曲風格就顯得枯燥乏味,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就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英特網找到一些西南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的實況資料,讓學生了解西南少數民族:傣族、苗族、壯族、黎族等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樂曲風格、舞蹈特征等,讓學生眼前一亮,不知不覺便投入了學習、探索的氛圍,并很快地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在經過西南少數民族歌曲的學習之后,讓學生通過視頻觀看西南部分少數民族的舞蹈:傣族的孔雀舞,黎族、苗族的竹竿舞等,并讓學生模仿、學習,這樣便充分調動了學生多感官的參與,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不但讓學生放松了心情、愉悅了身心,還讓學生在歡快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養成了良好的樂感,激發了學生熱愛我國西南少數民族的情懷。因此,活躍的課堂氣氛對音樂課來說至關重要。
德國作曲家奧爾夫創立的奧爾夫教育體系,一切從兒童出發,提倡學習“元素性”音樂,注重培養創造力,使兒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進入音樂,并從中獲得個性的發展。音樂欣賞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對觸發靈感、啟迪智慧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在教學中,學生往往對音樂欣賞興致淡泊、不以為然。過去,教師用很多方法,如:編故事,畫圖片,講解提示等,但往往學生只記得老師說的,而對該聽的依然是記憶模糊。若能充分地應用多媒體,讓學生親自體會聲、情、光、色的優勢,耳聞目睹生動的畫面,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媒體的運用是音樂課堂活躍的前提
多媒體的運用,直觀形象,有聲有色,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幅幅鮮活的畫面,變成了學生與樂曲情感交流的紐帶和橋梁,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視覺方面的刺激,還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用心與音樂交流,并從中體會到美感。學生“動”起來,課堂便“活躍”了起來。
在學習《西南風情》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先欣賞《劉三姐》對歌的片段,并讓學生學習這一片段,其次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主題讓學生討論、合作、創編。例如,提問學生:一年四季中各有什么花兒開放?讓學生為此旋律填詞。幾分鐘后,學生便填好了歌詞——(問):哎!什么花兒春天開來? 哎了了羅; 什么花兒夏天放來!哎了了羅;什么花兒秋天香來?什么花兒冬天艷來?(答):哎!迎春花兒春天開來,哎了了羅;嬌艷荷花夏天放來,哎了了羅;撲鼻桂花秋天香來,蠟梅花兒冬天艷來。學生不但編了詞,還脫口而出地唱出了生動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旋律,學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通過諸如此類的一些創編歌詞的活動,讓學生的合作、創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氣氛也隨著學生多感官的參與而“活躍”起來。
三、“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的探究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探究型學習是當今學生先進學習方式的主流,而情感教育的運用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收獲了知識,提高了藝術修養。而“活躍”的課堂氣氛給了學生自由輕松的空間,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合作交流的順利進行,為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提供了優質的平臺。
瑞士的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獨創的體態律動教學,具有劃時代的作用,依次確立了身體運動反應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論上開拓了近現代音樂教育的研究視野,在實踐上推動了現代音樂教育的進步。
篇5
上午好!
時光如波濤,飛逝如東水,我們播種著希望,收獲著成功, 2011學年度上學期在全校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園滿結束了!
本學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圍繞江夏區教育局“培名師、育優生、出高質、創名校”十二字方針,落實科學發展觀,讓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走進新課堂,以一主多輔互動式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讓師生在情感交疊中和諧發展,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回味一學期的學習和工作,每一天都有我們的奮斗,每一天都有我們的思索,每一天都有我們的收獲,每一天都有我們的成長!全校師生精神振奮,團結一心,抱著“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工作信念,積極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班主任心中時時刻刻都裝著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把把學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還重,科任教師用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去雕琢和感化每一個學生。全校師生忘我的工作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在這里,我代表學校向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全體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全體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
一、本學期取得的主要成績
本學期,五里界中學被區繼教中心授與教師專業化發展培訓先進單位,何學文老師參加武漢市歷社優質課評比獲市二等獎,吳啟盛老師被區教科室優秀教育科研工作者,在三賽兩評活動中,徐偉、譚衡、吳啟盛、文再群獲區級獎。方亮撰寫的《物理新課程改革試驗教學反思》論文獲省三等獎,吳啟盛、向守瑜、譚衡、何學文、周桂萍、龍芬老師在校本教研網上發表教科研論文共青團28篇,向守瑜老師在江夏教育信息網、江夏共青團網、江夏熱線發表通訊報道30篇。
學生參加我愛科學征文,國際楚才作文競賽,藝術小人才(硬筆舞蹈、音樂、硬筆、繪畫、戲曲)比賽,市科學探究竟賽,獲國家、省、市、區各級獎共計62人次,今年中考過一中線學生人數36人,超額完成區教育局下達的目標,過普通高中學第一次劃線學生人數154人,普高升學率48.3%,保持連續多年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江夏區兄弟學校中絕無僅有,教學質量這面大旗永不倒,在東方高高飄揚。贏得了家長的滿意、社會的贊頌。
期末考試同年級同學科相比,考得好的班級語文學科有:...以上代課教師分別是:...。...老師所代的九(6)班數學學科中考成績創造了歷史上最好成績,擔任班主任所在班級升入一中學生人數23人,大大超額完成任務,成績顯赫。
以上這些教師教學質量意識強,肯在學生身上花時間、具有實干和苦干精神,教學方式靈活,注重研究教法與學法,大膽探究“一主多輔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學生全員參與學習,注重教學各各環節的落實,講究課堂教學效率,選擇的習題具有針對性,訓練到位,有效練習,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研究學生、對學生考題逐人逐題分析,利用課堂反饋本、錯題檔案本,跟蹤學生,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輔導、糾錯及查漏補缺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宣布七、八年級學習標兵名單(田校長頒獎)及優秀學生名單并頒獎(七年級何主任、八年級涂校長)。
希望與要求
1、增強法制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視交通及其它安全。一般不單獨出門,確需外出,應經過家長同意,特別應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事故發生。
2、有計劃地認真完成署期作業,開學報到時交班主任。看健康有益的影視節目和書刊,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嚴禁到游戲室、網吧等場所。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公益活動,增強勞動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4、成立學習小組。自培或培訓補習薄弱學科。
篇6
在一次研究生的集體課上一個學生向我發問:“X在進某藝術高校前就唱得很棒,音樂表現得體并High C自如。可那所高校有兩位老師都說X以前唱得很差,也沒有高音,X從技術到藝術的一切都是他們教出來的。特別是X獲獎后,兩位聲樂教師更是有“搶功”的勢態,爭說X是自己教出來的。那您說這位X是他們教出來的嗎?”,面對這位“調皮”的學生,我只能問一句:“你說呢?”
學生是不是自己教出來的,教師心里最清楚。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是把某個學生教到某種程度,而從學生一點基礎都沒有開始教,直至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相當專業水準并在國際、國內專業賽事中的獲獎者,這種先例是極少、極少,甚至可以說從沒有過。以筆者的經歷而言,僅在大學期間除了接受黎信昌教授的指教外,也得到過喻宜萱等教授的點撥。在畢業后的幾十年里(包括在海外的十年),曾上過中外聲樂教授不下十余人的聲樂課程。在黎信昌教授從事聲樂藝術五十年紀念演出活動中,來自海內外的學生們紛紛感謝黎先生當年的苦心教導,而先生卻說,大家有今天的演唱水準決不是我一個老師的功勞;上海音樂學院的周小燕教授到中國音樂學院講學時,面對學生中有人說“周先生真是訓練男高音最有辦法的大師”,周先生卻平淡地說自己并不是什么大師,而只是自己的教法正好與那幾位(張建一、魏松等)男高音學生的情況相吻合;中央歌劇院的男高音歌唱家王豐每當見到周小燕時總要感謝先生,而周先生卻總是不肯過多地領受他的謝意……
一方是爭名奪利,而另一方卻是謙虛、謹慎,客觀、理智地教書育人。面對這樣的反差,我們每個聲樂教師不應該反思些什么嗎?如果能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培養出幾位國內外比賽獲獎者固然是一件幸事,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聲樂教師都想成為沈湘、周小燕、金鐵霖、黎信昌等教授那樣,桃李滿天下且獲獎桃李盈門的教育者。可是,雖自己治學嚴謹、不辭辛勞,出于某些原因,培養的學生卻沒有機會獲獎,我想,無論如何也沒有理由將這些聲樂教師的教學水準予以全盤否定。可以說,在我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乃至普通音樂藝術院校,一生培養出大批“高水平卻沒有機會獲獎的學生”的聲樂教師、教授不在少數。我想,這些教師、教授的作為,遠比去拉關系、走后門,甚至自己攢賽事、搭評委班子,給自己的學生或親友封個什么獎項的人要可敬得多、高明得多。
篇7
那么如何在中學歷史與社會課程中更好更有效地開展民俗文化教學呢?上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體驗、探究、合作的參與過程”。民俗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歷史教學也可以結合民俗文化的特點,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空間時間去體驗、感悟、探究,感受民俗文化的美好,體現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
中學歷史與社會課程開展民俗文化教學的具體策略有如下幾種。
一、讓學生進入歷史情境感受民俗
歷史學研究的對象是已往人類活動的客觀發展過程。人類的活動一刻也離不開時間和地域,時間的不重復性決定了歷史不能重復再現。“這就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進入歷史情境,走進歷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歷史的靈魂并與歷史人物的心靈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參與和體驗歷史真實,從而實現人類理想和精神的傳承,實現人本身的健康發展”。 在民俗文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某一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特點,創設或再現歷史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感受民俗文化。
1.用歷史照片創設歷史情境
時間具有不可逆性,歷史已成為過去,后人無法直接感知,所以歷史研究必須借助史料間接去了解已往人類活動的過程。照片是一種很好的有助于歷史學習研究的載體。照片將歷史發展的某一瞬間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比很多文獻記載都清晰、準確、生動、細膩。照片是凝固的歷史、形象的歷史、傳神的歷史,人們可以從中獲得直接的感受。在新課程的中學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民俗文化方面的插圖,其中絕大多數是歷史照片。《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中的《走進家庭》呈現了多幅照片和插圖。在課堂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照片所提供的這段“凝固的歷史”當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去體驗那段歷史,去感受歷史的靈魂,感受民俗。例如:在講述“悄然轉變中的社會生活”時,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112頁的插圖《清代與民國女裝》和《清代官服與民國中山裝》,學生的視線隨著這些歷史照片慢慢進入保守的清代、開放的民國時期,感受到那些時代服裝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感受到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民俗氣息。
2.用影視資料和歌曲創設歷史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巧妙插入相關音樂或影視資料,創設歷史情境,使課堂富有生機,充滿活力,學生如身臨其境,“體驗民俗,感悟民俗”,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現以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學陳小華老師的《情趣無限的世俗生活》的教學設計為例。
(導入新課時播放《好漢歌》,創設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一千多年前的北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歌嗎?
生:《水滸傳》。
師:對。《水滸傳》講述的是宋朝時期梁山好漢的英雄故事。不過今天,老師可不是要你們“路見不平一聲吼”,而是要去“風風火火闖九州”。好不好?
生:好!
師:那就讓我們到北宋的都城汴京去闖一闖。
(結合教學內容播放相關視頻,引導學生體驗民俗)
師: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呀?對,就是河南開封。當時的汴京是怎么樣的呢?(播放視頻)大家說說看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討論后回答)店鋪、小攤、雜耍、染布、馬車等。
(教師引導學生將其與現代城市進行對比)
師:這些是汴京街頭繁華熱鬧的景象。茶館、酒店、街頭的小攤、趕車的馬夫、行路的商人,人們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這是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是世俗生活。(播放視頻《蹴鞠》片斷)好,再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人是在忙什么?
……
師:在宋代,大型的綜合娛樂場所就叫“瓦子”,在瓦子里,一塊塊比較固定的演出場地就叫做“勾欄”。現在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當時瓦子里會有哪些娛樂活動?
生:雜劇、雜技、舞蹈、“說話”等。
師:大家想不想欣賞一段呀?
(播放皮影戲《梁祝》,了解皮影戲怎么演)
師:在瓦子里,除了好玩好看的東西,還應該有些什么?
生:還有許多小吃攤點、飯館、茶樓等。
……
師:由此可見,瓦子是當時人們娛樂的重要場所。在這里,不管是演出的人們,還是看演出的人們,臺上臺下都樂在其中。而當時瓦子分布如此之多,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社會經濟發達,商業繁榮。
……
用影視資料和歌曲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體驗了兩宋時期“情趣無限的世俗生活”,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
3.用角色扮演形式創設歷史情境
歷史課堂上的角色扮演就是“引導學生根據有關的教學內容,通過在課下收集、閱讀材料,編寫歷史劇本,分配角色演練,然后在課堂上擔綱歷史角色來展示有關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動過程,以此體驗和感受歷史” 。歷史學科教學內容豐富、范圍廣泛,它的特殊性使許多過去的歷史情境已無法一一再現,學生很難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用角色扮演形式虛擬一個個歷史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深入領會課文的內容,成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感受民俗文化。
例如:在教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四課《悄然轉變中的社會生活》的“生活中的變化”時,可以結合課文和教師提供的材料,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慈禧太后、保守大臣、開明人士、在北京讀書的學生、黃包車夫等),并用動作、表情或語言反映對火車或有軌電車的態度,虛擬歷史情境,體驗20世紀前后“生活中的悄然變化”,體會“中國人民從誤解到逐漸習慣并接受這種文明的輻射和過程”這句話的內涵。在講述“頭腦中的變化”時,可以安排四位學生,兩人為一組,一組扮演清朝時期的一位地主鄉紳和普通百姓,虛擬他們在街上相遇時的情景;另一組扮演民國時期的一位政府職員和普通百姓,虛擬他們在街上相遇時的情景。若時間允許,可以多叫幾批學生扮演。通過角色扮演虛擬歷史情境,讓學生體驗清朝時期稱“老爺”“大人”和民國時期稱“先生”“女士”時的不同感受。
二、開展體驗民俗文化的其他實踐活動
1.進行社會考察、參觀和調查訪問方面的體驗
社會考察、參觀的內容一般涉及文化古跡、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等。在地點選擇上應是就近或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例如:在講述《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的“中國的世界遺產”時,山西可以組織學生考察金融中樞平遙,安徽可以組織學生考察中國民居博物館――西遞、宏村古民居,廣東可以組織學生考察華僑文化的典范之作――開平雕樓,杭州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西湖文化的考察。可以采取學生自愿組成興趣小組,由教師指導的方式。活動時間一般安排在節假日。活動步驟一般是:集體制訂考察方案─分配任務─查閱資料─準備用具─現場考察─撰寫報告─匯報交流。
調查、訪問活動就是通過走訪當時人、當事人,了解他們目睹的歷史,間接體驗真實的歷史和歷史給他們的真實感受。例如:舊中國女子纏足的陋俗,早在50年前就已基本上消失了。到目前為止,中國估計還有100萬小腳女人,她們大多是80歲左右的老年婦女。在講述上述內容“頭腦中的變化”時,可以走訪這些老年婦女,記錄她們纏足的悲慘經歷,以及小腳給她們的生活所帶來的種種不便,從而體驗放足對中國婦女地位的提高及生活改變的意義。開展這種教學活動時,首先要選擇和確定好訪談對象,同時還須事先擬定訪談提綱。在訪談時,要如實做好文字記錄,有條件的可以錄音或錄像。在學生做好訪談記錄后,教師要及時地組織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民俗文化的理解。
2.開展操作性強的實踐體驗活動
蘇聯教育家馬卡邊琦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動手操作,親身參與實踐可以成為學生體驗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的綜合探究四《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寫春聯、貼春聯,從而體會過年貼春聯的傳統習俗文化。
民俗資料是活生生的歷史,是反映歷史現象的重要材料。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收集、保護、整理民俗資料,直接體驗歷史發展的變化過程,探索歷史發展的變化規律。如:在教學《歷史與社會》九年級第三課專題探究《感動不平凡的變化》中“有感于生活用品的變化”時,可引導學生收集糧票、油票、布票、肉票等票證,從中體驗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生活水平低和生活資料的短缺與緊張,感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
三、通過開展綜合探究學習活動來體驗民俗文化
“探究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指在體驗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問題,緊緊地追問、探尋問題的結果,是對歷史的叩問。”探究式學習是中學歷史新課改極力倡導的學習方式。歷史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歷史學習的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主動探索、發現、體驗,學會對各種歷史資料的收集、利用,從而作出自己的解釋” 。
“探究民俗,反思民俗”的教學過程一般有這么幾個環節:激疑啟思(創設問題情境)─確定問題─引導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啟迪反思。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的教材中,在每個單元后面都有一個綜合探究活動,其中有關民俗教育的是綜合探究四《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和綜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業文明》。《歷史與社會》九年級教材中,每一課都配有1~2個專題探究,其中有關民俗教育的是第三課的專題探究《感動不平凡的變化》中有感于生活用品的變化和有感于休閑方式的變化。
體驗民俗文化的綜合探究活動形式多樣,有資料搜集探究、社會調查探究、活動設計探究等,要求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來積極參與。而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專門的綜合探究課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探究民俗,反思民俗”。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往往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幾個探究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探究興趣自由組合成幾個學習小組,接著分頭查找資料,集思廣義,提出各自的觀點,然后各組在課上派代表對問題和觀點進行闡釋,與全班同學交流。
例如:在《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綜合探究四《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春節組、元宵節組、中秋節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初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相關民俗活動,分析傳統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體驗中國傳統節日所倡導的團圓之情;以小組討論、互問互答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會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演變過程,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倡導健康的節日文化。
總之,中學歷史與社會課程作為開展民俗文化教育的有力載體,需要歷史教師轉變觀念,運用智慧和藝術,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方式與方法,才能使民俗文化教育更有價值,才能使學生學得更興趣盎然,更有收獲。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付堂. 對目前歷史教育的追問與感悟[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3(5).
篇8
一、有特色導入的新課
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同時利用班班通展示我國各大地形區和河流圖片來創設情境,讓學生跟隨音樂一起唱這首歌。激昂的旋律,壯麗的景色,會平息學生一切雜念,會讓學生激動,也會讓學生對我國地勢地形更加了解。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國地形
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地理圖形,展示我國各種地形的圖片,讓學生在看圖的同時,首先可以快速掌握我國地形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其次還可以讓學生照圖片記憶山脈名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讀圖、識圖,發現和總結規律
地勢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可以直觀地從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得出“西高東低”的特點,但不容易形成“階梯狀”分布的認識。因此,讓學生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和沿北緯36°線中國地勢剖面圖,并請學生在黑板上畫示意圖,通過一步一步教學引導,特別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繪圖,直觀地把這一特點展示在黑板上,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比學生直接地從書本得到結論效果要好得多,從中也培養了學生讀圖和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圖的能力。
篇9
【關鍵詞】構建 以人為本 英語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異彩紛呈,新的理念亦深入人心。《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些要求說明,課改后的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更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把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目標之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新課改下的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下面筆者就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初中英語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生活體驗
課堂是學生學英語的主陣地,教材是學生學英語的主資源,但如果“以書為本”,照本宣科,只把英語單純作為一門學科知識來傳授,那么,學生的語言思維被固定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里,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范圍也只能被限制在教材里,造成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在新課改浪潮的沖擊下,我們要實現語言實踐過程,就要求我們留心周圍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和生活特點,作教材的“開發者”,而不是教材的“執行者”。靈活調整教學內容,盡量使內容貼近學生,鼓勵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質疑,進行探究。
在課堂上構建“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課內外相聯系,采取多種活動途徑,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將英語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娛樂、休息等各個層面中去,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生活環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譬如,在學習到“Beijing will host the 2008 Olympics”這個話題單元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完成三個任務:①收集歷屆奧運會的口號和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圖片;②設計吉祥物(Monkey King/Panda/…);③撰寫“我為奧運做貢獻”的調查日記,如Protect the environment(環保)。而在課堂上則設置“北京2008”夢想劇場,讓學生扮演出租車司機、外賓、導游、服務員、運動員等角色,通過英語短劇表演超前演繹出奧運北京的風采。此舉能讓學生們真正體驗到生活英語的樂趣。
另一方面,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永遠是一條至關重要、事半功倍的學習途徑。因此,可以嘗試設計一些新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發展性學習任務。例如:
1.讓學生體味生活中的英語。如學習了“仁愛”版八年級英語教材中的人物介紹后,課后讓學生去收集他們喜歡的歌星像片,結果同學們紛紛從不同途徑找到了“超級女聲”李宇春、周筆暢等歌星像片,并在像片旁邊用英語寫出了Chinese name / English name/ Date of birth/ Height/ Weight/ Masterpiece等人物簡介,展示出了一幅幅圖文并茂的英文海報佳作。
2.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英語。如學習“Telephone”這一話題,除了課堂上設計一些模擬交際性的任務外,課外可以要求他們用剛學到的句型和老師打幾個電話,切身體會一下打電話的真實過程。又如,了解了“A letter”、“E-mail”的形式,可鼓勵他們試寫一封英文信或利用電腦課時間發一封“E-mail”,通過不同的通訊方式加強同學、師生之間的聯系,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知識的價值。而我的網易郵箱里經常出現這樣的字幕:“Hello, Madam!How are you?”。真可謂“人本”的快樂!
3.了解學生,投其所好。如學到八年級“I like pop music”這一話題時,就鼓勵學生收集各類音樂磁帶并辨別出古典、流行、民歌等多種音樂風格,讓他們在滿足音樂享受的同時又學到英語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學唱流行歌曲中的英語句子,如“You are my super star.(Super Star)/ I love you just like mouse loves rice.(老鼠愛大米)/ My heart will go on.(泰坦尼克號)”。
4.讓學生體驗原汁原味的English。鼓勵學生在家里看電視英語節目,如“藍貓英語”、“動感英語”、“少兒英文歌曲”等,還可堅持聽英語磁帶或英語廣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英語。
二、師道尊嚴中融入情感教育
現代教育觀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其中情感教育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情感是影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夠激發出濃厚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作為新型教師,不能“唯我獨尊”以訓斥、羞辱、罰抄作業等強制性手段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學管理,應放下“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架子,牢固樹立學生本位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1.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真實感受,引導學生說心里話。同時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伙伴關系,創造和諧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產生信任感、親近感。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4 Topic1中談到了countryside(鄉村)的優點,如山清水秀噪聲少,意在引導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家鄉,大多數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表達了對鄉村的喜愛。但有個別學生就提出他向往大城市,并列舉了多種原因,諸如大城市交通便捷、娛樂休閑方式多。對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并鼓勵引導他們正確分析城市與鄉村的利弊。
2.應在榜樣示范、激勵競爭中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檢驗。這就需要我們很好處理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個細節。如,當學生回答問題、做練習時,關切地問上一句“Do you have any problems?”;當學生膽怯、怕答錯而猶豫時,鼓勵說:“Don't be shy! Try again! You can do better!”;當學生表達正確或有進步時,稱贊說:“Oh, that's great! You are clever!”;當學生要向別人提問時,引導他們說:“Excuse me.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當他們的作業完成得出色時,批改時注上幾句欣賞和激勵的話語或圖畫等等。
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望被他人欣賞和尊重,尤其對英語學困生而言,更需要我們把愛的陽光灑向他們那個容易被遺忘的角落。為此,可在課堂上唱英文歌,表演英語小對話,用簡單英語做游戲或啞劇配音等方式,多給予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和信任。當這種需要被滿足時,他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積極變化,如自信、勇敢、堅強等,而這些品質正是一個高素養的人所應該具備的。
3.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的背后都隱含著這種語言的民族文化底蘊。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滲透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和背景知識。一來提高學生今后使用英語的準確性和地道性;二來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國文化,感受世界的五彩繽紛,在中西文化的對比中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包容異國文化,吸取它們的積極因素,提高跨文化意識。例如,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許多家庭都喜愛養狗。西方人養狗是把它當寵物,因而dog備受寵愛和青睞。而在中國,養狗大多是為了看家或食用,很多漢語中的“狗”具有貶義,如“狗仗人勢”、“狐朋狗友”。知道這些,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西方諺語“Love me, love my dog.” 意即為漢語中的“愛屋及烏”,而不至于翻譯成“Love my house, love my bird.”
三、語言技能中提升學習策略
眾所周知,英語的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譯。對一名初中生而言,他的語言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課堂上教師的教,這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可是,如果教師只是為教英語而教英語,只知道傳授語言知識,而不懂得授之方法,那只會“累了自己,苦了學生”。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學的目的就是要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以達到不需要老師教,學生就能掌握知識。也有教育人士說:“一個創造性的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筆者認為,在知識大爆炸的信息時代,教師要啟發學生掌握自學的金鑰匙,只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才能像特級教師魏書生那樣,老師不在的時候,學生能照常進行學習,且成績優異。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只重視語言技能的強化訓練,忽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滲透。因此,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1.兼顧差異,運用多種策略,促進學法滲透。如,用生物知識來理解humans and nature(人與自然的關系);用美術上的涂色游戲來復習色彩單詞;用歌曲形式復習單詞或句子;用計算比賽的形式復習數詞;用自然界中食物鏈的形式學習動物類詞匯及形容詞的比較級。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意識到今后學習到類似內容,就可以運用這些方法來主動學習、掌握和應用。
2.展望遠景,重視學法的獲得,促其終身發展。本次課程改革的宗旨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英語,更應是會學英語,掌握學習的方法,實現終身學習、終身運用。這里,筆者想提幾種適合學生用的學習策略。
(1)突破詞匯記憶關。除教會學生用基本的音標拼讀法記憶外,更應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出奇特聯想記憶法。如,Wednesday: We(我們)d(的)ne(哪吒)s(死)day(日子)傷心(星期三)。
(2)教學中應提倡運用任務型活動,以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逐步培養、滲透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
(3)教學中提倡向周圍朋友、同學學習。學習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再結合自己的實際,巧妙移植,少走彎路。
(4)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積累直接經驗,如單詞的記憶方法、記筆記的方法、學習時間的統籌安排,知識鞏固中要掌握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及時進行復習。
(5)學會使用課外參考書和中學生英語詞典工具書,同時借助工具書閱讀《21世紀中學生英文報》、《英語沙龍》等課外讀物。
(6)激發“筆下英語”的創作熱情,主動用學過的英語詞匯、句型來寫日記,不斷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進而學會感悟生活的點點滴滴,力爭做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構建“以人為本”的初中英語教學,它通過挖掘和利用學生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倡導體驗教育,從而極易被學生深切感知,進而提高學習效果。相信每一位教學中的“改革者”只要把握課程改革的目標,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英語素養為宗旨,勤于反思,勇于實踐,在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能夠運籌帷幄。
【參考文獻】
[1] 于世華. 淺談教師呈現教材的三種方式,《教學與管理》,2004(8).
[2] 汪玉玲. 文化與詞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7).
[3] 孟令全. 教與學關系新論,《課程·教材·教法》,2004(7).
篇10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不斷走向高效,走向精彩,仍然出現一些普遍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每位英語教師沉下心來,冷靜思考。本文結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例,對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深入的“冷思考”。
關鍵詞 新課改;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冷思考
“冷思考”就是理性的思考。作為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師,要沉下心來,冷靜地、客觀地、理性地分析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出現的棘手問題。例如,是否設置三維目標?課堂教學是否真正“贏在導入”?課堂教學方法是否選擇恰當,是否能夠激發興趣,是否對學生語言學習有幫助?是否真正實施新課改所要求的生本教育?教學評價是否及時、到位?等等。本文主要圍繞以上問題,進行一次徹底而全面的“冷思考”,與更多的同行交流經驗,彼此交流,共同促進。
一、設計三維目標,有效引導課堂教學
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為課堂教學順利指航,引導課堂教學走向高效。從目前來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而如果教學目標缺乏“導航性”,很難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因此,英語教師必須理性的思考新課改下應該設計什么樣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可以以新課改的目標設計標準進行設計,突出三維目標,力圖做到明確、清晰,并且在課堂教學開始前闡述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例如,在學習初中七年級英語Food and Lifestyle這一單元時,教師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1. Knowledge aim: Get to know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bout food;
2.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what they like and what they dislike about food; can talk their lifestyle in English;3.Emotion aim: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know how to develop a healthy lifestyle.以上目標的設定結合了新課改要求的“三維目標”進行設定,也突出了目標設定的層次性、差異性的特點。當然,教學目標的設定并不能成為“擺設”,英語教師還必須利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展示目標、解說目標,以讓學生心中有個明確的學習方向。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要冷靜地思考,目標是否貼合實際?是否能真正為課堂教學“導航”?需要以什么樣的教學促進目標的達成等。
二、借助新穎導入,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的教為主旋律。因此,很多教師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講解語法、練習,而忽略了導入的設計。從多年的實踐中發現,導入對于整個課堂教學有著重大影響。而如果每天都以復習舊知或是簡單問候作為導入,難免讓學生產生乏味感,而整節課的氛圍也是讓人壓抑的。因此,英語教師應對“導入”進行一次“冷思考”,如以何種方式導入?如何控制導入時間?如何在導入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等等。例如,在學習初中七年級英語Let’s celebrat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新穎的導入,首先,播放一首名為Jingle Bell的圣誕歌曲,并且教師隨著音樂的律動走進教室,營造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徜徉在歡樂的歌聲中。其次,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圣誕節相片,有Christmas tree, Father Christmas, Christmas card and so on. 當學生利用欣賞、好奇的眼神觀看這些圖片時,教師再拋出問題:What’s the name of this festival? Can you share o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is festival with us? What’s your best festival? 在連環問題的刺激下,課堂像炸開了鍋,學生圍繞問題進行交談、分享,學習氛圍逐漸被營造起來。教師將音樂、圖片、問題域一體,環環相扣,刺激了學生學習的欲望。除了這一導入方式,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問題,扣住學生心弦;組織觀看小視頻,再圍繞視頻內容探討;直接拋出吸引人的話題,組織學生互動等方式作為導入,力爭做到“贏在導入”。當然,在設計新穎導入的同時要思考導入內容是否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導入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銜接性如何等等。
三、反思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從當前來看,語法翻譯法似乎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寵兒”。這主要是因為新課改下英語教師依然沒能跳出應試教育的“怪圈”。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該理性思考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反思互動式教學,構建活潑的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互動式教學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由于部分英語教師對互動式教學理解得不夠透徹,因而在課堂中實施起來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這就需要英語教師針對這一教法,進行一次“冷思考”,如何才能利用好互動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僅僅是師生互動嗎?只有不斷反思互動式教學,英語教師才能更好地構建活潑的課堂。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英語Wild animals這一單元時,教師通過反思互動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構建了活潑的課堂。首先,以競猜互動的方式學習Reading內容中的動物新單詞,該形式有利于最大化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出示競猜內容:It is a sea animal and look likes a large fish. It is very clever and often plays some games for us in the zoo. What animal is it? 這一競猜活動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并把課堂點燃。其次,設計兩大探討問題,引導學生分組合作,促進生生互動。在整個互動過程中,英語教師做好“引導者”“監控者”角色,以保證學生互動的順利進行。探討問題如下: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least? Why? 最后,等學生互動交流完后,隨機抽取學生表達觀點,檢查學生互動效果,并給予及時評價。在這個案例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中組織了兩種形式的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英語課堂在互動中越來越活潑、有生氣。
(二)反思微視頻運用,破解語法的難點
隨著移動大數據化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也趁著這股“春風”,迎來了全面的改革。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微視頻,破解教學難點,特別是語法教學的突破上。由于微視頻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因而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值得英語教師進行“冷思考”。例如,微視頻是否夠“微”?微視頻是否已經全面而合理地運用?等。例如,在學習初中七年級英語Friends這一單元的Grammar中的形容詞比較級的用法時,教師制作了微視頻,輔助講解,促進學生吸收。本次微視頻的制作以形容詞原級變成比較級及其用法這一內容為主,旨在通過微視頻學習破解語法學習難點。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專門利用QQ組織了群討論,讓學生有平臺交流學習后的感受。最后,利用學校的在線學習平臺,設計了相配套的語法練習,鞏固微視頻中的學習要點。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微視頻在課堂的運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學習語法知識,到交流看后感受,再到在線練習鞏固,讓學生輕松學習語法。
四、構建全新評價,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要求各科教師實施生本教育。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生本教育的今天其作用也不可小覷。英語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從傳統課堂評價中轉變到新課改下的課堂評價。筆者認為,讓學生參與評價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全新的評價方式。例如,在對八年級英語Wild animals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評價時,可以創新將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由于學生評價經驗少,因而在最先開始時,英語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例如,引導學生從互動教學對自身學習是否有幫助?互動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能幫助學習?互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否到位等方面進行評價。除了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英語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互評,如學生在互動中的表現、與學生的交往能力等方面。通過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最大化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有效的評價也反過來促進師生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