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地理試卷范文
時間:2023-03-17 23:4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八年級上冊地理試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讀中國政區圖,回答1~3題。1.我國領土最西端在( )A.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B.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C.x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D.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2.海南航天發射場建成后,將火箭從天津運往海南文昌發射,走海運經過的海域依次是( ) A.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B.黃海、渤海、東海、南海C.黃海、南海、渤海、東海 D.南海、黃海、東海、渤海3.我國大部分領土位于“地球五帶”中的______,小部分領土位于__________。( )A.熱帶 北溫帶 B.北溫帶 熱帶 C.南溫帶 熱帶 D.北溫帶 北寒帶閱讀我國某地氣候資料表,回答4~6題。 我國某地氣候資料表1月平均氣溫(℃) 7月平均氣溫(℃) 6~8月降水量(㎜)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3.4 23.8 429 85 6854.該地( )A.6月22日這一天黑夜比廣州長 B.12月22日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較廣州低 C.為半干旱地區 D.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5.關于該地農業生產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經濟作物是甜菜 ②主要糧食作物是冬小麥,經濟作物是棉花 ③農作物一年一熟④農作物兩年三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該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季節變化小 B.含沙量小 C.冬季有結冰期 D.有春、夏兩個汛期7.讀我國滿族、彝族、壯族和朝鮮族四個少數民族分布圖,下列選項中,圖序與民族分布對 應相符的是( ) A.①彝族 ②壯族 ③滿族 ④朝鮮族 B.①彝族 ②壯族 ③朝鮮族 ④滿族C.①壯族 ②彝族 ③滿族 ④朝鮮族 D.①彝族 ②滿族 ③朝鮮族 ④壯族讀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回答8~9題。 8.我國人口的地理分布特點是( ) A.山區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內陸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C.農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東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9.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級行政區有( ) A.福建、臺灣 B.北京、上海 C.湖北、湖南 D.、青海10.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關于下列山脈兩側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山脈兩側有我國的高原和的平原 B.②山脈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 C.③山脈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線 D.④山脈南側為半干旱區,北側為半濕潤區11.下圖中四省區主要位于亞熱帶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圖是廣州、武漢、北京和哈爾濱四地氣候統計圖,其中能反映北京氣候特點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讀圖,回答13~14題。 13.四河流(或運河)中位于我國非季風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4.四河流(或運河)中冬季有結冰現象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15.符合我國自然資源分布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資源——華北多,西南少 B.草地——東南多,西北少C.林地——西北多,東北少 D.耕地——東部多,西部少16.現有10萬噸磷礦石和20噸柑橘分別從宜昌運往鄭州和武漢,最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依次是( )A.公路、鐵路 B.鐵路、公路 C.水路、鐵路 D.航空、水路17.下列自然資源中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氣 D.太陽能下面對話是家住湖南某地的小明與好友小亮的QQ聊天記錄。據此回答18~19題。 18.小明的家鄉可能位于( )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東北平原 C.華北平原 D.黃土高原19.對話中“油料作物”和“世界銻 都”是指( ) A.花生、錫礦山 B.花生、水口山 C.油菜、錫礦山 D.油菜、水口山20.讀我國某地農業生產景觀圖(右圖),判斷該地位于( )A.黃土高原 B.山東丘陵 C.江南丘陵 D.東北平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但各地農業發展的條件差異很大,農業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據此回答21~22題。 21.下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東北平原發展冬小麥種植 B.四川盆地發展熱帶作物生產 C.海南島大力發展棉花生產 D.內蒙古高原發展畜牧業 22.我國種植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是( ) A.氣候復雜多樣 B.夏季雨熱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23.下列鐵路樞紐中,表示株洲的是( ) 24.高新技術產業分布區一般具有哪幾個條件?( )①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業基礎雄厚 ③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5.2013年4月22日是第44個世界地球日,中國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下列做法與此主題不相符的是( ) A.2010年,我國“兩會”所有用紙是用石頭做的再生紙,筆是廢物綜合利用制成B.節日時,給朋友們寄了好多張紙質賀卡 C.推廣節能空調、高效照明燈具D.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二、綜合題(共50分)26.我們偉大的祖國,地理位置優越,國土遼闊,人口眾多。讀下圖并結合已學的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8分)(1)我國位于__________大陸東部,________洋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領土面積約為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位,陸上相鄰的國家有l4個,其中鄰國①是_____________。(2)風光綺麗,在可以欣賞到的旅游景觀是( ) ①馬頭琴演奏 ②竹樓村寨 ③草原風光 ④沙灘椰林 ⑤沙漠探險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3)我國面積的省區B是______________;C為______市,這里既有高樓林立,也有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四合院;D為_______省;E省區的省會城市是_______,其美稱為 “春城”;F省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是 ________ 族。 (4)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分布的總體特點是___________,這是由各地區自然、歷史、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造成的。 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北緯30°•中國行》從浙江舟山群島出發,自東向西一直拍攝到的阿里地區,沿途穿越9個省、市、自治區,拍攝總行程超過2萬千米,節目展現了北緯30°沿線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社會發展在內的全景式圖畫。材料二 見下圖。 (1)①省的省會城市是 ;②省的簡稱是 ;2013年4月20日, 省(填序號)發生了里氏7.0級地震;④省區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 族。(2)下圖為沿北緯30°緯線經過的大的地形區,主要有長江中下游平原、甲處的 盆地、橫斷山區和乙處的 高原,整個地勢特點是 。 (3)北緯30°緯線穿過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是的“魚米之鄉”,普遍種植水稻,而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卻降水很少,沙漠廣布,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
28.讀我國主要河流、湖泊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1)圖中斜線部分是_______區,它的面積約占全國的_______,水量不足全國的_______。(2)外流區主要是我國的¬¬¬_______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3)填出圖中數字所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稱 。河流: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湖泊: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4)圖中數字①~⑨所代表的河 流、湖泊中,______河結冰期最長,________河汛期最長,_____河含沙量,_______河是內流河,_______湖是咸水湖,_______湖是我國的淡水湖。(填序號) (5)位于我國冬季有無結冰期分界線上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 (6)圖中⑩_______運河,溝通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錢塘江五大水系。29.讀中國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A省冬季氣溫非常低的原因是什么? (2)B是南方重要河流 ,其水文特征有哪些?
(3)C山脈南側的地形區是 ,簡析該地區水資源十分短缺的原因。 (4)D地區代表性的畜種是 。(5)E地是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流經此地時帶走了大量的泥沙。 期末檢測題參考答案1.C 2.A 3.B 解析:1.我國的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x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2.從天津到海南,即從北向南,依次經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3.根據溫度帶的劃分原則,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溫帶在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寒帶在南北極圈到南北極點之間,由此可知我國大 部分領土位于北溫帶,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B 5.D 6.C 解析:4.該地的1月平均氣溫-3.4℃,7月平均氣溫23.8℃,由此可推斷位于暖溫帶 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全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為溫帶季風氣候,位于我國華北地區,因此可推斷6月22日這一天黑夜比廣州短(6月22為夏至日,越往北白晝時間越長),12月22日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較廣州低(12月22為冬至日,我國各地越往北正午太陽高度越低),為半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5.華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冬小麥,經濟作物是棉花,而主要糧食作物是春小麥、經濟作物是甜菜的地區是東北地區,該地的農作物兩年三熟,農作物一年一熟的是東北地區。6.華北地區的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結冰期,而有春、夏兩個汛期的河流位于東北地區。7.C 解析:①主要分布在廣西,應該是壯族;②主要分布在四川,應該是彝族;③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應該是滿族;④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的東部,應該是朝鮮族。8.D 9.D 解析:8.由圖可知,我國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其中東部地區人口稠密,西部地區人口稀疏。A、B、C選項從圖中無法體現,但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不難判斷平原人口稠密而山區人口稀疏;沿海地區人口稠密,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城市人口稠密,農村人口稀疏。9.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級行政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部地區,主要的省級行政區有自治區、青海省、x疆維吾爾自治區等。 10.B 解析:①山脈為大興安嶺,其西側為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大興安嶺東側是東北平原,是我國第一大平原,A錯誤。②山脈是南嶺,它是我國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B正確。③山脈是巫山,它大致位于重慶市與湖北省的交界處,C錯誤。④山脈是天山,它是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不是半干旱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D錯誤。11.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省級行政區輪廓和溫度帶。①表示云南省, ②表示黑龍江省,③表示湖北省,④表示廣東省。本題選C。12.B 解析:北京位于秦嶺—淮河以北,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該氣候的特點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與此特點相符的是②圖;①圖中冬季最低氣溫在-15 ℃以下,這與北京冬季的氣溫特點不相符;③圖中全年氣溫均在0 ℃以上,與北京的氣溫 特點也不相符;④圖 全年氣溫均較高,且年降水量較多,與北京的氣候特點也不相符。由此判斷出正確答案為B項 13.A 14.C 解析:由圖示河流(或運河)的形狀可以得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河流冬季會結冰,處于非季風區;②是黃河,位于季風區,冬季結冰;③是長江,位于季風區,冬季不結冰;④是京杭運河,位于季風區,部分河段冬季結冰。15.D 解析:正確的組合應該是:水資源——華北少、西南多,草地——東南少、西北多,林地——西北少、東北多 ,耕地——東部多、西部少。16.B 解析: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有水路的選水路運輸,無水路的選鐵路運輸。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數量不大,近距離運輸,選公路運輸。所以10萬噸磷礦石從宜昌運往鄭州,應選擇鐵路運輸;20噸柑橘從宜昌運往武漢,應選擇公路運輸。17.C 解析:天然氣屬于礦產資源,在人類歷史時期難以再生,屬于非可再生資源;水能、耕地、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資源。 18.A 19.C 解析:18.根據材料可以推知小明的家鄉可能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19.“中國煙花之鄉”是指湖南瀏陽,瀏陽位于長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為油菜。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錫礦山被稱為“世界銻都”。本題選C。20.C 解析:注意圖中的關鍵地理事物:稻田、茶園和柑橘林,這些農業景觀一般出現在我國南方地區,而題中給出的黃土高原、山東丘陵、東北平原都位于我國北方地區,予以排除。江南丘陵位于我國南方地區,結合當地的地形發展了立體農業,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符合圖示的農業生產模式。本題選C。21.D 22.C 解析:21.東北平原氣溫低,主要種植春小麥;四川盆地位于亞熱帶,不適宜種植熱帶的農作物;海南島位于熱帶,不適宜發展棉花生產。22.發展種植業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我國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對農業發展不利。23.D 解析:圖A表示寶雞,位于隴海線上,寶成線和寶中線的交會樞紐;B表示鄭州,京廣線和隴海線交會樞紐;C表示哈爾濱,京哈線、濱洲線、濱綏線的交會樞紐;D表示株洲,京廣線、浙贛線、湘黔線的交會樞紐。 24.D 解析:高新技術產業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分布在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區,而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是一般工業的布局條件。25.B 解析:A項:2010年,我國“兩會”所有用紙是用石頭做的再生紙,筆是廢物綜合利用制成,符合資源的合理利用;B項:節日時,給朋友們寄了好多張紙質賀卡,會浪費資源,因為紙質賀卡的來源是森林資源;C項:推廣節能空調、高效照明燈具,D項: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均符合“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題。26.(1)亞歐 太平 960萬平方千米 三 蒙古 (2)D (3)x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京 吉林 昆明 高山 (4)中國 東多西少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國土和人口。(1)讀圖可知,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領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陸上相鄰的國家有l4個,其中鄰國①是蒙古。 (2)內蒙古風光綺麗,在內蒙古可以欣賞到的旅游景觀有馬頭琴演奏、草原風光、沙漠探險 。(3)讀圖可知,我國面積的省區B是x疆維吾爾自治區;C為北京市;D為吉林省;E為云南省,其省會是昆明;F是臺灣省,主要少數民族是高山族。(4)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分布的總體特點是東多西少。27.(1)合肥 湘 ③ 藏 (2)四川 青藏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3)我國江南地區的“魚米之鄉”氣候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的種植;同緯度的阿拉伯半島是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廣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省級行政區域的有關知識、地形區和四大地理區域及其不同地區氣候的成因。(1)讀圖,據省區的輪廓和位置可以看出,①省為安徽省,安徽省的省會城市是合肥市;②省為湖南省,該省的簡稱是湘;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發生了里氏7.0級地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四川省在圖中的序號是③;④省區位于我國青藏高原,據其輪廓判斷出是自治區,該省區的主要少數民族是藏族。(2)據圖可以看出,北緯30°緯線穿過的甲地區東側是巫山,西側是橫斷山脈,則甲地為四川盆地;乙處在橫斷山脈以西,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勢高,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從北緯30°緯線穿過的我國地形區(自西向東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可判斷出我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3)北緯30°緯線穿過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是我國的“魚米之鄉”,背靠的大陸——亞歐大陸,瀕臨世界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資源充足,且配合較好,適合水稻的種植;阿拉伯半島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西岸,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廣布。兩地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環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人類活動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28.(1)內流 1/3 5% (2)季風區 (3)松花江 淮河 珠江 黃河 雅魯藏布江 額爾齊斯河 塔里木河 青海湖 鄱陽湖 (4)① ③ ④ ⑦ ⑧ ⑨ (5)② (6)京杭 黃河 長江 解析:(1)由圖例可知斜線部分為我國的內流區。(2)由外流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外流區主要位于我國的季風區。(3)有關河流和湖泊的名稱,可以根據所在的地理位置及河流、湖泊輪廓進行判斷。(4)我國河流結冰期的規律是:只有最冷月氣溫低于0 ℃的河流才有結冰期,且緯度越高,結冰期越長。汛期的規律正好相反,緯度越低,河流的汛期越長。黃河是我國含沙量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我國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我國的淡水湖是鄱陽湖。(5)我國冬季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 是秦嶺—淮河一線。(6)圖中⑩為京杭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29.(1)緯度較高,受冬季風影響大 (2)珠江 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沒有結冰期 (3)塔里木盆地 深居大陸內部,距海遙遠,周圍被高山環抱,濕潤空氣難以到達,所以降水少 (4)牦牛 (5)黃土高原 黃河。解析:(1)A省是我國的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最北部,且離冬季風發源地較近,受冬季風影響大,故冬季氣溫非常低。(2)B位于我國的南方地區,流經廣東省,為珠江,珠江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沒有結冰期。(3)C山脈位于我國西北地區,為東西走向的天山山脈,其南側的地形區是塔里木盆地,該地距海遠,且周圍被高山環抱,海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該地,故降水少。(4)D為我國的自治區,代表性牲畜是牦牛。(5)E地位于黃土高原地區,該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在流經此地時,帶走了大量的泥沙。
篇2
一、注重新舊知識間的縱向聯系
思想品德課的邏輯性非常強,這就決定了新舊知識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在學習新知識時,一定要學會聯系已學過的相關知識,這樣既有助于新知識地領會和理解,也有助于舊知識的鞏固,達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如學習“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九年級第五課),就要聯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多元文化——地球村”;學習“參與政治生活”(九年級第六課),就要聯系八年級(下冊)第一課“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學習“網絡交往新空間”(八年級上冊第六課),就要聯系“學會拒絕不良誘惑”、“防范侵害,保護自己”(七年級上冊八、九課)等等。學會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就會多層次、多角度、全面地回答問題,提高解析能力。
二、注重相關學科間的橫向聯系
現在中考的趨勢是政、史、地三科一張文綜試卷,因此在學習中要注意將本學科教材知識同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聯系起來思考。這樣,即拓寬了自己的思維,又培養了綜合知識的能力。
如學習“燦爛的中華文化”時,就可聯系中國歷史上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及一些偉大的發明與創作等;學習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時,就可聯系地理學科中的相關知識,這樣有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注重課本知識與時事熱點間的聯系
“學以致用”是思想品德課的特點。因此,在學習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識與時事熱點有機地聯系起來,學會用教材知識對時事熱點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用熱點問題來印證、充實教材知識。如通過聯系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及取得的喜人成就,來進一步說明我國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性和正確性。
四、注重所學知識與當地社會發展間的聯系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又一特點。因此,在學習中要注意把教材知識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學會用教材知識對其進行利與弊的分析,并相應地提出解決的措施和建議,從而提高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了“我國資源和環境問題”后,就可結合實際對當地資源和環境問題開展一次調查活動,這不僅有助于對身邊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有確切地了解,而且有助于我們更深刻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提高保護環境和資源的意識。
五、注重所學知識與自身行為間的聯系
篇3
初中理科分科教學和綜合教學在江、浙兩省已施行多年。在生物學課程設置、考核方式、學科師資等方面的不同,導致學生在知識本身的維度、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知識的建構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面對課程綜合發展的趨勢,建議初中生物學科降低中考難度,改編教材,加大學科之間的交叉力度,拓展教學資源來源,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改變集體備課模式。
關鍵詞
初中生物學教學;分科教學綜合教學;比較和分析
目前,初中理科教學在全國大部分省市實行分科教學,但在浙江、深圳等少數省市實行理科綜合教學。初中理科綜合課程改革始于1991年。期間,河南省及武漢市等也曾參與該教學改革[1],但最終都因“教師不適應,校長不支持,社會不理解,家長不放心”等原因而終止[2]。對于初中生物學科,到底是綜合教學還是分科教學更能適應學生發展?目前尚未見定論。為此,筆者對江、浙兩省初中生物學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1生物學教學模式差異
江、浙兩省初中生物學教學模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考核方式、師資配置等方面。
1.1課程設置及考核
浙江省初中學段實行理科綜合教學,課程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四部分內容,課程教材選用浙教版教材,共有6冊,每學年學習2冊,一般每周5課時;江蘇省初中學段實行理科分科教學,生物學課程在七年級、八年級開設,課程教材選用蘇科版教材,共有4冊,七年級每周3課時,八年級每周2課時。考核方式上,浙江省理科綜合課程參加中考,閉卷考試(時間2h),試卷總分180分,其中生物學部分36分,占總分的20%。江蘇省生物學課程參加八年級下的初中結業考試,開卷考試(時間1h),試卷總分100分。
1.2學科師資
浙江省的科學教師一般來自物理專業、化學專業和生物學專業。而江蘇省初中生物學教師都是生物學專業師范類畢業生。科學綜合學科的教學要求和傳統分科教學培養出來的專業學科教師之間的矛盾,是目前該綜合學科推行碰到的主要難題之一[2]。物理、化學教師教生物學知識的現象很普遍。教師專業素質很難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
2生物學教學優勢比較
不同的教學模式必然產生不同的教學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知識的維度
在知識的廣度方面,由于浙教版科學綜合課程中涉及生物學部分僅占20%~25%,而蘇科版生物學教材有4冊,相比之下,蘇科版教材比浙教版教材的生物教學內容要多一些。例如,蘇科版教材中的“健康的生活”、“關注我們的家園”、“留住碧水藍天”3章內容貼近生活、實用性強、能學以致用,但在浙教版教材中未涉及。在知識的深度方面,應中考要求,浙江省從課程標準、教材到課堂教學對生物學科的要求較高。例如,對初中生物學的主干知識點之一的光合作用內容,蘇科版教材是由海爾蒙特和薩克斯的實驗直接呈現光合作用的概念,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中為什么有二氧化碳?葉綠體是什么結構?光能是什么?為什么產物中有氧氣?為什么說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等內容都不要求理解。而浙教版教材則從海爾蒙特的實驗、普利斯特萊的實驗、薩克斯實驗、金魚藻實驗和恩吉爾曼的實驗先后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總結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并同時轉化配平得出化學方程式,由此使學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和在能量的概念基礎上,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的概念。在知識的連貫性方面,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學科的入門由生物非生物開始,直接進入常見動物和植物以及生物體結構層次的學習,而并不聯系為什么要學習生物學、研究生物學等內容,或許這符合綜合學科的特點,知識總體跨度大,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進入主體知識網絡。而蘇科版生物學教材,同樣由生物非生物入門,而后則通過了解“生物生存的環境”,知道“環境影響生物”,同時“生物適應環境并且影響環境”等,引導學生研究“生物非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包括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其環環相扣,系統性強,符合學生的認知。
2.2學習的動機
作為一門中考學科,浙教版科學教材容量大、課程緊、難度高,大部分生物學實驗周期長,經常需教師將學生分組實驗簡化為演示實驗甚至視頻進行教學。此外,兩種教材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對“生物的保護色”這一概念,蘇科版教材增加了“尋找教室里的蝴蝶”和“撿豆子游戲”,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知識;從聯系生活實際的角度上比較,關于運動系統,浙教版教材一筆帶過,而蘇科版教材則從人體骨骼、骨連結和骨骼肌三方面,全面介紹了人體的運動系統,并以長骨為例,詳細介紹骨膜、骨質和骨髓,使學生懂得骨折為什么可以愈合,造血功能來自于哪里等,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主動性無疑是學生受益終身的科學素養之一。目前江、浙兩地學生對生物學知識學習主動性的差異明顯,這可能與教材中知識深度的不一致及其趣味性的強弱有關。江蘇省的學生對生物學這門課程其趣味性大、實用性強而又沒有中考壓力的學科學習主動性強。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他們對生命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學習和研究熱情。
2.3知識的建構
對于陳述性知識,學生如果沒有先前知識的鋪墊,是很難掌握的。例如,對“視覺的形成原理是凸透鏡成像”內容,浙教版教材中在“光的折射”和“凸透鏡成像”后面直接安排“視覺的形成”,學生對該知識的建構可謂水到渠成;在蘇科版教材中,“視覺的形成”在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而“凸透鏡成像”屬于物理課程,其教學進度在生物學課程后,學生沒有光的折射和凸透鏡成像的概念,不能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同樣,在浙教版教材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安排在“氧化”知識點的后面,學生能夠很透徹地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物質代謝和能量轉化的關系;在蘇科版教材中,七年級上冊最后一章就出現有機物氧化分解產生能量的“呼吸作用”知識點,而“氧化”這一概念需要到初三化學才會涉及。由此表明,在使學生更好地融會貫通、完成知識的遷移方面,綜合課程具有明顯的優勢。
3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幾點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初中生物學綜合教學與分科教學各有利弊。如何揚長避短、優化課程設置是目前急需考慮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學生發展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4]。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顯然是課改的趨勢所在,但其在推行過程中出現來自各方面的阻力,源于該課程還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此提出以下建議:
(1)降低中考難度,改編科學教材,擴大學科知識廣度,加大學科之間的知識交叉力度。避免科學綜合課程成為分科課程的大拼盤,增強生物學知識的連貫性。拓展教學資源來源,使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提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激發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2)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增加在職教師生物知識培訓和實踐機會;擴大科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招生;在同一備課組內增加集體備課和交叉聽評課的力度,爭取實行先學后聽、先聽后議、先議后教、先教后評的教學模式,加速教師生物學專業素養成長。
(3)從學校開始,從教師開始,改變原有教學觀念,提升科學綜合課程的社會影響。通過學生素養的提升,讓更多社會人士接受并加入開發科學課程資源的行列中,共同為未來科學綜合課程的發展努力。
作者:朱衛娉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學校
主要參考文獻
[1]常安駒.2003.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進入關鍵時期.中華讀書報,3
[2]戴勁松,盧娟.2005.新仁•初中科學課“開”“停”之爭.中國改革報,3
篇4
一、教學信息化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需要
數學課程新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能綜合處理文本、圖像、圖形、動畫等信息,運用計算機能創造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教學環境,為教學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原來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的內容很難用傳統的方法表達,例如:從常量到變量的過渡,從平面圖形向空間圖形的過渡,從靜態到動態的過渡,有關平面圖形的發展變化等,這些內容都具有動態特征,采用傳統方法很難讓學生領會這些知識,而現代信息技術則為數學教學提供了很好機會。因此,教師要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要求,必須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式。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信息化實踐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發展,教學領域出現了許多高質量的數學軟件,比如《幾何畫板》、《Z+Z智能教育平臺》等,許多教師也正在使用這些軟件輔助他們的數學教學。另外,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獲取更多的信息,實現遠程同步教學。所有這些,對于傳統教育方式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利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做到許多傳統教育難以做到的事。信息教學不僅是教育技術上的一場革命,更是教學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革命,給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1.信息化教學使平面圖形豐富多彩
動畫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形式,利用動畫可以實現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及色彩變化,它能形象生動地描述出圖形的變化過程,讓學生能輕松地理解接受所學知識。比如在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課題學習《鑲嵌》這一節教學內容中,由于多邊形能鑲嵌成各種各樣的圖形,傳統教學難以將諸多圖形一一表達出來。教師利用Flash、PPT等軟件制作課件,讓學生在電腦上拼各種圖形,可以方便地將學生拼成的圖形在大屏幕上一一展出。動畫模擬讓平面圖形變化變得易于理解,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2.信息化教學讓空間圖形形象化
初中學生在認識空間圖形上有一定的困難,比如在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圖形認識認識》中,學生很難理解旋轉體可以由平面圖形通過運動形成,幾何畫板可幫助學生輕松地解決這個難題,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形象地圓柱、圓錐、圓臺等形成過程。又如在《三視圖》教學中,七年級學生的空間觀念尚未成熟,而要讓學生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由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讓他們實現幾何體與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教學難度很大,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教學,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想象、綜合分析的過程,為學生的空間觀念的感知提升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
3.信息化教學實現數形結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歷來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在數學課件輔助下,教師可以輕松地繪制一幅幅有形、會運動的圖,真正實現數形結合。比如在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函數”概念這一內容教學時,學生定義中出現的“變化”、“唯一”和“對應”字詞都不太容易理解,教師可以準備這樣一個數學課件:用計算機畫出的平面直角坐標中的圖像,在圖像上任取一個點,測出點的坐標,然后拖動點的位置,讓學生觀察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的關系,通過這一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函數本質中所蘊含的運動與變化關系,并且這種運動與變化通常是有規律的,隨著點位置的改變,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都在變化。
4.信息化教學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
在信息技術下,教師可以設計教學課件,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提高直覺能力和想象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自信心。比如:在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教學中,傳統教學過程很難再現其發現過程,造成學生對其的理解困難。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制作這樣一個數學課件,在屏幕上作出任意ABC及其內角∠A的平分線,BC邊的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之后用鼠標在屏幕上隨意拖動點A,此時ABC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系的前提下隨之發生變化。在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現等腰三角形存在著這樣的點D,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這樣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學生在經歷觀察―探究―發現―猜想―驗證過程后,自然有濃厚的興趣,并能對這部分學習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5.信息化教學實現輕松交流互動
篇5
本課選自外研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二模塊Traditional life 中的第一單元。本單元以常見的一些日常交際禮儀為話題,旨在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學會談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了解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并能和本國人的行為習慣做簡單的描述和對照。學會表達“應該與不應該做的事情”;能就中國的風俗習慣進行探討交流;能給外賓提供一些建議,簡單了解中國的風俗習慣。
學生的英語基礎為中等水平,接受水平為慢熱型。課堂活躍度一般。本單元的背景知識儲備良好。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接觸過情態動詞的用法,本課將對其中的情態動詞表示推測做更深入的學習,而這個部分也是中考的重難點之一。所以,通過以下幾個重要環節來提高學生對本課重難點的掌握:情境導入,情境的創設,以及有層次、梯度的聽力訓練,最終達到能夠流暢交流并熟練答題的中考要求。
【語言目標】Target language
1. 生詞和短語Words & phrases
chess, chopsticks, purse, soap, hang, immediately, accept, lucky, do some cleaning, break, anything, receive, set, chat, move, hang on, wrap, custom
2. 重點句子Key sentences
You can’t be serious.
You mustn’t do any clean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And you can’t cut your hair.
No, in China, you must wait and open it later.
What must I do at Spring Festival?
Must I use both hands?
【能力目標】Ability goals
Enabl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nd talk about things they must and mustn’t do.
【教學重難點】Teaching important/difficult points
The usage of must, mustn’t, can, can’t.
【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earning.
【教具準備】Teaching aids
A projector or some pictures, a tape recorder.
【教學過程與方式】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環節一之歌曲熱身Warming-up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調動學生學習情緒,進入學習狀態。)
T: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birthday parties. Play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Ss: Sing the song together.
環節二之知識呈現Presentation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創設情境,模擬生活真實場景,讓語言活起來。)
T:1. Read throug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Activity 1with the whole class.
2.Play the tape.
3.Ask students what present they like to have got on their birthday.
4.Play the tape again.
Ss:1. Repeat them chorally and individually.
2.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then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3.Answer the question.
4.Fill in the chart.
Suggestions for Lingling’s present? Something relat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toy too old for a toy
a chess set
for her bathroom
to eat
to eat with
a purse
a DVD
to wear on her head
to look up new words
環節三之聽力閱讀 Listen and read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由淺入深地進行有層次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目標詞匯及語句。)
T:1. Play the tape four times. (點撥1:Explain the uses of must,mustn’t,can and can’t.)
Ss: 1. 聽第一遍錄音回答:How many countries can you hear?
2.聽第二遍錄音回答:
(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What must you eat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3.聽第三遍錄音填空:
(1)In China you________wait and open it later.
(2)In Britain we _______use one hand to accept a present.
(3)You ____wrap hongbao in red paper because it’s lucky.
(4)You____do any clean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4. 聽第四遍錄音完成問題:Check what you must and mustn’t / can’t do in China.
must/mustn’t / can’t
1.Use both hands when you accept a present.
2.Wrap hongbao in white, blue or black.
3.Cut your hair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4.Break someth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環節四之簡單練習Simple practice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鞏固所學,并做游戲適當放松。)
T: 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2. Ask students to play a game.
Ss:1.分角色朗讀對話或自己讀以熟悉文本材料。
2.做游戲鞏固must, mustn’t, can和can’t 的有關句型。分成6組,每組發一張寫有must, mustn’t, can和can’t 的句子,以耳語形式傳遞到最后一名學生,由最后一名學生記下這些句子,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環節五之口語輸出 Out-put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強調學以致用,并做適當練習更好地理解重難點。)
T: 1.Show some pictures.
2.Ask students to finish Activity 5 on page 97.
Ss:1.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one or two sentences with must, mustn’t, can or can’t.
2.Do Activity 5 on page 97 and check the answers.
環節六之發音和口語練習 Pronunciation and speaking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進行句型操練,孰能生巧。要求學生完全掌握重難點。)
T: 1. play the tape. (點撥2:must引導的一般疑問句的否定回答用:No, you/he /we/they needn’t.)
2. Ask them to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s.
3. Ask them to do Activity 7 on page 97 individually.
4. Ask them to do Activity 8 on page 97 in groups.
Ss: 1.Listen and repeat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2. Practice the dialogues in pairs.
3. Do this activity and then check with a partner.
4. Do this activity in groups. In turn, say the things they wrote in Activity7. Find out who has the longest list.
At home:
At the diningtable:
At school:
環節七之反饋 Feedback(同步訓練第二題、第三題)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當堂檢測,及時反饋,查缺補漏。)
環節八之自我總結Summing-up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訓練學生學會總結、歸納。)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 在哪方面還有疑惑?
環節九之作業Homework
(設計目的及預期效果:進一步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1. 做題:同步練習第三題、第四題。
2. 選做題:用你本節課所學(1)制定家規;(2)制定校規或班規;(3)制定圖書室、閱覽室或微機室的規章制度。
【教學反思】Reflection of teaching
隨著新一輪中、高考英語改革的推進,2016年北京中考將降低分值,從120分降低到100分,但是同時加大聽力分數的比重,100分的試卷,將有50分的聽力考查。我省的中考趨勢向來與時俱進,所以,在2017或者2018年,也將有類似的中考英語試題的改革。那么,聽力能力的培養,就成為重中之重。本單元核心內容就是聽力能力訓練,而作為本模塊的第一個單元,這也是很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在本單元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努力實現導課和本課內容的契合。導課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以一首常見的歌曲作為導入,主要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其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是在心理上暗示學生,本節課的大部分內容,都和“聽”有關。而且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另外一種不同于母語的語言環境氛圍,并且和將要學習到的內容息息相關。
努力使知識內容的呈現有梯度和層次。按照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不難推論出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應該和原有的舊知識產生聯系,從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內容。那么,第二個環節就是努力讓學生把新學到的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學習新的內容。這樣,大部分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感覺很吃力。容易體會到成功的,形成良性循環,這也符合本班學生屬于慢熱型的這一實際情況。在實際應用中,課堂氣氛逐次熱烈起來,百分之百的學生都收獲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努力做到讓每一節課“堂堂清,日日清”。主要是指每節課的當堂訓練要確實有效,甚至能達到高效。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難。練習冊現在基本是無法選擇的,那么,怎樣從其中擇取試題,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環節。選得好,當堂訓練的效果就好;反之,則容易簡單地流于形式或者是難于上青天。所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一般都是根據課堂回答問題以及提問的情況,來臨時調整當堂訓練的習題。最后,環節七的反饋效果還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全班只有一人不及格,優秀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篇6
原題呈現:小明在做課本“目標與評定”中的一道題:如圖1,直線a,b所成的角跑到畫板外面去了,你有什么辦法量出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的度數?
(1)①請幫小明在圖2的畫板內畫出你的測量方案圖(簡要說明畫法過程);②說出該畫法的依據.
(2)小明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想到兩個操作:
①在圖3的畫板內,在直線a與直線b上各取一點,使這兩點與直線a,b的交點構成等腰三角形(其中交點為頂角的頂點),畫出該等腰三角形在畫板內的部分.
②在圖3的畫板內,作出“直線a,b所成的跑到畫板外面去的角”的平分線(在畫板內的部分),只要求畫出圖形,并保留作圖痕跡.
請你幫小明完成上面兩個操作過程.(必須要有方案圖,并要畫在畫板內)
圖1圖2圖31試題特色與亮點
1.1試題立意新穎,構思別具匠心
本題取材于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以課本內容為載體,以問題應用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為主線,構思巧妙.試題結構體現生成與應用的基本過程,新穎別致且不失嚴謹.充分考慮和兼顧了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水平、巳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等方面的差異.注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自主探究能力,呈現了一個從認識、理解、解釋到應用與拓展的完整的數學探究過程.滲透了用運動、變化、聯系、發展的觀點來思考問題的轉化思想.命題者執著于能力立意、素養立意的理念,是一道難得一見的好題,值得我們體會、學習.
1.2突出知識聯系,關注經驗積累
“直線a,b所成的角跑到畫板外面去了”的部分是沒有提供圖形的,這暗示著學生必須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有利于學生積累活動經驗.
從第(1)題到第(2)題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都運用了角的平移.從第(2)①題到第(2)②題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都運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有關知識,考題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第(1)題的探究,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探索過程,積累了一些活動經驗,這種活動經驗的遷移對第(2)題有一定的幫助,事實上,第(2)題所運用的觀察、試驗、探究等數學活動經驗與第(1)題中的數學活動經驗是一致的,關鍵是學生能否真正地將所獲得的經驗與方法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加以運用與實施.此題在關注知識內涵的同時,充分關注到對學生實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1.3關注過程方法,重視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是一種“過程教學”,它即包括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過程,也包括人的思維過程.該題從尋找相等的角,構造等腰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應用,開發了知識的“生長過程”,實現過程與結果并重.但思維過程是隱性的、開放的.解答過程中,以學過的知識結構作為起點,從尋找相等的角為切入點,讓學生探索研究.以已有的方法結構作為起點,在作PC∥a或PC∥b的基礎上,只要相應的平移即可截得等腰三角形與“原等腰三角形”相似.再運用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作出角平分線,從第(1)~(2)題設問,創設一種能使學生積極思維的環境,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體驗探索活動和思維活動的高級境界.
2典型失誤及分析
失誤1:忽視限制條件,第(1)~(2)題常見的錯誤(如圖4):就是延長到畫板外面形成角進行測量,或是延長到畫板外面形成角再作兩腰相等,從而作出等腰三角形,或再作角平分線.
分析:學生理解問題不全面,不能深刻地理解題中信息之間的關系并有效地將它們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同時,主觀臆測,任意想象,缺乏空間觀念也是造成失誤的主要原因.
失誤2:不習慣于畫圖,不會合理使用學具.
分析:對于需要畫圖的數學題,有些學生不會合理使用學具,對第(1)、(2)題是否要按尺規作圖不理解,看不懂的亂畫現象嚴重.有些學生不能主動地按問題的要求作出圖形,不能充分發揮學具的功能.如第(2)②題,部分學生作底邊上的中垂線,并沒有按尺規作圖要求解題.
失誤3:數學知識上的缺陷所造成的錯誤.
分析:如圖5,有部分學生取AB邊上的中點和底邊上的中點,連CD就是所求的角平分線.學生雖然了解等腰三角形頂角的角平分線就是底邊上的中垂線,但錯誤地將中線理解成中垂線或角平分線.
圖4圖5圖6失誤4:缺乏操作實驗的經驗.
分析:在平時教學中,不少教師或學生怕浪費時間,不太重視操作實驗,學習時遇到操作實驗類問題,源于形式,學生參與程度不夠,數學操作實驗方面的經驗不足,當遇到這類題目時,不知道操作程序和具體的操作要點,因此很難順利解答這類操作實驗探究題.
失誤5:解題策略上出現偏差,造成思路受阻或解題時間過長以致做錯或即便做對也因費時費事而有策略性錯誤.
分析:棄簡求繁,如圖6,第(1)題作兩條平行線,由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答案雖然正確,但對解決第(2)題帶來麻煩.第(2)①題因學生不能有效地構造出等腰三角形,解題時間過長,對第(2)②題思路影響而造成策略性錯誤.再看作圖痕跡,等腰三角形的底邊是湊出來的.
失誤6:由于心理障礙或缺乏正確的心理態勢而導致錯誤.
分析:由于學生閱讀理解和解決問題能力差,不能從題目中讀出有效的信息,特別是“直線a,b所成的角跑到畫板外面去了”,并把其余部分的圖形放置畫板內探究,學生一時想不到測量辦法,造成心理緊張而導致錯誤.從卷面上很難了解學生解題時造成錯誤的真實原因,但從考后師生交談和推測可知,由心理因素出錯的約占20%.
3教學反思
3.1本題究竟難在哪里
本題源于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目標與評定”中的一道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試題的呈現形式新穎獨特,命題者打破了傳統的“條件――結論”型的推理模式,提供了一個“探究――猜想――實驗――說理”的數學環境.本題究竟難在哪里?筆者在閱卷的同時也在努力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第(1)題是課本原題,應該不難,就是因為該題對學生有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但我們也認識到初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處于發展期,所以用課本原題作為考題,使學生從直觀和操作出發并且回歸到直觀,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第(2)①題構造等腰三角形并考查逆向思維的能力,命題立意較高,有一定的難度,試題需要一定的區分度.第(2)②題“直線a,b所成的角跑到畫板外面去了”的部分是沒有提供圖形的,因此在畫板內探究,對學生探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學生只要把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垂線轉化為角平分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2是命題的迷失還是教學的遲滯
試題把握知識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適當的探究性問題,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感受通過平移可以改變角的位置,從而進一步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畫法,反過來將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移到相應的位置,最后探究出跑出去的角的平分線的畫法,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的結合點.在這一探究活動過程中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考查學生的探究與發現能力,命題應該符合新課標理念.那么后者應該反思,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脫離課本,數學技能缺失,缺乏數學活動經驗,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意識不強,學生閱讀理解、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3.3關注學生發展,體現教學價值
《課標(2011年版)》倡導的理念:“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題評價關注的是新情境中學生學習的過程,考查關注的是新領域中學生研究的能力.因此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推理能力,這也正是命題者的理想與追求.同時,也將教師和學生從“題海”中拯救出來.基于命題者這樣的認識、思考與實施,必然對數學教學起到良好且積極的導向作用,必須會促進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