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衛生的目的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3-10-02 16:5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衛生的目的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畜牧獸醫 衛生 問題 對策
畜牧獸醫衛生是指與從事動物飼養、經營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以及飼料獸藥生產、經營活動有關場所的環境狀況,主要看其衛生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和動物衛生質量要求,同時還包括畜牧獸醫行業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從我國現行畜牧獸醫衛生狀況看,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改善和提高,將阻礙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并直接影響養殖戶的收入。因此,畜牧獸醫行業的相關人員在發展畜牧業的同時,必須密切關注并不斷改善我國的畜牧獸醫衛生狀況。
一、畜牧獸醫衛生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畜牧獸醫衛生狀況極為惡劣,污染十分嚴重,極易造成疫情傳播。
2.一部分畜牧獸醫行業從業人員,不能提供醫院出具的身體健康證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潛存著疫情發生傳播的危險因素。一是現有的畜牧獸醫隊伍中,非專業人員的比例較高,專業素質不高;對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訓不夠,業務技能較低,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不高。二是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由于大多數長時間在同一崗位工作,知識單一,面不寬,結構老化。存在一般專業人員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就沒有參加過培訓,知識沒有及時更新的現象,無法適應新形勢;三是有的畜牧獸醫人員,處理實際問題顯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夠,思維方式比較單一,在執法過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檢疫監督不規范的現象;四是政治素質不高,有的上班時間,不思工作,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更談不上奉獻精神。
3.市民認為現殺活禽新鮮、安全,愿意購買、食用農貿交易市場上現殺活禽的消費意識,為農貿交易市場現殺活禽提供了市場。
二、現存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帶來的不利影響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難度。從近幾年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暴發、流行的情況看,多始發于飼養條件差、管理粗放、環境衛生惡劣的養殖場,因此衛生狀況低劣的養殖場潛伏著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衛生條件差還影響消毒、免疫、糞便污物無害化、封閉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給突破畜禽及畜禽產品國際貿易綠色壁壘帶來巨大壓力。眾所周知,我國自70年代以來,已發生多起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歐洲等國的禽產品,因有毒有害物質、農藥殘留超標被退貨。自1996年8月1日起,歐盟作出禁止從我國進口禽肉的規定后,隨之產生了一系列反應,使我國的畜禽產品在其他進口國也受到遏制,出口價格是一降再降,這不僅影響外貿聲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且使我國的畜禽及畜禽產品失去了巨大的國際市場。據了解,歐盟已將注意力集中在對我國藥物殘留控制體系上。如若我們的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將很難使歐盟解禁對我國畜禽產品的限制措施,打開歐盟國際市場。
3.直接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畜禽屠宰場及畜禽產品加工廠的畜禽糞尿、臭氣、廢氣物和噪音,直接擾亂居民生活,影響人類健康。畜禽糞尿、畜禽產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極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對我們自身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還給子孫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隱患。畜禽糞便排泄物和畜禽產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載體,極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傳播。
4.阻礙了環保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較差的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及畜牧業帶來的嚴重污染,影響著環保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三、對策和建議
1.各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老板、動物產品經營者以及畜禽飼養者等人員對畜牧獸醫衛生的認識,加強對畜牧獸醫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要求其認真學習《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并遵守規定。
2.政府相關部門在科普知識宣傳中,要加重畜禽產品科學消費方式的宣傳分量,徹底改變市民現殺畜禽新鮮、安全、無疫病的錯誤消費意識,令其充分認識到在農貿交易市場上現殺畜禽帶來的潛在危害。
3.各級政府要根據本地區的特點和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要求,統一規劃出適合的土地,大力興建畜牧養殖小區,并確保畜牧獸醫專家全程參與畜牧養殖小區及規模化養殖場的規劃、選址、建舍等全過程。同時,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畜牧養殖小區的統一管理,切實提高畜禽飼養管理水平,有效預防疫病,為改善畜牧獸醫衛生狀況和生產健康無疫的畜禽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2
關鍵詞:遵義市 學齡兒童 手衛生 現狀分析 干預對策
本研究則以遵義市6~12歲學齡兒童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對手衛生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兒童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便于為臨床發展做出基礎貢獻。資料與方法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6~12歲學齡兒童600例,平均年齡(6.03±0.34)歲;其中男321例,女279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0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遵義市城區、所轄縣及縣級市小學生,年齡6~12歲;(2)兒童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監護人及學校老師積極配合;(3)無重大疾病。
排除標準:(1)不愿參與本研究與調查;(2)對測試內容不能準確理解;(3)雙手肢體存在障礙。
研究方法:對相關文獻進行研究閱讀,并與專家進行討論,結合遵義市及其周圍縣、市等實際情況設置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遵義市學齡兒童居住環境,學齡兒童對手衛生的知曉度、依從性、正確率,監護人的學歷、工作情況、衛生行為習慣,學校對手衛生的管理、文化氛圍,教師的衛生習慣及對手衛生的管理控制能力等。采用現場發放問卷,現場回收的方式進行調查。
干預方法:(1)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衛生宣教,主要通過宣傳手冊的方式提高兒童對手衛生的認識,其中主要包括手衛生的內容、手衛生的必要性、手衛生的主要方法等。(2)試驗組采用家庭-學校-社會聯合宣教,社區積極開展手衛生講座,聘請專業技術較強的專家為居民講解手衛生的必要性、手衛生對流行病的預防作用等,并告知居民如何做好手衛生工作。同時在小區內安裝宣傳展板,并開展家長衛生課堂,提高學齡兒童家長對手衛生的重視程度。增設學校、教師手衛生教育,學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烘托手衛生文化氛圍,按時洗手等,加強學校手衛生管理質量。
觀察指標:對各項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并對健康教育實施1年后的兒童進行調查,主要對比兩組兒童的手衛生實施和知曉情況。實施情況判定主要根據兒童的洗手頻率、洗手操作正確性、洗手是否應用洗手液;手衛生知曉情況,則包括對手衛生的實施重要性、正確洗手操作步驟,洗手對流行病的影響等。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兒童的實施情況越好,知曉率越高[1]。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問卷情況:本次研究共發放60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600份,收回率達100.00%。
家長對兒童手衛生的影響:不同學歷的家長和不同工作層次的家長手衛生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家長學歷和工作類型是對兒童手衛生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學歷越高、工作越好兒童手衛生依從性越好。見表1。
表1 家長對兒童手衛生的影響
學校環境對兒童手衛生的影響:學校的手衛生管理、文化氛圍、教師衛生行為習慣和教師對手衛生的管理能力均是對兒童手衛生依從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手衛生管理強度大,學生的手衛生依從性好。見表2。
表2 學校環境對兒童手衛生情況的影響
兩組兒童的手衛生實施評分和手衛生知識知曉率評分情況:試驗組兒童的手衛生實施評分和手衛生知識知曉率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兒童手衛生實施評分和衛生知曉率評分比較
討論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學齡兒童的手衛生情況較差,兒童對手衛生的依從性較低,洗手錯誤率較高,而且兒童的洗手知曉率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學齡兒童的手衛生尤為重要。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人體的手每天要接觸大量細菌、真菌和病毒,手衛生是流行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加強人們對手衛生的認識是減少兒童患病率的主要措施[2]。本研究結果顯示,對學齡兒童手衛生習慣和依從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為家長的學歷、行為,學校的環境氛圍和教師的衛生習慣等,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兒童的手衛生,促進其養成良好習慣,還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進行聯合宣教,從而提高學齡兒童對手衛生的認識,積極參與手衛生實施,養成良好習慣[3]。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將健康教育課程與學校的網絡、廣播等多種教育形式進行結合,提高兒童的認知,轉變態度,使兒童的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建立健康行為,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現場體驗、繪制黑板報、海報制作等方式對手衛生知識進行普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產生認知、態度、行為的變化。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定期洗手,并將正確的洗手方式教給學生。家長則需要創建良好的手衛生環境,每日兒童回家,需要叮囑兒童先洗手,在玩過玩具或寫完作業后,也需要叮囑兒童洗手,并同樣嚴格要求父親,在家中設立相關標準,父親需要積極配合母親,從而為兒童養成良好習慣[4]。社區則需要加強手衛生宣傳活動,在小區的宣傳欄處張貼手衛生海報,并定期組織親子活動,促進兒童與父母積極參與,圍繞手衛生展開競賽,從而保證提高兒童的手衛生認知,養成良好習慣[5]。本研究將家庭-學校-社區聯合宣教后,結果顯示兒童手衛生實施情況評分和手衛生知曉率評分均顯著高于采用常規宣教方式的對照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學齡兒童手衛生中將家庭-學校-社會聯合宣教方法進行應用,其效果顯著,可將兒童的手衛生知曉率進行提高,保證兒童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臨床意義顯著,可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符霞.深圳市幼兒園兒童手部衛生干預效果評價[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7.
[2]周琦,劉承芳,張林秀,等.貴州貧困農村學校小學生洗手衛生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4):485-487.
[3]高寧,倪蓮芳,黃麗,等.深圳市兒童醫院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現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9,17(29):3705-3707.
篇3
[關鍵詞] 手衛生;依從性;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4208(2010)17-0030―02
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國衛生部醫政司于2006年發出《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征求意見稿)》(BGl5982)(以下簡稱“手衛生規范”),對手衛生作出明確要求。現階段,工作繁忙時,醫務人員手部的帶菌量可達到5600cfu/cm,而“手衛生規范”中指出急診科手衛生要求是手部帶菌量應≤10cfu/cm,急診環境由于是開放式24h全天候工作,病人病情復雜,危重病人及陪護人員多,各種潛在感染和帶菌者情況不明,加上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大,導致醫護人員的手更加容易被污染。另一方面,醫護人員也可能因為工作忙碌而來不及或忘記洗手。桂莉等調查結果顯示,急診醫生和護士洗手后的合格率分別是63.64%和71.50%。因此,手部的清潔消毒在急診科至關重要。我院急診科從2009年6月開始,加強手衛生監督監測,采取強制性干預措施,提高了手衛生依從性,收到一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觀察對象為我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共20名,其中醫師6名,護士14名。
1.2 觀察時間安排2009年6月1日~2009年6月5日為干預前觀察時間,2009年6月8日~2009年7月8日為干預時間,2009年7月9日~2009年7月13日為干預后觀察時間。
1.3 觀察內容醫療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污物后、脫手套后手衛生的執行情況。
1.4 判斷標準依據衛生部《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征求意見稿)》的要求。手衛生依從率=(實際洗手次數/標準洗手次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3.1統計軟件,干預前、后手衛生依從性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
采取干預措施之后,急診科醫護人員手衛生總依從率由71.35%提高到92.73%,各種手衛生指征執行率都有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護人員的手衛生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有助于醫院感染的控制和預防。本院急診科從嚴格管理人手,通過實施對醫護人員手衛生知識培訓、指導、監督及完善設施等多種干預措施后,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由71.35%提高到92.73%,手衛生合格率也明顯提高。另外,戴手套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的交叉感染,但在不同患者或不同操作中未及時更換手套和消毒手,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潛在危險,長時間使用手套可能會對手部衛生程度造成更大影響。有報道,橡膠手套有3%~52%的不可見滲透,也就是說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要正確合理地使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養成規范的洗手習慣。經強化管理,脫手套后手衛生處理由72.00%提高到96.43%。從而減少外源性疾病傳播的機會,降低了醫院感染的風險。但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與合格率受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執行起來相當不容易,故我們分析其影響因素,并采取適合本院醫護人員手衛生行為的措施。
3.1 影響急診科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因素
3.1.1 手衛生知識缺乏 臨床護士對手衛生概念、標準隔離措施、自我防護原則和洗手方法的問卷調查顯示,各調查項目知曉率最高為61.00%,最低為44.06%,多數醫護人員習慣認為戴手套就可以避免手污染,所以摘手套后不再重視洗手,護士在進行治療操作中,也往往忽略兩例患者之間需要洗手這一環節,經常是一批護理操作完成后才洗手。有調查顯示,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有約50%的人員在不洗手情況下從事醫療活動,部分醫護人員以為手部衛生與醫院感染沒有直接相關性,意識不到手衛生對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意義。
3.1.2 洗手設施不完善工作區域的洗手池數量不夠,未配備洗手液、感應洗手器和干手設備,速干手消毒劑配備不夠等,影響手衛生的落實。
3.1.3 手衛生相應教育、宣傳、監督和管理機制不完善醫院進行手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不夠,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致使醫護人員對手衛生不夠重視。加上急診醫護人員工作量大,搶救工作繁忙,來不及用標準的六步法規范洗手,這也是影響手衛生依從性的重要因素。
3.2 急診科醫護人員手衛生干預措施
3.2.1 加強宣傳,集中培訓采取形式多樣的手衛生知識培訓,開展集中講座,不斷強化醫護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感染控制意識與技能,將洗手六步法的彩色圖標張貼在每個洗手池上方,既能養成醫護人員自覺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定的習慣,又教給了洗手方法,使之習慣成自然,提高洗手依從性和合格率,在自我保護的同時也注重維護患者的健康。
篇4
【關鍵詞】 兒科病房;患兒;手衛生;監測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202
手衛生是指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其中, 洗手是指醫務人員采用洗手液、肥皂與流動水進行洗水, 以去除手部細菌、污垢、碎屑等;而衛生手消毒是指醫務人員采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從而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外科手消毒是指醫務人員在常規洗手后再進行衛生手消毒的過程[1]。提高手衛生的合格率, 對控制院內感染,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 本院以75例兒科病房患兒為例, 分析患兒手清潔前后手衛生監測合格率,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資料選擇本院兒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住院的患兒75例作為觀察對象, 男女比例為42:33, 年齡8個月~10歲, 平均年齡(3±1.08)歲;患兒的疾病類型包括:消化系統疾病23例, 呼吸系統疾病36例, 其他疾病16例, 其中有靜脈留置針者19例。
1. 2 方法 待患兒直接用手進食或吮指時, 對患兒手指進行采樣, 采樣后指導患兒家長或親自對患兒進行手部清潔, 待清潔完畢后再次進行手指采樣。采樣方法為:并攏患兒五指, 應用浸有無菌生理鹽水采樣液的棉拭子于患兒雙手指曲面由指根到指端來回、轉動擦拭各2次, 之后剪去醫務人員手接觸部位棉拭子, 將剩余棉拭子放入裝有10 ml采樣液的試管內, 送去檢驗科檢驗。
1. 3 評定標準 患兒手衛生監測合格率評價標準為:采樣面積按照30 cm2計算, 并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要求的Ⅲ類環境標準, 細菌菌落總數≤10 cfu/cm2, 不可檢出致病微生物。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手部清潔前后手衛生監測合格率對照 對75例病房患兒手部清潔前后手衛生監測合格率進行分析對照, 患兒手部清潔前僅有7例監測合格, 合格率為9.33%, 平均細菌菌落數為(38±14.17)cfu/cm2;手部清潔后有62例監測合格, 合格率為82.67%, 平均細菌菌落數為(8.3±5.10)cfu/cm2。患兒手部清潔后手衛生監測合格率明顯高于清潔前, 且細菌菌落數明顯低于清潔前,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清潔前患兒手細菌檢出情況分析 對患兒手部清潔前的細菌檢出情況進行分析, 檢出細菌的68例患兒中, 共檢出腐生葡萄球菌27例, 表皮葡萄球菌22例, 微球菌11例, 大腸埃希氏菌6例, 白色念球菌3例, 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黏質沙雷氏菌各1例, 其中有部分患兒檢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細菌。
3 討論
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 我國每年約有8%~15%左右的患兒發生醫院內感染, 由于患兒發生醫院感染, 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嚴重者還會引起患兒死亡。因此, 如何有效的控制院內感染, 也是臨床十分關注的話題。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患兒手部存在細菌, 是導致院內感染的主要因素, 基于這一現象, 加強手部清潔, 對控制院內感染也十分重要。
本院將75例患兒作為觀察對象, 在患兒手部未清潔時進行手部采樣, 通過手衛生監測結果顯示, 患兒在手部清潔前手衛生監測合格率僅為9.33%, 檢出手部細菌包括腐生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腸埃希氏菌、黏質沙雷氏菌、變形桿菌等。對患兒手衛生現狀展開調查, 患兒手衛生監測不合理原因主要是因為患兒及家長對手衛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重視程度不足, 洗手能動性差, 導致患兒經常吮吸不干凈手指, 進餐前不洗手。此外, 醫院方面對于患兒手衛生的管理也不是十分嚴格, 未能詳細叮囑患兒家屬做好手衛生工作, 患兒在治療期間, 吃零食時直接用手去抓, 很少有人洗手后再進食。還有一些患兒由于年齡太小, 大小便管理困難, 在治療期間經常出現隨地大小便, 用過的紙尿褲隨處亂丟的現象, 這樣不僅影響醫院的環境, 造成床單污染, 還容易導致患兒發生院內感染[2]。
基于兒科病房患兒手衛生監測的不理想現狀, 建議醫院從如下三點加強干預與管理:①加強病房管理。醫院需提供給患兒一個相對清潔的住院環境, 病房內設置有蓋的垃圾桶, 方便患兒及家屬丟棄垃圾, 以避免垃圾亂丟現象;②加強衛生宣教。對3歲以上患兒, 以及患兒家屬加強衛生宣教, 使之明白手衛生的重要性, 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針對年齡較小, 有吮指習慣的患兒, 家長也應加強管理, 經常擦拭患兒手指, 盡可能減少手部細菌。③完善病區洗手設施。為每個病區設置洗手設施, 方便患兒洗手, 并配置洗手液、消毒劑等, 指導患兒家屬正確的洗手方法, 以保證手部清潔的徹底性, 杜絕致病細菌滋生[3]。
綜上所述, 兒科病房患兒手衛生現狀不理想, 容易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 臨床應深入分析患兒的手衛生影響因素, 給予積極、有效的干預對策, 盡最大程度改善患兒的手衛生現狀, 降低院內感染率, 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母方, 趙玉蘭, 母楠.住院患兒手衛生現狀分析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專科版(下旬刊), 2012, 5(8)169-170.
[2] 高清華.兒科病房護理不安全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 2013, 20(3):184-185.
篇5
南陽市中心醫院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河南南陽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藥物配制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靜脈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培訓、教育和持續質量改進,并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前(對照組)和改進后(研究組)靜脈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結果 經過半年的培訓教育干預和持續質量改進,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和合格率明顯高于持續質量改進前,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進前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知識考試90分以上(優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員17名,優秀率和總合格率分別為13.9%和47.2%,改進后考試成績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員14名,優秀率和總合格率分別為58.8%和97.2%,改進前后優秀率和總合格率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靜脈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持續質量改進對提高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以及落實手衛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持續質量改進;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手衛生;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0(c)-0062-02
[作者簡介] 席騰飛(1986-),女,本科,河南平頂山,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護師,主要從事護理工作。
近幾年來,醫院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以及降低醫院成本,均成立了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然而配置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環境影響外,配置工作中心人員手衛生也是導致發生醫院院內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1]。因此加強靜脈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的管理能有效的減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手衛生一般是指醫護人員洗手、手衛生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醫護人員在洗手時應使用肥皂或流動水進行洗手,以便去除手皮膚上的碎屑和污垢,且一般洗手的時間為20 s。醫護人員衛生手消毒時一般采用速干洗手液揉搓雙手進行洗手和消毒,以便減少手部的暫居細菌,通常認為醫護人員手部暫居細菌常易引起傳播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研究報道,目前國內醫護人員對洗手、手衛生消毒的依從性較低,主要原因是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和責任感較低[2]。為了提高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本文對我院靜脈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和持續質量改進,并探討改進前后配置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現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6月期間我院靜脈配置中心36名配置中心操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名,女性15名,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為30.7歲,工作時間為2~20年,平均工作時間為8.4年;36名人員中高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21名,初級職稱14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主要負責全院靜脈藥物的配置,包括普通藥物、靜脈高營養液、抗生素和化療藥物等。在持續質量改進前后分別對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合格率以及考試總合格率進行評價。
1.2 方法
對靜脈配置中心工作人員加強培訓、教育以及持續質量改進,提高其對洗手和手衛生消毒意識及相關知識的掌握;同時制定相應的手衛生管理制度以及嚴格執行手衛生6步吸收法。配置中心負責人對配置中心工作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以及相關知識培訓情況進行監督和考察。
1.2.1 手衛生依從性差的原因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部分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觀念薄弱、相關知識欠缺以及責任心不足,覺得洗手麻煩,認為配置藥物時不洗手也未發生藥物污染和醫院感染現象,有些工作人員認為無菌手套可以替代手衛生,戴手套后可以有效的阻止病菌的傳播[3];②配置人員不足,配置工作量較大,配置人員為了盡快完成配置任務,通常選擇簡化洗手和手衛生步驟;③配置中心手衛生制度不完善和落實不到位,在沒有監督情況下,配置人員未進行有效的洗手和手衛生消毒就進行配置操作;④醫院設施簡陋,洗手設備較少,速干洗手液消耗較快,更換速度慢,同一時間內洗手區域較擁擠,使得配置人員洗手不方便,甚至為了節約時間,部分人員未洗手。
1.2.2 持續質量改進方法①完善和落實制度 配置中心應制定手衛生相關考核制度和標準,以及給予相應的獎懲,將每月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納入醫院感染考核中;另外對配置中心人員是否正確掌握和知曉6步洗手法進行隨機抽查考核,并將結果納入績效獎金考核中。
②改善洗手環境 配置中心向醫院總務部門申請,要求改善配置中心洗手設備和環境,增加洗手區域內的設施,如洗手池、速干洗手液、手巾紙以及干手機等,并在洗手區域張貼6步洗手法詳細講解示意圖。
③改進工作流程 配置中心應合理完善配置人員的調配制度,合理利用調配資源,減少配置人員繁重的工作量;同時配置人員在配置過程中應合理安排配置工作順序,務必做到先清潔后污染,這樣可有效的減少洗手次數;另外還應提倡應用速干洗手液或快速消毒劑,進而減少洗手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年限長和職稱高的配制人員應做好幫帶和指導作用,并選擇基礎扎實和責任心強的老同志作為幫教老師,指導新進員工、進修人員和實習生認識手衛生的重要性。
④合理安排和調整工作量 配制中心應根據醫院各科室和病區需配置靜脈藥物的液體量,合理安排和調整人員應承擔的配置量,并提倡人員相互協調和配合的風氣,使每個工作人員能在指定的時間段內完成安排的工作量。
⑤加強監督管理 配置中心應建立中心感染監督小組,進行持續的質量控制,及時制定和修改質量控制相關措施,提高人員對持續改善手衛生執行情況的落實[4]。同時,科室或配置中心負責人定時對工作人員手衛生落實情況進行突擊檢查,并統計洗手液和快速洗手消毒液的領用和實際消耗的數量是否相同。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數據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持續質量改進前后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
經過半年的培訓教育干預和持續質量改進,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和合格率明顯高于持續質量改進前,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持續質量改進前后配置中心人員相關手衛生知識考試情況
改進前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知識考試90分以上(優秀)的5名,80~90分(合格)人員17名,優秀率和總合格率分別為13.9%和47.2%,不合格人數14名,不合格率為38.9%;改進后考試成績90分以上的21名,合格人員14名,優秀率和總合格率分別為58.8%和97.2%,不合格人數為1名,不合格率為2.8%,改進前后總合格率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合格率=優秀率+合格率,見表2。
3 討論
醫院內90%的工作均需醫務人員通過手來完成,大約有30%的院內感染是因為醫院醫務人員洗手和手衛生未落實而傳播細菌和病毒引起的[5-6]。因此,做好醫務人員洗手和手衛生工作能有效的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較差。持續質量改進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主要強調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同時,加強對過程進行管理和各環節進行控制。靜脈藥物配置中心主要負責醫院靜脈藥物的配置,不管其中哪個環節出現疏忽均會導致大范圍的醫院感染,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手衛生是靜脈配置中心最不容忽視和最基本的一個重要環節[7]。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半年的持續質量改進,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合格率以及手衛生相關知識考核總合格率均明顯高于持續質量改進前,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強靜脈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持續質量改進對提高配置中心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以及落實手衛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院各科室手衛生情況讓然存在些許問題,因此在日后工作中醫院應堅持對全院手衛生情況進行持續性的改進。
[
參考文獻]
[1]孟凡堰,陳興錦,韓興權,等.關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思考和建議[J].中國藥房,2010(44):4212-4214.
[2]王佳坤,張月良,甘惠貞,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危害藥品調配的職業防護[J].醫藥導報. 2011,30(9):1257-1258.
[3]史文秀,趙春芝,張久星,等.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用藥安全管理[J].醫藥導報,2012,31(1):122-123.
[4]劉福香,朱亞芳.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質量控制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10):265.
[5]姜小琴.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在醫院的運行與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64-66.
[6]徐麗華,彭婕.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改進護理服務及質量管理的實踐[J].護理學報,2013(8):21-23.
篇6
關鍵詞:醫務人員 手衛生 干預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177-01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各種流行病在全球的擴散,控制醫院感染已成為當今醫院管理的一項重中之重的課題。手衛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大力推薦的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簡單、經濟、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對患者和醫護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受到各國和WHO的高度關注。手衛生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減少醫院損失,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因此,醫護人員要注重手的衛生,預防感染。
醫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和監測的程度是影響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同一地區的不同醫療機構因醫院管理者對手衛生的重視程度不同,采取的手衛生政策和手衛生培訓的差異,手衛生工作的差異也較大。我院是口腔專科醫院,使用的儀器設備、手術器械等材料種類、規格繁多, 操作技術復雜,醫護人員接觸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較嚴重,工作具有特殊性。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略手衛生,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大部分醫護人員缺乏對手衛生的認識,不能嚴格執行手衛生要求。通過實踐證明,科學地分析我院醫務人員手衛生行為現狀,找到差距與不足。通過創造手衛生的氛圍,加強手衛生專項培訓,專題展示、現場演練、洗手培訓、洗手競賽、有獎問答等形式,多途徑、多方式的教育和培訓醫護人員;增加安裝洗手設施、配備手消毒劑、改良手衛生方法,規范手衛生技術,將洗手液和手消毒劑消耗量設為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制定操作性較強的手衛生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約束護理人員手衛生習慣,將手衛生納入醫院感染質量控制檢查標準之中,保持手衛生成為防止醫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醫護人員洗手效果,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2]。
1 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存在問題分析
(1)我院是口腔專科醫院,使用的儀器設備、手術器械等材料種類、規格繁多,操作技術復雜,醫護人員接觸到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較嚴重,工作具有特殊性。醫務人員對洗手的意識比較薄弱。
(2)洗手率低,醫護人員在繁重的醫療護理工作中,手的微生物污染嚴重,其中革蘭氏陰性桿菌攜帶率約20%~30%,并分離到黃金色葡萄球菌等,接觸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時的手帶菌率高達100%[3]。醫生在檢查每個患者后洗手,僅有極少數醫生能做到,大部分醫生做不到,尤其是在查房時,日常工作中,護士常常在完成整個病房的護理操作后才洗手[4],在通常情況下,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約50%人員在未洗手情況下從事醫療護理活動[5]。
(3)管理者重視不夠,沒能提供完善、方便正確的洗手設施,管理人員對正確洗手的操作方法和時間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導和監控也會導致醫務人員洗手達標率不高。
(4)醫院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質控管理及培訓力度不夠。
2 對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干預管理對策
(1)對醫務人員的手進行隨機抽樣檢測,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門診、急診、住院部、檢驗科醫務人員300名,連續觀察記錄調查對象手衛生指征總次數、實際手衛生執行次數以及手衛生設施配置情況、調查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率情況、手衛生知識知曉情況、不同職業比較、不同部門比較、不同職稱比較,進行數據分析。①自設問卷的設計: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設計《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調查問卷》;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檢測:現場醫護人員不知情的情況下,觀察及記錄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
(2)規范洗手技術,改善洗手設施,根據《醫院消毒技術規范》中對醫護人員洗手的要求制作洗手示意圖,將圖張貼至每個洗手池旁,即使于學習又起提醒作用[6]。洗手池手擰水籠頭應改為感應式水籠頭,洗手液的裝置改為感應式,改為紙巾擦手。采用手感舒適的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劑、普通病區流動護士站、治療車上均隨處配備速干手消毒劑等。
3 評價干預管理前后結果分析
(1)通過實施手衛生干預措施,干預項目實施半年后以相同的方法進行觀察與記錄,洗手設施、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合格情況、洗手液和手消毒劑消耗量動態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在干預后的手衛生采樣檢測結果,比干預前提高了40%。使手上微生物的消除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標準。
(2)醫院高度重視,改善洗手設施,為醫務人員創造良好、便捷的洗手環境,加強醫院感染的教育及培訓,感控科加強制度的落實及質控管理力度,使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嚴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確地洗手,自覺地提高洗手的依從性,落實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
我院通過對醫務人員手衛生進行干預管理,制定系統、規范、可行的干預計劃及制度,提高了醫護人員洗手依從性,使醫院感染率下降,降低醫院內感染的風險,對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又力,周斌,胡志東,等.外科術前免刷式洗手消毒效果檢測及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6):650-651.
[2] 尚少梅,王宜芝,鄭修霞,等.促進護理人員洗手行為依從性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6):507-510.
[3] 劉燦蘭,劉虹.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與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8):909-911.
[4] 張潤香,馮偉,熊建球.臨床醫務人員洗手現狀與方法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6,16(10):1138-1139.
[5] 朱惠蘭.加強醫務人員洗手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6,16(5):
篇7
【關鍵詞】 手衛生;外科醫護人員;質控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200-01
有研究證明醫護人員的手傳播細菌感染而造成的醫院感染約占30%[1],經手接觸傳播引起的直接和間接性感染是醫院內感染最常見的傳播方式之一[2]。手的衛生清潔及消毒是降低醫院感染最簡單最經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3]。我院自2011年10月起將手衛生作為醫院質量控制(QC)的重要項目之一,本文通過對2011年10月――2012年3月外科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監測數據分析,深入探討相應對策,從而使各個時機的洗手率明顯提高,院感發生率逐步下降,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1年10月至3012年3月醫院19個外科的醫護人員作為監測對象,其中醫生235人和護士790人。
1.2 方法 分析比較將手衛生作為院級質控項目(QC)前后,外科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和醫院感染發生率的改變,統計分析質控效果。各科室院感質控員每周隨機觀察醫護人員按照WHO五大手衛生時機,執行手衛生情況。每月將觀察監測結果上報到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每月隨機選取6個科室復測,并進行數據比對,P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
2 結 果
3 討 論
3.1 加強手衛生培訓 本院自從將手衛生作為院級質控項目以來,醫院感染管理科對外科醫護人員進行為期半年的手衛生知識培訓,旨在提高醫護人員對手衛生的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洗手的正確性和依從性。
3.2 加強手衛生管理 外科系統各科兼職質控人員與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院科兩級監測均采取不定期、不定人的方式進行,特別是注重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每月匯總撰寫院感簡報時,進行問題通報,旨在警示全院醫務人員。
3.3 手衛生設施的配備 完善合理的手衛生設備,配備非手觸式開關的流動水裝置、按壓式洗手液;針對接觸病人前洗手率低的問題,為了方便醫生護士攜帶,保證隨時使用,購置小包裝速干手消。
總之,外科是我院院感的高發區,通過一系列質量控制措施的實施,醫護人員按照WHO五大手衛生時機,執行手衛生規范明顯較前提高,從而有效地減少因手衛生處置不當而引起的醫院感染,院感發生率逐漸下降。
參考文獻
[1] 方桂珍,于杭英.醫護人員手衛生現狀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09,21(3):31.
篇8
關鍵詞:品管圈;手衛生執行率;手衛生正確率;醫護人員
《WHO醫院獲得性感染預防控制指南》指出,醫院感染將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醫院內工作人員的手是接觸患者或帶分離菌株物品最頻繁的部位,被污染的手是導致醫院感染重要媒 介[2]。手衛生是醫院感染預防控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干預措施,通過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率、正確率成為手衛生的關鍵,而我科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欠佳一直是我科需要解決的問題。"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活用科學統計工具、品管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3]。我科室醫務人員于2013年9月~2014年4月份開展“品管圈”活動,主題為: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及正確率,通過真因分析并擬定對策實施,并在活動結束后2年內進行持續效果跟蹤,臨床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有明顯提高。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3年9月23日~27日將老年醫學一科全體醫護人員手衛生正確率、執行率自查得到數據作為常規組(未開展品管圈前),2014年4月7日~12日老年醫學一科全體醫護人員手衛生正確率、執行率自查得到數據作為對照組(開展品管圈后)。其中全體醫護人員包括醫生7名,護理人員11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QCC小組 在醫院質控辦的組織下,與院感科聯合在本院老年醫學一科成立QCC小組。通過自愿參與原則,由不同年齡、職稱的醫護人員報名參與,其中圈員10人,圈長1人,輔導員1人。
1.2.2主題選定 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提出臨床工作中困擾醫護人員工作的問題,通過羅列主題后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QCC主題,為"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及正確率"。
1.2.3現況調查及目標設定 使用《WHO手衛生查檢表》以隱蔽式查檢方法[4]在老年醫學一科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1w的查檢,后按手衛生執行率=醫務人員實際手衛生執行數/醫務人員應該執行手衛生次數×100%,手衛生正確率=醫務人員正確執行手衛生數/醫務人員執行手衛生的次數×100%進行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手衛生的正確率、執行率的現況分別為46%、65%。參考2011版《等級醫院評審要求》及華西醫院手衛生執行率的改善現況,制定出改善目標為手衛生正確率達到100%、執行率≥75%。
1.2.4原因分析及真因驗證 通過頭腦風暴,圈員從患者、醫護人員、環境、設施、流程多方面綜合尋找可能引起手衛生執行率、正確率低的原因為: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不強、手衛生設施不夠方便、工作忙來不及、洗手液傷害皮膚、搶救時來不及、缺少手衛生標識。然后開展為期1周的真因驗證[5],在科室內進行隱蔽式的手衛生查檢,查檢后與每位未執行手衛生醫護人員進行討論,了解現場工作中影響手衛生執行率及正確率的真因,統計后共有4條:①忘記手衛生(手衛生意識不強)。②手衛生設施不方便、取用量不確定。③手衛生消毒液對醫護人員皮膚有損傷。④新入科人員手衛生無專項培訓。⑤工作忙來不及4條真因。
1.2.5對策制定 針對4條真因,制定對策并進行實施。
1.2.5.1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不強 ①樹立榜樣[6]:科主任親自動員,進行《手衛生》授課。②加強手衛生宣傳:在病區內、洗手池、治療車、查房車等醒目位置張貼提醒洗手及六部洗手法的標識[7];在科室中鼓勵醫護人員及家屬繪制“手衛生主題漫畫”選取最優者作為科室電腦的屏保,在科室營造重視手衛生的氛圍。③采用獎罰機制:每周在晨會中隨機抽取醫護人員進行手衛生操作的演示,提高醫護人員對手衛生的正確率;每月以隱蔽式自查和院感科隨機抽查相結合監測科室內手衛生執行情況,按監測結果評選一名手衛生執行最佳者頒予"手衛生小衛士"獎狀,在科室中給予表揚,對于不達標的人員負責科內下月手衛生課程的培訓,以上措施均與個人績效掛鉤。
1.2.5.2手衛生設施不方便、取用量不確定 ①增加病區內免洗手手消毒液的數量,確保在每間病房內可以方便取用,規范手消毒液的放置架,方便醫護人員可取到足夠快速手消毒液。②規范診療區域洗手池旁用物,備齊:洗手液、擦手紙架、一次性擦手紙、手衛生提示標識、手衛生圖譜手衛生物品。
1.2.5.3消毒液對醫護人員皮膚有損傷 在院感科協助下,選擇符合醫院要求且含有護膚成分,對皮膚無損傷的快速手消毒液替換科室中現有手消毒液。
1.2.5.4制定新入科人員手衛生SOP 制定新入科人員手衛生規范化培訓內容及流程,對每位新入科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1.2.5.5醫護協作,調整工作流程 調整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流程,如部分非空腹采血、靜脈注射均放置于患者當日補液前進行,相對減少手衛生次數。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醫學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率及正確率 科室內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從46%提高至75.2%,手衛生正確率從65%提高到100%。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2.2效果追蹤 品管圈活動結束后2014年度1次/月、以后每季度1次進行效果追蹤,均能達到預期目標,見圖1、圖2。
3 討論
3.1醫務人員手衛生的重要性 手衛生作為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工作之一,越來越被重視,衛生部開展的“醫院管理年”“醫療質量萬里行”等活動中都有手衛生方面的要求,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中更對手衛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我科內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不高,因此,本期品管圈主題"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率和正確率",改善措施中強化手衛生意識、加強手衛生培訓目的是使醫務人員在相對集中的手衛生宣傳、培訓中形成規范的手衛生意識,盡可能的提高手衛生的依從性、規范洗手的步驟,并養成一種習慣,使之能夠自覺行動。通過本次活動科室內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有明顯提高,但是在工作繁忙時、急救時手衛生依從性的改善不明顯,在后期效果追蹤中手衛生執行率沒有進一步提高,這些將是我們在以后不斷注重改善的重點。
3.2開展品管圈活動的有效性 我院邀請了康程醫院管理公司對我們進行品管圈的授課及全程輔導,在授課中學習了資料收集與原因分析法、實施步驟與方法、PPT制作技能、QCC七大手法等,讓臨床護理人員可以。臨床護士工作的積極性被很好的調動,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對于自己總結提出的對策均能很好的執行,還能積極督促科室內醫護人員積極落實。
參考文獻:
[1]申正義.全球醫院感染控制概況[R].預防醫學學科發展藍皮書(2006卷),2006.
[2]李娜,梁智斌,王文娟,等.消化病房重癥監護室感染的相關困素分析并探討預防措施[J].醫學綜述,2013,20:3801-3802,3805.
[3]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
[4]胡必杰.手衛生最佳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6-28.
[5]張幸國.中國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上海: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8-30.
篇9
關鍵詞: 手衛生;落實;院內感染;控制;ICU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spital staff hand hygiene and the ICU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control group was the icu patients who stayed more than three days from July 18, 2010 to Sept. 18, 2010,during the checking, operation, treatment, caring process, the staffs we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habits of washing hands, towels and hand disinfection, which had no superv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nd hygiene, and the departments were not equipped with papertowels,too.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he icu patients who stayed more than three days From 25 September .2010 to 25 December .2010, duiring the checking, operation, treatment, caring process, the staffs wer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and hygiene and hand disinfection, which were supervi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nd hygiene, and the departments were equipped with paper towels and rapid hand-disinfectant; Then study the two groups in hospital infection cases, the hospital infection strain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Results implement of hospital staffs’ hand hygiene practic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ICU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p <0.05); nosocomial l infection occurred in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acteria (p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r (p <0.05). Conclusion conscienti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nd hygiene practic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reliev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can save medical costs for patients.
[keywords] Hand hygiene; Implement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ICU
院內感染是一個無形且無情的儈子手,當前醫院工作的一大重點就是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重癥監護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區,也是院內感染高危區,而工作人員手部衛生對控制ICU院內感染至關重要。衛生洗手或手消毒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表1 兩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
組別
n
性別
年齡(歲)
機械呼吸支持(d)
人工氣道(例次)
男
女
氣管切開
氣管插管
實驗組
95
70
25
57.21±18.32
11.16±11.51
10
28
對照組
93
72
21
56.25±21.85
10.22±10.14
8
25
x2
7.5
0.97
t
0.21
0.62
p
>0.05
>0.05
>0.05
>0.05
2 研究方法
.1 實驗組認真落實手衛生規范,按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工作人員做好洗手和手消毒:科室每個病床床尾配備快速手消毒劑—潔雪,洗手池旁備擦手紙;工作人員接觸病人前后按要求進行洗手和手消毒并督促實施。
2.2 對照組科室沒有督促工作人員進行洗手和手消毒,工作人員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洗手知識和習慣洗手、擦手。
2.3 質量控制
2.3.1 組織全科工作人員進行洗手和手消毒技術培訓并考核過關;通過學習消毒技術規范,提高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預防控制的意識和手衛生的遵從性,規定工作人員接觸病人前后均進行洗手和手消毒,科室主任、護士長、辦公室護士督促落實。
2.3.2 本組數據采用x2檢驗。
3 結果
表2資料用x2檢驗得出:認真落實手衛生規范能有效的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減少院內感染發生例次(P<0.05);院內感染發生菌種數也有所減少(P<0.05);縮短病人住院日(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2 認真落實手衛生規范院內感染發生例次、院內感染發生細菌種類、平均住院日比較
組別
n
院內感染發生數(例次)
院內感染發生細菌種類數
平均住院日(d)
實驗組
95
13
7
12.5
對照組
93
30
17
25.5
4 討論
4.1 我院icu2002 年10 月成立,科室院內感染率較高21%左右,到2010 年,我院icu院內感染發生率達30%左右,2010 年7、8、9 月連續發生同一細菌3 例及以上感染,感染科、醫務科、護理部、科室一起尋找院感發生的原因,共同討論提出整改措施,討論結果手衛生落實情況較差;科室停業整頓一周,恢復收住病人要求醫務人員認真落實手衛生并做好督促工作。
4.2 醫院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不能嚴格地執行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制度;致使感染源傳播。醫院工作人員的雙手是致病菌傳播的主要媒介[1]。手衛生與院內感染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手衛生是預防、控制和降低院內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法[2]。提高洗手行為依從性,保持手衛生,才能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發生。
4.2.1 資料中對照組醫務人員沒有認真落實手衛生規范,手衛生的依從性只有32.7%,洗手后工作人員在工作服上或用自備毛巾擦手,這樣導致細菌通過醫務人員的手傳播,導致院內感染發生。
4.2.2 資料中實驗組科室認真分析院內感染發生的原因,從手衛生落實開始,預防院內感染的發生;實驗組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95.04%,洗手后抽樣細菌檢測合格率98.3%;資料統計數據顯示院內感染發生率從32.3%下降至13.7%;發生院內感染細菌種類有明顯減少;病人住院日數明顯縮短,從而減輕病人痛苦,節約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
院內感染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延長患者住院時間、降低醫院病房周轉率、影響疾病的預后,而且還給患者、醫院和社會帶來不應有的巨大經濟損失,造成國家衛生資源的巨大浪費。盡管手衛生是控制院內感染的最基礎環節,對控制院內感染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但在臨床的執行起來卻相當不易。因此,如何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相關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洗手行為的依從性,改善醫院工作人員的手衛生狀況,切斷這一傳播途徑,是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措施,希望大家能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燕杰,周冠群.醫院工勤人員手衛生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90-191.
[2] 杜凌霞.加強手衛生的管理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2):172.
篇10
【關鍵詞】 護理管理;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1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448-02
近幾年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率在不斷提高,這對于醫院的聲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穩定。在醫學界,醫院感染還是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目前其已經成為一種公共衛生問題,也普遍受到人們的關注[1]。醫院的護理人員對于醫院感染具有一定的責任,其承擔著很多醫療操作,所欲對于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護理人員需要承擔的更多。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在各個環節的操作質量決定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質量。在本次研究中探討分析護理管理的各個環節來加強護理感染控制組織結構建設。
1 加強組織結構建設,制定并且完善規章制度
1.1 制定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同時嚴格落實 需要依據醫院感染的相關管理法律、規范和標準要求,同時制定出并且完善醫院的各項相關制度,職責以及操作流程。醫院需要制定科室醫院感染的工作管理手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標準操作規程[2]。護理部門需要加強對護理工作的督查力度,每個月需要對各個臨床科室督查,同時需要通報在督查中發現的各個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和反饋,還需要對此進行糾正,對科室的整改糾正情況進行效果評價。各個臨床科室需要加強自查自控,并且保障各項制度落實到位。
1.2 加強組織結構建設,發揮護理感控網絡的作用 根據相關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科主任、護士長、監控醫生以及監控護士組成的科室醫院感染防控小組進行完善管理,充分發揮好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絡的作用,責任到人[3]。
2 加強護理管理措施,提高感染控制力度
2.1 加強對于護理人員的培訓,同時強化感控意識 醫院的新進或者實習護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主要培訓護理人員的無菌操作技術、手衛生、多重耐藥菌隔離原則以及醫療廢物的處置流程。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需要進一步強化,可以進行知識培訓班的形式,并且定期進行檢測。還可以舉辦宣傳周以及張貼海報的形式進一步宣傳和強化,要讓每一位護理人員提高醫院感染意識。
2.2 遵循無菌操作流程 無菌技術是每一項護理操作的基礎,每個操作環節和過程都需要做到無菌處理。護理人員不論是采取侵入性操作還是非侵入性操作,都需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流程。對于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留置尿管等等護理操作更加需要做到避免感染的危險,切實遵循無菌操作的相關流程。
2.3 加大宣傳力度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 洗手對于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是一個非常簡便和有效地措施。根據相關制定規章的相關內容,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需要提高手衛生設施的便捷性和效果[4]。醫院的病房和診療區都需要配置好感應式水龍頭以及抗菌、干手設施。醫院還需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宣傳培訓,在醫院醫護工作站的電腦屏保上設置手衛生的宣傳標語。可以拍攝手衛生的宣傳片來加強護理人員對于手衛生的重要性,在電梯口貼上手衛生的宣傳標語,從而營造手衛生的氛圍,加深護理人員對于手衛生的意識。
2.4 嚴格落實消毒隔離制度 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為消毒和滅菌。護理人員需要深知消菌滅毒的重要性,遵守相關原則,對于進入人體的醫療器具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對于接觸皮膚黏膜的醫療器具也必須消毒滅菌[5]。對于空氣、物體表面、消毒劑以及消毒滅菌物品都要有相關記錄。護理人員還需要對相關器具進行檢查和督查。
2.5 加強多重耐藥菌患者的管理,防止院內傳播 醫院需要制定多重耐藥菌隔離制度,優化監控流程,對多重耐藥患者需要提醒醫生開接觸隔離醫囑,并且在患者床尾掛接觸隔離標識,在床頭放置手消毒劑以及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接觸隔離相關措施,做到有效預防和控制剁成耐藥菌在院內的傳播,從而從根本上保證患者的安全。
3 結 果
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從2009到2012年在不斷下降,2009――2012年的醫院感染率分別為4.2%、3.7%、2.6%和2.3%。手衛生依從率以及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都有明顯的上升。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從2009年的73.8%上升到2012年98.7%,手依從性從2009年的14.7%到2012年的41.2%。
4 討 論
在進行醫院感染控制時也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在醫院感染知識培訓不充足會導致護理人員對于防范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不足,護理人員可能會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護理操作的技術。對于出現的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進行完善[6]。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才能夠防范細菌耐藥問題,護理人員的各項操作技術的規范性和準確度也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率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總而言之,加強護理管理對于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建英.護理人員與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療前沿,2011,6(13):67,15.
[2] 黃喜鳳,張生琴.臨床護理人員手衛生調查及干預策略[J].甘肅醫藥,2011,30(10):635-636.
[3] 尚秀娟.李素新,李廣茹,等.護理管理在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7):3669-3670.
[4] 慶鳳.張俊麗.護理管理與醫院感染的控制[J].包頭醫學,2011,35(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