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范文
時間:2023-09-18 17:59: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春期青少年叛逆心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青少年叛逆行為的表現類型和特點分析
由于青少年時期是身心健康趨于定型的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發展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易導致叛逆行為的產生。青春期叛逆行為的表現類型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業不適應的行為
它主要包括了青少年在學業方面的叛逆行為,指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學習困難,如: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其行為均與學習有關。
2、生活不良行為
主要是指青少年在課余生活上的行為偏差,枯燥而單調的文化課學習生活滿足不了他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產生不滿或厭倦心理,為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他們就會盲目去社會上尋求刺激和所謂的歡樂。
3、非社會行為
非社會行為在其造成的危害上來看,它并不直接影響社會和他人,但對青少年個體來說,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比如:離家出走,自殺等行為,它影響到了青少年自身的身體健康發展,還影響到了和諧家庭的構建。
4、反社會行為
叛逆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危害到社會,觸犯到法律,但卻具有發展為違法犯罪行為的隱患,比如:打架斗毆,威脅他人等非道德行為,而反社會行為就觸及到了社會和他人,給他人造成了直接的傷害,包括了各種犯罪違法行為。
透過青少年青春期叛逆行為的類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特點:盲目性、連續性、模仿性和逆反性。青少年容易沖動,會選擇比較簡單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他們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和阻止,會繼續將這類行為當做處理事情的最佳選擇,進而形成習慣性的行為,產生連續性的叛逆行為。同時,青少年求知欲望強烈,喜歡去模仿不良的行為而導致叛逆行為的發生,他們渴望獨立和自主,對于家長或教師他們會表現出強烈的排斥性行為。
二、青春期叛逆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青春期的青少年們之所以會產生多種叛逆行為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既受到青少年自身各方面的發展因素影響,也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同時,在他們成長中還會受到來自同輩群體的影響,以及社會環境和社會各種誘導因素的影響。
1、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時期的思維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為叛逆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實現基礎,同時,青春期的青少年隨著身心成長發展,在性方面開始逐漸成熟,激素催化下,使得青少年面對家長和老師的各種嘮叨教導,開始表現出不耐煩和回避的情緒,有時甚至出現完全逃離和背離的行為。
2、家庭影響因素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影響青少年不同的性格產生,在一個不良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家庭不良因素無形中會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這種壓力的壓制下會讓孩子漸漸地產生叛逆心理,進而產生叛逆行為。
3、學校影響因素
學校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和社會化的重要環境,學校中的各種不良因素會對青少年的叛逆行為產生催化作用。教師的教導方法和思想不當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作用,使學生產生抗拒和假裝接受的心理,進而導致學生的叛逆行為產生。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會用成績來說明一切,促使學生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4、同輩群體影響因素
青少年在成長中,同輩群體對其的影響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青少年同輩中,他們因為有共同的話題和愛好就會產生共同的行為傾向,并會在一定程度上去模仿他們認為對的行為,在不良同輩的影響下,就會使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偏差行為,導致叛逆的產生。
5、社會影響因素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信息傳播的影響,社會不良信息通過各種網絡迅速傳播,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信息傳播到青少年眼中,對青少年造成負面的影響,除此之外,一些本來用于警醒青少年的信息,在青少年的理解范圍內卻被負面的消化理解,進而對他們造成不良的影響。
三、青春期叛逆行為的教育對策
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既是正常發生的行為,又是需要被正確引導和教育的行為。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青春期叛逆行為的教育反思進行分析。
1、家庭教育
現代社會中,許多家庭遇到已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忽視了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內心成長和發展。在家庭教育中,當家長遇到叛逆的孩子,首先應該學會冷靜的思考孩子的叛逆原因,在了解其原因的基礎上,再找解決的對策。對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家長應避免使用強壓的做法,這種做法,雖然能顯示家長的威風,可卻會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的的叛逆,就像壓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彈得越高。其次,對叛逆期的孩子,家庭應該給予更多地關心和尊重,在生活上,應該關心愛護他,并且要給予他一定的空間,讓他自由的成長,并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將心比心,讓孩子體會到家人的關心和愛護,以此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安撫的作用。
2、學校教育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和成長的主要環境,作為教育者,面對叛逆的青少年,應該善于體諒他們的情緒和狀態,體諒他們的困境,不能選擇硬碰硬的方式,要善于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班級里的學習成績分數比上比下等現象,無形中都對本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們施加了壓力,在壓力下他們只會選擇逃避和逆反的行為來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教育者,應該用心發現每位學生的有點,天賦和才華,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去帶動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長,叛逆的青少年都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這種青少年一般更具有創造力,精神上更加獨立,若能指導他們樹立人生目標,將其往正面方向引導,定能成為可造之才。
篇2
關鍵詞 青春期 必然性 普遍性 角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志碼:A
Puberty Misunderstood by Adults
LIN R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As the adults' perspective, education and social factors, they misunderstand puberty on varying degrees. It has negative effects for the individual's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even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he adults must be on the adolesc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necessity, to eliminate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puberty, the correct treatment of adolescence, to ensure that individuals get a good development of puberty.
Key wordspuberty; necessity; universality; adults' perspective
在很多成人的眼中,青春期就是一個問題時期,對待青春期也就是在對待一個讓人覺得棘手的問題。所以,很多成人就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應對青春期個體發生的各種變化,期望藉此使個體能順利健康地渡過這一時期。然而現實中,在成人營造的這種對待問題的氛圍中,青春期變得麻煩重重,個體在青春期的發展往往受到消極影響甚至嚴重阻礙。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通過反思,我們發現成人將青春期看成一個問題,是對青春期的誤讀,在這種誤讀的前提下,人們選擇了錯誤地對待青春期的態度和方法,自然得不到想要的良好效果。
1 成人眼中的青春期
在成人看來,個體一旦進入青春期,就會變得叛逆、閉鎖、過分關注自己,對異性感興趣、情緒多變且消極情緒較多等。其具體表現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個體與成人的關系,特別是與父母親的關系變得疏遠。個體不再熱衷于向成人表達和傾訴,對成人主動發起的溝通和交流也經常表示不屑和抗拒,對成人提出的各種建議、要求也常常置若罔聞、不耐煩甚至正面反抗。要求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如果覺得自己的空間被人侵犯,就會表示不滿和抵觸。其次,在成人眼中,青春期個體變得很愛面子,也很追求所謂的個性,這常常使個體花很多的心思和時間去修飾自身的外貌、體態、語言、舉止等。再次,青春期個體情緒的穩定性較差,容易波動起伏,并且其中的負性情緒較多,所以感覺青春期的個體常常表現出情緒低落,容易發怒、沮喪、焦慮等。
2 還原真實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否真的像成人認為地那樣問題重重呢?我們通過還原真實的青春期,才能作出比較。
首先,青春期是個體身體發育的鼎盛時期及性成熟時期。①在青春期當中,個體會經歷身體上的發育和成熟,這是個體在身體上由孩童轉變為成人的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經由這一過程,個體的身體在外形、體能和性生理方面都逐漸趨近于成人。如果沒有這些變化,我們根本就不能想象個體怎樣才能發展為成年人。其次,青春期個體心理行為上也會發生必然地變化和發展。但相比于身體上的發育和成熟,青春期個體心理行為上的變化和發展卻讓成人難以理解和接受,認識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也更難,這是導致青春期被誤讀的主要原因。
青春期個體心理行為上呈現出的特點,主要是受到青春期個體身體的發育,認知的發展和外在社會因素的影響。比如青春期個體具有情緒多變的特點,就與青春期個體身體的發育有關,因為青春期個體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正處于發育階段,大量的神經連接處于改造狀態,②而前額葉皮層對人情緒的調節控制有重要作用,所以這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個體情緒容易起伏變化。另外,青春期個體的閉鎖和叛逆也是正常的現象,身體上的成熟讓青春期個體具有了強烈的成人感,在希望他人能把自己當作成熟、獨立、有個性的成人來對待的同時,個體也努力的將自己塑造成成人的形象。而此時個體出現的閉鎖,正是青春期個體建構新的自我所必需的,③按照埃里克森的說法,青春期個體要建立自我同一性,避免同一性危機,而避免危機的主要方式是主體通過反思或反省活動對自我重新建構,④個體要反思和反省自我就必須將視線轉向自己的內部世界。除了自我建構的需要,此時的個體還通過對成人的觀察和學習,明白內心的一些想法、觀點和主張,是不應該在沒有考慮的情況下不加區分,不分場合地對別人講的,說話做事要考慮責任和后果,這其實是社會責任意識成熟以及個體社會適應成熟的表現。而在成人看來,個體似乎就此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將自己的內心閉鎖起來。同時,成人眼中青春期個體的叛逆,也是個體追求自身成長的自然表現,比如此時的個體開始出現情感自主性,即個體與父母的情感聯結減少,開始尋求家庭以外的情感聯結。研究發現,個體這種情感自主性的發展是有利于個體社會適應的。⑤除了情感自主,青春期個體還會在很多方面尋求獨立和自主,正是由于這些“叛逆”,個體最終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3 成人誤讀青春期的原因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成人在很大程度上誤讀了青春期,導致誤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角的影響。成人對待青春期的認識,大多數時候是基于自身的立場。成人的理想,應該是個體要像孩童時期那樣的聽話乖巧,又要像成人那樣懂事理性。顯然,處于青春期中的個體在這兩方面都不能滿足成人的需求,因為如前所述,此時的個體處于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個體要擺脫兒童狀態,所以就要尋求獨立和自主,而個體有還沒有完全進入成人狀態,還在不斷的努力、嘗試和調整自己,因此,站在角上,加之成人比未成年個體更具有話語權,青春期個體就被貼上了閉鎖、叛逆等標簽。
第二,教育的影響。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處于青春期中的個體,也正處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個體的學業被放在了第一位。然而,青春期是個體個性成長和人格完善的關鍵時期,從個體一生發展的來看,這是一個更重要,影響更深遠的方面。當前的教育并沒有對這一方面有足夠的重視,而是對個體學習成績的片面追求,這在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成人對青春期的誤讀,認為良好學習成績的獲得遠比個體人格的發展和完善更為重要,因此把青春期個體在追求個性成長和人格完善過程中表現出的特點當成是問題和缺點,認為其妨礙了個體對學業的追求。
第三,社會的影響。一方面是社會的各種輿論,處于青春期當中的青少年個體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整個社會都是比較關注的。通過社會輿論,成人會了解到各種關于青春期的研究、調查和描述,這些內容有的本身可能是片面的,有的是成人對內容本身存在曲解,因為在宣傳和講解的過程中,會比較偏重描述出問題的方面,導致成人存在青春期就會出現問題這樣的錯誤理解。另一方面,一些現實的社會問題也導致成人不能正確理性的認識青春期,比如目前,工作就業難度的增加,對各種生活、生產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使成人在本人承受巨大壓力的同時,也對青少年個體的未來深感擔憂,這使成人無暇顧及青春期的各種特點會帶給青少年怎樣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更注重個體能按照成人認為的更正確、更有前途的方向去發展,也就是看中青少年個體發展中獲得的技能和實利,而如果青少年個體對此表示異議,成人就會覺得青春期個體是叛逆的、存在嚴重問題的。
4 消除誤讀,正確對待青春期個體
班杜拉寫到:“如果一個社會把‘十幾歲的少年’稱為青少年,并且期望他們在行為表現中具有反抗精神、變化莫測、草率從事即行動粗野,如果這種形象由宣傳工具反復強化,那么,這種文化對青少年的期望會迫使他們變成反抗的角色。這樣,一種錯誤的期望就可能起著唆使和保持某些角色行為的作用,反過來,有加強了原來那種錯誤的信念。”
這描述了一個惡性循環,要將循環打破,就必須消除成人對青春期的誤讀。到達成這一目標,成人首先要走出角,客觀理性的認識青春期,深刻理解青春期各種變化和特點后面隱藏的必然性。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青春期個體的各種表現和可能犯的錯誤。要了解個體當前的各種表現對其一生發展的重要性,也要清楚很多時候,青春期個體所犯的錯誤是其在人生道路上摸索前進時犯的積極的錯誤,盡量不要把這些錯誤歸結為道德、品行等的緣故,也不要把青春期個體普遍的錯誤歸結為特殊個體的嚴重問題,當青春期個體犯錯誤的時候,應該能夠理解并施以適當的干預和引導。最后,如果個別個體如果存在真正嚴重的青春期問題,則應該盡可能尋求專業的幫助,對個體進行適當的治療和干預,幫助個體走出困境,繼續其正常的發展。總而言之,如果我們真正的關心青少年,期望其在青春期有良好順利的發展,我們就要盡可能地還原青春期本來的面目,對青春期個體要有足夠的愛、理解和尊重,同時也要施以必要的引導,才能達成我們最初的美好愿望。
注釋
①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47.
②雨菡.青春期情緒不穩是正常的生理現象[J].健康,2007(1).
③王國鈞.閉鎖性:青春期心理成熟的外部表征[J].教育科學,2006(6).
篇3
叛逆心理似乎每個學生都有,只是多少的問題,可一旦叛逆心理特別突出和嚴重,將會影響學習和家庭。那么,青少年為什么會產生叛逆心理呢?
1.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生理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們的心理隨著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特征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煩躁心態和對抗情緒。
2.青少年心理狀態呈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們覺得這時候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呈現出一種幼稚的獨立性,表現出“小大人”的某些特征,并未成熟的他們會處在反抗期內。
3.這個階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空前增強,各種媒體思潮對其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和沖擊,促使青少年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意識來滿足自我和好奇心。
4.應試教育和家長過高的期望都化作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使他們的內心感到極度的惶恐、焦慮和不安。另外,獨生子女的孤僻、自私、冷漠以及生活中的無聊情緒,也是叛逆產生的“沃土”。
許多青春期的學生脾氣由溫順乖巧變得暴躁倔強,甚至會說一些過火的話、做一些過激的事,對此,老師和家長往往由惱火變得發火。這樣做不僅于事無補,相反會使有些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出現此種現象,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每當孩子說出過火的話、做出過火的事的時候,想辦法“熄火滅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決不能以“火”壓“火”,更不可火上澆油,給孩子在心理上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
2.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就要保護他們的隱私,父母不能侵犯,但從孩子平常的言行應該猜得出他們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縱的方式管理孩子, 讓他們像風箏一樣,既可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又能控制他們的方向。這樣做才能有利于平安地度過青春期。
3.經常適時找孩子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徹底摒棄家長作風,學會和孩子平等對話,平等地交流,只有打開孩子的心扉,我們才可以對癥下藥。
教師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教師應該在理解和愛的基礎上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疏通心理,釋放他們的心事。事實證明,受歡迎的老師要比不受歡迎的老師的效率高得多。
2.教育有強烈叛逆心理的學生,應該從尊重與賞識開始。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我們應該堅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信。贊賞學生、鼓勵成功是師生感情的催化劑,并將激發學生的內動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抬起頭走路。蹲下來,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3.應該像教給學生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問題一樣,把青春叛逆期的防治列入正式的課程。教給學生這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對自身的行為和思想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從而達到自我矯正和自我修復的目的,我想這一點非常必要。
案例分析:
一次第三節課剛下,班里的大王跑到我的辦公室里對我說:“老師,小明在教室里哭……”我急忙說把他給我叫來。一會兒,小明淚流滿面地走了進來。我著急地問:“小明,怎么了?身體不舒服嗎?”他提高了聲音說:“我心里難受,我活得很累,我想給我一把寶劍,我立馬上天堂……”此時此刻,我的腦袋被眼前這個孩子驚蒙了,并一時不知所措。
晚上下班回到家里,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下來。坦白說,小明自從來到這個班里,各方面一直表現得很優秀。可為什么現在情緒如此不穩定,且喜怒無常,常為一些小事和同學爭吵,對任何事物都持懷疑態度,逆反心理嚴重?等我的思緒稍調整后,我和小明的家長進行了溝通,原來小明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小明跟著爸爸和爺爺奶奶生活。以前還好,可近段時間,自己總是呆呆地在自己的臥室里;并且蠻橫霸道,即使犯了錯誤,爺爺、奶奶、爸爸也不敢批評他,否則他就哭哭啼啼地喊著說,他的媽媽不要他了,爸爸對他也不是真好;有時小明還以不吃飯來對抗家人對他的批評。聽了小明爸爸的傾訴,我的心情再次沉重起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時常把小明叫到辦公室里,給他講名人承受挫折的故事,經常詢問他有沒有不高興的事,以給他傾訴和發泄的機會。同時,針對小明的爺爺、奶奶、爸爸為彌補不健全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且犯了錯誤也不敢批評的現狀,幫助家長轉變觀念,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和輔導,使學校與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孩子良好心理的形成。
篇4
關鍵詞:中職生;叛逆心理;成因;對策
在教育和教學中經常聽到有些教師抱怨現在學生不聽話,難管。究其原因是青春期中職生的心理特征和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影響造成的。中職生的叛逆心理大致可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主動型叛逆心理的表現方式是,被教育者因對某些現象或事物有片面的看法,從而有意識地與教育者的教育行為進行抵抗。如有些學生認為,因為自己成績不夠理想,所以老師總是故意找自己的茬,為了發泄對老師的不滿,便公開尋釁挑事,處處與老師作對,上課頂嘴,作業不做,逃課扎堆,甚至還組建“小群體”。由此可見主動型叛逆心理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具有較強的進攻性和破壞性,影響較壞。被動型叛逆心理一般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影響刺激下,反映出來的違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狀態。被動型逆反心理帶有一定的動搖性和隨意性,只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較易診治的。
中職生叛逆心理的出現,與學校教育、家庭情況和社會影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的學生異于幼時,其一,他們獨立意識強,表現欲望高,喜歡標新立異,想以獨特的見解或舉動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其二,好奇心理加重,有別于幼時被老師和家長叮囑就會乖乖聽話不去做某些事,青春期的學生已經有獨立行動的自由和能力,對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只會引起他們更強烈的好奇心;其三,對立心理,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一旦持有否定態度,也會對對方的觀點、行為持否定態度,譬如總是被批評的學生,其叛逆情緒要比受表揚的學生來得更為強烈;其四,偏激心理,這一階段的學生社會閱歷尚淺,看問題過于簡單或片面,從而引發其看待事物的偏激態度。
二、家庭教育不當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很多父母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優越的生活環境,選擇在外奔波,甚至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進寄宿學校,他們都認為孩子在這種全封閉的學校一定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到最后總是事與愿違,當孩子回到家,他們發現與孩子基本上沒有共同語言,或者是因為小事就爭得面紅耳赤,繼而不歡而散。曾經有一個家長打電話跟我說,她和丈夫每天早出晚歸,全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更優越的環境中成長,可是一回家發現與孩子基本上沒有共同語言,有時問一下她們的學習情況他們都愛理不理的,甚至覺得父母很煩。為什么她們現在沒辦法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呢?后來我與學生慢慢接觸,發現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可是平時寡言少語,我通過長時間與該學生接觸,才發現她其實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孤僻。當談及她和父母的關系時,她跟我坦言,她是獨生女,父母平時很少回家,她平時感覺很孤獨,而且父母一回家并沒有關心她的所思所想,而是總是關心成績排名,這讓她覺得很郁悶。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父母的家庭教育不當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
三、學校教育不當
學校是中職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中學的學習生活是他們性格的轉折點。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對學生性格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生所提出的要求過嚴過急,并經常在人多的場合下對其進行嚴厲訓斥、惡語批評或者其他傷害學生自尊和人格的行為,由此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反抗對立情緒,拒絕接受教師的說教和要求,甚至故意對抗。還有教師處理問題不公正也造成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更會造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與對立。
通過以上對中職生叛逆心理的成因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要想讓中職生擁有健康的心理,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全力配合,需要建立在了解他們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家長需要改變教育方式。家長要注意多觀察,多與子女進行溝通。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心理變化頻繁,對周圍人的態度敏感,不能再采取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和態度。孩子的未來心系家長,家長需要在平時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的成長狀況。對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給予肯定的態度,讓孩子建立自信。對于孩子做錯的地方,應以引導、開導代替批評、打罵。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達到父母與孩子真正的相互理解。切忌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盲目的對比,貶低自己的孩子,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叛逆的心理。家長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向別的家長尋求建議,讓自己的思維更開闊,最好能和子女的教師加強交流,了解他們在學校時的表現,從而在家里能進行更好的溝通。家長可以定期與子女進行家庭會議,將他們視為家庭內可以發表意見的一份子,并將自己的想法與孩子多多交流,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子女也就沒有叛逆心理了。
其次,教師需要換位思考。教師應尊重學生,改變過去嚴厲而單一的批評式的語氣,盡量對學生和藹可親、態度誠懇,多與學生交流、談心、聊天,讓這些“特殊”的學生覺得老師真心實意地對他友好,消除他們的敵意和戒備心理,有益于融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師應該放下居高臨下的態度,真正做到以朋友的立場與學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可以告訴學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現得比較突出。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他們是長輩,學識和經驗比較豐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從良好的愿望出發,目的是教育、關心和幫助青少年, 而不會是故意找茬。也許長輩的態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但是“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師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處理問題應注意調查,尊重事實,并善于激勵。學生在犯錯誤的同時他們本身已經心有惴惴,如果能以友善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則會比訓斥或批評更為有效。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保持敬業、自律、寬容、可信的人格魅力。教師應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篇5
關鍵詞:團體心理咨詢;中學生青春期;家庭教育;應用
團體心理咨詢是相對于一對一個體心理咨詢而言,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樊富珉認為:“團體心理咨詢是通過團體內人際相互作用,促使個人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團體心理咨詢開始逐漸應用于學生具有的普遍性和共性問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性格叛逆、性意識萌發、早戀、與父母溝通缺失等現象不僅成為學校、教師需關心的問題,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一、中學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青春期是由兒童逐漸發育成長為成人的過渡時期,由于身體及性的發育使中學生不僅在生理上迅速接近成人,而且在心理上也迅速向成人過渡,即從幼稚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同時這一時期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性沖動等問題。
(一)逆反心理的產生
中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一方面是由生理變化而引起心理上的變化所產生,另一方面是由父母家庭教育方式所引起。中學生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管教和監護。在中國傳統文化禮儀中,“父為子綱”的傳統觀念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心理定勢,即父母在家庭中具有權威,子女必須接受父母的知識觀念。但由于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認知差異及同輩群體的出現使孩子開始尋求自己的解決方式。如果子女的解決方式不同于父母所認定的,就被認為不聽話、不懂事,從而致使孩子逆反心理產生。
(二)性意識的萌發
由于第二特征的出現和性機能的逐漸成熟,青少年產生性意識和對異性的愛慕。青春期中學生雖然在生理上初步具備了成人的體貌,但心理上仍然具有沖動、多變的不穩定情緒。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父母通常對性問題避而不談,更不會主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在性生理成熟過程中,青少年渴望了解性知識,并逐漸對異性產生好感。但由于缺乏正確、成熟的性意識,中學生在對待兩性態度和處理兩性關系的行為上就會出現偏失。
二、中學生青春期家庭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使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產生一些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行為表現和家庭教養方式成為中學生青春期家庭教育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長行為表現不當
班杜拉通過實驗證明,“兒童社會行為成熟模式的學習受兒童可模仿榜樣的影響多于強化方面的影響。”`模仿是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顯著特點,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他們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會有逆反心理,性格變得叛逆、不聽話,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心理狀態就言辭令色、非打即罵,使孩子原本逆反的心理變得更加不服管教,久而久之,孩子開始不愿與父母交談。當孩子面對青春期產生的身心變化時,最終會在潛意識里選擇模仿父母的言談舉止。
(二)家庭教養方式不太合理
父母是家庭的主要養育者,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個性化的教養方式。青春期的中學生生理結構發生變化,性意識萌芽初生,想與異性親近或交往,這都屬于正常現象。但很多家庭在對待孩子與異往的態度上過于限制,造成孩子與父母思想、情感上的隔閡,引起抵觸、逆反心理。在這一特殊時期,家長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于嚴苛的家教或一味居高臨下的命令式態度會使中學生走向極端,這對于青春期教育是極為不利的。
三、中學生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團體心理咨詢的運用
目前學校的心理咨詢大多屬于個體心理咨詢,就團體心理咨詢而言存在一定難度。但面對中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咨詢對于幫助與指導學生的普遍問題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團體心理咨詢,幫助中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避免角色混亂,同時引導家庭關注中學生青春期,指導父母正確對待青春期產生的問題。
(一)通過移情訓練模擬社會生活情境
移情訓練是使學生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種練習。面對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和多變性,青春期中學生一方面難以對發生的事作出正確的判斷,另一方面不想被父母的觀念所束縛。心理咨詢師通過情緒追憶、角色扮演、分享體驗、情境討論、換位思考等方式引導學生模擬各種社會情境,以尋找和發現在這一時期合理的人際交往態度、行為。同時通過換位思考,引導學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驗父母內心的情感,逐漸化解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隔閡。
(二)通過合理情緒療法改善不良情緒體驗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創立,其核心理論又稱ABC理論。合理情緒療法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因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其中,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人的認知,C代表情緒和行為反應。青春期中學生從內在角度來說感情豐富、易沖動、情緒不穩定;從外部角度來說學業負擔重、壓力大,家長期望水平較高,從而造成中學生經常出現不良情緒傾向。心理咨詢師通過ABC療法能有效緩解中學生因心理壓力所造成的不良情緒體驗,減少情緒困擾和自我挫敗行為,指導學生學會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培養學生具備處理問題與困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團體咨詢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 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樊富珉.我國團體心理咨詢的發展:回顧與展望[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62-69
篇6
關鍵詞:青少年發展;不利因素;家庭;學校
一、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孩子的行為習慣、思想動態都會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那么,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家長普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和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一旦發現有落后于其他孩子的苗頭,就會給孩子施加壓力,或者將孩子送入各種輔導站、培訓班,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美其名曰加強孩子的學習,培養孩子的興趣。他們沒有跟孩子探討過,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長久下去,孩子會變得逆來順受、得過且過,效果適得其反,而家長也只會越來越著急、越焦慮。
2.父母未起到榜樣作用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家長對孩子的榜樣作用強過嘴上教育百次,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唯有自己做到了,在教育孩子時才有底氣,有說服力。但有些家長以父母自居,教育孩子的時候覺得孩子得聽、得做,但對自己就另當別論了。這樣會導致孩子嘴上接受教育,心理產生反感,行為叛逆。
3.父母的教育方式過于嚴厲,缺乏鼓勵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多的家長有一種“小孩子不打不成材”的觀念,認為唯有打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才有教育效果。所以,社會上才會出現那么多“虎爸”“狼媽”。青春期的孩子有強烈的叛逆行為,有較強的自尊心,如果不做好有效溝通,打罵式的教育方式只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甚至將他們逼入極端。
4.壓制孩子成長中的好奇心
對于正在發育的青少年來說,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都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如果沒有正確的講解和引導,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會使他們在探索過程中多走彎路。
5.缺乏有效的溝通
很多家長認為,大人是一家之長,對孩子反復講道理,喋喋不休,在溝通的時候不是以問題為中心,而是以家長的教育為中心;不以開導為主,而以訓斥為主。更有甚者認為自己有權利鞭打孩子,這樣只會使家長與孩子的心離得越來越遠。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家長更應該尊重孩子,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6.過分看重學習成績
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人更為重要。當前,家長往往把學習成績當成衡量孩子前途的一項重要指標。其實,在各行各業的成功者中,有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有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只是每個學生的興趣和志向不同,當他們找對了方向,通過努力都能夠成為一名成功人士。
二、學校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1.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
(1)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們基本上沒有吃過苦,更別說餓過肚子。所以,家長、學校、社會對他們更多的要求就是讀書,從上學開始就是讀書。問他們為什么讀書,更多的學生認為是父母讓他們來讀書的。
(2)學生變了,學校教師也得跟著變,不能用老一套的做法教育學生。在變的過程中,學校要做好引導工作。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不能一味地采地填鴨式教學。其次,用學生自己探討或者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最后,升華到民族大義,小則為自己的小家,大則為國家。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發自內心地學習,學習也會變得愉快輕松。
(3)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嚴師,“嚴師出高徒”。年紀越大的教師要求越嚴,但對青春期的學生來說,很少臣服于教師的威嚴,更多的是叛逆。要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首先得讓學生愛上你,才會認真學習這門課。很多教師認為自己高高在上,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缺少親切感。放下身段,融入學生,教師會看到不一樣的學生。
篇7
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1. 從孩子角度分析問題。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孩子從心理和智力方面發展的都要更快一些,顯著變化也會更大一些。這個時候,處于青少年期的他們,叛逆、多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感,尤其是走出約束了一天的課堂,此時的青少年學生更加想放縱自己,這也就使得隨之而來的體育課成為了學生們一個發泄情緒的場所。在寬闊的操場上,體育老師的嚴厲反而壓制不住學生的放縱情緒,再加上學生們的叛逆,體育教學便無法順利進行,此時的“以毒攻毒”已經無法實現效應。
2. 從教師角度分析問題。(1)70后與80后的“老”教師。如果仔細算算,現在作為小學體育教師的應該都是70后與80后的年輕人,如此大的年代差異卻避免不了產生相同的影響。作為70后與80后的一代“老”教師,他們的教學思想也許更加定固在“嚴厲”、“死板”、“為人師表”這些名詞上,體育教學中缺少創新,還是遵循“跳大繩”、“踢毽子”、“跑長跑”這些老套路的教學方法,是無法禁錮住作為00后的這些青少年學生們的。
(2)80后與90后的“小”教師。再說到80后與90后的一代“小”老師,都是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他們也是在青春旺季,作為與00后相差不大的同齡人來說,“一起瘋狂”可能是小學體育課上看到的最多場景。青少年學生喜歡陪自己“玩”的老師,老師們自己也樂在其中,但是不免對于真正的體育教學大綱拋之腦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長了學生們的“囂張氣焰”,對學生們約束心智、養成軍人般良好作風形成了一些阻礙。
3. 從家長角度分析問題。青少年時期健康發展,與家長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現在的家長眼里只有分數,有些時候,孩子不想上體育課,不喜歡體育課,這都需要家長從中進行教育,不能因為孩子不想上課,就幫助孩子寫請假條,不喜歡體育課,就跟隨著孩子的性子,任由孩子不喜歡,時間一長,孩子不僅會認為不喜歡體育課是對的,而且會對家長的威信產生質疑。
4. 從社會角度分析問題。青少年學生具有叛逆思想和追求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國的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應該與時俱進,一些老版本的教材或者老的教學思路應該進行變革,一味要求學生死板學習。學習老式東西,00后的青少年學生們是不易接受的。
二、逆反心理的解決方法
1. 從孩子角度解決。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在叛逆期和青春期的他們,心理和智力上發展都不是特別成熟,此時應多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告訴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循循善誘,用德育教導他們,用集體的力量和一些正面的案例來激發孩子的進取心和上進心。
2. 從教師角度解決。教師們一般都是師范類畢業,他們普遍懂得學生的心理。尤其是叛逆感時期的學生,一定要“以柔克剛”,不能硬碰硬,在不斷增強自身修養的同時,應加大與學生的溝通力度,多聽學生所想,讓學生在“怕”的同時“喜歡”你,在“喜歡”你的時候也不缺乏“畏懼”你,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
3. 從家長角度解決。當孩子產生叛逆感,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產生排斥感時,作為家長,應該悉心教導,用德育多多與青少年孩子溝通,讓他們知道排斥和叛逆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解老師、相信學校,多多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孩子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篇8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體會范文一
青春期教育是學生進入青春期以后這一特定階段根據其生理心理發展特點與需要所進行的針對性教育,吳階平教授對此有過精辟的闡述:“青春期教育是針對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進行的,從總體上說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綜合性教育。” 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青春期性教育是對青少年進行的性健康教育。這是人生性教育的關鍵階段。主要向青少年傳授科學的性知識,糾正與性有關的認識和行為偏差,樹立健康的性意識。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的基礎上,將重點置于性的倫理道德、法制、情感、審美、人格等的素質培養教育上。“性知識教育可以指導青少年保持性的心理和心理健康;而性道德教育則能夠幫助青少年在順利完成青春期轉折過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在性觀念上的自尊、自重、自愛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發展。” 因此青春期教育是運用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倫理學、美學、法學和醫學等學科知識創立和建設的一門獨立學科。
通過學習我了解了青春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
1、知識:即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性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2、技能:教會學生解決青春期困擾、疑惑及問題的實際技能,如怎樣建立自信,如何發泄感情,如何與異性相處等等;
3、態度:即對性別的態度和對性的態度,如男孩對女孩的平等態度,對性問題的科學態度等等;
目前,學校青春期教育存在很大問題。高中學生專題課程不斷增多,學生課程負擔加重,教育部門對青春期等專題教材作了調整,學生青春期教育也削弱了。一些學校的校長常以“課時太緊張”、“沒有教材又沒有老師”等借口不開青春期教育課,這種情況在遠郊區縣尤為嚴重。現階段多數學校每學期只安排一、兩次青春期生理衛生課,很多學校甚至一次都沒有,有的學校雖然很想向學生提供這方面的教育,但卻苦于沒有好的教材。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套公認的、把握時代脈搏的青春期教育的教材。事實上青春期教育教育的實施需要多種教材,小學高年級要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中學生要有自學用書,教師用書,最好同時配備相應的家長用書,使學校青春期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青春期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青春期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科學的性知識,培養他們正確的性觀念和健康的性心理,告訴他們什么是具有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性行為,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諧的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
通過學習使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學習《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幫助青少年解決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發育不一致的矛盾;糾正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和不良性觀念對青少年的影響;預防青春期性錯失足,維護社會穩定;開展青春期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開展青春期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國的社會文明水平。
總之,廣泛開展青春期教育,不但可以教育幫助青少年,而且可以促進社會、學校、家長和老師對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變化的重視,正確引導他們,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變化,消除困惑與苦惱,使男女生關系自然融洽,交往有度,收到使學生明智、知文、懂情、正行的良好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體會范文二
最近,不斷有家長訴苦:孩子頂撞他、不服從管教,他為此多次動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沒什么效果,怎么辦?
聽了家長無助的聲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許此時,經歷過兒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了解他的苦惱,我盡我所能幫他發現教育的問題,想一些辦法幫他解決,送走他后,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長應該明確兩點:一是孩子為什么不服從家長管教;二是怎樣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點,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長應搞清原因,特別應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后才能正確施教。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里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第二點,是教育的方法問題。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變得獨立,求知欲更強了。周末,家長可帶孩子參加展覽會之類的活動,讓他見見大場面,開開眼界;能獨自處理的事情我們都放手讓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學習、生活計劃;如果做錯了什么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讓他自己將那些不對的行為和同齡孩子對照,讓孩子自己去領會到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確實令人頭疼,但只要方法得當,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體會范文三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父母的教導幫助下,孩子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實家長不僅是教會孩子走路的人,還應該是陪伴著孩子學會奔跑的人。許多家長很重視幼兒時期的教育,但是卻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候。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獨的,我們一直都陪在他的身邊。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它意味著朝氣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來。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從兒童轉變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們總是慌亂、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乘風而上卻搖擺不定的風箏,作為家長,就要緊緊攥著手中的線,給他們最溫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時時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帶著尊重的、心靈上的陪伴。他們開始渴望掙脫內心的牢籠,追求獨立和得到認可。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選擇空間和權利,讓他們自主權衡,并且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同時也要告知孩子,無論發生什么事情,父母都會伴隨左右,給予堅強的力量。其次要主動了解孩子,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狀態。代溝就是在“你不說,我不懂”的情況下產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們不去修橋,反而筑墻將自己圍起來。”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愿意放下家長驕傲的架子去聆聽,他們會給你一切走進內心世界的機會。
每個家長都有對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方法有成百上千種,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體會范文四
參加了在教師進修學院舉行的由計劃生育協會舉辦的“生育關懷—青春健康”培訓班。
通過這一課程的培訓我認為,青春健康教育主要針對目前在校、閑散在社區的、以及年齡處于10—24歲的青少年,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教育宣傳方面的服務。通過為期2天的培訓,不僅使我學習到了性的知識、性行為帶來的后果,預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預防意外懷孕、安全套的認識和使用以及未來家庭的計劃等內容。這些內容的授課填補了對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這一環節上的不足,增強了要做好對青少年在性健康心理上的重要關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與青少年的接觸中可以適當普及一些青春期性健康的一些知識,對于一些有更加深入了解性教育方面的青少年,可以個別對其進行心理上咨詢與輔導,或者開展有針對性的小組活動,讓社青能對性健康教育有所的了解,幫助他們安全度過青春期,健康成長。
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通過參加這一班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習到的知識,幫助未婚的青年坦然的面對性與生殖健康問題,學習性與生殖健康、預防艾滋病,提高自我風險評估以及同伴/伴侶溝通的能力,不斷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識、責任意識。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體會范文五
今天,聽了邵老師講解的關于處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及一些處理方法和建議,使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讓我增長了教育孩子的認識,學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聽完老師的講解,方知自己平時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許多誤區,甚至有錯誤的管理方式,導致了孩子在學習上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使孩子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得不到有效發揮。家長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孩子去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和孩子在生活上社會上的適應能力,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各門功課能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績。“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家長對孩子制定的唯一目標,于是家長就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如果孩子想干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時,就怕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是孩子考出了好成績,那家里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要是孩子考差了,那家里就是陰沉沉的日子。為了孩子能夠在各方面都取得優異的成績,家長們舍得花很多的錢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提高班,同時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比上學還累、還忙的周末。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獨特思想,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的看法和家長的看法不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家長就覺得孩子不聽話,如果再和家長頂嘴,就覺得孩子的逆反心理強烈,其實這都是孩子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的一些正常表現。家長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態度,進行積極的引導,信任孩子,他們需要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關愛,更需要我們大家的友誼。
平時我們要多關愛孩子,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不能事事都干涉,那樣必然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如果使用高壓手段、家長作風來管理孩子,將會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滿和強烈的反抗心理。簡單粗暴的方法來管理孩子是行不通的。我們要給孩子平等的發言權,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以便對癥下藥解決孩子自己處理不好的問題;不對孩子隨意加以指責,胡亂批評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家長要做出,向好的方面發展,起到積極引導作用,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能讓孩子心情愉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待孩子要少一點指責,多一點贊賞;主動尋找值得贊賞孩子的理由,多看孩子身上的優點,當發現孩子的缺點時,要多一點寬容心,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能有所進步就可以了,糾正孩子的缺點要切合實際,要有耐心。少一點命令,多一點平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給孩子一些信心,讓孩子自己感到“我能行”,要尊重孩子的.正確選擇,盡量少用命令的口氣說話,讓孩子知道我們都是平等的,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少一點生活上的關照,多一點精神上的關懷;孩子能干好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干,讓孩子們盡量的能夠在生活上自理,在精神上我們要多給予積極的鼓勵,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積極的進取心態。
篇9
一、正確看待青春期兩性情感
1. 從啟迪、尊重人性的角度界定核心概念
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異性有一種本能的情感需求。開放的社會環境也使這種情感需求在部分學生中成為可能。這種發生在青春期異性間的朦朧吸引和愛慕,既超乎友情又不及愛情,所以我們把其定義為“青春期兩性情感”。這相對于“早戀”不易被中學生反感,相對于“愛情”不易使家長焦慮,從教師輔導的角度來講也更嚴謹和科學。青春期兩性情感的輔導,不能用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方法或手段,而應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當事人身心合理需求為本的師生互動模式。這種模式是基于助人自助的理念,通過創設情境、模擬實踐、同伴互動等途徑,讓學生經歷、體驗、感悟、反省,從而調整認知、提升價值觀。它不同于一般的學科教學,也不完全等同于思想道德的教育。
2. 從心理需求的角度認同青春情感的真實和美好
青春情感的發展是人格成長的一部分,將影響未來擇偶的價值取向和經營家庭的方式。這個時期的戀愛和成年時期相比,少有世俗的觀念,不帶有那么多的功利性。它不僅會給少男少女帶來強烈而美妙的體驗,讓他們愉悅無比,也會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未來充滿期待。青春情感本身未必一定是問題,科學地引導和正確地把握還能使其成為生命的財富,只有不正確地阻撓才會使其成為問題,只有忽略或禁止才是危機的根源。對于這種發生在青春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教師應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并以“愛是美好的,應該被尊重和珍惜;相愛是需要學習的,相愛是需要能力的”這一教育理念,認同青春期兩性情感是正常的心理需求,變原有的否定性、排斥性的教育模式為從正視和善待的角度提出肯定性、接納性的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的理念和策略,引導學生學習合理把握情感、學習健康的交往方式、學會應對情感危機。從關注學生未來幸福的角度出發,善待青春戀,使預防青春問題、干預青春危機的教育更新為青春幸福成長的輔導。
二、從人性的視角出發關注青春期兩性情感
怎樣開展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一直存在兩種對峙的聲音:一是認為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主要是解決學生的性道德問題,在教育方法上應采用“禁止知道性知識、禁止發生”;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性是禁止不了的,所以必須教會青少年相關的技術和方法,學會自我保護。這兩種觀點其實都忽略了學生作為一個生命的主體,他應該在好好經歷和盡情享受青春期這一人生美好時刻的同時,對未來充滿期待和信心。他們應該受到成年人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和真情關懷。
1. 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不是單純的性知識的傳授
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是一門需要知情意行高度統一的學科,其目標絕對不只是讓學生了解一些性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認知的基礎上,建立健康的、穩固的性價值觀,從而指導自己的兩往的行為,使自己更好地生活,更健康、更幸福地擁有和享受青春歲月。以往一談到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人們較多想到的就是性知識或是兩性間交往的技巧的傳授,所以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以為只要把性生理、性心理等有關知識講完,把傳統的性道德、性倫理的要求講清,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就到位了。這只是關于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在傳授知識的背后對人生、青春、幸福等做出充滿人文情懷的詮釋和解讀。某校心理教師針對學生對異性的好奇情感,索性大大方方地開設了愛情教育系列課程——我和學生“談情說愛”。在課程教學中,通過情景模擬、熱點討論,讓學生領悟到什么時候開始一份愛情才是合適的,明白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增強愛的競爭力;讓學生懂得性不能離開愛的基礎,建立在愛與責任上的性才是美好的,否則就是痛苦和傷害;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異性情感的方法。
2. 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不完全等同于道德灌輸
有人簡單地把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理解為預防或阻止青少年與異往中逾越傳統道德和社會規范,并通過一些嚴格的教育手段、管理制度進行道德灌輸,從表面上看似乎達成了目標,一些學生也因“害怕”而“不敢”為,但這并不等于說在他們內心,道德的高墻已經筑起。他們中的一部分恰恰會因過度的壓抑產生更多的困惑或孕育更強烈的反叛,從而導致更極端的行為。某校一對男女生因父母反對他們“早戀”而離家出走“私奔”。教師所講授的把握情感、守住底線,是否能解決他們性沖動的生理本能和對異性情感的渴望?當我們的教育還處在擔心多于理解、懷疑多于尊重、埋怨多于輔導的狀態時,在“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的愛情觀影響下,今天的青少年早把“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的傳統美德當成古代笑話。可見,僅靠自上而下的道德灌輸是不能左右青少年的價值選擇的。處在人生叛逆和自我探索期的青少年,雖然渴望得到師長的理解和關懷,但卻不能忍受一些教育者居高臨下的控制,所以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不能只是為了防止出現問題而停留在“禁欲”的層面。
3. 青春期兩性情感輔導應該是人文關懷下的理性覺醒
篇10
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充滿著神秘感的過程,青春期是身心巨變,成長的關鍵期。到了這個時期,青少年生理的突變和心理的多變,使得他們有時情緒顯得混亂無序、喜怒無常、甚至會有一種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們的心理被輪番襲擊。這個時期,身心變化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煩惱。青春期健康的教育顯的尤為重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生理變化,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兩條主線。下面是近年來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幾點做法小結:
一、學年初有計劃,學年終有總結。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學年初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是重點內容之一,并且有明確的要求和安排,年級組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是以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為依據,結合年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相應計劃,班級青春期健康教育計劃則根據學校和年級組的有關要求,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計劃。計劃體現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總結驗證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二、資源整合,家庭、學校、社會三聯動。作為聯合國衛生組織授予的健康促進金牌學校。我們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區街道等社會力量,為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傳學習資料和學習參觀培訓機會。在各類健康主題日之際,積極與社會聯合組織“青春期生殖健康圖片展”、“防毒防艾主題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畫活動”、“拒吸第一支煙做無煙下一代簽名活動”等。通過短信平臺,家訪,校園網絡,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渠道及時與家長溝通聯系,家校聯動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三、學校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會、午會廣播、校園網絡、校報校刊、校園網絡、板報、宣傳櫥窗、班會、課堂等多渠道宣傳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節和校園文化藝術節也注重穿插相關教育。多渠道的宣傳也給多形式的教育創造了條件。校醫的《健康知識》專題講座,班主任組織設計開展的“如何看待早戀”、“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愛情與友情”等主題班隊課。專職心理老師《考而不死視為神》等考前焦慮心理輔導講座。《青春期健康》講座主題教育錄像收看等。四、課堂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科德育作用,課堂教學教育中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體育、音樂、美術、社會、語文、科學等課,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學目標制定。這是我校在近年來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學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開拓發展方向。也是學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員德育的切入口。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勢,結合新課改標準,學科滲透德育,應該作為德育工作實效性體現的有效途徑。我校堅持全員德育的理念,在全體教師的培訓學習會上積極提倡和灌輸這一理念,同時經常性向全體教師開展學生心理輔導的培訓等講座。促進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穩步發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點。在新的形勢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老師掌握心理輔導的方法,及時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已成為一名成功的老師必備的條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備受學校重視,心理專職曾鵬老師本身也是一位鉆研兢業型教師。作為在嘉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師,在校內多次為教師,學生,家長開展心理輔導方面的專題講座。同時聯合教科室、德育處一起利用課余時間研究課題,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養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適應性問題的探討研究》等。在心理專職老師的帶領下,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應該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識強,見實效。學校心理輔導室給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學生,給家長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給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束手無策時給予及時的指導點播和幫助。曾鵬老師作為我校專職心理輔導老師,多次被電視臺,兄弟學校等邀請給家長老師們做講座輔導,得到大家的認可好評,也充分體現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