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學工程概論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能源化學工程概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能源化學工程概論

篇1

應用化學專業是培養具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且具有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分析化學專業具有寬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分析化學專業知識,較強的科研能力,嫻熟的實驗技能,較高的外語水平,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分析化學專業人才。

篇2

關鍵詞 化工專業 培養目標 課程設置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ZHANG Zhengguang, LI Dey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raining target,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em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ntroduction and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clear learning objective to play a certain role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Freshmen to adapt to the new school environment.

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employment

化工專業的其它課程及其簡介如下:

“化工安全生產” 課程學習化工生產中的安全知識。安全是人類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安全生產既是人們生命健康的保證,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更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工廠設計”是一項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綜合性設計工作。廣義的工廠設計還包括對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設計程序。 工廠設計通常包括設計前期工作、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學生們只做初步設計。

“機械原理”著重講述分析和設計現代機械的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它是機械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對化工專業的學生,要求沒有那么嚴格。

“機械制圖”是用圖樣確切表示機械的結構形狀、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術要求的學科。圖樣由圖形、符號、文字和數字等組成,是表達設計意圖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經驗的技術文件,常被稱為工程界的語言。學生們通過學習,能夠識圖和作圖。

“機械設計”是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并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制造依據的工作過程。對化工專業的學生,要求沒有機械類的嚴格。

“電工電子學”是電工基礎、電路基本分析、數字電子、模擬電子等電類基礎學科的共稱。是所有理工類專業學習的基礎課程。內容包括電路和電路元器件、電路分析基礎、基本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數字集成電路、波形的產生和變換、功率電子電路、變壓器和交流電動機。

“文獻檢索和科技寫作”主要介紹文獻檢索的基本知識、工具書類型及功用、網絡信息資源、國內外的全文數據庫檢索、著名外文文摘檢索、專利文獻檢索、特種文獻檢索及科技論文寫作等相關內容。

“現代企業管理與產品營銷”講述怎樣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組織、計劃、指揮、監督和調節等。

“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采用的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能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基本能力的練習。

“物理實驗”、“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及“高分子化學實驗”是學生們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而設置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建設以來,學校已投入專業建設經費300余萬元。現有面積260平方米;800元以上的儀器、設備300多臺(套),儀器設備總值近450萬元。除普通儀器設備外,擁有變壓吸附實驗裝置、薄壁容器應力測定實驗裝置、安全閥泄放性能測定實驗裝置、三元液液平衡數據的測定、乙苯脫氫實驗、傳熱過程綜合實訓、反應精餾、納濾反滲透分離實驗、尿素仿真與實訓、管式反應器流動特性測定實驗、間歇反應實訓等裝置。

“認識實習”、“化工實習”、“工程基礎訓練”、“化工綜合實訓”是能讓學生們面向企業、面向化工生產實際而設置的。我們學院實訓實習基地有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興發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當陽華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湖北華陽化工有限公司。

從化工專業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為了把學生們打造成為過硬的高級化工工程師,開設了基礎理論課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開設了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如分析化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化學工程制圖、化工原理、化工傳遞過程、化工熱力學、現代化工概論、化工過程模擬、化工系統工程、能源化工、化工分離工程、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工藝學、化學工程設備、化工安全生產等。作為高級化工工程師,還應該懂得一些機電儀表方面的知識,從而開設了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電子學、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應用等。為了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多方面的能力,相應開設了一些通識課程和實習實訓課程(前已述及)。

學生們畢業后有兩個走向,一個是考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二是參加工作。二者均可視為就業方式。

下面談談第二種就業方式。

首先,從化工產品談這個問題。化工產品種類繁多,從某個角度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化學礦:硫礦、磷礦、硼礦、鉀礦、其它化學礦。

(2)無機化工原料:酸類、堿類、無機鹽其它金屬鹽類、氧化物、單質、工業氣體及其它無機化工原料。

(3)有機化工原料: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一般有機原料及有機中間體。

(4)化學肥料: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細菌肥料、 農藥肥料及其它肥料。

(5)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鼠劑、混合劑型及生物農藥。

(6)高分子聚合物:合成樹脂及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單(聚)體、塑料制品及其它高分子聚合物。

(7)涂料及無機顏料:油漆、特種印刷油墨、無機顏料及其它涂料。

(8)染料及有機顏料:纖維用染料、皮革染料、涂料印花漿、電影膠片用染料、有機顏料及其它染料。

(9)信息用化學品:片基、電影膠片、X光片、特種膠片、照相用化學品、磁記錄材料。

(10)化學試劑:通用試劑、高純試劑及高純物質。

(11)食品和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

(12)合成藥品:抗感染類、解熱鎮痛藥、維生素類藥物、抗寄生蟲病藥物、內分泌系統用藥、抗腫瘤藥、心血管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平喘藥、神經系統用藥、消化系統用藥、沁尿系統用藥、血液系統用藥、調節酸堿平衡藥、手術麻醉用藥、解毒藥、生化藥、創傷外科用藥、五官科用藥、皮膚科用藥、診斷用藥、滋補營養藥、放射同位素原料藥、制劑用料和附加劑及其它化學原料藥。

(13)日用化學品:肥皂、洗滌劑、香料、化妝品及其它日用化學品。

(14)膠粘劑:聚醋酸乙烯膠粘劑、對脂膠粘劑、丙烯酸酯膠粘劑、聚氯酯膠粘劑、三聚氰胺膠粘劑、橡膠型膠粘劑、無機膠粘劑、熱熔膠及其它膠粘劑。

(15)橡膠制品:輪胎外胎、輪胎內胎、力車胎外胎、力車胎內胎、航空輪胎系統、橡膠運輸帶、橡膠類傳動帶、橡膠三角帶、橡膠風扇帶、橡膠膠管、再生膠、油法再生膠、水油法再生膠及其它再生膠、橡膠導風筒、橡膠雜品、乳膠制品、膠布制品、O形橡膠密封圈、密封圈、特種橡膠制品及其它橡膠制品。

(16)催化劑及化學助劑:催化劑、印染助劑、塑料助劑、橡膠助劑、水處理劑、合成纖維抽絲用油、有機抽提劑、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劑、表面活性劑、皮革用助劑、農藥乳化劑、鉆井用化學品、建工及建材用化學品、機械用化學助劑、炭黑、吸附劑、冶煉助劑、電子工業用化學助劑、油品添加劑及其它化學助劑。

(17)火工產品:烈性炸藥、起爆藥及導火索。

(18)其它化學品:煤炭化學產品、林產化學品、酶及其它化工產品。

由此可見,化工產品如此之多,化工專業的就業之路是非常廣闊的。

下面,我們給出一部分數據,進一步說明這一點。

與2012年相比,2013年,我國化工行業企業3.32萬家,實現總產值11.28萬億元,同比增長31.5%;利潤總額為8234.34億元,同比增長19.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48.71億元,同比增長15.3%;進出口總額2600.2億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進口和出口總額分別為1517億美元和1083.2億美元,分別增長34.4%和37.5%。

我國化肥產量總計6619.8萬噸/年,同比上升2.5%。其中:尿素產量2516.3萬噸/年,磷肥產量1701.4萬噸/年,鉀肥產量396.8萬噸/年。化學農藥原藥產量(折純)234.2萬噸,同比增長20.4%。我國乙烯產量1419萬噸,增長31.7%;純苯產量553.1萬噸,增長18.7%;甲醇產量1574.3萬噸,增長26.2%;硫酸產量7060.1萬噸,增長18.7%;燒堿產量2086.7萬噸,增長12.8%;合成樹脂產量4361萬噸,增長18.3%;合成纖維單體產量1373.8萬噸,增長17.3%;輪胎產量7.76億條,增長19.8%。

還有,據全國化工人才交流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排名世界500強的化工企業絕大多數都在中國設立了公司,國內民營化工企業也迅速崛起,由此迅速拉動了對化工類人才的需求。企業需求最大的前三個專業是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精細化工,分別占到需求總數的19%、14%和14%。化學工程與工藝是人才市場最走俏的專業。

據可靠消息,宜昌市某保險企業,點名要化工專業方面的人才。至于其它看似與化工專業無關的企業和事業單位,都可能需要化工專業方面的人才。可見,化工專業的就業門路極其廣闊。

篇3

自學考試時間

遼寧盤錦2020年上半年理論課考試時間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專業考試課程和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實踐環節考核和論文答辯的時間由各主考學校確定,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課程及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六、七)。

停考專業和遺留問題處理

(一)停考專業

1.能源管理(專科和獨立本科段)專業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2.會計、會計(會計電算化方向)、護理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方向)、法律、日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數控加工方向)、焊接、視覺傳達設計、廣告、環境藝術設計、飯店管理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4個專科專業和電廠熱能動力工程(應用本科)、數控技術(應用本科)、園林(應用本科)、計算機器件及設備(應用本科)、英語、物流管理、日語、石油工程、機電一體化工程、采礦工程、珠寶及材料工藝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廣告學、旅游管理、工業工程和新聞學等1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3.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方向)1個專科專業和服裝設計與工程(應用本科)、營養、食品與健康、應用化學、機電設備與管理(礦山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以上停止接納新生報名的39個專業的專業代碼和專業名稱不進行調整,仍按照原專業名稱和專業代碼報名考試及辦理轉考、免考和畢業,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

(二)停考專業遺留問題處理

停考專業停止安排課程考試后,該專業的考生可按下述辦法選擇遺留問題處理方式:

1、停考專業中未合格的課程,可選擇其它專業中名稱和課程代碼相同的課程進行考試。

2、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下(含二門)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自主選擇自學考試其它原則上相近專業的相關課程參加考試,取得原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門數和學分即可按原專業申請畢業,最后辦理畢業時間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上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按自學考試相關規定轉入其它專業參加考試,取得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合格成績后,按照轉入專業申請畢業。

開考專業

專科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連鎖經營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文秘、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等10個專業。

專升本專業:漢語言文學、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市場營銷、動畫、土木工程、護理學、藥學、中藥學、眼視光學、公安管理學、社會工作、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管理、汽車服務工程、學前教育、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小學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會計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學和物聯網工程等36個專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設置實施細則〉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的通知》(教職成廳〔2018〕1號)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從2018年下半年起,開考的專業全部調整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已下簡稱《專業清單》)內專業,原開考專業不在《專業清單》內的,專業調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納新生報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專業調整對照情況詳見(附表一、二、三)。專業調整后,原本科專業“第二學歷”專業計劃文件已不適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考“第二學歷”,不再按照“第二學歷”專業計劃給新生辦理課程免考。

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會計學(AB計劃)和工商管理(AB計劃)等九個專業,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計劃中增加公共政治課“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2019年下半年起報考該九個專業的新生,須考“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符合《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認定和課程免考實施細則》(遼招考委字〔2009〕21號)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請課程免考。

附表四: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開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附表五: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停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篇4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化工分離過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54-02

化工分離過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是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具有鮮明的工程特點。伴隨著化學工業及其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新的分離方法、技術不斷產生,化工分離技術在石油化工、資源環境、能源、材料、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化學工業實現清潔工藝的重要手段。在“卓越計劃”的背景下,以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的化工高級人才,必須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和時代的要求,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1]。目前,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體上還是傾向于理論型模式,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缺少整合性和工程性[2],化工分離過程課程同樣存在教學內容老化、教學體系不完善、工程訓練與生產現場脫離嚴重、教學主體的新生代教師對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統的研究和足夠的重視等問題。因此,筆者在化工分離過程的教學中,以大工程觀和集成式的課程改革和“卓越計劃”的精神為指導,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優化教學內容

分離工程主要從分離過程的共性出發,討論化工分離過程的基本概論、本質及其變化規律。從教學內容而言,分離工程是一個學術內容十分豐富的領域,既包括傳統分離過程基本理論原理方法的學習,同時各種新型分離技術的不斷涌現,要求跟上時代和技術發展的步伐,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與補充教學內容,擴展課程教學環節。

1.合理組織教學課堂。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新意,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優化教學內容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避免課程的割裂與重復,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設計、重塑與整合。教師按學科發展,從基礎、原理、特性到應用及發展的順序進行講授內容的安排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按照問題、案例和原理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內容;結合化工企業項目的實際和教師工程實踐、科學研究以及學生實習,介紹常見分離技術。

2.積極整合教學內容。教師注意課程與專業基礎課如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等的銜接和關聯;在教學實踐中對本課程與“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物理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中有關內容進行有機銜接與融合,讓學生很自然地完成基礎理論到專業知識的過渡與應用;增加新型化工分離技術,如超離子液體技術、膜分離技術、雙水相技術等;把企業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課程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新意。基本分離方法與化工原理的融合在化工生產中涉及的分離對象幾乎都是多組分體系,而目前一般高等院校化工原理教學中因學時有限,大多側重于雙組分的分離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分離過程的教學時要做好與化工原理教學的融合問題。如對化工原理教材中已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教師對雙組分精餾、吸附和結晶等不做專門介紹,重點講解多組分體系的工程計算問題,將有關的基礎及計算機應用在耦合與集成過程設計中體現出來;減少與化工原理內容的重復,培養學生利用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復雜體系分離問題的能力。

3.有效延伸課程環節。化工分離工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工程背景的同時還兼有較強的理論性。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化工分離工程的教學使學生認為化工分離工程是“一大堆的方程、繁多的數據和大量的計算和循環迭代[3]。為了促進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如實習過程中、課程設計中及其他的化工實踐如創新實驗、化工競賽等過程中,布置作業、小組討論及綜合設計等,加深學生對已學的化工分離技術原理的理解,學會進行分離方法的選擇優化,以及新型分離技術的拓展。

4.強調選擇優秀教材。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限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對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十分重要[4]。劉家琪主編的面向21世紀的教材《分離過程》,該教材在內容和體系上體現了創新精神,注重拓寬基礎,強調能力培養,并在教學內容上作了重新安排;按教學規律的發展,從基礎、原理、特性到應用及發展的順序分章節;主要章節(如多組分精餾和特殊精餾)中逐一介紹各種精餾方法的特性和應用;選擇典型的分離方法展開講授化學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進展。這樣安的排結合了兩種教材編排方式的優點,思路簡潔清楚,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效果良好[5]。

二、采取研究性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

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學習討論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探究和親身體驗[6]。這樣,改變過去由老師單一講解的方式,可讓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分析和討論。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性教學[7]為指導思想,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初顯成效。

1.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加強化工分離工程與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的銜接與融合,課前通過小班討論課,復習回顧掌握已學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并與該課程的內容進行對比分析概括和總結。例如,在講多組分精餾過程時,教師在介紹完兩個極限條件及進料位置的選取之后,讓學生討論簡捷的計算方法的步驟和應用,并與二組分精餾進行對比分析,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又加強了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教學中,結合一些實例,讓學生參與討論,鞏固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開闊學生視野,擴散學生學習思維,讓學生感受到該課程對生產實際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特殊精餾教學中引入當地某藥企乙腈廢水的后處理技術,并結合企業生產情況,考慮能耗和溶劑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討論。

2.虛擬式仿真,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成熟的流程模擬軟件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實踐。在教學中,引入成熟的化工流程模擬軟件的應用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越過煩瑣復雜的技術細節,用分離工程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利用成熟的軟件解決工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生在對某藥企乙腈廢水的后處理工藝經過討論優化,然后通過流程模擬軟件如Aspenplus等進行模擬優化,實現現代計算機模擬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3.導向型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近十余年來,新型化工分離技術發展迅速,不少技術如各類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及新型吸附技術已趨成熟,其應用的體系也已經向醫藥、食品、生化、環境等領域擴展。但由于新型分離技術涉及面廣泛,學生基礎及興趣不一,教學中不能面面俱到。本人在教學中開展導向性的討論,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討論的方法將學生領到學科的最前沿,通過典型研究成果的介紹,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術的基礎和方法,學會分析創新思路,培養學生創新和應變能力,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例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天然產物分離專題的研究和討論。在討論教學中,筆者從天然產物的新型分離方法、特定天然產物的分離研究進展等方面立題,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如醫藥、香精香料等的分離研究進展,撰寫小論文進行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利用圖書館及網絡資源查找與所選專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并且通過文獻整理、綜合、歸納和專題論文的撰寫,有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區別之一就是強調實踐。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增長經驗,把學到的知識與工程實踐和社會需求對接,而且能夠觸動學生心靈,使其產生開拓創新的激情與靈感。經過實踐歷練的學生可以把僵化的書本知識內化成為活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實際工業生產相結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的化工分離工程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法和能力[8]。

1.強調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該課程之前經歷了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對化工企業中分離過程的工藝過程及應用已有一些了解,但缺乏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程教學中注重舉例,對實習中接觸到的分離過程結合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如在多組分精餾的課堂教學中,結合實習車間橡膠生產溶劑回收工段的理論與工藝進行講解,既直觀,又切合實際;讓學生在理解分離方法、分離原理的同時,還學會從經濟、能源及生產實際的角度考慮分離工藝的優化。

2.有效延伸課程實踐環節。把工程現場轉化為實習、實訓基地,在知識傳授與實踐歷練的交融中進行。一方面,利用所建立的產學研聯合培養平臺,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外實踐項目,或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去,通過工程實踐來加深對分離方法原理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在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中,教師通過布置分析討論題、撰寫小討論文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分析討論選擇生產實際中的分離技術,對實習中接觸到的分離過程結合分離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對課堂教學有很大幫助。反過來,課堂教學也加深了學生對實際過程的認識,并能舉一反三。

3.聘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師資隊伍是關鍵,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加強課程教學教師工程教學能力的提升。除了聘請優秀的企業專家參與教學任務外,任課教師還需通過承擔或參與企目項目的改造或研發、指導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指導各類化工創新競賽等實踐教學活動增強自身的工程能力,把工業實際生產的案例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避免了空洞說教,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教學過程管理,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涉及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判。在課程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從注重“學習成績”向注重“學習成效”轉變,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課程考核形式采用期末考試、平時學習與專題討論結合起來的評判方式,改變過去一份期末考試卷一錘定音方式。成績由平時成績(包括平時討論情況和作業情況)、實踐成績(實習中作業完成情況、小論文寫作與講解)、考試等部分構成。

平時成績主要包含課堂討論思維能力、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態度等,小論文主要針對課堂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系統歸納、掌握某一方面知識,通過論文的完成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系統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撰寫論文能力。考試的內容分三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涵蓋了學科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試題。

參考文獻:

[1]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徐毅鵬,20世紀末麻省理工學院工程教育轉型探微[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馬新起,周彩榮,劉麗華,等.分離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中外醫療,2007,(1).

[4]萬春杰,張珩,宋航,姚日生,王凱.基于卓越計劃的制藥工程專業工程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2).

[5]呂華,劉玉民,席國喜.化工分離工程教學改革與探討[J].廣州化工,2010,(3).

[6]龍躍君.高校研究性教學的價值反思與內涵解讀[J].中國大學教學,2006,(6).

[7]趙輝,陳宏剛,丁傳芹.論研究性教學在化工分離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

[8]李繼懷,王力軍.工程教育的理性回歸與卓越工程師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篇5

物聯網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共掀IT新浪潮

“物聯網”被世界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被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依托IT技術,讓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車、設備、家具、貨品等)接入網絡世界,讓物與物、人與物之間能溝通交流。目前,物聯網技術開始運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實時查詢、智能打車、實時交通指揮)、環境保護(如污染源實時監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統)、平安家居(如實時監控報警系統)等領域。

智能電網是將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電力系統,從而使電網運行更加可靠、安全、經濟、高效,滿足更大的用電需求,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聯網作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線監測和實時掌控電網各個環節重要運行參數。從發電環節的接入到檢測,變電的生產管理、安全評估與監督,以及配電的自動化、用電的采集,還有營銷這方面都要采用物聯網技術。國家電網已經確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電網的目標。

為了大力發展物聯網、傳感網和智能電網,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準設置了“物聯網工程”“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這兩個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

物聯網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物聯網專業知識,掌握物聯網應用技術、具備物聯網工程項目的規劃和施工管理、物聯網設備安裝與調試、物聯網應用平臺設計與開發、物聯網維護與管理、物聯網設備營銷與技術支持等職業能力和素質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課程:物聯網工程概論、高性能網絡計算、物聯網信息安全。

就業去向:主要在電力、能源、交通、醫療、貿易等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物聯網相關的電路硬件(如無線傳感器)開發、維護,網絡部分(如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信息安全等)的開發、管理與維護。

我國開設該本科專業的高校較多,目前已超過100所,考生報考時可優先選擇這些專業實力強的學校。

推薦院校: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其中,天津理工大學為了利用和借鑒臺灣電子技術領域的先進經驗,培養方案采用“3+1”聯合培養,學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學學習,大三到臺灣中華大學繼續學習,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畢設,畢業后頒發天津理工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智能電網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新能源發電與智能接入技術、電網智能調度與控制技術、電能計量與監測、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等方面有專長,可以在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電氣系統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運行維護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特色課程:自動控制理論、電機學、電力系統分析、電力電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

就業去向:主要在電網公司、發電公司、科研設計院、高等院校等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設計、開發、生產運行與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支持等工作。

推薦院校:華北電力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青島科技大學。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物流術語》中提到: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在國際上,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突出,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已在發達國家得到了空前的應用和發展,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面對我國加入WTO后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引進和發展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培養現代物流經營管理的高級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現代物流業是我國“朝陽產業”,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國家對物流專業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為大家介紹物流行業的兩個熱門專業,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學習經濟、會計、貿易、管理、法律、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培養具有一定的物流規劃與設計、物流管理、物流業運作等能力,能在經濟管理部門、貿易公司、物流企業從事政策制定,物流業運作管理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課程:物流規劃與設計、采購與供應管理、采購項目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包裝學、采購決策與庫存控制、現代物流管理學、電子商務與物流系統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去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和工商企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和與物流相關的鐵路、航空、港口、倉儲等管理和技術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業(工廠、貿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倉庫收發貨、保管、計劃、采購、運輸管理、進出口關務),或去物流企業里工作(比如銷售、客服、物流咨詢策劃)。

推薦院校:北京工商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南開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由于國外的物流行業發展早,教學理念、師資等較國內更優,如果有意出國繼續深造,可以考慮報考新加坡東亞管理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

物流工程專業

物流工程專業培養具備物流學、運籌學、管理學、交通運輸組織學、運輸經濟學、運輸商務管理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物流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及機械或電子制造企業、科研院所、政府機構等部門,從事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技術設備和物流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與集成、物流系統運行與維護的復合型以及應用型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

特色課程:管理學、運籌學、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生產與庫存控制、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機械技術、國際物流學、電子商務概論、物流系統工程、運輸會計學等。

就業方向:在各類制造單位、商貿、物流企業,從事物流系統分析設計、物流系統運營管理、物流項目規劃建設等相關技術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專業咨詢公司、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其他社會團體從事物流相關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交通大學、天津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浙江大學

通過對以上兩個專業的介紹,我簡單總結下它們的區別:

一、物流管理專業應用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物流系統的運行達到最佳狀態,實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目標。物流工程專業是以物流系統為研究對象,從工程和技術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以及經營管理的工程領域。

二、物流管理專業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為學科基礎,同時跨工商管理和經濟學學科;物流工程專業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為學科基礎,同時跨交通運輸類學科和機械類學科。

三、物流管理專業偏向文科性質,授予管理學學位;物流工程專業側重理工科,授工學學位。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將低碳進行到底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將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近年來,受石油價格上漲、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各國都紛紛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我國亦是如此。十報告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市場前景廣闊,屬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之一。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兩個與新能源技術相關的兩個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重點研究與開發新一代高性能綠色能源材料、技術和器件(如通訊、汽車、醫療領域的動力電源),發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新型燃料電池材料和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學術研究方向。新能源技術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中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五個技術領域之一,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是實現新能源的轉化和利用以及發展新能源技術的關鍵。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本科專業,是由材料、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多學科交叉,以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設計、制備工程技術為培養特色的戰略性新興專業。

新能源材料是實現新能源的轉化和利用以及發展新能源技術的關鍵材料,該類材料包括晶體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納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成人類所需的光、電、熱、動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載能體,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形式的儲能器件。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以攻讀“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工程”“光電工程”及其他電子信息和電氣類相關學科的碩士專業。能到國外一流研究機構進行相關專業的留學深造,能在新能源企業、研究所、汽車公司等單位,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動力蓄電池、電動汽車設計與制造、燃料電池、節能環保等熱門領域的前沿研究、設計、制造、建設、運行與管理等工作。

推薦院校:電子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為了滿足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及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該專業是在2010年設立的新興交叉學科專業,涉及環境科學、經濟、管理等諸多學科交叉與融合。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是依托化學工程與基礎的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主要以資源循環過程和產品工程為特色,在礦產資源優化利用及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與開發上進行研究。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學習循環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對循環經濟工程技術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工程實訓鍛煉,了解我國資源分布、產業布局、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本狀況,具備從事循環資源科學與工程基礎理論研究與工程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培養面向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科技發展,掌握循環經濟工程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從事循環經濟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在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篇6

文章結合近期對工業工程專業“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的調研結果,分析了工業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應用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能力結構和課程體系,以期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應用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

【關鍵詞】

新建本科;應用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工業工程是對由人員、物資、設備、能源和信息等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有數十萬具有一定規模的制造企業。要做強制造業,就需要大力推進工業工程研究與應用,培養一大批工業工程應用型人才。我國工業工程高等教育雖然只有十幾年的歷史,但發展迅速。從1992 年教育部批準西安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開辦工業工程專業以來,到現在已有180 多所高等院校設置了工業工程專業。工業工程專業應該如何建設、如何辦出特色、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一、工業工程專業調研概述

為了在辦學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構建技術本科應用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理論模型、設計新型課程體系框架結構、提出課程改革指導性意見、制定相關學科專業課程教學計劃與核心課程標準打下良好的基礎,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們開展了工業工程專業調研活動。調研整體上采取典型調研方法,主要選取思源學院往屆畢業并正在從事工業工程相關工作的學生以及“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設立工業工工程部門的企業為調研對象,采取問卷調研、實地考查、資料檢索、畢業學生座談和企業訪談等形式開展調研活動。共發放調研問卷53份,召集畢業生13人次召開座談會,實地考查企業3個,與相關企業有關負責人訪談4次,參考有關文獻4篇,從課程知識調研、專業技術能力調研、個人基本能力調研、職業能力培養調研等四個方面展開調研活動。依據調研結果和人才培養現狀,指出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從培養模式、課程建設和能力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工業工程專業教育的建議。

二、工業工程專業應用性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

1、工業工程崗位及專業知識需求現狀

(1)企業重視程度不均衡。對相關企業的調研表明,企業對于工業工程重視程度有很大區別,臺資企業一般均設有“工業工程部(IE部)”或“生產與工業工程部(PIE部)”,如菱茂光電、技嘉科技、晟銘電子等企業,工業工程專項工作開展比較深入,開展項目基本符合我們一般高校的培養的目標;國內企業除個別比較大的外向型企業設立工業工程部門外,大部分企業沒有工業工程部門,這些企業雖然也進行了相關的工業工程活動,但是很不系統,其重視程度也很不夠。

(2)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嚴重匱乏。通過對以上企業調研,大部分企業均表示需要工業工程人員,但是這些企業現有的工業工程技術人員大都來自基層作業人員(如晟銘電子)、機械電子技術人員轉崗和行政人事人員轉崗(如菱茂光電)等,來自工業工程科班出身的人員極少。這是由于1980年代初我國在引進推廣現代管理時,忽視了工業工程的開發和應用,我國的IE專業遲遲未能開設。近幾年來雖然全國有近百所高校開設了工業工程專業,但是畢業生大都轉行,真正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才極少,這才形成今天工業工程人才嚴重匱乏的局面。

(3)工業工程崗位需要的專業知識及能力。一是專業知識需求情況。根據調研結果,對于統計學、項目管理、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與可靠性、運籌學、成本控制、工程經濟、人機工程、物流系統設施規劃、生產實習等需求比例較高。二是能力需求情況。根據調研結果,對于專業技術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最為欠缺。

專業技術能力需求情況。根據調研結果,對于項目管理能力、生產現場管理優化能力、基本辦公軟件掌握使用能力、資源管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專業軟件掌握使用能力等需求比例較高。

個人基本能力需求情況。 根據調研結果,對于工程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發現問題和表述問題、建模、提出解決方案等)、良好的態度和思想(包括堅持、多智、靈活、責任心、積極地傳遞意見、創造性及批判性思維、終身學習和教育別人、時間和資源管理等)和系統思維能力(全方位思考問題,確定主次重點等)需求比例較高。

提高職業能力的方法。根據調研結果,提高職業能力的方法主要方法是:進行廣泛的社會實踐,積累社會經驗;到對口單位進行實習,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提高專業技能。

2、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現狀

(1)重點院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清華大學為例:工業工程系招生的本科專業為工業工程專業,培養兼具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能、具有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致力于提高工業與服務系統效率,改善人們的工作與生活質量,推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進步。工業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數理理論基礎、良好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掌握寬廣的工程、經濟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對復雜的生產和服務系統進行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運作的綜合專業能力。

(2)普通二本院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西安理工大學為例: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及機械電子類相關學科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工程知識背景,熟悉系統科學、經濟學、管理學及行為科學等方面的理論與知識,能夠較為熟練地應用現代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生產和服務系統進行分析、規劃、設計、評價、控制和創新活動,集專業技術知識和現代管理知識于一身的復合型高層次管理人才。畢業生能在生產和服務領域從事項目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質量管理、物流管理、采購管理、設備管理、現場管理等方面的實務性和研究性工作。

(3)三本院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西安思源學院為例,本專業培養掌握制造技術基礎、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理論和方法,能夠運用工業工程知識對各類項目或企事業的生產、服務、管理子系統進行評價、改善和優化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4)改進方向。通過對以上專業培養目標的分析不難發現,重點院校工業工程專業除了強調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能以外,更強調具有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強調具有對復雜的生產和服務系統進行分析、規劃、設計、管理和運作的綜合專業能力。普通二本院校工業工程專業除了強調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能以外,更強調大學基礎知識背景和集專業技術知識和現代管理知識于一身的復合型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培養。

針對思源學院作為新建民辦本科學院面臨的實際生源問題和軟硬件條件現實,學校工業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進方向是:更加強調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理論和實際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改善創新意識等。

三、工業工程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工業工程專業名稱的困局

“工業工程”這一專業名稱是教育部高校專業目錄規定的規范名稱,這是根據工業工程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所決定的,它不是研究某一獨立的工業領域,如“機械電子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等,而是研究包含以上某種或某幾種工程領域的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的設計、設置和改善的一門學科,它是一門超越所有一般獨立工程領域的“工業的工程”,所以“工業工程”的名稱的命名是科學的,也是從事這一行業的規范的名稱。但是這一名稱在國內企業和社會中認知度不夠,造成了工業工程專業名稱的困局。其實這個問題也同樣出現在工業工程專業的起源地美國,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但是美國大部分院校和企業對這一專業名稱改為了“工業與系統工程(I&SE)”,臺灣、香港等地也做了一定的軟性處理,如稱為“工業工程與管理”、“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等,我們內地也不妨做一軟化處理,估計會使這一專業具有更高的認知度。

2、專業理論教學和企業實踐的脫節

工業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大量的企業實際案例,但是現有的工業工程專業教師大都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導致教學中出現“閉門造車出門不合轍”的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機會走出校園,或者是沒有一種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活動。

四、應用型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1、一個基礎,多個方向的“2+1+1”人才培養模式

(1)堅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基礎。應該根據我院工業工程生源和師資的定位,培養掌握制造技術基礎、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理論和方法,能夠運用工業工程知識對各類項目或企事業的生產、服務、管理子系統進行評價、改善和優化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2)嘗試多角度分方向的“2+1+1”人才培養模式。可試行“2+1+1”人才培養模式。“2+1+1”培養模式,是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第一、二學年學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后,第三學年開展企業生產實習和實踐訓練,并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在具備對企業的比較深入的了解和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素質后,第四學年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和職業定向,分職業方向的學習、實踐和畢業設計的培養模式。

采用這一模式可以徹底改變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對工業工程人才需求脫節和高校專業教學與實際工作脫節的現狀,增強學生就業的針對性,形成全新的工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企業和社會的三贏。特別是對于學生可以在實際工作發現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和今后的職業定位。

工業工程專業有以下八個職業定向可供學生選擇:IE工程師(綜合職業);制造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生產管理工程師;系統分析師;操作分析師;企業資源規劃師;項目管理師。

要想順利實施工業工程人才“2+1+1”培養模式,就必須解決好以下四個關鍵問題:

一是建立與相關企業的合作關系。擁有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實施“2+1+1”培養模式的必備條件。我們通過對企業的調研,了解許多企業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業還是很歡迎在校大學生來公司長期、穩定的工作。此外,通過與企業簽訂共建實習基地的協議,形成一批比較穩定的實習基地,這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二是解決教學計劃的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問題。由于教學計劃是按照四個學年安排的,學生到企業工作勢必會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和獲得學分的問題。對此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第三學年以后多數都是專業課程,這些課程可以采用考查形式,由授課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帶著題目到企業實際工作中去研究,最后完成的成果以課程設計、課程論文或者策劃方案的形式提交,也可進行必要的課程成果答辯。

三是做好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問題。以上規劃必須取得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的許可,因此務必做好與職能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工作。尤其是教學計劃安排發生變更后,必須要與教務處做好銜接工作,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運行。

四是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問題。首先是第三年學年企業生產實習和實踐訓練環節中教師的培訓,可安排教師與學生一起頂崗,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其次是第四學年分職業方向的學習、實踐和畢業設計的教師的培養,教師應該具備某一個或多個職業的中級以上的職業資格。

2、工業工程專業能力結構的三位一體設計

(1) 能力結構的總體設計。總體結構方案如圖1所示。

①專業基礎模塊:由三個核心基礎構成,即系統科學與信息技術基礎、制造工程技術基礎和管理與經濟學科基礎。系統科學與信息技術基礎:由高等數學、管理數學、系統工程與運籌學、計算機應用基礎、Access數據庫應用組成。制造工程技術基礎:由大學物理、機械制圖、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和現代制造系統組成。管理與經濟學科基礎:由企業管理概論、工業工程概論、成本管理、工程經濟、管理經濟學組成。②專業核心能力模塊:由三個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四部分組成。核心能力一:工作改善能力, 課程群的構成如:核心課程: 基礎工業工程;輔助課程: 人機工程、現場管理。核心能力二:生產控制能力, 課程群的構成如:核心課程:生產運作與管理;輔助課程: ERP原理及應用、生產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核心能力三: 設施規劃能力,課程群的構成如:核心課程: 設施規劃與設計。課程群的構成如:輔助課程: 生產物流系統模擬與仿真、物流管理;外延能力:服務與其他管理能力,課程群主要有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戰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

(2)實驗體系的設計。①核心能力一。核心實驗:工藝程序分析、秒表時間研究、雙手操作分析、模特法應用;輔助實驗:環境噪聲測量、注意分配實驗、學習曲線實驗、動作穩定性測定、疲勞度與疲勞測定。②核心能力二。核心實驗:生產制造管理(ERP軟件);輔助實驗:ERP沙盤模擬。③核心能力三。核心實驗:生產物流仿真(Witness);輔助實驗:企業物流模擬(實操)。

(3)課程設計的設計。①專業基礎模塊。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2周+課外2周(主要結合金工實習)。②專業核心能力模塊。核心能力一:人機工程課程設計:2周+課外2周(主要結合工業工程改善創意競賽);核心能力二:生產組織課程設計:2周+課外4周(主要結合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核心能力三:設施規劃課程設計:2周+課外2周(主要結合企業調研活動)。

(4)工業工程專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三位一體的實現。為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工業工程的基本技能,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在實驗室中開展相關實驗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再到企業生產實際中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使學生熟練掌握工業工程的基本技能,完成從理論教學、實驗室虛擬實驗,再到企業生產實際的過渡,以強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完成從了解到熟悉再到熟練掌握的過程,保證學生在能力培養方面得到連續、漸進的訓練。

在開展相關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如何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開展各項活動,是我們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以下是開展實踐教學過程的幾種模式。

第一,利用開放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收集企業相關數據資料后,可利用學校的開放實驗室開展課題研究,如生產系統模擬與仿真、ERP、人機工程等可采用這種方式。

第二,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踐活動。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采用離散方式進入企業開展關活動。這種方式適用于與學校有長期、良好合作關系,且距離學校又比較近的企業。基礎工業工程、現場管理的生產現場實驗部分以及工業工程改善創意競賽即可采用這種方式。

第三,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企業實踐活動。寒暑假時間相對較長,學生可利用這一段時間到企業現場開展各種工業工程研究。如基礎工業工程、生產運作與管理課程,在完成實驗室實驗、課程設計后,對工作改善和生產控制的技能有了較好掌握,再到企業去開展相關工作,為企業解決相關問題,深受企業歡迎。

3、課程學習的建議

(1)管理與工程知識要專精廣博。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應把握每一個機會,加強充實自己的學識,無論在傳統工業工程技術,如時間研究、動作研究、工廠布置等要精通,對現代工業工程技術如運籌學、線性規劃、數理統計分析等更要努力鉆研,做到專而精的程度。更由于將來的工作可能涉及機電、化工、機械、土木、計算機等范圍,所以對這些知識也要有相當的了解。因為不廣又不精,在尋找對策、解決問題時就會感到不得心應手。另外除了工業工程技術及各項工程知識外,對于最新的管理新知更要有所認識涉獵,尤其財務與成本會計方面更是不可忽視都要了解。工業工程人員在任何機構或工廠服務,是要解決整體性問題的,如果只求生產制造過程的合理化,而一般行政管理、銷售管理、信息網絡不能合理化,即使再勤奮也是枉然。

工業工程人員有了以上認知,也可促使上司、老板改變觀念及接受建議,配合達成目標。工業工程的接觸面很廣,是一門既困難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我們認為工業工程人員離開學校后,不但要全心全力做好本身的工作外,對工程及管理未來的趨勢特別要隨時留意探討,因為未來的企業競爭是現實的、激烈的、是瞬息萬變的,也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所以光以在校所學已不足以應付現代企業的要求。

(2)加強人際關系的培養。工業工程人員想要達成任務目標,除了專精廣博,需要創新力以外,對于人際關系要注意培養,應該具有高超的說服力。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積極向上的,而不是一味討好。工業工程人員是為達到整體最高利益來替大家服務,是為了健全企業體質,為了長遠利益,求得真正之整體性效果。依我們的經驗,不論從事國有民營企業、政府行政工作或個人事業,一定要得民心,才能成功。因為今天你不能爭取、獲得你的上司、老板的信賴,縱然具有天大的本領,也只落得懷才不遇罷了。所以心理學、行為科學也是必要開設的課程。

(3)培養整體系統的理念。現代企業日趨龐大復雜,工業工程人員必須突破過去的觀念,而經常以整體系統的理念,才能徹底解決問題。由于每一個整體系統是由許多子系統所構成,子系統彼此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子系統的最佳對策,對整體系統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正所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前大家常強調要“把事情作對(do the things right) ”,今后我們應該特別強調“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 ”。整體系統的觀念是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概念,例如一個涉及好幾個單位、好幾方面專業人員知識的整體性問題,就必須由工業工程人員幕僚群來參與,以整體系統的觀念來尋求一個最佳的決策,去折沖、協調、擬定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必然更為落實可行。

(4) 追求永無止境的合理化。企業要萬年長青,需要不斷成長發展,從根本改善體制著手,而工業工程人員的工作目標是堅持原則、追根究底,追求永無止境的合理化,也就是秉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因為今天所做的合理化,隨著法律規定、政治因素、經濟形勢、社會環境、科技發展的變化,到了明天、后天也許就變成不太合理,甚至完全不合理了,而企業體制的好壞跟合理化的程度有密切的關系,這點工業工程人員應有深切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周梓榮,龔存宇.工業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探討[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