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實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8-08 17:2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返鄉實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題記
實踐是一條路,伸出校園,通向社會,通向真知,也通向未來。
紅紅火火的七月,讓人振奮耐人回味。時近九月,實踐的路已近走完大半,可是,當回顧我們曾經走過的一段路,你我走過的路也許不同,路上的風景各異,但是它都是我們自己走出來的,用心澆鑄,思考并行動,實踐是我們共同的選擇。
下鄉的日子,短暫而又漫長。還記得我們宣講農村政策,發放調查問卷的一幕幕。從茌平回來,路卻還沒有走完,問卷的統計分析,很多次郵件的飛來飛去,很多次討論、爭論甚至辯論。我們認為“人,戰略,市場”是茌平經驗的核心價值,而“一犁耕到頭”的茌平精神是它致勝的法寶,在生態環保、旅游開發、土地利用、產業結構、公眾參與等方面,我們都提交了內涵豐富的專題研究報告,對茌平縣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謹慎和中肯的建。
我們實踐并思考著,于是社會現實在我們的眼里變得更加具體和清晰,我們視野也因之更加開闊和深遠。我們行動并承擔著,于是社會責任在我們肩上便得更加實在和擔當,我們的心靈也因之更加充實和堅定。
作為領隊,我深深為我的隊友感到驕傲和自豪,雖然說我用從磨合到融合,但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那樣默契。我們一起策劃、一起討論、一路同行、一路互助。真正讓你體驗到什么是團隊合作,什么是團結、互助和友愛的團隊精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偶爾調侃的玩笑,足以讓你為之振奮、為之感激、為之動容。
暑期實踐讓我們成長,也讓我們和夢想接近;但,也正是實踐讓我知道我們離成才還有距離,同夢想的實現還相差很遠。“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目標并非在一次實踐活動中就能夠完全實現,但是,它卻給予了我們一個鍛煉成長的舞臺,給予了我們一份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才更加深刻理性的思考。我想,這恐怕就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所在。
普希金有一句詩說:“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過去,而那過去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念”,因了一段共同走過的路程,結識了一群優秀的朋友,體驗著一起做事的感覺,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并且收獲成長。路還是那條路,但是走過和沒有走過,就是不一樣,不過我們永遠都在路上,那就讓我們攜手上路吧。
篇2
下面是我在支教活動中寫下的部分日常心得與感受,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7月17日心得
現在發現我越來越喜歡我們d班的學生們了,感到時間過得有點快,怎么這么快就過了三天了呢?經過三天的相處,已經認識我們d班的全班學生,也了解了部分學生的特征。當我在班里面時,無論學生們與我,都有了那種師生的氣氛,感覺輕松多了。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今天早上帶班里的學生到我們班負責的區域打掃衛生,期間和學生交流時,有學生說了這些話:“老師,您真好,我們還沒見過老師像您這么好的呢--會和我們大家一起來打掃衛生。也包括其他班的老師,他們也只是在一旁叫自己班的同學如何如何做而已......”。聽到這些話后,自己真的感到很欣慰,原來我們平時的一些小小細節也能如此深地影響我們的學生。
今天我覺得另外比較值得提起的事是我們上午的班會課,我們玩接水的游戲。剛開始的時候,班里有兩位比較靦腆的女生就跟我說:她們不想參與。她們兩位同學也是剛開始時師生見面會上在我們老師和全班同學的鼓勵之下才最后上講臺做自我介紹的。在詢問她們是不是有身體上的不舒服之后,她們仍是不愿參加。但當看我們大家都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她們主動來問我:“老師,我們可不可以現在也參加進來?”
篇3
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范文一: 一、下鄉地點簡介
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位于濟南市東郊、濟南國際機場東鄰、美麗的白云湖畔、濟青高速公路沿線,有一千年古鎮,山東省著名的農業大鎮,久負盛名的大白菜之鄉。
唐王鎮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于此地安營,在考察了一番后,信口吟詩一首:齊魯多圣賢,物華天亦寶,人杰地更靈,大業在此成。唐王鎮由此而得后,或許借唐太宗的靈氣,更有改革開放的東風,唐王鎮日益欣欣向榮,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唐王鎮擁有人口5.9萬人,面積x3平方千米,耕地x400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地下水質資源豐富,灌溉便利,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經過多年的發展,唐王鎮已成為濟南市著名的特色農業、高新農業、設施農業為一體的高產高效農業區。唐王鎮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糧油作物,糧食總產達4x50萬公斤,生產白菜、西紅柿等幾十種蔬菜,大棚菜生產已形成規模,蔬菜產量達到2.25億公斤,而三鮮(鮮食花生、玉米、大豆)生產已形成特色,還種植葡萄、李子、蘋果等水果,并已經和正在引進一些名、優、特、高新瓜果蔬菜品種,如反常色蔬菜、黑玉米等。由于發達的農業為畜牧業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養有豬、黃牛、奶牛、羊等牲畜。境內的白云湖則為漁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漁業生產紅紅火火。全鎮農業生產總值達3.8億元。
唐王鎮以木器加工、蔬菜深加工、服裝加工、礦泉水灌裝等低污染產業為主。
唐王鎮工業交通便利,距濟南機場只有5千米,濟青高速公路穿越境內,貫穿全鎮的龍泉路和唐遙路的大十字路為主的路網使全鎮交通四通八達,利用世行貸款加強農業灌溉項目修建的田間生產路使農產品運輸十分便利。
唐王鎮小城鎮建設已具規模,鎮政府駐地住有居民2萬余人,城鎮建設整齊有序,以龍泉大街中心的鎮政府駐地樓房林立,學校、商場、郵電、酒店、銀行、農貿市場齊全。
二、前期準備
在20xx年6月中旬,濟南歷城下鄉隊正式組建,形成了一支以柯成兵、張兆文同學為首的團結向上,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隊伍。
準備內容:
1.了解唐王鎮韓東村的基本概況(與實際情況有差異)
2.舉行小型活動,增進隊員之間的友誼與下鄉情感,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3.學習三農理論,拓寬隊員知識面,引起隊員對三農問題的深入思考,在團隊中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思辯氛圍
4.先后進行了支教與調研培訓,增加了隊員在下鄉實際操作過程的技巧
5.進行活動分工,確定各項活動負責人,以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進展
6.文藝節目的排練,隊員們都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x.在幾次不同的會議中,討論了文藝下鄉的方式目的及意義等內容,給隊員以一定方向上的指導
8.下鄉臨行前的各項物品的準備
三、實踐內容
以組建文藝隊為主線,以調研相關為內容,配合有一對一幫扶活動和趣味運動會活動等活動貫穿其中的下鄉實踐。
四、實踐階段具體流程
x月11日撒網式調研,了解下鄉地點的基本情況和文藝基礎
x月12日依然進行撒網式調研,參與并協辦文藝晚會
x月13日開展文藝骨干個案調研;宣傳并動員村民參與14日的才藝展示
x月14日文藝骨干個案調研攻堅階段;確定才藝展示人員;舉辦晚會
x月15日對村民才藝展示進行回訪調研;舉辦趣味運動會
x月16日進行理論學習;召開文藝骨干會議
x月1x日一對一個案幫扶;對18日晚會進行宣傳
x月18日對節目進行最后排練,準備晚會;舉辦濟南大學與唐王鎮聯合會演文藝晚會
x月19日對文藝晚會進行回訪,道謝、道別;離開唐王
五、唐王鎮七村(韓東、韓西、顏家、唐東、唐西、司家、東張)有關組建文藝隊SWOT矩形分析
S)優勢
1.地處唐王鎮鎮政府駐地,基礎設施完善(如唐王廣場、橋頭廣場等)
2.唐王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呂劇的發源地,文化氛圍濃厚
3.文藝骨干較多,特別是老一輩藝術家;另外,后起之秀,也在茁壯成長
4.村民比較富裕,對文藝有需求,能夠自愿、自發的組織一些文藝活動
W)缺陷
1.政府缺乏指導與資助
2.村莊過于密集,地域范圍過大,人員整合困難
3.文藝形式與年齡層次之間存在差異
4.現有舞蹈隊,分布過于分散
O)機會
1.目前已有4支舞蹈隊分布在不同村落
2.當前文化產業正在興起與發展
3.國家宏觀政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T)威脅
1.市場經濟沖擊,人們的金錢觀強化,對精神上的追求降低
2.有關文藝方面的投資大,收益期長;政府追求政績,文藝方面投資份額小
3.村民過于依賴鎮政府,而政府卻沒有明確的支持態度
4.追求不當利益的人,利用文藝隊謀求個人利益的可能性
六、有關調研
我們主要采用訪談法,進行調研活動,包括x月11-12日的撒往式調研、x月13-14日的文藝骨干個案調研、x月1x日的一對一個案幫扶調研以及回訪村民調研。
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范文二: 1月22日至2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于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 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里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里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 長,村里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 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夸張 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里的領導介紹,村里的主要收入來源于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 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里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里投入生 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并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學已有著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 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說,這的學習環境并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 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 我問他們以后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 的話影響著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回蕩著。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床頭貼著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于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 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后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里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后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 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后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于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于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 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 以富裕,關鍵在于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里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里出勞力,出土地,收獲 后,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里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 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里有這么一批農業 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里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篇4
xx月xx日上午9點,汽車駛出學校正門,奔赴目的地英德市望埠鎮。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視線一點點遠離城市,向我們靠近的是一重重青山,沿路還可以感受到芳草沁人心脾的氣息,依山傍水間無不顯現出農村的一番清新景象。感覺目的地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心中的興奮也在不斷升溫,遐想也一浪高過一浪。
到達望埠鎮的第二天,我們就正式開始了工作。我們掛職隊,主要任務就是到各個政府部門掛職,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務。我掛職的部門是望埠鎮計生辦。來到計生辦的頭兩天,由于對工作不熟悉,我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學習,通過多觀察,然后多思考,不懂的就多問,我很快了解并掌握了計生辦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等。
之后,漸漸地,計生辦的領導開始分配一些簡單的任務給我和我的搭檔,我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再之后,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核查流動適孕婦女的資料并錄入到電腦的數據庫中去。這個工作雖然難度不大,但是很繁瑣,需要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和嚴謹細心的工作態度。剛開始接受這個任務時,我和我的搭檔都很興奮,充滿了工作激情,可是,我們做了幾天之后,不知不覺的熱情慢慢消退,煩躁情緒開始產生。我們自己也發現了這些不好的變化,我們及時進行自我調整,除了互相鼓勵,保持平和心態外,我們還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進行適當的放松。這些調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又能繼續嚴謹、認真地工作了。
除了在政府部門掛職外,我們隊還開展了許多活動,包括進行了兩次調研、慰問敬老院、上街宣傳奧運和衛生知識、參觀清遠女足訓練基地和海螺水泥廠等。其中,兩次調研活動是重頭戲。這兩次調研活動的課題是:物價上漲對農民生活水平的影響。第一次調研是走訪望埠鎮上的居民和農民,第二次調研則是走訪鎮農貿市場。這兩次調研,我們都深入到當地居民家中和農貿市場每一個攤位,親自與相關人員交談,收集第一手資料,以保證調研數據真實、準確。
調研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因為一方面我們完成了既定的調研任務,收集到許多有用的信息,讓我們對當地的物價水平和居民的經濟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大致弄清了物價上漲對他們生活水平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這次實踐,我們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懂得了如何更好的與陌生人打交道,取得他們的信任,并向他們了解到我們需要的信息。
xx月2xx日,我們將要和這個與我們結下了不解之情的小鎮揮手告別了。汽車駛離了望埠鎮,為期16天的“三下鄉”之旅也緩緩地拉上了帷幕。坐在車上,恍惚中仿佛當初滿懷好奇與興奮之情奔赴望埠的情景就發生在昨天。而現在望著慢慢遠去的一重重青山,已沒有了來時對于“三下鄉”的興奮,取而代之的是對于農民生活水平問題的沉重的思考……
范文二
這次三下鄉活動在xxx進行,剛到第一天,我們參觀了學校給我們安排的宿舍,宿舍和我們高中的學生宿舍差不多,但因為我沒有住過高中的學生宿舍,對比我們的大學宿舍,這里沒有水,沒有電插座,沒有風扇,床上有螞蟻,地上有蟑螂,我們開始的時候都覺得很難接受,但是想到西部那些邊遠的山村,那里的條件更加惡劣,卻有大學生愿意過去支教,他們的支教不是以天計算的,而是以年計算的,我們區區七天,如果我們連一個星期都挨不來的話就太丟臉了。
第一天我們一早就開始學生的簽到工作,然后開了一個簡短的見面會,第一次做老師讓我心情很緊張,也很激動,開始的時候以為小孩子都是很難對付的,但他們在我面前的表現打消了我的顧慮,很多學生都很有禮貌,也很聽指揮。見面會結束后我們就馬上回到學校安排給我們的3個教室進行我們的支教任務。我加入這個三下鄉團隊時候被安排在文娛組,主要是負責興趣班,由于興趣班的安排工作比較緊張,所以在開班前一天晚上我們就開會討論并安排好工作,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才發現,我們的溝通還不夠,準備還不夠,把表格弄得一塌糊涂,以致后期的分類工作艱難進行,最后通過大家幫忙才順利完成了。
篇5
關鍵詞:校縣共建;成果;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3-0213-02
2010年7月,陜西師范大學“風雨兼程十五年,走進隴旬話共建”課題組赴陜西省旬邑縣、隴縣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圍繞校縣共建項目下的師資培訓與校縣教學單位之間的學習交流活動等相關問題,先后對旬邑縣教育局及兩所高級中學、隴縣教育局、兩所高級中學、一所縣級中學、兩所縣級小學、兩所鄉辦初級中學、三所鄉辦小學、一所縣級幼兒園共兩個高級教學行政單位、十三所學校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共建,曾經是進入新世紀前后的十年間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個耳熟能詳的語匯,通過共建,高等院校獲得教育部與主管部門及所在地政府的多重支持。教育部直屬高校陜西師范大學創建的校縣共建模式,直接服務西部基礎教育,它為促進高等院校特別是高等師范院校開展社會服務、提高教育科學研究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共建”活動發展,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和努力。
1995年底和1996年初,陜西師大先后與革命老區陜西省旬邑縣和隴縣簽訂了《校縣共建教育發展工程協議》。這是該校探索和構建高師院校直接為基礎教育服務模式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嘗試。
根據協議,陜西師大選派專家,幫助兩縣制定教育綜合改革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在兩縣分別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在旬邑縣建設一所示范高中,一所示范初中、一所規范化小學和一所中心幼兒園,在隴縣建設一所示范高中、一所示范初中、一所規范化小學和一個規范化電教中心;共建“三個基地”,將兩縣建成陜西師大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試驗基地、基礎教育研究成果推廣基地和陜西師大學生教育實習實踐基地。
二、研究設計與步驟
本研究采用座談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采用EXCL軟件。
(一)座談設計
座談主要是兩地教育局、幾個基層教學單位的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的,主要圍繞“校縣共建項目開展十五年來采取過的形式”、“該項目對本縣教育事業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及“對這項工程的期待和建議”三個問題展開。
(二)訪談設計
訪談主要是針對一線教師展開的,尤其是接受過校縣共建項目下培訓的教師。主要圍繞“是否參加過校縣共建活動”“是什么形式的活動”“效果如何”“對其職業發展的影響”以及“對校縣共建項目期望和建議”等多個問題展開。訪談方式靈活多樣。
(三)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分為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及家長問卷三類,以教師問卷為主。整體研究項目有四部分內容,問卷與此對應,分四個板塊:當前問題,校縣活動,對其評價,建議期望。包括背景信息在內全部18個題目統合在一張問卷上,題目分為封閉式、開放式和封閉開放式相結合三種,以封閉式為主。考慮到交叉分析的需要,背景信息較為詳細,涉及性別、職稱、第一學歷、最終學歷、教齡、工作地(縣城、農村或其他)等共計八項,背景信息部分置于問卷開頭,每一板塊內部題目排序考慮題目本身的相關性,依題目重要程度排列,可能被拒絕回答的題目盡量靠后。
(四)抽樣
抽樣采取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結合辦法,實行了較為嚴格的抽樣程序,在旬邑和隴縣分別抽取了十三所學校作為樣本。既有不同地區的同級學校作橫向對比,又有同一地區的不同級學校作縱向對比,分層抽樣,依據調查對象的不同性別、學科、教齡和職稱展開。
三、數據分析與主要發現
(一)被調查教師的基本情況
被調查教師兩縣102人。其中,旬邑教師14人,男教師9人,占64.3%;女教師5人,占35.7%。隴縣教師88人,其中男教師29人,占32.9%;女教師59人,占67.1%。總的占比例為,男教師占36%,女教師占64%。無論從單樣本看,還是從總體來說,男教師的比例都小于女教師。據此,總體上應考慮適當提高男教師的比例,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目前,國內許多幼兒園都注重了對男教師的引進,小學階段也應加強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
教師學歷的調研。本科、專科學歷教師人數占到了絕大多數,這兩項占到總被調查人數的90%。其中,本科學歷旬邑縣9人,隴縣56人,分別占本縣被調查人數的64.3%和63.6%,占總被調查人數的63%。而中師及以下學歷僅占10.6%。由此看出,農村教師的學歷是合格的。
教師的年齡結構,25歲以下兩縣分別為4人,占22.6%;27人,占15.7%,占總被調查人數的18.2%,26~35歲教師兩縣分別為3人,占16.1%;30人,占27.8%,占總被調查人數的23.5%。36~45歲,兩縣教師分別為3人,占14.5%;19人,占18.3%,占總被調查人數的10.6%。45歲以上兩縣教師分別為4人,占22.6%;12人,占25.9%,占總被調查人數的28.2%。由此看出,中青年骨干教師占被調查人數的多數,新教師、中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在被調查教師中的比例基本合理。
除去背景信息,調查中設計了問卷題目13項,本報告選擇了其中4項,作重點分析。
(二)參與過“校縣共建”項目培訓活動的人數比例
參與過“校縣共建”項目中的培訓活動的教師,旬邑8人,占57.1%;隴縣59人,占67.0%。兩縣加起來共67人,占總人數的65%。由此看出,“校縣共建”這一項目從1995年展開至今,已達到一定的規模。
(三)認為比較有效的培訓和學習方式
有67人選擇“聽優質課”,有41人選擇“異地考察觀摩”,另有32人選擇“案例討論與分析”(選項有交叉)。
(四)評價“校縣共建”項目所取得的成果
有39人認為“本地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占37%;有53人認為“師資力量增強”,占51%;有31人認為“校園文化有所豐富”,占29%;有15人認為“硬件設施有所改善”,占13%(此間選項有交叉)。可以看出,校縣共建工程以多種形式展開,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績。
四、收獲及建議
(一)過去十五年的收獲
1.教育學習觀念的轉變
在與旬邑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許文州座談時,他告訴我們,過去,老師們總是奉行“一張考卷管到底”的教學模式,教學以灌輸為主,教學評價方式死板僵化,嚴重挫傷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現在,已逐漸開始重視素質教育,從片面發展轉到全面發展,即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真正得到全面發展。旬邑二中的“特色化辦學”即是一例,他們的校訓是:重德尚智,強身興國。在此過程中,陜西師范大學給予的支持幫助是顯而易見的,“‘校縣共建’工程在旬邑教育工作者心里是一座豐碑!”
2.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育的效益,體現在教育質量上。培養高材生是效益,轉化后進生同樣是效益,而且是更高的效益。這個效益不僅是班主任工作的效益,更是一種社會效益,它對全面調動積極因素,減少社會犯罪率,促進社會安定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是十分有利的。正如我們在旬邑二中的座談中了解到,由于要照顧旬邑中學(該校是省重點)的生源,所以二中招收的學生基本都是高考在該縣400名以后的。招收這些學生來,一來是為教育大計;二來是為維護社會穩定。正如二中團委書記劉老師笑言:“讓他們忙起來,沒有精力去滋事。”二中作為一職業部和高中部相結合的職教中心,今年高考全校本科上線241人,二本以上134人,比上年翻了一番。兩地師生均表示對師大曾經給予過的幫扶銘記于心,并希望“校縣共建”項目能做得更好更大。
3.專業教師基本上實現了優化配備
過去由于師資短缺,教師隊伍良莠不齊,使基層學校在安排代課老師時難以優化選擇,往往是相應專業的老師悉數齊上還嫌不足,進而采用“一人代幾班,一人代幾科”的做法,既加重了老師的負擔,又減少了學生的學習機會。自從校縣共建以來,陜西師范大學為旬邑和隴縣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教師,使得地方上的師資配備不但在數量上大大增加,更為重要的是在專業素質方面上了一個臺階。
(二)對該項目將來發展的建議
1.優化培養方案
在與旬邑二中高層座談時我們了解到,對基層進行師資培養,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存在問題的,確切地說是委培后的善后問題解決得不好。那些“委培生”(或“協議生”)當年畢業時師大發給的只是教師資格證,雖然在他們委培當地被承認是本科學歷,但他們并無本科學歷證書。所以到了對教師高要求的今天,他們在評職稱等實際問題上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于當地教育發展確實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摒棄他們是不可能的。
當然,我們一次性發給這些人本科學歷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將這個環節轉化成一個過程。比如說,在他們畢業之初先給他們教師資格證,再在若干年后(比如說2~3年),視其教學成績進行考核,合格者發給專科畢業證。將培養——跟進——考核——結業若干環節一體化,而不是只在培養后就算完事,從此再撒手不管。
2.重視實踐環節
在調查過程,很多老師對現在學校安排的培訓多有微詞。他們表示“培訓效果不佳,流于形式”,“不實用”等等。筆者由此殷切希望決策者能在以后的師資培訓過程中多多注重實踐環節,講師能多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基層接受培訓者能夠真正感到不虛此行。
參考文獻:
[1]趙國乾.“校縣共建”教育實習基地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許昌師專報,1998,(3).
篇6
一.xx鎮現狀
1)xx鎮簡介
xx鎮是xx年7月由原xx鎮與xx鎮合并而成,位于xx市主城近郊,屬東部新城建設組團,渝黔高速公路、上界高速公路橫穿其境,距市中心18公里、江北機場32公里。鎮域面積84.26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面積2.1平方公里,總人口5.1萬人(常住人口為4.4萬人),非農業人口1.4萬人,轄區內有18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23個合作社。
xx鎮旅游資源豐富,有南溫泉和樵枰山兩大風景區,風光綺麗,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不僅有林、瀑、洞;還有古寨文化、陪都文化、遺址、明清時代民居群,是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南溫泉景區以豐富的溫泉和厚重的文化底蘊著名于世,為xx市旅游“十佳”風景區和都市短程旅游最佳線路。
xx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1億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4%,其中實際利用區外資金2.9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0%;企業總產值完成4.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企業總收入完成4.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本級財政收入完成51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0.7%,完成年度預算的88.45%;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83%。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xx的開發建設,組建了專門機構對xx實施整體開發。整體開發規劃范圍20.69平方公里,分為工業、旅游、生態居住、新市鎮四大功能區。
其中核心旅游區用地1.14平方公里,以“歡樂xx、浪漫花溪”為主題,以打造“國際溫泉之城、中國溫泉之鄉”為目標,以溫泉主題旅游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內設五星級酒店、溫泉文化廣場、特色溫泉精品酒店、陪都時代風情街、河濱公園等綜合旅游、休閑服務設施,創建溫泉主題公園和綜合性主題游樂園。
工業區規劃用地5.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機械制造業、生物制藥業、電子工業等高附加值產業為主。
生態居住區用地7.27平方公里,憑借優美的自然環境打造以中檔住宅為主、經濟住宅為輔,建設xx市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居住區。新市鎮規劃用地2平方公里,以政府治所為中心,強化居住、大型商業功能,打造未來整個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
2)xx鎮的孩子
這里的孩子雖家境貧寒但都十分懂事,他們活潑熱情,尊師守紀,在學習上也表現突出。近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全縣各類知識競賽有26人獲獎。學校成立有文藝演出隊,書法組,繪畫組,以及籃球隊,乒乓球隊等。同學們都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但卻存在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據了解,孩子們在念恩讀完三年級后,就要到下甲鄉中心小學去繼續完成小學。可從山里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這樣一種遭遇,那就是到中心小學后被當地的同學欺負,被人瞧不起,有些孩子被打得哭著回家,有的被剪掉褲子、燒掉頭發,甚至有些孩子害怕再次被欺負而輟學回家。這些情況雖和當地的領導反映,但似乎卻沒有任何回應。我們不得不為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而擔憂啊。
范文二
七月流火,伴著此起彼伏的蟬鳴和萬里無云的明凈藍天,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充滿著溫馨和關愛,洋溢著熱情與愛心的富有意義的暑假。“艱辛如人生,實踐長才干”,作為大學生,我們最終要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通過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認識。
近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年齡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個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
(一)黃發垂髫,怡然自樂
這次社區服務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在支教中無時不刻不感覺到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和無邪的童真童心。當我給他們講訴三國演義故事的時候,他們對書中劉關張的義薄云天感慨不已,對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忠心敬仰而向往,對戰爭的殘忍流露出的深深同情;當我教導他們讀寫英語時,他們表現出的濃厚興趣,踴躍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熱烈的討論臨時教材上面列出的頗有意思話題,積極地朗讀教材里的單詞和課文;當我陪伴他們作畫涂鴉的時候,他們的畫里都有蔚藍的天空,明媚的陽光,一望無際的翠色草地,歡樂的伙伴們,時而有的畫里漫天翩躚的彩蝶,又或是恣意飛翔的小鳥,又或是萬紫千紅的百花,完完全全體現他們對世界和平祖國和諧的深深向往和天真無邪的快樂。
感覺真的很簡單:開心、幸福、責任!
開心的是看到孩子們的笑容,那種沒有任何雜質的笑容,那種從心里發出對我們這樣的小老師們的尊敬以及將課外知識傳授給他們的感激。幸福,因為孩子們的重視而更顯幸福,因為我們已經走過了的童年卻能再度去體味的幸福。責任,對待這群天真的孩子們,覺得自己要盡力,要耐心,因為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
篇7
青春是一段難忘的旅程,我們用熱情和汗水拼搏屬于自己的無悔旅程,大學生社區宣傳推廣商品暑期社會實踐報告。時光荏苒,青春的腳步從不停歇,轉眼間,我們從懵懂變得成熟,從高中生成長為大學生,開始了一段段成長的未知旅程。這是我進入大學的第二個學年,今年暑假,一如既往,學院展開了XX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以“紅色青春獻祖國,志愿服務迎校慶,躬身實踐長才干”為主題,我選取了其中的“感恩父母恩,回報家鄉”大學生返鄉調研實踐活動為方向,進行了為期九天的暑期實踐,開始了拼搏之旅……
學院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給了我們九個主要的實踐方向,我今年選擇的方向是大學生返鄉實踐活動,學院鼓勵暑期返鄉大學生關注、關心家鄉發展,主動參與家鄉扶貧開發建設,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學校支持返鄉學生利用假期走進工廠、社區和農村,實地調查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生態環境現狀,為家鄉各項建設事業出謀劃策,努力改善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以此引導廣大青年學生飲水思源,反哺故土,盡一份造福桑梓的義務,回報父老鄉親的養育之恩。
當今社會,身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致力于發展建設并回報家鄉,同時也應該不做只會書本上知識的書呆子,而是關注時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技術型人才。我們應該將所學知識和現實實踐相結合,立足當下發展現實,做到科學理性地規劃安排,拼搏奮斗。返鄉調研實踐活動,是很有效的鍛煉我們自身能力的一項活動,只有親身實踐并且認真總結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真正學有所用。
這次的暑期實踐活動,我在河北海奧斯商貿有限公司的“進社區推廣宣傳活動中”進行了為期九天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實踐活動時間是XX年7月23號至7月31號,從上午8點到晚上8點,每兩天去一個不同的社區進行宣傳推廣。主要目的是通過宣傳推廣德佰斯牌橄欖油,并以進社區的方式,了解現在居民的消費水平以及他們對價格相對較高食品的態度,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社區宣傳推廣商品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篇8
勤勞樸實的農民工,一群加速新型城市化的“幕后英雄”,一個助推改革發展的“時代傳奇”。從“孔雀東南飛”到“春暖雁回歸”,他們帶著技術、資金踏上返鄉創業之路。遵義市匯川區作為全國第一批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地區,自2005年開始探索“輸出變引回、創業帶就業、創新促發展”的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開辟出助推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通道。
從“離鄉背井”到“返鄉創業”
匯川區位于遵義市北部,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核心腹地,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省重點打造的“1+7”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貴州省列經濟強區和遵義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常住人口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8萬人,農村勞動力19.9萬人,外出務工人員近7萬人。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收,帶來農村人才流失、勞動力老齡化、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空心化”“三留守”、農業副業化等問題,影響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匯川區農民工問題同樣也是全國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面臨的發展難題。200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把農民工問題作為關系全局和長遠的大事抓實抓好,并提出“五大原則、七項措施”;200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8年,“引導農民外出務工,鼓勵農民工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返鄉創業”寫入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
一系列有力措施,加速了農民工返鄉創業春天的到來,并在匯川區得以落地實踐、生根萌芽。匯川區從過去的“農村勞務輸出大縣”逆轉為“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返鄉農民工人數從2013年的6000余人上升至2016年的15000余人。
從“起步艱難”到“發展通途”
與全國各地一樣,匯川返鄉農民工在創業之初,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與引導。辦企業、上項目手續繁瑣復雜;融資難、渠道窄,創業資金不足;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功能配套無法滿足創業所需等,成了創業路上的“攔路虎”,同時也催生了匯川區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五個一”舉措,讓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
出臺一套好政策。相繼制定了《匯川區關于做好農民工工作的實施意見》等18個相關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返鄉農民工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利用閑置土地、廠房等進行創業,并提供創業獎勵及經營場所租金補貼。2013年至2016年,全區兌現創業獎勵、場租補貼596.4萬元,直接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852人。
搭建一組好平臺。搭建管理服務平臺,開通“綠色通道”,推行聯合審批,實行一個“窗口”對外的“一站式”服務;成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農民工創業指導專家志愿服務團”、行業主題“創業沙龍”,幫助農民工開展創業項目評估等個性化指導和咨詢服務。搭建教育培訓平臺,建立定點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職業培訓,開設法律基礎知識、素質教育專業技能培訓等課程,培訓農民工6848人,實現就業率92%以上。搭建融資保障平臺,設立區級農民工創業創新專項基金,注入擔保基金965萬元,發放涉農小額擔保貸款601戶5023萬元。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成功舉辦“2016年首屆農民工創業創新高層論壇”,形成了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問題的系列研究成果,并與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河南省新鄭市等4個縣(市、區)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搭建返鄉創業平臺,建立了貴州省首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40名返鄉農民工在園內成功創業,吸納當地1000余群眾就業。
實施一批好項目。大力引導返鄉農民工參c開發旅游資源、“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等,投入資金3.63億元,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一條街、現代農業體驗館等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項目30個,帶動當地群眾就業15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山地高效特色農業、農旅一體化、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打造一方好環境。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首問責任制和聯動機制,強化農民工維權服務。將進城務工人員納入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保障對象,幫助解決“住”的問題。每年組織開展“春風送崗位”行動,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14268個。大力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就醫就學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新(改、擴)建學校13所,城區新增學位2萬余個,幫助解決“醫”和“學”的后顧之憂。利用報刊、電視、網絡、微信、宣傳專欄,加大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激發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熱情,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
培育一批好典型。相繼扶持全國勞動模范張明富創建貴州夢潤化妝品廠、全國首家國家級標準化鵪鶉示范園區、生態豬養殖示范基地、貴州張明富旅游服務公司和貴州夢潤云大數據有限公司。培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帶頭人黃中敏、傳統手工藝產業帶頭人馬毅、軍民融合產業帶頭人劉宇航等農民工創業代表30余人。注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以點帶面、聯動發展,樹立了“勞動就業光榮、自主創業光榮、服務創業光榮”的社會新風尚。
從“匯川實踐”到“轉型發展”
匯川區把加快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作為推動“三農”發展的重要抓手,在發展中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的政策,解決資金、技術等困難和問題,8700名農民工由“打工者”變成“創業者”,占返鄉農民工數量的58%,有力帶動了特色種養殖、農產品精深加工、餐飲服務、鄉村旅游等產業蓬勃發展,拉動了21570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產生了良好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返鄉農民工在外發展中所積累的資金、技術優勢和發達地區的先進經營發展觀念,與當前農村發展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的短板形成互補效應,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地區“二次創業”的中堅力量。僅張明富創辦的公司,年營業收入就達6000余萬元,吸納當地360名群眾就業。
樹立了農業結構調整新導向。回到農村開辦企業,發展現代種養殖、鄉村旅游,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豐富農業經營主體,返鄉農民工創辦的夢潤鵪鶉、大坡葡萄、楊老大米粉等一批特色種養殖基地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加速了全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快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匯川區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至3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74家、家庭農場45家、鄉村旅館420家。
增強了農民脫貧增收新動能。吸引工業和城市資源要素向農業和農村聚集,帶動了大批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2016年,匯川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30元,同比增長8.8%,減少貧困人口6500人,2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篇9
一、我縣返鄉農民工就業的總體形勢
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相當一部分外向型出口加工企業關閉或停產,全國房地產業嚴重不景氣,煤炭價格急劇下跌,礦山企業安全事故頻發,導致我地相當數量的在外務工人員失去就業崗位返鄉,不僅給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對農村的和諧穩定帶來很大壓力。據縣人勞局勞務辦的統計顯示,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縣返鄉農民工的總數為***人,占全縣外出務工總數的9.99%,截至3月27日,全縣尚有5***名返鄉農民工尚未重新就業,占全縣外出務工總人數的7.97%。
縣委、縣政府及各鄉鎮黨委政府對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年初以來,采取了許多應對措施,一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縣勞務經濟產生沖擊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了對勞務經濟的領導;二是通過召開大型勞務洽談會,加大了有組織輸出的力度;三是提前開工了一批本縣的建設項目,積極與***項目方協調聯系,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四是立足本地農村產業的發展,引導返鄉農民工投入農村產業的規模化經營;五是創造寬松環境,指導、幫助一部分有頭腦、有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創業,累計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小額貸款***萬元;六是開展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在調查中了解到,這些措施在鄉鎮和村級組織得以落實,已經取得或者正在顯現效果。**、**、**、**等鄉鎮積極與***項目部聯系溝通用工信息,認真搞好有意參與***項目的返鄉農民工的報名統計工作。**、**、**等產業大鎮積極引導部分返鄉農民工從事畜牧、養殖等綠色產業的規模經營。**鎮積極為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村二組***利用10多年在外務工積累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回鄉投資***萬元建設**廠,建成投產后,可就地吸收返鄉農民工130人。**鎮**村采取組織返鄉農民工參與***項目輔助工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使返鄉的農民工人人有事可干。從目前來看,農村的社會形勢總體上是穩定的。
二、返鄉農民工的要求和應當注意的幾個傾向性問題
在調查中通過座談走訪了解到,目前返鄉農民工對政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繼續加大有組織輸出的力度。加強與***項目、***等建設單位的聯系,使他們能夠就地就近解決再就業問題。
2、部分打算留在家鄉從事農村產業規模化經營的返鄉農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額擔保貸款和扶貧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部分青年返鄉農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訂單式”就業培訓,使他們能掌握一技之長,便于今后找到更好的就業崗位。
4、有回鄉創業能力的務工能人要求政府對他們的創業給予招商引資同等的政策支持。
5、鄉(鎮)、村兩級要求縣上積極爭取實施一批交通、水利、生態移民等農村基礎建設項目,就地消化轉移一部分返鄉農民工。
同時,調查組在調查中也注意到當前在返鄉農民工這個群體和鄉鎮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傾向性問題:
1、缺乏對國際金融危機長期困難的應對準備,相當一部分返鄉農工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快就會過去,缺乏長期戰勝困難的心理負荷。
2、依賴、等、靠思想嚴重。相當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回到家鄉不愿回到土地務農,等待政府想辦法安置他們,觀望等待,坐吃山空。
3、對再就業薪酬的心理預期值過高,特別是原來在礦山企業打工的返鄉農民工,現在大錢沒處掙,小錢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50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鄉鎮對返鄉農民工的底子不清,擔心如實統計上報會自找麻煩,影響當年工作考核。因此造成有關返鄉農民工的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影響縣上的宏觀決策。
5、村級組織對返鄉農民工的教育引導亟待加強。
三、我縣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對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就業是民生之本,勞務經濟收入在我縣農民純收入中占據絕對比重。農民工就業問題事關千萬個家庭的生計,也事關全縣農民能否持續穩定增收,大量返鄉農民工沒有正當穩定的職業,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妥善解決好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是當前保持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十分緊要的問題。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都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優化服務,切實解決好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促進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2、認真調查摸底,掌握真實情況,以利于縣上對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實施針對性的指導。我們在調查中掌握的返鄉農民工的數據、情況與鄉鎮統計上報的數字、情況有較大出入,我們分析一方面與基礎統計工作不實有關,一方面也與鄉鎮擔心真實統計會自找麻煩、影響鄉鎮的考核有關。因此,建議縣上拿出相應的辦法,鼓勵鄉鎮統計真實數字,上報真實情況,以保證縣上根據真實情況做出相應的決策。建議在全縣開展一次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的返鄉農民工統計調查摸底,不僅要掌握真實數字,還要對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創業、培訓需求進行全面調查掌握。同時,建議解決村級勞務信息員的報酬問題,加強勞務信息和數據統計等基層和基礎工作。
3、多措并舉,妥善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采取“多條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加大有組織的輸出力度,繼續有組織輸出一批。我縣勞務經濟的根本出路還在于擴大有組織的輸出。因此,要繼續堅持兩眼向外的戰略,既要密切與我縣勞務輸出老區的關系,又要擴大與新區的合作;既要發揮縣鄉兩級勞動服務機構的樞紐作用,又要發揮務工能人的帶動作用,千方百計擴大有組織輸出。二是加大協調,借助***、***等重大項目建設消化吸收一批。當前,***項目建設業已開工,縣鄉兩級要積極利用援建關系,與***建設承包單位達成合作意向,盡可能地吸納本地勞務工從事非技術性勞務。同時,要力促***項目盡早開工,吸納一批返鄉農民工。三是要加大本縣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利用農村交通建設、水利建設、生態移民、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地就業一批。四是綠色產業轉移一批。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林權制度改革,鼓勵務工能人回鄉參與綠色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興辦綠色企業,就地轉移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同時,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鄉農民工發展規模種植和養殖。五是組織技能培訓一批。教育引導青年農民工不要逆勢而動,盲目外出,在全社會就業崗位不足的情況下,加大有組織的技能培訓力度,讓他們潛下心來,學習掌握一門勞動技能,為今后外出謀取更好的工作崗位打好基礎。要加大培訓力度,優化培訓科目,提高培訓質量。由于我縣人人技能工程啟動于200*年,在200*年以前初高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沒有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建議加大對這部分人的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培訓期限的安排上,多辦短班。在培訓科目上,應當采取“菜單式”培訓,市場需要什么工種我們就培訓什么科目,學員要求培訓什么科目,我們就培訓什么科目。在培訓內容上,應適當減少理論,增加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內容。使廣大適齡青年只要經過培訓,就能成為一名熟練工人。六是扶持創業帶動消化一批。要著力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服務,鼓勵在外闖蕩多年,具有一定經濟頭腦和創業能力的能人回鄉創業,帶動消化一部分返鄉農民工。
4、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積極為返鄉農民工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首先,對返鄉能人創業在領導上給予高度重視,對投產后可以達到規模以上企業標準的,在領導精力上應當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視,實行一個企業一個領導包抓,一套班子服務,召開現場辦公會議,切切實實地為企業辦實事、解難事。其次,縣上應制定針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以招商引資的同等待遇對待務工能人返鄉創業,在項目申報、用地審批、資金信貸、稅費減免、供水供電等各方面進行扶持;建立創業服務“聯動機制”,做到手續從簡,收費從低,辦事從快,服務從優,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第三,要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建議適時組織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召開座談會和項目對接會,宣傳縣上的優惠政策,鼓勵有一定資金規模和技術實力的返鄉人員獨資或聯辦企業,為返鄉農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篇10
關鍵詞:農民工返鄉;城鄉二元結構;“離土不離家”的農工;非傳統安全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1)06―0025―05
引言
中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發揮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嚴重依賴國際市場,世界經濟的波動勢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迅速波及到我國的實體經濟,東南沿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訂單減少,許多工廠倒閉,勉強支持的也紛紛裁員,失去工作崗位的返鄉農民工和春節返鄉者疊加在一起,引起了各級政府的對社會安全的普遍焦慮。據統計,金融危機發生后至2009年春節前約有7000萬農民工返鄉,其中1800萬需要解決就業問題,然而,令我們意外的是,如此眾多的農民工返鄉并沒有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可能的社會動蕩也沒有出現。2009春節過后,有95%的農民工回到城里就業,有5%的農民工就地或者就近就業或者返鄉創業。截至2009年6月底,15097萬外出農民工中絕大多數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過3%的農民工還在尋找工作,總人數在420萬左右。值得我們反思的是,除了國家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積極效果,2009年后半年的經濟回暖,以及農民工就業的多樣化和靈活性之外,中國社會消解農民工返鄉潮的隱性機制是什么?這次返鄉潮對我們應對非傳統安全,特別是社會安全有那些啟示。
一、“離土不離家"的農民工
因經濟波動而引起的失業問題在其他國家引發的社會問題,在中國社會有不同表現。經濟危機發生后,我們所能看到的農民工集體行動的目標是要回被拖欠的工資,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要求工作機會。這是因為農民工是在外尋找經濟收入的流動勞動力,往返于城鄉之間是農民工群體的基本特點。整體來看農民工就業非常具有靈活性,農民工離開農村外出打工的基本目標是獲得自己所認為的較為客觀的經濟收入,在城市中生活并不是他們打工的目的,返鄉對農民工主體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是說當經濟下行,外面的工作機會較少,打工不能夠獲得較為客觀的經濟收入時他們就返鄉,當宏觀經濟向好時,外面的工作機會增多,農民工便外出打工。農民工之所以可以這樣在城鄉之間進退自如,至為關鍵的是農民工有一個可以返回的農村。歷史經驗和事實多次證明,農民工的這種特性也是大量農民工失業沒有引起社會動蕩的重要原因。
自從打工潮興起之后,一直都有農民工返鄉。改革開放以來,有多次農民工返鄉潮,1989―1991年,因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和城市治理整頓造成的農民工返鄉;第二次是1998―2000年,國有企業改革和鄉鎮企業改制使大量工人下崗,作為下崗工人再就業的競爭對手,農民工被許多城市出臺的歧視性政策逼回了農村,2004年左右出現的“民工荒”中,也有一部分農民工返鄉。這幾次返鄉都沒有引發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與前幾次農民工返鄉所不同是,金融危機后的農民工失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失業人數多,來勢迅猛,從而引起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這次大量農民工失業也沒有預想的那么糟糕,農民工家庭內的代際互助和性別分工、家庭經濟收入中農業和工資性收入的結構性互補,都是他們應對失業風險的保障。
農民工不僅在經濟下行時返鄉,離開農村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一直是在不斷的返鄉中進行打工的。我們可以將農民工的這種狀態稱為“離土不離家”。農民工“離土不離家”的狀態,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民工的就業方式以在城鄉之間流動就業為主。限于城鄉分治的戶籍制度,職業與身份的分離,農民工以城鄉之間雙向流動為主,即所謂的“亦工亦農,亦城亦鄉”,具體可分為以年為周期在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候鳥式”流動和“兼業式”的季節性務工兩種。這兩種農民工在農村和和城市之間往返是農民工生活的常態。那些年輕時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往往會面臨著中年返鄉的問題。他們在打工的過程中不僅沒有斬斷與家庭的聯系,而且一直在思考是否要返鄉,人到中年時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也將農村的家作為其最終的歸宿,他們在打工的過程中一直為返鄉做著準備。
第二,從家庭再生產的角度來看農民工是“離土不離家”的。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幾乎無限供給的狀況,決定了農民工在勞動力市場上不具有與資方談判的砝碼,處于世界產業鏈低端的中國加工業利潤微薄,不可能為農民工提供較高的工資收入,大量在非正式部門就業的農民T沒有條件享受完善的社會保障服務,阻礙了農民工實現從農民向市民和產業工人的身份轉化,他們的家庭再生產和勞動力再生產在兩個空間中來完成。即許多農民工在打工地只能完成簡單的勞動力再生產,而其家庭再生產要在農村中完成。也就是說他們很大一部分打工收入一直以匯款形式“返鄉”,這是他們“離土不離家”的狀態在經濟上的表現形式。
第三,“半工半耕”過密型農業有利于農民工應對市場風險。黃宗智認為當代中國“半工半耕”的經濟體已經被農民的理性選擇和國家政策選擇制度化了。這個制度的邏輯是,農民因人多地少的過密型農業收入不足而外出打工,因外出打工存在著各種風險,他們難實現城市化,反過來又依靠小規模的口糧田作為保險。黃宗智的判斷是對農民工20多年的實踐總結,“候鳥式”和“兼業式”的農民工20多年來一直過著這種“亦工亦農”的生活。如上所述,金融危機中農民工的面對就業困難并不恐慌,一是實在不行他們可以留在農村,二是打工機會的減少只是影響了家庭經濟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并不一定會危及生存。這也是農民工對土地依賴性強,目前的土地制度為農民工返鄉所提供的空間所在。從這種制度的宏觀戰略意義而言,農民工完全脫離家鄉的土地是非常危險的。
第四,從家庭經濟收入構成來看,農民工家庭通過性別分工和代際分工來實現“亦工亦農”。性別分工是指那些“季節性”男性農民工農閑時外出打工,家庭和莊稼的田間管理由妻子料理,通過這種夫妻之間的分工合作維持溫飽有余的生計。夫婦同時在外打工的,小孩和農田則由父母或者親友照料,這種代際之間的相互支持,既可以減少夫妻同時外出打工的機會成本,在家的父母和小孩依靠土地也可以維持基本的生存。也就是說農民工的家庭是靠兩條腿支撐的,一條是在打工經濟中獲得工資性收入,另一條是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和家庭再生產。在這個
意義上,外出打工和在家務農兩種經濟生產方式的合作互補共同構成了當代中國農民完整的家庭經濟。此外,農民工并不是現代性話語中的產業工人,賺錢是大多數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他們不具備產業工人可以脫離農村家庭的精神氣質。因為農村有個家,農民工很難也沒有必要迅速的擺脫農村。
綜合以上四點,這里所說的“離土”是指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之外,而“家”,不僅僅是指地理區位和物質意義上的村莊和農村住宅,而是就社會意義和精神層面而言,是農民工進行家庭冉生產和社會價值再生產的場所。絕大部分農民工的“家”是生養他們的村莊,村莊的社會網絡是他們出外打工的就業渠道,村莊生活是他們實現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主要場所,家鄉是他們在經歷了打工生活的艱辛和城市生活的精神挫敗之后療傷的精神家同。除了維持必要的城市生活成本之外,農民工在外務工的收入通過這個“家”的紐帶流入了農村,維持著村莊社會的人情往來、社會關系和家庭再生產,以及新一代農民工的再生產。一直以來農民工沒有脫離農村,農村的家即是他們打工的目的也是他們應對打工風險的保障。依照此邏輯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世界金融危機導致的在短時間內大量農民工失業而沒有引發社會動蕩的秘密在于農民工“離土不離家”的狀態。
二、城鄉二元結構中的農民工
以上是從較為微觀的意義而言,農民工“離土不離家”的狀態有力的消解了經濟波動而可能引發的社會安全問題。宏觀上,這又與農民工流動所處的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有關。
城鄉二元結構一方面造成了農民工的弱勢地位,是農民工流動的原兇之一,同時也是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的小農經濟抗拒市場風險,乃至世界經濟波動的一種隱性機制。從歷史過程來看,由于人口與資源關系的緊張,中國要在短期內快速完成工業化,不存在西方國家消解工業化過程中城鄉二元結構的環境和條件,因此歷史的形成了二元體制內的城鄉對立和矛盾。這個矛盾不可能很快解決,而且客觀地看,農民工流動的實踐也在繼續加強和適應著這對矛盾。
在談到農民工問題時,一般認為,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是阻礙農民工城市化的制度。僵化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制度上對農民工的歧視,造成農民工“三等公民”的身份,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放權,與地方政府的自利自保,使得打破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困難重重。不能說這些批評不正確,然而這些批評忽視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阻礙農民工在城市扎根的經濟因素。農民工要在城市安家立業所需要的經濟資源已經采取了市場化的配置方式,農民工在經濟資源上是弱勢的,在這種社會生態下,限制農民工向市民轉變的制度只是問題的表面。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往往也是緩解問題的隱性機制。如果我們不僅僅以批判的視角看待城鄉二元結構,而將城鄉二元結構看成是形塑農民工兩棲生活狀態的歷史事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改變,就很容易理解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實際上為農民工提供了一個出得去、回得來的彈性社會空間。
具體來說,似設城市放開戶籍限制,給予進城農民工以城市市民的相關權利,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農民工仍然很難在城市扎下根并獲得較為體面的生活。首先,農民工要在城市扎根的關鍵是“安居”。住房市場化改革之后,擁有城市戶籍的低收入群體尚且要政府出臺廉租房等民生lT程來保障他們的安居,而在這方面城市地方政府尚且無暇顧及,更難有能力為農民T提供相應的住房保障,農民工的工資收入不足以支持他們在城市購房。在當前物價條件下,一個農民工通過10年左右的打工可以積攢10萬元,這10萬元可以在農村建設一棟體面的房子,若要在城市購買住房,連首付都不夠。有學者經過模型計算得出結論,為了達到存城鎮定居的最低限度經濟條件,農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連續工作21年,這意味著農民工至少工作到45歲左右才有足夠的收入完成城市定居過程,而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民工面臨著中年(40歲以上)失業威脅,這是農民工城市化的主要障礙。其次,即使農民工能夠在城市購買一套住房,但是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農村高,要在城市維持有尊嚴的生活絕非易事,農民工在城市定居同時就失去了原有的社會支持網絡,更不用說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的失業風險,以及他們在城市定居之后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城市社會適應問題。
因此,造成農民工問題的除了制度之外,還有市場對農民工的天然排斥。農民工進城務工是市場化改革中的一個自發過程。在市場化的環境中,資源配置以盈利為目的,市場不會自動兼顧社會公平。市場化賦予了人一些自由權利,但是市場化環境遵循的是強者愈強的邏輯。農民工主要的社會資本或資源是自己的身體或體力,和資本、企業、城市地方政府等已經組織化的強勢者相比,沒有組織的農民工無疑處于弱勢地位。理淪上講,政府最有可能維護農民工權益做出努力,但是市場化改革中的政府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一個力量極,在某些情況下也得給市場做出讓步,城市政府首先維護的是市民的利益,況且,城市的容納能力,農民工城市化所需要社會成本,都是地方政府在宏觀決策時需要考慮的。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來看,在農民流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以勞動力市場分割為表征的二元結構,這種二元結構從城鄉之間擴展到城市內部的二元勞動力市場,農村居民相對于城市居民在傳統利益格局中處于不利地位,在中央政策與地方政府對農民工流動的討價還價中,農民工是凈受損人。因此,在戰略意義上,我國的城鄉二元體制為農民工返鄉所提供了適應性,維持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二元勞動力市場是經濟轉軌時期的一種不自覺的政治安全考量。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城鄉二元結構和低效率的過密化農業,導致了農民工流動,通過打工這種現代“兼業”獲得家庭再生產的資源,農民工打工收入不足以支持其在城市安家立業,他們不得不游離在城市和農村之間。農民流動是一個社會事實,“離土不離家”的生活狀態就是對城鄉二元結構的突破。這是20多年來農民工流動的實踐樣態,也是農民工生存狀態的一個突出特點,正是這一點為經濟下行時,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提供了緩沖。
大多數在農村還有足以獲得溫飽的土地,返鄉之后的農民工并不會遇到生存危機,這正是城鄉二元體制所提供的減壓閥作用。在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全球經濟的今天,農民家庭的兼業已經不同于傳統過密化農業時代的兼業,農民工的家庭經濟已經和“世界工廠”發生了緊密的聯系。他們這種兼業的風險比以往更大,世界經濟稍有波動就會影響到農民工。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民工“離土不離家”的狀態,經濟下行時的失業不足以對他們的生存以及生活邏輯造成大的沖擊。
三、結語
打工潮興起20多年來,大多數農民工一直處于離土不離家的狀態,已經是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的小農經濟,既是城鄉二元體制的結果,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二元體制的加強和適應。在中國的宏
觀經濟結構得不到改變、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產業升級一時難以完成的情況下,在政策上為農民工的返鄉與離鄉預留一定的空間。在以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宏觀思路下,我們應該顧及到世界經濟波動對農民工就業可能造成的影響,從更加長遠和宏觀的角度看待農民工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從道德制高點及單向度的城市化方向來看待農民工問題。從更加開放和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位置中來看,農業和農村具有多功能性。農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產業,它還有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功能。農村不僅是中國廉價勞動力的蓄水池,同時一個生活成本低廉的農村和“半工半耕”的小農化的農業,可以有力緩沖全球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流動所帶來的社會風險。農民工在城鄉之間流動的現實要求我們慎重對待積極的城市化戰略,維持目前農村的土地制度,慎思規模化農業,在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為農民工返鄉預留一定空間,在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時,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戰略,讓農民工能安心地走出去,安全順利地返鄉并有一個可以適應的田園鄉村。
參考文獻:
[1]人社部,截止2008年中國農民工就業總量2.25億人[EB/OL].[2009-08-04].http://202.114.9.57:81/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 Do―cID=2007161g&leafID=5.
[2]
國家統計局,2009年外出農民工就業形勢好轉[EB/OL].[2009-09-15].http,//202.114.9.57 : 81/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view.aspx?dodd―2037745b-leafid―4175&chnid=1035&searchquerystring=農民工就業&SearchItem=keyword.
[3]
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起草組,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總報告[J],改革,2006(5):17―18。
[4]黃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過密型農業[J],讀書,2006(2):30--37。
[5]賀雪峰,為什么要維持小農生產結構[J],貴州社會科學,200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