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經濟發展趨勢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5: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當下經濟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新經濟一方面為企業文化增加著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賦予企業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現出新的演變趨勢。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必須重組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新經濟時代數字和網絡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已成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因素,在這種新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企業所面對的競爭環境、管理對象、市場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方式、管理方式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而使企業文化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凸顯出來。綜觀中外成功企業的發展不難看出,他們的背后都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支撐。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日本松下電氣公司、中國海爾集團等,其經營績效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有著優秀的企業文化。實踐表明,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企業之間溝通、交流和合作的通用話語和基礎。可見,新經濟一方面為企業文化增加著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賦予企業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現出新的演變趨勢。
一、企業文化的演變趨勢
趨勢之一:人本文化趨勢
新經濟時代強化了企業文化的“人本性”。一方面,人們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創新使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要求企業具有強烈的人才意識,并運用各種手段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我們知道,高品位地不斷創新是新經濟的特點和要求。而創新的源泉來自于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這就要求企業把開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作為企業的中心和主題。另一方面,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的自主性、個性化、自我價值實現的愿望等都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勵,這些都促使企業在管理之中把對人的關注、人的個性和能力的釋放放在首要位置,人的積極性的調動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可見,新經濟時代的企業不是片面地發掘人的體力,更重要的是挖掘人的智力資源,發揮人的創造性。這一時代的企業文化的本質特征就是倡導以人為中心的人性管理,主張將培育進步的企業文化和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作為企業管理的主導環節,與此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發展戰略,也必將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
趨勢之二:融合文化趨勢
新經濟時代揭示了企業文化發展將在各民族文化的沖突、嫁接中逐漸融合的歷史趨勢。各國跨國公司在地域上的相互交叉與滲透,跨國界跨地區的企業戰略聯盟,生產銷售合作、合資企業,跨國兼并企業等合作形式使不同文化交流、開放的進程日益加快。企業要融入世界,實施跨國經營戰略,面臨著交往過程中如何縮小文化差異,如何增強企業學習、吸收外來高新技術,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如何應對西方文化的滲透,吸取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文化要素,并有效地抵制其腐朽文化的侵蝕,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企業文化戰略新課題。即使同一國家內的企業,也面臨發揮各自優勢、資源重新整合、創造更大發展空間的重大問題等,這些都給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趨勢之三:品牌文化趨勢
品牌服務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有優秀品牌就意味著有市場競爭力、有實力、有利潤。因為企業的品牌形象表征著市場對企業產品、服務、價值觀、信譽、企業家形象等文化因素的認同和接受。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漸漸經過以價格為主到以質量為主的消費階段開始重視產品的文化含量和服務品牌。當產品價格、質量接近的時候,那些服務周到、文化含量高、美譽度好的產品便成了消費者的首選品牌。未來企業,其企業文化的重點無疑會圍繞創建品牌進行,這種企業文化建設既強調提高內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更注重提高企業外在的知名度、美譽度和顧客忠誠度。另一方面,將來的企業文化將不再是企業制度的衍生物或副產品,它將會和生產、服務連為一體,實現企業贏利。生產出好的產品,必須有與之配套的優質服務,才能獲得消費者的稱贊與青睞,才能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面對消費者這種心理,促使企業加強品牌意識、職業道德和文明禮儀的教育,在生產、服務上不斷注入科技、文化和情感含量,便成為未來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取向。
趨勢之四:學習文化趨勢
近年來,人類的知識大約是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老知識很快過時,知識就像產品一樣頻繁更新換代,使企業持續運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嚴重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將勢必成為企業生存的生命之源。因此提高企業學習能力、創建學習型組織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企業文化管理的一項重要戰略目標。企業終將要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的有機體,將個人和團隊的學習納入管理的軌道,這將是企業文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趨勢之五:生態文化趨勢
隨著新經濟時代環保運動的興起,對企業提出了必須與環境協同、必須重視周邊的生態環境的要求。生態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它包括生態環境、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是人對解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和。如果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只重視人的價值,忽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肯定會被環境的惡化及末端治理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生態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不僅可以擴大企業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另外,未來的消費群體更青睞于綠色產品,企業通過“綠色浪潮”來提高產品的生態含量,也將是一個發展趨勢。可見,由于長期的傳統企業發展習慣問題,大部分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重視了人的價值,卻忽視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為環境的惡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迫切需要生態文化建設。
趨勢之六:信用文化趨勢
企業的誠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它反映了企業的信用、實力和形象,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經濟發展之本。從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信用危機案到2002年世界通信公司虛報利潤案,無不說明沒有高度內外一致的、以誠信為核心的價值觀體系、期望和行為,企業最終將失去競爭力并被逐出舞臺。可見,一個企業最大的危機就是誠信危機,如果出現誠信危機,也將危機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積極倡導企業誠信經營,推廣誠信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二、企業文化演變的幾點啟示
啟示之一: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一是建立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有效機制,形成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和創造性發揮的文化氛圍和有效模式。二是在注重員工的知識、技術的同時,要重視員工的職業道德、思想情操和人生觀、價值觀。三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明確舉賢任能的條件,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平等條件;健全獎勵考核制度和分配機制,以情感人,徹底激發企業文化中人才要素及其價值的開發與利用。四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開發能力。加大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運行機制,不斷開發適合市場需要的、具有文化內涵和審美韻味的新產品,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啟示之二:重視跨國界、跨區域、跨企業的融合和并購企業之間的文化整合
一是提煉核心價值觀。在分析融合、并購雙方現有企業文化的優劣成分及其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程度的基礎上,確定最有利于形成新企業文化的積極的文化成分,篩選出符合本企業特點的核心價值觀。二是進行跨文化培訓。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員工增加對企業經營和公司現行決策的理解,促使融合、并購雙方員工對新企業文化的認同,強化每個員工對不同文化環境的適應性,提高不同文化間的合作意識,維持新組織內良好穩定的人際關系,保持企業內信息流的暢通和決策過程的效率.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新企業的凝聚力。三是加強雙方溝通和交流。彼此尊重融合、并購雙方對方、風俗習慣。了解對方行為方式和處事原則,減少對對方的文化偏見,消除種族優越感,促使雙方平等地進行雙向交流,加強雙方之間的理解與互助。四是構建新的企業文化。在調研的基礎上,找出融合、并購雙方文化的差異,根據對文化的共性的認識和認可程度,尋找新企業文化的形成趨勢。剔除一些消極的、不利于新企業文化形成或阻礙企業發展的落后的文化成分,繼承和吸收雙方企業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在相互滲透與充分融合的基礎上.找到雙方文化的結合點,再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目標、員工對雙方文化共性的認識程度及理想的企業文化整合模式,創立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
啟示之三:建立學習型企業文化
一要優化學習型組織結構。設計能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鼓勵集體學習、知識創新和知識共享,促進組織內部人際關系的溝通和部門之間的信息渠道暢通的學習型組織,保障組織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學習任務調整的適應性,進而使組織在競爭中處于有利態勢。二要確立組織學習和創新的模式,借鑒和合理引進外國成功經驗,根據自身的體制、行業特征和組織能力設計組織學習模式。三要建立充滿活力的學習激勵機制。在組織學習目標的制定上要注重與成員成功欲相匹配.與個人職業生涯相結合,使員工在個人事業發展上最大限度實現自我價值.最終實現組織與個人共同發展。新晨
啟示之四:實施企業品牌文化
現代企業必須自覺引入企業形象設計,以優質的產品、優良的服務為基礎,通過企業經營理念、行為規范和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和推廣,把企業的經營理念、基本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商品風格、員工素質、服務質量等傳播到消費者和社會公眾中去,全方位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從而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內涵、擁有廣泛市場影響力的企業信譽、形象和品牌。
啟示之五:企業要注重誠信文化建設
一是要把誠信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誠信觀念的培養列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揚棄傳統的誠信觀念,樹立現代的誠信道德資源觀,把“誠信為本”納入到實施的舉措中去,指導企業和職工樹立誠信為本的理念。二是要把企業誠信看作是企業對社會的一種責任、一種應盡的義務,是企業應有的形象。企業的經營活動應有助于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品質.推動社會風氣的凈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的和諧統
篇2
關鍵詞:綠色物流;現狀及趨勢;可持續發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54
0 引言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帶動下,物流業依托自身的自然優勢,牢牢把握住了發展機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截止到2015年,我國物流業的總產值達到1013.5億元,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5%。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在快速發展的物流經濟的背后是物流資源的粗放式處置。在黨的十之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綠色物流已經作為一項重要的議題提上了議事日程。因此,本文從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入手,探究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今后的發展對策,對于促進物流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綠色物流的內涵
綠色物流這一詞匯是一個舶來詞。當前,關于綠色物流的內涵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在地區物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借助一定的生態經濟學原理,在物流系統可承載的環境之內進行相關的運行行為,最終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綠色物流從本質上來看是可持續發展在物流發展領域中的具體應用。在綠色物流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首先,時間性。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時間性,主要是指物流資源的時間傳承性。人類在開發與利用物流資源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考慮到當代人的獲得與享受,還應該為下一代人的發展留下必要的資源。無論身處在時間的哪一個維度的人類,都應該擁有平等的發展權。
其次,空間性。在綠色物流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考慮區域經濟發展對其它區域發展的影響性。不能在某些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無視或者影響其它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市場環境中,區域之間都在地理上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它們之間會彼此影響,互相關聯。
最后,高效性。這一點是物流經濟發展的本質所決定的。在經濟學原理中,通過較少的產出,來獲得較大的經濟收益是其重要的運行法則。所以,在綠色物流的發展進程中,也要處理好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從而通過較小的環境代價,來獲得較高的社會發展效益,實現效益最大化。
總之,關于綠色物流的內涵在學術領域還存在著一定的爭議,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注重自然、資源、環境以及物流發展之間的關系是其重要的落腳點。在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當下,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已然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
2 當下綠色物流發展的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當下我國的綠色物流發展存在著一定的不均衡現象。這種現象或者是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方面是物流發展的規模影響著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另一方面是,在進行物流行業的發展過程當中,由于過于粗放的物流發展模式導致物流行業存在著惡性競爭的現象。具體來說:
一方面,我國從政策的角度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限定。雖然從制定的出發點上是為了保護物流市場的穩健發展,但是,在客觀上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物流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
另一方面,物流經濟的快速增長無法在可持續的基礎上進行。從物流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物流經濟的快速增加需要相應的經濟資源投入力度的加大。但是,這種資源投入力度的加大,在客觀上就會增加物流環境的負荷與壓力。當前在物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經濟發展需求與物流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正在的不斷的突出。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綠色物流經濟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3 當下綠色物流發展的趨勢
發展綠色物流是基于當前經濟發展現狀所作出的一個科學的選擇。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政策扶持、可持續發展思想觀念的引導等方面來分析綠色物流的發展趨勢。
3.1 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引導與扶持
在綠色物流的發展中,離不開相關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因此,為了提升綠色物流的發展水平,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結合綠色物流發展中的特點與優勢,進一步制定相關的可持續發展政策。例如,進一步開展保護補助機制,對于在綠色物流出現的經濟收入層面的損失,通過發放專項的補助基金的方式來進行經濟補償。同時,對于出現的違反相關的綠色物流發展政策的行為予以嚴厲的打擊。只有從政策及法規上加大對綠色物流的發展力度,構建完善的綠色物流經濟體系才會更加的有效與可控。
3.2 提升綠色物流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人對物流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該在物流系統的合理范圍程度之內,不要逾越,不要超出物流系統所能承受的底線。人類作為造物主最大的奇跡,有能力更好的為自身的發展謀求更多的發展資源的同時,要把自己當作系統的一部分,主動的去維護人與物流環境的和諧與平衡。一旦,在發展過程中,人類的發展與物流資源發生對立和沖突時,要主動讓步,只有充分物流系統的運行規律,才能贏得物流的尊重。
同時,我們還要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思想教育,培養大眾的綠色物流意識。因為綠色物流意識首先來自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這種思想的深入人心需要綠色物流教育的普及。這種教育的普及不僅僅體現在國民綠色物流意識的提高,更體現在將綠色物流意識納入整個社會意識形態之中。
4 結語
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是當前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的主要方向。本文重點分析了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指出了其在經濟發展物流資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矛盾。最后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引導與扶持,營造良好的綠色物流發展的思想氛圍等對策,希望能對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雪峰.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和應對措施[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2).
[2]李文靜.國外綠色物流的發展與實踐[J].物流技術,2015(09).
[3]鄒輝霞,劉仙澤.綠色物流在中國[J].物流科技,2014(01).
[4]高本河,魏際剛.綠色物流在國外的發展及我國的差距[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3(12).
篇3
關鍵詞:煤業集團 綠色經濟 發展
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經濟增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的得到提高,與此同時,經濟的飛速發展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資源,其所消耗的能源是相當過去幾百年的總和,在如此龐大的能源消耗數字面前,是隨著而來的環境破壞,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而且人類發展的近幾十年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大多數都是難以修復的,近幾年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關注度的提高,發展綠色經濟成了當下經濟發展的主流形勢,在有關能源企業方面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是吸引了公眾的視野,當下煤炭產業作為現今能源的主要形勢,其發展方式更是襲人眼球,要想推動煤業集團的長期發展,就必須順應這一潮流,發展綠色經濟。
1、綠色經濟的概念闡述
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并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之所以可以稱之為綠色經濟,是因為它有明顯區別去傳統經濟的特點,在傳統的經濟發展中,往往更強調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注重的是效益的最大化,而在其實現其經濟目標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附帶問題則給予較弱的關注度,在進行經濟發展時,往往不惜消耗大量的資源,通過資源的大規模消耗來換取經濟利益,同時在生產的過程中弱化環境因素,對環境的破壞極少給予關注,以至于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往往是伴隨著巨大的環境破壞的,這是一種較為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利于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三者有機統一的。而綠色經濟在這一方面則是很不一樣的,綠色經濟更強調的是一種綠色循環的理念,堅持落實與發展可持續發展觀,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有機統一,不犧牲任何一個來換取經濟的畸形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科學的調配方式,是資源最大程度上的發揮起作用,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與此同時,還注重資源的回收利用,建立循環使用機制,加強對可再利用資源的開發程度,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資源處理的每一個角度都實現其的最優配置,從而達到綠色無污染的最佳狀態,這便是綠色經濟與傳統經濟的不同,也是其經濟發展上的一個核心理念。
2、發展綠色經濟的必要性
2.1、環境保護的需要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一個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溫室氣體的進一步排放,大氣中含有的溫室氣體已經遠遠超過了其自身可以凈化的能力范圍,日益增加的溫室氣體使得地球的氣候更加不穩定,近幾年的極端氣候頻發的現象便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后果,在全球變暖的同時,冰川也不斷地加快其融化的速度,海平面上升已經是一個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是當下最緊急的問題,除此之外,環境污染也沒用減輕,而是在不斷地加劇,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一系列的污染還在不斷的發生且有愈演愈惡劣的趨勢,在這樣的結果面前,我們更應該進行反思,這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的確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經濟高速增長的神話已經成為一個無人能夠超越的記錄,繁重的經濟發展趨勢下,往往是伴隨著野蠻的發展方式,經濟發展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弱化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從而使得環境危機不斷惡化,在此,綠色經濟的發展理念呼之欲出,更是一個不得不實行的發展計劃,它不僅事關未來經濟的發展走向,更與人類的生存與否息息相關。
2.2、促進產業升級的需要
經濟發展是一個相對的過程,有自身的一個發展歷程,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其呈現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不一樣的,在經濟發展的早期,主要是第一產業,往往是農業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在進行生產活動的時候主要是依靠自然力來發展,其獲取經濟效益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同時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壞,而且其經濟效益最終還是相對較低的那種,在經濟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占據主導地位的是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對經濟做出最大的貢獻,此時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能夠發展較為完善的重工業體系,在經濟上的效益也大幅度的提升,依靠自然的程度降低,但是這一階段明顯的環境破壞更為嚴重,資源消耗也是空前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以消耗自然資源來取得經濟發展的。最后一個便是以第三產業為主,主要以旅游也等服務也為發展對象,追求與環境的和諧共處,在發展上追求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是經濟發展最為理想的一種模式,在煤炭業的發展中,便更需要改變以往的那種粗放式的發展,追求更加理性科學的發展,推動煤炭業綠色經濟的實行,實則就是推動其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步驟,減少其在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并且杜絕以無限制的消耗資源來獲取經濟發展的模式,推動其向綠色發展,不僅是對環境的保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在推動產業升級,加快我國經濟轉型上也是至關重要的作用。
3、促進煤業集團綠色經濟發展的措施
3.1、倡導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綠色發展
在綠色經濟的框架下,推動包括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合理消費等在內各領域的發展。把低碳經濟的概念落在節能減排、環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上。重點就是在與產業的升級與調整,現有煤炭業的發展更需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在依靠現代科技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變以往的那種行業結構,加快煤炭開采,運輸,等一系列過程的升級步伐,通過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3.2、政府要通過加強對煤炭企業的監管來規范煤炭企業的行為
政府監督是促進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直接外部手段,健全的法制建設則是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有力保障。政府應加強對煤炭行業的資源管理和安全監察,嚴格制定并切實執行煤炭資源在開采、生產、廢棄物排放和回收利用等環節的相關標準,在對一些具體的環節進行審核時,也要加大力度與精度。運用行政處罰、財政補貼、提高準入門檻等手段促使煤炭企業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和廢棄物循環再使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煤炭生產規模日益擴大所產生的社會資源和環境資源的消耗。另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也刻不容緩,法案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制定法規、執法營造一個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適當給予一些獎勵措施,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3.3、大力發展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煤炭企業經濟效益
資源的綜合利用包括煤系共伴生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廢棄物的回收循環再利用。煤炭產業在這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再生產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廢棄資源產生,要充分利用煤炭企業的資源優勢,以煤系共伴生資源為主要原料開發出一批檔次高、質量優、銷路好的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大力發展廢棄物的回收與循環再利用,充分利用現有的或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等廢棄物,對這些進行相對的改組,充分利用其剩余價值,變廢為寶,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提高經濟效益。
4、結語
現代煤炭產業要想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實行產業升級,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借助于現代科技的力量,在生產發展的每一個過程都提高其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更加注重多種效益的有機結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不僅是對現當代我國煤炭企業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也是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一個歷史轉折。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數字電視;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N9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32-008-02
在當代,數字電視技術已經越來越普及,它的發射、傳輸、接收等一切環節都依靠數字電視信號來進行傳播,從而大程度上減少了其他電視技術的局限性,即加強了信號傳播速度,又減少了“有線”帶來的浪費和污染,從而也降低了經濟成本,降低了其維修難度。數字電視是繼黑白電視和彩色電視后的第三代電視。因其多功能以及普及方便早已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數字電視技術在當下的社會環境當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人們相應的都已經拋棄了傳統的電視技術,這也給數子電視技術帶來了蓬勃的發展機會,但也導致人們對其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如何提高數字電視技術的質量,其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么,就成為了一項熱門話題,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經驗,從其概述、業務、衛星信號、內部系統等多個方面來進行系統的分析,使大家能夠看清其現狀與發展的趨勢。
1 數字電視技術的概述
在本質上,傳統電視技術與新興的數字電視技術有著根本區別。無論是攝像錄音,還是節目后期剪輯制作,每一項工序之間都擺脫了原有傳統模式的束縛,現有的數字視頻信號與傳統的模擬視頻信號相比,其性能更加穩定,傳播速度更為快速,質量更為清晰,而且其功能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提升。業務和內部系統也得到了具體化的完善。
1.1 業務的提升
在這個信息膨脹、爆發的時代,人們早已不滿足從單一渠道獲取知識量的傳統方式,而以一種平臺只傳遞一種規定的信息模式也漸漸被人們所拋棄,現有的傳播技術當中,以網絡傳播方式為主要手段,其信息快、信息量廣已經成為人們公認的第四大主流傳播方式,而數字電視技術正是看準這點,結合網絡,做到了以前電視沒有做到的許多事情,徹底提升了電視在人們生活當中的地位,包括視頻通話、醫療服務、觀看網絡視頻等等,這不僅是其業務的擴展與提升,也是其自身發展自身的有利保障。
1.2 內部系統
數字電視技術的誕生以及發展,給整個社會帶來了非常大的良好影響,其內部系統也種類繁多,其表現形式更是多種多樣,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1)以衛星為主導的數字電視廣播系統。通過衛星為中間媒介,播放室發送信號,“機頂盒”接受信號,以最快最省力的模式轉播到廣大用戶的家庭當中。2)以多媒體形式出現的數字廣播系統。其無線電波為主要傳播媒介,使手機、PDA、筆記本等電子技術,都可成為數字電視的終端,大大加強了其廣泛性。3)以有線傳播模式為主要形式的數字電視廣播系統。這也是比較傳統的數字電視技術,現在正被新型技術所取代。4)以電視塔為主要形式的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它通過電視塔發射信號,用戶用天線接收,使其可以“移動”的觀看電視節目,現在被廣泛的應用在出租車、公共汽車等方面,但是信號的清晰度以及畫面的質量還有待提高。
2 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現狀
2.1 數字電視技術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有關數字電視的使用數量調查報告顯示:在2012年年底全球已有10億人在使用數字電視這一新興的電視模式,也就是說全球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已經使用上了這種技術,這標志著數字電視的時代已經到來。數字電視技術起步相對較晚,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發展的新興技術,由美國人開發,并在1994年6月在美國本土使用,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數字電視覆蓋技術已經得到了系統性的完善,超過90%的地區被數字電視技術所覆蓋。而時隔兩年后也就是1996年,法國也應用了數字電視技術,并將其投入到商業當中,以商業模式帶動其發展,為數字電視技術的新興帶來了有力的保障。1998年英國也相繼應用了數字電視技術,并采用了電視塔發送信號的技術,使其能夠“移動”應用,而且在英國,數字電視的覆蓋率基本上達到了100%,使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數字電視的方便與快捷。2003年日本,也應用了數字電視技術,并在2011年關閉了模擬電視技術信號。
2.2 數字電視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亞洲大國,并且也是亞洲經濟發展最為迅猛的國家,早在2000年中旬,就開發了第一個以數字電視技術為主的廣播電視臺,雖然相比歐美等國家,我國的數字電視技術起步較晚,但是數字電視技術的覆蓋率一點也不比發達國家差,甚至已然超出了有些國家的覆蓋率。可惜數字電視技術雖然覆蓋了千家萬戶與許許多多的企業以及部門,但是技術上還有很大的欠缺,因為那時的數字電視技術很大程度上是引進了發達國家的數字電視技術設備,在技術方面我國還欠缺的很多,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較,而且現有的一些數字電視技術設備都是從發達國家引進的,或者是在技術上與其共同研制的,缺少自我研制的技術是我國當時的數字電視技術設備的一大弊端。這種問題直到2002年才得到徹底的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任何事情與科技的更新換代都是讓人目接不暇的,在時隔兩年后,上海、廣州等地率先完成了數字電視技術的更新,并在同年播放信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徹底的改善了我國當時數字電視技術依靠外國的弊端,直到今天,我國已經有了自主研制的技術設備,技術等級可與國際接軌,這與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
3 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趨勢
綜上所述,數字電視技術在我國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現階段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下面我們就針對其技術設施以及發展的現狀來具體的談一談它的發展趨勢。
3.1 通過衛星來進行電視直播
通過相應的衛星來傳播信號實現衛星電視直播,這種直播方式的最大優點是覆蓋性廣泛。而且通過DTH業務,還可以收看到許多精彩紛呈的國外電視節目。在2008年,我國的“中星9號”廣播電視衛星成功發射送入太空,這顆衛星徹底解決了邊遠山區以及農村無法收看到電視節目的弊端,進一步增強了我國電視信號的覆蓋率,也顯現出了衛星傳播的強大性,隨著經濟體系的進一步改革,我國的高速發展已經勢不可擋,人們對信息的追求也越來越廣泛,如果想讓電視這種傳統的主流傳播媒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依靠衛星傳播是其主要的方式之一,不僅可以進行大范圍的覆蓋,而且還能收到國內國外許多電視,這對人民了解國內外形勢,了解新聞動向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也是其主要的發展趨勢之一。
3.2 數字高清電視
傳統模擬電視技術與數字電視技術最大的差別不是在其覆蓋率上,而是在兩者的清晰度上,傳統模擬電視的畫面清晰度根本不能與現有的數字電視技術相比較,所以如何提高數字電視的清晰度是其當下發展趨勢的主流之一。普標、標清、高清是數字電視清晰度的三種表現形式。在當下的社會中,生活壓力普遍增大,人們在工作之余需要對身體以及精神的雙重放松,才能使其在心靈上得到愉悅,所以普清電視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生活的追求,這也是傳統的模擬數字電視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如何改善電視的清晰度,使其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是數字電視能夠得以良好發展的重要保證
3.3 網絡電視
單一的電視節目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所需的要求,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人們更多時候是在為自己的生活奔波,根本沒有時間去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這時網絡電視應運而生。它利用pc端插口,可以與電腦以及網絡端口直接相連。通過電腦和網絡的在線觀看功能,可以輕松的進行轉播、直播、插播等一系列的有效觀看手段,使人們可以隨時觀看自己想看的節目,不僅提高了電視的收視率,還解決了人們無法及時觀看的這一難題,所以網絡電視的新興也是現有數字電視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
3.4 手機電視
手機技術的不斷改革和創新,為手機電視的興起和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以手機電視為代表的視頻接收終端,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移動著接收信號,雖然音質畫質不如普通電視。多媒體移動終端包括手機電視、車載接收機、筆記本、MP3以及MP4等,其接收和傳送的業務不僅僅局限在電視節目、音頻、圖文以及數據等方面,如手機電視。由于手機的普及以及數字電視技術的革新,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通過手機觀看數字電視,其在網絡上的運用范圍也不斷擴大。從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手機電視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它也成為了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一大趨勢。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其生活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數字電視技術這種新興的電視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密不可缺的重要伙伴,針對數字機電視技術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在當下如何提高數字電視技術在我國的覆蓋率,如何加強數字電視技術的更新程度,如何完善其技術設備,已經成為了其發展的主要問題,只有積極的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數字電視技術在我國得到良好的發展。而依照其發展趨勢來看,走衛星大面積覆蓋化、數字電視高清化、網絡技術連接化、手機電視移動化這四種路線,是現有的主流發展趨勢,所以筆者呼吁,作為現代的數字電視技術人員,要加強自身理論知識,完善自身實踐技術技能,以科學是第一發展力為前提,不斷的在這一條道路上進行摸索與實驗,最終通過集體的努力,擺脫依靠外國技術這一弊端,開發屬于我國本土的高科技數字電視技術,不僅為我國人民創造福利,還為我國在數字電視上的技術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彭松.中國數字電視現狀及發展策略[J].科技信息,2011(24).
篇5
關鍵詞:循環經濟;宏觀經濟政策;作用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01
引言:循環經濟視角是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考轉變的前提下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視角。循環經濟的發展主題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化,能夠發展綠色化、環保程度較高的經濟方式。立足于循環經濟的視角思考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能夠更好地將國家調整經濟發展的政策與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觀念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社會的更好發展。
一、循環經濟視角下宏觀經濟政策的不足
1.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立足于循環經濟的視角下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問題,可以發現宏觀經濟政策是存在一些發展上的滯后的。循環經濟模式提倡的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可以開展更高效的、更環保的經濟發展模式。而縱觀傳統的宏觀經濟政策,可以發現,宏觀經濟政策追求的主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實現經濟發展的高速性,而完全忽略了循環經濟模式追求的經濟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僅僅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性,是不能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水平的。
2.忽略了自然環境的保護。從循環經濟模式的角度考慮,宏觀經濟政策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在經濟發展中忽略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造成了資源能源的較大浪費。宏觀經濟政策所起的主要是統籌經濟整體發展趨勢,促進整體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追求的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則忽略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模式中,耗費了大量的自然資源與能源,造成了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影響了自然環境的質量。
3.缺乏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立足于循環經濟的視角來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可以發展其在經濟發展中的經濟調控手段還相對比較單一,缺乏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宏觀經濟政策作為一種國家調控經濟發展態勢的手段工具,對經濟整體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基于循環經濟視角考慮當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可以發展經濟政策中的經濟發展模式相對比較單一,手段也較少。缺乏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手段。
二、循環經濟視角下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
1.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立足與循環經濟的視角來考慮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可以發現,宏觀經濟政策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循環經濟模式是對經濟發展模式的內在思考與追求,旨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而宏觀經濟政策則主要對經濟發展的整體態勢做出一個調節與掌控作用。二者相互結合,結合循環經濟模式的理念來制定宏觀經濟政策,能夠有效地結合現代經濟社會的現實狀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高速度。
2.提高經濟發展的整體質量。基于循環經濟的視角下來考慮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還可以發現宏觀經濟政策實現了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高質量。循環經濟模式考慮的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長久性,這符合經濟增長向著內在化要求轉變的發展趨勢。能夠在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同時實現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實現經濟速度與質量的有效統一。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與宏觀經濟相結合,能夠大大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可持續性,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質量提高。
3.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同步。立足于循環經濟的視角考慮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還能發現宏觀經濟政策有效地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機結合。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僅僅追求經濟發展上的速度,在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造成了環境資源的極大破壞。在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下,更注重對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環境的保護,資源能源的節約。這樣就能有效地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步進行,可以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
三、如何促進宏觀經濟政策更好制定
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是起著重大的促進作用的,保證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才能實現政策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最終目標。在現代經濟發展越來越注重質量的背景下,要實現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高效性,就要立足于循環經濟模式。將循環經濟模式的環保發展理念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工作相結合,才能立足于現代經濟社會的真實現狀,提高經濟政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性。而且循環經濟政策的發展理念符合經濟發展的趨勢,有效地提高了經濟發展的質量。
四、總結
立足于循環經濟的視角下對宏觀經濟政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的作用做出一個正確的評析與探討,對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的。通過以上對基于循環經濟視角下,宏觀經濟政策發展中的不足以及針對缺陷需要進行的改進措施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立足于循環經濟的視角來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能夠更好地促進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實現經濟社會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璐.循環經濟視角下的宏觀經濟政策作用評析[D].內蒙古大學,2013.
[2]肖光進.循環經濟視角下中國礦產資源安全供給研究[D].中南大學,2012.
[3]崔雪竹.可持續視角下城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代謝效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4]張太富.循環經濟視角下的中國人口城市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篇6
關鍵詞:電氣控制;應用;發展;趨勢
電氣控制
技術在近些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是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本文就選取了幾個應用電氣控制技術較為廣泛的行業進行研究,探究電氣控制技術在其中的具體應用,并據此推斷電氣控制技術的發展。
一、電氣控制技術在行業中的使用狀況
1.在鐵路起重機中的應用
作為應用于鐵路部門救援的一種重要機器,鐵路起重機在處理事故現場,挽救人們生命上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從前使用的鐵路起重機的控制系統十分復雜,在進行組裝或是運輸的過程中,步驟十分繁瑣,耽誤了寶貴的救援時間。而在出現故障時,維修人員也需要對復雜的控制系統進行調試,這樣一來影響了起重機的整體性能。因此,要想促進鐵路起重機的發展,就需要提升起重機中的電氣控制技術水平。鐵路起重機可以應用以PLC為核心的電氣控制技術。該系統能夠大幅度地減少起重機的制作成本,同時簡化了維修的步驟,維修人員可以有效地提升維修的效率。
2.在環境保護工程中的應用
由于經濟發展,環境污染加重,對環境進行保護和治理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環保工程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在環保工程中,許多地方都要使用電氣控制技術。以常見的煤炭脫硫為例。由于我國是一個煤炭消耗大國,每年因為煤炭燃燒產生的污染物、毒氣數量十分龐大,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還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了隱患。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煤炭的使用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協調煤炭在支持經濟發展與破壞環境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煤炭脫硫程序,可以有效減少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性氣體。而電氣控制技術可以對煤炭的脫硫程序進行準確的控制,大大提升了煤炭脫硫的效率以及準確性。
3.在煉鋼行業的應用
電氣控制技術在煉鋼行業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僅以高爐鼓風機為例,作為煉鋼行業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機器,高爐鼓風機具有良好的生產能力。在煉鋼行業中,高爐鼓風機通常用來提升鋼水的提取量。但是該機器有一個突出的缺點,就是一旦出現故障,需要付出高昂的維修費用。同時,維修所需時間較長,耽誤了正常的煉鋼。因此,將電氣控制技術應用于高爐鼓風機的控制系統中,與低壓跳閘、瞬間斷電等問題相結合,能夠提升高爐鼓風機使用的穩定性能。
二、電氣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
1.公開化的發展趨勢
當下,電氣控制技術還處于一個不透明的階段。各個科研組織按照自己的研究目標進行,同行業之間的人缺少技術層面的交流,只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技術的提升。未來的電氣控制技術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將相關內容公開,讓同行業的人能夠相互借鑒,互通有無。同行業內部人員相互借鑒成果,能夠減少相同的工作,提升科研效率,因此公開化是必然的趨勢。
2.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直接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而經濟水平的提高,讓人們開始關注智能化的發展。人們希望從繁重、機械化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高等級的活動。這就需要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許多行業都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生產,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勞動。電氣控制技術的智能化發展趨勢,就是使其更加獨立地完成對各領域機械的控制,解放人的雙手。
3.網絡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在未來,每個家庭中都會有網絡。而網絡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也給其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電氣控制技術需要保障其安全系統更加可靠,需要不斷完善其數據通信功能。因此,將網絡應用于電氣控制技術,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與網絡結合的電氣控制技術,能獲得更多與系統運行故障有關的信息,然后對其進行分析,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的辦法,并故障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減少下次出現故障的可能。
隨著近些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電氣控制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電氣控制技術已經應用于電力、環保等多個領域,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我國目前的電氣控制技術水平仍然較低,與國外其他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電氣控制技術還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電氣控制技術正朝著公開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我們應當在對電氣控制理論、技術進行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電氣控制技術的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生產。
參考文獻:
[1]王玉芳.電氣控制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02).
篇7
[關鍵詞]井工煤礦 開采技術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P618.1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4-86-1
雖然我國有著儲量豐富的煤礦資源,且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但較之露天煤礦,其不僅作業環境惡劣,開采難度較大,而且對開采工藝和人員水平要求嚴格,故為確保安全生產和高產穩產,以緩解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就必須高度重視井工煤礦開采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所以研究其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意義重大。
1井工煤礦開采技術現狀分析
由于井工煤礦開采多為地下作業,故易受到通風不暢、地熱作用、礦山壓力、地下水涌入以及礦塵、瓦斯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困擾,這無疑對其開采技術和工藝方法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當下井工煤礦中常見的開采技術包括:
1.1三下開采技術
簡而言之,三下開采技術是依托合理的數值模擬和計算與材料模擬技術,對開采煤礦的上覆巖層變化情況和地表沉陷內在規律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獲取滿足建筑物、地表和地下水開采要求的優化參數,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采空區填充、加固重建、沉降控制等關鍵技術,確保地表、建筑物、地下水體等免受破壞,同時又能安全、高效、經濟的將煤礦資源開采出來,以此彰顯煤礦開采的合理性和資源回收的可靠性[1]。
1.2深礦井開采技術
由于井工煤礦礦井深度會因開采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大,如此一來,便會受到深井通風、沖擊地壓、礦山壓力、瓦斯氣體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故為實現安全生產,順利開采,則必須借助合適的開采技術。具體可以先準確勘查深礦井應力場分布和圍巖狀態等主要參數,并予以詳細記錄,同時加強作業環境動態監控,特別是礦塵、瓦斯等危害性物質成分和含量,然后經沖擊礦壓顯現模擬和計算,確定最佳的開采方案和技術工藝,以此降低作業風險,提高開采效率。
1.3巷道布置優化技術
遵循少做巖巷、多做煤巷這一布巷原則,既利于礦井開拓,也有助于矸石排放量的減少,如全煤巷開采工藝,即除了將一定的車場硐室設在穩定巖層中外,其余巷道開拓均處于煤層中,雖然可實現清潔生產,且造價低、投產快,但需要足夠的巷道支護[2];針對多煤種、多煤層條件,往往要求注重煤層開采流程的優化和開采工藝的搭配,以便有效控制高硫高灰煤層的開采比重,降低原煤排矸量和總灰分;若為單一煤層,可通過工作面參數優化和集中回采實現巖巷掘進率和出矸率的降低。
1.4節能減排開采技術
為實現井工煤礦的清潔開采,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如針對瓦斯氣體,可事先進行抽放以確保生產安全;針對粉塵,可借助高壓水或高壓噴霧完成切割降塵,聲波霧化、泡沫除塵等方法也較為常用;針對采煤污水的處理,往往借助分類排放或地層過濾方法加以改善。此外,地下氣化作為一種綠色開采工藝,可通過能源燃燒的直接、高效控制提升煤礦開采效率和質量,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3]。
2井工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趨勢
由上可知,當下的井工煤礦開采技術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和適用條件,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如何改進缺陷、有所創新并加以完善,便顯得尤為關鍵。故在井工煤礦開采技術逐步走向多樣化和先進化,技術裝備逐步走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煤礦生產逐步走向集中化和大型化等新形勢下,筆者對廣西井工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趨勢作了展望:
2.1開采技術的發展方向
由于高安全、高效率、高產量、高質量是廣西井工煤礦生產現在以及未來的現實要求和發展主題,因此未來的開采技術也應圍繞這一中心進行改進、完善和創新,唯有如此,才能滿足井工煤礦開采要求和發展形勢。
故開采技術經過不斷發展,會逐步朝著精細化、高效化、智能化、綠色環保等方向邁進。如對于資源儲量豐富、厚度較大的煤層,可加強針對性開采工藝研究,并在計算機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技術的支持下,提高煤礦開采的安全系數,實現高產高效;針對日益復雜的開采環境,著力改善圍巖控制效果,特別是地質構造穩定性差、急傾斜的高深采場,應將重點放在頂煤監測、沖擊地壓預測、煤巷支護以及巖層控制、災害預防方面,其中深井環境探測、安全開采技術亟待改進[4];同時注重綠色開采、污染治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尤其是高效率、低成本、適用于優質煤少、惡劣環境下的地下氣化技術;以期逐步改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不利形勢,提高煤采面的整體產量和效益,以此彰顯開采技術精細化、高效化、綠色環保等優勢特點。
2.2開采裝備的發展方向
為推動井工煤礦開采健康、持續發展,還必須加大技術成果的轉化力度,即依靠功能強大、可靠耐用、類型豐富、實用性強的機械設備順利實現開采目標,如以長壁采煤法為基礎的煤礦開采設備和監控系統是其基本途徑和重要保障,這一點已經實踐證明,如強力液壓支架、電牽引采煤機、大運力長距離運輸機、刮板輸送機等諸多開采設備的誕生和推廣顯然為改善井工煤礦開采現狀提供了有力支持。所以未來的技術裝備也應朝著自動化、高功效、多品種、高可靠以及監控智能化方向前進,如掘錨平行作業方法及其裝備雖在國際上得到了推廣,但我國尚在研制。因此我們還需從煤礦開采需求和技術工藝出發,著力研究分別適合精細化開采、綠色開采、自動化開采的技術裝備。
3結束語
總之,井工煤礦的安全開采和高效生產離不開先進可靠的開采技術,可以說,技術工藝因素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分析當下井工煤礦開采技術的應用現狀,以期從中發現不足,把握其發展動向和研究重點,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創新,以促使開采技術更加成熟而完善,進而更好的服務于井工煤礦開采作業。
參考文獻
[1]鄭志勇.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 33-34.
[2]把友權.我國煤礦開采的方法及其選擇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1): 09-11.
篇8
關鍵詞:低碳經濟;國際貿易視角;可持續發展;生態
近二十年來,“全球變暖”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詞匯,也是人類文明長期發展所造成的結果。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不斷加劇,為保障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轉變能源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國際各國的統一共識。針對于全球變暖,學者們認為是由于近代乃至當代社會發展中,大量化石能源與碳排放量急劇提升所造成的結果,很多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所導致的溫室效應,使全球大范圍地域溫度持續上升,或極端天氣多頻出現等。全球變暖前提下,我們需要面對兩大問題,一是能源問題;二是生態問題。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理念油然而生,同時也影響著國際貿易格局。
一、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理念最先出現于英國能源白皮書中,該書認為低碳經濟與傳統經濟(高能耗經濟)在經濟模式上有著明顯差別,低碳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影響極小,或者盡量降低社會生產與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將能耗控制在最低。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的代表,也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能源利用效率與能源結構、生產結構改革,進而從根本上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保障經濟能夠健康發展。現如今,國際各國都非常關注低碳經濟,也有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低碳經濟模式;發展中國家嘗試使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這些現象、活動給低碳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國際貿易視角下低碳經濟發展趨勢
1.國際貿易格局變化
隨著低碳經濟理念不斷深入,不僅會改變國際經濟格局,同時對國際貿易格局也會產生深遠影響。現如今,低碳經濟理念更加注重能源使用率和新清潔能源的發展與利用。國際貿易也更加傾向于綠色產品,對傳統貿易大國產生極大沖擊,例如謀國主要是依靠原材料出口,但在低碳經濟下會受到巨大影響,原材料出口量會明顯減少,降低了該國在國際中的影響力。低碳經濟理念不僅是能源問題、環境問題下的產物,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低碳經濟視角下,綠色產品、綠色包裝的地位不斷提升,有效推動了國際貿易格局變化。但以我國現狀分析,我國雖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與西方發達國家依舊存在著一定差距,發達國家低碳經濟發展較早,也比較成熟,在國際貿易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較晚,受技術、產業結構影響,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依然會以能耗型經濟發展模式為主。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低碳產業轉型。因此,通過分析國際、國內低碳經濟發展現象,我國在低碳經濟領域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低碳經濟進一步發展
在國際貿易視角下,隨著低碳經濟理念不斷深入,將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轉型,并不斷推動低碳產業發展進程。隨著本世紀全球變暖問題不斷加劇,多個國家也簽署了世界性協議--《京都議定書》,在該協議下,國際貿易中的低碳產品極速擴張,各國也紛紛投入到低碳經濟轉型中。同時,此協議中規定,碳排放權可以作為貿易商品進行交易,即某個國家如果沒有完成碳排放目標之后,可以通過購買低碳產品的形式,向已經完成低碳排放目標國家購買碳排放權,進而制約合約國家碳排放量。由此可見,隨著低碳經濟不斷深入與發展,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和低碳經濟領域中,低碳理念、低碳經濟、低碳產品會進一步擴張。此外,隨著國際各國的經濟環境變得愈加嚴峻,在未來的國際貿易形式中,低碳經濟產業、低碳產品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的一大方向。各國勢必會加強對污染輕、耗能低、技術強企業的扶持力度。對于國際各國而言,當下要做好的就是不斷推動產業升級、技術革新、產品完善,只有整個產業鏈能夠實現低碳模式,才能夠更好的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三、國際貿易視角下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1.推動生產技術創新
隨著國際各國低碳經濟理念不斷深入,各國為了能夠跟上國際發展趨勢,勢必會不斷推動生產技術創新步伐。雖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想要推動低碳經濟發展進程,必須要提高新技術在社會生產中的應用范圍,進而提高社會生產力與生產率,并且還能夠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與此同時,通過創新生產技術,還能夠加強新清潔能源的開發力度與應用范圍,不斷挖掘復合型能源,即再生能源。通過新能源、傳統能源搭配,能夠有效優化能源結構,進而推動低碳經濟轉型進程,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經濟地位,提高我國在國際中的影響力及貿易產品的競爭力。
2.優化產業結構
在國際貿易視角下,低碳經濟的另一個發展理念就是推動社會產業升級。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主要優勢為商品價格低廉、成本較低,但這些產品都是高能耗產品,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產物。我國出口商品通常情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價值較低,在國際貿易長期發展中缺乏競爭力。并且,我國想要提高國際地位就要擺脫“勞動力國”的陰影。從長遠分析,這種重量不重質的貿易方式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非常不利影響。此外,由于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對進口產品環保性要求越來越高,以及貿易保護壁壘影響,我國出口商品也逐漸喪失競爭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在國際中的出口地位。因此,在國際貿易視角下,我國必須要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步伐,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實現從出口大國轉向為出口強國,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提高國際地位,推動低碳經濟模式不斷發展。
3.能源結構調整
在國際貿易視角下,發展低碳經濟理念不僅能夠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實現能源、生態協調發展。縱觀當今我國經濟產業,工業產業依然占據國民經濟主體,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從微觀經濟眼光看,我國工業經濟依然是依靠高能耗產業支撐,在能源利用上,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性強等現象尤為突出。基于此,為了能夠降低碳排放,推動低碳經濟發展進程,必須要對當下能源結構進行調整,推動工業化產業低碳升級,降低煤炭等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天然氣等能源使用比例,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進而保障我國經濟能夠健康發展,推動低碳經濟模式長足發展。
4.推動環境外交,抵制貿易保護
我國作為國際中的出口貿易大國,在短時期內這種形勢不會改變。但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要技術支持,同時也需要資金支持。因此,在國際貿易視角下,我國一方面要不斷發展低碳經濟模式,大力宣傳節能節排理念,提高氣候變化適應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國際各國之間的聯系,提高合作國之間的聯合深度,針對低碳產品、低碳理念、低碳技術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積極參加與國際氣候變化體制制定,承擔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責任,避免利用低碳經濟理念實施對我國貿易壁壘的手段,通過低碳貿易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的經濟權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際各國工業化進程加快,使得生態環境問題愈加突出、惡化,致使全球出現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于此,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發展理念油然而生,并取得了巨大反響。在國際貿易視角下,只有貫徹低碳經濟理念、不斷創新先進技術、轉變高耗能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社會產業調整步伐、展開多環境外交,才能夠更好的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才能夠更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于國際貿易來說,低碳經濟改變了國際貿易格局,低碳產品進出口量在近些年持續上升,低碳產品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因此,只有在低碳經濟理念下的國際貿易,才能夠保障國際貿易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琦.低碳經濟環境下的國際貿易發展態勢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2):23-24.
[2]廖嵐嵐.廣東對外貿易模式轉型的調查研究---基于低碳經濟視角[J].中國商論,2015,(14):101-106.
[3]周杰,李金葉.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規則重構的影響與中國面臨的挑戰[J].對外經貿實務,2015(10):45-48.
篇9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影響因素;戰略分析
一、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不穩定,主要是由于影響房地產經濟的驅動因素的變化。本文從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我國房地產經濟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能夠正向驅動房地產經濟的戰略進行剖析。
二、房地產經濟的影響因素
1、外在的影響因素
(1)相關政策。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是以市場經濟為關鍵,宏觀調控為輔助,但整個經濟的正常、平衡的運轉是絕對脫離不了政府相關的宏觀政策的調節與控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房地產行業觸及到的領域較為廣泛,自身的穩定性不夠強,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會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國家政府出臺的各種相關調控政策的影響,如貨幣調節政策、行業政策,甚至是政府所期望實現的經濟發展目標等。因此,有關房地產行業或者相關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都會使得業界相關企業或部門進行管理內容或目標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向。
(2)市場現狀。通過對現階段房地產行業的市場狀況進行深入調查發現,當面臨較為蕭條的市場環境時,由于地產的需求較少,甚至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的供需嚴重不平衡的情況,就會使得整個房地產行業內企業不再具有市場的主動優勢,進而導致地產的價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供需失衡的程度,并在一定范圍內會產生波動。面對如此緊張的市場現狀,房地產行業會隨著地產經濟的蕭條而逐漸縮小規模與范圍。當然,地產的需求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城市的發展現狀,如城市化的水平。
(3)土地資源。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是能夠獲得所需的土地資源。房地產開發商需要通過招標或者拍賣的方式與相關的土地管理部門或其它企業爭取到一定的土地資源,并獲得該土地資源的使用權,進而擁有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以上是房地產交易市場的第一個環節,供需雙方分別為土地管理部門與房地產開發商。在此之后,房地產開發商與建筑房屋使用者形成需求供給關系,在這個環節中涉及到土地使用權的轉讓與房屋所有權的交接等。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資源是整個房地產開發與交易市場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制約與影響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4)金融資本。房地產行業能否正常運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夠保持持續的現金流。房地產行業作為經濟密集型產業,不論是地產開發的過程還是房屋交易的過程,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得以運用,才能保證地產企業的正常經營與運轉。其中,在房地產開發商通過招標等方式獲得土地資源的使用權的過程中,需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或者爭取投資者的資金。同樣,地產開發商與建筑公司進行合作的過程也需要大量的資金。盡管在地產交易的過程中有部分來自房地產需求者的資金流,但該資金流不具有連續與穩定性。由此,房地產行業的相關企業應該足夠重視金融資本對地產經營的影響作用。
2、內在的影響因素
(1)供需不平衡。在房地產交易市場,往往很難達到供給與需求平衡的狀態。當房地產的供給相對量超過需求的相對量時,在一般情況下會形成地產行業的激烈競爭,阻礙房地產經濟的快速發展,甚至會產生房屋的“庫存”,這時房屋的需求者便占據了主導地位,有一定的議價優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該地區的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的消費理念等。在這種市場狀態之下,房地產開發商應扭轉被動的局面,主動發掘需求者的潛在消費點,有效地刺激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的市場供求與供給經常處于不匹配的狀態,而且供給曲線往往是滯后于需求曲線的波動,就會導致房地產行業經濟發展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
(2)房地產價格的波動。通過對房地產行業的實際調查發現,房地產的價格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也會導致整個房地產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最近十年的房地產行業,價格大體處于波動式上升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房地產開發商投機心理與盲目的追求高利潤。最近幾年,房地產的價格處于不規律的上升態勢,無疑會刺激大量的房地產開發商加大地產開發的投資力度,刺激房地產行業經濟的發展。這樣的發展趨勢看似獲得了較高的效益,但地價的不合理上升說明行業正處于極端化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價格泡沫,整個市場的發展是不健康的,可能會為之后的房地產經濟留下隱患。
(3)房地產投資的變化。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是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當行業內的投資商看好現有的地產經濟時,會主動地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其中,持續、大量的資金流在短期內會有效地刺激當下的房地產的經濟發展。相反,當投資商不看好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時,便會減少對房地產的投資與交易,資金流的短缺與間斷會導致房地產的開發力度減小,交易量也會大幅度的下降。由此可以得知,投資力度的變化會對房地產行業的經濟發展產生即時的影響,兩者的變化周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相對于房地產經濟的變化,地產投資的變化頻率更大。
三、房地產經濟發展的戰略分析
面對房地產經濟發展不穩定的現實狀況,各界都極為關注影響其發展的驅動因素及其相匹配的戰略分析。在深入調查與探究房地產行業及其內部、外部環境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發掘影響其發展的內在與外在相關因素,本文有針對性地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視角進行相關的戰略分析,進而為有效地解決房地產經濟問題提供借鑒,以求能夠保持房地產經濟的健康穩定的發展。
1、有效控制房地產市場
針對房地產價格不穩定性、供需不平衡以及市場現狀等因素導致房地產經濟不穩定的現狀,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應對市場變化。面對價格的不合理波動,我國相關企業與部門應保持足夠的重視,并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市場價格的調節與控制。這并不意味著需要嚴格地控制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這會完全限制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應該通過適度的調節將房地產的市場價格保持在一定的正常的波動范圍之內,保證其不會出現極端化的非健康狀態。房地產價格在合理范圍內較小幅度的波動,是出于市場的健康狀態,而且有利于房地產行業的良性競爭,刺激地產企業的管理改善,進而有效地促進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穩定的發展。但是,對于較高與較低的房地產價格,很有必要采取調節控制的措施,使其回歸到正常的范圍,否則會對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2、有效加強土地的管理
政府需要嚴格地把控用于房地產開發的土地資源的價格,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過高的土地資源價格會直接影響房地產開發的成本,從而影響房地產的價格,進而干擾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同時,應該嚴格的管理土地資源的劃撥與拍賣,進行嚴格的審核。在有效的控制土地資源總量的前提之下,對土地資源的使用方式進行有效地監管,最好對用于房地產開發與市場交易的土地資源供應進行規范化操作,設計相應的機制,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如減少或者取消非市場化的土地轉讓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招標或者拍賣的方式進行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另外,政府還可以對房地產土地資源的供給,構建完善的體制,進而能夠及時的調整與控制土地資源的使用。
3、完善房地產投資政策
房地產投資的變化與投資回報率的變動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應建設與當下的房地產經濟現狀相契合的房地產投資政策。首先,在清晰界定投資主體與投資對象,確保產權分明,有效降低房地產投資風險的同時,確保房地產有相對量的資產投資與整體規模的發展,避免投資的不合理化。其次,及時的通過市場調查來檢驗原有制定的投資政策是否合理,進而能夠進行及時的糾正或者重新擬定相關的投資政策。
4、健全房地產開發的金融機制
針對金融資本對于房地產行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問題,有必要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完善與健全現有的金融體制。對于多樣化的投資方式,如住房公積金的使用、政府的扶持優惠政策以及常用的銀行貸款等方式,通過完善相關的金融機制來予以相關的扶持。另外,應該及時地洞察當下運行的金融機制與房地產經濟發展不契合的情況,保證有效地監督與管理,進而不斷健全金融機制,以求為房地產經濟發展起到正向驅動作用。當然這是需要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及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合作,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共同構建完善的房地產的融資體制。
5、保證房地產投資的理性化
要有效地確保房地產投資的理性化。首先,應該清晰構建房地產投資主體的結構,保證各主體權責分明。其次,應該嚴格的把控房地產投資的力度與數量,以求能夠使得房地產經濟與整體經濟的發展相契合,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雖然是我國整體宏觀經濟的關鍵點,但是過度的不合理投資會打破整個經濟生態圈的平衡,甚至會制約或阻礙其它行業經濟的發展。再次,有效避免投資的盲目追風,促使投資者在房屋需求分析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投資,可以通過全面的市場調研,也可以借助于高效或科研機構對現有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做出更為準確的投資決策。最后,可以從宏觀的角度設計與規劃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戰略,制定滾動性的發展目標,這樣就為房地產行業的相關企業部門的開發與投資決策提供了指導與借鑒,有效地調整了房地產投資的規模與進程。
參考文獻
[1] 潘泓宇: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2).
篇10
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日益凸現的新現象,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征、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越境流動,經歷了跨國化、局部的國際化以及全球化這幾個發展階段。貨物與資本的跨國流動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總的來看,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按英國學者戴維. 赫爾德的說法:“全球化是一個體現社會關系和交易的空間組織變革的過程,此過程可以根據其廣度、強度、速度以及影響來衡量,并產生了跨大陸或區域間的流動與活動、交往與權力實施的網絡。
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從面上看起來是經濟活動的作用;但就其根本卻是科技進步。“全球化”作為人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的“世界化”,其實是在互聯網建立后才真正確立的,這種“世界化”程度的提升也是互聯網不斷創新、發展的產物。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的“網絡化生存”就是“全球化進程”的當下寫照。因此,正視“全球化進程”就意味著必須正視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和深刻影響。
如果把文化視為“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么科技進步是人類在當下社會實踐中最重要的“文化創造”;而如果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界定的“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當今人類的生活和生存方式顯然具有極高的科技含量甚至有由科技進步來主導的趨勢。科技進步已成為“全球化”的原動力,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進步變為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進步促進人員和物質產品的全球化,通訊的進步促進精神產品的全球化。當然,兩類技術的作用經常分不開。互聯網能調動資本,輪船也能傳播精神。目前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伴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信息時代又接踵而至。隨著商業競爭的加劇,企業產品創新速度的快慢和科技含量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的盛衰成敗。科學、技術、生產之間以及各門科學和各項技術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空前加快,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初,在西方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現在已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