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范文
時間:2023-08-01 17:4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初中地理不受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師并非全是專職教師,有的學校是其它科目老師兼任的。高中地理教師往往多為專任教師,高中地理要進行高考、小高考,因此,高中教師對初高中的銜接相對要重視些。
1.教育制度和教育體制的問題
雖說新課改重視的是素質教育,可實際上大部分還是應試教學,主要標準還是考試成績的高低而非綜合素質。很多地區初中地理學業測試成績并不納入中考總成績,很多學生因此對學科缺乏必要的重視,能力尚未得到較好的提升。與此同時,由于地理學科不受重視,教師之間幾乎無教研研討。地理學不僅科課時少,而且很多學校還得把僅有的兩節課讓給主要科目,地理教師有心無力。初一教師把任務壓到初二,因為小中考的題型多是選擇題,初二的時候教師主要就是讓學生背題海,儲備知識,應付會考。
2.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差異
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多為識記為主,高中則更多的需要掌握地理現象和規律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就以《地球運動》為例,初中只要學生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則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初中只需簡單記憶地球運動的基本規律顯然學生很容易達成,而高中則需要學生分析地球運動所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運用掌握的規律去解決實際生產及生活中的問題。此外,像對于“大氣運動”的學習,由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有限,都讓學生望而卻步,教師上課也尤為吃力。
3.學習方法的差異
初中地理課程主要是接觸簡單地與生活中相關的地理現象,培養地理的興趣,相關的知識以了解和記憶為主。而高中地理則注重地理原理的掌握和邏輯推理,立體空間想象多,知識跨度大。因此高中地理在知識系統、學習心態和學習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自己探究二要重在理解,多問為什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重在培養思維能力。若學生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對初中地理學習的基準點上顯然很難很好的達成高中地理的要求。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策略
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其生理和心理均是一個關鍵的轉折期,教師對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有效把握,采取比較恰當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中內容的學習。
1.準確把握學情及教學起點、節奏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前需要準確把握好學生已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準備時就需要針對學生情況做出比較合理的安排。在初期教學階段注意教學的起點及節奏,切忌一蹴而就。高一新學期地理學習的內容相對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盡量具體化、直觀化。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有回旋的余地,有相對足夠的機會逐步適應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
2.激發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也是新課改要求所在。激發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⑴聯系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比如:為什么非洲人在賽跑賽上獨占優勢?為什么我南方主食多吃米飯,北方主食多面食?這些問題源于生活,學生有興趣探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⑵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講授《洋流及其地理意義》時,可以利用泰坦尼克號沉船事故提出:為什么在41°N能碰到冰山?從而引起學生探究興趣,這樣學生能更快的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此外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利用多媒體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
3.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高中階段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概況能力等都有所提高,所以這階段應引導學生去利用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和原理分析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平時多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北京成功申辦2020年冬奧會,結合自然、社會因素分析地址選在北京及張家口的原因,同時配圖(北京、張家口的交通圖和地形圖)。總的知識范圍沒出教材,但是顯示出來的是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新信息,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較好的信息提取及知識遷移能力。
篇2
關鍵詞:新課改 初高中地理 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97-01
一、 新課改下初高中地理有效銜接的必要性
銜接主要是指事物之間、階段之間的銜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教學內容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教學內容的差異性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銜接點,將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很好結合,那么將很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地理主要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及他們之間聯系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上,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之間的區別主要是側重點不同,初中地理更偏向于對知識的記憶和了解,而高中地理則是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應用。所以,在新課改下,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的銜接教學成為初高中地理教師研究的重點內容。
二、 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 初高中地理內容的差異
教學內容上的差異是初高中地理產生脫節的重要因素。首先,初中地理在教學內容上更偏向區域地理,主要是對區域地理的環境與文化進行了解,如氣候、溫度、土壤等,在教學難度上,并沒有深層要求學生對地理環境進行理論分析和研究,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新課改特別明確指出了要強化學生實踐意識,主張通過實踐活動對地理環境進行研究分析,要求教師能夠通過課程內容指導學生學習地理、分析地理,這使得原本認為地理很好學的學生因無法適應新的教學形式而放棄學習地理;其次,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部門為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刪去了大量原有的地理知識,而這些地理內容正是作為初高中地理銜接的重點內容,如等高線、晝夜長短變化等,@些內容原本在初中可以滲透到,但由于教學進度的要求而被刪掉。所以,教學內容的刪減雖降低了初中地理的教學難度,同時也是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的不同
地理課程在多數學校只設置七、八兩個年級,而且受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影響,地理在初中一直以“小科”的形式存在,未能受到師生的重視,也使得地理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壓力。初中地理多為基礎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反復強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此外,由于多數學校會在九年級的時候進行生地結業考試,使得學生只能通過對地理知識反復背誦和記憶來獲取高分,導致多數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這也是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無法適應地理教學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多數學校在九年級的時候中斷了地理課程,使得原本就沒有真正掌握地理知識的同學更加忘得一干二凈,但高中地理知識結構復雜,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能對實際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這也是初高中地理銜接困難的重要因素。
三、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 更新教學觀念,注意有機融合
多數初中地理課程只開設在七八年級,由于初中年齡較小,對地理知識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加上九年級取消了地理課程,這就使得原本模糊的記憶更加不清晰,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考慮高中地理的內容。如在教學過程中將高中重點內容簡單化,讓學生在初中階段就能對高中地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如在對某一區域位置、氣候、地形等地理環境進行講解時,教師除了簡單的介紹,還應進行深層次的引導,可以組織小組同學分析產生這種氣候和地形的原因,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多數學生提前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內容。
(二)優化教學方法,合理安排課程
采取有效地教學方法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熟悉技巧的重要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中,已經明確提出“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導者、教師成為參與者和指導者”的建議,所以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將初中地理知識和高中地理內容進行銜接。如在進行新的課程前,首先要將事先整理好的初中地理知識和學生簡單敘述幫助學生回憶起初中的地理內容,保證學生在接受新的內容時不會感到陌生;其次在課程安排上,為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野外地理環境觀察,讓學生將書本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四、結語
在新課改下,地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初高中地理銜接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反思產生教學銜接脫節的原因,根據現存的問題和難點及時找出解決初高中地理脫節的方法和策略。在課程內容上,要及時找到初高中地理的銜接點,并針對性的采取策略進行內容的有效融合。本文重點研究了新課改下初中和高中地理產生脫節的原因和解決策略,具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篇3
每年高一學生進入高中地理學習的時候,都感覺高一地理的學習非常困難,這其中有很多原因。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知識未能有效銜接,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先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學生學起來會感到輕松很多,也容易很多。結合高中教學實際闡述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原則,從學習方法、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習興趣幾個方面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
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課堂教學;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規定:“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應該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地理課程相銜接,通過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從該描述中可以看出,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學應該是一個前后聯系的統一整體。很多初中畢業的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發現地理非常難學,尤其是必修一的學習,無論在學習方法上還是地理知識接受上都無法適應,這使學生失去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從而影響學生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
一、高一地理必須要和初中地理相銜接的原因
1.學生初中地理基礎薄弱
很多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一點地理基礎知識都沒有,在上課的時候感到非常吃力。如在看地圖的時候,學生經常說左邊是什么,右邊是什么,上邊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正常的說法應該是西面是什么,東面是什么,北面是什么,南面是什么。因為地圖的判讀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但很多高一學生不知道。對于經度和緯度很多同學不知道,在高一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運動”講到地方時和時區計算時,需要用到經緯度。很多學生在初中沒有好好學習地理,導致了這部分知識的欠缺,從而使其進入高中后感到地理學習很難。
2.高中教材結構不合理
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任何一門學科的編排都應該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這樣學生便于接受,也符合認知的規律。但目前的高一必修1地理教材,高一第一學期五章內容都是很難的自然地理,從“地球的運動”“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標形態的塑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幾章的學習,要涉及到很多初中地理知識,還涉及到學生的物理學、數學中的立體幾何、生物學、區域地理的地圖等,有的很抽象、有的規律性很強,這些內容對剛上高一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和接受。
3.教學安排不科學
目前的教學都是以考試為指揮棒。初中中考地理不是必考科目,所以在初中教學中地理不受重視,有的學校初中地理課時少,經常等到考試前發一些地理資料給學生背誦即可,有的學校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使用其他任課教師來上地理,導致初中學生對地理知識了解甚少。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科明顯增多,地理課一般一周只有2課時,而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屬于理科性質,理解難度大,有限的時間和薄弱的地理基礎,導致高一學生的地理學習非常困難。
二、高一地理和初中地理相銜接的教學策略
1.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初中階段所學科目少,教材內容簡單,課時多,學生學起來感覺相對容易。同時,初中學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在學習上主要以記憶為主。進入高中后,學科增多,內容增加,難度和深度增強,加上高一必修1地理偏理科性質,所以學生在理解上感到很難。進入高一后,教師應先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課本上有些知識還應延續初中的學習方法,先記憶,甚至死背。把這些知識點記住了以后再理解。如在學習必修1第三章“洋流”這一節的內容時,洋流的成因、洋流的性質、洋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名稱可以讓學生進行背誦或者默寫。洋流的規律概括為“中低緯度的洋流是‘北順南逆,西暖冬寒’、中高緯度是‘北半球逆時針,西寒東暖、南半球是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這些規律先讓學生熟記,如果學生記不住可以通過畫洋流模式圖或者默寫的方式來加強,至于洋流名稱的記憶則要求學生先記住各大洋的名稱以及沿岸城市的名稱,洋流的名稱主要以流經地區命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心中有世界洋流模式圖和世界輪廓圖,在做題目時只要把簡圖畫出來,把規律背出來,題目自然就出來了。所以對這部分以識記為主的地理知識,教師還是要延續初中方法。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久而久之就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地理學習自然就感到容易了。
2.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高中階段課時緊張,課堂容量大,有時一節課既要講課后習題又要講新課,時間非常緊湊。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前的預習、課堂重點聽講、課后的練習以及復習,都與初中有較大區別。首先,要熟悉地理課標和教材,對整個高中地理體系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游刃有余,知道哪個階段講解哪些內容,講到什么深度,要求學生掌握哪些,當然,最好對初中地理課標也要進行了解,對初中教材熟悉,這樣,就可以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更高層次的知識體系,有的放矢,節省教學時間,做到事半功倍。其次,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和調查。考入高中的學生,在初中階段都是學習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后,有的還沉浸在考入高中的成功中,有的還在懷念初中,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習的好壞在于各自是否進入了學習狀態。因此,學生進入高中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了解和調查,逐一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進行生活上的關心,使他們從初中順利過渡到高中的學習。
3.高一教學內容與初中的銜接
高一必修1的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每一章都很難,無論知識點還是課堂容量都與初中不一樣。有些地理知識是初中教材中有的,在初中階段應該掌握的,進入高中后,這些初中知識點會用到,用來理解高中知識。如果這部分初中知識沒有學習好和掌握牢固,在高中地理學習中肯定就會有障礙。如在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運動”一章中的“時區和時差”“晝夜長短”兩部分中有關計算的問題。按照正常的備課,介紹經度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度地方時相差1分鐘,1個時區相差1個小時,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但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具體計算時,發現學生對東經、西經、本初子午線、把經度換算成時區等知識都不會。這些知識都是初中地理內容,通過了解知道學生在初中地理課沒有好好上,有的初中沒有正式的地理教師、有的初中地理課基本不上,導致學生對經度、緯度、時區部分的知識都不知道。通過課后及時反思,調整教案,在其他班級授課時,先補充初中地理的知識,然后再教高中的內容,經過這樣的補充,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再比如,在學習必修1第三章“洋流”時,有的學生對世界上的大洋名稱和分布以及個大洋的輪廓特征不知道,更不知道洋流流經沿岸的地名。所以在學習洋流時,先補充初中的區域地理知識,用多媒體顯示世界地形圖,帶領學生讀出大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極大陸,了解各大洋的輪廓特征以及大洋兩側的大陸名稱,記住洋流流經各地的地名。通過對初中地理知識的補充,學生的學習會感到比較輕松,理解上也比較容易。
4.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初中學生剛剛進入高中,由于初中很多學生和學校對初中地理不是很重視,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還有的學生對高中地理的認識僅停留在初中階段的理解上,因此,在學生進入高一的學習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如在講到“板塊構造”部分知識時,比較枯燥。把初中地理上有關“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引入課堂,“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在偶然翻閱世界地圖時發現:大西洋的兩岸———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遙對南北美洲的東海岸,輪廓非常相似,一邊大陸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凹進部分組合起來,他堅信這不是巧合,便順著這條思路研究下去,后來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學生很快有了興趣,然后帶領學生看世界輪廓圖,繼續講板塊構造理論,六大板塊的理解就容易了。
三、結束語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高一是關鍵,而且高中地理中的三本必修課本,兩本必須是在高一完成。所以,教師要調查研究學生,分析學生個體差異,把初中和高中教材知識有機銜接起來,降低學生高中地理學習的難度。在銜接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學機會,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習能力上的提升,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恰當的教學時機,把初中必要的地理知識給學生進行補習。總之,高一地理和初中地理的銜接很重要,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地理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上講取決于高一階段,教師在對初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能否做好銜接,能否正確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非常重要。如果這些工作都做到位,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一定不會感到困難。
作者:陳嵐婷 單位:江蘇省震澤中學
參考文獻:
[1]羅雅晶.新課程標準下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的分析及解決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5).
[2]鄭于藝,黃志明.讓微課為初高中地理銜接教學潤色[J].地理教學,2015,(17).
篇4
關鍵詞:七年級;地理教學;能力培養
七年級是學生從小學基礎學習轉入各科知識全面學習的第一年,也是關鍵的一年。學生驟然面多種類繁多的科目、繁重的作業量和學習任務,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和熱情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引導、幫助培養和養成健康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地理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是實現教學任務的必由之路。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地理能力。
1讀圖用圖的能力
培養讀圖用圖是學生的首要能力。首先地圖是地理這門學科的主要學習對象,學習地理,某種程度就意味著學習地圖,學會地圖,就學會了一半以上的地理知識。七年級的地理課本和附屬教材中,大量的地圖現于其中,包括地球外觀圖、中國各地區圖、各地氣候圖、各地地形結構圖以及世界大洲大洋圖等。其次地圖是地理的第二種于語言,一幅地圖可以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讀懂地圖,就讀懂了這些圖中所蘊含的非文字信息。所以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是地理教學的首要目標,而掌握這一能力,也是學生地理能力的基礎。提高學生讀圖用圖能力,要依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地理地圖種類多,含有很多專業名詞和輔助知識,包括經緯網圖、地球運動圖、坐標圖、比例圖、分布規律圖、區域圖、等值線圖、剖面圖、景觀圖和模式圖等。教師在講授這些圖時,要注意對于不同類型的圖,針對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地球運動圖時,教師要注意從平面到立體、從靜態到動態,從書面到腦海,從具象到抽象這幾個層面入手,適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靈活準確的教學工具(如地球儀),生動直觀的簡易圖畫以及簡單常見的生活實例來為學生講解。這類地圖的教學目標也要注意區分階段,不能企圖讓學生“一口吃成個大胖子”,要注意學生接受能力的層次,循循善誘。
2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地理思維能力,就是在地理這門學科背景下,以解決地理問題為目標,以地理規律和知識為手段的思維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這種能力,是培養和提升地理能力的基礎,因為一切知識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培養這種思維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步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做到勤問,鼓勵學生勤答。由于七年級學生剛由小學進入初中,自學和思考很難做到主動,教師有必要成為一個引領者,將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都轉化為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地理問題,或小組合作討論,或個人思考,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圖形圖像幫助學生進行發散式的思考。例如在講授世界的氣候這一章,教師可以從經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結構等幾個方面,對各種氣候類型進行發散性的提問和啟示,或者以實際生活中典型案例如地中海地區的地形特點,而啟發學生思考地中海氣候的而形成原因和特點。
3記憶能力的培養
記憶能力是學生學習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即使在類似數學、物理和化學等理科學習中,記憶能力也是極為重要和基礎的能力。而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記憶能力更是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果和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教師千萬不要走進“記憶能力是學生的天賦使然,學生老師無能為力”的怪圈中,要明確知道記憶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后天的培養。教師在培養學生記憶能力時,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圖。初中地理地圖占據很大一部分教材,地圖既是學習對象,也是學習工具。其次要注意使用常見的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現象幫助學生記憶,并督促養成固定的習慣。再次,地理學習中的記憶能力,一定不能依靠死記硬背,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地理知識,將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運用在實際問題中,在運用的同時進行識記。例如,在講授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一章時,就要充分借助地圖。這一章的教學內容很大一部分屬于經濟和社會類,所以教師要將學生拉回到地圖上,為學生創設各地理情境,讓學生在地理的情境中,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只有通過地圖,學生才能認識、牢記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掌握他們的東西向和南北向,明白他們對于我國交通的重要性,熟記這些鐵路干線的大致形狀和沿線省市。
4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就是從宏觀的角度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從能力和方法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從運用和實踐的角度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更是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注意以上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徐飛.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
[2]張福俊.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地圖技能培養方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高中數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