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師”與“生”的主動銜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堅實基礎
1.地理教師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主導者。所謂主導者就是引導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全局并推動全局發展的人。然而,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學的分離,使得初中和高中教師之間的溝通少,主要是初、高中教師間的地理教學容易出現斷層。在教學中,初中地理教師要多運用地理對生活的一個個經典詮釋,把更多對地理有興趣且有培養潛力的學生引入到地理學科的殿堂中,并主動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制訂長期規劃;而高中教師要強化有效銜接意識,深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積極開展學生初高中地理銜接期教學,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重視學生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地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及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適合學生的地理學習活動。
2.中學生在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是使中學生成為一個主動實踐者的關鍵因素。興趣是開啟學生智慧的希望之光,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源泉。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習得大量地理知識不如多保留一點對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銜接期的高中生,適量的地理知識則是興趣的源泉和基礎,否則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之花”很難怒放。
二、“地”與“理”的無縫銜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必要條件
“地理”這個詞,前一個字代表初中的感性地理知識,后一個字代表高中的理性地理知識。
1.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是中學地理知識習得的兩個重要階段,各有特點及側重點。初中地理是了解全世界或一個地區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點等社會經濟因素的總體情況,初中地理的主要任務在于對“地”即對地理名稱、地理數據、地理現象和地理分布等感性知識的認知,學生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在能力要求上側重記憶和觀察。高中地理是研究人類生活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其更加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對“理”即對地理過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規律等更加理性知識的學習、運用。
2.初中對“地”的認知和高中對“理”的學習是一個完整的無縫銜接的中學地理習得過程。在初中感性認識的過程中,在適當的情景下,輔以理性認識的思路引導,有利于加深初中生對感性地理知識的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為高中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中時,在更多感性認識的學習過程中,適當的、適時的初中地理感性知識復習和鋪墊,必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為高中地理理性思維之花的綻放培育肥沃土壤,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開智慧的大門。
三、“知”與“能”的全面銜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銜接的主要目的
每年總有部分學生走出了高考文綜考場后對照標準答案時,才恍然大悟,自己雖然將解題的基本知識爛熟于心,但錯誤卻依然很多。其實在學生中普遍存在“地理書有趣,地理課好聽,地理題難做”的現象。
篇2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傳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著很大弊端,教學方式通常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這樣的課堂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會讓學生對地理課堂失去興趣。而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態,廣大地理教師就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基礎知識,廣泛接觸和學習課外知識,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效率上,更體現在教師對課堂時間的利用率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教師要轉化教學的主體,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每一次參與課堂活動或問題交流時都能使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提高。其次,教師在講課時要有意識地提高講課的效率,改變備課的方式,爭取從精從簡,減少講課時間,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問題探討與交流,從而在相同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使師生都感到愉悅和輕松,這樣的課堂便是有效的。
二、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工作量。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方法:
1.明確教學主體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教師僅起指導作用。對于這點,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被尊重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課堂上教師要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利用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問題并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僅起引導作用,可對不同小組的問題結論給予評比、補充。例如,在對全球氣候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將不同的氣候名稱分給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把這些氣候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寫下來,然后教師給予補充。這樣就能夠增強課堂中的競爭感,讓學生產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愉悅感,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思考更全面,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師在備課時,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控制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和思考的方向,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例如,在學習洋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前備課時明確重點需要記憶的洋流名稱,在課堂上重點提醒并舉相關實例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洋流名稱的目的。這樣就能讓學生掌握學習和記憶的重點,進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深化學生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3.合理設計課堂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風暴
教師要想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就要讓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設計合理的課堂問題來供學生思考。它不僅能保證學生充分地投入學習,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更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精心設計課堂問題。首先,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教師要針對每一個課時的重要知識點,讓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來源與擴展。其次,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不同難度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問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以便人人都能學有所獲,獲得不同的發展。
4.加強與學生交流,善于對學生評價
教師不僅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學術上的交流,還要注重課后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與學生交流中,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及教師的看法,進而便于教師優化、改進自己的教學,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這種交流也有利于學生了解教師內心的想法,了解教師講課的動向,有利于學生及時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總而言之,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師益友的關系,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教師對學生的認可,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具體來說,評價學生能夠幫助地理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建議和意見。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要盡量給予學生鼓勵,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前進的動力和信心。當學生失敗時若只是一味地進行批評,就很可能加強學生的挫敗感,甚至會使學生一蹶不振,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因而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學生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鼓勵學生在學術的高山上不斷攀登,不畏失敗,盡可能地讓學生從失敗中找到自我,在失敗中一步步成長,這樣學生才能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只有學生的信心得到建立、熱情得到激發,課堂有效性才能得到提升。
三、結語
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新時期教學的必然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增強課堂魅力,讓學生享受知識、接受知識。同時,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增強自己應對新知識的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相信經過廣大高中地理教師不斷地努力探索與實踐,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會變得更加有法可用、有跡可循。
參考文獻:
1.張小玲.高中地理教學中歷史知識的運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0(02).
篇3
在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我的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我十分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我采取的教學模式是:對書上學生自己不太容易提出問題的內容,我一般采用小組討論提出問題或教師把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找答案,或小組討論找答案的方法來落實知識點。對每個知識點我都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例如,對第一知識點我讓學生自己看書設計問題歸納答案。對第二個知識點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對第三個知識點我可以先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或找學生朗讀的方式來把知識點讓學生得以消化。以七年級第五課《日新又新我常新》做具體說明。
《日新又新我常新》一共有二目,對于第一目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習的:找學生談自己開學這一段時間以來的變化,讓全班學生評價他說的是否屬實。通過這一活動引出對自我新認識這一目內容的學習。對于書上輔助文內容讓學生自己看書,同桌把P47涉及的問題答案討論出來。對于第二目認識自我的途徑我是引導學生這樣學習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出認識自我的四種途徑。然后結合每一種途徑讓學生聯系自身或本班、本學校發生的事例來說明。這樣既有利于知識點的落實,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有效落實了德育目標。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無論你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只要能落實教學目標,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培養和提高了能力,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中,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要讓我們的課有吸引力。我們就要注重教法的選擇。我在日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是問題教學法。從初一的第一節政治課開始,我就給學生灌輸我的問題教學思想,告訴學生設計問題的思路和提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要養成自己提出問題、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生一開始不會提,我就啟發引導,告訴學生提問題的關鍵詞有哪些?會做到一題多問,開始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問題,就讓學生再想想這個題還可以怎么問,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提問題了。
問題教學法必須建立在學生熟悉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對教材理解了,才能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才能消化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列舉實例來分析,課堂教學效率會大大提高。
- 上一篇:初二地理期末教學總結
- 下一篇:大學生的理財計劃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高中數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