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工作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5 06:08: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考評工作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考評工作報告

篇1

一、廣播電視宣傳(60分)

(一)緊貼中心,做好主題宣傳。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扎實開展以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我市“雙爭”、建設“五個”為主題的宣傳。抓好全市工作會議和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動態的宣傳,抓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宣傳,精心組織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奮力實現“奮力雙爭”目標等工作舉措、工作成效的宣傳;進一步強化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大事要事的宣傳,配合全市各部門開展好雙擁、安全生產、法制宣傳教育、防控艾滋病等工作和活動的宣傳,努力營造服務發展的良好氛圍。廣播、電視《新聞》分別達到245期。(15分)

(二)沉下基層,做實民生報道。堅持“三貼近”,建立完善編輯記者分片負責聯動機制,開設“民生民聲”專欄,從“時政新聞百姓視覺”出發,報道群眾呼聲,回答群眾關注,設身處地“為民服務、替民跑腿”。扎實開展“民生·邊界行”活動,了解市情、反映群眾期盼,不斷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實效。依托“文明在線”、“四城聯創”、“電視問政”、“曝光臺”欄目,加強輿論引導,強化新聞監督,鞭韃不良習氣,弘揚社會正氣,為科學發展凝心聚力。(10分)

(三)服務大眾,做活“三農”宣傳。以涉農節目《壟上行》、新聞欄目“沮漳三農”、“走鎮處看發展”為平臺,大力宣傳科教興農和勤勞致富典型;大力宣傳優化產業結構,培植壯大林果、畜牧、蔬菜三大優勢產業板塊建設的經驗成果;大力推介農業產業信息和惠民資訊,服務農村農業農民。(12分)

(四)貼近實際,做精專題文藝。根據需要,組建廣播電視臺專題文藝部。貼近全市各地各部門工作實際,在深化全市中心工作、重頭工作經驗成果的宣傳上創新形式和內容,力爭創特色、出精品、出成果,努力適應市場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10分)

(五)走出,做好對外宣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對外宣傳選題策劃、對上溝通聯絡和對內目標管理工作機制,在用重稿、上頭條上下功夫,著力宣傳、推介,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獻力量做貢獻。全年在電臺、三峽電視臺用稿實現“保二爭一”工作目標。(13分)

二、事業發展(25分)

(六)認真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強化監管與協調,認真抓好“村村通”無線數字微波用戶、農村直播衛星用戶的管理和鞏固,因地制宜繼續發展無線數字微波用戶。做好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調查摸底等前期準備工作。(5分)

(七)繼續推進廣播影視數字化建設。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加大自身創收力度,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積極爭取財政支持,逐步推進廣播電視采編播發設備更新換代升級,有序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建設。(10分)

(八)繼續抓好電影放映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管理,依靠GPS監控平臺,提高公益電影放映質效,確保全市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工作目標的實現。積極抓好城市院線放映管理,主動配合全市中心工作、主題活動開展電影放映工作,不斷擴展放映市場。(10分)

三、行業管理(15分)

(一)切實加強廣播影視宣傳管理。嚴格執行節目播出審查、收聽收看、重播重審、視聽評議等制度,確保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合法合規;加大抵制低俗不正之風的專項整治力度,凈化聲頻熒屏。(5分)

篇2

根據《區衛生局關于轉發省衛生廳、市衛生局對醫德考評工作開展督導檢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院為進一步推進醫德考評制度的落實,加強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做好迎檢準備工作。8月6日,院醫德醫風考評領導小組就醫德醫風考評工作召開了專題會,開展了自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我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第一責任人,業務副院長為直接負責人,各醫療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具體的考評工作方案,以及醫務人員的考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醫務科負責人兼任,負責考評的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

(二)結合實際,健全制度。

根據上級醫德考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我院將醫德醫風考評納入《醫師百分制考核標準》、《護理人員百分制考核標準》、將醫德醫風要求規定細化、量化,日常考核結果納入年終綜合考核。

(三)加強監管,認真落實。

醫德日常考評主要由醫務科、護理部等職能科室實施,對醫務人員日常工作表現,以及病人投訴情況,要求及時準確如實記入考評記錄,并依照醫院相關規定打出成績,作為年終考核依據。

(四)建立檔案管理,實行考試考核。

醫院將醫德醫風教育納入職工培訓計劃,每年不少于20課時,年終根據培訓內容,組織一次考試,確保學習效果。院醫德考評領導小組每年組織2次醫德考核,采取社會問卷調查和民主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實行三級考核。首先由個人撰寫自我鑒定,進行自評;然后由科室民主評議,進行他評;最后由院考評領導小組進行定評,考核結果收入職工個人醫德醫風檔案。

(五)建立長效機制和約束機制。

篇3

為積極做好專項工作評議,進一步增強人大監督實效,2013年*月28日至?*月2日,__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__*帶隊,專程赴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石峰區、常德市安鄉縣和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荊州市荊州區,學習考察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學習考察組先后與五個區縣人大負責同志進行座談,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并就具體實施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通過學習考察,大家對如何推進專項工作評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五區縣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主要做法

20__年《監督法》頒布實施后,全國許多地方人大按照《憲法》、《監督法》的要求,對履行人大監督職能、增強監督實效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此次學習考察的五區縣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新開展專項工作評議,并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規范工作程序。五區縣人大根據《憲法》、《監督法》及省、市人大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了專項工作評議的實施辦法,并經過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后正式實施。實施辦法對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目的、原則、評議的對象、內容及方法步驟等都作出明確規定。專項工作評議時間跨度較長,五區縣在具體實施中大體分為準備、調查、評議和整改四個階段。每年確定了評議對象和評議內容后,各區縣再制定專項工作評議實施方案,就專項工作評議實施的具體時間、調查對象、評議調查組人員組成等事項作出詳細安排,保證了每年專項工作評議規范、有序進行。

(二)確定評議對象。五區縣將政府及其組成部門、直屬機構,法院、檢察院和垂直管理部門都納入評議范圍,每年根據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不同形式確定評議對象。蘆淞區、石峰區由各工作機構推選,主任會議研究確定4-6個部門,對其進行評議,原則上每屆人大常委會對被評議對象的工作至少評議一次。樊城區、荊州區由各工作機構推選,主任會議討論后提交常委會票決確定5-8個部門,對其進行評議。安鄉縣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議題,經主任會議討論研究后,由常委會票決確定評議議題,自實施以來先后對規劃、廣播電視、農電、經適房、廉租房等專項工作進行評議,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取得了良好的監督效果。

(三)廣泛深入調研。五區縣在確定評議部門或議題后,都成立評議調查組,由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機關工作人員組成,也可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或群眾代表參加。調查組深入到被評議部門及其服務對象、基層群眾當中,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調閱資料、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了解掌握真實情況,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寫明專項工作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建議,經主任會議討論后向常委會報告,為常委會會議審議和滿意度測評提供參考。

(四)民主公開測評。五區縣都是召開常委會會議進行評議,其中蘆淞區、石峰區、樊城區、荊州區的程序相同:一是聽取被評議部門的專項工作報告;二是聽取評議調查組的調查報告;三是由常委會組成人員、調查組人員、列席常委會會議的代表及其他同志評議發言,被評議部門負責人回答有關詢問;四是進行滿意度測評,并當場宣布測評結果。常委會將評議情況向區委報告,通報垂直管理部門的上級主管部門,同時向社會公布。蘆淞區和石峰區規定,測評結果為“不滿意”的,常委會可以啟動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監督程序。樊城區規定測評結果作為區委實績考核和組織人事部門公務員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安鄉縣在會議評議時不立即進行測評,而是形成評議意見交有關部門研究處理,于六個月后聽取評議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

(五)整改貫穿始終。五區縣堅持把整改放在突出位置,貫穿于工作評議的全過程。評議調查前,要求被評議部門開展自查自糾,做到“未評先改”;評議調查期間,將收集到的意見及時反饋給部門,要求對照問題,采取措施,做到“邊評邊改”;集中評議后,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意見,向被評議部門印送專項工作評議意見,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整改工作,實現“集中整改”,有效地推動了相關工作開展。

二、五區縣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特點及成效

五區縣實施專項工作評議以來,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完善,組織程序更加規范,監督力度進一步加大,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大局中顯示出蓬 勃的生機和活力。

(一)堅持服務大局,得到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五區縣人大常委會堅持圍繞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選擇確定每年的評議對象,在制定年度專項工作評議計劃時向黨委請示,評議結果及時向黨委報告,保證了專項工作評議在黨委的支持下順利開展。

(二)堅持依法規范,取得了良好的監督實效。五區縣從確定評議對象、評議內容,到調查、民主評議、整改等環節,都嚴格依據監督法要求,按程序推進,按規定辦理,不走過場,力求實效。同時注重監督與支持相結合,通過深入調查了解,給被評議部門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操作性強的建議,幫助部門改進工作,增強了部門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意識,使部門轉變了工作作風,提高了為民服務水平,達到了以評議促進工作的目的。 (三)堅持公開公正,贏得了社會廣泛認可。五區縣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議題和部門由常委會票決確定,調研中邀請相關代表、專家、群眾參加,常委會評議時列席人員可以發表意見,整個評議過程始終保持公開、透明、民主,讓人民群眾直接或間接參與了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活動,密切了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的聯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可。 三、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實踐證明,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有利于人民群眾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有利于推動“一府兩院”改進工作,是人大監督向實質性推進的深化,符合法律原則,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符合實際需要,應當進一步堅持、發展和完善。

(一)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是貫徹黨的十精神、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報告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專項工作評議,融人大常委會監督、人大代表監督和公眾監督為一體,是更直觀、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的監督形式,能夠充分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職能,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是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具體體現。

(二)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是履行監督職權、增強監督實效的重要途徑。五區縣開展專項工作評議,從范圍上將垂直管理部門納入監督對象,更有利于對本行政轄區內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從內容上,都是圍繞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經過常委會票決確定被評議部門或議題,有的還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集中性,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呼聲,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了人大監督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

(三)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是對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方式的創新和發展。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是對“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這一監督手段的延伸和拓展。專項工作評議過程中,既有調查研究、視察、執法檢查,也有專題詢問、滿意度測評等程序,是人大監督職權的綜合運用。同時,專項工作評議吸收代表、專家、學者、群眾等參加,使監督過程更加民主、公開,評議結果更加公平、公正,符合憲法和法律精神,是人大監督方式的創新和發展。

(四)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是對“一府兩院”改進工作的有力推動。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有利于引導群眾了解并支持被評議部門工作,為部門工作營造良好氛圍;有利于被評議部門了解社會各界的意見,對自身工作作出正確估價,找準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因此,評議只是手段,保障發展、促進發展才是目的,通過這種監督形式,能夠評出新作風,評出新氣象,評出新干勁,評出新動力。

四、對我區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幾點建議

五區縣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時間較早,經驗成熟,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我區應當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專項工作評議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定方案,積極穩妥推進,確保專項工作評議取得實效。

(一)明確專項工作評議的目的和原則。開展專項工作評議,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行監督職權的一種手段和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促進“一府兩院”及其工作人員增強宗旨意識、法制意識、公仆意識、責任意識,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真正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專項工作評議必須在區委的領導和支持下開展,工作計劃安排要向區委請示,評議結果要向區委匯報,爭取區委對評議工作的指導,確保專項工作評議緊扣全區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二是堅持依法評議。要嚴格按照《監督法》和各級人大的有關辦法、規定進行,切實做到依法、規范、科學、有序。三是堅持實事求是。要深入廣泛開展評議調查,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保證評議的科學性、準確性。四是堅持講求實效。要通過評議,切實督促、幫助部門改進工作,真正達到以評議促工作的目的。

(二)把握好組織實施中的關鍵問題。監督法中沒有對專項工作評議的具體事項進行明確規定,我區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對實施中的關鍵問題予以明確,確保專項工作評議順利開展。

一是關于專項工作評議的主體。專項工作評議的主體是區人大常委會,由主任會議組織實施。建議在評議工作過程中,吸收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參加,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代表和群眾可以列席常委會會議,對專項工作報告發表意見,但不參與表決投票。

二是關于專項工作評議的對象。專項工作評議的對象應為區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區人民政府直屬機構,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檢察院,駐周垂直管理的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部門。

三是關于專項工作評議的內容。建議我區專項工作評議的內容為:貫徹落實區委決策部署、全區中心工作及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完成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情況;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其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

四是關于專項工作評議議題的確定。建議議題確定程序為:1.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在區人大網站及有關媒體上公告,面向各級人大代表、廣大群眾公開征集評議議題;2.區人大常委會各工作機構根據公開征集議題情況,分別與聯系部門對接,并提出2-4項初步議 題建議;3.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綜合初步議題建議,提交主任會議研究,確定向常委會提出議題建議;4.區人大常委會會議以差額投票表決方式,每年確定4-6項專項工作評議議題;5.根據評議議題,確定相對應的被評議部門和單位。

五是關于評議結果的運用。建議評議情況和評議結果向區委報告,向區政府和區委組織部書面通報,將其作為對部門和單位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對垂直管理部門的評議情況和測評結果,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書面通報,建議將其作為對部門年度工作考核的參考。區人大常委會通過新聞媒體,及時向社會公開評議結果,增強評議透明度。

經兩次測評均為“不滿意”的,報經區委同意,屬于區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任命的人員由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啟動免職程序;不屬于區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任命的人員按干部管理權限建議上級主管部門給予工作調整。

(三)突出抓好四個主要階段。專項工作評議時間長,跨度大,我區在確保評議質量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程序,科學安排時間,從而提高效率。建議分為準備、調研、評議、整改四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專項工作評議議題確定后,區人大常委會適時召開被評議部門和單位負責人會議進行動員部署,提出要求;被評議部門和單位應按照要求,做好有關準備工作,并結合自身工作或重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制定《評議調研方案》,組成評議調研組,統一組織專題調研。評議調研組由熟悉相關工作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常委會相關機構人員、相關區人大代表組成。必要時,可邀請部分駐周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及相關專業人員參加。

二是調研階段。評議調研組按照《評議調研方案》的要求,組織開展評議調研,可采取聽取工作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走訪、公開征集意見等方式,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深入了解有關情況,形成調研報告,經主任會議研究后,提交人大常委會供會議評議時參考。

三是評議階段。召開區人大常委會會議對專項工作進行評議。評議分為5個步驟:1.聽取被評議部門專項工作報告;2.聽取調研組的調研報告;3.專題詢問,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專項工作所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專題詢問,被評議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回答詢問;4.會議評議,對專項工作進行評議;5.滿意度測評,由常委會組成人員進行現場打分,并當場宣布測評結果。經第一次測評為“不滿意”的,被評議部門和單位應當在下一次常委會會議上報告整改落實情況,然后由常委會組成人員進行第二次測評。

篇4

一、工作作風處罰制度

1.凡上班或會議,遲到或早退1次處罰20元,曠工以半天為單位統計次數,每曠工1次處罰50元。

凡上班遲到30分鐘以上或下班早退30分鐘以上,或參加會議遲到20分鐘以上,以曠工半天論處。

2.凡上班或值班,經抽查不在崗者,1次處罰100元。

3.凡值班不在崗并且發生事故(比如盜竊、火災等),視情節輕重由值班人賠付部分損失。

4.對上班時間進行與工作無關的行為的,如在電腦上打游戲、聊QQ(工作業務除外)、炒股、看電影等,被查到一次罰款50元。

5.凡1個月累計遲到、早退4次以上,或曠工達2天以上,或經抽查發現不在崗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2次以上,除相應處罰外,取消年度評優資格,并向局務會作書面檢討。

全年累計遲到、早退10次以上,或曠工達5天以上,或經抽查發現不在崗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6次以上,除相應處罰外,取消年度評優資格,并向局務會作書面檢討。

6.對上述(1)至(5)項行為,被縣紀委、縣督查組或縣級其他及以上部門查辦,除縣紀委、縣督查組或縣級其他及以上部門的懲處措施外,追加農業局相關處罰。

二、年終考評制度

1.考評時間

每年12月底之前。

2.考評領導小組

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其余領導為組員的年終考評領導小組,負責年終考評工作。

3.考評方式

采用公開評分、按比例計算、綜合評定。

4.考評標準

(1)全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滿分70分

(2)政治立場及原則性。滿分5分。

(3)道德品質及協調配合。滿分5分。

(4)遵守機關各項管理制度。滿分5分。

(5)領導交辦的工作完成情況。滿分10分。

(6)辦公室交辦的工作完成情況。滿分5分。

5.考評程序

(1)每名職工分別依次做述職報告,時間不得超過5分鐘,對本人本年度的工作予以簡要總結,并明確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及計劃。

(2)考評由領導、職工、辦公室分別評分,按所占比例計算最終考評得分。

(3)最終考評得分由以下三項得分按比例求和:

①考評領導小組組織全局職工對被考評職工考評[考評標準第(1)-(4)項,滿分85分],在最終得分中占85%。

②領導對被考評職工考評(考評標準第5項,滿分10分),在最終得分中占10%。

③辦公室對被考評職工考評(考評標準第6項,滿分5分),在最終得分中占5%。

6.評選要求

不徇私情,力求評價公道;不輕信偏聽,注重對被考評者實際工作的觀察和評議;以工作中的具體事實為依據,并做到資料齊備完善;注意避免憑總體印象,夸大或縮小被考評者的成績以及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以大局為重,切實對每一名干部職工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7.考評結果應用

根據最終考評分數,確定年度考評排名,作為年終評優、年終目標考核獎發放的參考依據。

三、工作報告制度

中層干部須定期或不定期根據局務會的安排,向局務會報告單項或全面工作開展情況。不能按時完成的工作,須提前書面向局務會說明原因,以便局務會及早增添措施。若因個人原因導致工作滯后、影響全局工作的,個人除向局務會報告工作外,還須向局務會作書面檢討。

四、職稱評聘制度

完善局機關事業干部職稱評聘制度,按規定對事業人員進行年度職稱評定與聘用,激勵職工愛崗敬業的熱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科技創新。

五、工作通報制度

篇5

第一條為規范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工作,提高農機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根據《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所稱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是指對從事農機行業特有職業(工種)的勞動者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進行考核與評價,并對通過者頒發國家統一印制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活動。

第三條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在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管理框架內進行。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負責全國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的組織管理,農業部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站(以下簡稱部農機指導站)負責業務指導;各省(區、市)農機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的組織管理,各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以下簡稱鑒定站)負責執行實施。

第四條農機行業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市場秩序,以及技術性強、服務質量要求高、關系廣大消費者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職業(領域),逐步提出職業技能資格要求。

第五條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遵循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原則,保證鑒定質量,為農機從業人員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第六條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安排必要的經費并逐步形成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不斷加強對鑒定站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鑒定工作條件,推動農機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健康發展。

第七條本細則適用于全國農機行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

第二章職責分工

第八條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負責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組織管理。

(一)制定農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的政策、規劃和規范;

(二)負責農機行業國家(行業)職業標準、培訓教材以及鑒定試題庫的編制開發工作;

(三)組織、指導農機行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并對鑒定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第九條部農機指導站負責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業務指導。

(一)組織、指導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實施工作;

(二)負責鑒定站的建設規劃與業務管理,提出鑒定站設立的具體條件,并負責資格初審,指導鑒定站開展工作;

(三)承擔農機行業國家(行業)職業標準、培訓教材以及鑒定試題庫的編制開發工作,負責農機行業鑒定試題庫的運行與維護;

(四)負責組織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工作;

(五)負責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結果的初審、職業資格證書的辦理和鑒定信息統計工作。

(六)開展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及有關問題的研究與咨詢工作。

第十條省級農機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組織管理。

(一)制定本地區農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的政策、規劃和規范;

(二)負責本地區鑒定站、工作站、培訓鑒定基地的建設與管理;

(三)負責本地區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人員與質量督導員的管理;

(四)組織、指導本地區開展農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并對鑒定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章鑒定執行機構

第十一條鑒定站是經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職業技能鑒定執行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和實施規定范圍內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一)執行國家和地方行業主管部門的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政策、規定和辦法;

(二)負責職業技能鑒定考務工作,并對鑒定結果負責;

(三)按規定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交鑒定情況統計數據和工作報告等材料。

第十二條鑒定站的設立應根據農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發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原則上每省(區、市)至少應設立一個鑒定站。鑒定站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與所鑒定職業(工種)及其等級相適應的,并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考核場地、檢測儀器等設備設施;

(二)具有專門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

(三)具有熟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專(兼)職組織管理人員和考評人員;

(四)具有完善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

第十三條申請設立鑒定站的單位,應提交書面申請、可行性分析報告,填寫《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審批登記表》(見附件1),經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審核,報部農機指導站初審,經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同意,農業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以下簡稱部鑒定中心)匯總審核后,報農業部人事勞動司審定,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并核發《職業技能鑒定許可證》,授予全國統一的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標牌。

第十四條鑒定站實行站長負責制。站長原則上由承建單位主管領導擔任,由部農機指導站聘任,報部鑒定中心備案。站長的聘任由承建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并填報《農機職業技能鑒定站站長審批登記表》(見附件2),經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部農機指導站審定,確定聘任關系,并頒發站長聘書。當出現人事調整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換站長時,按上述程序辦理鑒定站站長轉聘手續。

(一)鑒定站應建立健全考務管理、檔案管理、財務管理以及與農業部有關規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二)鑒定站應使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務管理系統”,進行鑒定數據上報、信息統計及日常管理。

(三)鑒定站應配備專兼職的財務管理人員,并嚴格執行所在地區有關部門批準的職業技能鑒定收費項目和標準。職業技能鑒定費用主要用于:組織職業技能鑒定場地、試題試卷、考務、閱卷、考評、檢測及鑒定原材料、能源、設備消耗等方面。

(四)鑒定站應受理一切符合申報條件、規定手續的人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并依據國家職業標準,按照鑒定程序組織實施鑒定工作。

鑒定站有獨立實施職業技能鑒定的權利,有權拒絕任何組織或個人提出的影響鑒定結果的非正當要求。

(五)鑒定站開展鑒定所用試題必須從國家或行業題庫中提取,并按有關要求做好試卷的申請、運送、保管和使用。未建立試題庫的職業,試題由部農機指導站組織專家編制,經審核確認后使用。

(六)鑒定站應從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資格的人員中聘用考評人員,并實行考評人員回避制度。

(七)鑒定站應于每年12月20日前將當年工作總結和下年度工作計劃報送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并抄報部農機指導站。

(八)鑒定站應加強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逐步推行鑒定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第十五條鑒定站應接受部鑒定中心和部農機指導站的業務指導,同時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對鑒定站實行定期評估制度。評估工作由部鑒定中心和部農機指導站共同組織實施。評估內容應包括鑒定站的能力建設、考務管理、考評人員管理、質量管理及違規事件處理等多個方面。評估方式采取自評和抽查相結合的形式。評估結果作為換發鑒定許可證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第十六條工作站和培訓鑒定基地是經省級農機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鑒定站的分支機構。在歸屬鑒定站的組織管理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一)工作站和培訓鑒定基地的設立由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兼顧本地區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進度、工作基礎、工作方便性等因素,合理布局。

(二)工作站和培訓鑒定基地由省級農機主管部門指定歸屬鑒定站。其設立由承建單位提出申請,經歸屬鑒定站審核,省級農機主管部門批準,報部農機指導站備案。其鑒定場地、設施設備及人員能力等應與其所開展培訓鑒定職業(工種)和等級相適應,具體設立條件和程序由省級農機主管部門會同歸屬鑒定站作出規定。

(三)工作站和培訓鑒定基地應按照歸屬鑒定站的各項管理要求開展工作,并接受其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鑒定站應在各項管理制度中明確下設工作站、培訓鑒定基地的職責、任務和要求,并對其工作質量負責。

第四章考評人員

第十七條考評人員是指在規定的職業、等級和類別范圍內,按照統一標準和規范,對職業技能鑒定對象進行考核、評價的人員。考評人員分為考評員和高級考評員兩個等級。考評員可以承擔國家職業資格五級(初級)、四級(中級)、三級(高級)人員的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可以承擔各等級的考核、評價工作。

第十八條考評人員實行培訓、考核和資格認證制度。考評人員資格的獲取應由本人提出申請,所在單位同意,填寫《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人員審批登記表》(見附件3),經省級農機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參加部農機指導站組織的統一培訓并考試合格,經部鑒定中心資格認證,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核發國家統一的考評員資格證(卡)。考評人員應具備以下資格條件:

(一)熱愛本職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廉潔奉公,辦事公道,作風正派;

(二)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鑒定理論、技術和方法,熟悉職業技能鑒定的有關法律、規定和政策;

(三)具有二級以上職業資格或者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資格;高級考評員應具有一級職業資格或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第十九條考評人員的職責要求:

(一)考核鑒定前,考評人員應熟悉本次鑒定職業(工種)的項目、內容、要求及評定標準,查驗考核場地、設備、儀器及考核所用材料。

(二)考評人員在執行鑒定考評時應佩戴證卡,嚴格遵守考評人員守則和考場規則,獨立完成各自負責的任務,嚴格按照評分標準及要求逐項測評打分,認真填寫考評記錄并簽名。

考評人員有權拒絕任何單位和個人提出的非正當要求,對鑒定對象的違紀行為,視情節輕重可給予勸告、警告、終止考核或宣布成績無效等處理,并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三)鑒定結束后,考評人員應及時反映鑒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

(四)考評人員應加強職業技能鑒定業務知識、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學習,不斷提高鑒定工作水平。

第二十條考評人員的聘用管理:

(一)實行聘任制。由鑒定站與考評人員簽訂聘任合同(合同文本樣式可參閱附件4),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每個聘期不超過三年。考評人員每次實施鑒定考評后,鑒定站可參考當地主管部門制定的補助標準給予津貼補助。

(二)實行“培考分開”。考評人員不得對本人參與培訓的人員進行鑒定。

(三)實行回避制度。考評人員在遇到直系親屬被鑒定時,應主動提出回避。

(四)實行年度評估。鑒定站應對所聘用的考評人員建立年度考績檔案,每年的12月20日前對考評人員的工作業績和稱職情況進行年度評議(樣式參見附件5),評議結果應作為考評員續聘和獎懲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考評人員資格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屆滿應申請換發考評員資格證(卡)或經過再培訓重新取得考評員資格證(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直接換發證(卡):

(一)凡年度評估良好及以上,并每年參加考評工作三次及以上的;

(二)對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有深入研究并公開發表相關文章或論文的;

(三)參與國家(行業)職業標準、培訓教材、鑒定試題編寫工作的。

符合直接換證(卡)條件的考評人員,需填寫《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人員資格有效期滿換證(卡)審批表》(見附件6),附本人資格有效期內的考評工作總結、技術成果復印件和本人考評員原證(卡)、聘任合同等材料,經受聘鑒定站初審,省級農機主管部門、部農機指導站、部鑒定中心復審,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核準后,換發新的考評員證(卡)。

資格有效期滿考評員換證(卡)工作每年6月份進行一次。

第五章鑒定程序

第二十二條鑒定站應于每次鑒定前對鑒定工作進行策劃,制定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方案。內容包括:本次鑒定的職業名稱、等級;預計鑒定的人數;考生來源;鑒定時間、地點;考場的準備;考務人員和考評人員的擬使用計劃安排;報名及資格審查等。

第二十三條鑒定站應在每次實施鑒定前30日公告或通知。內容包括:

(一)鑒定職業(工種)的名稱、等級;

(二)鑒定對象的申報條件;

(三)報名地點、時限,收費項目和標準;

(四)鑒定方法和參考教材;

(五)鑒定時間和地點。

第二十四條鑒定站自鑒定公告或通知之日起組織報名。申請人填寫《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申報審批表》(見附件7),并附上身份證、學業證明、現等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復印件、本人證件照片3張(小2寸,用于申報審批表、準考證、證書),到指定地點向鑒定站提出申請。

鑒定站根據國家職業標準規定的申報條件,對申請人進行資格審查,將符合條件者的基本信息錄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務管理系統”,并將《上報報名數據》報送部農機指導站,同時打印《職業技能鑒定報名花名冊》和《準考證》(準考證應貼有本人小2寸證件照片并加蓋鑒定站印章)。

第二十五條每次實施考核鑒定前,由鑒定站根據所鑒定的職業(工種)和鑒定對象數量組建若干個考評小組。考評小組成員由獲得考評員資格的人員擔任,在受聘鑒定站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一)考評小組至少由3人組成,設組長1名。組長由鑒定站從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和從事三次以上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經驗的考評人員中指定。組長全面負責考評小組的工作,并具有最終裁決有爭議技術問題的權力。

(二)同一考評小組從事同一職業(工種)考評工作不得連續超過三次。

(三)考評小組應接受鑒定站及質量督導員的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六條鑒定站應于鑒定實施前一周,通過《試卷需求報告》向部農機指導站申請提取試卷,并按國家有關印刷、復制秘密載體的規定由專人印制或監印。

鑒定站要由專人接收和保管試卷,試卷運行的各個環節應嚴格按照保密規定實行分級管理負責制,一旦發生失密,須立即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二十七條鑒定站應依據考生數量和鑒定任務要求,按時提供符合要求的鑒定場地和必要的工作條件,主要包括考場設置、考務人員安排、鑒定所需物品和后勤服務等內容。

鑒定站應提前向上級或當地農機主管部門申請派遣質量督導員,負責現場督考工作。

第二十八條考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持本人身份證、《準考證》到指定的場所參加職業技能鑒定。

職業技能鑒定分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試兩項。理論考試采用單人單桌閉卷筆試方式;操作技能考試一般采用現場考核、典型作業項目或模擬操作考試,并輔之以口試答辯等形式。兩項成績均達到60分以上者,即通過鑒定。技師、高級技師還應通過專家組評審。

理論知識考試監考人員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認真履行職責,并填寫《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考試考場簡況表》。理論知識考試閱卷采用流水作業形式。操作技能考試考評小組依據考評規范組織考評工作,考評人員根據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并填寫《職業技能鑒定實操考試考場簡況表》。

第二十九條鑒定站應在每次鑒定結束10個工作日內,將《上報成績數據》報送部農機指導站,同時將《鑒定組織實施情況報告單》(見附件8)和本批的《職業技能鑒定合格人員名冊》一式兩份報部農機指導站審核。

第三十條部農機指導站在接到鑒定站呈報的鑒定結果和鑒定人員照片等鑒定合格資料后,負責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鑒定結果的初審、報部鑒定中心復核并按照統一要求編號和制作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核發在農業部人事勞動司的委托下進行。

鑒定站負責將職業資格證書發放給被鑒定者本人。

第三十一條每次鑒定完畢,鑒定站須將以下資料歸檔:

(一)鑒定公告(通知);

(二)《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申報審批表》;

(三)《職業技能鑒定報名花名冊》;

(四)理論知識考試、操作技能考試樣卷以及標準答案、評分標準等;

(五)鑒定考生試卷;

(六)《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考試考場簡況表》、《職業技能鑒定實操考試考場簡況表》;

(七)《鑒定組織實施情況報告單》;

(八)《職業技能鑒定合格人員名冊》。

歸檔資料中鑒定考生試卷要至少保存2年,其他資料至少保存5年。

第六章職業資格證書

第三十二條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是勞動者就業、從業、任職和勞務輸出法律公證的有效證件,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和確定勞動報酬的重要依據。

職業資格分為五個等級。即職業資格五級(初級)、職業資格四級(中級)、職業資格三級(高級)、職業資格二級(技師)、職業資格一級(高級技師)。

第三十三條農機從業人員和相關專業在校生可通過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業績評定、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申請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理論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試均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對有重大發明、技術創新、獲取專利以及攻克技術難關等的勞動者,經部鑒定中心組織專家評定,可獲得或晉升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參加國家級和省級職業技能競賽分別取得前20名和前10名的人員,以及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人員,經農業部人事勞動司認定后,且本職業設有高一級職業資格的,可相應晉升一個職業等級。

第三十四條經農業部核準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其他任何鑒定機構不得重復鑒定。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鑒定的單項合格成績,兩年內有效。

第三十五條職業資格證書只限本人使用。建立職業資格證書追溯制度,逐步完善證書查詢系統。嚴禁偽造、仿制和違規發放職業資格證書,對有上述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按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六條因遺失、殘損以及對外勞務合作等原因需要補發、換發職業資格證書的,證書持有者可向原鑒定站提出申請,并填寫《補(換)發農業行業職業資格證書申請表》(見附件9),按證書核發程序申請補發、換發證書。申請辦理、補換發職業資格證書須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交納證書工本費。

第三十七條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應鼓勵農機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不斷提高技能水平,晉升職業資格等級。對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優先安排就業、上崗,優先安排生產、經營承包、示范推廣及政府補貼項目等。

第三十八條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復核監督檢查制度。對實行就業準入制度職業的持證人員,應加強業務培訓和業績考核,每三年由鑒定站復核一次。鑒定站不得額外收取費用。

第七章質量督導

第三十九條鑒定質量督導是指由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委派質量督導員,對鑒定站貫徹執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法規、政策和國家(行業)職業標準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行為。

質量督導分為現場督考和不定期檢查兩種形式。

第四十條質量督導員應當接受有關法律法規、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和質量督導等內容的培訓。質量督導員由各級農機主管部門推薦,經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資格審核和培訓、考試合格后,取得國家統一的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督導員資格。質量督導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熱愛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廉潔奉公、辦事公道、作風正派,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二)掌握職業技能鑒定有關政策、法規和規章,熟悉職業技能鑒定理論和技術方法;

(三)從事農業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和技術工作兩年以上或從事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工作三年以上且年度考評合格;

(四)服從安排,能按照派出機構要求完成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督導任務。

質量督導員證(卡)有效期三年。期滿后,按照有關規定,重新核發。

第四十一條質量督導員的工作職責:

(一)對鑒定站貫徹執行職業技能鑒定法規和政策的情況實施督導;

(二)對鑒定站的運行條件、鑒定范圍、考務管理、考評人員資格、被鑒定人員資格審查和職業資格證書管理等情況進行督導;

(三)受委托,對群眾舉報的職業技能鑒定違規違紀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提出處理意見;

(四)對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向委托部門報告有關情況,提出建議。

第四十二條鑒定站實施鑒定時,應有上級或當地農機主管部門委派的質量督導員負責現場督考。質量督導員在現場督考過程中,應對考務管理程序、考評人員資格、申請鑒定人員資格等進行審查;對考評人員的違規行為應予以制止并提出處理建議;遇有嚴重影響鑒定質量的問題,應提請派出機構進行處理,或經派出機構授權直接進行處理,并報告處理結果。質量督導員在現場督考后,應填寫《農業職業技能鑒定現場督考報告》(見附件10),報質量督導員派出機構備案。

第四十三條各級農機主管部門應組織質量督導員不定期對鑒定站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聽取情況匯報,查閱有關檔案資料,并開展實地調查。

第四十四條質量督導員執行督導任務時,應佩戴胸卡,認真履行督導職責,自覺接受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具有考評員資格的質量督導員,在執行督導任務時,不能兼任同場次考評工作,實行回避制度。各鑒定站要支持、配合質量督導員開展工作,向督導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有關資料。在質量督導工作中,被督導單位及有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質量督導員可提請派出機構按有關規定做出處理:

(一)拒絕向質量督導員提供有關情況和文件、資料的;

(二)阻撓有關人員向質量督導員反映情況的;

(三)對提出的督導意見,拒不采納、不予改進的;

(四)弄虛作假、干擾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督導工作的;

(五)打擊、報復質量督導員的;

(六)其他影響質量督導工作的行為。

第八章獎勵與處罰

第四十五條農機行業依據《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組織開展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評比表彰工作。

第四十六條建立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違規處罰制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站,由省級農機主管部門視其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限期整改或停止鑒定的處罰。情節嚴重的,報國家主管部門核準,取消其職業技能鑒定資質。

(一)取得相應鑒定資質后,兩年內未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

(二)超越規定范圍開展鑒定工作的;

(三)管理混亂,難以保證鑒定質量,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的;

(四)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鑒定過程中有非法牟利、弄虛作假、、濫收費用、偽造證書等行為的;

(五)在工作中欺上瞞下,不向主管部門提供真實情況的。

第四十七條農機行業用人單位招用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實行就業準入制度職業(工種)工作的,農機主管部門應責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八條對在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中表現優秀的考評人員、質量督導員和管理人員,應給予表彰獎勵,并作為推薦全國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先進個人的依據。對違反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工作守則、弄虛作假、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通報批評,提請主管部門取消有關資格,建議其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

第九章附則

篇6

城建檔案信息服務績效評估的內涵

根據指標考核評分標準,對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各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以及上級城建檔案管理部門布置的階段性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撰寫單位績效自評工作報告并報上級機關績效管理辦。③集中考評。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抽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對年度績效目標實現情況進行考核、評價。④公眾評議。采取問卷評議、電話訪問等方式,邀請社會各界進行評議。重點從履行職責、工作效率、服務態度、勤政廉政等方面進行評議,推動作風轉變和服務意識的增強。⑤察訪核驗。具體由當地縣市區效能辦牽頭組織實施。四是城建檔案信息服務績效評估等次,即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4個等次。

城建檔案信息服務績效評估的目標

更新城建檔案管理思想。在信息社會,必須及時更新思想,提高信息服務意識。由于績效評估建立了比較全面的衡量指標,可以隨時獲得用戶的反饋意見,達到迅速更新管理思想的目的。提高城建檔案信息服務質量。通過績效評估可以發現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在提供城建檔案信息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糾正檔案信息服務過程中的缺陷,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提高用戶滿意程度。確保城建檔案信息服務的成本管理效率。城建檔案管理機構雖然是非營利機構,但在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效益與所投成本的比率,否則極易導致只重投入、不管效益的后果,造成人、財、物等浪費。通過績效評估發現一些不合理現象,緊緊圍繞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抓業務人員服務能力建設、檔案載體標準化案卷指導與歸檔及檔案檢索與利用,努力提高快捷便民服務工作效率。促進檔案信息化建設。近年來,我國城建檔案事業受社會信息化影響,也在信息化道路上逐漸成熟起來,信息化建設效果初步顯現,但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通過引入評估機制,能夠幫助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及時發現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的辦法,可以說是指導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有力工具。

城建檔案信息服務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

篇7

關鍵詞:義務教育 財務評價指標 建立 應用

義務教育學校作為社會公益事業,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97.1.1實施《中小學財務制度》以來,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但當前的學校財務管理水平,距離上級部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4%”這一偉大目標 ,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對于義務教育學校財務管理的水平了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自身不同年度間的財務狀況如何,缺乏科學統一的財務指標。從而無法衡量財務管理的水平和成果。制約著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義務教育學校財務評價指標的建立對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的資金使用效益,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的資產管理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財務目標決定著財務評價指標的建立

現代企業財務的目標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圍繞著增加所有者權益這一核心目標,有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資產管理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等不同的財務評價指標。對于企業財務管理評價體系的研究已有多年,有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核心指標的杜邦財務評價體系,有以“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夠彌補投資者應承擔的風險”作為核心理念的經濟增加值法等研究成果。

學校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編制學校預算;依法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加強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防止資產閑置、流失;建立健全財務規章制度;對學校經濟活動進行財務控制和監督;定期進行財務分析,如實反映學校財務狀況。

而學校財務評價指標卻很少有人提及,對于義務教育學校的評價體系的研究更是一項空白。學校等事業單位財務目標與企業財務目標的不同,決定著學校財務評價指標與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不同。但企業的財務目標比學校等事業單位財務目標更高,更復雜,研究的范圍更廣,這也決定著企業的財務評價指標對于學校的財務評價指標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根據學校財務管理的任務,借鑒企業財務的評價指標,應建立以下二類指標:

一、 絕對額指標

(一)負債增加額(期末負債總額—期初負債總額)

這一指標反映的是義務教育學校一個會計期間的負債變化情況。其數值正常情況應小于0。因為義務教育學校的經營、投資業務很少,不存在財務杠桿作用。學校債務的存在使得學校財務風險增大與學校收益始終不變嚴重不對等。所以,學校負債正常情況應小于0。

(二)凈資產增加額﹝期末凈資產總額—期初凈資產總額(除固定基金外)

這一指標反映的是義務教育學校一個會計期間的凈資產的變化情況。其數值正常情況應大于0。因為一般情況下,義務教育學校的支出是“以收定支”,不允許出現超支的現象。所以收支相抵后,凈資產增加額應該大于0。

這一指標應把固定基金除外。因為義務教育學校的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是對應科目,無論是哪種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都會增加固定基金。比如購置一項固定資產時,會計分錄是:

借:事業支出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固定資產

貸:固定基金

如果不把固定基金除外會出現下面的情況:一學校收入是100萬,支出是120萬(超支20萬,其中30萬形成固定資產),期末凈資產增加額不是負20萬而正10萬。為了避免產生這樣的假象,在使用這一指標時應把固定基金排除在外。

(三)商品服務支出數(每個期間商品服務支出科目的數值)

這一指標反映的是學校的管理效率。數值應在合理數值之下。根據現代成本性態分析模型(Y=a+bX,其中Y代表學校合理的支出數值,a代表學校固定成本,b代表學校合理支出數與學生數之間的變動系數,X代表學生數),根據新沂市48所義務教育學校的數據,使用回歸直線法計算,a=316352.9元b=547.48,也就是說新沂市一所擁有1000名學生的義務教育學校的商品服務支出合理數應為863832.9元(316352.9+547.48*1000=863832.9元)。當然不同發展程度地區、義務教育初中和小學間的商品服務支出數也存在巨大差別,各地區、各類學校的模型可根據各地區數據自行計算。

二、 比率指標

(一)收入學生比﹝收入(撥入專款除外)/學生數或教師數﹞

這一指標反映的是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及學校籌集辦學資金的情況。其數值當然是越大越好。計算這一指標時應把撥入專款除外,因為撥入專款科目核算的是學校收到的由財政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撥入的有指定項目或用途的專項資金。它具有偶然性,不同單位和時期之間沒有可比性。所以計算時應把它除外。

(二)生均事業支出數(事業支出/學生數)

這一指標反映的是學校的管理效率。數值應在合理數值之下。2011年新沂市48所義務教育學校平均的事業支出學生比為723.75。如果某一學校的比在合理數值之上,說明這一學校的管理效率低于平均水平,應找出問題予以改正。

(三)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這一指標反映的是短期負債的保障能力。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學校的流動比率不盡相同,在利用這一指標時應以本校的上期數作為基數,下期減小時應找出原因予以改正。

以上幾個指標主要反映的是學校的管理水平,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采用百分制,每一指標按照其重要性分配一定分值,用綜合得分來衡量一個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篇8

各位領導、同志們:

受州政府的委托,下面我就全州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作簡要匯報,并就今年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議,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簡要回顧

2007年,全州各級政府和各成員單位在州委、州政府和省食品藥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年的食品安全目標任務,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突出重點,帶動全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整合執法力量,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確保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為促進我州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全州未發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綜合監管機制不斷健全

去年以來,全州各級領導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有關領導多次聽取食品安全匯報,州人大和州政協先后組織開展《食品衛生法》視察和食品安全調研工作,州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到食品市場和各相關單位,開展食品安全狀況調研和檢查,提出建議和要求。州政府兩次組織召開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州政府與各縣政府和職能部門簽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專項經費逐年增加,等等,都表明了全州各級政府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的意識和抓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動性明顯增強,這都為確保全州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財力支持。

――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在認真貫徹落實已有制度的基礎上,州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依據《青海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修訂了《海南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為便于《預案》的操作,又及時編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操作手冊》。同時,制定了《村委會食品安全事件報告制度》《村委會食品安全事件問責制度》《食品安全監管聯合執法制度》《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評價披露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分類管理及獎懲制度》等制度。各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把全州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推上了科學監管、有序監管的軌道。

――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報送、傳遞機制進一步加強。去年以來,各縣、各成員單位每季度定期將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情況,上報食品安全協調委員,委員會辦公室及時編印工作簡報,反映工作動態,建立完善了食品安全信息互動和共享機制。

――綜合監管機構建設取得實效。去年,全州所有鄉鎮政府和村(居)民委員均成立了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構(即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辦公室),明確了工作人員和職責。以政府主管領導為主要負責人,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格局和州、縣、鄉(鎮)、村四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網絡在全州基本形成。同時,各縣還利用年中督查、鄉鎮干部集訓等時機,以“以會代訓”的形式,對鄉鎮和村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

(二)年度目標責任得到落實,綜合評價考核逐級展開

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海南州2007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食品安全工作綜合考評方案》,明確了整治重點和考核重點。全州各級政府通過逐級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將任務和責任分解到縣、鄉、村。去年,州與縣、縣與鄉、鄉與村的目標責任簽訂面達×××。為全面完成年度食品安全目標任務,委員會辦公室分別在去年7月和12月,協調州衛生、工商、質監等部門,對各縣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半年督查和全年評價。從評價的整體情況來看,縣、鄉級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的意識明顯增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經費投入力度加大,全年累計投入×××萬元,同比增幅×××。其中增幅較大是同德縣和貴南縣。

(三)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方式不斷創新,宣傳工作成效明顯

為不斷加強和深化全州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升宣傳教育成果,州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在深入實施食品安全知識“四進七個一”活動的基礎上,為使宣傳活動更加廣泛,更加關注民生、貼進民心、深入群眾,結合實際,創新思路,提出了“五進一上八個一”宣傳新內容,增加了宣傳活動進機關,上公路等。州、縣、鄉各級食品安全協調機構和工商等部門,充分利用公路、城鄉墻體,刷制食品藥品安全標語、警示語、溫馨提示語等,印制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手冊,貴南縣還印制了藏漢兩文的宣傳材料,這些都為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更加深入、更加廣泛奠定了基礎。各縣結合實際制定了年度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方案,各級食協委辦公室以“關注食品藥品安全,共創和諧社會”和“關注食品藥品安全,構建文明、富裕新海南”等為主題,開展了大型宣傳活動。共和縣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進青海湖景區活動,同德縣把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帶到了鄉鎮黨員培訓班,興海縣組織人員到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進廠礦活動。據統計,“五進一上八個一”宣傳活動開展以來,印發宣傳資料×××萬余份,懸掛標語橫幅×××條,展出展板54塊,在各大超市張貼宣傳畫×××余張,在中小學校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次,到企業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次,設立食品安全信息上報點×××個,制作印發《食品藥品安全知識100問》3000本,宣傳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為主要手段,著力解決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根據年度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安排,州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在全州范圍內,分別牽頭開展了“元旦春節”“五一節”“夏季飲品和茶園食品安全”和“中秋國慶節”等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請各縣政府和各成員單位落實責任,有效地促進了各部門的監管工作。去年,在各類專項行動中,全州累計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場所×××萬家(次),查處各類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案件×××起,貨值×××萬元,取締無證照經營×××戶,處罰款×××萬余元。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得到加強。農牧部門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加強動物檢疫和市場督查工作,共檢查肉制品屠宰加工、經營使用單位162處,檢查活羊23977只、牛2014頭、豬4079頭,羊胴體42483只,牛胴體1567頭,豬胴體7566頭,禽類產品×××余公斤,查處未憑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經營禽類產品個體×××戶,對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

――食品生產加強行為不斷規范。質監部門為了進一步提高食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意識,在《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頒布實行后,對恰卜恰地區食品企業(小作坊)進行了《特別規定》的宣傳培訓,引導企業樹立“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企業的參培率達×××,小作坊參培率達×××。同時,積極組織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以農村食品市場整治為重點,確保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商部門下大力氣狠抓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實效。去年,開展了農村食品整頓年活動,以在貴德召開的全省工商系統2007年“食品安全進農(牧)家”活動啟動儀式暨全省農村牧區食品監管經驗交流會為契機,結合海南農牧區實際,開展了以“嚴把主體資格、規范經營行為、嚴查食品質量、狠抓案件查辦、維護消費安全”為主題的農村牧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整治進一步規范了農牧區食品市場,食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強化措施,確保餐飲消費環節食品安全。衛生部門在餐飲業和學校食堂中推行了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食品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加大對食品衛生的監管力度,在重大活動和節日期間指定專人對接待單位的餐飲衛生進行了全程監督,確保了重大活動和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全年新(換)辦衛生許可證×××個,衛生許可證持證率達到×××,為×××名從業人員辦理健康證,持證率達到×××。

――定點屠宰工作不斷加強,“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不斷深入。經貿部門嚴格按照《青海省生豬屠宰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加大畜禽屠宰市場專項檢查,共檢查各類屠宰市場和銷售點×××個,無檢疫羊胴體10只,牛肉×××余斤,對檢查出的問題,按照《海南州畜禽屠宰管理辦法》規定,進行行政處罰×××起,罰款×××元。同時,積極推行“萬村千鄉”工程,全州建設改造“農家店”×××家,其中鄉級店×××家,村級店×××家。

各位領導、同志們,2007年食品綜合監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與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與廣大群眾的支持與信任是分不開的,是食品安全各監管部門廣大干部職工精誠團結、勇于創新、銳意進取、求真務實的結果。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州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二、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主要建議

2008年,是我國政治經濟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明確目標、狠抓落實,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力爭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綜合監督網絡和流通體系建設以及農牧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切實保障公眾飲食安全,為促進全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證。

(一)突出難點重點,加大整治力度,繼續推進和深化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推行“2+1”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模式(即:《年度全州食品放心工程實施方案》《年度食品目標責任綜合考評工作方案》和《2008年度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按照省、州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群眾需求最多、消費最直接、反映最強烈、危害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要進一步細化農牧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任務,積極推進聯合執法工作。要進一步明確專項整治工作的重點地區、重點品種、重點時段、重點環節、重點區域。努力使我州食品生產、經營、餐飲業秩序得到明顯好轉,生產、銷售假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時查處。逐級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開展目標責任書的考核評價工作。

(二)認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律,解決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要深入學習和深刻領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以及黨和國家有關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從保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出發,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不斷地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二是要針對假劣食品流向農牧區的問題,進一步加大農牧區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力度,不斷鞏固和擴大基層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網絡體系,發揮已經建成的縣、鄉、村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員的作用,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到實處、分解到人。三是在全州進一步推廣《食品安全事件村委會報告及問責制度》,為正確、及時、有效地處置農牧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打好基礎,實現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的工作目標,努力把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風險和損失降至最低。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目前,“海南食品安全信息網”已經開通()。今年,要認真做好“全州食品安全網站”建設和更新工作,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第一時間公布各時期食品安全情況,豐富地展現和宣傳食品安全信息,讓公眾及時了解海南州食品安全動態。力爭今年把互聯互通擴展至縣級,實現縣以上食品安全信息報送、信息披露、工作交流等的信息化管理,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工作。落實食品安全信息定期通報制度,要充分利用已經開通的“海南食品安全信息網”這個平臺,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應急的操作規則,內部人員名單和聯系方式,以提高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應對能力,保障各族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四)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深入開展“萬村千鄉”工程。各級政府和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要繼續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密切協作,深入開展“萬村千鄉”農牧區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工作,通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使我州的“萬村千鄉”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為農牧區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消費、便捷消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五)繼續深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采取靈活方式,扎實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在全州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知識“五進一上八個一”活動。同時,加強農村牧區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人員教育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農村牧區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通過宣傳使群眾的自我防范意識有所提高,特別是廣大農牧民群眾對假劣食品的防御能力有所提高,全州食品安全宣傳教育警示語、溫馨提示語的范圍逐步擴大,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得到強化。

篇9

今天,我們召開年度全市教育工作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市次黨代會、市委經濟工作會、市紀委屆二次全會和全省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年度工作,分析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研究部署年工作,動員全市教育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凝心聚力,拼搏進取,努力開創我市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面。稍后,鄒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先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關于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年,是我市全面實施《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0年)》和“十二五”規劃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事業走出困境、步入坦途、大獲豐收的一年。一年來,全市教育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為動力,緊緊圍繞“縱向全省爭第一、橫向全市爭先進”的工作目標,自加壓力,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科學發展,圓滿完成了年初預定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實現了“十二五”教育發展的良好開局。我市教育工作先后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國家獎勵5項,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等省級獎勵15項,全市綜合考評一等獎等市級獎勵40項;在市委市政府最近召開的全市總結表彰大會上,市教育局獲得了16項榮譽,是獲得表彰最多的市直部門之一。我市教育工作受到了各級主流媒體和省內外同仁的普遍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多次報道我市教育工作經驗。回顧一年來工作,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大力實施“六大工程”和“兩項行動計劃”,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一是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累計投資8.2億元,改造項目學校447所,新建校舍面積69.8萬平方米,已竣工面積達55萬平方米。二是中小學“網絡班班通”工程。全年完成投資6400萬元,新增2454個教學班終端,全市80%以上學校實現了網絡班班通。繼區之后,縣、縣、縣、縣、區提前一年完成了建設任務。同時,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應用,通過開展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建設網絡視頻教學教研平臺等措施,促進了信息技術普遍應用,我市信息技術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標準化學校建設,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強化督導檢查、進行現場觀摩等措施,強力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年內,全市共建成標準化學校117所。四是農村教師安居工程。完成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覆蓋35個鄉鎮、118所農村學校,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五是普通高中提升工程。切實加強普通高中通用實驗室建設,投資188萬元為6所省市級示性高中建立了通用實驗室,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六是教師培訓工程。大力實施“國培計劃”,廣泛開展崗位培訓、學歷提高培訓、新課程培訓、地方教學業務培訓等,全年共培訓教師達3萬人次。七是職教攻堅計劃。啟動了職教園區建設項目。積極申報國家和省職教攻堅建設項目,14所學校被納入中央和省財政支持的職教建設項目,共爭取上級資金4200萬元。八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市新建幼兒園33所,改擴建51所。同時,理順了市城區學校辦學體制,兩區政府辦學責任得到明確;投資1000萬元,改擴建一批市城區中小學,城區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

(二)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綜合素質不斷提升。一是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在全省率先實行師德師風督巡員制度,開展了師德師風先進校創建和師德先進個人評選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其中,縣城關鎮西李莊小學教師王格現、市油田十五中教師段惠民被評為第四屆“河南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王格現還被推薦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并當選首屆“感動中原”年度教育人物。二是積極推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工程。完善了教師專業成長階梯,籌建了第二屆名師工作室,成功組織了第五次全市教師業務考試。目前,我市已累計培養國家級骨干教師48名、省市級名師149名、市級學科帶頭人503名、市級骨干教師2429名。三是大力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圓滿完成了農村教師“特崗計劃”招聘任務,為農村中小學充實優秀年輕教師521名。開展了第四屆全市農村中小學青年教師技能競賽,組織名師講師團送培下鄉,農村教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四是積極解決市直臨時代課教師編制。配合市人社局公開考錄市直和油田學校313名臨時代課教師,長期困擾市直學校代課教師過多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五是切實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實施校長專業化發展工程,建立了優秀校長、名校長、杰出校長發展階梯,首次評選出60名優秀校長、10名名校長。

(三)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再攀新高。一是學校德育工作全面加強。充分發揮學校德育主陣地作用,圍繞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養成教育等內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尤其是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創作推廣《市中小學生文明禮儀歌》,積極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和“我心中的美麗”繪畫大賽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驗收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一;去年3月,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二是“教研賽考評”長效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制定實施了《市教育局關于建立“教研賽考評”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使教師和校長專業發展、城鄉教師對口幫扶、校本教研、教育教學成果評選等工作步入常態化、制度化、規化軌道。廣泛開展中小學生文藝、科技、體育競賽和中職生技能、“文明風采”競賽等活動,提高了廣大學生綜合素質。三是教學改革穩步推進。制定實施了《市教育局關于深化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見》,召開了全市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和《課改中國行》走進河南高效課堂途徑與方法研討會,進一步提升了我市課改工作水平,涌現出了一大批原創性課改成果。四是大力推進校本教研。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示校評選活動,實行校本教研示校包鄉帶校制度,大力推廣縣聯片教研模式和縣城鄉聯動教研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學校教研力量薄弱、教研資源缺乏等問題,形成了“聯片教研、城鄉聯動、區域推進”的校本教研格局。扎實的教學教研工作為我市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年,我市普通高考再創歷史最好成績。

(四)積極落實教育惠民政策,教育公平邁出新步伐。一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年,全市共籌措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資金6.1億元,近58萬名農村學生受益。建立完善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下達免雜費資金2448萬元,10萬名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受益。二是認真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全市共落實助學金1657萬元、免學費資金283萬元,2.7萬名中職學生受益。三是建立起了以政府為主導、國家助學金為主體、學校減免學費為補充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市共發放國家助學金2313萬元,1.5萬名高中貧困生受益。同時,繼續將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全市共安排4416名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和經費投入力度,切實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保障了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

(五)切實加強教育和監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一年來,全市教育紀檢監察工作以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以解決教育熱點問題為目標,在黨風廉政建設、行風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健全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體系,繼續把落實“一個準則”和“兩個規定”作為加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工作重點,切實加強干部隊伍監管,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深入開展。二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以黨員干部為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和廉潔從政教育,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簽訂了廉潔自律承諾書。同時,積極推進廉政文化進學校工作,在全市開展領導干部講廉政黨課、廉政知識測試和“廉潔執教從我做起”研討會,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氛圍。三是深入開展行風評議活動。廣泛開展網上民主評議科室和家長評議學校活動,完善了征求社會意見的方式和渠道,調查處理“一創雙優”活動辦、市糾風辦等轉辦的群眾反映問題52件,教育系統行風和效能建設進一步深化。四是加大對教育重點、熱點工作監管力度。加大對招生考試、教育收費、工程建設、教師招考、職稱評定等工作的監督檢查和處理力度,全市查處教育亂收費案件13起、違規資金28.7萬元,處理責任人17人,亂收費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深入推進黨務、政務和校務公開,進一步加強了財務監督和教育干部離任審計,確保了各項教育工作順利推進。

(六)妥善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一是深入開展“一創雙優”活動。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一創雙爭”活動,堅持舉辦“教育大講堂”,組織召開研討會和黨的知識競賽,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干部作風和工作作風明顯轉變。二是切實規辦學行為。始終把解決好亂招生、亂辦班等教育熱點問題作為正行風、樹形象的重要舉措來抓,通過采取嚴格生源調查,統一招生時間,實行網上報名審批,嚴格控制班額等措施,進一步規了招生行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三是著力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加強各類教育考試綜合治理和標準化考場建設,考風考紀得到上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全面開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排查整治活動,維護了學校安全穩定。認真做好教育工作,扎實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和穩控,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維護了教育系統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總之,過去的一年,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路子更加清晰,社會各方面支持教育、給力教育的環境明顯優化,長期困擾我們的體制、人員、投入以及積案等疑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不論是系統內部教育管理和教育質量,還是社會各界對教育的評價,我們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市廣大教育工作者無私奉獻、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全市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所有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教育事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二元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城區學校班大人多,擇校熱,入學難,不堪重負,難以為繼;另一方面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辦學條件差,生源流失,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迫切需要。二是一些學校債務負擔過重,編制不足,學校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滯后于新農村建設,各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軟件不軟、硬件不硬的問題,辦學條件已經成為制約教育科學發展的瓶頸。三是個別學校辦學行為不規,亂招生、亂收費、亂補課現象時有發生,損害了教育形象。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關于創新工作理念

當前我市教育改革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市正處在社會轉型、趕超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期望值空前提高,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任務依然艱巨。另一方面,我們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牢牢把握教育發展機遇、認真謀劃好教育工作,對于鞏固當前我市教育改革發展的好態勢、好趨勢、好氣勢,實現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務實發展、趕超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要以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為動力,創新工作思路,樹立“尊重規律,尊重民意,循序漸進,順勢而為”的理念,努力做到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地做好各項工作,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所謂遵重規律,就是崇尚科學,遵循教育規律。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本質在于把握規律,運用規律。遵循教育規律是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和根本保證。在當前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來不得半點急功近利,來不得半點三心二意,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必須尊重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自覺將上級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期望與尊重教育規律統一起來。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必須遵循人的成長、成才規律,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人人成才的觀念,牢固樹立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觀念,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系統培養的觀念。按這條路子走下去,多年之后,就會有更多的學子在不同領域建功立業,反哺家鄉,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筑起人才高地。

所謂尊重民意,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執政為民意識。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對多樣化、個性化教育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新形勢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必須把滿足人民群眾教育需求作為辦好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家長的呼聲、學生的訴求、教師的冷暖作為我們引領教育發展的風向標,積極回應群眾需求和社會關注;必須完善體制機制,規教育管理,促進教育公平,努力維護好學生和家長的根本利益;必須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激發教育發展活力,逐步形成辦學主體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的教育體系;必須持續推進“一創雙優”活動和創建“四型”機關和系統,創新觀念,優化作風,進一步強化“機關圍著基層轉、學校圍著老師轉、老師圍著學生轉”的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所謂循序漸進,就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路子走下去。教育是一個周期性長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加快教育發展,必須立足實際,循序漸進,持續前行。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現,思路多變是急功近利的表現,思路不持續難以統一思想、形成合力,有了正確的思路我們就要堅定不移地往前推進。近年來,經過全市教育系統的共同努力,我們探索出了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健全教育優先發展和教育質量保障“兩種機制”,把握加強薄弱學校建設、規辦學行為和加強自身建設“三個切入點”,實現義務教育由全面普及到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由重普輕職到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由外延發展到內涵發展“三大跨越”的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確定了實施“六大工程”、“兩項行動計劃”的工作重點;建立了“教研賽考評”工程長效工作機制;開展了家長評校、學生評教活動。這些差不多涵蓋了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硬件和軟件。實踐證明,這些思路、措施和目標符合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符合實際,符合教育規律。因此,我們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沿著既定思路和目標一直走下去。各縣區、各學校也要注重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只要實踐證明有利于教育發展、有利于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都要不折不撓、矢志不移地抓下去,并切實抓出成效。

所謂順勢而為,就是做決策、干事情要順應時展,適應形勢需要。教育事業的發展同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政治、社會、人文環境息息相關,我們要把教育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社會大背景下來審視,來謀劃,守道待時。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順應二三五奮斗目標,順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好形勢,進一步理清教育發展思路,一方面堅定不移走內涵發展之路,另一方面下大力氣抓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要牢牢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和濮臺扶貧開發區建設的機遇,加大跑項目、爭資金的工作力度,上下同心,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強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我市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三、關于年工作安排

年我市教育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以貫徹落實市六次黨代會精神和《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0年)》為主線,以持續開展“一創雙優”活動為動力,緊緊圍繞“理順體制、打好基礎、突出均衡、提升質量、強化拉動”二十字方針,堅持教育內涵發展,準確把握“三個切入點”,強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小學布局調整,持續推進“六大工程”和“兩項行動計劃”,持續實施“教研賽考評”工程,持續開展家長評校、學生評教活動,促進我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三大跨越”。

今年的工作要點已經印發給大家,我就不再細講,這里著重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定不移地推進“六大工程”和“兩項行動計劃”,大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近期,市委、市政府還要召開大規模、高規格的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動員大會,我們要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以持續推進“六大工程”和“兩項行動計劃”為重點,大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一要大力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各縣(區)要結合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全力抓好標準化學校工程建設。要突出工作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要建立工作臺帳,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人,做到人人有目標,層層抓落實。二要全力推進中小學“網絡班班通”工程。今年,全市要完成“網絡班班通”工程全部建設任務。下一步,要著力提升應用水平,依托教育網及學校電教終端,深化網絡教研,努力打造數字化校園。三要穩步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認真抓好全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啟動實施市直、市油田學校第二批校舍安全工程項目,切實改善市城區學校辦學條件。四要積極實施農村教師安居工程。進一步完善工程規劃,做好工程建設前期準備,打好全面實施的基礎。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試,努力改善農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讓農村優秀年輕教師能夠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安居樂業。五要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提升工程。要加大對普通高中的投入力度,提高普通高中生均經費標準,化解債務負擔,促進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逐步均衡。從今年開始,要啟動高中標準化學校創建活動。六要深入實施教師培訓工程。精心開展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及相關培訓活動,要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完善“一線名師培訓一線教師”的模式,提高培訓實效。繼續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積極開展農村中小學青年教師技能競賽和送培下鄉、送教下鄉等活動,提高農村教師專業素質。七要全力推進職教攻堅計劃。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成職業教育園區規劃審批,加快推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所有遷建學校的入園工作。進一步加快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各縣區重點辦好一所在校生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的公辦職業學校或職教中心。八要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學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實施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工程、幼兒園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年內,全市要完成新建51所、改擴建89所幼兒園的任務。

(二)堅定不移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一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要以師德師風建設為總抓手,以開展“家長滿意的學校”和“學生喜愛的教師”評選活動為載體,基教、師訓、督導、監察等有關科室共同參與,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切實把這項工作做新、做細、做實,真正評出導向,評出活力,評出形象,進一步推進我市師德師風和教育行風建設。二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繼續做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管理工作,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考評制度,調動廣大教職工教書育人的積極性。要結合中小學布局調整,合理調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建立教職工編制隨缺隨補、動態管理機制。三要大力實施教師專業化成長工程。完善《市教師專業化成長工程實施方案》,今年,縣、鄉、校都要建立完善教師專業化成長機制。評選首批教育教學專家和第三批市級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成立第二批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名師的帶動、輻射和引領作用。四要積極實施校長專業化成長工程。評選優秀校長、名校長和首批杰出校長,舉辦“校長論壇”。加強校長隊伍管理,實施《市中小學校領導干部職務任期目標實施細則》,積極探索校長選拔、任用和管理新機制,切實提高校長隊伍素質。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一要切實加強德育工作。今年,要抓住黨的“十”勝利召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的契機,廣泛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扎實做好市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學校建設工作,加強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應用與管理,充分發揮校外活動場所的育人功能。二要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繼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召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改革總結會和全市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今年秋季,按照國家、省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全面啟用“新課標”。要根據我市支柱產業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深化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在教學和管理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創新,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打造品牌學校,力爭在全省有位次、在全國有影響。三要進一步完善“教研賽考評”長效工作機制。繼續認真落實《市教育局關于建立教研賽考評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精神,將“教研賽考評”工程的成功經驗和有效措施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我市教育內涵發展。四要強化教育督導和督查工作。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化學校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縣區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要加大對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力度,繼續開展市城區中小學校綜合考評工作,完善考評方案和考評細則,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四)堅定不移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樹立教育良好形象。教育不能腐敗,學校應該是一片凈土,教育工作者就是精神家園的守望者、道德操守的傳承人。我們一定要以對國家、對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今年,要以建立健全懲防體系為統領,按照改革創新、懲防并舉、統籌推進、重在建設的要求,注重治本,注重預防,注重制度建設,努力建立拒腐防變的長效機制。要以落實《廉政準則》為重點,認真落實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制度、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廉情公示制度和公務接待報告制度,開展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公開承諾活動,扎實做好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工作。我們要根據市紀委安排,認真排查崗位廉政風險點,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在職稱評定、選人用人等問題上,我們要堅持跑與不跑一個樣、干與不干不一樣,重人品,重業績,重公論,看德才,看狀態,看后勁,公平公正,決不會讓老實人、出力干活的人吃虧;在項目資金分配上,我們要堅持往薄弱學校傾斜,往貧困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公平。要貫徹落實市紀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繼續開展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加強財務監督和審計,對各項公用經費、事業費、教育費附加使用情況進行常態化審計,發現問題立即查處,確保有限的財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集中財力辦大事。要厲行節約,勤儉辦教育。今年,市委、市政府要求,行政性支出要大幅削減,就是為了擠出資金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教育系統要率先垂,身體力行,把有限的教育資金管好用好,堅決杜絕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杜絕公款吃喝、公費旅游等不良行為。

(五)堅定不移地解決好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要切實抓好學校安全工作。教育系統是一個大系統,安全問題必須引起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近幾年,我們在安全上雖然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因此,我們必須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要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工作,落實好各項安全制度和防措施,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和處置機制。切實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車制度,積極貫徹實施《校車安全條例》。要嚴格落實《河南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和《市規辦學行為六條禁令》,進一步規辦學行為。要加大督查力度,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堅決杜絕亂辦班、亂招生、亂收費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要進一步加強考風考紀治理,加強涉考隊伍建設,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標準化考場建設,確保各類考試安全、考風考紀不出問題,維護好招生考試的公平公正。

篇10

新型城鎮一定是智慧的、綠色的、低碳的、生態的、宜居的。

在河南省,濟源市正在將智慧、綠色、低碳、生態、宜居新型城市建設的夢想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曾是夏王朝的都城,中華民族許多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如愚公移山、黃帝祭天、女媧補天、鯀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均產生在這里。

濟源建設智慧城市的條件得天獨厚。

這個面積1931平方公里,人口70萬的河南省省轄市,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新型有色、裝備制造、能源工業基地,也是河南省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市,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多年來,濟源市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國文化模范城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市等多項榮譽和稱號,濟源一直走在建設智慧、綠色、低碳新型城市的路上。

智慧城市 破解經濟問題的密鑰

隨著現代科技和工業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創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廣、滲透性最強的高新技術之一。信息化作為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成為提升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而傳統的城市管理手段和辦法已無法解決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交通擁堵、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災難應對、突發應急、信息遺失及不暢等瓶頸問題。

根據資料顯示,英國倫敦大學教授麥金托什的研究指出:“現今,與微電子芯片的研制和生產有關的就業人口已達到全球人口的3%,與科技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其超過實際應用程度的75%時,該城市的GDP在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將增加2.5倍。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可促進經濟增長翻兩番,完全有可能實現“四倍躍進”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

由此可見,智慧城市是工業化向信息化全面轉換的跨越式發展之魂,智慧城市也是創建財富倍增器的蛙跳式的發展之機。

隨著智慧城市的實現,將能更加優化配置城市的自然資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政治資本,達到大力節省資源和能源,提高整體效率,促進經濟協調、推動社會進步,改善生態質量的基本要求,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大大向前推進一步。

所謂智慧城市,就是集自我創新功能、時空壓縮功能、自動識別功能、智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體。如何才能把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在一起,智慧城市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

智慧城市將實現兩大革命:一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流通方式和公共服務的巨大變革;二是政府決策、市政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民生的革命性進展。所以,在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下,智慧城市是恰逢其時的選擇。

這正是濟源市選擇智慧、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的初衷。

建設智慧城市 濟源市基礎堅實

濟源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夯實了基礎。

在經濟上,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95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56.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 15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 926元,城鎮化水平、城鄉一體化水平、人均財力、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等多項指標繼續保持全省前列。城鎮化率達到55%。

濟源工業支撐強勁,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工業經濟結構優化提升。至2013年,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7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9.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5.4%。產業集聚區建設從零起步,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5億元,入駐規模以上企業68家,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54.4%,成為轉型升級的新載體、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創造了濟源速度。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8%,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下降21.1%,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下降23.4%和33.1%,連續5年躋身環境質量良好城市行列。市財政累計投入涉農資金18.4億元助推“三農”發展,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濟源市是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自2005年被確定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以來,濟源市始終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發展思路,大幅度提升城鄉基礎設施。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由26.5平方公里增加到34平方公里,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城鎮組團建設深入推進,小城鎮建成區面積由41.6平方公里增加到8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居河南省前列。

在信息化方面,濟源基礎雄厚。“十一五”以來,濟源市累計投入7億元,著力推進信息化基礎建設、電子政務和兩化融合工作,取得了明顯的建設與應用成效。

完成基礎投入3.9億元,實現了廣播網絡100%全覆蓋,光纖網絡100%鄉鎮全覆蓋,互聯網帶寬入戶率達到了12.56%,有效地促進和服務了本地信息化發展。2012年,無線城市建設累計投資1億元,改造3G基站14個,光纜220公里,無線接入點(AP)1 853個,駐地網戶線11 000戶;“無線城市”門戶網站系統開通運行,移動“警務通”、無線電量采集系統、“農信通”系統等行業無線應用穩步推進。

電子政務建設及應用穩步推進。高標準完成了國家基于互聯網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試點工作,探索出的成本低、覆蓋廣、效果好的電子政務建設“濟源模式”在全國推廣。電子政務內外網及服務集群系統建設已完成投資近2 000萬元,已基本覆蓋全市各市直單位、各鎮(街道)等黨政機關及部分二級機構和企業。充分利用河南省已開展的中原數據基地,積極探索適合濟源的云計算中心建設模式。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系統功能得到完善,2011年至今利用該平臺增加稅收3 300萬元。

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順利啟動,投資1 000多萬元啟動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建設項目,創新性將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與12345市長熱線辦公室進行整合,實現辦公場所、工作人員、硬件設備、工作機制等四位一體化管理。數字濟源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通過驗收,2012年8月,數字濟源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通過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驗收,建立了覆蓋全市域的多尺度、多類型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立了數字濟源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完成了國土資源管理、森林防火應急指揮、大地基準管理、120應急指揮等行業應用和公眾服務等領域的應用示范系統,為“智慧濟源”建設奠定了基礎。

兩化融合工作成效顯著,企業信息化累計投入1.5億元,60%的大中型企業基本實現生產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豫光、濟鋼、聯創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建設了ERP系統、辦公OA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豫光、濟鋼兩家企業連續4年入選“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豫光集團應邀參加2012年6月份的全國兩化融合成果獎。

注重資源整合,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接收站點506個,開通比例達91.8%。整合涉農服務資源,建成了“市有中心、鎮鎮有站、村村有點”的三級新農村信息服務平臺,率先在全省實現了信息服務站點100%行政村全覆蓋,提前四年實現了省定規劃目標。正在建設的農業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包含組建農村綜合信息網、農業農村信息資源數據庫、涉農地理信息系統、農產品質量追溯、數字鄉鎮等內容,有利于完善市、鎮(街道)、村農業信息體系,構建現代農業信息發展架構,從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進程,提升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水平,目前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

建設智慧城市 濟源市蓄勢待發

世界銀行指出,整個20世紀的100年,人類消耗了2 650億噸的石油和天然氣、1 420億噸煤炭、380億噸鋼、7.6億噸鋁、4.8億噸銅。到了新的世紀,財富積累和增長大約是上世紀的3~4倍,如果還用這種方式創造財富,地球能不能承受?

在新形勢下,節能減排、環境友好成為21世紀的整體趨勢,也是未來可持續的要求。而智慧城市正是適應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事實上,也只有借助智慧城市,才能實現綠色發展的整體目標。

由此看來,綠色智慧城市的基本元素,數字式的、智慧式的都是要體現綠色本質,為發展提供“動力”,其中包括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通過五大創新共同構成智慧城市的發展動力。當然還要體現發展的“質量”。同時,智慧城市還要支撐發展的“公平”,這個表現在共建共享、共同發展、機會平等、社會和諧、宜居幸福幾個方面。

在摸清家底的同時,濟源市也根據城市發展情況,總結開展智慧城市所具備的優勢條件。

首先,市委、市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高度重視。2011年濟源市就提出要建設“智慧濟源”,并將建設任務列入了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市政府相繼出臺了系列文件,開展“四項整治、六項規范”活動,加強中心城區的建設,明確要求要實施智慧化管理,實現管理全過程的制度化、信息化、智慧化。領導重視,為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其次。濟源市信息化發展已經累積了深厚的基礎。2005年以來,濟源市先后被確定為“國家信息化專家資源委員會中西部地區信息化調研基地”和“國家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試點”,推動了全市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創造了電子政務的“濟源模式”,在河南省政府信息化目標考核中連續幾年都位列第二名。2012年,濟源市又啟動了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市創建工作、兩化融合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完成《智慧濟源總體規劃剛要》編制工作。全市信息化發展已具備了廣泛的基礎。

第三,濟源市面臨的資源整合的難度相對較小。智慧城市建設的難點在于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需要全市各部門的主動建設和通力配合。目前濟源市在信息化建設上已初步形成了頂層設計、資源整合的格局,率先在河南省出臺了《濟源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工作的意見》(濟政〔2010〕31號)文件,形成全市信息化項目統一管理的工作格局,成效明顯。同時由于濟源市面積小、人口少、系統少,整合的難度也相對較小,在還未建設的項目方案設計上,從一開始就統籌考慮,按照共享的原則進行建設,這相對進行多個大型系統的整合困難要小很多。

第四,信息化體制機制比較完善,從2006年開始,濟源市將原設在發改委的市信息中心與市行政審批便民服務信息中心進行整合,成立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統籌全市信息化工作。2010年,在機構改革工作中,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更名為市電子政務辦公室,加掛市信息中心牌子,并承擔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負責全市信息化工作。雖然經歷了機構改革,但是全市信息化工作機構從未拆分過,這為濟源市信息化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避免了多重管理、政出多門的問題。

根據新形勢的要求,濟源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適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建設智慧城市 意義深遠重大

資本主義新興以來,困擾世界的兩大難題一直未解決,那就是增長停滯以及中等收入陷阱。全世界不同地區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日本、墨西哥都經歷了相同的困境。

中國的經濟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已經高速增長了30多年,未來中國經濟還能否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同樣會陷入增長停滯、中等收入陷阱困境嗎?如何破這個難題,應該尋找怎樣的抓手?

智慧城市的提出和推行是破解經濟增長停止魔咒的一個選項和抓手。

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就是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改善城市發展環境,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濟源信息化基礎廣泛,具備了加快推進的條件。創建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加快推進“智慧濟源”建設,對濟源來講意義重大。

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建設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城市建設,也都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城市的快速發展,在推動物質文化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發展難題。當前,信息技術在各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針對這種情況,世界各國也都在積極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來推動城市發展,并提出了“智慧城市”這一現代化的城市發展模式。從一些發達國家的建設經驗來看,將信息技術引入城市管理,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能夠有效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因此,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河南省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智慧城市”建設在我國雖然剛剛起步,但已經呈現出了很強的發展勢頭。在《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中明確提出,河南省要“實施數字河南、智慧中原、無線城市、中原數據基地和光網城市等重大工程”。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明確提出,要在全省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因此,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也是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戰略部署的具體體現。

開展“智慧濟源”建設,是濟源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選擇。近年來,濟源信息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隨著濟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整個城市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特別是隨著濟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的開展,以及濟源“城鄉一體化”示范市建設的穩步推進,如何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提升中心城區發展水平,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大力開展城市建設,無疑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手段。

建設智慧城市 關鍵在頂層設計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對智慧城市的統一認識。由于各地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信息化開發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異,智慧城市的“智慧”程度還存在很大差距,有可能造成各個城市盲目建設、城市間應用形成更多孤島和難以連通的問題,導致“智慧城市”不智慧的局面。

而建設智慧城市有五大戰略要點:一是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設計);二是基礎框架的布設、融合、標準(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基礎);三是數字生產、數字流通、數字分配、數字消費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核心);四是全方位物聯網、監測網、計量網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主導);五是市政管理與家庭智能生活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啟動)。

濟源市根據智慧城市建設規律,設計了智慧城市規劃文本。有了規劃文本,接著就是進入標準統一融合的設計文本,最后進入到多元智慧的運行文本,從制度文本、設計文本一直到運行文本,并以此來設計濟源市智慧城市的整體藍圖。

在文本規劃中,濟源市堅持按照“四化同步”的相關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緊緊圍繞濟源爭當中原經濟區“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和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以信息化為引領,從整合各類數據、信息、知識和服務的角度入手,深化信息技術在智慧城市各領域的應用,提供面向領導科學決策服務、面向各政務部門的業務協同服務和面向社會公眾的便民公共服務,全面提高濟源市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

為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前瞻性、先進性、實用性,發揮其引導和規范作用,規劃建設過程中堅持統一規劃、加強協調,統一標準、統籌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原則,并做好夯實基礎、保障安全,政府主導多元投資諸多事項。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統籌規劃、高標準設計。正確把握基礎設施與應用系統、硬件與軟件、專業數據與信息共享、當前應用與擴展應用、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提高整體建設應用效益。

智慧城市建設,不僅要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大光纖網絡、無線網絡和電子政務網絡的建設力度,積極開展物聯網、車聯網的建設,搭建全市云計算中心。還要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在做好“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建設的同時,同步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建設,不斷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信息化投融資體制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對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探索電子政務建設、服務、運維外包模式,進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資金使用效率。在社會化應用方面,還要發揮政府組織推進、政策導向作用,不斷運用市場規律,鼓勵社會資金多元化投資“智慧城市”建設。

從濟源市實際出發,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建辦科〔2012〕42號)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相關要求,濟源市通過構建“1個共享庫、3大體系、5個平臺、9+X行業應用”的統一架構,實現創建國家智慧城市的目標。

“1個共享庫”指的是:城市公共基礎共享資源庫,包括了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庫、人口基礎數據庫、法人基礎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建筑物基礎數據庫等公共基礎共享資源庫。

其中,“3大體系”分別是:面向領導的科學決策體系、面向政務部門的業務協同體系和面向社會公眾的公共服務體系。

智慧城市的發展首先需要科學的決策,科學的領導決策對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果和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領導的日常行政管理中的決策工作可以按照行政決策的影響時間和范圍,分為長期戰略決策、日常管理決策和突發應急決策三類。

長期戰略決策是針對具有宏觀性、全局性、方向性和原則性等特征問題的決策,比如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政策、方案等,這種工作難以照章行事,既需要有長期跟蹤研究的經驗,又需要有符合時代的創造性思維。對此,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歷史文件、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以制定明確具體、現實可行的區域發展的方向、目標和思路等。

日常管理決策指政府在日常性、常態化管理中的決策,它需要規范、穩定、配套的制度和推動這些制度正常運行的組織管理流程,如決策、執行、協調、績效考核、督查等。對于此類管理決策需求,應按照業務流程組織決策、執行、協調、考核、督查等各類信息,以保障城市管理持續不斷地運行,并通過長期而有效的改進,讓城市日常管理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軌道。

突發應急決策是指政府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事后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對此,信息化可在事前事件報警、事發輔助決策、事中實時監控、事后善后處理等方面進行全面支撐,以保證對突發應急事件進行決策的實效性。

智慧城市的建設,政府還需要協調機制來實施決策結果。隨著城市的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發展中的一些綜合性問題,如城市運行管理、環境保護、智能交通、流動人口管理、外籍人口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社會保障管理與服務、公共衛生、土地房屋管理、中小企業服務、地下綜合管線管理、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城管執法、文化執法、衛生執法等。這些跨部門、跨層級的問題,是單個政務部門難以獨立解決的,既需要同級部門間的跨部門合作,也需要上下級部門間的跨層級協同。

針對此類綜合性問題,首先需要領導做出決策,同時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固化領導的決策,如果缺乏信息技術的支撐,則決策結果難以落實。通過建設統一的政務協同體系,可以在領導決策的基礎上,支撐現有政務部門之間的關聯工作,實現部門間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電子政務由“信息孤島”、“信息煙筒”、“縱強橫弱”到“縱橫并行”,解決各政務部門各自為政的問題。協同體系所支持的協同模式則有多種,如信息交換、信息共享、基準數據、數據比對、數據核實、流程控制等。

智慧城市的重要體現是智慧的公共服務。

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務目標應包括:

政府一站式服務:要真正實現政府面向公眾的一站式服務,而不是公眾到各個政府部門辦事。

規范的辦事途徑:政府應規范辦事途徑,為公眾提供辦事咨詢呼叫中心、物理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等合理、方便的辦事途徑。

由公眾對政府服務進行績效考評,由目前政府所提供的服務大都在政府進行內部考核轉變為由公眾進行考評,考評結果應對政務部門的設置和經費有一定影響。

針對這些目標,可以采用信息技術集成、整合全市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可以提供的電子化公共服務資源,實現統一有效管理,讓市民、企業輕松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一站式”信息和服務,提升政府服務使用率和滿意度。

“5個平臺”分別是:濟源市統一的呼叫平臺、統一的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統一的視頻監控平臺、數據交換平臺和應急調度平臺。

“9+X行業應用”:9指的是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社區管理、智慧教育、智慧農業、智慧政務、智慧城鎮、智慧安全九個行業應用,“X”指的是提升智慧城市建設的其他行業應用。

建設智慧城市 濟源市精心勾畫

充分利用濟源現有城市資源優勢和信息化基礎,按照濟源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十二五整體規劃要求,遵循“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的總體要求,運用新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地理空間信息等技術,以信息資源開發為主線,以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為重點,有層次、有重點地推進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中的應用,著力促進信息技術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和技術創新,努力促進區域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同步互動發展,以構建科學高效的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智慧化社會服務體系、打造全國一流智慧城市為目標,突出特色、高點定位、注重實效,全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著力打造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城市管理運行模式,促進城市管理水平和政府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深化“一個融合”:深化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四者的高度融合。

實現“兩個跨越”:城市管理模式的跨越、大眾生活方式的跨越。

提升“三個水平”:提升物聯網和互聯網應用水平、政府決策支撐水平和公共信息服務水平。

構建“四個體系”:構建“智慧濟源”基礎信息網絡體系、資源共享體系、安全保障體系、政策支撐體系。

建設智慧城市 濟源市追求卓越

智慧城市的基本建設,按照我們現在國內發展水平來講,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因此必須注重三個方面最基本的要求。

中國很多城市進行的智慧城市推廣還僅僅停留在一些簡單的運用或者某一項技術的運用,沒有達到智慧城市的整體要求。

雖然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了,但它要服從整體設計的總方案,智慧城市要代表整體城市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比如數字人口管理、數字地籍管理、數字經濟管理、數字政府管理、數字環境管理等,所以智慧城市能夠達到這種功能和運用的能力,才能說智慧城市進入到現代信息的基本融合。

濟源市在規劃中,不但要進行告便準基礎設施建設,而且將設施和應用緊密結合,與生活宜居,產業發展內融合。

在數字化城市管理方面,完成對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升級改造,設立高位監管的數字城管專職機構;拓寬數字城管信息采集渠道;建立聯席會議及市領導點評工作機制,并基于濟源實情,建設物聯網監管系統(渣土車、混凝土運輸車等管理)、工地管理子系統、地下管網智能監管子系統等,進一步整合其他政府部門的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源,打造大城管格局。

在建筑節能方面,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城市在建筑節能監督、評價、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完成濟源市建筑節能信息化監測工程。

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加快供水系統智慧化建設應用。在城市水源地、泵房、處理車間、主管網等主要供水設施上,在城市供熱鍋爐房、換熱站、壓力管線等重點設施上,在城市供氣站、減壓箱、供氣管線等重點設施上加裝監控、壓力感應、報警等智能化設施,全面顯示運行狀態,對管線爆裂等險情及時報警并有效處置。同時搭建平臺方便用戶繳費、查詢相關信息。加強排水節水系統智慧化建設。改造提升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濟源東區、小浪底北岸灌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功能區建設。重點建設在道路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供水管網工程、供熱管網工程、燃氣管網工程、環衛設施工程、生態綠化工程、節能建筑工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綠化景觀項目、低碳節能建筑工程等方面大力開展建設及智慧化提升工程,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支撐。

加強地下管線與空間綜合管理智慧化。按照“十二五”規劃,建設各種地下管線的基礎設施。同步利用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等建設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形成地下管線的智能監測體系。

在管理與服務方面,提供決策支持。建設領導決策智能支持平臺;基于公共數據庫、通過城市運行監測平臺,開展數據統計與挖掘應用,實現對城市運行情況的及時掌握,智能化地提供高發問題、頻發問題等綜合分析,服務領導決策。

通過“濟源之窗”政務門戶網站,建設政府信息公開系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建設信息公開與公共服務工程,開展若干信息公開與信息服務項目建設,實現政務信息公開和對公眾的信息服務。

通過“濟源之窗”政務門戶網站,建設網上虛擬辦事大廳,拓寬辦事渠道,建立流水化辦事流程,提升網上辦事的效率及市民滿意度。

在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完成智慧政務協同辦公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各部門服務數據,建立政民互動平臺,實現覆蓋全市各級政府實時在線交流,實現用戶和網站的交流,意見建議信息的反饋與處理,增加互動性。

在基本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方面,大力開展濟源市教育城域網基礎設施,加大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實施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學,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同時,以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為支撐,形成縱向貫穿市鎮村,橫向覆蓋公安、民政、人社、計生等社會保障部門以及全部醫療衛生機構,確保各業務系統信息實現網上交換、集中管理、資源共享。該項目將重點建設市級衛生信息平臺、數字化醫院、一卡通以及統一標準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和綜合管理等應用系統,全面推進無線醫療技術,逐步推進物聯網技術的行業應用。

在智能交通方面,建設包含“4大工程、15個具體建設項目”:一是“交通信息智能監管工程”,包括智能交通指揮中心,低碳交通運輸綜合數據中心,交通運輸終端設備物聯網工程,交通運輸行業視頻聯網監控平臺和智能交通指揮中心深化應用;二是“綜合執法信息化工程”,包括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管理平臺,路上不停車稱重技術監察平臺,源頭治超監管平臺;三是“智能管理運營工程”,包括交通運輸綜合業務信息平臺,基于RFID技術的城鄉一體化公交車輛跟蹤管理平臺,出租車智能調度與電召信息系統,基于RFID技術的水上救援平臺,交通監察對講指揮平臺,交通運輸行業辦公系統;四是“公眾出行智能信息服務工程”,包括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平臺項目,嘗試推行“公共自行車租賃”工程,構建步行、自行車、公交、出租等相互補充、協調運轉的城市客運體系,發展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車交通為主的慢行交通體系,有效降低城市交通能耗。

在智慧安全方面,將公安、住建、規劃、交通、消防、環保、安全等各個部門所在管轄范圍內布置的視頻監控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同時打造“護城河”工程,對市一環、二環及市區主要道路實現卡口系統全覆蓋,搭建統一的城市管理智能監控平臺,進一步擴大城市視頻采集及監控范圍,利用固定監控探頭和移動信息采集車等多種方式實現對城市部件和事件的全面可視化、自動化監控及問題上報,形成基本覆蓋政治中心區、軌道交通、公交車輛、公共場所、在建工地、餐飲企業、地下空間、公園森林等重點場所的監控網絡,并可根據實際需要,將視頻資源查看、控制等權限進行分級分對象管理,實現視頻資源的統一調度管理,避免重復建設和部門間難協調等問題,最終實現城市管理社會化、精細化、流程化。

在智慧社區方面,建設智慧社區服務平臺,達到“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務全方位”的目標。以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服務功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著力完善社區商業、文化休閑、醫療、健身等基礎設施,重點發展社區衛生、家政、托幼、修理、食品配送等便民服務。高度重視養老產業發展,加快整合養老資源,建立社區、養老院、家庭等多層次的養老體系,推動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壯大,滿足人口老齡化的需求。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的建設,需結合物聯網、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各種信息技術進行融合應用,發展社區政務、智慧家居系統、智慧樓宇管理、智慧社區服務,實現遠程監控、安全管理等功能,使居民生活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在產業與經濟智能化方面,出臺濟源市產城一體化規劃,依托現有優勢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自主創新和產業配套能力,向集約化、系統化和精深加工發展,深入開展兩化融合等方面的法規和制度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濟源市鋼鐵、鉛鋅、能源等傳統產業的改造步伐,促進兩化深度融合,通過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的帶動及自身科技創新等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點建設虎嶺、玉川、高新三個產業集聚區信息化建設,搭建智慧園區綜合平臺,提高監管水平和服務能力。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重點項目支撐,濟源市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擬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市公共平臺項目、智慧衛生醫療信息系統、智慧交通信息管理系統、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智慧社區管理信息系統、智慧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智慧農業管理信息系統、智慧政務管理信息系統、智慧城鎮管理信息系統、智慧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等幾十個項目,來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的目的。

濟源智慧城市建設的美麗夢想

理想城市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我們的理想城市應該是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又低碳、生態、綠色、智慧、宜居,讓人有美麗幸福的感受。

而標準體系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避免智慧城市建設無序發展的保障條件。

據了解,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歸納起來由五大類別的標準組成,即智慧城市基礎標準、智慧城市支撐技術標準、智慧城市建設管理標準、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標準、智慧城市應用標準。當前,對于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需要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如何遵循現有標準;二是如何針對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重點研制新標準;三是如何根據智慧城市不同場景需求,制定標準實施指南。

智慧城市不只是物聯網建設,還應打破交通信息孤島,形成多方面的信息數據共享聯動。智慧城市是一個長期目標,仍需不斷探索創新。

建設低碳、生態、綠色、智慧、宜居,經濟高速發展,又讓人有美麗幸福的感受城市是濟源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同時濟源也極力在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一系列標準,為其他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