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發展方向范文
時間:2023-07-25 17:1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機械發展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傳統農業;農業機械;機電一體化
1.產品必須創新
數十年來,“笨、粗、黑”似乎是傳統農機產品的一貫形象,而可靠性差、功能單一、主機與機具配套比例低、機型老式且不成系列,更是對中國傳統農機的總體評價。毫無疑義,要提高農機產品的質量,賦予產品生命力和競爭力,出路只有創新。眾所周知,產品是企業發展的龍頭,抓住產品創新,就是抓住了企業的生命線,而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技術儲備,又是企業取勝的決定性因素,企業因此能處于高起點,獲得高效益。事實證明,創新才能提高產品的檔次和水平。產品是技術的載體,產品的創新取決于技術的創新,即取決于設計技術上的創新和制造技術上的創新。得益于創新理論的日臻完善和創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已為農機產品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因此,要使產品能滿足用戶需求,爭得市場份額,當務之急,應力求產品研發手段上的創新。
在產品設計上采用國際通行的“平臺化”、“模塊化”設計思想和國際化的產品研發管理流程,充分運用優化設計,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加以大膽改革與改進,以加快創新進程。同時,為使創新技術或各種創意迅速反映于產品,以縮短產品創新研發周期,達到快速響應市場,提高農機創新的成功率,應當摒棄傳統落后的農機制造工藝和設備,借助于先進制造技術,諸如快速原型制造、數控技術、加工中心、柔性系統和智能制造等等現代化先進裝備和工藝。否則,創新工作也只能是事倍而功半,甚至毫無進展。
2.產品必須融合微電子技術,朝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
農業機械創新若僅僅依靠機械和液壓技術的進步或挖潛,已顯得力不從心。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電子控制、微機處理技術(即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崛起,無疑為農業機械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農業機械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使其各種性能有了質的飛躍。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微處理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農業機械上的成功應用,己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農業機械的面貌,極大地促進了產品性能的提高,并因此而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國外農業機械上的應用已相當普及,該技術己成為高性能、高科技農機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部分。有些著名廠商甚至把應用于高檔轎車、軍用設備上的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遙感等現代尖端技術和手段,裝備應用于農業機械上。如一種農用激光平地機,就是利用激光調平傳感微機處理技術,經一次地面平整作業,即可成形,且能達到寸水不露泥的精度。
近年來,國內農機研究人員在農業機械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由廣西農機管理部門研發的遙控拖拉機便是一例。該機的遙控裝置是由發射、接收、控制和執行四部分組成。機手能在拖拉機一定距離外的任何地方,通過遙控拖拉機的離合、轉向、油門,而進行耙田、旋耕作業。顯然,裝備有遙控裝置的拖拉機,使機手免于顛簸、曝曬和雨淋,極大改善作業環境,提高了操作舒適性。
3.農機產品應努力成為綠色產品
我國的自然資源(包括水、土壤和能源資源)短缺問題已日趨嚴重,但農機產品從研制、使用到報廢過程,對環境破壞、資源消耗、人類健康危害現象卻是十分驚人。入世后我國的農機產品若“綠色度”方面仍達不到國際標準,就有可能成為某些國家推行的“綠色貿易壁壘”的犧牲品,遭到國際國內市場的無情拋棄。因此,增強環保意識,強調綠色設計,加大對綠色農機產品的研究和投入力度,已是農機行業與研制部門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目前,首要問題是需要分門別類制訂相應農機產品在綠色特征方面(或環保方面)的相關政策與法規,建立科學、合理的綠色產品評價體系,以便為政府決策,為行業、研制部門的導向提供依據。同時,針對現有農機產品,在環境、資源保護方面所存在的突出問題應當在作出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組織力量科研攻關、采取措施,以提高產品的綠色度及產品的科技含量。為使農機產品成為綠色產品,近階段需要著重努力的有以下幾方面。
(1)廢氣污染控制
許多農業機械是由柴油機驅動,因而產生大量廢氣。國外對農用柴油機制訂有嚴厲的排放法規。國產柴油機排放超標十分嚴重。因此,深入研究和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低污染柴油機已是刻不容緩。當然,采用零污染的電動機作為動力源是另一條研究途徑,但首先是要研制成功體積小、電力足、成本低的新型車載電池后,才能適用于自行式農業機械,然后才有其應用前景。另外,也可以通過燃油代用品研究,以減輕廢氣污染。如改用液化石油氣,或改用燃氣—柴油、甲醇—柴油等雙燃料混用的方式。還可以通過風能驅動在農業機械上應用研究等等,都是控制廢氣污染,節約石油資源方面極有意義的創新性課題。
(2)治理油料泄漏污染
發生在農機產品中各種油料(燃油、油和液壓油)的“跑、冒、滴、漏”現象至今仍司空見慣。油料泄漏既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轉,還浪費石油資源,污染了土地和水源,甚至污染農作物產品。泄漏己成老大難問題。要治理泄漏污染,有兩條途徑:一是密封技術的創新,即對傳統的密封裝置進行創新性設計;研究新型密封方法,采用新型密封材料,優化密封結構,提高密封性能,從而使泄漏減少到最低程度。二是油料的創新研究,即開發環保型油料。如以玉米等糧食作物制成的乙醇燃油,以植物油為基油的環保液壓油等等。因為即便是最好的密封,也難以做到完全不漏,特別是在高壓情況下。加之還有許多偶然因素,如液壓系統中因挪動、碰撞等導致管路破裂、接頭損壞等,都易引起泄漏。環保型油料,以其來源廣、無毒性、易降解且性能、工作性能均優,是很適合在農業機械上應用。現階段,由于價格因素尚未被推廣使用,但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制備技術的提高,價格可望下降。因此,用環保型油料取代礦物油,終將不會是遙遠的事情。
純水液壓傳動是近年來各國競相斥巨資加以重點研究的創新課題。因為純水無毒、無污染與環境完全相容,且在農村隨處可取,既緩解石油資源短缺問題,又節約了用于油料介質制取、運輸、貯存和管理維護所消耗的人、財、力。誠然,此項研究只有在攻克純水的粘度低、性差、蒸汽壓力高及腐蝕性等技術難題,能提供與水相適應的水壓元件及系統后,純水才能在農機液壓系統中全面取代礦物液壓油。因而盡快組織力量,深入純水液壓傳動的應用性研究,并能取得成果,必將使液壓傳動技術在環保方面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
農業機械成為綠色產品己經是勢在必行,它是現代化農業、綠色農業的重要標志,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入世后我國一切從事農機工作工程技術人員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承繼成主編.精確農業技術與應用[M].科學出版社, 2008.
[2]蔣恩臣主編.農業生產機械化[M].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0.
[3]何勇等主編.精確農業[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篇2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中國農業經濟;方式轉變;影響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0-01
前言
近幾年,我國對“三農”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對農業生產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極大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而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出類,其中當前過于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給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巨大問題尤為突出,使得加快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刻不容緩。
一、農業機械化發展及其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
1.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是指借助先進適用的機械設備對農業生產經營條件進行改善和優化的一種農業運作方式。它具有減少勞動力、勞動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業經濟效益等多種作用,是對我國農業技術進步的一種直觀體現,是實現我國農業走向高效高產、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與方法,也是我國農業當前及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對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1]。
2.農業機械化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
如上所述,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業的整體發展,對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和指導意義,這說明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深刻影響。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有利于加快農業生產以生產力推動模式為主向以科學技術推動模式為主的轉化,實現農業生產以科學技術為支撐的主導模式,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2]。這在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無疑是一項重要的舉措和成果,而且農業科學技術推動模式的建立,反過來又會對農業機械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由此可見,農業機械化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所產生影響、作用之巨大,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的關系,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條件與結果,而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農業機械化的基礎與助力。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轉變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
1.推廣農業機械化,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養
誠然,在國家的大力宣傳與政策引導之下,我國大部分農業生產基地已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作業,但仍有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在使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降低了農業機械化的整體水平[3]。這反映出我國在農業機械化發展方面還需要繼續不斷的加大宣傳與推廣力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應將偏遠農村地區作為農機推廣的重點對象,選擇地理位置較為核心的農村作為農機推廣示范基地,逐步引導當地農民群眾意識到農業機械化作業的諸多好處與利益。在推廣農機的同時,加強對各農村地區農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傳播現代化農業生產理念,生態農業理念,傳播先進農業生產種植技術,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
2.加快農業產權流轉
我國當前實行的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實行之初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但自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后,由于耕地分散、產權無法轉讓等問題,使得農業活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土地制度呈現出弊端和缺陷。主要表現在多數農民過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導致我國農業長期處于一個不健康的發展狀態。面對這一現狀,提高我國農業活性,加快農業產權流轉非常關鍵。我國在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在開展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工作過程中,應鼓勵各地方政府加大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優化農業土地產權結構。通過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廣大農民采用機械化作業,加快土地產權流轉,提升農業活性與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業機械化帶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3.加大科研創新力度
農業機械化,依靠先進機械設備與先進農業生產技術,也就是說,機械設備、農業技術的先進性,設備的工作性能與效率直接決定著農業機械化的實現程度和發展快慢。依據這一層面分析,要想通過農業機械化發展來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加強對農業機械設備與生產技術的創新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4]。相關的農業機構應增加在技術創新、農機創新方面的資金比例,增加科研資金投入,吸納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型人才,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機械設備與技術,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和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對我國農業機械進行改造,對農業技術進行革新。同時,通過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與農業相關的電視節目,來為熱愛發明、熱愛實踐的人們提供相應的平臺,充分發揮群眾智慧,發明新型農機,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三、總結
總之,農業機械化與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息息相關,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條件之一,而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與關鍵。我國應結合當前實際,改變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向著生態、經濟、可持續的方向轉變,加快農業產權流轉,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渝嵐,王新利,趙琨.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影響的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4,06:34-41.
[2]張麗.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
篇3
關鍵詞:農機液壓技術;應用;發展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三農問題,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農業生產環境。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而液壓元件則是生產制造農業機械的關鍵性零部件,發展液壓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于農業的發展影響巨大。
1液壓技術
液壓的傳動力量大,便于傳遞和配置,被廣泛應用于農機制造中。在一般的液壓元件的制造過程中,對于密封性和耐久度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現行的液壓工業對于解決圓度、粗糙度等問題,有著突出的效果。液壓技術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主要是通過液壓系統來完成。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包含五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別是液壓油、輔助元件、控制元件、執行元件和動力元件。農業機械的正常運行,都離不開液壓系統的正常工作,液壓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至關重要。下圖為運用液壓技術制造的液壓缸結構圖。
2液壓技術在農機領域的需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我國行業間的競爭加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的中小型農機制造企業,迅速投入到農業機械的生產中,對原有的大型農機制造廠形成沖擊。在新的挑戰下,農機制造企業紛紛改良自己的技術,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以此在激烈的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液壓元件是農業機械的核心配件,掌握了最先進的液壓元件的制造技術,生產制造出高性能的液壓元件,也就具備了行業競爭的優勢。在此背景下,對于液壓元件的制造要求也是水漲船高,液壓技術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推廣。
3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資金不足
液壓技術是在農機制造中普遍應用的技術,但在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資金不足是阻礙其發展的最重要原因。由于目前的許多中小型農機制造企業是在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資金能力有限,在不斷的發展中,對于更高要求的液壓技術的開發,無法輔以相應的啟動資金,使技術開發停步不前。
3.2精準度不高
在不同的工作環境,農業機械對液壓元件的精準度要求均不一樣。有些農業機械,其工作過程較為嚴密,需要精準度特別高的液壓元件來配合。就目前農機制造企業對液壓元件生產要求的具體制造情況來看,對于精準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元件,各農機制造企業可予以滿足,但其精準度遠遠不能滿足精密器械的要求。
4解決辦法
4.1加大對中小型農機制造企業的扶持力度
對中小型農機制造企業的扶持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資金的扶持。從這個層面來講,可以加大對中小型農機制造企業的貸款力度,使其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新技術的開發中,從而引發行業的競爭,促進液壓技術的革新。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優惠政策和設立獎項。增加優惠政策主要包括減稅減負,使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可以抽出更多資金進行新技術的開發。設立獎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企業的創新。
4.2促進企業的良性競爭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方式,旨在淘汰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產業。但是在目前的狀況下,部分企業為了贏得一席之地,不惜以降價的方式來獲得銷量的增加。這樣的競爭方式不僅導致企業的利潤空間隨之壓縮,而且產品的實際價值也大打折扣。為了避免這種競爭狀況的出現,同行業的企業更應該團結一致,做到在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共同進步,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
5發展方向
篇4
1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的必然性
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第三產業從我國農村汲取了大量的青壯年資源。相對而言,留守在農村發展農業的人員逐漸呈現女性化以及老齡化的特點。而依據目前工業的發展速度來看,這種趨勢很可能日益延續下去。農業生產要實現及時、按量完成,一方面可以從作業效率著手,另一方面可以考慮減少勞動強度以及勞動量,可見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機械生產與這2項發展要求達到了很好的契合。目前,傳感器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農業水位的采集、糧食烘干濕度的在線測定以及溫度控制等方面,而且安裝在收割機上的傳感器還可以精確計算出谷物的產量。目前,關于蔬菜嫁接的機器人已經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可見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將成為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1]。
2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現狀
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規和相應的扶持政策,補貼力度不斷擴大,使農民購機和用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農業工業體系已滲透到從科研開發到制造銷售的各個層面,目前已實現農機產品多樣化的特點。一些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也逐漸相互整合,形成集科研開發、產品以及零件生產到銷售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發展體系。基于中國農業大國的背景,國際上一些大型農業機械的生產廠家也在中國農業市場中找到了商機,勢必會引進一些先進的經驗、技術,從而提高我國農機產品的整體質量[2]。
3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發展自動化的農機產品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實現這個過程卻面臨很多的困難。首先,我國一些自動化機械設備為了實現某個特定的功能或者改善整體作業的性能,會對傳統機械的結構進行較大規模地改動和重組,機械的復雜性隨著功能的增加而呈現遞進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機械的制造成本和修理難度。在技術方面,我國精準農業的實現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機械與GPS、傳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整合還需要以各種硬件的標準化作為前提,而我國在這方面有待深入研究[3]。在市場需求方面,可用機械與農產品生產模式之間的配套性較差,而且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農業機械都是依靠國外進口,獨立性相對較弱,對市場上流通的農機產品質量也缺乏保障。
4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改進措施
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方向應該向節水節肥等精準控制的“節約型”方向發展,走綠色產業化的發展道路。隨著石化資源的日益枯竭,燃油價格不斷提高,用戶對于節能產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節能和環保成為農戶選擇農機的2項標準。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研究的重點應該是實現節水節能并降低成本,以滿足用戶需求、市場走向以及自身發展,而不是對產品功能的富集,同時應該考慮自動化技術的實用性、農民的購買能力以及維修使用過程中的方便程度[4]。
提高農機產品與高科技的兼容能力,可以在降低機手勞動強度與提高操作的舒適程度2個方面著手,加強控制系統涵蓋的科技應用,例如內置按鈕操作的設置、方向動力控制和駕駛室的優化設計等。農機操作人員只需要通過相關儀表器材就可以使用整個系統,并對生產、安全指數有明確的認識。將傳統的機械與目前先進的GPS、GIS、機電液一體化以及計算機技術高密度地整合在一起,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應用比較成功的是上海松江泖新農場試用基于GPS的智能播種、施肥以及旋耕機械設備[5]。
消化、引進以及自主創新的結合是我國農機發展的新思路,應引導農機企業加大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力度;通過政策扶持、科研開發、示范推廣和市場機制,逐步形成可持續的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體系和良性循環發展的推廣體系。
5結語
農業機械自動化實現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程,涉及的難點問題滲透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在滿足現代農民購買能力的同時,還應從技能、高技術整合研發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進行技術及相關行為的突破,消除技術、經濟與環境方面不和諧的因素,使農業機械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
6參考文獻
[1] 趙俊修.淺析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現狀及其制約因素[J].機電信息,2011(30):170-171.
[2] 劉星.農業機械自動化在農業中的作用[J].湖南農機,2011(4):14-15.
[3] 高吭,姬江濤,李玉柱,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思路[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9):89-90.
篇5
聯合耕作機械的應用。聯合耕作機是多種農業機械組合而成的,能夠一次完成耕地、整地等多種農業生產作業,能夠減少機械在田間的來回次數,簡化農業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爭取農時,及時進行播種或栽種。
二、農業機械新技術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新技術得到全面發展,現有的成果并不是完全不變的,科學技術總在不斷更新換代,因此,農業機械的新技術發展將充滿希望。
1、智能化、自動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成熟,其在農業機械方面的應用也將成為必然。實現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與農民工作量,為開辟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要推動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就必須引進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自主創新,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和發現,這樣才能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自動化。
2、綠色化產業道路構建綠色環保型社會是當今我國積極倡導的社會理念,它可以促使現代化建設逐步向綠色化產業道路邁進。農業作為我國第一大產業,實現其綠色化產業發展勢在必行。因此,建立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化基地,倡導綠色農業,使用先進的、節能型的、低能耗的農業設備,是推動農業綠色化、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手段。節能型農業機械設備順應了市場發展的需求,農業機械設備制造企業要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大力發展節能型農業機械設備,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實際情況,確保市場需求與市場供應統一協調發展,在實踐活動中推動農業綠色化、產業化可持續發展。
3、提高創新意識,不斷研發新技術和新機械現代化建設以創新理念為基礎,不斷提高人文、技術、教育等方面的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創新意識,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政府要積極配合,鼓勵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這樣有利于加強農業發展的科技創新能力,在政府和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引導企業加大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和研發力度,改善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把實現機械化、產業化、規模化、技術化作為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逐步將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模式以及科技創新能力應用于農業發展中。
三、結語
篇6
一、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機裝備水平較低,結構性矛盾突出。
主要體現在:小農機制農機化發展我省的多數農村家庭都采用小型農機操作,不僅暴露出大機械和小地塊生產方式的矛盾,而且成為我省農機化水平提高和規模化發展的障礙,同時大農機數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術狀態差這種現狀亟待更新。在政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下,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呈現出了三多的顯著特點,即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多,插秧機、收割機多,高質量、高性能機械多,農機裝備結構日益優化。但從總體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機多、高性能動力機械少,主機多、配套機具少,農機作業項目單一,缺少高性能復式作業機具,養殖業、林果業、經濟作物和農產品加工等機械化程度較低。
2.農業裝備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場需求。
現有的農機企業生產規模較小,農機工業明顯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 大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農機產品有效供給不足,而引進農業機械的地區適應性問題矛盾突出。少量農機工業產品由于技術含量低,存在質量和性能問題,主要體現在技術性障礙多,“瓶頸”環節的關鍵機具產品質量和可靠性較差。
3.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長效發展機制不健全,服務水平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現有的農機服務組織多采取傳統的管理模式,農機農田作業組織發展較快,但組織化程度低,管理散亂,具有現代經營意識和管理模式的經營性農機合作服務組織還處在起步階段,農機大戶聯合形成的合作組織還比較少。
造成上訴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民認識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農機具投入很大,農民家庭的購買力不足。并且農民對新技術,新機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從而造成新技術,新機具推廣不快。二是農機利用機制問題。先進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無用武之地,影響大型農業機械作用的發揮。三是農機科研、開發、制造能力弱,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的需求。另外,由于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國家對農民購買大型農機缺少資金支持、政府扶持,導致大型機具更新緩慢,家家戶戶爭相購買經濟使用的小型農機具。
二、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的建議與對策
1.優化農業機械化區域布局,促進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優化。根據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以地貌形態、農業氣候、土地利用結構、區域生產專業化為主要指標,依據發展農業的自然經濟條件的相對類似性、現代化農業發展方向的相對一致性,堅持農業區劃原則,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經濟有效、保護環境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積極轉變農業機械增長方式,堅持農機裝備結構調整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以增量調整帶動存量優化,以存量優化促進結構升級,走數量、質量和效益并重、協調發展的道路。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優化結構,在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在確保農業機械總量穩步增長的前提下,著力調整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種植業機械與農村其他各業所需機械的比例。
2加快農機科技研究的步伐,促進新機具研發和推廣,提高農機科技貢獻率 。根據不同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和先進材料,提高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供系列化、標準化、多功能和質量優良、節約能源、價格合理的農業機械產品;要積極支持引進、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關鍵零配件和技術;引導、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主選擇具有先進性和地區適用性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機科技貢獻率。
3.依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隨著200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法制化軌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政府應協調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強農機化的組織領導和宏觀管理,加大執法力度,落實法定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市縣兩級財政都要不斷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基礎建設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級農機科研、基層農機推廣、農機培訓和安全監理的基礎條件;像農業發展資金、扶貧和其他農業扶持資金一樣,也應設立農機專項資金以扶持和鼓勵發展農機科技示范大戶、農機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
篇7
【關鍵詞】農業 機械 一體化 發展趨勢
一、農業機械一體化的概念及作用
農業機械一體化是采用各種動力和配套農機具的配套產品來進行農業生產,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工具的現代化。實現農業機械一體化,既可以減輕勞動生產強度,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產品商品率,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論從解放農業生產力的角度還是從它的實際作用的角度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是十分必要的。現階段發展農業機械一體化,有以下促進作用:①突破農業增產的平靜,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增產增效。②合理控制災害防止,將災害引起的損失降到最低。③有利于進行大規模的跨區域農業生產,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④有利于解放農村生產力,帶動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二、國際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的主要趨勢
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就已實現了從耕地、播種、施肥、除草到收獲以及加工全過程的農業機械一體化。隨著互聯網技術及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目前美國等國家的農業機械研發及生產,充分的應用了衛星通訊、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等高尖技術應用,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上,最終實現農業機械的自動控制、自動監控等無人化操作管理模式,使農業生產減少對于人力資源的依賴性,并且實現快速準確的農業作業,向精準農業方向發展。國際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發展主要有以下趨勢:1、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全過程實現機械一體化,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更為多樣化,藍色農業和設施農業及其相應的技術與機械設備迅速發展。3、注重生態環保,對農業生態和可持續發展農業所需的技術與裝備迅速發展。4、農業機械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與售后服務廣泛應用計算機科學技術。5、農業機械制造采用加工中心、加工與噴漆、焊接自動設備等技術成果,農業機械的制造質量與可靠性逐步提高。6、與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基因工程等科技成果配合的農業機械對新品種的培育起著重要作用。7、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使農業機械一體化的新裝備信息得到及時傳播,加速各國農業發展技術及農業機械一體化的交流。
三、我國目前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特點及不足
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的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能耗偏高、科技含量偏低、技術落后等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只有通過大力提高農業機械一體化高質量水平,才能彌補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一體化的差距。
1、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后發優勢明顯,發展勢頭迅猛。每年的全國投入農機具總量、參加跨區作業機車數量、機收農作物面積、機收水平和效益均能創造歷史最高水平。這代表著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及農民的認可,給農業生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農業機械一體化水平進入中級發展新階段。我國的機械化作業水平已經達到42%,而且農業勞動力的從業比重逐年降低,這是農業生產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的標志。由于農業機械化的逐年深入,導致農村勞動力已經逐漸富余,其剩余勞動力加入了城市化建設的進程,成為新時代的“農民工”。
3、國際農機企業均將中國視為戰略發展地區。隨著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大面積耕種,國際農機巨擎已將中國視為其戰略發展及業務儲備的重要發展地區。無論是產品研發還是業務開展,這些企業已將中國作為發展重點,加大了市場拓展的力度,在農業機械產品設計研發上給予了方向性和標準化的指導。
四、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1、以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為主,以環保促開發。采用一體化設計理念及可持續性發展的觀念,發展環境保護及耕作技術為主的機械設備,進而減少對于環境造成破壞的農業機械的研發及使用。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階段,該階段正是能源資源消耗、污染排放強度較大的時期。工業污染導致不少農產品原料質量偏低,達不到加工業對農產品質量要求,加工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受影響。而采用研發農業環境保護及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所需的耕種聯合作業機械設備、減少化肥使用量的耕作機械等一系列具備環保概念及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機械設備,將成為我國農業機械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工作。
2、加大高技術、信息技術在未來農業上的應用。在工業化和工廠化農產品生產方面,在人工環境下按農作物、畜禽、水產生產期所需,實時進行精確管理,使農產品達到或接近設定的優良品質和性狀及高生產率⒊晌農業新技術裝備的主流發展方向。
3、研發運用節約型農業技術的機械設備,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大力開展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活動,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強新產品研發設計工作,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產品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故障、事故發生率。
4、通過不斷加強行業標準與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不斷提高農機作業效益和水平,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積極發展適宜農機作業的種植方式。培育和規范農機維修市場,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優勢互補、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業機械維修服務網絡。
5、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在排灌、農產品貯藏、加工等方面普遍使用電力及農業機械。
6、重視改良和培育新品種的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擴大農作物和畜禽的種質資源,改進農、畜、水產品加工和儲藏技術等農業技術的研究的經費投入,形成教育、研究、推廣三位一體的科技服務體系。
7、采用現代化管理模式進行農業生產,以農業機械一體化帶動農業生產的一體化。所謂一體化農業,是指在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把農用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農業生產、農產品收購、運輸、儲藏、加工、包裝以至最終產品的銷售等各個環節組成一個統一的農業綜合體。運用機械化手段將工業和商業因素融入農業,進而使農業生產融入現代市場模式,這將為中國的農業發展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篇8
關鍵詞:作物栽培;發展方向;精簡定量
中圖分類號:S35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作物栽培是一門應用科學,具有非常強的技術型和實踐性,同時也綜合了許多方面的知識。要充分的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只有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使相應的作物品種發揮其最大的優良特性。尤其是在21世紀這個經濟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環境下,國家逐漸的強調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作物栽培技術就應當朝著這個理念出發,以不斷的保證作物的高產高質。因此,只有有效的明確了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方向,并采取相應的行動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才能夠實現作物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1 精確定量輕簡化栽培技術的發展
精確定量輕簡化技術是目前新出現的一種技術,主要使用精確定量和輕簡化兩方面的技術來獲得栽培技術方面的不斷優化,最終提高作物的質量和產量[1]。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所確定的主要是將栽培過程作為一項工程技術來對待,其所涉及的方位包含作物生育的各個過程,尤為重要的是每一項所涉及到的技術都有相應的原理,主要是為了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效結合。輕簡化栽培技術主要是將相關的技術操作過程簡化,主要通過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不斷的改進作物的生產,實現高產又高質的目標。輕簡化栽培技術所涉及到的技術主要有作物少免耕技術和水稻拋秧技術,不斷地提高和完善這兩方面的技術,是非常的有利于作物生產過程的簡化和質量的提高的。
因此,作物栽培技術應當不斷的朝著精確定量輕簡化栽培技術的方向發展,并在今后的作物生產過程中,不斷的加大這種技術的使用范圍,以最終實現作物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2 農業機械化在作物栽培技術上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將逐漸的發生改變,許多農業機械設備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我國目前農村的現狀是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少,而老年人卻逐漸的增多,這種現象的存在必然要求提高農作物的生產效率和產量,而只有不斷的提高農作物的機械化水平,才能夠有效的實現這一目標。農業機械化的相關設備,主要涉及的就是深松耕翻聯合整地機械、精量播種機械和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械等。因此,我國的作物栽培技術將會逐漸的朝著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方向發展,并最終實現現代機械化的水平。
3 作物信息數字化栽培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是21世紀發展的主要方向,其所涉及到的科學技術都是非常的先進和前衛的。而作物生產采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實現栽培管理上的模式化和規范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夠較好的推進作物栽培技術走上智能化、定量化的道路。信息技術所涉及到的技術包含比較多的內容,比如自動監測、知識工程和網絡通訊等方面。今后作物栽培技術在這方面的發展將會逐漸的走上生產過程不斷信息化和數字化的道路,作物管理也將獲得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同時,隨著高科技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物栽培技術在綜合性管理系統的建設上也將走上一個獨立、快速的發展方向,農作物包括預測、設計和控制等內容在內的技術都將逐漸的建立起來,并相應的走上一個完善的過程。
4 以高產為主要目標的作物栽培技術
受到我國人口不斷增長的影響,我國的農業發展形式變得越來越緊張。我國的消費水平也將隨著人們經濟收入水平的增長,逐漸的走上一個更高的層次,這就要求需要更多的物質來滿足[3]。而農作物作為人們生存最基本的要素,對于人們生活的提高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我國的耕地面積由于城市化等因素的存在,逐漸的減少,越來越無法滿足農作物生產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發展方向上,作物栽培技術只有采用現代化的栽培方式,以高產為主要的發展目標,才能夠滿足人們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需求。
5 結語
總之,作物栽培技術只有不斷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采用新的技術和新的生產方式,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促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提高。但是,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除了依靠技術發展的同時,還需要國家加大政策和資金上的投入,以充分的確保新技術能夠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先進作物栽培技術的使用,新理念、新思想的形成,必將對農作物的生產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將在我國相關人員的帶動下,走上一個高效、快速的發展路子。
參考文獻
[1] 凌啟鴻,張洪程,丁艷鋒,等.水稻高產技術的新發展――精確定量栽培[J].中國稻米,2010(01).
篇9
關鍵詞:農機;新技術;發展特點;推廣應用
農機新技術引領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為我國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農機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能使農民獲得更好的生產體驗和感受,為實現農業高產、穩產、優產提供有利的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機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農業機械化的優越性逐漸被農民所認識。但是,仍有很多農民受到經濟條件、傳統耕作思想等因素的影響,對于農機的接受程度不高,導致農機應用市場不夠廣闊。為此,農機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了解和掌握農機新理念和新技術的發展特點,促進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非常重要。
1農機新技術的發展特點
1.1向精確農業方向發展
粗放型模式是我國傳統農業機械化生產的主要模式,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目前,農機慢慢向精確農業思想方向上發展,更加注重提升機械品質,農業機械發展更加精細化。農機將會呈現以下發展特點:①作業合理性得以提升。播種和施肥就是最好的例子,加入農業機械工作能夠確保播種、施肥時種子和化肥的用量,能夠對播種、施肥的科學性提高予以保證,同時能夠節約大量成本。②節約資源。農機加入農業生產之中,必然少不了燃油資源以及水資源的消耗。農機新技術的發展有利于節約資源,朝著環保的方向發展,使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減少資源浪費。③向機械化的生產模式轉變。農業技術和生產模式的統一使農機適用范圍得到拓展,生產模式向機械化轉變。
1.2向高技術農業方向發展
符合科學技術潮流是農業機械的基本發展方向。因此,農業機械的發展應不斷融入新的科學技術,對原有技術進行創新:①廣泛應用自動控制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對作業效率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使駕駛員的勞動負擔得到有效降低。因此,農業機械技術要融合自動控制技術,改善農機發展,通過這項技術使駕駛員的精確性、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快速獲取多方面信息,同時對農機的工作狀態及時有效地進行調節。②融合信息技術。比如,將定位系統技術、網絡技術、遙感技術等融合在農機之中。通過多種技術的融合能夠對信息的獲取有效保證,同時優化農機工作過程。③對人工智能技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到農業發展中已經非常普遍,農業機械要逐步向這個方向發展,實現農業發展無人化模式,即播種、采摘、收獲等等皆實現人工自動化模式。
2農機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策略
2.1做好宣傳工作
要完善農機新技術推廣機構,制定一系列推廣措施,將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同時,管理推廣人員要十分了解農機新技術的特點,采取走村竄戶的方式,展示新農機,講解新技術,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同時,培訓當地農民應用農機;可以設置固定宣傳咨詢點,免費發放農機資料,還可以在人員集中地方現場展示農機新技術,讓農民認識到應用農機新技術的好處。
2.2加大對農機技術培訓的重視程度
全社會應提高對農機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結合管理理念和時展,對農機管理模式進行更新,優化農機產業結構,擴大農機應用范圍。多開展實踐活動,讓人們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認識新技術,學習新技術,積累經驗。在培訓過程當中,尤其要把法律法規以及農機使用、維修、保養技術作為培訓重點,加強模擬操作。
2.3推動農機管理與新技術推廣信息化建設
推動農機管理與加快新技術推廣信息化建設工作可通過以下3種途徑實現:①加強建立農機管理與新技術推廣信息化體系。現代社會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農機推廣也需要保證信息的時效性。為確保信息的時效性,應建立和完善關于農機新技術推廣的網絡體系,同時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還要對工作人員的推廣模式進行更新,結合計算機技術對農機新技術進行推廣,使農民有更廣的范圍和更多的渠道了解認識農機新技術。同時,相關機構要落實國家政策,深入到農業生產之中與農戶交流和溝通,深刻了解用戶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②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應加大新農機技術的宣傳力度,讓農業機械的優勢被更多的農民所認識,將農業機械的使用操作、維護保養方法傳授給他們。同時,對農業機械使用者的管理實行統一的模式,定期調查,定期走訪,了解農機使用情況并及時調整。③重視農機管理和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的傳播。推廣農業機械設備,宣傳農機新技術,面對的主體都是農民,其認識和接受程度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掌控能力,針對不同的農民要選擇不同的宣傳策略,有效提高推廣效率。
3結束語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農業發展越來越現代化,農機新技術的發展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創新發展是農機新技術更新的前提,同時需應用自動控制技術、遙控技術、網絡技術等新技術,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精準性。要對農業機械新技術推廣工作提高重視程度,加大農業機械新技術的研究力度,確保農業機械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提高,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立新,石峰.農機新技術的發展特點與應用普及難點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2):102.
[2]李英.農機新技術普及助推現代農業發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05):32.
篇10
關鍵詞:農機農藝;農業機械;融合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02.017
農業生產工藝過程及其相應的操作技術統稱為農藝,為實現這些生產工藝過程而研發設計制造的相應農業機械及其使用說明和管理等統稱為農機。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的首要條件,同時農業生產也對農機化的技術要求越來越嚴謹苛刻。農機與農藝的相互結合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奠基石,目標則是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的農業。作為技術的載體和生產之本的農業機械,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力度,通過借助農業機械來完成農業生產,即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農時,從而提高生產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關鍵則是處理好二者關系,使之相互適應,緊密結合。
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第一生產力。首先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其次,農機科研必須推廣協同作戰,走科研發展與推廣相結合的道路;最后,農機科研必須和農藝相互配合,共同實現農業的增產增收。
一個國家的農業機械化體現著這個國家的資源條件和歷史背景。我國疆土遼闊,但是各地區的氣候和地貌不一樣,農業生產結構也就不一樣。因此,要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把農機與農藝緊密結合起來,使其相互滲透,堅持正確的農業生產觀念,從而實現農業的全面發展。
我國在農藝與農機上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兩者長期分離,才會造成現今農業化發展速度緩慢及農業機械發展速度緩慢。尤其是農藝與農機無法配套而導致進程十分緩慢。若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改善農業機械和農藝融合的體制,實現農藝與農機一體化的發展。農藝與農機不僅需要理論上的結合,更需要農藝與農機研發人員的配合。
農技與農藝相融合,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機構建設,建立能使二者長效發展的機制;二是要加強農藝與農機部門的協作力度,推動二者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使農民能夠更好地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當中;四是組織開展二者相融合的技術,要做到簡單、易行。
農藝與農機融合工作的發展是由國家統一規劃并且下達到各省市縣級的規定,相關部門共同協作加強農藝與農機的融合,各省要根據當地的條件狀況進行統一規劃、安排,實現農藝與農機的完美結合。
在傳統的生產環境下只能利用人力、畜力進行土地播種、灌溉,到現今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不但減輕了人畜的繁重體力勞動,同時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中國是農業大國,只進行部分的農業機械化是不夠的,現今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繼續加大有關農業播種、灌溉的農業機械的改善。
為了提高農業機械的發展水平,農業與農藝必須相互融合,同時農機化發展的主體是農機大戶、公司合作社等,作為今后的發展方向,相關部門應該著重培養一批服務能力強大的團隊,并為購買農機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售后服務,并進行適當的補貼。
健全機構,促進農機農藝的融合發展,各省級市級相關的部門也要督促工作人員,共同定制有關當地的農機化發展相關的計劃。農業機械是農藝的載體,先進的農藝要標準化,快速的投入到使用中,只有與農機相結合才能夠加快生產力。農藝與農機的融合關系到農機化的發展,農機農藝相互融合,則會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飛速發展。
作為農業機械的科研人員,必須了解機械的發展動態,并及時改善和創新。時刻掌握著農業機械的使用評價,以便促進農業機械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也使得農機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質量不斷提高。但是二者融合度低已然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強農機農藝的融合,從而推進農業機械化加速發展。只有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力提高了,農業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綜上所述,只有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并相互適應才能推進農機的快速發展。如果農藝的發展不適應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不只是停滯不前還會出現嚴重下滑的現象,而不通過機械手段實施先進的農業技術,就不可能實現規模化應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農機與農藝關系必須越來越密切,因此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滲透才能達到推動和推進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治杰,段新德,張春平.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提高農業生產能力[J].農業裝備技術,2011,(02).
[2]陳燕英.淺談農機農藝相結合[J].四川農機,2010,(06).
[3]崔宏磊,鄧麗娟.論對農機農藝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J].農業科技與設備,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