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3-07-25 17:1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培智語文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培智語文教學計劃

篇1

關鍵詞:職高英語教學;跨文化;必要性;內容;方法

近年來,隨著外語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英語教師對語言教學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深化。特別是語言的交際運用。現(xiàn)行職高英語教材在編寫和選材過程中十分注重語言的準確性,體現(xiàn)了以交際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目標的教育思想,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開展有效交際的能力。

一、職高英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會交往中,語言的得體性比正確性更加重要,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交際能力。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將社會文化教育融入語言教學之中。在語言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性。

二、職高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容

注意對一些中西文化的偶然現(xiàn)象及差異進行分析對比,使學生了解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的根源,從而促進其在語言學習中的正遷移。

1.社會習俗的差異。認識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會習俗的差異,有助于避免因不了解目的語交際準則而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誤。中國人熱情好客,也喜歡拜訪他人,而在英語國家,沒有預約是不能前去拜訪的。讓學生了解這些節(jié)日的宗教或歷史淵源,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社會文化背景。

2.詞匯和習語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特別是引導學生注意中西方語義差別較大的詞語,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如在中國,龍“dragon”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征,中國人也以作為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這些不能從字面意義理解的文化意義,需要教學時加以強調。

3.價值觀與思維方式之間的差異。中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與集體保持一致。中國有敬老尊賢的傳統(tǒng),老人與子女的關系非常親近。而在西方,老人與子女之間相對比較獨立。中國人崇尚樂于助人,有互相幫助的美德,西方人則比較獨立,傾向于自己解決問題,尤其要求孩子自立和自理。因此,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得心應手避免錯誤和沖突,掌握一定的涉外交際技能。

三、職高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1.交際教學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運用。克魯姆指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我們在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交際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中,自然地把文化知識融入到日常的對外交際當中。

2.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多種手段。文化教育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

(1)比較手法的運用。“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母語與目的語之間語言結構與文化的不同,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所以要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 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如在教學生姓名的表達法時,可在黑板上做如下圖示,對中、英文的姓名進行對比:

(First name) 名 姓(last name)

Xiaoming Wang

Sue White

通過對比,學生認識了這一文化差異現(xiàn)象,在交際運用中,對姓名的回答不會發(fā)生錯位。

(2)專題介紹。對英國國家的盛大而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圣誕節(jié)”,教師可對圣誕節(jié)的由來,圣誕老人、節(jié)日前的準備、圣誕大菜、圣誕禮物等進行生動的描述,并結合當時各酒店、商場在圣誕前夕所做的各種宣傳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節(jié)日氣氛,體會異域文化風情;或在學校的英語園地,定期選登由學生收集的有關英語國家的節(jié)日、服飾、娛樂活動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又豐富了學習形式。

(3)課外活動。學校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如:聽歌曲、游戲、組織看VCD等,讓學生切身體會外來文化表達思想感情的行為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傳授語言的同時,把與語言相關的文化內容作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融入其中,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既學語言,又學文化,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交際意識,切實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才仁,胡春洞.英語教學交際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育與語言研究出版社,1989.

篇2

【關鍵詞】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 能力培養(yǎng)

隨著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進一步加強,人們逐漸意識到外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在讀寫訓練的基礎上培養(yǎng)聽說能力已經被明確寫進了國家教委頒布的英語教學大綱。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多重視語法和閱讀而輕視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綱領,造成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與人交流時卻聽不懂說不出,在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誤解和困惑的現(xiàn)象。而要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擺脫“聾啞英語”,使學生能夠使用英語進行自由交流,就必須在英語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外語學習的實質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交際活動。由于社會地理環(huán)境和風俗習慣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不同的語言思維環(huán)境中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在社會交往中人們習慣用自己的語言思維交談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造成話語推論錯誤,造成沖突和故障。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差異在語言上有著直接的體現(xiàn),并深刻地影響著跨文化交際。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與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放在同等的位置上。這就要求外語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建構是必要的,給他們提供課本中語言知識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則更為重要而迫切。

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不能簡單等同于對目標語言國家文化差異的了解。僅僅了解一兩個目標國家的文化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培養(yǎng)對文化差異的識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們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對異國文化采取理解和容忍的態(tài)度。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對異國文化的理解與寬容來源于換位思維能力的提高。即一旦我們能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對異國文化感到奇怪或者覺得不可思議。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

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必須在英語教學中注重文化的導入。教學中文化的導入有多種方法。文化的導入并不是僅限于簡單的背景知識介紹。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必須與學生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與學生的興趣相關。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至于使學生認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過于空洞、抽象、不好理解。教學中涉及到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背景,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鼓勵學生課后自主查閱相關知識并加以實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積累文化知識,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從聽說方面著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外語交際能力。課堂活動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精心設計、創(chuàng)造出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交際情景,組織學生在這種特定的語言情景中開展語言交際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自己設想的英美文化情景中,進行諸如打招呼、介紹、祝賀、告別、致謝、道歉、約會、購物等特定情景的語言練習。還可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短劇等方式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具有英語文化氛圍的英語教學活動中來,大膽運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提高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感性認識。

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身作則,做跨文化交際的表率。作為教師,特別是外語教師,其個人素質特別重要。教師的一舉一動,言談舉止,無不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在課堂中,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盡量體現(xiàn)出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好表率作用。在教學中把更多的異國文化融入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當中,引導學生以一種寬容的心理對待外族文化,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心理上接受外族文化,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應尊重別人的交際習慣,不要將自己的交際習慣強加于人。從而提高學生對本民族文化和外族文化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外族文化和外語學習,調動外語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外語交際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從低層到高層,循序漸進。也就是說,在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以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意識開始,進而端正他們對異國文化差異的態(tài)度,使他們能夠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文化,最后再訓練他們處理異國文化差異的技能和技巧。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學中,這三項任務不能看成是不同學期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比較合適的做法是把這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際工作中我們的教師在外語教學的課堂上應花相當一部分精力于介紹文化背景、生活習俗、、交際規(guī)則等語言本身之外的東西。

三、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融入文化因素,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中的文化背景輸入、進行中外文化對比、組織課堂活動等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以幫助學生克服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提高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從方法上看,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異國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同時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xiàn)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學生對異國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參考資料:

[1]杜英秋.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2]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6).

[3]黃志福.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英文化差異.韶關學院學報,1994,(1).

[4]盛一英.試論如何加強英語專業(yè)師范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6).

[5]王鳳.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

篇3

關鍵詞: 高職日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交際教學法 培養(yǎng)方法

一、引言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它用來傳遞人類交往中所需要表達的意思、情感,即交流人們對所處外部世界的印象、認知,以及自己內心的體驗、情感。學習語言進門容易深造難。在高職日語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盡管學生經過學習后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已達到大綱的要求,聽說讀寫譯的水平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在實際運用日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仍有許多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日語表達。因此,高職日語教學應注重跨文化交際(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文化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結合交際教學法,對如何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二、高職日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

王宗炎曾指出:“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和民族,各自構成一個具有特定的語言和文化的群體,這些群體的成員互相交往或對話,這就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簡稱‘文化間交際’,有人也叫做‘多文化交際’或‘跨文化交際’。”由此看來,跨文化交際行為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在跨文化的交際市場中,受交流者的身份、性別、年齡、社會地位、生活經歷制約的話題及方式。

交際法理論指出:在外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形式,而且要考慮語言形式的功能,讓他們能夠在不同的場合,根據(jù)不同的對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合適的語言形式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

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脫離文化的外語人才是不被認可的,脫離文化的語言是不存在的,脫離文化的交際必定很膚淺。學習一門語言就應該了解它的文化,在文化中探索語言的學習,能夠促進對語言的掌握。同樣,外語教學也不能脫離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yǎng)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人才,其根本目的在于實現(xiàn)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個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它必須實現(xiàn)心理深層中的調整。跨文化教學的最高境界應是幫助學生形成對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和理念。

但是,就我國目前日語教學的情況而言,重語言形式而輕文化因素的現(xiàn)象仍普遍存在。因此,雖然有些學生精通語法規(guī)則,詞匯量相當大,并且通過國際日語能力水平測試,但在實際交往中卻處處碰壁。例如:讓學生模擬留學生打工的場景,出現(xiàn)了如下對話。

(一)在商店

本と同じものです。こちらをお包みしてけっこうでしょうか。/這是和樣品一樣的,給您包好,可以嗎?

(二)在餐館

A:パンのかわりはけっこうですか。/您還需要面包嗎?

B:いいえ、けっこうです。/不,不用了。

(一)和(二)的用法貌似一樣,其實不同。在服務業(yè)中,詢問客人的意向或者傳達給客人自己的想法時,けっこう要慎重使用,否則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其實,在問句中使用けっこう是不恰當?shù)模坪跏墙o人一種事先就猜到了客人會拒絕,從而要求客人婉轉回應的感覺。這就說明沒有真正領會「けっこう這個詞的豐富含義。這種誤會應該說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但日本人之間則可以明白對方所表達的字面上的意義和其心中的真實想法的差距,一般不會產生中國人這樣的困惑。這當然是由于他們之間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高職日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好語音、語法、詞匯等,而且要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三、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

在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基本教學原則“從做中學”在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具有指導意義。他認為必須有更多的實際材料,更多的資料,更多的教學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機會,讓學生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注重的是培養(yǎng),而不是灌輸。杜威認為一個人應利用別人的經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驗的狹隘性,這是教育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過分依靠別人獲得資料(無論是閱讀得來的,或是聽來的)是不足取的。尤其要反對提供給學生一些現(xiàn)成的答案,而不是給他材料,讓他自己去加以整理,解決手頭的問題。

外語學習要避免“從聽中學”,“不動口地學”,要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從做中學”的原則,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斷親身體會和認識另一種社會文化,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實感,從而逐漸提高文化比較能力,能夠得體地進行語言交際。

(一)盡量使用日語組織課堂教學

在口語課堂上必須充分運用日語來組織教學,不應該僅限于日語口語課,因為這不僅是師生間用日語進行交際的一種形式,而且是在真實情景中進行交際的一種形式。它保證學生絕大部分時間能聽、說日語,做到“用中學,學中用”,能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日語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必須在語音階段就開始有意識地用日語進行基本的課堂指令,并教授一些日常用語。例如:問候語:お早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こんにちは(你好)、ありがとう(謝謝)等;課堂用語:座ってください(請坐)、答えてください(請回答)等。盡可能地用日語上課,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聽說機會,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用日語思維,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剛開始也許聽不懂或不習慣,但只要教師配以適當?shù)膭幼骰虬凳荆苊庥脻h語,就自然而然地起到了用語言交際的目的。同時,由于學生有較強的模仿和記憶的能力,只要堅持用日語講課,他們就能很快理解并適應,進而跟著模仿和使用。這樣,學生長期在課堂上沉浸于濃厚的日語氣氛中,久而久之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日語思維并交談。

(二)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過程中遇到障礙的一個原因就是誤以為對方與自己的想法一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必須改進教學法,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大眾傳媒工具,如電視、電影、投影儀、錄像、互聯(lián)網等,大量介紹外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中日文化的差異,身臨其境地體會外來文化,積累一些有關日本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

日語不可能一聽就通,需通過一系列的模仿、分析、記憶等各方面練習之后而自然提高聽力水平,從而練就流利的口語。因此,在日語口語課上,教師必須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具體形式如下。

1.培養(yǎng)式訓練。就是讓學生聽錄音、模仿朗讀、流利背誦,培養(yǎng)最基本的言語能力和技巧――聽與說。讓學生大量聽錄音,使之受到正規(guī)的日語發(fā)音和地道口語的熏陶,模仿朗讀,從而學會純正規(guī)范的口語表達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語音、語調習慣。同時,鼓勵學生不怕出錯,積極開口,大膽訓練,“出錯―改錯”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進步的過程,最終使學生形成潛在的言語慣性。

2.角色表演(ロルプレイ)是學生喜愛的另一種語言交際訓練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將所學的對話或課文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進行表演。教師可根據(jù)日語學習的不同階段及不同的教學要求進行選擇,或照搬課本上的對話進行表演,或根據(jù)教學材料設計一些人物、情節(jié)和場景讓學生表演。這些表演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和性格來決定分配給學生的角色。教師也可以在課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行模擬對話訓練,內容可以是問候、詢問(天氣、氣候、日期、生活起居)、打電話等活動,首先給學生1―2分鐘進行準備,然后抽一些學生在全班進行對話示范。如在《標準日本語初級》第一課中,要求學生學會并掌握“自我介紹”這一語言功能,并能運用所學的詞語、句型進行練習、操練,再進一步進行“角色扮演”,最終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達到交際功能。在指導學生時,要求學生展開情景想象,并注意說話時的動作、語氣等,盡可能地接近現(xiàn)實生活。

3.組織日語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日語角、日語演講比賽、日語節(jié)目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體會到語言和文化的緊密結合,強化對日本文化的重視和理解。

(三)開設日本文化相關課程

要讓學生有適當?shù)目缥幕浑H行為,只靠“隨文就釋”的日語文化教育是不能徹底奏效的。學校應該更新外語課程的設置,多開設一些涉及中日文化相關的課程,比如日本報刊選讀、日本概況等,幫助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日本人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從理論上提高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促進日語文化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四)引導學生利用有效學習資源

外語學習僅靠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動機,增強學生對日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文化導入。如讓學生閱讀日文報刊的網絡版、能夠使用日文的搜索引擎日本谷歌、日本雅虎等來查閱資料,日本的在線字典等。國內的日語學習網站也是很好的學習資源。

(五)教師資源“引進來”和“走出去”

外語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是日語語言文化和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日語文化素質教育,教師不僅要精通日語語言知識,而且要熟悉日本文化;不僅要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而且要重視語言運用的得體,這就要求日語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如果學校具備條件,就可以選派優(yōu)秀教師去進修。從學校走出去,有利于教師多了解社會對日語人才的實際需求,更新認識。

教師應經常參閱一些時代感強并能反映有關日語國家社會、政治、經濟、歷史、宗教,以及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內容的書刊報紙雜志,積極參與文化體系和語言體系的研究,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教師應對中日文化具有較強的洞察力、理解力,在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文化導入。

高職院校也要引進來優(yōu)秀的外籍教師,外籍教師在跨文化交際中起到一個中介作用。他們參與教學,客觀上給日語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進一步提高了業(yè)務水平。同時,聘請外籍教師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外教的專題講座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日本文化及中日文化的差異。無論是聽外籍教師授課,還是課外,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外籍教師有足夠的、直接的接觸,都可以幫助學生把自己置身于目的語的民族文化氛圍之中。學校應充分利用外籍教師這一有效資源,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能力。

(六)重視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人類的交際形式有多種,就語言交際來說,可以分成書面和口頭兩種。與口頭語言交際關系密切的有非語言交際。一切不使用語言進行的交際統(tǒng)稱為非語言交際(非言コミュニケション),包括眼神、手勢、身勢、微笑、面部表情、服裝打扮、沉默、身體的接觸、講話人之間的具體、講話的音量、時間觀念、對空間的使用等。各民族文化的非語言文化都有其特征,如果不了解非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就可能出現(xiàn)交際障礙甚至是嚴重沖突。

四、結語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外語教學的目的,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日益廣泛,這就顯得尤其重要。但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不容易,需要廣大外語教師提高對文化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學法,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實現(xiàn)大學日語教學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日語交際能力,教師應在課堂中貫穿實用主義理論,結合交際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立各種情景,讓學生在模擬及真實情景中學習日語,在情景中進行交際,獲得最直接、最形象的語言表達方式。一方面,要求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為教師提供信息反饋,以利于有的放矢地組織教學,協(xié)調教與學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及自覺運用日語的習慣,促使其建立日語表達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石井敏等.文化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ハンドブック[M].日本:有斐,1997.

[2]文化.文化理解のための日本教育.Q&A[M].日本:大省印刷局,1995.

[3]王宗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J].國外語言學,1994,(4).

[4]胡文仲主編.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楊巍.淺談如何加強大學日語口語教學――以交際教學法為中心[J].科教文匯,2007,(11).

[6]松本卓三.教のためのコミュニケションの心理學[M].日本:ナカニシヤ出版,1996.

[7]何慧燕.日語口語訓練方法[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3).

篇4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中西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9-0221-02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交際。

一、語言知識與語用知識并舉,了解西方文化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向較注重教學的內容和語言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能造出一些意義正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學生沒掌握語用知識,不知道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在具體環(huán)境中用英語進行準確的跨文化交際[1]。“不懂得語言的運用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將變得毫無用處”(Hymes1972)。如“Why don't you open the door?”是一句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但它含有強硬的命令口氣,就不適合對長輩或初交的人說這句話,可用“Why not open the door?”來表達。又如,當夸獎別人的菜做得好時不能說“I didn’t expect you could make such delicious food!”(沒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通常可說“What a delicious food!”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而違反說話規(guī)則會被認為是不夠禮貌的(Walfson,1989)[2]。這里的說話規(guī)則是所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必須存在的一種默契,一種雙方交際時都遵循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s)”[3]。為使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能準確運用所學語言,必須語言知識與語用知識并舉,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職學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識。如《大學英語精讀III》Unit 4 “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 ”的課文標題“Down But Not Out”學生很難理解。筆者先介紹美國拳擊術語“down and out”,意思是拳擊手被對方擊倒后淘汰出局。再結合課文對“女隱士”特點的分析理解,把標題譯為“潦而不倒”學生才恍然大悟。可見,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內涵就很難理解它在特定場合中引申出的社會意義。同是這篇課文中“…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 it is as normally hard to turn her away as it is a lost dog.”這句話令人費解。狗在西方視為人類忠實的朋友,所以趕走一只喪家之犬屬不道德行為。又如:“Why I Teach”一文中,很多學生不理解“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這里的creation和clay涉及到《圣經》典故:上帝用地上的塵土clay造人,并賦予人以生命力。作者在這句話中用clay隱喻沒有知識的人,用breathe比喻“獲得知識,開始成長”。這個典故把教師育人和上帝造人作了類比,使我們領會到教師育人與上帝造人同樣偉大[4]。學生明白這些文化及隱含意義后,終于茅塞頓開。

二、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謹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類學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國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對方社會交往的信號或符號經常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反應,這種現(xiàn)象在跨文化學中稱“文化休克”[5]。學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異,用漢語的思維去理解、判斷英語的語境,極易產生“文化休克”。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而文化差異就是思維方式的本質差異。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具有女性陰柔偏向,西方思維方式具有男性陽剛偏向。中國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國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國人好靜、內向、守舊,西方人好動、外向、開放;中國人求同、求穩(wěn),西方人求異、求變。我們在教學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漢文化的主要差異以及語言表達方式進行歸納、比較和總結,這將有助于學生逐步區(qū)別語言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增強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

1.贊美之詞

中國文化對贊美之語總是比較崇尚謙虛原則,“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和“I like your beautiful watch”之類的應答都要用“Thank you”,因為這些贊美之詞僅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談話的手段。

2.提供幫助

中國人對于別人的幫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謝”的方式,在西方人們崇尚自立,會以“謝絕+解釋”作回答。如回答“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這樣的kind offer,通常用“No, thank you”或“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之類的婉轉回答。

3.文化禁忌

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語的人的語言錯誤,但對文化錯誤卻會耿耿于懷,特別是文化禁忌。筆者把英語國家人士初次交談的“禁忌”歸納成W-A-R-M四個字母,其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替religion,M代表marriage,同樣引出“七不問”:不問年齡、體重、收入、、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和“吃了嗎”。

4.交際勢能――把握交際訊號的強弱

西方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話題是談論天氣,如“It’s really a cold tonight, isn’t it? Yes, it is.”這樣的對話很容易使雙方轉入其他話題,并且能縮短會話距離,避免交際障礙。假如你碰巧遇到一家老外吃飯,主人客氣地邀請你一起吃,“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us? ”如果你真的沒吃,最好不要客氣,否則挨餓的就是你自己了。

三、創(chuàng)設交際語境,培養(yǎng)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現(xiàn)代英語教學非常重視語境,建構主義理論也提倡語境化教學(Situated instruction)。因此教師要盡力為高職學生提供真實的或模擬的交際情景,力求創(chuàng)設學生能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如《綜合英語II》Unit 7 “Listening and Activities”聽說部分,為使學生了解并熟練掌握“祝愿”和“問候”的日常交際用語,我設置如下情景作為導入:We all know there will be “A Job Hunting” in our campus tomorrow.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n job hunting? How do you greet the interviewers? And how do you respond to their reply?學生積極動腦,很快列舉出許多學過“祝愿”和“問候”或“代問候”及其應答的表達。聽力結束教師趁熱打鐵適當補充,引導大家歸納總結。接著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自編對話進行操練,做到學以致用,運用自如。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應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如利用多媒體、幻燈、音像或互聯(lián)網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使學生在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文化信息,從而提高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交際化。在《BEC》“Interview”這一項目設計課上,我先組織學生看一段有關招工的錄像,然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you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 What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ked in a job interview? What would you ask if you were the interviewer?接著我用PPT設計了幾種模擬招聘的具體場景,讓學生申請做家教、商店促銷員、收銀員和導游,然后在課堂上表演。師生們從語音語調、內容設計、體態(tài)表情、語言得體和合作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互評。大家積極參與,表現(xiàn)了空前的興趣和競爭力,體現(xiàn)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時在課上不愿開口說英語的學生在大家的鼓勵和配合下,增強了信心,消除了緊張情緒,獲得了很好的鍛煉機會。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課堂變成了社會的縮影,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與他人和環(huán)境的互動中勇于開口,樂于開口,在模擬情境中建構新的語言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四、滲透中西文化,培養(yǎng)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包括語言交際能力和非語言交際能力(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語言交際行為是指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行為。在面對面的交際中,語言至多只占整個交際過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語言交際傳遞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語言行為就成了跨文化交際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間觀,因而導致不同的會話距離。在英國,禮貌的聽者會認真地注視講話者并不時眨一眨眼表示對對方所談之事感興趣,美國人則希望聽者頻頻點頭或發(fā)出哦、嗯之類的聲音表示對所講內容感興趣。中國人則通常會眼看著對方保持安靜。有位頗為出色的中國學生到一家英國公司接受最后的面試。敲門進入辦公室后,學生坐下并順手把放在經理面前的一張椅子向前拉了一下。面試后,該生自我感覺良好最終卻遭拒絕,是因為英國經理事先將椅子放在他認為合適的交談距離位置,而中國學生無意間向前一拉,將距離調整到他認為舒適的位置,可能使經理感到不適,最終導致被拒絕錄取。

一種事物的特點,要跟別的事物比較才顯出來(呂叔湘1977)[6]。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進行中英非語言交際對照教學,如中國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謝,英語文化的人用親吻和擁抱表示感謝;美國人習慣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國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動作,在美國人看來是滑稽可笑的;美國人用手拍成年人的頭表示同情、鼓勵對方,中國人則認為這是有意侮辱對方;中國人氣憤至極會跺腳,美國人在急不可待時才跺腳;英文化的人喜歡佩戴貓頭鷹圖像的徽章,因為在英文化中貓頭鷹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國人看來貓頭鷹是邪惡的化身,俗話說貓頭鷹進宅無事不來,預示著兇多吉少。中國人在給人指方向時,習慣于用食指指點。在英語文化中,這是既不雅觀、又不尊重別人的手勢;用手下意識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國人看來既無什么含義,也無傷大雅。美國人卻將這一動作視為隱匿不好的想法或謊言的手勢,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絕對方的看法。

參考文獻:

[1]蔣永遠.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0,(2):73-79.

[3]張衛(wèi)紅,張凱.外語教學中語用知識的應用分[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3):329-331.

[4]尹錫榮.中西方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教學[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6):85-87.

[5]董松濤.文化休克與英語教學[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6):29-31.

[6]董良峰.外語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6):111-113.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ANG Li-ju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Changzhou, 213164, China)

篇5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認知、情感和行為;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模式

全球化的推進使得跨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與廣泛,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在跨文化的語境中進行有效的交流已經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的共識。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技術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高職學生學習英語,不是為了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而是為了從事有關的涉外業(yè)務工作,英語學習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注重培養(yǎng)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能夠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的能力。隨著社會對外向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英語交際能力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以筆者所在的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近幾年來學院國際交流項目日益增多。2011年4、5月份,學生參與的跨文化交流活動就包括中芬(江蘇)職業(yè)院校技能比賽、比利時GROUPT大學生代表團訪問、四國學生聯(lián)誼、韓國大邱大學文化交流等。學生海外實習人數(shù)增多,在外企工作的畢業(yè)生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和國際交往中的競爭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國際化背景下,現(xiàn)代外語教學正經歷一場改革,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的目標已經從原來單純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轉變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與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強調學生參與和體驗,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在課程評價上,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轉變。在這種趨勢下,高職院校的教師有必要思考行之有效的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本文從分析跨文化交際能力內容維度著手,探討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指導原則及多元化、立體化的培養(yǎng)模式與方法。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維度

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要確定該能力的構成要素。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多維度的概念,而且跨文化交際學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因此各學派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構成觀點不一。我國學者賈玉新總結交際能力的四維度系統(tǒng),即:基本交際系統(tǒng)、情感和關系能力系統(tǒng)、情節(jié)能力系統(tǒng)、策略能力系統(tǒng)。相比之下,從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的分類對于跨文化交際培養(yǎng)內容的指導有較強操作性且符合教學規(guī)律。

認知能力包括掌握目的語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文化背景,并且能將這些認識進行整合的能力;情感能力要求交際者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尊重其他文化的態(tài)度、克服民族中心主義、種族主義等交際障礙的能力,能夠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具備良好的移情能力;行為能力因素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最終體現(xiàn)方式,它以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作為基礎鋪墊,即通過具體交際行為表現(xiàn)出個人的認知和情感經驗。跨文化行為能力包括三方面內容:技術能力,包括基本的語言技能、工作技能等;協(xié)同一致能力,指交際者能夠以得體的舉止與來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應對變化的策略能力,指交際者能夠克服自身文化差異,運用合適的交際策略解決問題,實現(xiàn)交際目標的能力。

由此可見,高職跨文化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圍繞高職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所應具備的跨文化認知、情感、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而展開,才能真正全面地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指導原則

結合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與高職英語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筆者認為跨文化交際教學應具有以下特點:

1.以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為中心

具備跨文化意識指的是能夠認識到每個人都是文化的產物,人的語言和行為受到自身文化的制約,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感受和領悟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文化內涵,培養(yǎng)對文化差異的寬容態(tài)度,形成自覺的跨文化意識。這種跨文化意識能幫助他們主動獲取、深層次地處理文化知識,并在跨文化交際行為方面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2.語言與文化的整體性原則

跨文化的交際是在一定的文化規(guī)約指導下的言語交際,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把把語言和文化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從高職學生的整體要求出發(fā),配合語言要素進行跨文化教學,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完整的、真實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只有把握了文化的體系性,才能得體地進行語言交際。

3.實用性原則

跨文化教學內容應是學生在交際中能用得上的,而且是經常使用的。這樣,就不至于使學生認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過于抽象和捉摸不定,同時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語言實踐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產生良性循環(huán)。文化內容中的交際模式、語用規(guī)則、風俗習慣、行為準則、社會傳統(tǒng)等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有直接幫助,應該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重點。

4.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強調的不是高度結構化的知識灌輸,而是學生積極探索和主動建構認知、情感、行為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應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的地位,建立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

三、多元化、立體化的培養(yǎng)模式

1.語言與文化相融合的課堂教學

跨文化的教學是針對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提出的一個教學新概念。語言與文化相融合的課堂教學是指,既要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與技能,又要使他們了解造成語言差異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培養(yǎng)他們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順利進行交際的能力。課堂要改變以語言點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交際為契合點,將語言形式與文化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語言教學過程的同時也就是文化教學的過程。這里的文化教學與專門的文化課程不同,專門的文化課程如英美概況、美(英)國文化、跨文化交際學主要從宏觀角度介紹文化,而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主要是為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服務,它所關注的文化因素是與語言的表達和理解密切相關的交際文化。在實踐中,讓學生通過詞匯、語法、句型、篇章的學習以及聽說、閱讀、翻譯、寫作等課程感受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和內涵,體會語言的表層和內涵之間的關系,形成自覺的跨文化意識,通過實際的交流活動掌握英語的語言規(guī)則與文化規(guī)則,從自覺的跨文化意識發(fā)展到不自覺的跨文化行為能力。

教學方法上改變單純灌輸?shù)姆绞剑捎们榫敖虒W法、任務教學法、認知法等交際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參與和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思維能力與交際能力。具體的教學方法除講授外還可采用問題討論、案例分析、文化比較、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

(1)比較法。通過引導學生對比中西語言與文化,找出它們的共性與差異,找到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文化干擾所在,達到增強學生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透過語言看文化,使得語言的學習變得生動活潑,能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當然,在比較文化差異的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避免對目的語文化盲目的模仿和搬用。

(2)案例分析。在教學中以交際中的案例為導入,把學生帶進真實的交際的現(xiàn)場,引導他們感受文化對交際的影響,分析造成跨文化交際沖突產生的原因。這種方法對于訓練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就是仿真的交際性課堂活動。教師可選擇有文化差異的典型現(xiàn)實交際場景,學生設想自己是交際中的某一方,在課堂上以親身的交際實踐活動體會文化的差異,體會某種文化心理。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師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用心體驗角色的感覺,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在這種教學活動中,不僅培養(yǎng)了角色扮演者在不同場合正確得體地運用英語的能力,其他學生也在這種生動的氛圍中體驗了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了跨文化交際能力。

(4)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技術使學生生動直觀地感受英語文化國家的地理風貌、自然景觀、風俗習慣、人際交往,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的熏陶下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通過學習討論,學生在本族文化氛圍中體會目的語文化的不同之處,加大對文化的理解和容忍度,尋找解決跨文化交際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

2.網絡教學

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網絡教學的潛在優(yōu)勢指導學生學習。通過讓學生圍繞某個主題積極主動地利用網絡資源,廣泛收集相關資料,對相關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跨文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中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歸納綜述能力。通過觀看英文原版電影,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地道的英語,還能了解到風土人情及特定情境下的語言表達。通過建立網絡課程、課程QQ群,師生的溝通突破了課堂的局限,培養(yǎng)模式從平面走向立體化。

當然,網絡資源紛繁復雜,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對待同一問題和統(tǒng)一現(xiàn)象的不同觀點,要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的思維能力。

3.營造校園跨文化氛圍

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外語言文化學習氛圍,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班級教學轉移到以校園為主的英語學習的大課堂,形成一個學習氛圍更濃厚、范圍更廣大、參加人數(shù)更多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1)從校園環(huán)境入手,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走廊、教室布置帶有包括英語及西方文化的文字圖片或飾物,定期按文化主題進行更換,使學生在充滿英語文化特色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不自覺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2)開展文化專題講座,特別是請外籍教師講一講他們本國的文化,可使學生直接感受本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同時,由于外教本身也在進行跨文化的交際,更可以從切身的體驗出發(fā),指出跨文化交際中應注意的各個方面。

(3)加強對學生課外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引導,指導學生開展英語沙龍、英語晚會、各種單項或綜合比賽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語言文化技能。

4.開展國際合作,創(chuàng)造學生國際文化交流的機會

當代學生思想活躍,精力旺盛,他們渴望了解國外的世界,對于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尤其感興趣。開展國際教育合作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國外的文化和技術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結合英語教學開展以下活動:

(1)國際校訪活動。邀請國外的學校組織代表團到學校進行校訪活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涉外的接待、交流活動,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運用跨文化知識與技能。也可以組織優(yōu)秀學生代表團到英語國家的學校進行訪問和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感性認識,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

篇6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漸深,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了重中之重。現(xiàn)階段,在我國的高職院校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導致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得不到顯著的提高。學校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盡最大可能去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順應社會的發(fā)展大潮流,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目前,我國的一些高職院校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在英語教學中加入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增入了許多國外文化的內容,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素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

交際能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它主要由四個方面構成。首先,它在語法上有一定的要求,所構成的句子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其次,它的存在必須具有合理性;再次,它具有可行性;最后,它的操作應該具體性,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完成。注意交際時的情景設定、人物對象、時間地點等,所以,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不一定就是小范圍的交流,甚至可以是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們進行交際。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情況

教師在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時,不僅僅是對英語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解讀,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以及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孕育出更多的人才。但是,現(xiàn)如今高職英語教學卻沒有將這些內容真正的落實,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對英語的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更注重英語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講語法和單詞作為講解的重點,很少涉及到英語句子中蘊含的意義和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再者,教師過于依賴英語教材,甚至有些英語教師的教學內容就是英語教材的生搬硬套,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最后,英語教師的課程評價標準總是以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yōu)橹鳎苌偕婕暗接⒄Z口語的評價考核。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培養(yǎng)學生花文化的交際能力實在是不必要,又花時間又費精力。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沒有得到重視和顯著的提高。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逐漸轉變成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教育,國家也明確提出應該對我國的教育進行改革,以此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大潮流。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任務,為了促進大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在大學生的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是知識的搖籃,也是人才的孕育基地,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利于促進文化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鳴。學生在進行跨文化的交流時,可以真切的理解異國文化,同時對本國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交際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異國文化的先進之處并進行學習,很容易和對方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且學生能夠理性對待異國文化和本國文化的差異性。

社會發(fā)展的潮流告訴我們,僅僅在學校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還應該培養(yǎng)滋生的文化交際能力,甚至嘗試跨文化的交際。如此一來,學生鍛煉了自己的對外交際能力,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并且在交際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學生開拓了自己的視野,樹立了和諧發(fā)展、相互尊重的思想觀念,有利于促M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

四、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教師的教學內容受到英語教材的影響,所以可以對英語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脑鲅a。現(xiàn)階段我國各大高校還在采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材,其中涉及的口語交際內容少之又少。所以,可以在現(xiàn)有的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口語交際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得到充足的交際能力的鍛煉。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教材,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增加一些異國文化的板塊,并向學生介紹異國文化的相關內容。再者,高職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或者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高職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對進行英語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和英語課本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能夠有更直觀的感受,由此可以更好的理解英語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將會了解到課本現(xiàn)有的甚至沒有的知識,為之后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多多開展有關異國文化的課外活動。學生僅憑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學習。教師在課外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切感受到異國文化的內涵和獨特魅力,對異國文化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提高了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商金芳,李清晨. 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 教育探索,2013,03:43-44.

[2]叢悅,楊薇. 談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 遼寧高職學報,2012,11:102-103+112.

篇7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4-014-01

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的商務英語,其內容涉及到各個方面。商務英語課程不能只是單純地對學生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有明確的要求,它更多地是向學員傳授一種工作心理、西方的企業(yè)管理理念,從某種程度上說商務英語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翻譯作為商務英語實際運用中的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將直接關系著整個商務合作的成敗。因此,應重視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一開始就要樹立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學生今后工作的對象絕大本分都將是外國人,只有有了這種意識,才會在翻譯當中有效地理解與準確地傳達最積極的意思,以此來達到“”,達到雙贏的結果。

一、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認知

作為交流工具的人一種語言,在其形成的過程中都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實際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當然也不能忽視語言的豐富內涵。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就離不開語言應有的文化內涵的教學。而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深厚文化的過程,對于專業(yè)的語言翻譯人才來說,自然就要涉及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性的問題。

2001年教育部頒的《英語課程標準》第一次把“文化意識”作為獨立的內容納入課程標準,其要求是要在各個英語教學階段積極培養(yǎng)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學生,并把它作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考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有利于加深理解與更好地使用英語,還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世界意識,培養(yǎng)適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商務英語翻譯不但是一門課程的學習,而且還注重于技能的學習,也就是說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也是為了學生的今后工作發(fā)展而展開的,在現(xiàn)階段的全球社會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變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古往今來,大部分的成功人士無不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首先就要讓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在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必定會要讓學生了解本國與外國的文化歷史等知識內容。也許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本身的這門課程是無趣煩躁的,但是有些學生通過外國文化的學習,會對這一方面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內容又基本都是英文的,這就可以帶動學生自主對于英語的學習,慢慢的就會產生更大的興趣,反過來又會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促進過程。

2、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完善知識結構

對于商務英語翻譯人才來說,僅僅靠課堂乃至學校范圍內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應該積極進行各種各樣的知識的補充,在保證知識有某一方面的深度后,就要注意拓寬知識面的廣度。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必然會涉及到多個國家、多個民族方面的知識文化內容,這就有助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開闊學生的眼界。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yè)力

毋庸置疑,高職院校最為注重的是學生的就業(yè)情況,因為高職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專業(yè)型適合社會需要人才。對于商務英語翻譯來說,有著強烈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學生肯定會更加受企業(yè)的歡迎。受過專業(yè)培養(yǎng)這種意識的學生,無論是在其知識層面、能力方面,還是今后的發(fā)展,都會比沒有受過這方面培養(yǎng)的學生優(yōu)秀許多。

三、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1、首先授課教師應轉變觀念,樹立跨文化交流的教學意識

在現(xiàn)在的一些高職院校的英語授課老師受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影響深遠,不僅在教學方式上依然沿用老舊單一的教學形式,還沒有轉變思想觀念,自身就沒有樹立起跨文化交流的教學意識,更無從說起培養(yǎng)學生這種意識了。,這樣的最終結果只會是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現(xiàn)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因此首先授課教師應轉變觀念,樹立跨文化交流的教學意識。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提高教學質量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來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與方向之一。在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把要教授的知識內容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方便地讓學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各種語言文化,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3、要在教學的課堂上結合教材設置情境

讓學生切身地體會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才會讓學生主動地樹立這種意識。在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設置情境,或者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分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這樣的課堂氛圍也是活躍的,學生也才會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知識,樹立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并積極運用到以后的工作當中去。

參考文獻:

[1] 佟曉梅.翻譯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意識[J].教學研究.2006(02)

篇8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 跨文化交際能力 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99-02

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落地實施,需要大量掌握外語,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shù)卣巍⒔洕⑽幕闆r,能熟練運用貿易、金融規(guī)則或掌握國際通用技術規(guī)范的高技能人才伴隨著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為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職業(yè)教育的主要任務必須自覺調整為培養(yǎng)經濟全球化發(fā)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才能應對教育國際競爭的需要。

本質意義上的國際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僅需要基本知識技能、專業(yè)性知識技能,還特別需要具備能與國際化相匹配的能力和素養(yǎng),必須具備參與國際競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綜合起來就是國際意識、綜合能力素質,能尊重并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文化差異,理解多元文化的內涵,在國際交流中能充分表達與溝通思想,這樣的人才才能適應國際性競爭。

國際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應該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應該具備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在現(xiàn)實的職業(yè)教育中,我們往往更關注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忽略了教育的文化內涵,忽略了與國際化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概述

文化是人類長期活動創(chuàng)造的產物,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跨文化交際指本族語言使用者與非本族語言使用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中用寬容的態(tài)度,根據(jù)不同的話題、語境及文化背景,使用得體恰當?shù)恼Z言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從事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能力,相關研究表明,這些能力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獲得的。高職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趨勢,要求高職學生學會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有效交流,也要求高職院校依據(jù)本校國際化發(fā)展的狀況,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現(xiàn)狀及需求

高職教育國際化目前常見的形式包括國內國際化和國外國際化,國內國際化是在國家或地區(qū)境內提供國際性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和學術交流資源,使學生進行國際性高端技能學習或促使學生和教師獲得國際知識、增強國際經驗、開闊國際視野的過程。國外國際化是指充分利用他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和學術交流資源,讓學生和教師走出國門學習,獲得國際化的知識與技能、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經驗并不斷開闊國際化學術文化視野的過程。

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側重點和表現(xiàn)形態(tài)有差異,但無論國內國際化還是國外國際化,都需要國際化知識儲備、國際化視野、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以國內國際化發(fā)展為例,隨著“走出去、引進來”教育國際化策略實施,外籍教師、外籍學生、中國教師、中國學生在一個校園、一個課堂上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景日益成為職業(yè)教育的常態(tài)。觀察我國職業(yè)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進程,不難看到各院校從課程設置到校園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出現(xiàn)過因為文化差異而引起的矛盾。因為教育國際化必然帶來人員的流動,但這些人的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不同,有差異,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歷差別很大,中外師生之間都有可能會遇到文化差異造成的困惑或困擾。尤其是尚未形成獨立世界觀的高職學生,如何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多元文化,如何進行跨文化的有效溝通,真正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終使之從院校國際化發(fā)展中獲益,這是高職院校在進行國際化建設的同時,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職業(yè)教育的所有相關者需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此問題。關于教育國際化,加拿大比較高等教育領域內的著名學者簡?奈特(June Knight)在著作《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變革與發(fā)展》中曾這樣描述: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將國際/跨文化維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之中的過程。這個描述中國際/跨文化維度主要指國際、跨文化、全球的觀念。分析這段描述,不難發(fā)現(xiàn)簡?奈特認為教育國際化中跨文化是核心問題,而跨文化的實現(xiàn)是以高校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為依托的。我們認為,在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可以從這些路徑得到啟示。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前提

國內國際化和國外國際化在當今高職院校國際化進程中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但從實際狀況看,職業(yè)教育的大多數(shù)教師和學生難以獲得走出國門直接接受異文化的機會,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更多還是表現(xiàn)為國內國際化。

國際化發(fā)展進程中,高職院校在學院管理中,應注意創(chuàng)設具有文化包容性的管理文化,從管理層面開始能認識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掌握高職院校中國際化人員的基本狀況,對各層次國際人員帶來的文化進行理性分析和解讀,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改變那些已不適應國際化發(fā)展的理念,建立適應形勢需要的管理文化,才能真正對職業(yè)教育國際化建設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

注意對教師、學生進行跨文化培訓,使教師學生充分認識跨文化能力的內涵、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等,能運用各種技巧解決跨文化交際的問題,能從學院國際化進程中獲益。

在引進留學生到校學習的同時,注意中國文化的導入和推廣,通過設計各類活動,引導不同文化的人士在尊重各自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接近中國文化,進而理解中國文化,使這些學生能融入中國文化。

(二)教學活動是關鍵環(huán)節(jié)

有效的交流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技巧問題,還涉及許多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起點應該包括正確的多元文化觀念。多元文化觀念的形成不可能自然習得,而是必須在學校教育中獲得,因此高職院校在課程教學時要建立起幫助學生加強多元文化教育和本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結合的理念,從課程設置、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學過程等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克服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1.考慮通過購買版權的形式,引進國外優(yōu)質課程資源,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國際通行的行業(yè)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則;可以考慮借鑒國外職業(yè)院校同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包括國際職業(yè)資格認證的課程,使教學內容貼近國際職業(yè)環(huán)境;注意引進具有國際視野的雙語課程,甚至全外語課程,同時關注提升學生外語應用能力。

2.注意增加包含國際性內容的課程,如在選修課模塊增加國際政治、國際經濟、國際關系、世界歷史等課程,或在其他課程教學中增加中外文化的比對、著名國外企業(yè)文化介紹等內容,使學生能獲得國際觀念、國際交流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其國際視野。

3.注意增加語言培訓內容,重視外語教學、雙語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積極意義。在“一帶一路”政策指引下,中國企業(yè)、中國教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日益頻繁,高職院校也應根據(jù)合作區(qū)域及本院特色適時增設東南亞國家語言文化學習的課程,使學生充分了解東南亞各國的政治文化,增加其對多元文化的理解。

4.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讓教師充分認識多元文化、切實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教師本人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認識其價值,才會有動力主動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計,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根本。文化輸入從來都是雙刃劍,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多元文化理解中的中介作用,教師發(fā)揮好中介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教育現(xiàn)有發(fā)展條件下,不可能讓所有職業(yè)教育的教師都能有機會到國外接受跨文化的熏陶,因此,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跨文化教育培養(yǎng),使他們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成長的學生課堂行為的差異,盡可能在課堂上營造不同文化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平等交流的氛圍。

5.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在關注課程內容的同時,注意尊重中外學生主體地位,指導學生主動尋找學習內容中的文化信息,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就多元文化有關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能從各自角度理解文化差異的存在,使之不會把各自社會的行為準則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不恰當?shù)剡\用到跨文化交際中。

同時要增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增加外國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也增強中國學生面對國際化發(fā)展的文化自信,尤其對中國學生而言,只有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具備中國文化的基本修養(yǎng),才有可能正確認識他國文化。

(三)校園文化建設是重要依托

從文化學理論看,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注意在使用宣傳標語、橫幅、海報、展板等可視的物質文化時,盡量采用雙語甚至多語,采用多元文化、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士均可解讀的文字符號;使用的視覺符號,例如色彩、造型也應更多符合國際慣例的表達;使用稱呼、地址、日期等表述時,要符合國際通用的規(guī)則,營造有利于跨文化交際的氛圍。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課程教學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點,但課堂教學之外的課外活動開展的廣度和深度同樣也反映了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認識。在課堂之外,要關注跨文化交流平臺的建設,通過社團、聯(lián)盟等形式打造中外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管理者與學生之間暢通的交流平臺,使之能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激發(fā)學生跨文化交流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校園制度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很好地融合起來,例如高職院校與國際人士接觸較多的管理者可以參與跨文化課程的培訓,可以組織跨文化的聯(lián)誼活動,諸如演講比賽、歌唱比賽、體育活動等,使校園文化更豐富多彩,使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增加對異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焱.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J].沈陽大學學報,2011(10)

[2]潘小明.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的內涵、要素與動因[J].職教論壇,2013(33)

[3](加)簡?奈特(June Knight).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變革與發(fā)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篇9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

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強化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其不僅需要學好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與外族文化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以此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在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下與人更好地交流,相互尊重和理解,形成與他人共事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

2.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與其他民族文化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只有準確定位和正確認識自身的文化,才能減少交際失誤與交際障礙,實現(xiàn)相互溝通的目的。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應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學習母語文化,樹立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進而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保持平衡。當然學習目的語文化時,學生應該對先進的文化內容進行了解,建立認同感,理性看對多元文化的并存問題。

3.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對于文化敏感性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充分理解自身文化的基礎上,對往來文化進行客觀理解和解讀的思辨能力,這也是當今社會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中華文化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受外來文化的沖擊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語言表達、生活方式、政治歷史、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高職生必須要積極學生英美文化,提高自身對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認知水平,多角度學習語言表面下深層次的表現(xiàn)方式及文化屬性,用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看待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實現(xiàn)自身的綜合發(fā)展。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關鍵任務,但是由于高職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在個性特征、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都給英語教學造成了極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內容,循序?u進實施教學。如平常聊天中提及的收入和婚姻等,在西方人看來屬于隱私,因而與西方人進行交流時需要回避,否則影響交流的效果。若學生不熟悉或不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基本知識,在交際中可能涉及其忌諱的問題而造成交流的中斷,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整體英語水平進行全面掌握,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實施科學有效的活動,嚴禁一開始就講解相對深奧難懂的文化知識,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

(二)科學處理好文化學習與語言教學的關系

文化和語言相輔相成、互為依存,其中語言是在文化的基礎上得以形成,而文化則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對生活面貌具有決定意義的總體。當前有些高職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過于注重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對文化教學加以忽視,降低英語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樹立“文化與語言互為手段和目的”的理念,從多元文化角度進行解讀,向學生傳授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通常現(xiàn)代英語中涉及許多隱喻修辭,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與解讀,如“no skin off my nose”表示“此事與我毫不相干”。總而言之,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只有對英語文化進行主動學習,才能很好地進行語言習得,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合理利用教材,科學開設相關課程

高職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對語言點進行關注,還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等,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同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辯論討論、演講、情景對話、英語短劇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聽說訓練中學習常用語的固定表達形式,體會真實場景的跨文化交際,對異國文化進行充分了解,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準確感受文化和語言,提高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此外,交際能力和語言能力是保證交際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兼顧兩者的均衡發(fā)展,有效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如開設“跨文化交際”“英文影視賞析”“英美國家文化與概括”等課程,通過跨文化交際事例、影視賞析和專題講座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英美文化,準確認識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提高對文化的敏感度。

篇10

[關鍵詞]高職院校 跨文化交際能力 商務英語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2(a)-0011-02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與國際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貿易往來日趨頻繁。如何培養(yǎng)高素質商務專業(yè)人才成為教育的熱點,而作為高職院校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在較短時間培養(yǎng)學生成為既通曉商務和英語知識,又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工作者需要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盡管目前在課程開設方面有雙語開設的國際貿易等相關的知識類課程和英語開設的商務英語、外貿函電等涉外技能類課程,但在近些年畢業(yè)生就業(yè)跟蹤調查中顯示,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掌握一定的商務知識和英語技能,但是在實際的涉外商務活動中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往往不能很快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由此可見,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商務英語專業(y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涵義

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主要功能就是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學習英語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實現(xiàn)英漢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理解和溝通,而交際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的積累和應用。一般而言,在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語用能力以及文化能力。語言能力是指對英語發(fā)音、詞匯及語法規(guī)則等知識的把握;語用能力是指正確運用英語知識進行交流的能力;文化能力則指正確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在不同場合能夠正確得體地運用英語并且能夠在西方文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有效地進行交際,這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商務英語專業(yè)中的必要性

在信息溝通非常發(fā)達的當今世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員參與國際商務活動,希望能夠達到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商務活動的成敗依賴于雙方是否達到信息的有效溝通。作為參與商務活動的人員,只有根據(jù)不同的商務情境,選擇恰當?shù)慕涣鞣绞饺ヌ峁┗颢@得商務信息,處理商務中的問題,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于商務英語教學,其目標必須實現(xiàn)跨文化商務的交流。商務英語作為一種專門用途的英語,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語言能力,而且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當然,這里的技能除了在商務活動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外,還要有正確地進行商務實踐的社會交際能力。鑒于此,在商務英語專業(yè)中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一點同樣體現(xiàn)了我國高等教育“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因為只有學生實際涉外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保證未來職業(yè)中涉外活動的成功進行,滿足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提高從業(yè)的競爭力。

3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要想真正培養(yǎng)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從宏觀方面包括課程體系設置、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微觀方面包括授課方式、授課內容、二課活動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完善。

3.1宏觀方面

3.1.1課程體系設置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在商務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中明確這一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各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切實體現(xiàn)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意識到其在商務專業(yè)中的核心重要性。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合理安排各課程的開設,既要包括英語基礎課程如精讀、視聽說、語音等,專業(yè)知識及技能課程如國際貿易、外貿函電、商務英語等,同樣又要有跨文化交際類課程如英美概況、商務禮儀、商務談判等課程。同樣,課時要適當?shù)叵蜻@些跨文化交際類課程傾斜,學生只有在這些課程得到足夠的學習和操練后才能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給予足夠的關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落到實處。

3.1.2人才培養(yǎng)模式高職院校當前普遍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種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真實的商務環(huán)境有助于加強實際商務工作的能力,提高涉外商務活動中交際能力的提升。為此,商務英語專業(yè)應積極利用校內實習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的機會,從營造虛擬的商務環(huán)境如舉辦外貿商品交易會、展覽會,到最終實際的商務環(huán)境如到沿海地區(qū)的外貿公司實習,全方位、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

3.1.3師資隊伍建設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必須要有高素質的商務英語師資隊伍。首先要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隊伍,需要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平臺去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如定期安排專業(yè)課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到一線的外貿企業(yè)去頂崗鍛煉,獲得直接的工作經驗,提高外貿實踐的能力。其次,聘任外貿行業(yè)的精英作為兼職教師,他們的工作經歷對于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將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同時,應積極學習其他高職院校的成功經驗,不定期地安排專業(yè)教師進行院校之間的參觀學習,展開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討論與交流。

3.2微觀方面

3.2.1授課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根據(jù)學習內容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比中英文在不同的語境和場合中使用的差別。利用多種學習資源和手段啟發(fā)學生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一些深層次的非言語交際中包含的文化涵義。在思想意識方面,要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章、聆聽對話等方式了解歐美國家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生活習俗進而探究理解他們思維和行動模式的根源。當然,文化的傳授不僅包含在詞匯及短語所傳達的信息中,也包含在不同的語境中也會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現(xiàn)場教學、情景模擬等方法。例如在商務談判課中,涉及到電話預約、價格談判、文件簽署等情境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設計具體的任務,從學生的語言應用、儀態(tài)、跨文化交際等方面進行操練。在教學手段方面可以利用先進的互聯(lián)網、多媒體技術,引進先進的教學軟件,建立網絡實驗室、外貿實訓室等,再現(xiàn)真實的情境使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3.2.2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漢語的文化干擾。由于高職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受漢語及其文化的影響,他們的思維和行動模式已經固化,所以在學習英語時會造成語言負遷移。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點,注意在課程中文化的導入,注意對比中西方在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方面的差異,引導學生注意中西方在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差別,避免學生在商務活動中用自己的固有規(guī)約和思維方式進行交際。例如,中西方在時間觀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西方人特別注重守時,因為在他們的思維理念中時間就是金錢,所以在商務活動中無故遲到會讓他們覺得對方不重視此次活動,甚至影響到業(yè)務的正常進行。如果中國人沒有意識到這點,隨意更改行會面時間,必將導致雙方商務活動的失敗。因此,教師要注意從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及文化能力三方面,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將教材的知識點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商務交際活動的順利開展。

3.2.3二課活動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要想真正達到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課外的活動應該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這樣學生可以有更直觀的感受,更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跨文化交際的學習和研究中。同樣,二課活動可以包括圣誕晚會、外語文化節(jié)活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角等低年級二課活動,外貿商品展覽會、交易會、模擬外貿公司等高年級二課活動,在這些二課活動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地提升,而這些是課堂教學中無法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xiàn)的。

跨文化交際是以特殊文化為基礎不斷發(fā)展完善起來的,商務英語教學是中西方文化、英語語言以及商務交際相結合的跨文化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注重英語語言的交際功能,又要強調商務交流的社會功能。要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和文化的學習缺一不可。只有借助語言和文化的結合,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逐漸掌握中西文化的差異并能夠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y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為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成敗將直接決定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能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54~60.

[2]蔡榮壽金芳穎.跨文化交際通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216~221.

[3]高永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