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管理層履職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1 21:0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銀行管理層履職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銀行管理層履職報告

篇1

一、縣區支行的職能定位

在現行體制下,上級行對縣區支行的職能定位是:縣支行要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對外履職,全面推進支行自身建設,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監測分析轄區經濟金融形勢,維護縣域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思想認識上有新提高,在工作作風上有新轉變,在履職能力上有新提升,在精神面貌上有新變化,各項工作要處于領先和標桿位置。實現建設一流班子隊伍、一流履職水平、一流工作業績,爭當排頭兵的工作目標。

縣區支行職能定位后,上級行要求主要做的工作是:

一是加強班子隊伍建設,增強支行履職能力。以“五通過”實現班子建設“五進步”、深化干部隊伍建設、積極創建文明單位、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二是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有效提升風險防范。加強思想教育、加強制度建設、加強督促檢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建設;三是強化央行職責履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加強貨幣政策貫徹執行、扎實推進“一創兩建”、認真做好“兩管理、兩綜合、一保護”工作、強化各項基礎業務工作,提升基礎金融服務水平。

在縣區支行建設中,縣區支行認真按照職能定位和以上要求認真履職,但在資源投入的經濟性、管理的效率性、工作的效果性方面,還需要提高和進一步完善。當前影響縣區支行建設更好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多年未進人或進人太少,人力資源有效補充和有效利用不夠;費用指標按人頭下達,未充分考慮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支行業務量大小等因素;在管理和工作上偏重于不出案件,不出安全事故,滿足于完成上級行布置的工作任務。業務創新,提升管理效率、工作效果不夠;薪金收入更多體現在職務上、分支機構層級上,績效上體現不夠等。

二、縣區支行履職與績效審計的關系

績效審計是指審計人員采用現代技術方法,對一個組織的活動或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客觀、系統地檢查、評價,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有關方面決策提供信息的活動。

縣區支行履職的績效性提升,能有力促進縣區支行建設。對外,能樹立央行權威性,對縣域經濟發展、轄區金融機構指導及引導起到較好影響作用;對內,在內部管理、內控工作方面,能提高支行整體戰斗力、凝聚力,確立團隊精神。目前,縣區支行履職情況考核和評價,尚未建立科學、系統的縣區支行履職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主要是通過上級行一年一度的綜合考核及內審部門的履職審計、離任審計來完成。一年一度的綜合考核評價出來的結果,在學習先進的示范性、激勵中等的指導性、鞭策后進的促進性上指向性、督促落實不夠。

在上級行對縣區支行履職活動一年一度的綜合考核中,定性的考核及評價多,量化的考核及評價少,主要重點放在是否傳達、貫徹國家金融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及上級行工作安排布置完成情況;是否按照議事規則及程序組織和參與決策;是否履行內部控制管理職責;是否履行業務管理職責等方面。而對縣區支行履職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客觀、系統的考核及評價不夠。

人民銀行縣區支行作為人民銀行最基層的派出機構,在履職活動中,自然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傳達、貫徹國家金融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及上級行工作安排布置,強化內部控制管理,不違法違紀違規,防范重大事故和案件發生,重點防控要害崗位和人員等來履行職責。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尚未常態化、系統化納入縣區支行履職活動考核評價。

應該說,近年來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在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績。隨著經濟金融發展,在促進縣區支行建設中,不論是上級行的考核評價,內部審計、縣區支行履職的思維定式,都還未有步入績效性考核及評價常態化軌道,如在考核及評價中,分析縣區支行人力、資金、物資和信息使用的經濟性;縣區支行管理層及員工履職情況、工作運行效率、獎懲機制杠桿運行效率評價;縣區支行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履職的效率和效果評價;縣區支行完成目標任務的程度及在所屬轄區形成的影響評價。對縣區支行履職情況績效審計可以解決以上問題,對常規的履職審計、離任審計應做一些改進、完善,在審計內容中增加績效審計內容。

常規的履職審計、離任審計特點是:

(一)審計目的突出責任認定和處理,內審績效審計不夠

《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明確的審計目的“是指領導干部離任時,由人民銀行內審部門對其任職期間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的審計,并確認其應承擔的責任”;《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辦法(試行)》明確的審計目的:“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對領導干部在一定時期內履行業務管理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的活動”。審計目的突出的是確認其應承擔的責任;責任認定和處理。實際工作實踐中,內審工作的重點就是查找問題,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辦法進行責任認定和處理。對縣區支行審計的重點是合法、合規、“查錯糾弊”,內審績效審計不夠。

(二)審計內容突出傳達、執行、制度制定、問題糾正及處理,績效性落實不夠

《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辦法(試行)》明確的審計內容:一是傳達、貫徹國家金融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總行規章制度及上級行決定的情況。二是組織和參與決策的情況。三是內部控制管理情況。四是履行業務管理職責情況。績效性落實不夠,如傳達、貫徹國家金融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總行規章制度及上級行決定的情況。簡單執行和深入執行,執行的程度所體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量化的評價“好中差”指標沒有;如組織和參與決策的情況,重大事項實行集體研究決策,不能簡單審計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從績效審計角度,要看重大事項集體研究決策,是否體現了全局、客觀、科學,法律法規及政策把握是否準確適度,同一個重大事項換一個決策方案,是否能起到更好效果?再如內部控制管理情況。為什么有的崗位職責、工作制度、業務流程等未建立或未健全完善?為什么有的問題糾正了又犯,甚至是屢查屢犯?是操作層面、管理層面的問題,還是制度有缺陷?從績效審計角度如何進行分析、評價、提出解決建議?

(三)審計報告績效審計內容不多

《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辦法(試行)》明確的審計報告內容主要是:基本情況、主要工作業績、發現問題及評價、責任認定、意見和建議。從績效審計角度看,總體評價的績效審計內容不多。如履職評價、效果評價、發現問題及原因分析,只是簡單要求整改完善,而沒有從制度層面、管理層面、操作層面提出解決措施、辦法、建議。如問題存在于制度方面,制度設計是否有缺陷?如何建議完善制度。如問題存在于管理層,管理層監督檢查為何不到位?如何從管理層解決問題。

(四)審計成果利用不夠

履職審計、離任審計項目的實施,產生了一系列審計成果。這些審計成果在落實整改意見和建議方面,使常規審計目標得到較好實現。但不容回避的是,發現的同類問題,這次整改了,下一次又再次發生,這個支行發生,另一個支行同樣發生。審計工作年年開展,同樣問題時常出現。這就產生一個問題,一系列審計項目結束后,對內審基礎信息的歸納、整理不夠。如履職審計、離任審計發現問題主要產生在綜合組織管理,還是基礎業務運行管理,還是對外履行職責及內部管理方面?沒有從縣區支行建設績效性和內審績效性上進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制度方面?管理方面?操作方面?是共性還是個別性?如何提出建議、措施,達到對發現問題的標本兼治?績效審計的專題分析、專題意見建議、綜合研究在什么平臺和渠道?以此達到整改問題、解決問題、警示風險的作用。如果內審工作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找豆子”,不在對縣支行履職績效審計上積極推進、突破,不能從全局高度上對績效性審計進行分析,站在全局、政策、管理、操作層面提出改進提高縣支行履職的措施、辦法,很難促進縣支行建設在思想認識上有新提高,在工作作風上有新轉變,在履職能力上有新提升,在精神面貌上有新變化,各項工作處于領先和標桿位置的目標。

三、績效審計與加強縣支行建設有機結合

目前,上級行對縣支行建設提出的總體思路是:加強縣支行班子隊伍、思想政治和內控制度建設,強化指導,明確方向,突出特色,找準履職切入點和突破口,充分發揮好金融支持作用,實現“以為爭位,以位促為”,進一步提升履職效能,全力支持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應該說,上級行對縣支行建設提出的指導意見,思路明確,指導性強,但沒有相應的績效性量化考核評價辦法配套,績效性量化考核評價不夠,缺乏客觀、說服力強、統一、激勵力度大的衡量評價指標,給實際操作執行、監督、評價帶來一定難度。如突出特色,找準履職切入點和突破口,“以為爭位,以位促為”,進一步提升履職效能。找特色不困難,如農業縣區以支持“三農”為特色;資源枯竭縣區以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為特色;中小企業較發達縣區以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業務創新解決其生產經營資金為特色,這些都是定性的指導意見。問題是特色找出來,以何種形式讓特色產生效率性?指導意見,銀企座談會推介會?宏觀調控手段及措施?調查研究能在多大范圍產生效果?這些都缺乏客觀系統的評價體系,主觀評價仍然是主導。由此就會產生,轉發個文件開2個會是支持“三農”發展;為“三農”落實惠農政策、調整信貸結構、促進商業銀行推進創新信貸產品、金融服務也是支持“三農”發展。顯而易見,兩者在縣區支行履職的深度和程度上,在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履職效率和效果及形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目前,對縣區支行履職的效率和效果及形成的影響,缺乏量化的績效性考核評價。履職情況一般和履職情況深入、較好,在考核評價和激勵獎懲方面區別不太明顯。

目前,對縣區支行履職情況考核和評價,內審部門的審計最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如果能將績效性審計融入到對縣區支行履職情況考核和評價中,在審計縣區支行履職合法、合規基礎上,促進縣區支行履職更注重履職的效率和效果,這樣,縣區支行履職突出特色,找準履職切入點和突破口,建設一流班子隊伍、一流履職水平、一流工作業績會得到更好落實。

四、意見和建議

第一,健全完善相關審計制度,增加績效性審計、制定績效審計程序、完善評價標準、審計成果利用等內容。從制度上保障審計質量,提升審計分析解決問題的分量。

第二,在縣區支行建設中增加績效性考核評價內容,提升縣區支行履職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認可性。盡快出臺相應的配套管理辦法、考核辦法。

第三,進一步推進績效內審工作,將績效內審意見、建議等審計成果,作為考核評價縣區支行履職效率、評先評優、支行班子成員任職等參考依據。

篇2

一、挪威銀行監管概況

挪威金融監管局是挪威的金融監管機構,負責對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和證券交易進行一體化的監管。作為歐洲第一個采用一體化監管模式的監管機構,挪威金融監管局的監管模式現已成為組織金融市場監管的標準模式。

挪威金融監管局可以說是歐洲國家一體化金融監管的先驅。早在1983年,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就已歸并到銀行檢查署。1986年,挪威銀行檢查署與挪威保監會合并以后,挪威金融監管局一直負責監管挪威的金融服務和證券市場。近期,一些新的監管任務,如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招投說明書以及保險中介的監管,也歸并到挪威金融監管局進行監管。隨著金融服務業的擴展,挪威金融監管局的監管任務在穩步增加,同時監管能力也逐步增強。目前這一機構已成為一家權威、高效的監管機構,執行廣泛的監管任務。

挪威金融監管局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機構,根據挪威議會、政府和財政部的決定依法運作。挪威金融監管局監管對象廣泛,包括銀行、財務公司、按揭貸款公司、提供電子貨幣服務的機構、證券公司、養老基金、保險中介、投資公司、證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交易所及其它經批準的市場、清算所及證券托管所、房地產機構、外部會計師、審計師,此外還監管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證券市場合規情況。

挪威金融監管局的任務是確保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安全、有效地運行,保障社會和金融消費者的福祉,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處于一個適宜的監管環境之中。通過對企業和市場的監管,挪威金融監管局努力促進金融業的穩定和市場的良好運行,增進市場信心,預防金融業危機的發生,并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和事件。

挪威金融監管局監管范圍廣泛,這就需要其有前瞻性地單獨或合并使用一系列監管方式,包括:

——監管和監測。這是挪威金融監管局的核心任務,它包括監督被監管對象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指引,通過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來實施業務監管等,通過國際合作來監測宏觀經濟形勢和影響金融部門的重大變化情況等。

——監管規則設定。監管規則設定旨在為經濟活動和金融市場提供一個適宜的監管環境,使監管對象之間既具有競爭性,又能保持盈利。它既包括制定監管制度,也包括起草法律法規、參與立法委員會的立法活動等。此外,挪威金融監管局還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

——行政許可。包括依法對監管范圍內的業務開辦進行許可、審批。同時,對許可申請人提供建議,并對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解釋。

——信息和交流。挪威金融監管局十分重視與監管對象、工會組織、政府部門以及媒體的良好溝通,信息和交流目的是使挪威金融監管局的服務更加公開和透明,使享受服務的人了解相關法律以及挪威金融監管局作為一個監管機構所扮演的角色。

挪威金融監管局由五名正式成員和兩名候補成員組成的董事會領導。董事會的正式成員和候補成員都由財政部任命,任期四年。日常管理工作由局長負責,局長由財政部任命。挪威金融監管局由三個監管部、一個行政部和各級輔助單位組成。各部根據功能和技術的不同下設處和科??绮块T的團隊合作也日益普遍,以應對不同監管領域日益緊密的聯系。

二、挪威銀行監管中的幾個特色

挪威在歐洲大陸國家中比較早的建立起了混業經營、混業監管的金融體制。在這樣的金融體制下,銀行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遠比分業經營模式下更為復雜,這也對銀行業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挪威金融監管局作為歐洲最早出現的一體化金融監管機構,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把銀行業監管作為混業監管的重中之重。經過20年的監管實踐,金融監管局已經總結出一套既符合本國銀行業的發展特點、又充分利用自身監管資源的監管模式,其中的一些頗有特色的制度安排對于提高銀行業監管的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挪威特殊的金融經濟體制下,金融監管局的監管范圍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領域,而成為了一個廣泛涉及財政金融事務的監管機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監管局將外部審計和外部會計也納入了其監管的范疇,這就為金融監管局進行監管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金融監管局負責審計機構和審計師的登記、認證以及管理,以確保審計機構和審計師保持充分的獨立性,并按照法律、法規及公認審計準則進行審計。監管局還聯合挪威執業會計師協會對審計機構和審計師的行為,及審計報告的質量進行檢查。其中,執業會計師協會主要負責對其會員進行檢查。金融監管局除了審閱執業會計師協會每年遞交的監管報告以外,還負責對其他審計機構和審計師進行現場和非現場的檢查,其主要的監管對象是那些涉及金融領域,特別是涉及銀行業的審計機構和審計師。對于不能達到監管要求的審計機構或審計師,監管局有權吊銷其營業執照。與之相似,機構或個人開展外部會計業務同樣需要通過金融監管局的認證,并接受其監督。金融監管局同樣要通過其監管行為來確保會計行業在公認準則下健康有序地發展。

金融監管局要求商業銀行及其他信貸機構必須將待實施的信貸規則事先上報金融監管局,而金融監管局將判斷該信貸規則是否符合各種相關制度的要求,并決定該規則能否實施。這種制度安排實現了信貸風險監管關口的前移,使監管者可以提前了解商業銀行的信貸制度安排,并控制信貸規則的準入,統一規范信貸市場秩序,同時,避免了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信貸規則進行事后的消極、被動修改的情況,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和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

近年來,由于金融監管局成功地實施了信貸規則準入制度,挪威的信貸市場取得了穩健的成長,信貸規模明顯增長,而信貸損失則呈穩步下降趨勢,銀行利潤也實現了平穩的增長。

作為與監管對象之間信息交換機制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監管局一直保持著在現場檢查后與被檢查銀行董事會見面的慣例。這實際上是建立了將監管信息向銀行管理層進行“正反饋”的渠道,并為外部銀行監管和銀行內部控制的有機協調創造了條件?,F代銀行監管理論強調銀行內部控制的作用。1997年巴塞爾委員會的《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就提出了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內部控制原則。從中不難看出,在現代銀行監管理念中,實現外部監管與內部控制密切配合是提高監管效率的必要途徑?;谶@種考慮,金融監管局強調在現場檢查后與銀行董事會及時見面,將發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處理結果予以通報。這保證了銀行董事會和管理層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并迅速制定整改措施,在第一時間解決銀行內部由于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委托——”沖突問題,保證類似問題在該銀行范圍內不再發生,從而有效規避銀行風險。

金融監管局規定商業銀行在披露重要信息以前必須先將信息呈送金融監管局,

經批準后方可對外公布。這就是信息披露前置制度,它是針對商業銀行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可能引發的負外部性而制定的一種預警機制。金融監管局認為在商業銀行披露重要信息以前應首先與金融監管局進行溝通,使金融監管局有充分的反應時間針對可能產生的某些重大消極影響來制定處理方案。這樣可以避免金融市場上的債權人和投資者在短時間內對一些銀行個體性或暫時性的問題產生過度反應,引發銀行體系的系統性危機。多年來,金融監管局通過信息披露前置制度,及時、準確的掌握了銀行業運行中的各種風險狀況,為進行科學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金融監管局的監管和指導下,挪威銀行業在混業經營的復雜環境下,依然成功克服了自身的脆弱性,抑制了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實現了銀行業的平穩發展。

金融監管局建立了一套風險責任追究制度,該制度主要適用于銀行的高管層,主要目標是督促管理層采取措施對操作風險和管理風險進行規避。在執行中,該制度以列席商業銀行董事會、約見銀行董事會成員為主要執行手段。當銀行管理人員在執行、交易、交割等重要經營過程中,因為管理或決策失誤而給銀行造成損失,或當金融監管局發現高管人員沒有盡到規避操作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職責時,金融監管局有權約見銀行董事會成員,要求董事會對高管人員的風險責任進行追究、處罰,嚴重的可以要求高管人員引咎辭職。金融監管局建立的針對銀行高管層的問責機制,在問責中重視發揮董事會的作用,并通過引咎辭職等制度來強化問責機制的作用。通過這一機制,金融監管局可以督促董事會和高管層在強化銀行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三、對我國銀行業的幾點啟示

(一)建立銀行信貸規則統一審查制度

挪威金融監管局針對信貸規則準入所進行的監管,在維護信貸市場良性發展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這種制度的優點在于:一是保證了各商業銀行所制定的信貸規則都能夠符合監管部門的監管思想,從而統一信貸市場規則,避免各信貸機構各自為政,造成信貸市場無序競爭。二是避免了由于商業銀行對潛在的信用風險認識不清而造成信貸規則具有盲目性。三是避免了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信貸規則進行事后的消極、被動修改,有效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運營成本和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

與之相比,我國信貸市場上各銀行機構在制定信貸規則時擁有比較多的自,各銀行各自為政,信貸規則五花八門,信貸市場缺乏一個明確、統一的運行規則,難以有效貫徹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同時,商業銀行在設計信貸規則過程中難以克服盲目性,監管部門也難以有效遏制商業銀行在設計信貸規則時打政策球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可能助長商業銀行的機會主義傾向,造成信貸市場上的無序競爭。我們可以借鑒挪威金融監管局采取的信貸規則準入制度,要求商業銀行在制定信貸規則以前,先將草案報送銀監會,銀監會按照《信貸管理條例》以及相關的監管制度的指導精神,對信貸規則進行審查和核準,保持信貸政策的統一。如當前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中,就可以統一要求銀行制定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行業以及過剩行業的信貸政策,貫徹國家實施的節能減排等經濟發展戰略。

(二)建立中介機構業務禁入制度

挪威金融監管局將銀行業監管和審計、會計活動監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獲得監管活動中的范圍經濟。這樣的監管體制不但保證這些社會中介機構在對銀行財務信息進行審核時更好地保持客觀、獨立和公正,而且也使監管局可以更方便地獲得銀行的各種信息,并可以提高這些信息的真實性,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從而實現監管內部成本的“外部化”。這一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在我國目前尚不具有金融財政一體化監管平臺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嘗試建立“中介機構業務禁入制度”來對一體化監管框架進行局部的模擬。即: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在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時必須得到銀監會的認可,如果一家中介機構與銀行合謀弄虛作假,造成信息失真,銀行監管部門可以禁止該中介機構今后再次進入與銀行業務審計有關的業務領域。通過這種制度安排來解決中介機構存在的潛在的“委托——”問題,拓展銀行監管邊界,使銀監會可以把中介機構監管與銀行監管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銀行監管效率。

(三)建立銀行信息披露事前報告制度

新巴塞爾協議將市場紀律作為銀行監管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市場紀律的核心問題就在于信息披露。新協議認為市場是一股強大的推動銀行合理、有效配置資源并全面控制經營風險的外在力量,因此,強調通過信息披露來確保市場約束。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為高負債經營的特殊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對于某些信息的公布確實可能帶來巨大的負外部性。特別是那些涉及經營虧損、惡性突發事件或個體性危機的信息,一旦公開就可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甚至可能危及整個金融系統的平穩運行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各國監管當局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視。挪威的部分銀行已經從2006年開始執行新巴塞爾協議,但金融監管局卻仍然堅持信息披露前置制度。從他們的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對于銀行業的信息披露進行特殊的控制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借鑒挪威金融監管局的經驗,我國應該引入銀行信息披露的事前報告制度,對銀行業信息披露進行適當的控制。首先,要從制度上要求商業銀行在披露重要信息前,應事先呈報銀監會審閱。其次,要求商業銀行在收到其他外部監管部門的監管意見(如審計署的審計報告)后應在24小時內呈報銀監會。最后,應該給予銀監會一定的權限,由其決定信息披露的適當時機和方式,力爭在信息披露以前將問題化解,即使不能化解,也要為解決善后留出處置余地。當然,這并不是摒棄市場紀律和信息披露的原則,而是希望通過一定的彈性監管來找到更理想的方式化解各種危機。

(四)建立監管信息的傳導機制

挪威金融監管局與被監管銀行之間長期保持著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保證了外部監管與內部控制相協調。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當前監管者對被監管者的信息反饋還不充分。如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機構鏈條較長,當基層銀監部門發現了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在經營中出現某些問題后,缺乏一個有效的途徑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國有商業銀行的董事會和管理層,造成銀行董事會與管理層、管理層與分支機構之間多重的信息不對稱,委托——沖突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由此引發的直接后果就是銀行監管很多時候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里的銀行分支機構出現問題,就對哪里進行局部的處理,而不能真正對銀行整體的經營思路和內控機制產生影響,因而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借鑒挪威金融監管局的成功經驗,在銀監會和商業銀行董事會之間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傳導機制,使銀監部門現場檢查等監管信息及時傳導到銀行的董事會,并通過董事會對銀行內部控制、公司治理、經濟資本管理等機制進行修補和完善。借助外部監管和內部治理的合力,來促進銀行機構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3

關鍵詞: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董事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5(6)-0031-05

企業制度的變遷往往伴隨著公司治理模式的轉變與治理水平的提升,銀行業也不例外,1978年以來,中國銀行業先后走過了二級銀行體制確立、商業化改革、股份制改造等三次重大變革階段,產權結構的多元化為銀行業提供了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的環境與條件。利用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決策約束機制,構建銀行業風險管理的第一道防線成為了新趨勢。獨立董事制度作為防止重大經營決策失誤與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制度設計,開始成為現代銀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銀監會《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信托公司治理指引》的印發實施,及時總結了近年來銀監會探索資本、外部監管和市場約束下形成良好公司治理的最新成果。

一、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監管制度設計

(一)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宗旨

獨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獨立于公司股東且不在公司內部任職,與公司或公司經營管理者沒有重要的業務聯系或專業聯系,并對公司事務做出獨立判斷的董事1。獨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1940年美國《投資公司法》規定,投資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應該有不少于40%的獨立人士。其制度設計目的也在于防止控制股東及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損害公司整體利益。1976年美國證監會完善監管規則,要求上市公司設立并維持一個專門的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由此獨立董事制度逐步發展成為英美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國涉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獨立董事制度體系主要有:證券監管機構針對上市公司治理確立的獨立董事制度與銀行業監管機構針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確立的獨立董事工作機制兩種。證監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證監發[2001]102號)規定“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并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可能妨礙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的關系的董事?!豹毩⒍聦ι鲜泄炯叭w股東負有誠信與勤勉義務。獨立董事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及公司章程,履行職責,維護公司整體利益,突出對中小股東權益的關注。其核心價值在于,在中小投資者無法聯合行使公司決策權的情況下,在公眾公司治理機構中通過特殊制度安排,打破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對公司重大決策行為的主導權。通過專業人士的參與機制,維護公司整體、長遠利益,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而銀監會《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銀監發[2013]34號)將獨立董事定義為“不在商業銀行擔任除董事以外的其他職務,并與所聘商業銀行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任何可能影響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關系的董事2”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審計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負責人原則上由獨立董事擔任,審計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中獨立董事應當占適當比例?!缎磐泄局卫碇敢返谑艞l規定:“信托公司設立獨立董事。獨立董事要關注、維護中小股東和受益人的利益,與信托公司及其股東之間不存在影響其獨立判斷或決策的關系”“獨立董事擔任信托委員會負責人”。由此,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董事制度的宗旨,除在保護中小股東和受益人的利益的基本職責以外,還承擔發揮專業優勢,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管理與風險控制水平不斷提高的任務要求。

(二)獨立董事工作機制與工作重點

1、工作機制

獨立董事任職、履職的監管要求,主要有《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證監發[2001]102號)、《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銀監發〔2013〕34)號、《信托公司治理指引》(銀監發〔2007〕4號)、《股份制商業銀行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制度指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2〕第15號)、《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銀監會2013年3號令)、《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農村合作銀行管理暫行規定》(銀監發〔2007〕5號)等。本文主要從銀行業監管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銀行業獨立董事制度。按照機構類別劃分,銀行業機構與非銀行機構獨立董事工作機制主要有以下內容,此外獨立董事任免需要按照《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申請行政許可,并符合有關監管工作要求。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有關要求見附表:

2、工作重點內容

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社會信用機構所具有的負債經營與高風險特點,現有的監管規定在《公司法》、公司章程規定事項以外,為獨立董事進一步明確了重點工作內容。《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要求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時,應當獨立對董事會審議事項發表客觀、公正的意見,并重點關注重大關聯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利潤分配方案、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和解聘、可能造成商業銀行重大損失的事項、可能損害存款人、中小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的事項、外部審計師的聘任等事項。

獨立董事以上述內容作為工作關注重點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雖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或按照《公司法》股份有限公司的標準設立,但股權結構仍不合理,在財政資金、國有大型企業、社?;馂橹鲗У墓蓹嘟Y構下,公司治理機構完善的形式大于實質,《公司法》、公司章程確立的決策機制可能被相對多數股東的操縱,商業銀行在股權設置及經營管理面臨以下問題:

一是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權結構不夠科學。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是決定銀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對投資主體進入銀行的限制較為嚴格,目前銀行股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國有股占有較大的比重。由于國有股目前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有者”缺位的問題,其實際參與公司治理程度有限。此外,財政資金主導下的中小銀行主要股東,往往具有投資控股、共同隸屬、人事任免等錯綜復雜的利益聯系,侵害中小股東利益和銀行利益的風險仍然存在。

二是確保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礎有待完善。公司治理僅僅是公司運行所在的經濟大環境(如宏觀經濟政策、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競爭程度等)的一部分。公司治理的實際效果還取決于法律、監管和制度環境。就我國目前公司治理的法律體系建設而言,保護投資者的民事賠償機制、股東訴訟法律制度、股東監督法律制度、控股股東誠信義務、利益相關者權利保護制度尚不完善,權利人尋求司法保護的程序不足,成本較高。

三是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中作用較弱。公司治理的利益相關者(投資者、存款人、從業人員等)的相關權利來自于勞動法、合同法或破產法等,這其中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規定與復雜的法律問題。存款人利益的保護,除依賴來監管機構外,需要銀行內部建立相應的權力制衡機制。

四是相關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有待提高。一方面,信息披露的范圍過窄。一些銀行沒有對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成員薪酬情況進行披露,對風險的披露也不能有效揭示銀行面臨的風險。另一方面,信息披露的質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披露信息質量難以達到存款人、中小投資者以及社會監督的客觀需要。

3、獨立董事履職方式

獨立董事與其他董事具有相同的職權,但具體義務上并不代表提名股東利益。除依據《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參加董事會表決及發表意見履行職務外,監管規定為獨立董事履行方式設置了其他董事所不具有的權利。一是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經相應比例或人數的獨立董事同意,可以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要求對重大事項進行決策3。二是發表獨立意見,要求董事會予以處理并在董事會會議記錄中載明4。三是擔任特定職務,利用專業優勢提高所在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防止重大決策失誤5。四是聘用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相應事項的法律、審計、稅務等服務6。

二、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董事履職狀況

(一)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基本情況

目前陜西2家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3家信托公司已經建立較為完備的獨立董事工作機制,25家已開業農村商業銀行、4家農村合作銀行中有23家農村商業銀行、3家農村合作銀行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法人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及合作銀行主要通過在章程專門章節或專門條款的方式,明確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長安信托、西部信托、陜國投及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除在章程中做出公司獨立董事基本規定外,還分別制定了保障獨立董事工作機制運行的工作制度7。

從獨立董事在公司董事會中的比例來看,信托公司獨立董事在公司決策中的作用高于法人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獨立董事作用最小。其中,長安銀行設獨立董事分別為3人、西安銀行設獨立董事4人,分別占到其董事會人數的20%、28.57%;長安信托、西部信托、陜國投設獨立董事為3人,分別占到其董事會人數的33.33%、30%、42.86%;農村商業銀行設獨立董事1-2人,占到其董事會人數的7.63-15.38%;農村合作銀行設獨立董事1人,分別占到其董事會人數的11.1-12.5%8。根據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數據情況,獨立董事基本能夠按照所在機構董事會工作開展情況,參加相應會議、發表意見以及履行工作職責,獨立董事工作機制在整個公司治理機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基本確立,但從實際效果上看,信托公司、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及合作銀行在獨立董事工作機制運行的實際效果上具有較大差異。

(二)獨立董事人員構成及專業背景

截至2014年末,31家已實行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現任董事會共聘任獨立董事57人,44人初任,13人連任。獨立董事人員構成:科研院校專家19人(33.33%,教授或副教授17人),會計、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專業人士13人(22.80%,注冊會計師、審計師5人,執業律師6人),有金融機構同業管理經驗8人(14.04%,現職1人,退休7人),經營機構管理人員17人(29.82%)。專業背景:法律11人(19.3%),經濟金融22人(38.6%),會計18人(31.6%),管理3人(5.26%),其他3人(5.26%)。

(三)獨立董事人員履職情況分析

根據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履職檔案或情況統計分析,各機構現任獨立董事能夠按照所在機構決策事項審議及其他工作安排,參與審議決策與經營管理風險的分析研究。獨立董事為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工作時間能夠達到每年不少于15個工作日的監管要求。其中,擔任審計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的獨立董事每年在商業銀行工作的時間不少于25個工作日?,F任獨立董事能夠按照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決策事項安排參加董事會會議,但部分工作或住所地在陜西以外地區的獨立董事有委托其他董事代為表決的個別情況。獨立董事能夠擔任任職機構審計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或信托委員會主任(主任委員),通過董事會相關專門委員會發揮防范風險、保護中小股東的權利。截至調查開展,有關金融機構現任獨立董事能夠根據自身判斷發表獨立意見,但未出現獨立董事依據公司章程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要求對重大事項進行決策的情況。此外,截至目前有關金融機構獨立董事未在公司董事會重大決策表決中進行過否定性表決(否決或不同意),所作重大事項審議決策均為同意意見。

三、獨立董事工作機制運行及履職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無獨立董事,不符合監管要求及公司章程

由于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專業機構數量較少等原因,西鄉農村合作銀行、彬縣農村商業銀行、商南農村商業銀行尚未聘任獨立董事,銀監會關于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監管要求在以上農村金融機構中未能得到落實,有關中小股東權益以及風險決策中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機制不完備。相應機構開業后,股東會、董事會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達到監管要求缺乏必要措施。

(二)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董事人員結構單一,不利于多視角、多領域分析銀行業經營風險,保護中小股東權益

部分機構獨立董事均為省內高等院校在職專家;以上聘任獨立董事從事高等院校教學理論研究,其對理論研究投入的精力遠多于金融工作實踐,且多來自于同一院校,存在的同事關系不利于保障獨立董事所應當具有的獨立性。根據《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關于獨立董事提名和選舉程序中重點審查獨立董事獨立性、專業知識、經驗和能力的要求,同一機構獨立董事不宜選任相同職業或均來自于同一工作單位的人員。

(三)個別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董事連任期限與新的監管要求不符,應當及時調整

《信托公司治理指引》未對獨立董事任期作出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規定“董事任期由商業銀行章程規定,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董事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獨立董事在同一家商業銀行任職時間累計不得超過六年”。某信托9部分獨立董事,自2008年4月起至今,連任西安信托第三屆、第四屆獨立董事,某信托第一屆獨立董事,任期已近7年。2013年7月制定印發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的其他金融機構參照執行本指引”,該指引關于獨立董事任期規定信托公司應當執行。由于銀監會規范性文件實施前,某信托本屆董事會已經成立,基于行政許可相對人的信賴利益,相應獨立董事許可仍然有效,公司董事換屆時應及時調整獨立董事人選。

(四)農村金融機構獨立董事工作機制流于形式,獨立董事任職審核不嚴,未能真正發揮加強風險管理,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作用

一是農村金融機構現任獨立董事專業能力及風險管理水平較低,難以勝任履行職務需要。從數據資料分析情況看,農村金融機構獨立董事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背景,但對于公司治理中獨立董事制度存在普遍認識不足,一些獨立董事尚不掌握基本的履職工作方式,僅僅將完善金融服務、加強信貸管理等簡單建議作為獨立意見提交給所在機構,不能發揮該項工作機制的實際作用。二是部分獨立董事擔任職務已經與監管規定不符,應及時進行調整?!渡虡I銀行公司治理指引》規定,獨立董事與所聘商業銀行及其主要股東應不存在任何可能影響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的關系、獨立董事不得在超過兩家商業銀行同時任職。轄內個別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存在主要股東高級管理人員擔任獨立董事、聘任會計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同時擔任多家銀行獨立董事的情況,甚至是聘任具有領導職務的縣區政府部門公務員擔任獨立董事。一些獨立董事薪酬明顯高于本地區同類型機構薪酬水平,具有明顯的利益輸送傾向。三是部分農村金融機構公司章程規定的獨立董事過少,專門委員會工作職責無法正常履行?!渡虡I銀行公司治理指引》規定“各專門委員會負責人原則上不宜兼任,審計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原則上應當由獨立董事擔任負責人,其中審計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中獨立董事應當占適當比例?!钡蟛糠洲r村金融機構章程規定僅設獨立董事1人,無法實現由獨立董事擔任專門委員負責人并發揮相應的風險管理作用。

四、工作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有關監管要求的落實。加強非現場監管過程中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特別是獨立董事工作機制開展情況的關注力度。通過加強信息采集分析、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報告董事履職情況及履職檔案,及時掌握法人機構獨立董事履職及任職情況變化情況。加強相應機構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性的分析和陳述,制定有針對性的檢查措施,加大監管評級中獨立董事機制等公司治理因素的判斷和分析,客觀準確的將公司治理機構完備性、獨立董事工作機制有效性等內容反映在監管評級上。

二是加強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換屆的指導和董事任職資格的審核。《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的印發實施,對包括信托公司、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監管要求,一些關于獨立董事連任、工作時間、機構兼職等要求需要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與日常監管中進行落實,加強制度的執行力。一方面,要做好相應監管要求的宣傳指導,督促、提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及時完善公司章程或完善本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同時,加強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換屆指導,要求其按照監管要求提名、審核獨立董事擬任人員,充分考慮擬任人的專業背景、從業經歷、工作專注度。另一方面,加強董事任職資格審核,加強許可管理。監管人員應當給予行政許可規章關于董事任職條件一般性規定與公司治理指引關于獨立董事任職條件特殊規定統一的關注力度,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申請許可時重點說明擬任人所在單位、職務性質、已任金融機構獨立董事等情況,分析是否存在擬任人在主要股東或關聯公司擔任職務、擔任行政管理職務或在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機構及公益組織擔任職務、可能因利益輸送關系,導致履行職責及影響專業判斷或影響發表專業意見、妨礙決策等情況,嚴格準入管理。

三是加強專業指導,進一步提供農村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水平,推動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發揮實際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指導力度,提示股東會重視獨立董事機制在公司治理機構中的地位和作用,適當增加獨立董事人數,完善其履行職務保障。所在縣區缺乏相應專業人士的,可以探索在所在市聘任專業人士擔任獨立董事。屬地監管部門結合本市農村金融機構獨立董事履職情況及專業背景,也可以采取專題培訓、座談交流、觀摩學習等方式,提高其對銀行業風險防控的認識與履行職務能力,切實發揮獨立董事工作機制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曹洋,林樹.會計專業人士擔任獨立董事的效果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2):109-116。

[2]李由.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獨立董事制度的建設與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3,(11):14-15。

[3]宋林,韓向榮.我國獨立董事薪酬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3,(6):53-60。

[4]譚勁松.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若干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3,(9):110-121。

[5]王千.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的現狀分析與對策選擇[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85-89。

The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the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Banking Sector

JIANG Jian LI Yuzhao ZHANG Wei XU Ning

(Shaanxi Office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Xi’an Shaanxi 710075)

篇4

(一)貸后檢查不規范,整體檢查質量待提高

一是不按時進行貸后跟蹤檢查,尤其是放松對上級干預或點貸貸款的檢查。二是貸后檢查內容過于簡單,流于形式,沒有對企業第一還款來源和償還能力進行有效分析。三是檢查頻率不符合規定要求。主要是不能及時對借款人進行首次跟蹤檢查和按規定頻率進行日常檢查。四是檢查方式單一,現場實地檢查少。五是檢查范圍狹窄,不能涵蓋所有的貸款,尤其對一些時間長且已形成風險的大額貸款放棄檢查。六是檢查的真實性不足,檢查效果差,有些基層銀行存在著為應付檢查而進行貸后檢查的現象。

(二)識別貸后風險能力弱,預警風險不及時

一是貸后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識別風險水平和能力尚待提高。二是部分貸后管理人員對借款人的貸后風險識別存在認識誤區。如認為“資產負債率低,貸款保障就高”等等。三是風險識別方法不夠科學。往往習慣于憑個人直覺和借款人的表面現象來判斷風險的大小,對于貸款的風險程度缺乏量化研判。四是掌握貸戶信息不全面。不能及時從工商、稅務、產權登記、法院等相關部門及時獲得有關借款人的各種信息。五是識別風險不及時,多數銀行機構只是在貸款出現逾期、欠息、承兌匯票出現墊款等事實風險后,才采取措施。

(三)風險預警機制運行不暢,處置風險不及時

一是缺乏規范的風險預警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大多數基層銀行機構貸款管理工作都是由信貸科一個部門完成。這種方式由于受信貸員素質、制度約束和控制機制等因素影響,信貸人員進行風險預警提示的主動性明顯不夠。二是崗位職責不明確或得不到有效貫徹落實,風險得不到及時處置。三是貸款到期前不按時催收,催收通知多以口頭通知為主,造成風險積聚。四是對已經確認形成風險的貸款缺乏有效清收措施,不能及時、足額地提取損失準備金。

(四)內控監督體系薄弱,獎懲機制落實不到位

一是內部監督檢查不力。檢查的頻次、內容無法保證,突擊式、運動式檢查多,常規性、規范性檢查少。二是檢查人員責任心不強,部分內部檢查人員礙于情面,在檢查時對貸款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揭示和跟進處理。三是處罰措施落實不到位。目前基層銀行管理層往往存在遷就思想,對發現的問題和相關責任人多采取口頭批評和督促糾正。四是信貸人員崗位調整時,移交手續簡單,移交內容不全面,導致難以劃清和落實貸后管理責任。

二、加強和改進貸后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明確職責,構建分層次的貸后管理責任體系

首先,實行部門分工負責制。設立獨立的貸后管理部門,專門負責指導和管理各分支機構開展貸后管理和問題貸款的處置工作,從而在原有審貸分離的基礎上,實現貸款發放和貸后管理相分離。同時,要明確劃分貸款發放和貸后管理兩個部門的職責與權限,以避免部門間相互推卸責任。其次,實行人員分工負責制,建立分層次的管理制度。應該按照借款人借款額度的不同分別由經辦行(社)的行長、信貸科長或信貸員承擔貸后管理責任。必要時可由上級行(社)的貸后管理部門對某些貸款直接進行貸后管理。第三,加強對貸后管理人員的日常培訓。重點培訓宏觀政策、產業知識和財務分析技術,提高貸后管理人員的風險識別、風險監測、風險預警和風險處理能力。第四,建立并使用《貸后管理手冊》?!顿J后管理手冊》應一戶一冊、一年一冊,主要用來系統記錄貸后管理的各項工作,年終作為貸款檔案的一部分統一裝入貸款檔案,作為貸后管理記錄和對貸后管理人員工作履職評價的重要依據。

(二)規范行為,構建全方位貸后管理檢查體系

一是明確檢查時限。應對首次檢查時間和日常檢查頻率作出明確的規定,對于大額或者潛在風險較大的貸款,要適當增加檢查的次數。貸后檢查應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以便隨時了解借款人的動態情況。二是規范檢查的程序和方式。貸后檢查要實行規范化、格式化作業,應根據貸款種類設計并使用不同的檢查底稿。同時,還應實行雙人檢查制,對所有的貸款都進行實地檢查。三是明確檢查的內容和重點。通過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借款人是否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是否全面履行合同,借款項目是否正常進行,借款人的法律地位是否發生變化,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是否發生變化,借款的償還情況,抵押品可獲得情況和質量、價值等情況。四是貸后檢查報告應該做到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確保檢查報告的真實性和可用性。五是建立貸后檢查再監督機制,指定具體部門負責對貸后檢查部門進行監督檢查。

(三)及時預警,構建貸后管理預警體系

一是拓展信息獲取渠道。對外要與工商、稅務、產權登記、法院等相關部門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及時從外部獲得可用信息。對內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從會計部門獲取借款人現金流量、結算頻率、賬戶余額等情況。要通過內外結合,提高風險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二是建立動態貸后風險數據分析模型,對風險進行量化預警。應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對貸后風險進行動態量化分析,并與定性分析結合后綜合考慮確定貸款的風險程度,要盡可能地對貸后風險進行數量化的計量和描述。三是消除認識偏差。改變對“優良”客戶貸后管理相對寬松的做法,特別要重視對第一還款來源的風險識別。四是完善預警信號傳導機制。要實行貸款風險分析例會制度,定期組織信貸員對每筆貸款的風險情況進行集體分析,對于需要進行風險預警的,要及時向貸后管理部門和管理層報告風險情況。要堅持審慎的風險評定原則,對于預警信號要寧可放大,不可縮小;要寧可錯報,不可漏報。五是實行督辦制度。對于發出預警信號可能形成損失的貸款,應指定部門、指定人員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并監督具體經辦行貫徹實施。

篇5

目前,我國民營銀行管理已提到議事日程,因其剛剛起步,很多方面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研究民營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二、民營銀行風險管理目標和原則

民營銀行風險管理目標。民營銀行風險管理目標包括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合規目標等,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略目標:與公司使命、愿景和宗旨相一致,是設定相關目標及其子目標的導向;經營目標:是民營銀行戰略目標的具體反映,保證民營銀行戰略目標的實現;報告目標:保證為監管機構、董事會和投資者、高級管理層和客戶提供準確、及時、完整的信息,包括風險報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等;合規目標:保證民營銀行從事的經營管理活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本行規章制度,支持民營銀行經營目標和報告目標的實現。

民營銀行風險管理原則:定量與定性結合。借鑒應用先進銀行成熟的風險管理經驗,提升風險計量水平,開發與民營銀行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的風險計量技術,實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

制衡與效益兼顧。界定各部門、各級機構和各層級風險管理人員的具體權責,建立前中后臺職能相對分離、各部門和全體員工之間有效溝通、協調的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收益與風險匹配。風險管理戰略和進行風險管理決策必須考慮承擔的風險是在民營銀行的風險容忍度以內,有預期的收益覆蓋、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能夠滿足股東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民營銀行的經營目標。

三、民營銀行風險管理流程

民營銀行的風險管理流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控制、風險監測與報告等一系列風險管理活動過程。

風險識別。是指對民營銀行實現各類目標的潛在事項或因素進行全面識別、鑒定,進行系統分類并查找出風險原因的過程。

風險計量。風險計量是指民營銀行在風險識別和確定風險性質的基礎上,對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事項或因素出現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采取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進行計量的過程。

建立操作風險計量模型,使用高級法計算民營銀行操作風險及其對應的資本要求。同時采用壓力測試和其他非統計類計量方法進行補充。

運用流動性缺口、期限階梯、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多種度量方法分析和預測本行當前和未來流動性風險,假設不同情景下本外幣資金來源與運用變化趨勢,持續度量凈融資需求。同時采用壓力測試和其他非統計類計量方法進行補充。

風險控制。是指民營銀行在風險計量的基礎上,綜合平衡成本與收益,針對不同風險特性確定風險規避、風險分散、風險對沖、風險轉移、風險補償等相應風險控制策略并有效實施的過程。

確定控制和緩釋重大操作風險的政策、程序和步驟,制定風險控制的策略及方法、內部控制制度,采用購買保險或與第三方簽訂合同的方法緩釋操作風險,同時關注運用保險工具將風險轉嫁到其他領域所產生的風險。

針對有重大市場風險影響的情形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并視情況適時對應急處理方案進行測試和更新。采取市場風險對沖手段,在綜合考慮對沖成本和收益情況下,運用金融衍生產品等金融工具,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市場風險控制或對沖。

風險監測。是指民營銀行監測各種可量化的關鍵風險指標和不可量化的風險因素的變化和發展趨勢,以及風險管理措施的實施質量與效果的過程。

四、民營銀行風險管理的要點

合規風險管理。民營銀行合規風險是指本行未能較好遵循法律、規則和準則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和聲譽損失的可能性。合規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建立健全合規風險管理框架,有效識別和管理合規風險,促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確保依法合規經營。

建立與本行經營范圍、組織結構和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包括合規風險管理政策、合規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合規風險管理計劃、合規風險識別和管理流程、合規風險教育培訓制度等基本要素的管理體系。綜合考慮合規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其他風險的關聯性,確保各項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建立合規問責制度,嚴格追究違規責任,及時改進管理流程,適時修訂相關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建立誠信舉報制度,鼓勵員工舉報違法、違規和違反職業操守的行為;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定期提供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合規管理人員履職資質、經驗、專業技能和個人素質;將合規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推行誠信、正直的職業操守和價值觀念,確立全員主動合規理念,提高合規意識,促進自身合規與外部監管的有效互動。

操作風險管理。民營銀行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統、員工行為、外部事件及相關法律關系誘因等造成本行損失的可能性。操作風險存在于各類業務和管理活動之中,包括內部欺詐,外部欺詐,就業制度和工作場所安全事件,客戶、產品和業務活動事件,實物資產的損壞,IT系統事件,執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等方面的風險。

確定業務管理活動流程及操作環節的關鍵風險點和控制要點,制定并適時修訂相關程序和操作指南,建立與業務性質、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特征相適應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完善各級管理層的審批和授權制度,對產品、活動、程序和系統中的操作風險進行識別、度量、控制、監測和報告,將操作風險控制在民營銀行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流動性風險管理。民營銀行流動性風險是指因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籌集到客戶和交易對手以及當前和未來所需資金而對本行經營所產生損失的可能性。引發流動性風險的因素包括:存款客戶支取存款、貸款客戶提款、債務人延期支付、資產負債結構不匹配、資產變現困難、經營損失和衍生品交易風險等。

依照監管規定制定包括監管指標和內部控制指標兩大方面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指標體系,建立與業務性質、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特征相適應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流程,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機制,滿足全行業務發展的流動性需求。

市場風險管理。民營銀行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致使邊本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引發市場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利率因素、匯率因素(包括黃金)、股票價格因素、商品價格因素等。

建立市場風險監測程序,對全行總體市場風險頭寸、風險水平、盈虧狀況、市場風險限額執行情況等進行持續監測;明確銀行交易賬戶的劃分標準、管理要求和調整程序,對業務和產品中的市場風險因素進行分解和分析,及時、準確地識別交易和非交易業務中的市場風險的性質和類別;對市場風險實施限額管理,制定各類和各級限額的內部審批程序和操作規程,根據業務性質、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設定、定期更新限額。

信用風險管理。民營銀行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對象未按約履行義務致使本行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主要來自于信貸資產、信用擔保、貸款承諾、衍生產品交易、結算交易等業務。

建立與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的信用風險管理流程,實現信貸審查、信貸審批、貸款發放等職能的分離;對信用風險實施限額管理,確保有效識別、計量、控制、監測、報告和應對信用風險并將其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篇6

前不久,筆者到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參訪學習,初步了解了部分銀行(金融機構)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感受,也知悉了這些銀行對公司治理與董事會建設方面的一些最新進展和改革走向,對重新認識我國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長短得失不無裨益。

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和董事會建設進步明顯

截至2009年1月底,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六大銀行”,并分別以工、農、中、建、交、開行稱謂)已經全部實現了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并建立了“三會一層”的公司治理結構。其中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均已成為規范的國際上市銀行,而開行、農行股份公司則只有半年左右的歷史。但是,六大銀行不僅在經營業績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公司治理和董事會建設等方面進步也相當明顯。主要表現在:

公司治理從一張白紙到逐步成型:從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開始,六大銀行中最早的銀行也僅僅不過五六年時間,但這幾年正是大型國有銀行起步、轉型、豐收甚至躍居國際銀行前列的五六年。除開行、農行外,到2008年末,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按其股票市值均已進入全球最大十家銀行的行列,其中工行、建行還分別位列前兩名。在公司治理方面,四大上市銀行從一張白紙開始著墨,如今已逐漸成型地勾勒出了自己的運行軌跡和成長歷程,多家銀行在國內、亞洲甚至國際媒體組織的評獎活動中,獲得了最佳治理、最佳管治、最佳銀行等稱號和獎項,頗受社會關注。

董事會結構漸趨合理,獨立董事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在工、中、建、交行的董事會結構中,董事會成員在15―17人左右,非執行董事、獨立董事大體各占1/3,執行董事雖不到1/3,但相對居于領導位置(董事長、副董事長均屬于執行董事),故執行力、控制力較強。獨立董事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幾乎每個銀行的獨立董事中都有50%以上的外籍人士(有的銀行外籍獨董比例高達80%左右)。

非執行董事的專業性、獨立性、盡職水平逐步提高:在幾大上市銀行中,差不多都有6名以上的非執行董事,他們主要由控股股東推薦,但都經過中國銀監會核準任職資格,專業性水準符合任職要求。尤其自2008年以來,非執行董事已逐步由清一色的國家機關公務員轉變為既有國家公務員,又有熟悉銀行業務的專家、學者。有的銀行還引進了由控股股東按公開程序招聘的專業人士擔任非執行董事。

這種類似于“摻沙子”的結構化轉變,或許會為董事會帶來專業性、獨立性、建設性、有效性、盡職性逐步提高的良好效果。在工作方式上,這些非執行董事幾乎是“全天候”在任職銀行上班,這種非執行董事“坐班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非執行董事與執行董事(管理層)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局面,也有助于他們把全部精力專注于對任職銀行重大決策事項的了解、思考、決策和監督等,其自主參與董事會議案的決策能力不斷得到增強。應該說,這種非執行董事“坐班化”的工作模式,是我國公司治理機制的一大創新,假以時日并不斷改進、完善,或將成為引領上市公司董事會運行管理的成功經驗或主流模式。

公司治理和董事會的制度建設基本規范并趨于健全,在形似與神似方面都有提高:在改制上市之初,涉及公司治理和董事會、監事會等管理制度建設等,基本上都是從官方文件、書本教材或其他版本上“復制”過來的。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和研討,上市銀行對最初的《章程》和內部運作的制度體系,都已作出較大程度的更新、補充,可以說已經從“萬里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進步到“走出了第三步、第四步”。形似的成分不斷增多,神似的成色也在提高。這是我國上市銀行公司治理建設的基本面,對此必須充分肯定。

如今,四大上市銀行已經進入全球大銀行之列,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大型銀行已經取得的進步。但是,我們也沒有理由自認為在公司治理和董事會建設方面,也同樣取得了與股票市值指標等比肩的社會地位。顯然,現在還遠不是說我們已經勝利完成“萬里”的時候。筆者認為,從體制、機制、管理、系統、流程、人才、產品、結構、文化、理念等諸多方面來看,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還有不少發端于行政機關或國有企業的固有缺陷和薄弱環節,盡管在業務上有了做大做多的身胚,但做強做好的根基還不夠穩固,手段還比較匱乏。在董事會建設方面,遠看似乎“形神皆似”,近看則會發現還有很多地方形神皆有不足或不似。

我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表層的現象如:股東大會中的“一股獨大”、控權不放或過度放權;董事會中“一人獨大”或以少數人為中心的“內部人控制”;董事會議案全部由管理層掌控,董事會專門委員會作用受限;有的獨立董事不夠盡職勤勉獨立,仍有“裝飾性”較重之嫌;非執行董事意見不太受重視,甚至被質疑“作用不大”;監事會也有內部化傾向,對董事、高管監督乏力;管理層權限集中,決策強勢,有時存在選擇性披露;有的外部審計已與管理層形成“默契”,獨立性、監督性有所減弱等。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抑或其他原因,在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金圓桌獎”名單中,筆者遺憾地沒有發現幾大上市銀行的名字。把視角放寬一點看,也許這些問題不獨幾大銀行有,國內上市公司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上述問題雖不能主導幾大上市銀行的主流前進方向,但是會潛移默化地延緩其前進的步伐,如果不認真解決,也許就會集現象為病灶,集小患為重疾,最終成為影響公司治理科學完善的阻礙,并把已經取得的一些進步和成就遏制在搖籃之中。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大牌銀行曾經一度輝煌,不可一世,早些年它們也是我們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楷?!被颉皹藯U”。但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把它們打回了原形,有的甚至已經關門解體。這說明,我國大型銀行在建設良好公司治理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道遠,步履艱辛。

參訪公司的治理特征及與我國銀行治理的比較

全球公司治理尚無最佳模式。簡單地照搬照學所謂美歐模式,或許是削足適履,或許是南橘北枳。我國應同時將完善治理結構、構建風險文化、合理選人用才等提上議事日程

筆者在香港訪問時了解到,摩根大通銀行在本輪金融危機中雖未能獨善其身,卻是美國本土銀行中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小的銀行之一,該行由于沒有進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融資,沒有進行選擇性可調息房屋抵押貸款(ARM)交易,在危機爆發初期大幅削減次級房屋抵押貸款敞口,避免涉足結構性債務抵押證券(CDO)業務,沒有過分提高資本的杠桿水平,從而在大批華爾街投行、商行倒下的時候,該行還有充足的現金收購其他面臨倒閉的金融機構(如貝爾斯登和互惠銀行)。

這或許得益于該行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使風險管理成為每個人的職責”――以及公司治理。據介紹,該行董事長比較開明,本人管理很精細,也善于聽取不同意見,該行董事會提倡不同意見的爭論,并要求管理層中必須每個人都說實話,不能有個人崇拜,而且不能有壓制性的文化等。

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公司治理模式的選擇和應用必須與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相結合,同時需要有董事長(CEO)個人的人格魅力、聰明才智和民主作風等。我國商業銀行在致力于改善公司治理體制時,也需要同時將完善治理結構、構建風險文化、合理選人用才等提上議事日程。

良好的公司治理要避免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的“內部化”或被內部人控制。要增強外部董事(非執行董事)的獨立性、專業性,充分發揮對重大事務的決策和監督雙重功能

在日本我了解到,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董事會共有17名董事,但來自公司受聘員工的內部董事(相當于我國銀行的執行董事)就有14名,占80%以上。該行監事會的8名監事中,內部監事(員工監事)也有4名。由于董事會中內部董事比例過高,又掌握公司經營的實權,監事會地位在董事會之下,內部監事比例也占50%,這就使得該行的決策、監督、執行功能幾乎均可由內部董事直接掌控,而外部董事、外部監事實際上處于弱勢、邊緣或陪襯地位。據了解,三菱東京的這種董事會、監事會結構模式目前仍是日本金融機構(株式會社)的主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人控制”或“內部人控制”可以合理、合法地實現。筆者認為,這或許正是日本經濟和日本金融機構雖歷經上世紀本國經濟泡沫、亞洲金融危機和10多年沉淪仍未能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

我國商業銀行應充分汲取日本這種公司治理模式的教訓。雖然我國銀行的執行董事比例不到25%,但其決策、管理、經營的強勢程度均不弱于日本的銀行。從形式上看,我國幾大銀行由控股股東(如財政部和匯金公司)推薦的非執行董事比例雖占1/3左右,但因諸多內外部條件不配套、信息不對稱、個人能力不足、自主決策有局限等原因,他們在董事會中的聲音也十分微弱,往往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加之“國內獨立董事制度裝飾性過強”,并存在“獨董無權、熟人、一人多任三大弊端”,他們在董事會中不免會處于陪襯、協從和幫腔的地位。有時即使提出一點不同看法或建議,也難免有隔靴搔癢或 “小罵大幫忙”之嫌。這也是業界詬病獨立董事反對票、棄權票“一票難求”的一個原因。

基于同樣的原因,董事會對高管層和監事會對董事會、高管層的監督職責也就難以“較真”了。筆者認為,對這種現狀不能認為是體制之必然,更不能認為是和諧之必需,銀行決策層、管理層、控股股東、投資者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從形式與實質、硬件與軟件、內因與外因、選人與用人等的結合上,增強獨立董事、非執行董事、外部監事的獨立性、專業性、公信力,充分發揮他們對重大事務獨立決策和有效監督的雙重功能。

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一個強大的董事會,并授權其專門委員會必要的決策和監督職能

在新加坡星展銀行我了解到,該行董事會由10名董事組成,除1名執行董事擔任執行總裁外,其余有7名獨立董事,2名由控股股東推薦的非執行董事,其中董事長則由股東推薦的非執行董事擔任。此外,該行還在董事會內設立了5個專門委員會,其中信貸委員會由4名董事組成,董事長任信貸委員會主席,所有超出董事會授權管理層審批范圍的信用風險敞口,均須交由該委員會批準。2008年,該委員會共召開了18次信貸委員會會議。

與我國幾大銀行比較,星展銀行規模雖然不算很大,但其公司治理比較健全規范,國際信貸評級均高于我國的商業銀行。盡管在我們拜訪期間,其執行總裁(執行董事)美國人施瑞德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但在該行未發現有任何散亂或運行不正常的跡象。

該行負責人介紹了他們總結的良好公司治理的十大元素,包括:最高管理層必須有明確的責任分配與職權的平衡,沒有任何人能獨攬大權;董事會能有效地領導和監督公司;董事會具強大與獨立的元素,沒有利益沖突;董事會對企業策略提供適當的監督管理;管理層向董事會提供全面性及定期策略性問題的報告,并公開討論;合格的獨立董事必須盡責審核集團的財務報告以確保其完整、透明與準確;定期召開董事會,其中包括管理層人員不出席的會議;以正式和具透明的程序決定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津貼與各方面的長期表現掛鉤,為管理層提供適當的激勵;對董事會整體的效益,以及每位董事對董事會有效運作的貢獻進行正式評價;禁止管理人員及董事于公布業績前買賣股票。

這十大元素既是星展銀行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們正在從事和不斷豐富、完善的實踐,對我們很有啟迪價值。比如,董事長不作為執行董事,專注于公司治理建設,并履行對執行總裁的監督職責;董事會對執行總裁既有明確的業務授權,但又不把所有信用審批權限全部授權給管理層,從而確保了董事會(信貸委員會)對重大信用風險敞口的審批權、監控權或否決權;董事會(或下屬委員會)可以召開沒有管理層人員參加的會議;對獨立董事專業性、獨立性、公德性及履職性的要求很高,似乎沒有董事可以委托其他董事代為出席董事會會議并表決的規定。

良好的公司治理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國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和董事會建設仍任重道遠

日本的公司治理比我們時間要長,但該國大多數上市公司至今仍維持其以內部董事為主的董事會結構,盡管日本政府于2002年對有關法律(如商法)做了修改,倡導日本公司借鑒美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即引進更多的獨立董事,在董事會內設專門委員會,不再保留監事會等),但到2009年3月底,接受這種美國模式的上市公司僅有73家,占日本4000多家上市公司僅不到2%??梢?,一旦習慣模式形成,要改革變化是多么艱難!

我國幾大銀行實行公司治理也只是近五六年的事,無論我國商業銀行在業務績效上取得了多大成績,也不能妄言在公司治理方面達到或實現了最佳或領先水平。

事實上,我們在經濟順周期環境下取得的某些進步和成果,在經濟反周期(逆周期)環境下未必能夠取得,如果決策不當甚至有可能得而復失。因此,在當前全球經濟處于反周期(逆周期)的困難階段,我們需要抓住機遇,對已經走過的公司治理之路進行“回頭看”,重點查找問題和不足,不能“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而沾沾自喜,當然也無須“以人之長比己之短”而妄自菲薄。

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對商業銀行來說始終是一項永恒的事業,而且是與國情、文化、人才等相伴而生的事業。在未來的實踐中,我國商業銀行可能還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回答,比如:

如何應對經濟反周期(逆周期)的挑戰?全球公司治理模式是否正在趨同?

如何治理資產龐大、關系復雜、擴張勢頭強勁的商業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

商業銀行的綜合化、國際化道路究竟如何走?

是否大銀行就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做甚至都要做大做強?

合格董事和良好董事會的標準是什么?

如何提高獨立董事、非執行董事、外部監事與外部審計師的獨立性和道德水平?

中國商業銀行董事長可否由非執行董事擔任?

如何確定國有控股銀行各類董、監事和高管們的薪酬,及由誰來確定更加合理有效?

如何防止董事會對管理層的授權過度或授權不足,及對授權權限的適時、有效監督?

如何延聘獨立董事、非執行董事、外部監事的任職期限及對其支付報酬?

如何確定外部審計師的期限及實行定期更換?

……

對上述問題,都需要進行更廣闊、更公開和更務實的探尋、思索與實踐。

筆者認為,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不能產生和停留在學者的書齋或官方文件上,而應成為商業銀行持續遵循并結合時代變遷和市場發展改革的具體實踐。誠如有學者所說的,治理公司沒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卻有許多錯誤的方法。

我國商業銀行治理改革需要堅持的方向

筆者認為,以下四點需要堅持:

在本輪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中,結合國家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革除殘留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行政級別和“官本位”晉升通道,真正按照上市商業銀行法規治理商業銀行。

在總結近幾年對控股商業銀行進行股權管理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對各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利弊分析,提出具有國際視野和我國自主創新特色的公司治理準則,進一步明確上市商業銀行各方利益相關者的法律地位、管理權責和社會義務。

篇7

不久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劉明康主席的署名文章《全面提高我國銀行業的市場風險管控能力》與唐雙寧副主席的署名文章《提高中資銀行市場風險防范能力》公開發表。這兩篇文章直接促進了銀行業對市場風險的高度重視,加強了對市場風險管控的認識,在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引起很大反響。

為此,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與本報聯合舉辦“銀行業市場風險管理”專欄,邀請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發表有關銀行業衍生產品與市場風險管控方面的文章,以彰顯銀行業市場風險管控的重要性,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士對這類風險的認識,為正確把握對市場風險的經營與監管理念,提供參考。

市場風險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銀行有效管理市場風險的關鍵在于建立與其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相適應的、功能齊備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確保有效識別、準確計量、持續監測和適當控制市場風險。政府監管則是促進銀行審慎經營、有效管理風險的外部因素,發揮補充、督促和指導作用,不能替代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發展趨勢下,銀行監管越來越強調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越來越轉向以風險為本的監管方式,越來越強調從監測銀行的具體業務活動和靜態的財務指標轉向關注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督促銀行建立有效風險管理體系。就市場風險而言,可以說,構建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有效管理市場風險的基礎和前提。

市場風險管理五大要素

人們對市場風險的認識是伴隨金融市場的發展逐步深化的,金融市場發展越快,對市場風險的把握就應更加具體化。正是基于對金融市場與市場風險相關性的理解,以及對市場風險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無論是銀行機構還是監管當局都對市場風險管理的基本要素及其內涵有了完整的認識。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五個基本要素:

(一)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有效監控

只有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高度重視并切實履行其市場風險管理職責,商業銀行才能有效管理市場風險。因此,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必須具備相關的專門知識,并承擔對市場風險管理實施監控的最終責任,確保商業銀行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各類市場風險。

具體說來,董事會應當負責審批市場風險管理的戰略、政策和程序,確定銀行可以承受的最高市場風險水平,督促高級管理層采取必要的措施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市場風險,并對市場風險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級管理層的履職情況進行監控和評價。

董事會雖然可以授權其下設的專門委員會(如風險管理委員會或市場風險管理委員會)履行上述部分職責,但市場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始終應當由董事會來承擔。銀行的高級管理層負責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的制定、修訂和具體實施。為了能夠履行上述職責,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當對本行與市場風險有關的業務、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以及相應的風險識別、計量和控制方法有足夠的了解。同時,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專門的部門,業務復雜程度和市場風險水平較高的銀行還應建立專門的市場風險管理部門負責市場風險管理工作。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部門必須具有足夠的獨立性,要與業務經營部門(如資金交易部門)保持相對獨立,并向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提供獨立的市場風險報告。同時,負責市場風險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充分了解與市場風險有關的業務、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以及相應的風險識別、計量、控制方法和技術。

(二)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

商業銀行應當制定適用于整個銀行機構的、書面的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

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要與銀行的業務性質、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特征相適應,并與其總體業務發展戰略、管理能力、資本實力和能夠承擔的總體風險水平相一致。

銀行還應對不同類別的市場風險(如利率風險)和不同業務種類(如衍生產品交易)的市場風險制定更詳細和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規程。

對于具有分支機構和附屬機構的銀行來說,其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必須是統一的、集中的,即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的實施應當是一個縱向、垂直的體系。

銀行的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應當明確規定銀行可以承受的最高市場風險水平,即確定銀行的風險偏好。同時,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還應規定新產品、新業務的市場風險管理標準和程序。

在引入新產品和開展新業務之前,商業銀行應當充分識別和評估其中包含的市場風險,建立相應的內部審批程序、業務處理系統、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由業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法律部門/合規部門、財務會計部門和結算部門等相關部門對業務處理和風險管理程序進行審核和認可,必要時還需獲得董事會或其授權的專門委員會的批準。國際上好的銀行正是因為具備有效的新業務內部審批程序,所以其監管機構一般不對具體的新產品進行審批。

而在我國多年的銀行監管實踐中,一直對新業務實行比較嚴格的準入管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普遍比較薄弱,尚未建立和實施有效的新業務審批程序,因此只能將銀行內部的新業務審批責任前移到監管機構。但是,監管機構的審批人員要及時、完備地掌握新產品、新業務的技術要點和風險特征也不容易,這反而導致審批演變成一種多余的權力,一定程度阻礙了創新。如果銀行具備了有效的新業務內部審批程序,監管機構應該逐步淡出對新業務的市場準入管理,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銀行業創新不足的問題。

(三)有效的市場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程序

商業銀行應當對所有類別的市場風險進行充分識別、準確計量、持續監測和適當控制。

市場風險有多種計量方法,不僅不同類別的市場風險計量方法不同,而且同一類別的市場風險也有不同的計量方法。市場風險的計量方法包括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匯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和運用內部模型(VaR模型)計算風險價值等。

其中,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和內部模型法適用于各種類別的市場風險,外匯敞口分析則只適用于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的計量方法有重新定價法和模擬法兩大類,其中,重新定價法包括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兩種敏感性分析方法,模擬法—包括靜態模擬和動態模擬方法—采用的則是情景分析方法。

市場風險的每一種計量方法都有其適用的前提條件,而且每種方法都有局限性。比如,VaR模型的優點是將不同業務、不同類別的市場風險用一個確切的數值-風險價值表示出來,提供了能在不同業務和風險類別之間進行比較和匯總的風險計量方法,從而有利于進行風險的監測、管理和控制及績效考核,適宜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了解本行市場風險的總體水平。

但是,VaR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第一,所計算的風險水平高度概括,不能反映資產組合的構成及其對價格波動的敏感性,因此需要輔之以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非統計類方法。第二,不能涵蓋價格劇烈波動等突發性小概率事件,但往往是這些事件給銀行的安全造成最大的威脅。為此,銀行需要采用壓力測試來對VaR模型進行補充,即模擬和估計在市場價格發生劇烈變動,或者發生特殊的政治、經濟事件等極端不利情況可能會對某項資金頭寸、資產組合或機構造成的潛在最大損失。第三,VaR模型關于正態分布的假設(方差—協方差法)、根據歷史推測未來的假設(歷史模擬法)以及模型參數的設置等,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對實際市場狀況的合理近似模擬,因此,VaR模型計量結果的可靠性要受其假設前提合理性的限制。第四,大多數市場風險內部模型只能計量交易業務中的市場風險,不能計量非交易業務中的市場風險。第五,大多數VaR模型計量的是一般性市場風險,納入特定市場風險對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目前VaR模型發展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因此,商業銀行在選擇和運用市場風險計量方法時,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方法的優點、局限性和適用的假設前提,恰當理解和運用計量結果,并采用壓力測試等其他分析手段對所用的計量方法進行補充。同時,為檢驗和提高計量方法或模型的準確性、可靠性,銀行應當定期實施事后檢驗,根據檢驗結果對計量方法或模型進行調整和改進。

需要指出的是,市場風險內部模型只是市場風險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商業銀行應當充分認識其局限性,不能盲目相信和過度依賴模型進行市場風險管理,不能將模型當成“靈丹妙藥”,也不能使模型變成了黑匣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內部風險管理體系,缺乏準確、可靠的數據,不僅模型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反而可能會傳遞誤導信息,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

商業銀行管理市場風險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將所承擔的市場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圍之內。合理風險水平的確定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相對標準,即銀行可以承受的市場風險水平是由其風險管理能力和資本實力決定的。如果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較強,而且資本充足,那么就有能力承擔較高的市場風險水平。換言之,即使該銀行從事一些較復雜、風險較大的業務,只要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經營仍然是審慎的。

控制市場風險有多種手段,如運用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和限額管理等。其中,限額管理是控制市場風險以及其他各類風險的一項重要手段。市場風險限額體系由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限額組成。常用的市場風險限額包括交易限額、風險限額和止損限額等。限額可以分配到不同的地區、業務單元和交易員,還可以按資產組合、金融工具和風險類別進行分解。銀行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部門需要監測對市場風險限額的遵守情況,并及時將超限額情況報告給管理層。

市場風險限額的設定應當與其采用的風險計量方法相一致。同時,限額水平的確定要合理,限額設得過低會限制銀行的業務發展,設得過高則容易使其形同虛設,不能有效發揮控制風險的作用。銀行還需要定期對限額體系進行評估,及時調整不適用的限額水平,必要時還需要調整限額的種類和結構。近年來,導致我國企業參與境外衍生產品交易出現重大損失(如“中航油”和“國儲銅”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實施有效的限額管理來及時控制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多端的情況下,資金交易活動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投資機構能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設定恰當的止損限額,并能嚴格按照事先設定的止損限額及時平倉,即使產生了一定的損失,也能被控制在所能承受的范圍內,而不至于使損失不斷放大,最終付出慘重的代價。(四)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獨立的外部審計

商業銀行應當建立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體系,作為銀行整體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市場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應當有利于促進有效的業務運作,提供可靠的財務和監管報告,促使銀行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內部的制度、程序,確保市場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為避免潛在的利益沖突,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安排應確保各職能部門具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以及相關職能適當分離。特別是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管理職能要與業務經營職能應當保持相對獨立。交易部門應當將前臺、后臺嚴格分離,前臺交易人員不得參與交易的正式確認、對賬、重新估值、交易結算和款項收付;必要時可設置監控機制。

同時,商業銀行的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不應與市場風險管理目標產生利益沖突。薪酬制度不應鼓勵過度的冒險投資,績效考核也不應過于注重短期投資收益表現,而不考慮長期投資風險。負責市場風險管理工作人員的薪酬不應當與直接投資收益掛鉤。

內部控制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和必要的外部審計機制。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對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各個組成部分和環節的準確、可靠、充分和有效性進行獨立的審查和評價。內部審計報告應當直接提交給董事會。內部審計部門還應跟蹤檢查改進措施的實施情況,并向董事會提交有關報告。內部審計力量不足的商業銀行,應當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對其市場風險的性質、水平及市場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外部審計。

(五)適當的市場風險資本分配機制

商業銀行應采取適合本行情況的計算方式,為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分配足夠的資本。這里所講的資本管理是指商業銀行內部的經濟資本配置,而非僅僅滿足監管機構的監管資本要求。

目前,各國實施的市場風險監管資本要求尚未涵蓋全部的市場風險,所包括的是交易賬戶中的利率和股票價格風險以及銀行全部的匯率和商品價格風險,尚未納入銀行賬戶中的利率和股票價格風險。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第二支柱要求銀行為銀行賬戶中的利率風險計提資本,但未規定統一的計提方法。監管資本要求僅僅是銀行實行資本管理的最低標準,從銀行內部經濟資本配置的角度,只有為所承擔的各類市場風險都分配了足夠的資本,其資本才可以說是充足的,這也是國際先進銀行內部經濟資本管理的普遍做法。

需要指出的是,巴塞爾委員會和各國監管當局對采用內部模型計算市場風險監管資本均提出了一些定量標準,如置信水平采用99%的單尾置信區間,持有期為10個營業日等。規定這些定量標準的目的是使不同銀行計算的市場風險監管資本具有可比性,同時從審慎監管的角度出發,對一些參數,如對持有期做出了相對保守的規定。但這些定量標準僅限于在計算監管資本時必須采用,銀行實施內部風險管理和經濟資本配置時,完全可以根據本行的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參數。而在模型技術方面,即使是計算監管資本,巴塞爾委員會和各國監管當局也未做出硬性要求,允許銀行自行選擇任何一種模型技術。

市場風險的審慎監管

如前所述,市場風險管理的第一位責任應當由銀行自己來承擔,在銀行內部,則應由董事會承擔市場風險管理的最終責任,由高級管理層負責市場風險管理的具體實施。監管機構的角色是制定風險管理的審慎標準和指導原則,對銀行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市場風險的管理體系進行檢查、評價,確保銀行按照審慎原則開展業務并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和控制;同時,監管機構還應要求銀行為所承擔的市場風險提取充足的資本,防止其超過風險管理能力和資本允許的范圍過度承擔風險。因此,市場風險的審慎監管框架通常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監管機構制定市場風險管理(或者針對某一類市場風險或交易業務)方面的指導性文件。二是監管機構規定市場風險的監管資本要求。而這兩方面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由于銀行采用內部模型法計算市場風險監管資本,需要滿足監管當局規定的定性和定量標準。因此,制定和實施市場風險管理方面的指導性文件,也有助于促進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逐步達到采用內部模型法計算市場風險資本的定性標準,從而為采用內部模型法計算市場風險資本奠定基礎。

中國銀監會于2004年12月底頒布的《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就是旨在借鑒國際先進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對商業銀行構建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即對市場風險管理體系的五個基本要素提出系統性的要求和指導性意見。同時,銀監會于2004年2月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對市場風險的監管資本要求做出了規定。2005年10月,銀監會又了《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監管現場檢查手冊》,提出了對商業銀行的市場風險管理實施現場檢查的檢查要點、方法和程序。當然,這些指導性文件存在一定的技術性和操作性方面的問題,但能夠引導商業銀行關注市場風險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為市場風險監管提供具體指導。另外,銀監會于2004年3月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因為市場風險是衍生產品業務所涉及的主要風險,加強市場風險管理和監管,有利于促使商業銀行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衍生產品業務中的市場風險。當然,我們必須看到,因發展戰略、業務性質、規模和復雜程度不同,在自主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商業銀行選擇具體的風險管理方式,應擁有一定的自和靈活性。在內部風險管理方面,監管機構不宜對市場風險計量、控制的具體方法,包括市場風險內部模型的技術方法、假設前提和參數,做出統一的規定。這也是銀監會制定《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市場風險挑戰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能力

隨著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以及我國匯率、利率體制改革不斷推進,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發展,商業銀行也越來越多地涉足外匯、有價證券及其衍生產品的交易,所面臨市場風險的種類和規模都將成倍增長。相對于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我國銀行業在市場風險的管理和監管方面才剛剛起步,市場風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面臨較大的挑戰,存在一些從現在起就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并著手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

一是缺技術。市場風險管理涉及很多技術問題,如對金融市場不斷推出的各類外匯、有價證券及其衍生產品的了解和認識,對各類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風險管理模型的引進和運用,基礎數據的采集,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組織結構的調整等等。對我國商業銀行來講,這都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逐步學習、了解、掌握和完善。

篇8

摘要:隨著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本土化問題成為外資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文在對韓資銀行經營發展特點及本土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山東煙臺的2家韓資銀行為例進行實證分析,深層次剖析韓資銀行本土化進程中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本土化;中小型韓資銀行;金融;研究

近年來,外資銀行在中國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截至2010年6月末,有13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了35家外商獨資銀行、2家合資銀行、1家外商獨資財務公司,另有24個國家和地區的70家外國銀行在華設立了91家分行。同時,近5年來外資銀行總資產也以年均12%的速度增加。隨著在華市場的拓展和業務范圍的擴大,外資銀行加快推進自身的本土化進程,力爭通過盡快實現人才、金融產品、技術和管理模式與本土文化的契合而獲得在華發展的先機。按照發展戰略及業務重點的不同,外資銀行本土化模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一是以花旗、匯豐等大型國際型銀行為代表的業務全面推進型;二是以荷蘭銀行為代表的專業化服務重點突破型;三是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依托母國總行的目標業務型。不同的發展模式產生不同的發展軌跡,韓資銀行因母國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天然地域聯系,實施緊跟母國在華企業投資地域和產業領域,服務于母國企業的目標業務型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實施,既給韓資銀行帶來差異化服務的發展優勢,同時又造成銀行的發展受制于母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甚至在本土化進程中衍生出一系列問題。本文在對韓資銀行經營發展特點及本土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山東煙臺的2家韓資銀行(分別簡稱h銀行、q銀行)為例進行實證分析,深層次剖析韓資銀行本土化進程中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

一、韓資銀行本土化進程及經營現狀

2006年12月,中國加入wto后5年過渡期結束,中國金融業進入全面開放時期。隨后,銀監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貫穿了以外資銀行法人為導向的監管理念。自此,外資銀行開始實施法人改制,成立本地注冊法人。本地注冊法人的成立,其管理架構與經營理念的巨大變化成為外資銀行本土化進程的里程碑。外資銀行本土化進程由此也分法人成立前時期和法人成立后時期兩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其本土化路徑體現出了不同的特征。以筆者所調查的煙臺市2家韓資銀行為例,在2007年和2009年,兩家銀行分別轉制為本地注冊法人銀行,成功翻牌并開辦了人民幣業務,邁出了本土化的關鍵一步。在華法人成立前,韓資銀行沒有統一的管理行,經營管理以韓國母行為主,采取業務跟進式的發展方式,主要經營戰略為服務本國企業。這一時期,韓資銀行缺乏統一、明確的本土化戰略,業務范圍局限于外幣業務,絕大多數客戶為韓資企業或合資企業,外籍員工占比較高,銀行自身的本土化意愿與程度均不強。法人銀行成立以后,韓資銀行結合自身優勢,提出了統一、明確的本土化發展戰略,大力開拓中國市場,如h銀行(中國)確定以私人銀行業務和財富管理經驗及技術引入中國市場,在東北三省和山東省大力拓展個人零售業務的發展戰略,q銀行(中國)確定結合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優勢,努力拓展中國市場的戰略;獲準開辦人民幣業務,業務范圍實現本土化;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對業務、資金等實施了集中化管理,建立了統一的內部審計模式;不斷開發本土化產品,非韓資客戶占比逐步提高(見表1)。

明確、統一的本土化發展戰略的確立及實施,也推動業務的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6月末,h銀行(中國)貸款余額89.12億元,較年初增加23.57%;各項存款70.18億元,較年初增加15.09%。q銀行總資產為56.53億元,較年初增加13%;各項存款23.04億元,較年初增加108%(見表2)。

二、本土化問題與瓶頸

從兩家韓資分行的運營特點看,轉制為法人分行后,其人員配置上出現華人管理中層,業務方面國內客戶逐年上升,這說明兩家韓資銀行在逐步融入本地市場。但總體看,韓資銀行本土化進程緩慢,本土化瓶頸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突破,相關的經營問題和風險也逐步顯現。

(一)市場融入度低、運行質量不高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業務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從總量上看,兩家分行平均資產規模只有10億左右,平均負債規模9億左右,整體市場占有率不足0.5% 。二是客戶群體較為狹窄,授信集中度高。兩家分行的信貸投放均集中于煙臺、威海地區韓資出口導向型企業,分布在電子、機械、服裝、造船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產業對外貿政策和勞動力成本的敏感度高,出口退稅及勞動力成本的較小調整,

編輯整理本文。

就會帶來經營業績較大波動,引發銀行信用風險的集中暴露。三是金融融入度低。目前,歐美外資法人行普遍與中資銀行在資產、負債及中間業務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內容涉及資產管理、轉受讓、資金結算、銀團貸款、拆借市場等,但兩家韓資銀行僅在拆借市場與中資銀行有過簡單合作,且金額較小,業務合作參與度低。

(二)管理體制難以達到本土化要求

一方面公司治理尚不完善,如q銀行獨立董事、外部監事履職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還存在不足,獨立董事、外部監事的薪酬由董事會決定,并由董事會對其考核,同時外部監事與母行間尚未建立直接有效的匯報路徑;h銀行存在未經董事會決議,高級管理層審批修訂銀行基本管理制度等情況。另一方面,內部控制“形不像、神難似”。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架構并保證順暢運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兩家外資銀行的組織架構均不是按照要求設置,而是根據人員情況和業務發展情況設置,比如q銀行只有三個內設部門,h銀行也是類似設置,以審貸會為例,2名業務主管+1名風險主管+1名行長的運行模式很難保證審批的獨立性和公允性,諸如合規、會計、技術崗位等均是兼任,也很難發揮監督作用。

(三)流動性滿足本土監管指標壓力大

一是存貸比指標高居難下。截至2010年6月末,h銀行(中國)的存貸比為126.99%,q銀行(中國)存貸比為145.89%,距75%的監管要求差距較大。同時,為達到存貸比監管要求,部分行在拓展負債業務較為困難的情況下,采取了限制資產業務發展的經營策略,使得資產業務發展也一度停滯。二是韓資銀行資金來源主要為同業存放和單位存款,同業拆入和儲蓄存款所占比重較小,對于批發性資金依賴性高,核心負債依存度低,資金來源穩定性較弱。三是日常資金管理目標以滿足即期資金需求及流動性監管指標為主,以短期資金支持中長期貸款,期限錯配情況較為突出,7天以內的短期資金壓力較大。

     (四)信貸文化“水土不服”凸現風險

韓資銀行的信貸文化與國內存在顯著差異。以流動資金貸款為例,韓資銀行認為對客戶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并進行貸款展期,既能有效滿足客戶資金需求,又能降低客戶財務成本,讓經營良好的客戶適時展期有利于“服務客戶”宗旨的實現,因此展期貸款一般歸于正常類貸款?;谶@種信貸文化,韓資銀行在國內經營時也大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并對客戶一再展期。但現場檢查發現,部分貸款通過辦理借新還舊、在異地分行發放新貸款的方式變相展期,展期期限最長達到6年。同時,在部分客戶經營虧損的情況下,銀行仍為其辦理展期手續,并歸為正常類客戶,造成潛在的信用風險。

(五)人力資源本土化瓶頸難以突破

一是高管層本土化問題未突破。目前,兩家行的高管人員均由韓籍人士擔任,與成熟外資行高管人員由本土金融資深人士或母國中國通擔任相比,現任韓籍高管對中國社會生活認知少,文化熟悉度較低,制約了銀行管理的有效性。二是普通員工對銀行認同感不強。兩家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缺乏長遠規劃,一些新進員工也多以積累工作經驗、作為跳槽跳板為主,對銀行文化認同度不高,人員流轉快。以h銀行煙臺分行某4人編制的部門為例,從成立初至今已先后有5人跳槽。三是對母行派遣人員的本地管理不足。外籍管理人員的選擇、任用、薪酬及考核等由母行決定,本地行權限不足。同時,外籍派遣人員流動性較強,穩定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經營發展的連續性。四是受銀行社會認知度和待遇制約,兩家外資行難以吸引到本地的優秀人才,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三、本土化問題深層原因分析

(一)發展戰略制約本土化發展

目前韓資銀行的發展戰略可歸結為目標業務型,即銀行緊跟本國在華企業投資地域和產業領域,服務于本國企業。這一戰略在銀行介入中國市場初期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也受制于本國在華企業的數量和發展規模。因為金融資本的擴張速度遠高于產業資本的擴張速度,韓資銀行改制后經歷了較快速度的規模擴張,如不及時更新發展戰略,重新定位市場,為本國企業服務的異國化特質就會不斷固化,出現客戶資源“天花板”現象,更嚴重的是東道國企業被排除于銀行服務行列。目前部分中小韓資銀行受其發展戰略所困,本土客戶拓展困難,客戶本土化停滯不前。

(二)企業文化融合性不足

目前韓資銀行企業文化仍沿襲母行文化,未能結合東道國文化特質,融合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企業文化。如韓資銀行倡導員工自主自律的企業文化,倚重員工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因此內部崗位設置中不兼容崗位制衡及授權管理存在不足,不符合國內監管部門對銀行內部控制的監管要求,也不適于目前國內經營管理環境,因此產生大量操作風險問題。對q銀行現場檢查發現,該行未建立資金業務及交易系統授

編輯整理本文。

權管理制度和審批程序,個別分支機構存在不具備交易資質人員使用他人用戶名和密碼進行交易的情況。

(三)社會影響力及認知度不夠

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的特殊機構,受依賴心理制約,社會和企業對本土銀行的信任要高于外資銀行,因此國民認知度對外資銀行的本土化程度也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與資金實力雄厚、國際知名度較高的歐美外資銀行相比,公眾對韓資銀行的認知及信任仍有差距,2007年又發生了韓資企業非法撤資事件,使得大眾對韓資企業的警惕心理進一步提高。據半島網報道:52%以上的大眾和企業不愿同韓資銀行發生業務往來,90%以上的大眾和企業表示不會把錢存在韓資銀行,社會氛圍的排斥,不利于韓資銀行進一步擴大本土市場。

四、相關建議

(一)加強文化融合,樹立外資銀行服務品牌

外資銀行在實施全球化標準服務的同時應著力探索文化融合之路,尋找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契合點,關注本地市場的需求,設計和提供符合目標客戶潛在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在提供的銀行產品雷同的情況下,在營銷行為、合作習慣、談判風格、后續管理等軟文化和軟技能上突出客戶管理特色,取得競爭優勢,形成獨特的外資銀行文化及服務品牌。

(二)完善管理模式,奠定本土化發展基石

如何將母行良好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與當地實際結合,建立起既保留母行管理特色,又兼顧當地實際的本土化管理模式,是韓資銀行能夠做強做大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是應根據公司治理的原則與要求,完善獨立董事、外部監事薪酬管理及考核評價,建立外部監事與母行之間的有效溝通,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二是按照商業銀行法、銀監法等要求健全必要的內設部門,厘清職責分工,為管理流程再造奠定組織基礎;三是要按照監管要求完善諸如審貸會等各項制度,使制度能夠和業務發展情況實現無縫對接;四是要實現管理的語言與文化融合,減少信息中間漏損,杜絕管理、執行兩層皮。

(三)注重隊伍建設,為本土化植入原動力

人才本土化是經營本土化的前提,對韓資銀行而言,重要的是植入中國基因,吸收中國文化和智慧,打造自己的人才競爭力。為此,一是吸引本土高級管理人才,在決策和經營導向中注入本土元素;二是要積極推行“本土吸納、國際培育、善用善待”的人力資源策略,利用母行經營管理優勢,給本土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訓和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培養出一支既了解國內當地市場、又懂得國際慣例的員工隊伍;三是要注重對不同來源的員工進行文化融合,提供完善和良好的企業經營理念培訓和文化熏陶,避免員工曾有的其他公司文化烙印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和弱化文化沖突,建立起真正融合企業與當地文化的本土化的員工隊伍。

(四)創新產品服務,加強本土化載體建設

韓資銀行要實現本土化發展,就應逐步擺脫目標業務型發展戰略,立足自身優勢,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的商業銀行品牌體系,特別是發揮小企業金融服務優勢,從業務導向及客戶導向兩大體系構筑小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大力發展小企業貸款業務,形成在小企業金融業務本土化營銷上的核心競爭力。

(五)加強協作監管,發揮監管引領作用

首先,督促境內法人行建立資本補充機制,增強資本實力,為業務擴張和風險緩釋奠定基礎。其次,加強全面風險管控。督促完善日常流動性監控手段和工具,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改善期限錯配情況;完善內部控制,建立操作風險管理系統,有效識別、檢查、控制操作風險;建立經濟資本管理長效機制,將資本監管要求與自身管理目標結合,促進資本充足率和資本管理水平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韓山華.法人導向下的外資銀行本土化經營戰略研究[d].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8.

[2]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報告,2007.

篇9

關鍵詞:商業銀行;客戶服務與管理;IT支持體系

一、 構建IT支持體系的原則與重點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客戶主要分為三類:集團及戰略客戶、一般機構客戶、中小企業及零售客戶。其中,集團及戰略客戶屬于我國商業銀行的重點客戶。當前,受到信息科技部門資源有限的約束,在IT資源不足的條件下,應按照客戶的貢獻度、重要程度等指標進行客戶分類管理,為不同類別的客戶提供不同的信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陀^上,信息科技部門的發展通常會經歷單項應用階段、跨部門整合階段和戰略規劃階段。在不同階段,IT支持體系的原則也有所不同。

1. 單項應用階段。在單項應用階段,商業銀行對信息科技部門的要求集中于技術層面,包括軟件系統、硬件系統的運行與維護,軟件系統、硬件系統故障的排除,即“消防隊員”的角色。此時,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部門創新的原則為:(1)保障全行業務安全平穩運行與發展;(2)優先保障重點客戶的需求。

2. 跨部門整合階段。在跨部門整合階段,在保證數據庫安全與穩定的同時,信息科技部門還需要滿足用戶對高級技術支持和信息及時到位的需求,信息科技部門的目標逐漸轉向管理職能。此時IT支持體系創新的原則為:(1)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根據成本和效益相匹配的原則,盡力解決自身和內部其他部門的新的IT需求;(2)在滿足重點客戶的需求下,解決絕大多數客戶普遍的需求。

3. 在戰略規劃階段,信息科技部門從技術服務部門轉變為跨信息技術和業務的管理部門,并逐漸從支持保障部門過渡到戰略部門。此時信息科技部門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客戶的需求,并以IT支持驅動業務的發展。(1)保障所有客戶提出的合理需求。(2)能夠根據信息科技的最新發展,主動提升對客服的IT服務與支持,提升內部管理的效率,增加業務的附加價值、延長業務價值鏈。

我國銀行業正處于從單項應用到跨部門整合的過渡階段,兼具兩個階段的特點,此時的客戶管理與服務創新的重點應該是提升信息部門的效率,以保證信息科技部門能夠在保障全行業務安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解決客戶的普遍需求。

二、 IT支持體系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內容

根據現代銀行業的實踐,在上述IT支持體系構建原則的指導下,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從制度建設、組織建設與信息科技建設等幾方面構建客戶服務與管理創新的IT支持體系。具體地,在制度建設方面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源管理、首席信息官制度;在組織建設方面能夠準確定位并且提供高質量、高效信息服務的信息科技部門;在信息技術建設方面建立能夠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1. 制度建設。

(1)人力資源管理。①明確人力資源計劃目標??茖W制定與信息規劃相適應的人力資源計劃,有利于改變IT部門人力分配不合理,知識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為銀行業務信息化建設提供人力保證。②合理的人才需求結構。合理的、相互匹配的人才需求結構有利于互不專業人才群體的形成,同時高度細化分工的信息科技團隊可以實現商業銀行經營信息化的目標。③持續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信息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需要企業管理層與信息部門有計劃地進行開發與培養,,我國商業銀行可使專業人員通過實踐,通過持續學習培養信息科技人才。

(2)首席信息官制度。首席信息官制度,即在高級管理層設立首席信息官一職,直接對行長負責,領導信息科技工作,并制定和實現商業銀行的信息化戰略,使信息科技因素能夠成為各項相關業務的決策依據,從管理的角度提升信息科技的重要性。首席信息官的具體職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和技術方案;②實施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和技術方案;③開展企業信息化管理與服務

2. 組織建設。從組織建設來講,科學的IT支持體系的核心是商業銀行合理定位IT部門。對于現代銀行業來說,IT部門終將成為戰略部門。因此,IT部門與業務部門是“魚和水”的關系。在未來的發展中,IT部門不應僅僅充當“消防員”的角色,而是應當圍繞建設客戶中心型的信息化銀行這個目標做出變革。

在“互聯網+”時代,全社會的經商環境更加信息化,這就要求必須盡快建成全面信息化的銀行。也就是,IT部門除了要負責領導銀行的信息化和系統運維之外,還要擬定信息科技發展戰略,將商業銀行信息科技的發展作為全行發展的戰略任務。同時當好銀行的“智囊”,承擔傳統信息科技技術職能和決策支持部門的職能。

IT部門的職能應當符合目前金融信息化的戰略目標,科學劃分各職能之間的界限,縮小部門間由于信息傳遞損失導致的溝通不暢。按照信息科技部門作為我國商業銀行決策支持部門的定位,應當將承擔傳統信息科技技術職能和決策支持部門的職能劃分為:(1)IT系統基礎設施的運營與維護;(2)維護IT系統數據庫;(3)規劃IT系統總體功能結構;(4)為企業決策提供IT支持;(5)規范與標準化相關技術標準;(6)企業職員信息化培訓;(7)制定、完成企業信息化戰略;(8)領導企業信息化工作,再造企業工作流程,推動企業變革。

3. 信息技術建設?!耙钥蛻魹橹行摹笔倾y行開展業務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國商業銀行要想從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營銷理念就必須從傳統的關系營銷向現代的服務營銷轉變。隨著金融服務業的外延不短擴展,金融機構內部的界限也逐漸模糊,銀行業金融機構也逐漸向橫管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發展。在傳統金融業面臨著具有較低成本優勢的的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金融業日益開放的背景下,完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拓寬客戶服務渠道,必將成為IT部門信息技術建設的重點。

(1)建設科學高效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客戶是銀行最重要的資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商業銀行越發重視市場拓展與維護,相應的,識別客戶貢獻度、吸引有價值的客戶并維護好客戶管理就成為銀行利潤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因此,開發包括分析型客戶關系管理(ACRM)系統和分析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OCRM)在內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對客戶數據整理、分析并用其做出響應的決策,開展相關業務就勢在必行。一個具有完備功能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通常在以下幾方面能夠幫助商業銀行進行客戶關系管理:①促進銀行產品創新、再造工作流程、提升營銷服務水平;②批量處理、分析客戶相關信息;③根據不同需要從數據庫中提取數據進行分析;④整合分散在各獨立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實現數據共享;⑤通過多渠道綜合比對分析形成統一客戶視圖。

①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與數據整合??蛻絷P系管理系統將各獨立交易系統中的數據以合意的方式整理、加工、保存、更新,使得各個信息系統的協同運作成為可能。

②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與流程再造。CRM的理念就是要以“客戶為中心”,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從運營、決策等多方面再造流程,對工作方式產生了根本性變革。

③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與服務創新??蛻絷P系管理系統使得企業可以根據客戶的行為習慣、偏好、運營特點等有針對性的提供差異化服務。

(2)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有利于銀行更好地服務客戶,進一步拓展銀行業務的價值鏈。不少著名的跨國銀行已經將大數據技術應用至風險評估、產品創新、決策支持、差異化營銷等多個領域。①風險評估。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增加信用風險輸入維度,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動態管理客戶的信用風險,降低違約概率,同時預防信用欺詐。②差異化營銷。銀行可以依據大數據分析,預知企業客戶未來資金需求,提前進行預約,提高客戶體驗??梢砸罁髷祿治鰣蟾妫M行差異化營銷,提高客戶滿意度。③需求分析和服務創新??梢岳谜w樣本數據,如從客戶行業,收入,所在地,行業,資產,信用等各個方面對客戶進行分類,依據其他的數據輸入維度來確定客戶的需求來定制產品。④運營效率提升。大數據可以展現不同產品線的實際收入和成本,幫助銀行進行產品管理。還可以幫助市場部門有效監測營銷方案和市場推廣情況,提高營銷精度,降低營銷費用。⑤決策支持。大數據可以幫助商業銀行為即將實施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也可以依據大數據分析歸納出規律,進一步演繹出新的決策。

(3)增加客戶服務的渠道。對于銀行業來說,電子銀行服務能夠在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提升客戶體驗,有效降低服務單位客戶的成本,是實現多渠道客戶服務的重要手段。

電子銀行業務較之于傳統柜面業務有如下特點:①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銀行突破了物理條件對銀行服務時間、服務地點和服務能力的限制,使得大量銀行業務的辦理脫離了銀行網點,從面對面的服務方式改為用戶通過事先獲得的電子證書獲得更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②用戶的便捷自助操作。電子銀行業務將商業銀行從大量的固定資產與人力成本中解放出來,降低了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從客戶角度來看,電子銀行業務優化了業務辦理流程,通過電子渠道,客戶可以自主辦理金融業務,提升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同時,電子銀行服務使得客戶擺脫了時間和空間對辦理業務的限制,解決了全球一體化下金融交易可以全天進行,而金融機構還處在8小時工作制下的茅盾。③科技含量的投入使得邊際成本低。對于電子銀行來說,所能提供的服務種類和服務功能越多,所提供的服務越安全和便捷,客戶黏性就越大,所能吸引到的客戶就越多,因而為單個客戶提供服務的成本隨著客戶規模的擴大也逐漸趨于零,形成正反饋。④電子銀行的發展提升了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ヂ摼W時代,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關鍵在于人才,而電子銀行是信息科技與銀行業務結合的產物,因而隨著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更加需要既懂金融業務,又懂IT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三、 我國商業銀行客戶服務與管理創新IT支持體系的實現路徑

當前,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構建科學高效的客戶服務與管理創新的IT支持體系,應該通過以下路徑來實現:

1. 建設一支高素質、復合型IT人員隊伍。(1)培養一支高素質、懂銀行業務、IT技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在前臺業務部門、風險控制部門以及一些關鍵崗位配置信息科技部門人員。(2)完善信息科技人員業績激勵機制,拓寬信息科技人員發展空間。建立職務、職級與職稱并行的薪酬體系,打破信息科技人員晉升的“天花板”。(3)明確核心能力發展要求,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谛畔⒖萍及l展戰略明確信息科技人員核心能力要求,科學制定信息科技人才培養方案。做好需求管理,加強專家級領軍人才的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4)針對不同崗位的需求,制定更為細分和差異化的培訓目標,建立涵蓋入職與履職全方位、立體的培訓體系。并結合業界最新變化調整培訓方案與培訓目標。

2. 向首席信息官制度過渡,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息化水平。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部門已經可以滿足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的絕大多數需求,正處于從“單項應用”階段到“跨部門整合”階段的過渡期。為了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化水平,實現銀行業務向信息驅動模式轉換,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客戶需求新變化,繼續保持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優勢,應當考慮建立起首席信息官制度,負責領導IT部門制定、完成企業的信息化戰略。

增設一名高層管理人員涉及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同時還要履行相關的組織程序和法律程序,審批流程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可采取漸進式方式向首席信息官制度過渡:例如,設立銀行信息科技委員會(領導小組),由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人或分管領導任委員會(領導小組)主任(組長),由委員會(領導小組)領導信息科技工作。

3. 明確IT部門的定位,構建能夠動態滿足客戶主要需求的組織架構。本質上來說,企業信息化的程度要與企業信息科技部門的定位相匹配。企業信息化程度與信息科技部門的不匹配會造成企業資源的錯配,降低了企業資金運用效率與企業的工作效率,對企業信息化發展無益,因此應合理調整IT部門在銀行業務與經營中的定位。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IT部門的定位不應當只是“救火隊員”的角色。IT部門在加強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必須更多地了解業務部門的狀況,積極疏通業務部門進行信息化整合后的業務流程,為各個業務部門提供一個共享的數據與信息平臺。除了保障基本業務正常運行外,銀行業務流程和客戶關系管理再造也應該作為IT部門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還應優化信息科技組織定位,根據銀行業務部門的發展需要明確信息科技發展策略,依據內部控制與合規性的要求,建立涵蓋IT風險管理、IT審計、IT專業技術的職能部門。提升信息科技的業務支持和決策支持功能。

4. 全面建立分析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以使用操作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主,多個系統間的數據形成了信息孤島,數據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因此,應當全面使用能夠對數據價值深度挖掘的分析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ACRM),為業務運營和決策提供支持。

在統一的系統下建立相互聯系的子系統模塊,模塊之間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在統一系統下共享數據相互聯系。建立數據倉庫,為識別客戶貢獻度,細分客戶類型,管理層決策儲備相關數據。同時參照國際通行模型開發符合本行情況的客戶貢獻度模型,綜合考慮與收入成本相關的多個因子,為提升決策水平、開展營銷服務提供依據。

5. 運用大數據技術強化我國商業銀行的IT服務能力。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營銷服務水平。一是拓展客戶資源。通過對大數據的獲取與處理,我國商業銀行可有效擴展客戶信息接觸面,獲得更多市場機會;二是獲取全面的客戶畫像,真實呈現客戶身份、資產、喜好、情緒、行為、社會關系等“立體視圖”。三是開展精準營銷。

利用大數據技術強化風險管理能力,通過對大量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可以有效識別授信人風險,提升整體的風險防控能力。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運營管理模式,可以利用大數據提高決策效率、優化處理流程、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

6. 強化電子銀行渠道,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安全便捷服務。(1)提高呼叫響應系統的服務質量。在未來我國商業銀行電話呼叫中心和網絡平臺咨詢服務體系應拓展為跨多種終端設備的交互系統,能夠向電話、PC和移動端等多種終端設備提供咨詢投訴等服務;(2)提升電子銀行的客戶吸引力。隨著客戶對全能銀行服務的要求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所能提供服務數量和質量都會影響資金的沉淀量。因此,銀行信息科技部門需要與業務部門共同努力豐富網上銀行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使商業銀行能夠提供更多元的電子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 雷陳光,陳運娟.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思維變革[J].金融與經濟,2015,(4).

[2] 侯敬文,程功勛.大數據時代我國金融數據的服務創新.財經科學,2015,(10).

[3] 周林潔.金融集團信息科技機構組織設計與管理模式研究――以平安集團、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為例.南方金融,2014,(9).

[4] 駱鵬.成都銀行IT治理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2010.

[5] 嚴蓋.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管理問題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2012.

篇10

2007年是中國銀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行業全面開放、競爭加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局。各家銀行加速管理體制改革、調整發展戰略,為迎接各方面的挑戰做好準備。這也使得上市銀行的年報比起往年來,有了更多的看點。本期所關注的主要問題有:上市銀行年報的主要特點,全國性上市銀行年報的財務分析,以及14家上市銀行2007年的財務盤點和趨勢性展望。

截至2008年4月23日,14家上市銀行全部了2007年年報。讀這些多則300多頁,少則100多頁的年報,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這些信息量豐富的年報,不論是對于投資者還是監管者,不論是銀行從業者還是研究者,都值得細細讀來。我們對年報的粗讀中發現一些味道,并試圖將一些體會與各同仁分享。

從年報看信息披露

上市銀行的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而年報則是讓投資者來知曉和判斷上市銀行全面信息的重要資料。可以這樣說,年報是上市公司信息的最集中反映。中國證監會對上市銀行年報信息披露內容的和格式都有比較詳盡的規定。上市銀行年報披露既要遵循《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也要遵循《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18號――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特別規定》??傮w來看,上市銀行年報披露中基本上按相應的要求進行了披露,但有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各家銀行披露的詳略情況各不相同,在香港與內地同時上市的銀行年報披露普遍優于只在內地上市的銀行,二是不少銀行對某些應該詳細披露的地方采取了模糊技術,實際上違反了上述信息披露的要求。三是大多數銀行進行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

對稱與非對稱。

在14家上市銀行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交通銀行在香港聯交所和上交所同時上市,深圳發展銀行與寧波銀行在深交所上市,其余都在上交所上市。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銀行,在年報信息披露中當然必須要滿足中國證監會相應的監管要求,而在內地與香港同時上市的公司則要同時滿足內地與香港的監管要求。根據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07年修訂)第八條“在境內和境外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若境外證券市場對年度報告的編制和披露要求與本準則不同,應遵循報告內容從多不從少,報告要求從嚴不從寬的原則,并應當在同一日公布年度報告。”這就是說同時在香港與內地上市的銀行,必須要遵循同樣的披露原則。由于在香港的信息披露較嚴,因此國內的投資者顯然能夠了解更多的信息,看來搭了境外投資者的便車了。具體來看,在兩地同時上市的銀行的年

報有如下特點:

董事長、行長致辭體現銀行亮點。在中國證監會要求的年報內容中并沒有董事長和行長致辭這樣的強制性要求,但不少大銀行都附上了這樣的致辭,雖然名稱各異,有些說《致辭》,有些用《報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五家在香港與上海兩地同時上市的銀行都有這樣的致辭。其實,放在年報前面的致辭不僅體現了對銀行當家人對投資者的尊重,展現銀行在本報告年度的工作亮點,而且還能讓投資者很快就能了解銀行的發展定位與戰略方向。這可以大大節省投資者的閱讀時間,也便于投資者很快掌握銀行的主要信息。同時,上述銀行還將銀行在本年度獲得的主要榮譽都列了相應的清單,也有些銀行還將銀行的歷史作一簡單介紹,這都很有利于讀者了解銀行的情況,有利于形成加深銀行品牌的形成。

透過董事長致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銀行的發展戰略。如工行董事長在致辭中就說,新年度、新階段工作的主旋律是:增強競爭發展能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全面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現代金融企業步伐。在建行行長的致辭中,我們可以看到:“本行將肩負‘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為員工搭建廣闊的發展平臺,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司責任’的使命,遵循‘始終走在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最前列,成為世界一流銀行’的愿景奮力前行的承諾?!苯恍卸麻L在致辭中則是提到了“打造中國最佳財富管理銀行的戰略構想”,并且將這一戰略目標寫在扉頁上。

公司治理披露更細。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既是投資者關心的重大問題,也是近年來上市銀行區別于非上市銀行的重要方面。在公司治理方面,投資者要關心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和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是否盡職履行了相應的職責。因此,在公司治理架構、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中都涉及到公司治理的內容。根據《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只要求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的履職情況匯總報告。在所有的年報中,在境內上市的銀行都達到了上述最低要求,但其他專業委員會的情況沒有充分披露。只有中國工商銀行等在兩地同時上市的銀行則將所有專業委員會會議出席情況都進行了詳細的披露。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披露更詳盡。作為對銀行報告年度中財務及業務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說明的部分,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為投資者提供了銀行業務表現和發展前景最為實質性的信息,各家銀行年報中這部分內容詳細程度有著明顯不同,反映了各自在維護投資者關系、保護投資者權益上不同的理念。已年報的14家上市銀行均對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中的項目分別進行了列示,同時也對所經營的各方面業務進行了說明。但僅在境內兩地上市的銀行則大多僅止于此;相比較,在A股和H股同時上市的銀行對業務各方面的變動則給出了較詳細的分析和解釋,力求讓年報的閱讀者能夠看到變化背后的原因。

總體來說,在香港與內地同時上市的銀行與其他銀行在這方面的區別較大。兩地同時上市的銀行將“管理層討論與分析”單獨拿出一部分用較長的篇幅來分析,而只在境內上市的銀行則按證監會《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將此放在董事會報告中,通常篇幅不夠長,分析也不夠詳盡具體。

更為重要的是,在兩地上市的銀行對財務報表分析非常詳細。例如,關于財務報表分析中,中國工商銀行按照損益表項目分析、分部報告、資產負債表項目分析、其他財務信息分別進行分析。損益表項目不僅列表分析,而且還根據項目進行分析。對收入、支出的各個明細項目都有非常到位的分析。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都有類似的詳細分析。

模糊與精確

在今年的年報信息披露中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對一個敏感問題的披露,那就是不少銀行對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具體薪酬情況披露采取了模糊技術。根據證監會2007年出臺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上市公司須在年報中披露每一位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具體薪酬情況。其實,2006年的年報中,絕大多數銀行都對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報酬進行了比較具體的分析,由于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因高管薪酬與其他銀行比過高,引發了股東、媒體和民眾的廣泛關注和爭論,因此在2007年的年報中,北京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沒有對每一名董事、監管、高管的具體薪酬情況進行說明,而只給出了模糊的統計信息。以招商銀行為例,年報中只說明“本公司2007年度支付全部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稅前報酬總額為5319萬元。其中,100萬以下的12人,100萬~300萬之間的8人,300萬~500萬之間的2人,500萬~1000萬之間的4人?!北本┿y行關于這一點的披露為:“2007年度在本行領取薪籌(稅后)的董事、監事共計18人,高級管理人員5人。領取薪籌在100~180萬元的10人,50萬~100萬元之間的6人,10萬元以下的7人?!奔葲]有說明董事、監事及高管報酬總額,也沒有說明每一成員具體數額。不知道監管部門對這種模糊戰術是何態度?但作為投資者肯定是不滿意的。

在此項披露中,也有一些銀行做得很好,如華夏銀行不僅披露了每一位董事、監事及高管報酬的含稅與稅后報酬情況以及總數,而且在注釋中說明董、監事津貼的依據,特別地指出不在公司領取工薪的董、監事的津貼由勞務報酬、委員會津貼和會議補助三部分構成及分別的標準。

相反,在一些涉及到商業機密的地方,銀行本可以采取模糊一點的技術,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在披露十大客戶貸款資料時,采取了比較模糊處理的辦法,只說到了所屬行業、金額和占比,但將客戶的具體名字隱去。這應當是被允許的。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2007年修訂)》第五條:“由于商業秘密等特殊原因導致本準則規定的某些信息確實不便披露的,公司可向證券交易所申請豁免,經證券交易所批準后,可以不予披露?!钡駥幉ㄣy行這樣的公司卻將客戶的名稱披露了。

企業社會責任進入披露視野

早在2006年6月,浦發銀行就作為國內商業銀行中的第一家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詳細說明自身在保護環境、扶貧賑災、關懷弱勢群體、支持文教衛生體育事業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2007年,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工商銀行也將在2008年首次報告。在年報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都比較詳細地提到了本行在2007年為承擔社會責任做了哪些主要的工作。不知為什么最早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浦發銀行雖在第十一節《重要事項》中提了一段,但看不出具體在哪些方面做了什么。深圳發展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則完全沒有提及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

從披露社會責任的銀行我們可以看到,各家銀行都在追求業績增長,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相繼把社會責任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在履行經濟責任之外,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致力于公益事業。交通銀行在2007年8月28日在董事會中專門設立了社會責任委員會,以擬定社會責任戰略和政策,對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并根據董事會的授權審批對外捐贈等事宜。這應當是境內首家成立社會責任委員會的公司。

總之,及時、全面、準確的披露年報是作為公眾銀行監管和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更是樹立銀行品牌的良好機會。任何對投資者應該知曉的信息進行模糊處理的辦法將有損銀行的聲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要付出代價。相反,充分利用好年報,在規定動作之外做一些自選動作,讓信息披露更為詳盡一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投資者關系,獲得更好的市場評價和公眾認同。

從年報看銀行業趨勢

隨著2006年底中國銀行業對外全面開放,中國銀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2007年雖只是一個開始,但銀行業的一些發展趨勢已經顯現:一是以加強風險管理、優化組織結構、強化業務管理線職能和流程建設為目的機構及管理體制改革此起彼伏,二是同戰略投資者在業務上的合作向廣泛化和縱深化發展。

組織架構調整

從年報可以看出,2007年上市銀行的組織架構改革風生水起,各行都在為迎接銀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做自我調整,取長補短,積聚力量。綜合來看,機構改革基本上分為集中加強風險管理和流程銀行建設兩個方面。

就加強風險管理而言,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和浦發銀行都有明顯的舉措,具體如表1所示:

為了更好的面向市場,提高效率,建設流程銀行,推進會計與營運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核心業務處理的前后臺分離,后臺業務處理職能逐步向上集中,也提上了大多數上市銀行的改革日程。中國工商銀行與南京銀行均在深入推進管理扁平化改革;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南京銀行或成立專門的產品事業部,或按照業務條線設立團隊,向專業化銷售、專業化管理和專業化評審的方向大踏步前進。

中國工商銀行,將股份制改革辦公室改建為戰略管理與投資者關系部;組建產品創新管理部,優化產品管理與業務創新流程。積極拓展新業務領域,工商銀行專門成立金融期貨結算中心,積極申請金融期貨特別結算會員資格。到2007年末,直屬分行和二級分行均已著手開展扁平化改革。

中國民生銀行的年報披露了公司金融事業部改革,介紹了總體思路、整體目標和愿景、改革步驟和機構調整情況。中國民生銀行的事業部制改革既為投資者所關注,也為業內所重視。根據介紹,中國民生按照公司化運作理念,對公司金融主要產品線和行業客戶線實施事業部制度,以做強主要的利潤增長點,提升公司價值,以努力辦成本土一流的公司金融銀行。2007年,中國民生銀行已完成貿易金融部、金融市場部三個產品部門和地產、能源、交通、治金、工商企業五個客戶部門的事業部改革。

興業銀行則穩步推進組織體系變革,探索建立企業金融、財富管理業務板塊管理總部,進一步強化業務條線的統籌管理能力。深入推進分行零售事業部制改革,逐步完善全行零售銀行管理體系。繼續有序實施業務流程再造。

中信銀行則按準事業部制模式,推進了信用卡中心、投資銀行中心、汽車金融中心、私人銀行中心、托管中心的建設來優化前臺組織架構。同時正式啟動會計記賬中心,將會計后臺業務集中處理。

中國建設銀行則穩步推進會計與營運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核心業務處理的前后臺分離,后臺業務處理職能逐步向上。

與戰略投資者的合作更加深入

截至2007年底,除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之外,其他各行均已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隨著交流與互信加深,各大型國有上市銀行以及中信銀行、交行同戰略投資者在業務方面的合作均向廣泛化和縱深方向發展,并主要集中在風險管理、技術支持、人力資源管理和員工培訓等方面。如表2所示:

相比較而言,華夏、浦發、興業等銀行同戰略投資者的合作領域則僅限于某些具體產品,稍顯狹窄,尚待加強。

從年報看銀行發展戰略

除銀行業發展的一些共同趨勢,根據年報和其他來源的信息,上市銀行各自的主要發展戰略也都顯現出來??傮w上可分為三類:大型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加快綜合化、國際化經營步伐;中小股份制銀行正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加快網點布局速度;城市商業銀行則在加緊跨區域布局。

大型國有銀行和較大規模的股份制銀行直指綜合化、國際化經營

2007年,各大銀行均邁開了綜合化經營步伐,在向新業務領域推進方面你方唱罷我登場。

中國銀行于2006年底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中銀航空租賃私人有限公司”,又在2008年1月,與貝萊德投資管理(英國)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嘗到了綜合經營的甜頭,2007年投資銀行、直接投資、保險、租賃、基金等業務板塊對全行稅前利潤的貢獻度由上年的7.45%提高到11.14%。中國工商銀行緊隨其后,成立工銀租賃,使境內的業務從基金擴展到租賃業務。交通銀行則相繼投資設立了交銀國信和交銀租賃。中國建設銀行和美國銀行也共同發起設立建信金融租賃。中國民生銀行于2008年4月初成立民生金融租賃公司,另外,成立民生加銀基金公司、投資陜西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也使得民生的業務擴大到基金和信托領域。中信銀行則充分利用中信集團的綜合金融平臺謀求競爭優勢,與中信系統的證券公司推進客戶資源共享,與中信證券、中信信托、中信基金和信誠保險開展交叉設計和交叉銷售。浦發銀行則利用上海國際金融集團的平臺有著與中信類似的追求。

在國際化方面,工商銀行的布局尤其引人注目:收購印尼Halim銀行,順利實現工銀莫斯科的開業,通過了收購南非標準20%股權和收購澳門誠興銀行79.93%股權的相關議案。此外,申設美國紐約分行、中東地區迪拜子銀行、多哈分行和澳大利亞悉尼分行的工作也已經獲得中國銀監會的批準,其中多合分行已在2008年1月31日獲得當地監管部門的批準。截至2007年末,工行已經將境外營業機構延伸至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分支機構總數112家,與122個國家和地區的1,349家銀行建立了行關系,境外網絡已具規模。

交通銀行海外機構戰略布局也在加快,法蘭克福分行和澳門分行已分別于2007年10月11正式對外營業,海外分行數達到7家,海外資產177.71美元,比上年度增長23.67%,實現利潤總額1.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5%。招商銀行在紐約設立分行的申請獲美聯儲批準,目前紐約分行正在籌建中。建設銀行則收購了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全部股權,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建銀亞洲,對在香港的機構及資源進行了有效整合,在香港地區形成了以香港分行、建行亞洲、建銀國際為經營機構,業務覆蓋批發銀行、零售銀行、投資銀行三大業務領域的全面金融服務提供商。民生銀行也計劃進入美國市場,投資聯合銀行控股公司(美國)的工作正在等待相關監管機構批復。

加大基礎建設投入――中小股份制銀行的選擇

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增長速度顯然快于大型商業銀行(見表4)。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的增速超過了40%,即使是增速最慢的中國民生銀行也達到了26.9%,超過了大型銀行中最快的交通銀行。隨著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上市,其網點優勢變得非常明顯,所以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有著盡快做大規模的沖動。于是中小股份制銀行選擇了把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加強網點和渠道建設以及加快人才儲備作為發展的主題。

中小企業與跨區域經營――三上市城商行的主題

南京、寧波、北京銀行三家城商行都是在去年上市的。從他們公布的年報來看,這些已經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一方面將跨區域經營作為發展重點之一,另一方面仍然將中小企業作為主要目標??鐓^域經營的思路都已經在2007年明顯體現出來:北京銀行上海分行正式開業,天津地區首家異地支行設立,西安分行籌建申報工作也已經完成;南京銀行泰州分行于2007年2月正式開業,邁出跨區域經營的第一步,2007年12月,上海分行正式獲準籌建;寧波銀行則把上海作為向外擴張的第一站。據悉,在杭州、南京設立分行也已經被寫入寧波銀行2008年的發展計劃。寧波銀行于2007年新開設上海分行,同時在寧波地區新設支行3家,使機構網點總數達72家。在2008年的計劃中,寧波銀行要“做好跨區域發展和營業網點的規劃,穩步推進跨區域發展戰略,繼續強化對寧波本地重點經濟建設鄉鎮的網點配置,加快營業網點布局?!蹦暇┿y行也有類似的表述:“加快跨區域經營的步伐”。

在業務結構中,這些銀行仍然將中小企業作為主要的客戶對象。南京銀行在2008年的對策中,提到強化小企業和個人貸款所占的比重。寧波銀行則繼續發展小企業授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