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文化探索范文
時間:2023-06-22 09:5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語言文化探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無線網絡五維規劃分析與研究
為有效解決網絡規模快速增長下的投資準確性問題,推動移動網發展模式由數量規劃模型向效益規劃模型轉變,提出了五維優選方案。數量規劃模型是以規劃網絡的覆蓋為基礎,對存在弱區進行總體分析,對整網進行全面的規劃,提出弱區補盲方案;以工期建設為依據,進行全網站點建設,拉動整體逐步提升。從形象上講類似于漫山的植樹造林,此方式適合在網絡建設的初期,網絡覆蓋整體薄弱的階段。效益規劃模型是以多網摸查為基礎,對網絡競爭力、市場潛力等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網絡提升方案。
其特點是以項目制推進的方式,集中資源,打造局部趕超競爭對手區域,提高區域市場競爭力。類似于在一片區域精心打造一個小花園,此方式適合在網絡已實現基本覆蓋,投資效益高原法則逐步顯現的中期階段。
數量與效益規劃模型對比如表1所示實施流程:步驟一:在投資方向優選之前,必須先將整體規劃區域分解若干微網格,并建立投資備選數據庫,稱之為“規劃池”;步驟二:采用加權算法,得到每個微網格的投資優先值;投資優先值=∑(Ki×Ci)C為各維度統計值,K為各維度權值,i=1,2,3……步驟三:根據每個網格的五維分析情況,制定不同的策略;步驟四:針對微網格投資優先值較高的網絡,從“規劃池”內撈取此網格內的規劃站點優先考慮,形成本期投資計劃;步驟五:根據實施后的效果觀察,對各加權系數進行本地化修正,實現分析方法的校正完善。
規劃池的建立
根據地形地貌特征,將整體規劃區域分解若干微網格,對每個微網格進行多網摸查,并統計分析其內部的人口數量、話務量等信息。對網絡競爭力不足的區域進行新站規劃查勘,并將以上信息匯總成表,形成規劃庫。微網格的劃分不宜過大,一般以10個站點左右為宜,尤其要注意環境的獨立性,應以完整的一個(或者幾個相關)住宅區、城中村、工業區等定義為一個微網格。規劃池建立流程如圖2所示。
五維規劃分析與研究
(1)維度一:前期投資效益比
前期投資效益比是指上一期工程后,各微網格新增效益與成本的比值,從歷史數據角度評估投資效益的有效性。微網格該項指標越高越需優先投資,如業務下滑,該指標可能出現負值。其中,新增效益值為微網格整體語音、數據等業務提升產生的收入增量;新增成本為建設成本、物業租賃、運維等成本的總和。前期投資效益比數據采集于網建、運維以及市場部門。
(2)維度二:區分單站經營任務比
區分單站經營任務比是指當年各區分的經營任務和現網物理站點數量的比值,對經營任務重點區域優先資源保障。微網格該項指標越高越需優先投資。區分單站經營任務比數據采集于市場、銷售以及運維部門。
(3)維度三:網絡競爭力情況
網絡競爭力情況是指規劃網絡和其他運營商網絡覆蓋、質量的差異,通過新增投資彌補網絡差距或者拉大網絡優勢,保有存量用戶,發展增量用戶。微網格該項指標越低越需優先投資。網絡競爭力情況數據采集于網優部門。評估網絡之間的差異有多種方法,比較簡便可行的是測試做差法,如圖3所示。
(4)維度四:微網格業務拓展計劃
微網格業務拓展計劃是指各區分對所轄區域內,微網格業務增長比例的預估計劃,對區分重點發展區域優先資源保障。微網格該項指標越高越需優先投資。微網格業務拓展計劃數據采集于市場、銷售、區分公司等業務部門。
(5)維度五:市場潛力分析
市場潛力分析是指各微網格內業務發展潛力與現網業務量的比例,對具有潛力的區域優先資源保障,爭奪其他運營商存量用戶。微網格該項指標越高越需優先投資。業務發展潛力評估可以采用區域內人口數量或者其他運營商業務量來模擬,數據采集于市場或網優規劃部門。
投資經營策略細分
網格規劃首要解決問題便是提升資源有效投放,將功能型網絡轉變為效益網絡。網格式規劃的核心思路為:以市場潛力與網絡競爭力兩個緯度,將網格分為四個象限,如圖4所示。然后針對這四個象限屬性,對每一類網格分別制定有針對性的規劃方案。五維法中“前期投資效益比”、“區分單站經營任務比”為統計維度,“網絡競爭力情況”、“微網格業務拓展計劃”、“市場潛力分析”為特征維度,依據特征維度的不同情況,對于不同微網格應采取不同的網絡提升或者市場拓展策略,以保證效益效率最佳化。典型微網格處理策略如表2所示:
形成投資優選計劃表
以五維分析結果為基礎,確定網絡優先提升的微網格后,從“規劃池”中篩選相關站點,形成投資計劃表并加以建設實施。以此循環,網絡部門不斷向業務部門輸出優質網格,反哺市場,拉動業務發展。
后評估和加權校正
工程完成后,在經過3~6個月的市場培養期之后,對優化微網格的整體業務變化情況進行后評估,計算當期投資效益比,作為下期工程重要的考量維度之一。同時,結合業務發展目標的達成情況,對各維度的權值進行修正完成,使得在下期投資中,目標達成情況好、業務發展迅速的區域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側重。
篇2
一、網絡語言的概述
要了解人們為何會受到網絡文化背景的如此嚴重侵蝕,首先應該了解到什么是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覆蓋于傳統媒介而誕生的受年輕人追捧的語言表達方式。它以簡短、生動、形象的形式存在,它發展快速,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網絡語言不僅僅生動簡潔,它還利用了英語簡寫、符號、表情以及數字來表達,以本身獨立特性為標識而存在的語言形式,起到了易懂好記的目的,起初是網友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以及發展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
1、網絡語言的含義:在網絡時代的發展下形成的一種被人群使用的特殊語言,根據不同的文化而獨立創造的一種語言形式。
2、網絡語言的特征:網絡語言簡單易懂是他的招牌,也是容易被接受的重要原因。
二、 網絡文化對日常用語的影響
網絡語言是當代社會潮流的一種代表,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奠定了網絡語言在當代社會的地位。由于網絡語言導致傳統語言的簡寫化,使得當代年輕人常用網絡語言來表達心境,而傳統語言的發展由于網絡語言的發展受到了阻礙。現代社會的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簡單明了的網絡語言,自然而然的不使用傳統語言。這樣持續發展下去將導致當代年輕人對傳統語言失去興趣,對傳統語言的淡漠,甚至導致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傳統語言將逐漸淡出我們生活,從而使得語言文化遺產的丟失。
三、 網絡文化促進漢語變異
語言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是我們進行交流的工具。同一種語言,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不同的交流對象以及環境、心境等情緒上的不同而引起語言形式、表達的意思以及結構上的變化。具有相同社會特征的人在不同或者相同的社會環境中使用的同一種語言所發生變化的這種現象,我們把它稱之為語言變異。語言變異所帶來的價值真正體現在不同的環境中,選擇不同的語言方式來述說著內心的真實想法。作為交流工具的語言,是人類最原始、最早出現的交流手段。為了達到明顯效果的交際目的,語言在使用中,根據不同使用的人、不同使用的環境出現各種變異的形式存在。而現代社會中,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友們為適應網絡這個虛擬社會的存在,在網絡文化背景的驅使下,現代漢語以及各國語種在詞匯、語法等方面發生了種種變異,促使了網絡語言的興起。
以下就探討一下關于語法和詞性的變異:
(一)語法的變異
語法具有抽象的性質,同時也具有極大的穩固性。所以簡單的網絡語言導致人們在上網的同時不會特別注重漢語言的拼音和語法,反而更加注重文字本身或者文字后面字符、表情所代表的含義,所以在網絡上你會經常看見多數不符合基本語法的詞匯和語句的出現,隨意搭配的語句,字詞前后順序顛倒,長時間出現這種情況后,慢慢就會被大眾所接受,形成特殊存在的新的語言。而這種語言的模式也是有規律的,大多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任意省略形容詞,剩下表達重點的詞匯組合成語句:因為人們在使用電腦交流時利用鍵盤進行錄入信息,人們的文字與思維有一定的時間偏差,打字的速度與說話的速度不能達到同步進行,為了彌補這種情況的出現,適應網絡交流的快節奏,提高效率,提高信息量,在文字的形容上就出現了不符合語言的省略現象。
2、任意構詞和創造新類型的詞句:網絡信息量是十分龐大的,網友們可以進行大量信息的閱讀,也提供很多有用的資料,加上網絡上本身的自由度較高,隨意而得的新型詞語就常常出現。還相繼出現一些外來的,完全可以使用漢語言來表達的英語詞匯,為了省略而使用英語的發音來代替漢語言的含義,例如:“我的e家”,這不僅僅是網友們的專屬,也漸漸為各種電視、廣告的使用。
3、活用詞語:大本文轉自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51,51,51);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
4、語法的變異:網絡語言同時也是彰顯年輕人個性的一種手段,甚至還出現狀語后置等口誤,比如周星馳的經典臺詞“我走先”。
(二)詞性的變異
在網絡文化的背景下,現代漢語詞匯的形式打破了傳統以漢字為主的現象,出現了漢語拼音化和諧音化。
1、詞語拼音化:為了達到簡潔的交流的目的,利用英語的縮寫,出現了利用簡單的拼音的字母——也就是漢語拼音的縮寫詞。較為常用的有:“mm”代表“妹妹”、“gg”代表“哥哥”等生活常用語言的轉變。
2、詞語的諧音化:詞語的諧音化是指網民在用拼音輸入法的時候,將字與老詞匯產生的一類詞。如:“大俠”既稱“大蝦”又稱“老鳥”,“醬紫”代表“這樣子”的意思,常使用的大多數女性網友,不僅用“醬紫”代表網絡語言,同時也帶有撒嬌語氣的意思。
總結:
受到網絡時代的侵襲,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創造了突破傳統束縛與觀念的網絡語言。網絡語言的新潮雖然同時也提高了人與人的交流速度和效率,但漢語言在詞匯、語用、語法等三個不同層次的變異是語言演變、發展的結果,符合了網友這一特殊人群的交流需求,這種變異豐富了言語,更完善了服務社會,但如果網絡語言不斷發揚壯大,我們本身傳統的漢語言極有可能被網絡語言所代替,這并不是一種好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杜文倩.網絡文化背景下漢語言的變異探析[J].學術探索,2012,(2):143-145.
[2] 孫向華.網絡文化背景下漢語言的變異探析[J].新疆社會科學(漢文版),2011,(1):102-107.
[3] 屠家洵.網絡文化背景下漢語言的變異探析[J].群文天地,2012,(2):93-94.
篇3
【關鍵詞】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語言;動機;社會心理。
【作者簡介】李美霞,文學博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語篇語言學、
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研究。
黃文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
與應用語言學。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系列簡潔、新穎的網絡語言應運而生。于根元說:網絡語言是指“網上通用的語言,相對于日常的交際語言。是一種新的媒體語言,是一種新的語體。”可以說,網絡語言是指在網絡上流行的,有其獨有的詞匯語法表述形式,其生成和理解依賴于特定的社會心理環境的一種語言。
自從網絡語言興起至今,網絡語言已經成為語言研究的另一個熱點。研究者們從不同的方面對網絡語言進行了探索,如背景分析,構成成分分析,詞匯、句法結構特點分析等。這些研究揭示了網絡語言產生、發展的緣由,同時也剖析了網絡語言所具有的獨特性。但是,這些研究主要是從語言本體出發,還沒有以更高、更廣的視野來審視這一語言現象。近年來許多研究者也將研究目光投向了網絡語言及社會心理環境這一話題上。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針對的是中學生和大學生。本文以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為對象,從社會心理視角出發,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得到數據,基于數據對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特點及動機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研究旨在揭示:一是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使用網絡語言的真實情況;二是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語言使用的社會心理動機。
二、研究方法論
1.研究的問題。(1)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使用網絡語言的現狀如何?(2)影響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語言使用的社會心理因素有哪些?如何從社會心理視角闡釋這一現象?
2.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共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第一次主要是關于10個選擇題的問卷,共發放問卷120份,涉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48份)、德語(14份)、法語(17份)、俄語(20份)、日語(21份)五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第二次是關于影響網絡語言使用的社會心理原因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16份。由于專業限制,兩次調查的對象均為女生,所以無法從性別差異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
3.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網絡及網絡語言使用現狀分析。(1)使用網絡情況調查。問題1:你每天花多長時間上網?問題2:你上網做什么:學習、信息交流、娛樂或其他?
調查發現,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上網時間每天3-5小時不等,但幾乎所有被調查者每天都花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上網。她們上網主要是進行網上信息交流,其次是學習和娛樂。這說明,網絡是她們進行信息交流,發表個人意見、觀點并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
(2)對待網絡語言的態度。問題3:你對網絡語言的態度:(a)認同;(b)不認同;(c)持中立態度?為什么?
調查顯示,持認同及中立態度的同學占多數。認同的意見大體分為四類:一是網絡語言富有趣味性;二是使用網絡語言是為了娛樂;三是使用網絡語言是一種趨勢;四是網絡語言代表著一種青年文化。不認同的意見分為兩類:一是網絡語言沖擊傳統文化;二是網絡語言大多違背語法規范。中立的意見分為三類:一是網絡語言是把雙刃劍;二是網絡語言只是一種語言現象而已;三是存在即合理,不排斥使用。
(3)網絡語言使用情況及對網絡語言的了解程度。
問題4:你平時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網絡語言?
A. 用QQ, MSN 聊天時 B. 看帖子、發微博時 C. 辦公寫作時 D. 其他
問題5:你對網絡語言的了解程度是:
A. 完全不懂 B. 一看就懂 C. 有些懂有些不懂
對于問題4,大多數學生的問答是,她們在上網聊天、留言時會用到網絡語言。她們的解釋是:網上聊天對象基本是同齡人,對比較流行的網絡用語都了解,而看帖子、發微博時用一些網絡用語顯得“很潮”,效果不同。在辦公寫作時極少用網絡語言,但只要大家能理解也會用。有同學表示,平時生活中,如與朋友交談、購物等,也會用到網絡語言。
對于問題5,高達76%的學生對網絡語言一知半解。根據訪談發現其中的緣由是:一是有的網絡流行語有其產生的現實背景或原因,缺乏對網絡語言產生根源的了解就無法明白網絡語言的意義;二是有的網絡流行語為了達到特定語義、語音效果,與傳統語法的表達結構完全不同,這導致了她們對網絡語言語法結構產生了困惑;三是有的網絡流行語是舊詞新解、新用法,有的是表達方式特殊,如用數字、外語或新造字,這些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
(4)對網絡語言流行原因、好處、壞處以及網絡語言是否最終能融入大眾語言體系的評價
問題6:你認為網絡語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A. 言簡意賅,符合現代快節奏生活
B. 趣味橫生、十分幽默詼諧
C. 時尚前衛是新時代的標志
D. 靈活多變可表達不同情感
E. 張揚個性以引起別人重視
F. 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
問題7:你認為使用網絡語言的好處是什么?
A. 使消息傳播更加簡潔生動
B. 豐富語言表達
C. 提高交流效率,使語言表達簡單化
D. 使網絡生活趣味化
E. 其他
問題 8:你認為使用網絡語言的壞處是什么?
A. 沖擊傳統中國語言,打破原有的語言規范
B. 加深與長輩間的代溝
C. 容易誤導青少年的語言學習,形成錯誤的表達
D. 混亂網絡環境
篇4
一、網絡語言的特點
1.1 網絡語言的定義
在于根元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對“網絡語言”有如下定義:“‘網語’是互聯網的產物。在網絡日益普及的虛擬空間里,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應該與現實生活中的表達習慣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創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憤怒和不懂的‘網語’。大部分‘網語’是網民為提高輸入速度,對一些漢語和英語詞匯進行改造,對文字、圖片、符號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規范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看,‘網語’中的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會出現一些怪字、錯字、別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網絡中,它卻是深受網民喜愛的正宗語言。”
1.2 網絡語言的種類與個性
如今的網絡語言種類也頗多:有字母型(如orz、omg、gf),數字型(如v587、7878),外文諧音型(如粉絲、趴體),中文諧音型(如童鞋、美眉、大蝦),符號型(如%>_<%、:-D、o(∩_∩)o),以及可謂之天馬行空的創造型(如東東、沙發、拍磚)。
那么,網絡語言緣何如此火爆呢?首先,網絡語言相比正常的詞匯更簡潔明了,提高了雙方的交流效率,同時也可以節省上網的時間;再者,我國的網民絕大多數均為青少年,年輕人特立獨行、追求時尚、崇尚創新的特性就表露無遺,他們尋求張揚的個性,渴望被關注,因此對好玩的事物有很大興趣,這時候網絡語言便應運而生,被網友們看作潮人的象征;其三,普通的語言詞匯是沒有聲音的,太過刻板的形式難免會讓人感到索然無味,而網絡語言生動形象,使用起來也增加了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聊天的樂趣。
1.3 網絡語言的發展前景
“2010年11月10日,網絡語‘給力’一詞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網友驚呼‘太給力了’。從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語,網絡語言越來越被大眾接納。網友把這一事件看成是網絡語言被認可的一個大事件,更有網友提出:報紙給力能否帶動網絡語言‘轉正’。”此外,大量的網絡語言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央視春晚也締造了諸多引領潮流的網絡語言,不知是網語成就了春晚,還是春晚成就了網語。總之,這個收視群體過億的大舞臺無疑為網絡語言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其發展之迅猛足以讓我們咋舌。
既然,網絡語言如今大行其道,那它究竟能不能“轉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室助理研究員張鐵文認為:“網絡語言能否被收錄還要經歷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新詞的誕生更多的是靠約定俗成,大家共同認可,它就有生命力,《現代漢語詞典》要收錄的也就是這一部分新詞。現在詞典室正在編纂一部《新詞詞典》,一些網絡語言,比如‘菜鳥’、‘大蝦’、‘灌水’之類能夠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將被收錄進來。”
二、網絡語言的積極影響
中國的網絡語言從出現的那天起,就注定了要充滿爭議,其張揚的個性與蝗蟲般的傳播一步步地挑戰著傳統語言的權威。這是一場語言的革命。那么,具有粗枯拉朽之勢的網絡語言對于中國語言學有哪些正面影響呢?
2.1 新學科的誕生
傳統意義上的廣義語言學包括普通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共時語言學、歷時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類型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等,而今,這個大家庭又多了一位新成員。“2000年,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其《一門嶄新的語言學科――網絡語言學》一文中,首次對網絡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務、學科屬性和定位問題等作了精辟闡述;此后,網絡語言學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
語言學作為一門十分古老的學科,是我們用來研究中國文化,探究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有著重大的人文價值。而今,網絡語言的蓬勃發展促成了“網絡語言學”這一新興學科的誕生,無意中推動了中國語言學乃至世界語言學的發展,語言學的研究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
2.2 促進漢語言的發展
網絡上流傳的《網絡語言大全》收集了幾年來在青少年間廣泛使用的上百個網絡詞匯,它們包括論壇日常用語、中文縮寫、英文縮寫、音譯術語、動漫術語、耽美術語、經典回復、數字諧音等。而這幾百個詞匯無異于為漢語言又注入了可觀的新鮮血液。
2.3 網絡語言的不可替代性
接下來,我將舉例說明網絡語言的不可替代性。
首先,有些網絡語言的含義無法用傳統語言所代替。例如:“甄體”、“元芳你怎么看”、“杜甫很忙”、“我爸是李剛”等。他們本身代表著一些網絡熱點和社會問題,所具有的含義比較深遠,而這并非傳統語言一兩句能夠解釋得清的,這些“專有名詞”便是最好的信息傳遞者。
其次,某些網絡語言的意境無法通過傳統語言來傳達。時下“高富帥”“白富美”“絲”等詞匯在網絡上出現頻率極高,如若用傳統語言來表達,無非就是“又高又有錢的帥哥”“又白又有錢的美女”“又矮又搓的窮光蛋”。解釋倒是解釋得清了,但是真正使用時就出現了問題。“隔壁班的XXX是個高富帥,他的女朋友是個白富美”是不是真的要說成“隔壁班的XXX是個又高又有錢的帥哥,他的女朋友是個又白又有錢的美女”?這種用法顯然不能得到人們的認同。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相當數量的網絡語言確實擁有著不可替代性,正是這些不可替代的網絡詞匯賦予了我們對漢語言、對生活、對社會新的認知。
三、網絡語言的消極影響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的產生都存在著利與弊,網絡語言也不例外。
3.1 網絡語言的不規范性
如果說那些描繪風花雪月的唐詩宋詞是陽春白雪的話,相對之,網絡語言無疑就是庸俗低劣的下里巴人。無法否認的是,一些網絡語言的確存在著諸如錯別字、表達不規范的問題,甚至可以說“不規范”恰恰是網絡語言之所以興盛的一大原因,它代表著青少年的叛逆與不羈,一些人通過這些網絡語言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慨,其格調自然無法與傳統詩詞來媲美。令許多家長和專家擔憂的是,過多使用這種“不規范”的網絡語言有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語言能力,使其養成不使用規范字和規范表達的壞習慣,對語言學習造成不良引導。
3.2 網絡語言的低俗性
我們知道,相當一部分的網絡語言來自于日本漫畫,而有些漫畫的術語則顯得并不是十分健康,一些詞匯更是包含性暗示和暴力色彩,這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勢必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如今,微博、人人網、貼吧、論壇等交際社區越來越多地涌現出來,致使網絡上頻現罵戰,某些富有攻擊性的話語簡直不堪入耳,而這卻有著愈演愈烈之勢,不得不讓人大呼道德之淪喪。
結合前面的論述,我們不難看出網絡語言的產生是人類與社會的碰撞,是傳統語言與新興語言的碰撞。網絡語言一步步探索出新的大陸,為語言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賦予了新的活力,同時它又存在著黑暗的一面,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其消極因子,網絡語言很有可能成為漢語言的一顆毒瘤。所以,希望有關機構能早日出臺對網絡語言的管理辦法,廣大青少年也能夠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認真辨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篇5
一.何為課堂語言及其重要性
陳利平教授所著《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課堂語言》一書對教師課堂語言定義為:教師課堂語言分為導語、提問語、講析語、結語和應變語五大主題。優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如春風化雨,常常能使學生如沐春風,獲益匪淺。從根本上講,課堂語言是一種智慧,一種激情,一種文化,而不是單純的技能或技巧。它是教師人生感悟、社會歷練、求索研究、探索創新之后對人生、對社會、對語言、對教學感知集成后的一種新境界的言語行為。
二.語文老師的課堂語言與時俱進的必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讓學生們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當引以為榮的事。”要“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親其師”是最有效的辦法,要做到“信其道”,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你語言的魅力從而讓學生感受你的魅力。如果這時候你說的話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溝通起來就有了代溝,有代溝的溝通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隨著現代學生知識面的加寬,以及學科內容的相互滲透,課堂上的內容往往會引起他們對跨學科或課外知識的聯想,并在課堂上向教師質疑。比如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所涉及的歷史、政治問題;現代文中的議論文、說明文所涉及的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數學等問題。這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你那圈“智慧光環”,認真而力求準確地應付類似的每一個問題,這樣不僅樹立起了形象,而且讓學生覺得上這節課的同時可以學到課外的東西,以加強對45分鐘課堂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則需教師們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修養。并用利于學生溝通的語言在課堂上表現出來。作為一個教師,其課堂語言僅具高度知識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夠的,若遇到“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的情形,原本預期的效果便于無形中大大削弱了。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便只有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與時俱進的、具有新鮮感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三.語文老師的課堂語言如何做到與時俱進
(一)從讀書中豐富自己的語言:讀萬卷書,知識豐,思維強,語言活。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同理,“讀書破萬卷,張口也有神。”一般說來,語言技巧高超的人也是讀書多的人,比如很多出色的演講家(當然,也有多讀書而短于口頭表達者,但其可能長于書面語言)即如此。筆者認為,經典作家的論著是學習語言藝術的寶庫。他們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也是運用語言的大師。從經典作家的論著中,我們不僅能夠掌握認識和分析世界的思想武器――認識論和方法論,而且能夠學習到如何把抽象的道理表達得明白曉暢。
從讀書中學習語言,還應該從中外文藝著作中汲取語言藝術的精華,如詩歌,小說,戲劇等。毫無疑問,如果一個語文老師閱讀了莎士比亞的大量戲劇,那他的課堂語言必然不會呆板凝滯,枯燥單調;如果熟悉老舍的小說風格,那他的語言可能會變得含蓄深刻,簡潔銳利;如果他熟知屠格涅夫的作品,他的語言就可能明凈和諧、優美寧靜起來。
至于詩歌,包括古詩,古詞,新詩的閱讀,可以使我們課堂語言的內在節奏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二)緊跟時代步伐,留心語言隨著時代變遷發生的變化。這不能不談到最近幾年到處流行的網絡語言。它的興起是人們始料未及的。MM、菜鳥、恐龍、粉絲、BT……這些俏皮的網語一下子得到許多年輕人的認同。最近,網語已經“跳”出了網絡,開始頻頻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亮相,并在日記、作文中現身。網語泛化是漢語言生機勃勃的表現,還是對漢語言的惡搞和污染?對此的爭議一直不停。2006年5月,教育部、國家語委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對網絡用語作了專門介紹,認為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網絡語言,網絡語言將向什么方向發展,它將會給母語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是必須面對和關注的現實問題。一些語文教師認為,五花八門的網絡語源自一些網民游戲人生、標新立異等心理支配下的產物,充其量只能在網絡論壇中鼓搗和折騰,只能低頻率地存在于論壇這個狹小的范圍里。但也有不少人對網絡語言的立法禁用嗤之以鼻,認為這有些矯枉過正。其實,所謂漢語的“純潔”本就是個相對概念。今日的漢語相對于古漢語來說早已“純潔”不再。20世紀初,促使一批新詞新語出現,增強了漢語的生命力;而21世紀的網絡時代,應該是一個更為開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時代。他們認為,語言是活的、變化的、一直處于發展中的,從語言并非一成不變的發展規律來看,網絡語言的興起是必然的。漢語有其廣博的包容性,網絡語言帶來的沖擊不僅不會觸及漢語根本,反而會為其注入新的活力,更加豐富漢語的語言詞匯。上海大學教授李白堅認為,我們大可不必視網絡語言為洪水猛獸,但也不應對其聽之任之。首先我們應該采取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好辦法,重視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結構美、節奏美和音韻美的興趣;其次老師們應主動知曉網絡語言,在魚龍混雜的網絡詞匯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甄別,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創意的健康的網絡語言。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后,自然會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畢竟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這個網絡時代的反映。由此可見,語文老師能在課堂上適當使用網絡語言也未嘗不可。畢竟,語言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文化。比如,前段時間流行:“你懂的”這句話,我在上語文課時,就會拿來用,學生們往往會對此報之會心一笑。課堂氣氛馬上隨之生動起來。
(三)電視、廣播等宣傳媒體的介入,西方文化通過這些媒體領域的漸漸“入侵”等。隨著西方文化通過媒體領域的漸漸“入侵”,語言幽默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教師在授課中,往往可以根據教學進程,根據學生的情緒、反應,隨機應變地穿插一些零碎卻生動幽默的插話。這種“碎語”往往可以調節教學節奏,輕松課堂氣氛,也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如:在上作文課講到開頭結尾的重要性時,按照我們往常的習慣,就會用“鳳頭”、“豹尾”來形容。可是,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幾個真正見過“鳳凰”、“豹子”?更別說欣賞、領會到它們的美麗和有力了。所以,我改用說“韓國美女”。學生馬上就想到了“美麗”“驚艷”等詞語。也馬上知道了,作文是需要雕琢的,尤其是開頭結尾。在講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時,關于文言實詞的理解,我說不能望文生義時,就講了最近網絡上有人開始把現代語“翻譯”成文言文,比如:網絡流行語:“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翻譯成文言文就是:“富賈,可為吾友乎?”還有,比如網絡語“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翻譯成文言文就是“寡人與眾愛卿皆瞠目結舌”此新鮮詞匯一出,既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又使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鞏固了舊知識。這個例子顯示了與時俱進的課堂語言在教學中發揮的神奇作用。可以說,生動的課堂是離不開老師生動的課堂語言的。課堂語言的科學、合理、精彩與否直接決定著知識傳授的到位程度,能力滲透的程度高低,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否。決非僅僅讓學生愿不愿意聽的簡單問題。
(四)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課堂語言水平。作為一名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課堂語言水平,還是一要學習,二要實踐。前者是借鑒,為我所用;后者是創造,自我提高。學習老教師的語言藝術,老教師在課堂語言的多與少,廣與精,深與淺,靜和動的辯證關系的把握上歷經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是我們學習的最好素材。當然學習不僅僅是模仿,但有時模仿確實是學習中關鍵的一步。試想,如果連模仿的能力尚未具備,何能奢談創造自己獨有的模式?正如我們反對“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可事實是,要想克服滿堂灌,必須首先了解和熟悉滿堂灌才行。模仿更不是照搬,切忌邯鄲學步。
向學生學習是為人師者容易忽略和漠視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最少現成模式的束縛,具備活潑性和創造性,勇于向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語言風格上能夠貼近時代。
更為常見的是時時處處在生活中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生活就是工作的延伸,點點滴滴都能從某個方面促進教學語言的改善。向廣播、電視、電影學習語言,學習轉折、停頓、懸念、包袱等等。
綜上所述,語文老師的課堂語言的與時俱進是科學和藝術發展的必然,它關系著教學活動的成敗。提高語文老師的課堂語言水平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課堂語言,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提高課堂實效。
參考書目:
1.《2011語文課程標準》.
2.《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卷)》.
3.《朱作仁學科教學研究文存》(1993年版).
4.《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演講學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但是作為語言文字工作窗口的新聞傳媒,在使用新語言時,由于對語言規范化重視不夠,新聞語言的失范現象愈來愈嚴重,不加消化地盲目吸收網絡語言和外來詞語,濫用方言詞語,任意生造詞語、篡改成語等,嚴重地影響了語言文字的規范。
每種新文化的興起都會帶來一些新的詞匯。著名的社會語言學家陳原先生曾說:“社會生活中任何變化,哪怕是最微小的變化,都會或多或少地在語言,主要在語匯中有所反映,因為語言是社會生活所賴以進行交際活動的最重要的交際手段。”
不濫用網絡語言。網絡媒體的崛起帶來了網絡語言的興盛。網絡語言的組成方式大致有以下幾類:一是數字諧音類,比如“9494”代表“就是就是”,“7456”表示“氣死我了”;二是符號象形類,比如“@@”在網上就代表一個戴眼鏡的人;三是英漢縮略類,比如“cu”表示“see you”;四是詼諧指代類,如“保重”在網上的意思就是“保持體重”,“公司總裁”其實是公司“總在裁員”的意思……隨著新的網絡語言不斷被發明、流行,很多新形式其實非常難以歸類,譬如“郁悶ing”就代表正在郁悶中,“KMP”又表示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青少年喜歡的快餐廳,隨著網絡聊天和即時短信越來越成為中國年輕的電腦愛好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互聯網語言已經滲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大量網絡語言登錄傳統媒體,對傳統新聞語言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如“PK”(對決)、“粉絲”(歌迷)等來源于網絡的語匯,隨著“超級女聲”風靡一時,在大眾媒體上頻頻出現,“PK”一詞更是成為一種時尚語,廣泛運用于體育、文化、經濟、民生等新聞報道中,每天的各類報紙幾乎都可以見到出現“PK”一詞的新聞標題。這些網絡語匯看似新鮮,但從語言學的角度看卻非常不規范,不具備全社會的通用性,令一些中老年讀者不知所云,因而影響了新聞的傳播效果。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任何語言的出現都有一定的社會情境和語境,語言的運用不僅要考慮其社會情境和語境,更要考慮社會、文化、價值等因素。新聞工作者不應只顧追隨一時的潮流,或為滿足一部分受眾的需求,濫用那些未得到廣泛認可的網絡新詞。
謹慎使用方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種象征和載體,在《<海上花列傳>序》中說:“方言的文學所以可貴,正因為方言最能表現人的神理。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的白話固然遠勝于古文,但終不如方言能表現說話的人的神情口氣。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話里的人物是做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語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可以說一種文化存在的最明顯的標志就是獨特的或具有特異性的語言的使用。但是方言作為語言的地方變體,主要是為該地區人民服務的,過多地使用方言,必然對推廣普通話造成沖擊。
隨著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的“阿六頭說新聞”、重慶衛視的“生活麻辣燙”、紹興臺的“師爺說新聞”、蘇州臺的“天天山海經”等一批方言節目的推出,紙質媒體的新聞報道中使用方言也大行其道。新聞報道里出現如此多的方言,可以說是不嚴肅甚至是不妥的。用方言播報新聞或報道新聞看似很容易與本地受眾產生共鳴,實際上只是讓受眾在傳統新聞樣式外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噱頭”,暫時滿足了受眾喜新厭舊的接受心理,但更多的是影響了新聞信息的正常傳播。2005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的《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中規定:“以推廣普及普通話、規范使用通用語言文字、維護祖國語言和文字的純潔性為己任,自覺發揮示范作用”,“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達方式,不使用對規范語言有損害的口音、語調、粗俗語言、俚語、行話”,“不濫用方言詞語、文言詞語、簡稱略語或生造詞語”。這一規定雖然是針對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但對新聞記者來說也同樣有借鑒作用,新聞語言既要注意吸納人民群眾創造的富有生命力的語言來傳播新聞信息,又要保證信息傳遞的最大化和有效性。
不用歧視性語言。“歧視”,《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不平等地看待。”歧視性語言,就是指記者報道新聞時不平等地看待新聞報道對象。比如從對“弱勢群體”的報道中頻頻發現歧視性的語言。“弱勢群體”是指那些處于社會底層、無力與新聞媒體相抗衡,甚至對新聞報道無動于衷或者持麻木態度的一類人,這類人大多是普通的勞動者。這些普通的勞動者,只要他們所從事的是正當的勞動和服務,他們的人格就應該受到尊重,新聞媒體不應對他們采取任何形式的歧視。新聞媒體歧視性語言的大量滋生,其實是新聞記者無道德準則的表現,體現出記者對他人尊重、關愛之心的喪失和平等意識的淡漠,不利于我們的漢語言向著更文明、更具人性化的方向進化。
規范使用專業術語。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因此涉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聞報道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一些法律術語、醫學術語和經濟學術語。僅以法律術語為例。法律術語就是指法律條文中規定的法律概念和雖然不是法律條文中明確規定的,但卻是法律工作中專門使用的法律日常詞語。法制新聞的報道,無論是人物稱謂還是表現法律行為,都必須嚴格使用法律術語。新聞報道中最常見的失范是因對法律術語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不準而導致混淆了法律術語。民法中有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三個法律術語。法人是指與自然人相對的一種民事主體,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確定的、能夠代表法人這個組織行使權利和義務的自然人;法定代表人是當然的法人代表,但法人代表也可以是法人(法定代表人)授權的其他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由于記者對這幾個法律術語的概念不清,所以在新聞報道中經常混合使用。其次是隨意改變法律術語的文字結構形式或自造法律術語,如有的記者在法制新聞的報道中,自造“破壞計劃生育罪”、“坑騙罪”、“變造印章罪”、“罪”等罪名,或適用的刑罰也不是刑法中規定的種類,如使用諸如“少年管教10年”、“不予刑事處分”、“判決有關部門給予黨紀和行政處分”等不符合法律規范的用語。隨意使用、粗制濫造專業術語的行為,不僅不利于信息的傳播,同時還大大降低了媒體的影響力,產生了極其不良的社會影響。
篇7
關鍵詞:網絡背景;語言教學;研究
一、高職語文語言教學特點與現狀
(1)高職語文語言教學具有實用性、工具性、專業性。高職高專的語文語言教學目的是:要多增加傳統語文語言學習,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突顯語言技能教學,強化口語基本功能訓練,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未來從業目的來開展個性學習。
(2)教學對象是高職類院校學生,與普通大學的學生相比而言,他們的語文基礎較差,口語能力差。在他們眼里語文學科是備受冷落的,不如一些實際技術來得實在。
(3)高職語文語言教學不受學校重視。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實用型人才,老師和學生十分重視專業課,不重視傳統的語文課,高職語文學科教學地位十分薄弱。
二、網絡背景下高職語文語言教學策略
網絡技術對高職語文影響是多方面的。網絡背景下創新高職語文語言教育思想,完善了高職語文語言的教學內容,整合了教育方式,推動了高職語文語言教學現代化,建構了現代化新型教育模式。
(1)高職語文語言教學中引入網絡語言。當今信息發達,網絡技術的介入使得語言傳播的更新速度更快。越來越多的新詞匯不斷產生,在學生的口頭流傳。這些語言新潮、時尚、貼近生活。例如,現在具有代表性的詞匯:“小時代”“小清新”“雷人”“甄痔濉薄昂我蘊濉薄霸芳體”等。教學時可以把這些新潮的詞匯引入語言課堂,通過幻燈片的展示,來闡述現在的一些語言產生的現象及其流行的原因,并統計這些詞匯的使用頻率。用這些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使用語言的能力。
(2)運用現代網絡語言交流工具,讓學生與老師可以隨時交流。師生們可以運用網絡里面的信息交流技術,針對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利用QQ空間留言、閱讀空間、微信、人人網等來進行網絡交流,這樣更加方便簡潔,學生可以通過微博等方式去感受生活,老師們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精神狀態,使語言學習與具體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
(3)網絡背景下要改變語言教學方式。傳統語言教學比較封閉,書本是傳播知識的主要途徑,它的缺點是來源過于單一,使老師們在教學過程里往往缺少材料。網絡背景下的語言教學使用“多維立體化教材”,這種“多維立體化教材”可以展示文字、視頻、圖像、聲音、動畫等,而且查找資料更加方便[1]。 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教學方式對“多維立體化教材”進行整合,從而達到個性化教學的目的。[2]
(4)網絡背景下高職語文老師的角色轉變。傳統意義上的老師是講“道理”的老師,其核心的任務是“講解答疑”。近些年隨著網絡的發展,現代教學技術使用逐漸普遍起來,學生從過去的教學客體變成教學主體。高職語文老師可以通過遠程指導,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來把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視頻、圖像教授給學生。比如將QQ語音系統引入高職語言教學中,這種軟件系統可以一對多,老師在教授的過程可以和多個學生直接交流,減少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更好地促使高職語文語言教學的發展,從而引導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突顯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性”。
三、網絡背景下高職語文語言教學的反思
在這個信息爆發時代,有大量的不合適的東西通過網絡語言傳播給學生,這對生活經驗淺少的高職學生來說,是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的。 因此,網絡背景下高職語文語言教學要注重對材料的甄選,運用“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多使用那些能表達正能量的、積極的材料。
參考文獻:
[1]劉遠.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11).
篇8
(一)有利于提高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詞匯量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詞匯量越大,語言越豐富,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強。大部分網絡新詞新語具有新穎、生動、幽默、詼諧的特點,如果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授課過程中適當運用,可以不斷激發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二)有利于外國留學生更好地了解
中國當代文化當今,大部分留學生學習漢語都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動機,他們本著實用原則,掌握漢語這種交際工具,準備將來從事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相關的工作。網絡語言是反映當代社會語言發展變化的一面鏡子,它能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最前沿的文化樣式。首先,一些網絡新詞新語反映了當代中國大眾文化中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其次,一些網絡新詞新語能以幽默象征意義反映當下中國人民的生活現狀和社會心態,覆蓋了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留學生通過了解網絡新詞新語,透析當代中國最新的文化現象,可以更快地融入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中。
二、網絡語體“××體”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仔細篩查教學內容
網絡語體“××體”有的方興未艾,有的曇花一現。有的規范,有的語義頹廢,表達不規范,魚龍混雜。所以,不是所有的網絡語體都可以納入對外漢語教學范疇。網絡語體“××體”中存在諸多不規范的語言現象,如“咆哮體”,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在一句話結束后用多個感嘆號“!”;而“雨珠體”卻是一個字后加一個句號。這些都不符合現代漢語規則,雖然能宣泄作者的某種情緒,但從長遠來看,極有可能對正確使用現代漢語標點符號產生一定影響。只有那些表達規范,并且主題健康,蘊含深刻文化的網絡語體才可以納入對外漢語教學中。
(二)準確定位教學對象
根據留學生漢語水平、年齡、學習時間不同,確定教學對象。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基本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研究生四個階段。初級階段主要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發音、熟練地掌握漢語基本語法。中高級階段則是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擴展漢語詞匯量。網絡語體“××體”適合在中高級階段逐步引入到教學中。此外,網絡語體“××體”主要活躍在網絡上,使用對象以年輕人居多。其幽默風趣、戲謔嘲諷、離經叛道的風格符合年輕人追求時尚的心理。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重點滿足年輕留學生的需求,避開年齡過小或者或者過大的學習者。
(三)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網絡語體一般來說形式相對固定。如“沈從文體”,其句式為:“我……,過……,過……,卻只……”。“淘寶體”,其句式為:親,……哦!親,……哦!親,……哦!多個“親,……哦!”連用,直到把話說完。“甄嬛體”的特征是語言復古、略帶古韻,言必稱“本宮”;描述事物用雙字:方才、想來、極好、罷了等。上面列舉的各種網絡語體中,“陳歐體”和“沈從文體”相對句式比較復雜,但都有自己的語言特征,記住這些句式中必須出現的關聯詞,就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來造句了。“淘寶體”“元芳體”“馬上體”適用范圍很廣,它們的共同點是句式簡單,易于模仿。“甄嬛體”是這幾種網絡語體中最難的。其語言略帶古韻,要求學生對古文有所了解,建議不要輕易引入教學。網絡語體從修辭上看,多用仿擬。在教學中可以設置情景,讓學生記住網絡語體的固定句式,充分發揮想象力,根據表達的需要,改變例句中的部分詞語,創造出新語句。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從表達效果上看,網絡語體“××體”的表達效果是時尚新奇、搞笑幽默、戲謔嘲諷。具體說來,每一種語體在產生時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在教學時,應抓住其不同特點,為學生一一介紹,從而準確定位網絡語體的使用語境及場合。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課型
一般來說,網絡語體在修辭課、閱讀課、口語課中出現的幾率多一些,講授的機會大一些。由于每年產生并且流行的網絡語體有限,所以應根據課程內容,必要時靈活引入網絡語體教學。如教授學生購物時,可以把網絡上流行的“淘寶體”自然引入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到中國傳統的節日春節時可以把今年流行的“馬上體”,穿插其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活學活用。
三、小結
篇9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隱喻;認知
隱喻是人類語言無處不在的原動力,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隱喻。根據Ortony(1979),所有語言都具隱喻性質,那么網絡流行語同樣也存在著隱喻的性質。
Lakoff 和 Johnson (1980)認為,隱喻性語言是隱喻性思維的反映,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即隱喻概念體系(conceptual system),其本質是“通過另一種事物來感知和體驗某一種事物”,“另一種事物”指的是源域(source domain),“某一種事物”指的是目標域(target domain)。目標域所代表的事物通常是抽象的、陌生的,而源域所代表的則是具體的、熟悉的事物,隱喻就是源域向目標域映射(mapping)的一種過程。隱喻是人們大腦對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聯系的機制或方式,而建立聯系的基礎就是不同事物間的隱喻相似性(metaphor similarity)。
一、網絡流行語中隱喻的認知功能
隱喻功能與隱喻機制密切相關,已有不少學者對隱喻的功能做過不少研究。Low(1988,轉引自劉先寬,2008)以文本的范疇歸納了隱喻功能:借助喻體討論喻題;證明現實中的許多事情在我們理解的范圍內是有關聯性和系統性的;擴展思路;通過戲劇性的喻體讓人們注意喻題;回避和否認對喻題的責任;允許說話者討論充滿情感的話題。束定芳(2000)認為,隱喻的功能有修辭、語言學、詩歌、認知、社會和文字游戲。然而針對網絡流行語這些研究對象,筆者根據羅丹、曾潔(2012)的論述,簡要歸納出網絡流行語中隱喻的認知功能為:提高語言表達的經濟性、符合大眾認知、增加語言準確性和生動性。
例1 金錢、地位,神馬都是浮云!
“浮云”意為不值得一提,所指代的是飄渺、虛無的東西。與其說金錢、地位都是“虛幻飄渺的”,不如“浮云”二字來的簡潔、經濟。現代認知理論認為,人類的交際活動本質是一種認知活動,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遵循最省力原則(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而且,隱喻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描述陌生抽象的概念,用熟悉的經驗去體驗不太熟悉的事物,便會將這些不熟悉的事物生動地展現。
例2 怎么我躺著也中槍啊。
“中槍”的字面意思是被槍擊中,而躺著中槍就是當事人什么都沒做卻遭言語攻擊。躺著這個姿勢已經很低了,居然還能被子彈擊中,表達出當事人一種無可奈何的自嘲心情,所以可以理解為傷及無辜,符合大眾的認知。
二、網絡流行語的隱喻使用的意義
隱喻在網絡流行語中的使用對這些語言的生動性的提高做出了貢獻,在比如下面的幾個例子中,“曬”的意思都已超出漢語詞典中收錄的原始意義,
例3 發帖,曬照片,大家最近都在忙著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
“曬照片”即公開展示照片,類似的還有“曬桌面”等,可“曬”的不僅有網友們想要公開展示的一部分東西,另一方面還可是一些消極的、黑暗的一些事件或者事物,以此接受大眾的監督或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比如曬賬單、曬議案等。
例4是因為臨近七夕情人節的緣故嗎?怎么最近各大網站都在大曬各種恩愛活動呢,讓我們這種單著的情何以堪!
例4中,曬的是開心的事情,目的是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另外,網絡上還出現有大量的曬結婚照、曬值取
例5初中同學曬寶寶,高中同學曬工資,像我這樣還在上學的只好曬被子了......
不論是“曬寶寶”還是“曬工資”,都體現出炫耀、攀比心理,只有各自顯示出自己的所有,才能一比上下,還比如“曬學歷”等等。可以看出“曬”的流行搭配可為具體事物,可為抽象事物,而且一般情況下,網友拿出來“曬”的東西都是個人私事。“曬”的流行用法雖然超出“曬”的常規語義搭配模型,但這又合乎情理。根據隱喻的認知方式,可以把一個常見的、具體的認知域投射到另一個復雜的、抽象的認知域,兩個認知域之間存在相似點(郭瓊、羅雪紅,2011);據此,“曬被子”是一般認知模型,而“曬孩子”和“曬工資”是特殊認知模型,三者都具有使動作對象公開的相似點。這類動賓短語是典型的動詞隱喻,核心語義是把個人物品拿出來公布于眾;識解時,核心語義成為凸顯的認知要素,從而是大眾順利理解“曬+ X”結構。
三、結語
從隱喻角度出發研究網絡流行語,可以幫助人們探索網絡語言的交際理論、所蘊含的語言認知方式和所包含的隱喻機制,可更好地理解、研究相關的語言現象及社會文化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一些看似非正常的表達。通過觀察和解釋網絡語言中隱喻也必定推動網絡語言的發展。所以,網絡流行語中隱喻的相關研究一個相對有意義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郭瓊,羅雪紅.隱喻視角下的網絡新詞曬+X語義分析[J].華中人文論叢,2011.
[2]劉先寬.基于語料庫的網絡語言的隱喻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篇10
【關鍵詞】網絡詞語;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網絡化、信息化、全球化是當今時代的顯著特征,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詞語綜合了網絡性和流行性兩大特點,是以網絡為載體,以流行為主要特征的新型詞語。網絡詞語作為當下社會交際的一種新興表達方式,是時展的產物,近些年來逐漸被廣大網民認可,并在網絡中迅速傳播,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它的出現適應了社會的發展、網民的需求,同時也慢慢滲入到我們的生活與文化之中。
一、網絡詞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的現實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由于網絡詞語本身具有新穎時尚、詼諧幽默、寓意豐富等特點,如“高帥富”、 “有木有”、“腫么了”、“坑爹”、”hold住”、“傷不起”、“我勒個去”等,這些詞語讀起來簡單快捷,詼諧有趣,又形象生動,不但對于外國留學生學習起來很有意思,教師教授起來也很有趣,完全可以達到寓教于樂、教學相長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網絡詞語大都產生于某些新聞熱點、流行影視劇或者暢銷書刊等知名度很高的媒體或者作品,與當今社會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外國留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交際、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途徑時常會接觸到這些詞語,這在吸引他們主動關注的同時也可以起到激發自學的效果。
(二)提高交際能力。對外漢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使得外國留學生能夠駕馭漢語交際能力,無障礙的與他人進行漢語對話,而不是系統全面地學習掌握漢語語言語音的相關知識。網絡詞語的教學實際上是詞匯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了解和使用這些網絡上的流行語言,對于擴大外國留學生的交際面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通過閱讀書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網絡瀏覽分享是外國留學生了解當下中國社會,鍛煉漢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網絡詞語的產生和傳播方面,各種媒體如報刊、影視和網絡等居功至偉,這就使得網絡詞語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學習并懂得正確使用一定數量的網絡詞語是一個外國留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中國社會和朋友圈子的最佳途徑。
(三)認識中國社會。網絡詞語本身具有靈活多變,結構開放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詞語延伸社會現狀。毫無疑問,網絡詞語是反映社會現實和社會輿論的一面鏡子。目前我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五億,事實證明網絡輿論的力量已經達到了可以左右政府某些機關單位進行重大決定的地步,作為網絡輿論主體的廣大網民對社會上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往往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并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一股巨大的網絡輿論力量。從 “打醬油”、“躲貓貓”、到“范跑跑”、“我爸是李剛”等詞語,幾乎每個公共事件的發生發展都催生出一些事件詞語,并迅速走紅于互聯網和現實社會,這些詞語自然就成為了反應社會現狀的一個晴雨表。通過網絡詞語的學習,外國留學生能夠梳理中國發展的脈絡,認識中國社會的發展進度。
(四)了解中國文化。從文化角度看,網絡詞語的產生和傳播,包含著很多文化因素。文化和語言就像孿生兄弟,親密無間,語言是文化的表現,是文化的沉淀,更是體現文化的一種載體。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增長、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文明的進步、改革的成就以至于整個時代脈搏的跳動都可以在新的詞匯尤其是網絡詞語中得到反映。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語言能很好的體現文化所需要表達的含義,語言還記錄著人類所有的生活經驗和勞動成果,記錄著民族發展的方方面,包括民族的經濟,文化心態,思維方式等,是各民族間正常交流的紐帶。
二、網絡詞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必須正視學生水平的明顯差異、網絡詞語的去粗取精以及教學實施的探索嘗試等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將網絡詞語引入到實際教學中時,應根據以下原則開展教學。
(一)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在實際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外國留學生本身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就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開展教學內容。在初、中級水平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必特意講授網絡詞語,當然如果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可以講解少量常見的網絡詞語,但不宜進行延伸擴展,以免影響學生對于其他詞語的理解。當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并可以使用大量基本詞語,可以在教學中引入較多的網絡詞語,并講解詞語背后的相關文化知識。
(二)科學篩選,規范教學。由于網絡詞語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慎重選擇那些穩定性強的網絡詞語,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除此以外,要根據外國留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在教學中加以分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選擇符合各個年齡階段所關心的、感興趣的網絡詞語進行講授。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常用網絡詞語教學的同時一定要處理好詞語規范性與詞語隨意性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使用的具體語境。總之,要根據學習對象的不同,對那些靈活多變的網絡詞語現象進行科學規范的講解,以免外國留學生錯誤使用。
(三)歸納總結,升華提煉。在網絡詞語的教學中,要注意它們的選擇和整理,不斷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更新網絡詞語的教學內容,努力減少由于網絡詞語的不穩定性對教學的負面影響。教師應當定期根據網絡詞語的發展變化,及時歸納總結,從而最終可以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網絡詞語語料庫。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網絡監督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