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表現手法范文
時間:2023-06-22 09:4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訊表現手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形勢;無線電;通訊技術;計量工作;前景應用
在無線電通訊技術應用中往往要涉及到計量技術,計量技術對無線電通訊工作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針對無線電的在通訊和聯系方面的應用往往更加多元化,為了加深對計量技術在無線電通訊技術中應用的了解,本文展開了分析,首先分析了計量與無線電通訊的聯系,具體分析了計量標準的建立和無線電通訊中計量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對計量工作在無線電及通訊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計量標準的量值傳遞和企業計量工作展開深入分析,希望能夠對計量在無線電及通訊中的應用有所啟發。
1計量與無線電通訊的聯系
1.1計量標準的建立和無線電通訊中的計量
計量方式從古代到現代一直都是通訊技術中的重要表現手法,從秦始皇時期的烽火到現代社會的無線電通訊技術,其表現方式都是整個通訊技術的重要表現手法。無線電的通訊方式不斷發展,將兩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拉的更近,同時,隨著無線電通訊技術的發展,整個計量方法中的單位表現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尤其是針對時間和長度的表現方式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國際計量委員會對米的規定方式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其中米的定義主要是借助在時間法和頻率法以及輻射波長法3種長度表現方式,基于光速的傳播速度為299792458m/s,所以整個米的計量方式主要是在光速傳播的基礎上實現的。無線電技術對通訊技術的貢獻也是不可小覷,在通訊技術中,各種通訊技術的指標都需要借助計量方式來實現,比如功率計、場強計、高斯計以及頻率計等多種技術指標,在進行無線電技術使用中,這些計量儀器都是無線電所必須的。同時在進行無線電技術使用中,對其進行的技術檢驗,比如電壓表,都是需要借助無線電檢測技術來實現,所以無線電測試技術在通訊工具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檢驗作用。在計量方式中,各項領域都能夠應用到無線電計量技術。比如在交、直流電流電壓表、電橋、電阻箱、接地測試儀、光功率計、示波器、頻率計等方面的應用。從上文介紹可以看出計量方式與無線電通訊技術上是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兩者相互關聯,并且相互促進發展。
1.2計量工作中無線電通訊的應用
計量方式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現階段,對于計量方式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傳播標準值和無線電信號來實現的,這種量值傳播方式上最普遍的一種傳播方式,僅限于同頻率的信號傳播。計量工作中的量值傳遞手段主要包括有發播標準信號傳遞時間頻率標準和電視制式標準,而計量方式中的測量手段主要有激光測距、激光測寬測厚、激光探傷、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光譜分析等方式,計量方式中的輔助手段主要包括有測量數據及控制指令的無線傳遞、利用工業電視(ITV)測量以及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傳遞計量統計數據及化檢驗報告結果等應用方式。隨著衛星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同波段的進行量值信號的傳播方式在通訊技術中應用十分廣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信號傳播的同時性。
2未來計量工作中的無線電及通訊
2.1計量標準的量值傳遞
計量方式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現階段,對于計量方式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傳播標準值和無線電信號來實現的,這種量值傳播方式上最普遍的一種傳播方式。而隨著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同步衛星發播標準時間頻率大大提高了接收信號的同時性。這種技術方式的應用主要是利用了地球表面衛星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和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整個信息技術和計量方式的不斷變化中,由于整個地球距離的廣大性,所以距離的變化對整個計量方式的影響顯得微乎其微,尤其是針對計量方式的應用來說,整個技術應用更加的具體。由于電波在真空中的傳播距離要遠比在大氣中的傳播距離,所以在進行電波的傳輸工作中,往往能夠更加準確是進行界定時間和頻率標準。進行無線電波的技術應用工作,可以優先利用無線電通訊,還可以進行傳遞標準全面考核(MAP)(MeasurementAssuranceProgram)。尤其是針對電波技術的應用工作,必須要及時準確地進行數字處理和問題解決,有效利用多種計量方式和標準,以此來提高整個計量方式的準確應用工作。
2.2企業計量工作
企業單位在進行生產過程中,往往會使用到更加優秀和高效的計量手段,在進行設備和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實時準確地在線測量對整個產品生產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產品測量工作中,要準確把握數據測量的實施性,以此提高整個產品測量的技術和標準。進行產品測量工作,首先要綜合考慮到整體的產品生產和作業環境,在有些企業中,作業環境往往比較復雜,針對電波的傳輸有一定的干擾,所以導致電波傳輸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礙,對有線傳輸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計量方式中,應用無線傳輸可以有效避免作業環境復雜對電波傳輸的影響,同時可以將數據傳輸成本有效降低。無線傳輸技術對整體的傳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影響,其靈活性和實時性可以提高數據傳輸工作的效益,為數據傳輸工作帶來一定的深刻影響。無線傳輸工作對于場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工業測試中的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3結論
總體來說,計量技術對無線電通訊工作具有重要影響,無線電在通訊和聯系方面的應用往往更加多元化,為了更深入了解計量技術在無線電通訊技術中的應用,首先要分析計量與無線電通訊的聯系,并對計量工作在無線電及通訊工作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對計量標準的量值傳遞和企業計量工作展開深入分析,以此提高計量在無線電及通訊中的應用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學成.淺析軟件無線電技術在現代通信系統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4(1):74.
[2]何玉婷,毛徐鵬,張超凱.無線電通訊技術對汽車通訊的影響[J].南方農機,2017(1):91-92.
[3]劉天琦.試析無線電通訊技術對汽車通訊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8):2.
篇2
“召喚結構”是由德國著名接受美學家沃爾夫岡?伊瑟爾提出來的。他認為,“作品的意義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找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利”。這種由意義不確定與空白構成的就是“召喚結構”,它召喚讀者把文學作品中包含的不確定點或空白與自己的經驗及對世界的想象聯系起來,這樣,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義生成的無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喚、激發讀者進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潛在的審美價值的實現,是吸引和激發讀者想象來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種動力因素。根據伊瑟爾的觀點,一部作品的不確定點或空白處越多,讀者便會越深入地參與作品審美潛能的實現和作品藝術的再創造。這些不確定點和空白處就構成了文學文本的召喚結構。
新聞與文學作品有許多相通之處,即作品都要經過讀者的理解和接受過程方能實現其意義和價值,因此,借鑒文學上關于召喚讀者參與,激發讀者審美想象的一些做法,無疑會使新聞作品改變以往生硬僵化的面孔,煥發出誘人奪目的光彩,從而提高其傳播效果。對于新聞作品而言,召喚結構的營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巧設懸念
懸念的使用,在于把新聞事件中最新奇和最需探尋思索的內容,先在前面來個提示或暗示,在讀者心中留下疑團,卻不立即予以回答,以激揚讀者閱讀的心理張力。這種對常規的邏輯順序(如先因后果)的打破,形成了情節的短暫中斷或停頓,造成結構上的空白。
新聞中懸念的運用較常見的是放在開頭,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它們或以矛盾沖突的某個特寫鏡頭引起懸念,或以揭示人物的反常行為和心理引起強烈的懸念。
對于反常式懸念,在新聞作品中很常見,它主要通過描述人物的反常行為或揭示其反常的心理活動以引起讀者濃厚的興趣。如孫曉芹、秦平的通訊《秘密婚禮》的開頭:
去年12月27日(農歷臘月初二),北京市密云縣城城關公社南菜園大隊舉辦了一次秘密婚禮。
按常規結婚是光明正大的,為什么要舉行秘密婚禮呢?這些反常的行為在讀者心中生起疑團,勾起強烈的閱讀欲望,直到這些疑團得以破解,讀者感到十分暢快為止。
此外,新聞作品的開頭也可以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給讀者留下美好的審美形象,引起讀者的興趣,造成懸念。如趙尊黨、劉孝存的《噴泉?生活?童心》的開頭:
噴泉的水,珠閃晶瑩,源源不絕。如果我們把沉寂了20余年之久的作家叢維熙的新作擺出來,你能不能聯想到“噴泉”二字?
巧講故事
將“講故事”的手段和技巧移植于新聞報道當中,所形成的一種吸引受眾的召喚結構便是“新聞故事化”。“新聞故事化”本是國外新聞常用的一種報道方式。它強調新聞要有故事的現場感和緊張感,要提供給讀者任何可能得到的細節,因此這種報道方式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喜好,容易使受眾與新聞內容形成情感互動和共鳴,而且連續性的新聞故事能更好地維持受眾接收信息的積極性。它“要不斷地提供受眾欲知而未能知的新情況、新問題,既與上文相銜接,又能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保持傳者的一種‘控制權”’,將受眾的胃口吊起來,達到欲罷不能的地步,在后續報道還未產生之前,受眾會在強烈的心理期待的驅使下,根據已有的報道和個人的生活經驗預先對后續情節做出種種安排和設想,此即召喚結構中填補空白的過程。
在新聞寫作中,有的新聞事實本身就具有波瀾起伏的情節,如新華社記者陳蕓于1990年1月11日發表的著名通訊《商業部長買鞋上當記》。這個新聞事實的故事性主要體現在“巧”字上:商業部長買了假冒偽劣產品,可謂無巧不成新聞。不但“巧”,情節也一波三折:部長穿的劣質鞋是自己親自去買的;商業局長會上的這一事情引起各方重視,下邊人主動用新鞋換舊鞋;輕工部長知道了,要辦“假冒偽劣鞋展覽會”。通訊充分展示了新聞事實所具有的天然故事性,以輕松的口吻道出了現實生活中極為嚴肅的大問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因此,有人說記者就是給受眾講故事的。把任何新聞報道都看作講故事固然有些絕對化,但它所反映的受眾本位觀和對新聞可讀性的追求卻無疑是值得稱道的。
巧設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細節描寫就是對事物的基本組成單位進行刻畫,如對人物的一舉一動、事物發展的具體環節、環境中的細小物體進行細微描摹。新聞作品的主題是靈魂,但這個靈魂是要靠細節這個血肉做支撐的。有了好的細節,主題就成了有源之水,就會不斷地得到充實、深化與升華。換句話說,只有若干細節的根須源源不斷地為主題這棵大樹輸送水分與養料,主題這棵大樹才能枝繁葉茂。對于受眾來說,微小的事實較宏觀的事實顯得更真實、更貼近、更具體、更豐富,它符合受眾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比較容易為受眾所接受和喜愛。細節描寫為受眾提供紛繁復雜的相關信息,而對于事件的評價或問題的答案則未置可否,要依靠讀者去比較、去思考、去解答。讀者尋找并完成答案的過程就是讀者參與填補意義空白的過程。事實證明,這類報道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反響甚至激烈的爭論,這便是新聞作品充滿召喚力的典型表現,
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往往可以通過十分微小的事實反映出來,這樣就可以采取以小見大的手法,充分發揮微小事實的折射作用。
巧用手法
要構建新聞作品的“召喚結構”,不但要在內容上下工夫,而且在表現手法上也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含蓄是營造“召喚結構”的恰當手法之一。
宋代著名畫家郭熙曾講過:“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霧鎖其腰則高。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新聞的寫作同繪畫藝術一樣,通常也需要含蓄。“含蓄是運用耐人尋味、含而不露的文字,讓讀者除能領會到文字本身的直接意義之外,還留有思考、想象的余地,可以玩味到隱藏在其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現手法。”它既可以收到“說出者少,不說出者多”、“舉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的效果,又可以力避文章過直、過露以至膚淺的毛病,更重要的是喚起讀者思考和想象的能動性,去領悟作品的言外之意。具體來說,新聞作品中含蓄手法的運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手法在人物通訊中較常見,往往表現為對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品質不從正面表現,而由其他人物的言行來襯托。
運用比喻修辭的手法。在古今中外的新聞作品中,這種例子較常見。就是一個善用比喻的新聞人,他寫的許多新聞作品,都善用精辟的比喻來揭示事件的本質,既形象生動,又犀利深刻。
通過典故表達出文字所沒有表達的含意,也是含蓄手法的一種,令人回味不盡。
當然,新聞畢竟不是文藝作品,含蓄并不是它的主要表現手法,更不能像文學作品那樣不含蓄就難以成文。所以,或直白、或含蓄,都必須視行文的需要而定,該直則直,該曲則曲,切不可強求。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現代受眾的主體意識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強,他們不僅反對直白的表露,也不喜歡全知全能式的敘述和評價方式,而要求在閱讀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這就要求新聞作品在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評價時要留有余地,不可一錘定音,把話說死,而要精心設置無數意義的空白處和未定點,讓受眾去填補這些空白處,去詮釋這些未定點。以上四點通過構建新聞作品的“召喚結構”,為讀者提供相關的客觀事實或背景,讓受眾根據自己的經驗對事實作出相應的價值判斷,這不僅是由人們認識和反映事物的規律所決定的,更是尊重受眾主體意識的體現。
篇3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品味;語言品味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7-066-01
語文文本體裁豐富多樣。有小說、戲劇、現代詩、古代詩詞等等。可是不管教師講授什么體裁的文本,都離不開語言品味這關鍵的一環。語言品味是語文課上出語文味的關鍵。
當前有許多教師在講解文本時,多注重敘情節,文章主題思想,各種藝術手法等,就是常常忽略語言品味這一環節。即使一部分教師注意到語言品味這一環節,也常常把語言品味套路化,公式化。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朱自清《春》時,品味寫春風的一句“‘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品味該句,“撫摸”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更生動,更具體。許多老師在品味語言時都陷入這樣一個套路。某個詞因為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更生動,更形象。某個句子,用了某種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感情。于是學生們一遇到語言品味,頭腦里慣性思維想到的只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而不是仔細品味,慢慢咀嚼,感悟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許多教師在教學生語言品味時,常常套路化,公式化,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語言品味操作性不強,評價標準也不具體,但是也不意味著完全沒有品味語言的教學方法。
一、聯系語境品味語言
李鎮西說:“揣摩語言,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如聯系上下文,中心意思,對語言的深層
含義,感彩等,進行辨析,品味。”比如閱讀《荷塘月色》一文,只是看到文章情景交融的一面顯然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了解作品的創作年代以及作者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體會文中所散發出來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
例如品味李商隱《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要聯系作者當時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處境來感知就能把這句詞的凄慘,憂傷品味出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成為品味語言一大原則,事實上,離開語境來品味語言,很容易望文生義。語言品味要置于語境中才能不失真,不偏義。
二、結合朗讀品語言
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以朗讀為突破點,讓學生充分朗讀文章,才能讓他們體會出文章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領會到語言的無窮魅力。可以讓學生或音頻先讀,先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再讓學生自由讀或者挑讀,讓學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間的豐富情感。當然朗讀的方法和技巧也需要教師的恰當指導和點撥。
例如:詞《沁園春·雪》學生應該帶著一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的自信和豪邁。語調也應該比較激情。而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種自言自語,自說自話和慢悠悠,閑適的心情。讀的時候語調要低沉,語速要緩慢些。學生在朗讀文本時要注意朗讀的語調,音色,情感。從而逐漸進入文本,達到和文本作者對話,甚至和文本融為一體。
三、推敲字詞品語言
推敲就是關注文本中某一個特別亮眼的詞。語言大師朱光潛說:“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朱先生所說的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種仔細“推敲”的精神。推敲的方法從古就有,古代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賈島“僧敲月下門”。兩句中對“綠”“敲”二字的推敲已經成為佳話。推敲簡而言之就是抓住文本中一些特別的字詞來品味,感悟作者情感。
例如:莫懷戚《散步》“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中的“熬”,用這個字就把母親身體那種虛弱很好的體現出來。魯迅《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中的“排”字是個很生動的細節描寫,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個規矩人,也活畫了孔乙己拮據窮酸的本相。
四、比較替換品語言
比較是語文教學中語言品味比較常用的方法。韓雪屏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已經將語文課堂上的各種比較法很精辟地概括為:增、刪、移、換這四個字。增就是通過對文本留白的部分增補,刪就是刪除文中字詞來和原文比較,移就是改變句子的順序或者調動句中某個字或者詞的位置。換就是把文本的字詞替換和原文比較。確實,語言的比較都可以在這四種方式下得以實現。學生通過這樣比較替換的方法來品味語言,可以加強學生對語言的辨析度和靈敏度,能更好的品味句子含義和文章內涵。
例如:朱自清《春》“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品味該句時,可以采用換詞的方法。把“鉆”改成“冒”或者“長”,讓學生來體會原文鉆字的生動性。“鉆”字把春草那種剛剛萌芽,充滿活力又似乎略帶害羞的那種動態表現出來。
語文教學中語言品味的方法還有許多,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步驟有策略的運用好語言品味的方法。帶領學生們感受語言的美,語言的妙,語言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岑蘇紅.比較法在語言品味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參考,2012.7.
篇4
網絡新聞專題優勢
網絡新聞專題通常圍繞某一時間內的特定主題或重大新聞事件,設定專題頁面、欄目,充分運用文字、圖片及多媒體音頻、視頻等表現手法,對新聞事件進行較全面、深入和多角度的報道。網絡新聞專題吸收了傳統媒體的多種表現手法,同時融合了網絡表現形式。
網絡新聞的專題強勢是通過選題策劃和內容及形式的有機組合實現的。網絡新聞專題在選擇主題時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事先策劃,主要用于可預見、可控制類新聞事件,如重大會議、文體賽事、年終盤點等。二是臨時組織,主要用于應對天災人禍等重大的突發新聞事件。如新華網的“東南亞和南亞數國發生地震海嘯”(2004.12.27)專題。
網絡新聞專題具有明顯的“整合”優勢。所謂“整合”就是綜合協調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最終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如果新聞報道零散地混雜在“信息洪水”中,很容易被淹沒,但通過網絡新聞專題的形式整合報道,信息量、重要性、易讀性和傳播效果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一、內容的整合。專題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得益于對海量信息的篩選、整合。如新浪網“印度洋地震海嘯造成重大傷亡”專題中,內含“最新消息、我國同胞情況、圖文報道、視頻報道、各方反映、相關資料、滾動新聞、發表評論”等子欄目,不但提供關于海嘯的最新報道、現場目擊情況,還有背景資料、專家解讀等。
二、編排手法的綜合利用。各大網站的網絡新聞專題幾乎都有效使用了文字、圖片等常用方式,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在報道“印度洋地震海嘯”專題時不但大量使用圖片報道,還使用了“最新視頻報道”,把傳統的紙質媒體和廣電媒體的優勢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網絡傳播的特色。
三、網絡新聞專題的特色是通過“平面視野+立體思維”綜合體現的。由于網絡數字化、超文本、超鏈接優勢特征,網絡新聞專題的編輯沒有空間限制的顧慮,可以輕松搜索專題所需的相關資料并加以利用,這使網絡新聞專題成為某一新聞事件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的大型“資料庫”。深度報道本是傳統紙質媒體的強項,網絡新聞專題則憑借“平面視野+立體思維”報道方式開掘了新聞報道的信息量和縱深度。網絡新聞媒體具備超鏈接和海量信息的優勢,綜合了文字、圖片乃至多媒體音頻、視頻多種表現手法,把復雜的新聞事件用多種手法進行立體化展現。這種既有新聞事件進程的縱向展示,又有觀點評論的深度開掘,更有相關資料橫向拓展的全息式、立體化的報道是網絡新聞專題的獨特優勢,其帶給受眾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從多角度理解某一新聞事件。
當前網絡新聞專題的美中不足
網絡新聞專題在展現特色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不足。
一、主題缺少策劃。大多數網站的新聞專題都是“應急與跟風之作”,新聞事件發生后,再實施“拿來主義”,倉促從各家媒體剪切一些相關新聞消息,列幾個欄目,把他們各自“堆放”整齊。這種跟風之作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自己的編輯思路,因此也就沒有特色和思想。
二、編排缺少整合。目前可見的網絡新聞專題除了幾家大型網站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外,許多都不太講究編排的整合。沒有好的形式同樣會影響內容的表達。
1.版面混亂。欄目設置單調,有的甚至只有“最新消息”“背景鏈接”兩三個欄目。單調的欄目設置和混亂的版面安排都是閱讀的大忌。
2.表現手法單一。一般的網絡專題使用最多的就是文字和圖片,網絡在表現手法的使用上應比紙質媒體有更多的選擇。
3.互動性不強。方便的互動性本是網絡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的巨大優勢,但是從網絡新聞專題現狀看來,這一優勢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筆者發現,很多網站的新聞專題中提供的互動方式比較單一,更多的新聞專題甚至根本沒有提供互動的園地。
突出網絡新聞專題的整合優勢
以4Cs理論為中心的整合營銷傳播理論(IMC)中的整合傳播的基本概念就是協力。與傳統營銷概念相比,整合營銷傳播提倡一體化、組合化、優化的營銷理念,在傳播模式上,整合營銷傳播通過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綜合協調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形成循環溝通,使交互雙方在交換中實現價值增值。這一理論對于突出網絡新聞專題的優勢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如前所述,網絡新聞專題的整合優勢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海量信息的內容進行有主題整合;二是對編排手法和問題形式的綜合利用。三是構建傳受雙方的良好溝通與互動平臺。目前,除了幾個大型的新聞網站外,網絡新聞專題真正做出特色的還為數不多。而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網站的新聞專題必須突出網絡新聞專題的整合優勢才能取得先機,贏得受眾。突出網絡新聞專題的整合優勢需重視以下幾點:
一、重視整合思維在專題策劃中的應用。現在的新聞競爭已進入一個策劃制勝的時代。傳統媒體新聞報道中常用的策劃在網絡新聞專題制作過程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專題的策劃是“整合”的起步階段,網絡新聞專題的策劃可以預設議題、初步遴選內容、構思制作、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盡量減少問題的發生。整合思維貫穿于專題實施全過程,體現在對海量信息資源的遴選分類、提煉升華上,這種策劃能不斷完善新聞專題制作的細節,爭取獲得最佳的傳播效果。
網絡新聞專題的策劃應包含兩個主要環節:主題選擇的策劃、專題制作過程的策劃。選題策劃中選題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如果選題的范圍很大,則應分為若干子題。如新華網年終系列報道“盤點2004”專題是一個涵蓋范圍非常廣泛的選題,它把大選題分成了若干個子題――首先劃分為“時政、國際、財經、體育、圖片、言論、娛樂、新華訪談”等子頻道特別策劃,然后在各個頻道中細化、篩選各自的子題。其“時政頻道特別策劃”中的“回眸2004?海外中國人安全問題凸顯”(2004.12.28)、“2004重大問責事故回顧”(2004.12.16);“國際頻道特別策劃中”的“2004中國外交新看點”(2004.12.23);“財經頻道特別策劃”中的“入世三周年,中國交給世界的答卷”(2004.12.12)等。因為有了一個統攬全局的策劃,編輯思路變得清晰,選題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具備了可操作性。
網絡專題的策劃還得充分考慮專題設立過程的各個環節,特別應把細節和可能出現的困難考慮周詳。網絡編輯應該初步形成獨特的編輯思路,構思專題的基本構架。這一環節包括專題具體的分工,欄目、版面的設置與編排及相關資料的搜索與查找。
二、重視編排形式的整合利用。整合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網絡傳播的優勢,以網絡為平臺的新聞專題,更應綜合新舊媒體的優勢,凸顯自身的特色。具體來說,網絡新聞專題對編排手法的“整合”主要包括:新聞來源、報道手法、編排方式、資料分類的綜合利用與協調。
沒有新聞采編權、缺乏原創新聞是網絡新聞的最大“軟肋”,這是網絡無法與傳統的紙質媒體和廣電媒體進行競爭的“弱勢”。但網絡媒體并非無所作為,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新聞專題充分發揮其在新聞信息“整合”上的獨特優勢,以整合的優勢彌補原創的不足。首先,可以在編排時,博采各大媒體中與新聞專題相關的新聞信息,再加合理剪裁。其次,網絡新聞專題可以靈活運用消息、通訊、評論乃至網絡調查等報道手法多角度、立體化展現新聞事件的過程。在編排與表現手法上,網絡新聞專題還可以憑借其超文本的優勢,大量采用文字與圖片、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立體化進行傳播。此外,網絡新聞專題還可憑超鏈接和大容量的優勢,配備豐富的“背景資料”,對新聞事件中的難點、疑點以及相關新知識進行充分的解釋和補充說明。通過有效“整合”,網絡新聞專題可以使同一主題的新聞事件在空間和時間的延續性上充分顯現自己的特色。
篇5
關鍵詞: 建筑 外觀 設計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建筑是以表達物質與精神功能為目的, 表達人類的情感, 是形式創造的動因。建筑的表現形式具有表意性, 人們通過視覺而接受了信息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美感。美感的體驗過程是人們視覺作用在對象時產生的, 即對象本身存在著形式特征。其特征表現為形式美, 即建筑的實體表達及表達的途徑。它的表現反映了人類情感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化、社會的含義。
1 建筑外觀設計的思想
建筑在今天看來應當是普通商品,但它卻因地域和時代的不同。而使之最強烈地表現為具備“時間地域”的人類社會物質精神的產物。建筑外觀設計不會由于國際或地區之間制定了通訊、航空、材料、禮儀諸多方面的規則而發生時空、地域性的更替。建筑外觀設計有兩大類別:一是現代建筑外觀設計;二是傳統建筑外觀設計。其中現代建筑外觀設計又分為中國現代建筑外觀設計與世界現代建筑外觀設計。傳統建筑外觀設計分為中國傳統建筑外觀設計與傳統建筑外觀設計。再者,設計上創造個性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布局形態、勢態、姿態與空間環境諸方面所具有的與其他不同的內在本質和外在特性。個性的創造絕對不同于簡單的對建筑的“粉飾”,更不是靠套用或挪用他人的現成結構與模式,憑空臆造都是不可能創造出富有個性的設計作品。成功的個性設計是在對環境的功能、地形、區位與周圍建筑的關系以及在所處環境空間體系中的地位作全面分析,在符合其特點、滿足功能需要、協調環境、創造自然生態等方面進行反復研究,使其設計既具有地方特色、時代信息,又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互補長短。—個有個性、有特色的設計,不僅讓使用的人們感到愉悅,而且能使人們對所處空間環境產生自豪感。有個性、有特色的環境設計,它的空間構成結構有賴于整體布局,包括對建筑、空間、道路、地形與小品的細部塑造。同時更要注意與所處地位整體環境風格的協調。反之就失去了個性,失了設計。
2 建筑外觀設計表現手法
2.1 設計中的色彩表現手法
建筑外觀色彩設計的表現方式具有多樣性,但無論哪種設計手法,最終都必
須突出建筑與周圍環境的整體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設計的色彩表現
手法有:(1)將各種風格的建筑色彩重新組合,研究各種色彩的藝術效果,擺脫堆砌的模式,將各種效果進行藝術層面上地搭配,譬如某中國傳統建筑物的屋頂采用了黃色,而墻面用簡單明了的白色進行組合,以黃色為主色調,用白色作為烘托陪襯。突出了色彩設計的主次要求,使得建筑物更具藝術的吸引力。(2)在原有的建筑色彩基礎上,搭配上新的色彩,在兩種色彩效果的藝術對比上,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譬如重慶的501建筑物改造,在原有顏色的基礎上搭配上白色,并以黑色和黃色作為彩繪。( 3)在建筑的外墻加上文字和圖案,使得就建筑物“錦上添花”,這也是純藝術與現代主義的結合手法,讓建筑物給人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
2.2 設計中的肌理表現手法
建筑外觀設計的肌理表現,要從材料的選擇入手,根據材料的內在屬性,以清晰、完美的形式表現出肌理的特征,材料性格在肌理設計中的內容傳達,具體要根據不同的材料性質予以綜合應用:(1)創新應用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那些對人體無害,在加工后仍能表現出自然形態,給予建筑外觀自然、環保、返璞歸真的表現力。肌理設計中,常用這些材料特有的紋理、質感和色彩,激發人們的自然心里感受,譬如木材、大理石等材料。(2)因地制宜利用材料,建筑外觀設計講究與城市環境協調統一的效果,而大多數情況下,建筑所在地的其他建筑,都采用了當地的材料,迎合當地的民族色彩、人文等環境特性。在對環境特性要求比較嚴格的地區,建筑的外觀設計材料的采用可以因地制宜,以當地的自然狀況和社會生活為基礎,使得建筑在肌理設計方面更具當地社會色彩,譬如蘇州風景區的木質房、貴州地區的石板房等,另一方面也便于取材,降低設計成本。(3)應用新型的材料,為肌理設計提供多元化的表現渠道,譬如鏡面玻璃的投影和反射效果,被廣泛高層建筑的立面飾面,鏡面玻璃反影出的天空和周邊景物,可以減少建筑物給人的體量感和壓迫感,但也要防止光污染對視覺的干擾問題。筆者建議設計師在選用新型材料的時候,要在充分分析材料功能特點的基礎上,根據立面裝飾需求選擇合適的新型材料。(4)應用綜合性質的材料。不同材料在紋理、質地和色彩具有差異性,但如果將這些材料綜合運用起來,通過對比協調,從而獲得較為和諧統一的建筑外觀裝飾效果。
2.3 設計中的質感表現手法
建筑物外觀質感表現手法,在于材料使用與裝飾方法的把握上,不同的材料表現的質感不同,譬如玻璃幕墻具有光滑特性,磚石具有粗獷和力度感覺,再如水泥砂漿等材料表現出來的質感效果都各不相同,在建筑外觀質感設計中,應該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質感與建筑物整體外觀設計的協調統一,飾面的質感,往往是在材料本身裝飾效果的基礎上,結合建筑物的形態、體量和風格統一考慮,譬如體量較小的建筑物不適合大理石等粗質材料,而體量較大的建筑物使用粗礦的裝飾材料就能更好襯托出建筑物的厚實度。(2)建筑的外觀不同部位所采用的質感設計也要有區別性,通過不同部位的質感對比和襯托,譬如某些部位質感粗礦、某些部位質感細膩、某些部位質感豐富、某些部位質量貧乏等,會使得建筑物的立面風格更具代表性。(3)建筑外觀質感表現的同時,也要考慮其質感表現的持久性,譬如采用了粗礦線條的質感設計,對外觀的平整度和遮丑要求就比較低,但容易沾染灰塵,使得立面裝飾容易受到污染,失去美化的質量效果。如果建筑物所在地是在灰塵污染程度較高的地區,筆者則建議采用質量細膩的材料。
3 建筑外觀設計的發展趨勢
一般說來,未來建筑外觀設計的發展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突出建筑物的活潑性,另一方面則是要使人有充足的想象空間。建筑造型應該是活潑的,沒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師通過長期工作實踐,嚴謹構思,大膽的和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后出現更多豐富多彩的建筑造型,我們必須吸取、學師留給世人的財富,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高密度的建筑開始成為現代化的同義語時,外國人設計的鋼鐵、混凝土和玻璃構成的龐然大物開始出現在各大城市,并改變著中國人的思想,也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品質和質量。當人們開始把建筑看作文化的時候,建筑標準的惟一性消失了。”意大利建筑設計師賽熱江·喬孔第認為,后來居上的歐洲人在文化和歷史上的優勢顯露無遺,他們正在成為新的導師。歐洲漫長的歷史,造成不同的傳統、不同的文化,從而形成建筑文化傳統的差異。曾經被高度、寬度等技術特征征服,被外國建筑師的職業化、商業化所征服的中國建筑師,開始拜歐洲人為師了,變得習慣于接受文化上的差異和不同。一時間,中國好像變成了外國設計師的試驗田。然而,我們看到了更多在摩天大樓的背后,傳統建筑的茍延殘喘。
4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外觀設計是一門集美學、建筑學和地理學等于一體的綜合學科,綜合各種建筑設計的要素體現建筑的外觀造型,需要對建筑外觀的色彩、肌理和質感等細節進行協調,鑒于現在建筑物所在的地區環境的差異性,所以建筑外觀設計要具有可變的彈性空間,建筑設計師本身要利用自身的藝術修養,利用設計方面的知識技能,以發散性的創造性思維改善外觀設計效果,使得建筑外觀設計朝著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輝.當代建筑的建構表現[D].重慶大學,2009年5月.
篇6
【關鍵詞】商務英語 特點 翻譯技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進入中國市場的有利性和重要性,為了滿足國際商務活動的需求,我國需要更多的創新及復合型人才,掌握商務英語是這些人才應當必備的技能。同時,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開放,私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加快,外貿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目前國內商務英語翻譯專業人才供給有限,無法滿足市場所需。商務英語較之普通英語更具實用性,具有獨特特色,掌握商務英語特點及翻譯技巧對培養更多擅長商務英語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 商務英語特點分析
商務英語主要用于國際貿易和營銷活動,它是專門用途英語的分支,以服務商務活動為目標,具有實用性、專業性、目的性等特點,較之普通英語更具“商務特色”。同時,商務英語在文體、語言、文化意識等方面有自身特色,涉及營銷、金融、管理學等多邊領域,包括多種不同的業務范疇,在使用上有其顯著特點。
1.1商務英語的專業性
商務英語中包含著大量專業性詞匯,這是商務英語的最大特點。這些詞匯通常比較生澀難懂,其中有商務含義的普通詞、復合詞、縮略詞等,涉及商務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專業性極強。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格外注意這些專業詞匯的使用和翻譯。
1.2商務英語結構復雜,意思完整
商務英語實用性極強,由于關系到交易雙方或幾方面的利益,因而商務合同、文件等的條款必須精確到位,因而在用英語擬定這些文件時,會加諸很多從句、短語來修飾或限定其內容,讓商務英語的句子意思完整而結構非常復雜。
1.3古詞語和新詞的使用
為了體現商務活動的莊重風格,商務英語中時而再現大量古詞語,且多為一些復合副詞如hereby(by this)。而隨著商業發展、科技進步與新產品新概念的出現,新的商務術語也在不斷增加,如Hi-tech industry 高技術產業。
1.4商務英語文體固定,措辭禮貌
商務英語有其明確、理性的思考,邏輯嚴謹,有其獨特的寫作風格,不以藝術語言風格作為追求目標。 商務英語的描述一般是具體而明確的,其中措辭禮貌是其重要特色。這種禮貌措辭幾乎無處不在,因而在翻譯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加入常見的禮貌禮儀。
1.5商務英語中的文化意識
西方民族的自然生活環境、信仰等與我國存在不小差異,在其文化系統下行程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及語言表達方式等也存在很大差別。商務活動中,管理者們因為不了解客戶當地的傳統文化而造成不必要損失的情況亦不少見,因而商務活動中對文化差異的認識非常重要。
2 商務活動的翻譯技巧
商務活動翻譯者需要擁有全面的業務知識和英語翻譯技巧,其翻譯標準語方法與其他類別翻譯相似,但特定類型翻譯又區別于其他文體。為了提高翻譯質量,需要考慮如何傳達原文,不但要正確理解問題內容,更要做到正確翻譯。若想提高商務英語的翻譯質量,掌握這些技巧非常重要。
2.1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種文化中被認為是自信的表現,在另外一種文化種可能被解讀為傲慢。這種情況說明,不同地域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狀態,商務英語翻譯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不同,為商務英語的翻譯工作造成一定障礙,因而削弱和消除文化障礙非常重要。商務英語涉及多個方面,包括通訊功能、英語專業知識、企業管理技能等,作為一種專門用途的英語,商務英語在商務交往中體現著它的實用價值。
2.2翻譯者提高自身中英文水平
要想做好翻譯工作,譯者首先要加強對中英文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努力學習中文對提高翻譯質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對語法和詞匯的學習均必不可少,如果譯者僅有詞匯量而沒有專業英語語法知識,則會對商務英語理解不到位或理解錯誤,因而要提高中英文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另外,譯者要努力擴寬知識面,掌握必要的商務理論、貿易理論及實踐經驗等,涉獵天文、地理、百科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翻譯水平。
2.3加減詞譯和轉換譯
英語和漢語均有各自獨特的結構和修辭手段,在翻譯時必然會有一定的文字缺失或增加,因而在譯文中可增加一些語意信息或刪除一些詞語加以彌補。轉換是翻譯中語言的詞性和表現方法的改變,英語和漢語因表現手法、表現習慣、句子結構等的差異,翻譯中常常不能做到詞性和表現手法一致,因而翻譯中必須運用詞類和表現手法的轉換技巧。同時,還包括詞性轉換、句型轉換、分句或合句譯。
3 結語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商務英語翻譯不僅要求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語法功底,掌握商務英語的特點,同時還要熟悉國際商務專業知識,了解商務理論及實踐知識。同時,譯者應當大量涉獵各方面知識,了解中外文化差異,避免詞匯用語失誤和重大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朱愷,黃建平. 淺析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和翻譯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0).
[2]劉雯. 談商務英語筆譯中的語言特點及翻譯原則[J].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篇7
漫話詠月詩
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賦予各種神奇的傳說,而吟詠月亮的詩詞,更是俯首可拾。皓月當空,一瀉千里,給人以廣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許多詩人借月狀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輝。“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維)這類“帶月”詩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歷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詠。
托月寄情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古代交通閉塞,通訊憑“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親人團聚不易,逢年過節,家人常有“人居兩地,情發一心”之隔,因而王維重陽登高便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嘆?中秋月夜,游子懷鄉之情更是難以言表,這類詩詞比比皆是。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宋代坡的《水調歌頭》中秋詠月詞,歷來被譽為千古絕唱,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因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了后人遠別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詞。
親情,鄉情,友情,愛情都可以借月抒發。“花好月圓”是美滿婚姻的頌詞;而“月缺花飛”、“曉風殘月”則是愛情不幸的曲筆。宋代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詞句,表達了黃昏后月光下情人約會的歡快心情。李白《玉階怨》詩云:“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通首無一“怨”字,但閨婦滿腹怨情卻傾注在“脈脈不得語”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尋覓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許多玩月的習俗。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鬧月、阿細族的“跳月求愛”等。閩臺地區除了“博餅”的獨特風俗外,還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對著同一輪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嘆世路多艱,光陰易逝;或嘆懷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難逢,良宵難值”的消極情緒。李白《把酒問月》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但見長江送流水”意境類同,都是作者“明月長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憤懣。
篇8
關鍵詞:病毒式廣告 網絡 傳播 博弈
所謂“病毒式廣告”,從傳播學角度可理解為能夠快速復制并向更大范圍傳播,能引起受眾極大關注,不需要刻意的人為推廣便能引發受眾主動對其進行傳播的廣告。它能夠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關系,讓廣告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廣告信息被快速復制并傳向數以萬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并能深入人腦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①
“病毒式廣告”的網絡傳播
體驗、互動、精準是“病毒式廣告”傳播的關鍵核心。②網絡環境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獨特個性恰好契合了“病毒式廣告”傳播的特點,如開放性、互動性、低成本等,使得“病毒式廣告”得以在網絡環境下生存和發展。
目前,現有研究大多是從營銷學角度針對網絡環境下的病毒式營銷進行的。如Hotmail在創建之后1年半時間里,以最低的營銷費用迅速吸引了1200萬注冊用戶,Hotmail爆炸式的發展激起了業界對于病毒式營銷的研究,一時間病毒式營銷空前盛行;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網絡環境下的“病毒式廣告”已經沒有了效果③,因為現在的廣告人言必稱“病毒式廣告”,人們為了“病毒”而創作“病毒”的習慣嚴重曲解了“病毒式廣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因此,面對網絡社會的膨脹,面對“病毒式廣告”的強大推力,如何在網絡環境下更有效規范和運用“病毒式廣告”及其傳播特質,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是一個現實且重要的議題。
“病毒式廣告”在網絡傳播中的博弈分析
運用策略。建構創新的傳播策略。無論單純的創意概念,亦或推廣手段,創新始終是指導廣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病毒式廣告”的成功傳播,首先要尋找到新的機會,新的市場需求,滿足潛在的消費需要。如果只是單純地將平面廣告轉載到各大論壇,將電視廣告上傳到互聯網,而不去考慮傳播策略的創新性,是很難取得滿意效果的。
消費者心理雖然難以揣測,但感動、新奇、超乎想象的事物總能提升關注度。如獲得2006中國艾菲獎及第十二屆中國廣告節全場大獎的“百度,更懂中文”系列視頻廣告《唐伯虎篇》、《孟姜女篇》、《刀客篇》以及《名捕篇》即是采用新奇有趣的表現手法將百度“中文”、“第一”、“搜索”的品牌概念巧妙地傳達給了受眾,轉載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不得不說是一次“病毒式廣告”的成功典范。④因此,傳播策略的創新性能直接刺激受眾的心理接受度,決定受眾主動傳播的效能。
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要想受眾免費為你宣傳廣告信息,廣告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必定得對他們有益,其中的免費策略便是一個很好的“誘餌”。雖然人們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對于免費的產品或服務,受眾通常難以拒絕。要想更多的受眾為你無償傳播廣告,讓受眾首先獲利才是王道。如Hoitmail率先推出免費電子郵箱服務,每一位Hotmail使用者的郵箱下方都會出現一條文字鏈接“免費獲取您的私人郵箱,請點擊省略”。獲取了免費電子郵箱的用戶,都在無意中替Hotmail傳播了其推廣廣告。用戶得到了免費的郵箱,Hotmail也快速地獲得了大量的注冊用戶。⑤
采用最簡便的廣告傳遞。“病毒式廣告”在傳播過程中,受眾作為接收者和傳播者,他們沒有收取廣告商的費用,只是因為喜歡廣告本身并樂意把廣告分享給身邊的人。在網絡環境下,受眾希望只需要簡單的復制粘貼就可以將廣告信息輕松地傳播出去。⑥于是,唯有方便快捷、易于傳播的廣告信息才會被快速地以鏈條和網絡形式傳播。更多的動作只會增加受眾的厭煩情緒,一不小心就會造成信息傳播中斷。如,一則有趣的視頻廣告,受眾只需要把視頻的網絡地址代碼復制粘貼到各大BBS論壇、個人博客或個人主頁上即可實現有效的傳播。
利用有效的受眾資源。“病毒式廣告”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在短時間內以網狀或拉鏈式形式進行橫向傳播,實現資源的最小損耗。以視頻廣告為例,免費的視頻上傳網站為廣告投放者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展示平臺,再經由受眾的轉載,轉貼到各大論壇、博客網站,傳播途中所耗費的資源都是別人提供的。
運用方式。單一形式的廣告。最容易傳播的“病毒式廣告”是建立在傳統廣告形式基礎上的。如,創作一則富有創意或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文字廣告、平面廣告或視頻廣告,放置在某個人氣極高的擁有眾多目標受眾的論壇上,引發他們的關注。一旦這則廣告足夠新奇,能夠打動他們,引發話題,受眾便會主動地轉載傳播該廣告。
為產品開設主題網站。可以為產品制作一個主題網站,整個網站即是一則富含眾多信息的“病毒式廣告”,受眾同樣只需要復制粘貼兩個動作即可完成“病毒式”傳播過程,還可以通過網頁更加深入地了解該產品和服務,加深受眾對品牌和產品的印象。網頁上設置的交流區可以使廣告投放者了解受眾的需求,以及他們對于產品服務、廣告宣傳的意見反饋。如,新電影會專門制作宣傳網頁,觀眾可以通過瀏覽電影的官方網站了解更多的電影放映情況、演員、劇情以及一些相關的活動,并將網站分享給更多的網友,從而免費地為電影制作方做了廣告宣傳。由于這個過程極其容易實現,因此受眾也樂于傳播。
將主題活動與廣告相結合。活動的趣味性可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受眾的積極性。受眾在參與主題活動的同時也會與周圍的朋友親人分享。如將廣告制作成邀請函,通過參與活動者的轉發,廣告到達了更多的受眾手中。看似單純的邀請函,實質上是廣告商暗藏的商業廣告;2008年6月,福特公司舉辦了福特福克斯杯“活得精彩”賽車活動。自招募開始,福特公司通過在土豆網、優酷等視頻網站投放“人形賽車”主題廣告,結合線下線上的活動,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有近兩萬民愛好賽車運動的消費者報名參與賽車活動。⑦該主題廣告通過輕松搞笑、富有創意的表現手法,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通過網友的相互轉載,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運用途徑。視頻網站。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導演、演員。廣告商通過視頻網站更容易親近目標受眾。他們將自己的產品和品牌信息融入到新奇有趣的視頻短片中,并上傳到視頻網站,讓受眾自由轉載、分享,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
社區論壇。社區論壇、BBS是廣告商投放廣告最常去的地方。每一個網絡社區和BBS論壇都聚集著一群有著相同愛好、共同年齡層和文化知識結構的受眾,他們會對某一個話題產生共鳴,為追求某一個目標而一起努力。受眾容易受到社區、論壇里其他用戶思想的感染,別人的意見和想法會影響他們的選擇行為。
即時通訊工具。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傳播是“病毒式廣告”常用的傳播方式,這比起網絡社區、BBS的時效性要強很多。隨著即時通訊軟件用戶群的擴大,人們已將其作為一種必要的日常聯絡手段。在中國,騰訊公司推出的QQ即時通訊軟件已經成為每一位中國網民的必備網絡工具,受眾將信息通過QQ軟件發給自己的QQ好友或者QQ聊天群,對方立刻可以通過QQ軟件收到信息,傳播速度之快,僅僅需要幾秒鐘的時間。
弊病分析。面對網絡這個龐大的傳播空間,“病毒式廣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然而,在傳播過程中,由于網絡的不確定性,也存在一些弊端和負面影響。
廣告傳播的強制性。有些廣告商和營銷者曲解并濫用“病毒式廣告”,他們硬性地通過電子郵件、網頁等傳遞給受眾廣告信息,這種“強迫接受”的廣告沒有充分考慮到受眾的接受性,使得廣告只具有商業性,而缺失掉必要的人文關懷,再好的廣告創意也只是受眾眼中的“垃圾信息”,造成了受眾強烈的反感。更嚴重的是,該廣告的“病毒化”傳播方式因此鏈條截斷,還產生了不良口碑,影響網絡廣告在受眾心中的評價指數。目前,這一問題相當普遍,亦成為“病毒式廣告”傳播的一大瓶頸。
信息傳遞的不確定性。“病毒式廣告”的傳播過程是個非常分散且需要及時評估的過程,信息者通過網絡投放廣告信息后,隨后的傳播工作幾乎全部交給受眾來自由執行。傳播過程完全不受信息者的控制,任由它們自行傳播。要監控很難,只能通過點擊率的計算以及受眾的反饋來衡量。有時,受眾還會在傳播該廣告信息時進行加工處理,處理后的信息可能更有利于廣告信息的傳播,但也許會影響信息的傳播,甚至扭曲廣告信息的原本用意。因此,進行“病毒式廣告”的傳播要擔負很大的風險,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市場應對能力和抗風險意識。
創意與制作的低質化。許多網絡廣告的創意與內容普遍低質化,致使大量垃圾信息充斥于網絡,最終導致本來就帶有對廣告抵觸心理的受眾更是難以接受這樣粗俗的廣告,造成惡性效應。在很多人的心中,“病毒式廣告”已經和垃圾廣告劃上了等號。
廣告傳播的目的在于傳播品牌形象,傳遞文化價值,最終獲取利潤。單純地為吸引受眾的眼球而創作一些與品牌內涵毫不相關的視覺垃圾對于品牌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實廣告的創作關鍵在于內容,只要內容夠新穎夠有沖擊夠有技術含量,自然會像“病毒”一樣得到廣泛傳播。
“病毒式廣告”在網絡環境下傳播的幾點建議
網絡環境的開放性、互動性、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傳播的時效性等迎合了“病毒式廣告”體驗、互動、精準的特點,是其出現并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網絡環境下,“病毒式廣告”有充分的發展理由和空間,但必須有正確的發展戰略及路徑,并與時俱進地進行規范和調整。于此,總結了幾點建議。
第一,應充分考慮網絡媒體的獨特個性。無論平面、電視、廣播或是網絡媒體,都各有其傳播優劣勢,因此在網絡環境中投放“病毒式廣告”時應充分考慮到產品、廣告與網絡環境的最佳搭配,充分調用網絡媒體的互動和體驗性等優勢,優化傳播效果。此外,并非所有的行業都適合網絡這個環境,在投放“病毒式廣告”前還應充分考慮所屬行業是否適合在網絡環境下傳播。
第二,內容應重于形式。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大的宣傳效果,是所有企業、廣告公司共同的目標。當大家都知道“病毒式廣告”成本低、傳播效果好時,也是其容易失去效力的時候。因為大批的跟隨者蜂擁而至,全都希望通過“病毒式廣告”實現成功宣傳,但這樣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必然造成廣告形式的重復和廣告內容的低質。所以,不能一味地為追求“病毒”而真成了“病毒”。
第三,應易于傳播。“病毒式廣告”在網絡環境下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是易于傳播,所以,當你決定采用“病毒式廣告”創意的時候切記讓廣告簡化,要最易于受眾轉載,善用技巧進行創意性傳播。
第四,應有益于受眾。“病毒式廣告”成功的核心要點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受眾只對有價值的,有利于自身的信息感興趣。只有讓受眾產生了興趣才能讓他們更積極地幫助廣告投放者進行信息傳播。
“病毒式廣告”的出現迎合了現代廣告網絡化發展的需要,具有其他廣告形式所不具備的一系列優點,如傳播速度快、目標受眾精準定位、廣告成本低等。在網絡環境下,“病毒式廣告”傳播速度快,能夠精準地定位目標受眾,并激發他們的潛在需求,促使其主動為廣告的傳播而努力。但如果使用不當,將對品牌的長遠發展帶來致命的創傷。因此,應避免在網絡環境下無節制地濫用病毒式廣告及其傳播鏈,建構更為良好的傳播環境,維護和諧的廣告秩序。
注 釋:
①梁冰:《E時代病毒式營銷應用策略》,《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年版,168頁。
②周小藝:《病毒營銷:買炸雞》,《更是在斗雞》,AD Pointer,2007年版,35頁。
③胡戈:《病毒式網絡廣告思考-值得站長去借鑒》,新浪博客,2009-4-11。
④李靖:《百度視頻:病毒營銷范本》,《成功營銷》,2006年版,70頁。
⑤章川:《“病毒式營銷”網絡時代的營銷利器》,《現代廣告》,2004年版,93頁。
⑥杜駿飛:《中國網絡廣告考察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212頁。
⑦趙銳:《人形賽車的視頻病毒蔓延》,《現代廣告》,2008年版,112頁。
篇9
探究閱讀現代文的方法,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文化文學的素養,更是平日我們我們幾位組員教學潛心專研的課題和方向。希望達到研究一套快速提煉信息抓住現代文主旨的方法,解決學生答題難的現狀,并且是提高整體語文考試與課外大語文的理想目標。
一、現代文閱讀方法
1、歸納法
獲取知識是增長能力的必要前提,所以對現代文的相關知識我們進行了系統歸納。分為①現代文分類知識②現代文題材知識③現代文情感類型④現代文結構知識⑤現代文表現手法⑥現代文風格知識等九大方面。比如“現代文情感類型”我們又再次分為贊美式、貶斥式、沉痛式、憧憬式、悲傷式、豪情式、憶念式等。再如“悲傷式”又可具體分為①黍離之悲②人生短暫之悲③離散之悲等。對于學生在現代文文本閱讀中摸索出的較為成熟的可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加以歸納、總結、推廣。
2、組塊法
所謂“組塊”也叫“意群”,就是由幾個字甚至組成的有意義的字群。組塊有大有小,有的是詞組,有的是句子,有的甚至是章節。舉例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共7個字,對于熟悉這個意群的人來說,在閱讀中就沒必要一個字一個字地逐字認讀,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組塊加以利用的,利用組塊學習和閱讀,不僅可以加快學習的速度,而且對培養自覺思維和創造思維大有好處。
3、量化計時精讀法
在精選語段的基礎上,設計學生閱讀時間的長度,把握信息的準度,在評價上適量向速度方面傾斜。
二、實施課堂快速閱讀教學基本思路
1、讀文章
首先,速讀全文,了解大意。(體現整體觀念)。讀解題目是閱讀的第一步,概括大意。其次、細讀文章,把握有效信息 。抓關鍵詞句。關鍵詞往往是相對而言的。所以,要明確,在了解文章作者觀點、要點等階段的閱讀中,學生所要抓的關鍵語句應指的是能反映上述內容的有關語句。注意抓關鍵詞句。要重視開頭段 、結尾段及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嘆句、引用句等。
再次,把握行文脈絡。思路的走向往往從一些表結構、關系、結論等的標志語反映出來。如過渡性的語句。概括性的語句或一些關聯詞語等。把握行文脈絡,理清寫作思路,以現代文的思路作為解題的突破口。 引導學生分析行文脈絡。注意找關鍵句、中心句、關聯句、標志句。要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迅速找出相關信息,理清文章的脈絡。讓學生劃出有關的語句。不難發現,這篇文章每段基本上都有中心句。最后,把握作者的情感或觀點。在對文章內容要點、思路脈絡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去揣摩作者意圖,把握作者情感或觀點,以求對文章有較深的理解。
2、讀題目(試題)
抓題目,文學作品不同于自然科學類的文章,是因為它的模糊性與多義性,題目是最能體現這種特點的。
3、結合原文內容巧妙答題
準確地解答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有專家講:“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 原文中答案存在的方式不一,有的可以直接作為問題的答案;有的內容要點分散于文章中,需要我們去概括、篩選;還有的在原文中有相關的內容,需要我們去分析、歸納,不管屬于哪一類,只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據, 就會減少答錯題的機會。
另一層理解是涉及語句理解,表現手法,藝術技巧等分析時,絕對要結合原文的思想內容,如手法技巧的運用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文章,因此,在分析手法技巧運用時就要分析對文章思想內容的表達與揭示所起的作用。
三、簡略分析解題中常見錯誤及解題對策
四點對策:解題常見失誤與對策
失誤 對策
文不對題,答非所問 認真審題,找準對應
只圖簡單,答案缺漏 明確要求,力圖全面
惟恐答漏,多多益善 審準題干,分點作答
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苦練內功,打牢基礎
四、結合解題教給學生解題四種方法:
1、滿足要點法
首先要滿足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問,也不要“多多益善”。
其次,要看清該題的分值。一般說來,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短語或句子。
再次,有明確字數要求的題目,一定不要超過規定字數。(標點算字,超字扣分)
2、原句移用法
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
有一些題目,原文里確有內容可以直接作為問題的答案 ,我們只需把原句移用過來即可。
3、關鍵語句、中心詞組合法
有些題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就應該根據題目要求,首先從原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據需要對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重新“組裝”,最后作恰當規范地表述。
4、綜合分析,條分縷述法
有些題目,需要對全文進行分析,作答時就需要在綜合分析之后,條分縷析地表述出來,應注意答題的條理性和完整性,注意語句的通順。
筆者系統歸納了現代文文本閱讀的方式方法,倡導快速把握信息法,歸納了現代文文本閱讀的相關知識,找到了具有典型意義的一些現代文篇目,這將在今后的教學教研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現代文語言節奏本身能傳達給人愉悅之感,這是快速把握信息時常易忽略的。高中現代文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階段使學生掌握終身受益的閱讀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職責。
參考文獻:
①《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中外文學作品鑒析》第48頁 張宏梁著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10
馬賽爾-普魯斯特(MarceI Proust),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他曾經說過:“真正的發現之旅非發現新景觀,而是有新的目光。”一個成功的影片指導者可以發現多種視角,并將它們的美感和作用更好地張揚于觀眾。它就像我們欣賞其他美好事物的一個窗口一樣,找尋發現并感知那些令人愉悅的事物。而剪紙藝術在新時代新時期也不僅僅是停留在指尖的藝術,她正以不同的姿態活躍在不同領域。
從剪紙藝術的表現方法看影片
無論從藝術形式還是從文本內容的含義上來說,《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作品,是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之一,是他的一次成功的實驗之作。把人物成功的融入眼前的場景之中,無論從明的元素構成還是空間的隱喻,都以種靜態的構圖展現了一幅活人畫。如這場電影場景的展現方式,在80年代的中國可謂是前所未有的。它使用單色剪紙,運用了陽刻剪紙、陰陽結合的手法以戲劇化的鏤空的方式繪制在木質平面上,風格化的場景,多子多孫的美好寓意在這其中化為封建的禁錮思想。剪紙的留黑與空間的留白,在平面空間對稱關系中表現出了沖突激烈的西北豪情。在那個時代中的婦女的命運,都鑲嵌在了這座院子中。無數個單張所組成的串聯影像的交替,是圓滿與沖突的較量,也都是幅藝術作品的表現方式,在大多數其他藝術中完全形成了表現主義風格,也在電影中開辟了新的道路。
我們說這種形式是一種新的表現主義。如張藝謀在《金陵十三衩》這部作品中的鏡頭語言、鮮艷色調上所展現出的剪紙藝術的對稱與均衡、意象化使形象更加美觀、典型、增加了裝飾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色彩也代表了文化。冷色系的顏色縮后,暖色系的顏色凸顯。彩色片中的黑白片段通常營造象征意義。而在人物典型性格刻畫上,采用的夸張的造型、大膽的運用,與剪紙藝術中突出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形象的手法是相同的,使性格更加傳神,體現了“以意寫神”的手法。
不可忘卻的歷史記憶
遠古而今,人類的文明進步不是、奧爾胡瑪拉、耶和華,而是勞動的人和人的勞動。人類學家在苦苦追尋自我確認的證據,有古老的巖畫、精美的陶器、美麗的文字、龐大的古老建筑,剪紙也是其一。而今,作為傳媒的多種記憶手段,電影正以一種不同的方式記錄著我們每一個年代的記憶。
人類是生活著的文化民俗,德國人類學家、哲學家卡希爾認為:“這種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是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條件。”剪紙這樣的藝術創作中,可以看到在歷史的輪轉下,都洋溢著濃厚的民問情、田園氣息,一紙一畫中都表現出來了剪紙作者的生活經驗,美好的想象力和愿望,更加有獨特的智慧。電影因為它所特有的剪輯手法和表現形式,讓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畫面更加多種多樣,但無一不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所衍生出的形形的人和千千百百種不同的故事。
對比苗族的水紋和網格圖案和《紅高梁》、《狼圖騰》的圖片,會發現藝術都是對生活的再現和升華。與托爾斯泰對于藝術定義的定義不同,普列漢諾夫在自己的《藝術論》中說:
“藝術既交流情感,也交流思想。”把思想和情感分裂開來了,思想當然更重要,比情感的層次高,甚至可以代替情感,于是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藝術定義,把最重要的情感丟掉了。《紅高梁》電影中所運用的中景和《狼圖騰》電影中所運用的大遠景,與剪紙藝術中所羅列的大干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夸張了人物事物的特征,使之更加具有象征意義。攝影機放在哪里,是影片具有表現力和張力的信物。屋子、欄桿亦能轉換成多種隱喻。我們說這是種形式主義,通過畫面的中央來做說明。
剪紙和電影中都有其經營剪去的“白”,等于計劃留下的“黑”。將這其中的“白”與“黑”構筑成并列的藝術,使節奏變得更加富有跳躍性,并且增加了場景的真實感,是畫面版的劇場化,時空的寫實觀念,并非只看中表面的真實性,忽略了真正的本質。白與黑所形成的那一條條輪廓線仿佛跳躍著的妙曼的身體。安格爾曾經說過:“一個高貴的輪廓線足夠抵消了靈感的缺乏,枯燥的筆法和笨拙的著色。”這正是描繪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古代藝術家們的手法是拙、樸、厚、筒、力,是我們對影形追求的最深品昧。
小結
世間種種,經由藝術家的手都可以剪成有寓意、有生氣的藝術再創作形象,更展現出了濃厚的民問情、鄉土昧。蕓蕓眾生中的千百故事也都可以剪輯成一個個的經典的人物故事。剪紙藝術和電影藝術用神秘的手法,將每張畫面或每個鏡頭豐富成看起來都像是一塊無暇的珠寶上的一個小小平面,在跳躍的時間中串成一套繁復紛雜的舞蹈,折射出意義和情感。